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IS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用地综合评价_谢衍忆

GIS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用地综合评价_谢衍忆

GIS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用地综合评价_谢衍忆
GIS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用地综合评价_谢衍忆

2011 年 10 月 第 9 卷第 5 期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 INFORMATION
Oec., 2011 Vol. 9, No. 5
GIS 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用地综合评价
谢衍忆 1,2, 王 涛 1, 刘胤雯 1
(1. 赣州市城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 江西理工大学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 要: 以江西省南康 市总体规划为例,综合各种因子,分别 进行用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区位 交通条件评价;借助
ArcGIS 软件建立用地综合评价模型,探讨了基于 GIS 技术定量化的城市用地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综合评价;GIS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 : B
洪水淹没 地基承载力 坡度 高程 用地综合评价 坡度 用地适宜性
文章编号 : 1672-4623 (2011) 05-0015-03
高程 植被覆盖 特殊价值 区位 生态敏感性 区位交通条件 交通
城市总体规划往往需要对城市用地适宜性进行评 价,以确立可适宜发展的城市用地、城市整体布局和 各项专题规划。 但规划不仅仅需要考虑用地适宜性, 为 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一个区域,城市总体规划往往还 需要对区域的用地适宜性、生态环境、区位交通状况 等进行综合研究。目前,进行单一用地适宜性的分析 研究比较多, 而对一个区域用地适宜性、 生态环境、 区 位交通状况的综合研究比较少,同时城市规划用地评 价也往往是定性评价,这种方法在量化用地的差异上 具有主观性, 有时可能会缺乏说服力。 本文将利用 GIS 技术对区域的用地适宜性、生态环境、区位交通状况 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并对用地的差异进行量化,为 总体规划的深入分析提供依据,使规划方案更具有科 学性和说服力。
图1
用地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正确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以 江西省南康市总体规划为例,对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 研究,利用 ArcGIS 9.2 软件对用地进行综合评价。 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用地综合评价的因素 较多,用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可信性、 准确性非常重要。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把握主要因素原则,对影响用地综合评价的因 素有多个,主要考虑影响大的因素,不考虑影响较小 的因素; 2)可量化性原则,评价的因素指标要易于收集, 可量化,并且独立性强,尽量利用已有的统计数据和 图件; 3)区域差异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考虑各 地的实际情况,所选择的因素指标必须能反映不同研 究区域内部的差异。 2.2 指标体系及权重确定 根据以上原则,并考虑南康市的现状和具体规划 的需要,用地综合评价主要从用地适宜性、生态敏感 性、区位交通条件 3 个因素,相互对照,综合评价。由 于各评价因子对用地评定的影响程度不一样,所以需 要确定各因子的权重 [3]。权重的确定采用常用的层次 分析法求得,在多次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判断矩阵, 它是定性思维过程的定量化 [4]。
1
GIS 用地综合评价方法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期调研工作中,利用 GIS 的
空间分析功能以及规划范围内的数字高程模型 (DEM) 对规划地块进行坡度、坡向、高程、流域等方面的分 析,以作为用地适宜性评价、后期方案构思的参考依 据 。规划设计处理的数据量大,有地形、地貌、用 地、建筑、经济、历史信息等,GIS 功能之一是从海量 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 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运 用 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综合考虑各种因子,构建各 因子图层,建立规划分析评价模型,从而对规划区域 进行定量的评价。GIS 用地综合评价技术路线见图 1。
[1]
2
用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城市规划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城市设施和城市资源
在空间上的合理分布 。为确保规划的合理性,用地
收稿日期:2010-06-03 项目来源 :江西省南康市总体规划资金支持项目。
[2]

16
地理空间信息 1)用地适宜性评价。用地适宜性评价由地基承载
第 9 卷第 5 期
三维分析功能生成 tin, 将 tin 转换成栅格格式后重分类 并赋属性见图 4、图 5。
力、 坡度、高程和洪水淹没 4 个分析因子进行评价。 地 基承载力是传统用地分析中考虑的主要方面,是城市 建设发展必须考虑的工程因素之一。坡度和高程是影 响建设投资和开发强度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洪水淹 没则直接影响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同时也是城市开发 建设必须考虑的工程因素之一。权重值的确定主要依 据南康市现状,对地基承载力、洪水淹没、高程和坡 度 4 个因素进行比较,用 1 ~ 9 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 见表 1。

因素 洪水淹没 地基承载力 坡度 高程
图2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矩阵
地基承载力 1/3 1 2 3 坡度 1/4 1/2 1 2 高程 1/6 1/3 1/2 1
地基承载力分级
图3
洪水淹没分级
洪水淹没 1 3 4 6
利用方根近似解法求解判断矩阵,得到矩阵最大 特征向量 A=(0.067,0.185,0.288,0.46)和最大特征 值 B=4.087,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构造的矩阵比较 一致,所以评价因子各权重如表 2 所示,用地适宜性 因子的分级及权重见表 3。

因子 权重
图4
高程分级
图5
坡度分级
最后利用 ArcGIS 9.2 的栅格计算器将以上因子图 层按权重值合并,生成用地适宜性分析图,见图 6。
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
地基承载力 0.185 坡度 0.288 高程 0.46
洪水淹没 0.067

编码 1 评价因子 洪水淹没
用地适宜性因子分级标准及权重
属性分级 50 20 常年 地基承载力大 分值 5 3 1 5 3 1 5 3 2 1 5 3 2 1 0.46 0.288 0.185 0.067 权重
图6
用地适宜性评价
图7
生态敏感性评价
2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中 地基承载力小 0%~ 5% 5%~ 10% 10%~ 20% ﹥ 20% 100 ~ 115 115 ~ 125 125 ~ 135 ≥ 135
2)生态敏感性评价。所谓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 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 变化的适应能力 [5]。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可以清晰 地掌握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针对不同区域的生 态敏感性高低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6]。因 此,在用地综合评价中生态敏感性评价也是非常重要 的,这里主要选取植被覆盖、坡度、高程、特殊价值 区域来作为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相应的因子权重 的确定采用用地适宜性评价相似的方法,见表 4、表 5,生成的生态敏感性分析见图 7。

因素 坡度 高程 植被覆盖 特殊价值
3
坡度
4
高程
由于相关地基承载力数据的缺乏,我们主要通过 遥感数据和地形地貌来确定,碎石、角铄、粘土为承 载力大,粗砂、中砂、细砂为承载力中,淤泥及其他 低洼沼泽地为承载力低。通过 ArcGIS 9.2 地理信息软 件将研究区各种数据处理成栅格格式,并按表 3 分级 并赋予相应的分值见图 2, 洪水淹没根据当地防洪标高 生成 50 年及 20 年一遇的区域见图 3, 高程及坡度利用
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权重矩阵
坡度 1 2 3 4 高程 1/2 1 2 3 植被覆盖 1/3 1/2 1 2 特殊价值 1/4 1/3 1/2 1

第 9 卷第 5 期

编码 评价因子
谢衍忆等: GIS 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用地综合评价
生态敏感性因子分级标准及权重
属性分级 0%~ 5% 5%~ 10% 10%~ 20% ﹥ 20% 100 ~ 115 115 ~ 123 123 ~ 150 ≥ 150 植被覆盖度低 分值 1 2 3 5 1 2 3 5 1 3 5 1 3 5 0.446 因子 权重 0.29 0.171 0.093 因素 用地适宜性 生态敏感性 交通区位条件 权重
17
2.3
用地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南康市的用地评价,我们对上述的 3 个
因子进行综合叠加处理,权重的确定如表 7 所示。
表 用地综合评价因子权重矩阵
用地适宜性 1 1/2 1/4 生态敏感性 2 1 1/3 交通区位条件 4 3 1
1
坡度
2
高程
利用方根近似解法求解判断矩阵,得到矩阵最大 特征向量 A= (0.535,0.344,0.121)评价因子各权重 如表 8 所示。
表 用地综合评价因子权重
生态敏感性 0.344 交通区位条件 0.121 用地适宜性 0.535
3
植被覆盖
植被覆盖度中 植被覆盖度高 一般用地
4
特殊价值
旅游景点 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
3)区位交通条件评价。南康市地处赣州西部,距 离赣州市较近,因此赣州也作为一个城市中心考虑进 去,评价主要按城区、近郊区、偏远区来划分,对南康 市的交通状况主要考虑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和省道, 通过专家打分比较,2 个因子的权重为 0.545 及 0.455, 见表 6,对其进行缓冲分析后,叠加处理,见图 8。

编码
利用 ArcGIS 9.2 软件栅格计算器,对上 3 个因子 按权重值进行栅格计算, 最后得到用地综合评价图, 如 图 9 所示。
3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用地从定性到定量分析的研
区位交通条件评价因子分级标准及权重
属性分级 城镇中心区 城市中心区 1 500 m 以内、 乡镇 中心区外围 200 m 分值 5 3 2 1 0.545 权重
究,探索了一种新的用地综合分析与评价方法,即结 合用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区位和交通条件来综合 考虑规划区域的用地状况;并依据实际数据建立了南 康市城市规划分析评价模型,实现了城市用地综合定 量评价,提高了规划方案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评价因子
1
区位
城市中心区 1500 m ~ 2500 m、 乡镇中心区外围 200 m ~ 400 m 城市中心区 2 500 m 外、 乡镇中 心区 400 m 外 高速公路出入口核心 1 km 内、 国道两侧 1km 内, 省道两侧 500 m 高速公路出入口核心的 1 km ~ 国道两侧 1 km ~ 2 km, 省 2 km; 道两侧 500 m ~ 1 000 m 高速公路出入口为核心的 2 km 外; 国道两侧 2 km 外,省道两侧 1 km 外 铁路及永久性设施两侧 500 m
参考文献
[1] [2] 王成芳. GIS 和 RS 技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J]. 测绘 科学, 2008, 33 (5) : 218-219 张雅琼. 浅析 GIS 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 [J]. 山西建筑, 2007, 33 (25) : 55-56 [3] [4] 王全, 徐建刚, 徐闻闻. 基于 GIS 的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 以 [ ] 南京高淳新区为例 J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20 (3) : 877-880 梁艳平, 刘兴权, 刘越, 等. 基于 GIS 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适 宜性评价探讨 [J]. 地质与勘探, 2001, 37 (3) : 64-65 杨志峰, 徐俏, 何孟常, 等.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 境科学, 2002 (4) : 360-364 关中美, 王雨村, 牛海鹏. 基于 GIS 的焦作市生态敏感性分 析 [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2009, 28 (6) : 62-65
5
2
交通
3
0.455
[5] [6]
2
1
第一作者简介:谢衍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地理 信息系统应用。
图8
区位交通评价
图9
用地综合评价

第 9 卷第 5 9, 期 No. 5) Index (Vol.
GEOSPATIAL
INFORMATION

1 Ⅰ
Design of Data System in Interprovincial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bstract
by YUAN Cunzhong
Key words





L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in Urban Planning Based on GIS by XIE Yanyi
Abstract
Key words ,

, (
, )
Monitoring Ground Deformation in Datun Central District of Xuzhou Using Tw
Abstract
o Pass D-InSAR
by HE Min
Key words
, (
, )
Study on HBCORS Regional Subcenter Construction by WEI Zhong
Abstract
Key words


, ( )
Primary Usages of UAV Remote Sensing in Ge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Rescuing
Abstract
by HAN Wenquan
Key words



Design of Surveying Controlling Results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ComGIS Technique
Abstract ,
by ZHANG Zhile
Key words ( ) Key words , , , ( )
Design Method for Spatial Data Model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by LI Jingwen
Abstract
Application of RBF Neural Networks to GPS Leveling Elevation Fitting
Abstract
by ZHANG Li
Key words




Structure Parse of Symbolic Library Files and Realization of Custom Symbol in CASS7.0
Abstract Key words , , (
by WANG Mingxiao



《城市规划制图图例(试行)》技术说明

附件一: 《城市规划制图图例(试行)》技术说明 一、图例的适用范围与作用 第1条.该图例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中心城区用地布局现状图、规划图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现状图、规划图, 该图例可作为规划总图CAD图例绘制的统一技术标准。 二、图例的分类依据 第2条.该图例的建设用地分类依据为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三、图例的分类范围与精度 第3条.该图例分类范围涵盖《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规定中的“H”类的全部用地类别(“H1—H9”)和《城市建设用 地分类和代码》规定中的全部用地类别。 第4条.该图例分类深度涵盖《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类和《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规定中的大、中、小全部类别。 四、图例的绘制原则 第5条.颜色选择以AutoCAD颜色索引为基础。 第6条.图例中相同大类的图例颜色应尽量处于同一色系。 第7条.当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50137-2011)与旧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 地标准》(GBJ137-90)涉及的用地性质相同或相近时,

应尽量沿袭旧版图例绘制的习惯。 第8条.图例中大类以“颜色”作为用地性质的表达形式;中类和小类出两种版本: 一种版本是中类以“颜色”为主, 其中部分以“颜色+符号”作为用地性质的表达形式;小 类以“颜色”、“颜色+符号”或“颜色+用地代码”作为 用地性质的表达形式(注: “颜色+符号”的小类用地性 质亦可用“颜色+用地代码”代替);另一种版本是中类 以“颜色”为主,其中部分以“颜色+文字符号”作为用 地性质的表达形式;小类以“颜色”、“颜色+文字符号” 或“颜色+用地代码”作为用地性质的表达形式(注: “xx 色+文字符号”的小类用地性质亦可用“颜色+用地代码” 代替)。 第9条.当总图中某一类用地仅划分到“大类”时,应使用“城市建设用地(大类)制图图例”,且该类用地的“大类” 与“中小类”不得同时出现。

ARC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Arc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GIS(地理信息系统)对于城市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在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专题制图(图框、图例、风玫瑰)、空间叠加技术分析(现状容积率统计、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三维分析技术(三维场景模拟、地形分析和构建、景观视域分析)、交通网络分析技术(交通网络构建、设施服务区分析、设施优化布局分析、交通可达性分析)、空间研究分析(空间句法、空间格局分析)、规划信息管理技术(规划管理信 息系统、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等,尤其在空间分析研究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中甚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状调研阶段 利用GIS管理现状数据(例如土地使用现状数据、道路数据、市政设施数据等)。 利用手持GIS设备辅助现场勘测。融合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和GIS的手 持设备可以告诉规划师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地理数据,使规划师更快、更准确的掌握现场情况。 ?现状分析阶段 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统计容积率,评价用地的适宜性;叠加分析将有关数据进 行空间叠加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图层,例如把建筑和地块叠加,就能使建筑要素拥有地块的属性。 制作各类现状图纸; 利用空间统计功能,挖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例如分析人口规模等。 分析空间结构;对空间格局的分析首先要判断空间分布是否存在规律,即空间分布是 集聚的还是发散的,或是随机的,然后还要分析空间集聚的类型,在什么区域集聚,集聚区域的位置、大小、形状等,最后还要分析集聚的原因。 分析交通可达性和交通网络结构;交通可达性分析可在路网优化、土地使用规划、地价评估、区位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利用GIS精确地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包括道路线 形、道路畅通情况、车速、路口禁转、单行线、高架路、路障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最短车行路径和设施的服务区域。 利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分析城镇的吸引力和势力圈,用于行政区划调整;

gis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与GIS 冯春晓 2010/4/25 0601020209

GIS与城市规划 简介: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性的属性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作为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而迅速地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一、GIS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现状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GIS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开始于80年代中期。GIS有着十分强大的管理空间信息的功能,并且可以把社会、经济、人口等属性信息与地表空间位置相连,以组成完整的规划信息数据库。方便查询、管理、分析、调用和显示;同时GIS也提供了许多地埋空间分析功能如图层叠加、缓冲区、最佳路径、自动配准等。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领域的各个方面,从设计到管理,从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到成果出图,从小范围的详细规划到大的区域规划,从综合性的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从项目选址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不同用户不同的阶段又有不同的应用重点,如在规划管理部门主要应用GIS空间数据库功能,以查询显示为主。而在设计部门则要用到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其在GIS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加入规划专业分析模块[1]。举例如用GIS生成土地适应性分析图辅助规划方案的制定,如笔者曾做的科研工作,GIS技术辅助武汉市木兰生态旅游区生态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利用 AutoCAD软件、Automap软件、ArcView软件完成,为武汉市木兰生态旅游区的用地提供科学合理决策依据。总之GIS引入城市规划领域,可以提高规划工作的效率,改善规划成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能监控城市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制定城市发展战略。 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GIS主要应用于管理部门,如许多城市规划局建立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其作为城市规划行业的GIS应用系统,以解决建设项目“一书两证”的规划审批为核心,是为土地管理服务的,最基本的是把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地许可资料记录到图形、属性数据库里,可随时查询、统计,提高了工作效率[2]。GIS真正应用于规划设计分析(区别于规划管理)还较少,大部分仅仅局限于科学研究。我国规划编制单位(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计算机应用方面还仅仅是画图,而根本没有用到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辅助规划决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涉及到许多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现分析如下: (1) GIS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当的分析数据的取得及合理的数据组织。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涉及城市、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信息量极大,且城市每天都在更新,变化,其信息是动态的,时刻变化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建设是信息系统的重点和难点,其数

城市工业用地布局要求及分类

城市工业用地布局要求 及分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城市用地是由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居住、城市公共设施、城市郊区等6大功,能用地所组成。 一、城市工业用地 (一)工业布置要求 1.建设用地要求工业布置对用地形状、大小、地形、水源、能源、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其他特殊要求均应满足要求。 2.交通运输要求包括铁路、水运、公路和连续运输等形式。 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主要防止有害气体、废水、废渣及噪声的污染。 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位置应距离近便,步行不超过30分钟为宜。 (二)工业区应考虑工业协作关系、工业区的性质与形成、工业区的组成、工业区的规模。 (三)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分类,规划人均工业用地面积指标为10—25m2之间。 (2)要符合工业布置的原则。 (3)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方式。根据生产的卫生类别、货运量及用地规模分为:远离城区的工业、城市边缘的工业、市内和居住区内的工业3种布置情况。 (四)工业用地布局与城市的关系 (1)工业与居住的用地布置形式有平行式、垂直式和混合式3种。

(2)工业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有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交叉布置,有机结合的组团式布置3种形式。 (3)工业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形成工业地带、组合城市、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 (五)旧城工业布局调整对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以改善交通、卫生、生产、生活等情况为主,可采取留、改、并、迁等方式进行。 工业如何分类 ①按工业性质可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等。在工业布置中可按工业性质分成机械工业用地、化工工业用地等等。 ②按环境污染可分为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的干扰和污染的工业、一般工业等。 ·隔离工业指放射性、剧毒性、有爆炸危险性的工业。 ·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等。这类工业的废水、废气或废渣污染严重,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 ·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指某些机械工业、纺织工业等。这类工业有废水、废气和噪声等污染,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 ·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 ③城市用地分类中,工业用地分三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强制性条文规定: 一类工业用地: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浅谈GIS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浅谈GIS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摘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行业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的龙头行业,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针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日益繁重的任务,传统的人工作业和分析手段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需要。GIS是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工作流技术,建立服务于城市规划审批、辅助决策、信息发布、批后管理、信息管理等环节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规划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也因此GIS成了城市规划专业应用里的一个重要管理应用程序。 关键词:GIS 城市规划应用 20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专业领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收集、存储、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一个完整的GIS系统必须具备输入,存储、操作和分析、表达和输出四大公能。GIS为人们收集、存储、处理各种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从而帮助使用者做出正确预测及制订相关对策。近年来伴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其已经成为建立数字城市规划的技术平台,是现代城市规划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管理和分析手段。 一、GIS与传统数据库模型的比较 在GIS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领域之前,CAD软件一直是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主要工具。CAD 的数据模型起源于六七十年代,通过点、线、面将地理数据存储在二进制格式的文件中。由于CAD模型数据库缺乏对属性数据的支持,且空间数据不是存储在数据库中,所以在数据分析、数据量化统计、查询等方面给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对于传统的数据模型技术,GIS技术能把现实世界中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属性邮寄地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对空间信息管理的要求,并借助其特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利用GIS的建模技术,可以存储海量的基础数据;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动态查询与统计分析;可以对各种规划方案与成果进行定量分析、模拟及预测,促进规划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二、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GIS在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上的应用 GIS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上的应用主要是运用缓冲区分析,以解决在公共服务设施布置时未注意到的服务盲区,造成服务盲区的要是因为受居住规模、形式的限制和人口分布不均衡。运用该技术可以统计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规模,再结合人口密度图对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扩建或者新建,以满足人民大众的不同需求。 2.在城市规划中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前期调研工作中,如果遇到地形复杂的规划地块,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规划范围内的柱子高程模型数据(DEM)对规划地块进行坡度分析、坡向分析、等高线分析、流域分析等,以作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参考依据。利用各种空间分析可以确定坡度在某个区段的范围,计算出面积,进而结合坡向分析、等高线分析、流域分析为确定建设用地的范围和布局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_98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一、总则 1、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3、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的规定。 二、城市和城市化 1、居民点 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不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3、市 municipality; 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镇 town.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5、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城市化 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8、城市群 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9、城镇体系 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10、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三、城市规划概述 1、镇体系规划 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围,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 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给当今城市规划领域带来巨大变化。本文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和主要功能,并通过相关案例具体论述地理信息系统在规划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应用 1前言 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时代,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生活与社会面貌。作为全球信息化浪潮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正日益引起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城市规划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市政管线,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交通、土地、水资源、能源、灾害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广大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迫切希望能够更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动态空间特征。 80年代末、90年代初,GIS 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城市。如今,在城市规划领域,GIS 技术被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工程选址等工作,以及城市管理的规划控制、辅助决策等工作。 2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2.1 地理信息系统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是国际上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它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这一特点使得GIS 具有更加广泛的用途。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来捕捉、储存、合成、处理、分析和表示具有地理坐标属性的空间数据的操作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组织管理系统所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学空间信息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二是以地学研究和地学决策为目的,以地学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区域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产生高层次高质量的派生信息。三是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获得专门数据的地学分析方法或模型,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0 世纪中叶,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标志着第一次信息革命的开始,人类社会随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巨大物化力量使得它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动力源,从而引起社会职能、模式、结构、价值及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变革,人们工作的重点从单独的物质生产转移到对信息的采集、处理、

(完整word版)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地统一和规范城市规划术语,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管理、教学、科研及其他相关领域。 1.0.3 城市规划使用的术语,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城市和城市化 2.0.1 居民点settlement 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0.2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2.0.3 市municipality;city 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2.0.4 镇town 经国家批准设镇建的行政地域。 2.0.5 市域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 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2.0.6 城市化urbanization 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2.0.7 城市化水平urbanization level 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表示。 2.0.8 城市群agglomeration 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2.0.9 城镇体系urban system 一定区域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市群体。 2.0.10 卫星城(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 在大城市市区外围兴建的、与市区既有一定距离又相互间密切联系的城市。 3 城市规划概述 3.0.1 城镇体系规划urban system planning 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3.0.2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3.0.3 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 1. 引言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其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人们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监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信息化程度正逐年提高,特别是以GIS技术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2.GIS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2.1 GIS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GIS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它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GIS把空间位置数据与属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了,这个突出的特点是其他数据库所不及的。 2.2 GIS的基本功能 2.2.1空间可视化(Spatial Visualization) (1)空间地物轮廓特征的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强调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模拟,使我们对于在空间中各事物的状态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无论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无级缩放和信息查询的地图,还是展现一幅三维的地形模型,都使我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认识更为直观、具体。 (2)空间地物专题属性信息的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可视化功能还包括对空间分布的地物的属性信息的图形可视化,这一点是由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来保证的,即GIS实现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集成管理,并能够完善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2.2.2空间导向(Spatial Navigation) 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库功能,可以以小比例尺查看全局,以中比例尺查看局部,以大比例尺查看细部。在比例尺不断增大的同时,展现给用户的空间信息内容会不断更新。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导向功能还可以从空间查询功能中得到体现。 2.2.3 空间思维(Spatial Thinking)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在存贮各地物的空间描述信息的同时,还存贮了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一特点为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思维,就是要利用GIS数据库中已经存贮的信息,通过GIS的工具(例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生成GIS空间数据库中并没有存贮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思维功能能够揭示空间关系、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发展趋势等其它类型信息。城市与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及发展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

一、城市规划 目前国内城市规划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大致分为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两大部分。城市规划又分为区域规划、市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工作;专项规划包括交通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服务设施规划、景观规划和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从近十年的历史看,最大量的工作是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综合规划方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分区规划在特大城市受到重视。区域、市域规划因体制的原因,期中试的程度不够。转型规划方面,和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人才、经费的承受能密切的联系。从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部门,到城市规划学术界,目前都在呼吁增加城市规划工作内容。 二、GIS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领域的必要性 1.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 世界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 在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的同时, 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如: 环境污染、耕地减少、住房拥挤、交通阻塞等等,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工作量急剧上升, 这些对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已跟不上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城市需要一种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G IS 能科学地管理和综合地分析具有

空间特征的城市海量数据, 保证数据现势性和准确性, 科学、准确地反映城市的现状与发展, 是提出合理决策、辅助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先进的技术工具。 2.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数据迅速增长,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胜任 数据的急速膨胀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聚中心, 其信息的产生、交换、融合无时不在, 并涉及地理、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各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数据的类型和层次呈多样化发展。反映城市现状、规划、变迁的各类数据以海量方式呈现, 并且处于不断的更新变化中。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处理分析, 其工作量相当大, 并且分析的深度难以加强, 分析的广度难以扩展, 也缺乏现势性和直观性。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存储, 利用遥感技术可对数据及时更新, 准确反映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的现势和变迁。 3.提高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的需要 要建设好城市, 必须有科学的城市规划, 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现代城市急剧发展的人口和产业、复杂的设施、有限的土地、环境资源的状况不允许城市盲目建设。从城市社会和经济方面来说,城市建设是一项巨大的投资, 建设项目的确定、规模的大小、标准的高低、建设效益的分配都必须合理统筹安排, 而不能凭主观意志盲目决定。城市规划的任务主要是对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分析、论证、决策, 同时要具体地定质、定量、定形、定位地确定城市

GIS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城市规划分析

GIS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城市规划分析 引言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经济体系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城市规划设计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环境,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势在必行,对解决城市发展建设的部分社会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GI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规划发展使现阶段的城市规划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城市科学化布局及合理化结构设计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数据。 一、GIS技术支持的现代城市规划应用背景 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合理配置城市发展资源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城市的现代化设计,按可持续发展及长效化管理标准执行城市管理规划,从而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夯实建设基础。传统意义上的城市规划多参考城市区域面积人口、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及城市交通管理等数据信息做规划设计,信息交互能力不足且执行周期较长,不利于现代化城市规划设计。GIS技术运用则较大意义上解决城市规划工作效率不足问题,从技术角度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性及时效性,以目前的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城市发展布局为基础,对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城市规划发展方向提供合理参考依据,为城市信息化、经济化及全球性发展建立完善的

信息技术管理机制,使城市现代化规划更符合我国经济体制建设总体目标。 二、GIS技术支持的现代城市规划运用特征 GIS技术支持下的城市规划结合农业、交通及环境等多方面发展要素,通过分析城市生态环境及地理布局状况为城市规划制定科学的建设管理目标。传统形式的城市规划对人为因素的考虑相对较多,对于社会要素及文化要素等内容的分析不够透彻,导致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失衡,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倾向性严重,未能充分的发挥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实际优势。GIS技术最早用于对地理环境信息分析,技术内容涉及宽泛,相比于传统城市规划管理模块信息分析内容更为全面,且具备独立的数据提取能力,可以按照城市发展现状为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提供可用的信息指数,进而促进城市规划的多元化发展,使城市规划更注重人文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多体系融合 (一)高效的立体空间数据重组 传统城市规划更多的考虑平面空间结构设计,对立体空间设计运用尚有不足,信息来源渠道相对单一。GIS技术运用为城市立体规划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内容,从更高的维度理解城市规划内涵,塑造更具多样化发展元素的城市空间发展环境,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将各不同的城市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讲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提要: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城市郊区规划 §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基本原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地位、职能与内容 ?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土地利用:包括道路、市政基础设施用地等的所有城市建设用地 狭义土地利用:除上述设施外的土地,按城市活动类型主要分为:工业(产业)、商务·商业、居住、以及公园绿地四大部分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与以土地所有权为代表的社会制度、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密切相关。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能 城市外部:通过城市规划区、规划建成区的划定,确定城市的空间发展方向,促进、保障城市建设的有序发展。协调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 城市内部:为各种城市活动安排必要的空间(工作、居住、游憩、交通)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各种城市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方案 实施土地利用规划的手段——项目审批,Zoning,城市重点地区开发 ?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因素 土地利用规划通过规划师、以及当权者的价值判断的已确定,并通过对开发活动的限制和积极建设得以实施。其中影响土地利用决策的因素有: ?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环境下,最重要的因素。 土地利用的分布由土地市场中的供给——需求关系所决定(商务商业、工厂、居住)城市发展与具体项目布局预测的学说:土地经济学 从计划经济(并非不考虑经济因素)走向市场经济(切实的压力)的过程 ?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并非决定城市土地利用的唯一因素 城市生态学:社会学者将生态学的原理引入城市领域,集中与分散、向心与离心、入侵与迁移等(以多种族社会的美国为主) 社会组织论:构成城市社会的个人以及团体的价值观、行动、及其相互的影响——价值观对土地利用形成的影响(例:旧城改造) 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相互影响(例:居民不愿迁出旧成区的原因) 规划中对社会集团价值观的关注 ?公共利益 城市规划制定者——政府的出发点 公共利益的要素:安全、健康、便利、宜人、经济(对公共而言)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GIS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在分析GIS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GIS在城市规划中应用发展。 关键词:GIS;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规划监测 Abstract:ThispaperfirstlyelaboratestheconceptandbasicfunctionofGIS.Basedontheanalysisoft heapplicationofGISinurbanplanning,FurthersummarizesthedevelopmentofGISinurbanplanning. Keywords:GIS;Urbanplanning;Urbanplanningmanagement;Urbanplanningmonitoring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城市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的蓝图,也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其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人们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和监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信息化程度正逐年提高,特别是以GIS技术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现代化。 2.GIS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2.1GIS的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GIS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它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及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GIS把空间位置数据与属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了,这个突出的特点是其他数据库所不及的。 2.2GIS的基本功能 2.2.1空间可视化(SpatialVisualization) (1)空间地物轮廓特征的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强调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模拟,使我们对于在空间中各事物的状态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无论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无级缩放和信息查询的地图,还是展现一幅三维的地形模型,都使我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认识更为直观、具体。 (2)空间地物专题属性信息的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可视化功能还包括对空间分布的地物的属性信息的图形可视化,这一点是由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来保证的,即GIS实现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集成管理,并能够完善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 2.2.2空间导向(SpatialNavigation) 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库功能,可以以小比例尺查看全局,以中比例尺查看局部,以大比例尺查看细部。在比例尺不断增大的同时,展现给用户的空间信息内容会不断更新。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导向功能还可以从空间查询功能中得到体现。

浅谈GIS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浅谈GIS与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G I S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门信息技术科学,在城市规划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本文基于G I S 技术本身的发展特点,探讨了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优势、存在问题,并对G I 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优势。 【关键字】地理信息系统,GI S,城市规划,应用 【abstract 】G I S as in recent years, an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cience, in urban planning and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re used widely and deepl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G I S technology itself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discusses the city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problems, and the G I S technology in city planning in the application advantages.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 S, urban plann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背景

城市规划设计是处理空间分析与决策问题的,在许多情况下,传统的定量分析技术难于从空间分布中发现新知识。平面的,静态的城市设计方法难于对建设场景与生态环境进行可视化的表达和评价。因此,GIS的产生并非偶然,它是城市规划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再者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城市规划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市政管线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交通、土地.水资源、能源、灾害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广大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迫切希望能够更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动态空间特征。8 0年代末、9 0年代初.G I S在我国的应用进入了城市。如今,在城市规划领域,GIS技术被用于城市规划的辅助设计、工程选址等工作,以及城市管理的规划控制、辅助决策等工作。 2、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 I S ) 是一种用来捕捉、储存、合成、处理、分析和表示具有地理坐标属性的空间数据的操作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组织管理系统所组成。它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学空间信息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二是以地学研究和地学决策为目的,以地学模型方法为手段,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方法与原则

新版城市各类用地的布置方法与原则 一、居住用地规划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住宅用地和服务设施用地城市居住用地分为三类:一类、二类和三类居住用地 城市居住用地的选址: 1、选择自然环境优良地段 2、注重用地自身及用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 3、处理好居住—工作、居住—消费的关系 4、适宜的规模和形状 5、若在城外布置,注意协调与旧城性区的关系 6、结合房地产市场需求、建设可行和效益 7、留有余地 居住用地分布方式: 1、集中布置 2、分散布置比较适合矿业城市和组团城市 3、轴向布置例如:沿交通轴布局居住用地的组织结构:1、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2、居住区—居住小3、居住区—组团 居住用地指标: 1、影响因素:城市地理位置、城市性质、地形条件、经济发展条件、建筑形式以及生活习惯等。 2、在城市用地中所占的比例:25%-40% 3、人均居住用地的规模:建筑气候区划在Ⅰ、Ⅱ、Ⅵ、Ⅶ气候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8.0-38.0平方米,建筑气候区划在Ⅲ、Ⅳ、Ⅴ气候区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3.0-36.0平方米。 居住用地规划布局原则: 1、协调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 2、尊重地方文化脉络与居住方式 3、重视与绿地等开敞空间的关系 4、符合相关用地和环境标准 5、具有健康、安定的社区品质 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城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社会福利共七类用地的统称。 行政办公设施用地:布局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以利提高效率。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中宜保留原有的文化娱乐设施,规划新的大型游乐设施用地应选址在城市中心区外围交通方便的地段。 医疗卫生用地:布局应考虑服务半径,选址在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的地段。传染性疾病的医疗卫生设施宜选址在城市边缘地区的下风向。大城市应规划预留“应急”医疗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新建高等院校和对场地有特殊要求重建的科研院所,宜在城市边缘地区选址,并宜适当集中布局。 三、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指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其核心内涵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商业服务设施,但是不一定完全由市场经营,政府如有必要亦可独立投资或合资建设(如剧院、音乐厅等机构),分为5 个中类:“商业设施用地” 指从事各类商业销售活动及容纳餐饮、旅馆业等各类活动的用地,包括“零售商业用地”、“农贸市场用地”、“餐饮业用地”、“旅馆用地”、“加油加气站用地”五小类。与原“商业金融业用地”相比较,将“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纳入“商务设施用地”,将“市场用地”中以批发为主的工业品市场等纳入“物流仓储用地”,增加了原“休疗养用地”的内涵。 “商务设施用地” 指金融、保险、证券、新闻出版、文艺团体等行业的写字楼或以写字楼为主的综合性办公用地,包含了原国标中的“行政办公用地”中除政府机关团体以外的部分、“金融保险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科研设计用地”中除了科研事业单位以外的部分等。 “娱乐康体用地” 指各类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包含了原国标中“体育用地”中除了基本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以外的部分、“游乐用地”中除了文化宫、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以外的部分、“影视院用地”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