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维吾尔剧移植红灯记始末的论文

维吾尔剧移植红灯记始末的论文

维吾尔剧移植红灯记始末的论文

根据该通知的精神,新疆歌舞话剧院的有关领导和专家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后,做出了将《红灯记》改编为维吾尔剧的决定。将京剧《红灯记》移植为维吾尔剧的工作是从 1971 年 7 月开始具体施行,35由当时新疆歌舞话剧

院话剧一团的导演( 刘志毅、王成文) 、作曲家和舞美部门集体参与。维吾尔剧《红灯记》中李玉和的扮演者艾坦木·玉赛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作品选定了,但用维语唱出整个一部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据他介绍,当时团领导要求把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维文版《红灯记》剧本中的对话、歌词等内容,按照舞台剧的要求重新翻译。这项工作由艾坦木·玉赛音和诗人阿布杜萨拉木·托合提、穆哈木得·夏吾东共同完成。作曲则由在新疆颇有声誉的格亚斯丁·巴拉提、斯坎德尔·赛普拉、努尔买买提·萨依提、周吉等着名作曲家来担任,他们将十二木卡姆中最精彩的组曲引入到剧中。

剧组先用维吾尔语演出了部分场面,并试配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的曲调,初次尝试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称赞。后经八个月的艰辛排练和不断完善,

完成了全剧的作曲、布景、服装等工作。为了练好京剧的手势、旋转、武打等主要基本动作,新疆歌剧团、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的汉族同仁也给予《红灯记》剧组很大的帮助,汉族同仁整日跟随该剧的演员排练,纠正他们的每一个手势和动作。

就这样,维吾尔剧《红灯记》的主创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辛勤排练,

最终于 1972 年5 月将该剧搬上了舞台。该剧一经上演,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据有关文章记载,“维文版《红灯记》震惊了全国。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浩亮( 曾在原版《红灯记》里扮演过李玉和) 对它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从此,在新疆也掀起了历史上少有的京剧热。无数个年轻人就在《红灯记》的演出中认识并恋爱,很多优秀演员就在《红灯记》的演出中成长并成熟。”1971 年至 1974 年三年间,创作团队对《红灯记》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其中曲调就进行了七八次修改,从而使这部作品在语言、音乐、布景、化妆等各个方面都成为了与现代京剧《红灯记》有区别的维吾尔剧。可以说,尽管维语版《红灯记》的情节内容和人物塑造表现的是汉族人的生活,但从表演形式、音乐、审美效果、戏剧特点等方面来看,它则是一部完整的现代维吾尔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