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与拓展提高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与拓展提高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与拓展提高
物态变化  强化练习与拓展提高

物态变化强化练习与拓展提高

技能要求:①会分析物态变化

②应用物态变化分析实际问题

(1)晶体的熔化和液体的沸腾有什么相似之处?

例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会不会熔化?

(2)汽化的方式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异同点?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温度达到100℃时水一定沸腾

B、在定条件下,90℃的水也可能沸腾

C、如果温度太底,水就不蒸发

D、酒精擦在皮肤上感到凉,是由于酒精蒸发放热。

(3)液化和凝华形成的条件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巩固练习:

1.在沥青、海波、玻璃、铝、松香五种物质中,有一定的熔点的是__ ___,这类物质叫_________。没有固定的熔点的是_ ,这类物质叫__ __。

2.下面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量程是0~100℃,最小分度值为1℃

B、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后,可立即读数

C、使用温度计时,液泡必须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在寒冷的北方,常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3.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水的沸点低于或高于100℃

B、把湿衣服放在温度低的地方比放在温度高的地方干得快

C、-5℃的冰块在0℃的水中熔化

D、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保持不变

4.注射器里充满乙醚蒸汽,推动活塞压缩乙醚蒸汽,试管中会有______出现,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镜片变模糊,过一会就清晰了,而从室内到室外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

6.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1)夏天早晨小草上的水珠______ (2)雪化成水______

(3)冰冻的衣服晾干______ (4)将熔融状态下的玻璃压制成玻璃板_____

(5)霜的形成______ (6)撒在玻璃上的水变干______

7.人扇扇子觉得凉快,对着温度计扇扇子,能使温度计示数下降吗?如果在温度计上裹着湿棉花,情况又怎样?

8.为了“非典”防治,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监控“疑似病人”的体温是否异常。为了保证“疑似病人”的身心健康,在检查病人体温时,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应在测量每次体温后,对体温计进行消毒,下列消毒方法可行的是()

A用自来水冲洗B在沸水中煮沸C用酒精灯火焰烧D用酒精棉球搽拭

9.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柱会略有先下降,然后再上升,这是什么原因?

10.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的水数量将变多,冰的数量将减少B容器中的水的数量将减少,冰的数量将增多C容器中的冰和水的数量不变D水的数量立刻变少,冰的数量也立刻变少

11.在研究液体发生凝固的物态变化时,小明提出一个问题:液体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为此,他做了一次探究尝试。小明认为,固体在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所以,液体在凝固过程中应放热,且温度不变。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小明的提出猜想是:

(3)下表是某种液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记录,请根据数据记录,在表中画出大致液体凝固的图像,

(4)现有1个大烧杯,1个大的试管,2只温度计,足量的水,酒精灯,适量的海波,铁架台(配石棉网),火柴等器材,自己合理选择和添加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明说明液体凝固时是放热的。可以结合画图来说明实验方案。

12.如图,是三种液体的沸点,甲容器中盛水,乙容器盛一定量的某中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在甲容器底部继续加热,最终会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现象,但甲容器中的水还没有沸腾,则乙容器的液体可能是什么液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13.某同学在做“用温度计测水温”探究活动时,操作步骤如下:①估计待测水温的温度;②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并认清其分度值;③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且不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④过一段时间后,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⑤取出温度计,视线与温度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再读数。

在上述实验步骤中,步骤是错误的(填序号),正确的步骤应是。

14.如图,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体温计的示数。

15.居民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时,用加压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B生产时,采用降温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

C使用时,液态的石油气要升华成气体D使用液化气是,液态的石油气发生沸腾现象

16.夏天,若停电了,一些剩余的饭菜很容易馊掉。小明利用所学的热学知识,设计了一个自动降温的装置,实现了实物的保鲜。现有器材:一个长方形的容器,足量的冷水,毛巾,一碗饭菜,一个可以安放饭菜器具的支架,请设计一个降温保鲜实物的方案,要求:写出设计步骤,设计的原理,可以结合画图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17.如图,两只温度计,甲图是在室内用扇子对准温度计的玻璃泡快速扇,乙是玻璃泡上包着蘸有酒

精的棉球,放在室内通风处,则甲、乙温度计的示数是如何变化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_ 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____的.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________.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主要是,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沸腾现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是在_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沸腾现象只在_________温度时才能发生;沸腾时比蒸发时汽化的_________. 4.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5.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在寒冷的冬天,戴着眼镜从外面走进暖和的教室里,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使你看不清物体,这是因为__________. 6.有一个温度计的刻度已经模糊不清,某同学将这个温度计与刻度尺平行系紧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这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5 mm处;当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面恰好对准刻度尺上的205 mm处(当时的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取出温度计和刻度尺,放入温水中,温度计水银柱面降至刻度尺上的105 mm处,该同学测出温水的温度是_________ ℃.7.夏天在衣柜里存放棉衣时,为了防止虫蛀,往衣柜里放了几个樟脑丸.到了冬季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 8.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白气”,这是_________现象;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9.家庭做饭使用的“气”,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10.将鲜牛奶制成奶粉时,不能用高于100 ℃的温度煮沸,否则将会损失牛奶中的营养成分,为此发明了“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这种“低压锅”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11.水银的熔点是-39 ℃,它在-38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40 ℃时处于_________态;它在-39 ℃时处于_________态或_________态. 12.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_,这种物质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从熔点表中可以查出这种物质是_________.(当时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 二、选择题 13.某同学有一支温度计,读数不准但刻度是均匀的,该同学将这支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是5 ℃,将这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时读数是95 ℃(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他用这支温度计测量当时的气温读数是32 ℃,由上述可知,当时实际气温为 A.29 ℃ B. 32 ℃ C.30 ℃ D.35.5 ℃ 14.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5.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10.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答案: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下沸水. 【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答案:(1)体温计,寒暑表,实验室用温度计; (2)测体温,测气温,实验室用来测液体温度; (3)水银,酒精(或煤油);煤油; (4)35℃~ 42℃,-30℃~ 50℃,-20℃~ 80℃,

(5) 0.1℃、 1℃、 1℃. 【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答案:负8.6摄氏度(或零下8.6摄氏度), 8.2℃. 【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 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答案: 39.5℃. 【例题6】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答案:仍能,不能. 【例题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 答案:答案:甲、乙点拨:由于两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根据,内径粗的温度计液柱短,内经细的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内经粗的刻度更密些.若用这两支温度计测同一物体的温度,由于内径细的分度值间隔大,估计范围大,误差小,故内径细的测量更准确些. 【例题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答案:晶体,非晶体. 【例题12】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曲线,从A到D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状态,其对应的温度 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45min)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B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C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D .广州市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2.图1是某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 . 海波的凝固过程 B .蜡的凝固过程 C . 海波的熔化过程 D .蜡的熔化过程 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为0℃时,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 .温度为0℃时,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 .温度为0℃时,冰和水都有可能存在,但没有水蒸气 D .温度为0℃时,冰、水和水蒸气都有可能存在 5.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 ) A .38℃,39℃ B .39℃,40℃ C .38℃,40℃ D . 39℃,39℃ 6.小明用两个相同的铁锅来煮鸡蛋,两锅中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和个数一样的鸡蛋。甲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急火来煮;乙锅中的水烧开后,用文火来煮,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 B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但省时间 C .甲种方法比乙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 .乙种方法比甲种方法省燃料,这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相近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32分) 7.有以下六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我们可以根据物态把它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图2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 图是体温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和 ℃。 (3)下表是几种物质的沸点和熔点。 ①南极的最低温度为-88.3℃。应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南极气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应 选用_________温度计来测量沸水温度,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一个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插入一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小晶同学将观察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分析此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把饺子放在油中炸,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沸点的角度回答)。 11.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准备施行手术的部位“冻结”起来。这是利用了液体氯乙烷在_____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 三、实验和探究题:(第12题7分,第13题6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4分,共39分) 12.小薇同学把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让它冷却,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由于疏忽, (1(2) 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A 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同学发现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得很快,差不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一)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江西中考)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 ℃ 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 ℃ 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 ℃ 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 ℃ 2.(黔西南中考)如图所示为一种固体空气清新剂,打开后,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少,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蒸发 3.(重庆中考B)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4.(贵阳中考)熬制糖水的时间越长,糖水的味道越甜.这是由于熬制过程中,糖水内的水经过下列哪种物态变化所致() A.凝固B.升华C.汽化D.熔化 5.(葫芦岛中考)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马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 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 D.沥青被烤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6.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 .海波是非晶体 B .海波在AB 段是液态 C .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 min D .海波在BC 段吸热,温度不变 7.炎热的夏季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粉”,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糖水”,这四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A .凝固、汽化、液化、熔化 B .凝固、液化、液化、熔化 C .凝华、液化、液化、熔化 D .凝华、汽化、液化、熔化 8.2014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大旱.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其原因是() A .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B .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C .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D .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 合物温度高于0 ℃ B .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 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 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0.对如图所示的情形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结霜是升华现象 B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小水珠汽化形成的 C .结霜是液化现象 D .所谓的“烟”并非真正的烟,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 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现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 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 几种物质熔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9-102-11780 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甲苯酒精萘 35711078218 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 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B.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 C.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D.只有汽化

物态变化典型例题解析

第四章物态变化典型例题 【例题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例题2】观察下图完成下列填空: (1)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2)用途: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3)所用液体: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4)刻度范围: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5)最小刻度值:甲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 【例题3】- 8.6℃读作_________,它比- 16.8℃高_________. 【例题4】一支体温计的示数为39.5℃,一位同学没有甩过就给体温正常的自己测量,这时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 【例题5】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例题6】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 【例题7】把一支无刻度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温合物中时,水银柱长 20cm,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里,水银柱长为 40cm,将它插入某液体中时,水银柱长 25cm,此液体的温度是_________℃. 【例题8】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 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 37.5℃和 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例题9】某温度计上标有的测量范围是- 10℃~ 150℃,但将该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放入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 98℃,则这支温度计实际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 【例题10】甲、乙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等量的水银,甲温度计的玻璃管的内径比乙粗,若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相同,则________的刻度更密一些.用它们测同一液体的温度,则_________测得更准确些。【例题11】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________没有一定的熔点.

物态变化测试题及答案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2.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是几种温度计的示数,请你正确读出:甲: 0C ,乙: 0C ,丙: 0C 。 3.夏天,在室外放两支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包上湿布,并将湿布的另一端放入水中,如图所示.可以发现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异,其原因是 。 4.我们从有没有 将固体分为晶体与非晶体。在沥青、水晶、石蜡、橡胶、萘、铜、玻璃、食盐中, 是晶体. 5.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黑板在潮湿天气里的“出汗”现象 ;铁水浇成铁杆 。 6.学生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1)所示图线.由图可知:水加热的初温度是__ _℃;加热 分钟后,水开始沸腾; 段图线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如图(2)所示中甲、乙是该同学观察水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 是沸腾时的气泡情况。 此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造成水的水沸点低于1000 C 的原因可能是 。 7.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8.如图所示,让沸腾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 中,水蒸气在试管中遇冷 将 ,过一段时间,容器B 中的水温 (选填“升高”、 第1题图 第3题图 甲 第2题图 乙 丙 第6题图 (1) 第6题图(2)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南州中学初三物理测试题(一) 班级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的成因不属于物态变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河面飘荡着的白雾 C.秋天果香扑鼻 D.冬天,飘落的雪花 2.下列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遇暖消融 B.露珠逐渐消失 C.电熨斗冒出白雾 D.树枝上形成“雾凇” 3.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 A . 液化现象 B .凝华现象 C . 汽化现象 D . 凝固现象 4.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图1中的( ) 5.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 .用地膜覆盖农田 B .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 .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D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6.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 .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 .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水升华吸热 C .烧水时,壶嘴处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D .滴水成冰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8.如图2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 的信息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在ab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在bc 段处于沸腾状态 D .c 到d 是熔化过程 9.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物态变化》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甲、乙两杯正在熔化的冰,甲放在阳光下,乙杯 放在背阴处,两杯中水的温度( ) A、相等 B、甲高于乙 C、甲低乙 D、不能判定 2、冬天在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是() A、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细小水 珠。B、人呼出的水蒸气 C、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水珠 D、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3、如图是甲物质吸热,乙物质放热的图线,下 述结论正确的是()

A. B.甲、乙物质都是晶体 时 C.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D.甲、乙物质都是非晶体 4、在炎热的夏天,放在碗中的冰棒慢慢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冰棒的温度:() A、不变 B、降低 C、升高 D、先降低后升 高 5、在25℃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5℃的酒精中 取出,它的示数将() A、先下降后上升 B、上升 C、下降 D、 先上升后下降 6、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一定降低 B、一定升高 C、一定不变 D、可能降低也可能不变 7、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 A、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B、放热,温度 不变 C、吸热,温度不变 D、吸热,温度 不断升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

B. 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 D. 樟脑丸在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 9、海波的熔点为48℃,那么48℃的海波处于:()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0、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吸热的是() A.凝固、液化、凝华 B. 熔化、液化、凝 华 C.汽化、液化、升华 D. 熔化、汽化、升华 11、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 () A、凝固 B、升华 C、先升华后凝华 D、凝华 12、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 并看到“白气”,这现象() A、液化 B、汽化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一)

温度与物态变化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 1、(2012泉州)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雾缥缈 D .冬天,瑞雪纷飞 2、(2013· 泰州)冬天的早晨,室外物体表面常有白色的霜。霜的形成属于(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3、(2013· 乐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B .放在衣柜里面的樟脑丸变小了 C .太阳出来雾散了 D .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4、(2013· 广州)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2012桂林)关于雾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雾是从山中冒出来的烟 B .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 C .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 .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2013· 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华后升华 D .先升华后凝华 7、(2013· 福州)打开冰箱门,常常能看到冷藏室内壁上有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是由食物中的水分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 .升华、凝华 B .汽化、熔化 C .凝华、熔化 D .汽化、液化 8、(2013· 哈尔滨)物态变化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 .盛夏,雾的出现是液化现象 C .深秋,霜的出现是凝固现象 D .严冬,冰雕变小是熔化现象 9、(2013· 泉州)如图2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10、(2013· 温州) 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11、(2013· 扬州)氟利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氟利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氟利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 12、(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图2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专题训练及答案

专题训练二 物态变化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物态变化,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会用温度计测温度;能区分不同的物态变化,理解物态变化的条件;能解释生活及自然界的单间现象;能识读有关物态变化的图线. 中考命题热点: 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表的正确使用与注意事项;结合社会热点、生活问题考查物态变化知识,倡导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以致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 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 的酒精倒入10ml 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 .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 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 ,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 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 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 后是 .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 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20 10 10 20 甲 乙 图2-1

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测试题 [测试范围:第十二章时间:4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图12-Z-1 2.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B.人体正常体温是39 ℃ C.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60 ℃ D.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 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用地膜覆盖农田B.酒精灯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把衣服展开晾D.切开的水果用保鲜膜包住 4.如图12-Z-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图12-Z-2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初春,早晨河面上结有一层薄冰 B.盛夏,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出汗” C.深秋,清晨草叶上结有一层白霜 D.隆冬,哈尔滨的冰雕作品逐渐变小 6.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酒精蒸发时放热 B.98 ℃的水也可沸腾——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温——酒精的凝固点低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水蒸气凝华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 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 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12-Z-3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 ℃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她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图12-Z-3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9.() A.80 ℃的酒精为液态 B.气温接近-50 ℃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39 ℃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7 ℃ 10.1个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内放着盛有80 ℃热水的大试管B,如图12-Z-4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沸腾了,若继续加热,试管B 内的水将() 图12-Z-4 A.到100 ℃就沸腾B.到100 ℃不能沸腾 C.水温保持80 ℃不变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1.如图12-Z-5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图12-Z-5 12.天气热极了,小利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小利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12-Z-6所示,当时室温为________;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_____(选填“升高了”“不变”或“降低了”),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但没有改变________。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9分)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冷热程度______,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热胀冷缩_____性质制成的。 2、冬天早晨看到房间的玻璃窗出现小水珠,水珠是在玻璃窗的__内___( 内、外)表面;夏天开着空调的汽车,车窗的__外___( 内、外)表面会出现水珠。 3、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35~42摄氏度___,分度值为:__0.1摄氏度__,示数是__37.6摄氏度_。 4、在发射火箭时,在发射台下建一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里,这主要是利用水___汽化___时___吸__热,从而保护发射台。 5、晶体在熔化过程__吸___热,温度___不变____;非晶体在熔化过程___吸__热,温度___升高____。如下图是某物质熔化的图像,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__80 ℃;其中 BC 段是熔化过程,物质处于____固液共存 状态 。 6、在空格内填上物态变化名称: 卫生球放久了会变小,是___升华__现象; 钢水浇铸成钢球是___凝固__现象; 冬天早晨草地上的霜是__凝华___现象; 早晨有浓雾是___液化__现象。 冬天下雪___凝华___;冰消雪融___熔化___。 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蒸发___和____ 沸腾___,汽化要 ____吸___热。 8、家用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压缩体积____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贮存在钢瓶里的,另一种液化的方法是___降低温度___。 9、在电冰箱里从压缩机送来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凝器中___液化___,从而__放出__(吸收、放出)热量,把热排到冰箱外;而在电冰箱的蒸发器内,液态氟利昂迅速__汽化__,从而____吸收___(吸收、放出)热量,使冷冻室内的温度降低。 10、吃冰棒和皮肤上擦酒精都感到凉快,前者主要是利用冰棒___熔化___时要__吸__热,后者是酒精___汽化(蒸发)___时要__吸__热。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入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___放__热,使窑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会冻坏。

温度和物态变化练习题

】 温度和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 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可以读作零下摄氏度或负摄氏度可以读作摄氏零下度或摄氏负度可以读作零下度 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 4.一位同学使用温度计测一杯液体的温度时放置温度计在图1所示的位置,关于使用中的不当之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 5.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 6.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 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 7.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 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 # 8.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 A.杯中的水要结冰 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 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 的冰较冷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 11.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 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 12.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 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 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 13.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 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

(完整)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 2.在使用温度计时,要将温度计与被测物体____________,并保持足够长的_______;在读取数据时温度计不能从测量对象___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_________。 3.图(1)是用温度计测 量温度时的四种情况,其读数 分别为:A : 摄氏度;B : 摄氏度; C : 摄氏度; D : 摄氏度。 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____________。 5.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6.固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有一定的熔点,而______ __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7.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非晶体有:_ __ ______________(举例两种)。 8.熔化要________热,凝固要_________热。但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___。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化”)。 9.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液化,液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A B C D 图(1)

10. 蒸发要___________热,使液体和周围物体温度_________,有_______作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1. 沸腾时液体温度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__。 12.物质从变成的现象叫做升华,升华要热量。 13. 物质从变成的现象叫做凝华,凝华要热量。 14.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15. 学生做实验,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16.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和。 17. 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态,10℃的海波呈态。 18.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O℃的冰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过程中要热量。 19.根据温度测量实验,绘制了 玻璃杯中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 知冰是__________(填“晶体”或“非 晶体”);在t1前,杯里的物质处于 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 或“固液混合态”);在t1—t5时间 图(2) 内,杯里的物质处于_________(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