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讲义 6.2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考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讲义 6.2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考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讲义 6.2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高考数学北师大版(通用,理)总复习讲义 6.2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6.2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

1. 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我们称这样的数列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作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__d __表示.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a n =a 1+(n -1)d . 3. 等差中项

如果A =a +b

2,那么A 叫作a 与b 的等差中项.

4. 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d . (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

(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5.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其前n 项和S n =n (a 1+a n )2或S n =na 1+n (n -1)

2d .

6.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S n =d

2

n 2+????a 1-d 2n .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 7.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__大__值;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__小__值.

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若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 × )

(2)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n ∈N +,都有2a n +1=a n +a n +2. ( √ ) (3)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是由公差d 决定的.

( √ ) (4)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公式为n 的一次函数. ( × ) (5)数列{a n }满足a n +1-a n =n ,则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 × )

(6)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pn +q (其中p ,q 为常数),则数列{a n }一定是等差数列.

( √ )

2. 设{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d =-2,S n 为其前n 项和,若S 10=S 11,则a 1等于 ( )

A .18

B .20

C .22

D .24

答案 B

解析 因为S 10=S 11,所以a 11=0. 又因为a 11=a 1+10d ,所以a 1=20.

3. (2012·辽宁)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4+a 8=16,则该数列前11项和S 11等于 ( )

A .58

B .88

C .143

D .176

答案 B

解析 S 11=11(a 1+a 11)2=11(a 4+a 8)

2

=88.

4. (2013·课标全国Ⅰ)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m -1=-2,S m =0,S m +1=3,则m 等于

( )

A .3

B .4

C .5

D .6

答案 C

解析 a m =2,a m +1=3,故d =1, 因为S m =0,故ma 1+m (m -1)

2d =0,

故a 1=-m -1

2,

因为a m +a m +1=5, 故a m +a m +1=2a 1+(2m -1)d =-(m -1)+2m -1=5, 即m =5.

5. (2013·课标全国Ⅱ)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10=0,S 15=25,则nS n 的最小

值为________. 答案 -49

解析 由题意知a 1+a 10=0,a 1+a 15=10

3.

两式相减得a 15-a 10=10

3=5d ,

∴d =2

3

,a 1=-3.

∴nS n =n ·

???

?na 1+n (n -1)2d =n 3-10n 2

3=f (n ), 令f (x )=x 3-10x 23,x >0,f ′(x )=1

3x (3x -20).

令f ′(x )=0得x =0(舍)或x =20

3.

当x >20

3时,f (x )是单调递增的;

当0

3时,f (x )是单调递减的.

故当n =7时,f (n )取最小值,f (n )min =-49. ∴nS n 的最小值为-49.

题型一 等差数列的基本运算

例1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1,a 3=-3.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a n }的前k 项和S k =-35,求k 的值.

思维启迪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计算,基本思想就是根据条件列方程,求等差数列的首项与公差.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则a n =a 1+(n -1)d . 由a 1=1,a 3=-3,可得1+2d =-3,解得d =-2. 从而a n =1+(n -1)×(-2)=3-2n . (2)由(1)可知a n =3-2n , 所以S n =n [1+(3-2n )]

2=2n -n 2.

由S k =-35,可得2k -k 2=-35, 即k 2-2k -35=0,解得k =7或k =-5. 又k ∈N +,故k =7.

思维升华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共涉及五个量a 1,a n ,d ,n ,S n ,知其中三个就

能求另外两个,体现了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2)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在解题中起到变量代换作用,而a 1和d 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量,用它们表示已知和未知是常用方法.

(1)若等差数列{a n }的前5项和S 5=25,且a 2=3,则a 7等于

( )

A .12

B .13

C .14

D .15

(2)记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

2,S 4=20,则S 6等于

( ) A .16

B .24

C .36

D .48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S 33-S 2

2=1,则数列{a n }的公差是( )

A.12

B .1

C .2

D .3

答案 (1)B (2)D (3)C

解析 (1)由题意得S 5=5(a 1+a 5)

2=5a 3=25,故a 3=5,公差d =a 3-a 2=2,a 7=a 2+5d =3+5×2=13.

(2)∵S 4=2+6d =20,∴d =3,故S 6=3+15d =48. (3)∵S n =n (a 1+a n )2,∴S n n =a 1+a n 2,又S 33-S 2

2=1,

a 1+a 32-a 1+a 2

2

=1,即a 3-a 2=2, ∴数列{a n }的公差为2. 题型二 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应用

例2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3=9,S 6=36,则a 7+a 8+a 9等于 ( )

A .63

B .45

C .36

D .27

(2)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 )

A .13

B .12

C .11

D .10

(3)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2 014,S 2 0142 014-S 2 008

2 008

=6,则S 2 013等于

( )

A .2 013

B .-2 013

C .-4 026

D .4 026

思维启迪 (1)根据S 3,S 6-S 3,S 9-S 6为等差数列解此题;(2)利用a 1+a n =a 2+a n -1=a 3+a n -2求n ;(3)数列{S n

n }为等差数列.

答案 (1)B (2)A (3)C

解析 (1)由{a n }是等差数列,得S 3,S 6-S 3,S 9-S 6为等差数列.即2(S 6-S 3)=S 3+(S 9-S 6), 得到S 9-S 6=2S 6-3S 3=45,故选B.

(2)因为a 1+a 2+a 3=34,a n -2+a n -1+a n =146, a 1+a 2+a 3+a n -2+a n -1+a n =34+146=180, 又因为a 1+a n =a 2+a n -1=a 3+a n -2, 所以3(a 1+a n )=180,从而a 1+a n =60, 所以S n =n (a 1+a n )2=n ·60

2=390,即n =13.

(3)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S n

n }也为等差数列.

又∵S 2 0142 014-S 2 008

2 008=6d =6,∴d =1.

S 2 0132 013=S 1

1

+2 012d =-2 014+2 012=-2, ∴S 2 013=-2×2 013=-4 026,故选C.

思维升华 在等差数列{a n }中,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也成等差数列;{S n

n }也是等差数列.等差

数列的性质是解题的重要工具.

(1)设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若a 3+a 4+a 5=12,则a 1+a 2+…+a 7等于( )

A .14

B .21

C .28

D .35

(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10,S 20=30,则S 30=________. 答案 (1)C (2)60

解析 (1)∵a 3+a 4+a 5=3a 4=12,∴a 4=4, ∴a 1+a 2+…+a 7=7a 4=28.

(2)∵S 10,S 20-S 10,S 30-S 20成等差数列, ∴2(S 20-S 10)=S 10+S 30-S 20, ∴40=10+S 30-30,∴S 30=60. 题型三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及其最值

例3 (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取得最大值,

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5,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思维启迪:(1)由a 1=20及S 10=S 15可求得d ,进而求得通项,由通项得到此数列前多少项为正,或利用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的方法求解.(2)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判断出数列从第几项开始变号.

解 (1)方法一 ∵a 1=20,S 10=S 15,

∴10×20+10×92d =15×20+15×142d ,∴d =-5

3.

∴a n =20+(n -1)×????-53=-53n +65

3

.

∴a 13=0,即当n ≤12时,a n >0,n ≥14时,a n <0,

∴当n =12或13时,S n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3=S 12=12×20+12×112×????

-53=130.

方法二 同方法一求得d =-5

3

.

∴S n =20n +n (n -1)2·????-53=-56n 2+125

6n =-56????n -2522+3 125

24

. ∵n ∈N +,∴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方法三 同方法一求得d =-53

.

又由S 10=S 15得a 11+a 12+a 13+a 14+a 15=0. ∴5a 13=0,即a 13=0.

∴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 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2)∵a n =4n -25,a n +1=4(n +1)-25, ∴a n +1-a n =4=d ,又a 1=4×1-25=-21.

所以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

令?

????

a n =4n -25<0, ①a n +1=4(n +1)-25≥0, ② 由①得n <614;由②得n ≥51

4

,所以n =6.

即数列{|a n |}的前6项是以21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从第7项起以后各项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而|a 7|=a 7=4×7-25=3. 设{|a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

T n

=???

21n +n (n -1)

2

×(-4) (n ≤6)66+3(n -6)+(n -6)(n -7)

2

×4 (n ≥7)

=?

???

?

-2n 2+23n (n ≤6),2n 2-23n +132 (n ≥7).

思维升华 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常用的方法:①利用等差数列的单调性,求出 其正负转折项;②利用性质求出其正负转折项,便可求得和的最值;③将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S n =An 2+Bn (A 、B 为常数)看做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1,a 4+a 6=-6,则当S n 取最小值时,n 等

( )

A .6

B .7

C .8

D .9

(2)等差数列{a n }前9项的和等于前4项的和.若a k +a 4=0,则k =________. 答案 (1)A (2)10

解析 (1)设该数列的公差为d ,则a 4+a 6=2a 1+8d =2×(-11)+8d =-6,解得d =2, 所以S n =-11n +n (n -1)

2×2=n 2-12n =(n -6)2-36,

所以当S n 取最小值时,n =6. (2)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则S 9-S 4=0,

即a 5+a 6+a 7+a 8+a 9=0,5a 7=0,故a 7=0. 而a k +a 4=0,故k =10.

等差数列的最值问题

典例:(15分)(1)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5+a 7=4,a 6+a 8=-2,则当S n 取最大值时,n 的值

( )

A .5

B .6

C .7

D .8

(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20,公差d =-2,则前n 项和S n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3)设数列{a n }是公差d <0的等差数列,S n 为前n 项和,若S 6=5a 1+10d ,则S n 取最大值时,n 的值为

( )

A .5

B .6

C .5或6

D .11

思维启迪 (1)由已知分析等差数列项的变化规律、符号.

(2)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可将S n 的最大值转化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3)根据条件确定数列最后的非负项.

解析 (1)依题意得2a 6=4,2a 7=-2,a 6=2>0,a 7=-1<0;又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因此在该数列中,前6项均为正数,自第7项起以后各项均为负数,于是当S n 取最大值时,n =6,选B. (2)因为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a 1=20,公差d =-2,代入求和公式得, S n =na 1+n (n -1)2d =20n -n (n -1)

2

×2

=-n 2+21n =-(n -212)2+(21

2

)2,

又因为n ∈N +,所以n =10或n =11时,S n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10.

(3)由题意得S 6=6a 1+15d =5a 1+10d ,所以a 6=0,故当n =5或6时,S n 最大,选C. 答案 (1)B (2)110 (3)C

温馨提醒 (1)求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值常用的方法:

①利用等差数列的单调性,求出其正负转折项;

②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An 2+Bn (A 、B 为常数)为二次函数,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2)注意区别等差数列前n 项和S n 的最值和S n 的符号.

方法与技巧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1)定义法:a n +1-a n =d (d 是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法:2a n +1=a n +a n +2 (n ∈N +)?{a n }是等差数列. (3)通项公式:a n =pn +q (p ,q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 (4)前n 项和公式:S n =An 2+Bn (A 、B 为常数)?{a n }是等差数列.

2.方程思想和化归思想:在解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时可以考虑化归为a 1和d 等基本量,通过建立方程(组)

获得解.

3.在遇到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问题时,可设三个数为(1)a ,a +d ,a +2d ;(2)a -d ,a ,a +d ;(3)a -d ,a +d ,

a +3d 等,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失误与防范

1.当公差d ≠0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n 的一次函数,当公差d =0时,a n 为常数.

2.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n 的二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若某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常数

项不为0的二次函数,则该数列不是等差数列,它从第二项起成等差数列.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2012·福建)等差数列{a n }中,a 1+a 5=10,a 4=7,则数列{a n }的公差为

( )

A .1

B .2

C .3

D .4

答案 B

解析 方法一 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由题意得????? 2a 1+4d =10,a 1+3d =7.解得?

????

a 1=1,

d =2.∴d =2.

方法二 ∵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a 5=2a 3=10, ∴a 3=5.

又a 4=7,∴公差d =7-5=2.

2.已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1+a 2+a 3+…+a 101=0,则有

( )

A .a 1+a 101>0

B .a 2+a 100<0

C .a 3+a 99=0

D .a 51=51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得a 1+a 2+a 3+…+a 101 =

a 1+a 101

2

×101=0. 所以a 1+a 101=a 2+a 100=a 3+a 99=0.

3.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2=6,a 5=15,若b n =a 2n ,则数列{b n }的前5项和等于( )

A .30

B .45

C .90

D .186

答案 C

解析 因为?

????

a 2=a 1+d =6

a 5=a 1+4d =15,

所以a 1=3,d =3, b n =a 2n =a 1+(2n -1)d =6n , S 5=5(b 1+b 5)2=5(6+6×5)

2=90,

因此选C 项.

4.(2013·辽宁)下面是关于公差d >0的等差数列{a n }的四个命题:

p 1: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p 2:数列{na n }是递增数列;

p 3:数列????

??

a n n 是递增数列;p 4:数列{a n +3nd }是递增数列.

其中的真命题为 ( )

A .p 1,p 2

B .p 3,p 4

C .p 2,p 3

D .p 1,p 4

答案 D

解析 由于p 1:a n =a 1+(n -1)d ,d >0, ∴a n -a n -1=d >0,命题p 1正确. 对于p 2:na n =na 1+n (n -1)d ,

∴na n -(n -1)a n -1=a 1+2(n -1)d 与0的大小和a 1的取值情况有关. 故数列{na n }不一定递增,命题p 2不正确. 对于p 3:a n n =a 1n +n -1n d ,∴a n n -a n -1n -1=-a 1+d

n (n -1),

当d -a 1>0,即d >a 1时,数列{a n

n }递增,

但d >a 1不一定成立,则p 3不正确. 对于p 4:设b n =a n +3nd , 则b n +1-b n =a n +1-a n +3d =4d >0. ∴数列{a n +3nd }是递增数列,p 4正确. 综上,正确的命题为p 1,p 4.

5.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a 10·a 11<0,若此数列的前10项和S 10=36,前18项和S 18=12,则数列{|a n |}

的前18项和T 18的值是

( )

A .24

B .48

C .60

D .84

答案 C

解析 由a 1>0,a 10·a 11<0可知d <0,a 10>0,a 11<0, ∴T 18=a 1+…+a 10-a 11-…-a 18 =S 10-(S 18-S 10)=60,故选C. 二、填空题

6.(2013·广东)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3+a 8=10,则3a 5+a 7=________.

答案 20

解析 设公差为d ,则a 3+a 8=2a 1+9d =10, ∴3a 5+a 7=4a 1+18d =2(2a 1+9d )=20.

7. 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2=S 6,a 4=1,则a 5=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由题意知?????

a 1+a 1+d =6a 1+6×52d ,a 1+3d =1,

解得?

????

a 1=7,

d =-2, ∴a 5=a 4+d =1+(-2)=-1.

8.已知数列{a n }中,a 1=1且

1

a n +1=1a n +1

3

(n ∈N +),则a 10=________. 答案 14

解析 由已知1a 10=1a 1+(10-1)×1

3=1+3=4,

∴a 10=1

4.

三、解答题

9.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2=8,前10项和S 10=185.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a n .

解 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2=8,S 10=185,

所以?????

a 1+d =810a 1

+10×9

2d =185,解得?????

a 1=5d =3, 所以a n =5+(n -1)×3=3n +2, 即a n =3n +2.

10.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0,S 2 015=0. (1)求S n 的最小值及此时n 的值; (2)求n 的取值集合,使a n ≥S n . 解 (1)设公差为d ,则由S 2 015=0? 2 015a 1+2 015×2 014

2d =0?a 1+1 007d =0,

d =-1

1 007a 1,a 1+a n =

2 015-n 1 007a 1,

∴S n =n 2(a 1+a n )=n 2·2 015-n 1 007a 1

a 1

2 014

(2 015n -n 2). ∵a 1<0,n ∈N +,

∴当n =1 007或1 008时,S n 取最小值504a 1. (2)a n =1 008-n 1 007a 1

S n ≤a n ?a 1

2 014(2 015n -n 2)≤1 008-n 1 007a 1.

∵a 1<0,∴n 2-2 017n +2 016≤0, 即(n -1)(n -2 016)≤0, 解得1≤n ≤2 016.

故所求n 的取值集合为{n |1≤n ≤2 016,n ∈N +}.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时间:30分钟)

1.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若a 11

a 10

<-1,且它们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则使S n >0的n 的最大值为

( )

A .11

B .19

C .20

D .21

答案 B

解析 ∵a 11

a 10<-1,且S n 有最大值,

∴a 10>0,a 11<0,且a 10+a 11<0, ∴S 19=19(a 1+a 19)

2=19·a 10>0,

S 20=20(a 1+a 20)2=10(a 10+a 11)<0,

故使得S n >0的n 的最大值为19.

2.设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若对任意自然数n 都有S n T n =2n -34n -3,则a 9b 5+b 7+a 3

b 8+b 4

值为________. 答案

19

41

解析 ∵{a n },{b n }为等差数列, ∴a 9b 5+b 7+a 3b 8+b 4=a 92b 6+a 32b 6

=a 9+a 32b 6=a 6

b 6.

S 11T 11=a 1+a 11b 1+b 11=2a 62b 6=2×11-34×11-3=19

41

, ∴a 6b 6=1941

. 3.《九章算术》“竹九节”问题:现有一根9节的竹子,自上而下各节的容积成等差数列,上面4节的容

积共3升,下面3节的容积共4升,则第5节的容积为________升. 答案

67

66

解析 设所构成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

依题意????? a 1+a 2+a 3+a 4=3,a 7+a 8+a 9=4,即?????

4a 1+6d =3,3a 1+21d =4,

解得???

a 1=1322

d =7

66,

∴a 5=a 1+4d =1322+4×766=67

66

.

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a,4,3a ,前n 项和为S n ,且S k =110.

(1)求a 及k 的值;

(2)设数列{b n }的通项b n =S n

n ,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并求其前n 项和T n .

解 (1)设该等差数列为{a n },则a 1=a ,a 2=4,a 3=3a , 由已知有a +3a =8,得a 1=a =2,公差d =4-2=2, 所以S k =ka 1+k (k -1)2·d =2k +k (k -1)

2×2=k 2+k .

由S k =110,得k 2+k -110=0,

解得k =10或k =-11(舍去),故a =2,k =10. (2)由(1)得S n =n (2+2n )2=n (n +1),则b n =S n

n =n +1,

故b n +1-b n =(n +2)-(n +1)=1,

即数列{b n }是首项为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T n =n (2+n +1)2=n (n +3)

2

.

5.(2012·湖北)已知等差数列{a n }前三项的和为-3,前三项的积为8.

(1)求等差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a 2,a 3,a 1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则a 2=a 1+d ,a 3=a 1+2d .

由题意得????

?

3a 1+3d =-3,a 1(a 1+d )(a 1+2d )=8,

解得????? a 1=2,d =-3,或?????

a 1=-4,d =3.

所以由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得

a n =2-3(n -1)=-3n +5或a n =-4+3(n -1)=3n -7. 故a n =-3n +5或a n =3n -7.

(2)当a n =-3n +5时,a 2,a 3,a 1分别为-1,-4,2,不成等比数列;

当a n =3n -7时,a 2,a 3,a 1分别为-1,2,-4,成等比数列,满足条件.

故|a n |=|3n -7|=?

????

-3n +7,n =1,2,

3n -7,n ≥3.

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

当n =1时,S 1=|a 1|=4;当n =2时,S 2=|a 1|+|a 2|=5; 当n ≥3时,S n =S 2+|a 3|+|a 4|+…+|a n | =5+(3×3-7)+(3×4-7)+…+(3n -7) =5+(n -2)[2+(3n -7)]

2

=32n 2-11

2n +10. 当n =2时,满足此式.

综上,S n =????

?

4,n =1,32

n 2-112n +10,n ≥2.

最新高三数学专题复习资料集合

第一节集合 考纲下载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4.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6.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7.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属于集合A,记作a∈A;若b不属于集合A,记作b?A.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B A

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4.集合的运算性质 (1)A ∪B =A ?B ?A ,A ∩B =A ?A ?B ; (2)A ∩A =A ,A ∩?=?; (3)A ∪A =A ,A ∪?=A ; (4)A ∩?U A =?,A ∪?U A =U ,?U (?U A )=A . 1.集合A ={x |x 2=0},B ={x |y =x 2},C ={y |y =x 2},D ={(x ,y )|y =x 2}相同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这4个集合互不相同,A 是以方程x 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即A ={0};B 是函数y =x 2的定义域,即B =R ;C 是函数y =x 2的值域,即C ={y |y ≥0};D 是抛物线y =x 2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2.集合?,{0},{?}中有元素吗??与{0}是同一个集合吗? 提示:?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与{0}不是同一个集合.

[数学]数学高考压轴题大全

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1)当时,如果函数仅有一个零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试比较与的大小; (3)求证:(). 2、设函数,其中为常数. (Ⅰ)当时,判断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单调性; (Ⅱ)若函数的有极值点,求的取值范围及的极值点; (Ⅲ)当且时,求证:.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如图所示,斜率为且不过原 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射线交椭圆于点,交直 线于点. (Ⅰ)求的最小值; (Ⅱ)若?,(i)求证:直线过定点;

(ii )试问点,能否关于轴对称?若能,求出 此时 的外接圆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二、计算题 (每空? 分,共? 分) 4 、设函数 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为 ,且函数为偶函数.若函数 满足下列条件:①;② 对一切实数 ,不等式恒成立. (Ⅰ)求函数的表达式; (Ⅱ)求证: . 5 、已知函数: (1 )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 若函数 的图像在点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问:在什么范围取值 时,函数 在区间上总存在极值? (3)求证:.

6、已知函数=,. (Ⅰ)求函数在区间上的值域; (Ⅱ)是否存在实数,对任意给定的,在区间上都存在两个不同的, 使得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Ⅲ)给出如下定义:对于函数图象上任意不同的两点,如果对 于函数图象上的点(其中总能使得 成立,则称函数具备性质“”,试判断函数是不是具 备性质“”,并说明理由. 7、已知函数 (Ⅰ)若函数是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求实数的最小值; (Ⅱ)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Ⅲ)在函数的图象上是否存在不同两点,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 为,有成立?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8、已知函数: ⑴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精选文档

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 讲义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5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集合基本运算 一、基础知识: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 数集{y|y=x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y)|y=x2}表示开口向上,以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4.集合的表示法: ={0,1,2,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着规律的无限集,如N + 3,…}; ②描述法:一般格式:{} ∈,如:{x|x-3>2}, x A p x () {(x,y)|y=x2+1},…;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与 {y|y= x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

③字母表示法: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N +或;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A 是B 的子集记为A ?B ;A 是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常用结论: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A B ?,B C ?, A C ?那么. ④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6.交集A ∩B={x |x ∈A 且x ∈B};并集A ∪B={x |x ∈A ,或x ∈B};补集C U A={x |x ∈U ,且x ?A },集合U 表示全集. 7.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A B A B A ??=A B A B B ??= 注:本章节五个定义 1.子集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复习是高考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系统全面的整合与巩固,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编辑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供参考,祝大家高考大捷~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一) 任一x∈A x∈B,记作A B A B, B A A=B A B={x|x∈A,且x∈B} A B={x|x∈A,或x∈B} card(A B)=card(A)+card(B)-card(A 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 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 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 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 A∩(B∪C)=(A∩B)∪(A∩C) ⑵ 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二) 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

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

2015艺考生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 第一章、集合基本运算 一、基础知识: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3.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如数集{y |y =x 2},表示非负实数集,点集{(x ,y )|y =x 2}表示开口向上,以y 轴为对称轴的抛物线; 4.集合的表示法: ①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着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 ②描述法:一般格式:{}()x A p x ∈,如:{x|x-3>2},{(x,y)|y=x 2+1},…; 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 2+3x+2}与 {y|y= x 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 ③字母表示法:常用数集的符号: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N +或;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5.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A 是B 的子集记为A ?B ;A 是B 的真子集记为A ≠?B 。 常用结论: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③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A B ?,B C ?, A C ?那么. ④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6.交集A ∩B={x |x ∈A 且x ∈B};并集A ∪B={x |x ∈A ,或x ∈B};补集C U A={x |x ∈U ,且x ?A },集合U 表示全集. 7.集合运算中常用结论: 注:本章节五个定义 1.子集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求公共元素)A∩B={x|x∈A,且x∈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求全部元素)A∪B={x|x∈A,或x∈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且集合A包含于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的补集,记作 A C u,读作“A补” A C u={ x|x∈U,且x?A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和结论B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记作“A→B”“A推出B,B不能推出A”。 必要条件: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记作“A←B”“B推出A,A不能推出B”。 充要条件:如果A→B,又有A←B,记作“A←B”“A推出B ,B推出A”。 解析:分析A和B的关系,是A推出B还是B推出A,然后进行判断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如果a>b,那么ba,那么ab,且b>c,那么a>c 如果a>b,存在一个c(c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如果a>b,c<0,那么acb>0,那么a2>b2 如果a>b>0,那么 b a> ;反之,如果 b a>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改变)。 如:6x+8>9x-4,求x?把x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记得改变符号)。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定义: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值,最后求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集(公共部分)。 考点: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定义: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如:|x|a型不等式及其解法。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x|a的解集是{x|x>a或x<-a},取两边,在数轴上表示所有与原点的距离大于a的点的集合。 复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ax+b|c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或ax+b<-c,解法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样。 解析:主要搞清楚取中间还是取两边,取中间是连起来的,取两边有“或”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全国卷一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集合 1、集合的含义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1)确定性:给定集合A ,对于某个对象x ,“x ∈A ”或“x ?A ”这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 (3)无序性: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元素之间无先后次序之分. 3、集合的表示 (1)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列举法. (2)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常 用形式是:{x |p },竖线前面的x 叫做集合的代表元素,p 表示元素x 所具有的公共属性. (3)用平面上一段封闭的曲线的内部表示集合,这种图形称为Venn 图.用Venn 图、数 轴上的区间及直角坐标平面中的图形等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图示法.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x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则说x 属于集合A ,记作x ∈A ;若x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x 不属于集合A ,记作x ?A . 5、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 6、有限集与无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无限集. 例1:若集合A ={x ∈R |ax 2-3x +2=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 ) A.92 B .98 C .0 D .0或 9 8 例2:说出下列三个集合的含义:①{x |y =x 2};②{y |y =x 2};③{(x ,y )|y =x 2}.

1.子集 例如:A={0,1,2},B={0,1,2,3},则A、B的关系是A?B或B?A. 2.真子集 A B(或 B A) 例如:A={1,2}, B={1,2,3},则A、B的关系是A B(或B A) 3.相等 若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例如:若A={0,1,2},B={x,1,2},且A=B,则x=0. 4.空集 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空集,记为?.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历年高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高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1.椭圆的中心是原点O ,它的短轴长为(,)0F c (0>c )的准线l 与x 轴相交于点A ,2OF FA =,过点A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P 、Q 两点。 (1)求椭圆的方程及离心率; (2)若0OP OQ ?=,求直线PQ 的方程; (3)设AP AQ λ=(1λ>),过点P 且平行于准线l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另一点M ,证 明FM FQ λ=-. (14分) 2. 已知函数)(x f 对任意实数x 都有1)()1(=++x f x f ,且当]2,0[∈x 时,|1|)(-=x x f 。 (1) )](22,2[Z k k k x ∈+∈时,求)(x f 的表达式。 (2) 证明)(x f 是偶函数。 (3) 试问方程01 log )(4=+x x f 是否有实数根?若有实数根,指出实数根的个数;若没有实数根,请说明理由。 3.(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点F (0,1),直线L :y=-2,及圆C :1)3(2 2 =-+y x 。 (1) 若动点M 到点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L 的距离小1,求动点M 的轨迹E 的方程; (2) 过点F 的直线g (3) 过轨迹E 上一点P 点P 的坐标及S

4.以椭圆2 22y a x +=1(a >1)短轴一端点为直角顶点,作椭圆内接等腰直角三角形,试 判断并推证能作出多少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 5 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 +bx +c 及一次函数g (x )=-bx ,其中a 、b 、c ∈R ,a >b >c ,a +b +c =0. (Ⅰ)求证:f (x )及g (x )两函数图象相交于相异两点; (Ⅱ)设f (x )、g (x )两图象交于A 、B 两点,当AB 线段在x 轴上射影为A 1B 1时,试求|A 1B 1|的取值范围. 6 已知过函数f (x )=12 3++ax x 的图象上一点B (1,b )的切线的斜率为-3。 (1) 求a 、b 的值; (2) 求A 的取值范围,使不等式f (x )≤A -1987对于x ∈[-1,4]恒成立; (3) 令()()132 ++--=tx x x f x g 。是否存在一个实数t ,使得当]1,0(∈x 时,g (x )有 最大值1? 7 已知两点M (-2,0),N (2,0),动点P 在y 轴上的射影为H ,︱PH ︱是2和→ → ?PN PM 的等比中项。 (1) 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并指出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2) 若以点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C 过直线x+y=1上的点Q ,求实轴最长的双曲线C 的方程。 8.已知数列{a n }满足a a a a b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设,2),0(322 11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b n }的前项和为S n ,试比较S n 与 8 7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9.已知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C 的两条渐近线过坐标原点,且两条渐近线与以点)2,0(A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相切,又知C 的一个焦点与A 关于直线x y =对称. (Ⅰ)求双曲线C 的方程; (Ⅱ)设直线1+=mx y 与双曲线C 的左支交于A ,B 两点,另一直线l 经过M (-2,0)及AB 的中点,求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取值范围; (Ⅲ)若Q 是双曲线C 上的任一点,21F F 为双曲线C 的左,右两个焦点,从1F 引21QF F ∠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为N ,试求点N 的轨迹方程. 10. )(x f 对任意R x ∈都有.2 1)1()(= -+x f x f

2020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2020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任一x∈Ax∈B,记作AB AB,BAA=B AB={x|x∈A,且x∈B} AB={x|x∈A,或x∈B} card(AB)=card(A)+card(B)-card(A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A∩(B∪C)=(A∩B)∪(A∩C) ⑵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高考数学压轴题汇编

高考数学压轴题汇编 1.〔本小题满分12分〕设函数在上是增函数.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设,求证:1 ,0>>a b .ln 1b b a b b a b a +<+<+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2 2.已知椭圆C 的一个顶点为,焦点在x 轴上,右焦点到直线(0,1)A -10x y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点F 〔1,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设,若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2 2.已知椭圆C 的一个顶点为,焦点在x 轴上,右焦点到直线(0,1)A -10x y -+=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过点F 〔1,0〕作直线l 与椭圆C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设,若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4 4.设函数3 2 2 ()f x x ax a x m =+-+(0)a > 〔1〕若时函数有三个互不相同的零点,求的范围; 〔2〕若函数在内没有极值点,求的范围; 〔3〕若对任意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5 5.〔本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直线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椭圆的左焦点为F1,右焦点为F2,直线过点F1,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垂直于点P ,线段 PF2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 ,求点M 的轨迹C2的方程; 〔Ⅲ〕若AC 、BD 为椭圆C1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右焦点F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最小值.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6 6.〔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e =,右准线方程为x =2.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点F1的直线l 与该椭圆相交于M .N 两点,且|+|=,求直线l 的方程. 高考数学压轴题练习7 7.〔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判断函数在区间上的单调性; 〔2〕是否存在实数,使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轴垂直? 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三数学总深刻复习讲义

工程學院基礎數學題庫 第五章空間中的直線與平面 第六章球面方程式 第七章矩陣與行列式

第五章 空間中的直線與平面 5-1.空間中直線與平面的概念 1.設ABCD 為正四面體,各面均為正三角形,其稜長為1,為M 的CD 中點, 求 AB 與CD 兩歪斜線間的距離? 若∠AMB =θ,求cos θ=? 【 a 22; 3 1 】 【解】 a a a 2 2 )2()23( 22=- 餘弦定理a 2=θcos 23232434322??? -+a a a a ,cos θ=3 1 2.四面體A-BCD 中,2,4======BD CD BC AD AC AB , 求四面體A-BCD 之體積?

【 3 11 2 】 【解】G 是△ABC 重心3 3232== DE DG 3 44 )332( 42 2=-=AG ,體積=311234433131=??=???AG BCD 3.如圖,OA 垂直平面E ,AB 垂直直線L ,已知OA =9,AB =12, BC =20,求OC =?【三垂線定理】 【 25 】 【解】2222129AB OA OB +=+==15,222 22015BC OB OC +=+==25 4.空間中O 點在平面E 的垂足為A 點,OA =3,L 為平面E 之 直線,由A 作直線L 的垂線交於B 點,AB =2,C 為直線L 之 點,已知OC =7,求BC =? 【三垂線定理】

【 6 】 【解】1323AB OA OB 2222=+=+=,)13(-7OB -OC BC 22 2===6 5.有一四面體OABC ,它的一個底面ABC 是邊長4的正三角形, 且知OA =OB =OC =a ,如果直線OA 與直線BC 間的公垂線段長 (亦即此兩直線間的距離)是3,則a =?(以最簡分數表示) 【 3 8 】 【解】4a OM 2-=,作AO MN ⊥於點N 設ON =a -3,222OM MN ON =+2222)4a ()3()3a (-=+-,a =3 8 6.設ABCD 為四面體,底面為BCD ,側稜AB =4,AC =AD =5, 底邊BC =BD =5,CD =6,令平面ACD 與平面BCD 所定的兩面角 度量為銳角θ,求cos θ=? 【 21 】【解】△ABM 為正三角形,θ=60°,則cos60°=2 1 7.長方體如圖,若3,3,2===AE AD AB ,若△ABD 與△BDE 所在平面

高考数学压轴题精编精解100题

个 个 高考数学压轴题精编精解 精选100题,精心解答{完整版} 1.设函数()1,12 1,23x f x x x ≤≤?=?-<≤? ,()()[],1,3g x f x ax x =-∈, 其中a R ∈,记函数()g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h a 。 (I )求函数()h a 的解析式; (II )画出函数()y h x =的图象并指出()h x 的最小值。 2.已知函数()()ln 1f x x x =-+,数列{}n a 满足101a <<, ()1n n a f a +=; 数列{}n b 满足1111 ,(1)22 n n b b n b +=≥+, *n N ∈.求证: (Ⅰ)101;n n a a +<<<(Ⅱ)21;2 n n a a +< (Ⅲ)若12 ,2a =则当n ≥2时,!n n b a n >?. 3.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 同时满足: (1)2 1212122()()2()cos24sin f x x f x x f x x a x ++-=+(12,x x ∈R ,a 为常数); (2)(0)()14f f π==;(3)当0, 4x π ∈[] 时,()f x ≤2 求:(Ⅰ)函数()f x 的解析式;(Ⅱ)常数a 的取值范围. 4.设)0(1),(),,(22 222211>>=+b a b x x y y x B y x A 是椭圆上的两点, 满足0),(),( 2211=?a y b x a y b x ,椭圆的离心率,23 =e 短轴长为2,0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AB 过椭圆的焦点F (0,c ),(c 为半焦距),求直线AB 的斜率k 的值; (3)试问:△AOB 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5.已知数列{}n a 中各项为: 12、1122、111222、 (111) ??????14243222n ??????14243 …… (1)证明这个数列中的每一项都是两个相邻整数的积. (2)求这个数列前n 项之和S n .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复习讲义 平面几何.doc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复习讲义 平面几何 一、考试要求:平面几何是自主招生考试中北约、华约、卓越共同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平 面图形中三边角关系以及长度、角度、面积的计算;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认证 能力及计算能力. 二、知识准备: 定理:梅涅劳斯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他们的延长线与一条不经过其 顶点的直线交于P 、Q 、R 三点,则1=??RB AR QA CQ PC BP . 梅涅劳斯逆定理:设P 、Q 、R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他们的延 长线上三点,若有1=??RB AR QA CQ PC BP ,则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题型训练: 类型一:凸多边形有关的计算或证明 例1:(2012北约)求证:若圆内接五边形的两个角都相等,则它为正五边形. 例2:(2008北约)求证:边长为1的正五边形对角线长为2 15+. 例4:(2013北约)如果锐角△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求O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比.

例5:(2009北大)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B=1,BC=2,CD=3,DA=4.求圆的半径. 例6:(2011北约)在△ABC 中,若c b a 2≥+,证明 60≤∠c .其中∠A,∠B,∠C 的对 边 分别为c b a ,,. 例7:(2009中国科技大)如图:已知D ,E ,F 分别为BC ,AC ,AB 的三等分点.且EC = 2AE ,BD =2CD ,AF =2BF ,若1=?ABC S ,试求PQR S ?. 例8:(2011华约)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2,D ,E 分别 为边AB ,AC 上的点, F 为线段DE 上一点,设z DE DF y AC AE x AB AD ===,,,且1=-+x z y .则△BD 下面 积的最大值为( ) A. 278 B. 2710 C. 2714 D. 27 16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积分

第 1 页 共 6 页 2021年新高考数学总复习讲义:积分 知识讲解 一、函数定积分 1.定义:设函数()y f x =定义在区间[,]a b 上.用分点0121n n a x x x x x b -=<<<<<=,把 区间[,]a b 分为n 个小区间,其长度依次为10121i i i x x x i n +?=-=-, ,,,,.记λ为这些小区间长度的最大值,当λ趋近于0时,所有的小区间长度都趋近于0.在每个小区间内任取一点i ξ,作和式1 0()n n i i i I f x ξ-==?∑. 当0λ→时,如果和式的极限存在,我们把和式n I 的极限叫做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 积分,记作()b a f x dx ?,即1 00()lim ()n b i i a i f x dx f x λξ-→==?∑?.其中()f x 叫做被积函数,a 叫积分下限,b 叫积分上限.()f x dx 叫做被积式.此时称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可积. 2.曲边梯形:曲线与平行于y 轴的直线和x 轴所围成的图形,通常称为曲边梯形. 根据定积分的定义,曲边梯形的面积S 等于其曲边所对应的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 上的定积分,即()b a S f x dx =?. 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割.在区间[]a b , 中插入1n -各分点,将它们等分成n 个小区间[]1i i x x -, ()12i n =,,,,区间[]1i i x x -,的长度1i i i x x x -?=-, 第二步:近似代替,“以直代曲”,用矩形的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的面积,求出每个小曲边梯形面积的近似值. 第三步:求和. y=f (x )O y x b a

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复习辅导讲义

选修4经典回顾 主讲教师:丁益祥 北京陈经纶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开篇语 选修系列4在高考中主要考查4—1中的几何证明选讲、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中的不等式选讲三个专题内容.围绕着三部分内容的试题,既有选择题和填空题,又有解答题.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必须围绕上述核心考点,选择相关的问题进行求解训练,提高解决不等式问题能力 开心自测 题一:不等式|21|35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 题二:如图,,AB CD 是半径为a 的圆O 的两条弦,他们相交于AB 的中点P ,23a PD = ,30OAP ∠=?,则CP =_________. 考点梳理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部分: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D

2.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 4.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推论: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5.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6.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7.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8.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选修4—4中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部分: 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设点M的直角坐标为(x,)y,极坐标为(ρ,)θ, 则 cos, sin. x y ρθ ρθ = ? ? = ? 或 222, tan(0). x y y x x ρ θ ?=+ ? ? =≠ ??

高考数学玩转压轴题专题7.1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数学考题

专题7.1 与数学文化相关的数学考题 一、方法综述: 关注学生数学文化的意识的养成,努力推进数学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数学教师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新课改的数学命题中,数学文化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并没由得到应有的落实,造成数学文化教学的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自身数学文化素养的缺乏,令人欣喜的是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进行尝试和引导,在众多的经典试题中,湖北卷的数学文化题更超凡脱俗和出类拔萃,因此,我们特别策划了此专题,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选取典型样题深度解读,希望能够给予广大师生的复习备考以专业的帮助与指导. 二、解答策略: 类型一、取材数学游戏 游戏可以让数学更加好玩,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或蕴含着数学原理的智力游戏可笼统地称为数学游戏,把数学游戏改编为高考试题,既不失数学型,又能增加了考题的趣味性,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大众数学的理念。 例1、五位同学围成一圈依次循环报数,规定: ①第一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为1,第二位同学首次报出的数也为1,之后每位同学所报出的数都是前两位同学所报出的数之和; ②若报出的数是3的倍数,则报该数的同学需拍手一次。 已知甲同学第一个报数,当五位同学依次循环报到第100个数时,甲同学拍手的总次数为。 探究提高:以数学游戏为素材的命制高考题目,创造了既宽松又竞争的环境,拉近了考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但要注意游戏素材的选择应与考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便于考生更好地理解游戏。例如:2012年高考湖北卷第13题“回文数”,考查排列、组合和归纳推理等知识。本题以此为背景,以简单的游戏为分析计算对象,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举一反三:回文数是指从左到右与从右到左读都一样的正整数。如22,,11,3443,94249等。显然2位回文数有9个:11,22,33…,99.3位回文数有90个:101,111,121,…,191,202,…,999。则 (Ⅰ)4位回文数有______个; (Ⅱ)2n+1(n∈N+)位回文数有______个。

高考数学讲义集合的概念及其关系

一、 集合的概念 1. 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若b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b ?; 2. 集合的性质: 确定性:设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 的元素,或者不是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二、 集合的表示: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1,2,3,4,5},{1,2,3,4,5,}L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例如:大于3的所有整数表示为:{|3}x x ∈>Z 方程2250x x --=的所有实数根表示为:{x ∈R |2250x x --=}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 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 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3.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三、 集合之间的关系 1. 若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2. 简单性质:1)A ?A ;2)??A ;3)若A ?B ,B ?C ,则A ?C ; 3. 真子集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若A B ?且.A B ≠,则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 A B ü(或B A Y) 4. 相等关系: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B ?,且B A ? ,那么集合A 与B 相等,记作A B = 集合的概念及其关系 知识讲解

高考数学总复习全套讲义(学生)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知识部分】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 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 -个非空子集,它有22n -非空真子集. B {x A A = ?=? B A ? B B ? B {x A A = A ?= B A ? B B ? ()U A =e 2()U A A U =e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基础练习】 1.集合{(,)02,02,,}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 【反馈演练】 1.设集合{ }2,1=A ,{}3,2,1=B ,{}4,3,2=C ,则()C B A U ?=_________. 2.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 P +Q =},5,2,0{},,|{=∈∈+P Q b P a b a 若}6,2,1{=Q ,则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_______个. )()()U U B A B =?)()() U U B A B =?

2020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讲义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及运算 【考点导读】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 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文氏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 集合问题常与函数,方程,不等式有关,其中字母系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要复杂一些,综合性较强,往往渗透数形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 【基础练习】 1. 集 合 {(, )0 2,02,,} x y x y x y Z ≤≤≤<∈用列举法表示{ ( , ) , ( 0,. 2.设集合{21,}A x x k k Z ==-∈,{2,}B x x k k Z ==∈,则A B ?=?. 3.已知集合{0,1,2}M =,{2,}N x x a a M ==∈,则集合M N ?=_______. 4.设全集{1,3,5,7,9}I =,集合{1,5,9}A a =-,{5,7}I C 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8 或2___. 【范例解析】 例.已知R 为实数集,集合2{320}A x x x =-+≤.若R B C A R ?=, {01R B C A x x ?=<<或23}x <<,求集合B . 分析:先化简集合A ,由R B C A R ?=可以得出A 与B 的关系;最后,由数形结合,利用数轴直观地解决问题. 解:(1) {12}A x x =≤≤,{1R C A x x ∴=<或2}x >.又R B C A R ?=, R A C A R ?=, 可得A B ?. {0,2}

20届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提高版) 专题3.7 正余弦定理(原卷版)

第七讲正余弦定理 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内容 a sin A = b sin B = c sin C =2R a2=b2+c2-2bc cos A; b2=c2+a2-2ca cos B; c2=a2+b2-2ab cos C 变形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 C; 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 2R ; a∶b∶c=sin A∶sin B∶sin C; a sin B= b sin A, b sin C= c sin B, a sin C=c sin A cos A= b2+c2-a2 2bc ; cos B= c2+a2-b2 2ac ; cos C= a2+b2-c2 2ab 使用条件 1.两角一边求角 2.两边对应角1.三边求角 2.两边一角求边 二.在△ABC中,已知a,b和A时,解的情况 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 【套路秘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b 解的个数 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 三.三角形常用面积公式 (1)S =1 2a ·h a (h a 表示边a 上的高); (2)S =12ab sin C =12ac sin B =1 2bc sin A ; (3)S =1 2r (a +b +c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四.测量中的有关几个术语 术语名称 术语意义 图形表示 仰角与俯角 在目标视线与水平视线所成的角中,目标视线在水 平视线上方的叫做仰角,目标视线在水平视线下方的叫做俯角 方位角 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按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 之间的夹角叫做方位角.方位角θ的范围是0°≤θ<36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