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地理吕拉昌第三版课件

中国地理吕拉昌第三版课件

中国地理吕拉昌第三版课件

中国地理吕拉昌第三版课件是一份关于中国地理的教学材料。本课件旨在帮助

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域分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分布、经济地理、人口分布等内容。

首先,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东西跨度近9000公里,南北跨度近5500

公里。地形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盆地、丘陵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中国的鄂尔多斯沙漠。此外,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黄河、长江、珠江等,这些河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其次,中国的气候多样,北部地区温寒,南部地区温暖湿润。中国有四个明显

的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适宜农业和渔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较为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第三,中国的经济地理十分丰富。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发达的制

造业和农业。中国的沿海地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拥有许多著名的港口和工业基地。同时,中国的内陆地区也在积极发展,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最后,中国的人口分布广泛,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中国的人口数量庞大,是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也为资源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中国地理吕拉昌第三版课件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域分布,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情况,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国家认同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民族众多。资源丰富,中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 人口状况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的报告中得知,中国总人口为十三亿七千万人。[25]

人口增长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十二亿六千万人相比,共增加七千三百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25] 家庭户人口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四亿户,家庭户人口为十二亿四千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25]性别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六一八千万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六亿五千万人,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25] 年龄构成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两亿两千万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九亿三千万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一亿七千万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一亿千万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25] 计划生育 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26]现阶段中国的人口增长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已基本完成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中国每年增长的人口依然很多。因此中国仍要把推行计划生育当成一项基本国策。 多民族国家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中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初二上册地理课件:《中国的地理位置》

初二上册地理课件:《中国的地理位置》 【课件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习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习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中国旅游地理-第章--华南旅游区课件 (一)

中国旅游地理-第章--华南旅游区课件 (一) 华南旅游区是指中国南部地区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江西五个 省份的旅游区域,它整个区域的面积达到52.1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达到3.5亿人。因此,华南旅游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区域之一。 一、华南的区位优势 华南地区处于中国的南方且接近海岸线,享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优势,因此它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资源,如梧州万寿山、广州长隆 旅游度假区、海南大小洞天、三清山等。 二、各地旅游特色 1.广东:粤剧、岭南文化、珠江夜游、广府非遗等体验以及美食文化 广州,也称“花城”,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此地旅游资源丰富,岭南水乡景色、粤剧文化、中山陵园林以及当地的美食文化,尤其是粤菜吸引了全球各地的 游客。 2.广西:柳州著名的山水诗、桂林的“山水甲天下”,全国知名观光洞、民族风情、养生之旅等 广西旅游主要有桂林、阳朔、北海等。阳朔的独特的山水风光与桂林 山水甲天下的游览探奇相得益彰,著名的如“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漓江夜游、黄姚古镇等旅游景点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3.海南:国内热门旅游城市,某些地区的气温四季如夏

海南作为中国的热带岛屿,没错,海南就是中国的夏威夷,这里有椰椰林、沙滩、海岸的美景,可谓是度假的好去处。 4.福建:千年文明古城、客家文化风情、弥足珍贵的礼仪文化 福建旅游资源也蕴藏丰富,武夷山景区的山川异长美不胜收,五峰十八涧、天游峡、大渡口风景区等都是知名的旅游景点。 5.江西:历史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奇山异石等旅游资源 江西历史名城、世界文化遗产众多,或许可以将这里称之为“古都江南”。江西独特的旅游资源,将历史文化、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旅游魅力。 总之,华南旅游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弘扬着各自地区的文化风情,蕴含独特的旅游魅力,吸引着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受到沐浴阳光、体验文化和享受美食的机会。

地理中国

地理·中国 地理·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科普类电视栏目。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资源和地貌景观,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地理·中国》栏目,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1. 栏目介绍 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展示我国丰富多彩的地质资源和地貌景观,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地理·中国》栏目,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热爱自然,珍惜自然,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之情。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地理·中国》栏目,属科普类电视栏目。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

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地理·中国》栏目,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z 中国的自然风貌和地质构造等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 2. 栏目特色 1、栏目内容: 《地理·中国》栏目的内容属自然科学范畴,节目通过对地质、地理、地貌形成及演变等自然现象的揭示,普及科学知识,展示大自然的神奇。 2、栏目形态: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外景行进式拍摄与主持人演播室串联的形式,展示地质科考的过程,讲述地质科学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对关键的科学知识、原理进行介绍,并通过道具、实验进行演示,展现地质地貌的结构、成因及演变,展示地质学的魅力。 3、栏目风格: 《地理·中国》栏目采用行进式拍摄的形式,重在对科学问题的推理、实证和解析,强调快节奏、大信息量和逻辑的严密,兼有大自然景观的新、奇、特、美的展示,融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

中国自然地理

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的疆域 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 (1)陆上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 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2)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地形和地势 1.地势特征 2.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山脉 (2)四大高原: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23内蒙古高原、○22黄土高原、○10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东北平原、○28华北平原、○29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辽东丘陵、○31山东丘陵、○32东南丘陵。 三、中国的气候 1.气温 (1)分布: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2)五个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分布 (1)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空间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3.气候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四、河流和湖泊 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2.主要湖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我国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 1.特点:种类多,总量大,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 (1)特点: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2)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 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3)土地利用:①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②对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 实保护耕地。 3.水资源 (1)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2)解决缺水的措施:建设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1.利用经纬网记忆地形区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活动,因此空间定位是解题的关键。下图列出了我国最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地形和城市等地理事物,重要经纬线有北回归线、30°N、40°N、90°E、100°E、110°E 和120°E等。读图时注意要分开判断,如110°E由北向南依次穿过内蒙古高原、黄河、黄土高原、秦岭、长江三峡以西、广西喀斯特地貌、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口市等。另外在读图时要注意上述经纬线相交处的地理事物。

《中国地理》教案

《中国地理》教案 《中国地理》 教案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界。 3、熟悉我国的地表结构。 4、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地貌。 重点难点: 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界。 2、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 课时: 6学时 第一节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一、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一)人口方面 1人口总量:13.2亿 2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逐渐下降 3人口增长的速度 (二)国土方面 1国土总面积:960万km2 2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比重:6.5%;居第三位。 3领海:300万km2,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地区。 4领海宽度:12海里 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位居世界前列 1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 2经济增长率近几年居世界首位

3一些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4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吸引外资总额居第四位 5国际旅游收入居世界第四位 第二节区位与疆界 一、地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 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 98%的疆土位于北纬20o—50o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1、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 2、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 3、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变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 (三)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1、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大农业与景观地带分异的基础 2、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二、疆界 (一)疆域与邻国 1、我国的疆域辽阔,陆地疆界约22230km。与我国接壤的邻国有14个,自东北起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有9个陆疆临边省区(132个县市) 2、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18000km,岛屿岸线长14000km。最东

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地理课件ppt 中国领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中国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200千米。 疆界和邻国 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东邻朝鲜,北邻蒙古,东北邻俄罗斯,西北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接壤,南与缅甸、老挝、越南相连。东部和东南部同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中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中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 海洋 邻近中国大陆的海洋 领海由渤海和黄海、东海、南海三大边海组成,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 渤海位于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到山东半岛北岸蓬莱角的渤海海峡,与黄海水域相通,有庙岛群岛绵亘峡口,面积7.7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最深处70米。

黄海北起鸭绿江口,南以长江口北岸向济州岛方向一线同东海分界,西以渤海海峡与渤海相连。平均水深44米,最深处140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海床为半封闭型浅海大陆架。 东海北起长江北岸至济州岛方向一线,南以广东省南澳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东至冲绳海槽,正东至台湾岛东岸外12海里一线,面积77万平方千米。 南海的海底是一个巨大的海盆,海盆的山岭露出海面就是中国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这些海底山岭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南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丰富的海洋资源 大陆架:又称“陆棚”或“大陆浅滩”,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地带。大陆架浅海是海洋资源最富饶的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铁等矿藏,也是海洋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中国近海渔场很多。东海素有天然鱼仓之称。舟山渔场是中国性的大渔场,北方的渤海海湾渔场以盛产对虾著称。 中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盐场有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 海底石油资源:中国海洋中矿产资源很丰富,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海洋矿产。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中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浅海大陆架。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进行的。

中国自然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 一、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很大比重。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地貌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逐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中轮廓的显著特征.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一)、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位于喜马拉雅山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之间以及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的大网格之中,是中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 ②内蒙古高原:内蒙古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内蒙古高原,偏处北部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流水作用弱,地表坦荡开阔,地形起伏和缓,是中国高原形态表现明显,高原面保存比较完整的高原。 ③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向南与秦岭山脉之间为黄土高原,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地形面上.在第四纪冰期干寒气候条件下,黄土沉积旺盛,新城区是文明的黄土高原,学生见冰期气候转向,温湿,质地疏松的黄土金流水,强烈侵蚀是高原大部分地区沟壑纵横、梁峁遍布。 ④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分布在第二阶梯地形面上,石灰岩分布广泛,气候暖湿,除滇中、滇东和黔西北尚保存着起伏较为和缓的高原面以外,大部分地区被长江、珠江及元江等河流分割成崎岖不平的地表,石灰岩分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完好. (二)、四大盆地。 ①柴达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海拔为2600到3100米,盆地四周被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抱,构造上属东昆仑褶皱系中的柴达木拗陷,面积约25。5×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为中国第三大盆地,盆地气候干燥,分布着许多盐湖和盐沼,盐矿资源品种繁多,储量丰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资源和油气资源等也都非常丰富.盆地日照长,光能资源丰富,作物单产高;河流沿岸,牧草肥美,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有聚宝盆之称。 ②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为53×10的4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盆地,由于身处内陆腹地,又加高山环抱,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旱,其植被稀疏,干燥剥蚀和风蚀风积作用显著,分布着中国最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从盆地边缘到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和地貌形态呈环带状排列。环盆的边缘,受两侧高山冰雪融水滋润,分布着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沃野绿洲,其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丝绸之路的重要通衢。 ③准噶尔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面积约38×10的四次方平方千米,是中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盆地中分布着中国面积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盆地西部山地不高,又有很多缺口,属半封闭型盆地,降水稍多,植被较密,主要为固定、半固定沙丘,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盆地南缘受天山冰雪融水浇灌,绿洲农业发达,城镇集中。 ④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巫山以西,南北介于大娄山与大巴山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视频等材料和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理差异显著的国家。 ②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活动,学会利用地图等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赛活动,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并且获得较大成就感。 ②通过本课学习,意识到中国地理差异显著,进而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学会享受生活;进一步强化正确的人地关系概念,即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是一个地理差异显著的国家。 [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初中中国地理主要从两部分学习,第一部分是总论即八年级上册讲述的从世界看中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第二部分即八年级下册的中国区域地理。本章讲述的我国地理差异显著,既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篇,也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区域差异显著是我国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学生对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课是站在了一定的高度上对地理差异显著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进而为进一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我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经济等知识,并且对区域差异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有限,总结归纳的能力有待提高。本课内容很大部分学生都在上学期都接触过,而且他们讨厌以接受为主的授课方式,因此我

中国地理

中国的区位和疆界 一中国在地理坐标系中的位置 (1)半球位置 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 东方大国。与南半球相比的巨大差异(流体右偏、四季变化相反) 一地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98%的疆土位于20-50o之间,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件好 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变明显 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1 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 2 板块位置 3 自然地带 寒温带针叶林的东南缘(全球陆地林带)。热带雨林的北缘(全球陆地林带)。欧亚荒漠中心(世界最大的温带沙漠。欧亚草原的东翼。世界最高的巨大高地→处在中低纬 亚热带森林——著名农业区 三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四中国的疆域 1 疆域和邻国(与15个国家相邻,有9个沿边省区(132个县市) ,海岸线18000km。 与日、韩、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隔海相望。岛屿岸线14000km。最东岛:钓鱼岛、赤尾屿 2 国土面积 陆地面积:960万。海域面积:300万km2(四大海域)。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建立海洋新秩序。 重大变化 国家领海权由3海里扩至12海里。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将世界35.8%的世界海洋划归沿海各国。世界海底及其资源为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 国土面积:960+300=1260(万km2 ) 3.政治地图变化。英制地图上:中国西南边界仍有的采用麦克马洪线。 第一节技术方法 第二节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 1、2条地形线 昆仑-祁连线(昆仑山-祁连山-岷山-横断山脉)。大兴安岭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封山)一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下降 2、3个阶梯 (1)第一阶梯 我国西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周围耸立着一系列巨大山脉 高原内部分布着一系列东西向或北西南动向的山脉,其间分布着地表起伏平缓、面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及星罗棋布的湖泊 一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下降

中国地理

1、理解中国 TYIS战略 的主要依据 和功能;应 加快哪些方 面建设? 答:TYIS: T形结构战 略:以东部沿海地带和东西横贯的长江沿岸相结合的T形结构为主轴线,以联结重点资源开发区的主要铁路沿线为二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框架;TY结构是指,在T结构基础上增加陇海—兰新—北疆铁路和兰青—青藏铁路形成的Y形。前者东起连云港,西至阿拉山口连结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自兰州分叉,最终延伸至拉萨。Y结构显然有助于促进西北乃至西藏的发展;TY结构外,实际上还存在许多直接出海的I形结构,如东北各地经大连出海,内蒙古和晋北经秦皇岛出海,山西、北京和河北经天津出海,山东经青岛出海,江西经福州和厦门出海,广西和贵州经湛江出海,云南经南宁至防城和北海出海等。所有这些直接出海的I形结构,与TY两个主要结构相结合,就成为我国生产力布局的TY多I战略,或称TYIs战略。 2、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 答: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3、什么是线性构造带?我国陆地线性构造带有何特点?P20 答:线性构造带是由地质构造所形成的断裂、线性褶皱、岩体的线性排列、火山链等。 中国陆地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1基本对称的构造格局2线性构造带的等距分布3活动带与稳定区发放反差明显 4、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是?P23 答:1季风气候明显2大陆性气候强3气候类型多样4水热同期 5、对中国气候的评价P40 答:一、与同纬度地区比较:1夏季我国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普遍偏高 2 冬季我国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普遍偏低3在北纬20~30度的亚热带,只有我国南方,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成为文化起源久远,农业发达的地区。4在北纬30度以北的温带地区,东部的单季作物种植线在我国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偏北。二、多样性:1 自北向南有五个温度带2地带性因素、非地带性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立体气候3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三、四季分明:1各地春夏秋冬的长度有明显不同2植被的周期性更替。四、不足之处:1、冬季温度偏低2、旱涝灾害3、气候年际变化大。 6、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P47 答: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特点: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3、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4、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5、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异显著6、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7、中国水资源特点及评价要点P69 答:一、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全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m3,人均水资源量排在第121位)。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全国80.9%的水资源量,北方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面积占全国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占全国19.1%,年内年际变化也很大,基本上是夏秋多、冬春少。)三、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1、水资源与人口组合特点:北方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5强,但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5;南方片人口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为全国的4/5; 2、水资源与耕地组合特点: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5,平均每公顷水量只有9465m3;南方片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4/5,平均水量为28695m3。我国的可耕后备荒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区与西北区,其开垦主要受当地水资源条件的制约。3、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组合特点:北方矿多水少,南方矿少水多) 8、风景旅游资源及其特点P93 答: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风景旅游资源主要有如下特征:1广泛性(品种的多样性、类型的多样性、分布的多域性)2整体性(和另一种风景旅游资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都存在着深刻的联系)3可变性(其随着时代、社会、科技等的改变而改变)4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其不同的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万千景象故而形成不同的区域景点。)

初二地理课件:《中国的地理位置》

初二地理课件:《中国的地理位置》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运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初二地理课件:《中国的地理位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其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手段】 《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一套四张,同一底图),地球仪(学生每人一个,并附有彩色胶带),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国家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学习指导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

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 一、从世界看中国 【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线为西经20°和东经160°。因此通过观察地图可知,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活动】指导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黄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赤道,用红色胶条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用红色胶条剪成五角星,贴在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 【板书】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提问】观察地球仪,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 【归纳】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板书】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提问】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它国家的面积相比较,你认为中国面积是大还是小 【投影】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 【提问】读图并回答,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归纳】我国陆地面积达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和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板书】二、辽阔的国土 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承转】我国的面积很大,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以及最西端分别在什么地方呢

中国地理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半球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大洲大洋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3.纬度位置: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数在热带,没有寒带;4.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样——太平洋,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 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6.我国陆上国界线长20000多千米,陆上邻国14个(从东逆时针方向: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从北向南: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领土的四端是;最北端——漠河,最南端——曾母暗沙(南北约跨50个纬度, 约5500千米);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相交处(东西约跨60个经度,相差4个 时区,约5000千米); 8.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最大岛屿)、海南岛(第二大岛)等岛屿;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9.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10.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省、县、乡三级; 11.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背 诵教材7页的地图和10页的表) 1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或:云-桂-粤-台); 13.黑龙江——中国最早看见日出的省;新疆——中国最后看见日落的省级行政区——面积最大——邻国最多;内蒙古——跨经度最多;海南——跨纬度最多; 14.中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共14个:辽、冀、津、鲁、苏、沪、浙、闽、台、粤、琼、桂、港、澳。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过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4. 我国的人口政策: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2000年,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135人/平方千米(世界:39人/平方千米); 6.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以黑河---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人口最多的省---河南.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西藏。 7.人口密度=该地区总人口数/该地区总面积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最多,占92%;另外55个是少数民族,占8%。 2.少数民族中壮族最多。 4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壮、满、回、苗、维、彝、土、蒙、藏。 3.民族的分布: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4.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朝鲜族—吉林藏族—西藏回族-宁夏傣族-云南蒙古族-内蒙古维吾尔族——新疆壮族-广西彝族-四川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地理差异显著和四大地理区域。教材内容的安排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地理差异显著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联系,简单介绍了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讲解了秦岭—淮河一线对我国地理差异的影响;同时也介绍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依据。教材内容强调知识、技能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及其原因。 2.初步了解我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以及地理区域类型。 3.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4.能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简单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5.简单了解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在读图、析图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 2.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会自己总结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总结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谈一谈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情感。 2.激发学生对进一步了解各地理区域的热情。 教学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主要地理意义。 2.我国地理差异的表现。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我国地理差异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第1课时地理差异显著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视频(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特征)。 教师:通过这几幅图片,同学们可以看出我国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各地的人们生活习惯也因此而有所差异,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作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还能感受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理差异。 [设计意图]以声音、图像导入,加上配图说明,导入我国地理差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明确学习的课题。 二、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差异。结合图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请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我国自南向北,气温有何变化? 学生: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教师:气温的不同对各地的自然景观影响很大,结合生活中的体验,我国南北有何差异呢? 学生: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教师: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降水有何特点? 学生: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中国地理教程复习资料

美国: 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又受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所以北部不干旱。③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减温减湿。□ 三、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 (1)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 首先体现在地形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 在建筑景观方面,高原、山地的房屋为了防止低温风冻等灾害多以砖瓦结构为主,而平原和盆地由于气候炎热,夏季多降雨,考虑到通风排水等因素,多以茅草结构为主由于各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造成人类经 济、社会、文化、行为认知上相异。 (2)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季风降水不稳定,构造运动活跃,地表起伏显著,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发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在中国农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圈地造田、伐木毁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一、中国大地构造格局的特点 1、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2、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二、中国地势及其地理意义 1、地势的特点:地势较高,高差显著;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地理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走向,便于东西航运 地形阶梯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阶梯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 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 三、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 (1)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特别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但季风的年际变率很大,易出现旱、涝自然灾害。 (2)从气候区看,耕地分布在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400mm 等降水线以东地区;从地势看,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第三阶梯。 (3)从气候带看,林地大部分分布在中温带、寒温带的半湿润区和湿润区,从地势上看,有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区,如大兴安岭和长白山。 (4)中国城市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分布集中沿海地区;分布集中在海拔小于500m的丘陵、平原地区。□ 四、高原季风形成机制(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 冬季的冷源作用,在高原地区形成一个冷高压,这就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呈反气旋性环流。必然加强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加强了由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冬季风环流。 夏季在青藏高原上出现了热低压,高原上温度是同纬度同高度最热的,对流旺盛,邻近地的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高原东侧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夏季风环流。 五、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的影响(气候和地貌景象格局) (一)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分支作用和屏障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