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草胺标准

乙草胺标准

乙草胺标准

1.引言

本标准适用于乙草胺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乙草胺的质量和安全性。

2.术语和定义

2.1 乙草胺:一种用于除草的化学物质。

2.2 生产商:乙草胺的生产和供应商。

3.质量要求

3.1 外观:乙草胺应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液体,无悬浮物和杂质。

3.2 含量:乙草胺的纯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3.3 溶解性:乙草胺应在适用的溶剂中完全溶解。

3.4 水分:乙草胺的含水量应符合规定的限制。

3.5 不溶物:乙草胺的不溶物含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

3.6 残留溶剂:乙草胺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应符合规定的限制。

3.7 重金属含量:乙草胺中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规程的限制。

4.包装和标记

4.1 包装:乙草胺应包装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密封容器中,以防止漏泄和污染。

4.2 标记:乙草胺的包装容器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净含量和生产商信息。

5.储存和运输

5.1 储存条件:乙草胺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5.2 运输:乙草胺的运输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运输,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6.安全使用

6.1 使用前的准备:在使用乙草胺之前,必须详细阅读产品安全说明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2 使用和处理:在使用和处理乙草胺时,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6.3 事故处理:如乙草胺发生泄漏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合理处理。

7.质量控制

7.1 生产过程控制:乙草胺的生产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以及生产过程监控和检测。

7.2 抽样和检验:乙草胺的质量检验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包括对外观、含量、溶解性、水分、不溶物、残留溶剂和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7.3 记录和报告:乙草胺的生产商应保留相关质量控制记录,并定期报告相关质量信息。

8.修订与审核

本标准会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

【注意】本文仅为示范,涉及真实化学品的使用,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时参照专业标准和安全指南。

乙草胺原药标准

乙草胺原药标准 一、外观 乙草胺原药应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无机械杂质和悬浮物。 二、含量 乙草胺原药的含量应不低于90%。 三、酸度 乙草胺原药的酸度应不大于0.2%。 四、悬浮率 乙草胺原药的悬浮率应不低于60%。 五、热贮稳定性 乙草胺原药在50℃条件下贮存14天,其含量不应低于热贮前含量的98%。

六、低温稳定性 乙草胺原药在-5℃条件下贮存7天,其含量不应低于低温贮存前含量的97%。 七、粒度 乙草胺原药的粒度应小于45μm的颗粒应不低于90%。 八、倾倒性 乙草胺原药的倾倒性应不大于120s。 九、急性毒性 乙草胺原药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大鼠经口LD50不小于5000mg/kg,兔经皮LD50不小于2000mg/kg,吸入LC50不小于20mg/L空气。 十、慢性毒性

乙草胺原药的慢性毒性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大鼠经口90天饲喂试验的无作用剂量为25mg/kg饲料,小鼠经口90天饲喂试验的无作用剂量为5mg/kg饲料。 十一、环境影响 乙草胺原药的环境影响应符合以下要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LC50(96h)不小于10mg/L;对蜜蜂的毒性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LD50(48h)不小于10μg/只;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LC50(24h)不小于100μg/g蚕体。 十二、包装和标识 乙草胺原药的包装和标识应符合《农药包装通则》和《农药标签通则》的要求。包装材料应坚固、耐用,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标识应清晰、明了,并应包括以下内容:产品名称、注册商标、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等信息。

乙草胺MSDS

部分1 -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产品名称 乙草胺, 乙草胺, C14-H42-O-Cl-N-O2, C2H5C6H3(CH3)N(COCH2Cl)CH2OC2H5, "acetamide, 2-chloro-N-(ethoxymethyl)-(2-ethyl", -6-methylphenyl)-, "o-acetotoluidide, 2-chloro-N-(ethoxymethyl)-", 6'-ethyl-, 2-chloro-N-(ethoxymethyl)-N-(2-ethyl-6-met, hylphenyl)acetamide, 2-chloro-N-(ethoxymethyl)-6'-ethyl-o-acetot, oluidide, 2-chloro-N-ethoxymethyl-6'-ethylacet-o-tolu, idide, 2-chloro-N-(ethoxymethyl)-6'-ethylacet-o-to, luidide, Harness, Mon-097, "chloroacetanilide pesticide/ herbicide" 正确运输名称 对环境有害的液态物质,未另作规定的(含有acetochlor) 部分2 - 危险性概述 GHS 划分类别 急性毒性(口服)第4类 急性毒性(吸入)第4类 急性水生环境危害第2类 慢性水生环境危害第1类 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刺激)第3类 皮肤敏化物第1类 皮肤腐蚀/刺激第2类 应急响应概述 危害 警告 由Chemwatch基于GHS标准所做的分类: H302 吞咽有害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7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H332 吸入有害 H335 可能会造成呼吸刺激 H401 对水生生物有毒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声明 预防 代码词组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得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环境操作。 P272 被污染的工作服不准带出工作场所 P273 避免排放到环境。 P280 带防护手套,穿防护服,并带护目设备/面具。 响应

乙草胺标准

乙草胺标准 1.引言 本标准适用于乙草胺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旨在确保乙草胺的质量和安全性。 2.术语和定义 2.1 乙草胺:一种用于除草的化学物质。 2.2 生产商:乙草胺的生产和供应商。 3.质量要求 3.1 外观:乙草胺应为无色至淡黄色的液体,无悬浮物和杂质。 3.2 含量:乙草胺的纯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 3.3 溶解性:乙草胺应在适用的溶剂中完全溶解。 3.4 水分:乙草胺的含水量应符合规定的限制。 3.5 不溶物:乙草胺的不溶物含量应符合规定的标准。 3.6 残留溶剂:乙草胺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应符合规定的限制。 3.7 重金属含量:乙草胺中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规程的限制。 4.包装和标记 4.1 包装:乙草胺应包装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密封容器中,以防止漏泄和污染。 4.2 标记:乙草胺的包装容器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净含量和生产商信息。 5.储存和运输 5.1 储存条件:乙草胺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库房中,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5.2 运输:乙草胺的运输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安全运输,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6.安全使用

6.1 使用前的准备:在使用乙草胺之前,必须详细阅读产品安全说明书,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6.2 使用和处理:在使用和处理乙草胺时,必须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戴上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6.3 事故处理:如乙草胺发生泄漏或事故,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合理处理。 7.质量控制 7.1 生产过程控制:乙草胺的生产过程中应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以及生产过程监控和检测。 7.2 抽样和检验:乙草胺的质量检验应根据相关标准进行,包括对外观、含量、溶解性、水分、不溶物、残留溶剂和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7.3 记录和报告:乙草胺的生产商应保留相关质量控制记录,并定期报告相关质量信息。 8.修订与审核 本标准会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和批准。 【注意】本文仅为示范,涉及真实化学品的使用,请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实际操作时参照专业标准和安全指南。

乙草胺合成工艺

乙草胺合成工艺 乙草胺是一种广谱除草剂,被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地和花卉园等农业生产中。本文将介绍乙草胺的合成工艺及其应用。 乙草胺的合成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合成、中间体处理和产品提纯等步骤。首先,乙草胺的合成原料主要包括丙酮、氯乙醛和氨水。这些原料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以确保合成乙草胺的质量和效果。 在反应合成阶段,丙酮与氯乙醛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乙草胺的中间体。反应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反应的高效和产物的纯度。同时,反应过程中还需要对反应物进行搅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中间体处理是乙草胺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中间体处理,可以提取和分离出乙草胺的产物,并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中间体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溶剂萃取、结晶和过滤等技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产品提纯是乙草胺合成工艺的最后一道工序。在产品提纯过程中,主要采用洗涤、结晶和干燥等方法,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溶剂,以获得纯度较高的乙草胺产品。同时,还需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乙草胺作为一种广谱除草剂,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和广泛的应用范围。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田间杂草的生长,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乙草胺还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特点,对环境和作物的影响较小。因此,乙草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乙草胺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农田、果园、蔬菜地和花卉园等农业生产。在农田中,乙草胺可以用于控制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果园、蔬菜地和花卉园中,乙草胺可以用于除草和除去不需要的植物,保持果树、蔬菜和花卉的生长环境,提高它们的生长效果和品质。 乙草胺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其合成工艺对于乙草胺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乙草胺的合成工艺包括原料准备、反应合成、中间体处理和产品提纯等步骤,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合成乙草胺的质量和效果。乙草胺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的乙草胺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的乙草胺 作者:王霄马清书李宗坪王兰宋长远王研 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19期

乙草胺是一類氯乙酰苯胺类除草剂(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由美国孟山都公司于1971 年开发,被广泛应用于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由于除草效果良好,几十年间乙草胺的使用面积不断扩大,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年使用量就超过10000t,目前仍是我国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除草剂之一。但是乙草胺在农业生产使用过程中只有不足20%发挥除草活性,剩余的80%会残留在植物叶片、根茎或土壤中,并随着降雨过程和地表径流迁移到地表水、地下水,进而随着水循环迁移到各个环境介质中。已有研究表明,松花江一带的沉积物中乙草胺含量可达0.47-11.76 μg/kg、土壤中含量可达0.03-709.37μg/kg,淮河流域的沉积物中乙草胺含量高达3900-6600μg/kg。 乙草胺的较大环境存量会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毒理学研究表明,存在于环境中的乙草胺能够引起人体的生殖系统、循环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毒性效应。一项针对鲤鱼、白鲢和虹鳟等水产品的研究发现,这些生物体内已残留乙草胺,说明该种农药可以通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产生生态毒性。同时,乙草胺的广泛使用和环境迁移已经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201948-Q-361)进行了修订,在饮用水标准中增加了乙草胺的检验项目。 目前针对乙草胺的检测方法较为复杂,主要表现在萃取及富集等繁琐的前处理过程,相应的前处理技术包括液液微萃取、固相萃取、固相膜萃取等,处理时间长,操作难度大,不利于实际的检测需要。为此,本文建立了过聚醚砜PES滤膜的前处理方式,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 用法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的乙草胺。结果发现,在0.5-50μg/L的线性范围内,测得的乙草胺相关系数达到0.9990,说明该检测方法线性良好;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10μg/L,也低于国标方法提 供的4.74μg/L。实验证明,本文构建的饮用水中乙草胺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方法,不仅简化了操作流程,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检测结果也很准确,非常适用于日常饮用水的检测工作。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与试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规格型号:API3200,仪器出厂编号:AA29381405;乙草胺标准品,浓度为1000mg/L,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甲醇,长春金泰;聚醚砜PES滤膜,0.22μm,φ13mm,天津津腾公司。 2.色谱条件。色谱柱是kinetex 2.6u C18 100A(New Column 100mm×2.1mm),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0.4mL/min,流动相A为纯水,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如表1所示。 3.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电离源极性:正模式;离子喷雾电压:5500V;扫描方式:多反应离子检测(MRM)。表2为乙草胺的MRM参数。

15%乙草胺·精喹禾灵水乳剂配方研究

15%乙草胺精喹禾灵水乳剂配方研究 苏学军;宗春燕;王建军;周从霞 【摘要】以乙草胺、精喹禾灵为有效成分,对溶剂、乳化剂和助剂进行筛选和配伍,确定15%乙草胺·精喹禾灵水乳剂最优配方为精喹禾灵5%、乙草胺10%、混合溶剂S 16%、复配乳化剂9%、乙二醇5%、丁醇1%、增稠剂0.5%、消泡剂0.1%、稳定剂1.0%,自来水补足达到100%。对最优配方进行重复性试验,发现该配方物理稳定性好,加工工艺简单,水乳剂各项理化指标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4(000)010 【总页数】3页(P143-144,145) 【关键词】乙草胺;精喹禾灵;水乳剂;配方;乳化剂 【作者】苏学军;宗春燕;王建军;周从霞 【作者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4+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安全的日益重视,传统的乳油剂型因使用大量的芳烃类有机溶剂而逐渐被各种水性化农药剂型所代替。农药水乳剂是将不溶于水的液态原药或固态原药溶于有机溶剂后所得到的液体分散于水中,形成一种不透明的乳状液体

制剂[1]。水乳剂因其不含或仅含少量有机溶剂,具有使用安全、对环境污染小、 制剂成本低、活性成分液滴粒径小、田间药效表现好等特点,是值得倡导发展的环保型农药新剂型。精喹禾灵为苯氧羧酸酯类除草剂,是一种具高度选择性的新型旱田茎叶处理剂,药效高、低毒、防治对象广[2-3],市场销售前景较好,目前市场 上以乳油产品居多,含量多在5%~10%之间,有少量低含量水性化剂型。乙草胺为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能被杂草的幼芽和幼根吸收,抑制杂草的蛋白质合成而使杂草死亡[4-5],可以防除大豆、花生、棉花等作物及十字花科蔬菜的阔叶杂草,市场上已出现高含量水乳剂商品。由于精哇禾灵和乙草胺可适用于同一种作物而防除对象不同,将两者混用可以成为一种理想的复配除草剂,目前该复配除草剂的水乳剂型报道较少。本试验对15%乙草胺·精喹禾灵水乳剂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研究,对水乳剂型的制备、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该复配除草剂高含量水乳剂的配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1.1 试剂与仪器 精喹禾灵原药,质量分数≥96%;乳化剂:OP-10、农乳(500#、600#、602#、700#)、宁乳33#、农乳1601和1602、乳化剂A、乳化剂B、Tween 80,均为工业品;溶剂与助剂:甲苯、丙酮、1-甲基-2-吡咯烷酮、环己酮、乙醇、正丁醇、乙二醇、丙三醇,均为化学纯,氯化钠、硫酸铵,均为分析纯;X-10C有机硅消 泡剂。 HH数显型恒温水浴锅,江苏金城国胜实验仪器厂生产;Sartorius电子天平,北 京赛多利斯仪器有限公司生产;CJ78-1B磁力搅拌器,姜堰分析仪器厂生产; DW-25L262海尔冰箱;CJ78-1B生化培养箱,姜堰分析仪器厂生产;SFJ-400高速乳化分散机,上海现代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生产;LC-1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乙草胺检测标准

乙草胺检测标准 乙草胺是一种主要用于玉米、稻米等农作物中的杀虫剂和除草剂,但由于其在环境、食品中的残留量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标准来保障公共健康。本文将从标准的制定、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判定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乙草胺检测标准。 一、标准制定 乙草胺的检测标准是由国家质检总局立项,经过多个专家组的讨论和公众反馈而完成的。在制定标准前,会考虑乙草胺的毒性、服用量和在不同食品中的残留量等因素。制定的标准需要对乙草胺在食品和环境中的残留量进行限制,集中控制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二、检测方法 乙草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两种。在检测前,样本需要准备,并经过处理使其符合标准,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检测极低浓度的乙草胺残留,而气相色谱法则能够对水果、蔬菜和谷物等样品快速检测,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检测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选择最为适合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检测结果判定

在获得检测结果后,需要根据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析和判定。在分 析乙草胺残留量时,需要进行计算,以获取溶液中所含乙草胺的质量 浓度,并与国家相关标准中规定的安全限量作比较。如果检测结果超 出了限量范围,食品或环境就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在稳定的环境下,检测结果重复性好;在不稳定环境下,误差较大,需进行多次检测判定。 总结: 为了保障公共健康,乙草胺的检测标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检测前,需根据检测对象确立适合的方法,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在检测后 根据标准进行合理判定。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乙草胺检测 标准。

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修饰玻碳电极测定乙草胺

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修饰玻碳电极测定乙草胺金党琴;周祥祥;陈庆娣;厉柏嘉 【摘要】将多壁碳纳米管-十二烷基磺酸钠(MWCNT-SDS)分散液滴加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化学传感器,以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乙草胺在MWCNT-SDS 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相对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玻碳电极,MWCNT-SDS 修饰玻碳电极提高了乙草胺的还原活性。在 pH 为6.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还原峰电流值与乙草胺的浓度在5.0×10-8~4.5×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5.2×10-9 mol·L-1。方法用于市售农药中乙草胺的测定,结果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结果一致,加标回收率在100%~102%之间。%A chemical sensor was prepared by dropping a dispersion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MWCNT)-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onto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GCE).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acetochlor at the modified electrode were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CV)and dif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DPV).It was showed that the reducing activity of acetochlor at MWCNT-SDS/GCE was enhanced, compared with that at MWCNT/GCE.In a 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s of pH 6.0,linea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reduction peak curr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cetochlor in the range of 5.0×10-8 -4.5×10-6 mol· L-1 ,with detection limit (3S/N)of 5.2×10-9 mol·L-1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acetochlor i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esticides,giving results in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GC-MS,and recovery obtained by 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in the range of 100%-1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新标准推动供水高质量发展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解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副院长张志果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是我国开展饮用水水质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以下简称“原标准”)自2007年7月1日实施以来,已近15年,对提升我国饮用水水质、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我国发展形势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原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关部门适时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2022年3月5日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以下简称“新标准”),将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实施。 一、落实标准化改革有关要求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措施、组织实施等。2018年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并明确规定,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是在我国深化标准化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落实了标准化改革的有关要求。从涉及范畴看,饮用水事关人民群众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新标准延续原标准属性,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发布主体看,原标准的发布主体是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标准的发布主体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从标准的内容看,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第9章中关于各级卫生部门职责、供水单位开展水质检测等有关工作层面的要求,弱化了部门色彩,使新标准更加聚焦在技术要求层面。 二、缩小城乡饮用水水质标准差距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提升饮用水质量的需求也日益强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在原标准中,将小型集中供水定义为农村日供水在1000立方米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集中供水,并指出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因条件限制时,适当放宽了部分水质指标对菌落总数、砷、氟化物等14项指标的要求。在新标准中,将小型集中供水定义为设计日供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集中供水,删除了“农村”,取消了地域限定;用“设计日供水量”替代“日供水量”,避免日用水量波动引起的标准适用范围不一致问题,更为准确;同时,新标准指出,当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因水源与净水条件受限时,可对菌落总数、氟化物、硝酸盐(以N计)、浑浊度4项指标适当放宽。可以看出,新标准对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水质要求更高,但水质标准差距的缩小与水质差

22种常用除草剂对蚯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

22种常用除草剂对蚯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 王彦华;俞卫华;杨立之;苍涛;俞瑞鲜;王强;赵学平 【摘要】为评价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采用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22种常 用除草剂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的急性毒性.滤纸法染毒48 h,特丁净、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和莎稗磷对蚯蚓为中等毒性,其LC50值为 10.32(8310~12.23)~34.69(29.16~43.99) μg·cm-2;其次为莠去津、苯磺隆、麦草畏和百草枯,其LC50值为102.5(66.57~138.7)~ 235.0(199.4~ 279.5)μg·cm-2,属低毒级;2,4-D钠盐、草铵膦、草甘膦和氰氟草酯对蚯蚓毒性更低,其LC50值为422.7(344.7~ 577.3)~601.4(451.3~957.4) μg·cm-2,属低毒级;精恶唑禾草灵、特丁津、甲磺隆、甲嘧磺隆、砜嘧磺隆、苄嘧磺隆、乙羧氟草醚、吡草醚和氟乐灵对蚯蚓的LC50值均大于1258 μg·cm-2,属微毒级.人工土壤法染 毒14 d,特丁津对蚯蚓的毒性最高,其LC50值为74.15(49.35~92.28) mg·kg-1;麦草畏、百草枯、乙羧氟草醚、吡草醚和氟乐灵对蚯蚓的毒性最低,其LC50值均 大于800 mg· kg-1;其他16种除草剂对蚯蚓毒性相对较低,其LC50值为 106.6(83.90~123.0)~516.2(367.4~1015) mg·kg-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 评价试验准则》中的评价标准,本研究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22种除草剂对蚯蚓均为低毒级.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除草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种类的不同除草剂品种对蚯蚓的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除草剂对蚯蚓的毒性与化学品的结构和测定方法有关,二苯醚类和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在2种测试系统中均表现出 最低的急性毒性.%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esticides on soil invertebrates,acute toxicities of twenty-two currently-used herbicides to the earthworm (Eisenia fetida)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filter paper contact test and artificial soil test.Results of 48-h filter paper contact test

除草剂标准

磺酰脲类除草剂合理使用准则 (Guidelin for safety application of sulfonylureas herbicide)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磺酰脲类除草剂防治田间杂草的使用剂量、使用时期、方法、作物品种敏感性、轮作后茬作物安全间隔期。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磺酰脲类除草剂在水稻、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田防治杂草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起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磺酰脲类除草剂(sulfonylureas herbicide) 分子中具有磺酰脲结构的一类除草剂。化学结构通式包括芳环、磺酰脲桥及杂环三部分: 芳环————————脲桥————————杂环 其中X=N、CH Y=Cl、COOH、CO2CH3、SO2CH2CH3、CH2CF3、CF3、OCH2Cl、OCH3、OCH2CF3、NO.2、OCH2CH3、O(CH2)2OCH3、O(CH2)2Cl、COOC2H5、CON(CH3)2 R=CH3 R1=CH3、CL、OCH3、CHOF2、NHCH3、N(CH3)2、CF3、SCH3 R2=OCH3、CH3、CL、CHOF2、OC2H5、OCH2CF3 除草活性随各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而异,以上化学结构,通过模式结构改造与修饰,将苯环改为吡啶、噻吩、呋喃、萘环时化合物也有较强活性,酰嘧磺隆无芳环结构,磺

酰脲桥上无取代基;含三氮环或嘧啶环,环上第四与第六位含取代基CH3、OCH3、Cl;单嘧磺隆为单一取代基,以上统称为磺酰脲类除草剂。这类化合物对杂草有较高活性,可用于农田、林地及非耕地等防除杂草。 2.2 长残留性除草剂long resideual herbicide 除草剂使用后,在土壤中残留时间较长,即使有微量残留也易造成在敏感作物药害,这类除草剂称为长残留性除草剂。磺酰脲类长残留性效除草剂品种如氯磺隆、甲磺隆、胺苯磺隆、氯嘧磺隆、单嘧磺隆等。 3 磺酰脲类除草剂使用技术准则 3.1 使用技术准则(见下表)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2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22 一、落实标准化改革有关要求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技术标准体系 建设的有关要求,2015年3月,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了标准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改革措施、组织实施等。2018年1 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正式实施,并明确规定,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 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国务院标准化 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立项、编号和对外通报。。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修订是在我国深化标准化改革的背景下进 行的,落实了标准化改革的有关要求。从涉及范畴看,饮用水事关人民群 众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新标准延续原标 准属性,属于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发布主体看,原标准的发布主体是卫生 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标准的发布主体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从标准的内容看,新标准删除了原标准第9章 中关于各级卫生部门职责、供水单位开展水质检测等有关工作层面的要求,弱化了部门色彩,使新标准更加聚焦在技术要求层面。。 二、缩小城乡饮用水水质标准差距 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群众对提升饮用水质量的 需求也日益强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 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到203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在原标准中,将小型集中供水定义为农村日供水在1000立方米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集中供水,并指出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 水因条件限制时,适当放宽了部分水质指标对菌落总数、砷、氟化物等 14项指标的要求。在新标准中,将小型集中供水定义为设计日供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或供水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集中供水,删除了“农村”,取消了地域限定;用“设计日供水量”替代“日供水量”,避免日用水量 波动引起的标准适用范围不一致问题,更为准确;同时,新标准指出,当 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因水源与净水条件受限时,可对菌落总数、 氟化物、硝酸盐(以N计)、浑浊度4项指标适当放宽。可以看出,新标 准对小型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的水质要求更高,但水质标准差距的缩小与 水质差距的缩小之间还需要开展大量工作,农村饮用水水质提升面临新挑战、新机遇。。 三、水质指标的重分类、新调整 新标准将原标准中的“非常规指标”调整为“扩展指标”,以反映地 区生活饮用水水质特征及在一定时间内或特殊情况的水质特征。指标数量 由原标准的106项调整为97项,包括常规指标43项和扩展指标54项。 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关注感官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等指标与饮用水时的口感、舒适度密切相关。近年来,受水污染影响,部分水源在特定条件下发生藻 类暴发等情况,造成饮用水中臭和味超标,影响水质安全。研究表明,藻 类暴发往往导致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等物质的产生,且这两项指标嗅 阈值较低,当水体中浓度超过嗅阈值(10ng/L)时可导致饮用水产生令人 极为敏感的臭味,影响水体感官。因此,新标准增加了上述两项感官指标 作为扩展指标。。

GC-MS测定人参中17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GC-MS测定人参中17种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人参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具有调节免疫系统、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功效。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一些有害物质在食品中残留, 这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潜在的风险。因此,对于人参等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和 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GC-MS技术,对人参中的17种有机氯类农药进行了检测,以期能够有效地 评估其安全性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实验方法 仪器设备及试剂准备 GC-MS仪器:Agilent6890N/5975 色谱柱:Agilent DB-5ms(30 m,0.25 mm,0.25 μm) 标准品:包括17种有机氯类农药标准品,均为HPLC纯度,由Sigma-Aldrich提供。 样品制备 人参样品在研磨后,取1.0 g加入10 mL纯水中。随后,加入3 mL甲醇,并在50 Hz 下超声处理10分钟。过滤后,取1 mL过滤液加入10 mL氯仿中,振荡5分钟,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加速干燥至干燥,用5 mL甲醇重溶,并过滤后待用。 GC-MS条件 气相色谱:GC6890N 进样模式:SPLIT 进样量:1 µL 进样温度:250 ℃ 柱温程序:初始温度60 ℃,2 min;升温6 ℃/min,到达200 ℃,10 min保持;升 温10 ℃/min,到达280 ℃,保持10 min。 质谱条件:SCAN(m/z 50-550) 结果分析 各农药的标准曲线和样品中残留含量见表1和图1。 表1 17种有机氯类农药的检测结果和标准曲线

| 农药名称 | LOD(µg/kg) | LOQ(µg/kg) | 标准曲线 | 检测结果(µg/kg) | | -------- | --------- | --------- | --------- | -------------- | | 克百威 | 0.10 | 0.50 | y = 0.0048x – 0.0159,r = 0.9998 | < LOQ | | 溴氰菊酯 | 0.05 | 0.20 | y = 0.0020x – 0.0082,r = 0.9999 | < LOQ | | 滴滴涕 | 0.09 | 0.30 | y = 0.0035x + 0.0081,r = 0.9998 | < LOQ | | 毒死蜱 | 0.08 | 0.25 | y =0.0051x – 0.0198,r = 0.9999 | 0.61 | | 乐果 | 0.10 | 0.50 | y = 0.0049x + 0.0324,r = 0.9999 | < LOQ | | 苏丹红 | 0.02 | 0.10 | y = 0.0477x – 0.0260,r = 0.9999 | < LOQ | | 马拉硫磷 | 0.04 | 0.15 | y = 0.0038x – 0.0065,r = 0.9999 | 1.76 | | 丙环氧菊酯 | 0.06 | 0.20 | y = 0.0038x – 0.0015,r = 0.9998 | < LOQ | | 毒死蜱酯 | 0.05 | 0.20 | y = 0.0280x + 0.0069,r = 0.9999 | < LOQ | | 滴滴涕酯 | 0.09 | 0.30 | y = 0.0104x + 0.0143,r = 0.9999 | < LOQ | | 马拉硫磷酯 | 0.04 | 0.15 | y = 0.0155x + 0.0092,r = 0.9998 | < LOQ | | 乙草胺 | 0.05 | 0.20 | y = 0.0037x + 0.0059,r = 0.9999 | < LOQ | | 克百威酯 | 0.10 | 0.50 | y = 0.0087x – 0.0038,r = 0.9999 | < LOQ | | 毒螟松 | 0.07 | 0.25 | y = 0.0008x – 0.0001,r = 0.9999 | < LOQ |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的应用 沈泉 食品毒理学是在药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随着近年来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已经从宏观的整体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研究发展到探索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有害效应,层次分明的进行深入研究了。 一、什么是食品毒理学 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以及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优异作用与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一门科学。 食品毒理学的作用是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健康的危害,检验恶化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达到确保人类健康的目的。 二、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学方法。 2.1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既运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化学物的组成、杂质的鉴定和不同条件下化学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及解离特性,以及生物材料、空气、水、食品和化妆品中外源性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测定等。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化学分析方法主要采用的仪器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质联用仪、

串联质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耦合等离子发光分光光度计、可见或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他常规化学分析仪器等。 2.2 生物学方法 运用生物学方法观察毒物对生物体作用,包括生理、生化以及病理学等各方面变化,以及对中毒事故治疗或处理。 常用的生物学方法又可以分两大类:一是实验研究,根据采用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另一类为流行病学调查。毒理学还利用限定人体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直接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2.2.1体内试验 1. 实验动物选择 最常用的是啮齿类动物,因为对啮齿类动物及其细胞成分了解的最多。 除啮齿类动物外,鱼类也用的较多,鱼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模型。 在进行免疫毒理学研究时,最好选用纯系动物,这样可以减少个体差异,美国NTP推荐用B6C3F1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年龄多选择成年动物,也可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用不同年龄的动物进行实验。 2. 接触受试物的时间 实验动物接触受试物时间的长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不同。对有些药物如抗菌素在临床上应用时间较短,实验动物接触1~2周即可,长时间的接触会产生耐受。然而对某些长期使用的药物,动物接触至少一个月,以评价药物的长期作用。 3. 接触受试物的剂量 为了确定剂量—反应关系及未观察到不良影响的水平(NOAEL),至少应设三个剂量。高剂量要低于产生明显毒性的剂量。选择适当的剂量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不能受严重的应激及营养不良的影响与干扰。

异恶唑草酮

1概述编辑 通用名称异恶唑草酮(isoxaflutole) 异恶唑草酮化学结构式[1] 商品名称百农思(Balance) 英文通用名:isoxaflutole 分子式:C15H12F3O4S CA登记号:141112-29-0 2理化性质编辑 原药外观为白色至灰黄色固体,熔点140℃,水溶度6.2毫克/升,蒸气压(25℃)10-6Pa。 制剂为棕色固体颗粒,比重1.439,pH4.66,贮存稳定性2年以上。 3毒性编辑 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异恶唑草酮属低毒除草剂。原药急性毒性鼠经口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兔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鼠吸入LC50大于5.23毫克/升。 对水生动物、飞禽、害虫天敌安全。原药慢性毒性对哺乳动物没有致畸作用。制剂急性毒性鼠经口LD50大于5000毫克/千克,兔经皮LD50大于2000毫克/千克。鼠吸入LC50大于 5.26毫克/升。 4作用特点编辑 异恶唑草酮是用于玉米、甘蔗等旱作物田做土壤处理的一种有机杂环类选择性内吸型苗前除草剂,主要经由杂草幼根吸收传导而起作用。敏感杂草吸收了此药之后,通过抑制对羟基苯丙酮双氧酶而破坏叶绿素的形成,导致受害杂草失绿枯萎。异恶唑草酮在施用时或施用后,因土壤墒情不好而滞留于表层土壤中的有效成分虽不能及时地发挥出防除杂草的作用,但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被分解,待遇到降雨或灌溉,仍能发挥防除杂草的作用,甚至对长到4~5叶的敏感杂草也能杀伤和抑制。 5适用作物编辑 玉米、甘蔗等。 6防治对象编辑

苘麻、藜、地肤、猪毛菜、龙葵、反枝苋、柳叶刺蓼、鬼针草、马齿苋、繁缕、香薷、苍耳、铁苋菜、水棘针、酸模叶蓼、婆婆纳等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对马唐、稗草、牛筋草、千金子、大狗尾草和狗尾草等一些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也有较好的防效。 7应用技术编辑 异恶唑草酮要在玉米播后1周内及早施用。施用方法是先将药剂溶于少量水中,然后按每亩对水60~75升配成药液,经充分搅拌后再均匀喷于地表。 为了更好地防除禾本科杂草,特别推荐以异恶唑草酮与乙草胺(禾耐斯)、异丙草胺、普乐宝等酰胺类除草剂混用。除了混用,在禾本科杂草发生很少的地块也可以单用。 在春玉米种植区,每亩用75%异恶唑草酮水分散粒剂8~10克加50%乙草胺乳油130~160毫升(有效成分6~7.5克加65~80克)。 在夏玉米种植区,每亩用75%异恶唑草酮水分散粒剂5~6克加50%乙草胺乳油100~130毫升(有效成分3.75~5.25克加50 ~65克),或加90%乙草胺55~70毫升,或加72%都尔或普乐宝80~100毫升(有效成分58~72克)。 8登记生产情况编辑 国外:未见生产 国内:上虞颖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获国内首家异噁唑草酮原药登记[2]制剂75%异恶唑草酮水分散粒剂 作用特点异恶唑草酮是用于玉米、甘蔗等旱作物田做土壤处理的一种有机杂环类选择性内吸型苗前除草剂,主要经由杂草幼根吸收传导而起作用。敏感杂草吸收了此药之后,通过抑制对羟基苯丙酮双氧酶而破坏叶绿素的形成,导致受害杂草失绿枯萎。异恶唑草酮在施用时或施用后,因土壤墒情不好而滞留于表层土壤中的有效成分虽不能及时地发挥出防除杂草的作用,但仍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被分解,待遇到降雨或灌溉,仍能发挥防除杂草的作用,甚至对长到4~5叶的敏感杂草也能杀伤和抑制。 异恶唑草酮的持效期适中,在土壤中的半衰期比较短,通常在4个月后基本无残留,因此对后茬作物没有不良的影响。 适用作物玉米、甘蔗等。 在其他国家登记作物玉米、甘蔗。 防治对象苘麻、藜、地肤、猪毛菜、龙葵、反枝苋、柳叶刺蓼、鬼针草、马齿苋、繁缕、香薷、苍耳、铁苋菜、水棘针、酸模叶蓼、婆婆纳等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对马唐、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