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所得税稽查实务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稽查实务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稽查实务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稽查实务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稽查实务与案例分析

税务稽查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做好稽查工作,对于正确贯彻实施国家的税收法令法规,打击偷税,逃税,维护税收秩序,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建立公正、有秩、竞争的企业经营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理论界已经证明“勤查和重罚”是抑制税收流失最有效的手段。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只有做到知已知彼,才能取得稽查工作的胜利。下面将要介绍的一些企业所得税稽查过程中的案例,将有利于我们提高稽查工作的水平。

(一)利用扩大工资开支,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某市保险公司,现有职工48人。1996年当地税务机关在对其进行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核算时,发现损益表中营业额比上年度增长25%,而费用额增长42%,这种异常变动引起税务人员的注意。经进一步审查发现主要原因是由于工资性支出增长过快所致。经审查工资计算表、工资结算单等明细资料,查明该公司在工资中大量增列误餐补贴、交通补贴等项目,致使全年工资支出总额达63.36万元,而实际计税工资总额应为31.68万元。另外该公司还根据实际工资支出提取三项工资附加费用,因而多提职工福利基金44.352万元〔(633600-316800)×14%〕;职工工会经费6336元〔(633600-316800)×2%〕;职工教育经费4752元〔(633600-316800)×1.5%〕,共计多列支出37.224万元(316800+44352+6336+4752)。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该公司擅自扩大工资开支范围多列支出,同时多计提附加费用。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6条规定和财政部有关文件,金融保险企业计税工资最高限额550元/人月,所以该公司须补缴所得税1.228392

万元(372240×33%)。另外根据《征管法》第40条规定,确定该公司行为为偷税行为,处以偷税款2倍的罚款。

3.帐务调整。

借:所得税 12283.9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283.92

借: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24567.84

贷:银行存款 24567.84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283.92

贷:银行存款 12283.92

(二)利用“应收帐款”帐户隐匿投资收益,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6年3月,某市税务稽查分局在对该市一大型食品公司进行1 995年纳税情况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两笔可疑的帐务处理业务:

1.借:应收帐款——××饭店 1404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 12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分录摘要注明是1995年2月向本市某饭店销售食品、饮料;3月份该公司又将这笔业务从“应收帐款”科目转入了“其他应收款”科目,至此长期挂在帐上。2.借:其他应收款——××饭店 1404000

贷:应收帐款——××饭店 1404000

稽查人员发现第2张记帐凭证后未附如何凭证,只是用小字注明“转投资”字样。在询问财务人员时,他们解释说:该饭店向本公司购货,但因资金紧张,暂时不能支付价款,但因双方早有投融资意向,因此经协商,将这笔货款转作投资处理,

后因工作疏忽未将其转入“长期投资”帐户。税务人员经查阅有关合同材料;了解到该企业与××饭店早就签订合同,公司与企业以30%的比例进行投资分成。同时发生在“其他应付款”——其他科目中,1995年12月31日收到一笔2246 4万元的款项,摘要中注明为回收欠款,然而记帐凭证下所附的银行汇款凭证上却注明为××饭店利润分配注示。

借:银行存款 224640

贷:其他应付款——其他 224640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这是一起典型的将投资收益长期挂在往来帐上,造成既无投资又无收益的案例。在对这类问题进行检查时,需仔细稽核应收、应付往来帐及所附的原始凭证。

按照税法及有关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对外投资获得的利润或股利及利息收入均应计入投资收益。该企业上述行为为偷税行为,根据《征管法》第40条规定,除应补交企业所得税款7.41312万元(224640×33%)以外,还应处以所偷税款2倍的罚款

3.帐务调整。

借:长期投资——××饭店 1404000

贷:其他应收款——××饭店 140400

借:其他应付款——其他 22464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4640

借:所得税 74131.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4131.2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74131.2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148262.4

贷:银行存款 222393.6

(三)营业外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5年8月,某市税务稽查人员在与其他部门协同对该市“小金库”问题的检查中,经有关当事人举报,发现某企业存在帐外建帐的问题。该企业“其他应付款”帐户贷方余额18万元,其中明细帐“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贷方余额15.6万元。经查实,其中有逾期包装物押金12.8万元,并未转入“营业外收入”。另外该企业对残次品和固定资产处理的残值收入均未列入“营业外收入”,而是在银行另开帐户,造成帐外有帐,历年累计发生额13.8 9万元。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根据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逾期包装物的押金,如被没收,应转入“营业外收入”帐户核算,即:

借: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

贷:营业外收入

另外,对处理残次品以及固定资产报废的残值收入也应记人该帐户核算。而该企业对逾期包装物没收收入长期不转帐;残次品及固定资产残值收入不入帐,而是帐外设帐,形成“小金库”,这是少计当期应税收入的行为。

对该类企业审查时,应以“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以及其它二级明细帐为审查重点,审核原始凭证,确定时间、期限,对“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帐,以及“固定资产清理”帐户进行审核,确定实际发生额。

税务机关最终决定调增该企业利润26.69万元(12.8+13.89),补交所得税8.8077万元(26.69万元×33%),并认定其行为为偷税,依据《征管法》第

40条之规定,处以偷税数额2倍的罚款,有关当事人移送当地检察机关处理。3.帐务调整。

借:其他应付款——包装物押金 128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8000

借:银行存款1389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8900

借:所得税 88077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88077

借:利润分配——税收罚款176154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88077

贷:银行存款 264231

(四)将购置“固定资产”的利息支出记入“财务费用”,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8年4月,税务人员在对某企业1997年企业所得税进行决算时,发现该企业1997年“财务费用”支出较1996年和1995年有较大增长,增长比例达30%。因此决定对财务费用明细帐进行审查,发现财务费用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利息支出过大。稽查人员于是调阅了“长期负债”,“短债负债”帐户,对每笔利息支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核实。发现该企业曾从银行获得一笔2 00万元的贷款,用于新生产线的引进与安装。该企业1996年将此项贷款利息2 5万元记入了“在建工程”,而1997年却将贷款利息25万元计入了“财务费用”。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以获得的长期借款、长期债券等方式进行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购置安装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或虽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或计提的利息支出应记人购建资产的价值。资产交付使用后,借款尚未到期,所应支付的利息或计提的利息支出可以记人“财务费用”。

因此该企业在设备安装期间的帐务处理应为:

借:在建工程

贷: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设备安装、购建后,直至偿还借款期间的利息支出应作如下帐务处理: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记入“在建工程”的利息支出,只能在竣工后转入“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摊销,而不能一次性列为“财务费用”。

该企业在明知应作何帐务处理的情况下,故意将利息支出列入“财务费用”是明显的偷税行为。除了补交8.25万元的所得税税款以外,根据《征管法》第40条的规定,还应处以偷税额2倍的罚款。(82500=250000×33%)

3.帐务调整。

借:在建工程 2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0000

借:所得税 82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82500

借: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165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82500

贷:银行存款 247500

(五)利用“预收帐款”截留利润,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8年3月,某市税务稽查分局在对该市一家机械设备厂进行1 997年度所得税缴纳情况检查时,发现该厂有大量预收设备款的业务。经核查有关销售合同,稽查人员发现多数合同已经实现,又经对购货方企业询问,合同单位已经收到发出的货物,但是该机械设备厂却未结转收入。另外,经审核,“产品销售成本”中的单位成本远高于“产成品”帐户中的单位成本。由此税务机关初步认定该厂已结转“预收帐款”中的销售成本。后经对企业财务人员询问,发现该企业利用“预收帐款”进行利润截留的事实。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

企业截留利润往往以“预收帐款”为调整器。按照企业财务制度与税法的有关规定,预收帐款要在货物发出后,才形成企业销售收入。因此,当企业有一定数量的预售货物业务时,就可以使企业保持微利,甚至亏损,达到偷逃所得税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企业首先确定当月的利润额(微利),然后将当月成本、费用发生额与所开发票销售额相比较,如果费用成本过小使得利润额大于预定利润,则将差额以“预收账款”中发出产品的耗用材料成本摊入当月销售成本抵消;反之则按实际数入帐。

所以机械设备厂1997年度“预收帐款”中的128.456852万元,其制造成本已提前结转,销售已经实现,该数额实为其多年来截留利润的累计额。由此可见,企业通过多列成本、销售收入挂往来帐等方式隐匿销售利润。因此我们在日常的稽查工作中,应对长期亏损或长期微利的企业进行重点审查。

该企业挂帐的销售收入为128.456852万元,应补缴增值税18.664671万元(1 284568.52÷1.17×17%),调增利润109.792181万元(1284568.52-1866 46.71),补交企业所得税款36.23142万元(1097921.81×33%),并处以偷税额2倍的罚款。

3.帐务调整。

借:预收帐款 1284568.52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97921.81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86646.71

借:所得税 362314.2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62314.2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锐(已交税金)186646.71

贷:银行存款 186646.71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62314.2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724628.4

贷:银行存款 1086942.6

(六)利用低值易耗品摊销减少当期利润,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5年12月,某市税务稽查人员在对某集体企业进行抽查时,发现该厂当月制造费用比其他月份偏高。经对明细帐目以及记帐凭证的审查,发现造成制造费用偏高的原因在于摊销的低值易耗品数额过大。通过审查询问与检查原始凭证,原材料入库、出库记录,发现该厂本月一次购入工作台、台钳、气瓶、老虎钳、办公桌等物资6万元,未经领用就一次性摊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通过对该厂财务人员询问得知,该厂今年经济效益很好,厂长为了避免因盈利过多,而多交所得税,授意财务人员在年底购买一批低值易耗品,并一次性的摊人费用,降低当期利润,偷逃所得税。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低值易耗品的采购与入库的

记帐均视同存货入帐,摊销时应按领用数额一次或多次摊销,会计处理如下: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贷:存货——低值易耗品

而该厂以减少当期利润,少交所得税为目的,一次性摊销未使用的低值易耗品,已构成偷税行为。应调整利润增加6万元,并补交所得税1.98万元(60000×3 3%),并根据《征管法》第40条处以偷税额2倍的罚款。在现实稽查工作中,我们应该根据成本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比例,推断当期的成本归集与费用摊销额是否异常,如有较大的波动,则说明被稽查企业的帐务处理存在一定问题。

3.帐务调整。

借:存货——低值易耗品 60000

贷:本年利润 60000

借:所得税 19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98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9800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39600

贷:银行存款 59400

(七)“材料成本差异”长期挂帐不结转,虚列成本费用

1.案例简介:1997年3月,某市国税稽查分局在对该市一汽车制造厂进行199 6年度纳税情况检查过程中发现,该厂“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达260万元,且该帐户中只有贷方发生额而无借方发生额。这一点引起了税务人员的怀疑,经询问该厂自1995年起实行原材料按计划价格核算。根据上述疑点,税务人员推测该厂每月领用原材料时,只按计划价格记人成本费用,而未计算材料成本综合差异率,将材料成本差异分摊记人成本与费用。经稽查人员向企业财务人员询问,得知为了增加企业发展后劲,将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差异数260万元挂帐不予处理,用来调节企业成本利润。该厂1996年度共耗用材料5000万元,材料成本综合差异率经核算为-5%,所以应调整材料成本差异250万元(50000000×-5%),其中管理费用应分摊50万元,生产成本分摊200万元(其中已销产品100万元,库存产品100万元)。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此类案件的发生多在实行以计划价格核算原材料采购的企业。因此,在对此类企业进行稽查的时候,应着重对“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进行审查。按照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实行计划价格核算原材料采购的企业应进行如下帐务处理:

(1)购买原材料(假定此处从略增值税项的处理):

借:材料采购(真实价格)

贷:银行存款(真实价格)

(2)原材料验收入库后

若计划价格小于真实价格

借:原材料(计划价格)

材料成本差异(真实价格—计划价格)

贷:材料采货(真实价格)

若:真实价格小于计划价格,

借:原材料(计划价格)

贷:材料采购(真实价格)

材料成本差异(计划价格一真实价格)

(3)领用原材料进行生产后,结转成本

首先,计算出“材料成本综合差异率”,(即材料成本差异与计划价格之间的综合比率),再按领用原材料的数量,将材料成本差异分摊入成本费用。

若,“材料成本差异”贷方有余额,则: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若:“材料成本差异”借方有余额,则: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生产成本

在稽查中,应注意这类利用“材料成本差异”帐户进行偷税的企业,通常会将材料采购的计划价格计得远远高于真实价格并且长期不对计划价格进行调整。这样就长期使“材料成本差异”贷方余额挂帐,生产成本与费用虚增,挤占当期利润。所以在稽查时,我们要注意了解企业原材料的市场价检。并检查企业是否定期调整计划价格。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则要引起警惕,仔细检查是否有偷税行为发生。

案例中企业的行为根据《征管法》应确定为偷税,调增利润150万元(应摊入管理费用的50万元+应摊入已销产品的100万元),补交企业所得税款49.5万元(1500000×33%)并处以2倍于偷税款的罚款。

3.帐务调整。

借:材料成本差异 2500000

贷:产成品 1000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00

借:所得税49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95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495000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990000

贷:银行存款 1485000

(八)将购进材料重复记帐,虚报材料损耗,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6年4月,某市税务稽查分局在对该市某服装公司进行纳税检查时,在“原材料”帐户借方发现了两笔日期相近、数量、金额完全相同的购入原材料记录。这笔业务处理引起了稽查人员的注意,经翻阅有关记帐凭证,审查“应付帐款”的明细帐目及材料盘点表发现如下问题:

该公司1995年3月从某厂购入原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月末发票尚未到达,按订货合同价格入库。

借:原材料 40000

贷:应付帐款 40000

1995年4月,估价入帐的材料费并未实行“红字”冲销,而是在收到对方结算凭证后,又以发票为依据,再一次入原材料帐。

借:原材料 4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

为了掩盖重复记帐的事实,该公司又在1995年年末材料盘点时,以“盘亏”的名义将价款列入“管理费用”。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对尚未收到发票,但却已验收入库的材料,在月末应按计划成本或合同估价暂时入帐,下月初作相同的分录(红字)予以冲回。以便下月付款或开出汇票后,按正常的程序记帐。

案例中所述的公司,利用重复记帐的方法多记材料费用,并虚列成本、费用、挤占利润,是偷税行为。我们在稽查中,应特别留意这种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尚未到达业务的帐务处理,应审查企业下月初是否作了红字冲销分录,如果没有则应调阅材料盘点表,确定企业是否利用“盘亏”,将材料费用列入了当期费用。对案例中的公司,根据《征管法》第40条确定为偷税行为,调增利润4万元,补交所得税1.32万元(40000×33%),并处以偷税款2倍的罚款。

3.帐务调整。

借:应付帐款 4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000

借:所得税 132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32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3200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26400

贷:银行存款 39600

(九)虚提材料成本单价,造成生产成本不实,少交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7年8月,税务机关在对,乡镇集体企业进行税务稽查时,在检查该企业原材料明细表以及材料盘点表时,发现一些主要使用的原材料为红字金额,说明结转耗用的数额大于进料数额造成的。经询问,该企业材料核算按实际成本计价,发料单价由加权平均法计算,结转耗用材料金额。税务人员将该企业主要原材料分品种加权平均后求出单价,计算出实际应结转成本额为48万元,企业自行结转成本额为55万元,多转成本7万元。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在对这类问题进行稽查时,主要从材料明细帐余额和材料盘存表分析入手,如发现(1)有数量无金额;(2)有数量,但金额为红字;(3)没数量、金额,且企业又无具体原因等现象,均属于奇异现象,稽查人员应注意审查,一般可推测为多转材料成本处理。此外还要审查材料结转单价与加权平均计算的单价是否一致。

在本案例中,该企业虚列生产成本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不会计算加权平均单价造成的,并不是故意偷逃税款,仅按少纳税款处理。经进一步审核多转的成本7万元,在产品负担3万元,库存产成品负担1万元,已销产品负担3万元,审查后税务机关决定将该企业利润上调3万元,限期补交所得税税款9900(30000×33%)元。

3.帐务调整。

借:原材料 70000

贷:生产成本 30000

产成品 10000

本年利润 30000

借:所得税 99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9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9900

贷:银行存款 9900

(十)隐瞒投资收益,偷逃所得税

1.图案例简介:1998年3月市税务稽查分局在对本市某公司1997年度纳税情况进行稽查时,发现该公司“盈余公积”总帐下的“任意盈余公积”明细帐贷方金额的摘要中列有“收到分派利润”的记录36万元。稽查人员怀疑是隐瞒的投资收益。经调阅所附原始凭证银行通知单,对方公司付款理由为年底分派利润。经查“长期投资”帐户,确有一笔对外的长期股权投资。此项为公司隐瞒利润,偷逃所得税行为是在公司经理授意下进行的。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根据我国税法规定,对外投资收益应列入应纳税所得额,该公司为隐瞒利润,偷逃所得税将其记人“盈余公积”,依照《征管法》第40条规定属偷税行为,应调增利润36万元,补交所得税款11.88万(360000×33%)元,并处以偷税款2倍的罚款。有关责任人被税务机关移送检察机关进一步审理。

3.帐务处理。

借:盈余公积36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60000

借:所得税 1188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188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18800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237600

贷:银行存款356400

(十一)利用无形资产摊销,调整当年利润,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8年10月,税务部门在强化税收征管的大稽查行动中,发现该市某公司“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帐户的借方1月至4月每月摊销250 0元,而5月至9月份每月摊销1万元。经审核原始凭证以及有关合同,该公司1月份以9万元购入某项非专利技术,合同中注明该技术的有效期为3年,因此每月应分摊2500元(90000÷3÷12)。而当年公司决策层看到本年经营状况较好,为控制利润,决定将剩余的8万元无形资产在余下的8个月内摊销完,所以将每月摊销额从2500元提高到1万元。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23条规定,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应按直线法摊销。摊销年限按合同及有关法律法规确定,若无明确决定期限的,摊销期不得少于10年。

该企业利用无形资产摊销,调整当年利润达3.75万元〔(10000-2500)×5〕,应限期补交所得税款1.2375万元(37500×33%),并根据《征管法》第40

条规定,处以偷税额2倍的罚款。

在稽查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由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按企业财务准则规定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即

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

贷:无形资产——××

没有设立类似“累计折旧”的专门帐户来记录,因此在检查过程应着重对“管理费用”的明细帐户进行审查,如发现有数额的奇异变动,则要调阅记帐凭证进行详查。

3.帐务调整。

借:无形资产——××37500

贷:本年利润 37500

借:所得税12375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2375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12375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 24750

贷:银行存款 37125

(十二)多计提坏帐准备,减少当期利润,少交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6年6月,税务稽查人员在对某企业进行纳税检查时,发现该企业从1994年年度开始实行计提坏帐准备的财务制度,1994年“应收帐款”帐户期末借方余额140万元,按0.4%计提坏帐准备后,“坏帐准备”贷方余额5 600元。1995年,该企业发生坏帐损失4000元,经冲销后,贷方余额1600元。1995年年末“应收帐款”期末借方余额为89万元,按0.4%计提坏帐准备,“坏帐准备”帐户应为贷方余额3560元,而实际上企业的“坏帐准备”帐户贷方余额为5160元,比规定标准多计提坏帐准备1600元,从而减少利润1600元。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按照我国《工业企业财务制度》以及有关税法规定,企业可以采用应收帐款百分比法来计提坏帐准备,百分比为0.3%~0.5%,计提的坏帐准备可以列入当期的期间费用——管理费用中,进行税前扣除。有关会计分录处理可参见本章第二节“企业计税成本和费用的稽查”中管理费用的核算与稽查部分。

该案例中所述的情况属于以后年度提取坏帐准备时,该年年末“坏帐准备”贷方余额小于应收帐款借方年末余额×坏帐率,所以在1995年末计提“坏帐准备”时,正确的分录应如下:

借:管理费用 1960

贷:坏帐准备 1960

890000×0.4%-1600=3560-1600=1960元

经调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人员水平太低,税务稽查人员令其调增利润1600元,并限期补交所得税款528元。在对这类问题进行检查时,我们应注意核算“坏帐准备”贷方余额同“应收帐款”借方期末余额之间的关系。3.帐务调整。

借:坏帐准备 1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600

借:所得税 528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28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528

贷:银行存款 528

(十三)利用保险赔偿,调整当期利润,偷逃所得税

1.案例简介:1997年8月,因邻厂失火造成火灾,市家具厂加工车间及仓库被烧,造成存货损失25万元,该厂在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将这部分损失确定为营业外支出。但税务稽查分局的人员在对该厂的纳税检查中,发现该企业为投保单位,于是决定做进一步审查。稽查人员了解到保险公司已向该厂赔偿了25万元,而查看“营业外支出”明细帐却未有冲减额。经仔细查帐与询问,得知原企业收到保险赔偿费后,将其记人了“应付福利费”项目。

即:借:银行存款250000

贷:应付福利费 250000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7条第5款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有赔偿的部分不得扣除。”《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第24条规定:“存货毁损,属非常损失的部分,扣除保险公司赔偿和残料价值后,计入营业外支出。”

该厂在收到保险赔偿后,不冲减营业外支出,而转入“应付福利费”,是明显的偷税行为,其目的十分明确,是为了降低当期利润。税务稽查机关责令该企业调增利润25万元,补缴所得税8.25万元(250000×33%),并处以偷税款2倍的罚款。

3.帐务调整。

借:应付福利费 250000

贷:本年利润 250000

借:所得税 825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8250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82500

利润分配一一税收罚款165000

贷:银行存款——247500

(十四)虚设存款帐户,重复列支利息,偷逃所得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吸收企业和居民的存款,而且还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信贷资金。但是由于近年来金融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一些机构采用非法手段偷逃税款,不但形成了不正当竞争,也导致国家大量税款的流失。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的企业特点,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有其独特的一面,往来帐务频繁,利于隐匿、转移收入,手法十分隐蔽,从帐务表面不易发现问题。所以我们在对这类企业进行税务稽查的时候,应反复调查取证,并通过开户企业获得必要的信息,内查外调,抓住关键环节,一查到底。

1.案例简介:某信用社自组建以来,经济效益甚佳,各项经济指标均列该市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首。1997年市稽查分局接到举报,反映该信用社存在高息贷款,虚列存款帐户的事实,于是决定对其进行突击检查。稽查人员在查对信用社“利息支出”明细帐时发现有上千个帐户,数万张帐页。稽查人员决定到曾在信用社贷款的企业中进行调查。经核查贷款企业每月的“贷款计息单”及“财务费用”均未发现问题。但某企业财务人员向税务机关反映,该信用社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扣下本金的5%,作为贷款企业的“贷款保证金”,余额转入企业的活期帐户,信用社每月计算应收利息时,仍按贷款本金金额计算,变相提高贷款利率。稽查人员根据这一线索,逐笔检查企业发放贷款的业务,发现信用社虚设的“××公司”帐户实为“保证金”帐户,混在上千个企业的“活期存款”帐户中。信用社还将这些多收的“保证金”与其他正常开户企业的活期存款一同按期计算利息,帐务处理为:

借:利息支出

贷:活期存款——××公司存款

经查几年来信用社共虚提利息800万元。该信用社为多计利息又将每月计提的“保证金”利息和部分“保证金”分别以个人假名转入“定期储蓄存单”,按定期储蓄利率计息,共虚计利息支出189.5万元,该信用社再将此利息存入“活期存款”帐户、虚计利息支出8万元。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在对金融企业进行稽查时,对存放款业务,首先要检查“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和“存放同业款项”是否按规定计算了利息收入;各类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存放款项”应计算的利息支出是否正确;事业单位的经费存款,属于财政拨款或实行差额补助的,不应计应付利息,检查这类款项是否被计算了利息支出,从而减少了当期利润;检查各类贷款是否按规定收了利息,是否正确计人“利息收入”科目;委托贷款虽然不计利息,但是要按合同规定收取手续费、检查委托贷款的合同与计入收入的手续费是否相符。是否每期手续费收入均已入帐;检查抵押贷款收不回来时,拍卖抵押品所得超过本金部分,是否作为利息收入入帐,若拍卖所得低于本金,差额部分和应收利息是否按规定冲减了“贷款呆帐准备金”:检查支付的存款和储蓄利息是否正确,检查定期结息时,结息日是否重复计息、增大利息支出。检查商业银行的汇票业务是否按规定计算手续费并列入收入,贴现利息是否正确计算并列入收入。

金融机构由于自身开户的便利可反复利用虚列的储户帐户重复计息,加大利息支出,这个问题是十分严重的。案例中的信用社的行为不仅构成了偷税,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税务机关决定对其近年来虚列的利息支出调增利润,补交所得税,处以20万元的税收罚款,并将此案件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审理。3.帐务调整。

借:活期存款——××公司存款 8000000

定期储蓄存款1895000

应付利息——活期存款8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9975000

借:所得税 329175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291750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3291750

利润分配——税收罚款200000

贷:银行存款 3291750

(十五)未进行纳税调整,导致企业所得税计算错误

1.1.案例简介:某市一家用电器公司向税务人员报送了1997年年度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及有关财务状况资料,税务人员经审查发现该企业根本未按税法进行纳税调整,只是将会计利润作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1997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经了解,原来该公司更换了会计人员,新的会计不了解企业纳税规定,于是税务人员决定对该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帮助其正确计算应纳税额。有关资料如下:

损益表

编制单位:××家用电器公司 1997年12月单位:

万元

项目行次本月数本年累计数

一、产口销售入11801850

减:产口销售成本282850

产品销售费用320260

产口销售税金及附

4315

二、产成销售利润775725

加:其他业务利润910180

减:管理费用1014150

财务费用11740

三、营业利润1464715

加:投资收益1512250

营业外收入16886

减:营业外支出17475

四、利润总额2080976

该企业有职工150人,其中车间工人100人,车间管理人员20人,10人负责销售,20人属管理部门。该公司共有固定资产原值800万元,其中房屋350万元(生产车间用房200万元,生活用房150万元);

该市规定,计税工资为400元/人月,生产用房屋折旧率为5%,生活用房屋折旧率为3%,机器设备折旧率为10%;

另:该公司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均综合记入“应付福利费用”帐户,未进行分类处理;

经审查,与纳税有关全年各科目摘要如下:

(1)“直接人工”中归集工资60万元,福利费用9万元;

(2)“制造费用”中归集工资14.4万元,福利费用2.16万元;

(3)折旧费用当年发生额为63万元,其中机器设备45万元,生产用房屋12

万元,生活用房屋6万元;

(4)6月1日向该市某球队赞助100万元,记入“销售费用——广告费”,另外“销售费用”中归集销售人员工资7.8万元,福利费用1.17万元;

(5)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全年累计发生额为20万元;

(6)“坏帐准备”年末贷方余额0.8万元,期末“应收帐款”借方余额160

万元,坏帐准备率为0.5%;

(7)“管理费用”中归集管理人员工资19.2万元,福利费用2.88万元;(8)“财务费用”中12月12日记载偿还向某单位借款支付利息14万元,以1 4%的贷款利率计算,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0%;

(9)9月18日,环保局处以该公司罚款1.5万元,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10)7月1日,向希望工程捐款2万元,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11)本年有3.5万元的物资意外损失,企业参加了财产保险,获得保险赔偿2万元,企业将3.5万元损失全部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12)在“投资收益”科目列有50万元的国债利息支出,从深圳特区联营企业分回税后利润85万元(适用税率15%),从投资南方某经济特区的企业获得股利收入85万元(适用税率15%);

(13)该公司I997年年初尚有20万所得税税款未交纳,本期已预缴企业所得税300万元。

2.案例分析及税务处理。由于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的某些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规定存在某些差异,因此企业在交纳企业所得税时必须将会计利

润进行某些必要的调整,将“利润总额”修正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该公司会计由于业务不熟,造成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混淆,该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本着服务纳税人的原则,对其进行纳税辅导,并指导其填写“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

(1)计税工资及福利费用的调整。

①工资调整。

实际发放工资=60(直接人工)十14.4(制造费用)+7.8

(销售费用)+19.2(管理费用=101.4(万元)

计税工资总额=400×150×12=72(万元)

应调增:101.4-72=29.4(万元)

②工会经费、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调整。

以计税工资计算=72×2%+72×14%+72×1.5%=12.6(万元)

实际发放福利费用=9+2.16十1.17十2.88=15.21(万元)

应调增:15.21-12.6=2.61(万元)

(2)折旧费用调整。

本期应提折旧=200×5%十150×3%+450×10%=59.5(万元)

实际计提63万元

应调增:63-59.5=3.5(万元)

(3)销售费用调整。

向某球队赞助的100万元,未经工商部门批准作为赞助性广告支出,应调增100万元。

(4)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调整。

准予扣除标准=1500×0.5%十350×0.3%=8.55(万元)

实际计提支出20万元

应调增20-8.55=11.45(万元)

(5)利息支出调整。

向其他单位借款利率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因此:

应调增:14-(14÷14%×10%)=4(万元)

(6)营业外支出项目调整。

①根据税法,有关部门处以企业的罚款、滞纳金等支出不得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于税前扣除,只能用税后利润支付;

②税法规定的公益性捐献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可以扣除,经验算该公司实际发生额符合扣除标准;

③税法规定获得保险赔偿部分的损失不得记人“营业外支出”科目。

“营业外支出”科目共应调增1.5+1.5=3(万元)

(7)投资收益项目的调整。

①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列入应纳税所得额,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②税法规定,从源于境内、境外、联营或股息收益的应纳税所得额可以从税前所得额中扣除,但应按税法规定作补税处理。

a.联营企业分回利润还原为应纳税所得额为:

85÷(1-15%)=100(万元)

b.股息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还原为:

85÷(1-15%)=100(万元)

c.应补缴的所得税税额为:

(100+100)×(33%-15%)=36(万元)

d.此科目共应调减

50+100+100=250(万元)

在对公司会计利润进行了规定调整计算后,为了更清晰地反映调整项目,便于税务机关的征管,企业还应填列《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税务人员指导企业填写了该表,填列示范如下:

(注:因家用电器公司未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进行分类明细核算,因此下表行次第4至第6填列的项目系根据三项费用在企业“应付福利费用”帐户及税法规定三费的比例基础上计算填列的。)三费相互比例为14%:1.5%:2%,即

行次4所填数=26100× =20880(元)

行次5所填数=26100×=2237.14(元)

行次6所填数=26100×=2982.86(元)

纳税增加总额=29.4+2.61+3.5+100+11.45+4+3

=153.96(万元)纳税减少总额=200+50=25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976+1 53.96-250=879.96(万元)期末应补所得税额:

1.1.应纳税所得额 879.96万元

乘:适用税率 33%

2.应纳所得税额 2903868元

加:联营企业利润补税额 180000元

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项目表企业编码:×××

申报单位:×××家用电器公司申报所属日期:1997年12月1日至12月31

日金额单位:元

行次项目

企业

户数

本期累

项目

企业

户数

本期累计额

1一、纳税调整增

加额

×153960023

(8)为其他企

业贷款担保的

支出

21.超过税法规

定扣除标准的

项目

×24

(9)与收入无

关的支出

3(1)工资性支

29400025

3.应税收益项

×

4(2)职工福利

2088026

(1)无赔款

优待

5(3)职工教育

经费

2237.1427

(2)债券利息

收益

6(4)工会经费2982.8628(3)收回的坏

账准备金

7(5)利息支出4000029(4)其他少计、未计应税收益

8(6)业务招待

11450030

9(7)公益救济

性捐赠

31

二、纳税调整减

少额

×250000

10(8)提取折旧

35000321.弥补亏损

11(9)无形资产

摊销

33

2.联营企业分

回利润

1000000

12(10)管理费支343.股息(红利)

收益

1000000

13(11)劳动财产

保险支出

35

4.中外合资企

业分回利润

14(12)其他365.境外投资收益

152.税法规定不

允许扣除的项

×37

6.技术转让收

16(1)资本性支

38

7.治理“三废”

收益

17(2)无形资产

受让、开发支

39

8.国债利息收

500000

18(3)违法经营

罚款和被罚没

财物损失

1500040

9.国家专项(补

贴)收入

19(4)税收滞纳

金、罚款、罚

41

10.高等学校、

中小学培训收

20(5)灾害事故

损失赔偿

1500042

11.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技术

收入

21(6)非公益救

济性损赠

43

12.为农业生产

提供的技术、劳

务收入

22(7)非广告性

质赞助支出

10000004413.其他

主管税务机关(公章)科

(所)长:×××

制表:×××编报日

期:1997年12月31日

股息收入补税额 180000元

境外收益补税额

减:税收减免

3.应缴入库所得税额 3263868元

加:期初未缴所得税额200000元

减:本期已缴所得税额3000000元

4.期末应补所得税额463868元

房地产企业利用其他应付款偷逃所得税稽查案例(一)

房地产企业利用其他应付款偷逃所得税稽查案例(一) 案件点评:本案中,检查人员根据举报线索稽查未果后,采用多种方法核实企业的实际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取得了重大案件进展,查实了企业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违法事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案件基本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7年6月,市国税稽查局接群众举报:称某房地产公司2006年销售给甲公司价值5444.23万元的商铺未入账申报缴纳相关税金。 (二)企业基本情况 某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同年,在相关部门的公证监督下,以公开竟买方式整体购入某国际广场项目,具有房地产开发三级资质,内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经营,商品房销售、租赁,房地产信息咨询,建材销售,室内外装饰,物业管理。 该公司开发的某国际广场总占地面积25927平方米(约39亩),项目的规划定位为商业综合体,其功能包括商业、办公、餐饮、旅馆服务等,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分为A、B、C、D四个区,其中ABC区已于2006年1月完工,A区可售面积10853.54平方米,已售2663.38平方米,B区可售面积35383.23平方米,已售16841.69平方米,C区可售面积22161.66平方米,已售9793.35平方米,小计可售面积68398.43平方米,已售29298.42平方米;D区正在建设中,预计可售面积41094.86平方米;合计可售面积109493.29平方米,已售29298.42平方米。 该公司申报2003年7-12月无销售收入,纳税调整后所得为亏损42.85万元;税务机关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5.94万元,调整后2003年亏损额为16.91万元。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纳税时间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就其取得的来源于境内和境外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所课征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指经济主体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自己的纳税事务进行的系统安排。它与避税、偷税、漏税等行为相比具有本质差别。 有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上存在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少缴税,纳税筹划的方法是钻税法的漏洞的误区。根据纳税筹划的内涵,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https://www.doczj.com/doc/ec1675266.html,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达到其目的,最重要的是要有筹划意识,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安排纳税时间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 一、延期纳税 在合法的情况下,企业应尽量延期纳税。纳税人延期缴纳本期税款就等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可以使纳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产生收益,获得更多的所得,也相当于节减了税款。 所得税本期应纳税所得额为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要推迟所得税纳税期,一方面要设法推迟收入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尽量提前税前扣除项目的列支。具体方法有: 1.推迟销售收入的实现 销售收入的实现是以发出商品并取得索取货款的凭据为依据的。如果销售发生在月末或年末,企业可以试图延缓销售至次月或次年。企业当然不能为了自己推迟纳税而让客户推迟购买时间,这有可能失去一大批客户;同时,企业也不能为推迟纳税而推迟收款,这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但企业可以先发出商品,只是要推迟结转商品发出时间,而收款时以“预收账款”处理即可。 2.推迟分期付款销售的实现 分期付款销售商品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定收入的实现。合同约定收款日期与具体实际收款日期可以不一样。企业经过策划,可以很容易做到既及时回笼资金,又推迟收入的实现。 3.推迟长期工程收入的实现 长期工程如建筑、安装、装配工程、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的实现。这里完工进度与完成的工作量是由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决定的,因而在收入的实现时间上,企业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可以尽量推迟

企业所得税稽查方法知识要点

第七章企业所得税稽查方法 一、知识点归集 1﹡﹡﹡.企业所得税法定税率。 (1)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三)款规定所得适用税率为20%。 (2)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非居民企业取得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七条(五)项规定的所得,减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过渡性优惠税率(含定期减免税过渡): (1)企业按照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具有行政法规效力文件规定享受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按以下办法实施过渡: ①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其中:享受企业所得税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25%税率执行。 ②新税法施行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

享受上述过渡优惠政策的企业,是指2008年3月16日以前经工商等登记管理机关登记设立的企业;实施过渡优惠政策的项目和范围按《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表》执行。 (2)对按照国发【2007】39号文件有关规定适用15%企业所得税率并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半优惠过渡的企业,应一律按照国发【2007】39号文件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的过渡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施行减半征税。 对原适用24%或33%企业所得税率并享受国发【2007】39号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半优惠过渡的企业,2008年及以后年度一律按25%税率计算的应纳税额施行减半征收。 3﹡﹡﹡.纳税地点的特殊规定(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办法的规定): 总机构和分支机构纳税办法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缴、汇总清算、财政调库”的处理办法,总分机构统一计算的当期应纳税的地方分享部分,25%由总机构所在地分享,50%由各分支机构所在地分享,25%按一定比例在各地间进行分配。 统一计算,是指居民企业应统一计算包括各个不具有法人资格营业机构在内的企业全部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总机构和分支机构适用税率不一致的,应分别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分别按适用税率缴纳。 分级管理,是指居民企业总机构、分支机构,分别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属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居民企业总机构、分支机构的所在地

房地产企业利用其他应付款偷逃所得税稽查案例(一)

房地产企业利用其他应付款偷逃所得税稽查案例(一) 案件点评: 本案中,检查人员根据举报线索稽查未果后,采用多种方法核实企业的实际销售收入和开发成本,取得了重大案件进展,查实了企业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违法事实,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检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案件基本情况 (一)案件来源2007年6 月,市国税稽查局接群众举报: 称某房地产公司2006 年销售给甲公司价值 5444.23 万元的商铺未入账申报缴纳相关税金。 (二)企业基本情况 某房地产公司成立于 2003年7月,同年,在相关部门的公证监督下,以公开竟买方式整体购入某国际广场项目,具有房地产开发三级资质,内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2000 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该公司开发的某国际广场总占地面积25927平方米(约39 亩),项目的规划定位为商业综合体,其功能包括商业、办公、餐饮、旅馆服务等,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1 万平方米,整个项目分为 A、B、 C、D 四个区,其中ABC区已于 2006年1月完工,A区可售面积 10853.54 平方米,已售 2663.38平方米,B区可售面积

35383.23 平方米,已售 16841.69平方米,C区可售面积 22161.66 平方米,已售 9793.35 平方米,小计可售面积 68398.43 平方米,已售 298.42平方米;D区正在建设中,预计可售面积 41094.86 平方米;合计可售面积 109493.29平方米,已售 298.42 平方米。 该公司申报2003年7-12月无销售收入,纳税调整后所得为亏损42.85 万元;税务机关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5.94 万元,调整后2003年亏损额为 16.91 万元。该企业申报2004年度实现租赁收入 10.38 万元,其他收入2000 元,纳税调整后所得为亏损 153.41 万元;税务机关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49.74 万元,调整后2004 年亏损额为 103.67 万元。 2005 年实现其他收入 14.59 万元,预售收入预计利润 750.71万元,经纳税调整后2005 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 139.34 万元,弥补2003年亏损 16.91 万元及2004 年亏损

企业所得税课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课后案例分析 1.某企业为居民企业,假定2010年实现会计利润总额85万元,其中含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17万元(联营企业所得税税率15%)。经税务机关审核,已从“营业外支出”账户中扣除的有以下项目:(1)交通违章罚款4万元;(2)某大型义演赞助支出6万元;(3)固定资产清理损失4万元;(4)公益性捐款20万元。 【要求】请计算该企业2010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2.某商业企业为居民企业,假定2008年取得商品销售收入3800万元,商品销售成本2400万元,非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20万元。营业费用200万元,(其中非广告性赞助2万元);财务费用8万元(其中支付企业内部机构借款息2万元);股权投资收益-5万元,其他投资转让收益3万元;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12万元转入资本公积;营业外支出50万元,(其中,通过县级政府向灾区捐款20万元);其他合理费用600万元。 【要求】计算该商业企业2008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3. 某外商投资举办的摩托车生产企业(居民企业),2002年5月在我国投产,经营期限15年。2002年~2007年经营的获利情况分别为-30万元、20万元、50万元、70万元、120万元、160万元。2008年1~11月份实现应纳税所得额140万元,12月份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外购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支付价款480万元、增值税81.6万元,支付运输费用48万元,取得运输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 (2)向国外销售摩托车800辆,折合人民币400万元;在国内销售摩托车300辆,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50万元; (3)应扣除的摩托车销售成本300万元;发生管理费用90万元,其中含交际应酬费2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40万元; (4)发生意外事故,损失当月外购的不含增值税的原材料金额32.79万元(其中含运费金额2.79万元),本月内取得保险公司给予的赔偿金额12万元; (5)从境外分支机构取得税后收益82.5万元,在国外实际已缴纳了25%的公司所得税。 (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消费税税率10%,企业所得税税率25%) 【要求】 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 (1)计算该企业12月份应抵扣的进项税额总和; (2)计算该企业12月份应缴纳的增值税; (3)计算该企业12月份应退的增值税; (4)计算该企业12月份应缴纳的消费税; (5)计算该企业12月份实现的销售收入总和(不含境外收益); (6)计算该企业12月份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总和; (7)计算该企业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4.某卷烟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销售卷烟。2010年度有关生产经营情况如下:(1)年初库存外购已税烟丝100吨,每吨单价0.8万元,共计金额80万元。2×××年度内共计购进烟丝500吨,每吨不含税单价0.8万元,取得销售方开具的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以银行存款支付购货金额和增值税额,烟丝全部验收入库。专用发票经过税务机关的认证。采购烟丝过程中以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用30万元,取得运输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运输发票通过税务机关比对。期末库存烟丝300吨,金额240万元。 (2)2010年度内销售卷烟1800标准箱,其中销售给一般纳税人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4000

对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对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调研报告 对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调研报告 企业“长亏不倒”是一个十分令人困惑的现象,“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是纳税评估和检查的重点对象,分析“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加强这类企业所得税征管的建议,对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有着重要意义。 一、“长亏不倒”企业所得税征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用“障眼法”,私设“小金库”。许多企业设置两套账,对正常的业务收入,需开发票的记a账,不需开发票的记b账,脱离税务机关的监控;将销售次品收入、副产收入、边角废料收入、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收入存入“小金库”;有关部门的返回收入不入账,如保险公司的无赔优待款、银行汇票保证金利息收入、环保费返回收入、代办业务手续费收入及对外投资、联营的投资收益等等。 2.乱列费用,虚增成本。乱列费用。主要表现为七种形式:(1)将应该资本化的利息进入财务费用;(2)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私人生活费用,如列支私人汽车的养路费、保险费,小孩学费、员工手机费等;(3)分解业务招待费,将业务招待费分解为差旅费、业务宣传费、会议费等,成为企业“合理避税”的热点;(4)董事会费、会议费,不据实列支,以领代报;(5)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重复列支;(6)滥列差旅费,乱报出差天数,差旅费标准过滥,采取在支付工资或销 1 / 21

企业所得税避税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避税筹划案例 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可分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其中,企业所得税的地位随着经济发展的大潮显得日益重要。 企业所得税是指国家对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国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重要手段。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依据此条件,在现代中国,几乎大多数企业都属于征税对象的范畴。基于此,企业避税的意义便显得越发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也不断地完善起来。但在完善的同时,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便为企业的合理避税提供了条件。再者,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弹性较大,这也为企业的合理避税提供了可能性。 这里主要介绍企业所得税避税筹划案例。分别通过介绍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资产评估增值、坏账损失处理、股票投资、亏损弥补、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等方面的避税筹划案例。这里旨在通过这些案例,给读者一个关于企业避税的较为具体、较为形象的印象。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何进行科学的合理的避税,同时也使读者明白纳税人只有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利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避税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避税筹划的重点。 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但产的计价几乎不具有弹性。就是说,纳税人很难在这方面作避筹划的文章。而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折旧年限的确定 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8=60000(元) 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值如下: 60000×33%×5.335=105633(元)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6=80000(元) 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80000×33%×4.355=114972(元)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上述企业享受"减二免三"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年度购人,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 图表1 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 折旧年 限年提取 折旧 折旧各年避税额 避税总和第1、2年 第3、4、5 年 第6年 第7、8 年

税务稽查案例——某投资管理公司隐匿股票投资所得偷税案分析

某投资管理公司隐匿股票投资所得偷税案分析 本案特点:本案是税务机关与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有效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成功案例。在检查过程中,税务机关对解决海量数据的计算、对证据完整准确的固定、对投资所得的确定较有特点,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7年9月,某区地方税务局接到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安部分别转来的税务稽查督办函,反映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股票买卖投资,投资收益未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并且所有的运作资金均计入企业的内部账簿中,涉嫌偷税。中纪委的调查人员提供了该公司在两家证券公司进行股票交易的部分流水清单。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经济性质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为投资咨询(中介服务除外)、企业经营管理咨询(中介服务除外),非金融机构。该公司在检查期间主要从事股票投资和投资咨询业务。 二、检查过程及采取的稽查方法和手段 (一)检查预案 区地税局在接到中纪委、公安部的督办函后,首先向市局领导作了汇报,就案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初步分析了该案主要涉及的税收问题以及在政策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困难。研究决定,以专案组的形式对该单位2004-2006年的财务、纳税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要把重点放在股票交易的检查上。在工作中要积极与中纪委、公安部的同志配合,根据检查的情况定期向

中纪委和公安部进行汇报,彼此交换意见,做好沟通工作。在正式实施税务检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缜密的工作计划、着手政策法规的查询。对于检查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要及时向市局相关业务处室请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确保检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稽查方法和检查过程 区地税局在市局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组成了专案组,并根据案件的进展,补充人员力量,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协调与市局相关业务处室、中纪委和公安机关的工作。 1.调取全部财务资料,了解企业财务状况 在接手该案件时,中纪委的调查人员就已经提供了企业的部分账簿和股票交易的流水单,但为了更全面的了解企业的全部财务状况,专案组决定调取企业的全部财务资料。在实施税务检查开始前,局领导和专案组的检查人员就形成共识,尽管该案属于中纪委交办的重大案件,但是无论怎样,在采取任何行政措施的时候都必须保证各项程序合法。因此,专案组在中纪委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得到了该单位法人代表的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明,由该单位的财务人员全权协助税务人员进行税务检查,为后续的检查做好基础工作。专案组调取了该单位2004-2006年度的全部账簿(包括对外公开的外部账簿和记载隐匿财务情况内部账)、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等。 与此同时,专案组的人员到该单位开户的证券公司调取其股票买卖的流水明细单。开始时,证券开户公司以保护客户的信息为由不愿意向税务机关提供资料。为此,检查人员耐心的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的相关规定,讲明利害关系,并在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得到了企业进行股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公司概况 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公路养护机械的技术开发与制造,公司经营范围:公路筑路养护设备、除雪设备、市政环卫设备、港口设备、铁路养护设备、机场养护设备、特种设备的开发、制造及销售;公路养护施工。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设备租赁。公司发展至今年产值仅50-100亿元,市场保有量600-700亿元,预计2020年养护机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0,095亿元-12,975亿元,未来十年平均每年新增配置量将达到近1,000亿元。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冷吹式机场除雪车、机场跑道除冰液洒布车、机械式综合除雪车等行业高端产品的研发。 二、A公司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分析 A公司2011年度的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如下: (一)收入及利润 201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2,890,132、77元,比上年增加69,637,942、72元,同比增长52、26个百分点。此外,2011年,A公司在营业外收入方面共盈利10,004,544、57元(主要为政府补助)。2011年全年实现利润76,927,135、7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960,325、91元,降幅71、1%。 (二)费用水平 A公司2011年发生销售成本99,812,049、59元,销售费用18,388,472、57元,管理费用17,198,476、76元,财务费用一3,148,719、35元。2011年列支工资薪金3,802,905、23元,列支工会经费14,185、92元,职工福利费68,679、64元,职工教育经费10,355、00元;列支业务招待费2,104,552、57元,折旧摊销支出875,848、44元。 (三)其她涉税财务指标 2011年,应收账款年初金额为43,199,192、5元,年末余额为63,461,696、12元;其她应收款年初金额为5,881,719、03元,年末金额为6,212,883、27元元,计提坏账准备1,687,505、49元。 (四)企业所得税纳税现状及分析 公司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17%、营业税5%、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企业所得税25%、个人所得税。2008年1月1日实施

增值税消费税案例分析题答案doc资料

增值税案例分析答案 1.企业的增值率为30%(=(100-70)÷100),高于纳税无差别平衡点17.65%,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人身份税负较轻。因此企业可通过将企业分设为两个独立核算的企业,使其销售额分别为60万元和40万元,各自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 2.该瓷器批发企业购进金额只占不含税销售额的20%,远远低于纳税比重平衡点82.35%,作为一般纳税人税负肯定较高,因而“分劈"成为两个小规模纳税人可以省税。 在不进行纳税处理的情况下,企业应纳增值税为: 应纳增值税=150×17%一150×17%×20%=20.4(万元) 如果将该企业分设为两个批发企业,两个企业应税销售额分别为70万元和80万元,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可适用3%的征收率。在这种情况下,只需分别缴增值税2.1(=70×3%)万元和2.4(=80×3%)万元。 很明显,化小核算单位后,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可较一般纳税人减轻税负15.9万元。 3.(1.)补缴增值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原因:无偿捐赠应视同销售,补缴增值税的同时补缴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2)补缴所得税的原因:因为商店将赠送的小商品的不含税进价记入当期的“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中扣除,但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纳税人的非公益性捐赠应计入营业外支出,且不得在税前扣除。所以,纳税人应该先就这样一项非公益性捐赠行为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8.7万元。另外,所得税法还要求纳税人将对外捐赠作为一项视同销售行为计算资产转让所得,该资产转让所得40万元仍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共计调增应纳税所得额88.7+40=128.7万元。 (3)补缴个人所得税的原因: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的偶然所得是指个人的得奖、中奖、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质的所得,个人的偶然所得应该按照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应该由个人缴纳,商店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这部分税负就应由商店承担,所以,个人得到的赠品的市价128.7万元就相当于税后的收入,补征商店税款时应先将其还原,然后再计税。该商店替个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不得在缴纳本期企业所得税时在税前扣除。 纳税筹划专家对这家商店的促销活动进行了全面了解,发现该企业促销活动操作不当。以销售西服为例,凡购买一套该品牌西服便赠送该品牌领带一条,两种商品实际零售价分别是488元和68元(均为含税价)。该商场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对顾客开具的销售凭证和发票上填写西服一套,价格为488元,同时以领料单的形式(主要起签字备查的作用)领出一条领带,客户按488元付款,企业作账时借记“现金--488”、贷记“主营业务收入417.09(488÷1.17)”、“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79.91”。对于赠送的领带没有计算销项税额,直接按实际进货成本结转,记入“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 纳税筹划专家提出的筹划方法为:降低销售价格,实行捆绑销售,即在一张销货凭证和普通发票上分别注明,西服一套单价488元,领带一条单价68元,然后在折扣栏注明合计折扣额68元。这实际上相当于以商业折扣的方式搞促销,由于商店在一张发票上同时注明

税务稽查案例——某物业管理公司虚假申报偷税案分析

某物业管理公司虚假申报偷税案分析本案特点:本案税务检查人员在检查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和阻力,纳税人为阻扰税务稽查设置了重重障碍,整个案件经过检查、定性、处理、陈述申辩、再处理、移送、复议、诉讼多个环节,历时一年半。税务检查机关始终坚持依法办案,有理有据,不松懈不放弃,对稽查实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2005年7月,某市地税局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取得和转让在建的“某某大厦”项目过程中,存在未缴营业税及其他税费问题。市地方税务局将该案交由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以下简称稽查局)进行专案检查。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A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 经济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白某。经营范围:某大厦开发、物业管理。注册资金1000万元,股东分别为: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某汽车储运公司。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征收。 A公司2004年申报营业收入为零,利润总额-6,393,021.41元。2005年1月至6月申报营业收入为零,利润总额-8,202,008.83元。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接到检查任务后,稽查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研究制定检查预案。由于举报内容具体,业务单一,专案组研究后决定采取不提前通知被查企业,直接到户检查

的方式进行。 (二)检查具体方法 1.送达检查通知 专案组2005年7月6日到户后,发现企业注册地址是一处“半截子”工程的工地,办公用房是工地的临建房,只有一名留守人员、一名出纳员。专案组在向其出示《税务检查通知书》及税务检查证后,要求企业提供账簿、记账凭证、印章、其他涉税资料准备进行检查时,出纳员史某称其法人代表白某及企业所有涉税资料均已调回北京,无法提供。专案组立即按法定程序向其下达了《限期提供纳税资料通知书》,限期三天提供所有涉税资料。史某要求宽限几天,回北京将涉税资料带回后再进行检查。鉴于此种情况,专案组同意延期一周实施检查。一周后,专案组通过各种方式一直无法与企业取得联系,检查工作中断。 2.正式实施检查 2005年7月25日,史某通过电话与检查人员取得联系,告诉涉税资料已由北京取回。专案组于2005年7月26日对该企业正式实施检查。检查中发现,该企业未按《限期提供纳税资料通知书》要求提供全部资料,一些重要涉税资料如转让协议、申报表、公司章程、股东决议等均未提供,且公章未带,专案组无法对取得的证据履行法定认定程序。无奈之下,专案组要求史某于2005年8月5日前提供全部涉税资料并履行确认手续。经多次联系,A公司仅于8月11日、12日、15日通过邮寄方式送来转让协议四份,其他资料未提供,检查工作再次中断。 3.调整调查工作方案 专案组将企业不配合检查的行为及已掌握的情况及时向市局进行了汇报。专

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

利用小型微利企业低税率的纳税筹划P144 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考虑到许多利润水平较低的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 2.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 筹划思路: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差异,为纳税人提供了充分的筹划空间,在纳税人可以预测到应纳所得额刚好超过临界点30万时,可以事先增加一些合理的费用支出,从而使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从而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案例:某公司企业资产总额2800万元,有职工80人。该公司在今年12月前预测今年实现应纳税所得额为30.5万元。请对其进行纳税筹划。 方案一:不做任何调整,则企业 本年应纳企业所得税=30.5×25%=7.625(万元)方案二:企业在今年12月31日前安排支付一笔0.6万的费用。

本年应纳说所得额=30.5-0.6=29.9(万元) 本年应纳企业所得税=29.9×20%=5.98(万元)∵7.625-5.98=1.645(万元) 方案二比方案一少缴企业所得税1.645万元。 ∴应当选择方案二。 总结:现实生活中,应纳税所得额正好在30万元左右的情况毕竟是少数。但本案例提供的纳税筹划思路值得借鉴。 企业捐赠的纳税筹划P148 相关依据: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是所得额时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其中,公益性捐赠,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企业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对红十字事业等机构的捐赠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100%(全额)扣除。

企业所得税稽查查哪些

企业所得税稽查查哪些 企业所得税稽查查哪些内容?这不仅是企业财务人员关注的问题,更是许多管理者关心的问题。下面为你梳理稽查的30个关键点: 1租金收入 问题描述:企业提供无形资产、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包装物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及金额全额确认收入。如: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重点核查:结合各租赁合同、协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看是否存在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检查科目:其他业务收入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一条 2利息收入 问题描述:A、债权性投资取得利息收入,可能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 利息、欠款利息等各种形式收入,企业存在不记、少计收入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实现的情况。 B、未按税法规定准确划分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重点核查:A、有无其他单位和个人欠款而形成的利息收入未及时计入收入总额,

特别注意集团成员单位的借款和应收货款。 B、“投资收益”科目,看是否存在国债转让收入混作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投资收益、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 3其他收入 问题描述:未将企业取得的罚款、滞纳金、参加财产、运输保险取得的无赔款优待、无法支付的长期应付款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账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以及在“营业外收入”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列入收入总额。 重点核查:核查是否存在上述情形而未记收入的情况。如:核查“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及企业辅助台账,确认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核查“营业外收入”科目,结合质保金等长期未付的应付账款情况,确认企业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当期收入。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营业外收入、坏账损失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 4股息红利收入 问题描述:A、对外投资,股息和红利挂往来账不计、少计收入。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及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基础知识 企业所得税是针对企业的营业所得交纳的税款。所针对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这两种企业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按照个人所得税计税)、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 为了可以直观的分析企业所得税的避税方法,这里只介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分为两种方法: 1.针对可以准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支出的企业,实行核算征收。在这种征收方法下,企业所得税计算如下: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 括号内的“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我们称为应纳税所得额。 2.针对不可以准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纳税资料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核定征收又分为两种: 定额征收,即由税务机关按照一定得标准、程序方法,直接核定企业应交的所得税额。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即由税务机关按照一定得标准、程序方法预先核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率,然后企业按照如下公式纳税: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税率 对实行第二种征收方式,即核定征收方式的企业,由于应税所得率由税务机关设定,缺乏可操作的弹性,所以,我们往下讨论的企业避税问题主要针对适用核算征收的企业。但这并不表明核算征收就一定比核定征收可以交纳更少的税款。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计算。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避税技巧 企业所得税的避税,可以大概从两个方面进行筹划。一是落脚于上述的计税公式。即“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税法规定的其它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亏损弥补政策等。 一、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 该计税公式很直观的告诉我们,要少缴税,需要账面的收入总额尽量少、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尽量多、税率尽量低。收入总额是操作弹性较小的。而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就是我们操作的主要目标。税法对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做了许多限制规定,以下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简单说明怎样可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扣除项目金额,以使应纳税额尽量少。 1.工资薪金支出 税法对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标准是有限定的。无论企业是采取计税工资扣除办法还是实行工资、薪金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也只是能在扣除标准内扣除工资薪金支出费用。所以,我们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尽量利用上这个限额。 【案例】 某企业2003年度应发职工工资100万元。但由于当年货款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困难,所以当年只发了50万。会计只对所发的50万计入了费用。2004年度资金收回,企业把2003年度所欠的50万全部补发。加上本年度的应发工资100万,2004年一共发放工资150万。(2003、2004的计税工资均为100万) 这种情况下,2003年计算所得税的时候,工资扣除额只为计入费用的实际发放工资50万。而在2004年补发所欠的50万时,因其超过2004年的计税工资标准,所以超过的部分,即补发的50万工资,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换句话说,企业多交了50万×33%=16.5万的所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 一、子公司与分公司税务筹划选择 子公司与分公司的比较选择。所谓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有效控制的下属公司或者是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一系列公司中的一家公司;所谓分公司是一指作为公司的分支构而存在,在国家税收中,它往往与常设机构是同义词。当一个企业要进行跨地区经营时,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其它地区设立下属机构,即开办子公司或分公司,从法律上讲,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而分公司则不属于独立法人,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一是设立手续不同,在外地创办独立核算子公司,需要办理许多手续,设立程序复杂,开办费用也较大,而设立分公司的程序比较简单,费用开支比较少;二是核算和纳税形式不同,子公司是独立核算并独立申报纳税,当地税务机关比较喜欢,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由总公司进行核算盈亏和统一纳税,如有盈亏,分公司和总公司可以相互抵扣后才交纳所得税。三是税收优惠不同,子公司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可以享受免税期限、优惠政策等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而分公司作为非独立法人,则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案例一:田园公司是一家拥有甲、乙两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2009 年公司本部实现利润4000万元,其分公司甲实现利润700万元,分公司乙实现利润500 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 [ 筹划分析] 将甲、乙设立为分公司,则该集团公司在2009 年度应纳税额= (4000+700+ 500)X 25%=1300(万元)。如果上述甲、乙两家公司换成子公司,该集团公司在2 009年度应纳税额也是1300万元。案例二:田园公司是一家拥有甲、乙两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2009年公司本部实现利润4000万元,其分公司甲实现利润700万元,分公司乙损5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该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4000+700-500)X 25%=105(0 万元) [筹划分析] 如果上述甲、乙两家公司换成子公司,总体税收就发生了变化。假设甲、乙两家子公司的所得税率仍为25%。公司本部应纳企业所得税=4000X 25%=1000(万元),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700X 25%=175(万元)乙公司由于2009年度发生亏损,则该年度不应交纳企业所得税。那么,田园公司2009年度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1000+175 = 1175 (万元),高出总分公司整体税收: 1175-1050=125(万元)。如果总公司与子公司所得税适用率不同,则上述情况又会发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利用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筹划 现行的鼓励科技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出口的所得,暂免征收所得税;其他企事业单位技术转让及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收入,年所得不超过30万元的部分,暂免征收所得税。 2.为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允许企业将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费用,在征收所得税之前列支,不受比例限制。 3.对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规定在开办之日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 4.税法规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一年。税法同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第三产业企业、利用“三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企业、“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如为年度中间开业,当年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选择就当年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执行期限,可推延至下一年度起计算。 如企业已选择该办法后次年度发生亏损,其上一年度已纳税款,不予退库,亏损年度应计算为减免执行期限,其亏损额可按规定用以后年度的所得抵补。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多种多样,企业应当彻底了解各项减免税政策法规,在组建、注册、经营方式上充分参考所得税优惠政策,以达总体税负的优化。 例如,某公司于1999年9月中旬开业,属于科技开发企业。该公司1999年并没有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缴纳了1999年9月~12月四个月的企业所得税6万元。而是把享受税收优惠的期限选择在2000年。按照公司预测,2000年实现的利润将突破100万元,如果把减免税年度选择在2000年,享受的税收优惠会更多。2000年1~6月,该公司已累计实现利润54万元,按公司现有业务水平计算,全年可实现利润超过100万元,这样,公司今年享受减免的企业所得税将达到33万元,与1999年的企业所得税额6万元相比,两种方案税负差额高达27万元。 利用纳税年度筹划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续存的,一般都是一个延续进行的长过程。但企业的核算是划分阶段进行的,以考核每一期间的经营成果。

稽查方法

30项企业所得税重点问题的稽查方法 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方面: 1. 租金收入—— 问题描述:企业提供无形资产、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包装物的使用权取得的租金收入,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及金额全额确认收入。如: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重点核查:结合各租赁合同、协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看是否存在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未按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检查科目:其他业务收入等 政策依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一条 2. 利息收入—— 问题描述:A、债权性投资取得利息收入,可能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各种形式收入,企业存在不记、少计收入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实现的情况。 B、未按税法规定准确划分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 重点核查:A、有无其他单位和个人欠款而形成的利息收入未及时计入收入总额,特别注意集团成员单位的借款和应收货款。 B、“投资收益”科目,看是否存在国债转让收入混作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 检查科目:往来科目及投资收益、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等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3号)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 3. 其他收入—— 问题描述:未将企业取得的罚款、滞纳金、参加财产、运输保险取得的的无赔款优待、无法支付的长期应付款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以及在“资本公积金”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列入收入总额。

企业所得税调整案例--附答案

企业所得税调整案例 某市一家电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度企业全年实现收入总额9000万元,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总额8930万元,会计利润总额70万元,已缴纳企业所得税14.6万元。为降低税收风险,在2010年度汇算清缴前,企业聘请某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发现有关问题如下: (1)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实发工资总额为1000万元,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福利费210万元,上缴工会经费20万元并取得《工会经费专用拨缴款收据》,职工教育经费支出40万元。 (2)企业年初结转的坏账准备金贷方余额1.6万元,当年未发生坏账损失,企业根据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200万元,又提取了坏账准备金2万元。 (3)收入总额9000万元中含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向居民企业投资收益10万元(被投资方税率25%),来自于境外甲国的投资收益16万元(已按被投资方税率20%缴纳了所得税)。 (4)当年1月向银行借款200万元购建固定资产,借款期限2年。购建的固定资产于当年8月31日完工并交付使用(不考虑该项固定资产折旧),企业支付给银行的年利息费用共计12万元,全部计入了财务费用。2010年1月1日向境内关联企业乙企业发行债券1000万元,按银行利率支付年利息60万元(银行利率6%),全部计入了财务费用。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确认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已知该企业从乙企业取得的债权性投资1000万元,取得权益性投资200万元,乙企业实际税负低于该企业,假设该企业无其他投资方。 (5)企业全年发生的业务招待费用65万元,业务宣传费80万元,技术开发费320万元,全都据实作了扣除。 (6)12月份,以2008年购入的一辆公允价值53万元的进口小轿车(固定资产)清偿应付账款60万元,公允价值与债务的差额,债权人不再追要。小轿车原值60万元,已提取了折旧15%,清偿债务时,企业直接以60万元分别冲减了应付账款和固定资产原值(该企业不属于增值税抵扣试点范围)。 (7)该公司新研发的家电40台,每台成本价5万元,不含税售价每台10万元,将10台转作自用,另外30台售给本厂职工。账务处理时按成本200万元冲减了库存商品,未确认收入。 (8)12月份转让一项自行开发专用技术的所有权,取得收入700万元,未作收入处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成本10万元也未转销。 (9)12月份通过当地政府机关向贫困山区捐赠家电产品一批,成本价35万元,市场销售价格45万元,企业核算时按成本价值直接冲减了库存商品,按市场销售价格计算的增值税销项税额7.65万元与成本价合计42.65万元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10)12月份,企业购买了一项金融资产,将其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期末该项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升高了55万元,企业将其计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11)“营业外支出”账户中还列支工商年检滞纳金3万元,合同违约金6万元,给购货方的回扣12万元,环境保护支出8万元,关联企业赞助支出10万元,全都如实作了扣除。 要求:按顺序回答下列问题(金额单位为万元,保留两位小数)。 (1)计算职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