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化学基础--醇酚第1课时

有机化学基础--醇酚第1课时

有机化学基础--醇酚第1课时
有机化学基础--醇酚第1课时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元素化合物课型教学设计

——以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一课时为例

荔城中学曾凡军

教材分析

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方法,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要注意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关于醇,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学生已经了解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在复习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乙醇的取代、消去、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并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化合物。

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

教学设计理念

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对教学实践的重要贡献,就是它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学习与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之间的必然联系。根据该教学论可将现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分为如下几类课型:元素化合物课、概念课、原理课、基本技能课、高级技能课、复习课等。

科学取向教学论指导下的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合物)课型的一般教学结构分为三个基本环节:

1.建立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图式:教师提供或学生回忆获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种线索

2.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三重表征”:

A.通过阅读材料、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或科学探究等活动获得宏观反应事实的认识;

B.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获得符号表征;

C.运用理论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获得微观认识。

3.认知图式的重建与巩固:

A.通过分类、比较、归纳、概括等精加工活动,重组新旧知识,发展元素化合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

通过回答应用性问题等活动促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巩固。

本节教学设计基于科学取向教学论的理论指导,针对本节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能力起点、教学目标(终点)等进行任务分析,力图帮助学生在获取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知识的同时建立学习系统有机物的认知图式,通过类比、迁移等训练发展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 教学目标

1、能判断已知结构的有机物是否属于醇或酚。能够运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醇类进行命名。

2、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及实验现象,知道醇的沸点比分子量接近的烷烃高,碳原子数较少的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知道可用氢键(H …O —H )理论进行解释。

3、以乙醇为代表物,建立乙醇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及相关反应方程式,分析断键、成键位置,判断反应类型。并能运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预测陌生醇类典型化学性质。

4、通过分析乙醇在不同条件下的消去反应产物,进一步感受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乙醇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模式 “211”展示课,凡思考讨论练习内容未指明展示任务的由小组讨论后随机抽调两组同层次同学展示对比。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一:醇酚在有机物分类中的位置及概念

【引入】 古人云:明月几时有,把 酒 问青天。葡萄美 酒 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学生展评C1展A1评】:小组拼出乙烷和乙醇的球棍模型并完成下表。

物质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

有机物类别

乙烷 乙醇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醇类?

A. C 2H 5OC 2H 5

B. C 3H 7OH

C.

CH 2OH

E

F. G

CH 2 - OH

CH 2 - OH

OH

OH

D H.

CH=CHOH

【归纳】羟基(—OH)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醇。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称为酚。

教学环节二:醇的简单分类和物理性质

【引入】醇和酚分子结构中都有羟基(—OH),为什么都是羟基(—OH)官能团,却要分成两个类别?它们在性质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这一讲,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醇的有关知识。

一、醇

1、醇的分类(根据羟基的数目分)

一元醇CH3OH 、CH3CH2OH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1OH

二元醇CH2 OH CH2OH 乙二醇

多元醇CH2 OH CHOH CH2OH丙三醇

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无色、黏稠、有甜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教材P45图3-1。

2、醇的命名

【阅读】学生阅读P48【资料卡片】总结醇的系统命名法法则并应用。

【课堂练习】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CH3)2CH CH(OH)CH2OH

【教师引导分析】

①【思考与交流】请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1中的数据,写出你的结论(至少两条)并作出适当解释。

②【学与问】仔细阅读对比教材P49页表3-2中的数据,写出你的结论并作出适当解释。

③【归纳】3、醇的物理性质

1)含碳原子较少的醇为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与水任意比例混溶,常用作有机溶剂;

2)醇或烷烃,它们的沸点是随着碳原子个数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升高;

3)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由于羟基(—OH)间能形成氢键,醇的沸点远远高于烷烃;

4)甲醇、乙醇、丙醇均与水任意比例混溶碳原子较多的高级醇一般水溶性较低。

【过渡】醇羟基(—OH)的存在不仅使醇与相似的烃的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也主要决定其化学性质。

教学环节三:醇的化学性质

一、根据醇与烷烃结构比较预测醇性质:

物质结构及键的类型主要断键位置主要化学性质验证乙烷全断在氧气中燃烧-----

断C-H 取代反应在光照下

与氯气反

乙醇相对于烷烃结

构来说,易断哪

些键?预测?何种条件

下发生反

应?化学

方程式?

【说明】相对乙烷来说,在乙醇结构中有五种不同位置的共价键,由于氧原子吸引电子能力强于氢原子和碳原子,所以C-O,O-H键极性较强,易于断裂。

【小组讨论】如果断②处O-H键,可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什么反应类型?可以举例写出化学方程式来吗?

【思考与交流】回顾必修2醇与钠反应并阅读教材P49“思考与交流”,进行讨论。

1、取代反应:a、与活泼金属反应(如Na、K、Ca、Mg、Al等)-------断②

如: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追问】如果断①处脱-OH基,可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什么反应类型?阅读课本P51醇与卤化氢取代反应。

b、与浓氢溴酸混合液反应-------断①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制备溴乙烷)

二、根据醇与卤代烃结构比较预测醇性质:

物质结构及键的类型主要断键位置成何种新键主要化学性质验证

溴乙烷断①C-Br键C-O 取代反应溴乙烷与氢

氧化钠水溶

液共热

断①③C-Br键和C-H键C=C 消去反应溴乙烷与氢

氧化钠乙醇

溶液共热

乙醇相对于溴乙烷

结构来说,乙醇

可能断哪些

键?推测?预测?何种条件下

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

式?

【实验视频】演示教材P51实验3-1。(实验注意事项)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可能的产物,浓硫酸为催化剂,请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结构推测乙醇断键位置,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类型?

2、消去反应-----断①④

CH 2——CH 2

CH 2=CH 2↑+H 2O (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原理) H OH

【练习C1展B2评】写出CH 3OH 、 及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总结此类反应规律。

【延伸】前面我们分析到醇的结构中C-O,O-H 键极性较强,易于断裂。这种醇脱去羟基生成水的反应除了在醇的分子内完成外,可不可以在两个醇分子之间进行呢?试以乙醇为例写出分子间脱水反应并指明反应类型。

CH 3CH 2O —H + HO —CH 2CH 3 CH 3CH 2OCH 2CH 3+H 2O (实质为取代反应)

【验证】阅读P51“资料卡片——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引导学生从反应进行的条件和反应过程中断成键的角度来区分分子内脱水和分子间脱水的联系和区别。

【过渡】醇不仅能发生与烷烃和卤代烃类似的如取代、消去化学反应,还能发生独特的催化氧化反应。

三、醇的氧化反应:

【小组实验】取一支试管,往其中加入3~5mL 乙醇,将一根已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将铜丝从火焰中移开,待表面变成黑色后立即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乙醛具有刺激性气味)

【师生讨论分析】写出乙醇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3、氧化反应 a 、催化氧化

2CH 3CH 2OH + O 2 2CH 3CHO + 2 H 2O

【小组讨论】请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结构推测乙醇断键位置。---------断②③

【练习B1展A2评】分别写出CH 3CH 2CH 2OH 、 及C H 3CH OH CH 3

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观察产物是否为醛?此类反应有何规律?

【分组实验】教材P52实验3-2。把乙醇加入重铬酸钾溶液,观察有何现象产生。交警检验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的方法。

【讲解】在酸性重铬酸钾作用下乙醇能够发生反应。因为重铬酸钾是强氧化剂,所以乙醇被

浓硫酸170℃浓硫酸

140℃

氧化

氧化 氧化。

与其他强氧化剂反应:K 2Cr 2O 7、KMnO 4 乙醇被直接氧化成乙酸。

2K 2Cr 2O 7(棕黄色)——>Cr 2(SO 4)3(绿色)

乙醇 乙醛 乙酸

【阅读】阅读教材P52资料卡片,了解有机物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氢原子或加入氧原子的反应(得氧失氢)。 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失去氧原子或加入氢原子的反应(失氧得氢)。

b 、在氧气中燃烧-------断所有键

【小结】由于醇的结构中C-O,O-H 键极性较强,易于断裂,一定条件下羟基比较容易脱去从而结合来自分子内或其它分子的氢原子产生水。请注意对比观察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生成水时的断键方式与上述断键方式相同吗?

据此,你可以回忆《必修2》中已经学过的乙醇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酯化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由于羧基中的碳氧双键影响,羧基中的C-O 键比醇中的C-O 键更易断裂)

【小组总结C2展示A1评】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总结:

乙醇发生下列反应时,把上图中可能的断键位置序号填入下面空格处:

活泼金属 ;催化氧化 。 消去反应 ;分子间脱水 。 氢卤酸取代 ;酯化反应 。

【课堂总结】 在这一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了以乙醇为代表的醇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从断成键的角度了解醇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方法归纳】1、学习有机化学的核心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2、分析有机物性质的一般方法步骤:

(1).结构分析——分子中存在哪些化学键 (2).断键、成键的位置 (3).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巩固练习】

1、请你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1)乙醇与金属镁反应

(2)乙二醇与金属钠反应

(3)丙三醇与金属钠反应

2、下列物质属于醇类且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CH3OH B.C6H5—CH2OH

C.CH3CHOHCH3D.HO—C6H4—CH3

3、下列各醇,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是()

A.CH3C(CH3)2OH B.CH3C(CH3)2CH2CH2OH C.C6H5C(CH3)2OH D.CH3CH(OH)CH2CH3

4、写出下列醇的消去反应和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

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选修5第三章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苯酚 实验高级中学李艳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酚性质的探究,体会研究有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析羟基与苯环的相互影响,进一步提升对比分析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有机物基团间相互影响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并使学生体验科学 研究的艰辛与喜悦,进一步培养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生活中酚类物质介绍及苯酚的用途展示,感受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 3.通过视频引入以及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二.教学重点苯酚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有机物分子中基团间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式实验探究式主动体验式 五.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视频引入--关于安徽宿州苯酚异地倾倒事件 引出酚 【推进新课】 初识苯酚 (一).苯酚的结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1.观察苯酚晶体 2.分别在苯酚晶体试管中加入冷水、加热;乙醇 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色、态:纯净的苯酚是无色的晶体 味:具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室温时,在水中溶解度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苯酚的溶解度 增大。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 补充: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再探苯酚 从苯酚俗称石炭酸引入苯酚化学性质的探究 (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1【实验探究2】苯酚的酸性 分组实验1:与碱(NaOH))反应 分组实验2:指示剂

结论:苯酚具有弱酸性 【实验探究3】1.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2.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比较 方案一苯酚 +碳酸钠 方案二苯酚钠+二氧化碳+水 结论:酸性 H 2CO 3 >苯酚>HCO 3 - 【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都有-OH,醇没有酸性而苯酚有酸性? 过渡: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 2【视频展示】苯酚的取代反应 实验操作:向苯酚溶液滴加浓溴水 实验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思考与交流】对比苯和苯酚与溴发生反应的不同 结论:苯酚比苯__更易__发生取代反应,为什么? 视频回应--关于安徽宿州苯酚异地倾倒事件处理结果 学以致用 经过处理过的水是否还含有苯酚?如何检验? 【角色扮演1】如果你是工厂科研人员,你对苯酚废物处理措施有哪些呢? 【角色扮演2】如果你是环保局官员,如何对处理后的废水是否残留酚类物质进行快速检测? 3苯酚的显色反应 【学生实验】苯酚的显色反应 老师补充,酚类物质的排放有一定的标准,我们不仅对酚类排放进行定性检测,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很灵敏,也可用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四). 苯酚的用途 (五).我们的收获 【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苯酚 1.结构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用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生活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学习苯酚相关性质,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课堂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更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有机化学基础§3-1醇和酚教案讲解

有机化学基础 § 3 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案 §3-1 醇和酚 一、醇类 1、概念和分子组成结构 (1)醇类—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 讲解:取代—并不意味一定发生取代反应。 讲解:具有下列两种结构的有机物是不稳定的: C OH H H H C + H 2O C C OH H H H CH C O H H CH C O H H 讲解:酚—烃分子中苯环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产物。 (2)分子组成:饱和一元脂肪醇:C n H 2n+2O(n ≥6) 示性式:C n H 2n+1OH(n ≥1) 讲解:其他醇类的通式只需按Ω值变更即可。例如:饱和一元脂环醇的通式? (3)分子结构:相当于在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和氢原子之间插入一个氧原子。 讲解:插入氧原子不会影响碳原子和氢原子数目。 设问:饱和m 元脂肪醇的通式? 讲解:C n H 2n+2O m (n ≥m) (4)类别 按 烃 基:脂肪醇、脂环醇、芳香醇 按羟基数目: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例如:

CH2OH 苯(基)甲醇 OH C H 2 C H 2 OH OH C H 2 C H C H 2 OH OH OH 环己醇乙二醇丙三醇(甘油) (5)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异构(醇-醚) 练习:写出C4H10O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法和习惯法命名。讲解:C4H9OH C H 3 CH 2 CH 2 CH 2 OH C H 3 CH CH 2 CH 3 C H 3 CH CH 2 OH CH 3 C H 3 C CH 3 CH 3 1-丁醇(伯醇)2-丁醇(仲醇)2-甲基-1-丙醇(伯醇)2-甲基-2-丙醇(叔醇) C H 3 O CH 2 CH 2 CH 3 CH 3 CH O C H 3 CH 3 C H 3 CH 2 O CH 2 CH 3 习惯命名法:甲丙醚甲异丙醚乙醚 例题: 01、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苯酚和水(B)二溴乙烷和水;溴苯和水;乙酸和水 (C)甘油和水;乙醚和水;乙酸和乙醇(D)油酸和水;甲苯和水;己烷和水 02、下列各组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A)丙烯、环丙烷(B)乙酸、甲酸甲酯(C)乙烯、1-丁烯(D)甲醛、甲酸甲酯 2、醇类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乙醇为无色液体,有特殊香味,比水轻,易挥发(78.8℃),与水混溶。 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无色、粘稠、有甜味的液体,与水和乙醇混溶。 讲解:乙二醇和丙三醇在化妆品中起“保湿”作用,但不能使用纯品(?)。 乙二醇用于制造涤纶,丙三醇用于制造硝化甘油炸药。 读书:P49图3-2、P49表3-1、3-2 讲解:相似(分子极性或原子团)相溶,水分子与醇分子的羟基形成氢键。

基础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基础有机化学知识整理 (1) 烷烃 卤代——自由基取代反应 链引发: ??? →?? X X hv 2/2 链转移: ?+?→? +?R HX RH X ?+?→?+?X RX X R 2 链终止: RX R X ?→? ?+? 2X X X ?→??+? R R R R -?→??+? 反应控制:H H H ?>?>?123 (2) 热裂解——自由基反应 ?'+??→?'-? R R R R 2222CH CH R CH CH R =+??→??---断裂:β 2. 硝化、磺化(自由基)——与卤代类似。 3. 小环开环 (1) 2H 引发的开环:自由基机理,区域选择性小。 CH 3 H 2 C 3CH 3 + CH 3 C H 3H 3 (2) 2X 、HI 引发的开环:离子机理,倾向于生成稳定的碳正离子。 I - C H 3CH 3 I C H 3H 3I 优势产物 (仲碳正离子比伯碳正离子稳定) 在断键时,一般断极性最大的键(如取代最多的C 原子和取代最少的C 原子之间的键)。 二、 亲核取代 1. 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要区别对待。H Cl 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双键整体电子云密 度降低,表现在反应性降低;给电子共轭效应使双键π电子云向C -β迁移,C -β相对 C -α带部分负电荷。判断基团共轭效应的性质: (1) 吸电子基团中直接相连的原子电负性较小且与电负性较大的原子相连,电子云密度 低;直接相连的原子多没有孤对电子。如:2NO -,CN -,COOH -,CHO -, COR -等。 (2) 给电子基团中直接相连的原子电负性较大且与电负性较小的原子相连,电子云密度 大;直接相连的原子均有孤对电子。如:2NH -,NHCOR -,OH -,OR -, OCOR -等。 (3) 苯环的共轭效应:相当于一个电子“仓库”,与电子云密度小的原子相连时给电子,与电子 云密度大的原子相连时吸电子(如苯酚显酸性)。在共轭体系中,判断双键的极性时仅考虑共轭效应。

【教育资料】第一节 醇酚(课后习题)学习精品

第一节醇酚(酚课后练习) 1.醇和酚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醇和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医院经常用“来苏水”进行消毒,其主要成分属于酚类化合物 B.甘油具有较强的吸水性,经常用于护肤用品,它属于三元醇 C.冬天汽车所用的防冻液主要成分为乙醇 D.含有—OH(羟基)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属于醇类 2.由C6H5—、—C6H4—、—CH2—、—OH 4种原子团一起组成的酚类物质的种类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3.异丙酚是一种镇静剂,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异丙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异丙酚的分子式为C12H16O B.异丙酚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C.异丙酚易溶于水 D.异丙酚中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4.苯酚沾在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酒精洗涤B.水洗 C.氢氧化钠溶液洗涤D.溴水处理 5.苯酚与苯甲醇共同具有的性质是() A.能与NaOH溶液反应 B.能与钠反应放出H2 C.呈现弱酸性

D.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 6.常温下,下列物质久置于空气中易被氧化的是() A.CH4B. C.D.浓硫酸 7.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该物质与足量溴水反应消耗2 mol Br2 B.该物质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 C.该物质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D.该物质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物质的分子式为C15H28O2 8.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它的结构简式是,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 mol H2发生反应 B.1 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 mol Br2发生反应 C.胡椒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 D.胡椒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9. 已知氮氮双键不能与Br2发生加成反应。苏丹红是很多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的合成色素,结构简 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苏丹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苏丹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苏丹红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苏丹红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D.1 mol苏丹红最多可与1 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高考化学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的教学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 酚》——苯酚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掌握苯酚的物理性质、结构,并了解其用途。 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掌握苯酚的化学性质。 通过与乙醇、水、苯的对比,了解有机物基团之间的互相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来研究苯酚这一新物质的学习过程,来培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学习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培养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测化学性质,并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酚 1、酚的定义: 2、酚和醇的结构特点的不同 二、苯酚的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学生实验1]取少量苯酚观察 少量苯酚加2mL水冷却(待用) 三、苯酚的性质 1.苯酚的物理性质 2、苯酚的化学性质 ①、苯酚

[学生实验实验、交流2]利用下列药品证明苯酚有… (药品:苯酚、乙醇、紫色石蕊试液、NaOH溶液) ②、苯酚 [学生实验、交流3]学生设计的实验如下: A.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说明。方程式: B.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滴入醋酸,溶液。说明。方程式: C.向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说明。方程式: D、向苯酚浑浊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 【结论】 类别乙醇苯酚 官能团 结构特点 与钠反应 酸性 原因 [学生实验4] 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 ③、苯酚

类别苯苯酚结构简式 溴化反应溴水状态 条件 产物 结论 原因。 [学生实验5]向苯酚稀溶液中滴入一滴FeCl3溶液,溶液变。 ④、苯酚与FeCl3溶液的。可以用来。 四、苯酚的用途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到了那些东西? [课后作业] 1.有机物丁香油酚结构简式为 试推断它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最少写三种)? 2.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

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 复习经验分享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复习经验分享 525616659(2011-06-20 14:16) 下面的是比较广泛的一个经验当时写个别人的参考一下吧 暑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留在学校为考研积极备战。其实这个时候更大的是心理战,很多人回家呆久了之后,一想到正在学校努力学习的竞争对手就会有自己输在起点的感觉。暑期在校虽然不能保证复习多少内容,但起码能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一个警示:我要考研了。有一部分人还没最终确定自己要考哪里,但是已经有几个备选的学校或研究所,其实这都不是特别重要,毕竟可以先看看英语、政治等公共课,但有一点越早确定目标对后面的复习计划越有利,并且目标确定了不要轻易更改(我们班一回族同学当时要考上海XX,复习了挺长时间了才发现那的餐厅没有清真窗口,又临时改考上海**了)。这个时候可以适当腾出些坐在自习室的时间,上网查一查到底哪个更适合自己,不仅从学科兴趣、师资、地理、以后的出路等等,不过好像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对某个要报考的地方是一见钟情…… 每一年考研过后都会有很多考的好的师兄师姐出来讲成功的经验,我觉得成功的 经验不能听太多,尤其是讲自己如何在几天内突破某一科,非常轻松之类的话,那都是扯淡,即使真有也是运气成分……当一个人成功了,再讲他的成功之路时,经常会居高临下的面对一群崇拜者描述的很easy,因为他现在的心情就是很easy的,很难找到当时处于 困境的感觉。都说考研难,首先表现心理上。虽然暑期时候大家见面都在抱怨考试内容多,但这都不是真正的抱怨。见面抱怨考试难是学生的通病,就好像街坊邻居见了面总爱问:“吃了没?”。考研最考验一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是在最后的那几天,现在没还必要细想这个。(通常越临近考试越烦躁,越紧张,去年我们那个时候很多人就不在自习室学习了,嫌气 氛压抑,受不了……话说回来了,紧张还是因为心里没底,要是每一科都认真复习了,习题认真做了,真题认真研究了,就会很淡定地盼着考试来证明自己,抑或是结束现在的痛苦生活呵呵。) 考研复习时有可能会跟当学期的课冲突,很多人选择逃课,我觉得上不上 课问题不大,关键是要下定决心:我这节课铁定不上了,就安心复习;或者是我这节课去好好听听老师都讲些什么。忌讳想逃课又怕点名或者上课时候只低头看自己的考研书,因为这样基本都是在浪费时间,正所谓一心不可二用。考研重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不行。既然总觉的内容多,有时候还老爱忘,那就要连续复习,勤翻,勤看,勤写。复习过程的放松也很必要,我说的不是一上午放松几回,而是一周,一个月的问题,我那时候基本上是两个星期打一次球,一个多小时就够了,因为老觉得时间不够呵呵。关于复习的方法问题,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所以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自己觉得有效,觉得舒服、不枯燥、不烦躁就行。我当时喜欢拿整个的时间来复习某一科,比如一上午只看有机,一晚上只看物化。其实我巴不得一整天都看有机,不过那样确实不太合理呵呵。而有的人喜欢一天里把所有的科目都照顾一遍。根据我个人的经验,有机需要连续看的时间长一点才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册)课后习题-立体化学(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圣才电子书https://www.doczj.com/doc/ec1574730.html, 第3章立体化学 习题3-1请用球棍模型画出下列化合物的立体结构。 解: 习题3-2请用伞形式、锯架式和Newman 式画出丙烷的极限构象。 解:

习题3-3用锯架式画出下列分子的优势构象式: (i)异丁烷(ii)新戊烷(iii)3-甲基戊烷(iv)2,4-二甲基己烷解: 习题3-4用Newman式画出下列分子的优势构象式: (i)2-氟乙醇(ii)2-羟基乙醛 解:

习题3-5用伞形式画出(2R,3S)-3-甲基-1,4-二氯-2-丁醇的优势构象式(只考虑C2-C3键的旋转)。 解: 习题3-6画出以异丁烷分子中某根C-C键为轴旋转360°时各种构象的势能关系图。 解:由丁烷重叠型的能垒为14.6kJ·mol-1,可知,异丁烷的重叠型 的能垒也为14.6kJ·mol-1。故以某根C—C键为轴旋转360°时各构象的势能关系图如图3-1所示: 图3-1 习题3-7请分析:环丙烷内能升高是由哪几种因素造成的?

解:(1)环丙烷中C—C—C的键角不能保持正常的109°,故环内存在角张力。 (2)环内六个氢原子都为重叠型,且氢原子间距小于两个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故存在斥力。 (3)轨道没有按轴向重叠,导致键长缩短,斥力增大。 以上因素都使环丙烷内能升高。 习题3-8写出下列化合物椅型构象的一对构象转换体,计算直键取代与平键取代的平衡常数K及百分含量(25℃)。 (i)乙基环己烷(ii)溴代环己烷(iii)环己醇 解: 查表知,乙基在环己烷中直键取代与平键取代构象的势能差为-7.5kJ·mol-1,故, 查表知,溴在环己烷中直键取代与平键取代构象的势能差为-1.7kJ·mol-1,同理,可计算

第一节 醇 酚

第一节醇酚 教学目标: 1.认识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根据醇、酚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取代和消去反应。 3.会利用官能团相互影响观点解释苯酚的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醇、酚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醇、酚的化学性质。 探究建议: ①实验:乙醇的酯化。 ②实验:苯酚的化学性质及其检验。 ③调查与讨论:苯酚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 1、写出乙醇与金属钠、金属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 ①乙醇与钠反应时,分子中断裂的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 ②金属钠与乙醇、乙酸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2、写出乙醇与乙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 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简述如何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分离产物? 3、写出乙醇在铜或银催化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上述反应中乙醇分子断裂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此类反应的醇必须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乙醇燃烧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讲述]同学们已经学过乙烷分子中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就是乙醇,那么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它属于哪类物质呢?是否含有羟基的有机物都属于醇类呢?这样把思路交给学生,通过让同学自己阅读课文了解酚类和苯酚,接着再问:如果甲苯的苯环或甲基上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又各属于哪类物质呢?最后讨论得出:含有羟基的有机物有醇类和酚类,羟基连在链烃(或环烃)的烃基上的是醇,羟基直接连在苯环上的是酚,然后让同学讨论:芳香醇与酚有何区别?下列哪些物质属于酚类? [投影]填表(见下表) [投影] 通过练习,同学们对酚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 [板书]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如:─OH 醇:羟基与链烃基相连的化合物。如:C 2H 5 ─OH(脂肪醇)、─CH 2 ─OH (芳香醇)。 最简单的脂肪醇——甲醇,最简单的芳香醇——苯甲醇,最简单的酚——苯酚。 [板书]一、醇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专题三、生命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一、知识框架 二、糖类 1、糖类的分类 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目分类 单糖 醛糖或酮糖 糖低聚糖——不到二十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类,常见的为二糖 多糖——含有几百个甚至更多葡萄糖单元的天然高分子物质2、各类糖中常见糖的结构及性质 (1)、单糖

① 葡萄糖 分子式:C 6H 12O 6 结构简式:CH 2OH CH OH 4 CHO 所属类型:己糖、醛糖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有甜味,易溶于水 化学性质: A 能发生银镜反应 B 能与菲林试剂反应 ②果糖 分子式:C 6H 12O 6 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结构简式: CH 2OH CH OH 3 C O CH 2OH 所属类型:己糖、酮糖 果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 (2)低聚糖——不到二十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类,常见的为二糖 常见的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纤维二糖 分子式:都是C 12H 22O 1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化学性质:二糖在稀硫酸催化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3)多糖 多糖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 ① 淀粉 物理性质:淀粉是一种白色常温下难溶于水的粉末,没有甜味。 分子式:(C 6H 10O 5)n 化学性质:本身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在无机酸或酶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 ② 纤维素 自然界中的存在: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 分子式:(C 6H 10O 5)n 化学性质及用途: 稀H 2SO 4 △

A 本身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能在无机酸或酶的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 B 制备硝化纤维 硝化纤维的制备:硝化纤维是纤维素与浓硝酸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 3nHNO 3 + 3nH 2O 硝化纤维俗称火棉,是一种烈性炸药。 C 制备醋酸纤维 纤维素还能与乙酸酐作用生成纤维素乙酸酯(俗称醋酸纤维),醋酸纤维常用于生产电影胶片片基。 + 3n + 3nCH 3COOH D 粘胶纤维的制备 纤维素 粘胶液 粘胶纤维 长纤维称为人造丝,短纤维称为人造棉。 E 铜氨纤维的制备 纤维素溶于铜氨溶液,再压如稀硫酸中便可形成铜氨纤维。 三、油脂 1、油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1)油脂的存在及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油脂也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油脂主要贮存在动物的脂肪细胞和某些植物的种子、果实细胞中。人类摄入的营养物中,油脂的热能最高。 (2) 油脂的结构 (1)主要成份——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结构简式: (R1、R2、R3为烃基) 稀H 2SO 4 △ (C 6H 7O 2)OH OH OH n 浓H 2SO 4 △ (C 6H 7O 2)ONO 2ONO 2ONO 2 n 浓NaOH 溶液、CS 2 稀H 2SO 4 (C 6H 7O 2)OH OH OH n CH 3C O CH 3C O O 催化剂 OOCH 3(C 6H 7O 2)OOCH 3n OOCH 3 R1R2R3O O CH 2 C O O CH O O CH 2

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第三版)第九章

§9 醇、酚、醚
简单含氧化合物

§9.1 醇、酚、醚的分类及命名
1、醇的分类:
A.按分子内所含羟基的个数分类 a.一元醇 b.二元醇 c.多元醇
CH3OH 甲醇 H2C
OH
CH2
OH
CH2CHCH2
OH OH OH
CH3CH2OH 乙醇
乙二醇 OH-
丙三醇(甘油)
CH2OH
CH3CHO + HCHO (过量)
HOH2C
C
CH2OH
CH2OH
季戊四醇

B.按羟基所连的碳分类
主要用于一元醇的细分 a. 1°(伯)醇 b. 2°(仲)醇 c. 3°(叔)醇 羟基所连的碳为伯碳 羟基所连的碳为仲碳 羟基所连的碳为叔碳

如:
CH3CH2CH2OH CH3CHCH3 OH CH3 CH3C OH CH3
1
o
2o
3o

2、酚的分类:
A. 单酚--分子中只含一个酚羟基
OH OH OH CHO OH COOH
B.多酚--分子中含两个或两个以上酚羟基
OH OH
CH3
HO
OH
OH HO
OH

3、醚的分类:
?
?
A.(简)单醚-O两侧连两个相同的烃基 CH3CH2OCH2CH3 CH3CH2CH2OCH2CH2CH3 B. 混(合)醚-O两侧连两个不同的烃基
CH3 OCH2CH3 CH3 CH3OC CH3
CH3OCH2CH3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 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 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 2/H 2O )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 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 、—C ≡C —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 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③ 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 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 2 + 6OH - == 5Br - + BrO 3- + 3H 2O 或Br 2 + 2OH - == Br - + BrO - + H 2O ② 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I -、Fe 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 、—C≡C —、—OH (较慢)、—CHO 的物质 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 (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2S 、S 2-、SO 2、SO 32-、Br -、I -、Fe 2+ 3.与Na 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 、—COOH 的有机物 与NaOH 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 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 2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 2气体; 与NaHCO 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 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 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 2NCH 2COOH + HCl → HOOCCH 2NH 3Cl H 2NCH 2COOH + NaOH → H 2NCH 2COONa + H 2O (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 和呈碱性的—NH 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5.银镜反应的有机物 (1)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HO 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等) (2)银氨溶液[Ag(NH 3)2OH](多伦试剂)的配制: 向一定量2%的AgNO 3溶液中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刚刚产生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消失。 (3)反应条件:碱性、水浴加热....... 酸性条件下,则有Ag(NH 3)2+ + OH - + 3H + == Ag + + 2NH 4+ + H 2O 而被破坏。 (4)实验现象:①反应液由澄清变成灰黑色浑浊;②试管内壁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5)有关反应方程式:AgNO 3 + NH 3·H 2O == AgOH↓ + NH 4NO 3 AgOH + 2NH 3·H 2O == Ag(NH 3)2OH + 2H 2O 银镜反应的一般通式: RCHO + 2Ag(NH 3)2OH 2 A g ↓+ RCOONH 4 + 3NH 3 + H 2O 【记忆诀窍】: 1—水(盐)、2—银、3—氨 甲醛(相当于两个醛基):H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O 3 + 6NH 3 + 2H 2O 乙二醛: OHC-CHO + 4Ag(NH 3)2OH 4Ag↓+ (NH 4)2C 2O 4 + 6NH 3 + 2H 2O 甲酸: HCOOH + 2 Ag(NH 3)2OH 2 A g ↓+ (NH 4)2CO 3 + 2NH 3 + H 2O 葡萄糖:(过量)CH 2OH(CHOH)4CHO +2Ag(NH 3)2OH 2A g ↓+CH 2OH(CHOH)4COONH 4+3NH 3 + H 2O

高中基础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浓硫酸 △ △ 高中基础有机化学方程式总汇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2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 + H 2O CH 3CH 2OH 10. CH 2 = CH 2 + HBr CH 3—CH 2Br 11. CH 2 = CH 2 + H 2 CH 3—CH 3 12. nCH 2 = CH 2 [ CH 2—CH 2 ] n 13. nCH 2=CH-CH=CH 2 [CH 2-CH=CH-CH 2] n 14. 2CH 2 = CH 2 + O 2 2CH 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1. + Br 2 Br + HBr 22. + HO -NO 2 NO 2 +H 2O 23. + HO -SO 3H SO 3H+H 2O

人教版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 醇 酚(第2课时) 学案

第一节醇酚(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苯酚的性质的研究学习苯酚的典型化学性质。 2.通过对乙醇与苯酚及苯和苯酚化学性质存在差别的原因分析,感悟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重、难点】 重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难点:苯酚的弱酸性、取代反应、显色反应 【学习过程】 酚: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苯酚。 苯酚分子式为C6H6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羟基 【实验探究一】

一、苯酚的物理性质 (1)纯净苯酚是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熔点是43℃,露置在空气中部分被氧化而显粉红色。 (2)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3)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 【课堂内外】下面是苯酚软膏的部分说明书 (1)注意事项 1、用后拧紧瓶盖,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尤其是色泽变红后。 2、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1周,如仍未见好转,请向医师咨询;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瘙痒、红肿等症状应停止用药,用酒精洗净。 (2)药物相互作用: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 二、苯酚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易被空气氧化而呈粉红色 想一想:将苯酚加入酸性KMnO4溶液中有什么现象?

结论: 苯酚能使酸性KMnO 4 溶液褪色 。 【实验探究二】 (2)苯酚的弱酸性:苯酚又名石炭酸,苯酚的弱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H + +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苯酚与钠反应: (3)苯酚钠与盐酸反应: 【探究学习】已知常温下 操作 现象 (1)向苯酚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并振 荡试管 溶液变澄清 (2)向(1)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溶液出现浑浊 —OH —O -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小结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 (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 ...、—COOH的有机物反应 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 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 (1)2Al + 6H+ == 2 Al3+ + 3H2↑2Al + 2OH- + 2H2O == 2 AlO2- + 3H2↑ (2)Al2O3 + 6H+ == 2 Al3+ + 3H2O Al2O3 + 2OH-== 2 AlO2- + H2O (3)Al(OH)3 + 3H+ == Al3+ + 3H2O Al(OH)3 + OH-== AlO2- + 2H2O (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S等等 NaHCO3 + HCl == NaCl + CO2↑ + H2O NaHCO3 + NaOH == Na2CO3 + H2O NaHS + HCl == NaCl + H2S↑NaHS + NaOH == Na2S + H2O (5)弱酸弱碱盐,如CH3COONH4、(NH4)2S等等 2CH3COONH4 + H2SO4 == (NH4)2SO4 + 2CH3COOH CH3COONH4 + NaOH == CH3COONa + NH3↑+ H2O (NH4)2S + H2SO4 == (NH4)2SO4 + H2S↑ (NH4)2S +2NaOH == Na2S + 2NH3↑+ 2H2O (6)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 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32讲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基础考点梳理 最新考纲 1.了解油脂和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油脂和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了解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氨基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4.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自主复习 一、油脂 1.概念 油脂是甘油与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 常见的形成油脂的高级脂肪酸有: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

3.分类 (1)按状态分????? 油:常温下呈液态脂肪:常温下呈固态 4.物理性质 (1)油脂一般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天然油脂都是混合物,没有恒定的沸点、熔点。含不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液态,含饱和脂肪酸成分较多的甘油酯,常温下一般呈固态。 5.化学性质 (1)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 油酸甘油酯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水解反应 ①酸性条件下 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 如硬脂酸甘油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其水解程度比酸性条件下水解程度大。 二、糖类

1.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1)概念: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分类 ①单糖:不能发生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②低聚糖:1 mol糖能水解生成2~ 10 mol单糖的糖,以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③多糖:1 mol糖能水解生成很多摩尔单糖的糖。如淀粉、纤维素(它们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等。 2.葡萄糖与果糖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醇》教案-新版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酒的灵魂---乙醇(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和酚》(第一课时),对于课程安排的学习,学生在高一必修2已经简单学习了烃的含氧衍生物代表物质—乙醇和乙酸的一些性质,所以本节课是复习必修二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设计意图 本设计是一节边讲边实验的新授课教学,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设计中也符合由结构到性质这一化学研究方法,由于本节内容较多,比较复杂,不建议把醇和酚的结构比较放在这进行。本设计围绕—OH这一官能团,分析乙醇的结构与性质,主要从断键的角度进行实验、分析、归纳总结。因为在必修2中对于乙醇已经有所学习,这一节学生新接触的是乙醇的消去反应,所以消去反应是重点,但是要从乙醇的知识学习其他醇的性质,所以要有所复习,探究实验中借鉴“名师大篷车”中秦才玉老师的实验理念:即关注全体学生通过实验对知识的认知,因而采用分组实验,并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考中轻松完成学习,较好的学习情境创设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原有乙醇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乙醇结构中的化学键的变化。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反应,氧化反应,消去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从结构入手推测乙醇性质的能力。 2.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通过比较学习的方法和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 、初步掌握根据物质结构分析性质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认识乙醇的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乙醇的结构、重要性质。 教学方法 比较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具;铜丝、无水乙醇、重铬酸钾、浓硫酸、圆底烧瓶、温度计、试管、酒精灯、分子球棍模型等。 教学过程

2020年 3.1醇 酚第1课时教案1

3.1醇酚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分析醇的结构,了解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和科学观点 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分析表格的数据,使学生学会利用曲线图分析有关数据并且得出正确的结论找出相关 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利用假说的方法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即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重点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难点醇的化学性质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 一、醇(alcohol) 1、概念: 2、分类:(1)按烃基种类分;(2) 按羟基数目分: 多元醇简介:乙二醇:分子式:C 2 H 6 O 2 结构简式: 丙三醇:分子式:C 3 H 8 O 3 结构简式: 3、醇的命名 4、醇的沸点变化规律: 5、醇的物理性质和碳原子数的关系: 二、乙醇的化学性质 1、消去反应 分子内脱水:C 2 H 5 OH CH 2 =CH 2 ↑+ H 2 O 分子间脱水:C 2 H 5 OH+HOC 2 H 5 C 2 H 5 OC 2 H 5 +H 2 O(取代反应) 2、取代反应:C 2 H 5 OH +HBr C 2 H 5 Br+ H 2 O 断裂的化学键是C-O。 3、氧化反应:乙醇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重铬酸钾溶液褪色,氧化过程: 三、醇的化学性质规律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规律 2、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

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基础有机化学反应总结 一、烯烃 1、卤化氢加成 (1) 【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加成中,氢总就是加在含碳较多得碳上。 【机理】 CH 2 C H 3+ CH 3 C H 3X + CH 3 C H 3 +H + CH 2 +C 3X + C H 3X 主 次 【本质】不对称烯烃得亲电加成总就是生成较稳定得碳正离子中间体。 【注】碳正离子得重排 (2) 【特点】反马氏规则 【机理】 自由基机理(略) 【注】过氧化物效应仅限于HBr 、对HCl 、HI 无效。 【本质】不对称烯烃加成时生成稳定得自由基中间体。 【例】 CH 2 C H 3Br CH CH 2Br C H 3CH + CH 3 C H 3HBr Br CH 3CH 2CH 2Br CH CH 3 C H 3 2、硼氢化—氧化 【特点】不对称烯烃经硼氢化—氧化得一反马氏加成得醇,加成就是顺式得,并且不重排。 【机理】

2 C H 33H 32 3H 32 CH CH 2C H 3H BH 2 CH CH=CH (CH 3CH 2CH 2)3 - H 3CH 2CH 2C 22CH 3 CH 2O 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2CH 2CH 3 + O H - O H B - OCH 2CH 2CH 3CH 2CH 2CH 3 H 3CH 2CH 2C B OCH 2CH 2CH 3 CH 2CH 2CH 32CH 2CH 3 HOO -B(OCH 2CH 2CH 3)3 B(OCH 2CH 2CH 3)3 + 3NaOH 3NaOH 3HOCH 2CH 2CH 33 + Na 3BO 3 2 【例】 3、X 2加成 【机理】 C C C C Br Br C Br +C C Br O H 2+ -H + C C Br O H 【注】通过机理可以瞧出,反应先形成三元环得溴鎓正离子,然后亲与试剂进攻从背面进攻,不难瞧出就是反式加成。不对称得烯烃,亲核试剂进攻主要取决于空间效应。 【特点】反式加成 4、烯烃得氧化 1)稀冷高锰酸钾氧化成邻二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