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踝关节疾病

踝关节疾病

踝关节疾病
踝关节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林剑浩

写在课前得话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尤其就是篮球、足球等运动

员。如果得不到及时得诊断与治疗,会继发很多疾病,给日常生

活、学习与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因此,针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得病人,如何及时作出正确得诊断并采取有效得治疗十分重要。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后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什么后果?

一、概述

(一)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十分常见,其中内翻扭伤最多,占 85% 。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 53% 就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得损伤;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中, 21% 就是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得损伤;一份统计资料中,每一天在美国会发生 23000 例得踝关节扭伤。右图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示意图。

(二)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合并症

踝关节外侧副韧得损伤常伴有:

1、腓骨肌腱炎:踝关节内翻时,在外侧部位得两个肌腱即腓骨长短肌,由于慢性牵拉出现肌腱炎。

2、踝关节前外侧撞击征

3、踝关节滑膜炎:病人外侧副韧带瘢痕愈合,副韧带相对延长,踝关节内外侧失去平衡,病人走路时会出现距骨内翻,长时间将导致踝关节滑膜炎。

4、 93% 患者关节镜下可发现,由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继发得滑膜炎、游离体、骨软骨病变及骨赘。

所以如果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远期会继发很多疾病。

(三 )踝关节慢性不稳定

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后慢性不稳定发生率为 10-30% ,病人表现为反反复复得踝关节扭伤。走在不平整得路面上,患者自述有不稳得感觉。所以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必须得到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当,踝关节韧带断裂处,会变成瘢痕连接,导致韧带变长、松弛,引起踝关节内外侧韧带得不平衡,在日常活动当中会出现距骨过度活动,踝关节反复扭伤,于就是导致踝关节得创伤性关节炎,长时间关节内侧发生退行性改变。对于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治疗,目前还没有特别好得办法。

踝关节外侧有哪些韧带?强度如何?各自得作用就是什么?

二、踝关节外侧功能解剖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与距腓后韧带就是踝关节外侧最主要得韧带。如右图所示。

(一) 距腓前韧带

距腓前韧带就是这三个韧带当中最薄弱得韧带,其走向就是水平位得,作用就是防止足向前脱位,即对抗距骨向前移位;在足跖屈时其作用为限制足内翻。

(二)跟腓韧带

跟腓韧带中等强度,走向向后,足背伸时,该韧带变成垂直向下,跖屈时松弛。跟腓韧带限制足内翻,在足背伸时作用最大。

(三)距腓后韧带

踝关节外侧韧带中,距腓后韧带强度最大,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踝关节过度背伸。

由此可见,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强度相对较弱,容易损伤。二者得作用主要就是防止足内翻。足内翻时,这两个韧带所负载得拉力最大,所以也就是最容易出现断裂得地方。

上图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示意图。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当中,最常表现为距腓前

韧带与距跟韧带断裂。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机制就是什么?

三、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机制

在距骨内收、内旋,并且伴有跖屈位时,腓骨外侧所有韧带张力最大,所以这个位置时外

侧韧带最容易损伤。跟腓韧带就是阻止距骨倾斜得主要组织,距腓前韧带就是第二道防线。

这两个韧带就是足内翻、踝关节外侧扭伤最常损伤得韧带,损伤后必须修复。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临床表现有哪些?如何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四、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 损伤史:必须有明确得损伤史;查体可见局部

有肿胀、瘀斑、压痛,可有关节肿胀。韧带损伤也会出现

关节肿胀得原因就是踝关节外侧韧带跟关节囊得纤维编

织在一起,所以如果扭力、暴力引起韧带损伤,很多病人

会同时出现关节囊撕裂,出血可通过关节囊得裂口进入

关节腔,进而出现关节肿胀、压痛。

(二)物理检查: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检查:先在足得外侧、外踝下面,画三个柱子一样得条带 ( 韧带在体表得投影位 ) ,分别表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与距腓后韧带 ( 如右上图所示 ) 。距腓前韧带最容易撕脱、断裂。可通过直接触诊 ( 如右下图所示 ) 来鉴别这个韧带就是否损伤。

踝关节扭伤,实际上不仅仅就是外侧韧带得损伤。如果暴力特别大,能量特别高,踝关节内翻时还可导致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这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如果除了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以外,还累及下胫腓联合韧带时,治疗就非常复杂。对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临床必须确诊,一旦漏诊,只处理外侧副韧带得损伤,则治疗后效果不会满意。

挤压试验 ( 如下图所示 ) 有助于鉴别外踝扭伤得病人就是否同时伴有下胫腓联合韧带得损伤,方法为:双手向内侧挤压小腿肌肉,如果出现踝关节疼痛,则意味下胫腓联合韧带有损伤。

上图为挤压实验

(三) X 线检查:足踝由 26 块骨组成,关节面得朝向各不相同,各骨得形状也就是千姿百怪。所以 X 线检查对于足踝骨折得诊断很重要,能提供骨折类型,并有助于决定相应得治疗措施。但普通得 X 线片未必能瞧到骨折线。足踝部得 X 线片需在特殊位或应力位下拍摄。X 线片对于韧带得价值非常有限,因为 X 线片对于软组织主要就是判断有没有肿胀。足踝得片子很多,应根据病人情况,结合渥太华足踝损伤鉴别诊断标准,有选择得摄片,减少不必要得射线暴露,减少医疗费用。但该标准仅适用于骨骼成熟得成年人,且损伤在 10 天内。对于足踝损伤得病人,必须要拍负重标准前后位、侧位与踝穴位 X 线片 ( 分别如下图所示 ) 。

踝穴位片主要就是帮助鉴别下胫腓联合韧带就是否损伤。因为下胫腓韧带损伤能否确诊,对于整个治疗非常关键。

上图为足踝损伤病人得负重标准前后位、侧位与踝穴位 X 线片

(四)特殊检查:除了 X 线片检查外,对于足踝损伤还有些特殊得检查,如应力试验:包

括内外翻应力试验与前后应力试验。

1、内翻应力试验:拍片子时一定要双侧对比,使足处于极度内翻位,摄片并测量距骨关节面与胫骨下端关节面之间得夹角。正常不应该超过 5 度。如果患侧关节面之间得夹角大于正常侧 9 度或以上,说明患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有损伤。如下图所示,图 A 为正常,图 B 则有异常。

2、前后应力试验:检查足能否往前移动,移动得距离有多大。使膝关节屈曲 45 度( 腓肠肌放松 ) ,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远端,另一手握跟骨,把足往前推,检查距骨向前移动得

距离 ( 如右图所示 ) 。当然移动得距离非常小 ( 毫米级别 ) ,肉

眼瞧不出来,要在 X 线片上,用力不用力得情况下前后对比才能瞧

出来。该试验主要就是检查距腓前韧带。

因此,内翻试验主要就是检查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得稳定性,

距骨在踝穴内正常倾斜不超过 5 度。与对侧相比,如大于对侧 9 度,则有诊断价值。前后应

力试验,亦称前抽屉试验,主要就是检查距腓前韧带得稳定性:与对侧相比,患侧移位 > 3mm

有临床意义。这必须在 X 线片上准确测量。

(五) MRI 检查。

与普通 X 线片相比, MRI 检查对踝关节韧带损伤具有明显得优势,可以直接显示踝关

节韧带 ( 如图,左侧箭头所示为距腓前韧带,右侧箭头所示为跟腓韧带 ) 。

五、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得分类:

为了治疗得方便,将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进行如下分类: I、韧带拉伤,无撕裂,关节稳

定,功能无损害; II、跟腓韧带或距腓前韧带损伤,中度疼痛、肿胀,关节不稳; III、跟腓

韧带与距腓前韧带同时损伤,疼痛、肿胀,关节不稳。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关节不稳得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治疗方法?

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与关节不稳得治疗

( 一 ) 治疗目标:良好得负重能力;恢复活动度;恢复肌肉力量与本体感觉。

( 二 ) 治疗方法:主要分两种:一种就是保守治疗,这就是主要治疗方法;另一种就是

手术治疗,即外科治疗,很少使用。

1 、保守治疗

(1)“RICE”方法: R—— Rest( 休息 ) ,限制负重,使用支具,带护踝减轻肿胀,稳定

关节; I——Ice( 冰敷 ) ,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一次使用时间不超过 20 分钟以免冻伤; C

——pression( 弹力绷带 ) ,弹力绷带可减轻

肿胀; E——Elevate( 抬高 ) ,抬高患肢。所有

得韧带损伤基本上都遵循 RICE 方法。这就是治疗韧带损伤得一个原则。

(2)NSAIDs :即非甾体类药物,主要就是止痛、减轻肿胀,使病人早日恢复功能。

(3) 功能锻练:就是韧带损伤很重要得一部分。一就是牵拉锻炼:关节损伤以后必须要有被动活动,让踝关节能够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 如左上图所示 ) ;二就是肌肉力量得锻炼 ( 如右上图所示 ) ;三就是本体感觉训练 ( 如右图所示 ) :可以踩在一个枕头上,单腿直立,使踝关节内外侧韧带有一个平衡过程。

(4) 护踝 ( 如上图所示 ) :根据踝关节稳定性得不同有 3 个等级,可根据病人扭伤得情况有所选择。如短腿行走靴 ( 如下图所示 ) ,可以就是石膏得,也可以就是硬塑料得。

2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包括两种:解剖修复方法 +/- 加强;利用游离肌腱非解剖重建。

(1) 解剖修复就就是让韧带在原来得位置上缝合、愈合 ( 如右图所示 ) ,最早就是由 Brostrom 于 1966 年提出来得,实际上就就是直接缝合断端。但有些作者发现韧带断裂后,断端会回缩,有时缝合非常困难。所以 Gould's 于 1980 年提出改良方法:缩短、重叠修补,伸肌下支持带加强缝合。该方法得优点就是未牺牲正常组织,不影响踝关节与距下关节,不损害内翻动作,因此优良率超过 85% 。

(2) 非解剖重建:当损伤得韧带质量较差,如果直接缝合不足以保持正常得踝关节张力,那么只能用非解剖重建得方法。可以用碳素纤维人工材料,或局部骨膜,或游离肌腱、自体肌腱(半腱肌、阔筋膜张肌、跖肌等)、异体肌腱等。自体肌腱现在最常用得就是跖肌腱 ( 如下图所示 ) ,因为跖肌腱得功能相对来说不太重要,而且该肌腱得弹性较好、又很长。由于不就是解剖重建,所以非解剖重建得缺点就是术后踝内翻及距下关节活动度降低,局部会遗留疼痛症状。

上图为非解剖重建得示意图。

(3) 术后处理:术后制动 4 ~ 8 周;术后两周内允许适当负重 ( 戴行走靴 ) ;放弃行走靴后即可开始理疗; 3 ~ 6 月后逐渐恢复正常功能;术后 3 月内常规佩戴护踝。

(4) 手术并发症:伤口感染,在解剖修复法,发生率为 1、6% ,而非解剖重建、肌腱加强法为 4% ;神经损伤,在解剖修复法发生率为 3、8% ,而非解剖重建、肌腱加强法为 9、7% ;其她并发症还有不稳定复发、关节僵硬等,主要见于非解剖修复。

(三) 治疗方法得选择

那么踝关节外侧韧带急性损伤到底应该采用手术治疗还就是保守治疗呢?目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一般还就是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应用较少。但实际上现在仍缺乏足够得证据 ( 比如说 RCT) 来证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谁优谁劣。这两个方法各有缺点:保守治疗时关节不稳定现象发生率较高;而手术治疗者恢复时间长(术后制动至少六周),易出现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Brostrom 曾比较过手术治疗与石膏或胶布固定 3 周得治疗效果,发现手术修补距腓前韧带术后不稳定仅 3 %,而保守治疗得不稳定发生率达 20% 。

(四) 踝关节不稳

分为功能性不稳与机械性不稳。区别如下:

1、功能性不稳定就就是患者走路时总感觉踝关节不稳,尤其就是在不平得地面上行走,或者突然改变运动方向时,这种不稳定得感觉更强烈。但实际上,这种不稳定只就是超越了自主控制能力,而关节整体活动度仍在生理活动范围之内。慢性功能性不稳除了韧带损伤以外,有时与腓骨长短肌软弱、平衡能力减退、本体感觉得反射紊乱有关系。

2、机械性不稳定就是不但病人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而且踝关节得活动范围超过生理活动范围。机械性不稳定一般为 III 度损伤,跟腓韧带与距腓前韧带均损伤,并可同时存在功能性因素。

所以机械性不稳定多半需要考虑手术治疗,而功能性不稳定可以考虑保守治疗。

3、手术指证:

(1) 年轻运动员,距腓前韧带与跟腓韧带撕裂;

(2) 外侧韧带慢性不稳定,发生急性严重踝关节扭伤;

(3) 距骨得移位骨软骨骨折;

(4) 外踝大块撕脱性骨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姜军

写在课前得话

本课件主要介绍了美国第25届足踝外科协会得会议内容,层次

分明地阐述了足踝外科各个领域得最新研究进展,内容丰富,语言简

洁,数据新颖。学员通过本课件得学习,可以很好地掌握足踝外科治

疗最新进展。

一、引言

足踝外科治疗得新进展主要来自 2009 年美国第 25 届美国

足踝外科协会夏季年会得会议内容。

该年会举办时间: 2009 年 7 月 16—18 日,地点:加拿大,温哥华文斯汀海湾宾馆,规模:总注册会员 521 人, 339 位( 65% )来自美国得 42 个州,182 位( 35% )来自美国以外得 32 个国家。

距骨骨软骨损伤得治疗有哪些进展?

二、科学专题

(一)运动与关节镜

1、距骨骨软骨损伤

(1) 例数: 42 例(平均年龄 35 岁)。

(2) 治疗方式选择:①钻孔、自体骨软骨移植术;②镶嵌式成形术、异体移植术。

(3) 疗效:满意。

2、距骨骨软骨损伤

(1) 例数: 10 例。

(2) 治疗方式:机制诱导下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3) 疗效:术后 1 年、 2 年随访, AOFAS 踝 - 后足评分与 SF-36 评分均有所提高。

3、后踝撞击综合征

(1) 例数: 27 例专业英式足球运动员。

(2) 治疗:后踝关节镜微创治疗,距骨三角骨切除术 13 例,骨碎片切除 + 足屈踇长肌( FHL )松解术 9 例,软组织清创术 + 足屈踇长肌松解术 5 例。

(3) 疗效:术后 34 天与 41 天分别返回训练,只有 1 例复发。复发患者成功接受了在超声引导下得关节内注射药物治疗。

4、距骨骨软骨损伤

(1) 例数: 48 例患者, 51 例患足。

(2) 治疗:非手术治疗。

(3) 疗效: 51 周随访, 34 例( 71% )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 14 例( 29% )日常活动受限, 25 例( 52% )日常娱乐受限。

5、距骨骨软骨损伤

(1) 例数: 133 例 (平均年龄 35 岁)。

(2) 治疗:关节镜切骨术、刮骨术、微裂缝术或者钻孔术。

(3) 疗效:术后随访 7 月, 80% 结果好或者非常好, 18 岁以下得患者取得较好结果或者非常好得结果达到 96% 。提示年轻患者关节镜下软骨损伤清创术、微骨折术长期随访效果比较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林剑浩

写在课前得话

足部解剖结构复杂,有26块骨、33个关节、百条韧带与肌肉,主要功能

就是负重,并推动身体向前移动,据统计人每天行走约8000-10000步,老年

后双脚会发生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因此老年人足踝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但

较多骨科医生缺乏对其规范化诊治得培训。本次课程就老年人常见足踝疾病诊治得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足与踝得解剖与功能

足踝疾病就是常见疾病,但我国专门从事足踝疾病方面得专业医生极少。医院也无专业足踝科室,极易造成漏诊与误诊。

(一)足踝解剖

足就是非常复杂得器官,髋关节、膝关节等由 2-3 块骨组成。而足由 26 块骨加两块籽骨(第一趾骨下)组成。

1 、按功能分类

( 1 )前足

前足包括 5 块趾骨与 14 块趾骨,主要功能为屈伸,负责行走时推进身体重心向前移动。

( 2 )中足

中足主要由 5 块跗骨组成,包括头骨、 3 块楔骨、舟骨, 5 骨间两两相连,构成 5 个关节,活动度小,功能主要就是维持稳定性。

( 3 )后足

后足由跟骨与距骨组成,主要就是构成足得两大关节,踝关节与距下关节。

2 、动力系统

在熟记 26 块骨得名称、外形、解剖功能外,还应了解其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主要由两部分肌肉组成,内在小肌肉与跨关节长肌肉。

上图左为踝关节内侧面,主要有 3 个肌腱跨过内踝后方,分别就是胫后肌、拇长屈肌腱与指长屈肌腱,其作用主要就是活动踝关节,活动跖趾关节屈曲伸直,及稳定踝关节。上图右为踝关节外侧。

熟悉相关肌腱得位置及功能,对于治疗踝关节疾病有重要意义。如面临踝关节损害、关节不稳时,可能需要肌腱转移进行替代治疗。此时需要掌握肌腱各自得功能及其在整体行走过程中所担当得角色。

(二)足踝功能

足踝得功能主要包括缓冲下肢冲击力、适应各种地面、推进身体重心前进。

首先足踝位于身体最低端,因此任何下肢行走或跑步、跳跃时,身体所遭受得冲击力首先由足踝向上传达,足踝主要缓冲下肢应力。

第二足踝本身具有很多小关节,能够通过各关节间功能上得协调,适应各种高低不平得地面或坡度。

第三,行走时身体向前,踝关节通过脚后跟把重心从足弓一直前移至拇趾,使身体向前推进。推进过程就是小关节、各关节得配合。

脚部改变具体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

二、常见老年足踝问题

足踝很重要,只要行走都会涉及足踝,随着年龄增大,小关节更加容易损伤。常见老年足踝疾病包括各种跟痛症、前足痛、踝关节疼痛、麻木、烧灼等感觉异常、关节肿胀等,即疼痛,神经感觉异常与关节肿胀。

(一)跟痛症

跟痛症可分为跟跖侧疼痛与跟后部疼痛。跟跖侧疼痛位于跟骨跖侧,足底靠内;跟后部疼痛为跟腱部疼痛,位于跟骨后。

1 、病因

跟跖侧疼痛可由跖腱膜炎、跟下脂肪垫炎、附管综合征、跟骨疲劳骨折等原因引起;

跟后部疼痛可由跟腱滑囊炎、跟腱炎、踝管综合征、疲劳骨折及跖底神经卡压症等原因引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姜军

写在课前得话

踝关节功能性不稳代表了踝关节周围神经肌肉控制得缺失,神经肌肉控制主要包括了本体感觉、肌肉力量得强弱、肌肉反应时间以及踝关节姿势得控制。被动性得支持器具会增加本体感觉输入,减少腓侧反应时间,增加等长性得外翻力量得强度,并表现出预防踝关节扭伤得作用。踝关节得圆盘训练、康复训练似乎就是缓解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症状得一个最有效得康复工具。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得患者可以通过仔细得询问病史,对平衡及本体感觉能力得相关测试来进行。

一、引言

踝关节扭伤就是最常见得影响运动员得一种伤病,大约有25%得不能参加运动得运动员就是因为踝关节得损伤引起得。外侧踝关节韧带得损伤/扭伤占了踝关节损伤整个得85%,足外翻位导致得内侧三角韧带得扭伤占了5%,胫腓韧带损伤占了10%。单纯得踝关节外侧扭伤后70 — 80%得运动员会发生反复得扭伤,20 — 40%得踝关节外侧扭伤得患者会有外侧不稳定得症状。长期得外侧不稳定可能会发展为踝关节得骨性关节炎。

针对踝关节外侧不稳得外科手段治疗得角色,它主要就是在修复加强或者替代受损得韧带结构。但就是不到半数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得患者并不伴有这些韧带得解剖性得缺损。所以外科治疗手段不能完全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得治疗手段。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中得研究发现超过半数患者在标准前抽屉应力或内翻应力下没有临床或影像学得机械性不稳,并且初次扭伤患者只就是在扭伤后早期有机械性不稳定,经过12周康复后机械性不稳就会消失。

外科手术与康复在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得各自作用?

二、踝关节不稳

(一)功能性不稳与机械性不稳

学习踝关节不稳要分清两个概念,一就是踝关节得功能性不稳,二就是机械性不稳定,这就是两个不同得类型。踝关节机械性得不稳,通常伴随有解剖学得异常,比如踝关节一个或多个外侧副主韧带,包括跟腓韧带或者距腓前,这都就是常见得两个损伤,就就是距腓前尤其多见,还有跟腓,很少距腓后受到冷激。生物力学得一些异常因素,比如说胫骨得内翻、后足得内翻、前足得外翻会激发一些代偿性得颈距关节得旋后运动,从而来导致了这种机械性不稳,就就是说机械性不稳应该就是有解剖学得异常得,包括发育得甚至就是外伤造成得。另外一种就是先天性踝关节周围韧带得松驰,包括内侧、外侧这些韧带得松驰会导致踝关节这个机械性得关节活动范围得增大,也会导致机械性得不稳。

关于踝关节功能性不稳,1965年Freeman首次描述了功能性不稳就是一种患者反复扭伤或者感觉踝关节打软得这种状态。Konradsen将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得原因归结为机械性与功能性得因素。她认为踝关节功能不稳就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或肌肉肌腱机械性得刺激感受器受到损伤,导致踝关节本体感觉反射得部分性神经传入刺激作用得缺失而引起得。机械性不稳可以导致功能性不稳,感觉运动控制系统损伤被认为就是踝关节反复内翻性外伤导致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得一个功能性不稳得主要原因。也就就是说,神经肌肉本体感觉得刺激,这些神经肌肉得控制作用对踝关节得功能性稳定就是很重要得,如果它们损伤就会造成踝关节功能性得不稳定。下图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致病因素小结。

并不就是所有机械性得不稳踝关节在功能性就有不稳定得表现。有一些研究就对444名足球运动员得研究,就是Trpp进行得。发现120名运动员中有一侧或双侧得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在这159个功能性不稳得踝关节中只有66个,也就就是占了42%得病例伴有机械性不稳。初次踝关节扭伤得患者,机械性不稳也不就是都伴有功能性不稳,只就是在短期内,就就是初次踝关节扭伤得患者只就是在扭伤后得早期内有机械性不稳,在经过12周得康复后这种机械性不稳得症状就会消失掉,也不就是都一定会遗留下功能性不稳得症状。

(二)踝关节扭伤与踝关节不稳

单纯踝关节外侧扭伤后在运动员中会有70 — 80%反复扭伤,20%反复扭伤得患者会有关节不稳得症状,突然得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得发生比例,外侧占了85%,外翻位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占了5%,胫腓韧带联合出损伤占到了10%。

踝关节外侧扭伤得病理力学,大多数内翻性得踝关节扭伤发生在足部得跖屈位,因为此时足受到旋后得力距,而小腿受到外旋得应力。跖屈时距骨狭窄得后部与胫骨关节面相接触,稳定性不如在背伸位。跖屈时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所承受得张力就是最大得。临床上有一些情绪也就是与踝关节扭伤有关得,包括从空中落下着地,跳起着地时踩在她人得脚上,从路沿滑下以及从楼梯上滑下,所以这些前足都先于后足,比如足跟接触,前足通过传动机制与偶联运动相距骨与跟骨传导了旋后得运动。登地得关节就是向踝关节传导旋后运动得始发者得这个事实呢,让人想到踝关节外侧扭伤时足部韧带也会同时受到损伤,确实有报道踝关节外侧损伤得患者有一部分人群同时又踝关节以及距下关节得机械性不稳。科特与她得同事研究中,对比了12例有但侧踝关节扭伤病史得患者与8例跗骨间关节,发现X光投射下,距骨关节过度倾斜得患者中78%在查体时有距下关节得松驰,而且67%在应力X光透视下表现出距下关节得跟屈关节得松驰,通过距下与跗骨间关节作用于踝关节得旋转应力,比通常用于临床查体育与实验模型中得单纯内翻与前方抽屉应力,更可能造成踝关节韧带得损伤。这个被忽视得事实在那些对踝关节固有得骨性纹理心理研究中得到了很好得体现。

三、神经肌肉控制得作用

(一)本体感觉

神经肌肉得控制就就是本体感觉,针对人在步行中发生干扰时得代偿反应进行了相当多得研究,在倾斜得平台与跑步机上处于静止站立与行走时,下肢肌肉组织对于这些干扰得快速反应在进行着测量。身体得反射机制,整体上旨在满足一个基本得要求,就就是保持身体得重心在双脚上,这就是非常重要得。单脚或双脚位置得突然改变会继发一系列得基于外界反射相互作用得中枢、发生器与程序得肌肉触发。传入信息有本体感觉、视觉、前庭得平衡以及听觉系统来提供。程序化得小腿肌肉反应应干扰方向以及步态得实相或足相相对于地面得立线得不同而不同,单侧足与腿得位置改变会激发双侧得反应模式,两侧得反应潜伏期相

似,大约在55ms左右,小腿近端与远端得肌肉都发生激活,包括协同组与拮抗组。在单侧足位置改变得情况下,如果扭伤得时候对侧会发生快速得肌肉收缩,以提供稳定得支持,传入信号与对侧协同反应得介导时受脊髓中间得神经元得环路得控制。而脊髓得中间神经元环路本身又受到中枢神经系统得控制。

产生本体感觉传入信号得受体位于肌肉肌腱关节以及其她组织中,单突出牵拉反射与连接EA神经纤维得肌缩,感受器与连接IB纤维得肌腱器官有关,在诸如绊倒或落地等快速干扰得情况下,单突出反射就是不存在得,此时通过源于刺激肌缩感受器得二类与三类传入纤维得传导激发代偿反应,通过单突出反射系统产生恰当得反应中心承启以及脊髓上调控通过复杂得机制相互作用,目前对此机制得了解很少。前庭与视觉信号对这些反射影响很小,重力与足部关节对足底皮肤表面得压力可能对这些反射有关键得影响。在太空中失重得情况下,以及悬浮在水面中得实验,显示外周传入信号减弱,对视觉与前庭得信号会增强,而通常前庭信号主要在绊倒过程中维持头部得稳定而起到作用,视觉传入则为了代偿身体得摇摆。在摔倒时腿部肌肉得肌电图活动得发生主要就是由本体感觉反射所诱发得,而并非就是前庭系统。所以说本体感觉就是该神经通路中最主要得信息发生器。踝关节在遭遇到突然得干扰时通过快速得神经反射激活踝关节周围得肌肉、韧带,来维持其稳定,防止扭伤。

踝关节本体感觉感受器得位置在哪里?Freeman等人得研究就是包括踝关节得踝关节囊与韧带得机械性,刺激感受其中可以发现大量得神经纤维存在。不支持得学者得研究,发现踝关节周围韧带在麻醉前后踝关节位置觉得准确性,就就是伸展感觉中位置觉得,本体感觉位置觉得准确性没有显著得变化。踝关节本体感觉得传入反馈可能就是由皮肤、周围得肌肉以及其它得关节受体提供得,可能也不单纯就是踝关节囊本身及韧带。

(二) 肌肉反应时间

神经肌肉得控制上面有一个概念叫肌肉反应时间,叫称为腓侧得反应时间。腓侧肌肉保护性活动就就是所需要得时间。在静息状态下,稳定得踝关节突然被内翻到30度位得时候,腓侧肌肉得这个反应时间大概在54ms左右。腓侧肌肉得反射要远快于骨缩肌与跟腱肌肉。学者Konradsen推断,那些反射比较慢得肌肉就是基于中枢调控程序得,而腓侧反射肌肉得

反射更依赖于踝关节周围得肌腱或肌肉内得本体感觉感受器。因为当足被置于内翻位,使其

反应时间与外翻位相比,就就是明显要会缩短。

腓侧肌肉得电动机械性延迟就就是腓侧肌肉组在发生初始肌电活动后要产生具有保护

性得外翻力矩所需要得时间,我们叫做腓侧肌肉得电动机械性延迟。在产生足够得肌张与预

防内翻前还必须在54ms得腓侧反应时间得基础上,再加上这个腓侧肌肉得电动机械性延迟

时间大约在72ms左右。因此,有效得保护性肌肉活动形成前就已经过去了126ms,这个延迟

时间对于踝关节内翻到损害韧带程度来说已经非常长。有一项研究中表明,将足突然内翻到

30度位只需要80ms得时间,30度得内翻位就足以产生这个外侧得韧带得损伤,那这样说腓侧

得反应时间,就就是腓侧肌肉得电动机械性延迟时间那就126ms不能产生有效得保护,但就

是需要注意得就是,这就是一个在静息状态下做得这个实验。

慢性踝关节不稳得患者本体感觉就就是会缺失,腓侧得反应时间有明显得延长。在非静

息得状态下,比如说步行、奔跑或者跳跃得情况下,腓侧得肌肉已经提前被活化了,预激活了,

那这样得反应时间,电动机械性延迟时间可能会缩短。维持踝关节稳定,预防踝关节扭伤,特

别就是外侧得扭伤,关键在于导致扭伤内翻应力与及时得保护性肌肉反应得时间相平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孙铁铮

写在课前得话

拇外翻就是发病率较高得疾病,尤其在女性患者。发病机制与穿高跟鞋有关,还有人说

与遗传有关系,目前研究得结论来瞧,遗传因素发挥得作用很大。

在拇外翻得实际测量上存在很多得观察者得差异,不同得人来测量时,得出得角度并不完全一样。为了使这种测量标化,国际上如何规定得?

一、概述

从生物力学得角度来瞧,足得内侧柱对于下肢稳定发挥很重要得作用,尤其对于前足第一跖趾关节, 体重最大应力得受力点, 前足活动最多,适应性最强得部分, 所以这个部位就是先天畸形与后天畸形最为常见得部分,也就是各种疾病容易累积得部位。对于正常人来说,对于拇外翻得生物力学测量角度来说,第 1 ~ 2 跖骨间角度正常上限就是8 ~ 9°, 第 1 跖趾关节角度正常上限就是 1 5 ~ 20° ,这个角度对于做拇外翻得生物力学得分析以及研究非常重要,这两个角度得测量与了解对手术方式得设置具有决定性。

一个单纯得拇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外翻得角度增大,伴随着趾跖关节外翻会出现很多合并得疾病。当拇指外翻得角度增大超过 3 0 ~ 35° ,拇指会发生旋前得畸形,伴随这种先天畸形,拇外展肌向足底移位,拇内收肌牵拉拇趾外翻,使内侧第一跖趾关节支持结构力量减弱,跖骨头相对籽骨内移,反之,也同样籽骨相对于趾骨头外移。同时拇短屈肌、拇长屈肌,拇内收肌与拇长伸肌增加得外翻力臂,进而加重畸形。对于籽骨移位来说,尤其就是胫侧籽骨与第一跖骨头骑跨部分因压力而变平,腓侧籽骨向外侧移位,移位到第一跖骨间区。患者身体负荷从第一跖骨移位到其她跖骨头,导致转移性跖骨痛,痛性胼胝与应力性骨折发生。所以拇外翻畸形会并发很多前足得畸形,同时在设计手术角度方式得时候,要考虑很多畸形得相关因素来具体设计手术得方式。

除了以上畸形以外,对于严重得拇外翻患者,还会发生第二趾锤状趾、趾重叠。第一跖趾关节还会伴有跖趾关节炎得改变。对于这样严重得拇外翻,就考虑第一跖趾与第二跖趾同时矫形。

为了了解拇外翻得程度以及伴发得各种畸形得情况,术前对每一个患者进行详细得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得评估。具体到影像学得评估时,往往需要对拇外翻得患者做多个体位得片子。比如必备得片子就是负重位得、背跖位得、前足位得、前足位得正位片、负重位得侧位片、还要非负重位得外斜位片、以及趾骨位片。通过这 4 个角度得 X 射线片得检查就可以帮组分析判断拇外翻得程度以及伴随拇外翻所出现得各种前足得畸形,去了解生物力学得改变,去帮助设计手术得方式。

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在实际测量上存在很多得观察者得差异。不同得人来测量时,往往得出得角度并不完全一样。国际上为了使这种测量标化,规定沿着第一跖骨得内外侧比

值去划定它在 X 光片上明确得标志,两个连线中点就就是第一跖骨得中轴线所决定得位置。同样得道理,可以把第一跖骨以及第二跖骨中轴线都标志出来,这样就可以测量拇外翻得角度,以及第一、第二跖骨之间所存在得角度。

这张图片显示,通过第一跖骨与第一趾骨以及第二跖骨内外侧皮质去标好中轴线以后,把中轴线连接起来,瞧瞧它们所成得角度,就可以测量到需要得生物力学得各个角度得数值,来帮助选择手术得方式,判断拇外翻得程度。

二、拇外翻得外科矫形手术

拇外翻就是一种特别常见得疾病,从它得历史上去设计各种手术方式来讲,目前为止,

拇外翻得各种手术方式如果列举出来,将近有 200 多种手术方式。即使有文献记载、可查得、经常操作得也将近有 130 多种手术方式。实际上在临床过程中,也不就是所有得人都对这130 多种手术熟悉。这 130 多种手术综合得反应,无非就是软组织手术,还有截骨得手术各种组合。

每一个临床医生如果能掌握 3 ~ 4 种矫形手术,必备得手术指征,对患者做好选择得设计,就应该足够应对临床上得患者,矫正畸形了。

(一)拇外翻软组织得矫形手术

1 、手术指征

主要有以下指征, 30 ~ 50 岁得女性,有拇外翻得临床症状;第一跖骨与拇趾外翻角度在 15°~ 25° ,不能超过 25° ;第 1 ~ 2 跖骨间角度小于 13° ,跖骨内翻得角度不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偏头痛】 1. 诊断依据: (1)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居多。 (2)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全头痛; 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3)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4)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脑成像及其它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阿司匹林、麦角胺、尼莫地平、卡马西平等药物。 (2)物理治疗: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 三叉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等。 【带状疱疹】 1. 诊断依据: (1)发病初期常伴有全身不适、微热、倦怠、食欲减退等,3~5日后在神经痛 的部位出现疱疹。 (2)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单侧性疼痛,呈束带状,多为烧灼样、割裂样剧痛。 (3)疼痛区域皮肤先有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疱疹,逐渐增多, 沿受累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该处皮肤痛觉过敏。 (4)带状疱疹消失后仍留有剧烈疼痛,持续6月以上者,为慢性疱疹后神经痛。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 1)止痛:可用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 2)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板兰根、阿糖胞苷等。 3)抗感染:可用抗生素。 4)其它药物:如干扰素、强的松(短期小剂量)、维生素等。 (2)疱疹出现后,注意避免抓破、感染,局部可外搽龙胆紫药水,或口服抗生素。 (3)物理治疗:激光等。 (4)神经阻滞:视病变部位行相应的椎间孔神经阻滞、椎旁交感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单次或留管连续用药)、皮下置 管接PCA(病人自控镇痛)。 【肩关节周围炎】 1. 诊断依据: (1)多发于50~60岁,40岁以下者少见,女性多于男性(3:1),左侧多 于右侧或双侧同时罹患。 (2)肩关节疼痛、僵硬,以钝痛为主,偶可呈剧烈锐痛,疼痛部位深邃, 按压时反而减轻,夜间疼痛加重。 (3)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

踝关节韧带解剖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 r commercial use 踝关节韧带解剖Anatomy of the ankle ligaments The ligaments around the ankle can be divided,depending on their anatomic position, into three groups: the lateral ligaments, the deltoid ligament on the medial side,and the ligaments of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that join the distal epiphyses of the bones of the leg (tibia and fibula). 踝关节周围韧带根据其解剖位置可以分成3组,外侧韧带,内侧三角韧带,胫腓联合韧带。 1、外侧副韧带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 (LCL) consists of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the calcaneofibular, and the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s.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1.1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距腓前韧带损伤常见,此韧带是限制距骨前脱位及踝关节跖屈的主要结构,此韧带与关节囊相邻,典型表现为上下两层结构(图1、图2)。中间有腓动脉穿支穿出,并和外踝动脉交通。

肩关节解剖

肩关节解剖及退行性相关疾病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可以完成较复杂的大范围的活动,可完成前屈、后伸、旋前、旋后、内收、外展的运动。 因为肩胛盂小、肱骨头大而圆、关节囊较松弛,所以盂肱关节的活动度最大,加上肩胛骨的升降旋转并沿胸壁绕动(内收及外展),活动范围就更大了。因此,在运动时肩可以完成较复杂的大范围的动作;也因此,肩较易受伤。 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附着,以加深关节窝。肩关节囊薄而松弛,肩胛骨端附于关节盂周缘,肱骨端附于肱骨解剖颈在内侧可达肱骨外髁颈。 肩部由5个关节组成,即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肩峰肱骨间关节。肩部运动是各关节的协调运动,任何关节受伤都将不同程度影响肩的活动功能。 肩部肌肉 肩肌配布于肩关节周围,均起自上肢带骨,跨越肩关节,止于肱骨的上端,有稳定和运动肩关节的作用。包括: 三角肌(deltoid) 形态位置:位于肩部,呈三角形。 起、止点: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

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作用:主要是使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 冈上肌(supraspinatus) 形态位置:位于斜方肌的深面。 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作用:使肩关节外展。 冈下肌(infraspinatus) 形态位置:大部分被斜方肌与三角肌遮盖。 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作用:可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teres minor) 形态位置:位于冈下肌的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后面,肌束斜向外上,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部。 作用:使肩关节旋外。 大圆肌(teres major) 形态位置:位于小圆肌下方。 起、止点:起自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肌束向上外,绕到肱骨之前,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旋内。 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 形态位置:位于肩胛前面。 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作用: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肩袖: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在经过肩关节的前方、上方和后方时,与关节囊紧贴,且有许多腱纤维编织入关节囊壁,所以这些肌肉的收缩,对稳定肩关节起着

骨科疾病诊疗规范

2014 .1.26

精品 一、骨、关节创伤 (一)、上肢 1、肱骨外科颈骨折 【定义】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cm处骨折,肱骨外科颈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又称为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是应力上薄弱点,常易发生骨折。 【诊断依据】 一、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二、临床症状体征: 1、伤后肩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上臂内侧可见瘀血斑。 2、肩关节活动障碍,患肢不能抬举。 3、肱骨外科颈局部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非嵌插型骨折可出现畸 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外展型骨折肩部下方稍呈凹陷,在腋窝可触 及移位的骨折端或向内成角。 三、特殊检查:(无) 四、辅助检查:x线正轴位片或正位穿胸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 移位情况。 五、鉴别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及影响检查,可明确诊断。 感谢下载载

创伤:上肢 【证侯分类】 一、无移位裂纹骨折 外科颈无移位骨折,多位骨膜下损伤,多为肩部直接暴力所致,有环形压痛及纵轴叩击痛。 二、外展型骨折 受外展暴力所致。跌到时患肢处于外展位,骨折近端肱骨头内收,远端骨干外展,两折端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或两者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内侧,两折端形成向内成角畸形或向内前成角畸形。 三、内收型骨折 受内收暴力所致。跌到时患肢处于内收位。骨折近端肱骨头外展,骨折远端肱骨干内收,两折端内侧嵌插外侧分离,或两折端重叠移位,骨折远端位于骨折近端外侧,两折端形成向外成角畸形或向外向前成角畸形。 四、肱骨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 受外旋外展传达暴力所致。肱骨头多向盂下脱位。 【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 1、适应证 肱骨外科颈无移位骨折。 2、操作方法 患肢肩关节处于中立位,肱骨超肩夹板固定即可。 (二)牵引治疗(皮牵引或骨牵引) 第 2 页共763 页

骨关节X线报告

骨关节病变 左尺桡骨骨质未见异常。 左尺桡骨形态,骨密度正常,未见明确骨质增生及破坏;未见骨折线;软组织正常;左肘、腕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骶尾椎骨质未见异常。 骶尾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正常;骨质结构完整,无增生及破坏;各椎间隙未见异常;软组织正常;其它:未见异常。 右肱骨骨质未见异常。 右肱骨形态,骨密度正常,未见明确骨质增生及破坏;未见骨折;软组织正常;右肘、肩关节未见异常;其他:未见异常。00 左肱骨骨质未见异常。 左肱骨形态,骨密度正常,未见明确骨质增生及破坏;未见骨折;软组织正常;左肘、肩关节未见异常;其他:未见异常。 骨盆各骨骨质未见异常。 构成骨盆各骨形态、大小、骨密度正常;骨质结构完整,无增生及破坏;未见明确骨折及脱位征象;软组织正常;其他:未见异常。 关节骨质未见异常 构成关节各骨未见明确骨折现象;未见明确脱位;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颈椎骨质未见异常。 颈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附件形态、骨密度正常;骨质结构完整,未见骨质增生及骨破坏;各椎间隙未见异常狭窄;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其他:未见异常。 1、气管软化试验阴性; 2、颈椎骨质未见异常 左下颈部见密度增高软组织肿块影;气管无受压移位,未见明确狭窄现象;气管软化试验:(第二胸椎上缘水平)深吸、呼气相气管大小相差小于0.3cm;颈椎各椎体缘未见明确骨质增生影;其它:未见异常。 骨质未见异常。 构成各骨骨质结构完整,无增生及破坏;未见明确骨折线;各小关节未见脱位;软组织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骨骨质未见异常。 骨形态,骨密度正常,未见明确骨质增生及破坏;未见骨折线;软组织正常;关节未见异常;其它:未见异常。 1、各肋骨骨质未见异常。 2、心肺未见异常。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肋骨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两肺纹理清晰,无增粗,变形;两肺门无增大、增浓;双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心影大小、形态未见异常;纵隔居中、无增宽;其它:未见异常。 胸椎骨质未见异常。 胸椎生理曲线存在;椎列连续;各椎体、附件形态及骨密度未见异常;骨质结构完整;无增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创伤骨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闭合性骨折 【诊断要点】 1. 病史:外伤史。 2. 体征:具有骨折专有体征:异常活动、局部畸形、骨摩擦音(感)等。 3. X线照片。 【治疗原则】 1. 凡疑有骨折者,一律按骨折处理。 2. 有休克者须先抗休克;有内脏损伤者,先处理内脏损伤,然后再处理骨折。 3. 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物。 4. 在恰当的麻醉下,早期手法复位。复位时要按X线片所示纠正骨折移位,动作要轻柔。 5. 不稳定型骨折,应用牵引术或切开复位。 6. 切开复位时机按具体情况决定。局部肿胀严重、伤后超过48小时者,可消肿后手术。 7. 四肢长骨干骨折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 8. 复位后及时进行X线正侧位摄片或透视,复查治疗效果。 9. 早期指导病人作主动性功能锻炼。 10. 骨折应固定到临床愈合为止,一般时间是:锁骨4~8周,肱骨干5~6周,尺桡骨干6~ 8周,股骨7~9周,胫腓骨8~10周。颈椎4~6周,胸椎6~8周,腰椎10~12周。 11. 去除外固定前,必须摄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为止。 小夹板固定术 【适应证】 1. 四肢闭合性骨折,但骨折不稳定型者,应配合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 2. 四肢开放性骨折已进行内固定者,如股骨髓内针固定后。 【注意事项】 1. 所选择夹板长短、宽窄应当合适。太宽不能固定牢靠,太窄容易引起皮肤坏死。夹板应占 肢体周径五分之四。 2. 应合理放置固定垫,并且位置要准确。 3. 应用夹板前应准确判断病人神经、血管等损伤情况,以利于观察。 4. 缚带要松紧合适,要求缚后所打的结可以上下移动1厘米。 5. 有计划指导病人作功能锻炼,并嘱病人随时复诊。 石膏绷带固定 【包扎前准备】 1. 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 色笔。 2.患者的准备: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锁定 声明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网上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断。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髋关节发生一定的退行性变、软骨软化等造成的骨关节炎症。 目录 1临床表现 2治疗方法 1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太灵活。体格检查显示关节肿胀、有液、肌肉萎缩;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时有吱嘎声,并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和肌痉挛。有些老年人同时伴有远侧指间关节增粗。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原因有:关节的先天性异常;创伤;关节面的后天性不平整;关节外畸形引起的关节对合不良;关节不稳定;医源性因素,如长期不恰当地使用皮质激素等。 2治疗方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缔组织的老化,自然的病程演变一般不能逆转,

但通过治疗,可解除症状,改进活动范围,增强关节稳定,延缓进程。治疗方法有: 1.全身疗法对患病关节妥加保护,勿再损伤或过度活动。严重时应休息,身体肥胖者应减轻体重。热敷和按摩可缓解疼痛。 2.药物疗法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可使症状缓解,病程减慢。若有局限性压痛,可行短期的封闭治疗。 3.体育疗法适当的关节活动可增强肌力,改善关节的稳定性,但应适可而止,不能造成疲劳,防止关节承受不恰当的应力或暴力。在户外运动的时候佩戴天美龙护具,以达到稳定关节,减轻疼痛的效果。 4.手术疗法如果病人有持续性疼痛或进行性畸形,可考虑手术疗法。对于年龄较轻、保守治疗无效,关节软骨磨损退变尚不严重的患者,早期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是行之有效的选择。镜下可清楚观察关节内的病变;清除引起免疫反应及机械摩擦的物质,减轻关节腔内的压力;修复软骨坏死区;并通过刨削滑膜、磨削影响关节活动的骨性阻挡,解除关节内绞锁因素和功能紊乱,阻断炎症过程的恶性循环。其优点为创伤小,患者易耐受,术后2~3天可下地活动,可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延缓病情发展等目的。 髋关节镜技术最常见的适应症是不明原因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骨头节炎、盂唇病变、髋关节游离体。此外,髋关节镜检查对诊断滑膜软骨瘤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滑膜病变也极有价值。髋关节镜的适应症仍在不断扩大,并有由诊断向治疗方向拓展的显著趋势。对年轻较轻(20~40岁)的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还可考虑髋关节周围截

踝关节韧带损伤

踝关节韧带损伤 2014-10-14康复医学网 一、概述 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损伤之一,每天一万人中就有一例踝关节内翻伤。如此算来,每天英国有5000例、美国有27000例该损伤发生,中国则会有132129该病患者。医院急诊患者中踝关节扭伤占7~10%[1]。美国西点军校学员最常见的损伤也是踝关节扭伤,4年军校生活中三分之一学员曾经历一次踝关节扭伤。运动损伤中踝关节扭伤也是最常见的损伤,其发病率为16%。踝关节扭伤的患者年龄多数小于35

岁,通常为15~19岁,年轻运动员中发生率为10%~30%[2]。不同的运动项目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各异,详见表1。 表1.各项运动中踝关节韧带损伤的频率[3] 踝关节扭伤后59%遗留疼痛、肿胀、僵硬感和不稳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存在导致患者的活动受限,大多数患者伤后较伤前运动水平下降,甚至日常生活受限。接近40%的患者伤后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易致反

复扭伤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足内翻畸形或足外翻畸形。踝关节扭伤所致不稳分为外侧不稳和内侧不稳,外侧不稳合并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55%,以距骨软骨损伤为主,多数位于距骨内侧关节面,但外侧关节软骨损伤的比率也明显增加,内侧不稳合并软骨损伤的发生率为 98%[4]。软骨损伤踝关节扭伤遗留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如软组织撞击、滑膜炎等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踝关节韧带损伤是至关重要的。 二、解剖 (一)内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由前至后呈扇形稳定踝关节内侧,是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三角韧带分为浅深两层,深层的作用更重要。浅层包括舟胫韧带和跟胫韧带。深层连接内踝尖的下表面和距骨体内侧面,包括距胫前韧带和距胫后韧带。主要作用是防止踝关节和距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翻,限制距骨外翻、旋前以及前移。 (二)外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由3束组成,由前向后分别是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主要作用为限制距骨前移和内翻。 1.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缘,向前下斜行止于距骨颈外侧面,厚2~2.5mm。中立位时距腓前韧带与足的长轴平行,与小腿的长轴垂直。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前移。 2.跟腓韧带起自外踝尖,向后下斜行止于跟骨外侧面,位于腓骨长短肌腱的深方。主要作用是限制跟骨的内翻。 3.距腓后韧带起自外踝后部的外踝窝,水平向后止于距骨后外侧突,是3束中最强壮的1束。主要作用是限制距骨后移。

常见疾病对应科室

常见疾病对应科室 常见疾病对应科室 应用说明: 1、以下仅列举一些较通俗的常见病名症状,并非完整病名列表;也不涉及大量包含专业名词的病名症状。 2、以下对应关系仅作为预约网站查找就诊科室的参考,与各医院实际科室设置有差别,实际预约挂号已自动按医院科室来定。 3、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内科: 1.呼吸内科 气胸淹溺中毒非典感冒百日咳禽流感煤气中毒流行性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与常见肺病 2.血管内科 甲亢咯血心衰休克房颤肺水肿风湿热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绞痛血管瘤心肌病动脉硬化肺性脑病心肌梗死中暑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房间隔缺损急性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3.消化内科 胃炎肝癌腹泻便秘腹痛肝炎胃癌肠炎胃溃疡肝硬化胰腺炎肠胃炎食道癌脂肪肝胃肿瘤酒精肝肠结核胃下垂结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克罗恩病急性肠炎慢性腹泻急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阿米巴病

4.肾内科 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衰竭IGA肾病尿毒症狼疮性肾炎尿路感染紫癜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盂肾炎高血压肾病多囊肾小儿肾病肾囊肿肾小管疾病Fanconi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 5.神经内科 脑梗塞癫痫头痛帕金森脑出血头晕重症肌无力抑郁症失眠脑供血不足脑炎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痴呆肌病脑血栓偏头痛脑栓塞脑血管病焦虑症小儿癫痫面瘫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病损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急性脊髓炎神经炎遗传代谢病植物神经紊乱脑膜炎脑萎缩抽动症共济失调结核性脑膜炎偏瘫脊髓损伤三叉神经痛脑寄生虫病脑发育不良腓骨肌萎缩症周围神经损伤植物人智力障碍斜颈脑疝失语 6.内分泌科 糖尿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垂体瘤甲状腺瘤糖尿病足矮小症内分泌失调骨质疏松肥胖症糖尿病神经病变Ⅰ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Graves病性早熟低血糖症巨人症尿崩症 7.血液科 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急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白细胞减少症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儿童白血病POEMS综合征骨髓纤维化噬血细胞综合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髋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髋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导语:髋关节炎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都是知道的,特别是男性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不小心就容易造成髋关节炎,就是关节脱臼了。对于髋关节炎这种 髋关节炎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都是知道的,特别是男性朋友们,你们喜欢运动,不小心就容易造成髋关节炎,就是关节脱臼了。对于髋关节炎这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治疗的方法是比较多的,我们建议患者应该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去敷药,一般一个月是可以恢复好的,大家不用太担心,以后需要小心就好了。 1、非药物疗法: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训练、减肥、有氧操、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助行工具的使用、膝内翻的楔行鞋垫、职业治疗及关节保护、日常生活的辅助设施等等。欧美国家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医护人员的观念还比较薄弱,今后加强这项工作的力度是各级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的。 2、药物疗法: (1)透明质酸钠:为关节腔滑液的主要成分,为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在关节起到润滑作用,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关节腔内注入后可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保护关节软骨,缓解疼痛,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常于关节内注射,1次25mg,1周1次,连续5周,须严格无菌操作。 (2)氨基葡萄糖:为构成关节软骨基质中聚氨基葡萄糖(GS)和蛋白多糖的最重要的单糖,正常人可通过葡萄糖的氨基化来合成GS,但在骨关节炎者的软骨细胞内GS合成受阻或不足,导致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胶原纤维结构破坏,软骨表面腔隙增多使骨骼磨损及破坏。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突发事件的不断增加及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关节疾病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上关节性疾病。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1]。但由于手术的对象多为老年人,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机体脏器的功能低下,手术耐受性低,而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因此常常会发生很多的并发症,如感染、人工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一旦发生可引起手术失败,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术后并发症极其重要。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6月对50例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受到较好的效果。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其中男性17例,女33例,年龄55~73岁,股骨颈骨折29例,退行性关节炎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全部患者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5例,术后并发褥疮2例,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月,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无感染、脱位、关节松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术后体位受限,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术后的出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的形成。手术导致静脉壁损伤、手术创伤、术中及术后血浆渗出等使血液凝固性亢进等原因,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此术后需要注意严密观察患肢的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并采取预防措施:①术后在麻醉消失的情况下,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膝下垫软枕高于心脏20~30 cm有利于静脉回流;②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并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预防血栓;③饮食上嘱患者多吃一些低脂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海产品等,均能有效的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深静脉血栓继发肺栓塞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多发生在术后2~3 w,患者突然胸闷、剧烈胸痛、紫绀、速脉、咯血,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应考虑肺栓塞。立即报告医生,吸氧,大剂量应用溶栓或抗凝治疗。术后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咳嗽可有效的防止肺栓塞。 2.2预防切口感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是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到早预防是取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环节[3]。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操作不严、手术中操作动作粗暴、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术后患者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老慢支等。预防切口感染的相应措施:①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②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条件允许的安排单间,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定时开窗通风;③术后要严密观察体温的变化,如超过38.5℃及时报

(推荐)髋关节置换指南

髋关节置换指南 第一章髋关节解剖 髋关节是球窝关节,它允许股骨(大腿骨)和骨盆(髋骨)之间发生运动。位于骨盆的球窝关节称为髋臼。股骨球形的头部与髋臼相匹配,组成球窝关节。它可以使下肢有广泛的活动。 股骨头的外表面和髋臼的内表面有关节软骨覆盖,关节软骨坚韧,非常光滑,允许两个关节面之间在活动时轻易的相互活动。 骨盆和股骨之间有坚韧的连接,包括韧带和关节囊覆盖关节,使其稳定。髋关节的活动由周围有力的肌肉引发及控制。 健康的髋关节允许下肢在其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支撑上部肢体,吸收从走路及奔跑活动中产生的冲击力。 第二章需要髋关节置换的疾病 有一些疾病导致病人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必须进行关关节置换手术,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骨关节炎,通常指软骨有磨损,破裂表现的关节炎。骨关节炎可以在病人没有先前髋关节损伤的情况下,由髋关节磨损而发病。在某些人身

上,可能有某些遗传的倾向,使他们增加了患骨关节炎的可能性。

缺血性坏死是另一个可能需要髋关节手术的病症。此时股骨头球部丧失了其血供的一部分,相应地组织开始坏死,这导致了股骨头的塌陷及髋关节的退变,缺血性坏死与酗酒,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及其他疾病治疗时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有关。 髋关节功能的异常由髋关节创伤,髋关节骨折和儿童时期出现的髋关节疾病有关,例如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多年后能导致髋关节退变。机械性异常导致过度的磨损和撕裂。 第三章治疗选择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使您的髋关节痛疼缓解,这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或服止痛药,另一种选择是手术置换您的髋关节。置换髋关节通常在疼痛变得持久,并影响您的日常生活,且您和您的医生共同认为这是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才被推荐采用。 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目的是: 缓解疼痛 纠正任何畸形,如:下肢不等长 恢复髋关节丧失的功能

(完整word版)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

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

骨科常见疾病

骨科常见疾病疾病种类: 1.手外伤 2.断肢再植 3.肱骨髁上骨折 4.肱骨干骨折 5.尺桡骨骨折 6.股骨颈骨折 7.股骨干骨折 8.髌骨骨折 9.胫腓骨骨干骨折 10.胫骨平台骨折 11.踝部骨折 12.跟骨骨折 13.锁骨骨折 14.肩锁关节脱位 15.肩关节脱位 16.肘关节脱位 17.髋关节脱位 18.足拇外翻 19.腰椎间盘突出症 20.腰椎管狭窄症 21.皮瓣修复术 22.VSD负压吸引术 23.骨科病人的功能锻炼

手外伤 观察要点 1.创口的部位及性质,皮肤缺损范围、程度,肌腱、神经、血管及骨关节损 伤的程度。 2.患手血运情况:是否存在皮肤苍白、批温降低、指腹瘪陷、毛细血管回流 缓慢或消失、皮肤青紫或肿胀等情况。 3.伤口疼痛情况,正确评估疼痛程度。 4.全身情况是否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皮肤粘膜苍白、湿冷、尿量减少、 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早期表现,即使补充血容量。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意外致伤,顾虑手术效果,易产生焦虑心理。应给予耐心地开 导,介绍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并给予悉心的护理,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和消除心理问题,积极配合治疗。 2.体位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水肿和疼痛。 3.症状护理手部创伤常伴有明显疼痛,剧烈的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还可 引起情绪、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4.病情观察包括生命体征及患手局部情况,尤其应警惕失血性休克,正确 使用止血带。 术后护理 1.体位平卧位患手高于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手尽快消肿, 可减少新生纤维组织生成,防止关节活动受限。 2.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粗纤维饮食。 3.局部保暖应用烤灯距离30-40cm照射局部,保持室温22-25°C,使局 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循环。术后3-4日内持续照射。以后可于清晨、夜间气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周即可停用。 4.用药护理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正确使用解痉、抗凝药物,以降低红细 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并可增加血容量,减低血液粘 稠度,利于血液流通及伤口愈合;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5.功能锻炼一般可于术后3-4周开始主动练习法,主动屈曲伸直各关节, 减少肌腱粘连。被动活动开始的时间要以手术缝合方式、愈合是否牢骨而 定。术后5周内不做与肌腱活动方向相反的被动或牵拉肌腱活动。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骨关节及其常见疾病 一、骨关节定义: 骨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它的活动幅度较大,每个关节都有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某些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半月板等辅助结构。 二、骨关节发病原因及易发病人群: 2.1:发病原因: (1)年龄大(60岁以上、骨质退化)、(2)肥胖、(3)气候、(4)环境、(5)遗传、(6)重复劳动、(7)关节负重过大等。 2.2:发病人群: (1)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人、(2)、更年期妇女、(3)久坐族、(4)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4)有遗传史的人群、(6)肥胖的人、(7) 长期居住在潮湿、寒冷环境中的人。 三、骨关节常见疾病——骨折 3.1:骨折(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3.2: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种情况: (1)直接暴力(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该部骨折,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常伴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间接暴力作用时通过纵向传导、杠杆作用或扭转作用使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又称疲劳骨折)。 3.3:骨折的临床表现: (1)休克(患者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

等而引起休克。) (2)发热(骨折处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 (3 3.4:骨折的治疗: 四、骨关节常见疾病——骨关节炎 4.1:骨关节炎(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 4.2:骨关节炎病因: (1):原发性骨关节炎: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高龄、女性、肥胖、职业性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

髋关节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一、定义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关节增生。本病亦称为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和肥大性关节炎等。多见于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负重较大、活动较多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颈椎、腰椎等)及手指关节等部位。 二、流行病学调查 本病发病率与年龄、性别、民族及地理因素有关45岁以下女性发病率仅2%,而65岁以上达68%;55岁以下男女骨关节炎关节分布相同,而高龄男性髋关节受累多于女性,手骨性关节炎则以女性多见。黑人骨关节炎比白人多。而中国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低于西方国家。 三、分类 按有无确切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 按关节分布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按是否伴症状可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放射性)骨性关节炎。髋关节是骨性关节炎好发部位之一,以髋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按有无确切病因我们将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两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指发病原因不明,患者无遗传缺陷,没有全身代谢及内分泌异常。髋关节没有外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病史。多见于50岁以上肥胖型患者。常为多关节受累,发病缓慢,预后较好。在我国原发性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少见。

2.继发性:指发病前有某些病变存在者。如髋部骨折、脱位、髋臼先天发育不良、扁平髋、股骨头滑移,Legg-Calve-Perthes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变常局限于某个关节,病变进展较快,发病年龄较轻,预后较原发性差。 四、病理变化过程 1.滑膜:滑膜的改变不是原发病变,因而没有特异性。滑膜的病理改变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增殖型滑膜炎;见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其特点是:关节液增多,大量的滑膜增殖,滑膜水肿,肉眼可见表面有葡萄串珠样改变。 一种是纤维性滑膜炎;其特点是:关节内常有少量关节液,葡萄串珠样改变大部分消失,并被纤维组织所形成的条索状束带所代替。这是间质组织对滑膜炎症长期反应的结果。 2.关节软骨:正常的关节软骨为白色、透明,表面光滑细腻,边缘规则整齐。在骨性关节炎早期,软骨表面变为浅黄色,失去光泽,透明性差。在晚期软骨表面粗糙不平,局限性软化灶、软骨碎裂、剥脱,致软骨下骨外露 五、临床表现 (一)症状及体征 原发性和继发性髋关节炎在症状及体征方面无明显差别。主要表现为: 1.疼痛: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最初并不严重,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好转,严重者休息时亦痛。可受寒冷、潮湿的影响而加重。常伴有跛行。疼痛部位可在髋关节前面或侧方或大腿内侧。也可放射至肢体其他部位。造成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可能为:1、由于软骨的增生,将周围骨膜掀开;2、股骨上段骨

骨科常见疾病名称

. 1.锁骨骨折 2.肩锁关节脱位 3.肩关节脱位 4.肱骨外科颈骨折 5.肱骨干骨折 6.肱骨髁上骨折 7.肘关节脱位 8.前臂双骨折 9.桡骨下端骨折 10.手外伤 11.断指再植 12.髋关节脱位 13.股骨颈骨折 14.股骨转子间骨折 15.股骨干骨折 16.髌骨骨折 17.髌骨脱位 18.膝关节韧带损伤 19.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20.胫骨平台骨折 21.胫腓骨骨折 22.踝部骨折 23.踝部扭伤 24.跟腱断裂 25.跟骨骨折 26.跖骨骨折 27.趾骨骨折 28.颞下颌关节脱位 29.脊柱骨折

. 30.脊髓损伤 31.骨盆骨折 32.周围神经损伤 33.上肢神经损伤 34.下肢神经损伤 35.腰肌劳损 36.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37.滑囊炎 38.狭窄性腱鞘炎 39.腱鞘囊肿 40.肱骨外上髁炎 41.肩关节周围炎 42.疲劳骨折 43.月骨无菌性坏死 44.髌骨软化症 45.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46.股骨头骨软骨病 47.椎体骨软骨病 48.腕管综合征 49.肘管综合征 50.旋后肌综合征 51.梨状肌综合征 52.脊柱骨折和脱位 53.脊柱椎弓崩裂 54.脊椎滑脱 55.椎间盘突出 56.腰扭伤 57.腰背筋膜脂肪疝 58.腰肌劳损

. 59.腰3横突综合征 60.臀上皮神经炎 61.椎管陈旧性骨折脱位 62.椎管畸形 63.硬脊膜囊肿 64.脊柱结核 65.脊柱骨髓炎 66.强直性脊柱炎 67.类风湿性关节炎 68.软组织纤维质炎 69.软组织筋膜炎 70.血管炎 71.神经炎 72.蛛网膜炎 73.硬膜外感染 74.脊髓炎 75.神经根炎 76.腰椎骨关节炎 77.小关节紊乱 78.骨质疏松症 79.椎体后缘骨赘 80.椎管狭窄 81.黄韧带增厚 82.脊柱裂 83.先天性脊柱侧弯 84.退变性脊柱侧弯 85.移行椎 86.水平骶椎 87.脊肌瘫痪性侧弯

髋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髋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关节炎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一说到关节炎很多人的脑袋里跳出来的可能是膝关节炎、肩周炎等。其实在60岁以上的关节炎患者中,髋关节炎占了近30%,并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早晨醒来就开始感觉到髋部、臀部、腹股沟或大腿区域有不适感或者僵硬感。疼痛通常因休息后减轻,并且冬天比夏天更容易加重病情。 步行时,髋部疼痛的人会尝试转移负重至健侧以减轻疼痛,所以会出现明显的跛行。出现上述现象很有可能是患上了髋关节炎。 几种常见的髋关节炎比较: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滑膜关节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磨损丢失。根据流行病学显示10万人中有90个人表现出有症状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由于髋关节长期负重不均衡导致的关节性软骨变形或骨质结构改变的一类骨性关节炎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臂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的疼痛(可放射至膝)、肿胀、关节积液、软骨磨损、骨刺增生、关节变形,髋关节内旋和伸直活动受限,不能行走伸直卧床不起等。 2、类风湿性髋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特征是多关节性、对称性、侵袭性,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性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发病可能和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病理主要有滑膜内细胞增生、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 3、痛风性髋关节炎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的尿酸生成增多等。 继发性痛风是指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的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的玻尿酸生成增多等。 髋关节炎的预防:

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版)

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髋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ICD-10:M16)行全髋关节置换术(ICD-9-CM-3:81.5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慢性病程,髋关节疼痛、僵硬、功能障碍逐渐加重;肥胖、髋关节既往创伤、感染、先天畸形等病史。 2.体格检查:患髋屈曲、外旋和内收畸形,髋关节前方压痛,患侧髋活动受限、跛行步态。 3.辅助检查:X 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符合髋关节骨关节炎。(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常规-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

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应证:1.原发性骨关节炎原则上年龄在50岁以上; 2.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使用药物及其他非手术治疗措施,疼痛和活动受限不能缓解; 4.全身状况允许手术。(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16髋关节骨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术前完成功能量表(Harris评分);(2)血常规、血型(ABO 血型+Rh因子)、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4)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5)手术部位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手术部位CT检

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三种

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三种 医学上指的髋关节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关节,它主要是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髋关节疼痛是髋关节方面的疾病,也是骨关节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骨盆和股骨上段连接的关节。髋关节的疼痛可以说是折磨着不少爱运动的人,为此,以下解析引起髋关节疼痛的“罪魁祸首”。 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 1、髋臼撞击综合征 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有髋臼撞击综合征。 髋臼撞击综合征顾名思义是由于髋臼和股骨头,股骨近端它解剖结构的异常,从而在运动活动过程中发生撞击,引起了患者的疼痛的表现,它主要是根据病人体征、X线以及ct 的检查结果,诊断而出。 髋臼撞击综合征常见发生的年龄,大概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他们在剧烈活动或者说运动之后,引起的疼痛。常见的是比如说,髋关节的屈曲、内旋运动的时候就发生疼,引起的疼痛症状要引起怀疑,是否是髋臼撞击综合征。 对于人们最关心的治疗问题,治疗髋臼撞击综合征包括开放性的手术和关节镜镜下的手术,把撞击的位置进行清除,那就可以缓解病人的症状,这是比较彻底的治疗。但是症状比较轻的病人或者说病情的早期,也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但是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解决解剖学结构的改变,所以它不是对症的治疗。 2、髋臼的盂唇损伤 除了髋臼撞击综合征,还有比较常见的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是髋臼的盂唇损伤,髋臼盂唇是位于髋臼的周沿软骨组织,它起到扩大髋臼的臼杯范围,进一步加强,臼杯和股骨头的结合维持髋关节的负压的状态,所以进一步保证髋节的稳定。那当它髋臼发生损伤以后,它就会引起病人的疼痛,因为在髋臼盂唇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病人的疼痛比较明显。 3、髋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 髋臼的髋关节的滑膜软骨瘤病,最后引起形成髋关节内部的游离体,那对于这类病人也会引起病人的活动疼痛,甚至引起有个卡绊的感觉。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2020年版)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 岁中老年人。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列为针灸适宜病种。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但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 1.1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2 专科检查: 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 3.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3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 辩证分型: 4.1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4.2气血两虚型可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肩关节疼痛,劳累痛更加重,休息则减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