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浅议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

摘要:作为文学的最高表达形式—诗歌,历来是文人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因此对于诗歌的翻译,对翻译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渊冲的三原则理论给诗歌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方向,新的思维,对于诗歌的翻译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许渊冲先生的诗歌翻译三原则进行探析,希望我们继续继承优秀的诗歌翻译传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诗歌文化传向世界。

Abstract: As the highest expression form of literature, poetry has always been the best way to express emotions for writers, so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also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 Xu Yuanchong''s three principles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and idea for poetry translation, and have a great guiding role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Xu Yuanchong''s three principles for the poetry translation, in hope of continuing to inherit the fine traditions of poetry translation and spreading the Chinese nation''s fine poetry culture to the world.

关键词:许渊冲;诗歌翻译三原则;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Key words: Xu Yuanchong;three principles for poetry translation;to promote and inherit national culture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19-02

0 引言

许渊冲是中国当代翻译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惟一专家,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为播中国文化,提高中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大量的诗歌翻译实践活动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又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原则——“三美论”,“三化论”,“三之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翻译理论特色,为中国优秀诗歌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中国当代的诗歌翻译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许渊冲在文学翻译实践的60年活动中,不断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总结,不断对自己的翻译实践进行反思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翻译理论体系。许渊冲在1984年出版的《翻译的艺术》和2003年出版的《文学与翻译》中明确的阐释了自己的诗歌翻译的主张和原则,从而奠定了自己诗歌翻译独树一帜的基础。

1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三原则

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品。它融合了绘画美、音乐美、意象美,是

一种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它的内容形象生动,读起来耐人寻味,在风格上主要呈现含蓄婉约的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是中华民族文学最该保护的部分。

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翻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许老的诗歌翻译为西方了解优秀的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对于诗歌的翻译许老提出了以下的三原则,以下就结合具体的诗歌来领略许老诗歌翻译的经典策略:

1.1 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下面是许渊冲先生《静夜思》的两种韵文:

译文①Before my 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l think 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hoar frost.

Raising my head。I find the full moon bright;

And bowing down,in thoughts of home I?m lost.

译文②Abed,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 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韵文整篇押韵,如译文①的尾韵…t?及译文②的…t,…d?,每一句都对仗工整,读起来顺口好听,译诗都是韵脚工整,音步整齐,音美在译文中几乎都体现了出来。

李白《菩萨蛮》:

原文: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译文:A flat-top forest stretches far in embroidered mist,

A cluster of mountains cool is tinged with heartbreak blue[4].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去而不归的心情。这两句为远景,此“漠漠”没有直接译出,但句中三个“f”起头的词(flat,forest,far)把“漠漠”表现出来了。[f]是唇齿音,可以拖得很长,将树林“无边无垠”的感觉体现出来了;第二句“伤心碧”的“碧”字,译者用英美

传统诗中的相关意象来替换这一色彩意象,将“碧”译成“blue”,巧妙运用了blue一词多义的特点,既表达了山色碧,又传达了思妇的“忧郁”这一深层含义,一语双关,充分表现了李白用语奇特的特点。

1.2 诗歌翻译的三化原则“三化论”(深化、等化、浅化)是译诗的方法论。分别利用加词、换词和减词等方法,通过意译来努力达到神似的境界。

1.2.1 词语反复词语反复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的英文单词,出现在同一或相邻的诗行里。在诗词中,为了某种需要,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个方面,往往重复使用一些字或者某些词组;这种手法,无论在中诗或英诗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如李白《秋浦歌》的翻译: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Long,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long,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

如《江雪》中诗句的翻译: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from path to path,no man in sight.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翻译: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Listening to her sad music,I sighed with pain.

Hearing her story,I sighed again and again.

1.2.2 新创词语诗歌语言来源于日常语言,却又不同于日常语言。诗歌语言是对日常语言的偏离,具有鲜明的形式美学意。许渊冲在诗歌中创造了新的词语,使诗歌语言自然、明确而充满美感,充满新意。

1.3 诗歌翻译的三之原则“三之论”(知之、好之、乐之)是译诗的目的论。知之是使人理解,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然后要求好之,能使人喜欢;最高的境界是乐之,能使人愉快。

许渊冲先生认为“译诗不是科学是一种艺术”(许渊冲,2003),指出“唐诗英译的目的是对外宣传,即…中为洋用?;而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则是…洋为中用?。好的译文应该达意、通顺、传神、表形;收到意美、神美、音美、形美的效果”。

为了能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许渊冲教授选择了其中他所喜欢并能译成韵文的作品,书

中许先生的译笔优美,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其代表作为《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许渊冲教授对原作的理解精深独到,将原作的妙处表达得淋漓尽致,加之又熟谙中英诗律,细刻精雕,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意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深得广大外国读者的好评。

没有创造美的诗趣的人是翻译不好诗歌的,许渊冲先生译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是“以创补失”,他为中华诗词翻译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尽管创造性具有译者的叛逆之嫌,但是在诗歌的翻译中,创造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做可以让西方读者更好地领略中国诗歌的魅力所在。我们在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中,很容易地体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许渊冲创造性的文化补偿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他与其他人翻译的最主要区别之一。他的“以创补失”的思想更加符合现代翻译的时代精神。

2 结束语

一首好的诗词,只有通过传神的翻译,才能再现它的文学艺术之美。在翻译的时候,我们要兼顾诗词的音律、形式、意蕴上的统一,力求使译文达到同原文“神似”的境界。翻译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应该以再现原作之艺术为宗旨,最大程度地发挥译语的优势。把古典诗词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瑰宝更为准确地再现给西方读者,这是译界永不言弃的追求,也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追求。我们不仅要让外国读者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独特的韵味,还要让他们体会到丰富的精神内涵。只有两种语言之间达到相互的协调,才能在内容上实现互通的目标,使得译文在功能上形成同原文的对等。从而能将中华民族的可贵遗产传播到更多的国界。

参考文献:

[1]张经浩,陈可陪主编.名家名论名译[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195.

[2]张柏然,许均主编.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2,5:353.

[3]许渊冲英译.唐诗三百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190.

[4]桂乾元.翻译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0:78.

[5]许渊冲.追忆似水年华[M].企鹅出版社,1991.

[6]罗淑萍,洪蔚.许渊冲———诗译英法唯一人[J].科技英语学习编辑部邮箱,2004,(04).

[7]李谧.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8]马红军.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许渊冲的译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30.

[10]许渊冲.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8.

[11]陶沙,张亚蜀.忠实对等,形神兼求:诗歌翻译的理想原则[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2:56-59.

[12]闰军利.论诗歌翻译的“信,美”,统一[J].外语教学,2005,(6):83-85.

[13]许渊冲.译笔生花[M].河南:文心出版社.2005.

[14]许均.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5]张智中.许渊冲文学翻译理论的美学特征[J].时代文学,2008.(1),144-146.

[16]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17]李谧.许渊冲的诗译.三美”说[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18]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一百五十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19]吕叔湘,许渊冲.中诗英译比录[M].香港:三联书店,1998.

[20]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1]许渊冲.唐宋诗词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2]许渊冲.中国古诗词六百首[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 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 XIANG YU’S LAST SONG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回乡偶书 HOME-COMING 贺知章 He Zhizhang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超级打印版]

关雎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XIANG YU’S LAST SONG 项羽XIANGYU 力拔山兮气盖世,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作文-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20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金岳霖当年翻译《毛泽东选集》时,译到“吃一堑,长一智”,一时犯了难,不知如何下手。钱钟书遂支招,译作A fall into the pit,a again in your wit。译文跟中文一样对仗而且押韵,实在翻译中的上品了。 金岳霖有个学生,叫做许渊冲。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20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许渊冲译: A Great Wind Liu Bang A great wind came forth, the clouds rose on high. Now that my might rules all within the seas, I have returned to my old village. Where will I find brave men to guard the four corners of my land?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许渊冲译: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许渊冲诗句翻译

许渊冲诗句翻译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 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许渊冲唯美的诗文翻译汇总 导语: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英语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金岳霖当年翻译《毛泽东选集》时,译到“吃一堑,长一智”,一时犯了难,不知如何下手。钱钟书遂支招,译作A fall into the pit,a again in your wit。译文跟中文一样对仗而且押韵,实在翻译中的上品了。 金岳霖有个学生,叫做许渊冲。 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XX年8月2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 《大风歌》——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许渊冲译: A Great Wind Liu Bang A great wind came forth, the clouds rose on high. Now that my might rules all within the seas, I have returned to my old village. Where will I find brave men to guard the four corners of my land?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许渊冲译: Tune: Sunny Sand Autumn Thoughts Ov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s fly evening crows;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外国语学院 115班 3号 冯奕璇 许渊冲翻译理论及作品分析

在上了名家名篇赏析这门课之后,我们都知道了在中国古诗词翻译中,许渊冲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称号,同时他还总结了自己的诗词翻译理论。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以及他的作品。 首先是许先生所提出的“三美”理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所谓意美,就是在翻译时要体现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即要求译文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以他翻译的《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为“By riverside are cooing. A pair of turtledoves.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A fair maiden he loves”,先说意美,关关雎鸠的意思是“关关鸣叫的水鸟”,许先生的译文中用了“cooing”这个单词来表示水鸟,运用了“拟声”的修辞手法,将水鸟鸣叫这一景象描写的惟妙惟肖,“拟声”的手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原文《关雎》的活泼的感觉,而“turtledoves”既有斑鸠的意思,也有情人的意思,暗示了这首诗为一首情诗,符合原文的意境。许先生用“a good young man”而不是“gentleman”表现出了原文“民俗歌谣”的特点,洒脱,不拘泥于形式。再说音美,译文中第一句的词尾“cooing”和第三句的词尾“wooing”读音相似,第二句的词尾“turtledoves”和第四句词尾“loves”读音相似。在音节上,第一句为七个音节,第二句五个,第三句又是七个,第四句五个。一三句押韵,二四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音美”这一特点。第三个特点是“形美”原诗中四字一句,对仗极其工整,译文中也维持在四到六词一句,共四行,和原诗相符。 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除了“三美”理论之外,许先生还提出了另外一个著名的翻译理论“三化”理论。“三化”即“深化,等化,浅化”。“深化”就是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则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译,包括加词、分译等。“浅化”是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则用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对译,包括减词、“合译”等。“等化”基本上是采用直译的方法,原文为形象、具体的语言,译文也用相同形象、具体的语言。原文为抽象、一般性的语言,译文也保持相同抽象、一般性的语言,包括换词、“反译”等方法。以我们课上所学的许先生翻译的李商隐的《无题》为例。“相见时难别亦难,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

中文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本文就精选一些出自大家手笔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作,并联系一些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是如何在其英译中体现的,并结合自己的启迪,将北朝民歌《木兰辞》在原译者的基础上改译,以求进一步体现原作的美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美感;英译;体现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a kind of art, which contain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emperament and form. When the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 beauty of the poetry is not only to be reserved, but also to be embodied. In term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three beauties” is esp ecially a difficult work, and there are, however, still a lot of valuable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is paper displays some excell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y famous translators, and expounds how the “three beauties” are embodie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deep analysis. And this paper also contains a revis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 poem “Mu Lan Ci” to further reappear the beauty.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eauty; English translation; reappearance 一、引言 诗歌美学认为,诗歌美是由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三维是指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1](P65)。中国古典诗词更是如此,它形象生动,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品。而在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方面,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一文中,除了提出翻译的忠实标准和通顺标准外,还着重强调了美的标准。他认为翻译家应当将翻译视为一种艺术,必须兼顾到美感这一方面。笔者十分认同林先生的观点,因为诗的首要条件就是美感。所谓“美感”,就是原文所体现的意境之美、音韵之美和形式之美。也就是许渊冲先生所说的诗词“三美”——意美、音美、形美[2](P68)。而从文艺美学和诗美艺术的角度来看,诗词翻译就是原文审美特质和艺术魅力的再现。本文分别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分析和阐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如何在英译中体现。 二、“三美”在英译中的体现 (一)、意美:内容的再现 何谓“意美”?对于诗歌之意,中国古典文论中有精辟论述:“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 [3](P77)诗词翻译中“意美”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意义美”,而且还包

浅析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利与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c15582092.html, 浅析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利与弊 作者:马小桐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04期 摘要:中国众多翻译家中,许渊冲无疑是最成功最知名的一位,在其翻译作品中,《红 与黑》无疑是备受争议的一部。本文将通过分析许译《红与黑》和归纳相关评论浅析许渊冲翻译理论的利与弊,以此更好的理解文学翻译的真谛。 关键词:许渊冲;翻译理论;《红与黑》 在许渊冲众多的翻译作品中,《红与黑》无疑是备受争议的一部。在此之前,至少已有4种中译本,但没有一种能达到许渊冲“文学翻译的最高目标是成为翻译文学”这一要求,为此许渊冲着手于《红与黑》的翻译工作并于1993年完成这部译作。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许译《红与黑》的出版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可以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成为轰动中国翻译界的一件大事。南京大学教授许钧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询问了众多学者和译者对许译《红与黑》的观点和看法。从没有一部译作引起过如此大的关注,也从没有一位译者引起过如此激烈的争论。 一、许渊冲翻译理论的优势 尽管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和翻译作品,被诉多学者所批评,他仍有许多优势不容忽视。 首先,通过许渊冲的翻译,文学翻译找到了明确的定义和定位。在许渊冲之前,许多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但文学翻译的特质却没有被清晰界定。1934年,钱钟书 先生曾提出,“翻译即艺术”,但中国翻译界并没有对此产生重视。著名作家茅盾如此定义文学翻译:“文学翻译的目的是将原著中的艺术意境通过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读者能够受到鼓舞、感动,并且阅读译作就如同享受阅读原作一般。”茅盾证实了文学翻译的特殊性,但其提出的“艺术意境”似乎有一些飘渺,离准确定义还相差甚远。相比之下,许渊冲采取了一种直截了当的态度,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与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是一种艺术。在其翻译的《红与黑》中,就有众多体现,《 Mme de Rênal était exaltée par transports de la volupté morale la plus élevée》,许渊冲翻译为“ 德雷纳夫人心情激动,如醉如痴,仿佛神游九天之上”,通过“心情激动”“如痴如醉”“神游九天”这些翻译,我们很容易感受到许渊冲完全发挥中文凝练的优势,与原文产生一种竞争。 第二,在其翻译理论的基础上,许渊冲重新归纳了前人理论,比如钱钟书的“化境说”,傅雷的“神似论”,许渊冲将他们发展并建立了一套更加系统的翻译理论。尽管还不尽完美,这套理论对于我国翻译事业意义巨大。相较于传统抽象理论化的翻译理论,许渊冲提供了更加具体直接的翻译方法,尤其是三化论,它分为“深化”“浅化”和“等化”,以此来指导翻译实践。如前

从许渊冲诗词翻译技巧来看英诗韵译

【摘要】在中国诗词英译问题上究竟是采取散体译法还是韵体译法争论不休,许先生一直秉承韵体翻译信念,用行动证明其英译韵文的魅力。本文通过对许先生古诗词英译韵文相关技巧的分析,旨在提高读者读唐诗宋词等英译本时欣赏能力,理解英译韵文在传播中国诗词过程中所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许渊冲;中国古诗英译;诗词英译技 一、许渊冲简要生平及所受评价 (一)生平 许出生于1921江西南昌,自幼喜好文学,1938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1941年在美国空军任英文翻译。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继续深造。1951年归国后开始教书翻译生涯,50年代(1951-1960)在北京、西苑、香山等外国语学院任教英文和法文60年代(1960-1970)在张家口外国语学院任教英文:70年代(1970-1983)在洛阳外国语学院任教英文和法文。纵观期一生,许先生恰好是四十、五十岁默默无闻,六十岁开始崭露头角,七十岁攀上译坛高峰,八十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智中,2006)。 (二)评价 许渊冲一生译著颇丰,不少学者和专家发表了中肯评价。 作为翻译家,许翻译的语种涉及汉语、英语、法语,翻译的方向则有英译汉、汉译英、法译汉、汉译法,翻译的文体包括诗歌、小说、戏剧,几乎无所不包(张智中,2006)。钟书先生谈到许译诗词达到“意美、音美、形美”境界时,说那“恰似带着镣铐跳舞很不容易”(马红军,2006)。 二、许氏诗词英译技巧特点分析 (一)词汇层面 许在词汇层面译诗技法,主要包括添词救韵、使用呼语、词语反复、巧译专词等。 添词救韵:指的是当译文押韵出现困难时,可以添加一个单词或是短语来达到押韵目的且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 try to ascend the mountain’s c rest! 译文中添加了under your feet之后,所有山峰都被踩在了脚下,“众山”自然就显得更加渺小了强化了诗意押上了韵。 使用呼语:作为一种修辞格,呼语包括呼人和呼物。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 词语反复:是两个或两个相同单词,出现在同一或相邻诗行里。这种手法在英诗和中诗都存在。且看“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译文: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巧译专词:中国古典诗词中往含有典故色彩人名和地名,正是这些词让诗歌承载厚重文化。王昌龄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if my friend in the north should ask if i’m all right, my heart is free of stain as ice in crystal vase. (二)句法层面 在句子层面,许采用的技巧包括:一句双译、平行结构、跨行运用等。 一句双译:指的是把一个诗行或一个句子的内涵,扩充为两个句子,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押韵。看白居易《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平行结构:在古典诗词当中,对偶式其中的一个鲜明特色。看白居易《琵琶行》诗文: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

中文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本文就精选一些出自大家手笔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作,并联系一些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是如何在其英译中体现的,并结合自己的启迪,将北朝民歌《木兰辞》在原译者的基础上改译,以求进一步体现原作的美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美感;英译;体现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a kind of art, which contain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emperament and form. When the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 beauty of the poetry is not only to be reserved, but also to be embodied. In term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three beauties” is esp ecially a difficult work, and there are, however, still a lot of valuable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is paper displays some excell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y famous translators, and expounds how the “three beauties” are embodie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deep analysis. And this paper also contains a revis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 poem “Mu Lan Ci” to further reappear the beauty.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eauty; English translation; reappearance

从对意境美的塑造赏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最新资料

从对意境美的塑造赏析许渊冲的古诗词翻译 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要能在翻译中传 达出中诗中的优美意境,是很不容易的。这要求译者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并且还要有足够的艺术热情和文学创造力,才能够将古诗词的意境和味道展现在译作中。 诗词翻译的标准及相关理论。翻译大师许渊冲,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过诗歌翻译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就是在翻译中展现诗词的特征通过传神的描写展现意境美、过音韵的和谐(如押韵或叠词等)展现音韵之美以及通过工整的对仗或长短展现篇章形式之美,使得整篇译作再现原诗的美感、意境和情感等等。在许老看来,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意美”,因 为诗词意境之美是其非常重要的构成,因此要先力保意境美,其次是音韵美和形式美。另外,他还提出过诸多创造性翻译的理念, 如“优势论”和“竞赛论”一一通过运用译语言的优势刻画诗词的意境美或者甚至译语言可以以其优势超过源语言所表达的 美感,更进一步地彰显意境之美;“以创补失论”和“再创论” 达到译作等于甚至胜过原作的效果。 通过译作中的音韵美和形式美塑造出古诗词优美的意境。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很难在译作中通过词句或意象来完全地表现原 诗意境,因而许渊冲就借着诗歌的一大特征音韵和形象之美,来传达原作的意境美。例如,在他翻译的柳永名作《雨霖铃》

中,他用工整的对仗及和谐的音韵表现出一幅离别时的凄凉景 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Cicadas chill. Drearily shrill. We stand face to face in an evening hour , Before the pavilion , after a sudden shower. 由于中文中的“寒蝉凄切”这种声韵感和凄凉感在英文中 很难有词语对应,因此译者用英语中的押韵 chill ”“ shrill ”来表现出这种寒蝉悲鸣的凄凉气氛,营造 出离别时的萧瑟气氛。 二、巧用动词、叠词等,营造原诗中的气氛和意境 重炼字炼词,一首好诗或好词,常常都是通过一个传神的词语, 就将整个画面、 意境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 许渊冲在翻译诗 词时所用的英文词语,往往都形象、传神、精炼,可称为是“诗 眼”,有力地增进了诗词的意境美。 例如,李白的《菩萨蛮》 中: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The dusk invades the tower high a longing sign. 在这首词的翻译里, 许老用“ invade ”一词, 生动地写出了 傍晚 时分夜色要开始降临、笼罩四周的景象,衬托出悲凉、萧瑟 的气氛。 锤词炼字是 中国诗词学的古老传统, 大凡中国诗人都非常注 where someone sighs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教学提纲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 美

中文摘要 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且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本文就精选一些出自大家手笔的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作,并联系一些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是如何在其英译中体现的,并结合自己的启迪,将北朝民歌《木兰辞》在原译者的基础上改译,以求进一步体现原作的美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美感;英译;体现 Abstract The produc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a kind of art, which contains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temperament and form. When the Chinese classic poetry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the beauty of the poetry is not only to be reserved, but also to be embodied. In term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e reappearance of the “three beauties” is especially a difficult work, and there are, however, still a lot of valuable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This paper displays some excell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y famous translators, and expounds how th e “three beauties” are embodie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deep analysis. And this paper also contains a revised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classic poem “Mu Lan Ci” to further reappear the beauty.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 poetry; beauty; English translation; reappearance 一、引言 诗歌美学认为,诗歌美是由三维组成的复合艺术系统,三维是指意象美、音乐美、绘画美 [1](P65)。中国古典诗词更是如此,它形象生动,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含蓄婉约,耐人寻味,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的精品。而在中国古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2019年文档

以许渊冲“三美论”赏析古诗词翻译 一、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三美论” 许渊冲先生,这位“汉译英”方面的宗师人物。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作品主要有《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西厢记》等近百部著作,获得了西方世界英、美、等国文学界的高度评价。微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许渊冲先生翻译“三美论”不是独创,而是继承和发展。严复在《天演论》中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来了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许渊冲先生继承了以上的理念,并集以上之大成,形成了他自己的译诗“三美”论,即:第一,意美;第二,音美;第三,形美。 二、许渊冲古诗词英译作品赏析-张继《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他传世作品中最著名的诗就是《枫桥夜泊》。下面以此诗的英译作品为例,分析何为翻译“三美”。全诗如下: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描述夜泊枫桥场景和作者心理感受的诗。第一句写到的场景: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二句写:江枫、渔火、对愁眠。前两句从所见、所闻,所感三个方面,短短的几个词组,就勾勒出了一副江上行舟、冷月当空、寂寞冷清、不眠人的寂寥场景,前两句诗人将不眠人的意象和叙述者视点融为一体,营造出了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三、四句写在客船上卧听古寺钟声。月光、船,水,寺,渔火、乌啼、钟声,为我们勾勒出景物的立体布局,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意境清幽高远。 许渊冲先生的英文翻译如下: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Dimly-lit fishing boats’ neath ma ples sadly lie. Beyond the city walls,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Bells break the ship-borne roamer’s dream and midnight still ?S老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从意美、音美、形美三方面(即“三美”论)完美地翻译了《枫桥夜泊》。下面赏析,何为“汉译英”的三美。 (1)再现古诗中的“意美”。许老说过:唐诗翻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许老在保留原诗的内涵时,按照对“意美”的理解,勾勒出一番错落有致、意境清幽高远的画面。第一句许老的翻译按照原诗的顺序:月落,乌啼,霜满天

解读诗歌翻译的_意美_音美和形美_许渊冲英译唐诗_枫桥夜泊_赏析

第23卷第5期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6年10月Vol.23.No.5 Journal of Panzhihua University Oct.2006 ?文学艺术评论? 解读诗歌翻译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许渊冲英译唐诗《枫桥夜泊》赏析 廖 红 (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 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 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关键词 意美;音美;形美;原诗;译诗 作者简介 廖红(1973———),女,四川乐山人,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 在中外翻译史上,翻译标准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翻译家们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翻译标准,如中国古代道安的“直译”、鸠摩罗什的“意译”、玄奘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近现代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而不顺”、钱钟书的“化境”、茅盾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林语堂的“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西方古罗马西塞罗的“‘’演说员式’和‘解说员式’翻译”、英国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德国马丁?路德的“注重语法和意思的联系”、法国雅克?阿米欧的“试与原作比美”、美国尤今?A?奈达的“动态对等”等。归纳起来,这些翻译标准从两个方面探讨了原文和译本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译本应该在语言层面上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内容和意思;另一方面,译本应该在风格上忠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风格。然而,由于诗歌独特的美学特征———整齐的形式、规则的韵律、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以上提到的“在内容和风格上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标准却无法涵盖诗歌翻译,尤其不能涵盖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汉语古诗的翻译。汉语古诗外译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中外翻译家们都为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英国的阿瑟?韦利、美国的埃兹拉?庞德、中国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许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古典名著的翻译,已经发表的英文、法文译作多达50多部,并在长期的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翻译见解和理论。他认为“译诗不是科学是一种艺术”(许渊冲,2003),指出“唐诗英译的目的是对外宣传,即‘中为洋用’;而翻译的方法和技巧则是‘洋为中用’。好的译文应该达意、通顺、传神、表形;收到意美、神美、音美、形美的效果”(许渊冲, 1984),提出诗歌翻译的本体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歌。张继本人在盛产诗人和诗歌的唐朝并不出名,流传后世的诗歌不到50首。然而,他的诗歌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的影响颇深。“枫桥夜泊”是其最为著名的一首诗歌,千百年来人们吟唱不绝;原诗描绘了一幅残月、栖鸦、霜天、枫桥、渔火、寒山、古刹、钟声和客船浑然于一体的凄凉景象,意境优美、蕴意深刻、发人深省。本文旨在以许渊冲英译的“枫桥夜泊”为研究对象,仔细剖析译诗中“意美、音美、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原诗及其英文译文分别如下: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Mooring by Maple Bridge at Night Zhang Ji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

许渊冲经典诗句翻译

导读:8月2日,在柏林举办的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许渊冲教授荣获国际译联2014年“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FIT“Aurora Borealis”Prize for Outstanding Translation of Fiction Literature),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一起去看看许老的那些“神翻译”! 关雎 Cooing And Wooing 关关雎鸠, By riverside are cooing 在河之洲. A pair of turtledoves; 窈窕淑女, A good young man is wooing 君子好逑. A fair maiden he loves. 参差荇菜, Water flows left and right 左右流之. Of cress long here, short there; 窈窕淑女, The youth yearns day and night 寤寐求之. For the good maiden fair. 求之不得, His yearning grows so strong, 寤寐思服. He can not fall asleep, 悠哉悠哉, But tosses all night long, 辗转反侧. So deep in love, so deep! 参差荇菜,

Now gather left and right 左右采之. Cress long or short and tender! 窈窕淑女, O lute, play music bright 琴瑟友之. For the bride sweet and slender! 参差荇菜, Feast friends at left and right 左右芼之. On cress cooked till tender! 窈窕淑女, O bells and drums, delight 钟鼓乐之. The bride so sweet and slender! 垓下歌 XIANG YU’S LAST SONG 力拔山兮气盖世, I could pull mountains down, oh! With main and might, 时不利兮骓不逝。 But my good fortune wanes, oh! My steed won’t fight. 骓不逝兮可奈何! Whether my steed will fight, oh! I do not care. 虞兮虞兮奈若何! What can I do with you, oh! My lady fair! 回乡偶书 HOME-COMING 贺知章 He Zhizha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