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3万有引力定律

6-3万有引力定律

6-3万有引力定律
6-3万有引力定律

第六章 第三节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说法是( )

A .天体间万有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B .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C .万有引力与质量、距离和万有引力常量都成正比

D .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大的物体适用,对质量小的物体不适用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A 、C 错,B 对.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是:质点和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D 错.

答案:B

2.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飞行器在地球和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相等时,这一飞行器距地心距离与距月心距离之比为( )

A .1∶1

B .3∶1

C .6∶1

D .9∶1

解析:设月球中心离飞船的距离为r 1,月球的质量为m 1;地球中心离飞船的距离为r 2,地球的质量为m 2,飞船的质量为m ,则万有引力的公式为F 月船=G mm 1r 12,而F 地船=G mm 2

r 22.由于

F 月船=F 地船,则r 12r 22=m 1m 2=181,故r 1r 2=1

9

,故D 正确.

答案:D

3.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110和1

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火星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约为( )

A .0.2g

B .0.4g

C .2.5g

D .5g

解析: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火星的质量为110M ,半径为1

2

R ,设火星表面重力

加速度为g ′,则物体m 在地球、火星上分别满足

?????

G Mm

R

2=mg ①G 1

10Mm ???

?12R 2

=mg ′ ②

由①②式解得g ′=0.4g ,故B 正确. 答案:B

4.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16 N ,它在以5 m/s 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的火箭中的视重为9 N ,则此火箭离地球表面的距离约为地球半径R 的(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

A .2倍

B .3倍

C .4倍

D .一半

解析:设此时火箭上升到离地面高度为h ,火箭中物体的视重等于物体受到的支持力F N ,物体受到的重力是mg ′,g ′是h 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F N -mg ′=ma 其中m =G

g

所以mg ′=F N -G

g

a =1 N

在距地面高度h 处,物体的重力是1 N 物体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在地球表面mg =G Mm

R 2

在h 高度处mg ′=G Mm

(R +h )2

两式相除得mg mg ′

=(R +h )

2

R 2

所以R +h =

mg mg ′·R = 16

1

R =4R . h =3R ,所以B 正确. 答案:B

5.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为L ,在三角形的三顶点A 、B 、C

各固定质量均为m 的三个小球,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C 点小球受A 、B 两点小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为多少?

解析:C 点小球受引力如图所示,则F 1=F 2=G m 2

L 2

据平行四边形定则 F 合=2F 1cos 30°=3G m 2

L 2.

答案:3G m 2

L

2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 B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C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胡克测定的 D .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万有引力恒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

解析:牛顿在开普勒、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际意义,D 对.

答案:D

2.要使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减小到原来的1

4,下列办法不可采用的是( )

A .使物体的质量各减小一半,距离不变

B .使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减小到原来的1

4,距离不变

C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

D .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

4

解析:据F =G m 1m 2

r 2知,A 、B 、C 正确,D 错,所以选D.

答案:D

3.某实心均匀球半径为R ,质量为M ,在距离球面h 高处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则两者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G Mm

R 2

B .G Mm

(R +h )2

C .G Mm h

2

D.Mm R 2+h

2 解析:依据万有引力定律F =G m 1m 2

r 2可知,如果m 1、m 2分别是一个球体和一个质点,则r

是质点到球体球心的距离,依据题意可知r =R +h ,所以M 与m 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G Mm (R +h )2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答案:B

4.一名宇航员来到一个星球上,如果该星球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一半,它的直径也是地球直径的一半,那么这名宇航员在该星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是它在地球上所受的万有引力大小的( )

A.1

4倍 B.12倍 C .2.0倍

D .4.0倍

解析:F 引=G Mm

r 2=G 1

2M 地m ????12r 地2

=2G M 地m r 2地=2F 引地

所以C 正确. 答案:C

5.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物体所受的重力为mg ,近似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关于物体在下列位置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离地面高度R 处为4mg

B .离地面高度R 处为0.5mg

C .离地面高度2R 处为mg /9

D .在地心处为无穷大

解析:G Mm R 2=mg F =G Mm

(R +h )2

所以h =R 时F =1

4

mg

A 、

B 错,h =2R 时,F =1

9mg ,C 对.

在地心处F =0,故D 错. 答案:C

6.如图所示,M 、N 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AB 为MN 连

线的中垂线,有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从MN 连线的中点O 沿OA 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化的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重量为m 的物体在O 点时,它受到的万有引力为零,沿OA 方向到无穷远处也为零,但其间不为零,因此,物体m 受到的引力必经历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过程,故D 对.

答案:D

7.假如地球自转速度增大,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在赤道地面上物体的万有引力不变 B .放在两极地面上的物体的重力不变 C .放在赤道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减小 D .放在两极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增加

解析:地球自转角速度增大,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不变,选项A 正确;在两极,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等于其重力,则其重力不变,选项B 正确,D 错误;而对放在赤道地面上的物体,F 万=G 重+mω2R ,由于ω增大,则G 重减小,选项C 正确.

答案:ABC

8.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引力远大于月球引力

B .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

C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

D .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

解析:设太阳质量为M ,月球质量为m ,海水质量为m ′,太阳到地球距离为r 1,月球到地球距离为r 2,由题意M m =2.7×107,r 1

r 2=400,由万有引力定律,太阳对海水的引力F 1=G Mm ′r 21,

月球对海水的引力F 2=G mm ′r 22,则F 1F 2=Mr 22

mr 21

=2.7×107(400)2

=2 700

16,故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月球到地球上不同区域的海水距离不同,

所以引力大小有差异,C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

答案:AD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9.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的质量M 火与地球的质量M 地之比M 火/M 地=p ,火星的半径R 火与地球的半径R 地之比R 火/R 地=q ,求它们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之比.

解析:题中没有涉及地球的自转及火星的自转,因而物体在火星和地球表面所受重力可近似看作等于火星和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即mg =G Mm R 2,g =G M R 2,所以g ∝M

R 2

则火星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g 火g 地=M 火·R 2地M 地·R 2火=p

q 2. 答案:p /q 2

10.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2r ,在其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r 的球形空穴,使其表面与球面相切,如图所示.已知挖去小球的质量为m ,在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距球心d =6r 处有一质量为m 2的质点,求剩余部分对m 2的万有引力.

解析:将挖去的小球填入空穴中,由V =4

3

πR 3可知,大球的质量为8m ,大球对m 2的引力

F 1=

G 8m ·m 2(6r )2=G 2mm 2

9r 2 被挖去的小球对m 2的引力为 F 2=G mm 2(5r )2=G mm 225r 2 m 2所受剩余部分的引力为 F =F 1-F 2=G 41mm 2225r 2.

答案:G 41mm 2

225r 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专题5万有引力定律(含高考真题)

专题5 万有引力定律 1.(15江苏卷)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 ”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为 1 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A . 1 10 B .1 C .5 D .10 答案:B 解析:根据2224T r m r GMm π?=,得2 3 24GT r M π=, 所以 14 365201)()(23251351=?=?=)()(地地日恒T T r r M M . 2.(15北京卷)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A.地球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 B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 C .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加速度 D .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 答案:D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公式与圆周运动公式结合解题.再由地球环绕太阳的公转半径小于火星环绕太阳的公转半径,利用口诀“高轨、低速、大周期”能够非常快的判断出,地球的轨道 “低”,因此线速度大、周期小、角速度大.最后利用万有引力公式a=2 R GM ,得出地球的 加速度大. 因此为D 选项. 3.(15福建卷)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a 和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b 到地心O 的距离分别为r 1、r 2, 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 1 、 v 2.则 ( ) 12. v A v = 12B.v v = 21221C. ()v r v r = 21122 C.()v r v r =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现在大家公认是牛顿发现的,连小学生也知道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看见苹果落地而想到万有引力的故事。但它的发现岂只是看见苹果落地这么简单? 万有引力公式:这个公式与库仑定律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G为万有引力常量,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首先在实验室测出其大小。在牛顿的时代,一些科学家已经有了万事万物都有引力的想法。而且牛顿和胡克(即发明了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结构的罗伯特虎克)曾经为了万有引力的发现优先权发生过争论,有资料表明,万有引力概念由胡克最先提出,但由于胡克在数学方面的造诣远不如牛顿,不能解释行星的椭圆轨道,而牛顿不仅提出了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而且圆满的解决了行星的椭圆轨道问题,万有引力的优先发现权自然归属牛顿。 正如牛顿所说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万有引力发现前的准备开普勒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开普勒是德意志的天文学家,幼年患猩红热导致视力不好,后来有幸结识弟谷,一年后弟谷过世,把他一生的天文观测资料留给了开普勒。在此基础上,开普勒经过20年的计算和整理于160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第一、第二定律。后来又经过十年又发表了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牛顿老年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有这样的话: 同年(1666年)我开始把引力与月亮轨道联系起来并找出如何估计一个天体在球体内旋转时用来趋向球面的力的方法。根据开普勒的行星周期与于他们的距离轨道中心的距离的二分之三次方成正比的规律,我得出使行星沿轨道旋转的力必然与他们离旋转中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结论。从而把使月亮沿轨道旋转所需的力与地球表面的引力相比较发现它 它们符合得很接近。所有这些发生在1665年和1666年两个时疫年内,因为那时正是我创造发明的黄金时期,我对数学和哲学的思考比此后的任何时都候来的多。 此后惠更斯先生发表的关于离心力的思想,我猜想他在我之前就有了,最后在1676和1677之间的冬天我发现了一个命题:利用与距离成反比的离心力行星必然环绕力的中心沿椭圆轨道旋转,这中心在椭圆的下部,从这中心作出的半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

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全集

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练习全集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宇航员站在某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表面上沿竖直方向以初速度v 0抛出一个小球,测得小球经时间t 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 (1)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该星球的密度; (3)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答案】(1)02v g t = (2) 0 32πv RGt ρ= (3)02v R v t = 【解析】 (1) 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知,小球上抛运动时间0 2v t g = 可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0 2v g t = . (2)星球表面的小球所受重力等于星球对小球的吸引力,则有:2 GMm mg R = 得:2 202v R gR M G Gt == 因为3 43 R V π= 则有:032πv M V RGt ρ= = (3)重力提供向心力,故2 v mg m R =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02v R v gR t = = 【点睛】本题主要抓住在星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和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掌握竖直上抛运动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做了一个实验:将一片羽毛和一个铁锤从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同时释放,二者几乎同时落地.若羽毛和铁锤是从高度为h 处下落,经时间t 落到月球表面.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半径为R . (1)求月球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g 月; (2)若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求月球的质量M 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v . 【答案】(1)22h g t =月 (2)2 2 2hR M Gt =;2hR v =【解析】

专题6.3 万有引力定律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 一、月–地检验 1.检验目的:月地间的引力与物体和地球间的引力是否为同一种性质的力,是否遵从_______规律。 2.检验方法: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0倍,则在月球轨道上的物体受到的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的引力的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动的加速度应该是它在地球表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的_______。根据已知r 月、T 月、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计算对比两个加速度,分析验证两个力是否为同一性质的力。 3.结论: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遵从_____的规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____________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F 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_____,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平方成______。 2.公式:F =_________,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 ,距离的单位用m ,力的单位用N ,G 是比例系数,叫做引力常量,G =_____________。 3.引力常量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的G 为引力常量,它是一个与任何物体的性质都无关的普适常量,由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利用扭秤测定出来。 平方反比 13600 牛顿第二定律 1 3600  相同 任何两个物体 正比 反比 2 GMm r 6.67×10–11 N·m 2/kg 2 卡文迪许

一、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性质 内容 普遍性 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星球间,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物体之间都存在这种相互吸引的力 相互性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宏观性 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极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附近物体间,才有实际物理意义 在微观世界里,粒子间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 特殊性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与它们本身的质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与周围有无其他物体无关 【例题1】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及其表达式F =12 2 r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对于不同物体,G 取值不同 B .G 是引力常量,由实验测得 C .两个物体彼此所受的万有引力方向相同 D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参考答案:B 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条件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适用于计算质点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小,r 为两质点间的距离,常见情况如下: 1.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间的万有引力,其中r 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2.一个均匀球体与球外一个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其中r 为球心与质点间的距离; 3.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线度,其中r 为两物体质心间的距离。学科&网 注意:物理公式与数学方程不是一回事,物理公式必须考虑成立条件和物理意义,如对F = 12 2 Gm m r ,当r →0时,从数学角度看F →∞,从物理角度看两物体间距离非常小时,不能被看成质点,公式不成立。 【例题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 12 2 Gm m r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公式只适用于星球之间的引力计算,不适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 B .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趋近于0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 .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符合牛顿第三定律 D .公式中引力常量G 的值是牛顿规定的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历程 高一(6)班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在持续地探索天体运动的奥妙。当科学的接力棒传到了牛顿手中时,他站在前人的肩上,发挥他卓越的才能,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思路与使用的物理学方法大致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使用科学想象和推理,论证了行星运行都要受到一个力的作用 牛顿对行星运动的研究工作首先是从研究月球开始的。据说,有一次牛顿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忽然看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吃了一惊,同时便陷入了沉思。当时已知苹果是受重力作用而下落的,牛顿作了合理的设想,设想这种作用力的范围要比通常所想象的还要大得多,比如说,很可能一直延伸到月球那么高,由此外推出:各行星如卫星的运动都要受到同一种力的作用。 二、使用数学方法,推导出行星运行所受到的向心力遵从平方反比定律 牛顿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推知向心力平方反比定律。其数学推导为: 设某一行星的质量为m,将行星的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 运行周期,R—圆周轨道半径。再由开普勒第三定律。 式中μ是一个与行星无关而只与太阳的性质相关的量,称为太阳的高斯常数;m为行星质量。由上式可知:引力与行星的质量成正比。 三、使用归纳概括方法,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由研究月球、地球,以至研究行星、恒星、卫星等推出了一切物体相互间均存有引力的结论。又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出吸引物体和被吸引物体的区分是相对的,所以引力 牛顿就完成了万有引力的发现工作。 G为引力恒量,m1 m2分别为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m2与m1的质心间距离。 四、使用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理论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经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检验后才得到普遍承认的,哈雷慧星回归周期的预言被证实以及海王星的发现在天王星发现都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准确性。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探究过程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探究过程分析 ——兼论如何在教学中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北京教育学院吴剑平 引言 物理学的发端始于人类对理解星体运行的追求。三百多年前,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堪称人类文明与理性探索进程中最壮丽的诗篇,其所体现出的科学智慧的震撼力,至今仍为世人所叹服。李政道先生在回答是什么使他走上献身物理学研究的道路时曾说过,是物理学中那些具有普适性的物理法则和概念深深打动了他,激发了他深入探究的兴趣。万有引力定律就是这样一条具有简约性和普适性的自然法则,它第一次把看似毫不相关的地上与天上运动统一起来,第一次揭示大自然的对称和谐与物理规律表达简洁而含蓄的内在美,并作为牛顿的“从运动现象研究自然力”的又一个科学思辨范例,而不断为历代科学家所效仿。因此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绝不能仅限于具体知识的讲解、记忆与实际的(习题)应用,更应强调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以及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探究过程,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上。然而,除了教材与教参已有的介绍外,我们对物理学史上这段辉煌史实真正了解多少?我们能否把握整个发现过程中的探索脉络,并将从中领悟到的思想精髓介绍给学生?由此看来,要教好新教材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一章,适当扩展相应的知识背景,了解有关牛顿引力理论的现代评述,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本专题将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正确评价“地心说”与“日心说”的作用?(2)开普勒是如何导出行星三定律的?(3)牛顿如何从开普勒三定律推导出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圆轨道、椭圆轨道)?(4)牛顿是如何解决引力定律的普适性的? 一、行星视运动及其天文观测常识 讨论开普勒三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离不开人类对行星运动的天文观测,这其中涉及我们不十分熟悉的天文知识。 1.天球及其坐标系 研究天体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假想圆球。由于天体与观察者距离远大于地球的移动距离,可将其视作散布于以观察者(地球)为中心的一个圆球面上。实际应上是将天体投影到半径任取(可视作无穷大)的天球面上。为定量表示天体投影在天球上位置和运动,需要建立以地球为中心的参考系,常用的坐标系有: (1)赤道坐标系:地球赤道平面延伸后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作天赤道,地轴(自转轴)延伸线与天球相交两点称作北南天极,过天极的大圆称为赤经圈,与天赤道平行小圆称作赤纬圈。 (2)黄道坐标系: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其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作黄道,地球轨道面的法线与天球交点称为北南黄极,该坐标系同样划分有黄经圈与黄纬圈。 赤道面与黄道面有23027/的交角,两者相交的两点称作春分点与秋分点。如图1所示。 黄极 黄道 图 1

(完整版)万有引力定律

行星的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 2.了解开普勒对行星运动的描述。 3.初步掌握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重点: 1.地心说(托勒密)和日心说(哥白尼)。 2.开普勒三大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 学习难点: 1.有关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理解和认识。 2.万有引力定律。 主要内容: 一、地心说和日心说 l.地心说:在古代,以希腊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地球是 宇宙的中心。其它天体则以地球为中心,在不停地运动。这 种观点,就是“地心说”。公元二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 把当时天文学知识总结成宇宙的地心体系,发展完善了“地 心说”描绘了一个复杂的天体运动图象。 2.日心说:随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地心说”暴露出许多问题。逐渐被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所取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近四年的 观测和计算,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正式提出“日心说”。“日心说” 认为,太阳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 公转还同时自转。 “日心说”对天体的描述大为简化,同时 打破了过去认为其它天体和地球截然有 别的界限,是一项真正的科学革命。这 种学说和宗教的主张是相反的。为宣传 和捍卫这个学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被 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伽利略受到残酷

的迫害,后人把历史上这桩勇敢的壮举形容为:“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 地球。哥白尼(1473一1543)Nicolaus Copemicus 二、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十七世纪,德国人开普勒在“日心说”的基础上,整理了他的老师,丹麦人第20多年观测行星运动的数据后,经过四年艰苦计算,总结了关于行星运动的三条规律,即: 开普勒第一定律:也叫椭圆轨道定律,它的具体 内容是: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轨道上同绕太 阳运动。人阳在这些椭圆的一个焦点上。他当时算 出,火星的偏心率为0.093,是当时所知的在太阳系内最大的,因此椭圆轨道最为明显。他的这条定律否定了行星轨道为圆形的理论。 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动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运动周期的平方成正比。 三、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公式: 3.引力常量G:适用于任何两个物体,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常量的标准值为G=6.67259×10-11N·m2/kg2,通常取G=6.67×10-11N·m2/kg2。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 )2 ,16(2)速度之比为2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T =b 卫星2 2 24·4(4)b GMm m R R T π= 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a 卫星2 2a mv GMm R R =

万有引力定律计算题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计算题 6-1 试由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 = 27.3天)和轨道半径(r = 3.85×105 km)来 确定地球的质量M E 。设轨道为圆形。 这样计算的结果与标准数据比较似乎偏大了一些,为什么? 解: 24 32 21006,64?==r GT M πkg . 6-2 在伴星的质量与主星相比不可忽略的条件下,利用圆轨道推导严格的开普勒常量的公式。 解:)(42 23m M G T r K +==π . 6-3 我们考虑过月球绕地球的轨道问题,把地心看作一固定点而围绕着它运动。 然而实际上地球和月球是绕着它们的共同质心转动的。如果月球的质量与地球相比可以忽略,一个月要多长?已知地球的质量是月球的81倍。 解: 5.2781813.27'=+=+=m m m M m M T T d . 6-4 众所周知,四个内层行星和五个外层行星之间的空隙由小行星带占据,而不 是第十个行星占据。这小行星带延伸范围的轨道半径约为从2.5 AU 到3.0 AU .试计算相应的周期范围,用地球年的倍数表示。 解: a 1 = 2.5 AU : 95.3)/(2/311==T a a T y ; a 2 = 3.0AU : 18.5)/(2/322==T a a T y . 6-5 已知引力常量G 、地球年的长短以及太阳的直径对地球的张角约为0.55°的 事实,试计算太阳的平均密度 解: 3 3 210 29.124?=≈θπρGT kg/m 3 . 6-6 。证明在接近一星球表面的圆形轨道中运动的一个粒子的周期只与引力常量G 和星球的平均密度有关。对于平均密度等于水的密度的星球(木星差不多与此情况相应),推算此周期之值。 证明:33 22 34,,4R M R r r GM T πρπ? =≈=及, 得 ρ ρπ13∝=G T . 6-7 已知火星的平均直径为6900 km ,地球的平均直径为1.3×104 km , 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0.11倍。试求:

2019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专项版解析汇编 物理专题06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原卷版)

专题06 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在星球M上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P轻放在弹簧上端,P由静止向下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与弹簧的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在另一星球N上用完全相同的弹簧,改用物体Q完成同样的过程,其a–x关系如图中虚线所示,假设两星球均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星球M的半径是星球N的3倍,则 A.M与N的密度相等 B.Q的质量是P的3倍 C.Q下落过程中的最大动能是P的4倍 D.Q下落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压缩量是P的4倍 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述F随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3.(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金星、地球和火星绕太阳的公转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金、a地、a火,它们沿轨道运行的速率分别为v金、v地、v火。 已知它们的轨道半径R金a地>a火B.a火>a地>a金 C.v地>v火>v金D.v火>v地>v金 4.(2019·北京卷)2019年5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该卫星 A.入轨后可以位于北京正上方 B.入轨后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C .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D .若发射到近地圆轨道所需能量较少 5.(2019·天津卷)2018年12月8日,肩负着亿万中华儿女探月飞天梦想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巡视探测,率先在月背刻上了中国足迹”。已知月球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探测器的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嫦娥四号探测器围绕月球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时,探测器的 A B .动能为2GMm R C D .向心加速度为 2GM R 6.(2019·江苏卷)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 1、v 2,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 ,地球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则 A .121,v v v > B .121,v v v > C .121,v v v < D .121,v v v <>7.(2019·浙江选考)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创举之一是开拓了太空的全新领域。现有一艘远离星球在太空中直线飞行的宇宙飞船,为了测量自身质量,启动推进器,测出飞船在短时间Δt 内速度的改变为Δv ,和飞船受到的推力F (其它星球对它的引力可忽略)。飞船在某次航行中,当它飞近一个孤立的星球时,飞船能以速度v ,在离星球的较高轨道上绕星球做周期为T 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星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用G 表示。则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到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行星运动的基本规律已被发现,给进一步从动力学方面考察行星的运动提供了条件.到17世纪后半期,已有一些学者,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胡克。认为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行星的运动是由太阳对它们的引力引起的。胡克等人甚至推测到太阳对行星的引力的大小跟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他们都不能证明行星所做的椭圆运动是平方反比律的.对引力大小的数量级也一无所知。1684年,这个问题在英国皇家学会争论颇为激烈,天文学家哈雷和数学家雷恩都不能解决这个疑难,胡克虽然声称他已得解,却拿不出一个公式.同年8月,哈雷带着这个问题来请教牛顿,才知道牛倾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哈雷的敦促下,牛顿于1684年12月写出了了《论运动》一文,阐明了他在地面物体动力学和天体力学方面获得的成就。1687年,他又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面地总结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也在这部著作中得到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证.这些论证对于在物理理论中已经确立的定律,新的假说、实验观测和理论推导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研究牛顿留给人们的文献可以看到,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路大体如下: (1)牛顿首先证明了,一个运动物体,如果受到一个指向固定中心的净力作用,不论这个力的性质和大小如何,它的运动一定服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即等面积定律);反过来,行星运动都服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它们就都受到一个向心力时作用. (2)牛顿又证明,一个沿椭圆轨道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指向椭圆焦点的向心力,这个力一定跟物体与焦点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牛顿认为,行星所受的向心力来源于太阳的引力;卫星所受的向心力来源于行星的引力而地球吸引月球的引力,跟地球吸引树上的苹果和任何一个抛出的物体时显示出来的重力,是同一种力.这就是说,天体的运动跟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有着共同的规律,地球重力,也是随着与地心距离的增大按平方反比律而减弱的,牛顿通过计算证明,由于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月球轨道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应该等于地面上重力加速度的1/3600。这就是著名的月地检验,它跟实际测量的结果符合得相当好. (4)牛顿根据他自己提出的作用和反作用定律,推论引力作用是相互的地球作用在质量是m的物体上的引力大小恰好等于质量为m的物体作用在地球的引力. (5)在一定的地点,石块所受的重力随石块的质量m而增加,即F与m成正比,.另一方面,如果行星的质量M改变,石块所受的重力也必将随之而改变.也就是说,如果石块与地球的距离R不变,不只有F与m成正比,而且有F与M成正比.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及完美之处

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及完美之处 现在由开普勒第一定律来求行星所受的力的量值。既然轨道为椭圆,我们就可把轨道方程写为 1cos P r e θ=+ 或1cos e P P μθ=+ 把这关系式1cos e P P μθ=+代入比耐公式 2222()d F h d m μμμθ+=- ,就得到 222222 22()d mh h m F mh d P P r μμμμθ=-+=-=- 这表明行星所受力是引力,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乍一看来,似乎不需要开普勒第三定律就已经能推出胡克的万有引力公式。其实不然,我们并不能把 22h m F P r =-化成22k m F r =-,因为式22h m F P r =-中的h 和P 对每一个行星来讲都具有不同的数值(2r h θ=,1r μ=,P 为椭圆曲线正焦弦长度的一半),而式中的2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数。 开普勒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作椭圆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公转的周期的平方和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为了能把22h m F P r =-化为 22k m F r =-,就得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由行星公转的周期得 22324T P a h π= 虽然h 和P 都是和行星有关的常数,但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中2 3T a 是与行星无关的常数,可以得到2P h (或2 h P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数(即跟行星质量无关,而是由太阳决定了行 星轨道的性质)。因而可以令22h k P =,我们就可以把22h m F P r =-化为 22k m F r =-, 即 2222h m k m F P r r =-=-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题20套(带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 和R ,地球同步卫星A 的圆轨道半径为h .卫星B 沿半径为r (r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模拟试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模拟试题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如图轨道Ⅲ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发射同步卫星的过程可以筒化为以下模型:先让卫星进入一个近地圆轨道Ⅰ(离地高度可忽略不计),经过轨道上P 点时点火加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Ⅱ.该椭圆轨道Ⅱ的近地点为圆轨道Ⅰ上的P 点,远地点为同步圆轨道Ⅲ上的 Q 点.到达远地点Q 时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 M ,地球半径为R ,飞船质量为m ,同步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 .当卫星距离地心的距离 为r 时,地球与卫星组成的系统的引力势能为p GMm E r =-(取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 零),忽略地球自转和喷气后飞船质量的変化,问: (1)在近地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的动能是多少? (2)若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运动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引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已知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中,经过P 点时的速率为1v ,则经过Q 点时的速率2v 多大? (3)若在近地圆轨道Ⅰ上运行时,飞船上的发射装置短暂工作,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即探测器可以到达离地心无穷远处),则探测器离开飞船时的速度 3v (相对于地心)至少是多少?(探测器离开地球的过程中只有引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引 力势能) 【答案】(1)2GMm R (22122GM GM v R h R +-+32GM R 【解析】 【分析】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求出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公式进行求解; (2)根据能量守恒进行求解即可; (3)将小探测器射出,并使它能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动能全部用来克服引力做功转化为势能;

2017年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讲)-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物理专题练习 万有引力定律(讲) 1.(多选)【2016·海南卷】通过观测冥王星的卫星,可以推算出冥王星的质量。假设卫星绕冥王星做匀速圆周运动,除了引力常量外,至少还需要两个物理量才能计算出冥王星的质量。这两个物理量可以是( ) A .卫星的速度和角速度 B .卫星的质量和轨道半径 C .卫星的质量和角速度 D .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 2.【2015·海南·6】若在某行星和地球上相对于各自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 物体,它们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之比为27倍,地球的半径为R ,由此可知,该行星的半径为( ) A . 1 R 2 B . 7R 2 C .2R D 3.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 ,质量为M 。引力常量为G 。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 。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 ) A .2 223GMT GMT 4πR - B .2 223GMT GMT 4πR + C .223 2 GMT 4πR GMT - D .223 2 GMT 4πR GMT + 4.据报道,2016年2月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玉兔号成功自主“醒来”,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介绍说,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记录。假如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0v 竖直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 后小球回到出发点,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0 v t B .月球的质量为2 0v R Gt C D 5.(多选)如图所示,ABCD 为菱形的四个顶点,O 为其中心,AC 两点各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 的球体,球心分别与AC 两点重合,将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从B 点由静止释放,只考虑M 对m 的引力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万有引力定律发现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这一发现过程中,牛顿对引力平方反比定律的发现,即所谓“开普勒命题”的证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它标志着牛顿成熟地掌握了动力学原理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必要前提。牛顿在惠更斯1673年发表离心力定律之前,结合开普勒周期定律,得到了圆轨道上的平方反比关系;胡克与牛顿在1679年底至1680年初之间的通信,诱发了牛顿首次理解开普勒面积定律的物理意义,并应用几何图形法来解决开普勒命题。也就是说,牛顿是在1680年才发现我们现在所理解意义上的引力平方反比定律。 一、圆轨道上平方反比关系的发现 牛顿对动力学的研究是从研究圆周运动问题开始的;牛顿借助于他有关碰撞问题的研究成果,卓有成效地从动力学角度来量化处理圆周运动中力与“运动的改变”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等价性将直线运动的分析结论推广到圆周运动和椭圆运动,为其有关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期的惠更斯也注意到圆周运动问题,并从运动学角度对它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就离心力定律的发现而言,惠更斯走在牛顿的前面。 牛顿是在 1665或 1666年写的“仿羊皮手稿”(the Velluo Manuscript )中提出“(l/2)R 公式”:“一个在直线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物体,其所受的力等于作用在沿半径为R 的圆周、以速度V 运动的同等物体的力;则在圆周上运动的物体通过距离R 的时间内,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将行进(1/2)R 距离。”根据牛顿的手稿,我们可以得到 上述公式的推论过程:首先,牛顿给出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状态的初 始条件,即同等的时间、物体和力;其次,牛顿依据已认识到的两种 运动(量)之间的等价性,推论出:直线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的物体, 在时间R/V 内获得的运动量为mV 、末速度为 V ;最后,牛顿/得到直 线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的物体,在时间R/V 内经过的距离为:[(1/2) V ]·(R/V )=(1/2)R 。 “(1/2)R 公式”的提出,表明牛顿承袭伽利略等人所坚持的、 力与距离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的传统,并试图用精确的数值关系来表征 这种对应关系。其另一点是,牛顿合理地将伽利略重力作用下的t 2定 律推广到任意定常力作用的情形。这两点,是牛顿发现圆轨道上平方 反比关系的必要条件。牛顿写于1669年前的《论圆周运动》(On Circular Motion )手稿,使上述的两点得以具体实现。他在此引入又 一种全新的处理圆周运动的方法——“偏离量方法”(the Derivative Method ),即:“物体在由A 到D 作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退离中心的 意向力大小是这样的:即在物体通过AD (假定它很小)的时间内,该力将使物体偏离圆周一段距离 DB (见图1)……现在,如果这个意向力象重力一样地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它将使物体通过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这样,牛顿在意向力和距离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并通过推广伽利略重力作用下的t 2定律,确定了距离与时间平方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比例关系在《原理》中“上升”为第一卷第一节的“引理X ”,它构成了牛顿应用“线性动力学比”方法证明开普勒命题的数学前提。可以认为,牛顿至此才找到处理圆周运动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牛顿在该手稿的第一部分,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和近似的方法,得出下述重要的结论:意向力在周期T 内使物体偏离的距离DB =2π2R 。在这之后;牛顿给出了物体受“由于地球的周日运动产生

万有引力定律讲解(附答案)

6.3 万有引力定律 班级: 组别: 姓名: 【课前预习】 1.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及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及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 F =G m 1m 2r 。 2.引力常量 (1)引力常量通常取G = 6.67×10-11 N·m 2/kg 2,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 在实验室里测得的。 (2)意义: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吸引力。 【新课教学】 一、牛顿的“月——地”检验 1.检验的目的:地球对月亮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是 否是同一种力。 2.基本思路 (理论计算):如果是同一种力,则地面上物体的重力G ∝ 21R ,月球受到地球的力。 又因为地面上物体的重力mg G =产生的加速度为g ,地球对月球的力提供月球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产生的向心加速度,有向ma F =。 所以可得到: 又知月心到地心的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倍,即r=60R ,则有:

322107.23600 -?==?=g g r R a 向m/s 2。 3.检验的过程(观测计算): 牛顿时代已测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r 月地 = 3.8×108 m ,月球的公转周期T = 27.3天,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9.8 m /s 2,则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向a (字母表达式) =向a ( (数字表达式) =向a 2.7 ×10-3m/s 2 (结果)。 4.检验的结果:理论计算及观测计算相吻合。表明:地球上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及太阳、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相同的规律。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及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 乘积成正比,及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 描述式中质量的单位用kg ;距离的单位用m ;G 叫引力常量,最早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中通过对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的得出了G 的数值,通常取 G=6.67×10-11N·m 2/kg 2,其意义是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 的质点,相距1m 时的相互吸引力。(测定引力常量的意义:A.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通过改变小球的质量和距离,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及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B.引力常量的测定使得万有引力能够进行定量计算,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 3.万有引力的普遍性:万有引力不但存在于行星和太阳之间,也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天体之间。但地球上的物体,由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远小于物体的重力,所以人们很难感受或观察到,往往忽略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4.适用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