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各省地图清晰大图-广东
- 格式:xls
- 大小:348.50 KB
- 文档页数:2
明代中国行政区划北直隶(治顺天府)顺天府直隶县: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香河县通州县:三河县、武清县、漷县、宝坻县霸州县:文安县、大城县、保定县涿州县:房山县昌平州县:顺义县、怀柔县、密云县蓟州县:玉田县、丰润县、遵化县、平谷县保定府直隶县:清苑县、满城县、安肃县、定兴县、新城县、雄县、容城县、唐县、庆都县、博野县、蠡县、完县祁州县:深泽县、束鹿县安州县:高阳县、新安县易州县:涞水河间府直隶县:河间县、献县、阜城县、肃宁县、任丘县、交河县、青县、静海县、兴济县、宁津县景州县:吴桥县、东光县、故城县沧州县:南皮县、盐山县、庆云县真定府直隶县:真定县、井陉县、获鹿县、元氏县、灵寿县、藁城县、栾城县、无极县、平山县、阜平县、行唐县定州县:新乐县、曲阳县冀州县:南宫县、新河县、枣强县、武邑县晋州县:安平县、饶阳县、武强县赵州县:柏乡县、隆平县、高邑县、临城县、赞皇县、宁晋县深州县:衡水县顺德府直隶县:邢台县、沙河县、南和县、任县、内丘县、唐山县、平乡县、钜鹿县、广宗县广平府直隶县:永年县、曲周县、肥乡县、鸡泽县、广平县、成安县、威县、邯郸县、清河县大名府直隶县:元城县、大名县、魏县、南乐县、清丰县、内黄县、浚县、滑县开州县:长垣县、东明县永平府直隶县: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昌黎县滦州:乐亭县直隶州延庆州县:永宁县保安州南直隶(治应天府)应天府直隶县: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六合县凤阳府直隶县:凤阳县、临淮县、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虹县寿州县:霍丘县、蒙城县泗州县:盱眙县、天长县宿州县:灵璧县颍州县:颍上县、太和县亳州淮安府直隶县:山阳县、清河县、盐城县、安东县、桃源县、沭阳县海州县:赣榆县邳州县:宿迁县、睢宁县扬州府直隶县:江都县、仪真县、泰兴县高邮州县:宝应县、兴化县泰州县:如皋县通州县:海门县苏州府直隶县:吴县、长洲县、吴江县、昆山县、常熟县、嘉定县太仓州县:崇明县松江府直隶县:华亭县、上海县、青浦县常州府直隶县:武进县、无锡县、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镇江府直隶县:丹徒县、金坛县、丹阳县庐州府直隶县: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无为州县:巢县六安州县:英山县、霍山县安庆府直隶县: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太平府直隶县: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池州府直隶县: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宁国府直隶县:宣城县、南陵县、径县、宁国县、旌德县、太平县徽州府直隶县: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直隶州徐州县:萧县、沛县、丰县、砀山县滁州县:全椒县、来安县和州县:含山县广德州县:建平县山东布政使司(治济南府)济南府直隶县:历城县、章丘县、邹平县、淄川县、长山县、新城县、齐河县、齐东县、济阳县、禹城县、临邑县、长清县、肥城县、青城县、陵县泰安州县:新泰县、莱芜县德州县:德平县、平原县武定州县:阳信县、海丰县、乐陵县、商河县滨州县:利津县、沾化县、蒲台县兖州府直隶县:滋阳县、曲阜县、宁阳县、邹县、泗水县、滕县、峄县、金乡县、鱼台县、单县、成武县济宁州县:嘉祥县、钜野县、郓城县东平州县:汶上县、东阿县、平阴县、阳谷县、寿张县曹州县:曹县、定陶县沂州县:郯城县、费县东昌府直隶县:聊城县、堂邑县、博平县、茌平县、莘县、清平县、冠县临清州县:丘县、馆陶县高唐州县:恩县、夏津县、武城县濮州县:范县、观城县、朝城县青州府直隶县:益都县、临淄县、博兴县、高苑县、乐安县、寿光县、昌乐县、临朐县、安丘县、诸城县、蒙阴县莒州县:沂水县、日照县莱州府直隶县:掖县平度州县:潍县、昌邑县胶州县:高密县、即墨县登州府直隶县: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宁海州县:文登县山西布政使司(治太原府)太原府直隶县:阳曲县、太原县、榆次县、太谷县、祁县、徐沟县、清源县、交城县、文水县、寿阳县、孟县、静乐县、河曲县平定州县:乐平县忻州县:定襄县代州县:五台县、繁峙县、崞县岢岚州县:岚县、兴县保德州平阳府直隶县:临汾县、襄陵县、洪洞县、浮山县、赵城县、太平县、岳阳县、曲沃县、翼城县、汾西县、蒲县、灵石县蒲州县:临晋县、荥河县、猗氏县、万全县、河津县解州县:安邑县、夏县、闻喜县、平陆县、芮城县绛州县:稷山县、绛县、垣曲县吉州县:乡宁县隰州县:大宁县、永和县霍州汾州府直隶县:汾阳县、教义县、平遥县、介休县、石楼县、临县永宁州县:宁乡县潞安府直隶县: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襄垣县、潞城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大同府直隶县:大同县、怀仁县应州县:山阴县朔州县:马邑县蔚州县:广灵县、广昌县、灵丘县浑源州直隶州泽州县:高平县、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沁州县:沁源县、武乡县辽州县:榆社县、和顺县河南布政使司(治开封府)开封府直隶县:祥符县、陈留县、杞县、通许县、太康县、尉氏县、洧川县、鄢陵县、扶沟县、中牟县、阳武县、原武县、封丘县、延津县、兰阳县、仪封县、新郑县陈州县:商水县、西华县、项城县、沈丘县许州县:临颍县、襄城县、郾城县、长葛县禹州县:密县郑州县:荥阳县、荥泽县、河阴县、汜水县河南府直隶县:洛阳县、偃师县、巩县、孟津县、宜阳县、永宁县、新安县、渑池县、登封县、嵩县、卢氏县陕州县:灵宝县、阌乡县归德府直隶县:商丘县、宁陵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县、虞城县睢州县:考城县、柘城县汝宁府直隶县:汝阳县、真阳县、上蔡县、新蔡县、西平县、确山县、遂平县信阳州县:罗山县光州县:光山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南阳府直隶县:南阳县、镇平县、唐县、泌阳县、桐柏县、南召县邓州县:内乡县、新野县、淅川县裕州县:舞阳县、叶县怀庆府直隶县: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卫辉府直隶县:汲县、胙城县、新乡县、获嘉县、淇县、辉县彰德府直隶县:安阳县、临漳县、汤阴县、林县磁州县:武安县、涉县直隶州汝州县:鲁山县、郏县、宝丰县、伊阳县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西安府直隶县:长安县、咸宁县、咸阳县、泾阳县、兴平县、临潼县、渭南县、蓝田县、鄠县、盩厔县、高陵县、富平县、三原县、醴泉县华州县:华阴县、蒲城县商州县:商南县、洛南县、山阳县、镇安县同州县:朝邑县、郃阳县、韩城县、澄城县、白水县耀州县:铜官县乾州县:武功县、永寿县邠州县:淳化县、三水县、长武县凤翔府直隶县:凤翔县、岐山县、宝鸡县、扶风县、郿县、麟游县、汧阳县陇州汉中府直隶县:南郑县、褒城县、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凤县、沔县宁羌州县:略阳县延安府直隶县:肤施县、安塞县、甘泉县、安定县、保安县、宜川县、延长县、延川县、青涧县鄜州县:洛川县、中部县、宜君县绥德州县:米脂县葭州县:吴堡县、神木县、府谷县庆阳府直隶县:安化县、合水县、环县、真宁县宁州平凉府直隶县:平凉县、崇信县、华亭县、镇原县、隆德县泾州县:灵台县静宁州县:庄浪县固原州巩昌府直隶县:陇西县、安定县、会宁县、通渭县、漳县、宁远县、伏羌县、西和县、成县县:秦安县、清水县、礼县阶州县:文县徽州县:两当县临洮府直隶县:狄道县、渭源县兰州县:金县直隶州河州灵州兴安州县:平利县、石泉县、洵阳县、汉阴县、白河县、紫阳县直隶卫:洮州卫、岷州卫(西固城守御军民千户所)、榆林卫、宁夏卫(灵州守御千户所、兴武守御千户所、韦州守御千户所、平虏千户所)四川布政使司(治成都府)成都府直隶县:成都县、华阳县、双流县、郫县、新繁县、新都县、彭县、崇宁县、灌县、金堂县、仁寿县、井研县、资县、内江县、安县简州县:资阳县崇庆州县:新津县汉州县:什邡县、绵竹县、德阳县绵州县:罗江县、漳明县茂州县:汶川县威州县:保县保宁府直隶县:阆中县、苍溪县、南部县、广元县、昭化县剑州县:梓潼县巴州县:通江县、南江县顺庆府直隶县:南充县、西充县蓬州县:营山县、仪陇县县:岳池县、渠县、邻水县、大竹县夔州府直隶县:奉节县、巫山县、大昌县、大宁县、云阳县、万县、开县、梁山县、新宁县、建始县司:石砫宣慰司达州县:东乡县、太平县重庆府直隶县:巴县、江津县、璧山县、永川县、荣昌县、大足县、安居县、綦江县、南川县、长寿县、黔江县合州县:铜梁县、定远县忠州县:酆都县、垫江县涪州县:武隆县、彭水县真安州县:绥阳县、仁怀县叙州府直隶县:宜宾县、南溪县、庆符县、富顺县、长宁县、兴文县、隆昌县高州县:筠连县、珙县龙安府直隶县:平武县、江油县、石泉县马湖府直隶县:屏山县长官司:平夷长官司、蛮夷长官司、沐川长官司、雷坡长官司镇雄府长官司:白水江肸酬长官司、怀德长官司、威信长官司、归化长官司、安静长官司遵义军民府直隶县:遵义县、桐梓县乌蒙军民府乌撒军民府东川军民府直隶州潼川州县:射洪县、中江县、盐亭县、遂宁县、蓬溪县、安岳县、乐至县眉州县:彭山县、丹棱县、青神县邛州县:大邑县、蒲江县嘉定州县:峨眉县、夹江县、洪雅县、犍为县、荣县、威远县县:纳溪县、江安县、合江县雅州县:名山县、荣经县、芦山县松潘卫千户所:小河守御千户所长官司:占藏先结簇长官司、蜡匝簇长官司、白马路簇长官司、山洞簇长官司、阿昔洞簇长官司、北定簇长官司、麦匝簇长官司、者多簇长官司、牟力结簇长官司、班班簇长官司、祈命簇长官司、勒都簇长官司、包藏先结簇长官司、阿用簇长官司、潘斡寨长官司、别思寨长官司安抚司:八郎安抚司、麻儿匝安抚司、阿角寨安抚司、芒儿者安抚司、思曩日安抚司永宁宣抚司长官司:九姓长官司、太平长官司安宁宣抚司长官司:怀远长官司、宣化长官司酉阳宣慰司长官司:石耶洞长官司、邑梅洞长官司、麻兔洞长官司天全六番诏讨司平茶洞长官司溶溪芝麻子坪长官司叠溪守御军民千户所长官司:叠溪长官司、郁即长官司黎州守御军民千户所江西布政使司(治南昌府)南昌府直隶县:南昌县、新建县、丰城县、进贤县、奉新县、靖安县、武宁县宁州瑞州府直隶县:高安县、上高县、新昌县九江府直隶县:德化县、德安县、瑞昌县、湖口县、彭泽县南唐府直隶县:星子县、都昌县、建昌县、安义县饶州府直隶县:鄱阳县、馀干县、乐平县、浮梁县、德兴县、安仁县、万年县广信府直隶县:上饶县、玉山县、弋阳县、贵溪县、铅山县、永丰县、兴安县建昌府直隶县:南城县、南丰县、新城县、广昌县、泸溪县抚州府直隶县:临川县、崇仁县、金谿县、宜黄县、乐安县、东乡县吉安府直隶县:庐陵县、泰和县、吉水县、永丰县、安福县、龙泉县、万安县、永新县、永宁县直隶县:清江县、新淦县、峡江县袁州府直隶县:宜春县、分宜县、萍乡县、万载县赣州府直隶县:赣县、雩都县、信丰县、兴国县、会昌县、安远县、宁都县、瑞金县、龙南县、石城县、定南县、长宁县南安府直隶县:大庾县、南康县、上犹县、崇义县湖广布政使司(治武昌府)武昌府直隶县:江夏县、武昌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崇阳县、通城县兴国州县:大冶县、通山县汉阳府直隶县:汉阳县、汉川县黄州府直隶县:黄冈县、麻城县、黄陂县、黄安县、蕲水县、罗田县蕲州县:广济县、黄梅县承天府直隶县:钟祥县、京山县、潜江县荆门州县:当阳县沔阳州县:景陵县德安府直隶县:安陆县、云梦县、应城县、孝感县随州县:应山县岳州府直隶县:巴陵县、临湘县、华容县、平江县澧州县:安乡县、石门县、慈利县荆州府直隶县: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县、监利县、松滋县夷陵州县:长阳县、宜都县、远安县归州县:兴山县、巴东县襄阳府直隶县:襄阳县、宜城县、南漳县、枣阳县、谷城县、光化县均州直隶县:郧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上津县、郧西县、保康县长沙府直隶县:长沙县、善化县、湘阴县、湘潭县、浏阳县、醴陵县、宁乡县、益阳县、湘乡县、攸县、安化县茶陵州常德府直隶县:武陵县、桃源县、龙阳县、沅江县衡州府直隶县:衡阳县、衡山县、耒阳县、常宁县、安仁县、灵阝县桂阳州县: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永州府直隶县:零陵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州县:宁远县、江华县、永明县、新田县宝庆府直隶县:邵阳县、新化县、城步县武冈州县:新宁县辰州府直隶县:沅陵县、卢溪县、辰溪县、溆浦县沅州县:黔阳县、麻阳县郴州县:永兴县、宜章县、兴宁县、桂阳县、桂东县靖州县:会同县、通道县、绥宁县、天柱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所:大田军民千户所施南宣抚司(隶施州卫)安抚司:东乡五路安抚司(摇把峒长官司、上爱茶峒长官司、下爱茶峒长官司、镇远蛮夷官司、隆奉蛮夷官司)、忠路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忠孝安抚司、金峒安抚司(西坪蛮夷官司)、中峒安抚司散毛宣抚司(隶施州卫)安抚司:龙潭安抚司、大旺安抚司(东流蛮夷官司、臈壁峒蛮夷官司)忠建宣抚司(隶施州卫)安抚司:忠峒安抚司、高罗安抚司(思南长官司)容美宣抚司(隶施州卫)长官司:盘顺长官司、椒山玛瑙长官司、五峰石宝长官司、石梁下峒长官司、水尽源通塔平长官司、木册长官司、镇南长官司、唐崖长官司永顺军民宣慰使司羁縻州:南渭州、施溶州、上溪州长官司:臈惹洞长官司、麦著黄洞长官司、驴迟洞长官司、施溶溪长官司、白崖洞长官司、田家洞长官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长官司:五寨长官司、筸子坪长官司浙江布政使司(治杭州府)杭州府直隶县:钱塘县、仁和县、海宁县、富阳县、余杭县、临安县、於潜县、新城县、昌化县严州府直隶县:建德县、桐庐县、淳安县、遂安县、寿昌县、分水县嘉兴府直隶县:嘉兴县、秀水县、嘉善县、崇德县、桐乡县、平湖县、海盐县湖州府直隶县:乌程县、归安县、长兴县、德清县、武康县安吉州县:孝丰县绍兴府直隶县:山阴县、会稽县、萧山县、诸暨县、余姚县、上虞县、嵊县、新昌县宁波府直隶县:鄞县、慈溪县、奉化县、定海县、象山县台州府直隶县:临海县、黄岩县、天台县、仙居县、宁海县、太平县金华府直隶县:金华县、兰溪县、东阳县、义乌县、永康县、武义县、蒲江县、汤溪县衢州府直隶县:西安县、龙游县、常山县、江山县、开化县处州府直隶县:溧水县、青田县、缙云县、松阳县、遂昌县、龙泉县、庆元县、云和县、宣平县、景宁县温州府直隶县:永嘉县、瑞安县、乐清县、平阳县、泰顺县福建布政使司(治福州府)福州府直隶县:闽县、侯官县、长乐县、福清县、连江县、罗源县、古田县、闽清县、永福县兴化府直隶县:莆田县、仙游县建宁府直隶县:建安县、瓯宁县、建阳县、崇安县、浦城县、松溪县、政和县、寿宁县延平府直隶县:南平县、将乐县、沙县、尤溪县、顺昌县、永安县、大田县汀州府直隶县:长汀县、宁化县、上杭县、武平县、清流县、连城县、归化县、永定县邵武府直隶县:邵武县、光泽县、泰宁县、建宁县直隶县:晋江县、南安县、同安县、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漳州府直隶县:龙溪县、漳浦县、龙岩县、长泰县、南靖县、漳平县、;平和县、诏安县、海澄县、宁洋县直隶州福宁州县:宁德县、福安县广东布政使司(治广州府)广州府直隶县:南海县、番禺县、顺德县、东莞县、新安县、增城县、三水县、龙门县、香山县、新会县、新宁县、从化县、清远县连州县:阳山县、连山县肇庆府直隶县:高要县、高明县、四会县、新兴县、开平县、阳春县、阳江县、恩平县、广宁县德庆州县:封川县、开建县韶州府直隶县:曲江县、乐昌县、英德县、仁化县、乳源县、翁源县南雄府直隶县:保昌县、始兴县惠州府直隶县:归善县、博罗县、长宁县、永安县、海丰县、龙川县、兴宁县、长乐县连平州县:河源县、和平县潮州府直隶县: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程乡县、饶平县、惠来县、镇平县、大埔县、平远县、普宁县、澄海县高州府直隶县:茂名县、电白县、信宜县化州县:吴川县、石城县雷州府直隶县:海康县、遂溪县、徐闻县廉州府直隶县:合浦县钦州县:灵山县琼州府直隶县:琼山县、澄迈县、临高县、安定县、文昌县、会同县、乐会县儋州县:昌化县县:陵水县崖州县:感恩县直隶州罗定州县:东安县、西宁县广西布政使司(治桂林府)直隶县:临桂县、兴安县、灵川县、阳朔县全州县:灌阳县永宁州县:永福县、义宁县平乐府直隶县:平乐县、恭城县、富川县、贺县、荔浦县、修仁县、昭平县永安州梧州府直隶县:藤县、容县、岑溪县、怀集县郁林州县:博白县、北流县、陆川县、兴业县浔州府直隶县:桂平县、平南县、贵县柳州府直隶县:马平县、洛容县、柳城县、罗城县、怀远县、融县、来宾县象州县:武宣县宾州县:迁江县、上林县庆远府直隶县:宜山县、天河县、忻城县直隶长官司:永顺长官司、永定长官司、永安长官司河池州县:思恩县、荔波县南丹州东兰州那地州南宁府直隶县:宣化县、隆安县横州县:新淳县新宁州上思州归德州忠州下雷州太平府直隶县:崇善县、陀陵县、罗阳县左州养利州永康州上石西州太平州思城州安平州万承州全茗州镇远州茗盈州龙英州结安州结伦州都结州上下冻州思明州思明府下石西州西平州禄州镇安府思恩军民府奉议州上映州县:上林县、武缘县安隆长官司直隶州田州归顺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龙州江州县:罗白县思陵州凭祥州桂林府云南布政使司(治云南府)云南府直隶县:昆明县、富民县、宜良县、罗次县晋宁州县:归化县、呈贡县安宁州县:禄丰县昆阳州县:三泊县、易门县嵩明州曲靖府直隶县:南宁县、亦佐县沾益州陆凉州马龙州罗平州寻甸府临安府直隶长官司:纳楼茶甸长官司、教化三部长官司、王弄山长官司、亏容甸长官司、溪处甸长官司、思佗甸长官司、左能寨长官司、落恐甸长官司、安南长官司宁州县:通海县、河西县、嶍峨县、蒙自县、新平县建水州石屏州阿迷州新化州宁远州澂江府直隶县:河阳县、江川县、阳宗县新兴州路南州广西府师宗州弥勒州维摩州广南府直隶县:富川县楚雄府直隶县:楚雄县、广通县、定远县、定边县、柷嘉县南安州镇南州武定府和曲州县:元谋县禄劝州景东府镇沅府直隶长官司:禄谷寨长官司大理府直隶县:太和县直隶长官司:十二关长官司赵州县:云南县邓川州县:浪穹县宾川州云龙州永宁府直隶长官司:剌次和长官司、革甸长官司、香罗甸长官司、瓦鲁之长官司蒙化府顺宁府云州长官司:孟缅长官司元江军民府奉化州恭顺州姚安军民府姚州县:大姚县鹤庆军民府剑川州顺州丽江军民府通安州宝山州兰州巨津州永昌军民府直隶县:保山县、永平县直隶安抚司:潞江安抚司、镇道安抚司、杨塘安抚司、瓦甸安抚司直隶长官司:凤溪长官司、施甸长官司、茶山长官司腾越州孟定御夷府安抚司:耿马安抚司缅甸军民宣慰使司长官司:东倘长官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大古剌军民宣慰使司底兀刺宣慰使司南甸宣抚司十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孟密宣抚司蛮莫安抚司者乐甸长官司钮兀御夷长官司芒市御夷长官司孟琏长官司刺和庄长官司促瓦长官司散金长官司里麻长官司八寨长官司威远御夷州湾甸御夷州镇康御夷州直隶州北胜州广邑州贵族布政使司(治贵阳府)贵阳府直隶县:新贵县、贵定县开州广顺州定番州长官司:程番长官司、小程番长官司、上马桥长官司、卢番长官司、韦番长官司、方番长官司、洪番长官司、卧龙番长官司、小龙番长官司、大龙番长官司、金石番长官司、罗番长官司、卢山长官司、木瓜长官司、麻响长官司、大华长官司都匀府直隶长官司:都匀长官司、邦水长官司、平浪长官司、平洲六洞长官司、麻哈州本麻哈长官司、乐平长官司、平定长官司独山州县:清平县长官司: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丰宁长官司黎平府县:永从县直隶长官司:潭溪蛮夷长官司、八舟蛮夷长官司、洪舟泊里蛮夷长官司、曹滴洞蛮夷长官司、古州蛮夷长官司、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新化蛮夷长官司、湖耳蛮夷长官司、亮寨蛮夷长官司、欧阳蛮夷长官司、中林验洞蛮夷长官司、赤溪湳洞蛮夷长官司、龙里蛮夷长官司思南府直隶县:安化县、婺川县、印江县直隶长官司:蛮夷长官司、沿河祐溪长官司、朗溪蛮夷长官司思州府直隶长官司:都坪峨异溪蛮夷长官司、都素蛮夷长官司、施溪长官司、黄道溪长官司镇远府直隶县:镇远县、施秉县直隶长官司:偏桥长官司、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臻剖六洞横坡等处长官司铜仁府直隶县:铜仁县直隶长官司:省溪长官司、提溪长官司、大万山长官司、乌罗长官司、平头著可长官司石阡府直隶县:龙泉县直隶长官司:石阡长官司、苗民长官司、葛彰葛商长官司安顺军民府直隶长官司:宁谷寨长官司、西堡长官司平越军民府直隶卫:清平卫、兴隆卫黄平州县:余庆县、甕安县、湄潭县长官司:凯里长官司、杨义长官司真宁州长官司:十二营长官司、康佐长官司永宁州长官司:慕役长官司、顶营长官司普安州安南卫威清卫平坝卫毕节卫所:守御七星关后千户所赤水卫所:摩尼千户所、白撒千户所、阿落密千户所、前千户所、普市守御千户所敷勇卫所:於襄守御千户所、息烽守御千户所、濯灵守御千户所镇西卫所:威武守御千户所、赫声守御千户所、柔远守御千户所、定远守御千户所龙里卫军民指挥使司长官司:大平伐长官司新添卫军民指挥使司长官司:新添长官司、小平伐长官司、把平寨长官司、丹平长官司、丹行长官司贵州宣慰使司长官司:水东长官司、中曹蛮夷长官司、龙里长官司、白纳长官司、底寨长官司、乖西蛮夷长官司、养龙坑长官司附:(1)明朝行政区划设布政使司(省)、府、县三级;另有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布政使司,散州属府,下辖县(2)明朝在少数名族地区设羁縻州和土司进行管理(3)明朝在全国另设都指挥使司,管理军户。
明代(1368年-1644年)的行政区划主要是以都城为中心,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和南北两京。
其中,十三个布政使司分别是:
1. 南京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地)
2. 浙江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3. 福建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福建、广东等地)
4. 广东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广东、广西等地)
5. 广西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广西、海南等地)
6. 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四川、贵州等地)
7. 贵州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贵州、云南等地)
8. 云南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云南、贵州等地)
9. 湖广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湖南、湖北等地)
10. 河南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河南、山西等地)
11. 山东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山东、河北等地)
12. 陕西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陕西、甘肃等地)
13. 北京布政使司(辖区包括今天北京、天津等地)
南北两京则分别为北京和南京,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中国古代的地图管理◎ 王树连地图故事明代中后期,边防形势严峻。
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兵部职方司主事陈祖绶组织46人的队伍,对边防军镇报送的地图及职方司保存的历史图籍加以考证和研究,历时16个月,完成了《皇明职方地图》编制。
图上突出标示了全国具有军事意义的山川险阻、边塞地区的地理风貌,补绘了明朝失陷的长城以北大宁、开平、兴和、东胜四个边镇的地图,为部署边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地图管理,明承古制。
那么,中国古代是如何实施地图管理的呢?面向全国的常设管理部门——兵部职方司兵部职方司是面向全国的地图管理部门,是中央政府的常设管理机构。
它起源于西周设立的职官——夏官司马属下的职方氏。
由兵部职方司主管全国的地图,说明古代地图在国家安全与治国安邦方面具有突出作用。
此种体制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清代。
西周创立了我国早期比较完备的国家管理制度。
据《周礼》载,西周设立六卿,其中夏官司马主管军事。
夏官司马属下有负责测绘的职官如职方氏、量人、司险、土方氏、合方氏、形方氏等。
职方氏的职责是“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
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实行丞相中心制,具体管理地图的职官是御史中丞。
《汉书·百官公卿表》称,御史中丞“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
御史中丞隶属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同副丞相,总管监察事宜。
晋代司空(相当于宰相)同时兼任地官的裴秀在制作《禹贡地域图》过程中,总结出著名的“制图六体”。
到了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由丞相中心制变为三省制,在尚书省下设立六部,兵部下设职方司,职方司开始成为朝廷官制的一部分。
《隋书·百官志》记载,兵部下设职方司,职方郎中、职方员外郎主管地图测绘。
《新唐书·百官》载,唐代“职方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地图”。
《旧唐书·职官》记载,唐代职方司共有职官21人,其中职方郎中1人,员外郎1人,主事2人,令史4人,书令史9人,掌固4人。
明朝行政区划{1}明朝行政区划,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但后来深感不便,于是进行了全面改革。
1376年(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各州以下有县,形成了一个省府州县四级制与省州县三级制并存的大体格局。
明初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的体系,后逐渐被巡抚制度接掌,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蒙元的某某等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藩司”,主管一省民政,与中央六部直接联系。
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主管一省军户卫所番汉诸军,听命于兵部和五军都督府。
另外还有负责监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听命于刑部,掌管司法权。
明代在全国设置十五个省级单位,包括:北直隶[1]、南直隶[2]、、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
以上共十五个省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注意:明朝与今名称虽大部相同,但所辖地域有相当差别,不宜以今天的行政区划倒推);另外,明朝在1406年至1427年间曾设立交趾布政使司,后被废;南明时期,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承天府,下辖天兴、万年二县,另设澎湖安抚司,号为“东都”,后郑经改东都为东宁,并于承天府之上再设东宁总制府。
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为府,成为主要的二级行政区划,但是同时又有直属于省的直隶州,行政级别等同于府。
府以下有属州和县,是主要的第三级行政区划,而属州还可能领有少数县,成为结构上的第四级,但相对重要性很小。
直隶于省的直隶州下也领若干县,其级别相当于府属州或府属县,仍是第三级行政区划。
所以州按性质不同是跨第二、第三两个级别的区划,而与府相比,无论属州或直隶州的治所所在地均不设县,即使原有县的也被并入州制。
都指挥使司方面,明朝共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2个留守司。
历史地理第十九辑读《广舆图・虔镇图》兼论明中后期粤东新增县治的军事地理意义程龙保存至今的古代地图是我们了解地理环境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古人地理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和珍贵资料。
古代地图所传达的信息往往能够弥补文献典籍记载的缺憾,且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充分利用古代地图研究地理环境的变迁演化,是地理学研究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明代嘉靖年间成书的《广舆图》是一部中国分省地图册,它保存了大量明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方面的资料,是研究明代地理概况的珍贵依据。
尤其是明代中后期行政区划的设置、调整等情况,都在《广舆图》中有清晰而明确的反映。
行政区划的建置沿革往往能够反映出该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等基本情况。
同时,政区兴废也可以作为区域自然环境变化的直接证据。
对于历史时期政区建置沿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总结行政区划发展演变的规律,正确、全面地认识政区设立的目的和意义。
《广舆图》中的《虔镇图》为我们保存了一份珍贵的研究粤东政区演化的材料,本文利用《广舆图》探讨明中后期粤东政区演化规律,阐明特定历史条件下县级政区设立的特殊原因•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再现古代地图的科学和利用价值。
明代以前,广大粤东地区,即韩江流域和东江--兴梅地区的发展长期缓慢、停滞。
偏僻边远、瘴痈袭人和虫蛇岀没使这里成为贬谪官吏和发配刑徒的目的地°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在明代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一发展集中体现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增置上。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代在粤东地区共增置12县①,这使粤东成为明代广东新设县治最多的地区。
此外,从设县的时间上看,多集中在明代中后期,以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为多。
许多学者将这一县治激增现象归结为经济发展的结果②。
我们不能否认岭南经济发展在政区变化过程中的作用,但仅仅以经济发展作为粤东县治激增的唯一解释也不免失于偏颇。
县级政区的设立,往往有诸多原因,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移民因素等等都可能导致新政区的设立。
明朝的行政区划
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
胡军版朱元璋
同时还在各地设置了16都司(相当于现在的军区)、5行都司(辅助都司,并且只在陕西、山西、湖广、福建、四川五省)、2留守司(在陪都设置的官署)。
明朝疆域
此外还有羁縻卫所(设于边疆非主体民族地区,以当地首领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给敕书印记,辖都司卫所,掌当地军民政事),如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奴儿干都司,嘉峪关以西地区的西北八卫。
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明朝16帝。
鲜为⼈知的明末中国⽼地图(多幅)
(普哈Purchas,皇明⼀统⽅舆备览,1625年,29x37公分)
明末时中国什么样?也知道,也不知道。
没有直观印象。
在⽹上看到⼏幅印⾏于1570—1626年的中国地图,⼤开眼界。
其中“皇明⼀统⽅舆备览” ,初版于明天启五年(1625),已经明代晚期。
可惜图⽚太⼩,不能细致察看。
最起码,看不清我们安徽的位置。
尽管如此,也⾮常珍贵了。
转贴到⾃⼰的博客上,与诸博友共享。
(Ortelius,亚洲地图,Antwerp,1570年初版,37x60公分)
(De Jode,中国1593Antwerp,3□□□5公分,最稀有的西⽅中国地图)
(麦卡托Mercator,中国地图,1606初版)
(Speed,中国地图,1626年初版,40x52公分)
(布劳Blaeu,中国地图,1636年初版,41x50公分)
(Ortelius,中国,Antwerp,3□□□x46公分,西⽅第⼀张单张中国地图)
(鲜为⼈知的中国⽼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