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主要害虫检索表

水稻主要害虫检索表

水稻主要害虫检索表
水稻主要害虫检索表

??П??????

1.在積水稻田危害稻株根部 (2)

在無積水稻田危害稻株根部 (3)

2.幼蟲體呈乳白,無足,略向腹面彎曲,體節多橫紋,體長8-9 公釐,蛹繭不附於根上……………水稻象鼻蟲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

幼蟲體呈乳白,無足,第2至第7腹節背面有6對鉤狀突起,體長8-10 公釐,蛹繭附著於根部…………水稻水象鼻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3.常在水稻田田埂旁1-2 公尺處,近土表常可見微隆起之隧道痕跡,危害隧道附近水稻根部或咬食稻莖基部,食痕呈不整齊之撕裂狀。成蟲體長24-30 公釐,體色黃褐至褐色,前腳跗節變畸形適於地下開掘,前翅不達腹部中央,後翅發達,靜止時重疊腹背呈尾狀…………………非洲螻蛄Gryllotalpa fossor Scudder

?.П??????

1.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危害稻莖 (2)

以刺吸式口器吸汁危害稻莖 (5)

2.莖部有蟲孔,剖開稻莖,可見蟲糞、蠋

型幼蟲或被蛹 (3)

莖部無蟲孔,被害莖基部之傷口呈不整

齊絲裂狀(見根部害蟲)……非洲螻蛄Gryllotalpa fossor Scudder

3.稻莖上幼蟲蛀入孔大,孔外一般排有大量黃褐色蟲糞及組織碎屑,剖開稻莖,內壁被嚴重蛀食僅存一層薄壁,被害株易倒伏。莖內常見多條幼蟲,蟲糞軟而潮濕;幼蟲頭部赤褐,胴部淡黃而略帶赤紫色;蛹呈圓筒型,黃褐色,被有白粉……大螟Sesamia inferens(Walker)

稻莖上幼蟲蛀入孔小,孔外一般不排出蟲糞,莖內部被蛀食不明顯,蟲糞不潮濕 (4)

4.被害莖內常見多條幼蟲,頭部黃褐色,胴部灰黃,上有褐色縱線5條;蛹褐色,長約12 公釐,背面有不甚明顯之縱線5條;蟲糞黃褐色…………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被害莖內通常只有一條幼蟲,體柔軟,黃至淡黃色稍帶綠色,胴部除白色透明之背線外無其他條紋;蛹長12-15 公釐,細長圓筒形,初黃綠色,後變淡黃褐色;蟲糞灰白色…………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Walker)

5.體較大而硬,成蟲前翅為半翅鞘,平覆於腹背,有臭腺孔(椿象) (6)

體較小而軟,前翅基部和端部同質 (7)

6.成蟲體長約10 公釐,黑色,表面粗硬密

主要水稻害蟲檢索表

佈刻點,前胸背板前緣角向兩側突出成刺狀,小盾片舌形,幾蓋住整個腹部。若蟲初齡時為圓形鮮紅色,3-5腹節背面各有一個橢圓形斑紋,五齡若蟲長橢圓形,淡褐色…………黑椿象Scotinophara lurida (Burmeister)

成蟲體長12-13 公釐,黃褐色,密佈刻點,體梭形;小盾片後端狹長舌形,末端較狹,達腹部之三分之二,基部有黑點4枚;半翅鞘革質赤褐色,前緣呈黃白色;膜質部淡褐色,翅脈褐色。若蟲初呈圓形褐色,各腹節有紅色之橫條及小點,後呈橢圓形,灰褐色………稻椿象Lagynotomus elongatus (Dallas)

7.雌成蟲無翅,雄蟲有膜質翅一對。雌成蟲體長約5 公釐,長卵形,腹面扁平,背面隆起,暗紅色,體表被白粉狀,觸角6至7節,足細短,跗節一節爪無齒。潛藏於葉鞘內側及莖間吸汁危害……………稻粉介殼蟲Brevennia rehi(Lindinger)

成蟲有二對翅 (8)

8.成蟲體長2-3 公釐,行動不活潑,觸角絲狀,腹部近尾端背側具一對角狀管;腹末端具尾片(蚜蟲) (9)

成蟲體長4-6公釐,觸角絲狀或鞭狀,腹部無角狀管及尾片,行動活潑、善跳 (10)

9.體長約2.5 公釐,黃綠至濃綠色,觸角細長,稍較體為短,角狀管長,圓柱形,

黑色;尾片淡黃色,具7-10根毛………

長角麥蚜Sitobion akobiae Shinji

體長約2.3 公釐,體色暗綠,觸角長度小於體長之一半,角狀管之長度較短為基部之2.5倍,其中央稍膨大末端較細,尾片暗黃綠色,兩側各具2支毛……………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

10.頭冠狹窄,上有隆脊,前緣較尖,觸角

鞭形,生於複眼下方,成蟲有長、短翅型,後足脛節末端有一大型端距(飛蝨類) (11)

頭冠寬,多平坦,前緣呈弧形,觸角絲狀,生於兩複眼間,成蟲只有長翅形,後足脛節背面有刺列,末端無大形端距(葉蟬類) (13)

11.中胸小盾片與體同色,長翅型體長約4.5

公釐,呈褐色至暗褐色,有光澤;前翅帶褐色半透明,其後緣近中央處有黑褐色斑紋,靜止時雙翅相合呈一長卵形斑紋;後足端距有小刺30~36枚。若蟲黃白色至黃褐色,隨蟲齡增長,色漸變深,第3、4腹節各有一粉狀白色斑紋,以後各節都有3-5個淺色紋……………………

褐飛蝨Nilaparvata lugens (St?l)

中胸小盾片中間與兩側不同色 (12)

12.長翅型,體長3.8 - 4.5 公釐,灰黃色;頭

頂顯著前突,黃白色;前胸背板黃白色,複眼後有一新月形暗褐色斑;小盾片中央黃白色,兩側暗褐色,前翅半透

明略帶淡褐色,有翅斑。雌蟲顏面及胸腹部腹面為黃褐色,雄蟲為黑褐色。若蟲近橄欖形,幼齡時灰白色,後變淡灰褐色,背上有不規則雲狀斑紋…………

白背飛蝨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長翅型,體長3.5 - 4.2 公釐,黃褐至黑褐色;頭頂突出不顯著,淡黃色;前胸背板淡黃色;雄蟲小盾板黑色,雌蟲小盾片中央污黃色,兩側各有一新月形暗褐色斑紋,前翅具翅斑。若蟲近橢圓形,幼齡淡黃色後變黃褐色,背面有淺色左右對稱斑紋…………斑飛蝨Laodelphax striatella (Fa l len)

13.體黃綠至鮮綠,前翅末端雄蟲為黑色,

雌蟲為淡褐色 (14)

體非黃綠至鮮綠,前翅末端非黑色或淡褐色 (16)

14.頭冠亞前緣具有黑帶 (15)

頭冠亞前緣不具黑帶,頭冠向前顯著突出;前翅中央黑斑小或無,雄蟲外生殖器的陽莖端中部不收縊,側突大,呈三角形,腹面刺列,每列有刺4-5枚。若蟲黃綠,綠至暗綠,胸部背板及各腹節無黑褐色斑紋……………臺灣黑尾葉蟬Nephotettix virescens (Distant)

15.頭亞前緣具黑色橫帶,前翅少數具黑

斑。雄蟲外生殖器的陽莖端中部收縊,側突水平伸出且較細長,腹面刺列每列3- 4枚。若蟲灰白、污黑至黑褐,前胸背

板斑紋較少,腹部背板均有略相同之黑褐色斑紋……………………偽黑尾葉蟬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

頭部亞前緣具較寬之黑色橫帶,前翅中央具大而不正形黑斑,爪狀部內緣及外緣部分個體具黑斑。雄蟲外生殖器的陽莖端中部不收縊,側突較小,呈三角形,腹面刺列每列有7-8枚。若蟲淡黃、橙黃至黑褐,胸部各節背板均具黑褐斑紋,腹部第6-7節背板之兩側無黑褐色斑紋,第8-9節斑紋成十字形黑斑…………

……黑條黑尾葉蟬Nephotettix nigropictus (St?l)

16.體長3.5 - 4 公釐灰白色,頭冠有4個淡黃

褐色斑點,前胸背板混有數個暗褐斑,小盾片二基角各具暗褐點一個,前翅黃白色,具顯著之電光狀之暗褐色大形斑紋。若蟲頭大尾尖,乳白至黃白色,雜有褐斑…………………電光葉蟬Recilia dorsalis (Motschulsky)

體長約3.3至3.6 公釐,體黃色至橙黃色,頭冠近前緣無黑色斑點,前胸背板中央有一菱形暗色紋,前翅白色、半透明具光澤;腹背暗褐,腹面白色。若蟲乳白至淡黃綠色,體表有許多細長毛,在腹部各節背面排成橫行;腹部各節兩側有褐色斑紋……………………白翅葉蟬Thaia rubiginosa Kuoh

??П??????

1.葉片被害具明顯缺刻或大形斑紋 (2)

葉片被害不具缺刻或斑點 (18)

2.前翅硬化變形為翅鞘,後翅膜質 (3)

前翅不變形為翅鞘 (6)

3.成蟲體長約5 公釐,體藍黑色有光澤,前

胸背面及翅鞘上均有刺狀突起。幼蟲扁平,橢圓形,淡綠色,背面有隆起粗縱線,兩側具三條細縱紋,每體節兩側後端各有一小突起。成蟲嚙食葉片組織,殘存下表皮,初成長條白色斑痕,後褐變;幼蟲潛食稻葉組織中,嚙食葉肉,留上、下表皮形成長形、黃白色袋狀膜囊......鐵甲蟲Dicladispa armigera (Olivier)成蟲體表無刺突,幼蟲不扁平 (4)

4.成蟲體長約5 公釐之美麗小甲蟲,頭部黑

色,口吻寬短觸角絲狀,前胸及足黃褐色,翅鞘青藍色有光澤,腹部黑色;幼蟲呈洋梨形,頭部黑褐色,胴部圓而肥大,色暗褐,背上常堆負灰褐色糞便,如泥塊之附著於葉面。成蟲及幼蟲均沿葉脈食害葉部之上表皮及葉肉,殘存下表皮及維管束,其食痕呈不規則之長條白色斑紋,嚴重時葉片縱裂枯死………

負泥蟲Oulema oryzae (Kuwayama)

成蟲口吻發達,觸角呈膝狀;幼蟲無足,乳白色,危害根部(象鼻蟲) (5)

5.體長約5 公釐,體暗褐至黑色,密佈細刻

點,體表被灰褐至黑褐鱗片,管狀喙細

長,稍向下彎,翅鞘略寬於前胸,兩側平行,每翅鞘上各有縱溝7條,第2、3條縱溝間之中部後方,各有一長方形白色小斑點。幼蟲乳白,稍胖,體稍向腹面彎曲,危害根部。成蟲以管狀口緣,蛀食分期莖葉,被害心葉抽出後,輕者呈現一橫排小孔,重者葉片折斷飄浮水面………………………水稻象鼻蟲Echin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

體長約3公釐,體被灰褐色鱗片,胸部及體背中央具不整形黑色大型斑紋,口吻粗短,中腳脛節密生約30根長毛;幼蟲乳白,較瘦,第2至7腹節背面有6對

狀突起,危害根部。成蟲喜好危害嫩葉,以其口吻嚙食葉片成寬約1公釐,長5-10公釐之織紋狀長條白色食痕??水稻水象鼻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 6.葉片被咬成缺刻徵狀 (7)

葉片被害,不成缺刻徵狀 (15)

7.缺刻較大,不規則,嚴重時整葉吃光;成蟲只具三對胸足,後足發達,善跳躍;前胸發達,前翅革質,後翅膜質。若蟲除無翅或僅具翅芽,餘類似成蟲(蝗蟲) (8)

缺刻較小,多在葉緣或由上而下蠶食,幼蟲呈蠋型 (11)

8.頭部鈍圓,前胸背板延伸包於體之兩側,後足腿膨大粗壯 (19)

頭部尖削,顏面與頭頂成銳角,前胸背

板較長而平直,後足腿節較細長??10 9.體長30-39 公釐,黃綠色,頭部略呈三角

形向前突出,前胸兩側有黑褐色之寬縱條紋,其後端達於前翅之基部(♀)或前翅前緣中央(♂),前翅細長,灰褐色,其前緣基部呈三角形突出。若蟲初呈淡青色,後漸呈綠色…………………小稻蝗Oxya hyla intricata (St?l)

體長45-75公釐黃褐色,頭短而寬,前胸較細,呈鞍形,其後緣圓形黃色,向後方突出,前胸背中央,胸側之中央及前翅前緣基部及後緣,各有黃褐色之粗縱線,前胸側之黃褐線兩側另有黑線,前翅細長淡褐,上有黃色及褐色斑紋,後翅基紅色……………………背條土蝗Patanga succincta Linnaeus

10.觸角粗短、略扁,沿頭頂和前胸兩側有

淡紅色線,上有一列淺黃色疣狀突起,前胸背板中央縱隆線不顯著,腹板上有長方形片狀突起………………尖頭蝗Atractomorpha lata Motschulsky

觸角劍形,沿頭頂和前胸兩側淡紅色線;前胸背板中央縱隆線顯著,腹板上無突起………………臺灣負蝗Atractomorpha psittacina (de Haan)

11.幼蟲以葉片築巢,由一片或數片葉綴成

蟲苞,巢內有蟲或蛹 (12)

幼蟲不結巢,蟲體在葉片上 (13)

12.幼蟲將葉片之兩葉緣向正面以絲狀物綴

成長筒形蟲苞,在苞內啃食葉片組織成白色長條食痕。幼蟲性極活潑,被觸動時即迅速前爬或後退,或牽絲下墜,頭部淡褐色,幼齡體綠色,後變黃綠色,老熟時帶紅色;前胸盾褐色,近後緣有成對黑斑;中後胸背有明顯小黑斑8個,前排6個,後排2個………………瘤野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

幼蟲將2~4片葉綴成縱形蟲苞,常外出嚙食葉片成刻。幼蟲頭大,前胸小呈頸狀,體軀中部較大,蟲體略呈紡錘形,頭部正面中央有深褐色w形斑紋,體綠色,背線深綠色,胴部各節多皺紋。蛹近圓筒形,頭頂平,尾尖,黃褐色,背面較深,粗糙而多皺,後漸呈褐色,體長被白粉,外裹白色薄繭………………

直紋稻苞蟲Parnara guttata Bremer et Grey 13.幼蟲胴部第6、7節之兩對腹腳退化,步

行時如尺蠖狀。蟲體細長,初呈黃綠,後變淡褐,體背有白色之背線及及亞背線,老熟幼蟲折結葉尖成三角形之小苞,化蛹其內,葉苞多被咬斷下落地面............稻螟蛉Naranga aenescens Moore 幼蟲胴部第6、7節兩對腹腳發達 (14)

14.幼蟲頭部有一對角狀突起,鮮紅色,胴

部鮮綠色,背線濃綠色,兩側尚有3-4條不明顯之縱線,各節多橫皺及深綠色小疣突,腹末臀板分二叉;蛹圓筒型,初鮮綠後轉灰褐色,倒掛於葉下面………

樹蔭蝶Melanitis leda Linnaeus

幼蟲頭部褐色,無角狀突起,正面有黑褐色人字形紋,側面有暗褐色網狀紋;胴部色多變化,淡綠至墨綠色,背線淡紫褐色,亞背線淡黃白色,氣門下線有一條紫褐色寬帶,各體節亞背線內側各有一個半月形黑色斑紋。老熟幼蟲化蛹於稻叢基部或土縫中,紅褐色,第2~7腹節背面前緣有密佈刻點,腹末腹面中央內凹,末端有一對鉤刺……………臺灣夜盜Spodoptera mauritia Moore

15.葉片表面具白色細斑點,由上而下擴展,且葉尖縱捲,內有長紡錘形小蟲,爬行快速,腹末常翹起。成蟲黑褐色,翅狹長,狀似羽毛,若蟲形狀似成蟲,但無翅且色較淡………………………17葉片被害不呈白色斑點或縱捲,幼蟲蛆形………………………………………1616.幼蟲於水稻分

初期潛入未展開之心葉

取食葉緣,被害葉展開後,可見內側邊緣呈淡黃色,並具不規則的碎狀缺口或捲曲,成蟲為灰色小蒼蠅,體長1.8-2.3公釐……稻心蠅Hydrellia philippinea Ferino

幼蟲於水稻生育初期在葉片前段的上下表皮間取食葉片組織,形成長12~45公釐,寬1~4公釐,與葉片平行之白色至黃褐色潛道,老熟幼蟲化蛹於潛道內……亞洲潛葉蠅

Pseudomopomyza asiatica

(Spencer)

17.成蟲體長1.7~2.2公釐,體赤褐至黑褐色,觸角8節,腹部末節細管狀,末端有長毛6根;若蟲淡棕黃色,腹側有紅色斑紋,腹部末端管狀………稻管薊馬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icius)

成蟲體長1.0-1.3公釐黑褐色,觸角7節,雄蟲腹末鈍圓,雌蟲腹末錐形且腹面縱裂;若蟲乳白至淡黃色,除無翅外,狀似成蟲……………稻薊馬Stenchactothrips biformis (Bagnall)

18.成蟲體長2-3公釐,觸角絲狀,腹部近尾端背側具一對角狀管,腹部末端具尾片

……………蚜蟲類(見危害莖部害蟲9)

成蟲體長2-3公釐,觸角絲狀或鞭狀,腹部無角管及尾片,行動活潑…………1919.頭冠狹窄,上有隆脊,前緣較尖,觸角鞭形,生於複眼下方,成蟲有長、短翅型,後足脛節末端有一大型端距…(稻飛蝨類,見危害莖部之害蟲10、11、12)頭冠寬多平坦,前緣大多呈弧形,觸角絲狀生於兩複眼間,成蟲只有長翅型,後足脛節背面有刺列,末端無大型端距………………(葉蟬類,見危害莖部之害蟲13、14、15、16)

α?П?????

1. 稻全穗變白....................................2稻穗直立,穀粒褐變或產生白稃 (5)

2.被害株上無蟲,但稻莖上有蟲孔或剖開稻莖可見蟲體或蟲糞……………螟蛾類(參見危害莖部害蟲1、3、4)

被害株上無蟲,被害莖內無蟲亦無蟲糞 (3)

3.被害株基部被咬傷,傷口不整呈撕裂狀........................非洲螻蛄Gryllotalpa fossor Scudder (見危害莖部害蟲1、2)被害株基無被咬傷徵狀 (4)

4.稻株上有體長4~4.5公釐之褐色至暗褐色蟲體,聚集於稻株及穗部吸食營養液,其分泌物可引起煤煙病,導致植株枯萎,稻穗變白………褐飛蝨Nilaparvata lugens St?l(見危害莖部害蟲10、11)

稻株上有體長3.8至4.5公釐之蟲體,前胸背板黃白色,小盾片中央黃白色,兩側暗褐色,前翅半透明,略帶淡褐色有翅斑。嚴重危害,導致植株枯萎,稻穗變白…………白背飛蝨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見危害莖部害蟲10、12)5.稻穗直立,穀粒全部褐化不稔或不充實,穗頸矮化呈顯著扭曲,撥開葉鞘,可見其內側具白粉狀之蟲體…………………稻細?Steneotarsonemus spinki Smiley

稻穗直立或不直立,穀粒部分不稔變色,穗頸不扭曲 (6)

6.被害穗全部污黃至污黑 (7)

穗上部分穀粒變灰白,或空殼或秕谷 (8)

7.成蟲體長3.5至4.2公釐,黃褐至黑褐色,

頭頂向前突,前胸背板淡黃色,雄蟲小盾片黑色,雌蟲小盾片污黃色,兩側黑褐色,前翅半透明淡灰色;若蟲淡黃至黃褐色………………斑飛蝨Laodelphax striatella(Fallen)

蟲體小而柔軟,體長2~3公釐,觸角絲狀,腹部近尾端背側具一對角狀管,腹部末端具尾片,被害穀粒及植株被覆蜜露,產生煤污病………………蚜蟲類(見危害莖部害蟲8、9)

8.穗上蟲體較大而硬,以手觸壓多具臭味,

觸角絲狀4~5節,成蟲前翅為半翅鞘,後翅膜質,若蟲腹部有臭腺孔,穀粒乳熟期被害,米粒褐化乾扁,其後被害形成斑點米(椿象類) (9)

穗上蟲體較小,無臭味,觸角7-8節,成蟲前翅非半翅鞘 (19)

9.體橢圓形,有單眼,成蟲小盾片延伸至前翅膜質部,或達腹末。若蟲有3對臭腺孔(稻椿象) (10)

體瘦長,無單眼,成蟲小盾片三角形,不達前翅膜質部;若蟲有2對臭腺孔(稻緣椿象類) (14)

10.成蟲小盾片很大,呈舌形,蓋過前翅膜

質部很多 (11)

成蟲小盾片較小,後緣只達前翅膜質部 (13)

11.體長約10公釐,全體黑色,表面粗硬密

佈點刻,前胸背板前緣之兩端有明顯刺

狀向兩側突出,小盾片舌狀,其後緣幾達腹末............黑椿象Scotinophara luri-da (Burmeister)(見危害莖部害蟲6、7)體黃褐色至黑褐色,前胸背板前緣鈍圓不突出,小盾片舌狀,在其基部兩角各有一圓型紋,後緣略超出前翅膜質部 (12)

12.成蟲體長5.0~7.0公釐,體淡灰,上佈滿

黑色點刻,小盾片基部白點較小………

白星椿象Eysarcoris ventralis (Westwood)

成蟲體長4.0~5.0 公釐,體黃褐色,上布滿褐黑色點刻,小盾片較廣幅,基部白點較大……………………雙巨星椿象Eysarcoris guttiger (Thunberg)

13.成蟲體長12~13 公釐,黃褐色,密佈暗

褐色點刻,觸角5節,除末端兩節之後半為黑褐色外,其餘為淡紅色,小盾片末端較尖,其基部有黑點4枚,半翅鞘前緣呈黃白色…………………………稻椿象Lagynotomus elongatus (Dallas)(見危害莖部害蟲6、7)

體長雄蟲13~14 公釐,雌蟲14~17公釐,普通型為全體青綠色,小盾片基部有3個小黃白色斑點,少數個體呈黃帶型(頭部前端及前胸背板前端為黃色)及綠斑型(體黃綠色,上其9個綠色紋斑)……

…南方綠椿象Nezarea viridula (Linnaeus) 14.體小型至中型,前胸背板兩側呈針狀突

出 (15)

成蟲體足及觸角均細長,狀似蜘蛛,前胸背板兩側角無針狀突出 (18)

15.半翅鞘中央部有一對白斑點 (16)

半翅鞘中央部沒有一對白斑點 (17)

16.成蟲體長8公釐,赤褐色,密佈黑褐點

刻,頭及前胸背側角之前部色較淡,觸角較短,第一節約與頭幅同寬,半翅鞘革質部末端具大形斑紋,其下具4個小黑點……………………細針緣椿象Cletus trigonus Thunberg

成蟲體長9.0~11.0公釐,體暗黃褐色,觸角第1、4節較粗大,第2、3節較細,半翅鞘革質末端具大形斑紋,其下端無小黑點…………………臺灣細針緣椿象Cletus punctiger (Dallas)

17.成蟲體長16.0公釐左右,雄蟲黑色,雌

赤褐,被覆細毛,中、後胸具一個小形黃色斑紋,腹部背面具黑色及黃色斑紋,觸角第1-3節末端黑色………………

細緣椿象Riptrotus clavatus Thunberg

成蟲體長15.0-16.0公釐,體赤褐,觸角第一節黑色,頭胸部側面具一條黃色粗縱帶……………………………臺灣細緣椿象Riptrotus linearis Fabricius

18.體長16.0~18.0公釐,綠色至黃綠,觸角

第一節淡色,前胸背板點刻淡褐色,頭、前胸側面之黑線由一列黑色斑點形成………………………臺灣蜘蛛緣椿象Leptocorisa acuta (Thunberg)

體形類似台灣蜘蛛緣椿象,觸角第一節末端及外側黑色,前胸背板點刻與體同色,頭及前胸側部之黑線由兩列黑褐色斑點形成……………………中華蜘蛛緣椿象Leptocorisa chinensis Dallas

19.成蟲體長1.6~2.2 公釐,赤褐至黑褐色,

觸角8節;前翅無縱脈,翅面無剛毛,雌雄腹部第10節均呈管狀,其端部有長毛7根(4長3短);若蟲淡黃至褐色,腹部兩側有紅色斑紋。蟲體主要於開穎潛入穎殼內危害,造成空穀或導致米粒乾癟或表面縱裂黑變……………………

稻管薊馬Haplothrips aculeatus Fabricius

成蟲體長小於1.6公釐,觸角7~8節,翅面有成列剛毛,前翅有縱脈1條,雄蟲腹末鈍圓,雌蟲腹末錐形;若蟲色淡黃,末端鈍圓或錐形 (20)

20.成蟲體長1.1-1.3公釐,黑褐色;觸角7

節,第3、4節上有叉狀感覺錐;單眼間剛毛短;前胸背板後緣有2根長毛;前翅上脈剛毛不連續,下脈剛毛11-13根。

少數個體可潛入穀粒危害成空穀或米粒表面縱裂黑變………………………稻薊馬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Bagnall)

成蟲體長1.3~1.6公釐,赤褐色至淡黃褐色,觸角8節,末端2節短小,第3至6節上有叉狀感覺錐;單眼間剛毛長,各單眼內緣有月形橙色斑;前胸背板後緣有4根長毛,前緣還有長毛4根;前翅上脈剛毛連續,下脈剛毛14-16根。本蟲可與稻管薊馬同時侵入穎殼,造成相同危害徵狀……………………………………臺灣花薊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1、水稻螟虫(钻心虫) 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防治适期:三化螟第一代:秧田期,4月上旬施药防治;大田期,6月上、中旬见成虫(螟蛾)时开始喷药。三化螟第二代:水稻破口10%至齐穗前,约7月中下旬见成虫(螟蛾)时进行喷药。 防治指标:三化螟第一代:枯鞘窝率达10%或枯鞘株率5%;第二代:枯鞘株率1%以上。三化螟为螟卵盛孵期内,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亩有卵块60个。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兑水三桶喷雾。 2、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产区近两年暴发性害虫。其为害主要是成虫群集于水稻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褐飞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1500头。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克;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25%噻嗪酮300-450克,兑水3桶喷雾。 防治配方:每桶水(15公斤)加 配方①、丁硫啶虫咪15毫升+吡虫啉一包+杰效利1包;; 配方②、高渗吡虫啉20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 配方③、啶虫咪15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 3、水稻粘虫 水稻粘虫一年危害水稻二代,六月上—中旬第一代,八月初第二代,防治方法,发现水稻叶片上有低龄幼虫危害时抓紧喷药防治。防治药剂:杀虫三分钟、啶虫咪等。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水稻害虫

第一章水稻类害虫 在我国危害水稻的害虫有300多种,其中危害较重的常见种类有40多种。 常见水稻害虫主要有四类: 1.钻蛀类:钻蛀水稻的茎杆,如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褐边螟、台湾稻螟。 2.刺吸类:刺吸水稻的叶片,如稻飞虱类,叶蝉类,蓟马类,稻蝽类。 3.食根类:取食水稻的根系,如稻根叶甲,稻水象甲、稻摇蚊、稻水蝇蛆。 4.食叶类:取食水稻的叶片。如稻纵卷叶螟,弄蝶类,眼蝶类,象鼻虫,负泥虫,粘虫类,蝗虫类、潜蝇等。 本章学习要求 熟悉:水稻作物主要害虫的危害特点、生活史和习性。 掌握:水稻作物重要害虫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和稻叶蝉的防治方法和具体措施。 一、钻蛀类害虫 这是一类以幼虫钻入稻叶鞘和茎杆中取食的害虫。 三化螟 (一)分布与危害 三化螟又名蛀心虫、钻心虫、蛀杆虫。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向北分布到烟台。 食性专一。仅危害水稻,偶食野生稻。以幼虫钻蛀稻株危害,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茎。形成“枯心苗”;“枯孕穗”;“白穗”、“半白穗”和“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严重时颗粒无收。 (二)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12mm ,雄蛾体长9mm 。 2.卵:雌蛾产卵块,椭圆形,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卵相叠。 3.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又叫“蚁螟”。 4.老熟幼虫:头褐色。胸腹部黄绿色或淡黄色。 5.蛹:体长12-13mm,长圆筒形,初乳白色,黄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有银色光泽,外包白色薄茧。

(三)生活史和习性 一年可发生2-7代。在热带可终年繁殖。在温带不能终年繁殖,冬季需越冬,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 成虫多在夜间羽化。成虫昼伏夜出,雌蛾白天常静伏在蹈株中上部,雄蛾多隐蔽潜伏于蹈丛基部。 飞翔力强,累计可飞翔30km,因此需注意联防。 成虫趋光性强,雌蛾交配后趋光性较强。雄雌蛾交配多在羽化后1-3天。 成虫产卵具趋嫩性和趋绿产卵习性,因此,生长茂密,面积大的稻田着卵多。 初孵幼虫先咬破卵块上胶质和绒毛或咬破卵块底部叶片穿孔而出,到附近稻株上钻蛀,,蛀入茎杆需40-50分种,此段暴露时间是用触杀剂防治蚁螟的大好时机。 幼虫在取食生长过程中常离开原危害稻株转移到新稻株上危害,此称为转株。 二化螟 (一)分布与危害 二化螟又名钻心虫、白穗虫。在我国向北可分布黑龙江克山,向南分布到海南,食性较杂。但以幼虫危害水稻为主。在分蘖时期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危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危害造成“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危害造成“虫伤株”。 (二)形态特征 1.成虫:雌蛾体长12-15mm,头胸黄褐色,前翅黄褐或淡黄色,外缘有7小黑点。雄蛾体长10-12mm。前翅近长方形,黄褐或灰褐色,翅面满布褐色不规则小点,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近外缘渐带淡黄褐色。 2.卵:扁平,椭圆形,初产时白色,后渐变成茶褐色,将近孵化时变为黑色。 3.幼虫:共6-7龄。末龄幼虫体长24-27mm。 4.蛹:体长11-17mm,圆筒形,初为淡黄色,体背可见5条纵线,后转为棕色至酱红色 (三)生活史和习性 1.二化螟在我国一年发生1-5代,发生代数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很大。 2.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棱草和杂草中越冬。 越冬幼虫抗逆能力强,冬季低温对其影响不大。到春季在稻桩中越冬的未成熟幼虫(4-5龄)还会爬出稻株转移蛀入麦类、蚕豆、油菜的茎秆内危害,并在茎秆内化蛹羽化。 3.二化螟的发生期和发生量与越冬寄主关系很大。

水稻病虫害复习题

水稻病虫害复习题 一、填空 1.稻螟虫在国内发生为害的主要有()()()。 2.稻螟虫均以幼虫钻蛀水稻茎杆为害‘造成()和白穗。 3.三化螟以()在()内越冬;二化螟以()在稻桩()及杂草中越冬。 4.三化螟初卵出的蚁螟,可使水稻苗期受害,造成()。破口抽穗的稻株受害,造成()。 灌浆后期受害,造成()。 5.()事影响三化螟发育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温度满足的条件下,湿度主要影响()。 6.三化螟在春季雨水()的年份,发生数量()。为害()。另外,秋季季节性寒潮到来()或者()对三化螟发生也有利。 7.水稻的不同生育期对蚁螟的侵入、()、生长发育、()都有影响,期中()、()最易为蚁螟侵入为害。故称危害生育期。当蚁螟()期与水稻的()期相吻合。三化螟发生重为害甚大。 8.二化螟可使水稻分蘖期受害。造成();在()期受害,则造成白穗;灌浆至乳熟期受害,则形成()和虫伤株。 9.稻纵卷叶螟一幼虫()为害。幼虫在苞内刮食()留下一层透明表皮,呈现()。在()期至()期为害。 10.稻纵卷叶螟在适温度为(),相对温度为()以上。 11.稻飞虱俗称()。常见危害水稻的以()为主,其次为()和(),均属()目()科。 12.褐飞虱成若虫均喜欢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对生长()()的稻田有趋性。

13.稻瘟病按发生时期五部位不同。可分为()()()()()。 14.叶瘟可分为()()()()四种类型。 15.稻瘟病病菌以菌丝体和()在病稻草和()上越冬。 16.纹枯病菌主要以()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在病稻草()及其他寄主上越冬。 17水稻纹枯病用药最好掌握在病害由()自()的转折阶段进行。 18.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一般可分为()()()()(). 19.稻白叶枯病的初侵染源新稻区以()为主。老病区以()为主。 20.水稻纹枯病叶鞘发病现在近水面处出现()状小斑。后扩大成椭圆形并相互联合成()。病斑边缘()中央()。叶片发病似被()。 二.判断并改错 1.稻白叶枯病事细菌性危害。 2.稻白叶枯病在暴风雨袭击或洪涝之后,病害往往在几天之内成灾。 3.稻白叶枯病在湿度大时,病部可出现向萝卜籽大小的菌核。 4.山区和沿海稻区雾多,露重,少光照,稻瘟病不经常发生。 5.褐飞虱主要危害秧田期和分蘖期的稻苗。 6.白背飞虱取食范围比褐飞虱广。 7.稻纵卷叶螟在早、中、晚稻混栽地区,繁殖率和成活率相应提高,发生量大。 8.一般粳稻稻纵卷叶螟的虫量大于籼稻。 9.灰飞虱是三种稻飞虱中发生为害最早的一种。 10.早稻很少发生苗瘟。

最新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精品

水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及措施 一、稻飞虱 1.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适当提早栽培节令栽插,避开稻飞虱危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晒垡;选育抗虫品种,合理密植,规范化栽培。可采用旱育稀植、抛秧、水直播等方式改善田间小气候,使水稻提早分蘖,在稻飞虱混发高峰前水稻分蘖结束,从而可减轻危害;同时控制氮肥,增施磷肥、硅钙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株体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危害;通过合理灌溉,做到“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2.生物防治措施:调控稻田块周围的小生态环境,在田埂上撒施可引诱稻飞虱天敌的有益杂草,增加天敌的数量,充分发挥天敌对稻飞虱的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措施:撒种时稻谷用5%锐劲特悬浮剂加水拌种预防稻飞虱的发生。大田防治,在水稻分蘖期加强测报及田间调查,监测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在主害代的低龄若虫盛期,以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ml/亩喷雾防治,在田间虫量达到百丛稻株虫口>1000头时开始选用吡虫啉、阿克泰、艾美乐、速灭威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例如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亩兑水37.5kg喷雾。施药时要连片联防,必要时要出动机防队进行大面积范围统防统治,降低虫源,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二、水稻螟虫 1.农业防治措施:在螟虫化蛹期(3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中型拖拉机进行耕翻和灌水,以消灭越冬虫源;同时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直播稻推迟到5月底后播种,移栽稻在5月下旬左右播种,6月上旬后移栽,以避开一代产卵盛期。 2.物理防治措施:设置杀虫灯对成虫进行灯光诱杀。 3.化学防治措施:第一代螟虫的防治重点是中稻秧田和早稻大田,特别是中稻秧田,因秧苗较矮小,容易看到螟蛾和查到卵块,同时秧田有多种害虫,可以混合兼防。起到减少一代螟虫危害,压低二、三代虫源的明显作用。在开展预测预报和进行田间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喷药防治田块对三代螟虫进行防治。在螟蛾发生盛期,对田块进行调查,确定易受害稻田范围,在螟蛾产卵盛期到田间查卵,卵块盛孵期喷药防治。防治时期掌握在水稻大苞至破口期。掌握好防治适期,在螟虫卵孵高峰期至低龄幼虫阶段用药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具

水稻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 一、主要病害 1.水稻稻瘟病 1.1发病原因 长期灌深水和稻田过分干旱以及氮肥施用过多等都容易导致稻瘟病的发生。 1.2发病特点 水稻一生中有3个易感稻瘟病的时期,分别是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齐穗期。水稻稻瘟病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应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及早预防。 1.3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1%的石灰水浸种或者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种24小时催芽,然后将2%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按1:500的比例兑好,将稻秧浸入药液中30s后取出栽插。对水稻叶瘟病可以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 g/hm2喷洒。 2.水稻纹枯病 2.1发病原因 稻秧密植、氮肥施用过量以及稻田灌水过多、过频是导致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发病特点 水稻纹枯病呈现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斑块。多在分蘖盛期和末期至抽穗期发病,其中抽穗期前后发病最为猛烈,水稻纹枯病主要侵害叶子,严重时可危害穗部以及茎秆部。 2.3防治方法 水稻纹枯病防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种植的时候基肥要施足,抽穗时要追肥,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以及锌肥的配合施用。施药不宜过早或过迟,最好在拔节期以后、抽穗期以前。药剂选择:5%井冈霉素水剂2250 mL/hm2或20%纹霉清悬浮剂900~1500 mL/hm2,对水750~1050 kg/hm2喷雾,也可用草木灰225~300kg/hm2对水1500kg浸泡一昼夜,过滤后喷雾。孕穗至齐穗期是水稻纹枯病的重点防治时期,应在稻株的中下部喷施药剂。

3.水稻条纹叶枯病 3.1发病原因 灰飞虱传播是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3.2发病特点 水稻叶脉呈现断续的黄白色或黄绿色条斑。发病早的植株会枯死,发病迟的则抽穗不良,病株分蘖减少。 3.3防治方法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采取治虫防病的综合措施。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是及时清理秧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当发现发病可用36%三氯异氰尿酸375~450 g/hm210%加吡虫啉300 g/hm2防治。 二、主要虫害 1.水稻螟虫 1.1害虫特征 水稻螟虫分为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 1.2危害症状 螟虫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水稻白穗。 1.3防治方法 用13.5%钻心炮乳油1350 mL/hm2或15%雷钻乳油1 350 mL/hm2,或13.5%决斗乳油750 mL/hm2喷雾。 2.稻飞虱 2.1害虫特征 俗称“蜢子”,白背飞虱及褐飞虱比较常见。 2.2危害症状 白背飞虱以危害水稻的前期生

水稻一生主要虫害全解

水稻三化螟 学名 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异名Scirpophaga incertulas。别名钻心虫。分布在以南各稻区。 寄主水稻。只为害水稻或野生稻,是单食性害虫。 为害特点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在寄主 分蘖时出现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形成 “枯孕穗”或“白穗”。严重的颗粒无收。 近年三化螟的严重为害又呈上升趋势,其 原因是多方面的。三化螟为害造成枯心苗, 苗期、分蘖期幼虫啃食心叶,心叶受害或 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 管,称做假枯心,把卷缩的心叶抽出,可 见断面整齐,多可见到幼虫,生长点遭破 坏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这时 其他叶片仍为青绿色。受害稻株蛀入孔小, 孔外无虫粪,茎有白色细粒虫粪。别于大 螟、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为害特点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在寄主 分蘖时出现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形成 “枯孕穗”或“白穗”。严重的颗粒无收。 近年三化螟的严重为害又呈上升趋势,其 原因是多方面的。三化螟为害造成枯心苗, 苗期、分蘖期幼虫啃食心叶,心叶受害或 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 管,称做假枯心,把卷缩的心叶抽出,可 见断面整齐,多可见到幼虫,生长点遭破 坏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这时 其他叶片仍为青绿色。受害稻株蛀入孔小,

孔外无虫粪,茎有白色细粒虫粪。别于大 螟、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为害特点幼虫钻入稻茎蛀食为害,在寄主分蘖时 出现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形成“枯孕穗”或“白 穗”。严重的颗粒无收。近年三化螟的严重为害又 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多 方面的。三化螟为害造成枯心苗,苗期、分蘖期幼虫啃食心叶,心叶受害或失水纵卷,稍褪绿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葱管,称做假枯心,把卷缩的心叶抽出,可见断面整齐,多可见到幼虫,生长点遭破坏后,假枯心变黄死去成为枯心苗,这时其他叶片仍为青绿色。受害稻株蛀入孔小,孔外无虫粪,茎有白色细粒虫粪。别于大螟、二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生活习性年生2—3代,、、、3代,高温年份 可生4代,5代,6—7代,南亚热带10一12 代。以老熟幼虫在稻茬越冬。翌春气温高 于16℃,越冬幼虫陆续化蛹、羽化。成虫 白天潜伏在稻株下部,黄昏后飞出活动, 有趋光性。羽化后1—2天即交尾,把卵产 在生长旺盛的距叶尖6-10cm的稻叶叶面或 叶背,分蘖盛期和孕穗末期产卵较多,拔 节期、齐穗期、灌浆期较少。每雌产2—3 个卵块。初孵幼虫称作“蚁螟”,蚁螟在 分蘖期爬至叶尖后吐丝下垂,随风飘荡到 邻近的稻株上, 在距水面2cm左右的稻茎下部咬孔钻入叶 鞘,从孵化到钻入历时30一50分钟,后蛀 食稻茎形成枯心苗。在孕穗期或即将抽穗 的稻田,蚁螟在包裹稻穗的叶鞘上咬孔或 从叶鞘破口处侵入蛀害稻花,经4—5天, 幼虫达到2龄,稻穗已抽出,开始转移到穗

水稻病虫害种类及图片

水稻病虫害 种子期 1、恶苗病:氰烯菌酯(防效100%)、二硫氰基甲烷、恶霉灵、门神、咪鲜 胺、多菌灵、丙环唑、硅唑咪鲜胺。 2、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 3、白叶枯病:叶枯唑、井冈霉素、石灰水、门神、乙蒜素。 秧田期 1.绵腐、立枯病:敌磺钠、门神、恶霉灵、甲霜灵、甲霜恶霉灵。 2.白叶枯、细条病:叶枯唑、络氨铜、叶枯唑、氯溴异氰尿酸、硫酸链霉素。 3.灰飞虱:吡虫啉、吡蚜酮、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4.稻蓟马: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 5.稻瘿蚊:丁硫克百威。 分叶期 1.稻瘟病:门神、三环唑、稻瘟灵、硫磺、咪酰胺-三环唑。 2.纹枯病:井冈霉素、三唑酮。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 6.胡麻斑病:稻瘟灵、20%氟硅唑咪鲜胺。 抽穗期 1.稻瘟病:三环唑、氟硅唑、硫磺、门神、咪酰胺-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 2.纹枯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己唑醇、嘧菌酯、恶霜嘧铜菌酯(高科)、 烯肟菌胺(爱可)。 3.螟虫:三唑磷、杀虫单、甲维盐、毒死蜱。 4.稻纵卷叶螟:吡·杀单、阿维·毒。

5.稻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啶虫脒。 6.稻曲病:井冈霉素、门神、三唑酮、烯肟菌胺。 7.白叶枯、细条病:门神、络氨铜、叶枯唑。 8.穗枯病:三环唑、氟硅唑咪鲜胺、三唑酮。 9.稻秆腐病:稻瘟灵、恶霜嘧铜菌酯、咪鲜胺。 一、稻黑色菌核秆腐病 水稻成株期茎基部的一种真菌病害,又称水稻茎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小球双曲孢和卷喙双曲孢。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的小球腔菌。 病菌侵害茎基部叶鞘,形成椭圆形或纺缍形黑色斑,后扩大至整个叶鞘,茎秆上也有大块黑斑,后期的茎基部腐烂,植株青枯,茎腔内有大量小球状黑色颗粒状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时附着在秧苗基部,以菌丝从伤口或叶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为弱寄生菌,喜高温高湿,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飞虱多的田块病害更重,常造成复合侵染。 二、稻白叶枯病

水稻四大病害

水稻四大病害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病毒病 一、水稻稻瘟病 1、苗瘟:发生在苗期三叶前芽,芽鞘水渍状斑、病苗基部变褐、上部变黄 褐、枯死、温度大时长灰褐色霉层。 2、叶瘟:秧田、本田发生最严重 3、节瘟:多发生于穗以下的第1、2节位上,褐点→环节扩展,失水干缩易 折断→白穗。 4、穗颈瘟:发生于穗梗至第1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呈褐或墨绿色→白穗 5、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大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 →谷粒不饱满黑色。 发病原因(气候因素):温、湿、雨、光、24-28℃有利发病,此温度范围内湿度越大,病害越重,强光可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 防治方法: ①种:a、抗病品种,b、种子处理 ②秧:a、培育无病壮秧,b、药防保护 ③密:合理密植,通风透光 ④肥:配方施肥,增强P、K肥 ⑤水:科学管水,适时晒田,介绍沟垄栽培、育秧栽培技术 ⑥药(化学药剂防治):a、40%的富士一号,150ML/亩,b、用75%三环 唑,30克/亩,兑水45KG喷雾,连房三次,隔5-7天一次。 二、水稻白叶枯病 1、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症状。一般在分蘖后期才较明显,发病从叶尖或 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加长 而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或整个叶片,最后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 易见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叶片病斑暗绿色,扩展迅速,几天内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 最后变为白色,像开水烫过似的,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3、雕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 现失水青卷而后枯萎的症状。 4、叶黄型:病株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新叶呈均匀褪绿或黄色或黄绿色宽 条斑,以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此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 发病原因: ①气候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90%,暴风雨有利白叶枯病的发生和 流行。 ②栽培管理:与水肥关系十分密切,串灌、漫灌加重发生和流行,偏施氮 肥,追施过早、过迟,有利病害发生。 ③水稻品种:粳稻比籼稻抗病,糯稻比粳稻抗病,窄叶比阔叶抗病,在分 蘖末期后抗病率下降,抽穗期最易感病。 ④菌源因素:病虫、病草、再生稻是本病的主要初级染源。 农业防治: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量。 药剂防治:用叶枯净或农用链霉素2包,兑水45KG,喷雾防治。

水稻主要虫害word版

水稻主要虫害 1三化螟 只危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的害虫。 形态特征:成虫前翅呈三角形。雌蛾前翅淡黄色,中央有一个黑点,腹部末端有一束黄褐色绒毛,产卵后脱落。雄蛾前翅淡褐色,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斜带,中央有一个黑色点,外缘七个黑点。卵块长椭圆形,中央稍隆起,覆盖黄褐色绒毛,卵块内卵粒,中央三层,边缘一、二层。幼虫体为乳白色或淡黄绿色。腹足不发达。蛹初为黄白色,后变黄绿色,雄蛹触角长达翅长的7/8,后足伸长达第七或第八腹节。雌蛹触角长达翅长的1/2,后足伸长达第六腹节。 发生特点:成虫口器退化,白天静居在稻丛中,黄昏开始活动,有强烈的趋光扑灯习性,夜间交尾和产卵。在产卵时有选择生长嫩绿茂密的水稻产卵。秧田卵块多产于叶尖,大田卵块多产于稻叶中、上部。雌蛾一生可产卵1—5块,卵粒100—200多粒。 初孵幼虫叫蚁螟,蚁螟破卵壳后,以爬行或吐丝漂移分散,自找适宜的部位蛀入危害。秧苗期蛀入较难,侵入率低。分蘖期极易蛀入,蛀食心叶,形成枯心苗。幼虫一生要转株数次,可以造成3—5根枯心苗,形成枯心塘。圆杆拔节期蚁螟侵入较难,孕穗到破口露穗期为蚁螟侵入

最有利时机,也是形成白穗的原因。幼虫转移有负苞转移习性。幼虫老熟的第一、二代在近水面处稻茎内化蛹。越冬幼虫在稻桩结薄茧过冬,明年4—5月在稻桩内化蛹。

2稻纵卷叶螟: 重点防治主害代。在低龄幼虫期,每百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个-20个,或穗期每百丛有虫20头时施药。亩用25%杀虫双水剂150毫升-200毫升,或50%杀螟松乳油72毫升,任选一种,对水60千克-72千克常规喷雾,或对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喷雾。施药时间以傍晚为宜。 3稻飞虱: 飞虱种类很多,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一)、褐飞虱 形态特征:成虫长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黄褐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的全部黑色。短翅型:雌虫小盾板中间豆浆色,两边各有半月形黑褐色斑一个。雄虫全部黑色。卵:红长0.8毫米,长卵圆稍弯,初产乳白色,渐变灰黄色,在较细一端出现一对黄色的眼点,卵成块,常15~30粒排列,卵痕不显著,卵块产在叶稍内侧,表皮常肿。若虫体近椭圆形,腹部末端浑圆,初龄若虫体淡黄,眼暗赤黑色,腹背3~4节后缘白横带明显。大龄若虫腹背白斑与白横带更明显,体色黄褐或暗褐色。

水稻病虫害知识

水稻病虫防治 一、稻瘟病 稻瘟病农民也叫“禾发瘟、”“吊颈瘟”等,是一种重要的暴发型流行性病虫害。发生重的年份如防治不及时,损失很大,甚至无收。 1、识别 稻瘟病为害水稻除叶鞘以外的各个部位。按发病的时期和受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等,其中叶瘟、穗颈瘟最常见。 苗瘟: 苗瘟是指发生在秧苗三叶期以前的稻瘟病。病苗多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成团枯死。 叶瘟: 是指发生在叶片上的稻瘟病。其病斑主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以慢性病斑最常见。慢性病斑: 一般为梭型病斑,有一条褐色的坏死线从病斑中央贯穿两端,这是识别慢性病斑的重要特征。急性病斑: 一般为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似开水烫过),在病斑的表面常有灰色的霉状物。急性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严重发生的预兆。 穗颈瘟和枝梗瘟: 是指发生在稻穗颈部和枝梗部的稻瘟病。发病初期先在穗颈(或枝梗)上产生褐色的点,后使穗颈(或枝梗)变黑枯死,使整个或部分稻穗(或枝梗)变白形成白穗,对产量影响最大。 节瘟:

是发生在水稻茎节上的稻瘟病。发病初期先在茎节上产生褐色的小黑点,最后整个茎节都变黑、凹陷折断,形成白穗。 2、发生特点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为害,尤其在秧苗3~5叶期、分末至孕穗期、始穗至齐穗期发生多、为害重。通常山区重于平原,早稻重于晚稻,地膜秧田重于露地秧田。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以发病稻草、种子带菌传播。其发生轻重同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切相关。一般气温在24—28C,相对湿度在92%以上或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品种抗性差、过多或偏迟施用氮肥也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此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和药剂预防叶瘟和穗瘟。 (1)选用抗病良种。这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对稻瘟病常发区尤为重要。 (2)种子消毒。所有种子在播种前都要用药剂浸种消毒,药剂可选用先安、强氯精等。 (3)烧毁带病稻草,合理水肥管理,不偏施、迟施氮肥。 (4)药剂防治。重点是预防叶瘟和穗瘟。一是在秧苗移栽前3-5天打好预防稻瘟病超级送嫁药;二是在大田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立即用药防治叶瘟;三是在破口初期对发生叶瘟及感病品种田要喷药预防穗瘟发生,重病田在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药剂可选用正帮稻瘟病专用药、瘟失顿(三环唑)、富士一号(稻瘟灵)等。 二、纹枯病 纹枯病农民叫“烂脚病”、“花脚病”。它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发生普遍的常发性病害。

水稻虫害

水稻病虫害:稻飞虱又称稻虱、蠓虫子等,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稻飞虱种类很多,但在北方稻区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 稻飞虱 稻飞虱又称稻虱、蠓虫子等,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稻飞虱种类很多,但在北方稻区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三种。 为害状 稻飞虱均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以刺吸式口器刺进水稻叶鞘和茎杆吸食汁液。 水稻分蘖期受害,茎秆上出现不规则长形棕褐色斑点,严重时逐渐变黑,整株枯死。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受害,叶片变黄,稻株矮小,茎秆黑而臭,不抽穗或抽出的穗呈褐色,籽粒空秕率高,甚至成为半枯穗或白穗。水稻乳熟期受害,叶灰,茎烂,形成不实穗,甚至成片倒伏枯死。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黑,整株枯萎倒伏,田间出现“黄塘”、“冒穿”,逐渐扩大成片,造成全田枯荒,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灰飞虱还可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苞叶虫、白叶虫等,是我国稻区常发性的主要水稻害虫,一般使水稻减产10~20%,严重时达50%以上,甚至导致绝产。 为害状 初孵幼虫多在心叶、叶鞘内和幼嫩叶片上取食为害。幼虫进入2龄期开始爬至叶尖附近,吐丝将稻叶纵卷成苞,躲在苞内啃食叶肉,被害处呈透明白条状。3龄后食量大增,可将2~3片稻叶连缀在一起卷成虫苞,取食表皮和叶肉,留下一层白色薄膜。幼虫有转苞为害的习性,4龄后转苞频繁,一生可为害5-~9片稻叶。为害严重时,稻田内叶片一片枯白。 二化螟 二化螟又称钻心虫、截虫、白穗虫等,在我国稻区均有发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为害状 水稻自苗期至成熟期都可遭受二化螟的为害。为害状因水稻生育期不同而有差异。 初孵幼虫先群集于水稻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内部组织,被害叶鞘成水渍状枯黄,形成枯鞘;2龄后幼虫蛀入稻株内部食害,在分蘖期咬断稻心,造成枯心苗;孕穗期为害造成枯孕穗;抽穗期为害造成白穗;乳熟期至成熟期为害造成虫伤株,虫伤株与健株外表无明显差异,但千粒重下降,造成大量秕谷,影响产量。3龄以后食量增大,可转株为害,严重时一头幼虫能为害8~10株水稻。

水稻病害图谱

一、真菌性病害 1、稻瘟病 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为害造成的白穗 苗叶瘟褐点型

苗叶瘟慢性型 叶枕瘟 苗叶瘟病斑连片

枝梗瘟 穗颈瘟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采取“狠抓两头,巧治中间”的防治措施。即狠抓苗叶瘟和穗瘟,巧治叶瘟。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水稻生长前期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后期干湿 交替,促进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

的关键时期。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选用75%三环唑。叶瘟掌握在初发病期用药,防治穗颈瘟,一定要在破口初期施用。 2、纹枯病 纹枯病枯孕穗 纹枯病包鞘

叶鞘上不规则病斑 纹枯病严重为害状 纹枯病前期菌核

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 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防治方法:1、采取“在插秧前消灭菌源,插秧后加强肥水管理,并结合发病初期防治,确保水稻倒三叶完好”的防治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施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做到浅水分蘖,足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3、化学防治:纹枯病的防治适期为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最好。一般当水稻分蘖末期到圆秆拔节期丛发病率10%—15%、孕穗期丛发病率15%—20%时,应用药防治。高温高湿天气要连续防治2—3次,间隔期10—15天,药剂防治有: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 3、胡麻叶斑病

水稻常见病虫害

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一、水稻病害及防治 1.稻白叶枯病。水稻叶部的一种细菌病害。苗期和分蘖期最易受害。秧苗叶片多表现叶枯症状。在感染品种上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种上产生褐色枯斑。防治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关键,并结合药剂防治。 2.稻恶苗病。又称白秆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种真菌病害。从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病。病株徒长,瘦弱,黄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极易识别。选用无病种子或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3.稻纹枯病。对发病稻田,应掌握孕穗期病株率达30%—40%时施药。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泼浇法,田里应保持3厘米—5厘米浇水层。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或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不下大雨时进行。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兑水100千克常规喷雾,或兑水400千克泼浇。 4.稻瘟病。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危害寄主植物的地上部分。防治穗颈瘟,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三是科学用水,防止深水漫灌,保持田间干燥,连阴雨天注意清沟排水;四是应用药剂防治,在破口前2—3天,每亩用40%富士1号乳油75—100毫升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7—10天后根据天气情况再喷药一次。 二、水稻虫害及防治 1.二化螟。(1)为害状:二化螟为害水稻,在分蘖期造成枯鞘、枯心;在孕穗、抽穗期造成枯穗和白穗;在灌浆、乳熟期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2)用药处方:①40%稻康乳油,亩用5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②20%三唑磷乳油,亩用10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③5%锐劲特悬浮剂,亩用30-4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3)用药要点:①防治适期在螟卵孵化高峰后5—7天(2龄幼虫为主期)。②二化螟发生量大,发生期长的地区要增加防治次数,防治间隔期6—7天,防治失时,适当增加用药量。③施药时必须保持田中有水,以保证防效发挥。 2.三化螟。(1)为害状:三化螟寄主单一,仅为害水稻,在苗期造成枯心、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2)用药处方:与二化螟同。(3)用药要点:①防治枯心的适期:发生量一般的年份,防治1次的在螟卵孵化高峰前1—2天到孵化高峰期;发生量大的年份,防治2次的第一次在螟卵孵化始盛期,隔6—7天用第二次。②预防白穗的适期:螟卵盛孵期内已抽穗而未齐穗的,在螟卵开始盛孵时用药;尚未抽穗的,等到5—10%破口时用药。 3.大螟。(1)为害状:大螟为害水稻造成的为害状与二化螟相似,同样造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且蛀孔较大,并有大量虫粪排出。(2)用药处方:①20%三唑磷乳油,亩用10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或喷雨。②90%晶体敌百虫+40%乐果乳油,亩用100克+50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 (3)用药要点:①在田边出现零星青枯时,防治指标:在田边一米宽的范围内,平均每10米查到1个新枯心团为全田防治,用药以田边2米宽为主,同时田埂上杂草也应喷药,以防幼虫转移。②若防治失时,

水稻主要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防治病虫害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危害我地水稻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稻曲病等,害虫至少在40种以上,食根、食叶、蛀茎或吸食汁液,并能传播病毒病。 (一)、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一,水稻生长期叶瘟发生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由于危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和穗颈瘟危害最大。 1、苗瘟:苗期发病,一般病斑不明显,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湿度大时基部病斑产生大量灰色霉层。 2、叶瘟:秧苗三叶期至穗期发生,叶部病斑常因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形状、大小和色泽有所不同。分为: ①慢性型:初生褐色或暗绿色小点,后扩大成梭形,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围有淡黄色晕圈,背面产生灰色霉层,病斑扩散较慢。 ②急性型:发生条件适宜,感病品种叶片产生暗绿色,近圆型至椭圆形病斑,两面均有大量灰色霉层,急性型病斑出现是此病大流行的预兆。 3、穗颈瘟:初生褐色小点,后扩展使穗颈整段变褐色或灰褐色,发病早而重可造成白穗,发病晚秕谷多,产孢量大和天气持续多雨时,包在叶鞘内的穗轴也能发病而整段变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N、P、K配合施用,适当选用含硅酸的肥料(草木灰),避免后期氮素过多,冷浸田注意增施磷肥;合理排灌,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等。 3、药剂浸种。 4、药物防治。根据测报和田间检查,重点施药保护感病中心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叶瘟初发期及早喷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田喷药保护,但是田间喷药重点应是危害较重的穗颈瘟。在破口期及齐穗期各喷一次,可选用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公斤喷施。 (二)、纹枯病:此病在我地发生较为普遍,轻者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重者不能抽穗或引起倒伏,甚至植株腐烂枯死。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茎杆,形成云形状大斑,常因叶鞘组织破坏,水分、养分受阻而叶片枯死。 病害的发生发展:病害主要以菌核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第二年初浸染来源,菌核生活力很强,存活菌核在灌水整田时漂浮水面,插秧后粘附在稻株上产生菌丝浸入,水稻生育期间,由菌丝形成第二代菌核,靠水流传播再浸染。 发病条件: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受菌核基数(历年重病田越冬菌核量大,初期发病较多);气象条件(高温高湿,7、8月份高温雨季,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水肥管理(长期深水淹灌,稻丛间湿度大,而且土壤通气性差,降低抗病性,根系生长不良,偏施氮肥,过度密植,通风透光差发病越重。)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大田整耙后,菌核常被风吹集到田边,应打捞“浪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稻草不能还田,并铲除田间杂草。

水稻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顺口溜

水稻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顺口溜 由于多数农民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了解不够,防治方法无法掌握牢记,一旦发生病虫害,就滥用农药,毒性越大越好,而且多年使用一个品种,药量越用越大,造病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为了便于农民掌握和记住各种病虫的特点,防治时期及农药对路,特贡献这篇顺口溜,供广大农民防治病虫害时参考。 1.稻瘟病 病草种子是病根处理不好苗病生 三月以前草用完种子消毒才放心 石灰水高三四寸浸泡2天不翻身 栽秧以前药浸秧三十分钟日下闷 三环唑的千倍液八百倍的稻瘟灵 发病初期细褐斑到了中期梭子形 后期最怕死吊颈孕穗齐穗要抓紧 2 次施药不放过富士一号效果明 2.稻纹枯病 土壤带菌是病根俗名花脚烂杆症 炼田过后的浪渣一定要清除干净 七月中旬初发病八月上旬病情深 多施磷钾少施氮晒田要起鸡爪纹 发病初期要用药井岗霉素效果灵 二到三次隔七天一般可以脱灾星 2.水稻二三化螟 大家叫它钻心虫稻桩稻草里过冬 年前桩草全沤烂受点虫害也不凶 产卵叶尖成块状蛾子黄色小飞虫 幼虫钻进稻秆里心死叶枯白穗终 蛾子高峰十天后杀虫双或杀螟松

水稻破肚好时机施药防治莫放松3.稻纵卷叶螟 卷叶虫又白叶虫万里海南去过冬五月下雨返稻田卷叶身藏在筒中成虫黄褐黑边蛾卵粒分散难寻踪幼虫卷叶吃叶肉留下表皮白网筒此虫防治需抓紧卷叶初期用药攻百丛有虫二十头锐劲特或杀螟松4.稻飞虱 俗名叫做秧猛猛南方热带去过冬五月下雨返田中风大雨急来势凶成虫只有高粱大卵块产在片脉中成若两虫吸植汁传毒耗养当其冲百丛小若五六百用药防治莫误功叶蝉散或大功臣秧苗中下该喷通5.稻苞虫 俗名又叫裹叶虫沟塘田边草过冬成虫是个黑蝴蝶幼虫卷叶作苞通白天躲在苞里睡早晚出来吃叶凶随着虫龄长大后多片稻叶苞成蓬如果时晴又时雨严重爆发叶吃空趁虫还小早施药锐劲特或杀螟松6.稻蓟马 针尖尖大的小虫田边杂草上过冬秧田禾苗叶受害叶尖卷起虫其中远看秧苗似火烧黄白黑虫在里闹此时若不消灭它抽穗扬花莫开交

水稻常见病虫害

水稻重要病虫害的防治 ?一、水稻病害 ? 1.纹枯病(三病之一) ? (1)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杂草中越冬。 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 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 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 随水流扩大传播。水稻生长前中期,病 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 以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病害很 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侵染扩展。大水 稻生长的一生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 穗期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1、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灭野生寄主。2、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施用。 ?化学防治:亩用20%井岗霉素粉剂25--50克或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ml,加水50千克喷雾。富士一号

2. 稻瘟病(三病之一) ?(1)症状:为害水稻各部分,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发生. 1.秧苗发病后变成黄褐色而枯死。2.叶片斑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急性型病斑,呈暗绿色,多近圆形或椭圆形;二是慢性型病斑,多为梭形,外围有黄色晕圈,内部为褐色,中心灰白色,有褐色坏死线向两头延伸。3.茎节病斑 呈黑褐色或黑色斑点,病斑在节上成环状蔓延,最后整个节变黑色坏死。4.穗茎病斑 常在穗茎上发生淡褐色或墨绿色的病变,影响结实,形成白穗。5.谷粒病斑 边缘暗褐色,中部灰白色。

水稻害虫名录

水稻害虫名录1. 水稻长角跳虫Sinella sp. 2. 绿圆跳虫Sminthurus viridis (L.) 3. 中华蚱蜢Acrida cincrea (Thunberg) 4. 花胫绿纹蝗Aiolopus tamulus (Fabricius) 5. 短翅负蝗Atractomorpha crenulata (Fabricius) 6. 长额负蝗Atractomorpha lata Motschulsky 7. 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 8. 黄星蝗Aularhes miliaris (L.) 9. 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 Ikonnikov 10. 红褐斑腿蝗Catantops pinguis (Stal) 1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Tsai 12. 大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 leata (I. Bolivar) 13. 青脊竹蝗Ceracris nigricornis nigriarnis Walker 14. 棉蝗Chondracris rosea (De Geer) 15. 中华雏蝗Chondracris chinensisTarb. 16. 台湾雏蝗Chondracris formosanaMatsumura 17. 大垫尖翅蝗Epacromius coerulipes (Ivan) 18. 永宁异爪蝗Euchorthippus yungningensis Chen et Chiu 19. 短翅黑背蝗Euprepocnemis hokutensis Shiraki 20. 绿腿露腹蝗Fruhstorferiola viridifemorata (Caudell) 21. 云斑车蝗Gastrimargus marmoratus (Thunberg) 22. 圆翅螇蜥蝗Gelastorhinus rotundantus Shiraki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