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与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特色农业发展与布局

--以武山县蔬菜产业为例

[摘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近年来武山县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源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并且形成了三大蔬菜集中产区,使蔬菜产业成为武山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通过对武山县蔬菜产业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武山县;蔬菜产业;现状;问题;措施

引言:发展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源、气候、立地条件、环境、特殊物种优势为基础,根据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地域生产特征和独特产品品质的市场化的高效农业。不仅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化经营,还具有相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不可替代市场地位的销售额和区域专业化的产业群体以及为之服务的部门和环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既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落脚点,也是富民强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经济贫困地区的武山县更应该利用县域特色跟县域优势发展自己的特色农业产业,下面我们紧以蔬菜产业发展为例。

一.武山县概况

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的渭河上游,东连甘谷,南靠岷县、礼县,西接漳县,北邻陇西、通渭二县。县辖6镇9乡,344个村委会,总人口44.28万人(2004年),其中农业人口37.87万人。

武山县地处秦岭山地北坡西段与陇中黄土高原西南边缘复合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均向中部河谷川区倾斜,海拔在1365——3120米之间,以渭河、漳河为界可将全县分为北部黄土梁峁沟壑区、中部河谷川道区和南部剥蚀山地3种不同地貌类型区,年降水量48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9℃左右,无霜期130~185天,大于10℃的有效积温1400℃--3400℃。县境东西宽57.5公里,南北长59.5公里,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适宜种植的作物有小麦、玉

米、马铃薯、蚕豆、蔬菜、中药材、果树等。县域境内渭河及其支流流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无污染源,适宜生产无公害蔬菜,被誉为中国的“西部蔬菜之乡”。

二.武山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一)特色农业涵义

特色农业是人们充分利用一定区域内独特的优势农业资源,开发和生产出品质优、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具有绿色或无公害特点的特殊农业类型。特色农业以“特”、“优”、“名”、“精”、“新”等为基本特点,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赢利性。

特色农业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生产的区域性特征。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突出和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异性,区域性独特的气候、水土和物种等自然条件,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特色农业是市场化的竞争性农业,突出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地域性特色,是提高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竞争手段。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性,也就决定了特色农业的区域性。

2.产品品质的优质性特征。产品优质性是特色农业生产区域性的结果,也是目标赢利性的条件。只有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或特殊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才能使产品有市场,生产有效益,这是特色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3.产品产量的经济优势性特征。因为特色农产品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竞争力强,当形成区域性规模化生产后,收益显著。特色农产品一般在其盛产区的收入中占有较大份额。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够兴业一地,富民一方。

特色农业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紧密联系,共同构成特色农业存在的条件。区域性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本条件,它是特色农业能否存在的先决条件。产品品质的优劣与否是特色农业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因素。特色农产品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产品能否实现其市场价值。产量是形成特色农业的充分条件。产品质量好,但产量低,则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将难以保持持久的竞争力,特色农业也就难以持续发展。因此,发展特色农业一是要因地制宜,二是要优选品种,提高产品品质,三是要科学种植(或养殖),在不降低产品品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产量。

(二)武山县特色农业——蔬菜产业发展现况

1.蔬菜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武山县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 600.0 hm2,总产量63.6万t,总产值4亿元,成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1.6万亩,韭菜等9个产品通过了国家级绿色品牌认证,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宣会命名为“中国韭菜之乡”;建成洋芋良繁基地5万亩,种植优质洋芋22万亩,蚕豆3.2万亩,中药材2.1万亩,全膜玉米5.02万亩,涉及全县15个乡镇200多个村,其中日光温室1.29万亩,塑料大棚6.11万亩,露地蔬菜6.5万亩,复种7.1万亩,产量达63.6万吨,总产值超过4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是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武山县在蔬菜种植中以渭河及其支流川道地区为主,坚持大陆菜和精细菜一起上、传统品种和新品种同发展、顺季栽培和反季栽培为互补、原菜销售与深加工相结合,规模发展,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截至2006年底,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13万亩,建成了以马力、鸳鸯、高楼、滩哥等10多个乡镇为中心的胡萝卜基地、洋葱基地、韭菜基地、蒜苗基地、菜瓜基地和油菜基地,蔬菜总产量3.66亿公斤,产值达2.04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成为全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2.蔬菜生产的模式

本区拥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民间素有“一亩田,十亩园”之说,发展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武山县在无污染、水源丰富、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渭河5条一级支流流域建立了6个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区,即洛门东旱坪示范园区、郭槐示范园区、四门三衙示范园区、滩歌黑池殿示范园区、马力北顺示范园区、城关坪原示范园区,形成园区+农户的生产模式。生产上,园区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成功后给周围的农户提供良种、菜苗、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等。在生产设施上,园区以连栋温室+第三代日光温室+组装移动大棚,农户以日光温室+大棚蔬菜+露地蔬菜+复种的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模式,达到了四季有鲜,周年供应。

3.蔬菜生产的品牌认证

2005年,全县日光温室面积达1.6万亩。与此同时胡萝卜、土豆、洋葱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