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当斯密的资料

亚当斯密的资料

亚当斯密的资料
亚当斯密的资料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英国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生于苏格兰伐夫郡的可可卡地,后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1740年进入了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1746年离开牛津大学。1748年开始于爱丁堡大学演讲授课。年近30岁时第一次阐述了经济哲学的“明确而简易的天赋自由制度”,他后来将这些理论写入被简称为“国富论”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里。《国富论》是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在1776年出版。1790年7月17日于爱丁堡去世。

亚当斯密的主要理论

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二、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三、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

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四、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五、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六、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便利: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主要著作

1道德情操论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

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从现在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的动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2国富论

《国富论》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巨著。亚当·斯密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配顺序。

第一篇开始说明: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因于分工。有分工,才有货币。因为,有了分工,必有交换;有了交换,就要货币;所以,货币是助长分工所必须的。这样的议论,自然进展到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价值论及价格论。关于价格的研究,谓价格被分为工资、利润及地租;因此,为了说明价格取决于工资、利润及地租的比率这一事实,必须讲到这些比率的变动。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第二篇有五大论点:

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

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即货币)及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的方法;

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

四论利息的升降;

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第三篇说明:国富的自然进步,资本是最初用于农业,

而后用于各种制造业,最后用于国外贸易。亚当·斯密第四篇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即商业体系与农业体系。

第五篇论元首或国家的收入。并具体说明下列三点:

一,哪些是君主或政府的必要费用;在这些费用当中,哪些该由社会一般人民的奉献来支应;哪些则该由特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

二,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一般社会成员为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费用作出奉献;这些方法分别有哪些重要的优缺点。

三,最后一点则说明,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举债度日;而那种债务,对整个社会的真实财富,亦即,对整个社会土地与劳动每年的产出,会造成什么影响。

《国富论》中他有下列重要主张: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经典语录

1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2劳动是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3做同一种生意的人们极少相聚,除非为了共谋反对公众或抬高价格

4说到底,文学中不朽的东西是风格而不是思想

5科学是宗教迷信最有效的解毒剂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说:自由经济社会的资源,是由一只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 所支配。有时也会将invisible hand 译为【黑手】。在自由经济里,黑手在冥冥中指引资源的流向。正义是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自由市场并不是无

政府,看不见的手所隐喻的自然自由体系,是要在正义概念的前题下的合作与竞争,也就是说,自由市场交换是在特定条件与制度文化框架下,个人自由选择,意图之外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在此,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透过游戏规则的制定,获得完满的解决。

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

【摘要】: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是近代以来对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理论探索的最初阶段,蕴涵着未来思想发展的丰富的理论生长点。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内容丰富,观点深刻。斯密以人性论为基础,以“经济人”为逻辑纽带,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主基调,以“看不见的手”为核心命题,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他的经济伦理思想。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但又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是我们研究经济伦理的最宝贵的初始理论资源,可以使我们获得极为有益的启示与教益。

关键词:经济伦理斯密难题经济人看不见的手仁慈同情自利他利

一、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焦点:斯密难题

近代西方古典经济学奠基人18世纪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给后人留下了两部影响深远的巨著:出版于1759 年的《道德情操论》和出版于1776年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为《国富论》),这两部巨著奠定了斯密在伦理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从人的同情心出发,考察了个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的伦理关系,论述了他的利他主义道德观。在《国富论》中,斯密以人的自利本性为基础,阐述了他的自由主义经济观,并由此确立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观。

所谓“斯密难题”,是指斯密的这两部代表作《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的主题观念相互冲突的问题。它最早由19世纪德国的斯卡茨在其《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及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从同情心出发,认为人性是利他的;而在《国富论》中,斯密又从物质利益出发强调人性是利己的,这样二者就产生了矛盾。

在“斯密难题”论争中,主要形成了“对立论”和“统一论“两种不同思想和观点。对立论认为:斯密在伦理学上称颂的道德变成了经济上的非道德,反映了其前后思想上的碰撞和矛盾。统一论认为:斯密在《情操论》和《国富论》中的思想是统一的,并指出从写作过程看,斯密在写《情操论》的过程中《国富论》的构思就已形成,它们都从人的利己本性出发,构成道德哲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二、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人性论”

斯密经济伦理思想构成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点是人性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集中反映在《情操论》中的利他思想;另一个是集中反映在《国富论》中的利己思想。这是人性的两重表现。

(一)《情操论》中的利他思想

斯密在《情操论》中把同情作为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并从同情这一人类“原始情感”入手,进而论证正义、仁慈、优点、缺点、责任感、美德、自我控制等问题。仁慈是合于道德的一切行为的动力,而同情心为其具体的表现。同情心是

《道德情操论》的轴心思想。具体来说:

第一,关于同情心。斯密指出:“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外一无所得。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1“因此,正是这种多同情别人和少同情自己的感情,正是这种抑制自私和乐善好施的感情,构成尽善尽美的人性。”2

第二,关于仁慈。斯密指出:“我们认为仁慈和慷慨的行为应该施予仁慈和慷慨的人。我们认为,那些心里从来不能容纳仁慈感情的人,也不能得到其同胞的感情,而只能像生活在广漠的沙漠中那样生活在一个无人关心或问候的社会之中。”3“因此,由于仁慈是唯一能使任何行为具有美德品质的动机,所以,某种行为所显示的仁慈感情越是浓厚,这种行为必然能得到的赞扬就越多。”4第三,关于自爱。斯密指出:“虽然对他来说,自己的幸福可能比世界上所有其他人的幸福重要,但对其他任何一个人来说并不比别人的幸福重要。因此,虽然每个人心里确实必然宁爱自己而不爱别人,但是他不敢在人们面前采取这种态度,公开承认自己是按这一原则行事的。”“那么,在这种场合,同在其它一切场合一样,他一定会收敛起这种自爱的傲慢之心,并把它压抑到别人能够赞成的程度。”5

斯密在《情操论》中虽然突出了人性利他的一面,但这种道德人也是具有自利动机和要求的双面人。同样,斯密在《国富论》中虽然强调了人性的自利,但并没有否定人性利他的一面。这一点典型地反映在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中。

(二)《国富论》中的利己思想

在《国富论》中,斯密把他在研究道德世界时加以抛弃的利己主义又重新提了出来,作为他研究经济世界的出发点和基础。这种利己主义在经济生活中所追求的完全是个人利益,它是经济生活中的自然的和正当的原动力。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和怜悯,或出自他对公众幸福的恩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在于资本家对利润的追逐。无论地主、资本家、还是个人,无论其本身经济行为的动机,还是在交换原则中,都反映了一种与生俱来的利己本性,作为一种非理性因素,这成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按照斯密的观点,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人类统统是利己主义者。人所追求的不是别的,而是私人的利益。私人利益的追求既然是从人类的本性中产生的,那么这种追求就是完全合法的,有它存在的权利。斯密认为,一个人的私人利益仅仅受到别人的私人利益的限制,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或有权限制它。

但是斯密并不否认社会和社会利益。正因为斯密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信赖性,所以他强调人们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社会是由许多个人构成的,许多个人的利益构成社会利益。追求自身利益与追求社会利益是一致的,不矛盾的。原因在于:由于市场的调节作用,人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为自身利益的活动,必然会导致最有利于社会的结果。个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自动地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自我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统一,盈利就意味着个人对增进社会公共福利作出了应有的

1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页

3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1页

4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98页

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98页

贡献。这样,通过“看不见的手”,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就能够协调好。

三、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逻辑纽带——“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的历史背景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文明的出现。它是斯密经济伦理思想中一个有理论特色的重要内容。经济人并非狭隘范畴。“经济人”是斯密《国富论》理论体系的基本立足点,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实际上,在斯密那里,经济人概念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是利己和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蕴涵着利他的含义。否则,既不能实现“利己”,更谈不上“利润的最大化”。“利己”是目的,“利他”是手段,因而经济人范畴也蕴涵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这一假设首先肯定了两个伦理前提: 一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正义性,因而肯定人们遵守这一制度是所谓理性的表现。二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正义性,因而肯定人们在道义上追求自身满足的天性。

首先,“经济人”是利己的。斯密认为,人的行为要受到自我利益的驱使,因此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它“构成“经济人”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层面。其次,“经济人”是利他的。斯密认为“经济人”在实现自利的同时,不仅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还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利他,成为一种互利的行为。由此也就产生了共同的利益。同时,个人利益不仅不同社会利益相矛盾,而且是一致的。在这里斯密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经济人的利他是通过分工和交换来实现的。最后,斯密认为“经济人”是借助于一只“看不见的手”,把利己和利他沟通起来,并增进社会公共福利。

四、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命题——“看不见的手”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著名命题,它既是经济学,也是伦理学的命题,是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斯密的“经济人”的利己和利他的统一是借助“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调节的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斯密极力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打破关税壁垒、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认为它违反了“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原则”。在斯密看来,自利与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基于利己心的经济自由思想,始终贯穿在斯密的《国富论》中。

“看不见的手”对于斯密来说,是作为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术语先行出现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在写作《道德情操论》时就已经意识到了社会所具有的特定的经济过程、特定的运行方式所具有的巨大功能,他在《道德情操论》中着力描述了富有的地主们不可能消费完由他们所占有的大量的土地生产物,即便他们予以出卖而获取交换价值—货币,他们还是主要地把它们用于消费。地主通过自己的奢侈而把自己消费不了的东西分给那些为他服务的人。也就是说,地主的私欲和奢侈,使穷人们得以生活,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利益。富人们被看不见的手所引导而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分配,这种分配同在自然平等的状态中将会存在的分配几乎一样。

综观斯密在这两本书中论述的思想,我们可以抓住“看不见的手”的实质:它隐喻的是一种建立在利己行为基础上的调节私利与公益关系的市场力量。按照斯密的理解,“看不见的手”是具有伦理特性的。《道德情操论》中的“看不见的手”激发了富人们的同情心,使得他们能够与穷人们分享生活必需品,而不是

完全地将生活必需品据为己有;《国富论》中的“看不见的手”在个人追逐私利的同时,无意识地、自发地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扩展。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沟通了私利与公益,表明了他对市场自身伦理调节力量的信任。

五、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主基调——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被视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其经济自由的思想,包含着经济自由主义的萌芽,也可以说是经济自由主义观念的最初阶段。

斯密作为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在他的《国富论》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斯密认为,经济自由是经济正常顺利地运行的必要条件,但这一条件不是先在地被给予的,而是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努力获得的;经济自由,它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斯密对经济自由的主张采取了非常灵活务实的态度,他认为,对经济自由所施加的不正当的限制,在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要求与之相应的活动权利和内容时,是极不合理的;在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相应地程度而限制其还不存在的、还未提出的自由要求时,那就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斯密明确主张一切听其自然,取消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允许资本家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当然,斯密的这种政府放任自行发展的主张不是对经济的绝对放任自流,他为政府的放任行为设定了三个前提性原则,即(1)否决伤害原则;(2)公平对待原则;(3)有效权利原则。

斯密把人的自利追求动机视作自由经济行为的心理基础与推动力。斯密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去归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指出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经济,要想保持自然和谐,世界经济秩序必须是自由、平等、公正,只有公平竞争才是实现分工、完成交换、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国家干预私人经济生活往往会起妨碍作用。

六、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亚当·斯密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他在《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结论或观点在当今的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对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研究随着现实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有所创新或修正。斯密著作中所含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理论观点是现代经济学得以发展的理源泉,因而,对于斯密的经济理论的研究历经200多年仍然绵延绝。

斯密不仅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位巨匠,而且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伦理学家。经济学家们的经济伦理思想不仅构成了经济思想发展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决策和经济生活产生着程度不同的影响。研究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已逐步成为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只有深人、完整地把握斯密的伦理思想,特别是其经济伦理思想,才能更深刻完整地理解斯密经济理论的精髓,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提出切合实际的经济决策与理论指导。(二)现实意义

斯密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道德的创建时期,斯密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进行理论辩护的过程中,在经济理论和伦理思想上都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观点。斯密处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伦理体系建构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上,而我国现则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伦理道德体系建设的历史起点上和逻辑起点上。就市场经济与其伦理道德体系而言,

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为我们现时代的经济伦理研究提供了最初始的理论资源。对我们把握和区分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所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及其伦理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于我们正在行的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文明的建设,尤其是经济伦理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1]白跃世.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述略[ J]. 西北大学学报,2002,4: 43

[ 2]林仙果,彭芳. 论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伦理思想[ J]. 邵阳学院学报,2009,8:4

[ 3]徐青英.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初探[ J].南京师人学报,2:21一23

[ 4]王初根.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4:23一27 [ 5]张琴. 经济学的伦理思考一—从“斯密问题”谈起[ J] .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1: 65.

[ 6]刘喜珍.亚当·斯密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当代意义研究[ 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6:67一72

[ 7]陈太福.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从亚当·斯密难题说起[ J].广西大学学报,2002,4:1一5

数次运用历史的教训抨击政府成低效、腐败、轻浮、浪费以受制于某利益集团。

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亚当斯密生平简介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1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我眼中的亚当·斯密 最早听说到亚当·斯密,当然是他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和“经纪人”的假设,了解到世人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经济学之父”“经济学界神一样的地位”。当我深入去了解亚当斯密,去读他的书,去感受他理论的精髓时,我内心也同样的感叹,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影响力贯穿世纪,他为人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亚当·斯密所处在18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经济领先地位,殖民贸易积累了巨额利润,农业资本主义普遍建立起来,国内资产阶级占到了统治地位。 亚当·斯密的学业和职业生涯可谓顺畅,这对于他对经济学的研究起到的助托作用。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他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英国牛津大学,结束学业后,成为了爱丁堡大学的讲师,并开始接触讲授一些经济学的课程。在回母校格拉斯哥大学任教期间,他又改授道德哲学。在漫漫的学业和职业生涯里,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也慢慢孕育,开花结果。 提到亚当·斯密,不得不提到他的鸿篇巨著《国富论》,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圣经,也正是凭借此书成就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界崇高的地位。 《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不过,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简介 出生:1723年6月5日(苏格兰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1790年7月17日(苏格兰苏格兰爱丁堡) 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中,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5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 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赵天波原创

【科普向】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 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的地位可以说是不一般。因为“看不见的手”被资本主义社会所认同并视为其经济行动指导准则。他的著作,往往只有《国富论》为大众所熟知,而不可能放弃他任何一本著作的学者们不能无视他的《道德情操论》。不能无视的原因在于,《道德情操论》里强调的人类经济行为的利他性原则与出于同情心的原则,似乎与《国富论》中经济人绝对理性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相抵触。这就是历史上广泛为人所知的“亚当斯密问题”。可是亚当斯密并不认为这两个假设存在不可兼容的冲突,他在《国富论》的后续修订中,修改了一些概念,然而,他认为道德与财富是可以达到同一目的的。 将道德观念与经济学概念相结合的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是比较立体、比较客观反映经济学规律的学说。本文将简要对其财富伦理观进行介绍,再尝试结合卢梭社会契约论进行分析,最后简要介绍预防由于亚当斯密问题反映的短板造成损失的方法。 一、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 财富观——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的的财富观更多的在其著作《国富论》中得到体现。绝对理性的经济人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而行动。这种利益最大化在于市场规律的体现在于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个人的利己心也可能会导致通过利用体系漏洞谋取利益从而给国民带来的不良后果。一个近期明显的例子,许多房产商为了谋求利益的最大化,留有过多的空房等待房价上升以获得更多利益,从而是居民难以支付巨额费用,同时造成了房地产泡沫的危险经济状态。 因此,必须找到解决方法。 亚当斯密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归结于个人的道德约束。这就是亚当斯密的伦理观主要内容。即人类在行动时,会将其同情心以及利他倾向作为行动准则,希望人们能依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或者自发的进行这类活动,或者在利他性与利己性同一的前提下进行合乎社会公共道德的行为。 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卢梭相信,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认为,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所控制的,非政府的公民团体可以负责建立这一公共机制。而这一公共机制就是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与亚当斯密的财富伦理观在一定意义上有某些共通之处。如同“经济人”绝对理性的决策以获得最大利益可能导致的对于他人造成的伤害,应当由其作为“道德人”的考虑而被杜绝;社会契约论则是通过建立一个民间组织共通认可的社会法则,来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三、解决方法 (1)企业间共通准则的建立。 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获得启发。将企业视作个人,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此尝试建立一些企业间共同的信仰准则,并要求其相互监督、共通遵守。 对于检举其它企业不法行径的企业,经过严肃核实确认其确实存在时,将不法企业打压,给以检举方某种程度的优惠。然而这一方法更需要建立透明公正的监察检举制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善。 (2)适度动用政策力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复习重点 1、影响国际分工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与评价 4、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5、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6、简述影响国际价值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7、什么是贸易条件,有哪些形式,含义是什么 8、简述穆勒的相互需求法则 9、简述马歇尔的提供曲线法则 10、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11、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12、重商主义的主要论点 13、二战后至七十年代贸易自由化的表现与特点 14、管理贸易产生与发展的现实原因 15、管理贸易实现的机制与途径有哪些 16、战略贸易理论的基本论点,政策内容及评价 17、什么是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 18、关税的名义保护率与有效保护率是什么 19、关税的经济效应 20、出口信贷的特点 21、外汇倾销的含义及条件 22、鼓励出口的措施有哪些 1

23、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经济特区的措施有哪些 24、贸易条约与协定的内容结构 25、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范围 26、国际商品协定的内容 27、商品综合方案的内容 28、区经济一体化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29、欧盟的成立与发展 30、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什么 31、关税同盟的动态效果是什么 32、什么是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 33、关贸总协定GATT的职能 34、WTO的职能 35、WTO的基本原则 36、WTO的贸易自由化原则怎样理解 37、WTO的决策方式 38、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特点 39、发盘应具备什么条件 40、构成有效接受的条件 41、书面合同有哪些类型 42、根据《INCOTERMS2000》,采用FOB术语,买卖双方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43、试问CPT与CFR有什么异同 44、根据《INCOTERMS2000》,各种术语的各自的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界限,费用的承担方是什么? 45、适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有哪些?

浅析亚当斯密

浅谈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的起源主要是围绕生于18世纪苏格兰的亚当·斯密(1723~1790)。他被公认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在他之前,根本就没有“经济学”这么一说。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在13年内就再版五次,斯密本人也名声远播。 一·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的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一直到1760年以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二·生平著作 一、道德情操论(1759)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亚当·斯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二、国富论1776)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 三·亚当·斯密的理论特点 一、分工理论 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二、货币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价值理论的内容。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价值尺度。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斯密认为价值尺度具有二重性,既是作为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也是购买或支配的劳动。由此,我们认为亚当·斯密的价值论具有两重性,即耗费劳动论和购买(交换来的或购买的)劳动论,甚至是三重性的,即加上一种工资决定论。 关于价值构成,斯密着重探讨了其构成的三个组成部分。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 启示 1、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亚当斯密的价值价格理论。 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既有其优越性,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我国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学习、发展、借鉴不同的价值价格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发展生产力和深化改革服务。 2、要重视价格理论中人的心理因素分析 亚当·斯密在其价格理论中强调心理因素和心理分析的重要性,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中,要重视价格理论中的心理因素分析,比如,差别定价、市场营销等等,不考虑人的需求心理是不行的。 总之,经济理论的优劣不在于经济理论本身,而在于时代的选择。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历史命运已验证了这一论断。今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的伟大实践正呼唤正确理论的指导。为此,不仅要学习发展马克思的价值价格理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有必要科学、全面、客观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吸收其合理成份,为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价格改革事业服务。

斯密 凯恩斯 弗里德曼 简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米尔顿弗里德曼 《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 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理论背景 亚当·斯密的哲学观点来源于同时代的牛顿的自然哲学,自然界的秩序即机械论者的宇宙。牛顿发现了统一物理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18世纪的道德家也仿此提出了几条定理,试图用相同的方式统一道德和社会交往准则,这个准则能够使人们分辨是非,并且选择正确的行动。而这样的行动会在人的利已和利他之间选择,建立完美的平衡,有助于社会福利。 学说精华 国富论中的哲学基础说明要获得协助,不能只依赖他人的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还要靠激起他人的利己心来实现。“请给我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换言之,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主要是利己心而不是同情心或利他主义。 作为一个经济原动力的利己心,同时也是一个经济交换的基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必须给别人以他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就有分工、有交换、有价值、有货币等等现象产生。人们在利己心的支配下做各种劳动,从而构成了私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利己心看作人的本性,将经济活动看作利己心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一切经济现象是客观的,都受某种自然规律的支配。 既然利己心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的,追求个人利益就成了自然之理,对追求个人利益的活动就不应限制,亚当斯密认为私利与公益似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一步一

国富论(亚当斯密)

《国富论》导读活动 时间:2014年5月25日星期日19:00时 地点:重庆工商大学兰花湖校区,第二教学楼,315室 参与者:唐路元老师,易淼老师,读书群学员。 主题:《国富论》导读 活动进程:首先由唐老师讲解《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的生平,然 后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再做阅读指导。最后由学生提问,两位老师解答的形式结束活动。 主要内容:唐老师介绍亚的当·斯密是一个富有 传奇色彩的人,他出生于1723年,幼年早慧, 酷爱读书,曾就读于牛津大学,早年曾致力于研 究逻辑学和道德哲学,于1759出版《道德情操论》, 此书奠定了他在学术界的地位。后来他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学上来,于1776年出版了著名的《国富论》,此书的影响由英国迅速扩展到全球,一时间洛阳纸贵,深受新兴资产阶级的喜爱,该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的“圣经”,亚当·斯密也被称为经济学“鼻祖”。

《国富论》内容丰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总共分为 五篇,第一篇的重点是提出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 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熟练了劳动者的 生产技能,二是缩短了工序间的转换时间,三是促 进了机器的产生在该篇中,斯密还提出了他自己的 劳动价值说,认为价格有工资,利润和地租组成。第二篇介绍了信贷,商业银行的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资产管理理论,该篇也是现代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第三篇考察了罗马帝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和衰落的原因。第四篇探讨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这两大政治经济学体系,斯密对重商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主张自由贸易。第五篇讨论了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是现代财政学的基础。斯密的《国富论》中比较突出的展现了人性自私论和货币理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李嘉图,马克思等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是文化史上的瑰宝。

试简述你对亚当斯密研究方法

试简述你对亚当斯密研究方法“二重性”的看法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两大著作竟是这般充满了冲突。就如同多数阅读者所看到的一样,亚当斯密当然了解同时对营生者高论《国富论》的利己(自利),又循循善诱贵族认同《道德情操论》的利他(同情)两个观点,多么像是自掌嘴巴的丑者。所以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一书迟至他逝世后才由友人代为刊印面世,更何况亚当斯密的遗愿是火化《道德情操论》!!这让我们了解到当我们阅读《道德情操论》时,势必要时时面对几个基本的意识问题:第一、有别于《国富论》的利己,《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核心概念「同情」是什么?「同情」又如何在人与人间发生关系?第二、所谓的「同情」如何成为一种「持平的旁观者」?第三、以「同情」为基础的「持平的旁观者」是什么?他实际的作用为何? 在第一篇的第一章中,亚当斯密在首段便这样描述到:「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 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就是当我们看到或逼真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产生的感情。」 在讨论到诗歌鉴赏时亚当斯密所持的观点也是如此「诗歌的优美是一种有关精细鉴赏力的问题。一个年轻的初学者几乎不可能确定自己的诗歌是否优美,因此,再也没有什么比得到朋友和公众的好评更能使他喜气洋洋;再也没有时么比相反的评价更能使他深感羞辱…. 」。

这促使他悲观地发现一种令人失望的状况,那便是〈第一卷第三篇第三章〉的章节说明所说的「人们往往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我们似乎可以就此推论,在未受「道德限制」当我们要获得他人同情时,所表现的行为似乎往往都是炫耀性质的,亚当斯密个人也认为这是道德情操的败坏。 从「同情」发展到「公正的旁观者」,是《道德情操论》一书最重要的逻辑转换。「累积原则」,认为同情、不同情已经不仅仅只是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或冲突感,而是成为具社会仲裁性质的奖励和惩罚了。在第一个问题中,我们了解到亚当斯密以互动原则,说明人的同情所带来的愉悦;在第二个问题中,亚当斯密则利用累积原则,将人类的同情「经验」推展到社会仲裁(也就是「公正的旁观者」)的「理性」。我们不妨利用下面的图示来说明: 互动原则:同情的产生→认同的愉悦感、不认同的排斥感。累积原则:由个人经验累积成人类经验,因为人的天赋保证,使得经验成为理性。 互动原则+累积原则=「公正的旁观者」 「公正的旁观者」保证了社会(人类总和)的价值观(对何种行为感到愉悦,对何种行为感到排斥),于是「公正的旁观者」反向制约个人的行为。 有时忽略甚至鄙视这一切,并且他在对自己一举一动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之前,绝不会轻易地这样做。在这种场合,他的自我赞同无须由别人的赞同来证实。这种自我赞同,如果不是他唯一的,至

简述亚当斯密生平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英国苏格兰法夫郡的科卡尔迪。父亲也叫亚当·斯密,是律师、苏格兰的军法官和科卡尔迪地区的海关监督。母亲玛格丽特是该郡斯特拉森德利地方的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的女儿。老斯密在儿子出生之前几个月即去世,所以,斯密是个遗腹子。斯密和他的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他终身未婚,对母亲怀有美好的眷恋和敬意。据说斯密小时候长得非常瘦小,而且很早就有独自发呆和自言自语的习惯,这个习惯伴随着他一生。4岁那年,斯密曾经被一群路过当地的吉卜赛人拐走,后幸被解救。9岁开始到14岁,他在当时苏格兰地区第一流的中学——科卡尔迪市立学校读书,10岁那年斯密开始学习拉丁语。 在斯密开始懂事的年代里,他生活的地方科卡尔迪不过是一个只有1500多个人口的小市镇。但是同大城市相比,这个小市镇是一个人了解社会的最好观测所。在这里有农村社会看不到的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一切,比如爱好、苦恼和性格等等,都表现得比较充分。斯密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在与各色人等的接触和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正是这个小市镇给了斯密最初观察人性和研究社会的素材。斯密后来思维的材料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史学素养,一是他早年开始对人的观察。 在学校里,斯密是一个学习勤奋、酷爱读书、记忆力很强的引人注目的学生。到14岁,他在古典文学、数学等方面都已经充分具备了进入大学的能力。1737年10月,未满15岁的斯密进入格拉斯哥大学读书,

从此开始了他与这所古老大学的毕生情缘。格拉斯哥大学是英国西北部的一所规模很小的大学,但是却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有一批著名的导师。斯密在这里学完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的教授都是非常卓越的人物。邓洛普教希腊语,希姆森教数学,哈奇逊讲授伦理学。斯密从这些导师那里受益匪浅,尤其是弗兰西斯·哈奇逊,是很有创见的思想家和无与伦比的讲课大师,是对斯密的学问和人生影响最大的一位师长。大约半个世纪以后,斯密被推举为格拉斯哥大学的名誉校长,他在回想起这所古老的大学对他的恩情时,深情地说道“哈奇逊令人永世难忘”。在斯密交往的师长和朋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哈奇逊那样启迪他的良知,指引他前进的方向。虽然也有人说,休谟和魁奈是对斯密影响最大的人,但是要说斯密是谁的学生,大概只能说他是哈奇逊的学生。哈奇逊崇尚自由、思想解放、性格温良、口才极佳,深得当时学生的爱戴,他的仁爱主义和功利主义伦理思想[2]虽然在后来受到斯密的批评,但是他对社会运行的乐观主义的气质还是对斯密的理论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关于哈奇逊对斯密的多方面的影响,雷在他的《斯密传》中做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斯密相信哈奇逊宣传的宗教上的乐观主义,并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哈奇逊鼓吹的热爱自由和理性的观点也被斯密接受。在一些具体方面,如法学,斯密曾经对人承认他讲授法学时提出的财产权的理论是从哈奇逊那里得到启 发的;伦理学方面,他的整个《道德情操论》无疑是哈奇逊的影响下形成的,据说这部书的框架在他作为学生听哈奇逊讲课时就已经形成;政治经济学,自由放任主义的思想萌芽最初是在哈奇逊的课堂上提出的。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

一(哲学社会科学版〕于的4年第3期二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一兼评几种课本对斯密分工理论的评述赵惠明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分工理论乙他的分工理论的确存在不少错误, 但仍然具有一定科学性, 对我国当前的“ 四化” 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近几年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不过,对他分工理论的研究尚待深入,有些经济学说史课本对他的分工理论的评述也似育欠妥之处,为此有必要对斯密的分工理论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_斯密在分工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他在工场芋工业时期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马克思指出:? “关于 分工,亚?斯密没有提出任何一个新原理。人们把他着作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因为他特别 强调分工。” (《资本论》第一卷 1 9 75 年版第 3 86 页)斯密把分工着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途径。他认为一国生产情况的好坏,从而供应情况如何,取决于两个因素:( 1 )是该国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 )是该国参加生产劳动的人数相对来说是多少。在二者之间,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高低起着主要的作用,而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则是分工的结果。他说:“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一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他认为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是:(一)分工的结果使劳动者终生限于一种单纯的操作,能大大地提高劳动熟练程度,增加他们完成的工作量。(二)分工后生产专一,劳动者能节省很多因转变作业而浪费的时间。(三)分工能引起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做许多人的工作。自前常见的各种经济学说史课本,在介绍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时,或多或少地谈到了上述内容。其实,斯密还广泛地论证了分工的社会意义。斯密力图证明社会进步的程度和国家贫富的差别都是由分工的发展状况决定的。他说未开化的社会,分工极不发展,一个人要独任许多种工作。在进步的社会里生产一个制成品的一9 一劳动却要由许许多多劳动者共同担任。在农业上富国比匕贫国优越的程度不大,这是由于农业的性质使它不易实行分工。而在工业上,富国比贫国要优越得多。这是因为工业易于实行分工,富国建立了分工复杂的具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制造业。斯密还论证了分工的发展能使下层人民“ 普遍富裕” 。他说分 工使各行业的产量大增,各劳动者除自身需要的以外,都有大量产物出售,这种大量产物的相互交换,彼此的需要都能得到充分的供给,因此普遍地富裕起来。但是,认他忽视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商品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他们互相倾轧,互相吞并。他更不了解随着资本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化。他错误地得出各阶级普遍富裕的结论。抽象地看,斯密似乎把分工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程度。但是历史地考察,斯密的分工理论不过是一定历史条件的 反映。斯密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全盛时期和产业革命前夕。当时生产技术的主要形式是手工生产。 列宁指出:“ 在手工生产基础上,除了以分工的形式,是不能有其他的技术进步的” t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民出版社 1 9 5 7 年版第35 3 页)。机器的采用仅仅是出现于个别部门的个别现象。从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机器的作用是次要的,从属的。就当时的历史条件而言,斯密特别强调分工是正确的。斯密论述分工的作用,重点放在社会分工(或称社会内部分工)上,着重阐明社会分工的意义。这一点没有弓!起某些同志的注意。有的政治经济学史课本,仅仅一般地介绍斯密的分工思想,甚至只举出工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例子,当提到斯密的社会分工的思想时,那已经是批判他混淆两种分工的界限了。(请参阅《简明政治经济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版第7 1 、 72 页)有的经济学说史课本平行地介绍斯密关于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思想,没有指明斯密特别强调的是 社会分工。(请参阅《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 1 9 7 9 年版第 1 7 6 、 1 7 7 、1 7 5 页)斯密是先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但这只是借以说明社会分工的意义。他说:“ 为使读者易于理解社会一般业务分工所产生的结 果,我现在来讨论个别制造业分工状况。”(《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 1 9 7 2 年版第 5 页) 斯密把分工区分为两种,一种他称为“小制造业” 或“不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工场手工业分工,或工厂内部分工。另一种他称为“ 大制造业” 或“ 重要制造业” ,指的是社会内部的分工,或工厂之间的分工、部门之间的分工。他认为社会分工比工场手工业分工更重要,更复杂,而又不易为人们所察觉。斯密把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称为大小制造业,说明他只看到了两种分工的相似点和量的差别,而忽视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两种分工的质的区别,因此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竞争和无政府状态。亚当?斯密指出了分工的不利后果,他认为分工 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政治经济学. 史纲要》一书对此一概否定,只加一句评语:“ 池错误地认为分工导致了 社会不平等。” 我认为这样作不妥。斯密对分工不利后果的分析,还有可取之点,不容忽视。他说人的天赋差别并不大,造成人们才能上重大差别的是分工的后果。他指出哲学家和挑夫之间的差别,就是职业分工的结果。他说分工的发展,把工人的一生消磨在少数单纯的操作上,他们的智力不能发挥,因而变成最愚钝最无知的人。他还说工人单调的无变化的工作,消毁了他们精神上的勇气,毁坏了他们的肉体土的活动力。为此,他提出国家要实行国一IQ 一民教育。斯密关于资本主义分工造成劳动者愚昧无知,使他们身心遭到摧残的见解,受到马克思的重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二章第五节的正文里,马克思引证了斯密的这种正确见解,还在附注中作了说明。当

国际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集(含答案)

简答 1、简述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 对固定。 2)实施外汇管制。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一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影响最为突出。 一般而言,一国进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效果越好。 (2)货币贬值的效应受时滞的影响。? (3)其他国家是否报复,如实施对等的货币贬值。 3、简述倾销的含义及其构成条件。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 其构成要素:?(1)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2)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3)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5、简述恩格尔定理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1)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中用于食品等必需品的支 出比例减少,用于非必需品的比重上升。 2)随着世界收入水平的提高,奢侈品及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快, 有利于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出口。 3)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国的发展,不利于食品等的出口。 6、简述出口补贴对出口国经济的影响。 1)出口补贴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增加生产者剩余。 2)出口补贴减少了消费者剩余。 3)增加了政府财政支出。 4)出口补贴使一国经济福利净损失。 7、一国征收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及其经济效应。 关税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影响:关税是自由贸易价格基础的加价,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的同时也提高了国内与进口竞争的产品的价格。其经济效应:①减少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与进口产品相竞争的生产者的生产者剩余,同时政府财政收入会增加,但总体上经济福利水平降低。②影响了一国进口贸易规模从而保护了本国同类商品的生产,增加了受保护商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收入和阻止了对稀缺要素需求的下降。 8、简述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的作用。 1)最主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利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而言有助于劳动力市场的完善。?2)还可以说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9、简述一国货币扩张与财政扩张对一国汇率和产出的影响。

什么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什么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2008-04-29 07:21:08) 我看世人纷纷,我看世人扰扰.一本马克思主义如何治得了天下.马不过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朵 奇葩罢了.如果要世界美丽.那么还需要其他的花朵. 吵来吵去.谁来做普及的工作呢,只有我来免为其难了,呵呵. 亚当.斯密(Adam Smith):经济学鼻祖 简介 出生:1723年6月5日(苏格兰苏格兰伐夫郡可可卡地) 逝世:1790年7月17日(苏格兰苏格兰爱丁堡) 学派/流派:古典经济学 主要领域: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施影响于: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美国开国先驱亚当·斯密(公元1723~公元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在亚当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去世;母亲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亚当斯密一生与母亲相依为命,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大学(Colleges at Oxford)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

英国概况

英国概况 一.概况(Introduction) 国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或者英国(Britain)。 国旗(National Flag):米字旗 国徽(National Emblem):国徽中心有一枚盾,盾面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分别有三只红底金狮,象征着英格兰,右上角是象征着苏格兰的三只金底红狮,左下角的竖琴(harp)则象征着爱尔兰。盾左边是一支头戴王冠的狮子,象征英格兰,而右侧的独角兽(unicorn)则象征着苏格兰。 国歌(National Anthem):《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如果在位君王是男性,则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庆日(National Day):英王的生日即为国庆日。 国花(National Flower):玫瑰花(Rose) 首都(Capital):伦敦(London),英国的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口,欧洲最大的都会之一。同时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纽约,伦敦,东京) 语言(Languages):官方用语为英语。此外英国各个地区还有自己的通用语言:威尔士语(Welsh),爱尔兰语(Irish),苏格兰语(Scots)等等。 行政区域(Administrative Region):分为四个部分:英格兰(England),威尔士(Wales),苏格兰(Scotland)和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伦敦又被称作为“大伦敦” (Greater London),它辖有32个独立的城区(London Boroughs)和一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 二.英国地理(Geography) 1.英国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to Britain) 英国由大不列颠岛(Britain)和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组成,其中大不列颠岛由英格兰(England)、苏格兰(Scotland)和威尔士(Wales)三个部分组成。 2.地理名词(Geographical Terms) 英吉利海峡(English Channel):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是隔离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海峡,同时也是国际航运要道。 塞文河(Severn River):英国境内最长的河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