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开发变化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开发变化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开发变化
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及开发变化

一、陕西煤炭产业的现状分析

(一) 陕西省的地理区位优势

陕西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地处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在东经105。到1ll。、北纬31。到39。之间,其东部与山西隔黄河相邻,西部与甘肃、宁夏接壤,北靠内蒙,南临四川、重庆。全省呈现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域状况,东西宽度约为160到490公里,南北长度约为880公里。陕西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交通枢纽,随着西安一包头、西安一安康、西安一南京铁路干线的相继建成,将进一步加强陕西承东启西。整个地势呈现出从西部向东部倾斜的特点。联贯南北的经济地理位置。

陕西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基本特征是:南北高,中间低。由北向南形成3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南部是秦巴山区。陕北黄土高源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关中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平均海拔520米。陕南秦巴山地包括秦岭、巴山和汉江谷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秦岭海拔1000-3000米。巴山位于本省最南部,海拔1500-2000米。由于陕西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东邻山西、河南,西连甘肃、宁夏,南抵湖北、四川、重庆,北接内蒙,是中国毗邻省市区最多的省份。独特的地质环境造就了陕西不同的地质特征,也为煤炭产业的产生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 陕西煤炭的资源优势及重要地位

陕西省是中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之一,陕西全省面积共20.56万平方公里,下辖县市107个,人口超过3000万。煤炭资源在省内分布面积较广,70个县市含煤面积约为60000平方公里,其中53个县市有煤矿开采活动。根据我国第二次煤炭资源预测资料显示,陕西省探明和预测的煤炭资源总量在约为2922亿万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5.8%。到2007年底,煤炭探明储量为1685.4亿吨,保有储量为1675.4亿吨,居全国第三。陕西省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陕北的榆林神木与府谷、渭北以及黄陵、彬县,储量占全省99%以上。

陕西有五大煤田,即: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黄陇侏罗纪煤田;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三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它们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它的边缘翘褶带。还有一些煤质较差、构造复杂、厚度不稳定的煤产地分布在陕南地区。陕西的煤炭资源种类齐全,品质较好,拥有长焰煤、石煤、无烟煤等各个煤种,但不存在褐煤的存储,主要的煤种为如

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其次为中变质煤如瘦煤、肥煤,其后为高变质煤如无烟煤、贫煤。其中低变质煤炭占全省煤炭储量的97%以上,其余煤种占3%左右。总的来说陕西的煤具有发热高和气化性能好的特点,是优质的动力煤和气化用煤。

1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煤炭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数据显示,煤炭已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社会消费总量的69%,到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超过30亿吨,而这使得陕西煤炭大省的优势地位愈加凸显,很可能将会成为我国煤炭供应的重要接续地。

图1 陕西省煤炭消费量变化①

①资料来源:中国煤炭志·陕西卷,煤炭工业出版社,1973。

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陕西省的煤炭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多作为能源供给输出到外省,本省经济发展缓慢,煤炭的消费量不高。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发展,陕西省煤炭消费开始快速增长。由上图可以看出:1978年一1997年前后,陕西省煤炭消费经历了二十年的缓慢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较低,截止1997年,陕西省煤炭消费量为2589.65万吨标准煤。1997年以后,陕西省开始大量开发煤田,煤炭产量得到了提高,大量的煤炭输往外省,本省的煤炭产业由于起步晚,处于新兴状态,发展较慢,因此,到2000年左右,煤炭消费量有一定程度的回落。21世纪以来,陕西开始大力发展煤炭产业,煤炭的消费量开始迅速回升,增长速度快于上世纪90年代,到2008年,陕西省煤炭消费量达到5522.57万吨标准煤,比1978年的958.5万吨标准煤增长了4564.07万吨标准煤。总体来看,陕西省煤炭消费量的变化趋势为:平稳增长一回落调整一迅速增长。

现如今陕西省的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在发展,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使得陕西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利用资源,要发挥陕西省煤炭资源优势,把煤炭产业做强做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作出新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形势和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现状来看,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具有诸多有利因素。一是煤炭工业发展的大环境持续向好。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进程决定了我国能源发展仍将处于一个增长较快的历史阶段。我国煤炭储量世界第三,消费量世界第一,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70%左右。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202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将达到50亿吨,需新增产能21亿吨。特别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把鄂尔多斯盆地确定为21世纪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为陕西省煤炭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陕西省作为成长型的产煤大省,煤炭工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国家对煤炭工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提出的“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能源发展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近几年相继出台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都为煤炭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资源优势明显,开发势头强劲。陕西省煤炭资源不仅赋存量大、保存相对完整,而且低灰、低硫、高发热量

的优质资源量居全国之首。中、外投资煤炭开发的势头不断递增。四是煤炭行业的总体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多数煤矿的装备和基础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特别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经过改制调整,以人为本、重视安全、多元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发展思路和目标更加清晰,工作措施更加明确,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为陕西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能源上围绕煤炭而发展的陕西,不仅仅是煤炭资源有着巨大的重要地位,而且与其相关的煤炭产业的地位也十分的重要。它们共同推动着陕西经济的不断发展,为陕西的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二、陕西煤炭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陕西省煤炭产业在不断的发展,发挥陕西省的资源优势,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煤炭工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而陕西省作为一个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其产业结构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尽管“十一五”期间陕西煤炭转化项目取得长足发展,但相对快速增长的煤炭产量,转化能力仍然偏低,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以生产和销售原煤为主的经营方式,更没能从根本上去实现煤炭产业规模化、现代化,以达到深化煤炭市场化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陕西省煤炭企业数目不明确,数量多而杂,小煤矿,黑煤矿等仍大量存在,为煤炭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难度。

(二)陕西煤炭开采存在浪费现象

当前,许多人为了快速的采煤,根本就不能进行科学的开采。一些大中型煤炭企业的开采回采率普遍偏低,浪费了不少煤炭资源。在目前煤炭价格高、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许多矿山为了尽快把煤炭资源“兑换”成现金,不论煤层有多厚,统统从中间开采一趟。这种吃菜心式的开采方式,导致一些矿区无法进行复采,浪费了大量资源。

小煤矿存在的问题更多。多数小煤矿仍旧采用落后的采煤工艺,工作面回采率小于40%,矿井回采率在20%以下。陕西省大中型煤矿平均回采率仅为50%左右,小煤矿的回采率约为25%到30%,远远低于国家最低回采率65%的标准。

还有政府有关部门对煤炭资源生产监督管理的薄弱,在这些地区,甚至一些主管煤炭的官员对自己地区的回采率都并不是很清楚。由于前煤炭市场看好,煤炭企业超能力开采成为普遍现象。榆林市榆阳区常乐堡煤矿批准年产15万吨,实际生产竟达55万吨。一些矿山企

业采富弃贫、挖浅(层)甩深、吃肥丢瘦、掠夺式开采的问题十分突出,乱采滥挖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矿产资源的浪费。这些都是政府部门缺乏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的表现。

(三) 煤炭管理混乱低效

由于煤炭产业高额的回报率,使得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只为追求片面的经济效益,面对高效益,就忽视了一些管理问题。从企业方面来看,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盲目的追求产量,追求经济效益,对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没有做到综合管理,不对长远利益着想,挖空一块地,就再觅他处。从政府方面来看,没有做到合理监督。由于煤矿数量众多,无法全方位的管理,更不能实现规范煤炭产业,一些官员认为只要GDP能上去,其他的都不是问题,所以对企业的放纵,也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低效。

(四) 煤矿安全问题突出

陕西省的煤矿面对开采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和小煤矿数量多、建设基础差及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的实际情况,使得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不断地出现煤矿安全问题。

陕西省境内山原起伏,地形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地理上的褶皱,断层等存在许多,在这样复杂的地理环境下,煤矿的开采条件变得复杂起来。陕西省是全国煤矿自然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煤矿瓦斯,煤矿火灾,煤矿水灾等都严重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陕西的煤矿储量较为丰富,一些小煤矿,黑煤矿大量存在,在这些煤矿中,矿工的人生安全得不到保障,常常处于危险作业的过程中,各种煤矿自然灾害时有发生。陕西的煤炭产业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又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煤炭作为陕西省的主要资源,对其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大,导致对煤炭产业的监管不规范,基础设施比较差,使得陕西省面临的安全问题比较严峻。

(五) 煤炭开采人才匮乏

目前煤炭行业人才缺乏的程度十分严重,一些重点国有大矿,在挑选总工程师的时候,竟然都找不出一个本科毕业的采矿系学生,更不要说小煤矿的情况了。由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差,收入不高,从事矿工职业既艰苦又危险,因此煤矿在吸引人才和高素质员工方面较之其它行业处于劣势,许多煤矿都存在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员工素质低、技能差、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难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煤矿企业难以解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从业职工文化素质的问题。

大多数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时,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下。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然而煤矿却成为文化素质低下劳动力的集中地。在煤矿井下一线挖煤的90%以上是农民协议工,他们来自全国偏远

落后、生活贫困的山区,文盲、半文盲占了绝大多数。文化素质极其低下的群体却在极其危险的行业从事着生产活动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造成煤矿事故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矿难和其他生产事故不同,一个人的不当操作就可能造成重大的群死群伤。煤矿行业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行业,瓦斯检测,安全管理,对下井工人培训,都需要技术支撑。煤矿事故多发,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人才对于安全而言是治本之策。

(六)煤炭开发与环保、运输矛盾制约煤炭业可持续发展

煤炭燃烧释放的SO2 、CO2等废气,不仅增加了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是全球大气变暖的祸根。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浪潮中,中国首当其冲。

陕西煤炭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二是造成大气污染,三是威胁安全生产和人体健康。

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80%以上的榆林地区煤层埋藏浅,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煤水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大量煤矸石的堆积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也会对矿区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实施有效的矿区环境保护及生态治理配套措施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煤炭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尤其严重。每年大气和水污染的损失估计相当于GDP的3%~8 %,这是一项巨大的经济成本。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每年增长8%~9%,而环境污染的成本占了相应的比例,可见这种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非常高。现在陕西的煤炭开发也正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煤炭生产与消费的地理分布极不均衡,煤炭生产基地主要在北部和西部地区,而煤炭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这就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基本格局。煤炭储运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来自于煤炭的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煤尘飞扬对矿区及运输线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污染。

陕西省的煤炭产量较大,但是有些产区的交通不是十分的便利,还有些地方则是运输线不够,使得煤炭不能及时运出。所以陕西省煤炭运输紧张的局面也制约着陕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陕西煤炭产业相关问题的解决及发展

基于陕西省煤炭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加快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结构性、区域性矛盾一直是制约陕西省煤炭产业加快发展的瓶颈。近年陕西省省按照“稳定渭北、加快西进北上”和实施“三个转化”的发展战略,加快煤炭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国有重点煤矿的骨干地位和作用。按照国家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这是调整产业结构,激发企业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陕西国有煤炭企业要打破传统的隶属关系,地域关系,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强强联合,资产重组,通过债权转股权,公司上市,利用外资等多种形式,优化企业组合,组建现代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小型煤炭企业退出策略。陕西乡镇小煤矿虽然经过两年的关闭治理,仍有小矿井存在,小煤矿的无序开采是造成煤炭市场总量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强迫这些小煤矿退出竞争。另外要合理淘汰效益差的小型煤炭企业,效益好的可适当增加技改投入,改造升级,降低煤炭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优化煤炭产业布局,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

(二)加快转变煤炭经济增长方式

陕西省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700亿吨,居全国第三。80%煤炭资源煤层厚、倾角小、埋藏浅、开采成本低,适合建设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特别是低灰、低硫、高热值优质煤资源约1000多亿吨,占全国的50%,居全国第一。虽然资源优势明显,但是经济增长方式却是比较粗放的。陕西省应该按照“高起点、专业化、规模经济”的要求,对现有多种经营厂点进行一次摸底排队, 实行分类指导, 有针对性地进行改组、改造和联合, 逐步改变“小、低、散、弱”的状况。要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结合安全生产实际和管理的薄弱环节, 选准项目集中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尽快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各项优惠政策,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实现煤炭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而更好的去带动煤炭产业的发展,推动陕西经济的增长。

(三)进一步加大煤矿安全监管力度

近年来,陕西省的煤矿安全监管力度在不断的加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监管的措施,使得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图2 2004-2009年陕西省原煤产量与死亡人数对比图①

虽然陕西省在煤矿安全上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煤炭开采属地下作业,开采条件、安全环境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所以管理环节多、难度大、专业性强,安全风险和责任也比较重大。必须要从开拓布局、采煤工艺、瓦斯防治、结构调整、科研攻关、矿井标准化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等基础工作抓起,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突出技术和行政管理与现场监管相结合。同时应建立煤矿安全和科研投入保障机制。还有要加大科研的投入,按照吨煤0.1元的标准设立煤炭开采及安全科研资金,重点用于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灾害防治、采煤方法、瓦斯综合利用等共性的重大技术难题的攻关研究和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企业和政府要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督与管理,规范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将安全风险通过监管,降到最低。

(四)改善生态环境污染

面对环境的不断恶化,陕西省应当努力做出改变,改善生态环境污染。首先,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适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以科学的方法去发展陕西煤炭产业。其次,要提高煤炭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陕西省煤炭的利用效率不高。提高煤炭燃烧效率是解决陕西省煤炭利用效率低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关键。再次,大力推广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煤炭在开发到利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高新技术的总称。它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结合为一体,对于陕西省煤炭产业的发展将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机制。对煤炭开发利用生产的污染应实现全过程控制,把清洁生产纳入煤炭行业发展规划。新建煤矿必须充分考虑水土保护、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影响,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对大气、水、耕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响和破坏。加强对煤矿

“三废”治理的监督管理。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控制废气排放,加大对煤矿有毒有害废水污染物的监督治理和查处力度。

(五)加大人才的投资力度

煤矿行业收入低也是难以吸引人才的原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煤矿行业的待遇在全国排行第三,现在恐怕是倒数第三了。一次调查表明,即使在如今煤炭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煤矿工人的年薪也多在1.2万元至1.5万元之间,显然同其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不成比例。所以,提高对煤炭行业的待遇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还要有各种保障,才能留的住人才。

煤矿行业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行业,瓦斯检测,安全管理,对下井工人培训,都需要技术支撑。有些矿业集团近10年来未能引进1名矿业本科生;在中国近40个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00人;国有煤矿大专以上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在60%以上。

应该充分认识到煤矿人才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政府部门出台相应优惠政策,扩大煤矿专业招生比例,对煤矿类专业学生学费给予减免,降低分数线,吸引学生就读;同时,要对到煤矿工作的学生提高待遇,增加岗位补贴。企业也应该在吸引人才方面推出更多优惠政策。

(六)加强煤炭流通市场建设

第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企业内部改革的深化,陕西煤炭产业的发展又有着诸多有利因素,加强铁路的建设,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还将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予倾斜,陕西的基础设施将会加快建设,铁路建设将形成“两纵五横四个枢纽”路网骨架。所以在利用好国家政策,陕西省的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将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第二,从构建国际国内煤炭大流通交易平台入手,借鉴山西经验,实行煤炭销售票证制度,建立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探索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发展期货交易,降低价格风险,排解恶性竞争矛盾,防止煤炭产业大起大落。严格控制非法煤炭资源进入市场,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从根本上解决非法开采、违规开采顽疾。

(七)进一步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的产业管理体制

针对煤炭生产属于高危行业,点多,线长,面广和专业性强等特点,应该把发展和管理的责任落实在一个责任主体上。依据国务院在山西的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改革试点做法,进一步调整理顺陕西省省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整合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职能,把分散在多

个部门的涉煤管理职能进行集中归口,明确一个责任主体,履行对煤矿建设、生产、安全、销售、用工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从而推动陕西省煤炭产业加快发展。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目前中国煤炭行业现状 李琳 1015030108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710600) 摘要: 通过对煤炭行业现状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容乐观。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关键词:煤炭煤炭行业现状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Lilin 1015030108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710600) Abstract :th 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al industry, we know that: China's coal prices, demand and export to reduce and outdated technolog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s not optimistic. Coal is the basis of energy in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China's co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quantity presents the fast growth momentum. The coal industry market concentration is low, is now in the stage of integration. Keywords: coal coal industry status quo 1 中国煤炭行业未来几年发展或将以整合为主 1.1 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物理试题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 月月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E=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量q成反比 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C.E是矢量,与F的方向一致 D.公式E=对任何电场都适用 2. 关于场强和电势差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越大的地方,电势越高,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越大 B.沿着电场线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低必定相等 C.电势降低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D.沿着电场线方向,单位距离上降落的电势越大,则场强越大 3. 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撑的金属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近A、B下面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现在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内部的场强比B内部的场强大 B.A、B内部的场强均为零 C.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低 D.A左端的电势比B右端的电势高

4. MN是一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电荷一定位于ab虚线的右侧 B.带电粒子在a点加速度大于b点加速度 C.带电粒子在a点电势能大于b点电势能 D.带电粒子在a点的动能大于b点的动能 5. 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两点位于x轴上,坐标如图所示,C、D位于y轴上.C、D两点各固定一等量正点电荷,另一电量为Q的负点电荷置于O点时,B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若将该负点电荷移到A点,则B点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静电力常量为k) A.,沿x轴正方向 B.,沿x轴负方向 C.,沿x轴负方向 D.,沿x轴正方向 6.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恒定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一小段距离,则( ) A.油滴将竖直向上运动 B.P点电势降低

中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与展望 煤炭物流是指为实现煤炭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移动,所进行的煤炭加工、装卸、运输、仓储、交易、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活动。自2009年3月《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实施以来,煤炭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国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新能源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需求量增速放缓等新变化,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现代煤炭物流,对降低煤炭物流成本、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我国煤炭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二五”期间,煤炭物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1 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1.1 煤炭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19.5亿吨,同比增长7.7%,预计2012年全年,我国煤炭产量在36.5亿吨左右。除晋陕蒙宁甘新和云贵地区外,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和川渝青藏地区为煤炭净调入地,其中,省首次由原来的煤炭净调出省转为煤炭净调入省,调入量为约800万吨。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完成铁路煤炭运量11.7亿吨,同比增长4.5%,预计全年铁路煤炭运量为23.2亿吨。在主要煤运通道中,上半年大秦线煤炭运量2.15亿吨,同比下降0.5%;侯月线完成8778万吨,

下降1.8%。 图1-1 近三年我国铁路煤炭运量图 2012年1-5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8.3亿 吨,同比增长8.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慢9.0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外贸进港量1.0亿吨、增长65.1%,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77.5个百分点。 2012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消费19.7亿吨,同比增长2.8%,增速 同比回落6.6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国经济短期缺乏迅速回暖的动力。2012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有限,用电量同比增速在5%-6%之间,在保障房建设、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下,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趋于平稳。电力、钢铁、建材、化工需求总体不旺,造成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存煤量激增,进而对煤炭的运量产生严重影响。 05 10 15 20 25 2010年2011年2012年 20.2亿吨 22.7亿吨23.2亿吨

《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 发改能源〔2006〕10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工业办)、煤炭局(行业办)、国土资源厅(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设厅(建委、建管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大中型煤矿建设,保障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要,促进了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但一个时期以来,有的地方制定不切合实际的煤炭发展规划及生产建设指标,越权核准煤矿建设项目,部分企业违反项目核准和建设程序、擅自开工建设,导致煤矿建设规模过大,勘查、设计、施工质量下降,安全事故和隐患增加。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建设程序,保障煤矿建设和生产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地质勘查管理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管理,提高勘查地质报告质量。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要坚持煤炭、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评价和储量认定的原则,加快推进采煤采气一体化。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承担。勘查单位要严格按照《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提交的井田勘查地质报告应达到规范要求。评审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评审,对煤炭储量、构造、瓦斯、水文等开采条件等是否满足煤矿设计需要提出明确的评审意见,并对评审结论负责。 对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建设单位不得委托设计单位开展初步设计,设计单位也不得接受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得通过开发利用方案审查。 二、严格建设项目(新建、改扩建)核准 各产煤省(区、市)和中央管理企业要依据煤炭勘查程度和建设条件,适时组织编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经批准的总体规划,是矿区内各煤炭单项工程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 各产煤省(区、市)和中央管理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9号)的有关规定,规范煤炭项目前期工作及核准程序;在国家规划矿区内开展煤炭项目前期工作时,可就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煤炭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等问题,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咨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依据有关规定出具咨询复函。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开发项目申请报告,由项目所在地省(区、市)发展改革委(含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经贸委、经委与发展改革委联合)或项目所属中央管理企业初审后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或报请国务院核准(简称“国家核准”)。国家规划矿区以外的煤炭项目由省级发展改革委或省级政府指定的部门会同省级发展改革委核准。国家核准煤炭规划矿区主要包括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对,我们了解到:我国煤炭价格上涨,需求增大以及出口减少和技术落后致使的发展不容乐观。分析如下: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根据显示,2004年至2006年,我国煤炭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06年、2007年上半年我国煤炭总产量分别为亿吨和亿吨。受煤炭进出口税率变化、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预计中国煤炭未来一定时期内出口量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进一步增加。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据煤炭市场分析统计,2006年在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电力%、建材%、钢铁%、化工%、其它%。从火电、钢铁行业的产能增量释放来看,需求仍旧非常旺盛;而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2007年前三个季度,主要耗煤行业火电、焦炭、粗钢、水泥行业的累计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5%,都远远大于同期原煤产量11%的增长率。随着电力新投装机容量进入高峰期,建筑施工逐步进入高潮,水泥及其它建材产品产量和钢铁产量都将较快增长,煤炭总需求高增长势头将得以延续。预计未来几年煤炭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快于煤炭有效供给的增长。 中国去年增加了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 区划分情况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陕西煤炭资源概况及矿区划分情况 (一)陕西煤炭资源状况 陕西预测煤炭资源总量为4143亿吨,仅次于新疆、内蒙和山西,居全国第四位。按照地质时代及地域分布情况,陕西省主要煤炭资源可分为五大煤田,即陕北侏罗纪煤田、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陕北石炭三叠纪煤田、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五大煤田煤炭资源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以上。 1、陕北侏罗纪煤田 分布:府谷、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 煤层:可采煤层1~14层,可采总厚~,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2216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为1388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1315亿吨。该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煤种:不粘煤、长焰煤 特点:低灰、低硫、低磷、高~特高热值,是优质的低温干馏、工业气化和动力用煤。 2、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府谷、佳县、吴堡 煤层:可采煤层11层,单层最大厚度为。

储量:煤炭资源量1190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煤田地质结构较复杂,勘探程度较低。 煤种:(府谷)长焰煤、气煤;(吴堡)焦煤、贫煤 特点:府谷的长焰煤、气煤具有中~高灰,特低~高硫、低~中磷、中高热值的特点,可作为气化、液化和动力用煤;吴堡的焦煤、肥煤、贫煤可做炼焦煤和炼焦配煤。 3、陕北三叠纪煤田 分布:延安、子长、安塞、横山 煤层:可采煤层6层,一般单层厚度小于lm 储量:煤炭资源量亿吨,约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累计探明储量亿吨,已利用亿吨,尚未利用亿吨。 煤种:气煤 特点:具有低~中灰、特低硫、低磷、中高发热量的特点,是良好的化工用煤及炼焦配煤 4、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分布:韩城、合阳、澄县、蒲城、白水、铜川 煤层:可采煤层2~6层,可采厚度~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 ―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 关于批准发布《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的通知 建标〔1996 〕630 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委(计经委)、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计划单列市建委、计委、土地(国土)管理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 ( 1987 )国土〔建〕字第1 料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1989 〕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制订修订计划》(计综(1987 〕2390 号)的安排,由煤炭工业部负责编制的《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1997 年2 月1 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煤炭工业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六日 编制说明 《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部分》是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

意见)的通知)(〔1987 〕国土〔建〕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 1989 〕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按照国家计委《一九八八年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制订修订计划》(计综〔1987 〕2390 号附件十六之二)的安排,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会同煤炭工业部沈阳、南京、武汉、选煤、重庆、西安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的。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对煤炭工业矿井、选煤厂和筛选厂建设用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论证了大量资料,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多次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最后由我部召开了全国审查会议,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共分五章:总则、合理和节约用地的基本规定,矿井建设用地指标,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指标,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建设用地指标。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德外安德路67 号,邮政编码:100011 )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建设用地司(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1 号,邮政编码:1000081 )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八日 第一章总则 第1 . 0 . 1 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科学管理,适应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需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制定本建设用地指标。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摘要 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 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 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 体情况如图表所示 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 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 比(%) 石油10亿桶18.5 1.1 11.9 52.5 天然气万亿立方 米 3.5 1.8 25.7 5 4.1 煤炭亿吨1145 12.8 30 110 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 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 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 年份能源生产总量 (万吨标准煤) 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 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电 2010 296916 76.6 9.8 4.2 9.4 2011 317987 77.8 9.1 4.3 8.8 2012 333300 76.6 8.9 4.4 10.1 2013 356536 75.9 8.4 4.5 11.2 2014 357079 73.8 8.5 4.8 12.9 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 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 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如下图

陕西省煤矿评价标准

陕西省物价局 陕价费函[2004]18号 关于煤矿安全评价服务收费标准(试行)的复函 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你局《关于请求批准<陕西省煤矿安全评价收费标准>的函》(陕煤安局发[2003]96号)收悉。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规范我省煤矿安全评价服务收费行为,维护委托人和安全评价中介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煤矿建立安全评价制度的通知》(陕政办函[2003]92号)及原国家计委等六部委《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现将煤矿安全评价服务收费试行标准及有关事项函复如下: 一、凡在我省辖区内接受煤炭企业的委托对新建改扩建或技术改造煤矿进行安全预评价、对新投产的煤矿进行安全验收评价、对各类煤矿生产企业进行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应具备国家规定的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并应遵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执业准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有偿及委托人付费的原则开展煤矿安全评价工作,收取煤矿安全评价服务费。 二、煤矿安全评价服务费属经营服务性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其收费标准如下: 表一: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服务收费标准 单位:万元 门提交的地质报告为准),乘以系数1.1计算收费额。 表二: 表三: 煤矿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服务收费标准

数1.1计算收费额。 煤矿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可根据安全评价工作的复杂程度、市场情况等因素,在规定的收费标准范围内与委托人商定收费额。 三、煤矿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在提供安全评价服务时应与委托人签订责权明确的委托协议书,严格按照业务规程提供质量合格的服务,并与委托人协商约定收取安全评价服务费的结算方式。 四、煤矿安全评价中介机构收取安全评价服务费时,应向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使用税票,依法纳税,自觉接受价格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此收费标准自文到之日起执行,试行期一年。 2004年3月8日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缩本)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一、工程概况 1、现有工程概况 ⑴工程基本情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炭资源整合项目是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 原中寨山煤矿和东胜煤矿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建成投产,批准开采3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分别为0.03Mt/a和0.06Mt/a。开拓方式均为斜井-单水平-房柱式开采,采用电钻打眼放炮垮落式采煤,人工装载,防爆三轮车自卸运输,露天堆放和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的开采方法。原有两个矿井于2008年停产关闭。2008年至今,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直进行矿井0.6Mt/a整合项目的准备工作。原有矿井概况见表1。 表1 资源整合前原有矿井概况

⑵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措施 经现场实际调查,整合前,原有矿井未履行环保手续,生产生活设施简陋,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低,基本上未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大;调查发现原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以及评价提出的对策措施见表2。 2、资源整合项目概况 陕西众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众源煤矿整合区位于横山县城东南直距约18km处,行政区划隶属横山县殿市镇和韩岔乡管辖,由原横山县殿市镇中寨山煤矿和原横山县殿市镇东胜煤矿及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整合后井田面积为19.2221km2,生产能力0.60Mt/a,开采煤层为3号煤层,矿井工业储量为28.45Mt,设计可采储量15.99Mt,服务年限19.03a。整合矿井在井田中部园台村东北部的贾家庙沟平台地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1996 年中国煤炭探明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全行业年煤炭开采量达到近10 亿吨。煤炭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煤炭状况:在我国的自然资源中,基本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就决定了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与石油和天然气比较而言,我国煤炭的储量相对比较丰富,占世界储量的11.60%。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 5.6 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建国以来,煤炭在全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5 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2.3 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为7.85 亿吨标准煤(折合11 亿吨原煤),仍占63.8%。专家预测,在本世纪前30 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构成中仍将占主体地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匀。全国除上海外,其他省(区)、市均有探明储量。从地区分布看,储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云南、贵州、河南和安徽,七省储量占全国储量的81.8%,分布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当前我国煤炭行业产业的低机械化带来的采煤效率低下,煤炭企业占用劳动力过多,煤炭开采安全等突出问题日渐严重;煤炭行业的低进入壁垒以及高退出壁垒使得我国煤炭行业竞争无序,较低的产业集中度也造成了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因此,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煤炭行业工作的重点。近年来,煤炭行业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坚持以发展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实施关井压产、关闭破产和安全专项整治,使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呈现恢复性增长的强劲势头。但是,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里,我主要是从“煤炭产业集中度低”这一方面进行具体的说明。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很低。据了解,目前世界各产煤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均高于中国,美国年产煤10 亿吨左右,前 4 家公司占70%;澳大利亚年产煤近 4 亿吨, 5 位公司占71%;前印度年产煤 4.5 亿吨, 1 家公司占90%。然而,我国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加剧了小矿与大矿之间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为现代化矿井建设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留下了巨大的隐患,进而导致我国煤炭市场的供需失衡,煤炭产业效率极低的规模结构,影响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制约了煤炭产业发展,造成了有限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1)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炭开采业发达,煤炭加工业滞后;产品初级加工较发达,深加工、精加工较欠缺,产业链条短;产品品种单一,产业发展过于依赖初级产品;煤炭加工转化率低,投入产出率低,产业自我积累能力低下,经济效益不佳。具体表现在:筛选、洗选、炼焦、发电在煤炭加工转化的整体数量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深度加工产品极低。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如工业型煤,干法洗煤、水煤浆、煤焦油深加工、煤层气开发等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2).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素质低。几年,在旺盛市场需求刺激下,一些大中型煤矿超能力、超强度生产,采易弃难,造成采掘衔接紧张,资源回收率低,矿井服务年限下降,埋下事故隐患,导致重特大事故频发。煤炭行业从业人员多是富余人员、待业青年、农转非家属,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产业在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的要求,使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不协调,严重制约了煤炭企业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

陕西省现有煤矿

陕西是产煤大省,煤矿很多,下面列举一些,不一定全 铜川矿务局玉华矿陕西省铜川市瑶曲镇 铜川矿务局陕西省铜川市王益区红旗衙门号 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矿陕西省耀县瑶曲镇 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矿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 铜川矿务局徐家沟矿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 铜川矿务局鸭口矿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广阳镇 铜川矿务局金华山矿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 铜川矿务局东坡矿陕西省铜川印台区高楼和乡 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矿陕西省耀县庙湾镇 蒲白矿务局陕西省蒲城县罕井镇 蒲白矿务局白水矿陕西省白水县冯雷镇 蒲白矿务局冯村矿陕西省蒲城县罕井镇北马堤 蒲白矿务局西固煤业公司陕西省自水县西固 蒲臼矿务局朱家河矿陕西省蒲城县罕井镇 澄合矿务局陕西省澄城县南大街号 登合矿务局王村煤矿陕西省合阳县王村镇 澄合矿务局二矿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 澄合矿务局董家问煤矿陕西省澄城县城郊乡董家河村 澄合矿务局王村矿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王村镇 韩城矿务局陕西省韩城市金塔东路 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陕西省韩城市桑树坪镇 桑树坪煤矿斜井陕西省韩城市桑树坪镇 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下峪口 韩城矿务局象山煤矿陕西省韩城市象山路 崔家沟煤矿陕西省铜川市郊区瑶曲镇杏树坪 崔家;勾煤矿平山同陕西省铜川市郊区瑶曲镇杏树坪 车村煤矿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车村 车村煤矿斜井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车村 陕西煤建公司陕西省铜川市七一路 陕西煤建公司苍村煤矿陕西省黄陵县中心街 苍村煤业公司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店头衔 瑞能煤业公司陕西省黄陵县 双龙煤矿陕西省黄陵县双龙街 黄陵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 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矿陕西省黄陵县龙首街 红石岩煤矿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南川村 北马坊煤矿陕西省麟游县北马坊 陇县戚家坡煤矿陕西省陇县东风镇戚家坡 汉中地区煤矿陕西省勉县白云寺乡转咀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3-03-11 10:34 来源:钢联资讯 煤(煤炭)是指植物遗体在覆盖地层下,压实、转化而成的固体有机可燃沉积岩。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公司所在的行业属于采矿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包括对各种煤炭的开采、洗选、分级等生产活动,不包括煤制品的生产、煤炭勘探和建筑工程活动。 煤炭行业的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国家安监局及煤矿安监局、煤炭工业管理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等。 1、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能源行业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将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合理控制煤炭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确保到201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在能源开发投资战略上,“十二五”国家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为主。 (2)“十二五”煤炭产业的布局 煤炭工业的“十二五”布局将与“十一五”有较大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产业布局以区域生产为主。根据煤炭资源、区位、市场等情况划分煤炭调入区、煤炭调出区和煤炭自给区三个区域。其中调入区为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四个规划区,调出区为晋陕蒙宁规划区,自给区为西南、新甘青两个规划区。今后五年的煤炭建设将向中国西部转移。 “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将变为: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开发西部。在建设方面,东部将接续建设,中部适度建设,西部重点建设。到“十

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煤炭建设工程 费用定额及煤炭建设其她费用规定(修订)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 2011。1 中国煤炭建设协会文件 中煤建协字[2011]72号 关于发布《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建设 其她费用规定》(修订)得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煤炭建设工程造价(定额)管理工作,满足与适应国家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得新规定、新标准、新规范等政策性变化得需要,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组织对2007年版《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工程建设其她费用规定》进行了局部修订、现将修订后得《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建设其她费用规定》予以发布,自20

11年1月1日起施行,发文之日起已办理完结算得不再调整。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中煤协字[2007]90号文中发布得《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与《煤炭工程建设其她费用规定》同时停止使用、 本次发布得定额、规定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归口管理,各煤炭工业工程造价管理站负责解释。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目录 第一部分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 第一章总说明…………………………………………………………………………………1 第二章费用项目组成及内容 (4) 第三章费用标准及有关规定 (18) 第四章费用标准得使用范围…………………………………………………………………27 第五章建筑安装工程造价计算程序…………………………………………………………32 第二部分煤炭建设其她费用规定 (39) 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第一部分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 第一章总说明 一、为规范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计价行为,统一煤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内容与取费标准及计价办法,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新规定,贯彻执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解决《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7)与现行政策不相适应与施行中难以操作得有关具体问题,重新修订《煤炭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1)(以下简称本定额) 二、本定额就是煤炭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得计价依据。适用于煤炭建设矿山工程、地面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编制概算、预算、结算与招标工程编制招标控制价(标底),也可作为投标报价得依据。与煤炭建设各类工程概算定额(指标)、消耗量定额或综合定额2007基价配套使用。 三、本定额制定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两种计价取费程序、无论工程量清单计价还就是定额计价,编制招标控制价(标底)时,均应按照煤炭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2007基价)与本定额规定得取费标准、计算程序及造价管理有关规定计算,投标报价可参照本定额得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企业实际情况自主确定,费用组成要完整,费用计取要合理。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同名18249)

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同名18249)

平顶山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调查 姓名:陈璐班级:会计一班学号:10080101101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1.国内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煤炭消费量还将持续增加。考虑到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控制PM2.5 污染等因素的影响,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明显下降。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限制粗放型经济对煤炭的不合理需求,降低煤炭消费增速,也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2015 年消费总量宜控制在39 亿吨左右。瓦斯、水害、地温、地压等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更加严格,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东中部煤矿转产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难度大,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实现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任务艰巨。 2.平顶山市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1).煤炭资源分布状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 辖二市、四县、四区。平顶山矿区的煤炭资源包括平顶山煤田、韩梁煤田、临汝煤田、禹州煤田的黄道矿和登封煤田的暴雨山矿区, 含煤面积1374km2, 总储8.39Gt(总吨位), 其中国家统配煤矿平煤集团开发区域的储量, 占全市总储量的86.53%。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平顶山矿区煤炭品种齐全, 煤质好, 开采技术条件优越, 又临近南方缺煤省份, 区位优势明显。多年来, 平顶山市原煤产量一直在河南省保持第一位。平顶山市开采的原煤除部分销往外地外, 主要用于发电、炼焦、建材、工业锅炉、取暖和民用 2010年1—12月我国原煤产量

比增长12.7%。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15亿吨,同比增长10.5%。2011年上半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17.1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3.08亿吨,同比增长13.6%。煤炭运量快速增加。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发送量完成11.1亿吨,同比增长13.2%。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1.81亿吨,同比增长8.3%。 二、对于煤炭行业发展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炭行业技术水平整体呈现参差不齐、相对较低的特点,中小型煤炭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但行业内的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具备国际先进技术水平。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在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属于中等偏下,而机械化程度也相对较低。根据煤炭“十一五”规划,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仅达到80%以上,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程度达到40%,而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产煤国采煤机械化程度则高达100%。我国尽管经过近20 年的发展已实现了国产采煤装备的大型化、系统化、现代化,主要煤矿区已基本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高效、安全生产,但从实践看,国产综采装备在整体可靠性、自动化程度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采用传统的辅助运输方式,与安全高产高效矿井综采综掘的现代化系统很不匹配,存在用人多、效率低、事故率高、设备周转慢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煤炭生产发展的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近年来,世界煤炭行业技术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为核心的精细物勘探技术,结合其他的高精度、数字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井田精细化勘探程度,为大型矿井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水平得到提升,大功率电牵引

陕煤集团简介 文档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煤集团公司于2004年2月21日创立,是省委、省政府为落实西部开发战略,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和行业整体优势,调整煤炭经济结构,培育壮大以煤炭开采、煤炭转化为主的能源化工支柱产业而成立的直属国有大型独资企业。集团公司组建初期由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建设公司、黄陵矿业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公司、陕西天地地质有限公司、陕北矿业局、陕西彬长矿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10个企业组成。运营后,省煤炭局将陕西省煤炭物资供应公司划归集团公司管理。随着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又增加了控股和参股公司:陕西神木红柳林矿业公司、陕西府谷冯家塔矿业公司、陕煤集团澄城有限公司、陕煤集团黄陵煤炭公司、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公司、陕西府谷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2005年底有19个企业,其中全资、控股或相对控股企业15个,参股企业4个。 陕煤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4.88亿元。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煤炭开采、销售、加工和综合利用,电力生产供应、煤炭化工和建材,煤炭科研设计、煤田地质勘探、煤矿建设、煤矿设备制造与安装以及煤炭运输、高科技产业等。集团公司总部设在陕西省西安市,公司所属企业分布于陕西省西安、渭南、铜川、咸阳、延安、榆林6个地市。 2006年6月1日,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组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决定》(陕国资改革发[2006]144号)精神,将陕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华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陕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合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并于2006年6月30日举行了成立暨揭牌仪式。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中国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产量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与煤炭生产相关的资源破坏、环境损害以及生产事故现象十分突出,因而我国学者率先提出了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理念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框架,继而又提出了实现科学采矿的学术观点.本文从煤炭资源绿色开采的内涵与框架、采动岩体结构理论和采动岩体渗流理论等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以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和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等技术开发成果,综述了在突破传统采煤技术理念上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从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应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重点技术攻关、政府应履行的职能以及国家立法等方面对今后相关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作了简单展望. 【关键词】:中国煤矿绿色开采关键层理论煤与瓦斯共采保水采煤矸石直接充填采煤煤炭资源主关键层采动岩体工作面推进 【正文快照】: 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煤炭能源的支撑作用.同时,近年来煤炭产量的迅猛增长,凸显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至今,与我国煤炭粗放型和超产能生产相伴的矿难事故还没有完全得到控制,而同样十分严峻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也亟待从煤炭开采的源头去解决.以2007年为例,中国全年生产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近年来,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我国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煤炭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现正处于整合阶段。 1、在能源生产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这一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且长期不会改变。目前我国煤炭可供利用的储量约占世界煤炭储量的11.67%,位居世界第三。我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5%以上。我国也是世界煤炭消费量最大的国家,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料,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中煤炭始终占一半以上。 2、需求和供给:供需总体平衡,局部供不应求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近年来,我国沿海省份的煤炭需求量一直很大。但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能力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区。 煤炭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目前我国的煤炭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长期以来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4个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四大行业煤炭消费量约占总消费量的70%左右,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动力煤)占总消费量的50%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煤炭市场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空间。 中国去年增加了1.02亿千瓦发电能力,相当于英国全年的耗电量。中国以每周一个的速度建立煤电站,同时关闭上千个小煤窑。已经关闭了2811个小型煤矿,而且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因此中国的煤炭供需将更加紧张,部分企业也在不断增加自己的煤炭储量。中国最大的电力集团华能集团,计划购买华北地区的煤矿股份以确保其燃料供给,其计划在华北地区锁定3000万吨煤的供应。中国神华除了国内的矿产购臵外,计划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购买煤矿资产。 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放慢。预计未来几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或小幅下降的趋势。煤炭的进出口需求,从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从2004年7月开始,我国煤炭出口须获得政府配额,只有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才能申请并取得煤炭出口配额。目前全国只有四家企业具有煤炭出口经营权。由于进出口关税的调整、人民币升值及我国煤炭需求快速增长的影响,预计中国动力煤进口量将进一步增长。亚太市场主要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