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键路径实验报告

关键路径实验报告

关键路径实验报告
关键路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关键路径

姓名:班级:

学号:试验时间:

1、问题描述

本程序实现AOE网关键路径求解。图存储采用了邻接表。程序中使用了顺序栈。程序提供有向网的创建和关键路径的求解功能。运行结果为:一条关键路径及辅助变量计算值,通过该值,很容易找到哪些活动为关键路径及关键路径的选择原则。

2、算法设计

源程序:

template

bool ALGraph::TopologicalOrder(SeqStack &t)

// 求各顶点事件的最早发生时间ve

{

int j,k,count,indegree[MAX_VERTEX_NUM];

SeqStack s;

ArcNode *p;

FindInDegree(indegree); // 对各顶点求入度indegree[] 函数被两个方法公用,所以在ALGraph.h中实现

for(j = 0;j

//建立0入度栈S

{

if(!indegree[j])

{

s.Push(j);

}

}

//初始化

count = 0;

for(j = 0;j

{

ve[j] = 0;

}

while(!s.IsEmpty())

//S非空

{

s.Pop(j);

t.Push(j); count++; //j号顶点入T栈并计数

for(p = algraph.vertices[j].firstarc;p;p = p->nextarc)

//对j号顶点的每个邻接点的入度减1

{

k = p->adjvex;

if(--indegree[k] == 0)

//入度减为0则入栈

{

s.Push(k);

}

if(ve[j] + *(p->info) >ve[k])

{

ve[k] = ve[j] + *(p->info);

}

}

}

if(count

{

cout<<"此有向图有回路"<

return false;

}

else

{

return true;

}

}

template

bool ALGraph::CriticalPath()

//输出图的各项关键活动

{

int vl[MAX_VERTEX_NUM];

SeqStack t;

int i,j,k,ee,el,dut;

ArcNode *p;

char tag;

if(!TopologicalOrder(t))

//产生有向环

{

return false;

}

j = ve[0];

for(i = 1;i

//j保存ve的最大值

{

if(ve[i]>j)

{

j = ve[i];

}

}

for(i = 0;i

//初始化顶点时间的最迟发生时间(最大值)

{

vl[i] = j;//完成点的最早发生时间

}

while(!t.IsEmpty())

//按拓扑逆序求各顶点的vl值

{

for(t.Pop(j),p = algraph.vertices[j].firstarc;p;p = p->nextarc)

{

k = p->adjvex;

dut = *(p->info); //dut

if(vl[k]-dut

{

vl[j] = vl[k]-dut;

}

}

}

cout<<"j k dut ee el tag"<

for(j = 0;j

//求ee el和关键活动

{

for(p = algraph.vertices[j].firstarc;p;p = p->nextarc)

{

k = p->adjvex;

dut = *(p->info);

ee = ve[j];

el = vl[k]-dut;

tag = (ee == el)?'*':' ';

cout<

}

}

cout<<"关键路径为:"<

for(j = 0;j

//求ee el和关键活动(同上)

{

for(p = algraph.vertices[j].firstarc;p;p = p->nextarc)

{

k = p->adjvex;

dut = *(p->info);

if(ve[j] == vl[k]-dut)

{

cout<"<

}

}

}

return true;

}

3、运行与测试

Step1:运行程序,屏幕显示菜单。

Step2:运行功能选择。

Case1:输入“1”,选择菜单项1,进入图的创建操作。

1.1 根据屏幕提示,创建有向网。

1.2 屏幕显示网信息。

Case2:输入“2”,选择菜单项2,进入求关键路径的操作。

屏幕显示求得的关键路径及各活动最早和最晚发生时间。

Case3:输入“3”,选择菜单项3,结束程序运行。

4、思考题

阅读程序,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运行程序中的图。 a

b

c

1 1 d

e 2

2)分析辅助变量的值。

答:j k dut ee e1 tag

0 3 3 0 1

0 1 2 0 0 *

1 2 5 2 2 *

1 4 1

2 5

3 4 2 3 4

4 2 1

5 6

运行程序,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运行结果,关键路径由哪些活动构成?

答:活动a ,活动b ,活动c

2)什么样的网不存在关键路径?

答:无向网

5、心得体会

在这次实验验证过程中,总是出现错误的提示,为此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去调试才终于攻破难关。通过对这个程序的调试并验证,我不仅对图的概念、性质有了更新的了解,同时也巩固了我对c++语言的应用。 2 3 5

实验报告

算法与数据结构 实验报告 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软工11102 姓名:潘香杰 学号: 201104449 班级序号: 18 指导教师:詹泽梅老师 实验时间:2013.6.17 - 2013.6.29 实验地点:4号楼5楼机房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设计任务.......................................... 3、设计方案.......................................... 4、实现过程.......................................... 5、测试.............................................. 6、使用说明.......................................... 7、难点与收获........................................ 8、实现代码.......................................... 9、可改进的地方.....................................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数据结构课程之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本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据抽象能力,进行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能对所涉及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及算法,并编写出结构清楚且正确易读的程序,提高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 一.设计目的 1.提高数据抽象能力。根据实际问题,能利用数据结构理论课中所学到的知识选择合适的逻辑结构以及存储结构,并设计出有效解决问题的算法。 2.提高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学生通过上机实习,验证自己设计的算法的正确性。学会有效利用基本调试方法,迅速找出程序代码中的错误并且修改。 3.初步了解开发过程中问题分析、整体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二.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基于DOS菜单的应用程序。要利用多级菜单实现各种功能。内容如下: ①创建无向图的邻接表 ②无向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③无向创建无向图的邻接矩阵 ④无向图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⑤图的广度优先遍历 1.有向图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有向图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有向图的邻接表 ③拓扑排序 2.无向网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无向网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无向网的邻接表 ③求最小生成树 3.有向网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①创建有向网的邻接矩阵 ②创建有向网的邻接表 ③关键路径 ④单源最短路径 三.设计方案 第一步:根据设计任务,设计DOS菜单,菜单运行成果如图所示:

简化的路径损耗模型

简化的路径损耗模型 信号传播的复杂性使得用一个单一的模型准确描述信号穿越一系列不同的环境的路径损耗的特征非常困难。准确的路径损耗模型可以通过复杂的射线追踪模型或者经验测量获得,其中必须满足严格的系统规范,或者基站和接入点的布局必须在最佳的位置。然而,出于对不同系统设计的通用权衡分析,有时候最好的方式是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抓住信号传播的本质特征,而不是求助于复杂的路径损耗模型,后者也仅仅是真实的信道的近似。这样,下面这个路径损耗(以距离为自变量的函数)的简单模型成为系统设计的常用方法。 (2.20) 如果用dB衰减的形式表达,则为: (2.21) 在这个近似公式中,K是无单位常数,取值取决于传播、天线参数和阻塞引起的平均衰减,d0是天线远场的参考距离,γ是路径损耗指数。由于在天线近场存在散射现象,模型(2.20)通常只适用于传播距离d>d0,其中室内环境下假设d0的范围是1-10米,室外环境下假设d0的范围是10-100米。K的值小于1,而且通常被设定为在距离d0处的自由空间路径损耗(这个设定已经被经验测试数据证实): (2.22) 或者K也可以由在d0处的测量数据决定,并且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便模型或者经验数据之间的均方误差(MSE)能够最小化。γ的值取决于传播环境:对于近似遵循自由空间模型或者双路径模型的传播来说,γ值相应地取为2—4。在更复杂的环境中,γ值可以通过拟合经验测试数据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Mimimum Mean Square Error)来取得(如下面的例子所示)。或者γ值也可以由考虑了载频和天线高度的经验模型(如Hata模型、Okumura模型等)来取得。表格2.1概括了900MHz下不同的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下的γ值。如果载频更高,则路径损耗指数γ也会更高。主要指出的是,室内环境下γ的取值范围变化比较大,这是由地板、隔墙和物体引起的信号衰减导致的。

甘特图实验报告doc

甘特图实验报告 篇一:Project实验报告 Project实验报告 朱曦朦 学号:XX306202412信管1001 实验目的: 通过做出一个标准的实验,了解project的基本运用方法和实验步骤,掌握设定项目的开始日期的基本方法。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对工期做一个初步的调整, 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掌握PERT的方法,实现整个过程(本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ec11693051.html, 小草范文网:甘特图实验报告)的最优配置。对甘特图,关键路径等基本定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学习到PROJECT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起始时间: 在定义项目中进行时间的确认: 一直保存至第三步,进行初始化的设定。 二复制新产品模板. 三调整资源的最大单位 修改资源“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为200%,并增加资源“生产线”(工时资源,100%,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原来工程师需要5小时完成的任务,生产线只要1小时就能完

成,但必须同时配1名产品工程设计进行监控)。 通过视图进入资源工作表,将“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改为 200% 在甘特图中未找到工程师,所以未对其进行修改。 三.为了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采用PERT技术规划项目工期(选取2到3个任务进行规划)。 设置PERT权重 设置后观察得到PERT项工作表。 选取2,3个项目后确定乐观工期,预期工期,悲观工期,通过计算PERT得出结论。 四.分析项目工期由哪些任务决定,确定压缩工期的方法。通过格式中的甘特图向导,对关键路径进行确认,从而得到确定项目工期的任务,由红线显示。编号为2,3,5,6,8,9,10, 11 对项目进行优化,可以通过2种路径,一是调整关键路径的工期,将其缩短。二是删除原有的链接关系,将后面的工期开始时间提前,如下图所示。 篇二: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MS Project 上机实验报告 一、工程概况

项目管理关键路径

项目关键路径 目录 . 1 起源 . 2 步骤 . 3 应用 . 4 优化方案

起源 项目关键路径是一种网络图方法,由雷明顿-兰德公司的JE克里和杜邦公司的MR沃尔克在1957年提出的。 关键路线法是一个动态系统,它会随着项目的进展不断更新,该方法采用单一时间估计法,其中时间被视为一定的或确定的。它适用于有很多作业而且必须按时完成的项目。 在项目管理中,关键路径是指网络终端元素的元素的序列,该序列具有最长的总工期并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关键路径的工期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工期。任何关键路径上的终端元素的延迟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预期完成时间(例如在关键路径上没有浮动时间)。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 步骤 1)画出网络图,以节点标明事件,由箭头代表作业。这样可以对整个项目有一个整体概观。习惯上项目开始于左方终止于右方。 2)在箭头上标出每项作业的持续时间(T) 3)从左面开始,计算每项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EF)。该时间等于最早可能的开始时间(ES)加上该作业的持续时间。 4)当所有的计算都完成时,最后算出的时间就是完成整个项目所需要的时间。 5)从右边开始,根据整个项目的持续时间决定每项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LF)。 6)最迟结束时间减去作业的持续时间得到最迟开始时间(LS)。 7)每项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与最早结束时间,或者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的差额就是该作业的时差。 8)如果某作业的时差为零或负数,那么该作业就在关键路线上。 9)项目的关键路线就是所有作业的时差为零或负数的路线。 应用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只有项目网络中最长的或耗时最多的活动完成之后,项目才能结束,这条最长的活动路线就叫关键路径,组成关键路径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其通常做法是:

算子总结;哈密尔顿算子;拉普拉斯算子

?:向量微分算子、哈密尔顿算子、Nabla算子、劈形算子,倒三角算子是一个微分算 子。Strictly speaking, ?del is not a specific operator, but rather a convenient mathematical notation for those three operators, that makes many equations easier to write and remember. The del symbol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vector of partial derivative operators, and its three possible meanings—gradient, divergence, and curl—can be formally viewed as the product of scalars, dot product, and cross product, respectively, of the del "operator" with the field. Δ、?2 or ?·?:拉普拉斯算子(Laplace operator),定义为梯度(▽f)的散度(▽·f)。 , grad F=▽F,梯度(gradient),标量场的梯度是一个向量场。标量场中某一点上的梯度指向标量场增长最快的方向,梯度的长度是这个最大的变化率。▽f= div F=▽·F,散度(divergence),是算子▽点乘向量函数,矢量场的散度是一个标量函数,与求梯度正好相反,div F表示在点M处的单位体积内散发出来的矢量F的通量,描述了通量源的密度,可用表征空间各点矢量场发散的强弱程度。当div F>0 ,表示该点有散发通量的正源;当div F<0 表示该点有吸收通量的负源;当div =0,表示该点为无源场。即闭合曲面的面积分为0是无源场,否则是有源场。 rot F 或curl F=? ×F,旋度(curl,rotation),是算子▽叉乘向量函数,矢量场的旋 度依然是矢量场,意义是向量场沿法向量的平均旋转强度,向量场在曲面上旋量的总和等于该向量场沿该曲面边界曲线的正向的环量,也就是封闭曲线的线积分。旋量为0的向量场叫无旋场,只有这种场才有势函数,也就是保守场。即闭合环路的线积分为0是无旋场,否则就是有旋场。 基本关系: 一个标量场f的梯度场是无旋场,也就是说它的旋度处处为零:

project项目管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 课程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

目录 1、项目概况 (2) 1.1项目简介 (3)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2) 1.3可用资源 (2) 2、项目的实施计划 (3) 2.1初始计划 (3) 2.2初始计划的调整和优化 (5) 3、跟踪监控 3.1第一轮监控 (7) 3.2第二轮监控 (21) 3.3第三轮监控 (25) 3.4第四轮监控 (25) 4、项目完工总结分析报告 4.1总结分析报告 (26) 4.2分析实施和管理的成效 (26) 4.3目标实现措施的分析 (26) 5.学习思考总结 5.1问题思考 (27) 5.2问题分析与总结 (28) PROJECT项目管理课程报告

1、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项目的主要工作是维修某主要道路下一段长约1公里的供水管道,市政局要求电力部门配合施工,同时铺设一条地下电缆,以增加该道路两侧的用电用户。由于该项目是在现有道路上开挖,故市政局决定在回填后顺便铺设新的混凝土路面。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以管理、协调该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供水工程、电力工程和道路工程。整个项目从2016年7月1日提交预算报批为开始,市政局希望将项目施工对公众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故希望该项目能在2016年10月底竣工并恢复交通。 1.2项目任务关系、固定成本及资源需求量 项目各项任务逻辑关系及固定成本(设备费、材料费等)、资源需求量如表1。 表1 工程工艺关系、固定成本及所需资源表 编号工序名称固定 成本 紧前 工序 资源需求 技工壮工 人数工日人数工日 1 道路及配套工程 2 准备工作 3 预算报批5000 4 对外公告1500 3 5 开走路上停留 的车辆 2000 4 3 6 6 开挖槽沟50000 5 15 200 7 供水工程5000 8 维修水管50000 6 12 200 35 500 9 压力试验1500 8 5 10 10 电力工程 11 支设新电杆15000 5 5 50 10 75 12 铺设电缆50000 6 8 50 25 150 13 吊装变压器75000 11,12,16 15 100 25 250 14 电力入户25000 13 20 240 20 240 15 道路工程25000 16 剪除树枝1500 5 6 12 17 复铺路面150000 9,12 20 300 30 420 18 恢复交通14,17 预算报批需1周,对外公告需2周时间。 1.3可用资源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 1.一维运动的粒子处在 的状态,其中,求: (1)粒子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2)粒子动量的平均值。 [解]首先将归一化,求归一化系数A。 (1)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是 注意到中的时间只起参数作用,对几率分布无影响,因此可有 令 代入上式得

(2) 动量p的平均值的结果从物理上看是显然的,因为对本题说来,粒子动量是和是的几率是相同的。讨论: ①一维的傅里叶变换的系数是而不是。 ②傅里叶变换式中的t可看成参变量。因此,当原来坐标空间的波函数不含时间变量时, 即相当于的情况,变换式的形式保持不变。 ③不难证明,若是归一化的,则经傅里叶变换得到也是归一化的。 2.设在时,粒子的状态为 求粒子动量的平均值和粒子动能的平均值。 [解]方法一:根据态迭加原理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任意状态总可以分解为单色 平面波的线性和,即,展开式的系数表示粒子的动量为p时的几率。知道了几率分布函数后,就可按照 求平均值。

在时,动量有一定值的函数,即单色德布罗意平面波为,与的展开式比较可知,处在状态的粒子动量可以取 ,而, 粒子动量的平均值为 A可由归一化条件确定 故 粒子动能的平均值为 。 方法二:直接积分法

根据函数的性质,只有当函数的宗量等于零时,函数方不为零,故的可能值有 而 则有及。 讨论:①由于单色德布罗意平面波当时不趋于零,因此的归一化积分是发散的,故采用动量几率分布的概念来求归一化系数。 ②本题的不是平方可积的函数,因此不能作傅氏积分展开,只能作傅氏级数展 开,即这时对应于波函数的是分立谱而不是连续谱,因此计算积分, 得到函数。 ③在连续谱函数还未熟练以前,建议教学时只引导学生按方法一做,在第三章函 数讲授后再用函数做一遍,对比一下,熟悉一下函数的运算。 3.一维谐振子处在 的状态,求: (1)势能的平均值; (2)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3)动能的平均值 [解]先检验是否归一化。 是归一化的。 (1)

关键路径的查找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设计基础 姓名 xxxx 班级采矿10-8班学号 xxxxx 日期 2012年10月 成绩教师 xxxx

3.2算法步骤:

(1)输入e条弧,建立AOE网的存储结构。 (2)从源点v1出发,令ve(1)=0,求ve(j),2<=j<=n。 (3)从汇点vn出发,令vl(n)=ve(n),求vl(i) 1<=i<=n-1。 (4)根据各顶点的ve和vl值,求每条弧s(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e(s)和最晚开始时间l(s),其中e(s)=l(s)的为关键活动。 总结 首先,关于程序方面,我发现即使对设计思路有了眉目,知道了所要用到的数据结构、用邻接表来存储AOE-网、建立栈来求拓扑序列、输出的拓扑序列的个数少于节点数则有回路等等,要把这些方法写成函数代码,其实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再加上要完善设计思路,构造整个程序框架在内,都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工作。 在处理程序代码的时候,有两个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一是程序输入时只能输入整形数据,而非整形的输入则会导致程序异常停止,但是因为整形的输入方式已贯穿整个程序,若要修改只能另外重做整个程序,所以暂不考虑修改,而打算做一个判错系统,判断若非整形的输入则报错;二是第一种错误的解决方案未能成功实行,于网路上搜索到了几种判断是否为整形数据的程序代码,但将其修改融合到求关键路径的程序中,虽然没有错误可以运行,但是却不能正确的报错。 于是,在尝试多种方案却仍不成功的前提下,我只好选择加上提示语,即:printf("请输入某项目的信息,并请用整形数字表示(格式:弧头,

画关键路径常用网络图

画关键路径 常用的网络图 ? PDM:节点法 (单代号)网络图 ? AON ? ADM:箭线法 (双代号)网络图 ? AOA ? CDM:条件箭线图法 PDM 图例 ? 构成PDM 网络图的基本特点是节点(Box) ? 节点(Box)表示活动(工序,工作) ? 用箭线表示各活动(工序,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 可以方便的表示活动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 没有时标 ? 在软件项目中PDM 比ADM 更通用 ADM 图例 ? ? 每一个事件代号唯一 ? 任何两项活动的紧前事件和紧后事件至少有一个不相同,节点序号沿箭线方向越来越大 ? 流入(流出)同一节点的活动均有共同的后继活动(先行活动) 活动的逻辑关系 ? 平行、顺序、搭接 ? 相邻两项活动同时开始 ? 相邻两项活动先后开始 ? 后一活动在前一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开始为间隔顺序 ? 紧前活动、紧后活动

CPM关键路径法进度控制 ?根据指定的网络顺序逻辑关系和单一的历时估算,计算每一个活动的单一的活动时间。 ?当估算项目中某项单独的活动,时间很确定的时候采用 ?浮动时间是一个活动的机动性,它是一个活动在不影响其它活动或者项目完成的情况下可以延迟的时间量 ?Float>0:时间安排比较合理 ?Float=0:比较紧张 ?Float<0:项目进度会推迟 ?自由浮动(Free Float) ?在不影响后置任务最早开始时间本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 ?总浮动(Total Float) ?在不影响项目最早完成时间本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 网络图中任务进度时间参数说明 ?最早开始时间(Early start)ES ?一项活动最早可以开始执行的时间 ?最晚开始时间(Late start)LS ?一项活动最晚开始执行的时间 ?最早完成时间(Early finish)EF ?一项活动最早可以完成的时间 ?最晚完成时间(Late finish)LF ?一项活动最晚可以完成的时间 ?自由浮动(Free Float)FF ?不影响后置任务最早开始时间情况下本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 ?总浮动(Total Float)TF ?不影响项目最早完成时间情况下本活动可以延迟的时间 ?超前(Lead) ?两个活动的逻辑关系所允许的提前后置任务的时间。如需求完成80%可以总体设计 ?滞后(Lag) ?两个活动逻辑关系所允许的推迟后置任务的时间。 公式: EF= ES+duration LS=LF- duration TF=LS-ES =LF-EF 公式: ES(S)= EF(P) + Lag LF(P) = LS (S) – Lag TF=LS-ES,FF= ES(C)-EF(B)- Lag(= ES(successor)-EF(predecessor))

Project实验报告

Project实验报告 朱曦朦 学号:2010306202412 信管1001 实验目的: 通过做出一个标准的实验,了解project的基本运用方法和实验步骤,掌握设定项目的开始日期的基本方法。完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对工期做一个初步的调整, 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掌握PERT的方法,实现整个过程的最优配置。对甘特图,关键路径等基本定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初步学习到PROJECT的基本内容。 一;定义起始时间:

在定义项目中进行时间的确认: 一直保存至第三步,进行初始化的设定。二复制新产品模板.

三调整资源的最大单位 修改资源“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为200%,并增加资源“生产线”(工时资源,100%,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原来工程师需要5小时完成的任务,生产线只要1小时就能完成,但必须同时配1名产品工程设计进行监控)。 通过视图进入资源工作表,将“产品工程设计”的最大单位改为200% 在甘特图中未找到工程师,所以未对其进行修改。

三.为了提高估计工期的精确度,采用PERT技术规划项目工期(选取2到3个任务进行规划)。 设置PERT权重 设置后观察得到PERT项工作表。 选取2,3个项目后确定乐观工期,预期工期,悲观工期,通过计算PERT得出结论。

四.分析项目工期由哪些任务决定,确定压缩工期的方法。通过格式中的甘特图向导,对关键路径进行确认,从而得到确定项目工期的任务,由红线显 示。编号为2,3,5,6,8,9,10,11 的链接关系,将后面的工期开始时间提前,如下图所示。

实验总结: 通过按要求做实验,初步掌握的project的基本方法,但大部分还是按照书本的内容照搬,自己缺乏独立的融会贯通并将只是运用到实际甘特图中,并且,在有一些需要拓展的部分自己还是缺乏想法,没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后面还需要多加练习,对制图还有一定的兴趣,但还是缺乏足够的训练。

3路径损耗模型-ITU

ITU-R P.1238-5建议书 用于规划频率范围在900 MHz到100 GHz内的室内无线电 通信系统和无线局域网的传播数据和预测方法 (ITU-R第211/3号课题) (1997-1999-2001-2003-2005-2007年) 范围 本建议书介绍了在900 MHz 至100 GHz频率范围内的室内传播的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如下: –路径损耗模型; –时延扩展模型; –极化和天线辐射图的效应; –发射机和接收机选址的效应; –建材装修和家具的效应; –室内物体移动的效应。 考虑到 a)正在开发将在室内工作的许多短距离(工作范围短于1 km)的个人通信应用; b)正如许多现有产品和热门的研究活动所表明的那样,无线局域网(RLAN)和无线专用交换机(WPBX)需求很旺盛; c)希望设立无线局域网标准,可与无线和有线通信都兼容; d)采用非常低功率的短距离系统在移动和个人环境下提供业务有许多优点; e)在建筑物内的传播特性和在同一区域内许多用户引起的干扰这两方面的知识,对系统的有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f)用于系统初步规划和干扰估算的通用(即与位置无关)模型和用于某些细致评估的定型(或具体地点)模型都是需要的; 注意到 a)ITU-R P.1411建议书为频率范围在300 MHz到100 GHz的室外短距离电波传播提供了指导,并且该建议也应该作为同时存在室内和室外传播条件的那些情况下的参考文件。 建议 1 对工作于900 MHz到100 GHz之间的室内无线电系统的传播特性进行评估时,采用附件1中的资料和方法。

附件 1 1 引言 室内无线电系统的传播预测在某些方面是与室外系统有区别的。跟室外系统中一样,根本目的是保证在所要求的区域内有效覆盖(或在点对点系统情况下保证有可靠的传播路径)和避免干扰,包括系统内的干扰以及其他系统的干扰。然而,在室内情况下,覆盖的范围是由建筑物的几何形状明确地限定的,而且建筑物本身的各边界将对传播有影响。除了一建筑物的同一层上的频率要重复使用外,经常还希望在同一建筑物的各层之间要频率共用。这样就增添了三维干扰问题。最后,距离很短,特别是使用毫米波频率的场合,意味着无线电路径附近环境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传播特性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若要着手室内无线电系统的具体规划,就需要知道特定位置的详细情况,如几何形状、材料、家具、预期的使用模型等。但是,为了进行系统初步规划,必须估计出覆盖该区域内所分布的移动站所需要的基站数目以及要估计与其他业务的可能干扰或系统之间的潜在干扰。对这些系统规划的情况而言,通常必须要有代表该环境中的传播特性的模型。同时,为了完成计算,该模型不应该要求使用者提供许多输入信息。 本附件主要说明了在室内无线电环境中遇到的传输损伤的通用的、与位置无关的模型和定性的建议。如有可能,也给出与位置有关的专用模型。在许多情况下,基本模型可用的数据受限于频率或试验环境。当可以取得更多的数据时,希望将附件中的建议加以扩充。同样,要根据使用这些模型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来改善这些模型的精度。但是,本附件代表了目前可以使用的最佳建议。 2 室内无线电系统中的传播损伤和质量的度量标准 室内无线电信道的传播损伤主要由下列因素所造成: —来自房间内的物体(包括墙和地板)的反射和物体附近的衍射; —穿过墙、地板和其他障碍物的传输损耗; —高频情况下能量的通道效应,特别时走廊中这个效应更明显; —房间中人和物体的运动,包括在无线电链路的一端或两端可能的运动,而引起的传播损伤如下: —路径损耗——不仅有自由空间损耗,还有由于障碍物以及穿过建筑物材料传输引起的附加损耗,并且由于通道效应,自由空间损耗可能会减小; —路径损耗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 —从波的反射分量和衍射分量而引起的多径效应; —由于移动终端的随机位置变化而引起的极化失配。 室内无线通信业务可以由如下特性来表征: —高/中/低数据速率;

最新关键路径理解及计算

关键路径理解及计算

关键路径是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的一个术语。 在项目的网络图中,从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有许多条路径可以走,就像从798艺术区到北京大学一样。如果20个人同时从798艺术区出发,每个人走不同的路(乘坐地铁、公交车或是自驾),但只有20个人全部到达北京大学,才能完成聚会。这最后一个到达的人就是走最长路径(花费时间最多)的人。相似的,只有最长(花费时间最多)的路径完成之后,项目才算结束。这条在整个网络图中最长的路径就叫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 我们来总结一下关键路径法的4个关键点: (1)关键路径是项目网络图中最长的路径,他决定了项目的总耗时时间; (2)项目经理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优先等级较高的任务,确保他们准时完成,关键路径上任何活动的推迟都将导致整个项目推迟; (3)项关键路径要时间,向非关键路径要资源; (4)调整进度,平衡资源

例如,某项目的网络图如图3-22所示。如果该项目的规定完工时间为42天,试用两种方法确定该项目的关键路径。 A.运用“时差最小值”来确定项目的关键路径,项目活动情况如表3-12所示 表3-12时差计算表P131 活动活动 工期 DU 最早最迟 总时差开始时间ES完成时间 EF 开始时间 LS 完成时间 LF A303474 B103137174 C83118165 D153189246 E7132017244 F20113116365 G12203224364 H6323836424

计算过程详解: 一、先在表中的“活动”和“活动工期”栏目中根据节点图中填入有关数据相应的数值,即:A、B、C、D、E、F、G、H,以及3、10、8、15、7、20、12、6。 二、由A开始逐步推算出各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完成时间 基本原理(规则): I、对于一开始就进行的活动,其最早开始时间为0。某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必须等于或晚于直接指向这项活动的所有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中的最晚时间。 II、计算每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时,应以项目预计开始时间为参照点进行正向推算。对于中间的活动,其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就是其前置活动的最早完成时间中的最晚时间。

网络计划实验报告

PERT 实验 商业中心建设活动持续时间表 活动紧前活动需要时间(周) A 设计-20 B 批准-10 C 招标A, B8 D 建设C24 E 外装修D8 F 谈判A,B14 G 签约F10 H 区域分割D, G6 I 内装修H12 J 进驻I, E6 正常正常加急加急最大成本/时间 时间成本时间成本减少比率 A*203012808 6.25 B101010100- C*8106162 3.0 D*24 230020 2340410.0 E8110 4 1204 2.5 F141210204 2.0 G1*******- H* 6202254 1.25 I* 12160101702 5.0 J*6106100- 根据以上表格给出的信息,用PERT软件画出项目网络计划图,并进行网络计算与优化设计。

网络计划方法: 大型项目的开发涉及很复杂的项目协调和管理问题,为使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进度有全面的了解,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网络计划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关键路径法(critical path method 缩写为CPM)和项目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缩写为PERT)是两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方法的优点使它适用于生产技术复杂,工作项目繁多,且紧密联系的一些跨部门的工作计划,如:新产品研制开发;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生产技术准备;复杂设备的大修计划。 网络计划方法的基本原理: 将工程项目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活动,根据各活动先后顺序、相互关系以及完成所需时间做出反映项目全貌的网络图;从项目完成全过程着眼,找出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活动和关键路线,通过对资源的优化调度,实现对项目实施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网络计划方法的主要功能: 1用网络图描述一个实际项目的管理问题 (画网络图); 2计算项目的最早、最晚完成和开工时间 (网络计算); 3寻找关键活动和关键路径(网络分析); 4根据以上分析对网络进行优化 PERT网络分析法 PERT网络分析法(计划评估和审查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即计划评审技术,最早是由美国海军在计划和控制北极星导弹的研制时发展起来的。PERT技术使原先估计的研制北极星潜艇的时间缩短了两年。简单地说,PERT是利用网络分析制定计划以及对计划予以评价的技术,它能协调整个计划的各道工序,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时间、资金,加速计划的完成。在现代计划的编制和分析手段上,PERT被广泛的使用,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一.画网络图 画网络图应注意以下规则: 1、按工作本身的逻辑顺序连接箭线 2、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循环线路 3、在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代号相同的箭线 4、在一个网络图中只允许有一个起点节点,一般只允许出现一个终点节点(多目标网络图除外) 5、在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有双向箭头或无箭头的线段 6、网

哈密顿算符不同坐标下的表示

哈密顿算符不同形式下的表达式 胡连钦(08180218) 范世炜(08180218) 摘要:由直角坐标系中的哈密顿算符向不同坐标系转换,将得到不同形式(极坐标、柱坐标、球坐标和矩阵)的哈密顿表达式。本文采用直接微分运算的方法,详细的介绍了哈密顿算符表达式的数学推导过程,降低了初学时的难度。另外本文还通过计算,直接给出了动量分量的算符表述,并且针对不同情况补充相应的例题或是加上哈密顿算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哈密顿算符 微分运算 推导过程 动量分量 算符表述 应用 1.引言 在经典力学中,我们定义哈密顿算符为总能量算符: V m p V T H +=+=2/????2 如果我们从波函数)?(r ψψ=出发,位置算符是空间矢量自身: r r =? 它的分量是 x x =? ,y y =? , z z =? 动量算符表示为 ?-= i p ? 它的分量是 x i p x ??-= ? ,y i p y ??-= ? ,z i p z ??-= ? 对应的哈密顿算符可以通过标准的替换规则?-→ i p 得到 V m H +?-=22 2? 在教科书中,给出了哈密顿算符的柱坐标及球坐标的表达式,但因数学推导过程难度过大,一般教科书中都是略去的。接下来,我们给出了方程的数学推导过程,降低初学时的难度。 2、哈密顿算符在不同坐标中推广表达式 2.1、极坐标下的哈密顿算符 极坐标中独立变量ρ、?与直角坐标中独立变量 x 、y 之间的关系: ?? ? ??=+=x y y x a r c t a n 22?ρ 图1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根据上述关系有: ? ρ?ρ? ??ρρ?? - ??=????+ ????= ??s i n c o s x x x ? ρ?ρ ???ρρ?? + ??=????+????=??cos sin y y y x y ρ ?

PROJECT软件实验报告

PROJECT软件实验报告 成绩: 班级: 学号: 姓名: 2006年10月

实验一、项目基本设定与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Microsoft Project2003的基本功能。 (2)对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创建项目及进行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有一定掌握与认识。 二、实验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 (1)Microsoft Project2003的基本介绍,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常用视图、获得帮助。 (2)自选项目,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创建。 (3)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工作的安排与设定。包括在项目中建立任务、输入任务的工期、调整任务的层次、设定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在任务中加入更多说明。 三、实验步骤 (1)创建一个项目: (2)设置项目的基本信息: (3)日历的新建、日历的关联、日历的优先级、日历的共享: (4)输入任务: (5)周期性任务输入: (6)调整任务的层次关系 (7)显示WBS编码、定制WBS编码: (8)建立树状WBS; (9)输入与设定任务工期 (10)PERT分析; (11)建立任务的逻辑关系 (12)里程碑设定 (13)辅助功能设定(设定任务信息、设定备注信息) (14)任务拆分

实验二、项目资源与成本的分派与设定 一、实验目的 对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进行项目资源与成本的分派与设定有一定掌握与认识。 二、实验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部分: (1)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建立项目所需资源。 (2)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将资源分派到任务中。 (3)利用Microsoft Project2003录入成本信息及查看成本。 三、实验步骤 (1)建立项目所需的资源(工时资源、材料资源): (2)将资源分配到任务中: (3)成本信息录入: (4)查看任务的成本信息; (5)查看项目的总成本信息; (6)输入资源成本在过程中的变化信息; (7)固定成本的输入: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完整版)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 RFWaves公司 Adi Shamir 摘要:通过对传播路径损耗的估算来预测无线通信系统在其工作环境下的性能;解释了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发射和反射系数的理论计算是预测反射和发射系数的工具。下面的一些实例和模型是在工作频率时给出的。 ------------------------------------------------------------------------------------------- 1.简介 大多数无线应用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在无线信道的最大距离。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和预测:a)系统的动态范围;b)电磁波的传播损耗。 动态范围对设计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指标。它决定了传输信道上(收发信机之间)允许的最大功率损耗。决定动态范围的主要指标是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例如:某系统有80dB的动态范围是指接收机可以检测到比发射功率低80dB的信号电平。传播损耗是指传输路径上损失的能量,传播路径是电磁波传输的路径(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2.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 如上所述,当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路径可认为是连接收发信机的一条射线,可用Ferris公式计算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 Pr/Pt= . (λ/4πR)2 式中Pr是接收功率,Pt是发射功率,Gt和Gr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功率损耗与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公式可以对数表示为: PL=-Gr-Gt+20log(4πR/λ)=Gr+Gt+22+20log(R/λ) () 式中Gr和Gt分别代表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增益(dB),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λ是波长。 当λ=时(f=可得出: =-Gr-Gt++20log(R) () R的单位为米。 图2-1表示了信号频率,天线的增益为0dBi时的自由空间的损耗曲线。

图的应用的实验报告

实验六图的应用及其实现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功固图常用的存储结构。 2.熟练掌握在图的邻接表实现图的基本操作。 3.理解掌握AOV网、AOE网在邻接表上的实现以及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实验内容 [题目一]:从键盘上输入AOV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然后对该图拓扑排序,并输出拓扑序列. 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V网的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8 [题目二]:从键盘上输入AOE网的顶点和有向边的信息,建立其邻接表存储结构,输出其关键路径和关键路径长度。试设计程序实现上述AOE网类型定义和基本操作,完成上述功能。 测试数据:教材图7.29 三、实验步骤 ㈠、数据结构与核心算法的设计描述 基本数据结构: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 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 等*/ #define INFINITY INT_MAX //定义无穷大∞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int V ertexType; typedef int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ArcNode // 表结点定义 { InfoType info; int adjvex; //邻接点域,存放与V i邻接的点在表头数组中的位置ArcNode *nextarc; //链域,指示依附于vi的下一条边或弧的结点,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表头结点 { int data; //存放顶点信息 struct ArcNode *firstarc; //指示第一个邻接点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typedef struct { //图的结构定义

室内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与实例(完整版)

室传播和路径损耗计算及实例 RFWaves公司 Adi Shamir 摘要:通过对传播路径损耗的估算来预测无线通信系统在其工作环境下的性能;解释了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的计算;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发射和反射系数的理论计算是预测反射和发射系数的工具。下面的一些实例和模型是在2.4GHz工作频率时给出的。 ------------------------------------------------------------------------------------------- 1.简介 大多数无线应用设计人员最关心的问题是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在无线信道的最大距离。最简单的方法是计算和预测:a)系统的动态围;b)电磁波的传播损耗。 动态围对设计者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系统指标。它决定了传输信道上(收发信机之间)允许的最大功率损耗。决定动态围的主要指标是发射功率和接收灵敏度。例如:某系统有80dB的动态围是指接收机可以检测到比发射功率低80dB的信号电平。传播损耗是指传输路径上损失的能量,传播路径是电磁波传输的路径(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例:如果某路径的传播损耗是50dB,发射机的功率是10dB,那末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40dB。 2.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 如上所述,当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路径可认为是连接收发信机的一条射线,可用Ferris公式计算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损耗: Pr/Pt= Gt.Gr. (λ/4πR)2 (2.1) 式中Pr是接收功率,Pt是发射功率,Gt和Gr分别是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功率损耗与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公式2.1可以对数表示为: PL=-Gr-Gt+20log(4πR/λ)=Gr+Gt+22+20log(R/λ) (2.2) 式中Gr和Gt分别代表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增益(dB),R是收发信机之间的距离,λ是波长。 当λ=12.3cm时(f=2.44GHz)可得出: PL2.44=-Gr-Gt+40.2+20log(R) (2.3) R的单位为米。 图2-1表示了信号频率2.44GHz,天线的增益为0dBi时的自由空间的损耗曲线。 注意:在此公式中收发天线的极化要一致(匹配),天线的极化不同会产生另一损耗系数。一般情况下对于理想的线极化天线,极化损耗同两个天线的极化方向的夹角的余弦的平方成正比。例如:两个偶极天线的方向夹角为45°时,极化损耗系数为-3dB左右。

确定关键路径图

关键路径(Critical Path) 什么是关键路径 在项目管理中,关键路径是指网络终端元素的元素的序列,该序列具有最长的总工期并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最短完成时间。 关键路径的工期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工期。任何关键路径上的终端元素的延迟将直接影响项目的预期完成时间(例如在关键路径上没有浮动时间)。 一个项目可以有多个,并行的关键路径。另一个总工期比关键路径的总工期略少的一条并行路径被称为次关键路径。 最初,关键路径方法只考虑终端元素之间的逻辑依赖关系。关键链方法中增加了资源约束。 关键路径方法是由杜邦公司发明的。 关键路线的特点 关键路线具有以下特点: 1、关键路线上的活动的持续时间决定项目的工期,关键路线上所有活动的持续时间加起来就是项目的工期。 2、关键路线上的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关键活动,其中任何一个活动的延迟都会导致整个项目完成时间的延迟。 3、关键路线是从始点到终点的项目路线中耗时最长的路线,因此要想缩短项目的工期,必须在关键路线上想办法,反之,若关键路线耗时延长,则整个项目的完工期就会延长。 4、关键路线的耗时是可以完成项目的最短的时间量。 5、关键路线上的活动是总时差最小的活动。 探寻关键路径 用顶点表示事件,弧表示活动,弧上的权值表示活动持续的时间的有向图叫AOE(Activity On Edge Network)网。AOE网常用于估算工程完成时间。例如: 图1 是一个网。其中有9个事件v1,v2,…,v9;11项活动a1,a2,…,a11。每个事件表示在它之前的活动已经完成,在它之后的活动可以开始。如 v1表示整个工程开始,v9 表示整个工程结束。V5表示活动,a4和a5已经完成,活动a7和a8可以开始。与每个活动相联系的权表示完成该活动所需的时间。如活动a1需要6天时间可以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