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3.0

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3.0

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3.0
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3.0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用户手册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

2014年8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1.3运行环境 (1)

2.平台详解 (1)

2.1系统登录 (1)

2.2在线监控 (3)

2.2.1实时信息 (3)

2.2.2监控信息 (4)

2.2.3监控管理 (9)

2.2.4数据查询 (12)

2.3运维管理 (13)

2.3.1设备维护 (13)

2.3.2设备维护 (14)

2.3.3实样校验 (14)

2.3.4校准 (15)

2.3.5故障运维 (15)

2.3.6生产负荷 (15)

2.3.7运行维护月报 (16)

2.3.7企业排放月报 (16)

2.4数据审核 (17)

2.4.1监督考核 (17)

2.4.2监控排放月报 (19)

2.4.3有效性审核统计 (20)

2.5数据应用 (21)

2.5.1站点报表 (21)

2.5.2区域性报表 (25)

2.6系统管理 (27)

2.6.1站点管理 (27)

2.6.2权限管理 (29)

2.6.3参数管理 (31)

2.6.4 其它参数管理 (32)

2.6.5日志 (33)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用户手册

1.前言

1.1目的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平台是在2.0平台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系统平台升级,该平台增加了运维管理模块,数据审核模块,数据有效性状态判定等功能,更贴近环保在线工作人员日常监督管理。该用户手册分模块详解3.0版系统的功能,方便实际操作人员使用。

1.2范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浏览器环境:ie8及以上

视频浏览需安装控件

2.平台详解

2.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系统地址:http://10.33.106.191:8080/zxjk3,

图2.1.1 登录页面

(2)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也可以直接按回车键登录。系统进入“在线监控”首页,如下图。首页增加了环保相关平台链接,点击废水或废气模块进入对

应的实时数据界面。

图2.1.2在线监控首页

(3)用户如要退出登录,可以点击网页上的“退出”按钮。

注:用户名及密码,可联系平台管理员添加

2.2在线监控

2.2.1实时信息

点击实时信息—实时因子数据,可以查看各地市实时数据

图2.2.1.1实时因子数据

(1)选择可以选择查看废水或废气企业。

(2)点击可以通过筛选所在地市,控制级别,所在行业等选项进行查询,3.0版高级查询功能新增数据状态,验收情况,联网情况,数据

类别等筛选项

(3)数据按联网情况分为联网和脱机,脱机企业显示灰色

(4) 3.0版实时信息对数据进行了有效性认定,分成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实时页面查看数据状态,数据状态分为正常,预警,报警,考

核不合格,质控不合格,故障,判定异常,不同状态用不同颜色显示。如下

所示:

(5)实时界面可以选择查看时均值和实时数据,实时数据60秒自动刷新一次,时均值数据300秒自动刷新一次。

(6)实时界面可以勾选所需显示因子,不打勾则不显示该因子。

(7)点击导出当前监测因子数据

(8)统计各地市国控,省控,市控的站点数,停运数,联网数,

脱机数,联网率。

2.2.2监控信息

点击监控信息,可以查看企业站点监控信息。左侧模糊查询站点功能与2.0平台一样。

图2.2.3.1监控信息

监控信息包括数据曲线,站点信息,视频监控,远程反控,远程反控2.0这些功能。(1)数据曲线:可以选择查看企业分钟数据,时均值,日均值,月均值。用

户可以选择时间段查看企业自动监测数据,通过

功能导出所需时间段数据。

a)选择分钟数据,可以查看指定时间段内的分钟值,如下图所示:

点击因子可以查看该因子指定时间段内的原始数据曲线,例如点击,跳出氮氧化物原始数据曲线

b)时均值分为原始数据和审核后数据,如图所示

选择审核后数据,查看所有状态显示正常,预警,报警,人工修约值,自动修约值。如图所示

选择原始数据,查看所有状态显示正常,考核不合格,质控不合格,故障,判定异常。如图所示:

选择指定时间段内的时均值,例如选择2014-8-07,00—2014-8-07,14的数据跳出如下查询结果

点击因子可以查看该因子指定时间段内的时均值曲线,例如点击,跳出氮氧化物该时间段时均值曲线。如图所示:

c)日均值,月均值均是审核后的数据,功能实现基本一致,现演示查看日均值,举例当前时间

8月7日10时,选择如下时间段8月1日0时-8月7日10时点击查询,只能查看8月1日-8月6日日均值,8月7日日均值无法查看。如下图所示:

点击因子可以查看该因子指定时间段内的日均值曲线,例如点击,跳出氮氧化物该时间段内日均值曲线。如图所示:

(2)站点信息:查看站点基本信息,因子信息,设备信息。此页面只是展示的站点基本信息,站点基本信息的录入在系统管理模块进行。

站点信息包括站点名称,站点类型,所在行政区域,控制级别,行业,验收情况等信息。

如图所示:

因子信息包括自动监测因子名称,测量单位,报警上下线,预警上下线。

设备信息包括对应监测因子的设备型号,设备编码,视频设备通道。

(3)视频监控,远程反控与2.0平台基本一致。点击可以查看该企业排放口视频,点击进入远程反控,点击显示该企业远程详细信息。

2.2.3监控管理

监控管理分为因子判定状态,站点运行记录,数据标记,数据修约,修约记录,工作联系单。

(1)因子判定状态:可以查看该企业自动监测因子及各因子监督考核有效期,质控校验有效期,实样校验有效期。有一个判定结果为不合格或者超期,即该因子判定不合格。

(2)站点运行记录:可以查看企业启停运或者其他运行记录,企业停产导致自动监测设备需停运的需要新建停运记录。

(3)数据标记:数据标记中的数据状态包括所有数据,有效数据,无效数据,数据标记主要是针对数据状态为正常的有效数据进行人工判断异常标记,无效数据系统已自动标记。

可以通过数据状态中系统筛选出有效,无效数据,也可通过监

测因子选择所需因子,进行批量标记。

(4)数据修约:属地环保部门在获取自动监测数据后6日内完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修约产生的数据经确认后具有有效性。3.0平台上主要针对自动监测数据中已标记的无效数据进行数据修约,可以单条记录修约,也可以选择单个因子进行批量修约,修约方式可以通过人工修约,技术修约,手工监测。

数据修约界面如下图

对于已标记的因子,当天不能修约,已修约的数据会在数据标记页面记录。如图所示:

(5)修约记录:可以通过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查看特定时间段内,数据修约详细信息,包括修约时间,修约人,修约方式等,方便用户查看数据修约执行情况。

(6)工作联系单:

通过平台发送联系单,可以查看联系单发放时间,发放人,联系单号,是否反馈,反馈是否及时等情况。

2.2.4数据查询

用户可以通过选择所在地市,控制级别,所在区县,所在行业等条件查询企业指定时间段内某一区间内的日均值和时均值数据。

2.3运维管理

运维日常管理中,要求运维公司每周至少开展1次维护保养和1次质控样校验,每月开始至少1次实样校验,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校准。现将运维日常工作开展同步至3.0平台,运维人员需按规定进行日常管理,并在平台上面记录。此外,停运时间小于1周的,启运前应开展1次质控样校验,停运时间小于1个月的,启运前应开展1次质控样校验和实样校验,合格后,报属地环保部门后正式启用。

图2.3.1运维管理模块

2.3.1设备维护

运维公司可以在平台上填写废水废气自动监控设施维护记录

用户可以查看设备维护填写情况

2.3.2设备维护

运维公司可以在平台上填写因子质控校验记录,系统会自动统计有效期,有效期为10天。可以查看质控校验记录。

2.3.3实样校验

运维公司可以在平台上填写因子实样校验记录,系统会自动统计有效期,有效期为45天。

用户可以查看实样校验记录:

2.3.4校准

2.3.5故障运维

发现自动监测数据失控或者设备发生故障后,运维人员需按照故障处理细则,在12小时之内填写故障运维单,报属地环保部门备案。

用户查看故障运维检修单记录:

2.3.6生产负荷

运维人员需填写企业相关年月的生产负荷,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3.7运行维护月报

系统自动生成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维护月报,用户可以选择年份,月份查看,也可以打印,导出报表。如图所示:

2.3.7企业排放月报

功能实现与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维护月报类似

2.4 数据审核

数据审核模块主要是针对属地环保部门开展自动监测设备有效性审核认定。自动监测设备在验收合格后3个自然月内或监督考核合格后3个自然月内,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动监测数据具有有效性。

图2.4.1 数据审核模块

2.4.1监督考核

监督考核由比对监测和现场核查两部分组成,污染源正常排放期间,监督考核小组每3个月至少开展1次自动监测设备监督考核,比对监测和现场核查均合格的认定该设备监督考核合格,有效期为3个自然月。比对监测和现场核查有一项不合格的即为该设备监督考核不合格。

(1)比对监测:比对监测结果表编码规则17位:比对监测部门(1位,1省,2市,3县)+监控点编码(12位)+年份(后2位)+顺序号(2位)。除了比对监测部门需要手动添加,其他都会按照系统设置自动生成。比对时间精确到日即可,不需要到小时。比对监测报表如下:

查看比对监测记录

(2)现场核查:实施比对监测的同月需要进行例行核查,现场核查表编号规则17位:核查部门(1位,1省、2市、3县)+监控点编码(12位)+ 年份(后2位)+ 顺序号(2位)。现场核查时间要精确到小时,核查总分低于70分、有否决项的,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核查结果为不合格。

现场核查表如下图:

查看现场核查表记录:

(3)审核报告:有效性审核期满,会自动生成有效性审核报告。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总体设计方案 - 1 -

目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 5 - 1.1设计思想 -------------------------------------------------------------------------------------5- 1.2设计背景 -------------------------------------------------------------------------------------5- 1.3参考文献 -------------------------------------------------------------------------------------6- 2 系统概述 ----------------------------------------------------------------------------------------- - 6 - 2.1系统设计原则 -------------------------------------------------------------------------------6-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7- 2.3需求分析 -------------------------------------------------------------------------------------8- 3 系统总体设计---------------------------------------------------------------------------------- - 10 -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11 - 3.1.1 系统流程图 -------------------------------------------------------------------------------- - 11 - 3.1.2 技术要求 ---------------------------------------------------------------------------- - 13 -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4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4-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4 - 3.2.2 子系统结构 ------------------------------------------------------------------------- - 14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21- 3.3.1信息输入模块 ---------------------------------------------------------------------- - 21 -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21 -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21 -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22 -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22 - 3.3.6 其它功能 ---------------------------------------------------------------------------- - 22 - 3.4软件结构图 ----------------------------------------------------------------------------------- - 24 -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4 -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5 - 4 开发过程--------------------------------------------------------------------------------------- - 26 - 4.1系统开发环境----------------------------------------------------------------------------- -26- 4.2总体进度计划 ----------------------------------------------------------------------------- -26- 4.3经费预算 ----------------------------------------------------------------------------------- -27- 5 软件设计标准 -------------------------------------------------------------------------------- - 27 - 5.1 用户界面-------------------------------------------------------------------------------------- - 27 - 5.2 硬件接口-------------------------------------------------------------------------------------- - 28 -

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

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机构级)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二〇二〇年四月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介绍 (1) 第1章前言 (1) 第2章系统建设背景 (1) 第3章系统概况 (1) 第4章系统总体说明 (2) 4.1 机构管理流程图 (2) 4.2 幼儿学籍管理流程图 (3) 4.3 问题学籍处理流程图 (4) 4.4 用户权限说明 (6) 第二部分系统操作介绍 (8) 第5章系统登录 (8) 第6章机构管理 (10) 6.1 基本信息管理 (10) 6.2 办学条件信息管理 (15) 6.3 班级信息管理 (24) 6.4 保教人员管理 (29) 6.5 教职工信息查询 (33) 6.6 财务信息管理 (35) 第7章幼儿管理 (40) 7.1 新建幼儿学籍 (40) 7.2 幼儿学籍审核 (50) 7.3 问题学籍处理 (53) 7.4 关键信息变更 (59) 7.5 幼儿离园管理 (62) 7.6 幼儿调转管理 (72) 7.7 家庭成员信息管理 (77) 7.8 幼儿信息维护 (89)

7.9 幼儿调班升级 (95) 7.10 幼儿信息查询 (104) 7.11 幼儿电子履历查询 (108) 7.12 强制离园管理 (110) 第8章业务管理 (115) 8.1 重要事项申报 (115) 8.2 公示公告查询 (120) 8.3 数据恢复申请 (122) 第9章机构在园幼儿情况 (128) 第10章数据质量管理 (130) 10.1 质量分析报告 (130) 第11章系统管理 (130) 11.1 密码修改 (130) 11.2 待办事项管理 (131)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背景介绍 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源的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化工区、工业集中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方式与生态破坏类型日趋复杂,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纠纷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监测的种类、要求越来越高。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打造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目前环保部力推的“气,水,土三大战役”的初步效果来看,下一步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则是对于现有治理设施和治理手段的检验。而对于三个领域治理效果的检验,依赖于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网络。 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调研大部分企业具备简单治理技术,即将生产车间内生产工艺所产生的VOCs污染物通过管道集气罩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以后进行排放,但园区内存在着有组织排放超标和无组织排放的问题,为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治理装置,减少无组织排放,建议园区部署网格化区域监控系统。 系统部署可提高各工业工园区污染源准确定位能力,同时快速直观的分析出污染源周边的相关信息,通过整合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和环境保护业务资源,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空间数据与动态监测数据、动态监管数据、政策法规数据等业务数据进行无缝衔接。为管理者提供直观、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提高环保业务管理能力,综合管理与分析的决策能力。同时根据业务应用的不同,对数据进行横向的层次划分,通过应用人员层次的不同,对数据进行纵向的层次划分,明晰信息的脉络,方便数据的管理。 2、建设依据 2.1相关政策、规划和工作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6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应急体系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13〕3号) 《关于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20号)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环发〔2011〕112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的通知》(环 〔2009〕15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10〕14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3〕10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67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 2.2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学生

目录 1机器环境要求 (3) 1.1硬件环境 (3) 1.2软件环境 (3) 1.3环境检测 (3) 2主界面介绍 (8) 2.1我的任务 (9) 2.1.1 功能描述 (9) 2.2统计查看 (10) 2.2.1 功能描述 (10) 2.2.2 操作说明 (10) 2.3考试记录查看 (11) 2.3.1 功能描述 (11) 2.4作业记录查看 (12) 2.4.1 功能描述 (12) 2.4.2 操作说明 (12) 3 个人管理 (16) 3.1功能描述 (16) 3.2 操作说明 (16)

1机器环境要求 1.1硬件环境 CPU:PⅣ 3.0以上 内存:1G及以上 剩余硬盘空间:10G以上 1.2软件环境 学生端浏览器必须使用IE9.0,安装.NET4.0,安装C++2010运行库,64位客户端要装AccessDatabaseEngine64.exe,把登录地址添加到受信任站点,通过IE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端进行练习。 操作系统需用微软Windows7操作系统(旗舰版或专业版)。安装Office 2010(必须包括word,excel和ppt)。 考试过程中请关闭杀毒软件或者取消其网页脚本监控功能,防火墙请做好相关规则,卸载网页拦截软件上网助手等。 1.3环境检测 学生通过浏览器做计算机科目练习时,第一次进入练习时会提示下载《考试客户端证书》,下载到本地,打开安装,导入证书到“授信任根证书颁发机构”,导入成功后,安装wbyActivexSetup.CAB控件,安装成功后进行环境检测。如下图1 - 12,评测通过后IE会自动关闭。重新打开浏览器进入即可练习了。

物联网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3D GIS在环境监控中的应用

3D GIS在智慧环保系统的应用 文/周世咏 智慧城市研究院主任 深圳市贝尔信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引言 智慧环保业务系统根据信息现代化建设的最新规划和实际工作需求,整合环境质量、环境监管、环境监测、污染源等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提供对经济发展建设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和影响分析;提高环境监管和快速响应能力,实现对城市环境状况进行监控并实施动态管理。本文概要介绍环境监控的总体要求、对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二维电子地图向三维电子地图升级的趋势、贝尔信的全景呈现3D GIS智慧环保可视化管理平台及其应用。 正文: 一、总体设计要求 为了对环境监控与预警提供决策支撑,并为环保局领导提供环境信息及战略管理和城市发展的辅助决策支持平台,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如下: (1)建立环境地理信息平台 建立环境地理信息平台,可以方便其它系统进行调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相关的地理信息应用。 (2)开发典型环境地理信息应用 依据环保部门的业务现状,从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质量与污染源集成、生态环境、在线监测、建设项目审批主体业务部分,展示有关数据。 (3)应急管理系统 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环境突发事件、事故和灾害的能力,建立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的应急响应系统。对于环境应急管理系统而言,环境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应急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总结与评估四部分来建立对应急事件的应对,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4)企业可视化建模和信息查询 同时实现对指定的重点企业进行三维仿真建模,并进行信息查询。 二、对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要求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将各项环境业务数据和实际的地理信息结合起来,通过电子地图全面地反映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分布情况,真正实现环境业务数据与空间地理信息的一体化的连动查询和应用交互,同时完成各类环境管理专题图的制作和分析管理,实现地理数据与环境业务数据信息的衔接,并可进行空间分析、对比、预测等高级查询,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构建地理信息共享与发布平台,实现空间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主要要求如下:

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_运维管理操作手册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运维管理模块 操 作 手 册 省环境保护局监测信息处 省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 2011年7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围 (1) 1.3运行环境 (1) 1.4如使用本手册 (2) 2.概述 (2) 3.操作手册 (2) 3.1系统登录 (2) 3.2在线监控 (4) 3.2.1首页 (4) 3.2.2实时信息 (5) 3.3运维管理 (8) 3.3.1 运维单管理 (8) 3.3.2日常运维 (13) 3.3.3比对数据 (19) 3.3.4汇总查询 (21) 3.3.5消息转发 (24)

1.前言 1.1目的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操作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数据整合交换,为环境执法人员及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与管理平台,提高了操作人员及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各种服务程序、应用功能、具体操作法及相关问题解答,为使用人员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1.2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本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如下 系统使用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操作系统 浏览器版本:IE7.0、IE8.0 系统安装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server2003操作系统(含:.netframework2.0,IIS6.0)数据库:oracle10g 发布平台:tomcat5.5

1.4如使用本手册 1)按顺序阅读每一章。 2)根据目录中的索引词条选择性阅读。 3)建议您完整阅读本手册,以便整体把握与操作。 2.概述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原在线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版本,解决了之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系统缺陷,操作不便及人工耗时等问题,并针对新的用户需求进行研发,如:环境质量和数据统计的信息化处理,有效性数据审核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加强了省、市、县(区)三级部门的信息联动,为管理者的有效考核与管理提供了支撑。 3.操作手册 3.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网址,启动系统时,显示登录页面如图3.1.1。

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手册

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使用手册 1

一使用说明 (2) 二主要功能 (2) 三系统操作 (2) 3.1主界面描述 (2) 3.1.1加密锁和打印程序安装 (4) 3.2 主要功能说明 (9) 3.2.1信用信息公示 (10) 3.2.2信用信息公告 (10) 3.2.3信用信息查询 (11) 3.2.3.1企业信用档案 (11) 3.2.3.2信用记录查询 (13) 3.2.3.3管理网信用查询 (13) 3.2.4信用信息录入 (14) 3.2.4.1良好信用信息录入 (14) 3.2.4.2企业失信记录 (16) 3.2.4.3其它失信记录 (17) 3.2.4.4信用记录审核 (18) 2

3.2.4.5信用记录反馈 (19) 3.2.4.6反馈记录审核 (20) 3.2.5信用手册 (21) 3.2.5.1省外企业备案 (21) 3.2.5.2省内企业备案 (29) 3.2.5.3信用记录类别 (36) 3.2.5.4工程综合查询 (37) 3.3 打印程序使用 (38) 3.3.1年度手册打印 (39) 3.3.2单项手册打印 (40) 3

一使用说明 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公众用户,市(县、区)级管理用户、省辖市级管理用户和省级管理用户。公众用户不需要用户名、密码,能够直接访问网站,查看对外发布的信息。管理部门用户经过加密锁登陆系统,进入内网,能够进行企业信用记录的填写、审核、公示、对外发布信用信息以及对企业的工程业绩进行登记和信用手册的发放工作。 二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 1.对我省建筑业企业和进苏建筑业企业在我省施工期间的信用情况进全省联网记录和对外发布。 2.对我省建筑业企业的承揽工程情况和进苏建筑企业在我省的承揽工程情况进行全省联网记录。 3.对我省项目负责人和进入我省施工的省外企业项目负责人在建工程情况进行全省联网监管。 4.提供对我省建筑业企业和进苏建筑业企业在我省施工期间的信用和工程业绩查询。 4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文章出处: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万众华 引言 水环境是对应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质环境而言的陆地水域环境,是河流、湖泊、水库、河口湾和天然地下水体的总称,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主体,管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必须放眼于宏观水环境。 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的情形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流枯萎、河口淤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等水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违反自然水循环规律的活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执行传统的水利任务:防汛、抗旱、水利水电建设与运行、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等与自然水旱灾害作斗争,兴水利,避水害;另一方面,更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研究、关注、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多水环境问题,这是国家赋予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职能。 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预防水旱灾害,水利水文部门必须执行统一规范、质量控制、计量认证等程序在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条件下收集、掌握水资源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1.水量:水位、流速、流量 2.降水:降雨量、蒸发量 3.泥沙:底质、悬浮质、输沙量 4.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水质,沉降物、水生物、主要排污口的水质、入河口的水质 在诸多的水环境状况的要素中,首先就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这个首要表征,同时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水文部门要为国家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态信息,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设意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多样方式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水文部门作为国家水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的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水质监测规划、完成了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优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站网布局上加强了省界水体、入河排污口、大型引水工程、重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基本形成了历史长久、样本代表性典型、系统完整、水量水质配套、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可比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水质站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见附表1) 如何将现有条件下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系统得到的实时、巨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真正使之成为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考量、执法的依据、管理的标准,这就成为了水文部门的当务之急。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使 用 说 明 书

目录 第一部分产品说明 (5) 1.1版权申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产品特点 (5) 1.3应用环境 (5) 1.3.1 硬件环境 (5) 1.3.2 软件环境 (6) 第二部分安装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安装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使用说明.. (7) 3.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功能简介 (7) 3.2系统结构 (8) 3.2.1 平台架构 (8) 3.2.2 管理层次 (8) 3.3系统登录 (9) 3.3.1 系统登录 (9) 3.4员工平台 (9) 3.4.1 内部消息 (9) 3.4.2 单位通讯录 (10) 3.4.3企业信息介绍浏览 (10) 3.4.4 企业公告发布 (10) 3.4.5 劳动法规及政策 (11) 3.4.6员工信息 (11) 3.4.7 证照资料 (12) 3.4.8 职称评定 (12) 3.4.9 合同信息 (14) 3.4.10 员工调动 (15) 3.4.11 员工离职 (16) 3.4.12 员工复职 (17) 3.4.13 奖惩信息 (18) 3.4.14 工资查询 (19) 3.4.15 考勤查询 (19) 3.4.16 出差信息 (21) 3.4.17 休假查询 (22) 3.4.18 加班查询 (23) 3.4.19 参与培训计划 (24) 3.4.20 培训协议 (26) 3.4.21 绩效考核 (27) 3.4.22 常用审批备注 (28) 3.5机构管理 (28)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09-08-04 浏览次数:449 字体: [大] [中] [小] gis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 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 能对已有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得出科学结论。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它与环境监测结合成为可能,换一个角度来说gis的介入使各种环境问题和环境过程描述更加符合实际,友好的界面交互、方便的空间分析操作、直观生动的结果显示等都无疑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有从环境信息的存储、简单的地图显示和环境制图到复杂的环境状况的模拟与分析。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的目的具体可归纳为: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分布情况,追踪寻找污染源,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文章则根据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应急监测三个方面来对gis在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分析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存储和可视化表达的是gis的基本功能,在任何目的、形式的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中都是会用到的,以下的三个方面就不再一一累述,下面主要从gis空间分析和综合分析功能的角度来阐gis的应用。 环境质量监测 环境质量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它是对各环境要素的污染状况及污染物的变化趋势进行监测,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积累质量监测数据,确定一定区域内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 环境质量监测一般是针对区域(如流域、城市等)进行的,对该地区的空气、水体、噪声、固体废物等进行定点的、长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区域内的污染源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和空间分布情况。通常获得的环境监测数据都是空间上一些离散的点的数据,如何用这些离散的监测数据来真实的反应环境的质量状况。这里就可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的内插方法。空间数据的内插可以作如下简单的描述:设一组空间数据,他们可以是离散点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区数据的形式,现在要从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个函数关系式,使改关系式最好地逼近这些已知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改函数关系式推测出区域范围内其他任意点或任意分区的值。这样由监测点的数据则可以推算出作为面状要素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例如根据某条监测河流上的监测断面数据评价河流的水质状况。 此外,在对环境内的各个客体(空气、水体、噪声等)进行质量评价时,往往涉及到多个污染指标,例如空气质量标准,它是中国规定的各类地图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不允许超过的限值。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氮氧化物、二氧化氮等。如何根据这些多个单一的、含空间信息的污染物指标来综合评价空气的质量,这里可以利用gis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前者可以一般用于搜索同时具有集中地理属性的分布区域,或对叠合后产生的多重属性进行新的分类,称为空间叠合属性;后者一般用于提取某个区域范围内某些专题的数量特征,成为空间叠合统计。这样通过多个污染指标的空间叠合分析来实现对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和

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说明书

信息管理系统系统 说明书

电力配件公司信息系统说明书 电力配件公司信息系统说明书 1.引言 1.1项目名称:电力配件公司信息系统说明书 1.2项目概述 对公司人事管理、进货或销售商品时,用户要对进货单或销售单进行核对审查,并进行登记;用户要获得进货、销售、库存信息时,要对进货情况、销售情况、库存情况进行查询并打印。 1.3信息系统目标 1.3.1总目标 (1)系统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块,但这些模块都进行集中式管理。 (2)分层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作为应用程序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扩展性。 (3)合理的数据流设计,在应用系统设计中,相对独立的模块间以数据流相互连接,使各模块间的耦合性较低,方便系统运行,提高系统安全性。 1.3.2功能目标 进行进货查询,统计库存,能进行销售明细查询和打印销售报表,查询和更新人事管理。

1.3.3性能目标 各项指标达到最优。 1.4功能 帮助企业对整体的采购,对客户的服务、销售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为业务过程提供更加快捷、更好和更加经济的服务。 1.5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某汽车配件公司也随着发展的浪潮不断扩大规模,随之,订单成倍增加,各项业务更加细化,各部门工作量增加,以往的人工处理方式就显得力不从心,劳动强度大而且容易出错 1.6引用材料(如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 配件管理系统项目的软件需求说明 1.7本文所用的专门术语 电力配件管理系统 2.项目概述 2.1项目的主要工作内容 销售管理要做的主要事情是: (1)编辑订货单,审核顾客填写的订货单; (2)如果是新顾客,则进行登记; (3)确定顾客订货,根据库存情况确定是否有现货买给顾客;

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

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 操作手册 2015年05月

目录 1 系统环境 (1) 1.1硬件 (1) 1.2软件 (1) 1.3互联网 (1) 1.4IE7浏览器的设置 (1) 1.5IE8-IE10浏览器的设置 (7) 1.5.1 设置兼容模式 (7) 1.5.2 浏览器设置 (7) 2 录入信息操作 (14) 3 阅读卡操作 (15) 4 从业人员个人信息服务系统操作 (16) 4.1修改密码 (17) 4.2修改手机号码 (18) 4.3上传近照 (19) 5 企业聘用人员操作 (20) 6 删除录入信息操作 (22)

1系统环境 1.1 硬件 1.2 软件 1.3 互联网 注意: 如果用户计算机上装有上网助手等拦截广告的软件,请先关闭该功能,否则系统将无法正常使用。 1.4 I E7浏览器的设置 第一步:进入Internet选项。首先打开空白的IE浏览器页面,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

第二步:删除Cookies :在上图中,点击“删除Cookies ”按钮,进入“删除Cookies ”对话框,点击“确定”进行删除。

第三步:删除文件:在【Internet选项】,点击“删除文件”按钮,进入“删除文件”对话框,选中“删除所有脱机内容”可选框,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第四步:设置:在【Internet选项】,点击“设置”按钮,进入“设置”对话框,选中“每次访问此页时检查”可选框,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第五步:受信任的站点:在【Internet选项】对话框中,选择【安全】选项卡,依次点击“受信任的站点”、“站点”,进入“站点”管理对话框。

GIS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一)

GIS在资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一) 摘要: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资源环境的特点,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林业、农业、及土地资源领域中的应用,并对GIS在资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 1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兼容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GIS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形象直观的应用界面、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等特点,能为现实地理空间上的物质和能量运动规律的研究提供方便、准确的管理和空间分析手段。因此,GIS与环境科学的结合运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GIS与环境科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使二者的结合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预期在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及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GIS在农业中的应用 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GIS技术就被应用于农业领域,从国土资源决策管理、农业资源信息、区域农业规划、粮食流通管理与粮食生产辅助决策到农业生产潜力研究、农作物估产研究、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基于GPS和GIS的精细农业信息处理系统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随着GIS理论的产生发展以及方法和技术的成熟,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步深入。从技术角度看,GIS在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中的应用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作为农业资源调查的工具,建立了农业资源地理数据库,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浏览、检索等,利用GIS绘制农业资源分布图和产生正规的报表。 (2)作为农业资源分析的工具,GIS技术已不限于制图和空间数据库的简单查询,而是以图形及数据的重新处理等分析工作为特征,用于各种目标的分析和重新导出新的信息,产生专题地图和进行地图数据的叠加分析等。 (3)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工具,主要是建立了各种模型和拟订各种决策方案,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4)作为农业管理的辅助决策工具,利用了GIS的模型功能和空间动态分析以及预测能力,并与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它的现代技术(如RS和GPS)有机结合,便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和辅助决策。 3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林业生产领域的管理决策人员面对着各种数据,如林地使用状况、植被分布特征、立地条件、社会经济等许多因子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空间数据又有属性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案,借用传统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利用GIS方法却轻松自如。 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需要随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决策就显得异常的重要。常规的森林资源监测,从资源清查到数据整理成册,最后制定经营方案,需要的时间长,造成经营方案和现实情况不相符。这种滞后现象势必出现管理方案的不合理,甚致无法接受。利用GIS就可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及有关因子的空间时序的变化特征,从而对症下药。 林业GIS就是将林业生产管理的方式和特点溶入GIS之中,形成一套为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减少林业信息处理的劳动强度,节省经费开支,提高管理效率。 GIS在林业上的应用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 (1)作为森林调查的工具:主要特点是建立地理信息库,利用GIS绘制森林分布图及产生正规

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操作 手册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一使用说明 江苏省建筑业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公众用户,市(县、区)级管理用户、省辖市级管理用户和省级管理用户。公众用户不需要用户名、密码,可以直接访问网站,查看对外发布的信息。管理部门用户通过加密锁登陆系统,进入内网,可以进行企业信用记录的填写、审核、公示、对外发布信用信息以及对企业的工程业绩进行登记和信用手册的发放工作。 二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 1.对我省建筑业企业和进苏建筑业企业在我省施工期间的信用情况进全省联网记录和对外发布。 2.对我省建筑业企业的承揽工程情况和进苏建筑企业在我省的承揽工程情况进行全省联网记录。 3.对我省项目负责人和进入我省施工的省外企业项目负责人在建工程情况进行全省联网监管。 4.提供对我省建筑业企业和进苏建筑业企业在我省施工期间的信用和工程业绩查询。 三系统操作 主界面描述 打开IE5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即可进入江苏省建筑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主界 面.

主要功能选择栏: 点击即可选择功能,系统主要的功能都在此进行选择。 系统选项: 有回到主页,退出系统等选项,在登陆系统后会显示. 登陆输入区: 提供加密锁驱动下载及验证信息.有加密锁的用户自动进入系统.无加密锁的用户在登陆输入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进入系统. 主工作区及信息阅览区: 通过在主工功能选择栏选择的功能,显示当前的功能信息.如用户未登陆,显示目前的最新文件,公示信息和公告信 主要功能选择栏 登陆输入区 主工作区及信息阅览区 系统选项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目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 1 - 1 引言------------------------------------------------------------------------------------------------ - 1 - 1.1设计思想 -------------------------------------------------------------------------------------1- 1.2设计背景 -------------------------------------------------------------------------------------1- 1.3参考文献 -------------------------------------------------------------------------------------2- 2 系统概述 ----------------------------------------------------------------------------------------- - 2 - 2.1系统设计原则 -------------------------------------------------------------------------------2-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3- 2.3需求分析 -------------------------------------------------------------------------------------4- 3 系统总体设计----------------------------------------------------------------------------------- - 6 -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7 - 3.1.1 系统流程图 --------------------------------------------------------------------------------- - 7 - 3.1.2 技术要求 ----------------------------------------------------------------------------- - 9 -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0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0-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0 - 3.2.2 子系统结构 ------------------------------------------------------------------------- - 10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17- 3.3.1信息输入模块 ---------------------------------------------------------------------- - 17 -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17 -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18 -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18 -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18 - 3.3.6 其它功能 ---------------------------------------------------------------------------- - 19 - 3.4软件结构图 ----------------------------------------------------------------------------------- - 20 -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0 -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1 - 4 开发过程--------------------------------------------------------------------------------------- - 22 - 4.1系统开发环境----------------------------------------------------------------------------- -22- 4.2总体进度计划 ----------------------------------------------------------------------------- -22- 4.3经费预算 ----------------------------------------------------------------------------------- -23- 5 软件设计标准 -------------------------------------------------------------------------------- - 23 - 5.1 用户界面-------------------------------------------------------------------------------------- - 23 - 5.2 硬件接口-------------------------------------------------------------------------------------- - 24 - 5.3系统架构 ----------------------------------------------------------------------------------- -24- 5.3.1 B/S/D架构的优势 ---------------------------------------------------------------- - 2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