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_人口(题目和答案分开)

2019_人口(题目和答案分开)

2019_人口(题目和答案分开)
2019_人口(题目和答案分开)

2011高考地理试题--- 人口

(四川卷)图1 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该生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

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

2.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

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上海卷)人口迁移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3.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5.20世纪60年代末,一批京津沪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与当地黑土文化发生交流与融入的地域文化是

①华南妈祖文化②江南水乡文化③华北平原文化④荒漠绿洲文化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上海卷文综地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于今年4月14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够号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五个成员国。

6.金砖国家成员国有四个国家人口数超过1亿,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

A.中国B.印度C.俄罗斯D.巴西

(广东卷)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中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8. 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广东卷)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 与人均CO2排放量 点图”(图2),

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 高、

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 .上海、天津

B .广东、福建

C .海南、贵州

D .辽宁、山东

10.山西、内蒙古人均GDP 高,但人均

CO2排放量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 .自然资源贫乏 B. 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 第三产业发达

11.(山东卷文综地理 ).表1为2007年亚

洲四个国家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甲、乙、丙、丁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A .印度、日本、中国、泰国

B .印度、泰国、中国、日本

C .中国、泰国、印度、日本

D .中国、日本、印度、泰国

(海南卷)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12~14题。

12.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13.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均耕地减少

14.该现象会

A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浙江卷1) 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英国家 甲 乙 丙 丁

城市化水平(%) 90 83 66 32

15 A 、日本、英国、泰国、沙特阿拉伯 B 、日本、英国、沙特阿拉伯、泰国

C 、英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泰国

D 、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16、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出生率低

B 、人

口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

C 、人口集中在中部平原城市

D 、人

口集中在绿洲城市

(江苏卷 ) 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

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表1 国家 种植面积 (万公顷) 单位面积产量(吨/公顷) 总产量

(万吨) 甲 4400 2.14 9416.00 乙 168 4.36 732.48 丙 2950 4.23 12478.50 丁 1036 1.80 1864.80

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回答17--18题。

表2

17.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

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18.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0—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

③ D.③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下表为2002~2007

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

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采人口

为主。读表完成19~20题。

19.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20.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是

A.环卫人员 B.中小幼教师 C.工程技术人员 D.建筑设计师

21.(天津卷)(27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6分)

(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乙省人口总数超过了甲省,居全国首位。请结合图表信息简述其原因。(6分)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7所示)。

(3)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6分)

2011人口答案

【解析】该题以2010年的四川省人口统计为情境考察了10年间四川省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及原因,自然增长率由0.51%下降到0.23%,典型的出生率低、死亡率低,现代型;总人口减少不到200万,人口密度十年来不可能是大幅减小;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的是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2223万增加到3217万,增长了993万,增长率为44.7%。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答案】 1.A 2.D

3.【答案】:D

【解析】:考查对生态移民概念的理解:由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而进行的人口迁移。三峡为工程移民,东部知青迁入西部边疆是政治因素。

4.【答案】:B

【解析】: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带来因人口迁入诸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5.【答案】:B

【解析】:考差我们地域文化差异。京津沪地区应该是华北平原文化和江南水乡文化特点7.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的变化可知,迁入率是波动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迁出率不是持续降低,机械增长率等于迁入率减去迁出率,机械增长率是总体上升,因而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8.【答案】A

9----10【答案】B C

第9题,与全国平均来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故答案就是B,第10题,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故答案为C 1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表格的判读分析能力及亚洲四国区域特征的掌握。中国、泰国、印度、日本四国中,印度耕地面积最大,日本耕地面积最小;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日本精耕细作,单产水平最高,我国近年一直致力于农业科技发展,单产水平也较高,近年水稻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12---14;ACB

15.C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沙特阿拉伯的地理环境

与城市化的关系;沙特阿拉伯的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

英国属于发达国家,第一次工业革命从英国发源,城市化进程悠久。自二战后,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沙特属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重要成员国,以石油采掘促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城市化。另外,西亚很多产油国外籍工人超过本国人口,可以推测农业向工业产业转移基本完成,剩余劳力不足。日本属于发达国家,但城市化现象比较特殊。受东方传统小农思想影响较深,政府采取了限制农地产权交易、农产品价格补贴的保护性措施,城乡收入差距小。日本大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准入门槛高,延缓了农民的身份转变。同时,城乡间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交通通达性提高,农民兼业比重较大,都市通勤上班族也愿意住在农村,以享受更好生活质量。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历史、政策以及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原因,泰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畸形化、贫民窟等严重的城市问题。泰国经济迅速发展,但城市化的进程却相对滞后。

16.D

【解析】由上题得知乙是沙特阿拉伯。该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绿洲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好,成为人口聚居地。

17.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18.B

19.C

20.B

【解析】从表中可知,净迁入0-14岁年龄的人口也较大,结合题干信息“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该市郊区最需要增加的职业人员中小幼教师,而其它环卫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设计师这三种职业人员联系不明显。

21..(1)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2)近年来,乙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出为主,乙省的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

(3)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

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规模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