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重光基本乐理_图文

李重光基本乐理_图文

李重光基础乐理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 乐音体系 1、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与音色 2、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与。 4、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与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全音:半音与半间之与P2图 8、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就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就是降级音 11、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就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 图 13、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就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与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就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与意义不同。可以瞧出,除了升G与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她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就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21、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22、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3、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与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就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与二组为低音区。 二. 五线谱 1、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P19缺。 5、音符与休止符的时值关系:较大的音符或休止符,与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或休止符之间的时值比例就是2:1,也就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6、增长基本音符 7、附点:记在音符与休止符右边的小圆点。一个附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高音值音强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

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整理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整理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 来表示。如:c????1,d1,e1,f1, 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 次的a 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 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 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 和降 A 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21.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22.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3.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 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 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 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 P19 缺。

学乐理必备:李重光基础乐理笔记完整版!

学乐理必备:李重光基础乐理笔记完整版! 结合《史上最全的五线谱基础教程》阅读效果更佳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一个全音等于两个半音。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

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21.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22.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23.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李重光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高音值音强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 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 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 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 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 音。

基本乐理总结(初学)

乐理基本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音及音高 1、概念: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的四种性质:高低、强弱、长短、音色。 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强弱:是由于振幅(音振动的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是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而不同。 *四种性质中、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3、乐音:振动规则 噪音:振动不规则 4、复合音: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 5、乐音体系: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6、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7、音级:月影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基本音级:乐音体系中,7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基本音级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C D E F G A B do re mi fa gol la si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升#、重升X、降b、重降bb) 8、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9、音的分组:共有八组。(从左至右的排列是: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大字组用大写字母表示、大字一组和二组用大写字母右下方带数字表示。小字组用小写字母表示、小字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用小写字母右上方带数字表示。(是几组、数字就是几) 第二章:音律 1、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 2、十二平均律: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明朝朱载堉) 3、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全音: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4、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F和BC事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阴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5、自然半音:由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 自然全音: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 变化半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 变化全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6、等音: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除了#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音级和变化音级都有两个等音,连他本身共有三个。第三章:记谱法 1、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 2、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唱名的基本乐理知识

唱名的基本乐理知识 下面就让给大家介绍一下唱名的基本乐理知识吧!唱名的基本乐理知识(一)各种音谱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 一个音,在不同的音谱中会有不同的音符,在不同的人口中可以按习惯唱成不同的唱名,但想唱的音只能是这一个。 所以音符和唱名是音谱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讨论一种音谱特点的重要关键。 按一般的概念直接称为——“唱名,我们先从讨论““唱名开始。 唱名的基本乐理知识(二)大调式音阶的七个唱名发音大调式音阶的七个“唱名发音依次为;do re mi fa sol la si (英文拼音)欧美“字母谱的“唱名取拼音第一个字母,其中第7个因重复改成“梯t i 为:d r m f s l t汉字音谱的“唱名为:多、来、米、发、索、拉、西数字简谱借用数学附号为:1、2 、3 、4、5 、6、7中国古代五声调式唱名:(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近代老式工尺谱的唱名:上、尺、工、凡、六、五、乙五线谱的音符和“唱名五线谱的音符是黑色的白色的小点,没有唱名的文字联系(所以最难懂)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五线谱的“唱名最难确定,要根据符点在线间的高低来确定音的高低后,再从音的高低来判断“唱名,所以在唱出“唱名之前大脑己确定了音的高低,不象其它首调式音谱的“唱名能帮助你确定音的高低,这就是阅唱“五线谱的困难之处,事实也正是这样,要从三个谱号的后面联系到每个十五种调号,再确定音高和唱名、“多的位置,那中音谱号更是变化

多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所以“五线谱老百姓戏称“天书,那谱号和音符是用来装饰音乐的埸合,表示着高雅和优美的音乐,体现出民间对文化知识的崇敬与向往。 “五线谱难、它的罪魁祸首就先是唱名,五线谱当然是音谱中的最高境界,但高处不胜寒,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难处。 固定唱名法将音名C、D、E、F、G、A、B,分别唱做do、re、mi、fa、sol、la、si,固定不变,不依调性调式的变化而改变唱法,这种唱(谱)法叫做“固定唱名法(也就是说,各音名的唱名是固定的。 )各音名的高音是固定的,在键盘和小提琴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再把它们的唱名固定下来,这样,它们的对应关系就都固定了,所以,当你看到谱上的音,就会立刻想到它的唱名、在小提琴上的位置。 对学习钢琴和小提琴非常便利。 视唱练耳作为高师音乐院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学习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影响到本专业其他各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音乐素质。 因此,这门课学期两年,每周课时2节,共计144个课时,无论是学年还是课时都可以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识谱视唱的能力,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表现的常规,积累音乐语言,加强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横向联系,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

李重光基础乐理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P2图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 图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21.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22.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3.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 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 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 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 P19缺。 5. 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关系:较大的音符或休止符,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或休止符之间的时值比例是2:1,也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6. 增长基本音符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注:笔记只是我认为的重点,非全部内容,其中以五声调式之类的不做强调 一.乐音体系 1.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2.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3.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4.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5.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6.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 7.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8.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9.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0. 音组 11.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2.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3.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3. 十二平均律 14.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5.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6.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17.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18.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19.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0.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 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 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 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 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关系:较大的音符或休止符,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或休止符之间的时值比例是2:1,也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5. 增长基本音符 6. 附点一个附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叫双附点,

基本乐理课后练习题.

基本乐理课后练习题 第一单元:乐音体系 一、思考题 1、物理学意义上的音是什么?音有哪四种属性?每种属 性的变化由什么因素决定? 2、什么是乐音体系?什么是乐音?什么是噪音?什么是 纯粹性噪音?什么是复合性噪音? 3、什么叫复合音?什么是基音,什么是分音?什么是泛 音? 4、什么是音级?什么是基本音级?什么是变化音级?基 本音级与变化音级是什么关系? 5、乐音体系中的音怎样分组?标准钢琴上有多少键?共 分为几组? 6、中央C处于乐音体系的哪一组,振动频率是多少 (261/Hz)?标准音是哪一个?其振动频率是多少(440/Hz)?标准音有什么作用? 7、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所常听见的标准音应用形式。 8、什么是音列?何为广义的音列?什么是狭义的音列? 9、什么是真正具有独立音高意义的音?共有多少个? 10、变化音级是不是音级?十二个具有真正独立音高的音 对位于多少个音级?

11、什么是音律?有哪几种?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毕达 格拉斯最早提出的是什么律制?我国明朝的乐律学家朱载堉是最早提出什么律制理论的人? 12、什么是音名?什么是唱名?唱名与音名关系如何? 二、书写题 1、准确地画出一组钢琴键盘图示,并将每一音所对应的音 级标注其上。 2、默写出以大字组C、D为基音所形成的1—16分音泛音 列。 3、写出C D E F G A B bA #F bE #C bB bE各自的所有等音。

第二单元:音的高低 一、思考题 1、什么是音域?什么是音区?音区划分的标准是否因人或乐器的 音域而定?广义的音区划分标准依什么乐器的音域而确定? 2、什么是变音记号?共有多少种?各自的作用如何? 3、记写变音记号应注意哪几点? 4、什么是半音?共有哪几种类型? 5、什么是全音?共有哪几种类型? 6、所谓半音或全音是指某一音的高度还是指两音之间的音高关 系? 7、什么是谱号,目前常用的五线谱谱号有多少种? 8、什么是谱表?主要有多少种? 9、高、低、中音谱表又称为什么谱表? 10、什么是五线谱的加线与加间? 二、口头回答题 1、从C音开始依次向上和向下说出七个基本音级的音名。 2、以固定音高体系为例,从唱名do音开始向上或向下说出七个基 本音级的唱名,并分别举出其对应的基本音级音名。 3、从C音开始依次向上和向下隔一音说出基本音级的音名至同一音 名为止。 4、以固定音高体系为例,从唱名do音开始向上或向下隔两音说出 基本音级的唱名至同一音名出现为止,并分别举出其对应的基本

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答案》第一章 音及音高

第一章音及音高 复习题 ┋完┋(1)作为物理现象来看,音是什么? ┋整┋答: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答┋ ┋案┋(2)在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与自然界的音有何不同? ┋请┋答:音乐中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选择出来的 ┋关┋ ┋注┋(3)音的性质几种?由于什么而不同? ┋公┋答:音的性质有四种:高低,长短,强弱,音色。 ①音的高低,它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频率)来决定。振 动次数多,则音高;振动次数少,则音低。 ┋众┋(4)乐音与噪音有何不同?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什么? ┋号┋答:发音体有规则的振动,发出音高明显的音,叫乐音,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乐理中的音,一般多指乐音。 ┋※┋发音体不规则的振动,发出音高不明显的音,叫噪音 ┋音┋(5)什么叫复合音?它是怎样产生的? ┋乐┋答:我们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只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 ┋理┋(6)什么叫乐音体系?什么叫音列?什么叫音级? ┋论┋答:音乐中所使用、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7)什么叫基本音级?如何标记? ┋获┋答:乐音体系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 ┋取┋(8)什么叫变化音级?如何标记? 答:升高或降低的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变化音级。 (9)什么叫做八度? 答:两个相邻的具有相同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10)什么叫音的分组?各组音如何标记? 答:钢琴中,52个白键重复使用7个基本音级名称,从而在音列中产生了许多同名的音, (11)什么叫音域?什么叫音区?音区在音乐表现中的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音域分为总音域和个别音域两种,总音域是指音列的总范围, 即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范围(C?—c?);个别音域是指整个音域中所能 达到的那一部分音域,如钢琴音域是A?—c?。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注:笔记只就是我认为得重点,非全部内容,其中以五声调式之类得不做强调一.乐音体系 1、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得基本得乐音得总与。 2、音级:乐音体系中得各音。(专指乐音) 3、音列:按一定得音高关系与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4、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得最小计量单位。 5、全音:半音与半间之与 6、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 7、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得音 8、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就是降级音 9、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0、音组 11、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得标准高度就是每秒钟振动440次得a音,即以小字一组得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得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得标准。 12、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得小字一组得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3、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得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3、十二平均律 14、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与意义不同得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就是完全相同得。但记法与意义不同。可以瞧出,除了升G与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她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5、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得。它得产生就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得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6、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得音,听得最清楚得 17、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得 18、分音:构成复合音得各音 19、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得总范围。 20、音区:音域中得一部分。根据音色得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与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就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与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记谱法:用书面得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音符:表示音得进行得符号。 3、休止符:表示音得休止得符号 4、音符与休止符得时值关系:较大得音符或休止符,与它最近得较小得音符或休止符之间得时值比例就是2:1,也就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5、增长基本音符 6、附点一个附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值得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叫双附点,表示增长原音符与休止符时值得四分之三。 7、延长记号:半圆形弧线中央加一小圆点。表示按作品得风格或演奏者得意图自由增长该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doc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30学分:2 理论学时:30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专业 大纲执笔人:刘莉大纲编写时间:2007.8.18 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专业的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知识的课程,是所有学习音乐人的必修课。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常用的音乐术语,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以及进一步学习其它音乐理论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重课堂讲授与课外作业相结合,在复习巩固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教学内容。 (2)教学中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精讲多练”的原则,把理论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本课程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尤其与视唱练耳、和声等相结合,突出师范性,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记谱法、大小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中国民族调式、调式变音及调的交替与转换。 教学的难点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考虑本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又要兼顾本课程与音乐其它专业的有效结合。

三、本文 第一章记谱法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记谱的一般规律,并能正确的记写乐谱,增强学生的识谱与记谱能力。 【重点难点】 音符时值特殊划分、谱号、调号与常用记号的写法 第一节音符及其时值的划分 1.音符与休止符 2.谱号与谱表 3.音符时值的基本与特殊划分 第二节调号、拍号与记谱中的常用记号 1.四种常用谱号中调号的写法以及线谱中拍号的记法 2.记谱中的常用记号 【练习题】教材中的书面题:习题二、习题三

基本乐理考试大纲

《基本乐理》考试大纲 (专升本)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基本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基础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第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的各科基本知识,给学生打下良好坚实的专业基础,使之能够顺利地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乐音体系 1、内容:音、乐音、音级、音列的概念,分音列、三种律制,半音、全音的分类。 2、考核要求 (1)了解音的产生及音的四种性质 (2)乐音、噪音的区别 (3)音级、音列、半音、全音、音名、基本音级、变化音级的概念 (4)音的分组 (5)了解标准音、中央C及标准音的国际高度 (6)了解复合音与分音列的构成 (7)了解三种律制的优、缺点 (8)掌握自然半、全音与变化半、全音。 第二章记谱法 1、内容:记谱法的分类:简谱、线谱如何记录音的长短、高低、谱号、变音记号、休止符、记谱注中的常用记号及乐谱的正确写法。 2、考试要求: (1)了解记谱法分为文字谱、符号谱两类 (2)掌握简谱、线谱中基本音符、附点音符的写法及双附点和附点的意义 (3)了解G、F、C谱号的写法及意义 (4)掌握各种变音记号的写法和意义 (5)掌握休止符的写法

(6)了解演奏法方面记号、省略记号及其他记号 (7)掌握符头、符尾、符干的写法及五线谱、简谱的书写格式 第三章节奏节拍 1、内容:节奏、节拍的基本概念及各种拍子的分类,拍子的音值组合法,节奏中的强弱关系及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考核要求: (1)了解节奏、节拍、拍子和节奏型的概念。 (2)掌握拍号、小节及弱起节奏。 (3)掌握单拍子、复拍子的分类,混合拍子结构次序的标记,变换拍子与交错拍子的区别,散拍子与一拍子的用法。 (4)掌握单拍子、复拍子的音值组合法及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 (5)掌握切分音的意义。 (6)掌握音符切分的特殊形式:三、五、六、七、九、二、四连音。 (7)二拍子、三拍子的特点。 第四章常用音乐术语 1、内容:常用速度术语,力度术语。 2、考核要求: (1)速度、力度术语的标记及读法。 (2)速度、力度术语的意义 第五章音程 1、内容:音程的概念、名称与标记,音程的分类、音程的转位、等音程、识别构成音程。 2、考核要求: (1)掌握音程的概念及旋律、和声音程 (2)掌握音程度数和音数的意义和标记 (3)掌握基本音级间所形成的各种音程。 (4)掌握单、复音程,自然、变化音程,协和、不协和音程的区别 (5)掌握度数相同音数不同的各种音程的相互关系 (6)掌握等音程及其分类 (7)掌握在任何一音级上构成任何一类音程的方法 第六章和弦 1、内容: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原位、转位和弦、等和弦及其分类、

基础乐理教案

《基础乐理》 一、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学习基础乐理是为学好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打基础的。基础知识越巩固、扎实,将来的学习就会比较顺利,否则就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作为未来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不但要自己学好乐理,还要研究怎样教好。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确实光荣无比,但责任非常重大,为了工作中不误入子弟,就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学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四有新人,培养出一批合格的音乐文化教育人。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理论课。基础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基础乐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为今后进行中学音乐教学实践,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或从事其它音乐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本课程需与相关课程,如视唱练耳、和声学等密切结合,同时应大量的接触音乐练习,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积累音乐素材。 1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贯彻循序渐进,比较联系的原则。 2 、突出师范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口头论述表达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 3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辅以大量的音响资料和文献资料。 (三)教学内容 1 、基础乐理的基本内容音、音名、音律;记普法、常用记号;节奏、节拍、音值组合法;音乐的速度 . 力度及其标记;音程、分类、标记、识别、构成;调、调式、民族调式;调式中的音程;调式中的和弦;调式变音、半音音阶、调关系转调、移调;装饰音等 2 、教学重点、难点、新知识点教学重点:( 1 )音程、和弦、调式(民族调式)调关系( 2 )转调和移调教学难点( 1 )调式变音、半音音阶、音律( 2 )转调、移调新知识点( 1 )关于旋律的知识( 2 )乐曲的基本形式实行学分制,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学生的毕业标准。 ( 四 ) 教材《基础乐理》、《五线谱知识讲座》 ( 五 ) 考试、考核方式学业考核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在平时考察的基础上评定成绩,考核

基本乐理大纲

基本乐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0BX037 100BX038 课程中文名称:基本乐理课程英文名称:Music Basal Theory 课程类型:专业技能必修课 总学时:140 理论学时:140 实验学时:课外学时: 学分:4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音乐教研室 、课程性质和任务 基本乐理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专业技能课,这些知识是学习、理解、表现音乐所不可缺少的,无论是学作曲、指挥、音乐学、演唱、演奏或音乐教育,都必须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为音乐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乐音体系、记谱法、节奏节拍、调及调的五度循环、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转调、移调、各种常用音乐术语的概念及意义,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 2.正确运用记谱法知识进行识谱、记谱。 3.在音乐实践中熟练运用音程、和弦、转调、移调知识和旋律的基本知识解决问题。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 (一)音的基本知识1.了解基本乐理的学科性质、学习内容、学习意义和学习方法;音律的种类、各种音律的产生方法。 2.理解音的产生、乐音与噪音的区别、音名、唱名、音律的概念。 3.掌握音的性质、乐音体系、音级、音列、半音、全音、音的分组、标准音、中央C、复合音、基音、泛音、分音、分音列、等音、自然半音与变化半音、自然全音与变化全音。 (二)记谱法 1.了解记谱法的演变;记谱法中常用记号的作用;正确书写乐谱的意义。 2.理解掌握记谱法的意义;各种常用记号的意义与表现作用。

3.掌握记谱法的概念、简谱与五线谱的概念与记谱方法、连音记号、跳音记号、保持音记号、琶音记号、滑音记号、移高移低八度记号、高低八度重复记号、长休止记号、震音记号、反复记号、延长号、换气记号的写法与用法;五线谱、简谱的书写方法及书写格式。 (三)节奏节拍 1.了解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拍子的划分方法及种类;音值组合法的意义;节奏中的强弱关系在节奏中的体现;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性。 2.理解并掌握节奏、节拍、节奏型、单位拍、强拍、次强拍、弱拍、拍号、小节、弱起、弱起小节、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散拍子、一拍子的概念、意义与写法;音值组合法的概念;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及声乐曲中的音值组合法;切分音、音符均分的特殊形式的概念与意义;不同的节奏节拍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四)音乐的速度、力度及其标记 1.了解速度、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 2.理解各种速度、力度标记的意义。 3.掌握各种速度、力度记号的写法与用法。 (五)音程 理解并掌握音程的概念、音程的写法与读法、音程的名称与标记、音程的分类、音程的转位、等音程、音程的识别与构成。 (六)和弦 理解并掌握和弦、三和弦、七和弦、原位和弦、转位和弦、等和弦的概念与识别及构成方法。 (七)调及调关系 理解并掌握调的概念;升号调与降号调的来历、写法;调的五度循环;等音调。 (八)调式 理解并掌握调式、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七声调式的概念与构成方法;调式中各音级的名称、标记及特性;关系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同宫系统各调式、同主音调的概念与识别;调与调式的区别;调与调式的确定方法;各种调式的表现作用。 (九)调式中的音程与和弦 1.了解音程的表现作用。 2.理解并掌握调式中的音程、稳定音程、不稳定音程概念;不稳定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解决方法;调式中和弦的概念;大小调式中的三和弦与七和弦;调式中和弦的名称与标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基本乐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基本乐理》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所有学习音乐人的必修课程,是学习其它音乐技法理论和技能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音乐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识记和各类解释能力。掌握音乐基本表述方式:乐谱中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组合、音程和弦、及各类符号、标记的识别能力和记写能力,使学生在音乐理论上打下牢固的基础,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音乐修养和进一步学习其他音乐课程、发展音乐才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课程目标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理论,掌握什么是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调式中音程及和弦调式变音及半音阶、转调移调各种音乐记号和音乐的常用术语,对曲调做出正确的移调记谱;以及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辨认和分析曲调中的调式调性,区别个自的风格特点的能力。使学习者达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本学期是本课程的第二学期,课程重点在对音乐调式调性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对基本乐理中涉及到的各种名词、概念,做到在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并通过写作练习,对记谱法、音程与和弦的性质、移调等知识达到牢固掌握、准确识别、记写规范、应用自如的目的。多练多唱来提高和加强对调式调性的分析辨别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并掌握音乐表现各要素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有助于分析表现音乐,顺利地完成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音乐才能,开发智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的音乐工作者。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