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战争军事行动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的特点与对策思考

非战争军事行动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的特点与对策思考

非战争军事行动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的特点与对策思考
非战争军事行动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的特点与对策思考

·部队卫生·

非战争军事行动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的

特点与对策思考

杨扬1,王海林1,罗志勇2,林秋水1,胡卫敏1

[摘要]通过对多种特殊背景下实施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特点的分析总结,从预警机制、预案体系、训练演练、药材保障、联合协同、卫生防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卫勤保障对策,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以及战时实施大规模海上人员输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海上;撤侨;卫勤保障;应急救援

[中图分类号]R821.1[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271X.2013.03.042

近年来,随着国家海外利益的逐步拓展,为了保护海外公民和侨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动用各种资源,不断加大维护海外公民和侨民权益的力度,先后在所罗门骚乱、东帝汶骚乱、黎以冲突、汤加骚乱、乍得战乱、海地强震、吉尔吉斯斯坦骚乱等事件中,采用政府包机的形式实施大规模撤侨,特别是2011年2月,针对利比亚的动荡局势,我国派出“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并租用多艘大型邮轮前往利比亚实施海上撤侨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彰显了大国实力;同年5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我海军相关医疗机构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实施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方案,开展了核污染条件下的医疗救治专项训练。这都充分表明,海上军事化救援已成为我国军队所要担负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开展对战争、灾害等突发事件背景下实施境外大规模海上撤侨卫勤保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保障特点

1.1保障事件突发性强,任务时限紧迫鉴于境外国家发生内战、暴动、骚乱等事件以及海啸、地震、核泄漏等灾害往往带有一定的突发性,难以准确预测其具体的发生时间。此外,考虑到突发事件对我国境外人员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特别是一些灾害造成的大批量人员伤亡,要求各级部门必须紧急调集卫勤力量、迅速筹措药品器材,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紧急救援行动,因此很难有充足的准备时间。1.2保障环境复杂性高,影响因素多元境外国家

作者单位:1.200081上海,解放军411医院;2.215007江苏苏州,解放军101医院100临床部

通讯作者:胡卫敏,E-mail:huweimin411@sina.com 发生突发事件后,当地往往处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较恶劣的一种混乱状态,局部战争、疾病蔓延、次生灾害、社会动荡等因素均可能增加实施救援行动的难度。在实施批量人员海上运输过程中,由于远离岸基依托,支援受限,加上大风、大浪、高温、高湿、高盐等复杂海况,也会影响卫生勤务工作的实施。1.3保障需求差异性大,任务规模多样不同的地点发生不同的事件,其海上批量人员输送卫勤保障的规模也是不同的。任务的差异决定了抽组力量编成、药材品种基数、运输船舶准备等具体需求的差异,卫勤指挥人员往往要综合突发事件的性质、输送人员的数量、病情伤情的轻重、航行距离的远近、支援力量的大小等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适时、适地、适情、适量使用保障力量和卫生资源。

1.4保障环节协同性强,协作特征显著在境外实施海上大规模撤侨卫勤保障,仅仅依靠卫生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大规模境外撤侨,在动用军用舰船的基础上,还可能要动员地方或国外运输船舶参与,例如在利比亚撤侨行动中,我外交部就租用了多艘希腊邮轮输送撤离人员;在国外港口停靠,运送我国公民和侨民,需要通过外交部门联络协调使领馆、联合国救援机构、外国政府,帮助组织人员撤离,协助补充给养物资。因此,必须注重与境外的协调、与地方的协同、与军内的联合。

1.5保障领域涉及面广,防疫需求突出战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等突发事件对平民、难民是一个重大的应激事件,对人群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创伤性心理反应也是非常严重和普遍的。因此,当应激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取各种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平民和难民所遭受的心理创伤。在运送批量人员实施长航、远航过程中,由于大量人员聚居在空间有限的

舰艇和船舶中,生活环境相对较差,即便事件本身不是传染病流行,也必须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预防各种类型传染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此外,当发生核泄漏等核辐射事件后,必须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加强人员洗消和防护,防止污染扩散。

2对策建议

2.1建立预警机制政变、内战、暴动等事件,往往有一个逐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可以通过预警管理准确地评估事件形势,从而可以预先对人员输送和紧急救援进行筹划准备。地震、海啸等突发灾害虽然难以避免,但也可以通过预警管理,使灾害特别是次生灾害对人员、财产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应当在中央政府和军队设立高层次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和协调机构,专门负责对事件形势的评估以及预警信息的分析和发布,在军队和地方相关机构如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外交部、交通运输部、海军司令部、海军后勤部设立相应的对口管理部门,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预警网络,各部门间保持有效的协调运作,实现军队和地方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统一指挥、联合行动[1-2]。

2.2完善预案体系当前,我军各级卫勤机构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预案,特别是在2011年首次动用作战舰艇进行撤侨行动以来,我海军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把海外大规模撤侨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大规模撤侨的卫勤保障方案。但军队和地方的保障方案间、上级和下级卫勤保障预案间、针对不同性质任务的预案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系统性、协调性和联动性不够强的问题,还缺乏系统而有效地整合。第二军医大学卫勤教研室在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预案体系框架构建研究中明确提出军队应当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分级和分类预案体系,并建议该体系由六级六类预案组成[3-6]。应参照分级分类预案体系构建,加强对海上大规模撤侨卫勤保障预案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形成一套适应多样任务、应对多种情况、融合多元要素、整合多方力量的预案方案体系,为各级卫勤指挥、卫勤保障机构制定专项保障方案时提供参考。2.3强化训练演练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卫勤训练的内容应根据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的任务需求来确定。我们应在训练卫勤保障的共性内容外,着眼不同背景事件下的大规模撤侨分别开展有针对性训练。在训练内容上,要按照快速反应、紧急部署的要求,练勤务指挥,从人员集结动员、物资快速装载、多种运力协助等方面练应急能力,根据不同型号的舰艇船舶练快速展开,结合伤病情种类练医疗救治能力,特别是要强化卫生防疫和心理救援组织的训练。卫勤演习是卫勤训练的最高、最好形式[7]。在训练方式上,应当在理论学习、想定作业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开展综合卫勤演练,根据大规模撤侨卫勤保障特点和伤病员救治需要,将卫勤理论、临床医学、卫生防疫、心理援助等知识运用到演习演练中。

2.4夯实药材保障与平时医疗保障相比,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药材保障具有迥异的特点,筹措准备时间短,携带药材缺乏标准。现场补给困难,药材贮存困难[8]。要按照遂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海上大规模撤侨卫勤保障任务的需求,结合上级下发的战救、战时常材基数标准,增加执行地震、海啸、传染病爆发等特殊任务背景所需特殊药材的储备,做到常态化贮备和定期维护。要结合以往执行撤侨任务的经验,研制各种任务背景下海上大规模撤侨卫勤保障药材模块化的新型标准,在药材的携运上,对照任务性质,选择最接近的药材标准,在已储备药材的基础上进行抽组式携运,确保所携药材在品种和数量上的合理性,达到既不携运过少造成“无米下炊”,又不过量携运造成运力保障困难和浪费的目的。在药材的保障途径上,要走开军民融合筹措、海外就近补给的路子,在完善自身储备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与驻地药材供应机构的联系,确保任务下达后可以随时进行采购补充;在海外任务区,很可能无法就地实施药材补充,应当积极协调任务地周边或返航途中的友好国家,设立临时补给站,就近实施补充。

2.5加强联合协同在境外实施大规模海上撤侨行动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任务,需要军队和地方的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如果仅仅依靠卫生一个部门难以确保撤侨卫勤保障任务的有效遂行,必须加强与军地有关部门的联合协同,协调多方共同参与,为实施卫勤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在军内,尤其要注重与司令部门、后勤部门的协同,共享预警信息,协调舰船调度,编配战斗力量,统一行动部署,确保撤侨卫勤保障的统一顺畅。在地方,特别要注重与外交部门的协调,以解决境外码头停靠、物资给养补充等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外交部门请求外国政府、联合国救援机构为撤侨行动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援。

2.6注重防治结合境外大规模撤侨往往是在战争、海啸、地震、核泄漏、传染病流行等灾害事件背景下实施的,卫勤保障不仅要完成创伤等疾病的救治,同时还要加强对心理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以及对

核辐射的防护。国内外诸多研究资料表明,战争、海啸、地震、飓风等灾害会使受灾人群产生强烈的精神应激,会导致个体出现短时的心理障碍,如急性应激障碍(ASD),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有可能造成长期的,甚至永久的心理创伤,逐步蔓延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9-16]。我们在实施大规模撤侨卫勤保障中,应特别重视对人群的心理干预,应当在卫勤力量中编配一定数量的心理救援人员,在撤侨任务中及时了解人群的心理状况,实施及时有效的心理和行为干预。在海上大规模撤侨过程中,特别是当生活空间有限的舰艇和运输船舶输送人员数量较大时,应当对人群实施密切的观察监测,切实加强舰船舱室等环境消毒和食品卫生管理,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空间用于安置可疑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严防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在核泄漏事件背景下实施大规模撤侨,还应当配备一定的专业人员,指导实施核防护,配齐各种防护用具,加强人员洗消,防止核沾染和核扩散。

【参考文献】

[1]舒彬,廖巧红,聂绍发.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现状[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623-626.

[2]李海华,陈俊国.我国政府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研究[J].健康必读,2010,(9):62-63.

[3]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及预案导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7:2l-22.

[4]张家祝,邵亚平,陆永昌,等.国境几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构建[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6,8

(29):1-3.

[5]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308-317.

[6]郑椋友,张鹭鹭,许苹,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预案体系框架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5):433-435.[7]陈国良.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训练之我见[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8):712-714.

[8]王涛,李铁军,赵锐,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机动卫勤力量药材保障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

1145.

[9]Tang C,So-kun TC.Trajectory of 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in the aftermath of extreme natural disaster:a study of adult Thai survi-vors of the2004Southeast Asian earthquake and tsunami[J].J

Nerv Ment Dis,2007,195(1):54-57.

[10]汪向东,赵丞智,新福尚隆,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28-30.[11]赵丞智,汪向东,高岚,等.张北尚义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随访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361-363.[12]张本,王学义,孙贺样,等.唐山大地震所致截瘫患者远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

23-25.

[13]张本,王学义,孙贺祥,等.唐山大地震所致孤儿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2):111-114.[14]Krug EG,Kresnow M,Peddicord JP,et al.Suicide after natural dis-asters[J].N Engl J Med,1998,338:373-378.

[15]赵广建,李学文.灾害事件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3):163-165.

[16]李学文,华琦.重大应激事件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24(4):487-489.

(收稿日期:2013-03-28)(本文编辑:史新中

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檾

)

·个案·

老年食管癌患者自杀未遂1例的护理

丁海敬

[关键词]老年;食管癌;自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2-271X.2013.03.033

1病例报告

患者男,81岁,离休干部,原某院消化内科主任。2011年12月4日因“反复头痛发作1周余”拟以“血管性头痛”入院。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16年;2010年因“进食哽

作者单位:210002江苏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神经内科咽感3月余”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确诊食管癌,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于当年10月开始行化疗,12月15日起行食管局部放疗,经治疗患者自诉进食哽咽感不明显,可进食半流质食物。自发病以来,患者睡眠不佳,自服“舒乐安定”助眠。2011年12月16日护理查房时当班护士发现患者私藏医用注射器一支,且患者无法说出注射器来源及用途,遂予以没收;17日下午患者剪破输液皮条欲向内注入空气,被当班护士及时发现并制止。结合患者病史,考虑患者有明确自杀、自伤倾向。告知患者家属、干休所,并做好详细应对措施,瞩24h专人看护。患者于2012年1月5日情绪稳定,未再有

(下转第317页)

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时简论

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时简论 [摘要]当今世界,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人们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和范围存在不同的认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条件下,文章认为,应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刑法中的“战时”并对“战时”进行修正,并将修正的“战时”适用于“战时缓刑”。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战时;战时缓刑 军队与战争威胁密切相关,但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呈现安全威胁多元化、军队任务多样化的趋势。在没有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国家同样需要大规模动用军事力量。国家武装力量的新职能使军队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常态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军在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特别是2008年以来,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加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参加维护藏区稳定、参加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参加支援奥运工作等等。可见,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已成为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用法律形式对军事活动进行规范和定位,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非战争军事行动也在此列。军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如何规范、如何依法执行、如何适用刑法都需要积极地探讨和应对。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来源于美军,其英文为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其意思为“非同于战争的军事行动”。目前,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一词我军和国家有关机关都没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解释,其内涵和外延均不明确,学界对其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1]。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2]。还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国家、民族、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一定政治、经济、军事目的,为维护国家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抵御自然灾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或间接运用武装力量,采用非暴力手段,或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度地运用暴力手段,所实施的除战争以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3]。笔者无意对上述概念进行分析和评论,而是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以从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最终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此不对其进行探讨。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军职能的拓展,军

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加强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后勤建设与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成为检验军队战斗力的“试金石”。饮食装备保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2008年,我军广大官兵先后遂行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任务。在这些行动中,饮食装备作为实施抢险救灾的重要物质手段,经受了一次次近似实战的检验。现实的挑战和实战的检验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努力加强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1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要求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有其自身特点。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给饮食装备保障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认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及其对饮食装备保障行动的影响,是有针对性地遂行饮食装备保障任务的前提。 1.1准备时间短、任务要求急,要求快速反应,主动靠前,以确保饮食装备保障的时效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事先一般没有征兆,事发突然,而且变化迅速,事态一旦发生即有迅速蔓延甚至恶化趋势。部队通常是在准备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有时甚至边出动边受领任务,饮食装备保障准备时间十分有限。这就要求饮食装备保障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饮食装备保障力量,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保障、靠前保障”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将部队所需的饮食装备器材和维修力量筹集投送到位,确保饮食装备保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1.2动兵规模大、机动距离远,要求严密组织,多法并举,以增强饮食装备保障的灵活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涉及领域广泛、参战兵力多元、组织协调复杂、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以汶川抗震救灾为例,这是一次典型的诸军兵种联合行动。军队参战人员既有重点部队,也有一般部队;既有建制部队,也有抽组部队;既有现役部队,也有民兵预备役部队。短短几天时间,军委调集了诸军兵种十余万部队。在共同执行救灾任务中,重点部队饮食装备比较齐备,一般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饮食装备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效果。这就要求饮食装备保障必须实施统一联合指挥,统一调配保障资源,形成整体保障合力。采取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计划保障与应急保障、平面保障与立体保障相结合等方式,为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饮食保障。 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 加强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杨万科史利娟 摘要汶川抗震救灾,是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实际检验。文章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饮食装备与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差距,从进一步推进装备准备落实、进一步完善饮食装备体系、进一步发展信息化饮食装备、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的饮食装备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E233文献标识码A 杨万科,副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管理系 史利娟,讲师,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管理系 ·12·

军事理论答案(1~6课)

第一课:国际战略环境与格局 ★.1.、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 ...........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条件。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四)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3.、什么是世界战略格局? ........... 世界格局也可以叫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力量结构。 ★.4.、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状况及原因是什么? .....................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原因:(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严重 (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 ★.5.、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表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党的十六大报告互信: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协作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第二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领土总面积是多少? ............ 960 (1040)万平方公里 ★.2.、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3.、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 (一)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1、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 2、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第一,日本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学习外军如何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建设(20201119072136)

学习外军如何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建设 近期以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在世界范围内日趋频繁,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各国军界目前都在投入较大精力积极研究和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常态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认为 对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军民协同、实施平战转换功能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制一一规范化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和平时期,许多国家开始将军事力量投入到应对恐 怖活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行动之中,并在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逐渐建构起 较为规范的应急机制。美军在这方面首当其冲地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震惊世界的“9 ? 11 事件后,布什政府迅速着手机制改革,全面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陆、海、空 军陆续颁发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各有关条令条例,认为战争行动的核心是摧毁敌人的战争能力,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核心则在于慑止战争、提供应急性救援活动等。这标志其非战争军 事行动理论、机制、体系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已日趋成熟和完善。 近年来,俄军等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不同特点,则全力推进常态一体化建设,积极构 建起应对各类灾害与危机的有效机制,不断加强实施紧急救援、联合军演、国际维和、反恐 维稳等协同演练。而在伊朗,由于其全境基本都处于欧亚地震带上,所以地震频发,其紧急事务委员会在组织军民联合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来西亚针对其水患、风灾和山体 滑坡现象严重等情况,建立起国家安全理事会为最高救援指挥和决策机构体系,在应对各种 危机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国的实践表明,规范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对于顺利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寅练一一常态化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为了有效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 织由各军兵种,包括地方人员参与的联合应急演练。据悉,北约每年都要举行常态化的紧急 救援联合军事演习;尤其美军,自“9?1事件后常常组织实施大规模的联合应急演练,内容 设置主要有模拟地震救援、生化危机、空中和海上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另据报道,英军近来不断加强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反恐维稳、海上拦截等为重点内容的演练,并 将其正式纳入军队条令和正规训练项目,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英军特别空勤部队经常采取 所谓的死亡房”演练,即在死亡房”内设置有若干假想恐怖活动,并展开应急对抗救援。法军在军队体系内专门设置有救灾专业部队,其技术装备完整,训练体系规范,除积极组织针 对性的联合军演外,还广泛地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讨。印军适应本国国情在应对突发 事件中,高度重视应急机动部队建设。目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立足本国国情和把握世界局 势全面加强多手段、多形式、多内容的常态化建设,从而使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同——高效化 非战争军事行动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尤其是涉外活动越来越多,除了联合军演、维和 行动外,不少救援活动也越来越具有国际背景,为此,许多国家高度关注协作与协同问题。美军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经常有多国联合组织实施,这就需要多国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组织计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 信仰、语言交流、军事实力、装备水平、后勤保障以及信息情报通信等现实问题。 为了加大协调力度,目前外军增加了联合部队指挥官的联络官”数量,以便在多元文化 背景与复杂环境等因素情况下能够有效实施沟通与协同。2004年底,印度洋地区发生特大 海啸后,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积极组织实施了紧急救援行动。美军迅速启动了危机反应机 制,建立了上至国防部、下至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的三级指挥体制。同时,一些国家还迅速

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关键词:非战争军需保障启示 一、强调以需求为主导的保障模式 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美军十分强调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正确的物资保障。而达成精确保障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现军需资源和需求的完全透明可见。精确保障的实现来自于预测和战场情况的有机结合,这就意味着对战场需求和现有存货要有精确的、及时的可视性。近年来,以美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军队在后勤领域大力推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种高新技术,正向“精确后勤”的目标前进。美军的后勤变革是以日益膨胀的综合国力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充分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有利时机,率先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谋划军队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战体系,以确保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全球军事优势。美军的目标,是用大约50年时间彻底完成对传统后勤的信息化改造,建设一个投送型的、以配送为基础的、能够对作战部队实施精确保障的精干、高效、灵活的数字化后勤系统。这些做法都是美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需保障中一直强调的以需求为主导的保障模式。 二、配套建设军需保障信息系统 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一些物资信息系统包括全资产可视性系统、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和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各系统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激光自动输入与查询、无线电频谱自动识别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技术。“全资产可视性系统”是一个覆盖美陆、海、空三军,对物资的采购、收发、存储、运输等所有环节实施动态监控的全球自动化系统。它可以自动跟踪整个补给系统中各种物资的品种、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单位等,准确地显示它们的实时数据,从而使整个后勤的物资补给系统的各种活动全景一目了然。“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可实时跟踪在运物资的品名、数量、目的地、用户和途中所在位置等各种有关信息,通过了解货物存放时、运输时以及在发放系统的位置,即全面资产的透明度,提高运输的快速反应能力,保证物资准确及时地交运到预定地点。“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在全球任何地点,通过普通的计算机存取重要的信息数据。并为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和后勤人员提供急需的紧缺资源可视性信息,包括位于工厂和批发地、往返于战区运输途中以及战区内外各部队储备的紧缺资源的可视性信息,从而使后勤保障的效能和。 三、加快研制开发适应特殊环境的军需装备 美军结合近几年部队执行任务的变化和需要,积极开展相应军需装备的研制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

案例1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 ——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特点回顾与总结 有人做过统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平均不到五年世界范围内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这次战争中,美军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在短短42天内迅速达成战争目的,而且地面战争只持续了不到100小时。 从现代军事物流的角度来看,海湾战争中美军共调集了55.4万军队,为了保障部队的衣、食、住、行、战,美军在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本土和欧洲各军事基地向海湾地区运送了各类物资770余万吨,相当于把一个中等城市从美国中西部搬到了中东沙漠。 海湾战区距离美国本土十分遥远,海上距离1.7万公里,空中距离1.1万公里,需要动用大量的运输力量才能及时完成大规模的物流任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平均日运送物资4200吨,物流时效之高前所未有。 此外,由于海湾战争使用了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复杂的武器系统使各类配套物资的品种大量增加。据统计,仅美军国防后勤局提供的物资就达226万项。大量的物资品种给物流过程增加了难度,使物流环节更加复杂。 纵观海湾战争,美军不仅打赢了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而且成功地导演了一场高难度的跨国军事物流。海湾战争的美军物流堪称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概括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雄厚的军事海空运力量 美军为了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海空运力量的发展。比如:在军事海运船只的建设方面,美军明确要求海运船只单艘航速快、单船吨位大、有综合补给能力、自卫能力强、有直升机平台;在军用运输机的建设方面,要求载重量大、可靠性强,能够在建议跑道起降等等。截止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共有军事海运船只1900余艘,总吨位达到4600万吨;共有13个运输机飞行联队,包括110架C-5“银河”式运输机,234架C-141“星”式运输机和460架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运载总量可达37700多吨。 美军不仅海空运力量雄厚,而且战备水平很高。军事海运船只和空运飞机的完好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航率和出动率达到80%以上。同时,美军还建有与军事海空运力量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如码头和机场,吊装和搬运工具等,能够做到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二、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在海外占据了大量的军事基地,用于储存军用物资。战后这些军事基地经过大幅度扩建、增加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一个与美军战略方向相一致,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中间基地为桥梁,以战区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在这次战争中,美国东西海岸的本土基地是美军作战物资的主要供应源;在关岛、菲律宾、迪戈加西亚、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等地的海外军事基地基本上担负这次战争的物流中转任务;在沙特、阿联酋、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海湾邻近国家的前进基地则构成了直接支援战区作战行动的前沿物资补给点。 这个点线结合的军事物流网对美军取得海湾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正是由于具备了完善的军事物流网,美军才能够储存大量的军用物资,并将这些物资由美国本土或欧洲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遥远的海湾前线,及时满足了美军的作战需求。 三、先进的军事物流装备和信息平台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几乎投入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所有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了保证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什么论文-论文是什么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什么论文|论文是什么 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篇一:《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是“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对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人才是建军之本,如何加强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的培养,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将成为我军建设面临的一项最严峻、最紧迫、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 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突发性、多样性、技术性等特点,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强烈的使命感;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意识;具有扎实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胜任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类型可分为四种层次: 技能型 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某项非战争军事行动基本技能,把技术人员或决策者的技术措施、计划、方案转变成具体的军事行动,主要从事如装备操作、排爆、安检审查等具体实践活动的军事行动人员。操作手、消毒员、均属于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直接实践者,直接关系行动的执行效果。主要通过院校、部队或军地联合短期培训进行培养。 指挥型 指挥型人才是指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处于决策指挥地位的领导人才,包括科技管理人才在内,如总指挥、行动队队长、技术部主任等。他们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决策者和指挥者,熟悉组织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指挥手段完成组织指挥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果断处置情况能力和控制部队的能力。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谋划行动方案、综合协调行动力量、实时控制行动进程。 技术型 技术型人才是指对于一种或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精通先进的技术手段,熟悉相应实践活动的实施流程,但不直接从事具体的实践操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的军事人才。主要职能是技术保障、科技攻关、辅助决策。该层次人才是提高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是核心和关键,也是当前最紧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 学术型 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成发展、行动特点、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未来发展等基础理论研究,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客观规律的人才。他们具备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主要担负非战争军事行动教学、理论研究、辅助决策的任务。该层次人才虽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行动,但对于正确指导和引领行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海湾战争分析 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亦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由于生产力 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军队参战的只有将士和战马,武器也仅限于刀枪棍棒,后勤保障十分简单,主要是粮食和 马草的供给。即便是简单的后勤保障,也对每一次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近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不再仅仅局限于“粮草”,而包括部队生活保障、武器弹药保障、维修保障、医疗保障等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瑙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它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古代军事家孙武在《作战》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驰马千驯,革车 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间短,但军需物资需求巨大,消耗种类繁多,物资运数量剧增,是保障呈现超强化特征。同时,现代作战的后勤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技术保障难度加深,后勤生存和防卫问题突出。因此,在作战思想上,必须强化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充分认识战场后勤保障已成为保证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对决定战争胜负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战争其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因此提高现代战争下联合保障、高强度保障、可持续保障能力。另外如果供应量过大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都有大量的后勤物资遗留在战场,所以后勤保障在一场战争的作用很重要,但其后勤保障高精确性列加重要。 一、现代局部战争后勤保障 什么是后勤保障?《现代汉语词典》对后勤保障的诠释是: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指挥复杂等特点所以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的特点。因此,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后勤保障作为军事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建设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后勤保障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实际,适应需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后勤保障的方式,主要是按部队建制保障,或按区域保障,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又是什么呢,后面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1、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其大规格使用高科技武器,作战方式也发生根本改变,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当时仍然是以大规模地面部队为主,空军为辅担任空中支援任务。到海湾战争时发生改变,美军先是以大规格空中打击和远程火力打击为主,夺取制空权后对敌方军事设施进行空中打击致其瘫痪,然后地面部队为辅快速穿机动插进行地面占领,并且同时空中进行不间断支援,下面我们看一下现代战争的特点有哪些体现在海湾战争中。

关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思考

2010年1月(总第228期) 法制与经济 FAZHIYUJINGJI NO.1,2010 (Cumulatively,NO.228) [摘要]本文通过界定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和范围,阐述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和意义,分析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性质,提出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立法原则和建议。 [关键词]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性质;立法建议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武装力量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共同趋势。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从法律角度总结已有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深化对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预见性研究,对于推进依法治军,规范军事力量使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意义重大。 一、关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及特征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定义和范围 非战争军事行动,最早出现在1993年美国陆军《作战纲要》中。但该纲要没有对非战争军事行动作出确切的界定。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2001年版《联合作战纲要百科词典》中,首次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列入正式词条并解释为:包括战争以外所有运用军事力量的军事行动[1]。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版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行动规则》,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以下类型:军备控制、反恐、协助缉毒、实施制裁或海上拦截、实施区域隔离、确保航海和空中运输自由、人道主义援助、军队对地方政府的支持、国家间援助或镇压叛乱、非作战人员疏散行动、和平行动、船舶护航、修复行动、军事演习、空袭和打击等。 国内学界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定义颇多,角度各异。有的从战争和非战争的角度,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指“除武装斗争之外的军队和战争有关的各种具体活动”[2];有的从目的角度出发,认为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进行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3]有的结合上述两个角度进行综合归纳,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界定为:“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4]笔者认为,要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一个准确理解,应从前提、主体、目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界定,将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其他军事活动进行必要的合理区分。在界定中要注意以下问题: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体问题。国内学界一般把非战争军事行动主体确定为武装力量组织。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但根据《国防法》第22条规定: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指挥下,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民兵在军事机关的指挥下,担负战备勤务、防卫作战任务,协同维护社会秩序。由于武装警察部队担负的主要是国内的安全保卫任务,对其承担的反恐、处突维稳等职能的行使现行法律法规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不需要纳入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重新加以规定,以避免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民兵和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在组织、地域、训练、权力等方面有很大差别,也不应该视其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体;二、非战争军事行动不包括军队参加国家建设活动。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为了应付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在部队承担传统的防卫职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军事权的合理运用来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被动性等特征,而军队参加国家建设活动是军队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的一种举措,不具备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功能,也不符合非战争军事行动所具有的突发性、紧急性、被动性等特征;综合上述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应当界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为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对非军事力量难以独立完成的任务,在法律的范围内采取的非战争性的军事活动。其主要包括反恐、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武装护送以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事项。 (二)划分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意义 基于作用范围和地域的不同,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以分为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两大类,所谓的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我国领域内所进行的非战争军事活动的总称,包括国内反恐、处置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等内容。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适用范围、对象、类型、方法措施和适用的法律规则与国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划分国内和涉外两类非战争军事行动,有利于强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认识,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内在规律的把握。尤其是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由于涉及到一国文武关系的合理配置以及人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军事权与行政权相互关系等问题,因此,对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法律规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威胁,履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更好的实现对国家安全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保障。 二、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性质 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一方面涉及军队的动用,行动中的指挥,行动中军队人员的行为规范,具有很强的军事性;同时,在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队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和平时期国内安全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这些职能在和平时期主要由政府运用行政权力行使,军队行使这些职能只能作为地方政府的辅助性职能,在行动中采取的手段也大多是行政权力的运作方式,带有行政权的属性特征。国内非战争行动法律性质究竟是军事权的运用,还是行政权的运作,抑或是两者兼有之?关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主体和对象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救济设置,笔者认为,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一种以行政权为主,以军事权为辅的特殊权力运作方式,原因在于: 关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思考 洪卫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廊坊065000) 22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

切实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 宋继先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内涵与基本特征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指军队进行的不直接战争的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一般而言,它包括反恐行动的后勤保障、维护社会稳定行动的后勤保障、抢险救灾行动的后勤保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行动后勤保障,以及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的后勤保障等。 非战争军事行动参与力量多元,过程复杂,协同性强,后勤保障难度很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对现有作战保障能力的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与战争行动的后勤保障,在组织指挥、整体协同、基本技能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和融合之处。抓好一些相通方面的后勤准备和训练,可以为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同时,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又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如抗灾行动中的探察险情能力,救援行动中的救护能力等,都是传统后勤保障准备中较少涉及的。 第二,是针对不同行动样式的专项后勤保障。比如,应对重大灾难的救援行动、处置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危机控制行动,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强等特点,对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是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后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必须加强与政府、社会各种应急力量的协调与配合。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认识过去人们往往把军队的职能归结为“打仗”和“准备打仗”两个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军队的职能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平时应急、战时应战成为我军的双重职能。因此,切实转变观念,把军队后勤“应战”与“应急”的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完善“应战”,才能不断提高我军后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长期以来,战争和准备战争始终牵引着军事后勤活动的发展。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我军后勤必须在提高作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特点规律,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 目前我军后勤的训练实际,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虽然提出了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训练的要求,但对任务的分解不够具体,还没有形成配套的法规制度,训练缺乏约束力;在后勤训练中进行了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积极探索,但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还未形成规范的训练模式;具备了一定的后勤训练条件,但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训练的专项保障设施、设备还不完备;具有了一定的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但基础还很薄弱,能力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训练,解决后勤训练水平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是军队后勤转型的重要课题。 切实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建立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应急指挥体系。应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担、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后勤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后勤应急指挥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运行机制,使我军各级后勤应对非战争军事活动的各项准备有序开展。应急指挥中心应由四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信息系统必须做到上下贯通、左右相联、军地兼容;咨询系统必须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决策提供建议和报告;决策系统负责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决策和指挥;执行系统具体组织、协调和处置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战役或地区级的军队后勤应急指挥中心,则应在全军后勤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处置地区范围内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提高我军后勤的战略投送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战略投送的应急机制。应建立

浅谈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

随着军队使命任务的拓展,军事实践的范围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被装保障是保 证军人生存的基础要素,是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深入开 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研究,努力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水平,对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升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的特点 (一)突发性强,准备时间短 自然灾害、恐怖活动、严重疫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共同特点,就 是突发性强、来势凶猛、发展速度快、情况严重、关注程度高。一旦事 件发生,对被装保障工作而言,短时间内各种被装物资的需求量骤然增加,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被装保障陷入一边筹措一边供应的被 动状态,保障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军需部门要根据事件发生规模、上 级指示和保障意图,及时启动与之相适应的应急保障预案,向上级请领 物资,做好保障工作准备。 (二)被装物资需求急,数量要求强度高 突发公共事件的本质特征是骤然而至令人始料不及。尤其在救灾过 程中,各种救灾力量集成,保障难度加大,行动中的各种物资及其品种 需要量增多,短时间内物资需求达到各部门保障极限。需要应急采购大 批装备物资,快速集结大量兵力,动用先进装备器材。在这个时候如果 人们准备不足,反应迟缓,未能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往往导致事件危害 迅速扩大、损失成倍增加。 (三)协作关系多,协调任务重 1

被装保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被装保障往往要从诸军兵种同时抽派多支不同类型的应急保障力量,与武警部队、地方支援力量奋战在同一战场。由于他们隶属关系不同,保障渠道多样,被装保障协作关系相当复杂。其中既有军警民的协同,又有军队内部诸军兵种间的协同;既有军需系统内部的协同,也有军需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如果协同的好,便可形成合力,有效应对;一旦协同不好,则会一盘散沙,应对无力。例如,在汶川地震救援中,被装保障工作之所以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很重要一点就在于诸军兵种被装保障力量能够在总部的统一组织下,密切协作,团结奋斗,形成合力。 (四)发展变化快,情况复杂 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等几个方面。他们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规模和危害程度既有一定的规律,又有很大的随机性,加上发展变化很快,给被装保障组织指挥和实施保障带来较大困难。这就要求被装保障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突发事件的动态情况,科学判断事件性质、形势发展和被装保障力量需求,准确把握时机,科学编配和运用应急保障力量,采取针对性措施,机动灵活应对。 二、近几次我军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被装保障出现的问题 (一)被装保障体制不够完善 一是是联勤保障下的被装保障体制不尽完善。联勤是指统一组织实施两个以上军种全部或部分共同性被装保障工作。实施联勤,旨在避免诸军兵种被装保障在职能、机构、设施等方面不必要的重复,合理调节 2

现代军事与局部战争

浅谈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高技术时代,高技术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导致军事高技术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因而促使军事技术日益走向高技术化。在20世纪60年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在全球持续发展,在军事领域也引发了新的军事革命。21世纪武器装备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等。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自60年代以来,一大批高技术武器装备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因此,无论是谁,不了解当代高技术的发展情况,不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不理解高技术武器装备对现代或未来战争所带来的具大影响,就不可能在高技术战争中掌握主动权,进而立于不败之地。可见,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 军事高科技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通过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技术性能而产生的。军事技术的组成决定武器装备的构成,军事技术的性质决定武器装备的作用形式,军事技术的飞跃决定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因此,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导致一系列战术技术性能优越的高科技武器装备问世并用于作战,使现代战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对现代作战产生巨大的影响。 其主要表现有(一)信息技术装备广泛地渗透到战场的各个领域上,信息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逐渐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导地位,以至于高科技战争在很大程度上可称为“信息战”。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种武器装备,各种作战手段和战场指挥中去,信息使用权和控制权的斗争愈来愈激烈。通过软杀伤和硬摧毁等手段,干扰、压制和破坏对方侦察、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武器系统,使之降低或丧失作战效能。这就使信息战成为渗透到各个作战领域的重要作战手段,并且自始至终贯穿于战场的全过程。信息战

非战争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探要 作者: 2010-12-03 17:08:15 来源:中国军网 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现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都是对后勤保障要求的形象概括。随着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增多,快捷、高效、机动、精确的野战后勤保障能力,对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节点在哪里? 有没有预警能力。快速反应的关键在于尽早掌握情况,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行动。军队后勤与公安、交通、卫生、气象、环境监测等政府职能部门之间,要密切沟通联络,明确情况通报的职能部门、时限、范围和方法、程序,形成制度,确保后勤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重大疫情、灾情和公共安全危机等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牢牢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工作的主动权。 有没有多种应急方案。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反恐、维稳、处突,具体行动样式千变万化。单是抢险救灾,就可能包含应对地震、台风、洪涝、雪灾等多种样式,后勤任务需求头绪多、内容杂。必须深入分析各类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工作的具体特点,研究制定实在管用的保障措施。特别是参加涉外军事行动时,应尽可能地多预想几种困难情况、多准备几手应对措施,切实提高后勤的独立保障和应变能力。要结合部队演习、抢险救灾等行动后勤保障暴露的问题,完善行动预案。 有没有与执行任务相匹配的专业技能。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不能完成任务,还有可能造成自身的损失。要把非战争军事行动相关知识技能融入到部队的日常教育训练中去,解决好官兵现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要求衔接不紧的问题,促进知识技能向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转变。此外,还要搞好专业力量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有效解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帮带问题。 “软肋”在哪里? 指挥关系不顺。应急指挥不畅,突出的是机构末端不健全,平时缺乏沟通协调;保障方案细化不够,上下衔接不紧,专业保障不配套;对指挥关系、处置程序不熟悉。对此,应健全指挥机构,完善末端机构建设,理顺指挥关系,明确职责分工。应熟悉指挥程序,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职责分工、行动任务和政策规定;建立军地联系制度,加强沟通协调,熟悉任务分工、机构编组和联络方式。应细化保障方案,健全专业保障计划,形成配套方案体系。 军地融合难。突出的是防疫防护和“三防”力量编制少,专业人员缺;针对性训练及保障研究不够,处置新发传染病能力弱;力量建设与应急使用有差距。对此,应加大建设力度,在抓好基本力量建设的同时,继续狠抓应急力量建设,在装备、物资、设施、队伍建设上给予倾斜,确保与作战力量建设相同步。应拓展保障功能,积极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需要,

论空中力量和空中战争在未来局部战争中的作用

论空中力量和空中战争在未来局部战争 中的作用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七年后飞机被用于军事领域,诞生了以飞机为主要武器装备的军事力量——空中力量。1909至1910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批军用飞机和飞行员,初步形成空中力量。一战中,随着歼击机性能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多,各主要参战国先后建立了歼击航空兵组织。从此,空战日趋激烈,空中作战的样式也更加多样,战法也更加灵活,从此空中作战掀开了新的一页。 20世纪是空中力量从诞生走向成熟的世纪,而21世纪可能是空天力量主宰战争的世纪。21世纪,各国已开始的新的战略调整将更加深入,空中力量在各国军事力量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空中力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支援作战发展到空中交战,最后发展到空中力量的战略性运用,这个历程用了近90年。 1 空中力量的发展历程 1.1 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雏形形成过程 空中力量经过短短100年的发展,已经从附属于陆海军的地位,逐步发展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体力量。应该说,空中力量作为战争的主体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开始萌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战争,不仅以航空兵空袭开始,而且以航空兵核空袭而结束。这决不是偶然的,它标志着空中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开始脱离陆海军的附属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役乃至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突出表现在:航空兵的作战行动,不仅对一些决定性陆上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战场上,航空兵也开始成为主攻力量。据英美对二战时战略轰炸的调查称:"在西欧的战争中,盟国的空中力量是

决定性的力量。在空中战场空中力量的胜利是全面的。在海战场,空中力量与海上力量相联合,使敌人的潜艇给我方以最大的海上威胁的情况宣告结束。在陆战场,它帮助扭转战局,使盟国地面部队取得了压倒的优势。"这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雏形已经形成。 1.2 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形成过程 空中力量的大量投入,有时甚至是单独使用,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力量的作用还主要表现在保证和配合陆海军作战行动上。而在战后,特别是80年代发生的局部战争中,空中力量则独立承担了许多对战争胜负有决定影响的战略战役任务。从第三次中东战争、1982年黎巴嫩战争和英阿马岛之战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80年代末的局部战争,已经开始由空军配合陆海作战,演化成为以充分发挥空中力量纵深打击能力为特征的空地(海)一体作战,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地位已初步形成。 2 解析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空中力量的使用 2.1、越南战争中的空中作战 2.1.1新式航空武器的使用,标志着空中战争已经进入现代化新时代 以激光制导炸弹为突出代表空空导弹大量而经常地使用于空战,是始于越南战争。电子战的力量成了空中作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空中作战开始出现一条“无形的战线”。MSQ型雷达轰炸系统、前视红外装备。微光电视和各种传感器………用于空战。空中预警指挥飞机也在越南战争中初露锋芒,充当了多机种协同作战、发挥整体能力必不可少的空中指挥中心。 2.1.2 越南战争应运出新的空中作战样式和方法 12月22日13点28分,2架米格-21歼击机从内排机场起飞,拦截来自老挝方向的美军F-4机群。米格双机由歼击航空兵团指挥所引导,接到指挥所指令后,沿220度航向,开始向8000米高空爬升。穿出云层后,米格长机接到指挥所指令,开始左转弯,左转至90度后,发现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