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拓创新方法

可拓创新方法

可拓创新方法
可拓创新方法

可拓创新方法

在这学期之前,我对可拓学是毫不知情的,经过半学期的选修课学习,知道了可拓学是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的新学科。

可拓学是以蔡文研究员为首的中国学者创立的新学科。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和方法,并以解决矛盾问题,有别于生物学,机械学,电工学等纵向学科,是与数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相似的横向学科。可拓创新方法是以可拓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矛盾问题的可拓模型,以拓展分析、共轭分析、可拓变换、优度评价等形式化、流程化、定量化方法,帮助人们实现创新策略生成的一已在如下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及应用:创新策略生成、模式识别、机械设计、建筑、规划设计、数据挖掘、检测与控制、管理可拓工程、中医、知识管理……

可拓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可拓论,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是可拓论的三大支柱。其中,基元理论用物元、事元与关系元描述被研究对象;可拓集合理论是在康托集合与模糊集合之后的一项创造,它对实变函数距离的概念加以拓展,引入描述客观事物性质变化的关联函数工具,为表达矛盾问题的转化提供了定量手段;可拓逻辑则是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科学集成。特有的方法是可拓方法。可拓工程是可拓论和可拓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应有。

“曹冲称象”的故事众所周知。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古老,但它却是可拓学应用的典型例子。甚至可以说,可拓学的创立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因为受到了曹冲称象的启发。一杆秤不能称数千斤重的大象,可驱赶象上船,在以石替换,称石即得象重。曹冲的方法就是变化事物的质——把大象换成能称重的石头。

香港的交通规则是汽车靠左行驶,内地则靠右行驶。两地往来如何处理?深圳修建的黄冈桥使得靠左行驶的香港来的车经过它,变成靠右行驶进入内地;内地去的车经过它,变成靠左行驶进入香港。这个桥把对立运行规则的两个交通系统连接成一个大系统。

诸如此类的矛盾问题比比皆是。它们可分成两类,一类叫做不相容问题,即在给定条件下无法达到人们要实现的目的,还有一类是在一定条件下要实现两个对立目标,叫对立问题。我们遇到它们是否都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呢?能否找到解决它们的规律,能否建立一套理论,按照一定的方法可以去解决这些矛盾问题。可拓学就是这样一门一解决矛盾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计算机具有储存量大、速度快的优点,因此,研究如何用形式化语言表达问题,描述问题的目的和条件,建立一套推理方法,最后,让计算机帮助人们提出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这是可拓学的归宿。概言之,可拓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

在人类的发展史中,人们要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在处理矛盾问题的过程中,总是把事物看成可以拓展的。根据事物的可拓性,提出了种种可以开拓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多种失败和成功的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为可拓思维方式。对可拓思维方式的研究,将有利于总结人类开拓的历史,为今后的开拓提供合理的理论和方法。

解决矛盾问题,就是要根据事物的可拓性,变换问题的目标或条件,使目标得以实现。因此,思维方法需要拓展:从一个点拓展到一个区间、一个区域;从小的论域拓展到大的论域;从一个事物拓展为与其蕴含、相关的一批事物;从一维拓展到多维;从等式拓展到不等式;从事物的外延拓展到事物的内涵和内部结构。概言之,要从传统的等量思维转向“拓展” 的思维,为此,我们根据事物拓展的可能性,研究了表达事物拓展规律的可拓推理。而可拓方法则以可拓推理为基础。

“目前,在人工智能中,信息和知识表示方法种类繁多,其中的每一种都有其优点,又同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此外,它们还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这就是它们都缺乏严格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在表达不确定性知识及常识性知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在有效生成知识和产生智能方面,人们已有的理论和方法

还远远不能满足创制高智能水平计算机的需要。创制智能工具,是未来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可拓学处理矛盾问题的功能正好为人类的这项任务提供基础理论和方法。

人类对计算机智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计算机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帮助人们提出高水平的解决策略;在信息工程中,从“网民找网页”发展为“网页找网民”等等。要提高计算机的智能水平,离不开信息、知识和智能。有的学者研究了它们的关系,提出“信息-知识-策略-行为”的统一理论。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构想,要实现这种统一,需要建立“信息-知识-策略-行为”的形式化体系。也就是说,面对给定问题的目标和环境,计算机如何简洁地表示收集到的信息和知识;同时,能够按照某些规则,生成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又根据另外一些规则,从这些信息和知识生成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评价。可拓学的研究表明,利用可拓论和可拓方法,能建立明了地表示信息和知识、具有生成知识、产生策略和评价策略的规则的形式化体系,为人类创建高水平的智能计算机创造条件。

经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万事万物,在于求变,在于扩展。会变化,事物才能有所发展,社会才能有所进步。这大概可以作为可拓学开创的意义吧。未来是漫长的,生活是可拓的。更多传奇,正在可拓学中孕育!

40种创意方式

40种创意原则 一、头脑风暴法(BS法) 所谓头脑风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化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造性设想的产生。由头脑风暴一词可想而知允许自由联想的程度以及创造者须将创造力(确切地说应是想象力、联想力)激发到何种程度。 这种集体自由联想方式可以创造知识互补、思维共振、相互激发、开拓思路的条件。 BS法的原则: 1、禁止批判(褒贬)原则 2、自由奔放原则 3、先求设想数量 4、借题发挥规则 规则:5-10人,其中一人为主持人,1-2名记录员(最好不是正式参加会议的人员),人人参与;会议时间为1小时之间,地点不受外界干扰,自由奔放,严禁批判(延迟评价原则),求数量,善于利用别人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路。试验:在1000多公里外的电话线被雾淞所损害,无法进行远距离通讯联络,怎样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参与者为飞行员,他们想到第36个主意才是使用直升机。 头脑风暴会还有几种变异形式: 1、默写式头脑风暴法(西德人鲁尔巴赫所创)6(人)3(个主意)5(分钟)法(用卡片)2、卡片式头脑风暴法 ⑴、CBS法(日本人创) 最初10分钟,各人在卡片上写设想,接下去30分钟,轮流发表设想,余下20分钟,与会者相互交流探讨,以诱发新设想。 ⑵、NBD法 5-8人参加,每人提5个以上设想,一张卡片上写着一个设想。会议开始后,各人出示自己卡片,并说明。若有新设想立即写下来。将所有卡片集中分类,并加标题,然后再讨论。分项检查法 ⑶、多路思维方法 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想问题,Why→Where→Who→Whom→What→How,二战中,美军使用这种方法改善了许多兵工厂的工作。有无其他用途,加减,综合(组合)。例如,改变光线波长,发明了紫外线灯、红外线加热灯、灭菌灯。 ⑷、类比、联想创新法 ⑸、信息交合法 二、强制联想法 强制联想法就是强制人们运用联想思维,充分激发人的大脑的想像力和联想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产生有创造性的设想的方法。强制联想法可以迫使人们去联想那些根本联想不到的事物,从而产生思维的大跳跃,跟踪逻辑思维的屏障而产生更多的新奇怪异的设想,而有价值的创造性设想就孕育在其中。 这是以丰富的联想为主导的创意方法系列,其特点是创造一切条件,打开想象大门;提倡海阔天空,抛弃陈规戒律;由此及彼传导,发散空间无穷。虽然从方法层次上看属于初级层次,但它是打开因循守旧堡垒的第一个突破口,因此极为重要。"头脑风暴法"是联想系列方法的典型代表。它所规定的自由思考、禁止批判、谋求数量和结合改善等原则,都是为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

我对可拓学的认识

论题:我对可拓学的认识 摘要:可拓学是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新学科。 关键词:可拓学,数学,哲学,工程学,人工智能 引言:可拓学选题于1976年。1983年,《科学探索学报》发表了可拓学的开创性文章“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标志着这门新学科的诞生。二十年来,一大批专家学者支持和参与了可拓学的建设。目前,可拓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形成了以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为支柱的理论框架和特有的可拓方法,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技术称为可拓工程。可拓论、可拓方法和可拓工程构成了可拓学。 本文就我对可拓学的研究对象、应用情况、科学意义、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等问题的认识作简要的介绍。 1 可拓学的研究对象 可拓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矛盾问题。所谓矛盾问题,就是指人们要达到的目的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问题。例如,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要称一头大象,却只有能称20千克的小秤。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要对付司马懿的十万精兵,却只有五千老弱残兵。可拓学的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诸多工程领域,如管理、控制、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机械、电工等,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那么,解决矛盾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有无理论可依?能否建立一套方法,来处理矛盾问题,这是可拓学研究的出发点。 计算机具有储存量大、速度快的优点,因此,研究如何用形式化语言表达问题,描述问题的目的和条件,建立一套推理方法,最后,让计算机帮助人们提出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这是可拓学的归宿。 概言之,可拓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 2 可拓学的初步应用——可拓工程的研究概况 2.1可拓学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无论是经理,还是政府官员,每天都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如何选择较优的方案,化不行为行,不是为是,对立为共存,是考验决策者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帮助决策者提出类似“围魏救赵”“空城计”等高水平的策略,如何利用计算机帮助他们决策,是可拓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此外,金融可拓工程、管理可拓工程的研究也已提出,一些学者正在这些领域中耕耘。 2.2可拓学在控制领域中的应用

2017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答案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准确率90%以上)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与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就是创新型人才得特点?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就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与产品得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得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与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得就是(C)。 A、爱因斯坦得相对论 B、四大发明 C、LED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得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得创造得根本动因就是(A)。 A、创造性需求 B、创造性目标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得三阶段不包括(D )。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得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就是我们所说得“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得解决起到了不好得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A、思维模式 B、思维方式 C、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得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得(D)特征。 A、视角上得灵活性 B、程序上得非逻辑性 C、内容上得综合性 D、对传统得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得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就是把类似得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直线型 D、习惯型 4【单选题】(2分) 有得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她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与接受,被人讥笑她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得(D)特征。 A、视角上得灵活性 B、对传统得突破性 C、思路上得新颖性 D、程序上得非逻辑性

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可拓学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 ----可拓学

目录 第1 章可拓学概述 (1) 1.1可拓学的学科体系 (1) 1.1.1可拓学的定义和定位 (1) 1.1.2可拓学的理论体系——可拓论 (1) 1.2可拓学的方法体系——可拓创新方法 (3) 1.2.1拓展分析方法 (5) 1.2.2共轭分析方法 (5) 1.2.3可拓变换方法 (5) 1.2.4可拓集方法 (5) 1.2.5优度评价方法 (6) 1.3可拓工程 (6) 1.3.1可拓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 (6) 1.3.2可拓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 (9) 1.3.3管理可拓工程 (10) 1.3.4可拓学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 (10) 第2 章可拓策略生成方法与系统 (11) 2.1 引言 (11) 2.2可拓策略生成的一般方法 (12) 2.2.1问题的形式化界定方法 (12) 2.2.2问题相容性的判断方法 (13) 2.2.3问题相关度的计算方法 (13) 2.2.4拓展分析方法与共轭分析方法 (13) 2.2.5可拓变换及其筛选方法 (14) 2.2.6可拓策略的优度评价方法 (15)

2.3可拓策略生成系统 (15) 2.3.1ESGS 的主要功能模块 (15) 2.3.2应用ESGS 求解不相容问题的一般步骤 (18) 2.3.3ESGS 的软件架构 (19) 2.4ESGS 软件研制情况 (19) 2.5结束语 (20) 第3 章基于可拓学的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 (21) 3.1 引言 (21) 3.2可拓分类知识获取 (22) 3.3传导知识获取 (24) 3.4基于知识库的可拓知识获取 (24) 3.4.1拓展型可拓知识获取 (24) 3.4.2从知识库中获取可拓知识的理论基础 (25) 3.4.3基于决策树知识的可拓知识获取 (25) 3.5智能知识的挖掘算法、技术与管理 (26) 3.5.1转化规则挖掘方法 (26) 3.5.2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二次挖掘方法 (27) 3.5.3智能知识管理系统设计技术 (27) 3.5.4知识可拓优化技术 (27) 3.6可拓模式识别 (28) 3.7可拓神经网络 (29) 3.7.1可拓神经网络的基本思想 (30) 3.7.2可拓神经网络的类型与算法分析 (30) 3.8应用研究成果 (34) 3.8.1基于可拓数据挖掘的客户价值获取 (34) 3.8.2产品销售问题可拓分类知识挖掘 (34) 3.8.3基于变换选择策略的可拓知识挖掘系统 (35)

创意的200种方法

创意的200种方法 1.倒置 2.舒展 3.收缩 4.换色 5.放大 6.缩小 7.成圆形 8.成方形9拉长 10.缩短 11.使之可见 12.尽力挖掘 13.运用语言 14.运用音乐 15.结合语言和音乐 16.结合语言.音乐.图象 17.结合图象.音乐18.除去语言 1 9.除去图象 20.使之安静.重复 21.使之立体 22.使之平面 23.改变部件24.变形 25.成套 26.使之成为收藏家的列物27.以订购方式销售 28.只以订购方式销售 29.使之活泼 30.机械化31.电化 32.使运动 33.使颠倒 34.使之貌 35.给予结构 36.别物37.使之浪漫38.加入怀乡的吸引力 39.使之看似怀旧 40.使之看似未来 41.使之成为另一物的一部分 42.使之更强大 43.使之更精久耐用 44.运用象征记号 45.现实 46.采用新的艺术风格 47.换成摄影 48.换成图景 49.换成铅字体 50.用图注叙述情节 51.使广告看似社论 52.似社论看广告 53.采用新的广告媒介 54.发明新的广告媒介 55.加热 56.冷却 57.添加香味 58.改变香味 59.除去气味 60.使之吸引小孩 61.使之吸引妇女 62.使之吸引男子 63.降价 64.提价 65.改变成分 66.添加新成分 67.扭曲 68.使透明 69.使不透明70.用一种不同的背景 71.用一种不同的环境 72.使之勉力 73.运用光学效果 74.采用另一种材料 75.加入人情味 76.改变一致性 77.放入另一个容器 78.改变包装 79.使包装紧密 80.微缩 81.放至最大 82.消去 83.使之便携 84.走极端 85.使之折叠 86.使之夏季化87.使之冬季化 88.使之个性化 89.变暗 90.照亮 91.使灼热 92.使闪烁 93.使发光 94.使最亮 95.带微光 96.加重 97.减轻 98.与促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案例导入 一封家书——8只八哥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4只斑鸠。同乡大喜: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忙把那50两银子送给了商人的妻子。 商人妻子怎么知道是100两银子的呢?原来那幅画上写的意思是:8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是四九三十六,合起来是100,所以商人妻子知道是100两银子。 商人写信不用文字而用图画,商人妻子读信不是认字而是解画,他们两人使用的思维法就是再造型想象思维法。 想象和联想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思考与讨论 1. 谈谈你对创新思维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试举几个运用创新思维的实例。

第一节创新思维 人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面对问题而束手无策时,我们的思维往往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及障碍突破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考方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系统。 2.新思维的特征 (1)独创性特征。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都能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见,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2)超越性特征。创新思维不但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物质、现象和一切传统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超过去和现在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3)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独立于别人的思维框子,又独立于自己以往的思维框子,是一种开创性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能做到因时、因事而异。 (4)风险性特征。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新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都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5)综合性特征。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多种思维协同的统一。 (二)常见的思维障碍 1.盲目从众 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初次来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吃饭犯了难,大街上饭馆多得不知道哪家的饭菜“味美价廉”,这时你会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会找一家人多的饭馆用餐,这就是从众。理性的从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使 2

人工神经网络灵感源于大脑

中国水利报/2005年/9月/24日/第A04版 科技 人工神经网络灵感源于大脑 苑希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室主任)李彦彬徐建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李鸿雁(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苑韶峰吕军(浙江 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到计算机时代的又一个梦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就已经令人惊奇,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科学潮流渗透到各个领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中的一个方面,在水利科学中,主要应用于预报预测、方案优化、智能控制等方面。随着科学对人类大脑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技术将更好地为水利所用,请看本期特别策划—— 概念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是以人脑的智能功能为研究对象,以人体神经细胞信息处理方法为背景的智能计算理论,是目前国际上非常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人工神经网络是人脑及其活动的一个理论化的数学模型,它由大量的处理单元以适当的方式互连构成,是一个大规模的非线性自适应系统。 人工神经网络不仅在形式上模拟了生物神经系统,它也具有大脑的一些基本特征。从系统构成的形式上看,基本上都是以与生物神经系统相似的方式工作的,力求模拟生物神经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 人工神经网络还可称为并行分布处理系统、人工神经系统、神经网络、自适应系统、自适应网、联接模型、神经计算机等。 功能 四个基本特性 学习能力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接受用户提交的样本集合,依照系统给定的算法,不断地修正用来确定系统行为的神经元之间联接的强度,而且在网络的基本构成确定之后,这种修正是根据其接受的样本集合自然进行的,用户不需要再根据所遇到的样本集合去对网络的学习算法做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学习功能。在学习过程中,人工神经网络不断地从所接受的样本集合中提取该集合所隐含的基本要素,并将其以神经元之间的联接权重的形式存放于系统中。 普化能力由于其运算的不精确性,人工神经网络在被训练后,对输入的微小变化是不反应的。与事物的两面性相对应,虽然在要求高精度计算时,这种不精确性是一个缺陷,但有些场合又可以利用这一点获取系统的良好性能。人工神经网络的这种特性不是通过隐含在专门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中的人类的智能来实现的,而是由其自身的结构所固有的特性所给定的。 信息的分布存放信息的分布存放给人工神经网络提供了另一种特殊的功能。由于一个信息被分布存放在几乎整个网络中,所以,当其中的某一个点或者某几个点被破坏时,信息仍然可以被存取,从而保证系统在受到一定的损伤时还可以正常工作。由于信息的分布存放,对某一类网来说,当它完成学习后,如果再让它学习新的知识,就会破坏已学会的知识。 适用性人工神经网络适用于形象思维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二是必须学习一个复杂的非线性映射。这两个方面对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目前,人工神经网络主要用于语音、视觉、知识处理、辅助决策等方面。此外,在数据压缩、模式匹配、系统建模、模糊控制、求组合优化问题的最佳解的近似解(不是最佳近似解)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聚类分析过程 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SPSS软件聚类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

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 规格化变换); 2. 构造关系矩阵 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 3. 选择聚类方法 SPSS中如何选择系统聚类法 常用系统聚类方法 a)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课期末论文 论述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对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有必要更有责任去充分了解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迎接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承担新时代新任务做好充分准备。在此,这篇文章讲主要从定义,方法及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几个方面来论述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并重点介绍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造个性。 关键字:创新、方法、思维、途径,创造性思维、创造个性 正文: 一、从理论上理解创新方法、创造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一)何为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创新在,商业,技术,以及建筑学这些领域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既然改革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促进创新的因素也被视为至关重要。 (二)何为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则是人们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各种途径与手段,并在时间过程中不断更新与进取。 (三)何为创造性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从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因此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有其自身特征。与常规思维相比,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而这些特性的产生在与巧妙地发挥了人脑思维的潜能,特别是与右半脑的功能密切相关。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 (四)何为创造个性 创造个性是指创造者在从事创造性活动中,在行为、作风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新思维,创新角度和创新方法,这都是创造个性的具体体现。 二、主要创新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式及创造个性 (一)创新方法 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理论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最重要的创新,是整个创新思想的核心,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只有突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理论创新,我们才能在新的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其他方面的创新。所以说理论创新是其它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理论上的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还处在旧理论体系的禁锢和束缚中,就谈不上其它方面的创新。

可拓学简介

可拓学简介 “可拓学”是以蔡文教授为首的我国学者们创立的新科学。1983年以蔡文发表首篇论文“可拓集合和不相容问题”标志着可拓学的创立。可拓学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处理矛盾问题,解决矛盾,“不行变行”、“不是变是”、“不知变可知”、“矛盾变不矛盾”。听起来是一门非常神奇的学科啊!一、矛盾问题 矛盾问题,是指人们要达到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问题。例如,要称一头大象,却只有能称20kg的小称;《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要对付司马懿的10万精兵,却只有5000老弱残兵。有时候,在同一条件下,要实现两个对立的目标,例如,香港的汽车靠左行驶,大陆的汽车靠右行驶,在遵守双方交通规则的条件下,要想把它们联结成一个大系统,又不会撞车,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矛盾非常多,那么这些矛盾有没有规律可循?能不能建立一套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它们,这就是可拓学的出发点。 二、可拓论 可拓论包括基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 1、基元理论

基元理论提出了描述事物基本元的“物元”、“事元”和“关系元”,讨论了基元的可拓性和可拓变换规律,研究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拓模型。提供了描述事物变化与矛盾转化的形式化语言。 (1)物元 定义:把物 N ,特征 c 及关于 c 的量值 v 构成的有序三元组 R=(N,c,v)作为描述物的基本单元,称为一维物元,N,c,v三者称为物元R的三要素,其中c和v构成的二元组M=(c,v)称为物N的特征元。 例如:曹冲称象问题中,R1=(大象A,重量,xkg),R2=(小称B,称量,100kg)。如何用小称B来称大象的重量呢?可以将物元R1经过物元可拓变换转化为R3=(石块,重量,ykg),那么用一个称量仅有100kg的称来称大象的重量的矛盾问题就解决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简单的例子。 一个事物有许多特征,所以要完整准确描述事物就有了“n维物元”的概念。这里就不细介绍了。 (2)事元 物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事,事以事元来描述。 定义:把动词d、动词的特征b及d关于b所取得的量值u构成的有序三元组I=(d,b,u)作为描述事的基本元,称为一维事元。与物元类似,称(b,u)为事元I的特征元。

创意的一百种方法

本文整理自刘静锋和梁佐林老师博客,创意训练的100个方法系列!不仅告诉你怎么训练,还告诉你为什么这么训练的良心干货! 1.发散类: 如果God is a girl(上帝是个女孩),会怎么样? 请写出你的设想,越多越好。注意,在写的时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写。请使用思维布赞术的方法:在中间写上你要想的主要想法(main idea),然后拉出线,写出你的想法,参考下面这个草图。 这个方法叫做科幻小说式训练法,它的基本公式是:如果……会怎样?你也可以自己想一些“如果……会怎样?”来训练自己的创意。 这个训练法的原理是:当有了一个不可能的假设后,人们就可以突破常识、常规、常理,而有些超乎寻常的想法! 与之类似的训练方法还有托氏训练法 - 空铁罐的用途:写出关于空铁罐的各种可能的用途,越多越好。 在写的时候,请用上面所提到的那样的草图的方法,每个想法拉出一条线。这个项目的四个评分标准: 流畅性——想出大量点子的能力,也就是一共想出多少个? 灵活性——不同类型的点子,也就是空铁罐的不同类型用途,如当容器、当玩具、当通信器材等涉及到这样不同的类型。 原创性——如果总是想到空铁罐的典型用途,就得不到这个分数。 衍生性——你果你的点子是需要把空铁罐熔化、磨成粉末、涂上油漆或与另一个罐子组合起来,才得到这个分数。 发散过后还有,奥斯本检核表法,通过9大问题来发散思维,检验创意是否全面。 基本做法是:首先选定一个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然后,面对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或者面对一个问题,从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据第二步提出的思路,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思考、完善。 一.可以引入吗?是否能够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新的材料、新的造型、新的原理、新的工艺、新的思路,以改进现有的方案或产品 二.可以替换吗?是否能够用其他东西或替代现有的产品、方案或其一部分 三.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是否能够增加一些元素,或者使现有的元素的数值增加,比如新的材料、色彩、加大 四.可以减少、缩小吗?是否能够通过缩小某一要素的数值,比如长度、体积、大小、容量,或者减少一部分成分,来实现改进 五.可以引出吗?可以将该产品或方案的原理、结构、材料、成分、思路等用于其他地方吗? 六.可以改变吗?可以改变该产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属性和特征,以实现改进吗? 七.可以逆反吗?能否在程序、结构、方向、方位、上下、左右等方面逆反,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八.可以组合吗?能否把现有的产品或方案,与其他产品或方案组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思路? 九.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本产品或方案,能否用于其他领域,扩大用途,或者稍作变化后用于其他领域或其他用途 利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创意,它对人们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联想类: 电影后想法 看完一部电影,和朋友相互提问,关于一些关于画面上很细节的问题,看看自己能记得多少。每部电影都可以这样来训练和温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细节,因为细节是创意的材料。而且,细节往往是画面思维,而不是文字思维所能提供的。 因此,这样做可以不断训练你对画面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为创意积累原料,等到创意时就有源源不绝的素材啦:) 电影前想法

管理可拓工程研究_杨春燕

第35卷第8期2005年8月数学的实践与认识M A THEM A TICS IN PRAC TICE AND THEO RY V ol.35 N o.8  August,2005  管理可拓工程研究 杨春燕, 蔡 文 (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工程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90) 摘要: 管理可拓工程是可拓工程的一个分支.它把可拓学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研究管理过程中矛盾问题的处理.介绍管理可拓工程的研究背景、前期研究工作概况及研究意义,并提出亟待研究的课题,指出目前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管理;可拓工程;可拓学 1 研究背景 收稿日期:2004-12-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1400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10049) 可拓学[1—4]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世界中的矛盾问题.所谓矛盾问题,就是指人们要达到的目标在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问题.那么,解决矛盾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有无理论可依?能否建立一套方法,来处理矛盾问题,这是可拓学研究的出发点. 计算机具有储存量大、速度快的优点,因此,研究如何用形式化语言表达问题,描述问题的目标和条件,建立一套推理方法,最后,让计算机帮助人们提出解决矛盾问题的策略,这是可拓学的归宿. 概言之,可拓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它用形式化的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 在进行可拓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可拓论和可拓方法[5,6]在管理科学中有重要的价值.管理,无论是环境的管理,组织的管理,矛盾与发展过程的管理,无论是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和控制,都要碰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包括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矛盾,管理者之间的矛盾,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在决策者处理的各种各样矛盾中,有目标和条件的矛盾问题(如资金不足,人口过多,技术落后等),目标和目标的矛盾问题(如靠左行驶的交通系统和靠右行驶的交通系统要连成一个大系统),条件和条件的矛盾问题(如内部纷争).可以说,管理的过程也是解决矛盾的过程. 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增长、市场经济的规范与建设以及国际经济合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差异、矛盾、不平衡是绝对的.能否把矛盾问题转化为不矛盾问题?能否对矛盾和发展过程实行有效的管理?这是管理者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可拓论和可拓方法为此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工具. 对于可拓论和可拓方法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十几年来,关于“可拓决策”、“可拓营销”、“可拓策划”、“可拓策略生成系统”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探讨了决策中处理矛盾冲突问题的规律与方法,探讨企业、市场和产品等的可拓性,提出了若干专题中的初步理论与方法.如果继续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将可以形成管理中新的理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国邮电产业业务分布研究

基于聚类分析的中国邮电产业业务分布研究 邮电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文章选取邮电行业2013年各月份的数据,借助SPSS统计软件,先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挖掘各个月份各业务类型的内在联系,把8个业务类型转化3个主成分。再以这3个主成分为变量,对各个月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从而发现各月份具体业务量分布的差异,从而得出邮电经济业务水平的时间分布格局,为邮电产业的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0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邮电行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邮电产业在中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在国内,高洁[1-2]首先采用多元模糊推理预测方法进行邮电业务总量预测的研究,通过模糊推理得到业务量预测结果,并将结果跟模糊神经元网络预测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多元模糊推理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而后她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可拓聚类预测方法,并用该方法进行邮电业务总量预测的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邮电业务量预测值,结果表明可拓聚类预测方法是有效的。袁正[3]以1997年全国投入产

出表为基础,把国民经济整合成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不包括邮电业的第三产业以及邮电业的四个部分。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列昂惕夫逆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邮电业的各种产业波及特性,如影响力、感应度、生产诱发系数、产值波及效应以及价格波及效应。 仲伟[4]在对邮电业基于发展变化的产业特性进行规范经济学分析的同时,着重利用投入产出表这一有力的宏观经济分析工具进行定量考察,找出判断产业性质和国民经济部门间影响的事实数据。最后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依据现有资料尝试对今后几年邮电业及相关部门总产出、中间投入和最终投入的数值加以预测。张毕西等[5]以我国各地运输、邮电通信业就业人数分布为例来说明模糊聚类、判优与识别的应用,同时这种方法同样可用于各行各业就业分布情况的分析、归类。康国栋等[6]采用时间序列和空间差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20年来我国邮电业的发展,通过对我国31个省区人均邮电业务量的分析,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发现人均邮电业务量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以人口和人均GDF为变量,建立了我国邮电业的地域需求模型,发现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我国各省区邮电需求的关键增长因素。曹小曙等[7]利用基尼系数,分析广东省邮电通信业务量1980~2006年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选取1985年、1995年和2005年3个时间断面,利用因子分析剖析邮电业务水平的空间分布

智慧树知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2019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2019 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2019 见面课答案见而课: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艾伯特Smiddot;詹奥吉认为:创新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不同的事情。 A:做出 B:说出 C:想出 正确答案:想出 2、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通过来实现创新。 A:不放过任何细节 B:发现问题 C:类比、联想 D:探索、深思

正确答案:类比、联想 3、创造力=K×创造性Stimes;知识量2,创造性等于之和。 A:创造人格 B:创造性思维 C:批判性思维 D:创新方法 正确答案:创造人格,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方法 4、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认为: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之间的差别, 并不在于知识和经验,而在于! A:思维方式 B:学习方式 C:做事方式 D:努力程度 正确答案:思维方式 5、面对做什么或者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

方法的日常思维是哪一类思维方式? A:否定式思维 B:批判性思维 C:逻辑思维 D:形象思维 正确答案:批判性思维 见而课:创新思维训练 1、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发散思维具有、、和三大特点。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普及性 正确答案: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2、横向思维包括、和三类。

A:横向移入 B:横向移出 C:横向转换 D:纵向深入 正确答案:横向移入,横向移出,横向转换 3、随着思维的成熟和后天的教育,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向抽象思维过渡,并最终由抽象思维取代形象思维的主要地位。 A:收敛思维 B:纵向思维 C:横向思维 D:形象思维 正确答案:形象思维 4、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 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 B:大量的知识储备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方法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方法 摘要: 为了解决定量化评价建筑作品创新性的问题,将多元数据量化决策的可拓优度评价方法应用于影响因素较多的建筑设 计创新评价领域,形成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建筑设计 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量化评定建筑作品的 创新性,并以建筑创新优度值来表示建筑作品创新性的大 小,还可以进行多方案的创新度排序。 关键词: 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方法;建筑创新优度建筑设计创新评价是 建筑创新理论与建筑评价理论的交叉研究.建立一种能客观评价建筑作品创新性的方法,是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筑学领域中,以往一般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进行建筑评价.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逐步受到建筑设计创新评价研究者的关注。 可拓理论是以物元理论、可拓集合和可拓逻辑为主要支柱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它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出发,研究和解决事物可变性的规律,从而为人们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矛盾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理论体系[1-2].由于建筑设计创新的程度是由诸多单项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需要把各单项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评价分析.将多元数据量化决策的可拓优度评价方法应用于影响因素较多的

建筑设计创新评价领域,可以有效地量化评定建筑作品的创新性;并且,当用建筑创新优度值来表示建筑作品创新性的大小时,可以进行多方案的创新度排序. 本文提出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法.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法的3个步骤是: 1) 根据物元理论建立一个与建筑作品创新属性相对应的评价指标及量纲(衡量条件集); 2) 利用赋权方法给定每个层级指标的权系数; 3) 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建筑创新优度值. 为了验证建筑设计创新的可拓优度评价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的可行性,本文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实验性调查,以某高校建筑学科的研究生作为评价者,对XX中国银行大厦(建筑A)与XX汇丰银行总部大厦(建筑B)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评价,并对这2座建筑的创新度进行排序.本文结合这次实验性调查论述了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方法. 1 评价指标体系及衡量条件集的确定 可拓理论的逻辑细胞是物元,把质与量结合起来的物元是以事物、特征及事物关于该特征的量值组成的三元组,记作R=(N,c,v).物元概念反映了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贴切地描述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3-4]. 本文用物元分析的方法分析建筑作品的创新程度.通过对建筑作品创新性进行物元分析,可以得到建筑作品创新性的特征集.例如可以用物元形式将XX中国银行大厦和XX汇丰银行总部大厦表示如下:

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法及其应用_高洁done

短 文 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法及其应用1 高 洁,盛昭瀚 (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南京210093)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集对分析聚类预测法.该方法融合了集对分析中的同异反模式识别的“择近原则”和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进行分类预测.文中将该方法应用于邮电业务总量预测的研究,考虑了邮电业务总量和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利用邮电业务总量和三个产业的生产总值的历史数据,建立了邮电业务量水平聚类预测的模型,从而得到邮电业务总量预测结果.利用我国某地区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与其它预测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集对分析;联系度;聚类预测;邮电业务总量 中图分类号:O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781(2002)05-0458-05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set pair analysis classified prediction GAO Jie,SHENG Zhao-han (Graduate School of M anag 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93,China) Abstract:A new forecasting m ethod,the SPA classified prediction,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 he model is used to forecast the business total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T he history da-ta are adopted to set up the connection degrees betw een the classified systems and the reference sy stem.The result of the business total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ecast is obtained by applying the classified analysis methods.A set of real data is used,and the result is satisfied. Key words:set pair analy sis;connection deg ree;classified prediction;business total of posts and telecomm unications 0 引 言 科学的预测是建立在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科学推断,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最近20多年来,预测方法和技术有了很大发展.仅就邮电业务总量的预测问题来说,已有许多预测方法[1-5].文[2]利用灰色模型预测邮电业务总量.文[3]提出了利用多元模糊推理方法预测邮电业务总量.文[5]将物元模型与聚类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用可拓聚类预测方法预测邮电业务总量.但到目前为止,集对分析理论[6]在邮电业务预测问题上尚无应用.本文提出基于集对联系度的聚类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邮电业务总量的预测.该方法将邮电业务量与影响业务量变化的社会经济(如第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等环境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但同以往的 第17卷第5期2002年10月 系 统 工 程 学 报 JOU RN A L OF SY STE M S EN GIN EER IN G V ol.17N o.5 O ct.,2002 1收稿日期:20010219;修订日期:200201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171028).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创新思维方法论文

创新思维与方法论文创新思维方法论文 思维方法的本质与自主创新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了“思维方法”范畴。本文从经典作家关于思维方法的论述中,把“方法”界定为“知”的“思维方法”与“行”的“实践方法”,阐明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思想工具。从中揭示出思维方法的本质是主体认识和自主创新的源头工具。思维方法本质理论,为切实从源头上创新思维方法,特别是掌握唯物辩证思维方法伟大认识工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指导自主创新,促进创新型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维方法本质自主创新源头工具 一、“思维方法”范畴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1.“思维方法”范畴的提出 实践的发展史体现为认识的发展史和科学的发展史,本质上是思维的发展史。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社会实践中,正是思维揭示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引领科学技术和实践的发展,进而对人类思维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又促进思维的发展。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类思维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辩证发展历程呢?其根本原因是思维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分析批评了形而上学方法的局限性,阐明了辩证思维方法在理

论思维中的重要性,并首次提出“思维方法”范畴。他指出:“所有这些过程和思维方法都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框子所容纳不下的……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并强调指出:“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以上论述说明:第一,恩格斯提出了“思维方法”范畴;第二,进一步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2.思维方法的科学内涵 人们通常把主体把握客体的工具统称方法。但是,这种称谓没有区分认识世界的方法与改造世界的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实质上,方法在逻辑上理应区分为“知”的“思维方法”和“行”的“实践方法”。“思维方法”是“实践方法”的源头和先导,“实践方法”是“思维方法”的体现和应用,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总之,思维方法指导实践方法并通过实践方法作用(指导)于实践,达到创造性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方法”之间的关系,以简图表示如下: 所谓思维方法,是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的思想工具。以品质为依据,思维方法分为逻辑思维方法、形象思维方法和灵感(直觉、顿悟)思维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