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赞美与批评是教育的艺术

赞美与批评是教育的艺术

赞美与批评是教育的艺术
赞美与批评是教育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136-01

提到教育中的艺术,我们自然会想起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发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斥止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发现王友已等在门口,立即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面带惊疑的眼神接过糖果。这时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的哭了:“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王友:“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你一块糖……”

细细体味,陶行知的每一块糖,每一句话都蕴涵着独到的教育艺术,触动了学生的灵魂深处,产生了极大的教育力量。陶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引发了我对教育艺术的一些思考。

一、不要吝啬赞美,但也不能滥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进步,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做为老师,不能眼中不能只看到学生的短处,我们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该给予肯定表扬,赞美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让赞美肯定充分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但有时候赞美往往是刚开始的时候有效,这种有效性往往很难持续,而且并不能广泛的适用于所有学生,有些学生在学校及生活中表现的非常自信和自我,对这样的学生要控制表扬和赞美,以免变得更加骄傲,以至于不能正确的认识和衡量自己,同时也并非每个行为都是要奖励的,要学生经过努力才能达到,要有区别于这个学生的过去或者其他学生都有的优点、亮点。

赞美与表扬不可以有偏向性,只奖励优秀的学生,不赞美“后进生”。这种倾向其实是不公正的,我觉得把最好的赞美赠送给“后进生”才是更加艺术的做法。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德认为,当学生取得进步后,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性评价,那么无论奖多奖少,都能使学生希望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和体验成功的需要得到满足,从而学生就会增强自尊心、提高自信心。有一些教师会觉得用物质来做奖励回避单纯的赞美、表扬更有效果,心理学上早就有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学生,将他们分为了两组。a组的学生们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b组的学生们则只是被告之“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学生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的学生们得到了奖品,b组的学生们只是得到了几句平常的赞语。三个星期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学生们大多不主动去绘画,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b组的学生们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这个结果告诉我们,物质奖励固然可以强化学生们的努力行为,但它又使学生只对所获的奖品感兴趣,而对获奖行为的本身失去兴趣。

可见赞美、表扬不能乱用,它就像阳光一样,能给人希望和温暖,但是当阳光直射眼睛的时候会使人眼花缭乱。作为教师,我们要区别学生的个体差异,把握适当的度。

二、批评也有必要性

批评可以使学生懂规矩、辨是非。要想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可以通过说教、示范等方式。但不可否认批评也是达到教育目的有效手段。批评有促使改过自新和激励作用。只有承认做错了事并接受批评,才有助于学生了解道德责任并进一步发展道德意识。如果学生不能或不愿正视批评,那么他就难以在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批评可以使犯了错误的学生觉醒,能使学生知耻,能够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赞美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批评也需要尊重与信任,并不只有赞美才能给予孩子自尊与自信,批评更需要尊重与信任,要特别小心地为对方着想,要顾及对方的承受力、尊严,不要让对方难堪。作为学生,只有从小接受恰当的教育批评,不断积累批评所产生的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增强抗挫能力,才会成

长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由此看来,教育批评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古今中外,批评从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话虽不都对,但其中所蕴含的一些道理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假如某些人没有受到温和方法的影响,就必须求助于比较粗暴的方法,要到用尽一切方法之后,才能宣布一个学生不堪造就。”批评的艺术性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找到适合的批评形式,这种形式既要有过程中的艺术性要求,有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学生从内心中愿意接受它,借以弥补负疚心理。

这种批评必须基于爱心善意,热爱学生是教师根本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始终的准则。批评不能偏离这一基准。因为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辨恶向善,并通过自己的行为矫正去避免批评,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去体验批评。所以,教师对于学生切不可歧视、厌恶、嫌弃、粗暴,而要热情、诚恳、冷静、细致。

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里收藏着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麦克劳德的作品。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老是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有一天,他杀了一条狗。说来也巧,这条狗正是他们校长的宠物。显然,麦克劳德闯了祸。校长知道了,决定给他以批评。批评的内容是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解剖学家,这得益于他的校长在他犯了错误能对他的好奇心加以恰当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毫不讳言,麦克劳德的校长给了麦克劳德以批评,然而这样的批评应该说是高明的,没有一点个人泄愤的色彩,却笼罩着一种诗意的美丽,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色彩。

赞美与批评,惩罚和赏识就像地球的两极,是对立的统一体,在教育实践中缺一不可,缺少了“赞美”,教育就会有“粗暴化”的趋向,学生会在棍棒和呵斥下变成缺少创造力和自我意识的“呆子”;缺少“批评”,教育便会得“软骨病”,学生将在赞扬声中沾沾自喜,最终一事无成。只有将二者很好得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优化的教育成果,赞美与批评结合在一起,运用好就是教育的艺术。

浅谈表扬的艺术和批评的技巧

浅谈表扬的艺术和批评的技巧 260班陈凤 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学生们,一方面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通过尝试满足好奇心的欲望,一方面又缺乏面对尝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的心理准备,因而渴望得到赏识和肯定;然而,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不免发生偏差时,甚至学生步入歧途仍浑然不觉。所以老师应选择学生身上正确的因素,给予学生诚恳而不勉强、中肯而不肉麻的表扬,给予学生恰当而不过分、适时而又委婉的批评。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使孩子们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所以表扬和批评都要注意技巧和技术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适度的表扬,就好比闷热午后一缕清新的风,它能鼓扬起学生在尝试中勇于探索的船帆;老师恰当的批评,就好比迷航舰艇上一台精密的导航仪,它能矫正学生人生前进的航向。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学生们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与表扬,每当被老师表扬之后,他们都显得特别兴奋,不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其实就是家长和老师鼓励的结果。随时随地热情夸赞孩子的优点,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使他们时时充满自信和热情,促使他们不断进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仅仅只是星星之火,也要及时地鼓励、表扬,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心态中,不断进取,向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努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给予学生鼓励、信任、同情与帮助,让他们找到“好孩子”的感觉,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和表扬时,我们也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表扬应实事求是。班主任对学生的表扬,既不能夸大,也不要缩小,必须实事求是,分寸适度,真实可信。 二:表扬应该把握时机。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上的细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小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班主任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一点,就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为,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进步苗头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的火焰不要熄灭。三:表扬应该注意方法。明确而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如“真棒”“表现不错”等;亲切而有启迪的动作如点头以赞同,竖起拇指表示夸奖,与学生握手表示感谢,拍拍肩膀表示欣赏等;生动而自然的表情,如面带微笑地肯定学生,对学生的进步表现出欣喜等;书面表扬和实物鼓励等都可以。有的时候这些方法穿插应用,效果会更显著。 我们提倡鼓励和表扬,但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艺术性地善意地开展批评。面对学生的失败与错误,教师应耐心地诱导学生仔细分析,正确归因,制定对策,并指明前进的方向。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几乎批评过每一个学生,通过批评启发他们自觉地反省。一提到批评,大多数人都觉得被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批评得过了一点,就会适得其反,有时还会横遭指责。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注意批评学生的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技巧和艺术: 一、批评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二、批评要委婉含蓄,有所顾忌。 含蓄,自古以来被称为有君子风度的人的标准。成人之间需保持此风度,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亦应如此。学生毕竟是学生,有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理智地把握自己的情绪,不要三句不离

浅谈对小学生批评教育的艺术性

浅谈对小学生批评教育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14-03-28T08:56:49.233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作者:李金升 [导读] 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 李金升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耀华小学262119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在“责”的同时让学生从感情上感受到爱、从心理上乐于接受,就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责”的目的、分寸、时机、方式。 一、明确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完善自我形象。“责”可指为批评,作为教师,要使批评奏效,既达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对立,首先,要从自身的角度明确地树立起一个观念,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一儆百”,不是为了“一棍子打死”,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加以改正,并逐步完善自我形象,即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我形象。所谓自我形象,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体和各方面形象的自我批价。许多研究表明,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感的学生更富于自信,在学习活动中更容易自觉督促自己,取得进步与成功。因此,批评既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我形象,又要促进学生完善自我形象。 二、坚持批评的原则 1.公开性。可以就班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普遍性不良现象或学习中的不良风气开展讨论活动、班队活动,让正确的集体舆论代替教师单一的批评,形成正气。这样,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就会在活动中惊觉、反省并悄悄地加以改正,从而消除与教师情绪上的对立,达到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2.隐蔽性。对于个别的错误行为,或在公开活动中不能自觉改正的行为,应本着保护学生自我形象的原则,采取一对一的批评教育方式,注意隐蔽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告之这样做的原因。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自然也就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批评,并愿意为了改正错误付出努力,也达到了师生情感融洽的目的。 三、讲究批评的艺术 1.谈话式代替指责式。学生犯了错,教师常严厉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并陈之以利害、晓之以利弊,希望学生明白错误对其自身的危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味地指责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距离,他在被动中听,但未必主动地从心理上接纳。谈话式以“我们来谈谈……”、“你能把今天的情况说一说吗”、“我想听听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等语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实现平等对话,消除对立情绪,这时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以至融洽,就成了联手克服缺点、改正错误的同盟,学生更容易在这样的交流中认识错误,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尊重和信任,从而产生改正缺点、完善自我形象的信心和决心。谈话起到了批评的作用,收到了可能较批评更好的效果。 2.帮助法代替责罚法。当学生出错时,教师要深入地了解出错的原因、当时当地的情况甚至于家庭状况,诚恳地就学生所需去帮助他们。如:对于习惯性犯错的学生,老师甚至可以帮助制订改正计划,帮助实施,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也许是物质上的,也许是精神上的,真诚的帮助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解决实际问题,去除导致学生犯错的根源,进而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3.利用情境批评。学生的表现,常受他们粗浅的是非观、好恶感所左右,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逞一时之勇,求一时之快,对自己的缺点视若无睹,假如不珍惜时间、做事不严谨、学习不刻苦等等。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游戏、小品表演、讽刺与幽默、设计师之家等活动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适当地调换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参与者。当他们感受到因自己的缺点导致活动的不成功或失败时,教师再抓住时机帮助他们分析得失,启发他们教育自己,这比教师命令、教训、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 4.冷处理代替热处理。批评,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即进行,学生情感上难以接受,这时各种方式用尽也难奏效,使老师觉得采用纪律处分似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纪律处分只是一种强制性的措施,它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后果,让学生害怕、畏惧,却不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其原因。这样,纪律处分可能起到压服的作用,但不能使之心服。因此,必须以冷处理代替热处理,耐心等待、观察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给学生以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时间,再通过班干部、好朋友、家长一起疏导,水到渠成的批评可能更能奏效。 四、批评的注意点 1.要“批评”在理上。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还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切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改变学生的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2.要“批”而有情。古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要使自己的“批评”为学生乐于接受,就不但要做到晓之以理,而且要动之以情。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情通才能理达。否则,理虽直,情不通也是难以奏效的。只有理中蕴情,情中含理,情理交融,这样的批评才能起到警策、激励、鼓舞、教育的作用。 3.批评注意分寸。批评有的宜在课堂上或大庭广众中公开“说”;有的宜在课后个别谈心时悄悄“说”;有的宜点到为止,留点“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领会;有的宜条分缕析,讲清利弊,教会学生分析得失,恰如其分,不侮辱挖苦。 4.批评还要指出努力的方向。批评是为了帮助改正自身缺点、完善自我形象。批评时,教师还要注意适时地点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即如何完善自我形象,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预定目标前进,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批评的真正目的——改正缺点,完善自我。

最新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资料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班主任工作中,经常利用表扬与批评去激励或转化学生,这种有效方法是治理好班级工作的双刃剑。如何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艺术,是班主任工作实施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增强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此作如下探讨。 一、表扬的艺术 表扬除了能满足对方的内心需要之外,还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对方更有自信,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我们随时随地能献给别人的最好的礼物。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大胆的赞美别人对孩子的行为进行适度的表扬,能让孩子保持非常好的心境和状态。表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表扬中有爱。运用好表扬这一方法的前提条件是爱。学生有丰富情感,老师要真正爱他们,关心他们,他们就会接近老师,相互之间关系才会融洽,有利于激励他们发扬自身的优点。有一个学生的家长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女儿从上学就唱歌走调,上学后就不爱上音乐课,怕同学知道她跑调。可不到一年,事情发生了变化,她告诉妈妈老师说她有音乐细胞,每天多弹钢琴进步会更大,后来她的钢琴弹得十分出色,怕跑调的事也没有出现了。 2、表扬中要体现更高的要求。任何一位学生在其内心都有一种向上的要求,都有一种得到别人赞同的愿望。班主任在给予肯定和表扬时还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往

往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对基础好的孩子表扬应重在他们的创新。如果教师对他们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大加赞赏,不但不会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反而让其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3、为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对于暂时落后的学生,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为表扬创造条件,用表扬去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增强学生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抓住机会进行表扬。如有的学生文化学习不突出,但在艺体等方面有优势,老师要尽量让他们参与这些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找到自信。 4、表扬要面向集体。班主任的表扬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人,而要面向全体,不然学生容易造成嫉妒,影响学生凝聚力。即使表扬个别学生,也要强调他是为学校、班级争荣誉,做到表扬一人,鼓励一群。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老师们不约而同的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经过我们多表扬和鼓励的孩子,他们特别亲近老师,进步也很大。表扬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批评的艺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是成长的主体,不可避免的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时,一味迁就和容忍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丧失正确的是非观。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但是,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有时我们的批评可能没有达到该达到的目的,相反却严重损

如何利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如何利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批评和表扬是我们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中重要而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掌握批评与表扬的艺术,有利于取得较好的的教育功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应掌握批评与表扬的艺术。在教学中,准确适度的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他们的行为动机,使他们朝着教师鼓励和期待的方向发展;灵和真诚的批评,有利于学生认识、发现和纠正错误,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完善。老师适度的表扬,就好比闷热午后一缕清新的风,它能鼓扬起学生在尝试中勇于探索的船帆;老师恰当的批评,就好比迷航舰艇上一台精密的导航仪,它能矫正学生人生前进的航向。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怎样用好表扬和批评呢? 表扬应该把握时机。班主任要做学生的贴心人,工作上的细心人,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细小进步,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学生表现出一点点进步的苗头,班主任应该给予适时适度的表扬。这一点,就像划火柴,火柴刚划着的时候,人们经常要用手掌护着,因为,开始时火焰弱,经不起气流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表现出进步苗头的时候,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十分小心,保护这小小的进步的火焰不要熄灭。表扬也同样要求准确,如果对一个人的表扬有所夸大,那么这种表扬将会引起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引起其它人的反感。所以,在进行表扬和批评时,要对表扬和批评的对象作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对要表扬的事例应作反复核实,使进行的表扬与批评符合实际,与广大学生的心理期望相吻合。表扬要及时,及时的表扬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扬长避短的愿望。 我们提倡鼓励和表扬,但并不排斥批评。我们既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艺术性地善意地开展批评。面对学生的失败与错误,教师应耐心地诱导学生仔细分析,正确归因,制定对策,并指明前进的方向。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班主任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几乎批评过每一个学生,通过批评启发他们自觉地反省。一提到批评,大多数人都觉得被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 势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中的设计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全方位的作用。设计内容广泛,非常适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特征,使他们更乐于从其中丰富的内容里接受知识和各种情感的熏陶。设计类内容接近现当代艺术的内容,随着大众艺术观念的改变,无论是艺术创作手段、艺术呈现形态、欣赏艺术的方式还是对艺术的评价,都在发生变化。因此,应在基础美术教育中更多地融入设计艺术教育。现在的艺术教育发展的内涵与方向是什么目前艺术教育现状是什么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而现在的我们又要向什么方向努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未来;变化 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把艺术从西方引入中国,从此我们开始真正的在课堂内教授艺术。蔡元培先生在进行教育改革的时候,也寄托着希望用美育来代替宗教或者说儒学一类,(当然个人认为美育和艺术教育不同)我曾经认为艺术家要具有时代精神,要有社会使命感,要能对得起社会的认可。艺术是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艺术可以提高人类对美的感受与理解,从艺术的角度来讲,人可分为创造艺术的人和欣赏艺术的人两种。艺术教育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它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我国对艺术的

教育最早发生于宋朝,中国艺术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宋徽宗时画院从教育到艺术绘画的创作的是一条龙产出的。当时的绘画理论着作种类繁多,比如说唐时张彦远写的《历代名画记》;宋郭熙《山水训》之类都是当时的最具名声绘画书籍。晚清到民国,许许多多的爱好艺术绘画的孩子是通过学习《芥子园画谱》来学习绘画的洋务运动之后引入课堂的更多的是中国艺术史中提到的西洋画通过在对西方艺术史,19世纪之前的西方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是有自己自觉的艺术追求的比如伦勃朗、米开朗基罗、库尔贝等。但是大多数艺术家,尤其是梵戴克和勒布伦为首的肖像画家,等多是在接受委托完成作品,而不是像蔡元培先生那样说的“艺术要具有时代精神,社会使命感,社会的认可”,是给艺术家增加无形的压力。 我们普遍化的艺术教育还有意义吗?艺术本来就是属于少数人的,正统艺术本来也服务于少数人的,当今“艺术家”这样泛滥,是不是本身就是对艺术的亵渎艺术教育是否应该精英化教育那出路又是什么呢 在我认为普遍化的艺术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为了让孩子们或者我们掌握欣赏艺术的能力,而不是让所有人都从事艺术。并且让孩子们保持着创新、灵活、充满想象力的思维。所以说艺术并不是属于少数人的,在当代背景下的艺术早已经不是古典艺术哪些古典拘谨框架下的艺术,我们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论文)

兰州市2010年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 研究论文 课题:《中学英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策略研究》学校:七里河区杨家桥学校 姓名:蔡小燕 时间:2011年4月 《中学英语表扬与批评的艺术策略研究》 研究论文 兰州市七里河区杨家桥学校蔡小燕 关键词:表扬批评艺术前联后推前堵后截 内容摘要:介绍教师教学过程中表扬与批评艺术的对教学所起的作用,掌握使用的尺度和原则,并结合实际对表扬的前联后推与批评的前堵后截原则进行了具体阐述。表明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只是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手段,而绝非目的教学观点。 教育心理学上把表扬和批评称之为强化手段,是最常用、最自然、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恰当的表扬能鼓励和支持学生不断进步。适度的批评能提醒孩子知错改过,从错误中进步。那么,每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时,怎样把握好这两把标尺呢?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不仅有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班级的建设,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掌握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非常重要。 但表扬与批评要有一个度,一味地表扬会导致学生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听不进不同意见,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面对困难。一味地批评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教师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丧失自信心和上进心。所以,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要讲究艺术。 为了更有效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教育专家提出运用表扬与批评艺术的六大

原则。表扬时:(1)以发现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2)不能太具体;(3)扩散并牢记;(4)当众且反复;(5)不但前联更要后推;(6)对事也对人品。批评时:(1)以允许的心态、接受的心态;(2)一定要具体;(3)尽可能收敛且忘记;(4)单独进行并只有一次;(5)不但要前堵更要后截;(6)对事不对人。 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艺术 本文主要分析阐述表扬与批评的第5条原则,表扬的前联后推与批评的前堵后截策略。 所谓前联,就是教师在表扬学生优点或获得的成绩时,要尽可能联系他以前的优点或成绩,向他和其他学生证明,他取得这样的成绩不是偶然的。 所谓后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时的优点或成绩,积极地推测并期待该学生今后可能会获得更大的成绩,表现出更多的优点,从而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所谓前堵,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某一缺点或错误时,应该指明该缺点或错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而非一贯的、必然的。教师对学生以前的失误或过错,要表现出一种大度和宽容。反之,如果教师把学生以前的过错经常挂在嘴边,学生就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放弃继续努力的尝试。 所谓后截,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信心,不把学生现时的缺点或错误当成永久不变的事物来看待,而是积极乐观地相信学生犯错只此一次,希望并相信他今后会克服缺点,不再重犯此方面的错误,防止学生自暴自弃。下面用几个案例做具体解释。 案例一: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表扬与批评是我们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最重要的手段。表扬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而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表扬能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满足,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扬自身的优点,有利于学生成长。批评是通过对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而制止错误的一种强化教育手段。批评能使学生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引起警觉,督促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有利于学生进步。 多年的初中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如何掌握和运用好表扬与批评这两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一门艺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在这里,我把我多年来的体会做一个小结,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多表扬少批评 人都喜欢被表扬。小孩子喜欢被家长表扬,成年人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坚持以表扬为主。只要学生不是故意犯错误,只要错误的程度不是比较严重,就不要轻易批评他。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批评失效。 对待学生,表扬的标准不能定得过高,不能用评价成人的标准看待学生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其实,校园里本来就没有“惊天动地”的事,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不要吝啬表扬。学生的作业完成得不错,而且交上来的也很齐,很及时,要给以表扬;学校组织队列和汇操表演比赛,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勇争上游的精神要给以表扬和鼓励;对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更要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表扬也不要集中到个别学生身上,更不能成为优秀生的专利。表扬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在班级中出现的进步现象及时进行表扬,也有利于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和谐的班级气氛。 对表现差一点的学生尤其要多表扬,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一点进步,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有利于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激励其上进。有的时候,甚至需要我们有意识地给他们创造受表扬的机会。 案例:董强同学由于学习基础不好,成绩一直比较差,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虽然在家长的强迫下没有离开学校,可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搞小动作,完不成作业,课下也是小错不断。在对他的教育过程中,我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难度小一点的问题请他来回答,答对了及时给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另一方面,在班级活动中尽量给他创造表现的机会。他的身体素质好,我就在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时候安排他参加了四百米和八百米两个竞赛项目。他肯定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所以从训练开始就表现得很认真、很刻苦。结果在比赛的时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班级赢得了荣誉。于是我在班会课上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并号召全班同学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一次次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了他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董强同学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课上的小动作没有了,课下很少再犯错误,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多表扬少批评不等于只表扬不批评。只表扬不批评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自己什么都好,可能使学生滋长骄傲自满情绪,肯定不利于学生成长。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适时、适当地加以批评指正,能及时消除他们的不良行为,督促学生进步。 二、先表扬后批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即使是犯了错误的学生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如果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先肯定他们值得表扬的优点,再就事论事,批评他们身上的缺点、错误,可能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使他们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批评,有利于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案例:李明和王立两个同学在课间发生了口角,还动了手。当我向他们了解情况的时候,每个人都各执一词。李明说是王立先动的手。王立说是李明先骂的他。而李明又说是王立说

批评教育艺术

批评教育艺术 一个学校中,班主任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在整个教学工作、学校管理中他(她)是举足轻重的。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意义在于班主任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人的培育者,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正确教育每个学生,以人为本,多给学生鼓励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批评也不可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怎么能让学生知错能改,更好地成长起来呢?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和学生心理相融、感情相通。只有正确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批评方法,才能很好地产生批评的效果。 一、分析原因、就事论事 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想改正错误,但由于自制力差,有时难免会再三的做错事。有经验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不会揭学生的旧疮疤,或新账老账一起算,而是就事论事,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危害,并启发学生反省,同时错误一经处理,就不再提起,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时间。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实际,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你从来”、“你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千万不要“以点带面”,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具体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批语时要分析原因,就事论事,做到客观、公正、针对性强。 二、循循善诱,诚心开导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2篇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2篇) 教育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学生就是我们教师的精心雕刻的艺术品,这是我读了《教育的艺术》之后的想法。 读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XXX个教育案例,感触颇深。这XXX个浸透着苏霍姆林斯基辛勤汗水,闪耀着其智慧光芒的教育案例,不仅让我们能从中发现苏霍姆林斯基独到的教育理念,而且使我们能和苏霍姆林斯基一起去思考如何培养孩子,如何爱他们而又严格要求他们,如何在他们当中寻求优秀的、独到的东西并展示他们的才能。 特别是读了对8岁孩子告密的思考,我就想到了自己班里的孩子,我常常把类似8岁孩子那样的行为看成是告密或者中伤别人,反而讨厌和厌恶这样的孩子,有时会认为这是小事一桩,将其弃置一边,现在我想在决定怎么做之前,我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在头脑中多闪现几个问题,多思考一下。读了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整个面貌----对一位家长的答复后,我想了很多。确实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自己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每一位家长都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但爱的方法却大有讲究。总觉得孩子小,不忍心让他不安和伤心。千方百计不让孩子看到生活中困难和不幸的一面,这在本质上说是溺爱,在溺爱的环境中,孩子就成为娇生惯养的宝贝,而不能成为勇敢、坚强的人才。我想:今后我要让我的学生们看到生活的全貌,要学会动心忍性。

如何处理好和家长的关系,也是一门艺术。书中特别提到了如何和家长处理好关系令我受益非浅。教育工作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形:老师因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把家长请到学校进行道德训斥,父母回家就用强硬的手段吓唬甚至打骂孩子,最终的结果是孩子和家庭都对学校产生了不愉快情绪,不但家庭教育成为空谈,学校教育力量也大大削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在巩固家庭的稳定上有重要的使命,学校大多都忽视了让学生把愉快幸福带给家庭,这种美丽的联系是最细微和牢固的纽带。我从这些语言中顿悟出日常家校联系缺少的就是对学生、家长人性的尊重。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和家长进行沟通,首先把孩子在某方面喜讯告诉家长,和家长分享孩子进步的喜悦,同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心理动向,以便关注孩子成长状况。一段时间后成效显著:家长和孩子共同语言多起来,孩子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逝,家长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收到如此令人惊喜的家校合作效果,我由衷感激大师的涓涓叮咛。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案例,深为感动。非常佩服他的生动性、深刻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但值得借鉴,从中吸取经验和营养,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要想书上说的把自己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我认为这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你爱学生,孩子们就会爱你。爱是永恒的!

批评和表扬的艺术

批评和表扬的艺术 “妈咪,今天我又得了小红花!”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一回到家里,便迫不急待地跟妈妈诉说得“小红花”的故事……当然类似“小红花”的物质奖励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这样的鼓励和表扬如运用不当会适得其反。现在教幼儿的老师也有许多的感叹:现在孩子真是难伺候,批评不行,表扬还是不能好好地听话!有人提出“表扬÷批评=激励”的公式,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小孩子提出表扬和批评?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要点1 怎样表扬 不看“海洋世界”反受表扬 为快。此时老师厉声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快回到位置上去,你们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离开。” 【点评】求知欲旺、好奇心强的幼儿受到批评,而对活动表现得无所谓的幼儿却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和表扬,被视为“榜样”。这样的赏识表扬会误导幼儿的行为。 表扬产生自负 个案二:丽丽天资聪颖,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老师和同伴经常赞扬她,她总是骄傲地说“这些我早会了,其他小朋友都不及我!” 【点评】建议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功不宜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扬,适当的时机投给孩子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即可,大人用分享的心态来替代言语表扬,当遇到那些有困难的事情,孩子克服了,那时再表扬更好。 表扬多成罗嗦 个案三:陈女士非常疼爱上幼儿园的4岁儿子,并一贯主张用赏识教育的理念去培养孩子,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邻居家的某某就是笨,看你多聪明!”“太棒了,太好了”“你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你以后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儿子听得多了,索然无味,嫌妈妈很罗嗦。 【点评】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其实对孩子的表扬应该有针对性,表扬时要说出表扬的内容,切忌用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赞美孩子画画不错,可以这样说“你的画,我喜欢,我喜欢画里的草地、房子……”此外,不能“打击”别人而抬高自己的孩子,像“邻居家的某某就是笨,看你多聪明!”这样的话不该对孩子说。 表扬技巧:合理赏识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冯夏婷教授认为,孩子需要表扬,表扬可以激励孩子更加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增强自信心。 在表扬孩子的过程中,有什么技巧?

批评教育学生-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是口耳相传,不管是传道、授业、解惑都离不开口语表达,而且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是不置可否的.。 一、适时 学生犯了错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里的批评都能奏效的,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形,把握好批评的适宜时机,安排好批评的最佳时间。特别是如果遇到学生之间吵架之类的突发事件,教师更不能为“急于求成”而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或大动肝火。因为学生正当吵架之时,常常会失去理智,而对批评教育采取排斥态度,此时的批评将毫无意义,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冷静下来,待到恢复“常态”,对自己的错误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既要重视培养师生间的情感,研究教育方法,更要善于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本人认为,批评的最佳时机是否到来,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处境。一般而言,学生内心刚刚平静时、取得细小进步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其最佳的教育时机也就来到了。学生正在犯错误,或者刚刚犯过错误,内心都不会平静,甚至是怨气、怒气很旺的时候,这时教师不妨先“避其锋芒”,暂时不予以“追究”,待到学生内心平静时,教师再视其所犯错误的具体情节,或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或给予必要的“惩罚”……教师还必须知

道,学生一般都有要求上进的心理特点,如果自己的行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他们往往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越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某件事情。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进步之点,同时指出其缺点,提出新要求。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就会想方设法去改正错误。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这样做,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又为教育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理相融的最佳时机。 二、适地 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一般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学生年龄越小,教师越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有限,而自尊心又较强,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批评,遭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容易失去自信,或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如果时常在公共场和挨批评,也容易使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漠然视之。这样,批评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因此,教师批评学生应当尽量选择在人少的地方,以利于师生之间倾心交谈,坦诚相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如果为了扩大教育范围,确实需要当众批评的,也要事先同批评对象商量一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令其愿意与老师配合。如果批评是在办公室里进行,最好让学生坐下。你让他坐下了,他会感到与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觉得老师并未因为他犯错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是真的希望他健康

最新教师必看的批评艺术

教师必看的批评艺术 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有表扬就有批评。 批评是每一位老师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与人不怕表扬正相反, 批评不讨人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被人批评是一件让自己面对别人的时候难堪的事。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使学生能克服避免犯错及改正错误的思想行。的确,批评包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的意思,它的积极作用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必须讲究方式方法,领悟批评是一门艺术。 一、批语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 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 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 , 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二、批评要平等和气,委婉含蓄。

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对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班主任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真情感化着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 三、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 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 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对自己所说出的评语当一回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期待他受评语的影响而有所改进。教师批评学生表达了教师关切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且乐意帮助学生去解决。积极有益的批评就是促使师生双方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 四、批评要侧重引导,灵活转化。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1 《教育的艺术》一书里,介绍了一个个生动而深刻的教育案例,蕴含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3 《教育的艺术》一书里,介绍了一个个生动而深刻的教育案例,蕴含了许多宝贵的教育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使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读着这些案例,读不到那种厌恶、痛恨和无奈,反而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宽容、爱心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儿童是我们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他认为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儿童,他终生的座右铭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教育就要有爱,有了爱才有教育的艺术,爱就是教育的生命线,贯穿与融合于教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教育的艺术包括品德教育的艺术、情感教育的艺术和学习转化艺术等等。教师决定要帮助孩子们之前,有否想过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但是要解除孩子们的心理障碍,坦诚地把心里的话告诉你却是一门艺术。本书中‘怎样才能使格里沙说出心里的话?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不使他逃而远之,应该怎样去接近他呢?对他说:“什么事使你激动不安呢?”那么他就难于分辨一般的好奇、打听跟同情与关心之间的区别。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孩子,多跟他在一起。’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都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只有和他们多交谈,给多一份关爱,那么师生的心灵之间必然会形成一座沟通彼此的桥梁。

教育,需要信任和尊重,本书中“米沙不信任老师,老是跟老师对着干,原因是经常唠叨挑剔的母亲还有永远对他说话时口气里总带有责备和不信任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是创造条件,在活动中发现和发扬孩子的闪光点。激励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没有一个孩子不期盼老师的赏识和激励,在老师的激励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在这种不断成功,不断进取的自我心理调节中,迈向成功的步伐就会愈来愈快。寓教育于无形之中更显暗示教育的效果。“一个拥有不幸童年的12岁男孩‘尼古拉’鄙视一切优秀的人物,怎样使这个孩子相信世界上存在善与美呢?对心灵受到创伤而未愈合的人说同情的话会更厉害地刺痛伤口。我应该同这个男孩交朋友,让他主动来找我……我们一起嫁接果树,也许我们都忘记了相会的真正目的,尼古拉并未感觉出,我要对他进行教育。当我告诉他有一本记述米丘林生平的书时,他请我把这本书拿给他看。后来,他从书上认识到,人的真正的美在于,要对别人施善心。”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成功地激发起孩子尼古拉(一个充满偏见、心如死水的儿童)“内心的精神活动”,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在谈话时能够接近和关心尼古拉,然后是在共同兴趣的谈话中,引出一段英雄人物的谈话……仿佛是在无意之中有目的将道德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被孩子所接受,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大部分都会在心情舒畅的时候比较乐意地接受而且还能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就是一门艺术。 教育的艺术读后感4 通过学习课程《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宋以敏

表扬与批评的艺术 沂源县悦庄镇中心小学宋以敏邮编256102 摘要:要使表扬与批评起到良好的效果,就要讲究一定的艺术。表扬要面向全体学生, 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适时适度. 批评应私下单独面对面进行, 要入情、入理、入心, 先表扬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两种激励手段。表扬是通过对学生良好品质与行为的肯定、提倡和鼓励而进行的一种正面、积极的教育,是发现美、倡导美的教育形式。批评是通过对不正确的思想与不良行为的批判和揭露,从而引起学生警觉和制止错误的一种强化教育的手段。表扬能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扬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批评能使犯错误的同学改正错误,更快的进步。若能有机结合,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表扬的艺术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青少年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都希望获得集体的承认,在集体中取得一定地位,并在班集体活动中获得心理满足.新理念要求我们通过表扬,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从信任、尊重、激励、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的高度发现并挖掘学生潜能。赏识和表扬会极大地满足被表扬者的心理需要,激起愉悦的情绪体验,使其在所属的集体环境中得到认同与肯定,提高自信心,追求更远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人格、需要得到尊重,个性差异就会得到容纳,班级就会和谐,进而形成一个坚强的团队。 1、表扬要面向全体学生。

表扬不能只限于班级部分同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如果只表扬几个同学,忽视多数同学,会使感到班主任偏爱,造成同学之间的妒忌,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即使在表扬某个学生时,我也强调他是为班级争了荣誉,做到表扬一人,鼓舞一群。 2、表扬应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自信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具备的,也是新课标中特别强调的,一个健康的学生必须具备自信、自尊、性格开朗等心理素质。我都要扬长避短,尽量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很自然的把表扬流露于无意识的言语、表情之中,使其及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长期未受到表扬而处于压抑状态的学生,我采用间接暗示的方法,通过其他同学传递对他们的优点、进步加以肯定、赞扬的信息,使其及时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对该生加以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向他(她)学习,以形成良好的班风班纪。 3、表扬应适时适度。 教师及时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后进生转变、前进的催化剂。表扬要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还须及时,当一件事例发生时,教师应作出积极的反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特别是对后进生更要及时,当他们做了好事或取得进步时,他们期待老师的表扬与肯定,如果迟迟未能得到表扬不能达成心愿,就会消极失望,产生消极情绪。事实证明在事情发生后马上得到表扬学生表现比较兴奋,效果比较好;假如事情发生很久后才受到表扬,效果并不理想。

批评教育的艺术

批评教育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6-06-08T09:05:23.0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4期作者:黄春蕾王建文王君[导读]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批评教育的艺术,让孩子们知道错误的原因,并能够及时改正,保证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辛置小学261399 摘要:小学的孩子们天真活泼、无拘无束,不知不觉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批评教育的艺术,让孩子们知道错误的原因,并能够及时改正,保证学生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批评偏差技巧艺术 现在的小学生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时我们教师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体验错误、尝试挫折,孩子甚至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批评和责备就已经接踵而至。这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躁冒进的批评往往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在学校里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呢?就是由于有些老师在学习活动中过早地干涉、过多地介入、频繁地干预、琐碎地品评、莫名地批评,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厌倦和逆反的心理。作为教师和班主任的我们,当孩子们犯错误时要利用批评教育的技巧,发挥批评教育的艺术,让他们知道自己错误所在,明白错误的危害性,从而及时改正错误,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教学中根据我多年班主任的管理经验,我认为当学生犯错误时应该这样来教育孩子们: 一、针对不同时期的错误,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当孩子第一次犯错误后,教师只需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怎么做是对的就行了,让孩子知道对与错。在指导的时候,对孩子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让他也尊重你的意见,耐心细致地讲解能让学生们明白错误的原因及后果,善解人意的情绪让他不会被失败的阴影所束缚。如果孩子再次犯了类似的错误,也许是孩子还不太熟悉正确的方法,也许教训不够深刻,让他忽视了。我们首先应该对他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是前者的话,就要讲清楚,把事情说明白,再给他机会去做;如果是后者的话,才应该对他做适当的批评。 在孩子开始接触新的事物的时候,由于认识不深,准备不足,行为表现不太合理,出现偏差和错误也在情理之中。这时候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第一次错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错了可以谅解,再错就不能容忍了。在这个时候进行批评是合理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错误频频出现更多是由于态度的问题而产生的。所以批评是针对态度的,不是针对事情本身的;批评是针对重犯和再犯的,要给孩子第一次改错的机会。但是有些教师在学生首犯时就批评,这会让孩子感觉很委屈。当错误和问题再次出现后,比如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时并不是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更多的是对成绩本身进行埋怨,为自己的不满向孩子发泄,而这种盲目的批评是很不利于孩子接受和改正的。 二、批评教育的技巧 一个班级有四五十个学生,每个学生都不同,学生犯错的方法和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个五年级的小男孩很爱玩电子游戏,经常逃课,为此很影响功课,家长非常着急,经常打电话给我,和我商讨解决孩子上网打游戏的方法;还有的学生经常爱占其他学生的便宜,认为我就应该这样,你就应该让我占便宜,结果两个人关系不好,有时争吵甚至打架,直接影响到学习;还有的学生作业当天晚上不做,第二天上学后才抄别人的作业,甚至让别的同学代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说理。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是小大人,他们略微懂一些道理,更愿意和老师和家长讲理。如果这个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但自制力比较差,对后果预见不足,所以在有可能的时候就想跑出去玩游戏。当出现这种情况后,教师要跟学生耐心说明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表达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这样的做法有什么不当之处,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约翰·洛克说的“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就是这个意思。其次要约法三章。孩子的自制力差是共性,但不是什么不可饶恕的大事,经过教师的细心教育,慢慢改正,其自制力会慢慢提高。当这个孩子又遇到能出去玩游戏的机会而禁不住诱惑,又偷着跑出去玩游戏,教师应该马上把学生叫来,严厉地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鉴于他再一次出现了这样的错误,就要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约法三章,要求孩子作保证,并表示如果再犯,他将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当然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在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小学的孩子们要比大人更讲“义气”的。在这样的信任和尊重下,孩子很难再犯,即使想玩,事先也会与家长打招呼的。再就是如果再犯要惩罚。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又犯错了,作为有经验的教师有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并让他明白你已经知道发生的一切,告诉他你保留采取惩罚的权利,但现在还不打算实施。或是根据约定,让孩子践诺,接受惩罚,并再次让他说出如果再犯该怎么办。同样,切不可大发雷霆、动辄打骂!通过以上的做法,孩子哪里好意思再犯错!当然,教师也要经常和学生的父母沟通,了解他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情况也有过反复,但过了不久,孩子就不再旷课逃学了,就连规定时间内的游戏也玩得少了。后来,这个同学告诉我,他以前去玩游戏不仅是因为高兴,而且还是想气气家人!孩子的错误更多是更多的是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外界诱惑等引起的,出了问题后,教师的反应和表现非常重要。如果更多的是主观愿望的责备,情绪失控,生气和打骂,那么是很失礼和无能的,是缺乏风度、缺乏理解、缺乏信任、缺乏教育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不起。所以所谓的批评还是以对话和交流为主,不过是更偏重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行动的思索和检查。为了解决问题和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批评也是一场有约定和要求的对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