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汉语研究论文选编

古汉语研究论文选编

古汉语研究论文选编
古汉语研究论文选编

古汉语研究论文选编

说明

目录

正文

说明

为了使同学们深入了解古汉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早日接触古汉语研究的前沿课题,我们选编了这些研究论文。这些入选的论文侧重在以下一些方面:

1综合介绍:对古汉语研究的某些问题进行综述,以便使同学综合性的了解研究的概况。

2专题研讨:就某些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3入门引路:就如何学习古汉语进行介绍。

1、《说文解字》概论

周祖谟

中国文化研究199701

一、绪论

1.汉字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文字起源很早。尽管出土的陶器上也有像很早的文字的东西,但它究竟属于什么时代,怎么去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今日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有系统的记录汉语的文字是甲骨文。从甲骨文发展到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有所谓六国古文:秦早期的籀文、货币上的文字、陶器上的文字等等。到了秦始皇时代,简易了秦的籀文,成为小篆。再发展成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即楷书、正书)。

从书写方式上看,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篆书是圆笔居多,小篆已有点变化,隶书变化很大,把圆笔改成方笔。如“大”、“日”,字形由圆的变成方块。这种发展一方面由繁复趋于约易,简单化,如由大篆、籀文到小篆;另一方面又可看到由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转注,《说文·叙》讲“建类一首,……考老是也”。前人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认为比较准确的是刘台拱的讲法:“从一义生数字谓

之转注,以一字摄数义谓之假借;随音立字,谓之转注,依音记字谓之假借。”戴震、段玉裁讲转注是互训,非也,互训不是文字孳乳的方法。假借以不造字立字,同音假借,拿一个字代表两个不同的语词。转注是表音的,假借更是表音的,因此我说是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

文字使用上,一字多形(或体,一个字的不同写法)慢慢趋向固定。从历史上看,有古字今字之别。

2.声韵的演变。首先应理解声、韵是一个系统(system),不是杂乱无章的。一种语言里声母、韵母各分多少类是有数的;声韵的结合是有规律的,是系统的。比如:现代汉语

变就是在这一系统内部有些发展改变。演变或者由简而繁,比如古代的“端透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知彻澄”和“照穿床”。或者由繁而简,比如“蓝”是来母,而“监”是见母,古代有复辅音声母kl-。为什么说古代有复辅音?这样的事例不是个别的。比如:“恕”从如声。一个字也可以有两个读音,比如“率”shuài、lù,最早为两个辅音,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有的保留了前面的辅音(如“监”),有的保留了后面的辅音(如“蓝”)。除谐声外,从汉藏语同源词比较也可看出古有复辅音。

时代有不同。从汉语语音的声韵系统发展来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period):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上古又可以分成前期(proto-Chinese)、后期(archaic Chinese)。时代前后亦有伸缩,商代为上古前期,周秦即为上古后期;若周秦以上为上古,则汉代也可说是上古的后期。魏晋南北朝为中古,唐、宋为近古,元、明、清是近代,现在为现代。研究任何学问,了解其历史,都应在历史上划分不同的阶段,不要笼统。

方音有不同。因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交错的关系,方音由分歧而逐渐融合,趋于一致,这是一个发展趋势。方音自古有之,而汉语是有一个最早的母语的,方言不过是其不同分支而已。有些美国学者认为闽语跟早期汉语不是一回事,有自己的原始闽语的母语。我们不同意这种说法。闽、粤、吴、北方话都是由一种早期汉语演变来的。因为一种语言不能单从语音来比较,还要看它的语法、词汇。闽语也是音节语言,没有很多的形态(phonological)变化,语法结构跟其他汉语方言基本一致,声调也可以对应。词汇上的证据就更多了,不过有些词汇北方话没有。这里面有不同民族往来时互相影响的问题,吸收一些别的民族语言的词汇。语言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方言的发展是交错的,有的趋于一致。一致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北方话一般无入声,但山西话还有入声,声调也不同,有的有五个、六个声调。

总之,关于声韵演变要建立两个观念:一个是古今时代的不同,一个是方音的不同。

3.语义的发展。文字的意义有本义,有变义。本义指从早期文字形体上所反映出来的取像及其所代表的词义。变义指使用文字在表意方面所起的发展变化。变化又是多方面的,转义、比喻义、借义都是对本义而言的变义。研究语义,不能孤立地看。第一,要看这个词在最早的文献里是怎么讲的(the firstappearance),有的不能单从字形来看。第二,要根据这个字(词)处于一定的句子中的意思来定,不是仅仅单凭古老的字书(训诂书)来看的,训诂书讲的不一定是这个字的全面的意思,或是在某个句子中的意思。例如《尔雅·释诂》第一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倜、落、权、舆,始也。”这些字是不是都当开始讲?其实开始只是核心(kernel)的意思,事实上用处不一样,所指的方面也不一样,要把语词放到具体的句子中来看它是什么意思才行。

就语言的总体来说,形音义三者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研究语言,就不能偏于一隅,要把事物的各方面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古今,形音义),所谓“观其会通”、“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就是要联系起来观察分析。同时也要了解历史的发展,所谓“探本求源”、“明其原委”,也就在此。把事物孤立起来看,不是科学;只了解一段,不了解历史的发展,是不能理解透彻的。

二、许慎的事迹与作《说文》的时代及许慎为什么作《说文》,《说文》的功用

1.许慎事迹。《后汉书》卷七十九下《儒林传》中有记载,不过很简略。“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笃,少博学经籍,马融常推敬之。”当时很多人觉得许慎很博学,特别是经学。“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为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校长。卒

于家。”又从贾逵读书,古文字之学是从贾逵受学的。“初,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撰为《五经异义》。又作《说文解字》十四篇,皆传于世。”儿子许冲《上〈说文〉表》,说其父曾为“太尉南阁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本从逵受古学”。还著了《淮南子注》。古人作书,书叙放在书后面,目录又在叙之后。刘向校书作叙录,都是校订完毕作叙录。从许慎自叙和许冲的上表可以了解作《说文》的时代。

2.为什么要作《说文》。《说文》之前有很多杂字书,用一些文句编成,为儿童识字而设。如《仓颉篇》。罗振玉影印的《流沙坠简》里有杂字书。赵高作《爰历》,胡母敬作《博学》,司马相如作《凡将》,史游作《急就》,扬雄作《训纂》,贾鲂作《滂喜》,都是杂字书,编成韵语,最早皆四言,后来有七言。汉代有所谓《三仓》。许慎为什么作《说文》?当时经学很复杂,古文经已盛行,是对今文经而言的。古文经是用古文字写的,称“古文经”;今文经是口耳相传,用汉代廷尉说“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巧硕邪辞,使天下学者疑。”诸生说字解经不合古谊,因此?要作《说文解字》。何谓文?何谓字?《叙》曰:“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解释。解:分析(分判)。文:独体字,造字蔳怎么样的?象形还是指事?字:合体字,分析它从何得? 是什么偏旁?故曰《说文解字》。《叙》曰:“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情。分别部居,不相宰厕也。”

三、《说文》的价值

1.收字范围很广。包括了①秦汉间通行的篆文;②古文(壁中书),含奇字,采自扬雄的书;③籀文,即大篆,比小篆繁复,笔画重复的多。如“则”,籀文左边写得跟“鼎”

还有一种他认为的俗体,“公”字不是正规的小篆,认为是俗体。“袖”有正体、俗体。包容面很广,给我们丰富的古代文字的知识。

2.首创分析文字结构的理论和方法,一扫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谬说,这是很大的功绩。汉人早就讲六书,如班固、郑众等。许慎通过实践把汉字加以整理,把这种理论具体表现在字典里。当时今文经学家有很多臆说,推十合一为士之类,很可笑的。许慎很了不起,给后代很多字典树立了规范。许冲《上〈说文〉表》曰:“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据形系联,有条不紊。为何“毕终于‘亥’”?亥者,该也,树根底下也叫gāi@①,万物皆该备。电“一”、“上”、“示”、“三”、“王”,从形体上往下牵引,下来到“亥”。六书说很重要。尽管六书本身不够完善,有了六书,对汉字结构形式比较清楚些。六书里,象形、指事为独体,所谓文;会意、形声为合体,所谓字(“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里“从某某”,或“从某从某”,这是会意;“从某某声”,这是形声。合体又是用独体字组成的。转注和假借,是用字上不断孳乳和增多。前面已讲过,转注,以刘台拱的说法比较正确,随音立字,声旁相同,形符不同。假借是同音假借。西汉、东汉间今文谶纬之学盛行,不是根据文字,而是唯心方法讲文字构造,所据亦非篆书,更不是籀文,而是汉代隶书。《说文·叙》在讲了八体六书之后说:“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延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执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旨。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今文经学家据隶书讲文字结构是错的。许慎根据古籀、篆文说明文字结构,把今文谶纬谬说一扫而空。

3.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这是受《三仓》、《急就》的影响,特别是《急就篇》,“急救奇觚与众异,分别部居不杂厕。”先姓氏,后名物,分别开。同类的字写在一起,偏旁相同的字排在一起,如鸟虫、草木。这对许慎很有启发,他能创立部首编排文字的方法,为后代立下一很好的规范。

4.记载了丰富的古代词汇,保存了大量词的古义。古汉语单字往往是一个词,许慎

对每个词都要讲解,讲解用词也往往是古义。比如:“毕,田网也。”捕鸟网。“自,鼻也。”甲骨文

音,形声字,说出“从某某声”,声旁与此字有直接关系;“读若某”,记载了古音。所以,《说文》是研究汉语文字的重要典籍,讲词源学、文字学、词义学都要参考《说文》;要理解古书、古代文学作品,不能不理解《说文》;编词典,要注意词的本义,也要参考《说文》。但《说文》所记,亦非全是古义、本义,此先不谈。

四、《说文》的功用

1.可以利用《说文》部首和形体分析了解隶书与今楷书的构造。《说文》用篆文分析每个字的结构、偏旁。隶书、楷书与小篆不同,有些字不知为什么这样写,可以从小篆知道。如“兵”“其”“采”。“陷”和“滔”,楷书写法不同,易写错。从古文字看,“滔”上面从爪,用手取;“陷”,一个人掉下去了,字形、字义区别得很清楚。

2.可以根据《说文》保留的篆书和古义,认识和研究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著录下小篆来,我们才可据小篆与甲骨文、金文相对照,认识甲骨文、金文,若无篆书就难多了。有的小篆和更古的文字之间比较容易了解其关系,如“女”,无小篆,也能认识甲骨文“女”。有的就不那么容易,如“伐”、“腋”(亦)、“监”(人于水监)。再如:“@⑧”、“老”、“奔”,古文字就比楷书、隶书形象多了。有的字从篆文字形也不能理解,与甲骨文对照起来,就明

“矢”从“豕”,就看得很清楚了,篆文从甲骨文发展而来,如无篆书,也不易理解甲骨文此字的字形。

3.据《说文》的六书说,文字中很多是会意字,有些还是形声字。写出这个字时,就知道其字的取象、取义何在。如“逆”、“大”、“启”、“得”。理解最初古训的取义是什么。汉字中形声字占大多数;由表义向表音发展,这是文字发展的规律。也有跟古文字不对头的,“在”,《说文》“从才,得声。”是形声字。“青”,从生声。篆书上没有撇。“地”,从也声。“矣”,上边从以声,楷书作“厶”,从篆形更易理解。

4.从《说文》可推寻词义的转变跟用字的假借,因为《说文》给一个字作解释,都有来历,六艺群书的解释都概括在里面了。如“逆”,今为顺逆,不用迎逆义了。“降”有二音jiàng,xiáng、词义转变。“旨”,《说文》为甘旨,今为旨趣。“御”,今简化后无“示”了,古则为御下。从示,是祭名,今为抵御。再如:“适”、“汤”、“视”、“企”等。

5.从《说文》所收词汇中可见其对古代社会文化发展及其阶段的反映。事物有不同名称,今以一个共名称之。如祭祀,《说文》有很多专门祭祀之名,后代不需要了,无此名了,但还有祭祀,只用一个普通名称,无专名了。专名反映最初文化的情况。玉石,反映用玉做的器物,而最早又是用石作的器物。玉器又作礼器,圭、璋等佩饰也有玉石做的,代表当时人的生活、文化。牛部,不同颜色牛的命名,与畜牧时代牧养牛有关。“榷,白牛也。”“拢,白黑杂毛牛。”反映了社会发展阶段的生活文化情况,古人对事物认识的深入程度。

五、《说文》的传本、注本

今日所见《说文》的本子,主要是宋以后的,唐写本很少。清代有本部残卷(唐写本),只存188个字,仅占全书的2%。书籍制度上,最早用竹简、绢帛,但要卷起,不便阅读。又发展出册页、帖子、叶子本,唐代就有了叶子本,可折叠的。唐残本是叶子本,每面十行,每行二篆,上下排着两个字,双行小字是注。先出反切,然后是许慎释义。日本有口部十二个字断简,一片,上下两行,每行二篆,存十二个字。据说还有六个字一片,但未见过。也是叶子本,注文列下面,反切在注文之后。这个反切与今所见宋本反切不同,字的次序也不完全与宋本一样。关系之大,牵涉到许慎排字次序问题和体例问题。唐人对《说文》、《字林》都很重视,为何传本这样少,不可理解。唐本反切跟《字林》反切相近。五代所传的《说文》本子与唐本一致(部首和反切)。今日所见宋本,为大徐所校订,与唐本不同。

宋本:徐铉所校订。他发现相传的本子有误,把很多的本子拿来对照,详细考察,又发现有遗漏的字,补了新附字。反切音以孙miǎn@②《唐韵》为准。今日所见的《唐韵》残本,与大徐本反切也不完全一样,可见孙miǎn@②《唐韵》传本在宋代也有很多。徐锴为弟,称小徐,作《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用功夫很深,有通释,说解《说文》十五卷的字。另外讲部序、通论、祛妄、类聚、错综。小徐本的注文和篆文的次第也跟大徐本不同,

《系传》早成。徐锴比徐铉高明,通释里有很多好东西,清人注《说文》受《系传》影响很大。《系传》有两个本子,一是《四部丛刊》影宋本,因是抄本,有不少错字;另一是刻本,刻得很精,祁@③藻所刻《说文解字系传》即为通常应用的刻本。祁本也有错字,可用《四部丛刊》本对校。《系传》是本很好的书,引古训、古书来解释《说文》,很有价值。只不过因清人有更好的更详尽的注本,把《系传》给淹没了。

清人的本子,汲古阁本最早,藤花榭的本子,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刻工非常精美。陈昌治据孙本改刻为一字一行。中华书局影印的本子,每个篆书上都标出楷书,并附《通检》,比陈昌汉本又高出一筹,当然,有的字属于隶定。

清代注本:徐锴《系传》。引古书证《说文》许慎的训释,这也是清人注《说文》的一贯方法。段玉裁用汲古阁本和其他本子对校、作注。段氏用心很细,胆子也大,改字也有改错了的。桂馥《义证》,与段不同。段是注《说文》,桂氏是给《说文》找根据,引古书用到这个字时如何讲。桂氏书材料很充实,不大有错误,用起来很可靠,作为材料书很有用。玉筠《说文句读》兼取段、桂二家,是比较通用的书。梁任公以为此书便于初学,解释简明扼要。另有《说文释例》,解释《说文》的文例、辞例;《文字蒙求》,按六书讲的。王氏曾校过《系传》,在《说文》释例方面很有建树。桂氏缺点是墨守许说,不敢驳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解文字,引古书训解,考定字声。他把《说文》原书拆散了,不按五百四十部,按他所定的古韵十八部统摄《说文》之字。十八部用《易》卦名,如“丰”、“升”、“临”、“谦”等。把《说文》谐声字用古韵部统摄起来,同属一个声符的字按《说文》出现先后为序列出来,一部中有许多声符,皆归属在一个韵部之中,查字要按谐声偏旁查。一个字下面也有或体,下面有《说文》的训释,还有转注(引申文)、假借、声训、古韵、转音。定声,即统纳入十八部之内。每韵部之后,又附录了不见于《说文》的唐以前古书上的字,有一千八百多字。最特殊的是对转注和假借的讲法,“转注者,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令’、‘长’是也。”这完全是意义引申,而非《说文》转注原意了。“假借者,本无其意,依声托字,“朋”、“来”是也。”朋友之“朋”无其字,借朋鸟之“朋”;“来”是借小麦之“来”,用为来往之“来”。他书中并不全是如此,多是古书上的通借,非《说文》之假借,这也是他独创的一种。

六、怎么读《说文》

从前读《说文》的人都要先抱着段注来读的,还要点,全书点下来也要两年时间了。现在不能那样了。

1.先要读《说文》,不看注。丰富文字形体的知识,从学习《说文》部首开始。注意文字形体的认识学习。还要熟悉形声字的形符与声符。如“临”、“志”。对会意字,楷书已看不出其义了,可通过篆书和楷书相比,了解其变化。

2.了解《说文》的编排体例。分辨训释的方法,编排的方法,文例辞例,怎样说明这个词。

3.掌握常用字的训解,这对读古书有很大便利。因有些词义不太好理解,去古已远。《说文》中保存了很多最早的通用的意义,掌握其中一部分很有用。总之,要读《说文》,就要掌握字的形体,分析字的结构,掌握常用字义。

七、《说文》的编排方法

1.部的次序。《说文》分部排字受《三仓》、《急就篇》的启发。许冲《上〈说文〉表》讲了“其建首也,……知化穷冥”。至于《叙》中开头的“叙曰”是后加的,非许氏原文。以形体相近者依次系联,并无深意。“始一终亥”,今文经家哲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始于一;亥,该也,备也,根也,故终于亥。其他则无深义,只是据形系联。此书体大思精,当时许氏书于木简,受条件限制,非一以贯之,有的系联不上,只好按意义相近的排列了。小徐《系传》,完全从义理上讲部序,不足为据。主要是据形系联,也有按意义系联的,如“齿”、“牙”、“足”、“彳”,形不似而意义近。

2.部首与部内文字的关系及部里文字的次序。部首一般是部里字的形旁,只有少数是

“纠”,部首亦为声旁。卷九上“后部”,“@⑤”,“后”为声旁。“司部”,收一个“词”字,“司”为声旁,这是例外。也有些自乱其例了,但主要的还是部首是部里字的形旁。

部里文字的次序:①专名在前,后列其他。如“山部”、“水部”,均先列山名、水名,后列与山、水有关系的字。②先列实物名,后列其他方面的词。如“足部”,开头皆足部的名称,与走有关的词列其后。“宀部”,“家”、“宅”在前,其他列后面。名词之外的形容词、动词在最后。③意义相近的字比次在一起,如“口部”,“咦”、“@⑥”、“喘”、“呼”、“吸”、“嘘”、“吹”,意义相近,排在一起。④好的意义的词在前,不好意义的词在后。以上归纳了部内字序的四种情况,我认为许慎部中文字次序总的来说是有规律的,但不是绝对的,因当时是写在木简上,排乱、排错的情况也有,还有可能传写错误,唐写本“木部”残卷就比二徐本排列次序好。虽有错乱,但并非无次序,乱七八糟。这样说的好处:首先,古人

专名在前,动词、形容词在后,反映出古人对名词、动词、形容词有一个朦胧的粗浅的认识。其次,把好的意义的词和坏的意义的词分开,表明古人对词义的理解,跟今天的词义相比,有的变化了,从中可见词义的发展。总之,读古人书,从这里推测古人用心之所在。许氏并未讲部里字的次序如何,他只讲部次,没讲部里边也有次序,其实里边也有意义。我们读任何一部古书都应窥探古人用心之所在。

读《说文》,首先要重视部首的学习。重视每个字的形、音、义,注意加以分辨,且留心部首字的写法与今楷书之间的关系。要把部首字的学习与部首内所收的字联系起来看。五百四十部,这是许氏据篆书分析出来的,有些并不完全对。比如“、”,其实不是跟其他形旁一样的,是他离析出来的;“亠”,古人书里没有这一部(《康熙字典》里念“头”)。部首读音大体上与大徐本反切相应。有的部首当时可能不是字,是许慎分出来的。识别部首,看形

□w?i。

(附图[图])

进一步就要利用部首了解文字的构造,即前所说,把部首与部里的字联系起来看,哪是形?哪是声?会意是由哪个部分与哪个部分会合?“@①②”,会意兼声。“珑”,会意兼声。“世”,从卅。“竦”,立部。“分”,八部,从刀。要了解《说文》在解释词义时应用的方法,能牵上字形的时候一定据形释义,如一个词有好几个意思,许氏选一个与字形搭得上的意义作为解释,这是他的特点。大多为会意字。有时形声字也要据形以说义,认为是会意,而把声旁与意义联系起来,即会意兼声,如上举“@①②”、“珑”等字。心知许氏之意即可,不必斤斤追逐,讲形声也无关系。

如果是联绵词,上字已释义,下字就不出解了,这是比较有规则的。例如:“琅gān@①③”,“玫瑰”。

“一曰”,用于解释多义词,释义后再说一个别的意思。例如:“昌,美言也,……一曰日光也。”(卷七上)“huī@①④,裂也,……一曰手指也。”(卷十二上)“播,种也,一曰布也。”清人有疑古倾向,王筠认为“一曰”不是许氏原著,是后人加的。我以为不宜过多地疑古。“一曰”不仅有释义,还有释形、注音的,故应视为许氏原有的东西。例如:“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这是“一曰”释形。“@①⑤,石之次玉者,……读若《诗》曰‘瓜瓞běng@①⑥běng@①⑥”。一曰若蛤蚌。”这是“一曰”讲音的。

“读若”,为汉经师给字注音的术语,大部分“读若”是谈注音,也有少数联系字义,主体是注音。“@①⑦,读若眉。”也有“读与某同”,作用同“读若”,也是注音。“读如”,以假借居多。

⑧省声。”,“chá@①⑨,察省声。”“羔,从羊,照省声。”此字完全从四点来推测,不一定对。“窦,空也。从穴,渎省声。”隶定后跟“卖”相同了。这些是可信的,有的就不一定可信。有的说“从某,某声”也可以,不必说“省声”。如:“xī@②⑩,望也,从目,稀声。”

阙。”义阙的如:“@②①,阙,从戈从音。”音阙的如:“@②②,进也,从二先,赞从此,阙。”“@②③,疾也,从三兔,阙。”关于这个问题,有《说文阙义笺》、《说文阙义考》。清人认为可能是许书原有,传抄而阙了。古书传抄中有缺漏的,但《说文》之“阙”不都是抄

阙的。有的则比较能肯定是传抄中阙了,比如:“朕,我也,阙。”(卷八下)从字形上看,

引经。清人很多讲《说文》引

经的。《说文》引《诗》,有的跟今毛诗一样,有的是韩诗。所引《仪礼》,多今文经的。《说文》前后引经的字也有不同的。我认为,《说文》引经的目的主要是证字义。“向,北出@②④也。……《诗》曰:‘塞向jìn@②⑤户。’”“殷,作乐之盛称殷。……《易》曰:‘殷荐之上帝。’”“试,用也。……《虞书》曰:‘明试以功。’”

八、《说文》解说文字的条例

1.先释义,再释形,后释音。“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史亦声。”“调,和也,从言,周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自读若鼻。”

2.注解的句读问题。一般句读比较清楚,篆文之下,解释字义。有两点需注意:①连上篆文为句。“昧,爽旦明也。”应读为“昧爽,旦明也。”也有人认为小字隶书“昧”省了。“参,商星也。”(参、商,星也)“诂,训故言也。”(诂训,故言也)“离,黄仓庚也。”(离黄,仓庚也)②注文如何理解的问题:一句应作数读,一篆之下的解释应分开来念。“@⑨,安福也。”(安也,福也)“振,举救也。”(举也,救也)“吾,我自称也。”(我也,自称也)“标,木杪末也。”(木杪也,末也)《说文》本身也有分开的,“咸,皆也,悉也。”是否许慎有的分,有的就疏忽了呢?不!写书的人是认真的,后来传抄时偷懒而漏了、省了。

3.解释字义的体例。古人给字加训释,有三种训释方法,形训、义训、声训。

形训,就字的结构来释义。《左传·宣十二年》:“楚子曰:‘夫文止戈为武。’”《说文·戈部》:“武,楚庄王曰:‘夫武定功jí@②⑥兵,故止戈为武。’”《左传》上还有“皿虫为蛊。”《说文·面部》:“腼,面见也。……《诗》曰:‘有腼面目。’”这些都是形训。

义训。陈说词的词义。《说文》中主要是义训,不必多说了。

声训,按词的声音推说它的词义。声训起源很早,《易》经里已经有很多声训了。《说文》里也有一些。“天,颠也。”(双声)古文字“天”就是人的头。“帝,谛也。”“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履”古人常通用,皆来母字。“八,别也。,”“户,护也。”“门,闻也。”这些都是声训,训释和被释词词义并不相等,只有一点相似,某方面与被释词有关系,音上相同或相近。这是古代训诂学家的推想,为什么这个词取这个音?这个音与意义是何关系?是他们主观推想,主观性较强,不是实际应用的东西。比如,“星”,刘熙《释名》:“星,散也。”我们也可说:“星,小也。”(今说“零星”)从主观上推,有的有点道理。心母字,很多都有小的意思。《诗经》上“鼓瑟吹笙。”笙者,小也,小者为笙。“星”也是从“生”得声。“生”,古读为心母(审母)。从声音上联缀看出其义,这是kernel(核心)词根,由此发展出一些词,加偏旁,有的音没变,有的音有小变。把语言中零散的词汇从声音上贯穿起来,成为字族(family)。声训,今文经家常用此法。刘熙是古文经家,但受了今文经家影响。

《说文》中形训、声训是少量的,字大部分是义训。《说文》中解释字义的特点须特别注意。据形以说义是它的特点,把字形和字义联系起来。许氏总是迁就字形去解释字义,大多属于今意字。《说文》体例,“从某某”是会意;“从某、从某”也是会意。“从某、从某,某亦声。”会意兼形声(表声音的是第二个某)。比如“合”,收在“@⑩(jí)部”,“合,口也,从@⑩,从口。”但不在“口部”。“@①①”,收在“品部”,不收在“木部”,“@①①,鸟群鸣也。”“品,众庶也。”(众也,庶也)“木”上三个“口”,从形释义。“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十个口传述下来的,从字形以释义。“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也可说交错,但他就形说义,故曰“交胫”。“即,即食也。”小徐说:“即,就也。”“加”,收在“力部”,不收在“口部”。“加,语相增加也。从力,从口。”“卖”,不放在“贝部”,而放在“出部”,篆文上边是“出”字。“买”,放在“贝部”。这些皆会意字,据形以说义,也有会意兼声的。

(本文系根据周祖谟教授为学生讲授《说文解字》的录音扼要整理而成*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艹加亥

@②原字忄加面

@③原字穴加马

@④原字纠右部

@⑤原字口加后

@⑥原字口加四

@⑦原字山上加而

@⑧原字门(繁体)里加克斤

@⑨原字社去土加是

@⑩原字体去本加辰

@①①原字品下加木

@①②原字礻加辰

@①③原字王加干

@①④原字扌加为

@①⑤原字王加丰

@①⑥原字艹加奉

@①⑦原字王眉

@①⑧原字门加隹

@①⑨原字祭上部加言

@②⑩原字日加希

@②①原字音加戈

@②②原字先加先

@②③原字兔下加兔加兔

@②④原字片加庸

@②⑤原字土加瑾右部

@②⑥原字口加耳加戈

2、古汉语复音虚词结构模式分析

蓝鹰

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然而就虚词而言,复音虚词(包括虚词性复音结构)在数量[(2)]、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上,并不比单音虚词逊色。不少复音虚词经长期演变发展,延用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汉语虚词系统中稳固的基石,如“否则”、“未必”、“假使”等。一些虚词的构成模式还突破了实词已有的结构方式,丰富了汉语构词形式。

长期以来,人们对复音实词的构成已有相当的研究,而对虚词构成的研究相对来说显得薄弱;对复音虚词则是更多地着眼于用法的分析,而对其构成形式缺乏足够的探讨。弄清古汉语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不仅可以弥补汉语词汇学和语法学中对虚词研究之不足,而且有助于现代汉语复音虚词的考源,更重要的是可以发现一些在实词研究中看不到的汉语构词现象,总结其规律,从而丰富汉语词汇理论。本文就此试作探讨。

复音虚词的形成与复音实词的最大区别莫过于对具体语境的依赖性。

换言之,实词中的合成词很少甚至完全可以不依赖具体语境而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构成新词。而复音虚词则有许多要依赖于特定的语境、特定的句式或句法结构而形成。这一重要区别的意义在于,对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的分析,必须在大程度上考虑具体语境的因素。事实上正是如此,我们对古汉语复音虚词分析归类时发现,不少虚词孤立地看是谈不上自身的结构类型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谈得上相对的结构模式。

因此,古汉语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首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对独立构成的;一类是依赖语境形成的。

(一)相对独立构成的

由于可以相对独立构成,而不必依赖具体语境,这一类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与实词有不少相同类型。具体而言,有并列式、修限式、述宾式、介宾式、附着式、重叠式。

(1)并列式

构成并列式复音虚词的语言单位不仅在词性上相同,而且语法意义也相同或相近。它们之间在结构关系上处于平等地位,没有主次轻重之别,也没有主谓、修饰等句法关系。这一类型在复音虚词中所占比重较大。

由代词并列构成的如:孰何、谁何;彼其、夫其;此其、是其等。

由动词并列构成的如:譬如、譬若等。

由副词并列构成的如:乃遂、遂便;愈益、滋益;皆悉、咸悉、咸共;必将、必且等。

由助动词并列构成的如:会当、会须;宜当、宜应、当须等。

由介词并列构成的如:比及、比至、及至、逮至等。

由连词并列构成的如:借使、借令、借如、假使、假设;当使、傥若、当若;如使、如令、设使等。

由于构成复音虚词的语言单位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加之结合凝固得还不够紧密,因而存在大量次序颠倒的复音虚词。如:乃遂、遂乃;谁何、何谁;宜当、当宜;乃仅、仅乃;方且、且方;犹尚、尚犹;业已、已业;必将、将必。这些次序颠倒的复音虚词在语法功能上完全相同,不因位置的变换而出现差异。

另外,此类型还有由复音虚词与单音虚词并列构成的多音虚词。如:于是遂、于是乃、于是因、于是便。“于是”本身是表承接的复音虚词,它再与表承接的单音虚词“遂”“乃”等并列构成多音虚词。这种情况虽不多见,但非绝无仅有,其他结构模式中亦时可见到。

(2)修限式

构成此类复音虚词的前后两部分是修饰限定与被修饰限定的关系。又可分为定中式和状中式两类。

a.定中式

定中式复音虚词的两个语言单位之间是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但组成复音虚词后不一定是名词性的。例如:

何物;一日、一旦、一朝;一体;少时、少刻;何所、安所、何许、恶许等。

其中“何所”等有不同用法,这里是“什么地方”义。

b.状中式

状中式复音虚词的两个语言单位之间是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又可分为两种:

副词加动词的:不如、不若、弗如;不意;何如、奚若;何事、安事;何意;唯恐、惟恐;无有、未有;壹似、一似等。

副词(或代词)加助动词的:宁能、岂能;焉能、何能;何足、奚足、安足;宁当、岂当;安可、焉可、何可;岂敢、庸敢;何敢、安敢;不得、勿得;不敢、弗敢、弗能、亡能;不克、未克等。

助动词在句中也是修饰动词的,但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受副词的修饰,组成状中式复音虚词后,再修饰动词。因此,上面两种复音虚词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和结构关系是不一样的。

(3)述宾式

述宾式复音虚词由述和宾两部分构成。由于古代汉语中述宾关系存在着两种语序,因而此类复音虚词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宾前述后;一种是述前宾后。

a.宾前述后

关于宾前述后的语序,国内外汉语言学家都有人论及,认为远古汉语语序为宾前述后,后来才逐步演变为现在这样述前宾后[(3)]。而古汉语中所谓宾语前置,实际是远古汉语语序的残留痕迹。这种观点在同语系的其他语言中可找到佐证。此种语序也影响着古汉语复音虚词的构成。

例如:

何有、奚有;何如、何若、奚如、奚若、胡如、曷若、何似。

由于是远古语序的残留,“宾语前置”在古汉语仅限于有特征或曰有条件的语境中,如否定、疑问。复音虚词的构成亦不例外,大都与“疑问”语境有关。其中“有”、“如”、“若”为述语动词,“何”、“奚”、“胡”、“曷”为疑问代词作宾语。“何有”即“有何”,“何如”为“如何”。

b.述前宾后

这种类型是后来汉语的正常语序,所以这种结构模式的复音虚词数量比“宾前述后”的多,且不受特殊或条件语境的制约。

例如:

移时;有间、为间、有顷;要之、总之、统之;无何、无几、亡几;若是、如是、若此、如此、若彼、如彼、若斯等。

其中“移”、“有”、“总”、“若”等是述语动词,“时”、“日”“间”、“是”等是其宾语。

(4)介宾式

汉语中的介词大都由动词虚化而来,许多同时兼有动、介的语法功能。由此,介宾式复音虚词在结构上与述宾式有不少相似之处,其中最突出的相似表现在语序上,即介宾式复音虚词的结构模式也有两种对应形式:一种是前宾后介;一种是前介后宾。

a.前宾后介

与“前宾后述”的复音虚词略有不同的是,前宾后介的复音虚词数量比前介后宾的多,而且其构成虽然也受特殊或条件语境的制约,但似乎条件更为宽泛。

例如:

何当;何为、奚为、胡为、曷为;何以、何用、奚以、胡以;何自、何由、何从、胡自;是以、是用、此以、兹用;孰与、何与;恶乎、乌乎等。

上面“何”、“胡”、“是”、“此”等为代词作宾语;“当”、“为”、“自”、“从”等为介词。

其中“是以”等不是否定或疑问语境,而属代词作宾。

b.介前宾后

例如:

以故;以是、以此、以斯、用是、用此、由是;于是、于此、于何;从此等。

此类复音虚词有较强的稳固性,有的沿用到现代汉语,有的更换了构成要素后传了下来。如“于是”、“从此”至今仍用;“以”、“用”与“因”相同,“以此”、“用此”在现代汉语中演变为“因此”。

(5)附着式

此类复音虚词由一个较虚的语言单位附着在一个较实的语言单位上构成。这个较虚的语言单位是怎样演化并附着的,情况不一而足,有的则不甚清楚。同附着式的实词一样,此类虚词也可分有前附和后附两种。

a.前附式

较实的语言单位前面附上一个较虚的语言单位。例如:

畴昔、谁昔、畴@①(不清);有似等。

“畴”在古汉语中常作疑问代词,但此处无义,为助词。至于“谁昔”,《诗经》郑玄笺云:“谁昔,昔也。”朱熹注云:“谁昔,犹言畴昔也。”“有似”的“有”亦为词头,无义。“有似”即“似”,“好象”义。

b.后附式

较实的语言单位后面附着一个较虚的语言单位。此类型比前附式稍多一些。

例如:

意者、抑者;、至夫、及夫;何等;云尔、云耳;俄尔、俄然;间者、比者;久之;乃者、日者、昔者、往者;少焉;顷之、顷者等。

(6)重叠式

此类型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语言单位重叠构成。

例如:

比比;各各;每每;稍稍、浸浸、弥弥;时时;数数;往往;一一;云云等。

这类复音虚词同单个的相比,意思一般要发生变化。如“每”是“每次”、“每逢”义,而“每每”则为“常常”义。有的重叠以后在程度上发生变化,如“稍”为“缓慢”义,而“稍”和“稍稍”相比,后者“缓慢”的程度上则有所加强。

(二)依赖语境形成的

这类复音虚词实际上都可视为从句中截取某些部分凝固而成,因而对语境有很大的依赖性,其结构模式与实词的结构类型也有很大差异。有的看似可用实词的某种结构类型来分析,但实际上是形同实异。有的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很难看出其结构,因而必须在一定的句型句类中考察其形成由来,才能弄清其结构形式。由此,对这类复词结构模式的探究也最有价值。其具体类型有连用式、连修式、句子凝固式、截取式。

(1)连用式

如上所述,对语境有着极大依赖性的复音虚词不同于相对独立形成的复音虚词,连用式复音虚词亦如此,它看似两个语音单位并列,实际上只是先后连用的关系。这种类型主要限于语气词。

例如:

乎哉、哉乎、也哉、矣哉、焉哉;焉尔、焉耳;也已、也矣;矣夫、也夫;矣乎;也乎、也与;已矣等。

两个语气词相互之间没有语法结构上的紧密联系,它们各自与全句发生关系。从语法意义上看,它们各自仍表示自己的语气,而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正因如此,可以出现三个语气连用构成的复音虚词,如:也乎哉、焉耳矣、也已矣。严格地说,这些复音虚词都不能算虚词,甚至连“结构”也算不上,只是人们习惯上把它们视为虚词而已。所以,古汉语复音虚词中其他各类“结构”经演变发展,到现代汉语有不少凝固为虚词,而此类则一个也没有。

(2)连修式

构成这类复音虚词的语言单位之间好象存在着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并非如此。修饰关系当然存在,不过不是在它们之间,而是它们与句中别的成分先后连续构成修饰关系。这类虚词一般处在状语的位置上,通常由两个副词组成。

例如:

不唯、非唯;非徒、非但、不独;岂特、岂徒、岂但;未必、不必;未尝、未曾、不曾;不复;岂必等。

这类虚词先后与句子成分发生修饰关系,在具体句子中,通过比较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如:

(1)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孙子列传》)

(2)问其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孟子·离娄下》)

通过与例(1)比较可知,“尝”修饰“有”,然后“未”修饰“尝有”,或者说“未”否定整个谓语,而非“未”修饰“尝”。不可否认,我们今天无论从语感还是从语音停顿上看,都觉得“未尝”结合得更紧密些,但语法关系却非如此。尽管现在“未尝”早已是一个

货真价实的虚词了,但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即它是怎样成为一个复音虚词的。

(3)句子凝固式

此类复音虚词实为一个分句凝固而成的。它们虽可独立为句,但必须与别的句子配合使用,否则会使人感觉句意未完。例如:

不然、不尔、非然;虽然、虽尔;若然、若尔;若是,如此;何也、何哉、何邪、何与、何乎等。

“不然”意为“不这样的话”;“虽然”意为“虽然如此”、“即使这样”;“何也”意为“为什么呢”。这些虚词的作用与语境紧密相连,其分析和理解对语境的依赖显而易见。

(4)截取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复音虚词都是从句子中截取一些部分组成的,如相对独立的述宾式、介宾式、修限式中的不少虚词,依赖语境的连用式、连修式的不少虚词。然而截取式中这一特点更为突出,尤其从这些虚词形成的探究中便可得知。根据这类虚词中语言单位的结合情况又可分为附前式、附后式、联结式和准陈述式四种。

a.附前式

这类复音虚词由一个较实的语言单位和一个较虚的语言单位组成。它与前面分析的前附式的不同之处在于,附前式对具体语境的依赖性极强,它实际上是一个与句中其他成分有语法关系的语言单位在淡化这种关系之后,向前附着在前面较实的语言单位上,成为一个相当于词尾的构词成分。当然,它与前面分析的后附式也有明显区别,因为后附式的后附成分是本身便相当词尾而不与句中其他成分构成语法关系的虚词。

附前式虚词如:

因而、用而;可而;继而;随而;俄而;既而、已而;得以、可以;足以;赖以;殆乎、几乎、几于;难以、难乎;卒以、终以、终于;在于、在乎;至于、至乎等。

这种虚词大致从以下几类语法结构中截取出来。第一类是“状语·而(以)·中心语”的结构关系,如“继而”、“因而”、“俄而”、“卒以”、“终以”等。“而(以)”为连接状语与中心语的连词,脱离与中心语的关系后前附于状语。第二类是“状·以·中心语”的结构关系,如“得以”、“可以”、“难以”等。“以”本为表凭借、工具的介词,它本来与后面的宾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中心语,但由于介词宾语的脱落,便前附于状语。第三类是“述语·于(乎)·宾”的语法结构。“于(乎)”是介词,它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充当补语,后来前附于述语。

b.附后式

这类复音虚词也由一个较虚语言单位与较实语言单位组成。与前附式、后附式的区别同附前式。这类虚词数量甚少。

例如:

而已;则已、即已。

“已”本为动词,为“完结”、“停止”等义,由“而”、“则”、“即”等与前面的动词性成分连接起来。后来“而”等丧失连接作用而向后附于“已”,演变为语气词。

c.联结式

这类复音虚词由两个各有关联作用的连词组成,它们往往在句首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不紧密,而与上下句子的联系密切,实为从句首截取而成。

例如:

而况、又况;而又、而且、亦且、又且;纵令、纵使等。

有人认为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其实不然。并列构成的两个语言单位一般而言可以颠倒语序而不影响表义或语法作用,但上面的虚词要么根本不能调换语序,要么调换后关联意义会改变。它们实际上有点象实词中连述式构词,不同的是它们与句子的联系密不可分。

d.准主谓式

这类复音虚词的“主”由否定性无定代词“莫”充当,“谓”的部分不完整,实为截取主谓之部分构成,故称准主谓式。

例如:

莫如、莫若;莫不、莫非、莫弗。

“莫”可以泛指人或事物,充当主语。“莫”前面如果有先行词,“莫”就指代先行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果没有先行词,“莫”就泛指。“如”、“若”为谓语动词,“不”、“非”为否定副词,属谓语的一部分。“如”、“不”都不是谓语的全部,故“莫如”、“莫不”为截取部分主谓构成。

以上是复音虚词结构模式的类型分析,关于复音虚词的成因及其规律,将另文探讨。

注:

(1)(1)复音虚词是习惯的说法,就其内容而言,实际包括了不少短语乃至惯用句式。本文沿用习惯说法,但分析对象不包括惯用句式。(2)何乐士等《古

汉语虚词通释》收虚词639个,楚家安《文言复式虚词》收复式虚词124

1条。因此,就数量而言,复音虚词超过单音虚词。(3)参见日本汉学家桥本

万太郎《语言地理类型学》、张清常师《上古汉语的SOV语序及定语后置》(载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第1期)等论述。

3、谈古今汉语偏义复词的不同特点

漳州师院学报邓细南

朱星在《古代汉语》一书中曾指出:“合成词中,最应注意的是偏义词。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代表了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1)]解惠全主编的《古代汉语教程》也认为:“偏义复词从形式上看和并列结构的合成词一样,两个语素是并列的,但实际上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作为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是陪衬。”[(2)]宋学农主编的《古代汉语教程》进一步认为:“偏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近相类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后,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却摒弃不用,只是作为一种陪衬。”[(3)]周本淳主编的高校专科教材《古代汉语》也认为:“所谓偏义复合词是指其词义偏重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词素之一,也就是说只保留了一个词素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

[(4)]总括上述四家的看法:一致认为偏义复词是并列合成词的一种类型,是由两个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代表这个合成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从古今汉语的语言实际情况看,我们认为这个结论只说出偏义复词的共性,没有真实地反映偏义复词由于时代的不同,词义本身的变化而赋予的不同特性。现从偏义复词的结构、词汇意义等方面,对古今汉语偏义词的不同特点加以比较。

(一)从偏义复词的结构上看

古汉语偏义复词有二个特点:一是偏义复词中的两个语素结合得不够稳定,具有临时性。由于古汉语偏义复词是以单音词的连用为基础,它和其他的双音合成词一样,经历临时性的组合到凝固成词的发展变化。因此这类偏义复词的陪衬语素,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露出来,一旦脱离了那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其临时性便随即消失,同时即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请看下列例句:

1、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德,国家之基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2、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左传·桓公二年》)

3、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史记·游侠列传》)

4、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而调缓急。(《盐铁论·本议》)

5、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诗经·邶风·绿衣》)

6、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经·齐风·东方未明》)

7、年不顺成,君衣布jìn@①本,关粱不租,泽列而不赋,士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玉藻》)

8、岂有文章惊海内,漫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

9、韩之于卫,相去中间不甚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多人。多人不能不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史记·刺客列传》)

10、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11、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汉书·张汤传》)

例1根据上下文义的相承关系,“国家”偏指“国”指晋国,“家”无义只起陪衬作用。例2“国家”无偏义,“国”指天子统治的地方,“家”指诸侯统治的地方,作为单音词连用的“国家”均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有时“国家”也可分用为“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例3“缓急”联系下文虞舜窘于井lǐn@②,伊尹负于鼎俎……当偏指“急”就是急难的意思,“缓”无义起陪衬作用,是偏义复词。例4“缓急”无偏义,“缓”指“缓和”,“急”指“急迫”,是单音词连用。例5“衣裳”联系下文“采采衣服”偏指“衣”即“衣服”,“裳”无义起陪衬作用,是偏义复词。例6“衣裳”无偏义,“衣”指上衣,“裳”指下裙,保留各自原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例7“车马”偏指“车”,因“造”只能与“车”相照应,“马”是不能“造”只能“养”的,是偏义复词。例8“车马”无偏义,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例9“得失”根据上下文意偏指“失”即差错,弊端,是偏义复词。例10“得失”无偏义,“得”指“成功”,“失”指“失败”恢复其固有的词汇意义,是单音词连用。例11作为偏义复词的“短长”由于两个词素结合不够紧,允许颠倒成“长短”,而“长”正与上文的“高”相照应当偏指“长”,专指长处功劳。按张安世的话,意思是不要自己夸张,所以“短”只起陪衬作用无义。

特点二是陪衬语素不定位,时前时后。请看下列例句。

12、询谋得失,深遂夙愿。

(王冰:《内经素向经序》)

13、余刻此图,并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脏腑记叙》)

14、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5、所以遣兵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纪》)

16、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17、所向天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行》)

18、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9、秦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若也。以此与天下,天下不足兼而有也。(《韩非子·初见秦》)

20、爪牙不足以供耆(嗜)欲,趋走不足以避利害。(《汉书·刑法志》)

例12“得失”偏在“得”义,意思是“收获”“失”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9“得失”偏向“失”,“得”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3“短长”只偏指“短”即短处缺点,“长”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14“短长”偏指“长”,“以为殊无短长”即认为很没有能耐。“短”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5“出入”偏指“入”,“出”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6“出入”偏在“出”,“入”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17“死生”只偏向“生”义,“死”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例18“死生”偏在“死”义,“生”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19“利害”偏用“利”义,“害”无义,陪衬语素在后。例20“利害”偏用“害”义,“利”无义,陪衬语素在前。上述十例都说明陪衬语素具有不定位时前时后的特点。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结构定型表现两方面:一是构成偏义合成词的每个字是语素,各语素之间结合得很紧,不容许随便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二是陪衬语素不再时前时后,而是固定的,不受特定语言环境所制约。

比如“窗户”两个语素结合得很紧,不容许拆开或随意加入什么成分,其义偏指“窗”,陪衬语素“户”无义消失,位于“窗”的后面,只起陪衬作用。

(二)从偏义复词的意义上看

古汉语偏义复词在意义上的特点是两个语素都保留其作为单音词连用时的词汇意义,也就是说作为陪衬语素的意义并未消失,凝固成复合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完全受特定的语言环境所决定即随文释义,也就是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有时可从特定上下文词语的互相照应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可联系前后文句意的相承贯通上来确定偏义;有时也可从遣词造句的语法关系上来确定偏义;有时却是单纯为凑足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请看下面例句:

21、齐桓用其仇,有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谓伯道者也。

(《汉书·梅福传》)

22、江陵三千三,何足持作远;书疏数知闻,莫令信使断。

(《北朝民歌《那呵滩》)

23、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姓命之区域。(《陆机:《吊魏武帝文》)

24、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孟子·梁惠王上》)

2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贾谊:《论积贮疏》)

26、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hóng@③如钟鼓不绝。

(苏轼:《石钟山记》)

27、昔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计,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辨,不能免于谗谀,而二国以危。(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28、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9、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曹操:《薤露行》)

30、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曹操:《却东西门行》)

例21“仇”,指管仲,齐桓公重用原来反对自己的管仲为相,“仇”与“逆”互相照应,可见“逆顺”只偏指“逆”,“顺”无义起陪衬作用。例22“疏”,一种分条陈述的文体。“书”,信。“疏”和下文“信使”不相照应,“书疏”显然偏指“书”,而“书”正与“信使”互相照应,这样“疏”无义起陪衬作用。

例23“始”和“归”意义上不相照应,而“终”与“归”正好照应,可见“始终”当偏指“终”,“始”无义起陪衬作用。例24孟子是针对齐宣王以牛易羊衅钟之事发出责问的,前文未提到过禽,可见“禽兽”只偏指“兽”,“禽”无义起陪衬作用。例25“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穰”无义起陪衬作用。例26以山名石钟和文中以无射钟、歌钟比拟风水与山石相吞吐之声看,“钟鼓”显系偏指“钟”,“鼓”无义起陪衬作用。例27孔子因谗被逐,墨翟因谗被囚,故“谗谀”偏指“谗”,统承前文“季孙之说”、“子冉之计”而言。例28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同理例7“车马”偏指“车”义,因“车”与“造”构成动宾关系,与“马”不搭配,故“马”无义起陪衬作用。例29“沐猴而冠带”显系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一文中“沐猴而冠”一语,可见“冠带”之“带”仅为凑音节需要而连带提及。例30“行止”,谓飞行和栖止。雁只在飞行时列成队形,止宿时则聚在一起。可见“行止”当偏在“行”义。同时也为了适应诗歌音节需要,使句式工整,还是把不表义的语素“止”保留着。

现代汉语偏义复词词义固定单一。表现在一、由两个语素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后,其义偏向那一个语素是固定的,不能随文而异,即不受“观境为训”原则的制约。也就是说表义语素定位,不管在任何时期,任何语言环境中,自始自终都固定在某个语素上,不会发生忽此忽彼的随意状态。二、两个语素虽并列,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经消失,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

例如现代汉语的名词“国家”、“人物”、“质量”、“舟楫”、“狐狸”、“妻子”等两个语素并列,其中一个语素义消失,“国家”偏指“国”,“家”义消失;“人物”偏指“人”,“物”义消失;“质量”偏指“质”,“量”义消失;“舟楫”偏指“舟”,“楫”义消失;“狐狸”偏指“狐”,“狸”义消失;“妻子”偏指“妻”,“子”义消失。动词“忘记”、“死活”、“离合”,形容词“好歹”、“缓急”等其义偏向一方也是固定的。“忘记”偏向“忘”,“记”义消失;“死活”偏向“死”,“活”义消失;(反动派不管人民的死活。实际上是让老百姓死,,不管老百姓活。)“离合”偏指“离”,“合”义消失;“好歹”多指“歹”一方,“好”义消失;“缓急”多指“急”义,“缓”义消失。它们的特点是把两个语素并列起来,让一个语素的意义消失,这就造成了所谓偏义词,消失的那个语素在构词上只起陪衬作用。

为什么古今偏义复词具有这样明显的差异呢?我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偏义复词都经过临时组合阶段的试用过程:由临时不稳定的单音词连用向凝固稳定的合成词的发展。其总的发展演变规律是(1)有的历代递相袭用,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个偏义复词。如国家、窗户、妻子等。(2)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之后,渐渐丧失生存能力而自行淘汰。如车马、园圃等。(3)有的既没有固定成词,也没有被淘汰,直至今日依然处于试用阶段。如成败、得失、利害、恩怨等。(4)二是随着词汇自身的发展,词和词组以及词和词素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如“国家”、“妻子”原是词组,后来变成了词;“民”、“众”原来是词,现在成了词素。

我们研究词汇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要有历史主义观点,另方面又要分清古今界限。而古汉语偏义复词的特点,正好说明它处在临时组合阶段,内部结构不够稳定,其义也随文而异。到了现代汉语,这类词大都已凝固成一个复音合成词了,其中一个语素义已消失只起陪衬作用,其义就偏向一方而且是固定的,成为相对稳定独立、为大家所公认的单一明确的概念了。

总之,通过对古今偏义复词不同特点的剖析,必定能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从而进一步增强驾驭现代汉语的能力。

注释:

(1)朱星著《古代汉语》58页。

(2)解惠全主编《古代汉语教程》131页。

(3)宋学农主编《古代汉语教程》161页。

(4)周本淳主编《古代汉语》93页。

(5)引《语言文字学》1992年第1期《偏义复词成因初探》作者钟如雄。

(责任编辑林甘泉)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②原字广加禀

@③原字口加宏去宀

最新托福考试作文题选编

最新托福考试作文题选编 1. Some people think that parents should plan their children‘s leisure time carefully. Other people believe?that children should decide for themselves how to spend their free time,Which idea do you agree with?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 2. People should be realistic rather than romantic in order to live a better life.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with the statement. Use specific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3. People should never be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 have,they should always want something new or?something differ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 4.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fami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young adults. Other people think?that friend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young adults. Which view do you agree with?Use examples to)support your position. 5. Som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school activities such as clubs and sports. Other students do not take part in??such activities because they spend more time on their studies. Tell why you think the two groups of?students spend their time differently?Which type of student do you prefer to be?Explain why. 6. Travel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reading book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eople and the world.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Use specific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7. Some people like different friends. Others like similar friends. Comp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two?kinds of friends. Which kind of friend do you prefer. Explain why? 8. After they complete their university studies,some students live in their hometowns,others live in?different towns or cities. 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living in your hometown or living in different towns or cities. Give specific reasons for your answer. 9.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newspaper are the best source of news. Others think that the news is presented?better on radio or television. Which of these sources of news do you prefer?Use specific examples to?support your choice. 10. Some people learn best when a classroom lesson is presented in an entertaining,enjoyable way. Other?people learn best when a lesson is presented in a serious,formal way. Which of these two ways of?learning do you prefer?Give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11. Some people say that 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life is learning to be cooperative. Others take the opposite?view and say that learning to be competitive is the best preparation. Tell which one you agree with and explain why. 12. Some people pay money for the things they want or need. Other people trade products or goods for?what they need. Comp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two ways of obtaining things. Which way do you?prefer?Explain why. 13.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growing up in a large family,with several sisters and brothers,offers?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Other people think that being the only child is more?advantageous. Write a short essay in which you discus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position. Explain which position you

话题作文题目集锦

XX话题作文题目集锦 话题一:我” 著名作家XX在回顾自己的成功之路时说:一个人至关重要的是认识自己, 设计自己,天才不过几百年才一个,关键是是否能发现自己身上的天才。”努力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你的人生会更美好、更快乐。 请以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通过生动的事例介绍自己,让别人认识你。 话题二:童年”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外婆的摇篮曲,是XX上的“XX”是夜晚的萤火虫”,是五彩缤纷的画??…当回首往事,童年仿佛是一首动听的歌,让我们快乐,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收获。 请以童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话题三:成长” 幼时、儿时、少年时?…一个个透明的日子,永远像一块块透明的湛蓝的XX,凝缩着第一滴欢笑的泪水,映现着我们脸上那每一抹纯真,洁白的纸上涂上了梦想的色彩,也记录了我们成长的足迹……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左右的文章。 话题四:和谐” 和谐犹如一幅画,好似一首歌。和谐产生XX,和谐生发力量。个人的成长需要和谐,社会发展XX和谐。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有了斑斓的色彩;社会正是因为构建了和谐才有了空前的繁荣。 结合以上材料,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话题五:生活” 生活中有快乐、幸福,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困境和危险。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样的呢? 1 / 4

请以真实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话题六:烦恼” 当一个人遇到生活中难题而不解的时候,当一个人进退维谷而难以选择的时候,当一个人面对对与错或与别人见解不同而不能分辨的时候,他往往处在烦恼”的状态之中。也许你正为自己相貌一般、身材矮小而烦恼;也许你正为自己不佳的学习成绩而伤心;也许你正为和朋友的一场不愉快而懊恼…… 这些烦恼是如何产生,而你又是如何消除的呢?也许你的烦恼还没有消除,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请以烦恼”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题目中可以用上烦恼”二字,也可以不用。字数不少于500字。 话题七:爱” XX在XX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几个字,这是一种爱;XX为XX学习谱写了“XX 三迁”的佳话,这是一种爱;父亲为生命垂危的女儿献出肾脏,这是一种爱;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5岁的女儿上了公共汽车,母亲谢绝了为女儿让座的人,说:让她站着吧,她已经到了可以站的年龄了。”这也是一种爱。爱有多种多样,你一定对生活中的爱有所经历和感悟。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写出真情实感。 话题八:真挚” 真诚的xx,温暖芳馨;真诚的赞扬,催人向上;真诚的交流,获取信任;真诚的合作,赢得成功?…真诚是春风,它拂去了心灵的微尘;真诚是xx,滋润着XX的花朵。真诚给我们希望,给我们力量............. 话题九:感动” 在我们生活中,让我们感动的事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件事,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请以“真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 / 4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原题(2004—2015)

广东省历年高考作文原题(2004—2015) 2004年 25.阅读下面的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时东瓯(今浙江南部沿海一带)人住的是茅屋,经常发生火灾,为此痛苦不已。有个东瓯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有个叫冯妇的人善于搏虎,凡是他出现之处,就无虎。东瓯商人回去后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国君。由于东瓯话“火”和“虎”的读音毫无区别,国君误以为冯妇善于“扑火”,便以隆重的礼节从晋国请来了冯妇。第二天市场上失火了,大家跑去告诉冯妇,冯妇捋起衣袖跟着众人跑出去,却找不到虎。大火烧到王宫,大家推着冯妇往火里冲,冯妇被活活烧死。那个商人也因此而获罪。(据《郁离子·冯妇》改编) 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语言沟通的问题,彼此一再产生误解,以致冯妇葬社年火海。由此可见,语言上的沟通成功与否,有时影响巨大。请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结合个人见闻、感受或学习语言的体会。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2005年 24.阅读F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 请以“纪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 ⑤800字以上。

最新托福考试作文题选编50题

1. Some people think that parents should plan their children's leisure time carefully. Other people believe? that children should decide for themselves how to spend their free time, Which idea do you agree with? 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 2. People should be realistic rather than romantic insgroupsto live a better life. Do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Usespecific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3. People should never be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 have, they should always want something new or? something differ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Give reasons for your choice. 4. Somepeople think that the fami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young adults. Other people think? that friend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young adults. Which view do you agree with? Use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position. 5. Some students participate in school activities such as clubs and sports. Other students do not take part in?? such activities because they spend more time on their studies. Tell why you think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spend their time differently? Which type of student do you prefer to be? Explain why. 6. Travell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reading books insgroupsto understand the people and the world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statement Use specific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7. Somepeople like different friends. Others like similar friends. Compare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two? kinds of friends. Which kind of

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题 目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2014年广东省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广东2002-2012年语文高考作文题题目】 广东2002-2012年高考作文题 2002年:心灵的选择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毅然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探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也许不一定人人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所见所听也会面临一些触动心灵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得抄袭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2003年: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 宋国有一富商,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冲倒了,他的儿子说:“不修好,就会有人来偷窃。”邻居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商家的东西被偷不少。富商称赞儿子聪明,反而怀疑东西是邻居偷的。

这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直至今日仍有类似的故事,或与之情况不同甚至相反的故事。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人的感情的亲疏与认识事物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请以《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符合话题范围立意自定、体裁不限、800字以上。 2004年:语言与沟通 以寓言《郁离子?冯父》改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要求写一篇语言与沟通为主题的作文。 材料内容(大意):古代时,东瓯(指浙江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 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 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河南中考作文题目集锦

河南省中考作文题目集锦 编订:王希锋 1986年:命题作文---给桃花源中人的一封信 1987年:命题作文---在欢送毕业生座谈会上的发言 1988年:材料作文---当听到夏斐之死的信息后 1989年:命题作文---我的兴趣爱好 -----谈兴趣 1990年:材料作文---“虎门销烟”解说词 1991年:命题作文---生日(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992年:命题作文---我为此而自豪 1993年:命题作文:压岁钱(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994年:命题作文---书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995年:半命题作文---我最想得到 1996年: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或扩展成故事---“智慧” 1997年:材料作文---写成读后感 1998年: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 1999年:看图作文-----“不要让和平蒙上鲜血” //话题作文--- 生活 2000年:命题作文---我的心愿/ ------我会关心别人 2001年:半命题作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 2002年:半命题作文---当我面对的时候 2003年:话题作文----欣赏 / ------友善 / -------相信自己 2004年:话题作文----信念与成功 // 半命题作文---我终于找回了 2005年:话题作文---欣赏 2006年:话题作文----交流 2007年:命题作文---为了家乡的明天更美好 半命题作文:从我开始(节俭、微笑、遵守规则) 2008年: 命题作文---那个故事的主角是我 材料作文---读格言作文:一花不成春、独木不成林 // 如果你想走的远,请和大家一起走 //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松松进洞里。 2009年: (1)题目:逆耳忠言助我行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让你能和太家一起分享啊。”橘子回答说。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长成小瓣呢,是为了让我一个人独吃吗?”“不!”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天津:历年小升初考试作文题目选编-作文

天津:历年小升初考试作文题目选编 、题目:最珍贵提示:世上什麽最珍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友情最珍贵,有人认为诚实最珍贵,也有人认为他人的关怀最珍贵……你认为最珍贵的是什麽?请选择生活中合适的材料,写一篇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常常会使我们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相信你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悟。 请以做人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文题补写完整,并以此文题为中心写作成文。 例如:做人要诚实。 (还可以填写真诚正直守信用有责任感敢于面对困难……)()必须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表现中心,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字。 、材料:我们班和六年级二班进行拔河比赛,同学们热烈地为我们加油助威。 就在这时,我脚下一滑,摔到了。 我们失败了。 我担心大家埋怨我,可是大家反而鼓励了我,并且在下场前,大家仔细地分析,又想出了许多办法。 我们班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要求:()自拟题目()把所给的材料用第一人称扩写成一篇不少于字的记叙文。 ()要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提示:()可写出大家是如何动脑筋,想办法取得拔河胜利。 ()可描写第二场比赛的场景。 、题目:根据材料续写惊喜下课了,操场上又成了欢乐的海洋。 但与往日不同的是有许多同学们聚集在宣传栏前,他们都伸着脖子看着什麽,个子小的同学,还不停地在那一蹿一蹿地跳着看。 出于好奇,我马上随着人流向那儿跑去……要求:()展开合理想象,想想宣传栏上写的是什麽内容,为什麽使我惊喜。 ()用提供的材料作开头,续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记叙文,内容要具体,要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等语言表达方式。 、请你按照下面提供的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以《选演员》为题扩写成一篇字左右的记叙文。 材料:六一儿童节前,学校内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为了准备六一文艺演出,学校计划排演课本剧,要求各班推选演员。 小雅的妈妈知道孩子一心想参加这次演出,可又担心女儿会落选。 推选的过程结束后了。 妈妈来接小雅,小雅跑到妈妈的跟前,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她大声地说:妈妈,我虽然没被选为演员,但是我还要为那些被选上的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作文教学 2013-06-07 18:09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我来写高考微作文(摘录) 遇见困难,三种选择接受别人帮助;接受别人帮助,但以后会对帮助自己的人感恩;拒绝帮助,认为帮助是施舍。三种不同选择,体现的是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你会选择哪一种呢?我会选择接受帮助,但以后会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然后自己可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帮助可以传递!

接受帮助更快的走出困境是为了更快的回报社会,偿还恩人的恩赐是对行善者的鼓励,不接受帮助是自强不息,敢于挑战困难。 在被种种令人心寒的事件后,还是有一股温暖在这世界,富翁的举动是一种真善美,而3个不同的人的反应也反应了各自态度“感恩,知恩图报,坚守自己的原则”,真善美的存在形式很多。心怀真善美,做有用的人。 毋庸置疑施比受更快乐,但坦然接受帮助,他日也做一个施者,同样能感受施的快乐,并能使爱的火炬代代相传,这才是施的意义,社会也因此更美好。 我觉得天无绝人之路,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只有自己双手造出来的天下才是真天下,倔强是一个人应有的本能,想得到的,就必须经过自己的双手才是真实的,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就是这样,而我则需要倔强的证明——这是我的天下。 广东高考作文每年都是值得期待的,出的题新颖,又贴近现实,很有得写,又思考价值,能充分调协高中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有话可写。今年的题目出得还是不错的。 欣然接受捐助,并且利用这笔钱借鸡生蛋,也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富翁,去帮助更多的人。 感恩地接受捐助,或许能更快走出困境。这不是平白无故得到的接受,不必纠结是不是丢掉自尊心。接受人的帮助并不是种施舍,如果别人的帮助能让我脱离险境,为何不接受?以后自己有好的条件了,再以另一种方式来回报社会,何乐不为呢? 自强不息、、、自力更生、、、

历年高考作文题目集锦

诗歌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作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材料作文“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1980:材料作文“读后感:《画蛋》” 达·芬奇的故事 1981:材料作文“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材料作文——自拟题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材料作文——“树木·森林·气候” 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材料作文——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习惯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989:材料作文:“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 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材料作文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①材料作文——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200字) 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500字 1992:材料作文①记叙25分;②议论25分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题目自拟

小升初历届作文题目选编

小升初历届作文题目选编 1.材料:我们班和六年级二班进行拔河比赛,同学们热烈地为我们加油助威。就在这时,我脚下一滑,摔到了。我们失败了。我担心大家埋怨我,可是大家反而鼓励了我,并且在下场前,大家仔细地分析,又想出了许多办法。我们班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要求:(1)自拟题目(2)把所给的材料用第一人称扩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3)要围绕中心,展开合理想象,把内容写具体。 提示:(1)可写出大家是如何动脑筋,想办法取得拔河胜利。(2)可描写第二场比赛的场景。 2.根据材料续写惊喜 题目:下课了,操场上又成了欢乐的海洋。但与往日不同的是有许多同学们聚集在宣传栏前,他们都伸着脖子看着什麽,个子小的同学,还不停地在那一蹿一蹿地跳着看。出于好奇,我马上随着人流向那儿跑去…… 要求:(1)展开合理想象,想想宣传栏上写的是什麽内容,为什麽使“我”惊喜。(2)用提供的材料作开头,续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记叙文,内容要具体,要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等语言表达方式。 3.题目:请你按照下面提供的材料,展开合理的想象,以《选演员》为题扩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材料:六一儿童节前,学校内呈现出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为了准备“六一”文艺演出,学校计划排演课本剧,要求各班推选演员。小雅的妈妈知道孩子一心想参加这次演出,可又担心女儿会落选。推选的过程结束后。妈妈来接小雅,小雅跑到妈妈的跟前,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她大声地说:“妈妈,我虽然没被选为演员,但是我还要为那些被选上的演员们鼓掌喝彩。” 要求:(1)先把题目抄写在第一行,再写作文。(2)恰当地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文从字顺。(4)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4.在一次以“那一刻,我激动不已”为题的班会上,主持人请同学们讲述小学生活中值得回忆之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讲述着自己内心的珍藏。轮到你发言了,向大家讲述什麽呢?请把它写下来。文题:那一刻,我激动不已 要求:(1)选材有时代感,叙事完整。(2)文从字顺,恰当运用描写方法,表达要真情实感。(3)结构完整,语言流畅,550字左右。 5.题目:我尝到了 提示:在生活中,你可能享受过助人的快乐,也可能体验过失败的痛苦;你可能品尝过母爱的甜蜜,也可能经历过劳动的艰辛;你可能…… 要求:请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学习的快乐、劳动的艰辛、成功的甜头、母爱的甜蜜……),然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6.题目:我眼中的提示与要求:在我们的眼中,世界是五彩缤纷,包罗万象的,如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千奇百怪的景和物,像一本本好书,一部部精彩的电影等等。 要求:请确定所要写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抒发真情实感,写出见闻和感受。文题不限,字数不少于500字。 7.题目:心中的丰碑——读《丰碑》一文有感 要求:(1)仔细阅读《丰碑》这篇文章,想一想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麽,是什麽让你如此感动。(2)联系现实生活中你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写出你最想说的话和最想抒发的感情。(3)可结合文章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4)语句通顺,不少于500字。 8.改写《墙角的垃圾》 要求:(1)根据所给诗的内容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500字。(2)主题鲜明,叙事详略得当,恰当

2019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

2010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与你为邻》 今天上午,高考第一门语文开考,作文题目是《与你为邻》: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010年高考北京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写一个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在今天上午结束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即阅读延伸题。该题共涉及两篇材料,其中有一篇选自柳宗元的《宋清传》,另外一篇选自季羡林1941年所作的《海棠花》。 湖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 河北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有鱼吃还捉老鼠? 漫画作文 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山东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角色转换之间》: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化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01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找回童年》 江西:命题作文《找回童年》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 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 安徽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2010四川高考作文题目出炉 2010四川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辽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 2009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 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 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 有人认为:每个人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完整)四年级语文作文题目集锦

四年级语文作文题目集锦(四年级下册) 题目:真没想到 要求: 1、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有条理,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提示与要求: 你有过“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想办法完成”的经历吗?请仔细想想,以《守信》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有中心,有条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目:这件事,我做对了 题目:啊!我成功了! 提示: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会怀着美好迫切的愿望与决心去做一些事情,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请你从中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 要求: 1、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写一篇450字左右的记叙文。 2、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重点部分写具体些。 提示与要求: 把自己和母亲之间感人的故事写下来,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提示与要求: 写一位你最敬佩的人,通过一件事写出他(她)的优秀品质。 题目自拟。 题目:我会__________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你学会一项本领的经历、体验写下来,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事写下来。 3、注意把学习这项本领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题目:我的同学 要求: 用二三件事把你同学的好品质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题目:未来的我 要求: 未来是美好的,请展开想象的翅膀,憧憬你美好的未来,为你的未来画像。要求想象合理,叙述有条理,400字以上。 题目:想起这事我就_____

要求: 1、在横线填上表示心情的词语。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题目:一份爱心 提示与要求: 在我们这个充满爱心的社会里,你曾得到别人的关爱,也曾把自己的一份爱心献给他人、集体、社会……请你选其中的一件,以“一份爱心”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题目:礼物 要求: 写一篇记叙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叙述有条理,400字以上。 题目:我爱_____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一件事物,抓住特点写下来,并展开适当的想象。 题目:孝心 要求: 选择一两个典型的事例,表达文章的主题。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 题目:______给全家带来欢乐 要求:400字以上。 题目:我做了一件满意的事 要求: 1、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题目:闲不住的人 要求: 从你熟悉的人中选材,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不少于400字。 题目:我和老师说说心里话 要求: 请你通过二三件具体的事,写出自己要说的心里话。 题目:真_______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高兴、难过、有趣、后悔”等。 2、写在校学习期间发生的事。 3、按一定顺序写,内容具体。

高三模拟作文题选编及优秀范文汇总

高三模拟作文题选编及优秀范文汇总 模拟1: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苏州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20次,给予100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 实施前,38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人每月看望两次,126人每月看望一次,134人两月看望一次,77人一次都不去。 实施后,129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30次,38人超20次,60人超10次。 对这一现象,你怎么看?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命题方向 健康生活:自我管理 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核心是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这一制度实施后,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奖孝金的驱使下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考生应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脱离材料行文。

2.立意限制。“奖孝金”制度实施后,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增加,制度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便是考生的立意出发点,考生需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谈谈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就事析理,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3.文体、体式限制。“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引导语限定文体为议论文。“请以李磊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要求撰写的是“演讲稿”。考生在写作时要有文体意识、作者意识、对象意识,必须写成演讲稿的形式。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材料涉及“子女”和“护理院”“奖孝金制度”三个角度,考生可以站在任一角度进行思考和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联想思考是自由的。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掌握的知识来组织文章。写作素材比较多,容易联系现实,联系目前现实生活中诸多与“奖孝金”相关的事件以及不孝顺父母,对父母物质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关注不够的社会现象,对材料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也可联系历史上的孝道传承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深入剖析。 解题 本题属于现象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本材料通过“奖孝金”制度,揭露了现代社会一些子女对待老人的态度,反映了社会上孝敬老人的观念淡漠。尊老、敬老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要如何对待老人?不仅要给老人晚年生活以物质保障,也要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满足。要发自内心地爱父母、敬父母、尊父母,不要因为某种目的去行孝。也可面向护理院,对这种制度加以肯定。本题考查了考生直面现实的分析探究能力和构思写作能力,也考查价值观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思考人生。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不计得失方为孝。 2.用钱换来的还是孝吗? 3.唤醒孝心意识,为奖孝金点赞。 4.“奖孝金”实质是激励的艺术。

2018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题

广东省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 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科技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广东省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之一 用心观察与记录 如今数码相机已经十分先进,人们能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照片。然而,有人又重新拿 起胶片相机,不顾一卷三十六幅的胶卷几十元的高昂成本,与暗房里费心劳神的冲洗过程。 这是为什么呢?正是由于这种种麻烦逼着摄影师在按下每一次快门之前,都能够仔细深入地 观察被摄物体,用心思考,因而每一张逐渐显影的照片背后都有一段值得慢慢回味的记忆。 这种回味在如今数码照片泛滥的时代已是非常稀罕了。人们用镜头代替眼睛,用照片代 替记忆,以为自己这样便抓住了时光。 我也曾经这样天真地认为。我初涉摄影之时曾去过一次西藏旅游,带着自己的数码相机。蓝天,白云,碧水,雪山,面对这一切难以用人类语言形容的美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一赶紧拍下来。于是,在西藏之旅的期间,我的眼睛几乎未从取景器小窗口上移开过,存储卡也被填得满满的,心想我已记录下这一切美景。然而,回家再次浏览这些相片时,却再找不回当时的那一份激动了。当时只顾着拍照,却忘了用心体会旅途的愉快,面对美景的新奇与 感动,以及景观背后动人的故事传说……我这才意识到,有些东西是难以用相片记录下来的。 后来,有一次我带上相机出门“扫街”时,才真正领悟到拍照的真正目的。在老城区走街串巷,嗅到食物的诱人香味,原来是一家老字号肠粉店。走进店里,点一碟肠粉,看着老

精彩作文题集锦

精彩作文题集锦 第一组 1我与苦难的亲密接触 2 一生之计在于“今” 3 家----爱的港湾 4 让生命飘出幽香 5 挫折着,美丽着 6 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环保“为话题) 7 别了,漫画书(以”书“为话题) 8 两只流泪的爱情鱼(以”人与自然“为话题) 9 Internet,my love(以”电脑“为话题) 10 心泉叮咚(以母爱为话题) 11 ABCD---梦开始的地方(以理想为话题) 12 1234567 (以友谊为话题) 13 给我一双翅膀 14 幸福,在那一刻绽放 15 宽容世界,快乐自己 16 那一刻,我含泪微笑 17 瞬间=永恒 18 听,长城在哭 19 你也是一道风景 20 手掌上的阳光 21一袋父母心 22 寻觅彩虹的日子 23 感谢阳光雨露 24 留一步与人 25 成长日记 26我的童年往事 27我最尊敬的人 28一件难忘的事 29我的同桌 30我的语文老师 31等我长大了... 32假如三天后是世界末日 33误会 34谈勤奋 35假如我有100万 36不能说的秘密 37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38老师,我想对你说 39机会 40爱 41朋友 42第一次... 43春节趣事 44.印象

45我的成长 46为什么是我 47为什么又是我 48为什么还是我 49为什么总是我 第二组 1.家庭给了我烦恼 2.挫折 3.真情 4.成功的喜悦 5.失败给我带来的欢乐 6.终生难忘的“舞弊” 7.一场骗局 8.智慧的力量 9.我有一双___的手 10.我做对了人生的一道“____题” 11.____让我着迷 12.我渴望____ 13.那一次,我_____ 14.____给我带来的欢乐 15.心愿 16.在需要帮助的时候 17.我战胜了_____ 18.谈动脑筋 19.不寻常的___ 20.由__想到的 21从我做起 22人生储藏罐 23自信 24最牵挂的 25第一次…… 26给自己一个微笑 27责任 28走进网络 29拥抱自然 30未知的明天 31那一片蓝天 32生活因……而精彩 33世界因……而骄傲 34美好憧憬 35对友谊的认识 36学会信任 37时间是什么 38学会做人 39历史人物于我 40多彩的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