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经济学

课程经济学

课程经济学
课程经济学

课程介绍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着重研究工程与经济的相互关系,谋求工程与经济的最佳结合。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各种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为手段,为现实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方法。工程经济学是在总结中国经济建设实践经验、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和国外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

工程经济学作为我院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建设课程,自城建学院创立以来即开设此课程,并一直是工程管理系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同时作为学院其他专业的通识课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杨双全老师组织编写的《工程经济学》教材已由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前除为工程管理专业开设工程经济学外,还作为通识课,面向全院其他专业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科学与经济科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提高其专业素质。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

1 工程经济学概述

1.1工程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性质

1.2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3 工程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1.4工程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原则

2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2.1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2.2工程经济分析的方法基础——资金的时间价值

3 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

3.1资金筹措概述

3.2工程项目资金的筹集方式

3.3项目融资

3.4资金成本

4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4.1建设项目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4.2投资多方案间的比较和选择

5 不确定性分析

5.1盈亏平衡分析

5.2敏感性分析

5.3概率分析

6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6.1可行性研究概述

6.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7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7.1 财务评价概述

7.2 建设投资与流动资金的估算

7.3 收益与成本的估算

7.4 财务评价报表的编制

7.5 财务评价的指标体系

7.6 改扩建项目的经济评价

8 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8.1国民经济评价概述

8.2效益和费用的识别

8.3影子价格

8.4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及效益费用流量表

9 价值工程

9.1价值工程原理

9.2价值工程的实施步骤和方法

四、课程的教学要求

1 工程经济学概述

了解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工程经济学的概念、对象、学科特点和基本原则;熟悉工程经济分析的基

本程序。

2 现金流量构成与资金等值计算

了解投资、销售收入、税金的概念;熟悉成本费用、折旧、利润、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息、利率、现金流量和资金等值的概念;、掌握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的概念以及折旧的计算方法,掌握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换算关系、现金流量图的绘制和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

3 建设项目资金筹措与资金成本

了解工程项目资金的筹集方式、项目融资的概念;熟悉资金成本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各种筹资方式下个别资金成本和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的计算。

4 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与方法

了解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投资方案之间的关系和一般相关方案的比选;熟悉各静态评价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判别准则;掌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动态指标的计算和相应的评价准则以及互斥型方案和资金约束条件下独立方案的比选。

5 不确定性分析

了解不确定性分析的含义、作用和概率分析方法;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

6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了解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和内容;熟悉可行性研究的概念、阶段和要求。

7 建设项目财务评价

了解财务评价的目标和程序和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和借款还本付息表的编制;熟悉财务评价中总投资的构成、收益与成本的估算和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掌握现金流量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8 建设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

了解国民经济评价程序、评价指标及效益费用流量表;熟悉国民经济评价的概念、必要性以及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两者的关系。

9 价值工程

了解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程序;掌握功能分析的方法。

五、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

折旧的计算、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工程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应指标的计算、财务评价基本报表的编制、投资多方案间的比选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价值工程原理

本课程的难点: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运用、资金等值计算公式的运用、动态评价指标的计算、财务评价基本报表的编制、互斥方案的比选、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运用、功能评价方法

六、学时分配(64学时)

1.教材使用与建设

本课程采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双全主编的《工程经济学》(第一版)作为主要教材,教材量充足,目前正在组织编写《工程经济学》习题极及辅导材料。

2.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

充分利用我校图书馆藏书及城建学院资料室的资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指导和便利。

3.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室

发挥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室铭星工程经济评价教学软件模拟教学功能,开辟专业课程设计,同时利用本实验室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独立实验和小组实验。

教学手段与方法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

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要用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预制的课件条理清晰、利于更新,信息量大,教学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授课方式,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效果明显;

(2) 板书:公式推导过程等一般采用板书方式,以便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推导过程,帮助加深理解。在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板书仍然是重要方法之一,不可完全被取代;

(3) 自学和讨论:对于非重点难点和描述性内容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资料阅读和习题完成,自学效果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等方式予以检查;

(4)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5)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有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项目或公司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实地考察并与有关人员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7)发挥工程管理综合实验室铭星工程经济评价教学软件模拟教学功能,本课程对学生有完成独立课程实验和小组实战实验的专门要求,也是本精品课程的特色。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授课教案、习题、教学大纲、参考文献目录等教学资源已经准备上网,授课录像也准备上网开放。教学课件也在试用和不断完善。教学资源上网有助于解决学生预习、复习、自学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学习方式。通过网上的在线答疑系统,较好地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及时沟通,释疑解惑。

教学资源上网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以及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做笔记带来一定困难(可以下载打印后作为笔记底稿)等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

在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我们也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取长补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互相补充,比如针对一些计算和公式推导的问题,考虑到学生思考需要一定的过程并带有滞后性,更愿意接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实际情况,在目前我们仍通过板书,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讲授同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四类基本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的管理才能;理解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均衡分析、边际分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实证分析、规范分析。了解微观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早期的微观经济学、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奠定与确立、发展和演变。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选择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难点是将初学者引入经济学的思维范式,理解经济学分析的前提条件。 主要教学内容:(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怎样生产;(2)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 学的关系;(5)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需求、供给、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基本概念;了解分别影响需求、供给的因素和均衡价格的决定;理解需求和供给规律、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动、需求和供给水平的变动、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掌握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均衡、均衡价格、均衡数量;掌握利用均衡分析经济现象 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供求的含义、供求定理、均衡价格,需求弹性的含义与弹性系数的计算、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难点是各种弹性的概念、分类及计算。 主要教学内容:(1)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线;(2)供给、供给量和供给曲线;(3)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4)均衡产量、均衡价格、蛛网理论;(5)价格理论的应用。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消费者偏好、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基数效应、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正常物品、低档物品的基本概念;理解基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和序数效用论与消费者均衡的关系;掌握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偏好公理的基本原理;理解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掌握收入变化和价格变化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和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学会运用效用与消费者均衡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解决 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边际效用的含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预算约束线的含义。难点是需求曲线的推导;不同类 型商品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1)消费者偏好;(2)无差异曲线;(3)预算约束线和消费者均衡 条件;(4)价格效应和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生产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企业组织、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生产技术、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等成本线、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它用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所组成。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和提高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至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采用尹伯成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同时参考国内外最新优秀经济学教材,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还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越来越重要。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使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A1902024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3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推荐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 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萨级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下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杂志。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绪论(2学时) 本绪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4学时) 本章主要阐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案: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 教案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类规定学时:54学时3学分开课学期:二年级上学期任课教师:曾福生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宏观经济学教案 一、课程说明 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总量出发,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支出-收入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等。该课程主要介绍西方的基本经济理论,由于我们现在在经济领域中更多的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因而该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宏观经济理论以一些假设为前提,与实际差距较大,比较抽象,有时要运用数学进行推导,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首先挑选了难度适宜的教材,并主要按教材内容来讲授,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其次,还需要用一些难度适宜的习题,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分析能力。另外,由于经济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在课堂上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用经济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课程主要讲授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等内容。 三、本课程的教案主要包括下列教学活动形式 1、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2、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5、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7、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经济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经济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作业 第一章 简答题: 1.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一门考察市场经济体系中稀缺的生产资源的配置的科学?

2.举例说明一个社会生产资源的配置可以采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方法? 第二章 1、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向,左移、右移,还是不变?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 (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 (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2.下列事件对产品的供给有何影响? (1)生产的技术有重大革新; (2)在产品的行业内,企业数目减少了; (3)生产的人工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了; (4)预计产品的价格会下降。 第三章 计算题: 1.某君消费商品x 的数量与其收入的函数的关系是:M =1 0002 Q ,计算当收入M =6 400时的点收入弹性。 2.甲公司生产皮鞋,现价每双60美元,1988年的销售量每月大约l0 000双。1988年1月其竞争者乙公司把皮鞋价格从每双65美元降到55美元。甲公司2月份销售量跌到8 000双。 (a)甲公司和乙公司皮鞋的交叉弹性是多少(甲公司价格不变)? (b)若甲公司皮鞋的价格弧弹性是-2.0,乙公司把皮鞋价格保持在55美元,甲公司想把销售量恢复到每月10 000双的水平,问每双要降价到多少? 第四章 1、已知某君每月收入120元,全部花费于X 和Y 两种商品,他的效用函数为XY U =,X 的价格是2元,Y 的价格是3元。 求:(1)为使获得的效用最大,他购买的X 和Y 各为多少? (2)货币的边际效用和他获得的总效用各为多少? (3)假如X 的价格提高44%,Y 的价格不变,为使他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收入必须增加多少? 2、.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4 xy U =,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 上? 3、画出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点 第五章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产业经济学 2.课程英文名称:IndustryEconomics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4.课程学时:总学时34 5.学???分:2 6.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学、发展经济学等 7.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国际贸易专业 8.课程负责人:张小兰 二、课程性质与地位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中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管理的经济理论,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中观”经济学,是国际上公认的相对独立的新兴应用经济学科,是经济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与政策理论等主要内容,揭示了产业发展,组织变化和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它概括和总结了世界各国产业发展实践的经验。对于一国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组织重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与优化升级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特别强调其应用性。本学科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产业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产业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会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经济领域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政府政策部门、企业决策机构、科学研究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教学部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和决策型人才。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它是含原有的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科。并且,在局部领域,本课程与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以及发展经济学有不同程度交叉。因而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五、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34学时,讲授内容依课堂进度会有所微调,另每章均配有各种形式的案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4课时 本章主要讲解产业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介绍主要研究方法,并明确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

《经济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经济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 一、管理信息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⑴认识到学习经济学的重要性,能用所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并初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⑵均衡价格理论,学生学会之后,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预测某一具体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 ⑶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学生学会之后,能够为某一具体商品设计合理的促销方案,并形成理性消费的观念 ⑷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学生学会之后,能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投入要素的成本问题,能确定合理的产量,同时根据企业产品所面对的市场结构,为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并最终为自主创业提供理论支持 ⑸微观经济政策,学生学会之后,能发现、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市场失灵现象,并找到政府的应对方法 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生学会之后,能看懂经济新闻,分析国家所处的经济环境 ⑺失业与通货膨胀,学生学会之后,能认识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危害性,以及个人实现就业,抵制通货膨胀可以采用的方法 ⑻宏观经济政策,学生学会后,能根据政府的经济政策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或者从当前的经济形势出发,推断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知识目标: ⑴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前提、所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理解经济学的定义 ⑵掌握需求与供给定义,了解影响需求与供给的因素以及各因素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⑶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影响弹性大小的因素以及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⑷了解偏好、效用等概念,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掌握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⑸了解生产要素、短期生产函数,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收益,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⑹理解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掌握总成本、平均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了解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 ⑺了解市场结构的划分标准,掌握4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⑻掌握出现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针对市场失灵的微观经济政策 ⑼熟悉几个宏观经济变量,掌握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决定理论 ⑽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⑾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其它目标: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633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英文名称:Mi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30%;期末7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微观经济学也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微观经济学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 Economic Analysis 课程代码:030202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46 上机/实验学时:0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经济学、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各专业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投资金融系 教材:《财产保险》,郝演苏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 1 《风险管理与保险》(美)特瑞斯.普雷切特等著,孙祁祥等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 《财产保险》王绪谨、乔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本课程从经济性评价的基本要素入手,系统介绍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及程序、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理论体系、价值工程分析的基本过程、设备更新与租赁决策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技术创新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等等,上述研究内容对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经济活动的效益以及非经济活动领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评价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资金等值计算、财务评价及国民经济评价以及不同类型备选方案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可行性研究的程序、价值工程分析过程,了解技术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技术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技术经济学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西方经济学(本)课程教学实施细则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西方经济学”(本科)(原宏微观经济学)课程是财经类专科起点的本科开放教育金融、财会、工商管理等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其培养目标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会计、管理发展需要的,从事金融理论研究、会计理论研究和管理理论研究的研究人员和从事金融、会计和管理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1.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中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和全新的经济理念,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即要注重对经济理论的传递与积累,更要注重利用这些经济理论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作到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的运行,以现实经济发展的实际丰富经济理论。 本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具体要求,请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来进行。 三、需求者分析 1.学习者的共性分析 在财经类本科专业招生的总数中,财经类的毕业生占80%;非财经类的毕业生为占20%;而在财经类的毕业生中约有30—40%的学生在专科阶段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 在职学生98%;非在职学生2%; 从目前的招生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在经济岗位上工作,应该说具有较

好的文化素质、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职成人学习,工作、家庭、学习三者矛盾突出,因此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别化的趋势,以学生自主学习、个别化学习成为必然。 成人学习有70—80%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外语知识薄弱。 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薄弱。 2.学习者的个性分析 由于在财经类的毕业生中约有30—40%的学生在大专阶段没有学过“西方经济学”,因此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没有经济学的基础;即使在大专阶段学过“西方经济学”,也或由于时间过长而淡忘;或其他原因而使其经济学的基础薄弱。 非财经类的毕业生占总数的20%;不但没有经济学的基础,也没有学习经济类专业的基础。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致使全国各地电大的硬件支持与学生的学习条件有较大差异。 各地电大辅导教师尤其是地区级电大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一部分兼职教师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研究电大远程教育的规律与教学设计。 四、教材设计说明 我们这一次教材的重建依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专科起点的本科教育为前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本着专科与本科两个层次一体化设计为原则,即专科与本科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简单重复的原则。涉及到本课程,我们是按照学校的总体原则,以西方经济理论为主线,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是以大专阶段已经学过“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梁小民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为前提进行的,是对专科《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作进一步的丰富和拓展。在内容的编排上为了更好的相互衔接和避免简单的重复,我们采取了“西方经济学”教材论述过的,在本课程内容的编排与取舍上进行了技术上的调整,即“西方经济学”教材阐述比较完整的内容,在本课程中我们没有过多重述,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与拓展。由此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并没有过分强调体系、结构上的完整与一致,这正是我们在编写基础所进行的新尝试,这种尝试是否适合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规律,还需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附件4: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供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经济学基础》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必须知识储备,也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问题的必备知识准备。该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经济中的各种现象、关系和规律,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具备应职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和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为相关的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卓有成效地开展经济调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注意渗透政治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经济问题与现象的实证分析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 1、知识目标 (1)能够清晰描述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内容。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经济学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 (3)能够运用专业知识理解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经济现象,对简单经济学现象做出正确分析和预测。 (4)能够基本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2、职业技能目标 (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学好与运用财经管理类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 (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数理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解决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3、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指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文:网络经济学 英文:Network Economy 课程编号学分/学时3/54 所属教研室电子商务 前后课程先修电子商务概论、西方经济学 课程类型 专业课考核方式期末试卷成绩占70%,课堂参与分析讨 论和平时成绩占20%,考勤占10%。授课对象电子商务本科学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为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研究网络经济和新经济背景下经济运行的新特征和新规律。要求学生全面了解网络经济和新经济背景下经济活动的新规律、新特点,全面系统地掌握网络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强调信息、知识、互联网等ICT技术应用基础上,主要研究网络产品、信息和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网络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出现于不同于传统经济理论的现象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经营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网络经济学和电子商务经济学发展沿革,数字产品的经济特征,正反馈理论及其实现策略; 难点:网络外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规律,网络市场的局部正反馈的形成机理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网络经济学》,张铭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 参考书:(美)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著;张帆译,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网络经济概论》,张晓蒂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教学内容学时基本要求 网络经济绪论:回顾传统经济学,总结网络经济的新规律、提出课程内容框架和参考书籍和网址3 了解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沿革,理解网 络经济的特殊规律 第一章导论 1.1 网络经济学的特点与研究范畴1.2 “网络经济学”理论渊源 1.3 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6 了解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学发展,理解知 识、信息、网络的概念,掌握网络经济 学的发展沿革和研究重点,能够辨析不

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思考

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思考 一、中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我国有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把国外通用名称为经济学(包括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课程称为“西方经济学”,并招收相应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称为“西方经济学”专业,以便区别于政治经济学课程与专业,存在着“两个经济学”的地盘之争。对此,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王则柯教授曾撰文,指出“西方经济学”不是科学的学科概念,但这一课程名称在很多院校一直延续至今。科学地界定学科名称及设计培养计划是学术研究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早在2005年,以刘国光、林毅夫等数十位著名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学者,曾围绕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展开过大讨论,就中国经济学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走向进行了研讨。尽管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一些观点的差异,但是一致认为应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学。虽然上述“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这两门课程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有共同的经济学研究始祖亚当?斯密,这两门课程都是对经济基本问题的研究,另一个是在生产关系既定条件下的研究,一个是生产关系本身的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如何和生产力相适应的研究,从而促进经济效率、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中国经济学构建是不同学派和不同理论体系间相互融合、渗透和互为补充、发展的漫长过程。”因此,引进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和应用体系是未来高校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改革方向。 (二)内容的思想性和形式的完美性的权衡和统一问题。教学,其实是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如果能培养学生热爱经济学的兴趣,兴趣就能成为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前行。否则过于枯燥的讲授会使学生初燃的兴趣的火花熄灭。CharlesC.Bonwell&JamesA.Eison(1991年)认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对经济学教育尤为重要,应让他们“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并运用掌握的经济学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典型生动的案例、现实热点经济问题的剖析,都会点燃学生思考探索的火焰。经济学也像任何学科一样,需要思想的深邃性和表达完美性的统一,教学中需要重视经济学与数学之间主仆关系的处理,不能为了漂亮的外衣而失去了内涵和受众。这一点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和成人教育教学中表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A1902024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 期: 3 总学时:48 学时总学分:3学分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 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推荐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参考书目: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宋承先著:《现代西 方经济学》(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萨级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下册),首都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杂志。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绪论( 2 学时)本绪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 4 学时)本章主要阐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必要的前 提。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等关系 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二、引入政府和对外贸易后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第四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转型经济学 总学分:3学分其中实验学分:0 教学目的与要求:政治经济学是本科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之联系的经济运行机制,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既可以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助于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导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政治经济学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经济规律涵义、特点。 三、政治经济学方法 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和应用。 四、学习政治经济学意义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重要科学依据。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力武器。学习专业理论的基础。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第一节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二、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含义。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第二节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意义。所有权。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区别与联系。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产权。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 第三节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 一、生产力 生产力。生产力三要素。 二、分工、协作与大机器生产 分工。协作。机器化大生产与生产的社会化 第四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一、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二、制度创新对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影响 本章重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 本章难点: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理解生产力、生产关系概念和含义。了解所有制与产权含义。 第二章商品和价值 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商品经济的特征。 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抽象劳动。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社会劳动。 第二节价值量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微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 课程定位 《微观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企业经营和管理,还对政府的经济调控进行解释和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 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学习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1 学习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学习课程学习章节职业能力学习内容 微观经济学引论 能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能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涵义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能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别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能简单知道经济学发展简史经济学发展历程 需求、供给与市 场价格决定理 论 能掌握需求定律需求理论 能掌握供给定律供给理论 能掌握市场价格的决定机制市场价格的决定 能掌握弹性的含义和应用弹性理论及其应用 消费者行为理 论 能了解欲望和效用的内涵欲望与效用 能理解基数效用理论的内涵和基 本内容 基数效用理论

学习课程学习章节职业能力学习内容 能理解序数效用理论的内涵和基 本内容 序数效用理论 生产理论能知道厂商生产的目标企业理论 能掌握生产函数的含义与表示生产和生产函数 能理解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和 边际收益的递减规律 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能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能掌握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分析 方法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成本与收益能知道成本的含义及其分类成本理论 能掌握短期成本分析方法短期成本分析 能掌握长期成本分析方法长期成本分析 能掌握收益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市场理论能了解四种市场的含义和条件; 能理解不同的市场结构类型中产 量和价格的确定; 能掌握不同厂商的市场均衡条件 以及厂商的目标选择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竞争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能运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市场 因素和政府作用解决市场失灵问 题 市场失灵和不完全竞争 微观经济政策 2.2 课程目标 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所面对的教学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掌握西方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 2)掌握需求和供给以及市场价格作用原理; 3)掌握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的基本内容; 4)掌握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分析方法; 5)掌握成本和收益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6)掌握四种市场结构类型中产量和价格的确定; 7)掌握市场失灵原因和各种微观经济政策;

经济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经济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经济学》课程教学(自学)基本要求 适用层次所有层 次 适应 专业 各专业 使用 学期 2008 春 自学学时120 面授 学时 40 实验 学时 使用教材教材名 称 经济学简明教程 编 者 王桂荣 出版 社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参考 教材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课程简介 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所以,西方经济学是一门不仅可以服务于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

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西方经济学所运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学习建议 本课程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因此学习过程中应适当多做一些习题,多注意相关徒刑,以加深理解。 各章节主要学习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学时 要求 4学时 主要内容第1节、经济学的产生 第3节、经济学研究方法 第4节、微观与宏观 一、核心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并熟悉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等问题。掌握稀缺性、选择的定义、以及稀缺性、选择与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实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