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4-2-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试题 必修3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4-2-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试题 必修3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4-2-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试题 必修3
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 4-2-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试题 必修3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1课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09·江苏,1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解析蓝藻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藻提供营养物

质,利于蓝藻的生长,没有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逐级递减,虎

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饲养的牛、羊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低、产量

高。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能量便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答案 B

2.从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农民采用的下列方法不能

..使水稻增产的是( )。

A.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

B.使用农药消灭害虫

C.大棚种植时,降低夜间温度

D.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

解析使用除草剂和人工除草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竞争对手,使光能更多地流

向农作物;使用农药消灭害虫可以减少农作物流向害虫的能量;大棚种植时,

降低夜间温度可以降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

进水稻的生长,但收获的均为空壳,所以不能使水稻增产。

答案 D

3.如右图所示食物网中,E是生产者,共含有7.1×109kJ的能量,B生

物种群总能量为 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是

( )。

A.2.84×108 kJ B.2.38×108 kJ

C.1.41×109 kJ D.3.05×108 kJ

解析要计算A最多获得的能量,需考虑以下两方面:①各营养级间能量传

递效率按20%计算,②食物链选择最短的,即应选取E→D(C)→A,先计算B

总能量为2.3×108 kJ,需消耗E的能量为2.3×108 kJ÷20%=1.15×109 kJ,

则A最多获取的能量为(7.1×109-1.15×109)kJ×20%×20%=2.38×108 kJ。

答案 B

4.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需要能量少

解析各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其中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一部分流向分解者,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A、B、C三项均正确,D项其实应该是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因为所处营养级最高,因而获得的能量最少,不能满足太多数量的个体所需。

答案 D

5.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

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一般情况下,三级消费者增加1 kg,至少需要生产者100 kg

C.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①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要大于①;三级消费者增

加1 kg,至少消耗生产者的量,需以最大传递效率计算,即1 kg

(20%)3

=125 kg;

能量流动的特点之一是单向流动,主要原因是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不可逆转;

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呼吸消耗,所以②>③+④。

答案 C

6.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而①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A错。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最终是以热能

的形式释放,而热能是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用的,所以B错。图中①②分

别是兔和狐的摄入量,二者之比不能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所以

C错。③是兔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兔是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的粪

便所含的能量不属于一级消费者所同化的,应该属于生产者(草)的;④是由

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属于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D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7.(10分)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与鸡之间________________(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

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__________(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应用,由于对所学知识与实

际问题联系脱节导致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判断失误,导致(1)、(2)两问错答,

食物网的绘制不全面,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描述不够准确,导致错答,因此

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语言表达再力求规范准确,正确思路应是:

(1)由题干信息可知,玉米、鸡、牛、人之间的食物关系为:

(2)因人与鸡均食用玉米子粒,而牛食用玉米秸秆,且人还

食用鸡和牛,因不考虑空间因素,故人与鸡的种间关系为

竞争和捕食,人与牛的种间关系为捕食,而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

(3)食物链越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损耗越多,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也就越

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中的能量流入人体内所经过的食物链延长,故人获

得的总能量将减少。

答案(1)

(2)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或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捕食

(3)减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

获得的能量减少

8.(10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

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C表示

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

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

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

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

解析(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同

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

热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

用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

(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固定的能

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

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Ⅰ、Ⅱ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

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1-X)×20%×20%,根

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X×20%+a×(1-X)×20%×20%=A,因此a=

25A/(1+4X)。

答案(1)太阳能(或生产者同化固定的能量) 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营养级高,可利用能量少

(2)营养级Ⅱ同化固定的能量营养级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5A/(1+4X)

能量流动测试题

解读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计算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计算题是考查本内容的一类重要题型。下面对此类计算归类分析如下: 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能够从较低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 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是() A.540kJ 和81kJ B. 3600kJ 和960kJ C. 240kJ 和24kJ D. 960kJ 和192kJ 【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因而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能获得的最大能量分别是: 24000X 20%< 20痂 24000X 20%< 20%< 20% 即960kJ 和192kJ。 【答案】D 【小结】在未知能量传递效率时,按能量传递

效率为20%进行计算,所得数值为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取的最多能量。在 此基础上,可演变为另外一种题型,即“已知较低营养级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及其能量传递效率时,求较高营养级从较低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或生物量)”,此时,依据给定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即可。 变式1:在能量金字塔中,若生产者在固定能量时产生240molO2,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寸,三级消费者可以获得的最大能量相当于ol葡萄糖(______________ ) A.0.04 B. 0.4 C. 0.9 D.0.09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某人捕得一条重2 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 ?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条鱼的食物来源于三条食物链,即:植物f杂食鱼;植物f草食鱼类T杂食鱼;植物f草食鱼类f小型肉食鱼类f杂食鱼,由较高营养级的生物量求其对较低营养级的需要量时,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试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试题

1.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能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的是(). - A.①③ 亠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⑤ 解析:农作物的能量可传给人、鸡、猪、牛,而鸡、猪、牛的能量也可传给人;但人和鸡、猪、牛的能量不能传给农作物,这是由食物链的方向决定的。答案:C 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羊的呼吸消耗量B .羊的粪便量 C.羊的生长量D .部分死亡羊的重量 解析: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被第二营养级摄入后,一部分被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及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还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通过粪便等排出体外。因此羊的粪便量不是被羊同化的能量去向。

答案:B

3.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 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草同化的总能量,①代表的是兔同 化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中营 养级级别最高的狐获得的能量最少;图中②代表的是狐同化的总能量,则 ②/①的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兔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同化量的 部分,而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兔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兔同化量的 一部分。 答案:D 4.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 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l 、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解析: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一般生物量可以代表能量值,所以N1-M1 >N2 ? M2。答案:A 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一兔的能量传递 A. N1 ?M1>N2 ?M2 B ? N1 ?M1VN2 ?M2 ()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及解析---

5.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试题及解析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能量流动的过程 (1)概念理解 输入?????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散失?????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2)过程图解 2. 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 观察下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流动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补充说明:1、对生产者(一般为绿色植物)来说同化量是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光能,即总初级生产量(GP)。 2、对于消费者(一般为动物)来说,同化量表示消化道吸收的能量(吃进的食物不一定都能吸收)。 3、对分解者(一般为腐生生物)来说是指细胞外的吸收能量。 而对于化能自养生物,同化量是固定的能量,而与太阳能无关。 (2)概括能量流动的特点 ①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2. 写出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 ×100%。 3. 能量传递的相关“最值”计算 (1)如食物链A→B→C→D ①已知D 营养级的能量为M ,则至少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20%)3 ,最多需要A 营养级的能量=M÷(10%)3; ②已知A 营养级的能量为N, 则D 营养级获得的最多能量=N×(20%)3,最少能量=N×(10%)3。 (2)在某食物网中,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易错警示 有关能量流动的2个提示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②能量利用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2)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按一定比例获取能量,则按照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再合并。 总结: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起点:从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 2、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4、能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产者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以热能散失到大气中)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测试题(附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测试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消费者的存在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成分 D.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解析:选B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化能合成细菌、光合细菌等自养型生物;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生产者利用,所以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都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解析:选B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利用,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只能供给分解者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和散失;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蜣螂、秃鹫也是分解者。 3.(2019·武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或化学能 B.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存在倒置情形,能量金字塔则不存在 C.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选C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光能(光合作用)或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比如一棵树上可能会有很多昆虫,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所以能量金字塔不可能是倒置的;与传统鱼塘相比,桑基鱼塘可显著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农田中除草、捉虫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为提高农业产量,农民采取了如下手段:①人工除草;②使用农药消灭害虫;③温室种植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④对农作物施肥。某同学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进行分析,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生物试题专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2 海南 T19, 2 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 A 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B 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 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 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 D不正确。 非选择题 1. ( 2012 安徽 T30Ⅱ, 8 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 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2 J/ ( hm· a)。 植物田鼠鼬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 1011 1.05 109 7.50 108 7.15 108 2.44 107 2.25 107 2.18 107 (1)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 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 记4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其中有标记的15 只。该种群密度是只 2 。若标记的田/hm 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 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 捕。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3%目(2)80只/hm2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4)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25 ×107)÷( 7.50 ×108) =3% (2)40× 30÷ 15=80 只/hm2。该种群密度是80 只 /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2012 四川 T31Ⅰ, 8 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

生态系统测试题

生态系统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 (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 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 小于其环境容纳量 C.当播种比例甲:乙=8: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种内斗争加剧 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约为2:8 2.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能完成X1过程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B.X1、X2、X3过程中生物同化作用方式相同 C.Z1、Z2、Z3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CO2中的 碳 D.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 3.某生物小组为了解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对其中动物的胃进行解剖,其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胃中食物的来源)。已知甲为该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若庚获得1kg 能量,则从理论上至少需要消耗甲25kg ②此食物网中有5 条食物链,戊占有3 个不同的营养级 ③若某种原因导致已的数量下降,则戊的数量将会上升 ④乙与丙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4.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不符合 ...上述基本功能的是 A.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转换 B.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主要原因是每一个营养级都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C.任何一个营养级的能量除了被下一级同化之外还有其他去向,所以细胞流动是逐级递减的D.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而且往往是双向的 5. 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000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错误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综合练习题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 2kg 要吃10kg 小鸟,小鸟增重0. 25kg 要吃 2kg 虫,而昆虫增重100kg 要吃1000kg 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 鹰对绿色 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 0. 05% B . 0. 5% C . 0. 25% D . 0. 025% 2. 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 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A ②③ B .②④ 的方向,单位是 Kcal/m 2 /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其中的 19左右 B. 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 )的所有能量 C. 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D. 当人们把生产者作为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少的能量 4.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 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 量 B .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5. 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 B ?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 C. 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6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时其特点是 A. 逐级递减和循环流动 B .逐级递增和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 D .逐级递增和循环流动 7. 在一定的时间 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 a ,全部消费 者所同化的能量为b ,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 ,则A 、B 、c 之间的关系是 A . a=b+c B . a>b+c C . ab=c 入蔚的太卩E1施 —*■生严者 *初级泊费者— —二级消费者1 16000 40 「 】3旳 卜 , 40. 拭物末制用的能董 呼瞅、落叶、排泄掰、F 体 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应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

历年高考题之生态系统部分

第五-六章高考真题集训 一、选择题 1.(2016·课标全国Ⅲ)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向 答案 C 解析鹰迁入前,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迁入后,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故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螳螂(蝉的天敌)的数量增加,蝉的数量减少,A项错误。题干所述的食物链是捕食链,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该食物链的构成,即细菌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流向生产者的能量是太阳能,B项错误。鹰的迁入使得最高营养级由第四营养级增加到第五营养级,增加了能量消耗的环节,C项正确。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向,D项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答案 B 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可能反复利用,B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增加了生物多样性,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项正确;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对生态系统适度利用,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项正确。 3.(2016·)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 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 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 答案 B 解析该菌剂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

生态学试卷(含答案)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 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 最小因子定律: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 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 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 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 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 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 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 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

异性. 进展演替:在未经干扰的自然条件下,生物群落从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或稳定性较小的阶段发展到结构更复杂、更稳定 的阶段,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利用环境更充分,改造环 境的作用更强烈 生物富集:生物个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 生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叫生物富集,又叫生物浓缩 生态适应是生物随着环境生态因子变化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以便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协同进化(coevolution):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 生态效率: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营养阶层流转到另一个营养阶层,在不同营养阶层上能量各参数的比值。 初级生产量: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其他途径所固 定的太阳能量或所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叫……简答题: 简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 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 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2.下列生物中,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生产者,从细胞学角度看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B.水稻C.大肠杆菌D.蓝藻 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低() A.温带草原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4.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5.如下图所示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 功能是() 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信息传递D.物质更新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7.下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 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 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 D.如果上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 8.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 A.②③B.④C.⑥D.⑤⑦ 9.“9·11”事件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到“炭疽热”的侵扰。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以上都不是 10.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 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B.1.375倍 C.1.273倍D.0.575倍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12.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的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完整word版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

5月稿(特约稿)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 A 卷(基础训练篇)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 ?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反复循环运动 2 .(原创)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能逆向流动, B ?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固 定在它 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C .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不能固定的 D ?生 态系统能量流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A 4. ( 原 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B .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 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图中甲、乙、丙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6. (原创)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同学观察到:一只青蛙完全吞食一整只蝗虫, 那 么青蛙获得了这只蝗虫的 A.全部的物质和能量 B. 全部的物质和部分的能量 C.小部分的物质和的能量 D. 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 7?研究人员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甲、乙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 总能量 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 和四级消费者。若两生态系统的其它因素都一样,则 A 、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B 、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C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相等 D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8.(原创)有关生态系统能量 一、选择题(30分)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A 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 A 和 B 的叙述都正确 D. 5.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 图, A .甲为生产者、 B .甲为消费者、 B. (

生态学试题库(原)31615

一、名词解释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值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效率(林德曼效率):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占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之比。 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 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 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的称为生态型。 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五、简要回答 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4、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窆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6、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五个特征)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7、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2)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很多植物叶子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呈现出日变化和年周期变化。植物种间对光强表现出适应性差异,可分为阳地种和阴地种。动物的活动行为与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在礼堂器官的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温度的生态作用 1)温度影响生物的代谢率 2)温度影响生物发育 3)温度影响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性 4)温度影响生物的生殖力和寿命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9-11-24 高中生物知识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知识点概述能量金字塔:可以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这样就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就叫做能量金字塔。知识点总结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本节属于其中一个方面,也是三个功能中最关键的一个,也是学习难度最大的一个。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应用都是需要学习的重点问题。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生产者通过自身的代谢将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的.化学能,以有机物的形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传递和转化,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研究能量流动关键是要学会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可以这样分析:流入一个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有三条,①自身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没有第二个去路。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的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通过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可知能量流动有两个主要特点:①单向流动,不可逆转,②沿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通过能量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常见考点考法本节内容难度较大,考查形式灵活,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考查形式都很常见。多数考查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相关问题,还可以结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来综合进行考查。常见误区提醒生产者的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练习题2

本卷由【无忧题库https://www.doczj.com/doc/ea13859751.html, 】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xxx 学校2013-2014学年度12月月考卷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题型注释) 1.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去向不包括... A .部分被分解者利用 B .部分被第二营养级摄取 C .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 D .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当狼吃掉一只兔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 .当狼捕食兔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 .生产者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3.澳洲草原广阔,但千万头牛的粪便覆盖草场使牧草大量枯死,后从亚洲引进专以牛粪为食的蜣螂。据测定牛吃100kg 牧草,能使体重增加10kg ,若按这种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则从牛体内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传递效率,以及牛的同化量转变为蜣螂的同化量分别为 A .0,1kg B .10%,1kg C .10%,2kg D .0,0kg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第三营养级流向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 B .上图完整表达了能量流动的过程 C .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初级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往往大于⑤

2010年至2013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高考题

2010年至2013年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高考题 1.(安徽卷)Ⅱ.(12 分)合理密养、立体养殖是提高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1)某池塘中有水草、绿藻、草鱼、鳙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和鳜鱼(肉食性),以及水溞、轮虫等浮游动物。请按主要捕食关系,绘出该池塘生态系统的食物网。(2)轮虫和水溞的种间关系是。 (3)研究池塘生态系统不同水层光合速率,对确定鱼的放养种类和密度有参考价值。从 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封闭。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 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 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 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重C3 含量。 (4)从群落结构的角度分析,立体养殖可以。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答案】 II (1)如右图 (2)竞争 (3)B–C 增加 (4)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 提高能量利用率,使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更多地流向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析】II.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顶级消费者结束。 轮虫和水蚤的食物相同存在竞争关系。 A-C 为呼吸量,B-A 为净光合作用,两者的和为总光合作用。水的深度越深光照越少,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 减少,C3 积累。立体养殖从群落结构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等资源,帮助人们科学 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合理密养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试题点评】本题综合性很强,综合考查了神经调节、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群 落结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能量流动,对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很高。难度较大。 2.(四川卷)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 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答案】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

第5章第2节 ·基础训练· 1. 下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沼蟹会破坏大米草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 A.蜘蛛数量减少 B.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C.沼蟹数量增加 D.细菌数量不增反降 答案:D 解析:若在食草虫幼虫期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一段时间后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大米草死亡导致细菌数量增加,通过图中的“细菌→线虫→沼蟹”食物关系分析可知,引起沼蟹数量增加;同时因含磷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藻类→线虫→沼蟹”也会引起沼蟹数量增加,从而造成大米草数量不增反降。 2.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0kJ B.106kJ C.2×106kJ D.106~2×106kJ 答案:A 解析:被某一营养级生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该营养级生物排出的粪便中,另一部分被该营养级的生物同化。此题中大象摄入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存在于象粪中,另一部分被大象同化(107kJ),其中流入蜣螂体内的能量是存在于象粪中的那部分能量。 3. 某生态系统中有三个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为100,第三营养级占总能量的百分比是() A.48%~50% B.10%~20% C.5%~10% D.1%~4%

答案:D 解析: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第三营养级可从第二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最少为10%×10%=1%,最多为20%×20%=4%。 4. 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降到最低,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种食物结构() A.以淡水养殖的鱼类为主 B.以家畜的肉类为主 C.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禽类的肉和蛋白为主 答案:C 解析: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时候,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食物链的营养级越多,能量在流动中消耗的越多,流入最后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就越少。根据这一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最少,就应该直接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制造的有机物作为人的食物来源,即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这种说法是纯理论性的分析。因为在实际生产活动中,植物的秸秆、落叶等通过再辅喂一些精饲料,就能够为我们提供许多肉类、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既改善了人们的饮食质量,又充分利用了粗饲料中的能量。如果用大量的粮食作为精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和鱼虾等,是与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相对不足的国情不符的。因此,对待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和理解。 5. 在下列食物链中,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哪一条食物链提供给猫头鹰的能量最多() A.绿色植物→蚱蜢→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蚱蜢→青蛙→蛇→猫头鹰 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答案:D 解析:由于各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且各个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所以能量在逐级流动中就会越来越少。由此可见,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假如初级消费者从生产那里获得的能量数值相同,食物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易错知识测试题 廖斌 (江西省泰和县第二中学 343700) A 卷(基础训练篇) 一、选择题(30分) 1.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 ) A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过程 B .在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的逐级递减的全过程 C .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生物体内的反复循环运动 D .在生物圈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的反复循环运动 2.(原创)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 .因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一定的,能量能逆向流动, B .由于太阳能是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生产者只有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将太阳能固 定在它所合成的有机物中并输入到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 C .每个营养级的生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热能一旦散失,生产者是不能固定的 D .生态系统能量流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 A .各营养级的生物因呼吸而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 B .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 C .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比上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少 D .A 和B 的叙述都正确 4.(原创)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B .能量是推动物质循环的动力 C.能量只能在食物链中流动 D .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5.右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含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 .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 .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 .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6. (原创)在一次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同学观察到:一只青蛙完全吞食一整只蝗虫, 那么青蛙获得了这只蝗虫的 ( ) A. 全部的物质和能量 B. 全部的物质和部分的能量 C. 小部分的物质和的能量 D. 大部分的物质和能量 7.研究人员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甲、乙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 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 和四级消费者。若两生态系统的其它因素都一样,则 ( ) A 、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B 、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总能量 C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相等 D 、甲、乙两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的总能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