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

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临床检测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Cardiac Markers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and Heart Failure

潘柏申杨振华吴健民 (执笔)

发布单位: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委员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

发布日期:2006年2月。

制定单位: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心脏标志物专题委员会,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委员会。

为了科学、合理应用心脏标志物,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曾于2002年制定了“心肌损伤标志物应用准则”。由于近几年来心脏标志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发展很快,2002年制定的这一应用准则已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应用需要,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因此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共同决定制定新的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衰时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建议,并委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心脏标志物专题委员会和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委员会负责起草制定。本应用建议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临床心脏病学专家和检验医学工作者的意见,作为修改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本应用建议最后经中华医学检验分会和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的专业委员会进行讨论,投票表决通过,再分别经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临床应用准则委员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批准后公布。由于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本应用建议应适时修订,以适应医学发展和临床应用的需要。

本应用建议分5个方面:(1)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建议总则。(2)心脏标志物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建议。(3)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建议。(4)心脏标志物的联合应用。(5)心脏标志物实验室检测应用建议。

本应用建议划分为3级:I级为是有充分证据并得到一致公认;II级是有相互矛盾证据并对其有用性/有效性有不同意见,其中IIa为总的来说是赞成的,IIb是仍有不同

意见;III级是有证据/或是一致同意此建议是无效的。

一、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建议总则

适用于临床的心脏标志物应具有较好的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估计的价值;对临床诊治病人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分析检测方法应特异、敏感、快速、便捷,费用合理。

心脏标志物的正确应用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有助于尽早进行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有助于避免其他更昂贵的检查;从而可以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节省相关费用。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病理生理变化,使其成为观察机体变化的重要手段。临床疾病的发展是致病因素和机体的防御-修复机制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标志物只是部分反映了这一变化。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并不能替代认真的临床观察、分析和判断。

临床医学学术团体制定的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建议(Recommendation)或指南(Guideline),对临床应用心脏标志物起指导作用。在制定建议或指南的过程中,得到相关医学学术团体以及试剂生产商的支持和参与。

二、心脏标志物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建议

(一)心脏标志物用于诊断心肌损伤

1.对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或其他原

因引起的心肌损伤病人应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

2.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包括cTn I和cTn T)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坏死时特异性最强和灵敏性较高的生物标志物,在ACS的危险分层中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3. cTn I 和cTn T 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同,没有必要同时检测。以上为I级。

4.在没有条件使用cTn时,可以采用CK-MB(建议用CK-MB质量法)或总CK 的检测方法。以上为IIa级。

目前,检测cTn I的试剂、方法很多,并得到广泛应用。各种cTn I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大可达100倍左右。(删除为优)

5.不同的cTn I检测系统的参考范围不同,对同一标本的检测值可能会有明显差异,在比较不同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时应特别注意。以上为I级。

6.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出现如下结果之一时,应结合临床,考虑有心肌损伤、坏死。⑴发病后24 h内cTn检测值至少有一次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⑵CK-MB质量法检测值至少有两次超过特定的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⑶若没有条件检测cTn 或未能使用CK-MB质量法,则总CK 检测值应超过特定的参考范围上限值两倍以上。以上为I级。

cTn 或CK-MB质量法的检测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值,这表明已存在心肌损伤。若患者不存在心肌缺血的机制,应考虑其他引起心肌损伤的病因。在考虑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诊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ECG)检查的结果。cTn 或CK-MB质量法的检测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值的ACS 患者存在心肌损伤,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或ECG 检测结果,可以考虑诊断为MI,属高危险性。这些患者应尽快得到有效治疗,以减少危险性。

7.发病6 h以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

8.在临床观察了解MI 后有无再梗死或梗死区域有无扩大时,肌红蛋白或

CK-MB 是较好的标志物。以上为I级。

一般认为,心肌损伤发生后6 h内就出现增高的标志物为早期标志物(如肌红蛋白),6 h后出现增高的标志物为晚期标志物(如cTn)。由于cTn特异性高,其增高表明已经存在心肌损伤、坏死,被认为是确定标志物。肌红蛋白是目前公认的较好的早期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发病后2小时即可出现异常增高。商品化的自动免疫分析试剂也已问世,可显著缩短检测时间。但肌红蛋白的心脏特异性不高。肾功能障碍、骨骼肌损伤、外伤或其他疾病均可能引起肌红蛋白异常增高。虽然肌红蛋白诊断特异性不高,但由于灵敏度高,检测阴性结果可用于早期除外AMI诊断。

9.开展cTn 检测后,在诊断AMI 时应不再应用AST(GOT)、LD 及其HBD 等检测项目。

10.ECG 已有ST 段抬高和/或出现病理性Q波的ACS患者,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诊治措施,不必再等待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以上为I级。

11.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可能是评价心肌缺血的较好的标志物,检测出早期心肌缺血的临床灵敏度较高,但其临床特异性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11. 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CD40配体、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等在评价心肌缺血和ACS 危险分层方面显示较好的价值,但其临床特异性还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以上为IIa级。

(二)心脏标志物用于ACS危险分层

应在综合症状、物理检查、心电图发现和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对疑似ACS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

1.cTn是较理想的危险分层标志物。对所有ECG检查无ST段抬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应进行cTn的测定。如果测定结果超过参考范围上限(第99百分位值)时,应考虑有发生猝死和其他心脏事件的危险。此类患者在来院就诊时及随后的观察中应进行系列的采血,检测cTn。对大多数患者,如就诊时检测为阴性,则应于6~9 h和12~24 h内再采血检测cTn。

2.检测B型尿钠肽或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或B型氨基端尿钠肽原或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可用于对ECG检查无ST段抬高、临床疑似ACS的患者的危险分层。

3.高敏感法检测C反应蛋白(hs-CRP)也可用于疑似ACS患者的危险分层。临床治疗降低hs-CRP能否减少心脏事件发生尚无定论。以上为IIa级。

(三)心力衰竭时心脏标志物的应用建议

1.检测BNP或NT-proBNP是诊断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的重要依据之一。临床研究和应用表明,对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的患者,检测BNP或NT-proBNP 有助于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BNP或NT-proBNP增高不等于都是心力衰竭;BNP或NT-proBNP不高特别有助于排除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BNP或NT-proBNP在舒张期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以上为IIa级。

BNP或NT-proBNP 的临床应用并不能替代目前常用的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等临床检查。

2. BNP 或NT-proBNP 对心脏疾病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相似,没有必要同时检测。以上为I级。

3. 有证据表明,在MI后左心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或有HF危险性(有MI史;糖尿病;等)的患者中检测BNP或NT-proBNP有助于HF的早期发现或诊断,但对

费用-效益的关系仍有不同看法。以上为IIa级。

4. 在对ACS或HF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估计时,BNP或NT-proBNP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

5.目前不建议将BNP 或NT-proBNP 用于普通人群筛查,以发现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

6.在BNP 或NT-proBNP 的检测参考方法确立之前,检测值的单位应为ng/L,不宜用pmol/ml。以上为I级。

已有临床证据表明,在轻度或中度的HF 中,BNP 或NT-proBNP 的检测可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但并不能完全根据检测结果决定临床治疗。

BNP 或NT-proBNP 在预后评价和治疗指导等方面的应用仍需更多的临床实验证据支持。BNP或NT-proBNP 的生物变异约为100%。在解释治疗后BNP 或NT-proBNP 测定值的变化时应考虑生物变异因素。许多因素(如:肥胖;肾小球滤过功能;甲状腺功能;应用雌性激素;等)可影响BNP 或NT-proBNP 的水平,应分别建立上述人群无HF 时的参考范围。BNP 在体外保存稳定性较差,加入精氨酸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或缓激肽抑制剂可减少降解,延长稳定保存时间。NT-proBNP 在体外较稳定。

(四)其他标志物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治疗ACS或HF以及对它们危险性分层时,常用的标志物还有:钾;钠;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尿酸;神经激素;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其它类型钠尿肽(ANP;NT-proANP;CNP;等)。其他标志物还有: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pelin;向心素I (cardiotropin I);高敏向心素(hs-cardiotropin);内皮素-1 (endothelin-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瘦素(leptin);嗜肌素(myotropin);尿紧张素II (urotensin II);等。这些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三、hs-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建议

C反应蛋白(CRP)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个体的CRP 基础水平和未来心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密切。CRP 水平与一些传统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

指标(如年龄、吸烟、血胆固醇水平、血压、糖尿病等)没有直接关系。CRP 可能是比LDL-ch 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可以增加血脂检查、代谢综合征和Framingham 危险评分的预后价值。

1.由于健康人体内的CRP 水平通常<3 mg/L,因此,筛查一定要使用高敏感的

检测方法(high sensitive CRP,hs-CRP),即检测方法应具有能准确检测到≤0.3 mg/L 的CRP 的能力。

2.一般认为,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时,hs-CRP<1.0 mg/L为低危险性;1.0~

3.0 mg/L为中度危险性,>3.0 mg/L为高度危险性。如果hs-CRP>10 mg/L,这表明可能存在其他炎症,应在其他炎症控制以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以上为I级。

由于hs-CRP和血脂一样,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检测方式可以参照血脂的要求。

3. 检测hs-CRP建议应进行两次(最好间隔两周),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的基础。

以上为IIa级。

四、心脏标志物的联合应用

许多心脏标志物不仅在心肌损伤时出现异常,而且在HF等其他心脏疾病时也出现异常,即某一心脏标志物并不仅仅在某一心脏疾病状态时才有异常变化,而一种心脏疾病状态时常常几种心脏标志物先后都有异常变化,并且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心脏组织损伤或功能改变的情况。

心脏标志物合理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疾病(ACS、HF等)的患者,有助于使病人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助于监测病情,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有利于提高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五、心脏标志物实验室检测应用建议

生产厂商应该与检验医学、心脏病学、急诊医学等专业学术团体合作,共同推进cTn 或BNP、NT-proBNP 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标准化以及有关临床检测特性(包括分析前应了解的信息;标本采集时间;检测精密度;参考范围;临界值;检测周转时间;检测方式;等)的研究。

(一)分析前信息

心脏标志物分析检测前应了解以下信息:

1.标本准备:不同材料容器的影响(例如,检测BNP 的标本容器宜为塑料的而不是玻璃的);真空采血管分离胶的影响;不同抗凝剂的影响;保存时间和保存温度对标本的影响;BNP 和NT-proBNP的体外稳定性。

2.检测方法:抗体的识别位点、与其他心脏标志物的交叉反应、干扰因素(如:嗜异性抗体;类风湿因子;人抗鼠抗体;等)、不同的校准品及其定值方法、可报告范围、稀释方式等。

(二)标本采集时间

各种心脏标志物的标本采集时间应考虑各自的诊断“窗口期”。虽然大部分ACS 病人可说清其胸痛发作的时间,但对于小部分AMI或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却有一定困难。特别是老年患者或I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对疼痛的感受不同,常无胸痛主诉。换言之,有时很难确定ACS患者开始发病时间。

目前对于疑为ACS的患者,一般主张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来考虑和确定标本采集时间。疑为ACS患者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标本采集时间建议标志物。入院即刻2~4 h 6~9 h 12~24 h。早期标志物<6 h可选择使用。确定标志物<9 h)可选择使用。以上为I级。

(三)检测标准化

目前在cTn 参考品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可以使不同的方法检测同一标本的cTn 时存在的检测值差异有所缩小,但不同方法之间的检测值差别仍然存在(主要是由于采用不同的检测抗体),临床应用时应引起充分注意。

cTnI 不同检测系统之间的测定值可能存在差别,临床应用时应充分注意。以上为I级。

目前没有用于校准BNP或NT-proBNP检测的一级参考物质。在评价BNP或NT-proBNP不同检测方法之间测定值的一致性时,应采用患者的样品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时应按照NCCLS EP-9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比对标本应涵盖各种浓度。不同BNP试剂盒在100 ng/L附近检测值的一致性非常重要。在多中心合作进行HF诊断治疗或危险性分类临床试验时,这一点尤为重要。BNP或NT-proBNP的相关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分析,这方面的研究分析资料还很少。检测hs-CRP 时应采用可溯源到CRM470 的校正品。评价不同检测方法之间测定值的一致性时,应采用患者的样

品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时应按照NCCLS 的相关文件要求,检测范围包括各种浓度。

(四)检测精密性

要求心脏标志物(cTnI或cTnT、CK-MB mass、BNP或NT-proBNP)的检测不精密度(CV)是: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参考范围上限值(对cTn应是第99百分位值)的CV应为≤10%。

1.心脏标志物的检测不精密度(CV)要求是在参考范围上限值(对cTn应是第99百分位值)的CV应≤10%。

2.若cTn测定方法在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的CV达不到≤10%的要求,应选用能够达到CV≤10%的最低检测值作为临床判断值来诊断有无心肌损伤。以上为I级。

BNP或NT-proBNP用于心衰(根据NYHA分类)分级时,它们判断值的CV应达到≤10%。生产厂商应积极努力改进方法以达到这些目标,应向用户充分说明并提供相关资料。

(五)参考范围

诊断心肌损伤的cTnI,cTnT,CK-MB mass 以及肌红蛋白检测结果判断值应采用健康人群的参考范围上限值(第99百分位值);参考范围可因性别不同而异。

BNP或NT-proBNP参考范围上限(第95百分位值或第97.7百分位值)因年龄(每10岁一组)和性别不同而异。hs-CRP的参考范围因性别不同而异。在检测标准化实现之前,不同分析系统应分别确立不同的参考范围上限值。不同人群应分别确立不同的参考范围上限值。

(六)判断值(cut-off value)

在临床使用心脏标志物(cTnI或cTnT;BNP或NT-proBNP)时,应按照ROC 曲线评价使用价值并建立合适的判断值。

应用与HYHA分级相关的BNP或NT-proBNP的判断值可以有助于HF的诊断以及了解HF的严重程度。

(七)检测周转时间

开展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室应该提供每天24 h检测心脏标志物(cTnI 或

cTnT;BNP或NT-proBNP等)的服务。由于心脏标志物的检测周转时间(turn-around time,TAT)对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充分认识缩短TAT的重要性。

心脏标志物急诊检测的TAT应达到<60 min。以上为I级。

(八)中心化或POCT的检测方式

中心化检测或POCT 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在急诊检测TAT不能达到<60 min 的要求时,应考虑采用POCT方式,以满足临床对检测速度的要求。POCT的检测操作应遵从生产商的要求。非检验专业的操作人员应接受严格的应用培训。采用POCT检测时,应采用定量分析方法。POCT检测结果与中心化检测方法之间的偏倚应≤20%。采用非定量分析的POCT检测后,标本应再进行定量检测。

(九)检测质量

开展心脏标志物检测的实验室应注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时每天应至少检测一次质控标本。

志谢:本应用建议在撰写过程中,承蒙陈灏珠、胡大一、葛均波、毛节明、周立君、陈兰英、许俊堂等多位临床心血管病专家提出宝贵意见;王前、樊绮诗、沈茜、赵伟国、鄢盛恺、王兰兰等也先后提出修改意见。

风心病

风心病 编辑词条 编辑摘要 摘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表现为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致心脏负荷增加,往往导致心功能不全,以至心衰等。本病在我国常见,多见于20—40岁,女多于男,约1/3病人无风湿热史,二尖瓣病最常见,出现率达95%—98%,次为主动脉瓣病,出现率为20%—35%,三尖瓣病为5%,肺动脉瓣病仅约 为1%,两个以上瓣膜同时累及者称联合性瓣膜病,约占20%—30%。 风心病的病因为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侵入人体,合而为痹,由经络入脏腑,痹阻心脉而为病。所以主导病因还是由于风湿热引起,但是是属于经络痹阻导致心脉痹阻后引起的全身症状,多数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咳嗽、咯血、浮肿 病因病理 风湿性心脏病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病态反应的一部分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病。它在心脏部位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心脏瓣膜部位。病理过程有以下三期: 1)炎症渗出期:由于链球菌的感染,使心脏的瓣膜出现炎性反应,瓣膜肿胀、变性,那么其活动就会受到 一定程度的影响。 2) 增殖期:由于瓣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状态,瓣膜血液循环不良,瓣膜会发生纤维样变性坏死,结缔组 织增生,这种结缔组织会成为瓣膜上的累赘。因为它并不具备正常心肌细胞的功能。此期引起瓣膜增厚变形,失去弹性。 3)瘢痕形成期:由于胶原纤维等增生,损伤处机化,形成瘢痕,从而影响心脏瓣膜功能。感染反复发作,以上病 理变化在瓣膜部位的变化,也是此起彼伏,一个部位通常发生重叠的病理变化。 注意事项 应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Poncet综合征,急性化脓性关节炎,链球菌感染后状态,结缔组织病等鉴别。 编辑本段分类 (1) 风湿性心内膜炎(rheumatic endocarditis):病变主要侵犯心瓣膜,其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三尖瓣和肺动脉瓣极少受累。病变初期,受累瓣膜肿胀,瓣膜内出现粘液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浆液渗出和炎细胞浸润,病变瓣膜表面,尤以瓣膜闭锁缘上形成单行排列、直径为1mm~2mm的疣状赘生物(verrucous vegetation)。这些赘生物呈灰白色半透明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赘生物多时,可呈片状累及腱索及邻近内膜。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其周围可出现少量的Aschoff细胞。病变后期,由于病变反复发作,赘生物被机化,引起纤维组织增生,导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膜间互相粘连、腱索增粗、短缩,最后形成慢性心瓣膜病。当炎症病变累及房、室内膜时,引起内膜灶状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由于病变所致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受血流返流冲击较重,引起左房后壁粗糙,内膜增厚,称为Mc Callum斑。 (2) 风湿性心肌炎(rheumatic myocarditis):病变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常表现为灶状间质性心 肌炎,间质水肿,在间质血管附近可见Aschoff小体和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病变反复发作,Aschoff小体机化形成小瘢痕。病变常见于左心室、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等处。 风湿性心肌炎在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累及传导系统时,可出现传导阻滞。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各种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为方便大家学习记忆肿瘤标志物的参考意义现总结归纳如下:甲胎蛋白(AFP):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可升高,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有乙肝、肝硬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 癌胚抗原(CEA):胃肠道肿瘤,特别是肠癌,癌胚抗原会升高。癌胚抗原对手术后监测有重要意义,肠癌患者经过治疗癌胚抗原可下降或恢复正常,如果手术后癌胚抗原持续升高,就要考虑复发转移的可能,所以应定期监测。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65岁以上老年男性特别要注意,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肥大症状相似,两者都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表现,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务必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以排除是否患有前列腺癌。 糖类抗原19-9(CA19-9):对于诊断胰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敏性为91.7%,特异性为85% 糖类抗原125(CA-125):80%~90%女性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125可升高。但也有不少非卵巢癌的恶性肿瘤可升高,如胰腺癌、肝癌、胃肠癌、乳腺癌。 化验患者血液或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可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并观察肿瘤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患者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

1)甲胎蛋白(AFP)为原发性肝癌、睾丸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2)癌胚抗原(CEA)为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3)糖类抗原125(CA125)为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4)糖类抗原153(CA153)为乳腺癌等肿瘤的标忐物; 5)糖类抗原19-9(CA19-9)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6)糖类抗原724(CA724)为胃癌、卵巢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7)糖类抗原242(CA242)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标志物; 8)糖类抗原50(CA50)为消化系统肿瘤、乳癌、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9) CYFRA21-1(cy211)为非小细胞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为小细胞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肿瘤的标志物; 1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1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胚胎细胞癌、滋养层肿瘤(绒癌、葡萄胎)等肿瘤的标志物: 13)甲状腺球蛋白(TG)为甲状腺癌的标志物 14)铁蛋白 (SF)为消化系统肿蜜、肝癌、乳腺、肺癌等肿瘤的标志物: 15)B2微球蛋白(B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肺癌、甲状腺癌、鼻咽等患者体液中升高; 16)鱗状细胞抗原(SCC)为宫颈瘟、肺鳞癌、食管癌等肿瘤标志物。目前临床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绝大多数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因此,肿瘤标志物有动态

肿瘤标志物检测(详细)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估计2020年全球肿瘤病人将增加到1500万。同样,我国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有160万人患肿瘤疾病,近130万人死于肿瘤恶化;肿瘤疾病死亡率已占死亡人口的1/5。时至今日,对肿瘤疾病仍然以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或药物治疗为最有效措施。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 ,TM)通常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化学或免疫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的,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检测信息的一类物质。TM对癌症患者的监控是有益的,往往比临床和影响学检查早几个月,也可追踪和检测肿瘤的复发。在肿瘤治疗期间可根据治疗前后TM的变化来判断疗效,推测预后。 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 1、甲胎蛋白(AFP) 约80%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明显升高,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开始升高。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增高,应考虑有胎儿神经管畸形的可能性。 2、癌胚抗原(CEA) 血清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CEA的浓度与癌症的早、中、晚期有关,越到晚期CEA值越高。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前列腺癌血清PSA升高,PSA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PSA的比值小于25%者具有高风险的前列腺癌发生率,检出率可达95%。 4、糖类抗原50(CA50) CA50是一个非特异性的广谱TM,肝癌、胃癌、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癌、肾癌、子宫癌、卵巢癌、乳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血清CA50升高。 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小细胞腺癌、成神经细胞瘤患者NSE水平明显升高。 6、糖类抗原125(CA125) 卵巢癌血清CEA125升高,阳性率为61%。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 7、糖类抗原15-3(CA15-3) 乳癌患者CA15-3升高,乳癌初期敏感性约为60%,晚期可达80%。 8、糖类抗原19-9(CA19-9) 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时,血清CA19-9水平显著升高。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也升高。

风湿性心脏病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57岁 住院号:13050269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 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 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 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 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

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P:111次/分,R:24次/分,BP:119/92mmHg。端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 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1.3前间壁梗塞?1.4心功能Ⅲ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 2、腹腔积液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故诊断。 3、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4)既往有风心病病史14年。(5)既往诊断已明确,故诊断。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据:(1)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1年,故诊断。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2020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 近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以及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发布了《心力衰竭生物标志物中国专家共识》,以助力心衰管理。 预测心衰的发生 ①测量心肌负荷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能有效预测心衰的发生,联合测量能显著提高预测价值。(Ⅰ类推荐) ②B型钠尿肽(BNP)/N末端前体BNP(NT-proBNP)单用或联合肌钙蛋白T (TnT)/肌钙蛋白I(TnI)或联合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Ⅰ类推荐) ③BNP/NT-proBNP,TnT/TnI 联合炎症指标可溶性ST2(sST2),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对新发心衰有一定的预测作用。(Ⅱa类推荐) ④单独应用肾功能不全标志物(胱抑素-C,UACR)、炎症因子(TNF-α,IL-6,CRP或Gal-3)对新发心衰的预测作用较弱。(Ⅱb类推荐) 心衰的诊断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

①BNP和NT-proBNP可用作急性心衰的诊断标志物,尤其在临床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②BNP<100 pg/mL可用于排除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③NT-proBNP 可用作急性心衰标志物,界值450 pg/mL(<50岁),900 pg/mL (50~75岁),1800 pg/mL(大于75岁),有较高阴性预测值。(Ⅰ类推荐) ④BNP>400 pg/mL 或NT-proBNP>450 pg/mL(<50岁),900 pg/mL (50~75岁),1800 pg/mL(大于75岁)应考虑心衰的诊断。(Ⅱa类推荐) ⑤房颤或脓毒血症时B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有限。(Ⅱb类推荐) ⑥sST2对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Ⅱa类推荐)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的诊断 ①BNP ≥100 pg/mL或NT-proBNP ≥800 pg/mL可作为HFpEF的诊断界值,合并肺疾病、肾功能不全、肥胖等临床情况时,BNP的界值应上下微调。(Ⅱa 类推荐) ②BNP联合舒张功能标志物、心肌重构标志物、炎症标志物等可以提高HFpEF 的诊断效能。(Ⅱb类推荐)

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解析 全网发布:2011-06-23 21:59 发表者:曹水江(访问人次:4326)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定义 1978年NCI提出 1979年确认并开始使用 由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肿瘤组织本身,或分泌至血液或其他体液,或因肿瘤组织刺激,由宿主细胞产生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物质。 应当具备:特异性强;敏感性好 肿瘤标志物常用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 酶免疫测定技术,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 放射免疫测定技术(RIA),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DNA提取技术, DNA杂交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PCR技术 肿瘤标志物分类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 糖类肿瘤标志物 CA19-9 CA50 CA242 CA72-4 CA125 CA15-3(CA-27-29) 酶类肿瘤标记物 α-L-岩藻糖苷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降钙素儿茶酚胺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多胺类肿瘤标志物 5-羟色胺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9) 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β 2微球蛋白本-周蛋白铁蛋白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甲状腺球蛋白SCC-Ag CYFRA21-1 甲胎蛋白(AFP) 1956年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单链糖蛋白590aa, MW70000, 胎儿6周开始合成,12-15周高峰,出生后1-2年降至成人水平, 正常妊娠中期达90-500ng/ml, 正常参考值:<10ug/L AFP临床意义 (1)原发肝癌 80% AFP>400ng/ml, 原发肝癌近20% AFP正常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绝大部分AFP<400ng/ml (3)内胚层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与其伴肝转移者AFP可升高 (4)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高峰,一般在400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及意义 核心提示: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g/L持续4周,或200~400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 1、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期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在正常成人血循环中含量极微<20μg/L。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标志物,诊断阳性率为60%~70%。血清AFP>400μg/L持续4周,或200~400μg/L持续8周者,结合影像检查,可作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其水平常<300ug/L。生殖胚胎性肿瘤(睾丸癌,畸胎瘤)可见AFP含量升高。 2、癌胚抗原(CEA) 癌胚抗原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血清CEA正常参考值<5μg/L。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癌(70%)、胃癌(60%)、胰腺癌(55%)、肺癌(50%)、乳腺癌(40%)、卵巢癌(30%)、子宫癌(30%)。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 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3、癌抗原125(CA125)CA125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宫体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125含量升高。 4、癌抗原15-3(CA15-3)CA15-3可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术后随访和转移复发的指标。对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较低(60%),晚期的敏感性为8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较高(80%)。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肺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原发性肝癌等。 5、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一种与胃肠道癌相关的糖类抗原,通常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及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检测患者血清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囊癌等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对监测病情变化和复发有很大意义。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某些消化道炎症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如: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6、癌抗原50(CA50)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7、糖类抗原242(CA242)CA242是与胰腺癌、胃癌、大肠癌相关的糖脂类抗原。血清CA242用于胰腺癌,大肠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80%)和特异性(90%)。肺癌,肝癌,卵巢癌患者的血清CA242含量可见升高。 8、胃癌相关抗原(CA72-4)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

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1954年,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作为首个心脏标志物被应用于临床。半个世纪以来,医学工作者陆续发现许多心脏生物标志物,其中部分心脏标志物已以临床实践中逐步得到应用,心脏标志物为临床提供了方便、非创伤性的诊断检验依据。 目前临床应用的心脏标志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主要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第二类上是了解心脏功能的标志物;第三是作为心血管炎症疾病的标志物。 一、反映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 临床实践中已陆续发现多种反遇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包括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的标志物如缺血修饰白蛋白;髓过氧化物酶;CD40配体等;心肌缺血坏死早期暨发病6h内的标志物,如肌红蛋白;脂 肪酸结合蛋白;糖原磷酸化酶BB同工酶等;心肌组织损伤坏死的确定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等。而AST、乳酸脱氢酶(LD)及其同工酶和β-羟丁酸脱氢酶等因灵敏度和特异性都相对较差,在心肌损伤的诊断检测中已不再应用或逐步停用。 近10年的临床初中证明,心肌肌钙蛋白(cTn)是目前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已成为心肌组织损伤(如心肌梗死)最重要的诊断论据。在不能使用cTn

的情况时,也可以使用CK-MB质量(CK-MB mass)检测。 cnT检测在急性冠状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用途主要有:协助或确定诊断;危险性分类;估计病理情;治疗指导.在考虑心肌梗死(MI)诊断时,心脏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评价应结合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ECG)检查的结果。cTn或CK-MB mass的检测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值的ACS 病人存在心肌损伤,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或ECG检测结果,可以考虑诊断为MI。属高危险性,这些病人应尽快得到有效治疗,以减少危险性。 cTn的临床应用正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约90%的实验室已开展cTn的检测,3年中增加了2倍,CAP 的2002年心肌标志物室间质评中,开展cTn检测的实验室数超过了3500,比1999年增加了123%,我国的许多医院检验部门也开展了cTn检测。 临床现今应用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 I)或心肌肌钙蛋白T(cTn T)的检测方法对心肌特异性都已达到100%。由此外周血中出现任何一种可检测到的cTn必然是心肌细胞受损伤的结果。 cTn可以用高度敏感的免疫化学发光法作定量检测,也可用固定相免疫析法作快速定量检测,但固相免疫层析法的检测灵敏度相对稍差,检测范围相对较窄。 检测cTn I或cTn T在了解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相同,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心力衰竭而死亡。有的则表现为动脉栓塞以及脑梗塞而死亡。风湿性心脏病发病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多发季节为冬春。该疾病是因为风湿热影响心脏功能所致,出现心脏的供血不足或者能力下降。 很多朋友对该疾病的症状不了解,所以延误了病情,那么风湿性心脏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咳血、气急和咳嗽。体力活动引发该疾病或者导致病情加重。同时还会诱发肺水肿和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表现之体征表现:病人会表现出面颊部潮红,面容、唇、指的四周性紫绀。假如有心房纤颤会发生心跳快慢不一,强弱不等或者心跳和脉搏不一致。 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有: 1: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2:主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 3:三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4:联合瓣膜病变(多个瓣膜受损)。 由于心脏瓣膜的病变,使得心脏在运送血液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如瓣膜狭窄,使得血流阻力加大,为了吸入和心脏肥大。射出足够多血液,心脏则更加费力地舒张和压缩,这样使心脏工作强度加大,效率降低,心脏易疲劳,久而久之造成心脏肥大,如二尖瓣狭窄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左心房压力的增高,导致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增高,形成肺淤血,肺淤血后容易引起以下症状: 1:呼吸困难2:咳嗽3:咳血;有的还会出现声音沙哑和吞咽困难。 当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时,它带来的问题首先是部分血液返流,这种返流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使心脏压力增大,泵血量减少,在循环中气体交换造成的部份损失,所以风心病病人常感到呼吸困难。 联合瓣膜病变有以下几种组合形式: ①同一病因累及2个或2个以上瓣膜,最常见为风湿性引起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或其

心衰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脑钠肽作为心衰诊断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摘要] 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有了较大进展,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成为诊断心力衰竭的实用方法,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除用于诊断外,BNP也被应用于心衰等疾病的预测、预后、筛选、治疗监测及开发治疗药物等领域,相关研究及推广十分迅速。 [关键词]BNP;HF;标志物;应用进展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通常心衰的发展是缓慢的,往往要经过几年时间心脏才渐渐失去其泵血能力,使其工作动力下降;心衰症状也不是一开始就会出现,而是病症积累多年后才发现。据统计,心衰患者的5年死亡率约为50%,10年死亡率约为90%。目前对于心衰只能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手段,完全治愈则几乎不可能。临床有效的治疗大大的降低了慢性心衰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减慢了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向明显心力衰竭进展。为此,尽早检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左室功能障碍患者,并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对及时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心力衰竭诊断中,实验室检查有了较大进展,脑钠肽(BNP成为诊断心力衰竭的实用方法,已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等全球权威机构以及美国临床生化学院(NACB在其指定的“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和“心脏标志物的应用指南”中,都把BNP列为不可缺少的心脏标志物[1]。除用于诊断外,BNP也被应用于心衰等疾病的预测、预后、筛选、治疗监测及开发治疗药物等领域,相关研究及推广十分迅速,现仅就近期国内外关于BNP的主要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1.BNP的生物学特性 BNP是钠尿肽家族成员之一,1988年最先从猪脑中发现,因此也叫脑钠肽;但后来发现其主要来源是心室[2]。BNP源于心肌细胞合成的134个氨基酸残基的Prepro-BNP,在进入血液循环后降解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BNP,具有利尿、排钠及扩血管等多种生理作用。这种由心肌细胞分泌的短肽激素,是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中含有一个1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环状结构,在心室负荷增加或心室增大

肿瘤标志物12项及临床意义

(1) AFP:甲胎蛋白: 令狐采学 (2)CEA:癌胚抗原 (3)CA199:糖类抗原199 (4)CA125:癌抗原125 (5)CA153:肿瘤抗原153 (6)CA50:癌抗原50 (7)CA242:糖类抗原242 (8)β2—MG:β2—微球蛋白 (9)Fe Pro:血清铁蛋白: (10)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11)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2)TNF:肿瘤坏死因子 AFP: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 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CEA:癌胚抗原 CEA最初发现于结肠癌和胎儿肠组织中,故名癌胚抗原。CEA 升高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肿瘤标志物检测原理 根据WHO资料,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是人类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2%,并逐年增加。10种常见肿瘤: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肛门癌、白血病、子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和膀胱癌。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最主要途径。以肝癌为例,肿瘤直径<2cm,5年生存率几乎100%;直径每增加1cm,5年生存率下降20%。肿瘤诊断三大支柱是图像诊断(包括B超、CT、核磁共振)、化学诊断(血清学和免疫学)及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而后两者均以肿瘤标志为主要或辅助观察指标。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已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基因水平,在检测技术上,它将生物化学、核医学、免疫学、细胞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不仅使检测的项目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检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断疗效和预后以及人群普查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在肿瘤发生和发展机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肿瘤标志物除用于肿瘤诊断外,可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依据及以其为靶,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标志学已成为肿瘤学中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新领域。 肿瘤标志(Tumour Markers)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被大家确认,并开始引用。 肿瘤标志物是指由肿瘤细胞由肿瘤组织和细胞产生的与肿瘤的形成、发生相关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肿瘤细胞的胞核、胞质、胞膜上或体液中,进入到血液或其他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血液或体液或组织中而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含量超过正常含量。 肿瘤标志物分类 目前肿瘤标志物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根据其生物化学和免疫学特性可分为: (1)肿瘤抗原 肿瘤胚胎性抗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CD系列。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应用 肿瘤标志物概念 肿瘤标志物是癌细胞在发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或几种正常细胞所没有的或含量很低的“特异性”物质,或者是宿主细胞对癌细胞入侵反应所产生的正常细胞成分,但在量或质上与正常细胞或良性疾病相比有显著差异 肿瘤标志物很重要,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和命名 分类: 细胞肿瘤标志物(cellular Tumor Marker) 主要是指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膜上表达的标志如生长因子、激素受体、癌基因以及抗癌基因表达产物P53等 体液肿瘤标志物(humoral Tumor Marker) 是指由肿瘤组织分泌到外周血和尿等体液物质中中的标志,其浓度高于正常生理水平,如肿瘤相关抗原(CEA、AFP和CA系列抗原)以及肿瘤诱导产生的物质(如CRP) 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来源、分布、增殖程度 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有可分为5类: ⑴原位性肿瘤相关物质:在同类的正常细胞中含量甚微,但当细胞癌变时迅速增加,如一些细胞蛋白、各种细胞的酶。特异性不强。 ⑵异位性肿瘤相关物质:是由突变的肿瘤细胞产生,不是同类正常细胞的组分,如异位性激素、脑癌血ACTH可明显升高。小细胞肺癌时血,NSE明显增加,这类物质表达的特异性较强 ⑶胎盘和胎儿性肿瘤相关物质:在胎儿过程中可升高,当胎儿成长后开始消失,而在成人组织细胞癌变时,这类物质又再次产生或表达;癌胚性物质如CEA、AFP、碱性胎儿蛋白(BFP)

和组织多肽抗原(TPA);癌胎盘性物质,如妊娠蛋白(SP);激素如HCG、酶和同工酶。 ⑷病毒性肿瘤相关物质:可引起人或动物肿瘤生成或细胞恶性转化病毒,分为DNA和RNA 病毒两种,如HTC-1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EB病毒(伯基特化淋巴瘤),HS病毒(宫颈癌与皮肤癌),HB病毒(肝癌)和人巨细胞病毒等 ⑸癌基因、抗癌基因及其产物:癌基因激活和抗癌基因失活及其产物表达异常,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如CD117阳性表达,是确诊胃肠间质瘤(GIST)的依据。 综上所述,人体的细胞、组织、血液或体液中有许多物质可作为肿瘤标志物,如酶、激素、抗原、多肽和蛋白质等,广义的肿瘤标志物还 包括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基因及其产物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用途 ㈠肿瘤筛查应是一份方便简易的方法,但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同时存在于健康人组、良性疾病组和恶性肿瘤组的循环血液中,而且浓度水平有较大的重叠,其特异性不足以用于癌症普查的过筛试验,只在肿瘤的高发区或有肿瘤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中作为过筛试验。 ㈡临床诊断:由于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尚不够高,难以准确区别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标志物浓度轻度升高,可能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变异,也可见于非恶性疾病。因此,不能单纯依靠某一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诊断癌症。但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特别是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取得非常成功。 联合检测 一般选择细胞类型相同的肿瘤所共同表达的标志物,有助于鉴定癌的原发部位。 以上皮细胞癌检测盘为例,乳腺癌、卵巢癌肠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来自上皮细胞都含有类似的遗传组分,但由于各种细胞的细胞分化不同,标志物的表达水平有差别,即

心肌损伤标志物发展历程

心肌损伤标志物发展历程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 1666 更新时间:2009-8-10 临床观察发现,有些急性心梗没有临床症状,而且单一心电图敏感性较差,即便连续观察,阳性率至多达70%-80%。这就就是说,有20%-30%必须依靠心肌酶诊断。即便就是心电图阳性的病例,也需要心肌酶的配合来提高诊断的可靠性,观察疾病的演变、疗效与预后。因为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能更准确地提供病情与预后 信息。 心梗 心梗就是心肌梗塞的简称。 心肌梗塞就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过去20多年,我国一直沿用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肌梗死所下的定义:典型症状(胸部不适)、血清心肌酶增高与典型心电图变化中两者或三者的结合。2000年9月,欧洲心脏病杂志与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同时发表了修订后的由欧洲心脏 病学会有关专家批准的心肌梗死再定义的内容: 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急性演变中或新近心肌梗死:一、心肌坏死生化标志的典型升高与逐渐下降(指肌钙蛋白T或I)或较快增高与下降(指肌酸激酶MB 同工酶)至少伴下列情况之一者——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心电图示心肌缺血(ST段抬高或压低),冠状动脉介入术(例如冠状动脉成形术)。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具有下列任何条件之一可诊断已形成的心肌梗死:1、系列心电图出现新病理性Q波。2、已愈合或愈合中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 心肌梗死再定义与以前心肌梗死定义的不同在于:再定义强调了生化 标志,把心肌坏死时血生化的变化指标(主要指肌钙蛋白T或I,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测定)提到很高的地位,这样就使许多微型(局灶性、显微镜性)、小型(小于10%的左心室肌)等心肌梗死的诊断成为可能;及时发现经皮冠状动脉干预术 后出现的心肌梗死及反映预后;及时发现外科手术导致的心肌梗死及并发症,并对预后做出判断。 传统心肌酶谱 心梗三项——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2001年9月17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一名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通过评估心脏肌钙蛋白(cTn)、肌酐激酶-MB(CK-MB)与肌红蛋白(Myo)水平可在90分钟内确诊病人就是否发生心梗。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

---------------------------------------------------------------最新资料推荐------------------------------------------------------ 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人的护理体会本溪市本钢总医院心内三病房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9 年 1 月-12 月接收的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患者,对其进行病情观察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和结论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患者大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概念;并发症;护理风湿炎症导致的瓣膜损害称为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 随着生活及医疗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病的人群患病率正在降低,但我国瓣膜性心脏病仍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为主动脉瓣[1-2]。 对该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此类患者救治成功率意义重大。 现将我科 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月收治 30 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30 例,男 7 例,女 23 例。 年龄 4050 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相关检查被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病 1 / 7

人。 2 并发症 2.1 心房颤动: 房颤为二尖瓣狭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相对早期的常见并发症。 房颤时因舒张期变短、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左心室充盈减少,常致心衰加重,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 2.2 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为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并发症。 变现为突然出现的重度呼吸困难和发绀,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干、湿啰音,常因剧烈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感染、心律失常等,如不及时救治,可能致死。 2.3 血栓栓塞: 20%的患者可发生体循环栓塞,其中 80%伴房颤。 血栓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2.4 右心衰竭: 有心衰竭为晚期常见并发症。 2.5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在瓣叶明显钙化或合并房颤时更少发生。 2.6 肺部感染: 常有肺静脉压力增高及肺淤血,易合并肺部感染,感染后常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3]。 3 病情观察及护理 3.1 病情观察:

(整理)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

BNP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不仅反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也反映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瓣膜功能障碍和右室功能障碍情况。在急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有30-40%存在急诊医生难以确诊而影响预后,以BNP 100pg/ml作为临界值的阴性预测值达到90%,可以减少74%的临床不确定性;而BNP 超过400pg/ml提示患者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达95%。而BNP 在 100-400pg/ml时可能由肺部疾病、右心衰、肺栓塞等情况引起。呼吸困难患者急诊就诊时的BNP水平以及治疗后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其出院时风险。 ①BNP是HF的定量标志物;②BNP对于诊断HF是高度准确的;③BNP 可以帮助给急诊科病人进行危险分层以便判断是该入院还是出院。④BNP 测试有助于改善病人管理,减少总治疗费用;⑤BNP测试节省6个月内费用;⑥BNP是HF最强大的预测物;⑦BNP水平有助于评估出院的安全性; ⑧BNP指导的治疗能提高慢性HF疗效;⑨BNP水平,以及症状和体重增加,是确定临床失代偿的最好方法;⑩BN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死亡的最强大的预测物。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细胞所分泌的BNP先以10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形式存在,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的直线多肽和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环状多肽,释放入血循环,分别被称为NT-proBNP和BNP。BNP小于100pg/ml 可排除心衰 医学上,BNP是血清脑钠肽,分析BNP 在评估心功能和冠脉病变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它的含量与心室的压力、呼吸困难的程激素调节系统的状况相关。心室的体积和压力增高可导致血浆内BNP的升高,升高的程度与心室扩张和压力超负荷成正比.可敏感和特异性地反映左心室功能的变化。近年来美国等国家推荐使用的BNP是目前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中文名称:脑钠肽英文名称: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 定义:主要由心脏分泌的利尿钠肽家族的一员,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因其首先在猪脑中发现,故名。能调节血压和血容量的自稳平衡,并有利尿作用。BNP的生成与清除 BNP 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是刺激BNP 分泌的主要条件。BNP 的清除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利尿钠肽家族的C 型受体介导,内吞入胞内后由溶酶体降解;二是经中性内肽酶(NEP)降解。 BNP的结构合成与分泌 BNP同ANP一样具有一个由17个氨基酸通过一对二硫键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对于受体的结合很必要,其中二硫键对于BNP的生物活性很重要。BNP具有种属特异性,大鼠的BNP由45个氨基酸组成,而猪、狗与人的BNP由32个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心肌标志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时间:2009-3-19 9:53:04 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应用 各种心脏疾病最终均可发展到心力衰竭。由于心力衰竭的发展比较缓慢,心脏是在各种病症累积多年后,才渐渐失去其泵血能力和各方面功能的减弱及下降。而在心衰的早期,心脏功能的减退是依靠心脏所分泌的短肽激素来调节心脏的代偿功能,故在临床上往往不易出现症状。传统诊断心衰的指标为心脏超声诊断,以评价心脏左室的射血分数了解心脏功能。近几年,由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协会推荐使用的B型尿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BNP),是目前唯一一个最好的用于评价心力衰竭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欧洲心脏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2001年的心衰诊断指南中心,已将其作为实验室检测项目中的唯一指标。 B型尿钠肽又称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心肌细胞合成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天然激素,主要在心室表达,同时也存在于脑组织中。当左心室功能不全时,由于心肌扩张而快速合成释放入血,有助于调节心脏功能。心肌细胞所分泌的BNP先以10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形式存在,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时,在活化酶的作用下裂解为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活性的直线多肽和32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环状多肽,释放入血循环,分别被称为NT-proBNP和BNP。 NT-proBNP的生物学半衰期为60~120min,而BNP仅为20min。B-BNP的释放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心衰程度加重,B-BNP的释放增加。B-BNP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参与钠调节,促进尿钠排泄和利尿,扩张血管,维持血压的动态平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