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科大高网实验报告

中科大高网实验报告

中科大高网实验报告
中科大高网实验报告

运用ns-3模拟数据中心(datacenter)实验报告一.实验工具

Ubuntu、Vmware虚拟机、ns-3仿真器、Wireshark抓包工具

二.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模拟网络拓扑及网络消息传输状态(多对一和多对多)

2.利用Wireshark抓包工具对输出的.pcap文件进行分析

3.实验总结

三.网络拓扑

图(1)

四.重要代码解释

//备注:以下是实现主机间多对一通信的代码,其中多指的为主机h2—h8,一为主机//h1.

//库函数调用

#include "ns3/core-module.h"

#include "ns3/network-module.h"

#include "ns3/csma-module.h"

#include "ns3/internet-module.h"

#include "ns3/applications-module.h"

#include "ns3/ipv4-global-routing-helper.h"

using namespace ns3;

NS_LOG_COMPONENT_DEFINE ("SecondScriptExample");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bool verbose = true;

uint32_t nCsma = 3;

uint32_t nFlows = 7;

uint16_t port = 5000;

//cmd.AddValue ("nCsma", "Number of \"extra\" CSMA nodes/devices", nCsma); cmd.AddValue ("verbose", "Tell echo applications to log if true", verbose);

cmd.Parse (argc,argv);

if (verbose)//为真

{////定义两个LOG模块,用于收到和发出数据包时输出LOG消息

LogComponentEnable ("PacketSink", LOG_LEVEL_INFO);

LogComponentEnable ("OnOffApplication", LOG_LEVEL_INFO);

}

nCsma = nCsma == 0 ? 1 : nCsma;

//创建底层的4个小csma网络

NodeContainer csmaNodes1;

csmaNodes1.Create (3);

NodeContainer csmaNodes2;

csmaNodes2.Create (3);

NodeContainer csmaNodes3;

csmaNodes3.Create (3);

NodeContainer csmaNodes4;

csmaNodes4.Create (3);

//创建中层的csma中左侧网络

NodeContainer csmaNodes5;

csmaNodes5.Create (1);

csmaNodes5.Add (csmaNodes1.Get (0));

csmaNodes5.Add (csmaNodes2.Get (0));

//创建中层的csma中右侧网络

NodeContainer csmaNodes6;

csmaNodes6.Create (1);

csmaNodes6.Add (csmaNodes3.Get (0));

csmaNodes6.Add (csmaNodes4.Get (0));

//创建总的csma大csma网络

NodeContainer csmaNodes7;

csmaNodes7.Create (1);

csmaNodes7.Add (csmaNodes5.Get (0));

csmaNodes7.Add (csmaNodes6.Get (0));

//CMSA1网络拓扑

CsmaHelper csma1;

csma1.SetChannelAttribute ("DataRate", StringValue ("1.0Mbps"));

csma1.SetChannelAttribute ("Delay", TimeValue (NanoSeconds (500)));

NetDeviceContainer csmaDevices1;

csmaDevices1 = csma1.Install (csmaNodes1);

//CMSA2网络拓扑

csma2.SetChannelAttribute ("DataRate", StringValue ("1.0Mbps"));

csma2.SetChannelAttribute ("Delay", TimeValue (NanoSeconds (500)));

NetDeviceContainer csmaDevices2;

csmaDevices2 = csma2.Install (csmaNodes2);

//CMSA3网络拓扑

CsmaHelper csma3;

csma3.SetChannelAttribute ("DataRate", StringValue ("1.0Mbps"));

csma3.SetChannelAttribute ("Delay", TimeValue (NanoSeconds (500)));

NetDeviceContainer csmaDevices3;

csmaDevices3 = csma3.Install (csmaNodes3);

//CMSA4网络拓扑

CsmaHelper csma4;

csma4.SetChannelAttribute ("DataRate", StringValue ("1.0Mbps"));

csma4.SetChannelAttribute ("Delay", TimeValue (NanoSeconds (500)));

NetDeviceContainer csmaDevices4;

csmaDevices4 = csma4.Install (csmaNodes4);

//CMSA5网络拓扑

CsmaHelper csma5;

csma5.SetChannelAttribute ("DataRate", StringValue ("1.0Mbps"));

csma5.SetChannelAttribute ("Delay", TimeValue (NanoSeconds (500))); NetDeviceContainer csmaDevices5;

csmaDevices5 = csma5.Install (csmaNodes5);

//CMSA6网络拓扑

CsmaHelper csma6;

csma6.SetChannelAttribute ("DataRate", StringValue ("1.0Mbps"));

csma6.SetChannelAttribute ("Delay", TimeValue (NanoSeconds (500))); NetDeviceContainer csmaDevices6;

csmaDevices6 = csma6.Install (csmaNodes6);

//CMSA7网络拓扑

CsmaHelper csma7;

csma7.SetChannelAttribute ("DataRate", StringValue ("1.5Mbps"));

csma7.SetChannelAttribute ("Delay", TimeValue (NanoSeconds (500))); NetDeviceContainer csmaDevices7;

csmaDevices7 = csma7.Install (csmaNodes7);

//安装协议栈(每个node只有一个stack)

InternetStackHelper stack;

stack.Install (csmaNodes1);

stack.Install (csmaNodes2);

stack.Install (csmaNodes3);

stack.Install (csmaNodes4);

stack.Install (csmaNodes5.Get(0));

stack.Install (csmaNodes6.Get(0));

stack.Install (csmaNodes7.Get(0));

//在p2p网络上分配地址 node0:10.1.1.1;node1: 10.1.1.2

Ipv4AddressHelper address;

//在CSMA1网络上分配地址,相当于t1下端口IP为10.0.1.1,其余主机为n1 IP为10.0.1.2

//n2主机IP为10.0.1.3

address.SetBase ("10.0.1.0", "255.255.255.0");

Ipv4InterfaceContainer csmaInterfaces1;

csmaInterfaces1 = address.Assign (csmaDevices1);

//在CSMA2网络上分配地址,同CSMA1网络IP分配

address.SetBase ("10.0.2.0", "255.255.255.0");

Ipv4InterfaceContainer csmaInterfaces2;

csmaInterfaces2 = address.Assign (csmaDevices2);

//在CSMA3网络上分配地址,同CSMA1网络IP分配

address.SetBase ("10.0.3.0", "255.255.255.0");

Ipv4InterfaceContainer csmaInterfaces3;

csmaInterfaces3 = address.Assign (csmaDevices3);

//在CSMA4网络上分配地址,同CSMA1网络IP分配

address.SetBase ("10.0.4.0", "255.255.255.0");

Ipv4InterfaceContainer csmaInterfaces4;

csmaInterfaces4 = address.Assign (csmaDevices4);

//在CSMA5网络上分配地址,相当于a1下端口IP为10.1.1.1,其余交换机为t1上端口 IP为10.1.1.2

//t2上端口IP为10.1.1.3

address.SetBase ("10.1.1.0", "255.255.255.0");

Ipv4InterfaceContainer csmaInterfaces5;

csmaInterfaces5 = address.Assign (csmaDevices5);

//在CSMA6网络上分配地址,同CSMA5中网络IP分配

address.SetBase ("10.2.1.0", "255.255.255.0");

Ipv4InterfaceContainer csmaInterfaces6;

csmaInterfaces6 = address.Assign (csmaDevices6);

//在CSMA7网络上分配地址,相当于c1端口IP为192.168.1.1,其余交换机为a1上端口 IP为192.168.1.2

//t2上端口IP为192.168.1.3

address.SetBase ("192.168.1.0", "255.255.255.0");

Ipv4InterfaceContainer csmaInterfaces7;

csmaInterfaces7 = address.Assign (csmaDevices7);

//将h2作为服务器,打开7个不同的端口,5000-5006

ApplicationContainer sinkApp[nFlows];

for(unsigned int i=0;i

{

PacketSinkHelper packetSinkHelper

("ns3::TcpSocketFactory",InetSocketAddress(csmaInterfaces1.GetAddress (1), port+i));

sinkApp[nFlows] = packetSinkHelper1.Install (csmaNodes1.Get (1));

sinkApp[nFlows].Start(Seconds (1.0));

sinkApp[nFlows].Stop(Seconds (60.0));

}

以下片段为将主机h2作为 client的代码,其余主机h3-h8作为client的代码类似: ApplicationContainer clientApp2;

OnOffHelper client2("ns3::TcpSocketFactory",

InetSocketAddress(csmaInterfaces1.GetAddress (1), 5000));

client2.SetAttribute ("OnTime",

StringValue("ns3::ConstantRandomVariable[Constant=50]"));

client2.SetAttribute ("OffTime",

StringValue("ns3::ConstantRandomVariable[Constant=0]"));

client2.SetAttribute ("DataRate", DataRateValue (DataRate ("1.5Mbps")));

client2.SetAttribute ("PacketSize", UintegerValue (2000));

clientApp2 = client2.Install (csmaNodes1.Get (2));

clientApp2.Start(Seconds (2));

clientApp2.Stop (Seconds (50));

Ipv4GlobalRoutingHelper::PopulateRoutingTables ();

//生成tracing消息,执行仿真

csma1.EnablePcap ("dc1", csmaDevices1.Get (1), true);

Simulator::Run ();

Simulator::Destroy ();

return 0;

}

五.多对一实验仿真结果

1.采用Wireshark对实验输出的.pcap文件进行分析。分析位置为主机h1的端口。上述程序输出的文件名为:dc1-1-0.pcap。

2.产看TCP回话,如图(2)所示:

图(2)

3. 第1个tcp flow ,在Filter中输入字符串tcp.srcport == 5000 || tcp.dstport ==

5000,条件筛选如图(3)所示:

第一个端口5000的throughput ,即h2与h1 的通信。如图(4)所示:

第一个端口5000的rtt,即h2与h1 的通信。如图(5)所示:

第二个端口5001的th roughput ,即h3与h1 的通信。如图(6)所示:

第二个端口5001的rtt,即h3与h1 的通信。如图(7)所示:

第三个端口5002的throughput ,即h4与h1 的通信。如图(8)所示:

第三个端口5002的rtt ,即h4与h1 的通信。如图(9)所示:

第四个端口5003的throughput ,即h5与h1 的通信。如图(10)所示:

第四个端口5003的rtt ,即h5与h1 的通信。如图(10)所示:

第五个端口5004的throughput ,即h6与h1 的通信。如图(11)所示:

第五个端口5004的rtt ,即h6与h1 的通信。如图(12)所示:

第六个端口5005的throughput ,即h7与h1 的通信。如图(13)所示:

第六个端口5005的rtt ,即h7与h1 的通信。如图(14)所示:

第七个端口5006的throughput ,即h8与h1 的通信。如图(15)所示:

第七个端口5006的rtt ,即h8与h1 的通信。如图(16)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从图(4)—图(10)可以看出,当多个主机向一个主机发送数据包时(在实验中是其

余主机向h1 发送数据包)。

(1)位于同一个小的CSMA网络的主机h1和h2的通信频繁,二者之间的rtt也趋于稳定。但是在h2与h1通信前部分所发的数据,二者之间rtt有一个峰值,这是说明在此时刻,为路由器t1的路由转发表的学习过程,因此rtt有峰值。

(2)当主机需要跨域小的子网进行通信时,即主机h3和h4与h1的通信过程。由于主机h3和h4需要经由同一个路由器t2进行数据包的转发,所以,h3吞吐量的峰值正好对应h4吞吐量的低谷,h3吞吐量的低谷对应h4吞吐量的峰值。

(3)当主机需要跨越中心交换机时,即主机h5,h6,h7和h8与主机h1进行通信时,在时间<40s时,吞吐量很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种:①这些主机需要多跳才能传给目的主机②通信前半时间,这些主机的数据包处于路由排队的对尾。

六.多对多重点实验代码解释

由于多数代码与多对一相同,在这里仅解释不同之处。

//zhuji h1--->h5

ApplicationContainer clientApp1;

OnOffHelper client1("ns3::TcpSocketFactory",

InetSocketAddress(csmaInterfaces3.GetAddress (1), 5000));

client1.SetAttribute ("OnTime",

StringValue("ns3::ConstantRandomVariable[Constant=50]"));

client1.SetAttribute ("OffTime",

StringValue("ns3::ConstantRandomVariable[Constant=0]"));

client1.SetAttribute ("DataRate", DataRateValue (DataRate ("1.5Mbps")));

client1.SetAttribute ("PacketSize", UintegerValue (2000));

clientApp1 = client1.Install (csmaNodes1.Get (1));

clientApp1.Start(Seconds (2));

clientApp1.Stop (Seconds (50));

以上代码片段为主机h1与h5之间的通信。其余主机h6与h2,h3和h7,h8和h4通信代码类似。

Ipv4GlobalRoutingHelper::PopulateRoutingTables ();

csma1.EnablePcap ("dc2", csmaNodes1.Get(2)->GetId(), 0, false);// csmaDevices1.Get (2));

csma2.EnablePcap ("dc2", csmaNodes2.Get(2)->GetId(), 0, false);// csmaDevices2.Get (2));

csma3.EnablePcap ("dc2", csmaNodes3.Get(1)->GetId(), 0, false);// csmaDevices3.Get (1));

csma4.EnablePcap ("dc2", csmaNodes4.Get(1)->GetId(), 0, false);// csmaDevices4.Get (1));

以上代码片段为设置输出文件。

通过运行代码,可输出四个文件,分别为:dc2-2-0,dc2-5-0,dc2-7-0,dc2-10-0. 对以上四个文件通过Wireshark进行分析,各主机对的吞吐量如图所示:

图:主机h1 与h5通信

图:主机h3与h7通信

图:主机h6与h2通信

图:主机h8与h4通信

实验结果分析:

对以上的主机对h1 与h5、h3与h7、h6与h2、h8 与h4的吞吐量图可以看出:每对主机的吞吐量大致相同。

七.系统的瓶颈分析

从以上两个实验可以看出,系统存在瓶颈问题,主要反映在当两个主机需要跨越两个大的子网进行通信时,网络吞吐量变得很小。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Core 层的路由器本身的限制和底层的路由器进行路由的过程中出现的排队和转发能量不强。我们可以对网络拓扑进行改进,增大路由表之间的链路,加快网络路由转发能力。改进的拓扑如下所示:

实验改进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吞吐量显著增加。

八.实验总结

在本次实验中,学习使用ns-3仿真模拟软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现有数据中心网络拓扑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现有数据中心的缺陷,并加以改进,实现了较好的结果。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2》实验报告 课程:物理化学实验 专业:环境科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邓丁 指导教师:谭蕾 实验日期:5月24日

实验一、溶解焓的测定 一、实验名称:溶解焓的测定。 二、目的要求:(1)学会用量热法测定盐类的积分溶解焓。 (2)掌握作图外推法求真实温差的方法。 三、基本原理: 盐类的溶解通常包含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一是晶格的破坏,为吸热过程;二是离子的溶剂化,即离子的水合作用,为放热过程。溶解焓则是这两个过程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类的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还是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应大小所决定的。影响溶解焓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溶质的性质以及用量等。热平衡式: △sol H m=-[(m1C1+m2C2)+C]△TM/m2 式中, sol H m 为盐在溶液温度及浓度下的积分溶解焓, J·mol , m1 , m2 分别为水和溶质的质量, 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kg·mol -1 ;C1 ,C 2 分别为溶剂水, kg; 溶质的比热容,J·kg -1;T 为溶解过程中的真实温差,K;C 为量热计的热容, J·K- 1 ,也称热量计常数.本实验通过测定已知积分溶解焓的标准物质 KCl 的 T ,标定出量热计热容 C 的值. 四、实验主要仪器名称: NDRH-2S型溶解焓测定实验装置1套(包括数字式温度温差测量仪1台、300mL简单量热计1只、电磁搅拌器1台);250mL容量瓶1个;秒表1快;电子 ;蒸馏水 天平1台;KCl;KNO 3 五、实验步骤: (1)量热计热容 C 的测定 ( 1 ) 将仪器打开 , 预热 . 准确称量 5.147g 研磨好的 KCl , 待用 . n KCl : n水 = 1: 200 (2)在干净并干燥的量热计中准确放入 250mL 温室下的蒸馏水,然后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插入量热计的液体中.打开搅拌器开关,保持一定的搅拌速度,待温差变化基本稳定后,读取水的温度 T1 ,作为基温. (3)同时, 每隔30s就记录一次温差值,连续记录8 次后, 将称量好的 5.174g KCl 经漏斗全部迅速倒入量热计中,盖好.10s记录一次温度值,至温度基本稳定不变,再每隔 30s记录一次温度的数值,记录 8 次即可停止. (4)测出量热计中溶液的温度,记作 T2 .计算 T1 , T2 平均值,作为体系的温度.倒出溶液,取出搅拌子,用蒸馏水洗净量热计. KNO3 熔解热的测定:标准称量 3.513g KNO3 ,代替 KCl 重复上述操作.

中科大信号与系统 实验报告2

信号与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连续时间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意义及求解方法 2. 熟悉连续(离散)时间系统在任意信号激励下响应的求解方法 3. 熟悉应用MATLAB实现求解系统响应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连续时间系统求解各种响应 impulse( ) 函数 函数impulse( )将绘制出由向量a和b所表示的连续系统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单位冲激响应h(t)的时域波形图,并能求出指定时间范围内冲激响应的数值解。 以默认方式绘出由向量a和b所定义的连续系统的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绘出由向量a和b所定义的连续系统在0 ~ t0时间范围内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绘出由向量a和b所定义的连续系统在t1 ~ t2时间范围内,并且以时间间隔p均匀取样的冲激响应的时域波形。 只求出由向量a和b所定义的连续系统在t1 ~ t2时间范围内,并且以时间间隔p均匀取样的冲激响应的数值解,但不绘出其相应波形。 step( ) 函数 函数step( )将绘制出由向量a和b所表示的连续系统的阶跃响应,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的波形图,并且求出数值解。和impulse( )函数一样,step( )也有如下四种调用格式: step( b,a) step(b,a,t0) step(b,a,t1:p:t2) y=step(b,a,t1:p:t2) 上述调用格式的功能和impulse( )函数完全相同,所不同只是所绘制(求解)的是系统的阶跃响应g(t),而不是冲激响应h(t)。 lsim( )函数 根据系统有无初始状态,lsim( )函数有如下两种调用格式: ①系统无初态时,调用lsim( )函数可求出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其格式如下:

物化实验报告燃烧热的测定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定压燃烧热与定容燃烧热的差别。 2、掌握量热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测定萘的燃烧热 3、了解氧弹量热计的主要组成及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操作技术。 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二、 实验原理 通常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是用氧弹量热计,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一定量被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使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T ?,就能计算出该样品的燃烧热。 ()p V Q Q RT n g =+? (1) ()V W W Q Q C W C M +=+样品21总铁丝铁丝水水(T -T ) (2) 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燃烧,测其始末温度,求出T ?。 便可据上式求出K ,再用求得的K 值作为已知数求出待测物(萘)的燃烧热。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SHR-15氧弹量热计1台;贝克曼温度计;压片机 2台;充氧器1台;氧气钢瓶1个;1/10℃温度计;万能电表一个;天平 2.试剂 铁丝;苯甲酸(AR);萘(AR );氧气 四、实验步骤 1、测定氧氮卡计和水的总热容量 (1)样品压片:压片前先检查压片用钢模,若发现钢模有铁锈油污或尘土等,必须擦净后,才能进行压片,用天平称取约0.8g 苯甲酸,再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根铁丝质量,从模具的上面倒入己称好的苯甲酸样品,徐徐旋紧 压片机的螺杆,直到将样品压成片状为止。抽出模底的托板,再继续向下压,使模底和样品一起脱落,然后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重。 分别准确称量记录好数据,即可供燃烧热测定用。 (2)装置氧弹、充氧气:拧开氧弹盖,将氧弹内壁擦净,特别是电极下端的不锈钢接线柱更应擦十净,将点火丝的两端分别绑紧在氧弹中的两根电极上,选紧氧弹盖,用万用表欧姆档检查两电极是否通路,使用高压钢瓶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将氧弹放在充氧仪台架上,拉动板乎充入氧气。 (3)燃烧温度的测定:将充好氧气后,再用万用表检查两电极间是否通路,若通路将氧弹放入量热计内简。用量筒称3L 自来水,倒入水桶内,装好搅拌轴,盖好盖子,将贝克曼温度计探头插入水中,此时用普通温度计读出水外筒水温和水桶内的水温。接好电极,盖上盖了,打开搅拌开关。待温度温度稳定上升后,每个半分钟读取贝克曼温度计一次,连续记

实验报告封面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河南城建学院 土木工程与材料工程系建材实验 序言 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成果,是对实验资料的总结,因此应按照要求(具体见实验规则)及时认真地书写。 本报告册中带*的项目专科生不作要求。实验报告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主要包括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误差过大时才书写)、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异常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分析等内容。主义论据要清晰明了,没有问题则不要勉强。 附: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建材实验室 2010年11月 目录 1、材料密度试验…………………………………………… (1) 2、材料表观密度试验…………………………………… (4)

3、材料堆积密度试 验 (7) 4、水泥细度试验…………………………………………… (10) 5、砂的筛分析试验………………………………………… (13) 6、混凝土拌合物试验……………………………………… (17) 7、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21) 8、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 (24) 9、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 (27) 10、水泥胶砂试件成型试验………………………………… (30) 1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32) 12、沥青试样制备试验………………………………………

(36) 13、沥青针入度试验………………………………………… (38) 14、沥青延度试验…………………………………………… (41) 15、沥青软化试验…………………………………………… (44) 16、钢筋试验………………………………………………… (47) 17、新拌筑砂浆试验………………………………………… (52) 18、砂浆抗压强度试验……………………………………… (55) 19、普通粘土砖试验………………………………………… (59) 20、水泥净浆的SEM实验(设计 性)…………………………… 21、水泥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设计 性)…………………………

基因工程作业(引物设计)

口腔鳞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 一、选择原因及应用 口腔鳞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在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揭示其与口腔鳞癌(OS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6例OSCC标本、15例口腔黏膜白斑与20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中MTAl 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OSCC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MTA1蛋白和MTA1mRNA在O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口腔黏膜白斑和正常口腔黏膜(P 〈0.05),口腔黏膜白斑中MTA1蛋白和MTA1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口腔正常黏膜(P〈0.01),MTA1蛋白和MTA1mRNA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TA1基因在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在OSCC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促进作用,有望成为判断OSCC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一个新肿瘤标志物。 二、2查阅NCBI得到MTA1相关信息并获得目的基因PREDICTED: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metastasis associated 1 (MTA1), mRNA NCBI Reference Sequence: XM_004055801.1 FASTA Graphics LOCUS XM_004055801 2872 bp mRNA linear PRI 03-DEC-2012 DEFINITION PREDICTED: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metastasis associated 1 (MTA1), mRNA. ACCESSION XM_004055801 VERSION XM_004055801.1 GI:426378238 KEYWORDS . SOURCE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western lowland gorilla) ORGANISM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Eukaryota; Metazoa; Chordata; Craniata; Vertebrata; Euteleostomi; Mammalia; Eutheria; Euarchontoglires; Primates; Haplorrhini; Catarrhini; Hominidae; Gorilla. COMMENT MODEL REFSEQ: This record is predicted by automated computational

中科大高级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防火墙实验报告 一.实验过程 1.编写Python源代码,命名为pyretic_firewall.py。保存在 ~/pyretic/pyretic/examples中。 2.编写firewall-policies.csv源文件。保存在~/pyretic/pyretic/examples中。 3.在虚拟机mininet仿真器中创建网络拓扑。 4.在宿主机中连接虚拟机,运行程序。 5.运用tcpdump测试实验结果。 二.pyretic_firewall.py源代码及重要代码解释 from pyretic.lib.corelib import * from pyretic.lib.std import * #以上代码引用库函数 # insert the name of the module and policy you want to import from pyretic.examples.pyretic_switch import act_like_switch import os import csv from csv import DictReader #以上代码引用自己所需的一些模块 policy_file = "%s/pyretic/pyretic/examples/firewall-policies.csv" % os.environ[ 'HOME'] #以上代码为指定引用的文件的路径 #以下代码为main函数 def main(): # start with a policy that doesn't match any packets # 初始化not_allowed变量 not_allowed = none # and sdd traffic that isn't allowed

物化实验报告册

《物理化学实验》 报告册 —学年第学期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物理化学实验是继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和有机化学实验之后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通过实验的手段,研究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这些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有关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培养学生正确地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以及分析式样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通过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还可以验证所学的原理,加深和巩固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而严格的基本操作训练,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验前的预习 1.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所用仪器、仪表的构造和操作规程,熟悉实验步骤,明确实验要测量的数据并做好实验记录。 2.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和简单的实验内容提要,针对实验时要记录的数据详细地设计一个原始数据记录表格,预习报告在实验前交教师检查。 二、实验过程 1.进入实验室后不得大声喧哗和乱摸乱动,根据教师安排按实验台编号进入到指定的实验台,检查核对所需仪器。 2.不了解仪器使用方法前不得乱试,不得擅自拆卸仪器。仪器安装调试好后,必须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能进行实验。 3.遇有仪器损坏,应立即报告,检查原因,并登记损坏情况。 4.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不得随意改动,若确有改动的必要,事先应取得教师的同意。5.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记录数据要求完全,准确.、整齐、清楚。所有数据应记录在预习报告上,不能只拣好的记,不得用铅笔或红笔记录。要采用表格形式记录数据。不能随意涂改数据。如发现某个数据有问题应该舍弃时,可用笔先将其划掉,再写出正确数据。6.充分利用实验时间,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和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7.实验完毕,应将数据交教师审查合格并签字后,再拆实验装置,如数据不合格需补做或重做。 8.实验过程中应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实验完毕后应仔细清洗和整理实验仪器,打扫实验室卫生。 三、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应严格地根据实验记录,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写出有关反应,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作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讨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及时交指导教师审阅。书写实验报告应字迹端正,简明扼要,整齐清洁。

中科大gene作业-20页文档资料

Chapter 19 Homologous and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1. Please explain why most of engineering E. coli cell strain for protein over-expression has the genetic type of RecA- ? (3 points)请解释为什么对于蛋白过度表达的大多数工程大肠杆菌细胞株具有遗传型的RecA- 答:大肠杆菌中的RecA蛋白是第一个被发现的DNA链转移蛋白,这类蛋白质在重组中起着核心作用,促进单链DNA片段与同源双链DNA片段发生链置换。如果某质粒可能携带可作为大肠杆菌重组系统的底物的DNA重复序列,那就应该考虑换用重组缺陷型菌株的可能性。用携带有recA基因突变的菌株就几乎没有重组的可能性,这就保证了质粒的稳定。 2. Please read Invitrogen catalog, and explain how a single Gateway entry plasmid can be applied for multiple different applications. Detail description is expected. (7 points) 答:Gateway技术是一项基因克隆和表达的新技术,在构建好一个入门克隆后不再需要使 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可以直接转移目的基因到Gateway兼容的各种表达载体。由于 重组时DNA片段的阅读框和方向保持不变,因而不必再对新的表达克隆进行测序。这样, 在使用每一种新的表达系统时,将会节省更多时间。目的基因克隆进入门载体后,可以同 时转移目的基因到多个目的载体。 Gateway技术基于已深入研究的λ噬菌体位点特异重组系统(attB x attP →attL x attR)(图一)。BP和LR两个反应就构成了Gateway技术。 BP反应是利用一个attB DNA 片段或表达克隆和一个attP供体载体(Donor vector)之间的重组反应,创建一个入门克隆。LR反应是一个attL入门克隆和一个attR目的载体之间的重组反应。LR反应用来在平行的反应中转移目的序列到一个或更多个目的载体。Gateway表达克隆仅需两步(图二): 1 创建入门克隆,通过PCR或者传统的克隆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进入门载体。

中科大软院金老师的数据库实验一

第一次实验报告 1、实验任务 根据下面的需求描述,使用Sybase Power Designer设计相应的数据库概念模型,并转换成Oracle或MS SQL Server上的物理数据库结构: 某银行准备开发一个银行业务管理系统,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的主要需求: 银行有多个支行。各个支行位于某个城市,每个支行有唯一的名字。银行要监控每个支行的资产。银行的客户通过其身份证号来标识。银行存储每个客户的姓名及其居住的街道和城市。客户可以有帐户,并且可以贷款。客户可能和某个银行员工发生联系,该员工是此客户的贷款负责人或银行帐户负责人。银行员工也通过身份证号来标识。员工分为部门经理和普通员工,每个部门经理都负责领导其所在部门的员工,并且每个员工只允许在一个部门内工作。每个支行的管理机构存储每个员工的姓名、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及其经理的身份证号。银行还需知道每个员工开始工作的日期,由此日期可以推知员工的雇佣期。银行提供两类帐户——储蓄帐户和支票帐户。帐户可以由2个或2个以上客户所共有,一个客户也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每个帐户被赋以唯一的帐户号。银行记录每个帐户的余额、开户的支行以及每个帐户所有者访问该帐户的最近日期。另外,每个储蓄帐户有其利率,且每个支票帐户有其透支额。每笔贷款由某个分支机构发放,能被一个或多个客户所共有。每笔贷款用唯一的贷款号标识。银行需要知道每笔贷款所贷金额以及逐次支付的情况(银行将贷款分几次付给客户)。虽然贷款号不能唯一标识银行所有为贷款所付的款项,但可以唯一标识为某贷款所付的款项。对每次的付款需要记录日期和金额。

2、实验过程 (1)确定实体和属性 由上面的需求描述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以下几个实体: ●员工(身份证号,姓名,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开始工作日 期) ●存储账户(账户号,余额,利率) ●支票账户(账户号,余额,透支额) ●客户(身份证号,姓名,街道,城市) ●支行(支行名称,城市,资产) ●贷款(贷款号,总额) ●支付(日期,金额) 图1 PS: 1、在此ER图中我没有设计账户类,然后派生出存储账户和支票账户,因为在客户的需求中,只有两种账户类型,除了支票账户类型就是存储账户类型,没有所谓的“一般的账户”,所以就不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r C V ε≈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 (光速), 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高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

中科大实验报告封面

中科大实验报告封面 篇一:中科大地图导航(实验报告) 中科大地图导航 一,科大西区地图的构建与表示: (1)、物理地图的抽象表达 地图选择:科大西区地图 节点数:12 边数:15 地点信息:地点名,时间,简介,街道名,街道长度(权值) 注释:该图为对科大地图抽象的结果。 1 / 11 各顶点信息(地点信息和边信息严格按原地图制作,故直接见地图): 1 :北门2:圆盘岔路口 3:东路岔路口 4:核科学院 5:生命科学院 6:西区学生活动中心 7:校车站 8:电三楼9:火灾重点实验室 10:南环路岔路口11:国家同步实验室。(计算机中表示顶点号要减去1) (2)、地图信息的计算机信息表达 图文件节点代码(采用邻接表方式存储): 图信息定义于“节点定义.h”中,用于底层数据类型支持,其中重载了图的输入输出运算符,图中的节点和边的比

较与赋值运算符等。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struct InfoType //边信息 { int length; char* name; }InfoType; typedef struct VertexType//地点信息 { char* name; char* time; char* scribe; VertexType& operator =(VertexType& b); }VertexType; typedef struct ArcNode //边 { int adjvex; *nextarc; 2 / 11 ArcNode InfoType *info; ArcNode& operator =(ArcNode& b); }Arc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图的邻接表 { VertexType* data; ArcNode *firstarc; VNode& operator=(VNode& a); }VNode,AdjList[MAX_VERTEX_NUM];

最新分子生物学科大重点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科大重点 知识点

名词解释 基因gene: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由基因组DNA所制成的基因文库 基因文库(Gene library)是来自某生物的不同DNA序列的总集这些序列都已被克隆进了载体以便于纯化贮存与分析。 cDNA文库(cDNA library):用来自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或组织的mRNA作为来源构建的文库。cDNA 文库不同于基因组文库,被克隆DNA是从cRNA反转录来源的DNA。cDNA组成特点是其中不含有内含子和其他调控序列。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8-13个核苷酸处的保守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中的16srRNA的3'-端附近的互补序列配对,称为核糖体结合位点,又叫sd序列。多聚核糖体(Polyribosomes):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tRNA负载(tRNA charging): The amino acid is joind to the tRNA by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to bacome charged tRNA. This process is called tRNA charging. 操纵子(Operon):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单位,它包括被协同调节的基因和被调节基因的产物所识别的调控原件, 在细菌中,为一个代谢途经所需要的几种酶的结构基因,可沿DNA直线排列在一起,并受一个共同的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的控制,把这样的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可以看做一个单位,称为操纵子。 启动子(Promoter): DNA上的一个特定位点,RNA聚合酶在此和DNA结合,并由此开始转录过程。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经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中科大《优化设计》课程大作业之约束优化实验报告

约束优化设计实验报告 力学系型号:联想y470 CPU:i5-2450M 内存:2GB 系统:win7-64位 求解问题: 如上是以下三个约束方法共同需要求解的问题,预估结果:在(x1,x2,x3)≈(23,13,12)点附近存在极值。其中,每个方法对应的初始条件分别为: (1)随机试验法 设计变量范围: 随机试验点数:N=1000 精度:eps=0.001 (2)随机方向法

初始点:x0=(25,15,5) 初始步长:a0=0.5 精度:eps=0.001 (3)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初始复合形:X=[20 23 25 30;10 13 15 20;10 9 5 0] 顶点个数:n=4 精度:eps=0.01 计算结果: 程序说明:主程序为main,运行main后按提示即可得到相应约束方法的求解结果。 程序如下: 1、主程序 clear; global kk; kk=0; disp('1.随机试验法'); disp('2.随机方向法'); disp('3.线性规划单纯形法');

while 1 n0=input('请输入上面所想选择约束优化方法的编号(1、2、3):'); if n0==1||n0==2||n0==3 break; end disp('此次输入无效.'); end disp(' '); disp('~~~~~~~~~~~~~~~~~~~~~~~~~~~~~~~~~~~~~~~~~~~~~~'); [xx,yy]=fmins(n0); fprintf('迭代次数为:%8.0f\n', kk); disp('所求极值点的坐标向量为:'); fprintf(' %16.5f\n', xx); fprintf('所求函数的极值为:%16.5f\n', yy); 2、调用函数 function [xx,yy]=fmins(n0) if n0==1 tic;[xx,yy]=suijishiyan();toc; elseif n0==2 tic;[xx,yy]=suijifangxiang();toc; elseif n0==3 tic;[xx,yy]=danchunxing();toc;

中科大-软件测试实验一-人民币数字大写转换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 EX1 黑盒测试

目录 一引言 (1) 1.1标识 (1) 1.2系统概述 (1) 1.3文档概述 (1) 二引用文件 (2) 三测试结果概述 (3) 3.1对被测试软件的总体评估 (3) 3.2测试环境的影响 (3) 3.3改进建议 (3) 四详细的测试结果 (4) 4.1 等价类划分测试(test1-trans-ecdiv) (4) 4.1.1测试用例设计 (4) 4.2 边界值测试(test1-trans-boundary) (5) 4.2.1测试用例设计 (5) 4.3 因果图测试(test1-trans-cegraph) (6) 4.3.1测试用例设计 (6) 五测试记录 (9) 六评价 (10) 6.1能力 (10) 6.2缺陷和限制 (10) 6.3建议 (10) 6.4结论 (10)

七测试活动总结 (11) 7.1人力消耗 (11) 7.2物质资源消耗 (11) 八注解 (12) 附录 (13)

一引言 1.1标识 本文档适用系统:Windows 7; 本文档使用软件:test1.exe注【1】 1.2系统概述 本文档测试软件为“人民币数字大写转换程序”,具体功能如下: 1)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 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 2)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在"角"之后, 可以不写"整"(或"正")字。 3)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 "整"(或"正")字。 4)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 5)阿拉伯数字小写金额数字中有"0"时,中文大写应按照汉语语言规律、金额数字构 成和防止涂改的要求进行书写。 1.3文档概述 本文档为上述“人民币数字大写转换程序”的黑盒测试报告,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档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文档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注【1】:test1为具备将数字转换成人民币大写功能的exe可执行文件,由我的软件测试技术的课程队友XXX编写开发。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人:***** 学号:********* 班级: ********** 实验日期:2012/3/17 实验一计算机联用测定无机盐溶解热 一、实验目的 的积分溶解热。 (1)用量热计测定KNO 3 (2)掌握量热实验中温差校正方法以及与计算机联用测量溶解过程动态曲线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盐类的溶解过程通常包含着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晶格的破坏和离子的溶剂化。前者为吸热过程,后者为放热过程。溶解热是这两种热效应的总和。因此,盐溶解过程最终是吸热或放热,是由这两个热效应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在恒压条件下,由于量热计为绝热系统,溶解过程所吸收的热或放出的热全部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放映出来。如下图:

△H △H 1=0 绝热 由图可知,恒压下焓变△H 为△H 1和△H 2之和,即:△H=△H 1+△H 2 绝热系统,Q p =△H 1所以,在t 1温度下溶解的恒压热效应△H 为:△H=△H 2=K (t 1-t 2)=-K(t 2-t 1) 式中K 是量热计与KNO 3水溶液所组成的系统的总热容量,(t 2-t 1)为KNO 3溶解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值△t 溶解。 设将质量为m 的KNO 3溶解于一定体积的水中,KNO 3的摩尔质量为M ,则在此浓度下KNO 3的积分溶 解热为:△sol H m =△HM/m=-KM/m ·△t 溶解 K 值可由电热法求取。K ·△t 加热 =Q 。若加热电压为 U ,通过电热丝的电流强度为I ,通电时间为τ则:K ·△t 加热=IU τ 所以K =IU τ/△t 加热 真实的△t 加热应为H 与G 两点所对应的温度t H 与t G 之差。 三、 试剂与仪器 试剂:干燥过的分析纯KNO 3。 仪器:量热计,磁力搅拌器,直流稳压电源,半导体温度计,信号处理器,电脑,天平。 四、 实验步骤 1用量筒量取100mL 去离子水,倒入量热计中并测量水温。2称取~(精确到 量热器+水+ KNO 3 量热器+ KNO 3水溶液 量热器+ KNO 3水溶液

中科大细胞生物学试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细胞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4/40) 1.脂质体 2.吞噬作用 3.磷脂转位因子 4. 微管骨架装备 5.原初反应 6.核基质 7.细 胞周期 8.细胞决定 9.细胞编程死亡 10. 细胞通信 二.填空(3/30) 1.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的生物样品应具备几 点特殊要求:1)________2)________3)____ ________ 2.通道蛋白参与细胞质膜的_________运输. 3.线粒体增殖是通过__________进行的,且 不同步于________. 4.叶绿体的电子传递体和光合磷酸化酶系统,定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_. 5.根据DNA复性动力学的研究,真核生物DN A序列可分为3种类型:1)______2)_______ 3)_____. 6.染色体要确保在细胞世代种的稳定性起 码应具备3个结构要素,那就是___________ ______. 7.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后期是____ _染色体分离,而第二次分裂后期是____染 色体分离. 8.细胞分化是由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差异 造成的.而基因表达的差异又是由于______ __造成的. 9.生长因子受体和胞外生长因子选择性结 合是通过受体的_________作用,把信号传 递到胞内. 10.促使细胞融合的试剂是_____,促使细胞 骨架中微管解聚的试剂是_____,促使细胞 排核的试剂是_____. 三.问答题(10/30) 1.简述细胞内结构区室化的生物学意义. 2.简述染色体骨架-发射环四级结构模型. 3.酵母细胞中SPF如何调节G1期进入S期, MPF如何调节G2期进入M期? 1. 细胞倍增与细胞周期 2. G0期和G1期 3. P34cdc2&CDK2 4. SPF&MPF 5. Cyclin 6. Ubiquitin 7. Cdc25&Weel gene 8. Thr161,Thr14,Tyr15 9. 细胞分裂极性 10. 卵列 问答题 1. 在酵母细胞周其中如何调节G1到S,G2到M的运转? 2. P53和Rb在镇喝多细胞生物中的作用是什么? 练习二 名词解释 1. 细胞膜受体 2. G蛋白 3. 第二信号 4. 双信号系统 5. 接头蛋白 6. NFKB/IKB 7. Ca++泵ATP酶 8. CaM 9. 信号反馈系统 10. 蛋白激酶与磷酸酶 问答题 1. 试比较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通讯途径与肌醇磷脂通讯途径的特点 2. Ca-CaM通讯与cAMP通讯有何联系? 名词解释 1. 细胞全能性 2. 细胞决定 3. 细胞分化 4. 顶体反应 5. 皮层反应 6. 调整发育与镶嵌发育 7. 克隆 8. 干细胞 9. 染色质重组 10. 基因差异表达 问答题 1. 是从发育和遗传的两个角度分析细胞分化的原因 2. 果蝇圆盘实验说明什么?你认为是什么机

物化实验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乌氏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线型聚合物聚乙二醇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统计的平均值。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适用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104~1×107,方法类型属于相对法。 粘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粘度系数来表示。粘度分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绝对粘度有两种表示方法: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相对粘度是某液体粘度与标准液体粘度之比。 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称作相对粘度ηr,即ηr=η/ηo,相对于溶剂,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ηsp=ηr-1。 使用同一粘度计,在足够稀的聚合物溶液里,ηr=η/ηo=t/t o,只要测定溶液和溶剂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就可得到ηr;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r和[η] 之间符合经验公式:(lnηr)/c=[η]-β[η]2c,通过lnηr/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同时,在足够稀的溶液里,质量浓度c,ηsp和[η]之间符合经验公式:ηsp/c=[η]+k[η]2c,通过ηsp/c对c作图,外推至c=0时所得截距即为[η]。两个线性方程作图得到的截距应该在同一点。 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粘度[η]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Mark——Houwink经验方程来计算,[η]=KMηα;Mη是粘均相对分子质量,K、α是与温度、聚合物及溶剂的性质相关的常数;聚乙二醇水溶液在30℃的K值为12.5×106/m3·kg-1,α值为0.78。 通过以上的原理阐述,就可以通过本次实验测定高聚物的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仪器:恒温槽1套;乌氏粘度计1支;100ml容量瓶5只;秒表1只。 试剂:聚乙二醇(AR);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 1.设定恒温槽温度为30℃±0.5℃。 2.配制溶液。8%(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溶液5ml、10ml、15ml、20ml、25ml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3.洗涤粘度计。 4.测定溶剂流出时间t o,测定不同浓度的溶液流出时间t。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室室温:28.5℃大气压:101.52Kpa t o:纯溶剂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2:1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3:1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4:20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t5:25ml8%聚乙二醇溶液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溶液在a、b线移动所需时间; 所有溶液的密度以1×103kg/m3的水的标准密度,以简化计算。

分子生物学 科大重点知识点

分子生物学科大重点知识点 基因gene: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基因组genome: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由基因组DNA所制成的基因文库 基因文库(Gene library)是来自某生物的不同DNA序列的总集这些序列都已被克隆进了载体以便于纯化贮存与分析。 cDNA文库(cDNA library):用来自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或组织的mR NA作为来源构建的文库。cDNA文库不同于基因组文库,被克隆DNA是从cRNA反转录来源的DNA。cDNA组成特点是其中不含有内含子和其他调控序列。 Sd序列(Shine-Dalgarno sequence):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子上游8-13个核苷酸处的保守序列,可与核糖体小亚基中的16srRNA的3'-端邻近的互补序列配对,称为核糖体结合位点,又叫sd序列。 tRNA负载(tRNA charging): The amino acid is joind to the tRNA by aminoacyl-tRNA synthetases to bacome charged tRNA. This process is called tRNA charging. 操纵子(Operon):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单位,它包括被协同调剂的基因和被调剂基因的产物所识不的调控原件, 在细菌中,为一个代谢途经所需要的几种酶的结构基因,可沿DNA直线排列在一起,并受一个共同的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的操纵,把如此的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能够看做一个单位,称为操纵子。 启动子(Promoter):DNA上的一个特定位点,RNA聚合酶在此和D NA结合,并由此开始转录过程。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结构基因所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等一系列过程,合成特定的蛋白质,进而发挥其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和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ng):is the process from DNA to protein co ntaining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中科大软件学院算法实验报告

算法实验报告 快速排序 1. 问题描述: 实现对数组的普通快速排序与随机快速排序 (1)实现上述两个算法 (2)统计算法的运行时间 (3)分析性能差异,作出总结 2. 算法原理: 2.1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它的基本思想是:选取一个基准元素,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基准元素小,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比基准元素大,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设要排序的数组是A[0]……A[N-1],首先选取一个数据(普通快速排序选择的是最后一个元素, 随机快速排序是随机选择一个元素)作为关键数据,然后将所有比它小的数都放到它前面,所有比它大的数都放到它后面,这个过程称为一趟快速排序。 一趟快速排序的算法是: 1)设置两个变量i、j,排序开始的时候:i=0,j=N-1; 2)以第一个数组元素作为关键数据,赋值给key,即key=A[0]; 3)从j开始向前搜索,即由后开始向前搜索(j--),找到第一个小于key的值A[j],将A[j]赋给A[i]; 4)从i开始向后搜索,即由前开始向后搜索(i++),找到第一个大于key的A[i],将A[i]赋给A[j]; 5)重复第3、4步,直到i=j;(3,4步中,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值,即3中A[j]不小于key,4中A[i]不大于key的时候改变j、i的值,使得j=j-1,i=i+1,直至找到为止。找到符合条件的值,进行交换的时候i,j指针位置不变。另外,i==j这

一过程一定正好是i+或j-完成的时候,此时令循环结束)。 2.2随机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的最坏情况基于每次划分对主元的选择。基本的快速排序选取第一个或者最后一个元素作为主元。这样在数组已经有序的情况下,每次划分将得到最坏的结果。一种比较常见的优化方法是随机化算法,即随机选取一个元素作为主元。这种情况下虽然最坏情况仍然是O(n^2),但最坏情况不再依赖于输入数据,而是由于随机函数取值不佳。实际上,随机化快速排序得到理论最坏情况的可能性仅为1/(2^n)。所以随机化快速排序可以对于绝大多数输入数据达到O(nlogn)的期望时间复杂度。 3. 实验数据 本实验采用对80,000个随机数据进行十次排序,并取出平均值。分别用普通快速排序和随机快速排序对数据排序。用毫秒作为运行计数单位,观测两种算法所用的时间的不同。 4. 实验截图 如下图所示的时间,普通快速排序所用的平均时间为181毫秒,而随机化版本的快速排序所用时间仅仅为119毫秒。 5. 结果分析 5.1 时间分析 从实验截图得到的结果来看,随机化版本的快速排序所用时间比普通快速排序所用的平均时间少。 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n),最坏时间时间可达到O(n^2),最坏情况是当要排序的数列基本有序的时候。根据快速排序的工作原理我们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