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太湖的由来

太湖的由来

太湖的由来

三(6)班金娇燕

太湖,横跨江浙两省,在中国五大湖泊中居第三。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如同镶嵌在长三角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太湖是在燕山断块运动上,受第四纪间冰期海浸影响,由沙嘴伸展封雍成湖,经过两期燕山运动断裂变动之后,滨湖与湖盆之断块,凸起成为山丘与岛屿,断陷则沉降为巨形盆地,至中世纪,海水浸淹了凹陷成大海湾。经过漫长的岁月,长江和钱塘江带来的泥沙冲积使海湾逐渐变成河口沙嘴。南北两条沙嘴成钳状向外伸展环抱,使海湾变成与大海若断若连的潟湖,随着流沙的淤积和人类活动,潟湖与海湾完全隔绝封淤成一大片碟形洼地,后又分化出泖湖群、阳澄渗群、洮隔湖群等江水区域,其主体部分,即是今日的太湖。

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早在一万多年前,太湖平原已经成陆,成陆之初,来自西部地区的水流,顺平原的自然坡度,分别流入荆溪和苕溪,荆溪最初经洮湖湖沿孟河北注长江,苕溪则沿吴淞江东流入海,后因气候转暖,海面上升,海岸线西推和江南江嘴的形成,荆溪改道东流,与苕溪起汇聚于太湖一带洼地,形成了最初的太湖。

143

富饶的太湖

三(6)班朱博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吃”这一方面也提高了,往日的野菜由主食到副食,再度为生活日子调味菜,随着人们口味的变化,水产物品渐渐成了家常菜,所以我来介绍几样水产品你们听听,这些水产品既名贵,又好吃。

太湖的水产品有:梅鲚鱼、银鱼、白鲢、花鲢、石鲫、白虾、白鱼、黑鱼……我数下来有30多个品种,其中较珍贵的要数“太湖三宝”。下面我就来谈谈“太湖三宝”吧。

一宝——梅鲚鱼

梅鲚鱼头大尾尖,形似竹刀,骨嫩鳞细,肉质肥嫩,味道极美,梅鲚鱼营养丰富,特别是嫩骨和鱼卵,今有大量钙质,约为银鱼的三倍,是青少年成长发育必备的好食物。梅鲚鱼的嫩骨,无论油爆或青炖,松脆异常香甜可口。

二宝——银鱼

太湖里的银鱼可分为大银鱼和小银鱼两种,俗称“面条鱼”或“面杖鱼”,是经济较高的一种“宝”鱼。银鱼尖喙黑且体长略圆,形如玉簪,光滑透明,色泽似银,由此得名。银鱼肉质肥嫩鲜美,白洁细腻似无骨、无刺、无鳞,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鱼,听说还远销国外呢!

三宝——白虾

144

白虾又名“秀丽长臂虾”俗称“水晶虾”,是太湖的著名特产。古人云“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泽仍洁白。不仅如此,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价值较高的一种经济鱼类。

听了以上的介绍,你对太湖的水产了解,想不想品尝一下呢?那就去太湖水上餐厅上去吧,欢迎光临哦!

145

家乡的桥

三(5)班张晓伟

有水的地方就有桥,一座座小桥以它瑰丽独特的建筑艺术点缀着渡村这个江南小镇。在渡村,桥梁是到处可见,有新建的现代化桥梁,也有历史久远的古桥梁建筑。

谈起古桥历史,我问过奶奶,奶奶说不清楚,我采访爸爸妈妈,他们说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看来只有认真调查才能了解家乡古桥文化。

家乡古桥知多少?有福庆桥、东庄桥、黄墅里党桥等十几座桥,我来不及一一调查探究,但是我对黄墅里党桥颇感兴趣,听说它的建造年代挺久远。大概建于明代末年,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它依然那样壮观,横跨着两岸,但桥下的水好像快干涸了,四周到处是花草树木,连桥身大部份也已被植物所覆盖了,它那优美的造型远看,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许多优秀的古桥都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一些附属配套的设施如桥栏、桥联、桥碑,桥头建筑等设施的美化加工,对古桥的美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看看桥的样子,记记桥的名字,了解一下桥的建造年代,再观察桥的石料,渐渐的,在与古桥亲密接触之后,我不能不惊叹能工巧匠精湛的技艺,不能不赞叹古桥建筑的精美。它不只是一种连接两岸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建筑艺术,一

146

种人文景观。从古至今,桥梁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依,可以说,它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一座座桥里看世界,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

在这次活动中,通过我亲眼见到的,我对家乡古桥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些建筑精美的桥梁,不正是一代代渡村人的智慧结晶吗?在我心中,它们永远是最坚固、最美丽的桥梁。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桥。

147

牛桥印象

三(1)班孔晓雯

在渡村这个不算大的地方,却座落着许多的古桥,例如:村内的新生桥、对方桥和塘桥等等,其中牛桥就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牛桥,原名普福桥,俗称牛桥,桥原名为青石料顶桥,后于1934年重建,现为单孔花岗石拱桥,桥横跨南北边,坡长为19.4米,桥高3.3米,孔径长为4.2米,它由花岗石堆砌而成,石阶层层直上,桥宽2.3米,桥两侧砌有护栏,护栏上还有四个方形石柱。

桥边有一棵年老的常青树。春天,桥边小草破土而出,为桥增添了一抹鲜亮的绿色,趴在桥上看河里的游鱼,是一种享受自然的好方式;到了夏天,草丛十分茂盛,常青树也返老还童,长得枝繁叶茂的,几只知了则在树上不停地叫着“舒服,舒服……”偶有几个年轻人或几个小孩和一两个老人,拿着钩具,坐在树阴底下,安闲地等待着鱼儿的上钩;到了秋天,河水变得更绿了,不过周边的小草都躲起来了;冬天一到,树叶偶尔承受不了寒风的吹打,落下一两片树叶,不管外界变得如何,牛桥总是那样的一成不变,反而在它们的改变中显得更加坚定不移,仍就为人们奉献着,提供人们便利。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表明了水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而“一桥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也让我们知

148

道,桥对我们的重要贡献和作用。

我国的古桥建造都一一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而现代的桥梁建造则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创新精神和先进的技术,所以桥的建造是不断发展的进步的。它由最初的跨河、跨江、再到如今的跨海,中国的桥建设已经步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前景是光明的,无可限量的,所以为了我国的建桥艺术更好的发展,取得更辉煌的成就,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再造一座“赵州桥”,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

149

渡村名胜——宝寿寺

三(5)班华文烂

说到渡村这个地方,虽说不是非常大,但是却有许多的古桥,古寺庙黄垆宝寿寺,比如说:黄墅里党桥、福庆桥、东庄桥、牛桥,古寺庙虽说也有许多如:黄墅庵、灵湖娘娘庙等,但是有很多都已经拆除了。

说起黄垆寺,又称宝寿寺,相传它非常大,有1048间房间,有几千个和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寺庙,听我爷爷说乾隆皇帝曾到过黄垆,还看过黄垆寺。

在当时的黄垆有一大部份都被宝寿寺给覆盖。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我爷爷小的时候,看到的宝寿寺,却只有三十几间,原本的1048间为什么只剩下三十几间呢?听村上几个老人说好像是乾隆皇帝叫人拆毁的,但到底是不是这样连他们也不是特别清楚。

据我爷爷说,当时黄垆有许多男的都到宝寿寺里玩,但他不是和尚,所以也不是知道的很清楚,但有许多和我爷爷同龄的小孩都去当了和尚,据说里面有许多的长老。

本来宝寿寺那三十几间房间也可以留下来,但是没想到文化大革命这么一来也被拆毁了。但是今天政府在重新建宝寿寺,相信一定能恢复往日的宝寿寺。

还有胡家庙也是相同的下场,政府也决定重建,虽然这寺

150

庙被拆毁,但是每年三月十九日,这里的庙会依然风采依旧。

渡村虽说地方不是特别大,但历史悠久,只是许多文物被拆毁而不为人所知罢了。

151

美丽的太湖

一(6)班赵蓉

我的家乡是渡村,儿时的我,就是在太湖岸旁长大的。太湖就像是一个落在人间的精灵,她用她的美丽装点着我的家乡。

初见太湖,你一定会被她的美所吸引,被她的美所心醉。因为她的美不是汹涌的浪头,不是狂暴的大风,而是静静,她就像熟睡的仙子,如果你看到了这情景也会忘记一切。

傍晚时分,太阳用它微弱的阳光斜射在湖面上,湖面如同被穿上了一件橙色外套,偶有鸟儿飞过,碰到镜子一样的湖面,便引起一连串的涟漪。很快,夜幕来临,奶黄色的月亮照在湖面上,晚风吹来,月光与湖水翩翩起舞。令你不醉也难。

早晨在第二遍鸡叫后升起了火红的太阳,给刚苏醒的太湖涂上了脂胭。渔船起航,一支支渔船争先恐后地向湖中心划去,湖面上的平静被打破了。有时,远处会飘来一阵阵打渔人的歌声,那歌声伴着轻风声,水声,鸟儿的啼鸣声,特别动听。渔船是带着希望驶出去的,在再一次黑暗降临之后,渔船回来了,每支船上都是丰收,都满载了鱼虾,渔夫脸上都洋溢着欢笑。美丽的太湖又提供他们食物和财富。

太湖,她的水滋润着土地,她的身上架着一座大桥。太湖永远是那么平静的,那么美的,她像仙子一样拥有着丽的象

152

征,她带给我们的只有欢乐与美的感受,没有狂风骤雨一般的浪头。太湖她是我们渡村的象征,她是我们渡村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

我为自己生长在渡村而自豪,我为我的家乡有太湖这样的景色而自豪。

153

菱湖冬韵

三(3)班韩晓瑜

或是冬的到来,第一次来到菱湖渚公园,我不禁感到有些凉意。冬日的菱湖少了些妩媚而多了些朴实。

下着雨,踩着鹅卵石,打着伞在雨中漫步,脱离了都市的繁忙,享受着世俗的风韵,应该别有一番情趣吧!

曲径通幽的小路,无不洋溢着静谧感,你打着伞,踩着鹅卵石经过比你高一截的竹丛旁,真有“独坐幽管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境:树虽不绿但仍充满生机,花虽不红但仍在生长,草不绿但仍旧茂盛,风吹在脸上有一点冰,雨落在脸上有一点凉,而这种冰冰凉,透心凉的感觉还真别有一番滋味,凋落的片片黄叶铺满小径,而又不小心踩到了光亮亮的水洼,而又激起层层水圈。

伫立在湖边,注视着湖水的涌动,聆听着湖水的歌唱,轻嗅着湖水的气息……思绪已随风飘飞,此时的我只觉得获得了解脱,一种从未有过的舒畅,我静静地感受着那湖水似乎可与“涛似连山喷雪来”这种磅礴画面相比拟,而又有“白雨跳珠乱入船”的真实写照,朦胧之中,一望无际,推着一波掀起滚滚巨浪,从安宁中升华而演变成一种生灵,那湖停泊的船只更增了一种古色古香的韵味,看着那亭台楼阁,似乎自己穿越了时空,见到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古代少女,倚在木阁栏中,给人一种遐想。

或是冬的到来,我不禁惊诧于她的凉意。

山叠叠、水悠悠,风里舞着,水里荡着。

154

菱湖风光

三(3)班徐群

别人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我却以为“菱湖风光甲江苏”。雨中的菱湖更是妖娆多姿,令人回味无穷。

伴着蒙蒙细雨的轻轻敲打,我们迈进了菱湖渚公园的大门,放眼望去,树林稀稀疏疏,枝头偶尔挂着黄卷曲的树叶,这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先前渴望见到它的兴奋心情。然而眼前的一块巨石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矗立在喷水池的中央,身披一件黄褐色的风衣,高大约三米的它像保护神一样静静地守候着这座菱湖公园。顺着石阶往下走,凛冽的寒风迎面吹来,小道两边的山茶花随风摇曳,好像在与这风魔作着无声的对抗。

紧接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四艘古老的七桅帆船,船上的桅杆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古老的它们像四年个过七旬的老人,静静地漂泊在自己奋斗一生的“土地”上。在它们的眼中好像从来也没有“年老”这两个字,矢志不渝地奉行着出海的使命,英国的王尔德曾经说过:“切莫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是啊,也许这些古老的船只就是抱着这样一种精神来的。过去所经过的风风雨雨和面对自己的未来。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依太湖而建的茶馆中,放眼远眺,远处一片朦胧,好像有一缕轻纱笼罩在太湖的上空,看不真

155

切。此时不禁使我想起了宋代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确,此时远处的太湖中仿佛隐藏什么,不禁使人给他增添神话的色彩。近处,河岸边的芦苇随风摇摆,任雨水敲打,奏响着一曲轻缓而又动听的太湖之歌。

顺着小道往前走,眼前顿时展现一幅“林鸟合一”图,翠色欲滴的柳树上,凡只洁白的鸽子驻足休息,它们双眼紧闭着,好像在闭目养神,为自己的一下次“旅行”准备着,这充溢着宁静而深远的诗意,构成了“菱湖渚公园幽深的风景”图。

菱湖的确是别具一格,让人回味无穷,而雨中的菱湖更是妖娆多姿,使人不得不折服,由此也更使我肯定了“菱湖风光甲江苏”这个说法。

15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