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语文学讲座 完整版

德语文学讲座 完整版

德语文学讲座 完整版
德语文学讲座 完整版

德语文学讲座

愿德国各大文豪保佑考试一切顺利

一、启蒙运动

I. 什么是启蒙?

德文:Auf kl?r ung

英文:En light enment

开始于16世纪,到18世纪达到高峰,一场遍及整个欧洲的理性主义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及文艺复兴运动(Renaissance = Wiedergeburt, Wiedererwachen)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思想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康德:启蒙就是人结束他咎由自取的未成年状态。所谓未成年,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假他人的引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头脑。倘若其原因不在于缺乏头脑,而在于没有他人的引导就没有决心和勇气使用自己的头脑,那么这种未成年就是咎由自取。鼓起勇气去使用你的头脑!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座右铭。(※理智Verstand ,1871德国统一)

II. 社会背景

1.市民阶层的力量增强,自我意识强烈

2.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

3.教育的普及

4.贵族力量被削弱

III. 哲学基础

1.中世纪以来宗教对人们的蒙蔽:

2.法国的理性主义Rationalismus,理性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例如:①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Ich denke, also bin ich.②百科全书派Enzyklop?disten相信知识的力量代表人,伏尔泰、狄德罗

3.英国的经验主义Empirismus 洛克John Lock休谟David Hume 经验和感观是知识的源泉

4.德国的启蒙哲学家

①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 单子论(※德国启蒙之父托马修斯第一个用德语讲课)

②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三个批判”:《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判断力批判》Kritik der Urteilskraft

IV.启蒙时期的文学1720-1785

寓言、戏剧

①戈特舍德(Johann Christoph Gottsched, 1700-1766)的戏剧改革

18世纪初德国的戏剧状况

戈特舍德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剧院

戈特舍德的戏剧理念:推崇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模式(古希腊遗风),注重戏剧的教育性,

对戈特舍德的批判

②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1729-1781)市民悲剧das bürgerliche Trauspiel

莱辛的戏剧理念

对戈特舍德和法国宫廷戏剧的批判,以英国戏剧(莎士比亚)为榜样,莱辛的戏剧创新《萨拉?萨姆逊小姐》Mi? Sara Sampson, 1755,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

《明娜?封?巴恩海姆》Minna von Barnhelm, 1767,喜剧

《爱米丽雅?迦洛蒂》Emilia Galotti, 1772,悲剧

《智者纳旦》Nathan der Weise, 1799,诗剧

《汉堡剧评》Hamburgische Dramturgie, 1767-1769

※应该是一个议论文之类的Laokoon oder über die Grenzen der Malerei und Poesie

推荐作品

1.《莱辛剧作七种》,李建鸣译,华夏出版社

2.《汉堡剧评》,上海译文出版社

3.《莱辛寓言》,高中甫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等

4.《拉奥孔》,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二、歌德,诺瓦利斯Novalis关于Bildung概念(这个课件里面没有所以我就根据笔记回忆了)

1. Bildung概念的形成上帝造人是自己的Bild→Gelassenheit→18世纪P?dagogik(自由行动)Bildung与Erziehung :B是文化艺术,主动教育E是专业职能

2.Bildungsroman 个人成长与环境冲突,与启蒙运动相关。Praesenz因为存在而具有价值

2.权力的暴政

3.不负责任的民粹主义

4.功利主义有限性

5.缺乏历史性

Hegel 当通过Bildung后才成为自己,Subjektivitaet 一次次的抛弃自我而发现自我

三、浪漫派文学

1.浪漫派文学产生的历史环境

1.与启蒙运动:反对理性独尊

2.与狂飙突进运动:反对无限张扬个性自由的狂热

3.与古典主义:不认同理性与情感的和谐

2.浪漫派文学的认知基础

4.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的《知识学》(Wissenschaftslehre)

5.谢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 的《艺术哲学》(Philosophie der Kunst)

6. A. W. 施莱格尔(August Wilhelm Schlegel)的《启蒙批判》(Kritik an der Aufklaerung)3.浪漫文学的基本特征

7.对传统的态度:Alle klassischen Dichtarten in ihrer strengen Reinheit und Schoeheit sind

jetzt laecherlich. (F. Schlegel)

8.概念:浪漫诗(die romantische Poesie);“动态的万象诗”(progressive Universalpoesie)

9.表现对象:Phantastisches, Fremdes, Wunderbares, Unheimliches, Unglaubliches; 中心

母体:蓝花(die blaue Blume)

4.浪漫派文学发展阶段(1797-1830)

10.浪漫派文学的划分:

—两阶段划分:早期(耶拿)浪漫派和后期(海德堡)浪漫派(Fruehromantik und Spaetromantik)

—三阶段划分:早期(耶拿)浪漫派,中期(海德堡)浪漫派和晚期(柏林)浪漫派。

11.早期浪漫派:偏重理论探讨

—中心:耶拿(Jena);哲学家费希特和谢林都是这个中心的主要角色(Fichte Kreis)。

—主要作家:

瓦肯罗德(Wilhelm Wackenroder):Herzensergiessungen eines kunstliebenden

Klosterbruders (译名:一个热爱艺术的教士的内心倾诉),艺术家传记(Duerer,

Raffael, Da Vinci, Michelangelo u.a.)。艺术观念:艺术家具有把大自然理解为语

言的特殊才能。

蒂克(Ludwig Tieck):小说断片:Franz Sternbalds Wanderungen;主题:艺术;

特点:德国中世纪成为表现对象;充满渴望的漫游和梦幻;传统的小说形式解

体。

施莱格尔兄弟:德国浪漫派文学主要的理论奠基人;杂志《雅典娜神殿》

(1798-1800);Die romantische Poesie ist eine progressive Universalpoesie;断片

(Fragment)是浪漫派文学表现的典型形式:浪漫反讽(die romantische Ironie)

诺瓦利斯(Novalis):小说《海因里希·封·奥夫特丁根》(Heinrich von

Ofterdingen)是早期浪漫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2.后期浪漫派:偏重于创作实践

—重视民歌、民间神话和故事的收集、整理和出版:诗人阿尔尼姆(Achim von Arnim)和布伦塔诺(Clemens Brentano)出版了《男童的神奇号角》(Des Knaben

Wunderhorn);格林兄弟(Brueder Grimm)搜集、整理和出版了《儿童与家庭童

话集》(Kinder- und Hausmaerchen)。

—艺术童话(Kunstmaerchen):蒂克:《金发艾克贝特》(Der blonde Eckbert);沙米索(Adelbert von Chamisso):《彼得·施勒米尔奇遇记》(Peter Schlemils

wunderbare Geschichten)。

—后期浪漫派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家是:E.T.A 霍夫曼(Hoffman):《金罐》(Der goldene Topf)和艾兴多夫(Josef von Eichendorff):《一个无用人的生涯》(Aus

dem Leben eines Taugenichts)。

Mondnacht (1827)

Es war, als haett der Himmel

Die Erde still gekuesst,

Dass sie im Bluetenschimmer

Von ihm nun traeumen muesst.

Die Luft ging durch die Felder,

Die Aehren wogten sacht,

Es rauschten leis die Waelder,

So sternklar war die Nacht.

Und meine Seele spannte

Weit ihre Fluegel aus,

Flog durch die stillen Lande,

Als floege sie nach Haus.

四、善感文学与狂飙突进Empfindsamkeit und Sturm und Drang

1.启蒙运动的发展

启蒙与理性主义

成熟的主体(Das mündige Subjekt)

个体主义(Individualismus)

艺术的工整性(Gesetzm??igkeit der Kunst)

善感文学与狂飙突进运动

善感文学(Empfindsamkeit)1720-1789

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1767-1786

虔信运动(Pietismus)

宗教改革与虔信运动

虔信运动的方式

虔信运动与善感文学、狂飙突进的关系

虔信运动的影响

善感文学

主题:孤独、生死离别、爱

体裁:颂歌、赞美诗、田园诗、长篇小说(书信体、日记体、自传体)

代表作家:

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 (1724–1803),

Christian Fürchtegott Gellert (1715–1769),

Sophie von La Roche (1730–1807)

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 Messias

Johann Timotheus Hermes,Sophiens Reise von Memel nach Sachsen

Anthony Ashley Cooper Graf von Shaftesbury(1671-1713)

少年维特之烦恼

——我们走到窗前。隆隆的雷声在远方滚响,大雨哗哗地落在大地上,腾起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它随温暖的空气朝我们飘来。绿蒂用胳膊肘支撑在窗台上,凝视窗外的原野,她望望天空,又望望我,我看到她的眸子已含满了泪水,她把手放在我的手上,说:“克洛普施托克!Klopstock(六音步抑扬格)”——我立即想起萦绕在她心里的那首壮丽的颂歌,沉浸

在她通过那句口令倾泻在我心里的感情流之中。我忍不住俯在她手上,眼含喜悦的泪水吻着它。随后我又凝视她的眼睛——高尚的人呀,倘若你在她的眼光中见到了对你的崇拜,那末我再也不想从那班凡夫俗子嘴里听到你那常遭亵渎的名字了!

狂飙突进运动Sturm und Drang

Friedrich Maximilian Klinger(1752-1831)

德意志邦国集权统治和贵族宫廷阶层

单调无趣的市民阶层和市民伦理

艺术与文学传统

狂飙突进的核心概念:

1 天才(das Genie)

2 自然(die Natur)

3 民众(das Volk)

4 语言(die Sprache)

代表作家

?Johann Wolfgang Goethe (1749-1832)

?Zum Sch?kespears-Tag (Rede) 1771

?G?tz von Berlichingen (Drama) 1773

?Prometheus 1773/77

?Die Leiden des jungen Werthers (Roman) 1774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

?Die R?uber 1781 (Drama)

?Kabale und Liebe 1784 (Drama)

?Jakob Michael Reinhold Lenz (1751-1805)

?Der Hofmeister 1774 (Drama)

五、克莱斯特(介于古典和浪漫之间的时代,以荷尔德林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Hlderlin1770~1843为例)

1.时代介绍: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德国文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古典文学和浪漫文学。启蒙运动以来,德国文学的基本走向是使德国文学融入到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源头的欧洲主流文学之中,并在欧洲主流文学的框架内建立德意志文学。这一努力在古典时期达到极致,完美地实现。因此,古典文学是启蒙运动的顶点,同时也是它的终点,它属于18世纪。

与此相反,浪漫文学虽然也与启蒙运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不是沿着启蒙道路前进,而是另辟蹊径。它要在德意志自己的历史基础上发展德意志文学,它要把德意志文学的根扎在德意志自己的历史土壤中。因此,浪漫文学不是启蒙运动的继续,而是新的开始,它属于19世纪。

这样,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德意志文坛就出现了古典文学和浪漫文学共存的局面。

在德国文学史上,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不是两个互相接续的文学时代,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共存的时期。因此,Zwischen Klassik und Romantik(1794-1832)并非一个Epoche的概念,它更多地是一种难以定义的文学风格的表述。

2.作品风格

席勒认为荷尔德林的诗过于内向、主观。19世纪的评论家仍停留在席勒的评价上。20世纪初很多重要的遗稿被发现。同时,时代的剧烈变动使人们对他的诗作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直到现代,他的诗作对人们的思想和感情还在产生着影响。他的作品语言新鲜、自然、真纯、简洁;诗中的比喻形象,含蓄,引人深思。荷尔德林早期(图宾根时期)的诗受席勒的影响,以有韵的八行诗节为主。这些诗曾被称为“人类理想的颂歌”,它们的风格和布局,很象席勒的《欢乐颂》。每一颂歌以某一理想,如自由、友谊、博爱等为对象。它们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后德国青年的热情以及对卢梭哲学思想的向往和对封建社会的反抗。

他对未来社会的歌颂,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他的哲学思想的不妥协性,是他后期的小说、悲剧和诗歌的重要主题。荷尔德林的诗,有古典颂歌体诗(即“哦德体”)、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他的颂歌体诗使用两种格律:阿尔凯奥斯诗律和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这两种格律有人比之于音乐的大调与小调之分。阿尔凯奥斯诗律如《致命运女神》;阿斯克勒庇阿德斯诗律如《海得尔堡》。荷尔德林颂歌体诗中的德语与古典诗律结合成浑然一体,它们兼有形式节奏的完美性和思想感情的深刻性。

荷尔德林1800年后创作的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有着令人神往的美。这些瑰丽的无韵诗篇以诗句的节奏为特色。挽歌是按照古典格律以双行诗句构成的长诗,音调和谐,格律严谨。如《梅农为狄奥提马而哀叹》、《漫游者》、《返回家乡》、《斯图加特》、《面包和葡萄酒》等以及六音步诗(荷马史诗格律)《爱琴海群岛》。晚期的自由节奏诗表达了诗人对德意志民族和人类历史的关怀和信念,被称为“祖国赞歌”他曾经以希腊文化为典范,憧憬着古代神与人的交往。后又由怀念日耳曼的过去转向民族的未来。他在诗篇中把基督塑造为古代英雄和天神的最后一个伟大形象,预言民族与社会的得救,自然与艺术的交融。因而有人把这部作品比喻为崇高的交响音乐。“祖国赞歌”。包括《和平的节日》、《给大地母亲》、《在多瑙河源头》、《漫游》、《莱茵河》、《独一无二的一个》、《帕特莫斯》、《怀念》、《伊斯特尔》、《记忆》。研究者不断地在探讨这些诗篇的意义,它们是荷尔德林创作的顶峰。

表达思想

荷尔德林的作品表达了自己使祖国摆脱专制主义的理想,他对古希腊的不倦的追求是对德国现状的批评。他主张对一代新人进行教育,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他的作品多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古典主义的内涵,同时又注重主观感情的抒发,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反映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荷尔德林用他的作品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诗人在他生前以及19世纪未被重视,死后几乎被遗忘了近一百年,到20世纪初被重新发现,他作品的价值重新被认识。并在欧洲建立了声誉

3.海德格尔对其评价

“我之所以选择了荷尔德林,并不是因为他的作品作为林林总总的诗歌作品中的一种,体现了诗的普遍本质,而仅仅是因为荷尔德林的诗蕴含着诗的规定性而特地诗化了诗的本质。在我们看来,荷尔德林在一种别具一格的意义上乃是诗人的诗人。所以我们把他置于决断的关口上。”(《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4. 生平介绍

1788年进图宾根大学神学院,他曾阅读柏拉图、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研究卢梭、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康德等人的哲学思想,与谢林、黑格尔结为朋友。他最喜爱的作家是卢梭。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激发了他和同学们的热情,曾组织诗社,写诗歌颂人权。

1793年于神学院毕业,资格担任神职。但他后来并未担任牧师职务,因为他接受的基督教教条同他潜心研究的希腊神话并不相容。他把希腊诸神看成是真实存在的力量。对他来说,诗人的职责就是在神和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同年结识弗里德里希·席勒,他的那些诗

歌如《许涪里翁》都发表在席勒的刊物《新塔莉亚》上,这些诗深受法国大革命精神的鼓舞,歌颂自由、人类、和谐、友谊和大自然。1794年去耶拿,曾多次访问席勒,并听费希特的课。次年回到尼尔廷根。

1796年初他到法兰克福银行家贡塔尔德家当教师。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内,与女主人苏赛特·贡塔尔德之间发生了爱情。完成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小说和诗中的狄奥提马,就是女主人苏赛特。1798年,与贡塔尔德发生争吵,被迫离开法兰克福,住在附近的洪堡,试图创办期刊《伊杜娜》(日耳曼神话中的青春女神),并创作悲剧《恩沛多克勒斯之死》。1798年2月12日,荷尔德林给他的兄弟写信:“我们生活的时代不是诗人氛围。”在写这封信的六个月之前,荷尔德林还曾在给他的朋友纽佛(Neuffer)的一封信中写道:我给予自己的唯一乐趣在于,偶尔在纸上写下发自一个热情的灵魂的几行字;但你知道,这种乐趣是转瞬即逝的。在我的职业里,人们获得的结果在本质上都太隐秘了,让人难以感受到它的力量。

1801年初荷尔德林去瑞士的豪普特维尔,第3次做家庭教师,不久回到尼尔廷根。在这期间创作了一些挽歌和赞歌。同年去法国的波尔多,又做家庭教师。1802年回到斯图加特,精神失常。他翻译的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于1804年出版。同年友人辛克莱接他去洪堡从事图书馆工作。1806年进图宾根精神病院医治。后期住在木工齐默尔的家里。诗人施瓦普、乌兰德和凯尔纳于1826年出版了他的诗集。1843年6月7日逝世。荷尔德林也是中国诗人海子、郭建江十分推崇的一位诗人。

六、复辟时期1815-1848

I. 概述

1.社会政治

法国大革命:1789

拿破仑战争

维也纳和会:1814年10月至1815年6月

复辟

2. 哲学基础

唯心主义哲学:康德——费希特、谢琳——黑格尔

唯物主义哲学:费尔巴哈

实证主义:圣西门——孔德

青年马克思

3. 经济、文化发展

经济迅速发展

人口激增:普鲁士,1800-1846年间的人口增加一倍。

出版业兴盛:印刷和造纸技术的进步

教育普及:

4. 文学特点

反对”艺术时代”的文学理念

文学的复杂多样性

两大派别:--比德迈耶文学--青年德意志派或三月前文学

II.比德迈耶文学Biedermeier

1.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850年的讽刺组诗《施瓦本乡村教师高特利普·比德迈耶及其朋友霍拉提乌斯·特劳约海茨的诗》(Gedichte des schw?bischen Schullehrers Gottlieb Biedermeier und seines Freundes Horatius Treuherz)Biedermann+Meier

比德迈耶这一概念中的贬义讽刺色彩逐渐减弱。它成为一种简朴、知足的市民文化的称谓。

二十世纪前二十年,比德迈耶在许多艺术领域都得到表现,特别是在室内装饰、家具和造型

艺术方面

2.文学特征:

非政治化

伤感大地上的快乐

小艺术

地域性

3. 作家作品

a. 默里克 Eduard M?rike(1804-1875): 诗歌

《九月的早晨》Septembermorgen :

大地还静卧在雾中,

树林和草地还在梦里:

不久,当面纱落下,你将见

蓝天的真容,

轻声轻气的世界,秋光正劲

在温暖的金色中流动。

小说: --《莫扎特在去布拉格途中》 -- 《画家诺尔顿》

b.德罗斯特Annette von Droste-H ülshoff(1797-1848)

生平: --德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作家--两次不幸的爱情经历--“我不会也不想现在就出名,

但是,我希望,百年之后还有人读我的作品。”

c. 戈特赫尔夫Jeremias Gotthelf(1797-1854)

长篇小说:《农民之镜》Der Bauernspiegel 《乌利》Uli der Knecht, Uli der P?chter

中篇小说:《黑蜘蛛》Die schwarze Spinne

d. 施蒂弗特Adabert Stifter(1808-1868)

中篇小说集:《习作》Studien《彩石集》Bunte Steine

长篇小说:《暮年的爱情》Der Nachsommer

III.政治化的文学

1. 概述: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唤醒和号召民众,争取民主权利,实现政治变革。所以,这些具有自由民主思想的青年作家们所代表的“新的”、“年轻的”、“现代的”文学是政治性的。于是,德国的文学出现了政治化倾向,变得越来越激进。

2. 三月前文学Vorm?rz

3. 青年德意志Junges Deutschland

IV.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

1.生平

1819至1823年,海涅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他听过浪漫主义作家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和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讲课。海涅早在20岁时就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的早期诗作:《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多以个人遭遇和爱情苦恼为主题,反映了封建专制下个性所受到的压抑以及找不到出路的苦恼。1820年的冬季学期,他来到哥廷根大学,在那里,他参加了一个学生组织。然而,仅仅在1821年1月,他就被迫离开了学校和这个组织。还是在哥廷根,海涅1825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在个人生活方面,由于初恋情人阿玛莉在一八二一年八月嫁给了一个有钱的地主,诗人遭受了巨大的心灵创痛。而在一年多以后的一八二三年五月,他在汉堡又邂逅阿玛莉的妹妹特莱萨,再次坠入爱河,经受了恋爱和失恋的痛苦。这样一些不幸的经历,都明显地反映在了他早年的抒情诗中。

2.文学创作:

第一阶段:19世纪二十年代:

《诗歌集》Buch der Lieder

《游记集》Reisebilder

第二阶段:三十年代:

《法兰西现状》Franz?sische Zust?nde

《论浪漫派》Die Romantische Schule

《论德国的宗教和哲学史》Zur Geschichte der Religion und Philosophie in Deutschland

第三阶段:1840-去世:

《新诗集》Neue Gedichte

《阿塔·特罗尔》Atta T roll. Ein Sommernachtstraum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Deutschland. Ein Winterm?rchen

《罗曼采罗》Romanzero

3.诗歌:

《诗歌集》

《罗曼采罗》

4.《游记集》

5. 理论著作

6. 总结

在此不妨强调一下,这贯穿于海涅整个创作中的机智幽默情趣,应该说是使他区别于其他所有抒情诗人的一个最为突出的天赋特征。正是它,显露出了海涅作为一位目光犀利的思想家

的本色,使他的诗内涵更加深沉丰富,更加耐人寻味。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中,这种幽默情趣,或表现为对不幸际遇的自我解嘲,或表现为对朋辈的友好调侃,或表现为对敌人的尖刻讽刺……这种幽默情趣,从本质上讲,乃是海涅积极乐观的天性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反映。

V.毕希纳Georg Büchner (1813-1837)

1.概述

“只有对社会现实完全错误的认识,才能使人们相信,那种没有长久生命力的文学[指青年德意志文学],能够彻底改变我们的宗教和社会观念”。

2.《黑森快报》Der Hessische Landbote:1834

“似乎上帝在第五天创造了农民和手艺人,而在第六天创造了王公贵族,似乎上帝对王公贵族们说过:去统治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似乎上帝把农民和平民当成了蛆虫。有钱人的生活就象一个长长的星期天:他们住在漂亮的房子里,穿着华丽的衣服,[……]在他们眼中,老百姓就象农田里的肥料一样。农民走在耕犁后面,富人走在农民后面,驱赶着农民和耕牛[……]农民的生活就象一个长长的劳动日[……]他的汗水,就是有钱人餐桌上的食盐。”

“你们身上爬着一只血吸虫,公爵就是这只血吸虫的头,大臣们是它的牙齿,大大小小的官宦是它的尾巴。贵族老爷们贪得无厌的胃,就是它的吸血器。[……]贵族和宫廷高官们穿金戴银,过着穷奢极欲的荒淫生活。老百姓的女儿们是他们的女仆和妓女,老百姓的儿子们是他们的奴仆和士兵。”

3.《丹东之死》Dantons Tod,1835

4.《沃伊采克》Woyzeck,1836

推荐书目

1、默里克《莫扎特在去往布拉格的路上》:《世界中篇小说经典文库,德国奥地利卷》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

2、《毕希纳全集》,李士勋,傅惟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3、《德国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4、《海涅选集》,张玉书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5、德罗斯特:Die Judenbuche

6、戈特赫尔夫:Die schwarze Spinne

七、古典主义文学

一、概述

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不赞成狂飙突进运动无限的个性张扬和绝对的个性自由,追求理性与情感的和谐。

古典主义文学的宗旨:主张以古希腊罗马的传统为楷模,反对趋于主体化的文学观,其诗学原则是表达情感和理性的和谐,以典型性来对抗个性化。在这种诗学观念中,个别或者特殊的东西中隐含着普遍的东西,体现着整体的东西,并且因此赢得了道德、精神和教育的责任。温克尔曼的名言“典雅的质朴和恬静的伟大”(edle Einfalt und stille Gr?sse)是古典主义艺术整体的标志。经历了狂飙突进的歌德坚决反对主体主义意识,称其为矫揉造作。对他来说,艺术尽管具有独立性,但永远与现实息息相关。后来的德国现实主义就是在这种诗学理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大历史因素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在这个时期的德国作家看来,法国大革命首先不是一场政治革命,而是一场思

想运动,是实现人道主义理想的机会。他们普遍持改良态度,当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违背了他们的人道主义理想,他们对革命便由赞成转向发对。歌德1825年4月27 日同艾克曼的谈话就是最明确的见证:“我当然不是革命暴徒的朋友。他们干的是抢掠和杀人放火,在为公众谋福利的幌子下干着最卑鄙的自私勾当。我不是这种人的朋友,就如同我从来不是路易十四的朋友一样。我憎恨任何暴力的颠覆,因为它带来的好处与它所破坏的好处一样多。我憎恨那些暴力颠覆的人,同样我也憎恨那些招致暴力颠覆的人……你知道,我多么喜欢看到使我们看到未来远景的任何改良。”

古典文明:古希腊的审美规范成为作家们追求的目标。狂飙突进时期的随意、自由、主观和反叛被严谨、规则、客观和平衡所取代;强调个体,突出“天才”被强调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所取代,而修炼和完善的目标不是使人独立于社会之外,而是融入社会。这个转折在歌德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康德哲学:是古典文学产生的前提之一。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Die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1780);《实践理性批判》(Die 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1788)和《判断力批判》(Die kritik der Urteilskraft, 1790)就是其研究人的三大能力,即思维和认识能力,意志和行动能力,情感和想象能力的划时代巨著。

康德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人放在哲学研究的中心地位,他试图界定人特有的认识、行动和判断的三大能力以及它们在实现人的三个伟大目标——真、善、美——当中的作用和局限。他要求,人要意识到人自己在认识方面的局限,人在行动中的责任,人在判断中作为理性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地位。康德哲学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追求。如果没有康德的哲学,也就不会有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德国古典文学。席勒是在康的哲学直接影响下走向古典文学的,歌德虽然不怎么喜欢哲学,但对康德推崇备至,他的很多观点与康德的相吻合。

古典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

歌德:

Iphigenie auf Tauris (1787)

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 (1796)

Die Wahlverwandtschaften (1809)

Wilhelm Meisters Wanderjahre (1821)

Faust. I. Teil (1808)

Faust, II. Teil (1832)

席勒:

über die ?sthetische Erziehung des Mensc hen, in einer Reihe von Briefen(1795) Wallenstein (1799)

Wilhelm Tell (1804)

歌德的《浮士德》

《浮士德》的文本解读

《浮士德》包括悲剧第一部和悲剧第二部,是歌德(1749-1832)倾毕生之力完成的一部巨著。和但丁的《神曲》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齐名,是欧洲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浮士德》根据浮士德博士的传说创作,据说他是中世纪一个法师,曾把灵魂卖给魔鬼。1587

年德国出版了《约翰·浮士德博士传》。

歌德的《浮士德》全书正文之前有一首诗作为献词,是作者的叙怀之作。有舞台序幕,由经理、作者和小丑对话,说明诗人创作的意图和文学的作用“人生的力量全由我们去启示”“诗人以什么感动人心?以什么征服世界?岂不是那涌流自胸中,又将世界摄回心中的和谐?”“须知是人的力量体现在诗人身上”“我向现实猛进,又向梦境追寻。”

还有天堂序曲,上帝认为浮士德是个善人,即使在迷津中犯了过错也不会迷失正途。魔鬼梅菲斯特和上帝打赌,他自信能够将浮士德引入迷途。引他走上满足、怠惰、享乐和堕落之路。上帝答应梅菲斯特下凡,让这恶的化身去激励浮士德,让他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得到磨练和试探。

第一部描写的是小世界,一切围着浮士德个人的小圈子转。第一部第一场有浮士德著名的开场白。浮士德在中世纪的书斋里苦思冥想,“唉,劳神费力把哲学、法学和医学,天哪,还有神学,都研究透彻。现在我,这个蠢货!尽管满腹经纶,也并不比以前聪明。”他绝望痛苦,想要自杀,复活节的钟声响起,他活下去的希望重新燃起,走到城门前,处身明媚风光之中,见到兴高采烈的民众,受到鼓励。回到书斋,魔鬼出现,“我愿今生为你服役,奉行你的任何指示。”他们订立盟约,魔鬼会满足浮士德一切愿望,但是只要浮士德对某一个美好的瞬间流连忘返而说出:“你真美呵,请停留一下!”,那么他就得死,他的灵魂归魔鬼所有。“一旦我停止奋斗,我就成了奴隶,不管是你的,还是谁的,都无所谓。”浮士德跟着魔鬼走出书斋,这表明书房里的知识不是美。他被梅菲斯特引进五光十色的世界。走进女巫的厨房,喝了她的魔汤返老还童,浮士德变为生气勃勃的青年,可是酒店里的狂欢使他恶心,男女妖魔鬼怪的裸体舞他觉得难看,他认识到吃喝玩乐物质享受不是美。第三阶段是浮士德和格蕾琴的恋爱悲剧,英俊博学而又年轻健壮的贵族浮士德爱上了小家碧玉格蕾琴,在她家中与她偷情。给她的妈妈吃了过量的安眠药,使她的妈妈没能够醒过来。她的哥哥与浮士德决斗,被浮士德杀死,格蕾琴生下孩子,害怕人们的耻笑而把婴儿淹死,因此进了监狱。浮士德逼着梅菲斯特和他一起去救出格蕾琴,格蕾琴感觉到魔鬼的接近而不愿意逃离监狱,情愿接受惩罚,以使灵魂能够皈依上帝。无可奈何之下,浮士徳和魔鬼在天亮前离开监狱。这个爱情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由于两个人社会地位和知识结构,还有他们的世界观相差悬殊,也由于浮士德的不断奋发进取,根本不可能和女子结合,安于家庭生活。这个爱情悲剧表明了爱情不是美。以上是第一部的简要内容。第一部里浮士德在小世界里活动,经历了知识追求、物质享乐和爱情生活,这些都不能够满足他,不能使他逗留。

第二部开始时,浮士德身心交瘁,躺在一处风光明媚的地方,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重新振作精神。现在他被梅菲斯特带进宫廷,从事政治活动。宫廷生活纸醉金迷,皇帝国库空虚,他帮助皇帝印发纸币,却也解决不了问题,国家穷人民苦。皇帝想看一看古希腊美女海伦,梅菲斯特用他的魔力,招来海伦的幻影,浮士德为海伦倾倒,可是海论和巴黎斯相亲相爱,浮士德嫉妒万分,他去拉开他们,海轮和巴黎斯顿时消失,浮士德也昏迷不醒。这里表明与统治者为谋不是他的志趣,政治不是美,而海伦的消失表明美不可靠。

第二幕里,浮士德回到书斋,这时候他的学生华格纳已经制造出一个“人造人”,他坐在玻璃瓶内,浮士德带他神游希腊,可是小小的人造人喜欢上一位仙女,想接近她,他的玻璃瓶撞到仙女的车而破碎。浮士德依靠科学探寻真理的希望因而破灭,可见科学实验的结果也并不美。

接下来浮士德到了古希蜡的斯巴达。他和美女海伦结婚,生了儿子欧福良,欧福良性情喜欢冒险,他向天空飞去,被雷电打死,海伦的躯体在浮士德的怀里消失。这表明古希腊艺术也不可留恋。

最后一幕里,浮士德为皇帝平息了叛乱,得到一块封地,他要开发空地,还要筑堤围海,

使堤坝内成为一片乐土,百姓安居乐业。浮士的为了加快工程,对梅菲斯特说“尽可能把民工一批批招,用酒菜和严规把干劲提高,报酬、引诱强制都用到!每天都向我汇报,他们又挖了多少渠道。”他造堤坝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而是为了战胜自然,以显示人的力量。

这时候的他,已经是百岁老人,他被忧愁吹了一口气,双眼失明。他听见铁铲相碰的声音,十分高兴,以为是民工努力在工作,其实是梅菲斯特让众小鬼挖坟墓。浮士德说:“我真想看见这样一群人,在自由的土地上和自由的人民站在一起!那时,我才可以对正在逝去的瞬间说:‘逗留一下吧,你是那样的美!’——预感到这样的幸会,我现在正把绝妙的瞬间品味。”说完他就倒下。梅菲斯特正高兴地等着收取浮士德的灵魂时,众天使下降,把浮士德接上天界。

浮士德与魔鬼的交战是进取精神及善良本质同虚无精神及怀疑精神的斗争。事实上在浮士德本人身上就存在着这两种精神,二者始终不停顿地相互依存、相互斗争。浮士德和梅菲斯特是人性的两个方面,浮士德与魔鬼的斗争,就是人在不断地与自自己斗争。浮士德说的“啊,两个灵魂

住在我心中,一个想从另一个挣脱掉,”(P。34)也就是这层意思。这部诗剧强调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生活和不断进取的过程。天使在接浮士德的灵魂上天时,唱的歌里有一句是“不断努力的人,我们才能济度。连天庭的爱都对他垂青,那么我们这群升天的人,也会对他表示欢迎。”浮士德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永远努力的进取欲望。浮士德式的人der faustische Mensch指的就是这样的人。这一词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贬意。

浮士德身上的善恶两重性一方面以梅菲斯特和浮士德两个人物为代表显示出来,另一种也从浮士德的行为中表现出来,他的进取性带有魔鬼的性质。

第五幕中浮士德有组织有计划的建设他的领地,他愿意看到的是自由的土地上的自由人民。这代表着自上而下的改革,意味着主仆关系的消除,也意味着暴力革命的避免。这是歌德本人所向往的境地,浮士德因为想象到这一境地而欢欣鼓舞。他命令梅菲斯特想尽办法招募大批民工,并且每天向他汇报进度。当梅菲斯特带着众小鬼在为浮士德挖掘坟墓,他却以为他们正按照他的计划在赶工“铲锹的声音使我多么愉快!么事为我服务的民工”,无休止的盲目追求的后果,匮乏、困苦、过失和忧愁找上了他,忧愁对他吹了一口气,使他盲目,魔鬼为他掘墓。

随着历史的演变,浮士德的形象也改变了,人们利用他,成为德意志精神的象征,到后来,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代表人物。在纳粹时代浮士德的名字被滥用得更严重。到今天,关于浮士德才的评论还没有结束。

浮士德精神与当今世界对浮士德精神的反思

外国学者的反思:浮士德不满足于现状,他追求知识,毫无限制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开展工作,为了让人类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的自由发展不受良心的约束,歌德似乎预见到现代化过程中人类将要付出的代价。当今世界上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反过来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当今世界的人类正像浮士德一样,自掘坟墓。

中国学者的反思:“浮士德精神说明只要人们肯努力实践,敢斗争,敢争取,就会克服一切矛盾和困难不断前进,走向光明大道,这一生活真理今天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是中国所需要的,中国人应该有浮士德那样的自强不息精神”。“浮士德式的动力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石,同时促进技术发展。中国人的听天由命和顺应天命的生命观与此完全相反”。

德国现实主义文学

概论

?诗意现实主义、市民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

历史背景

?现实主义(1848-1890)

?1848年欧洲革命

?工业社会的兴起和社会形态的转变

?德国革命的双重目标

?失败的革命

?技术革命、政治革命、市民阶层的崛起

?德国1848年革命及其结果

背景

在18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逝世,腓特烈·威廉四世继位。腓特烈威

廉四世颇同情自由主义。他放宽了报章审查,而且不阻止自由主义的活动。但是国

王拒绝给予该国会任何宪法上的权力,自由主义者因而失望地解散。翌年,法国二

月革命引发的革命风潮直卷整个欧洲,包括了德意志各邦国及普鲁士。

经过

在1848年3月,柏林爆发了革命,腓特烈威廉四世意识到原先的改革已经无法满足

人民的要求,于是召开了一个立宪会议。他宣称希望成立一个联邦制的德意志帝国,

在这个帝国中将会有一个民选的议会,国民拥有言论和出版自由。由于普鲁士作为

德意志邦联中的一个大邦也愿意支持自由主义者,某些德意志邦国便也群起仿效。

同年3月底,约五千名决心实行民主、自由和平等的德意志领袖齐集于法兰克福,

召开了法兰克福议会,由1848年5月18日开会直到1849年4月21日。这个议会

主要是由中产阶级组成,希望预备一份联邦宪法,有代表支持成立由奥地利统治的

大德意志,将奥地利与波希米亚并入德国;有代表则支持由普鲁士统治的小德意志,不包括任何奥地利领土。最后,议会的与会者认为,应采取小德意志方案统一,并

将德意志皇位给予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这个建

议,因为他害怕奥地利反对,而且新宪法规定国王没有对法案的否决权,这是他所

反对的,他甚至形容接受由议会赋予的帝位是“拾取在沟渠上的皇冠”,而奥地利和

德意志南部诸邦的代表因议会通过“小德意志”方案而退出(害怕北部的新教势力

会主导整个国家),仅余的议会代表面对失败,惟有把议会解散。最后普军清场,数

千名中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被迫逃走,大多去了美国。革命最终在普奥的镇压下失

败。

?作为政治思考、心理探索、人性探讨的文学

思想背景

?Auguste Comte(奥古斯特孔德)的实证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一元论和历史目的论

?费尔巴哈哲学——《论基督教的本质》

?理论创立者:Julian Schmidt(尤里安施密特),Die Grenzbote

特征

?诗意现实主义

?体裁:Roman und Novelle

?历史题材

?社会问题

?德意志的统一问题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风格:幽默、细腻、美的主观化

代表作家及作品

?Friedrich Hebbel –Maria Magdalena (Drama 1843)

?Theodor Storm –Der Schimmelreiter (Novelle 1888)

?Theodor Fontana –Effi Briest (Roman 1894-1895), Irrungen, Wirrungen (Roman 1888) ?Gustav Freytag –Soll und Haben (Roman 1855)

?Gottfried Keller –Romeo und Julia auf dem Dorfe (Novelle 1856), Kleider machen Leute (Novelle 1874)

?Wilhelm Raabe –Der Hungerpastor (Roman 1864)

?Adalbert Stifter – Bergkristall (Erz?hlung 1853), Der Nachsommer (1857)

Effi Briest

?《艾菲·布里斯特》是冯塔纳晚年完成的一部力作,初稿完成于1890年,出版却在1895年。内容写一个普鲁士容克贵族家庭出身的美丽少女艾菲,17岁那年由父母作主嫁给母亲旧日的情人男爵殷士台顿。殷士台顿在海滨城市凯辛当县长,艾菲结婚以后,就跟丈夫去那儿生活。艾菲年轻、热情,喜欢玩乐,而殷士台顿则已年近40,亟亟于猎取功名利禄,一心想往上爬。他不仅整天坐办公室,连晚上回家以后也还要处理一大批公文信件,无暇关心妻子的生活,有时不免把妻子冷落一旁。这样,艾菲渐渐地感到日子过得寂寞无聊。生活中似乎缺少了什么。再加上那幢县长公馆阴森可怕;据说曾闹过鬼,这更使艾菲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每逢丈夫因公离家,她就疑神疑鬼,心惊胆战。后来她要求丈夫换掉房子,丈夫不但没同意,反而对她讲了一番大道理。就在艾菲这种寂寞无聊无以排解的当儿,殷士台顿的一位友人——少校军官克拉姆巴斯认识了艾菲。两人从此常常一起出外效游,不久发生了关系。

六年以后,殷士台顿在一次偶然机会中发现此事,为了捍卫名誉,他和克拉姆巴斯进行了一场决斗,决斗结果是克拉姆巴斯被打死,艾菲被退婚,亲生女儿离开了她。

艾菲一个人和女仆罗丝维塔孤零零地住在柏林。最后她身患重病,父母才允许她回娘家居住,不久,就死在那里了。

?台奥多尔·冯塔纳是19世纪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小说大多以柏林生活为背景,以普鲁士贵族为主人公,反映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后的社会现实。

世纪转折时期的奥地利文学

奥地利文学和德语文学

末世情感与维也纳现代派

?世纪交替时期,多瑙河王朝步入末世

?五光十色的精神潮流和文化现象

?奥匈二元帝国产生,哈布斯堡王朝开始分崩离析

?这个政治上行将灭亡的时代带来了五光十色的精神潮流和文化现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和约瑟夫·布洛尔(Joseph Breuer)共同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哲学家恩斯特·马赫的感觉复合论;在文学艺术上形成了一个以挖掘灵魂为己任的风格

?“欢乐的末世情感”(fr?hliche Apokalypse),“蓝色的多瑙河”成为醉生梦死的象征

?应运而生的维也纳现代派是对德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挑战,也是文学艺术对现实新的审度

?维也纳现代派的奠基人—赫尔曼·巴尔(Hermann Bahr, 1863-1934):既不效仿柏林的模式,也不循蹈巴黎的老路,主张摆脱和超越了自然主义的、强调表现人的神经、意识、下意识、心理和情感的“新理想主义”,也就是“心理艺术”

?维也纳现代派与马赫的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马赫认为,物是感觉的复合,世界是人们感觉的总和,没有绝对永恒的物体。“人是不可救的”(Das Ich ist unrettbar)

—弗洛伊德的疏导疗法和自由联想理论

?维也纳现代派的文学创作

维也纳现代派把德语戏剧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潮,最杰出的代表是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e Schnitzler, 1862-1931)和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 1874-1929)

戏剧是创作的核心,小说是核心的衍射。维也纳现代派的小说创作打破了传统的模式,短小精悍的形式取代了叙述文学传统的鸿篇巨著。施尼茨勒是德语文学中第一个采用意识流(内心独白)表现手法的作家,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独占鳌头的戏剧

?阿图尔·施尼茨勒(Arthur Schnitzler,1862-1931)

?胡戈·封·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 1874-1929)

小说创作的趋势

?艺术注意力更多地趋于再现人的心理感受

?布拉格德语文学这个时期奥地利文学另一个最重要的中心

布拉格文学与卡夫卡

?概述

—布拉格是奥地利文学另一个重要中心

—布拉格德语文学是哈布斯堡文化危机的产物:文化和语言上属于德意志文化;被笼罩在捷克文化之中;犹太文化影响;再就是具有决定性的奥地利文化

—布拉格德语文学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却拥有一个各种文化碰撞的都市和一个危机四伏、风烛残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末世情感成为文学表现的标志?卡夫卡

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我把卡夫卡奉为真正的文学大师—或者说大师中的大师。大师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不仅不必模仿别人,而且也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卡夫卡的成就就是独创性以及不可模仿性的完美结合。”

卡夫卡不是一个思想界,也不是一个哲学家,更不是一个宗教寓言家,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奥地利小说家:其一,在卡夫卡的艺术世界里,没有了传统的和谐,贯穿始终的美学模式是悖谬;其二,卡夫卡的小说以其新颖别致的形式开拓了艺术表现的新天地,以陌生化的手段表现了现代人的困惑。

卡夫卡的世界是荒诞的,非理性的,困惑于矛盾危机中的人物,是人的现代生存中普遍存在的陌生、孤独、苦闷、分裂、异化或者绝望的象征;《变形记》(Die Verwandlung)、《审判》(Der Prozess)、《城堡》(Das Schloss)等。

两战期间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

?概述

1918年12月,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奥地利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从王朝覆灭到二战结束,奥地利经历了一个十分动荡的时期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地利经历了忍辱负重的7年

这个时期的奥地利文学大都离不开那个“昨日世界”(Die Welt von Gestern);对“昨日世界”的感伤或怀旧、反思或决裂融汇着保守和批判的现实意识

这个时期最有影响的作家是:茨威格(Stefan Zweig)、穆齐尔(Robert Musil)、布洛赫(Hermann Broch)和罗特(Joseph Roth)

?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

现实的万象和错综促进了文学创作从维也纳现代派以戏剧创作为中心到小说形式的转变,历史与现实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展现出这个时期奥地利小说包含深广多姿多彩的辉煌

?约瑟夫·罗特(Josef Roth, 1894—1939)

—日益走向灭亡的多瑙河王朝的忧郁伴随着时代纵情享乐的轻浮,犹太文化的悲剧和作者自身的无家可归决定着罗特的文学创作;对现实敏锐而嘲讽的观察天性、叙事的激情和客观的新闻风格与视角在他身上并存。他从保守的人道主义出发,批判地描绘出了王朝灭亡前后一幅幅催人深思的真实画面。

—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Radetzkymarsch)和《先王之墓》(Die Kapuzinergruft)?罗贝特穆齐尔(Robert Musil, 1880—1942)

—在穆齐尔的小说里,历史讽刺与现实观察交织到非理性的渴望里:寻求“另外的状况”(der andere Zustand)。穆齐尔对非理性主义的批判根植于浪漫反讽的唯理智论中,切中了时代的脉搏,却无回天之术,于是他把艺术的目光投向了表现“可能的人”(der moegliche Mensch)

—代表作:《没有个性的人》(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赫尔曼·布洛赫Hermann Broch,1886—1951)

—他的小说以表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为主体,展示现代人在非理性的旗帜下既追求一种没有被异化的生存,又意识到这种浪漫化的非理性追求潜在着危险的困惑。被称之为“理性主义式的非理性者”

—代表作:《梦游者》三部曲(Die Schlafwandler)、《维吉尔之死》(Der Tod des Vergil)等

?斯泰凡·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1942)

—茨威格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要以“欧洲人”的形象努力维护传统的精神价值。他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的影响,无论在传记还是小说中,始终着力于从心理的角度再现人物内心的隐秘,使读者在接受人物的心理过程中理解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代表作:《昨日世界》(Die Welt von Gestern)、《象棋的故事》(Schachnovelle)等

战后奥地利文学

历史脉络

?战后的奥地利文学首先呼唤的是独立民主的民族意识,伸张的是传统的民族精神,强调连续性和稳定性

?50年代,奥地利恢复主权国家。文学以由于缺乏自我意识而陷进危机的第一共和国的教训为诫,追寻与传统文学的联系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标志

?60年代,伴随着“维也纳文学社”的诞生,奥地利文坛迎来了被称为美学革命的新

转变

?70年代,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奥地利文坛上相互并存的和谐局面逐渐趋于崩溃,矛盾和冲突代替了和谐和谅解,从而形成了各为一体的阵营。这样的分化导致了不同美学追求的多元格局,影响或决定着80年代以后奥地利文学的发展?45 – 55 – 60年代:接续传统,美学革新

?70年代:矛盾、分化

?80年代至今:多元发展

诗歌战后的诗歌以里尔克和特拉克尔为楷模,试图通过严谨的形式和内心化手段实现自我与那个令人惶惑的外部世界之间的平衡,涌现出了如策兰、巴赫曼、弗里德等著名诗人?保尔·策兰(Paul Celan,1920—1970)《死亡赋格曲》Todesfuge 《语言栅栏》Sprachgitter

?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1926—1973)《延期付款的时间》Die gestundete Zeit 《祈求大熊星座》Anrufung des gro?en B?ren

?埃利希·弗里德(Erich Fried,1921-1988)《德国》Deutschland 《……和越南和……》und Vietnam und

小说战后叙事文学寻求与传统的接续,视奥地利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家卡夫卡、穆齐尔和布洛赫等代表着奥地利叙述文学的发展趋势

?海米托·封·多德勒尔(Heimito von Doderer,1896—1966)“维也纳三部曲”(《被照亮的窗户》,1950、《斯特鲁德霍夫梯道》,1951、《恶魔》,1956)

?艾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 ,1905—1993)《迷惘》Die Blendung 《大众与权力》Masse und Macht

?伊尔泽·艾辛格(Ilse Aichinger,1921—)《更大的希望》Die gr??ere Hoffnung

维也纳文学社50年代初,在原奥地利“艺术俱乐部”的基础上产生,其先锋派的艺术倾向与“具体诗歌”息息相通。它的创作原则主要是进行语言形式上的尝试,受超现实主义和结构主义影响,同时也继承了奥地利文学种语言批判的传统

?先锋派的艺术倾向,语言实验

?阿尔特曼Hans Carl Artmann (1921- 2000)《用一瓶黑墨水》med ana schwoazzn dintn

?恩斯特·严德尔(Ernst Jandl ,1925—2000)《语言和路易斯》Laut und Luise

格拉茨文学社及其代表作家汉特克“格拉茨文学社”是奥地利新一代作家的精神中心。既不是一个固定的组织,也没有共同的美学纲领,他们的共同属性建立在世界观、艺术兴趣和文学追求的默契上。像“维也纳文学社”一样,反对文化和文学上的守旧、狭隘的地方主义和迂腐的传统继承,寻找从现代派中吸取营养。在语言尝试或者语言批判方面,它与“维也纳文学社“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走向极端;他在艺术技巧和方法上的尝试最终服务于生存问题的表现

?把语言与社会联系,反对文化和文学上的守旧,狭隘的地方主义和迂腐的传统继承,寻找从现代派中吸取营养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 1946-)《钢琴女教师》Die Klavierspielerin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当代文坛上争论不休的焦点人物。“在她的小说和戏剧中,声音和与之相对抗的声音构成了一条音乐的河流,以独特的语言激情揭露了社会庸常中的荒谬与强权。”

?托马斯·贝恩哈德(Thomas Bernhard, 1931-1989)

是奥地利当代文学中一个独来独往愤世嫉俗的怪才。虽然它的文学创作也继承了奥地利文学种语言批判的传统,但是他与统领奥地利当代文学几十年的“维也纳文学

社”和“格拉茨文学社”几乎无缘。他始终“抱着自身固有的、一切怪癖的、粗暴的、丑陋的、困惑的和里奇的东西走一条离经叛道的路”。他因此得到的褒与贬在当代德语文学批评界也是罕见的。

战后西德文学(1945-1990)

1933-1945噤声,隔绝

?1933年5月7日,普鲁士艺术学院公布黑名单

?1933年5月10日,焚书仪式

1945盘点

?《盘点》(Günter Eich, 1907-1972) 这是我的帽子/这是我的大衣/在麻布袋里/装着我刮脸的工具。/罐头盒子/就是我的餐盘/也是我的杯子,/我在白铁皮上/刻上了我的名字。/用来刻字的/是那宝贵的钉子, /我把它藏好,/免得贪婪的眼睛看见。/在面包袋里,/有一双羊毛袜,/还有些别的东西,/我可要保密。/用它做枕头,/夜晚枕在头下。/我躺在厚纸板上,/它把我和泥地隔开。/这根铅笔芯/乃是我的最爱:/夜间想出的诗句/白天我用它写下来。/这是我的记事本,/这是我的帐篷布,/这是我的手帕,/这是我的针线。

1945存在

流亡作家

1.贫乏的生活

2.恐怖的回忆

3.僵化的语言

废墟文学

?风格:砍光伐尽(Kahlschlag)

?特征:

Wir brauchen keine Dichter mit guter Grammatik. Zu guter Grammatik fehlt uns Geduld.

Wir brauchen die mit dem hei?en heiser geschluchzten Gefühl. Die zu Baum Baum und zu Weib Weib sagen und ja sagen und nein sagen: laut und deutlich und dreifach und ohne Konjunktiv. *…+ Unsere Moral ist die Wahrheit. Und die Wahrheit ist neu und hart wie der Tod. Doch auch so milde, so überraschend und so gerecht. Beide sind nackt.

(Wolfgang Borchert)

?主题:生离死别,对纳粹的鞭笞,对历史的质问

?代表作:

博尔歇特(Wolfgang Borchert)《大门之外》(Drau?en vor der Tür)

伯尔(Heinrich B?ll):《正点的火车》Der Zug war pünktlich

47社(1947-1967)

?47社是指1947年至1967年受到汉斯·韦尔纳·里希特(Hans Werner Richter1908-1993)邀请而参加德语作家聚会的与会者。这个聚会旨在评论会议中被朗读的作品及推广年轻但未成名的作家。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47社奖”被日后很多出色的德语作家看作文学生涯的起点。47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没有确定的成员名单,也没有任何文学工程,它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里希特的邀请名单。

?在初创立阶段,47社为年轻一代的作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二战后的德国文学进行革新。不久之后它上升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文化事业中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组织,它的会议吸引了当时重要的作家与文学批评家前来参加。其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影响也履次引起讨论。1967年最后一次会议之后,许多曾经的与会者依然保持了对德语文学发展的指导性意义。

?1946年,《呼声》(汉斯-维尔纳-里希特,阿尔弗雷德--安德施)

?1947年,《蝎子》

?主要成员:伯尔,格拉斯,瓦尔泽,施奈德等人

短故事(Kurzgeschichte)Wanderer, kommst du nach Spa (1950)

广播剧(H?rspiel)《梦》(1950)

50年代的时局批判小说

?经济奇迹,消费社会

?文学交流深入,语言驾驭成熟

?文学的实验性(蒙太奇,内心独白,倒叙,象征,隐喻等)

?作为社会批判的文学创作

?不顺从主义,法兰克福学派

?代表作家及作品Wolfgang Koeppen (1906-1996)

Tauben im Gras (1951)

Das Treibhaus (1953)

Der Tod in Rom (1954)

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小说创作

?西德的社会发展。社会批评。

?Heinrich B?ll

?Günther Grass

50年代到60年代初的德语戏剧

?Max Frisch (1911-1991)

?Friedrich Dürrenmatt(1921-1990)

70、80年代的文学创作

?新主体性。

?Peter Weiss

?Uwe Johnson

?Rolf Dieter Brinkmann (1940-1975)

战后文学中的诺奖得主

?伯尔(Heinrich B?ll, 1917-1985, 1972年得奖)

?《九点半打台球》(1959),《小丑的看法》(1963),《失去了名誉的卡特林娜》(1974),《出于关怀的围困》(1979)

?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1999年得奖)

?《铁皮鼓》(1959),《猫与鼠》(1961),《狗的岁月》(1963),《比目鱼》(1977),《母鼠》(1986),《我的世纪》(1999),《剥洋葱》(2006)

68学生运动

文学经典导读

1.兼容并包,英华荟萃——回忆北京大学什么是兼容并包呢?作者举了两个著名的例子。五四四期,是一个推翻了千年帝制的革命风云的时期,也是新学盛行的时期,但,仍有两位“大反动派”在北大公开任教,一是辜鸿铭,一是刘师培。“辜鸿铭在民国已经成立了几年之后,还是带着辫子,穿着清朝衣冠,公开主张帝制”;刘师培是鼓吹复辟帝制的臭名昭著的“筹安会”“六君子”之一,但他们俩,一个“英文在当时说是水平很高的”,一个“出身于一个讲汉学的世家”,讲中国中古文学史“上课既不带书,也不带卡片,随笔谈起来,就是头头是道。援引资料,都是随口背诵。当时学生都很佩服”,所以,北大就请他们任教,因为在北大看来,“教授之所以为教授,在于他在学术上有所贡献,在他本行中是个权威,并不在于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北大所以能有这样的选聘教授的观念,是与北大对大学性质的认识分不开的。在北大看来:“学校的任务,基本上是传授知识,大学尤其如此。一个大学应该是各种学术权威集中的地方,只要是世界上已有的学问,不管它是什么科,一个大学里面都应该有些权威学者,能够解答这种学科的问题。大学应该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正因为如此,所以北大才能认定“学校是一个…尚贤?的地方,谁有知识,谁就在某一范围内有发言权,他就应该受到尊重”。辜鸿铭、刘师培在北大能够受到尊重,原因在此。西方的系统论认为,每一个系统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只有汲取异质的他系统的资源,才能调整自身的内在矛盾,从而使自身得以健全。北大的兼容并包,有利于各思想、学术、知识系统,在相互的竞争、对抗、汲取的过程中,发展、健全了自身,也只有兼容并包,才能使思想、学术、

知识系统的精英人物,荟萃于北大。兼容并包,英华荟萃,这确实是北大可引以为骄傲的啊 2十八岁出门远行在经历这场浩劫之后,文中写出了“我”和汽车、的哪些相同感受?作者把二者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经历了这场浩劫后,“我”和汽车都遍体鳞伤,浑身冰凉,无限悲伤,但心窝还是暖和的。作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因为两者有相似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汽车这一有形的实体,用它的遭遇来表现“我”在这场经历后的感受。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让人真实可感。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作者把汽车当做人来写,通过“我”和汽车的对视,写出了远行遭遇挫折后、理想破灭之时的无奈之情。象征手法:“红色的背包”象征了青春。青春的色彩是鲜红的,充满着热烈的激情。“红色的背包”的被抢,暗示了青春理想的破灭。文中寻找旅店的过程,也同样充满了象征意味。“我”一路上不停地寻找旅店,然而却始终没有找到,最后只能在破车里暂且安身。人的一生不也就是这样永远处于漂泊之中吗?理想的“旅店”,安定的归宿,温暖的港湾,也许并不存在。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同时也是象征的手法,汽车的“心窝”是“健全”“暖和”的,字面上是照应前面驾驶室里的座椅没有被撬去,劫难相对要小,也可理解为少年对世界没有彻底的绝望,还抱有一点幻想,所以说“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文章最后才写“我”出门时的情景,分析这样写的用意和好处。。。这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照应了文章开头,使故事更加完整,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

西方经典导读考题及答案

1就你读过的中国和西方文学作品谈谈你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千年一叹》:这是一本日记,写的是在千年之交,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考察人类文明遗迹的经历。一个柔弱的学者、书生,数万公里的越野行程,何等的不易?这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执着追求、虔诚朝拜。沿着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前行,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战壕密布、荒草迷离、盗匪出没!人类正在慢慢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或许是对余秋雨先生的尊敬,我对这本书的感觉颇为良好,读书的同时既领略了沿途的奇闻轶事、还有余先生思辩的精神、对文明衰落的厚重情感;对当地贫穷落后的现状的痛惜;以及对当地人的愚昧、麻木的痛恨所感动。心里不禁的为余秋雨先生的此行叫好,一本在世界最危险、最有人类文明仓桑感的地方写成的日记,大大的解决了我的饥渴。。。《麦田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名著。它客观又深刻地指出了青少年在成长过成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能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很重要的一点还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全书通过第一人称,以一个青少年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和行为举止,也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作者以细腻深刻的笔法剖析了主人公的复杂心理,不仅抓住了他的理想与现实冲突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紧紧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来表现主人公的善良纯真和荒诞放纵。小说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识流”,两者得到了巧妙的结合。在语言的运用上,本书也独创一格。全书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铺直叙,不避琐碎,不讳隐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和俚语,生动活泼,平易近人,达到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激起共鸣和思索,激起联想和反响。。。。雾都孤儿》:小说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整部小说曲折惊险,让人不仅为奥里弗的身世叹息,为坏人说愤怒,被善良人所感动,为奥里弗最后的幸福生活而高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语言简洁,善用俗语诗文。通过日常生活反复细致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把人物臵于生活冲突中,用人物行为鲜明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以其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为当时和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2分析阿基琉斯的性格特征: ①勇敢、坚定、蔑视命运的战斗精神②温和善良与凶暴,残忍交织的个性③浓烈的个人意识与荣誉感。。。。阿硌琉斯表现了古希腊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希腊民族激情汹涌,昂扬乐观、个人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是任性单纯的古代英雄典型。 3为什么说神曲是欧洲新世纪到来的启明星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 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 裨。。。《神曲》思想内涵明确,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

德语日常词汇大全

德语日常词汇大全 essen und trinken etwas 一些die Banane 香蕉 der Zucker 糖das Br?tchen 小面包 die Speisekarte 菜单der Durst 口渴 die Rechnung 帐单die Flasche 瓶子 der Apfel 苹果das Getr?nk 饮料 das Brot 面包der Kaffee 咖啡 die Disko 迪厅die Lebensmittel 食物,食品 der Fisch 鱼das Obst 水果 der Gast 客人die Sahne 奶油 der Hunger 饿die Wein 葡萄酒 der Kuchen 蛋糕das Bier 啤酒 die Milch 牛奶die Butter 黄油 die Pommes frites 薯条das Ei 蛋 der Saft 果汁das Fleisch 肉 der Schinken 火腿das Glas (玻璃)杯 das Wasser 水die Kartofel 土豆 das Lieblingsessen 最喜欢的食物das Frühstück 早餐 der Reis 大米das H?hnchen 童子鸡 der Salat 沙拉der Kiosk 小亭子 der Tee 茶das Lokal 饭馆,酒店 die Zigarette 香烟das ?l 油 die Birne 梨das Restaurant 酒店 das Cafe 咖啡das Salz 盐 das Essen 吃die Tomate 西红柿 bestellen 预订kochen 烹饪 bitter 苦的rauchen 抽烟 sü?甜的schmecken (+DAT)美味的ein bisschen 一点点trinken 喝 essen 吃wunderbar (指菜肴)精美的wenig 少量的 wohnen der Stuhl 椅子der Kühlschrank 冰箱 das Bett 床das Sofa 沙发 das Bild 画die Uhr 钟 der Fernsehen 电视der Bücherschrank 书柜 der Eletroherd 电子炉der Schreibtisch 书桌 der Schrank 柜子der Tisch 桌子 die Adreese 地址das Feuer 火 der Balkon 阳台der Herd 炉灶 das Doppelzimmer 双人房das Licht 明亮的,光明的das Einzelzimmer 单人房der Ort 地点,位置

德语口语考试对话

Aufenthaltstitel E:Hallo, xiaoying! V:Hallo, xiaojing,Wie geht‘s? E: Gut. Und dir? V: Auch. Was fühlst du hier? E: Sehr gut. Das Wetter ist sch?n und die Speisen sind lecker!Manchmal fühle ich mich wie zu Hause.Ich will ja hier eine l?ngere Zeit studieren. Und du, hast du dich schon eingelebt? V: Ja, das stimmt. Ich bin hier schon seit 3 Jahren. E: Dann wei?t du sicher, wie man das Visum verl?ngert. V: Das ist sehr einfach! Du kannst in der Ausl?nderbeh?rde gehen. Sie ist im Rathaus. Dort füllst du ein For mular aus und zahlst 50 euro. Das ist alles. E: Brauche ich irgendwelche Unterlagen? V: Ja. Deine Unterlagen sollst du nicht vergessen, z.B. den pass, dein Foto, den Krankenversicherungsnachweis und den Immatrikulationsnachweis. Alles klar? E: Ja, klar. Danke! Du kennst dich sehr gut aus! V: Gern geschehen. Und ein Tipp für dir: Geh früh hin, oder du musst lange warten! A: Guten Tag! Ich m?chte mein Visum verl?ngern. B: Kann ich mal Ihren Pass sehen?

西方思想经典导读 有中文

Chapter 9 Romanticism 1. Romanticism refers to an attitude or intellectual orientation that characterizes many works of literature , painting, music, architecture, criticism, and historiography in western civilization over a period from the late 18th to the mid-19th century.浪漫主义指的是一种态度或知识取向,刻画出了许多作品的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批评和史学在西方文明在一段时间内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 2. The "Preface" to Lyrical Ballads by William Wordsworth, known as the manifesto of romanticism, addresses the subjects, aim and style of romantic poetry as well a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a romantic poet.威廉·华兹华斯是一个浪漫的诗人,他写的抒情诗集的“卷首语”,被称为浪漫主义宣言,讨论了浪漫主义诗歌的主题,目的和风格以及基本特征的。 3. William Wordsworth was an early leader of Romanticism in English poetry, who ranks as one of the greatest lyric poet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威廉·华兹华斯是英语诗歌中早期浪漫主义的领袖,他在英语文学的历史位列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 4. William Wordsworth focused on nature, children, the poor, and ordinary people, and used plain words to express his personal feelings. His definition of poetry was "the spontaneous

德语各种生活常用词汇

Nahrungsmittel 食物 1, die Kartoffel -n 土豆 2, die Tomate -n 西红柿 3, der Reis -e 米 4, die Nudel -n 面 5, das Brot -e 面包 6, das Fleisch - 肉 7, das Ei -er 蛋 8, der Blumenkohl -e 花菜 9, die Schalotte -n 葱 10, das Gewuerz -e 香料,调味品 11, Zutaten pl. 配料 12, die Sosse -n 调味汁,沙司,酱汁 13, der Kuchen - 蛋糕 14, der Kloss /Kloesse 丸子,团子 15, die Klossbruehe -n 团子汤 16, der Sesam -s 芝麻 17, die Wurst /Wuerste 香肠 18, der Pilz -e 蘑菇 19, der Spargel - 芦笋 20, die Erbse -n 豌豆 21, Pommes pl. 油炸土豆条(法) 22, der Paprika - 辣椒 23, die Erdnuss /Erdnuesse 花生 24, der Jasmintee 茉莉花茶 25, die Gurke -n 黄瓜 26, die Suppe -n 汤 27, die Zwiebel -n 洋葱 28, der Gulasch -e/-s 红烧肉,墩肉 29, der Knoedel - 丸子,圆子(奥) 30, das Mehl -e 面粉 31, der Teig -e 生面团 32, Teigwaren pl. (生)面食 33, der Mais -e 玉米 34, die Persimone -n 柿子(das gibt es in Deutschland nicht) 35, der Knoblauch - 大蒜 36, der Pfeffer - 胡椒粉 37, der Champignon -s 蘑菇

德语考试口语学习:旅行情景对话

德语考试口语学习:旅行情景对话 A: Wie lange sind Sie schon in China ? 您来中国多长时间了 ? B: Sechs Monate. 六个月了。 A: Sind Sie inzwischen viel gereist ? 这期间您经常去旅行吗 ? B: Ja, ich war im Juli in Guilin. Guilin ist eine gro?e Attraktion für uns Ausl?nder. 是的,我在七月份去了桂林。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桂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A: Sind Sie nun zum ersten Mal in Beijing ? 您是第一次来北京吗 ? B: Ja, in Beijing gibt es viele sch?ne alte Bauwerke, die mir sehr gut gefallen. Und die weltbekannte Gro?e Mauer liegt nicht weit von Peking. Morgen werden wir die Mauer besichtigen. 是的,在北京有许多美丽的古老建筑,我十分喜欢。而举世瞩目的长城离北京不远,明天我们将去游览长城。 A: Zu dieser Jahreszeit ist in Peking fast immer herrliches Wetter. 这个季节里北京几乎都是好天气。 B: Stimmt. Wir haben die ganze Zeit blauen Himmel. 没错,这段时间一直是天气晴朗。 A: Wissen Si e, in China gibt es noch viele sch?ne Sehenswürdigkeiten. 您知道吗,在中国还有好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呢。 B: Sie haben recht. Ich m?chte daher n?chstes Jahr auf die Seidenstra?e fahren und dort zwei Wochen verbringen. Ich wei? nicht, ob ich fliegen oder mit dem Zug fahren soll . 您说得对,所以我想明年去趟丝绸之路,在那儿待上两个星期。但是我不知道,我该乘飞机去还是坐火车去。 A: Mit dem Zug kann man die Landschaft unterwegs genie?en, wenn man so viel Zeit hat. 如果有时间坐火车的话,可以欣赏沿途的风光。 B: Ja, aber es ist mir zu weit weg. Und Sie? Kennen Sie Deutschland ? 是的,不过对于我来说路太远了。那您呢 ?您去过德国吗? A: Ja, ich habe im Sommer eine Gesch?ftsreise nach München gemacht. Es war sehr sch?n. Die Stadt hat viele bedeutende Baudenkm?ler. Die Frauenkirche mit den zwei berühmten Türmen gef?llt mir sehr gut. 去过,今年夏天我出差到了慕尼黑,这个城市很漂亮,有许多重要的名胜古迹,我很喜欢有两个著名尖塔的圣母教堂。 B: Klar, München ist das süddeutsche Kulturzentrum. Die Landschaft von Oberbayern ist auch sehr sch?n. 那当然,慕尼黑是德国南部的文化中心,上巴伐利亚的风光也很美。 A: Unser Hotel lag direkt an dem “Englischen Garten”. Die Umgebung dort war

1.德语文学鉴赏与分析I课程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 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德语文学导论课的深化和延伸,主要介绍20世纪30至40年代德国流亡文学的作家作品。开设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德语文学已有的理解,增强对德语文学的感知力,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教师在本课程提供德语文学的著名篇章,讲授一定的文学鉴赏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使学生在理清德语国家文学发展脉络的同时获得应有的感性认识,并逐渐形成独立进行文学研究与鉴赏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文学修养。 2.设计思路: 在学期开始之初,教师为学生列出研读文本、讨论题目和参考书目等。学生就不 同的文本和题目自主组成小组做课前准备,包括细读文本、收集、查阅、整合资料等, 并以课堂报告和PPT等形式展示其研究结果。教师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和基本技巧,引 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与学生一起讲评结果。20世纪30至40年代德国流亡文学的 代表作家及作品。要求学生掌握德国流亡文学产生的背景、概念及特征;了解德国流 - 1 -

亡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相互关系;能够运用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对具体作品进行解读和鉴赏。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德语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I”的先修课程为本专业第一至第五学期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德语文学作品鉴赏与分析I作为德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文学文化综合素质。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达到如下目标:对德语文学史上“流亡文学”有清晰的概念;对其产生、发展、代表作家及作品、流派特征、文学史地位等问题有明确的把握;能够流畅阅读并准确理解所选经典作家作品的德语原文;对所选作品的美学特征、思想性和历史性方面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对上述作品在德国和中国的研究现状有所管窥;客观理解并把握和“流亡文学”出现的历史因素和哲学美学因素;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和规范。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分组报告。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德语文学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 1 -

商务德语分类词汇汇总

关于公司各部门名称德语词汇 (1) 关于营销的德语词汇 (1) 关于会展业的相关词汇 (3) 经济德语词汇-创建公司 (4) 关于公司各部门名称德语词汇 die Abteilung 部门 die Gesch?ftsführung 公司领导 das Sekretariat 秘书处 die Produktion (≈ die Fertigung) 生产部 die Montage 组装 die Verpackung 包装 die Beschaffung (≈ der Einkauf) 采购 der Absatz(≈der Verkauf)销售 das Personalwesen 人事处 die Buchhaltung 会计部 关于营销的德语词汇 der Markt 市场 der Verk?ufermarkt 卖方市场(供小于求,厂家占主导地位) der K?ufermarkt 买方市场(供大于求,消费者占主导地位) das Angebot 供给 die Nachfrage需求

der Preis 价格 der Marktteilnehmer 市场参与者 der K?ufer买方 der Verk?ufer 卖方 der Konkurrent 竞争者 der Gro?h?ndler 批发商 der Einzelh?nder 零售商 der Absatz 销路 der Umsatz 销售额 das Marketing 营销 das Marketinginstrument( die Marketingstrategie )营销策略 die Marktanalyse市场分析 die Marktprognose 市场预测 das Marktvolumen 市场总额(指一段时间内由所有卖家实现的某种产品的总销售额)der Marktanteil 市场份额(指某一卖家占有的市场比例) das Marktpotential 市场潜力 die Kaufkraft 购买力 der Marktführer市场领导者 der Marktverfolger 市场追赶者 der Markthherausforderer 市场挑战者 der Marktmitl?ufer市场追随者 der Nischenbesetzer 市场补缺者 die Nische 利基市场(指容易被其他生产者忽略的市场部分) das Me-too-Produkt 易模仿产品 der Kundendienst 客户服务(包括咨询、维护等等) die freiwillige Garantieleistung 免费包修包换等

德语对话

Der Dialog –Familie vorstellen 德语对话–家庭介绍 By Beate B: Darf ich mich vorstellen: Beata, Beata Weber. Ich komme aus Amerika. M: Freu mich!. Mein Name ist Miko Nakata. Ich komme aus Japan. B: Wissen Sie, das Weihnachten ist vor der Tür stehen. Es freut mich, dass ich kann zur Hause gehen. Ich habe meine Familie fast ein Jahr nicht gesehen. Und Ihnen? Wohin gehen Sie? M: Ich besuche meinen Onkel in China. übrigens, gehen Sie nach Hause nur bei Weihnachten? B: Ja. In Amerika, wir versammeln uns bei Weihnachten. Wenn wir 18 Jahr alt sind, entfernen wir uns von den Familien. Ich habe einen Bruder. Er entfernete sich, wenn er 16 war. Er arbeitet als Arzt in New York. M:Ach so! Meine Familie ist sehr gro?, weil wir zusammen in Japan leben. Meine Eltern, meine Gro?eltern, meine Schwester, mein Mann, mein Sohn und ich wohnen zusammen in Tokyo. B: Oh, wie gro? ist Ihre Familie! Aber meine Familie ist kleiner. Ich m?chte Ihnen mein Familienfoto zeigen. M: Sehr gern. B: Das sind meine Eltern. Mein Vater hei?st Hans. Er ist 48. Und meine Mutter hei?t Susana. Sie ist 45. Sie wohnen in Washington. M: Was sind Ihre Eltern von Beruf? B:Mein Vater ist Ingenieur und meine Mutter ist Sekret?rin. M: Toll! Sind das hier Ihre Gro?eltern? B: Nein, nein. Das ist meine Oma, aber meine Opa ist schon tot. Das ist Karl, ihr Lebensgef?hrte. Ich finde ihn sehr nett. M: Ach so! Wo wohnen sie? B: Sie wohnen in California. M: übrigens, ist der Mann hier Ihr Onkel? Er und dein Vater sehen gleich aus. B: Ja. Sie sind Zwillinge. Und das ist meine Tante Annette. Sie und mein Onkel arbeiten als Arzt. Sie wohnen in New York. M: Und ich habe meine Fotos auch mitgebracht. Sehen Sie, das ist mein Mann Hidetoshi Nakata. Und das ist mein Sonn Shinji. B: Prima! Sie sehen sympathisch aus! Und wer ist das? Ihre Eltern? M: Ja. Das ist mein Vater Mansai Nomura und das ist meine Mutter Takoka. Mein Vater arbeitet als Techniker bei Sony. Meine Mutter ist Hausfrau. B: Ihre Familie ist traditionell. M: Ja. Viele Familien sind in Japan traditionell. B: Sind sie Ihre Gro?eltern? M: Ja. B: Wie alt sind sie? M: Mein Opa ist 72 und meine Oma ist 70. B: Schon 72 und 70? Sie sehen aber noch rüstig aus.

英美文学导读(DOC)

Poetry Sonnet 18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选自(Sonnet 18)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 eternal lines:the eternal beauty brought forth by poetry to the one he loves 这首诗表达了:1.praise the power of artistic creation 2a profound.meditation on destructive power of time and the eternal beauty of poem. From Paradise Lost All is not lost; the unconquerable will, And study of revenge, immortal hate, And courage never to submit or yield: And what is else not to be overcome? …….. To wage by force or guile eternal war Irreconcilable, to our grand foe 选自(Paradise Lost《失乐园》1667)作者John Milton约翰·弥尔顿 代表作还有(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1671和Samson Agonistes《力士参孙》1671) 失乐园取材于《旧约·圣经》(the old testament) All is not lost: unconquerable will, revenge, immortal hate, courage never to submit or yield. eternal war: pull down the god from his throne grand foe: god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德语常用语句

1、K?nnen Sie sich vorstellen? 您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2、K?nnten Sie sich vorstellen? 您能介绍一下自己吗?(虚拟式用法,更加委婉客气。)3、Bitte stellen Sie sich vor! 请您介绍一下自己!(命令式) 4、Darf ich mich vorstellen? 我能自我介绍一下吗? 5、Darf ich mich mal kurz vorstellen? 我能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6、Erlauben Sie, dass ich mich vorstelle? 您能让我介绍一下自己吗? 7、Gestatten Sie, dass ich mich vorstelle? 您能让我介绍一下自己吗? 8、Darf ich mich bekannt machen? 我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9、Darf ich Sie bekannt machen? 我可以向您介绍我自己吗? 10、Wie hei?en Sie? Wie hei?t du? 您叫什么?你叫什么? Ich hei?e ...

11、Wie ist Ihr Name? Wie ist Ihr Vorname? Wie ist Ihr Familienname? 您的名字是什么?您的名是什么?您的姓是什么? Mein Name ist ..., ... ist mein Vorname, ... ist mein Familienname. 我的名字是……,……是我的名,……是我的姓。 12、Wer sind Sie? 您是谁? Ich bin .... Ich bin Freundin von Herrn .... Ich bin Freund von Frau .... 我是……。我是...先生的女朋友。我是...女士的男朋友。 13、Woher kommen Sie? Woher sind Sie? 您从哪里来?你从哪里来?(一般问是哪里人) Ich komme aus .... Ich bin aus ... 我来自……。 (如果说来自中国北京,可以先说大的地点,再说小的地点。如: Ich komme aus China, aus Beijing.) 14、Das ist meine Visitenkarte. 这是我的名片。(名片也可以说成Karte) 15、Wie alt sind Sie? Wie alt bist du? 您几岁了?你几岁了?(注意:按照社交礼仪,一般不要问对方的年龄,特别是外国人。) Ich bin 20 Jahre alt. 我20 岁。

常用的德语日常对话

Schoen Tag noch! 1.Hatten Sie einen schoen Tag! 祝您有美好的一天! Ruhe bitte! 2.请安静! Kannst du mir helfen? 3.你能帮我么? Koennen Sie das bitte aufschreiben? 4.您能记下来么? Ja,auf jeden Falls. 5.无论如何都可以。 Gleichfalls. 6.Ebenfalls. 你也一样。 Ganz gut! 7.非常好! Job ganz ok! 8.还不错! Viel Spa?! 9.祝你愉快! Viel Glueck! 10.祝你好运! Viel Glueck Geburtstag! 11.生日快乐! Ein bisschen. 12.Nur ein bisschen. 13.只有一點點 Das wei? ich nicht. 14.Ich weisz nicht. 我不知道 übung macht den Meister. 15.熟能生巧 Gesundheit ! 16.祝你健康! Wirklich? 17.真的麼? Gete Bessrung! 18.祝你早日康復! Das ist nicht wichtig! 19.那一點都不重要 Du bist sp?t! 20.你遲到了! Bis sp?ter! 21.晚點見! Auf dein Wohl! 22.为你的健康干杯! Prost!干杯 23.Sehr angenehm 24.很高兴认识你 Ich habe Sie nicht verstanden. 25.Etwas lauter bitte 26.Keine Panik! 27.Vielleicht hast du recht. 28.常用的德语日常对话 2015年6月4日15:51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书目导读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导读 前言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精神财富。经典是人类精神宝库中最灿烂的组成部分,它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时代的思考,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而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经典阅读在今天仍然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不能一一赘述。这里精选了几部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作品,通过“必读理由”、“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名家汇评”、“延伸阅读”等栏目帮助读者多角度解读经典,为深入阅读提供指导。使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馆藏中国古代经典书目 1.《周易》——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索书号:B22/120 馆藏:社科书库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索书号:I222.2/19 馆藏:文学书库 3.《尚书》——纪言述事之祖。 索书号:B22/9 馆藏:社科书库 4.《春秋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索书号:K225/57 馆藏:社科书库 5.《国语》——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 索书号:K225/52 馆藏:社科书库 6.《战国策》——我国第一部记录策士谋臣言行的专集。(西汉)刘向 索书号:K231/22 馆藏:社科书库 7.《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春秋)孙武 索书号:E892/11 馆藏:社科书库 8.《论语》——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作品。 索书号:B222/171 馆藏:社科书库 9.《孟子》——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战国)孟轲 索书号:B22/121 馆藏:社科书库 10.《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和散文集。 (战国)荀况 索书号:B222/169 馆藏:社科书库 11.《大学中庸》——儒家经典,列入“四书”。 (春秋)曾参、子思 索书号:B222/523 馆藏:社科书库 12.《墨子》——中国逻辑学的代表作。 (春秋)墨翟 索书号:B224/22 馆藏:社科书库 13.《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之王”。(春秋)老子 索书号:B223/72 馆藏:社科书库 14.《庄子》——推进道家思想而具有集大成意味的著作。 (战国)庄周

德语最常用的100个单词

德语学习-德语入门-德语最常用的100个单词 Posted by deyu100 Posted in 德语词汇 最常用的100个德语单词(英德对照) 1. der / die / das (def. art.) the; (dem. pron.) that, those; (rel. pron) who, that 2. und (conj.) and 3. sein (verb) to be; (aux./perfect tense) 4. in (prep.) in [variation: im in the] 5. ein (indef. art.) a, an; (pron.) one (of) 6. zu (prep.) to, at; (adv.) too 7. haben (verb) to have; (aux./perfect tense) 8. ich (pers. pron.) I 9. werden (verb) to become; (aux./future tense); ; (aux./passive voice) 10. sie (pron.) she, her; they, them; Sie (pron.) you (formal) 11. von (prep.) from, of 12. nicht (adv.) not 13. mit (prep.) with 14. es (pron.) it 15. sich (refl. pron.) -self 16. auch (adv.) also, too 17. auf (prep.) on, at, in 18. für (prep.) for 19. an (prep.) at, on [variation: am at/on the] 20. er (pron.) he 21. so (adv.) so; thus, this way, such 22. dass (conj.) that 23. k?nnen (verb) can, to be able 24. dies (pron.) this, that 25. als (conj.) as, when; (adv.) than 26. ihr (pron.) you, her; (poss. adj.) her, their, hers, theirs; Ihr (poss. adj.) your (formal) 27. ja (adv.) yes; certainly, really 28. wie (adv.) how; as 29. bei (prep.) by, with, at 30. oder (conj.) or 31. wir (pron.) we 32. aber (conj.) but; (adv./flavoring particle) 33. dann (adv.) then 34. man (pron.) one, you 35. da (adv.) there; (conj.) because 36. sein (poss. adj.) his, its 37. noch (adv.) still, yet 38. nach (prep.) after, toward 39. was (pron.) what 40. also (adv.) so, therefore 41. aus (prep.) out, out of, fro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