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总论离线作业

刑法总论离线作业

刑法总论离线作业
刑法总论离线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刑法总论》课程作业

第一章刑法概述

填空题

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__法律____,实践根据是我国同 犯

罪 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2.刑法学是研究刑法及其所规定的 犯罪 、刑事责任和 刑罚 的科学。

3.刑法是国家的基本 法律,其规定的 犯罪 、刑事责任和 刑罚 是其基本内容。

4.广义的刑法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 单行刑法 和 附属刑法 。

5.制定刑法的目的,在于 惩罚犯罪 和 保护人民 。

6.刑法从体系上分为 总则 和 分则 两部分。

7.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可分为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和学理解释。

8.刑法的解释,按解释的方法分类,可分为 文理解释 、 论理解释 。

9.我国现行刑法的实施时间是 1997年10月1日 。

10. 10.有权对刑法出作司法解释的机关是最高司法机关/最高人民

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填空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中最主要的原则是 罪刑法定原则

2.罪刑法定原则概括起来就是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3.罪刑法定主义有四个派生原则,分别为排斥习惯法、 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禁止有罪类推 、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4.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除了罪刑法定原则外,还有 适用刑法

人人平等原则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5.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刑法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的 罪行 和承担的 刑事责任 相适应。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

填空题

1.刑法的效力范围可分为 空间效力 和 时间效力 。

2.犯罪的 行为 或者 结果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3.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可以不追究 。

4.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 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处理。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

5.享有 外交特权 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 解决。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的船舶或者 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

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 条约义务 的范围内,行使 刑事管辖权 。

8.关于刑法的溯及力,主要有以下原则 从旧原则、 从新原则 、 从新兼从轻原则 和 从旧兼从轻原则 。

9.刑法空间效力,是指刑法 对地 和 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

刑事管辖权 的范围问题。

10.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 行为时 的法律。

第四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填空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具有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 刑事

违法性 和刑罚当罚性。

2.犯罪的概念分为犯罪的形式概念、 实质概念 和 混合概念 。

3.以犯罪构成的形态为标准,可将其分为 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

4.根据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可以将犯罪构成划分为普通的犯罪构成 和 派生的犯罪构成。

5.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不具有 法定加重 和 减轻情节 的犯罪。

第五章 犯罪客体要件

填空题

1.犯罪的 一般客体 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 侵犯的客体 ,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关系的整体。

2.犯罪的 同类客体 ,也叫犯罪的共同客体或者犯罪的 分类客体 。

3.犯罪的同类客体是指 某一类犯罪 所共同侵犯的客体,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4.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某一种犯罪 所直接侵犯的 具体的社会关系 也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个具体部分。

5.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 具体的人 和 具体的物 。

第六章 犯罪客观要件

填空题

1.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 客观外在表现 ,包

括危害行为 危害结果 ,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诸事实。

2.危害行为是 一切犯罪 构成客观方面的 必备要件 。

3.犯罪客观方面选择要件是指时间、地点、 危害结果 、 方法 。

4.危害社会行为是指表现人的 意识 和 意志 危害社会并为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5.作为是指行为人 以积极的外部动作 实施我国刑法所禁止 危害社会 行为。

6.不作为是指行为人 有义务 实施并且 能够 实施某种积极行为,而消极地不去实施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的行为。

7.危害结果是指危害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给社会 关系 (即犯罪客体)已经造成或 实际可能造成 的损害。

8.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危害行为 引起 与 被引起危害结果之间的与的因果关系。

9.刑法中的危害行为通常分为 作为 和 不作为 。

10.根据危害结果的现象形态,可以将其分为 物质性结果 和 非物质性结果 。

第七章 犯罪主体要件

填空题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从轻 或者

减轻 处罚。

2.已满 14周岁不满16周岁 周岁的人犯罪, 应当

负刑事责任。

3.已满 14周岁不满16周岁 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贩卖毒品 、放火、爆炸、 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精神病人在 不能辨认 或者 不能辨认 自己行为的时

候造成危害结果的, 不负 刑事责任。

5.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 从轻 、减轻或者 免除处罚 。

6.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 。

7.以主体是否要求具备特定身份为标准,自然人犯罪主体可以分为 一般主体 和 特殊主体 。

8.以形成方式为划分标准,可以将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分为 自然身份 和 法定身份。

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分为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 、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 和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三个年龄阶段。

10.单位犯罪的,对单位 判处罚金 ,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判处刑罚 。

第八章 犯罪主观要件

填空题

1.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 明知自己的行为 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和放任 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2.犯罪故意可分为 直接故意 和 间接故意 两种类型。

3.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 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 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

4.犯罪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 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 而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

5.犯罪的过失可分为 疏忽大意的过失 和 过于自信的过失 两种类型。

6.意外事件是指行为 在客观上 虽然造成了 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7.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 犯罪行为 达到某种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

8.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 犯罪目的

的内心冲动或者起因。

9.无罪过事件,可以分为 不可抗力 和 意外事件

两种类型。

10.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 法律认识错误 和

事实认识错误 两种类型。

第九章 正当行为

填空题

1.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

身、 财产 和 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未造

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2.行为人对实际 并不存在 而只是臆想中的所谓“不

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以致造成他人损害,这在刑法理论上叫做

假想防卫 。

3.防卫过当应当 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 减轻

或者 免除 处罚。

4.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

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 正在发生的危险 ,在迫不得

已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损害 而保全较大合法权益的行

为。

5.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 减轻 或者 免除 处罚。

6.除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外,正当行为还包括 自救行为 、 正当业务行为 、履行职务的行为、基于权利人承诺的行为和 依

照法令的行为 。

7.甲用枪射杀乙,乙正好瞄准丙实施故意杀人行为,但甲对乙的行

为一无所知。甲的行为构成偶然防卫 。

8.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 抢劫 、 强奸 、 绑架

以及 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采取防

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9.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 职业上 、 业务上

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10.紧急避险 超过必要限度 造成 不应有的损害的 ,是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填空题

1.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___着手实行_____犯罪。

2.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区别的关键在于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是否出于行为人的____ _自愿__ __。

3.对于预备犯,_ _可以_____比照既遂犯__从轻___、__减轻____或者___ _免除___处罚。

4.对于____ _中止犯___,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5.甲误将碱面当成毒药投入乙的水杯中,乙喝后安然无恙。甲的行为属于____犯罪未遂__ ___。

6.根据刑法理论,犯罪既遂形态可以分为___危险犯__、__行为犯____、___结果犯____和举动犯四种类型。

7.根据犯罪事实上能否达到既遂状态,可以将犯罪未遂分为____不能犯未遂_ _和_ _能犯未遂___。

8.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条件有_自动性_

____、____时空性__、彻底性和___有效性___。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填空题

1.二人以上___ _共同过失_ _______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__ __分别__ ___处罚。

2._3__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__ _固定_ ____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3.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___首要分子____,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4.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_减轻处罚_ _或者_可以从轻_。

5.在共同犯罪中起_____次要_ ___或者__辅助______作用的,是从犯。

6.以分工为标准,从犯包括_____次要实行犯_ ___和_____ _帮助犯___两种情况。

7.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_____组织___、___策划__和_____指挥_ ___作用的犯罪分子。

8.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___减轻处罚_____和__免除处罚___。

9.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____应当从重处罚_ ____。

10.以犯罪能否由单一个人完成,可将共同犯罪分为__必要的共同犯罪___和___任意的共同犯罪____。

第十二章 罪数形态

填空题

1.实质的一罪包括_____连续犯_ ___、想象竞合犯和____结果加重犯___ ___。

2.数罪的种类包括_____同种_ ___数罪和__异种_____数罪。

3.相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实施____一个危害行为__,造成__数个危害结果_ ____,触犯___数个不同罪名_ ____的犯罪形态。

4.结合犯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甲罪+乙罪=___甲乙罪_ _____,或者甲罪+乙罪=____数罪___。

5.吸收犯实质上是__数罪____,只是在处断上作为___一罪_____处理。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填空题

1.刑事责任的哲学根据__相对的意志自由_,法律根据是__行为符合犯罪构成_。

2.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有___产生阶段___、____确定阶段__和____实现阶段_ _。

3.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有定罪判刑方式、__定罪免刑方式_

__、__消灭处理方式_ __和___转移处理方式___。

第十四章 刑罚概述

填空题

1.犯罪是刑罚的___ _前提_____,刑罚是犯罪的____ _法律后果___。

2.我国刑罚的适用与执行,不仅具有惩罚犯罪的作用,还具有_ _教育改造___罪犯的作用。

3.我国刑罚的目的是_____预防犯罪_,它包括__ _一般预防__和__特殊预防_ __两个方面。

4.刑罚的功能,是指国家__ _制定_ _、裁量和_ _执行___对人们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没有犯罪的社会成员,包括___危险分

____、不稳定分子、__被害人____和其他社会成员。

第十五章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填空题

1.管制的期限为______3个月_____以上________2年______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_____3年___。

2.死刑只适用用于____________罪行极其严重_____的犯罪分子。

3.主刑可以分为_______自由___刑和____生命______刑。

4.附加刑可以分为______财产_____刑和____资格_____刑。

5.____犯罪_______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____审判______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6.被判处___拘役______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______犯罪情节______决定罚金数额。

8.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____________附加剥夺政治权利____的期限改为3年以上10年以下。

9.对_______犯罪的时候______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____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死亡__________的除外。

10. 对_____被判处死刑缓期的累犯______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________有组织的暴力犯罪______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可以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

11.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______没有

故意犯罪_______,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_____确有重

大立功表现________,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

________故意犯罪_______,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

死刑。

第十六章 刑罚裁量

填空题

1.某一量刑情节,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

解释明文规定应当从轻处罚。这一量刑情节属于量刑的_____酌定__

__情节。

2.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

度_____以内___判处刑罚。

3.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_逃跑_ ____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4.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___从轻____或者__减轻_____处

罚。其中,_________犯罪较轻_ _____的,可以免除处罚。

5.被__________采取强制措_ _____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

____减轻_ _________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

罪行的,以自首论。

6.犯罪以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___免除______或者

____正在服刑______处罚。

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_____

执行___。

8.对______累犯__________,不适用缓刑。

9.缓刑考验期限,从____判决确定___之日起计算。

10.对于被判处___拘役_____、____3年以下有期徒刑___的犯

罪分子,根据其犯罪和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的,可以宣告缓

刑。

11.犯罪分子没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根据案件特殊情况,经__

最高人民法院_____核准,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被判处无期徒

刑的犯人,如有特殊情况,经____最高人民法院_ ____核准,实际执

行未达13年的,可以假释;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故意犯罪,查证属

实,由_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执行死刑;犯罪已经经过20年,如果

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__最高人民法院_____核准。

12.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______法定刑以下__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___下一个量刑幅度内__判处刑罚。

第十七章 刑罚执行

填空题

1.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_____1/2_____;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______13年_______。

2.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______中级以上人民法院_____提出减刑建议书。

3.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________裁定减

刑_________之日起计算。

4.被判处____有期徒刑___________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可以假释。

5.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____10年______。

6.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

_______25年____,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20年_________。

7.对____累犯________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_____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_____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8.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___所居住社区__________的影响。

第十八章 刑罚消灭

填空题

1.某罪的法定最高刑为3年有期徒刑,该罪的追诉时效期限为__5年___。

2.某罪的法定刑为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该罪的追诉时效期限为____15年_。

3.甲犯A罪,其法定刑为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8年后的某一

天,甲又犯B罪。A罪的追诉时效期限应当_______从犯B罪之日__起计算。

4.追诉期限___从犯罪之日____计算;犯罪行为____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___________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5.___被害人_______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______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_______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6.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_____入伍_、__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____被判处五年以下刑罚_____的人,免除这一报告义务。

案例分析(一)

1.被告人吴某(男,19岁)系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吴某因对本学院办公室行政人员蔡某不满,便产生报复念头。吴某事先窥探获取了蔡某的电子信箱密码,在随后的三个月内,上网将蔡某的30余封电子邮件删除,严重影响了蔡某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检察机关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对吴某提起公诉,吴某的辩护律师提出吴某无罪的辩护意见,理由是:刑法第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罪,是指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行为,而被告人实施的是删除他人电子邮件,并非“毁弃他人信件”。

问:辩护律师的辩护意见能否成立?

答:辩护律师的意见不能成立。按照论理解释的方法,电子邮件是公民之间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也属于信件,删除电子邮件的行为,也侵犯了他人的通信自由,也是毁坏信件,故应认定为成立侵犯通信自由罪。

2.2003年1月至同年8月,被告人李某以营利为目的,先后伙同刘某、冷某等人经预谋后,采取张贴广告、登报的方式招聘“公关先生”,制定公关人员管理制度,指使刘某、冷某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并在其经营的“金麒麟”、“廊桥”以及“正麒”酒吧内将“公关先生”介绍给同性嫖客,由同性嫖客带到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的桑拿浴室、包间等处从事同性卖淫活动,李某从中牟取暴利12.47万元。2004年2月17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李某犯组织卖淫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罚金人民币6万元;违法所得1500元予以追缴。

问:对被告人李某组织同性卖淫的行为以组织卖淫罪处罚是否符合

罪刑法定原则?

答: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虽然卖淫通常是指异性之间的非法性交易活动,但是,同性之间也可以进行非法性交易,这类活动古已有之,只是更为隐蔽而已。无论是同性之间的卖淫,还是异性之间的卖淫,均破坏了社会的优良风尚。

3.我国公民王某乘坐开往菲律宾的中国轮船,在轮船驶入公海时,王某发现与自己有宿怨的马某(我国公民)也在船上,便一刀将其捅死。

问:王某的行为是否适用我国刑法?

答:可以适用我国刑法。根据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国刑法。王某是在中国轮船内犯罪,根据属地原则,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4.俄罗斯公民某丁,乘中国国际列车回国。当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后不久,某丁盗窃另一俄罗斯乘客时被抓获。

问:对某丁能否适用我国刑法?

答:不能适用我国刑法。因为与船舶和航空器不同,国际列车不属于浮动领土,在国际列车内犯罪的,应当根据国际列车当时所在地域确定管辖法院。由于本案发生时,列车处于俄罗斯境内,故应当由俄罗斯法院管辖。

5.美国公民张某多次在美国组织贩毒。后张某旅游来到中国,被美国警方发现,并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请求中国警方逮捕张某,我警方将其抓获。

问:对张某能否适用我国刑法?

答:可以适用我国刑法。因为张某涉嫌贩卖毒品罪,该罪是我国参加的联合国禁止贩卖毒品公约禁止的犯罪行为,根据普遍管辖原则,在犯罪嫌疑人张某在我国境内时,我们可以,也应当行使刑事管辖权。

6.18周岁的赵某为了让经商的父亲多给自己一些零花钱竟将自己的左手小指齐根部剁下,装在信封里,并让孙某将信封送到赵家楼下的

食杂店,让店主交给赵的父亲。随后孙某按赵某的意思给赵的父亲打电话:“你的儿子已经被我们绑架了,拿50万元来赎人,千万不要报警,否则你就等着收尸吧。”赵某立即报案,警方迅即将赵某和孙某抓获。

问: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答:构成犯罪。赵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断手指威胁其父亲交出巨额财物,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构成敲诈勒索罪。由于赵某的人身权利实际上并未受到他人的侵害,不存在绑架行为,故不构成绑架罪。赵某也不是当场索取财物,故也不构成抢劫罪。

7.周某(女,幼儿圆教师)于某日上午带领其执教的幼儿班的20名幼儿外出游玩,走在最后面的一名幼儿失足落入路旁的粪池。周某见状惊慌失措,但不肯跳入粪池救人,只向行人大声呼救。此时,一中学生刘某问迅赶来。找一竹竿测得粪池约70公分深,但他也不肯跳下粪池救人。最后,一农民赶来跳下粪池救出幼儿,但幼儿已死亡。

问:对周某、刘某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应当追究周某的刑事责任,因其是幼儿教师,负有职业上的救助义务。不应追究刘某的刑事责任,因其是路人,仅负有道德上的救助义务,而无法律上的救助义务。

8.甲深夜开车发生交通事故,将一老人撞倒,遂将老人扶上一出租车要求该出租车司机乙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甲因害怕承担责任,便借口找人帮忙,让出租车司机乙将车稍等片刻,自己仓皇逃离。乙等待约半小时后,见老人生命垂危,顿觉事情蹊跷,认定甲是肇事者且已逃离,便将老人抛弃在路边,致使老人因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问:甲乙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答:甲违章驾驶,将老人撞成重伤,因其先行行为而负有救助义务。甲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又中断履行,致使老人得不到救助的,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乙因其先行行为,答应送老人去医院而负有将其送往医院救治的义务,乙将老人抛弃的行为,同样违背了义务要求,也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案例分析(二)

1.高某将所骑的摩托车停放在某商场门前的便道上。此时恰逢三

轮车工人康某(男,66岁)为该商场拉货至门前。康某认为摩托车“碍事”,将车挪开。高某不让动。争执中,摩托车被碰倒,高某便用右手打了康革左胸一拳。康某仰面摔倒在马路沿儿下,当即“伸胳膊,蹬腿,张嘴”。在群众的协助下,高某将康某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报告称:(1)死者康桂泉患有高度血管粥样硬化,形成夹层动脉瘤,因瘤破裂,引起大出血,心包填塞死亡。(2)死者胸部左侧有皮内出血,符合被拳击伤的情况。此一拳可使夹层动脉瘤破裂。

问:被告人高某打一拳的行为与康某死亡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有因果关系。因为根据条件说,如果没有高某这一拳,则不会发生康某死亡的结果,故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康某患有心脏病的特殊体质并不影响因果关系的认定。当然,是否应当追究高某的刑事责任,还应视其主观上是否有罪过而定。

2.孙某基于杀害的意思用刀砍程某,见程某受伤后十分痛苦,便将其送到医院,但医生夏某的治疗存在重大失误,导致程某死亡。

问:孙某的行为和程某的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答:不存在因果关系。因为程某的死亡是因为介入医生夏某的重大医疗失误行为所致。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医生正常履行职责,则程某的伤就能够治愈,不会发生死亡的结果。正因为医生夏某的严重过失,中断了原先孙某的伤害行为与程某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

3.某甲,男,生于1969年2月13日,小学五年级学生。1983年2月11日,正值学校放寒假,某甲来到自己读书的小学,见本校低年级学生某乙(女,10岁)独自一人要交值班室内,遂起歹念,将某乙骗至防空洞内进行猥亵。某乙进行反抗,并说要将此事告诉老师。某甲用石头将某乙砸昏后,又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在某乙的喉部、胸部和腹部连刺20余刀,并割掉某乙的舌头,剜出某乙的双眼,致某乙当场死亡。破案后,某甲对公安人员声称:“我懂得法律,未满14岁的人不负法律责任。”

问:未满14周岁的人是否一定不负刑事责任?

答:绝对不应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刑法的硬性规定,不得因个案特殊而有松动适用。

4.张某,男,40岁,系聋哑人,患有神经官能症,原在A市一福利工厂工作。由于工厂效益不佳而自动下岗,以自行设摊修理自行车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一日张某收摊回家后,发现妻子与邻居罗某过分亲热,心中十分不快。晚饭时张某独自喝闷酒。其妻用哑语问他是不是有病,喝这么多酒。张某对此反应强烈,异常愤怒,随手操起菜刀将其妻砍死。案发后,张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自首。

问:张某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不应承担刑事责任。因为张某是精神病人。根据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5.某日黄昏,贾某与张某、刘某等人在山沟里打猎。返家途中,刘某发现崖下有一只野兔,即将一枚子弹装入小口径步枪的枪膛内,然后把枪交给贾某去打野兔。贾某持枪下崖寻猎,已不见野兔,便返身回到崖上。因崖陡坡滑,不易攀登,张某即让贾某把枪管递上来,随后俯身深手抓住枪管往上拉贾某。贾某右手抓住枪托,左手扶崖往上爬,谁知脚底一滑,右手触动扳机,步枪走火,子弹击中张某的腹部,因出血过多,张某于次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贾某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为什么?

答:不应负刑事责任。本案属于意外事件。虽然在客观上发生张某死亡的结果,但不是由于贾某主观上的过错所致,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致。

6.赵某种植了近10亩的优质西瓜,长势非常好,但瓜熟以后常有人在白天偷瓜,而且被偷的数量较大,赵某非常生气,他叫人写了个牌子“瓜内被注毒药,吃死概不负责”放在瓜田边,可白天仍有不少瓜被偷。赵某一气之下真的找来一种烈性农药稀释后用注射器注入靠路边的几个大西瓜,赵某并在这几只瓜上悄悄地做了记号,又让人将原来的牌子多写了几个放在瓜田边。当天中午二点多,两个有毒的瓜被偷走,偷瓜的人是本村有名的几个痞子,他们多次偷瓜,并且也看到了赵某书写的牌子。不过这次他们吃了有毒的西瓜后,四人全部中毒,其中一位吃得最多的中毒死亡。

问: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主观心态是什么?

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赵某的主观心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他在瓜内注射毒药,是相信他立了警示牌后,他人不会再偷瓜。并且,还作了标志,以防止他人真的吃了有毒的西瓜。只是他的防果措施没有预料中的有效,因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

7.某派出所副所长李某与干事陈某在值班室练枪法。当时,派出所所长曾对二人进行劝阻,说这样容易出事。但两人没有理会,继续练枪法。李某装子弹,陈某开始射击,结果子弹穿过窗户打死了在窗户外小河边玩耍的两个小朋友。

问:李某与陈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主观心态是什么?

答:构成犯罪。其主观心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二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枪的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所长已经进行劝阻;只是二人轻信可以避免,结果将小孩打死。

8.被告人姜某,受雇于个体建筑工头从事建筑工作。2001年5月5日,姜某在13层楼顶进行高空作业,当日下午准备收工下班时,姜某因急与女友约会,图省事,违反国家建筑行业的有关规定,将剩余的几十斤石硝装进尼龙袋中,扔给当时距其3米多远的同班工人孙某,正巧扔在孙某头上,孙某站立不稳而坠楼身亡。

问:姜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主观心理是什么?

答:构成犯罪。其主观心态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姜某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图省事,违反建筑行业的规定,乱扔建筑材料,结果致人死亡,因而构成犯罪。

案例分析(三)

1.甲某遭到乙某等三人的无端殴打,并被乙某用匕首刺伤。甲某夺路而逃,这里,乙某等人高呼:“抓小偷!”路人丙某不明真相,上前抓住甲某。甲某一时难以挣脱,不得已一拳打在丙某的鼻子,得以脱身。事后查明,乙某等人对甲某造成轻伤,甲某对丙某造成轻伤。

问:甲某伤害丙某的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

答:不属于正当防卫。因为丙某不是不法侵害人,其抓甲

某的行为也不是不法侵害行为。

2.龙某系某地长途客车司机。一日龙某驾驶客车由甲城驶往乙县,车上有40多名乘客。当行至一狭窄过道时,发现前面一老农赶着一群羊迎面走来。龙某赶紧刹车,突然发现刹车失灵。当时道路狭窄且一旁是山壁一旁是10米多的深堑,龙某只好大呼老农躲开,但最后还是挂伤了老农,系轻伤,并撞死了5只羊。

问:龙某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

答:不需承担刑事责任。因为龙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3.被告人周某,系某机关干部。2002年7月,周某计划强奸其机关会计室的女会计吴某。一天晚上,周某经过化妆,守侯在吴某下班回家途中的某个交叉路口。但一连几天,都因吴某有其他同事陪伴,而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8月底的一天晚上,周某又来到此地守侯吴某。当他估计对方快要经过此地时,便从其裤兜里掏出一只女式尼龙长袜,正欲往吴某身上套时,被联防队员发现而被捕。

问:周某的行为处于犯罪的何种形态?

答:属于犯罪预备。周某的行为处于犯罪预备阶段,尚未开始着手实施强奸的实行行为。

4.李某系社会无业人员,平日以小偷小摸为生。某日,李某趁夜翻入某工厂院内,将院内放置的工业原料铝锭20余块(价值4000余元)偷出,因无法运走,遂将铝锭沉入工厂附近一条河中,欲等以后有机会时再想办法。不料几天后降大雨,河水暴涨,铝锭被河水冲离了原来位置,已经难以找到。

问:李某的犯罪行为处于何种犯罪形态?

答:属于犯罪既遂。李某已经将铝锭偷走,并沉入河中,已经实际控制了财物,财物的所有人已经失去了对铝锭的控制。根据失控说,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既遂。

5.被告王某,男,37岁。周某,女,35岁。两人长期鬼混。一日王提出:他提供毒药,由周某寻机投毒杀周某的丈夫赵某。周当时虽然同意了这个办法,并已把王提供的毒药准备好,但她害怕连带孩子毒死,终未实施。

问:周某的行为处于犯罪的何种形态?

答:周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周某接受王某提供的毒

药,其行为已经处于犯罪预备阶段。但周某害怕殃及小孩,终未下毒,自动放弃了犯罪的实行,故成立犯罪中止。周某的行为对王某来说,是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故王某构成犯罪未遂。

6.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

问:甲与乙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答:不构成共同犯罪。甲实施的是诈骗罪,乙实施的是贩卖毒品犯罪,二人罪名不同,故不构成共同犯罪。

7.陈某和朱某同为某建筑队民工。某日傍晚,二人在工棚外打台球,突然天下大雨。两人把台球桌抬进工棚继续打。工棚是用柱子顶着房架的,房中无加固设施。两人嫌柱子碍事,想往旁边挪挪。结果,刚把柱子移开,靠近支点的一棵碗口粗的竹竿折断,坠落时正好扎在躺在炕上的王某右眼上,致其失明。

问:陈某和朱某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答:不成立共同犯罪。二人主观上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虽然有共同的犯罪行为,但无共同犯罪的故意,故应分别按过失致人重伤罪处罚。

8.樊某、林某多次趁夜深人静之际盗窃正在使用的公路交通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半岛环形诱导性指示标志等交通标志牌30余块,价值人民币21000元。因发现及时,两被告人的盗窃行为尚未给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后果?

问:樊某、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答:二人的行为既触犯了破坏交通设施罪,又触犯了盗窃罪,属于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形,构成想象竞合犯。对此,应按想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以一重罪处罚。

案例分析(四)

1.迟某曾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影星,1997年11月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4年。在监狱改造期间,迟某表现良好,并开始歌曲的创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完成了10余首歌曲,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迟某录制了这些歌曲,取名《铁窗泪》,并由商家运作推

向市场,市场销售情况还不错。但是歌曲里面反映了过多的悲观情绪和灰色的东西,很快就被公安机关查封,理由是迟某是囚犯,不能出唱片。

问:迟某是否拥有出版权?

答:迟某不享有出版权。迟某被判剥夺政治权利。根据刑法规定,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主刑执行完毕之日起开始计算,其效力当然及于主刑执行期间。因此,迟某在服刑期间不享有政治权利,言论和出版权利包括在政治权利中。迟某擅自出版唱片的行为,应予禁止。

2.方某因非法经营,于1998年11月18日被判出为非法经营罪,处罚金10万元,限期缴纳。期满后方某尚欠3万元罚金暂时无法缴纳。1999年1月5日,方某的叔父从国外回来,送给方某一辆日产轿车。当年3月,法院发现方某拥有轿车,随即扣车并限期要求方某交纳余下的罚金,否则将车拍卖扣除罚金。

问:法院是否有权扣车?

答:有权扣车。方某尚欠3万元罚金未缴纳,按照法律规定,法院可以随时追缴。

3.2002年8月,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一直在湖南省永州市看守所留所服刑。但是,不久女友雷某生下张某的孩子,雷某并且常带上儿子到看守所探望张某。张某非常激动,于是提出等他刑满后就与雷某结婚,雷某则表示,由于孩子已经出生,还不如现在就把手续办了。张某于是向湖南省公安厅监管处提出请假结婚的书面报告。

问:囚犯张某可以结婚吗?

可以。法律并未禁止服刑犯人结婚的权利。因此,只要张某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可以申请结婚。当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张某这一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4.樊某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刑满出狱后,他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自费学习了开车技术,后来受雇于某钢铁厂开货车。在出狱4年零5个月的一天,他因违反交通管理法规撞倒了一个过路的老农。他下车一看,见老家昏迷不醒,便将老家抱上汽车。车开到一荒郊时,他想到把老农送到医院自己得承担医药费,就产生了抛弃老农

法理学离线作业 (2)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法理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 第一编法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 2.法学体系 3.法理学 4.法 二、简答题 1. 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哪几种? 2. 法的社会规范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法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编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法系 2.法律移植 3.大陆法系

4. 英美法系 第三编法的本体 一、名词解释 1. 权利规则 2. 法律概念 3. 法律原则 4. 成文法 5. 社会法 6.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 7. 法律部门 8. 公法 9. 法律体系 10.法律渊源 11.法的溯及力 12.权利能力 13.权利 14.法律关系 15.法律事实 16.违法行为 17.法律行为 18.积极行为

19.要式行为 20.过错责任 21.法律责任 22.法律程序 23.正当程序 二、简答题 1. 简述法的特征。 2 .法律规范有哪些局限性? 3. 法律原则有哪些特征? 4. 简述法律原则的功能与作用。 5. 公法、私法和社会法之间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6. 简述法律部门划分的原则。 7. 如何区别民法、商法与经济法三个法律部门? 8. 如何理解权利与权力关系是现代法律调整的核心? 9. 简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0. 试比较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异同。 11. 简述法律责任对于法律实施的意义。 12. 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中,法律责任的免除有哪些条件与情况? 13. 简述法律责任的特点。 14. 试述法律责任于法律制裁的关系。 15. 正当程序对于法治的普遍意义有哪些? 16. 为什么说法律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认定是犯罪 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事法规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B.某外国C.甲国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不满16周岁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中止C.故意杀人既遂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属意外事件C.故意杀人预备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B.犯罪构成的个数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D.犯罪结果的个数

刑法总论

离线考核 《刑法总论(高起专)》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基本含义就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 2、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2)犯罪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犯罪的以上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结合的。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属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的基础。社会危害性如果没有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也就不构成犯罪。 2、什么是量刑?量刑的原则是什么? (1)刑罚裁量,又称量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事法律,在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的基础上,确定对犯罪分子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以及判处多重的刑罚、并决定所判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刑事审判活动。(2)量刑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必须以犯罪事实为依据;第二,必须以刑事法律为准绳。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1.试论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二者的密切联系表现在: (1)二者与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并存,都不同程度地反映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2) 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前提和基础,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的来源并促使犯罪目的的形成。 (3)二者有时表现为直接的联系,即它们所反映的需要是一致的,如出于贪利动机实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犯罪即是如此。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2

课程 刑法总论 专业 年级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分考 试方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 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2.以下是所有犯罪均需要的构成要件(D ) A 故意 B 犯罪目的 C 精神智力完全正常 D 主观具有罪过

3.在下列说明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中,属于所有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 A )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和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 4.甲在15周岁时盗窃他人2万元人民币,但在其17周岁时案件被侦破,对甲应( D )。 A按盗窃罪从轻处罚B按盗窃罪减轻处罚 C构成盗窃罪但免除处罚D不负刑事责任 5、对于单位犯罪,我国刑法规定( A )。 A以双罚制为主,以单罚制为辅B以单罚制为主,双罚制为辅 C一律实行双罚制D一律实行单罚制 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故意杀人的,( D )。 A构成故意犯罪但应当从轻处罚B构成过失犯罪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与普通人犯罪一样处罚7.甲带邻居家5岁的小孩乙去河里游泳,小孩遇到危险,甲(会游泳)怕连累自己未救,致使乙在河里溺水死亡。甲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中的义务来源是( D )。 A.法律的直接规定 B.职业上或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8、.按《刑法》规定,以下不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D )。 A.犯罪的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 B.犯罪的预备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C.犯罪实行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 D.行驶在外国的我国国际列车上的犯罪 9.以下判断正确的是(c ) A《刑法》第14、15条规定的结果是物质实害结果 B故意犯罪均要有结果才是既遂 C司法实践需认定危害行为与结果是否有因果关系的结果指物质性结果 D过失犯罪的结果均是物质实害结果 10、周某14岁生日那天,邀集几个朋友到一饭馆吃饭庆贺生日。饭后约晚上10点回家途中,周某看到一行人手拿一个提包,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将持包人刺伤把装有数千元钱的包抢走。周某( c )。 A.构成抢劫罪B.如被害人重伤则构成犯罪 C.不构成犯罪D.构成犯罪,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11.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d )? 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来不及停车的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兰大20秋学期《刑法学》平时作业-离线

《刑法学》 行为的违法性的原因到底是因为行为本身的“恶”,还是因为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恶”?行为无价值认为行为的违法性在于行为自身的违法性,即法律排斥行为的发生;而结果无价值认为行为的违法性在于行为引发了法律所排斥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的感悟,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展示自己对这两种理论的理解和疑惑。 浅析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 摘要:围绕着违法性的本质,存在着行为无价值与结果无价值的争论,而且逐渐成为了违法论的主题。 关键词:结果无价值;行为无价值;二元论 结果无价值论,是以法益侵害说即认为违法性的本质在于对法益的侵害或者威胁的观念为基础,以“结果”为中心,考虑违法性问题的理论。这种见解的思考方式是:首先考虑行为对被害人造成了什么样的危害结果,然后由此出发,追溯该结果是由谁的、什么样的行为所引起的,由此来判断行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就好像是将一部记录片倒过来看,从结尾来回忆所发生的事件的全过程。所谓“无价值”,就是“从刑法的立场来看,没有价值”,“违反刑法所意图保护的价值”。所谓结果无价值论,就是说“该行为引起了结果(侵害法益),所以,被评价为没有价值”。它是从被害人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的违法性的见解。 相反地,行为无价值论,是以规范违反说即认为违法性的本质在于违反法秩序的观念为基础,以“行为”为中心,考虑违法性问题的见解。这种见解的思考方式是:首先考虑行为人出于什么样的意图、实施了什么样的行为,然后再考虑该行为引起了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来考察行为的进程。仍以上述看记录片的情形打比方的话,就是按照片子的正常顺序,从头开始观看事件发生、发展以及最终结果的全过程。因此,行为无价值,就是“因为该行为违反了社会一般人的观念即伦理规范,因而被评价为无价值”,即它是从加害人即行为人(而不是被害人)的角度来分析行为的违法性的见解。 但是,完全抛开结果无价值不管的行为无价值论,和认为行为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外在表现,只要有体现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危害行为,就能考虑行为人的

《商法》网上作业2参考答案

《商法》网上作业2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15 分。) 1. 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国合伙企业法》对普通合伙人承担责任的形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A. 错误 2. 合伙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建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B. 正确 3. 合伙人以劳务出资的,其评估办法由法定评估机构评估确定,并在合伙协议中载明。 A. 错误 4. 被聘任的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在合伙企业授权围履行职务。 B. 正确 5. 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 B. 正确 6. 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人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A. 错误 7. 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B. 正确 8. 合伙人之间转让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不用通知其他合伙人。 A. 错误 9. 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的合法财产及其权益受法律保护。 B. 正确 10. 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但是,《中华人民国合伙企业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B. 正确 11. 合伙人以外的人依法受让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经修改合伙协议即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依照《中华人民国合伙企业法》和修改后的合伙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B. 正确 12.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普通合伙人转变为有限合伙人,或者有限合伙人转变为普通合伙人,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 B. 正确 13. 合伙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前,合伙人不得以合伙企业名义从事合伙业务。 B. 正确 14. 有限合伙人退伙后,对基于其退伙前的原因发生的有限合伙企业债务,以其退伙时从有限合伙企业中取回的财产承担责任。 B. 正确 15. 合伙人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决定,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对合伙企业的出资。 A. 错误 16. 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他合伙人可以因此要求其退伙。 A. 错误 17. 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财产份额时,不须经其他合伙人一致同意。 A. 错误 18. 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B. 正确 19. 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A. 错误 20. 合伙企业的经营围中有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的,该项经营业务应当依法经过批准,并在登记时提交批准文件。 B. 正确 21. 作为有限合伙人的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法人及其他组织终止时,其继承人或者权利承受人可以依法取得该有限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资格。 B. 正确 22. 合伙人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要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B. 正确

刑法总论试题2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 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D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D 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3. 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 B ) A. 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B. 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 C. 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D. 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4. 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C )。 A.死刑立即执行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15年 5. 缓刑的适用对象只限于( D ) A.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6. 在追诉期间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C ) A.时效继续 B.时效中止C.时效中断 D.时效延长 7. 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C ) A. 想象竞合犯 B. 结合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8.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C ) 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独立适用C.可以独立适用 D.不能独立适用 9. 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与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相区别的关键是( D ) A.犯罪的主体不同 B.侵犯的客体不同C.行为的方式不同D.对他人死亡的结果能否预见不同 10. 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及刑法规定的是(D) A. 所有不作为均是过失犯罪 B. 有因果关系就要承担刑事责任 C. 对单位犯罪一律采用双罚制处罚 D. 对想像竞合犯按一重罪处罚 11. 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 ) A.有影响 B.没有影响C.有的有影响有的无影响 D.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 12. 我国刑法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采取和数罪并罚原则是( A ) 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C.估堆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 13.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C )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14. 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C ) A. 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 B. 甲在境外购毒品,乙在境外购淫秽物品,二人共谋共雇一走私船回国,后被查获。 C. 甲乙共谋共同杀丙,但最终乙因病未去犯罪地,甲一人杀死丙。 D. 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 15. 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的处罚原则是( C )

刑法学第一次作业

《刑法学》第一次作业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姓名: 学号: 作业要求: 1、离线作业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需求自愿 完成。 2、不参加在线测查的,学习中心应将学生的离线作业邮寄到东北师大网络教学管 理部批阅,具体时间见本学期院历(日期以当地交邮时间为准)。 3、离线作业必须由本人手写完成,如发现作业非本人手写,一律无效。 第一次离线作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不论犯罪人属于哪国,也不论犯罪地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侵害了本国国家和公民的利益,都适用本国刑法。这种原则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 普通原则 2.下列刑法基本原则中,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自负原则 C.罪刑相适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A.社会关系 B.人际关系 C.物质关系 D.思想关系 4.某甲想杀害乙,于夜晚持刀潜入乙家,对睡在乙床上的人实施杀害行为。不料,当夜乙不在家,睡在乙床上的是乙的弟弟。甲的行为属于( ) A.认识对象的错误 B.具体目标的错误 C.行为实际性质的错误 D. 客体的错误 5.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是( )

A.适用方法不同 B.适用主体不同 C.严厉程度不同 D.创设机关不同 6.对于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外国人( ) A.判决生效后立即驱逐出境 B.主刑执行过程中随时驱逐出境 C.主刑执行完毕后驱逐出境 D.根据外国政府的要求决定何时驱逐出境 7.对于从犯的处罚原则是( ) A.应当从轻 B.可以从轻或减轻 C.应当减轻 D.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8.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9.醉酒的人犯罪() A.不负刑事责任 B.可以负刑事责任 C.减轻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 10.紧急避险针对() A.客观实际存在的危险 B.可能发生的危险 C.自己感觉存在的危险 D.潜在的危险 11.区分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标志是() A.犯罪分子是否已经完成犯罪预备行为 B.犯罪分子是否已经接近作案目标 C.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是否已经进入作案现场 12.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二年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没有悔改表现 C.确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13.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刑罚处罚的() A.应当免除处罚 B.只能减轻处罚

商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商法作业1 第1章 一、正误判断题 1.商事关系,大体上说,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商事组织关系,二是商事交易关系。(对)P1 2.营业商行为,就是以营利为目的并具有营业性质的行为。(对)P3 3.绝对商行为,就是依行为性质,无论什么人实施都构成商行为的行为。(对)P3 4.所谓商人,就是以自己名义实施商行为,并以此为常业的人。(对)P2 二、单项选择题 1.日本商法第262条设立的“表见代表董事”制度规定,经理、副经理、专职董事、常务董事和其他董事,使用被认为代表公司的名称所为的行为,即使其没有代表董事的权限,公司对善意第三人也应承担该行为的责任。对此规定在商法理论上如何理解?(D)P22 A.它是严格责任的体现B.它贯彻了强化企业组织的原则 C.它贯彻了维护交易公平的原则D.它是外观法则的体现 2.商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D)P2 A.自然人B.法人C.以他人的名义实施商行为D.以实施商行为为常业 三、多项选择题 1.商人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BCD) A.自然人B.实施商行为 C.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商行为D.以实施商行为为常业 2.为什么说英美法的商法概念属于实质商法的范畴?(ABD)P6 A.英美法没有民法与商法的严格区分,也没有相对于民法典意义上的商法典 B.英美的商法没有确定的形式 C.英美的商事法律规范来自判例,而不是成文的商事立法 D.英美的商事法律规范有包括单行法律、判例、民间自治规章等在内的广泛渊源

四、论述题 1.是否具备商人资格有什么法律意义?P3 答:在实践中,一个从事交易行为的个人或组织是否具备商人资格,往往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例如,是否有义务履行商业登记,是否有权拥有商号,是否必须建立商业账簿并受有关商法特别规定的保护或约束等等,这些问题的确定都取决于其商人资格的有无。 2.在我国取得商人这种特殊主体资格应具备什么基本的条件?P3 答:在我国取得商人这种特殊主体资格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从事法律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履行工商登记。 3.具有商人性质的主体主要有几种形式?P3 答:目前,在我国,具有商人性质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 (3)公司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法人; (4)联营企业; (5)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 4.举例说明什么是营业商行为?“营业”须具备的条件是什么?什么是附属商行为?P3~4 答:营业商行为,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并且具有营业性质的行为。例如,动产或不动产出租,加工承担,运输,工程承包,以招徕顾客为目的的场所交易(旅馆、饭店、剧场、游乐场、理发店等等),寄托,居间或代办,电信服务,旅游服务,专业咨询服务等。这些行为,必须具备营业的性质才受商法调整。 所谓“营业”,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运用有组织的财产(营业财产),二是以营利为目的,三是行为的持续性。 所谓附属商行为,是指为了从事某种营业而附带进行的行为。例如:百货公司对顾客送货上门的运输行为,其目的有在于获取运费收入,而是为了获得商品销售利润。这种运输行为是附属的、补充的,因而应当随主营业受商法调整。 第2章 一、正误判断题 1.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补交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对其承担连带责任。(对) 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对)P64 3.有限责任公司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对)P64 4.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关,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对)P64

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刑法总论专业法学年级2013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正确的是( c ): A.不明知所犯罪客观要件内容就不构成故意犯罪 B.错把乙当甲杀害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 C.错将100克面粉当毒品海洛因贩卖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 D.非法拘禁他人两天后出于良心发现自动中止放出被害人构成犯罪中止 2.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B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 D )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和共同行为的的同时犯 C.共同过失行为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4.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5.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一军人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B )。 A.结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6.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

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C ) A.刑事拘留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刑事拘留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7.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D ) 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B )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期满六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但判前先行关押时间不算在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悉乙家的丙为自己能盗窃成功标别墅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

《商法》作业答案

2018春函授本科《商法》作业题(答案) 学生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共益债务 共益债务是指在破产程序中,为债权人、债务人的共同利益所负担的债务。 2、高级管理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3、保险合同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4、破产抵销权 破产抵销权,指破产债务人的债权人在破产受理前对债务人负有债务的,无论其债权与所负债务种类是否相同,也不论该债权债务是否附期限或者附条件,均可以用债权抵销其债务的权利。 5、取回权 取回权是指财产权利人向管理人主张返还或者交付不属于破产财产而归其支配的财产的权利。 6、承兑 是指执票人在汇票到期之前,要求付款人在该汇票上作到期付款的记载。 7、背书

背书是指持票人为将票据权利转让给他人或者将一定的票据权利授予他人行使,而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行为。 8、关联关系 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 9、汇票 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0、保险欺诈 利用或假借保险合同谋取不法利益的行为,主要包括涉嫌保险金诈骗类、非法经营类和合同诈骗类等。 11、破产费用 是指在破产程序中为破产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由破产财产中支付的费用。 12、重整计划 是指由重整人制定的,以维持债务人继续营业、谋求债务人复兴为目的,以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为内容的多方协议。 13、别除权 别除权是指债权人因其债权设有物权担保或享有特别优先权,而在破产程序中就债务人特定财产享有的优先受偿权利。 14、商事主体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刑法导论 2008 年08 月21 日10:46 I ?关于刑法的体系,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B.刑法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C.狭义刑法体系仅指“刑法典”的体系 D.广 义刑法体系包括①“刑法典”;②单行特别刑法;③附属刑法 2?关于刑法典正确说法是:() A ?刑法典分为总则、分则、附则3编B.刑法分则主要是根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分为10章 C ?在1997年修订刑法之后,只颁行过一个单行刑事法,此后对刑法修订全部采取“修正案”形式D.目前已有6个修正案(截止于2007年12月底) 3?罪刑法定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含义是:() A ?刑法应以制定法为依据成文法,排斥习惯法B.刑法不得类推解释或类推适用 C ?刑法不得溯及既往 D ?刑法不得规定过分的、残酷的、不确定的刑罚 4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正确说法是:() A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事司法的原则不是立法原则 B.犯 罪与刑罚只能由法律规定,因此排除犯罪性事由只能由刑法明文规定 C.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价值理念是 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D ?不违反行政法、民商法的行为当然也不违反刑法 5?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刑罚的轻重与罪行和刑事责任相适应 B ?罪行指客观行为及其侵害性C.刑事责任指行为人主观意 识的罪过性和人身危险性 D ?罪刑相适应仅仅是指刑罚的轻重与罪行轻重相适应 6?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D.对不满 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7?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A .行为地在我国,结果地不在我国 B .行为地不在我国,结果地在我国 C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在我国 D .行为地和结果地都不在我国 & (犯罪地确认、属地原则适用)一艘悬挂我国国旗的客轮停泊在英国某港口时,在轮船 上的一美国乘客甲某遭到在岸上的英国公民乙某枪击身亡。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对乙某根据属地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B.对乙某根据保护原则,适用我国刑法 C ?对乙莱根据普遍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D?对乙某谋杀案我国没有管辖权 9.(普遍管辖原则)张某系美国公民,因为多次组织从哥伦比亚向美国贩卖毒品,被美国有关当局通缉。张某于2000年5月到中国旅游。美国方面通过国际刑警组织通报中国警方,请求中国警方将张某逮捕。 经查张某从未向中国贩卖过毒品,也未在中国贩卖过毒品。我国依法可以对张某采取下列措施:( ) A ?对张某实行逮捕 B ?立即驱逐岀境C.由我国司法机关审判 D ?应美国请求实行引渡10?甲某身绑炸药混上我国某民航班机。在飞机起飞后,甲某露出身上的炸药,手持火柴,胁迫机组人员 将飞机开往韩国。机组人员与甲某周旋,称需要加油,在国内某机场紧急迫降后将甲某制服。甲某的行为: ()A ?构成劫持航空器罪(既遂)B.构成劫持航空器罪(未遂)C ?构成爆炸罪(既遂)D.属于国际 犯罪 II ?下列哪种情形可适用属地原则确立我国刑法对案件的效力?() A ?甲某劫持一架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在我国南京市机场迫降 B.甲为杀害乙,从日本邮寄投放了毒药的糕点给住在南京市的乙,乙收到后发现糕点霉变未吃。 C?属于俄罗斯的一列国际列车行驶在我国领域内时,外国人甲盗窃外国人乙的数额较大财物。 D?甲潜入泰国驻华使馆盗窃了数额较大的财物。 12?中国公民甲在日本盗窃了美国公民乙价值2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于此案的甲:()A?日本国可以属地原则为依据适用日本刑法审判B?中国可以属人原则为依据适用中国刑法审判 c ?依据中国刑法必须追究乙的刑事责任D?依据中国刑法不应当适用中国刑法追究乙的刑事责任13?我国船舶“长城”号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二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 巴西法院判处甲某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甲某假释回国后:() A ?我国法院依法有权对:甲某该项罪行再次审判 B ?我国法院对甲某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c ?我国法院不能对甲莱该项罪行再次审判,因为这违反“一事不两罚”的原则 D。我国法院对甲某再次审判时,不需考虑甲某在外国已经受到处罚的事实 14.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 ?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城内犯罪或国内犯)应适用属地原则(即根据犯罪发生在中国)确立中国刑法对该罪行的效力,但法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B. 对于一起刑事案件根据属地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均可以确立我国刑法效力时,适用属地原则 C. 对于一起刑事案件根据属人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均可以确立我国刑法效力时,适用属人原则

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新罪:先减后并)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A、法定的义务 B、道义上的义务

刑法总论18秋在线作业1

【奥鹏】[东北大学]18秋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第1题,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这属于() A、法定量刑情节 B、酌定量刑情节 C、加重情节 D、弹性量刑情节 第2题,4.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 A、实质概念 B、形式概念 C、法律特征概念 D、形式和实质相统一的概念 第3题,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当() A、酌量发给报酬 B、不发给报酬 C、同工同酬 D、发给部分工资 第4题,在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只能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D、特殊情况下可以没有限制 第5题,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刑法的()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第6题,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的认识错误 B、对象的认识错误 C、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D、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第7题,甲乙相互斗殴,乙见自己势单力薄而逃跑。甲穷追不舍,乙无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伤害罪 D、紧急避险 第8题,为某一个具体犯罪行为所直接侵害的客体称为()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犯罪的一般客体 C、犯罪的直接客体 D、犯罪的间接客体 第9题,误以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法律的认识错误 第10题,铁路扳道工甲因和恋人分手而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甲的义务来源于()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 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第11题,甲为了杀乙,连续两天跟踪乙,了解乙上下班的时间和经过路线。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浙大远程法理学离线第一次作业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法学 答:法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或知识理论体系。2.法学体系 答: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即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3.法理学 答:法理学是研究一般的法律和法律现象之规律和原理的理论学科。是关于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在我国,法理学这一名称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就已出现。它是法学的基础部分,也就是说它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章法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 法理学 答:法理学是研究一般的法律和法律现象之规律和原理的理论学科。 2. 法 答:法是由国家制订、认可或解释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统治阶级(在阶级对立社会)或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范体系。它以人的行为和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通过规定某种权力与责任或权利与义务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或人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3. 法的特征 答:法的特征是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社会规范相比较而存在的特殊性,是法的现象的外在表现,它与法的概念和本质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简答题 1. 简述法的特征 答:(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 (3)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2. 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哪几种? 答:国家认可法律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四种: (1)赋予社会上既存的某些一般的社会规则,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认可方式;

(2)通过加入国际组织,承认或签订国际条约等方式,赋予国际规范以域内效力; (3)判例法国家对判例中所蕴含的法理的分析与归纳; (4)赋予权威法学家的学说以法律效力。 3. 法的社会规范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法的社会规范性特性表现在,一是规范性,二是普遍性。这一特点又表现为(1)法所适用的对象是社会中的一般的人,而不是具体的、特殊的个人; (2)法在生效期间可以被反复适用,而不是仅仅适用一次; (3)从法的规范性和普遍性两个属性中还可以派生出法的其他一些属性:如效率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 4. 法具有的国家强制性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法是一种具有外在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2)法的强制具有潜在性的特征; (3)法的强制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三、论述题 试论述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 答:一、法的现象受到社会经济关系制约。 二、法的现象相对独立于社会经济关系。 1.法的现象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人的理性使它相对独立于经济关系。 2.经济关系不是法的现象的唯一决定因素。 3.法学家与法律家共同体也影响着法的现象的相对独立性。 4.作为制度或规则层面的法律,与特定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 三、法的现象具有形式性与自治性。 四、法的现象反映人们认识规律、表达意志到创制规则的过程。 第二章法律要素 一、名词解释 1. 权利规则 答:权利规则又称授权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可以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2. 法律概念 答:法律概念是指人们从各种事实中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赋予其法律意义后而形成的权威性范畴。 3. 法律原则 答: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基础或本源的原理或准则。法律原则可以说是法律的精神和价值。 二、简答题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及答案

刑法学综合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前的符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某举枪射杀站在悬崖边的高某,枪响后,高某应声坠落悬崖。经法医鉴定:高某只有坠伤而无枪伤。推断:高某被江某枪声惊吓落崖身亡。江某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未遂B故意杀人既遂 C.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2.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情况,属于( )。 A持续犯B结合犯 C连续犯 D.牵连犯 3.行为符合犯罪构成是应当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 )。 A.一定根据 B.主要根据 C.唯一根据 D.次要根据 4.死刑只适用于( )的犯罪分子。 A.罪大恶极 B.罪行严重 C.罪行极其严重 D.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5被判处死缓的,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 ),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 A.没有犯罪 B.没有故意犯罪 C.确有悔改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6.新刑法规定的量刑情节,不包括()。 A.从重情节 B.从轻情节 C.减轻情节D加重情节 7.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可以免除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在考验期内发现假释犯还有漏罪,应当撤销假释,把原判刑罚与漏罪所判刑罚,按( )的方法,实行数罪并罚() A先减后并B先并后减 C.刑法第69条规定 D.刑法第71条规定 10.某甲犯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数额巨大,应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期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 A.具有社会危害性 B.具有刑事违法性 C.具有刑罚当罚性 D.具有特殊复杂性 2.构成不作为犯罪前提的特定义务的来源有()。 A.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 B.公共生活准则要求的义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