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问答题专题

初中物理问答题专题

初中物理问答题专题
初中物理问答题专题

★解答问答题如何做到“简洁”而“准确” :

⑴要认真读题:明确题目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弄清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和要求得到的结论。

⑵要找准关系:明确题目所提供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物理关系,明确答题的方向,做到问什么就答什么。

⑶找准原理与规律:要寻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原理和规律,然后组识好语言把这些词镶嵌到答案中。

⑷找准关键词: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要尽量用物理的书面语言。必要时可以采用实验、数学、图表等方法,把自己的方案讲清楚。应注意,要根据物理知识解答问题,不要凭借“想当然”和应用生活上的语言来代替物理的语言。“关键词”一般是物理术语。

★例如:解释惯性现象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被研究的物体及相关联的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②相关联的物体或被研究物体的某部分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③由于惯性,被研究的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问题:正在向前奔跑的人,当脚下被障碍物绊住时为什么会向前倾倒?

答:因为①人原来奔跑时处于运动状态②当人的脚被障碍物绊住时,受力由运动变为静止③而人的上身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倾倒。(注意:惯性不是力,不可用“由于惯性作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等)

★另外:回答正误辨别题必须首先回答“对”或“错”(或谁对谁错),然后再说明理由。

★注意:一般问题分值有几分,答案的采分点即有几个,答案中的关键词就有几个。

★切记:不可画蛇添足,答案中不要出现科学性错误和错别字等。

★例如:寒冬的清晨,我们在室内经常看到窗玻璃上有美丽的“冰花”。请你判断“冰花”是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并用物理知识解释它形成的原因。关键词:内侧,室内水蒸气(遇冷玻璃)凝华。

一、力学

1.用一块塑料片挡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下端,竖直地插入水中(如图甲),塑料片为什么不下沉?向玻璃筒内缓

慢倒水(如图乙),筒内水面多高时塑料片下沉?说明原因。

2.钢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

3.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

底部呈弧形凸起,相当于一个倒置的翅膀,如图所示。这种“气流偏导器”

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请解释其中道理。

4.如图所示,将两个一次性纸杯杯口向上轻轻套起来,用手握住下面的纸杯,在靠近杯口的上方平行于杯口平

面用力吹气,上面的纸杯将会怎样?为什么?

5.近年来,中国铁路采用高性能动车组不断进行列车大提速。当列车高速经过时,如果人离铁道太近,很容易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这个现象进行解释。

6.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图8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抬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乙的哪

一个?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当船

在高速航行时,船体被抬高的原因。

7.如图,在AB管中由A向B处用力吹气,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解释一下原因。

8.如图所示,滚摆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

(1)当滚摆从上往下运动的过程中, 滚摆的动能、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2)从能的转化和守恒角度分析为什么滚摆在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能上升到的最大高度会

逐渐降低?

9.如图所示的网球掉到地上会跳起,但是越跳越低.试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网球从高处下落、触地变形、恢复形状反弹的三个连续过程中,机械能分别

是怎么转化的?

(2)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网球为什么会越跳越低?

10.(1)列举出两种可再生能源。

(2)如图所示,小朋友沿着滑梯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如何变化?下滑过程

中为什么臀部觉得发热?

二、热学

1.夏天游泳时,一上岸就感到凉快;当有风吹来时,更觉得冷。为什么?

2.连续用铁锤敲打铁钉,铁钉的温度会升高,为什么?

3.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每到夏日,在太阳照射下,市内气温便会升得很高,这种现象称为热岛效应。而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却明显减弱。请根据下表给出的一些物质的比热容,简要解释热岛效应的成因。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4.如图9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

去,看见蘸了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请你用能量

..的观点解释这一现象。

5.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棒,小林发觉硬梆梆的冰棒包装纸上粘着白花花的

“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

你能解释这三个现象吗?

6.6月中旬的一天,小刚陪着姐姐到医院打针,小刚站在姐姐身旁吃冰棒边说“真凉快”,姐姐也说“手上刚擦了些酒精,我也觉得凉快”,你认为小刚和姐姐感觉凉快的原因是否相同。

7.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8.夏季的清晨,河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请回答这是一种什么物理现

象,并简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9.如图甲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后,

会看到活塞向外嘣出,同时还会看到试管口有白气的产生。如乙图所示,

用水壶煮水,在壶嘴处也会看到白气。请解释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

甲乙

图13

10.冷却食品时,质量相等的0o C 的冰跟0o C 的水相比谁的效果更好,为什么?质量相等的0o C 的冰跟0o C 的水相比谁的内能大,影响它们内能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1.夏天,人们在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瓶口有一股“白烟”出现。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12.(1)如图所示的路灯是南沙海滨公园、蕉门公园等很多地方使用的一种利用新能源的路灯,它“头顶”小风扇,“肩扛”太阳能电池板.小风扇是小型风力发电机,它和太阳能电池共同向路灯供电.这种路灯的发电装置分别把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 (2)走到海滨公园的喷水池旁边会感到凉快.请用物态变化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走到喷水池旁边会感到凉快?

13.人们在夏天经常通过吃冰棍解暑,在打开冰棍包装袋的时候还常常会发现有“白气”,请解释这其中的原因.有时还会用吸管喝饮料, 人是靠什么将饮料“吸”入口中的?

14.小黄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在家里做了模拟“下雨”的实验:

往水壶里灌一些水,水面不要超过壶内的出水口,并烧开。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团“白气”,可视为“云”。取冷的不锈钢锅铲靠在壶嘴上方附近,让“云”碰到冷的铲子,一会儿铲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落下,这便是“雨”。如图所示。开始下“雨”明显,后来锅铲烫手时,就几乎看不到下“雨”了。

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白气”、“雨”是如何形成的(含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2)为什么开始下“雨”明显,后来锅铲烫手时,就几乎看不到下“雨”了?

15.冬天,我们发现轿车内玻璃表面有一层水雾,解释这层水雾形成的原因?如何让这层水雾消失?

16.广东人爱喝“老火靓汤”,所以不少人家中都有炖盅,炖汤时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3,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怎样形成的?

(2)喷出的水蒸气推动煲盖,煲盖不断跳动,这一过程发生什么能量转化?

三、电学

1.如图所示是一个限流装置的示意图。图中P是电磁铁,S是闸刀开关,Q是衔铁,可绕O轴转动,试表述当

电流过大时,它是怎样自动切断电路的。

2.导线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为什么?

3.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接在电路中的电炉的电热丝热得发红,而与其串联在一起的导线却不怎么热?

4.白炽灯泡灯丝断了后在搭上,点燃时更亮,这是为什么?

四、其它

1.如图6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积水,甲、乙两同学在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怎样的?请你对乙同学看到的

现象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电风扇是一种常用家电,它在工作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回答如下问

题:

⑴电风扇在工作过程中,能量主要是怎样转化的?实现这种转化的部件是什么?

⑵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使用电风扇的时候,会感觉到凉爽.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3.小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回答下面有关小汽车的问题:

(1)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油机工作时什么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2)试从小汽车的外型判断小汽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时和静止时,对地面压强哪一个大?为什么?

(3)一辆停在冰面上的空车,司机把车发动起来想把车开走,但车轮只是空转,车却不能前进,正好当时有一群小孩在冰上玩,司机请这些小孩都上车,再次发动汽车,就将汽车开动了,请说出司机应用什么物理原理来解决这个难题的。

4.图17是一种防汛报警器原理简图,试说明这种水位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图17

问答题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力学

1.答:由于塑料片受到水对它的向上压强作用,使它不会下沉。(2分)当向筒内倒入的水面和筒外的水面差不多一样高时(1分),塑料片受到的筒内水的向下压强和筒外水的向上压强相等(1分)。塑料片由于自重而下沉(1分)。

2.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管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橡皮管内。

3. 答:为了让跑车高速行驶时,车轮能更好地抓紧地面。(1分)由于“气流偏导器”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弧形凸起(1分),所以当跑车高速行驶时,流过“气流偏导器”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1分),根据流体的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故压强较大(1分);而流过下方的空气速度较快,压强较小。这样,“气流偏导器”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了一个向下的力,从而使车轮能抓紧地面(1分)。

4. 答:上面的纸杯将向上跳起。(2分)因为杯口上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1分)上面杯子里受到向下的气压小于杯底向上的气压,(1分)结果向上的托力将上面纸杯托起。(1分)

5. 答:这是因为列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大,压强减小;而人背着列车的一侧空气流速较小,压强较大。因此人向着列车的一侧受到空气的压力较小,背着列车的一侧受到空气的压力较大,在这两个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人很容易被吸进铁道,应特别注意安全。

6. 答:甲(1分)。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1分)。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1分),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上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了

8. 答:(1)重力势能减少(1分), 动能增大(1分),(2)由于存在阻力的作用或由于存在摩擦和空气阻力(1分),使机械能逐渐减少(2分)。

9. 答:(1)网球从高处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1分);触地变形的过程,动能转化成弹性势能(1分);恢复形状反弹过程,弹性势能转化成动能(1分)。

(2)网球在弹跳过程中,机械能不断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而逐渐损耗,所以网球会越跳越低,最后停止跳动(2分)。

10. 答:(1)电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1分)。(2)重力势能减少(1分), 动能不变。(1分)下滑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1分),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分)

二、热学

1. 答:人从水中出来,由于皮肤上的水分蒸发,要从身体上吸热,使人立刻感到凉快。(3分)当有风吹来时,皮肤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蒸发加剧,更觉得冷。(2分)

2. 答:连续用铁锤敲打铁钉,锤子对铁钉的作用力对铁钉做功,(2分)使铁钉的内能增加,(2分)因而铁钉的温度升高。(1分)

3. 答:由表可知,砖、混凝土、钢铁等建筑材料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都小得多,在同样的太阳照射下,即吸收热量相同,由Q=cm△t知,质量相同的砖、混凝土、钢铁等和水,水升高的温度较小,即高楼大厦温度升高比海水要高,故内陆城市较沿海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4. 答: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外力对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

....,温度升

..(2分),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内能增大

高(2分),当空气温度达到乙醚的着火点时,使蘸了乙醚的棉花燃烧。(1分)

5. 答:从冰箱里刚拿出的冰棒,因为冰箱内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包装纸上凝华为白色的小冰晶附着在包装纸上,所以像粘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因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像冒“烟”;当把冰棒放进茶杯里,茶杯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杯的外壁会因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这就是茶杯外壁出“汗”的原因。

6. 答:不同。因为冰棒熔化时需要从人体吸热,所以小刚感觉到凉快,而姐姐的皮肤擦上酒精后,酒精蒸发时需要从人体和周围环境中吸热,带走人体上一部分热量,所以姐姐也感觉凉快。

7. 答: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对着前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珠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前窗玻璃就清晰了。

8. 答:这是一种液化现象。(2分)夏季白天气温比较高,河水蒸发较快,有较多的水汽化成水蒸气。清晨,河

面上气温较低,(1分)部分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白雾),(1分)飘浮在河面上。 9. 答:甲:试管内的水蒸气对橡皮塞做功(1分),内能减少,温度降低(1分),液化成小液滴(1分);乙:水壶内的水蒸气遇冷(1分),液化成小液滴(1分) 10. 答:0o C 的冰效果好(1分),0o C 的冰熔化成0o C 的水必须要先吸热。(2分)水的内能大(1分),物质的状态不同。(1分)

11. 答:瓶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烟”。 12. 答:(1)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2分)

(2)从喷水池里喷出来的水珠从液态汽化为气态的过程吸收了水珠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3分) 13. 答:吃冰棍解暑,是因冰棍在熔化..过程中吸.收人体的热量..;(2分)在打开冰棍包装袋的时候还常常会发现有“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2分)用吸管喝饮料, 人是靠大气压...将饮料"吸"入口中的.(1分) 14. 答:(1)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有一部分遇到冷的空气放热液化成“白气”(高温的小水珠)(2分),另外的水蒸气和白气碰到低温的锅铲放热(1分),其中水蒸气液化为水滴(1分),白气变为水附在锅铲表面形成水滴下雨(1分)。

(2)锅铲吸收水蒸气和白气它们放出的热量温度升高(2分),水蒸气和白气与锅铲的温差变小,不利于水蒸气和白气放热(2分), “白气”蒸发(汽化)为水蒸气散发掉。所以看不到下“雨”。(1分) 15. 答:这是因为在冬天密闭的汽车里温度较高,而外面的气温低(1分),使汽车里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热(1分)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上(1分),因此汽车的挡风内玻璃会有一层水雾。

方法一:我们可以通过打开窗户,使汽车内外温度一样(1分),加快空气流动使内玻璃的雾状小水珠汽化(蒸发)(1分),水雾从而消失。

方法二:打开空调冷气档,使汽车内的温度低于车外的温度(1分),附在玻璃上的小水珠吸收外界的热汽化(蒸发)(1分),水雾从而消失。此时车内的水蒸气温度较低也无法在温度较高的玻璃上放热液化形成新的水雾。

方法三:打开空调热风档吹拂挡风玻璃(1分),小水珠吸收热量汽化(蒸发)(1分),水雾从而消失。车内的水蒸气也无法在热的玻璃上放热液化形成新的水雾。 16. 答:(1)白气是由于煲内的水汽化(1分)后变成的高温水蒸气(1分)遇冷液化(1分)形成了小水珠,从而形成“白气”。 (2)喷出的水蒸气推动煲盖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1分)转化为煲盖的动能(或机械能)(1分)。 三、电学

1. 答:电流过大时,电磁铁P 磁性很强,电磁铁吸引衔铁Q ,在弹簧的拉力作用下,开关S 断开(或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3. 答:根据焦耳定律:Q=I 2Rt ,电炉丝与导线串联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由于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电阻大多,所以电炉子的电炉丝热的发红,而与其串联在一起的导线确不怎么热。

4. 答:断了的灯丝再搭上,灯丝长度变短了,灯丝电阻减小.根据R

U P 2

,当电路电压不变时,由于R减小,

则功率P 增大.所以点燃时会比原来更亮. 四、其它

1. 答:乙同学看到的现象是水面比路面暗。因为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有部分会进入乙的眼睛;而月亮在乙的身后,水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进不到乙的眼睛,所以乙同学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2. 答: ⑴电能转化为机械能(1分)。实现这种转化的部件是电动机(1分)。 ⑵电风扇工作时,加快了室内空气的流动(1分),因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1分),蒸发需要吸收热量(1分),故人们会感觉到凉爽.

3. 答:(1)做功冲程。

(2)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强大,汽车行驶时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受到向上的压力差。 (3)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 答:当水面超过警戒水位时,浮子将上升使点开关接通(2分),电流通过线圈使铁芯磁化而吸住衔铁,使右边工作电路接通(2分),报警红灯亮,报警电铃响而报警。(1分)

初中物理问答题汇总

物理问答题汇总 1. 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 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 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内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 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6. 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 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8. 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眼看、耳闻、鼻嗅、舌尝、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关物理现象,然后通过思考,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教学方法,叫观察教学法,简称观察法。应该指出,这里所指的观察,不仅是用眼看,而是广义的观察。 观察法的模式是:①创设情景,提出问题。②明确观察的内容。 ③观察和记录。④分析观察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观察法的特点是:观察对象直观鲜明,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规律。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实验法 实验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取得实验数据,通过验证和探索,获得科学结论的教学方法。从广义来说,除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包括课外科技活动、科技小制作等。 实验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②选择实验仪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③设计实验方案,了解实验步骤。④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法的特点是: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简练、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进行解释、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当然,讲授与启发并非对立,讲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点,突破关键,不要平铺直叙,照本宣科,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的讲授法就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的模式是设疑→释疑→解疑,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讲授法的最大特点是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物理教学的各种形式及各种方法,都必须辅以讲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独立地进行学习以获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叫自学法。 自学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纲→阅读教材→解疑析难。 自学法的特点是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能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但是,中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学,不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的教

初中物理学史及常见数据总结练习

初中物理学史与常见数据总结 物理学史部分 一.力学 1、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物理学家;利用著名的“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结论; 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3、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二.热学 1、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三.电、磁学 1、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实验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2、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3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4、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并从理论上得出光速等于电磁波的速度,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原子物理 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 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质子。 五.光学 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六.压强 1、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同样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课桌高80cm,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物理课本长26cm宽18cm,厚6mm,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 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 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0℃。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中学生50kg, 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一罐饮料500g。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 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 1.0×103kg/m8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裴家堡初级中学刘明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1月立项伊始,历经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理论学习,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课改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堂中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教学仍然基本上是一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缺少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 国内外既有的相关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表现。赫斯特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 国内近期对于学生有效学习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如张承凯在《赤子》期刊上发表了《学生有效参与历史课堂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

研究》、何基生在《现代中小学教育》期刊上发表了《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策略》等等,各位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在不断探索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都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态度、兴趣等问题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明确,对导致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认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以及外部因素对学生学习的作用涉及较少,期待研究解决。 课题创新要点: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本校教学实践,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并形成策略体系,力求使有效教学理论校本化、个性化。把提高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的策略研究定位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认知参与三方面,着重探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注重氛围营造、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促进学生深层次参与教学活动。 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初中物理简答题50个 (2)

1、急刹车时,汽车的轮胎会在地面上留下黑色的痕迹。请说出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2、台式电脑的机箱外壳上开有许多小孔,并且机箱内装有微型风扇。请解释这样做的道理。加快通风散热(或防止电脑运行时产生大量的热,温度过高造成隐患) 3、用细线悬挂着的轻质汤勺接近快速下落的水流时,轻质汤勺会向水流靠拢。请说明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水流带动周围空气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汤勺外侧空气将汤勺压向水流 4、小雪发明了一种不倒水杯,其底部装有一个吸盘。用力下压时吸盘会吸附在桌面上,使水杯不容易被碰倒。请用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用力下压时,挤出吸盘里面的部分空气,大气压强将杯子压在桌面上,变成不倒水杯。 5、新建楼房的用电线路中通常装有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它们在电路中分别起什么作用?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自动断开,对电路(或用电器)起到保护作用 当电路漏电时,漏电保护器迅速切断电路,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6、夏天到了,家中温度较高。你帮家人想出一个合理的降温办法并说明理由。打开窗户保持通风,加快身上的水分蒸发;因为蒸发吸收热量(或开空调;通过热传递降低温度。 7、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干冰升华吸热,冰熔化放热 8、手机屏幕调得越亮越耗电。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手机屏幕调得越亮,实际功率越大(或电流越大,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消耗电能越多。 9、冬季滑雪成为吉林省旅游的品牌项目。请写出滑雪时涉及的两个力学知识。 压强,摩擦。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10、舞台上常常用喷洒干冰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请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雾。 11、为了保证用电安全,许多学校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把原来的铜导线换成更粗的,请分析这样做的原因。 线路改造时,将细铜导线换成较粗的铜导线(在导体的材料,长度一定时,增大横截面积)可以减小导线的电阻;由焦耳定律可知,会减小导线上产生的热量,从而保证用电安全。 12、正在荡秋千的小明在上升过程中的某一位置(未达到最高点),假设他受到的所有的力都消失了,他将会如何运动?为什么? 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3、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热播,游戏环节中的趾压板让明星们望而生畏,明星们站在趾压板上为什么疼痛难忍? 压力一定时,趾压板与脚之间的受力面积小,压强大,所以脚要疼。 14、护士给患者打针时用酒精消毒,患者消毒处的皮肤感到凉,为什么? 酒精蒸发(或汽化)时要从身体上吸收热量,使皮肤感到凉 15、小明在使用电饭锅做饭时发现插头发热,原来是插头松动了,继续使用一段时间后,插座烧焦了,请你帮他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插头处松动,使接触不良,电阻增大、根据焦耳定律,电流与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所以将插座烧坏。

(完整版)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与新课程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再好的课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物理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即使这样,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想必这一点你也有很深的体会吧?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变现状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的基本方法出发,与同志们共同研究物理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和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并试图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各种实施建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有哪些?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现在教学方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教法改革服从人才素质培养,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 2、教学改革要实现几个转变:(1)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2)变单纯抓智育为德智体全面发展;(3)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 (4)变平均发展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5)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 3、现代教学改革应具备的新观念:(1)新教育思想发展的动态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不断丰富教学思想。(2)要有全面发展的整体观念,培养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3)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4)要有重视实践的观念,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5)要有教书育人的观念,以培养四有人才为宗旨。 4、我们必须掌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要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功能,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5、当代各种先进教学流派的共同特点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 6、现代各种教学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及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为追求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以思想来克服,心理问题以心理来强化,知识问题以知识来补救,能力问题以能力来培养。凡是先进的教学法,都是把提高学生素质放到首位。 7、成功的教学,首先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没有热爱便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全部技巧。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受到学生的热爱。 8、主导作用与主体作用:要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导是为了主体的确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体。发挥主导作用,是为了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水平,要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水平来衡量。教师的善教应该体现在学生的乐学善学上。 9、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导向。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改革的目的。

初中物理学生的常见问题

《初中物理》学生的常见问题 一、二力平衡 (一)主要是不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所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主要就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平衡力,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物体上。(请你完成 (二)学生要注意:要深刻理解力的概念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 一是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离开了物体去谈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二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同时性; 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同时消失的,无先后之分。

二、密度 (一)很多学生不理解密度的概念 要全面理解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因此密度既不是质量,也不是体积,而是不同物质单位体积质量的大小。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就是说密度与物质的形状、体积、质量等都无关。 它包含了两层含义, 一是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变; 二是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要注意同种物质的密度常常随物质所处的状态改变而改变,如水的密度和冰虽然是同种物质,但由于所处的状态不同,密度也是不同的。

(一)没有深刻理解力的概念 对于力的概念的理解,要紧紧抓住两点:一是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离开了物体去谈力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二是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同时性;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无先后之分。 (二)没有注意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要注意理解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相互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主要就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并且相互作用力肯定不是平衡力,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物体上。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配合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初中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仅供本学科教师试用。 一、课前预习(明确目标、以标导学) 1、根据上一节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示,建议以学案形式呈现。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作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交流质疑(情境导学,唤醒思维) 1、小组内或全班面前展示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 三、典型讲解:(精讲适练、突出探究;)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自主学习(及时反馈,分层巡批) 1、下发《导学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与分类(分组进行)。

2、每四人一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巩固:(规范作业、强化监控) 练题导思:分层次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有效反思,提升自我)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

初中物理简答题汇总

初中物理简答题汇总 1.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内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内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 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6.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 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8.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1.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的来进行划分 (1)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传授法,程序半等; (2)以培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如发现法,自学法; (3)以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并重的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讲讲、练练、读读、议议,实验·综合·引探法,有序启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等。 2.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进行划分 (1)传授和感知教材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2)传授和理解教材的方法,如启发式,逻辑法则(包括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等; (3)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如练习法,复习法等; (4)检查知识的方法,如平时测验法,考试法等; 3.根据教学的具体组织形式进行划分 (1)讲解,谈话,讨论法; (2)物理实验方法; (3)练习方法; (4)复习方法; (5)考查、考试方法; (6)课外活动方法; 4.根据适用的范围大小分类: (1)一般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发现式方法等; (2)基本教学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探索法,问题讨论法,等; (3)具体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某一学科进行某一课题(如欧姆定律)所运用的具体教学方法 近些年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主要有: 1. 讲授—演播法

讲授—演播法是教师讲授与媒体播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现代教育媒体在讲授—演播法中主要扮演辅助教师讲授的角色。它可以呈现事物和现象的图像和声音,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现象规律生动的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可以生动再现物理过程,提供感性材料,烘托课堂气氛;生动准确的使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借助于媒体资源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如分子的扩散过程及布朗运动、光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叠加、原子的核式结构、核反应过程等微观的或物理过程极慢的物理现象,弥补传统演示实验的不足。还可以创设虚拟实验环境,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学生使用它们自己做实验,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学生认识加深,形成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 微型(微格)教学法 微格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师阿伦(Allen)和他的同事们,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的教师培训项目实施中总结出来的。它旨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后来,这种方法逐步被其他大学教学训练所用,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指教师借助电视摄录像设备来培养学生某种技能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利用录像为学习者提供教学行为(或其他技能)的示范,并记录学习者的模仿过程,供师生共同观看、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技能水平。由于该方法一般是在小教室中对学生的某种技能进行培训,培训时间短、规模小、内容单一,故称之为微格教学或微型教学。 微格教学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了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帮助教师掌握有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微格教学是培训教师教学技能自我完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具有以下特点: (1) 强调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技能的训练。(2) 训练目标明确、集中,重在技能的分解。(3) 观察示范典型、具体,重在细节分析。(4) 信息反馈及时、有效,重在自我训 练。(5) 减轻参训者心理压力,利于创新思维培养。 4. 程序教学法 程序教学法是一种使用程序教材并以个人自学形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基于程序化教材,以练习或训练为主的教学。程序编制者和教师预先构想和设计学习过程,并将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项目,并按一定的顺序将这些小项目编排起来,每个小项目中既呈现内容,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并提供反馈,这就是程序化教材。程序化教材按步骤呈现内容,学生对提问做出应答,然后机器给予核对或呈现正确答案,进行强化。如果程序化的教材通过机器来呈现的,就称作教学机器;如果通过课本来呈现,就叫课本式程序教学,简称程序教材;如果通过计算机来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在学生与教学机器(或计算机课件或程序教材)之间形成呈现内容—应答—判断—评价(强化)等一系列的交互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 5.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对于网络教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对象、方法等都仍处于探讨之中。网络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自身的互动性、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性,都决定网络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构成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开放环境。网络使教学过程走向开放,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收集信息,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了开放的、

初中中学物理思想方法

初中中学物理思想方法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初中常见的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有:1、控制变量法: 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例: ⑴电流I与导体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关系; ⑵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2、(理想)模型法: 为了更形象,更直观地表示某一种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利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抽象出简单直观的物理模型,利用物理模型研究物理问题。这种方法就叫做(理想)模型法。例: ⑴太阳系模型代表原子结构, ⑵光线描述光的传播; ⑶磁感线描述磁场 ⑷用简单的线条代表杠杆。 3、转换法: 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我们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的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在物理学中有一些微观的或不易观察的现象,经常把这些现象通过转化,成为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叫做转换法。例:

⑴分子的运动情况通过扩散现象来认识; ⑵电流的大小(存在)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来认识; ⑶磁场的存在通过磁场中小磁针的偏转来认识并研究它。 ⑷音叉的振动通过乒乓球被弹起来认识; ⑸拉力的大小通过弹簧伸长的长度来体现 ⑹温度的高低通过温度计中液柱的高度(体积)来体现 4、放大法: 在实验中,为了更好、更方便地对实验中一些微小量的测量与显示,对一些量进行适当放大的方法。例: ⑴形变放大:如右图所示,在压力作用下,玻璃瓶发生形变,将容积的变化通过红色水,转化为细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柱长度的变化。 ⑵减小斜面倾角,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结果是“放大了时间” 5、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理想实验法也叫做实验推理法,就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科学的推理得出结论的方法就叫做理想实验法。例: ⑴真空不能传声。 ⑵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6、叠加法:

八年级下初中物理常见简答题大全

初中物理常见简答题解答 力学 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 力) 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前进,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用手和脚向后划水,即人对水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人施加向前的作用力,所以人就前进 二、压力压强 请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区别和联系。根据P=F/S,可得F=PS,这是它们的联系。 1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要磨一磨?答:根据P=F/S,锯,剪刀,斧头,用过一段时间就要磨一磨是为了使它们的齿或刀锋利而减小受力面积,使用时用同样大的力可增大压强。 2背书包为什么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答:根据,背同一书包,肩膀受到的压力一样大,用扁而宽的带子背书包,肩膀受力面积较大,因而受到的压强就较小,比较舒服,所以背书包要用扁而宽的带,而不用细绳。 3用履带的推土机比一般的汽车都重得多,但推土机在泥地里能自由行驶,不会陷进泥地里,为什么?答:根据,在压力一定时,用履带增大了受力面积,压强减小,所以推土机不会深陷在泥土里,在泥地里能自由行驶。 4 铁路的钢轨为什么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铺在枕木上?答:因为地面能承受的压强是有一定限度的, 钢轨铺在枕木上增大了受力面积.根据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5载重汽车一般都装有较多的轮子,为什么?为预防汽车压坏路面,交通部规定汽车不能超载,这是什么原因? 答:因为路面能承受的压强是有限度的,根据,载重汽车装有较多的轮子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致压坏路面。不能超载是因为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压强大了,就有可能压坏路面,所以不能超载。 6你家或公共场所的沙发或椅子的靠背,它的形状和增大或减小压强有什么联系? 答:根据,沙发比较柔软,背靠在上面它会自然凹入,增大沙发与背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压强。 7如图所画的两把水壶,看起来很不协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实物不一样,这是因为实物的外形常常有它的科学道理。请根据物理原理指出这两幅图各有什么缺陷? 答:根据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水面高度总是相同的。左图中壶的缺陷是壶嘴高于壶身,倾侧倒水时,水会从壶盖口流出。右图中壶的缺陷是壶嘴低于壶身,水不能把壶装满。 8 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然后再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抽起活塞,药液就能进入针管里,请解释这个现象。答: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时,管里的空气被排出,当针头插入药液中再抽起活塞时,活塞下面没有空气,所以受管外药液表面上大气压的作用,药液就进入了针管里。 9 钢笔吸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是什么原因? 答:按下弹簧片时,橡皮内的一部分空气被挤出,放手后因橡皮管要恢复原状使管内空气压强低于管外大气压强,墨水被管外大气压强压进水管内。 10 用吸管吸饮料时,什么力量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答:当用吸管从瓶子中吸饮料时,吸管里面的空气减少,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力使饮料上升到嘴里。 11 塑料挂钩的吸盘贴在光滑的墙面上,能承受一定的拉力而不脱落.什么力量把它压在光滑的墙上?答: 挂钩内的空气被挤出后,外面的大气压强远远大于里的气压,于是就把它压在光滑的墙上. 12 铁桶内放些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什么力量把铁桶压扁? 答: 水烧开后,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后,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桶内气压减小,桶外大气压比桶内气压大,就把铁桶压扁了. 13 开水把杯子烫热,立即扣在气球上,

初中物理常见电路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初中物理常见电路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三中学韩丽玉初中学生学习电学时,都对如何分辨短路与断路,如何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感到很困难。直到九年级,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也还糊里糊涂。我认为,对电路故障要熟练正确的判断除了应对各个概念完全掌握,并形成完整的概念体系外,同时还应对各个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充分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在这里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对电路故障分析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比较,使同学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能够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一、短路与断路现象分析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的类型主要有两种:短路和断路。 短路,又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种。 1电源短路,指导线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到了电源的两极上。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从而烧坏电源。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 电源短路,如图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关闭合,导线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2、用电器短路,指的是串联的多个用电器中的一个或多个(当然不是全部)在电路中不起作用,这种情况是由于接线的原因或者电路发生故障引起的。这种情况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破坏。 用电器短路,从实验的角度给学生做如图所示的 实验,学生观察到:闭合开关,灯泡L i、L2发光,当用 一根导线并接到A、B两点之间,灯泡L2熄灭,灯泡L i变亮。事实告诉同学们,此时灯泡L2中没有电流流过,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到A点后,只经过导线流到B 点,再流过L i,回到电源负极。 将这一现象上升到理论就是:从同一起点A到同一终点B,如果存在多条可能的通路,但其中有一条是导线,则电流只流经导线,不通过其他任一通路。这种现象表现出了自然界“最经济的原理”。 断路,指电路断开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接触问题或者电流过大把用电器烧毁引起的。 具体“症状”有: 1:用电器不工作。 诊断:(1)若题中电路是串联电路,看其它用电器能否工作,如果所有用电器均不能工作,说明可能某处发生了断路;如果其它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被短路了。(2)若题中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所有用电器均不工作, 说明干路发生了断路;如果其它用电器仍在工作,说明该用电器所在的支路断路。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新授课内容涉及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测量工具等。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是崭新的,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 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教学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在活动过程中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搞好教学活动的设计,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贯穿新的课程理念、实施物理课程标准的关键。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观念必须发生变化,要有学生本位意识(即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人生幸福。)、学生主体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个性意识(即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有个性的人);要把握好角色的转变,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和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的解放,教材、过程、时空的开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目的在于使学生和教师都能找回那丢失已久的“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活”,表面上是课程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活”意味着师生双方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个性的张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意味着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精神的感召。这就需要各位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启动、导入、展开、调整、结课等每一个环节上都要精心设计。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下面是新授课四种课型教学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案例,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一节现象课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了很多物理现象,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和全面,因此往往对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带来付迁移影响。而物理现象的教学是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的依托,是形成物理情境、分析物理问题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而加强物理现象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现象课通常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展、议、点、练、延”模式 模式特点:通过演示实验一方面向学生展示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为学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另一方面也是将复杂的物理现象进行科学的简化,提高观察信息的能力,从而 利于学生在观察中抓住问题的本质. 教学流程:展示现象----讨论交流----归纳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熔化和凝固、大气压强、磁场、电生磁、磁生电等。 2.“感、想、析、评”模式 模式特点: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真实的物理现象观察起来很不方便,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各种有利于学生形成表象的“间接”物理现象,从而对真实的物理现象得到间接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相应的物理过程.(主要是以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或以模型、挂图等为素材进行展现) 教学流程:感知素材----发挥想象----分析归纳----评价反馈

中考物理简答题大全

中考物理简答题大全 1. 在游泳池边向池底看去,感觉池水并不深,下水后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试分析:为什么池水深度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答: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折射,人从空气看河底,实际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河底的位置浅。 2. 通常皮鞋的表面有许多毛孔,不是很光滑。当有灰尘附着在表面时,皮鞋就失去光泽,涂上鞋油仔细用布擦一擦,皮鞋就变得又亮又好看了,为什么? 答:因为皮鞋的表面不光滑有灰尘,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这样皮鞋就失去了光泽,涂上鞋油后,鞋油的微小颗粒能填充到鞋的毛孔中,用布仔细擦试,使鞋油涂抹得更均匀,鞋面就变得十分光滑,光射向鞋面后会发生镜面反射,皮鞋看起来就更光亮更好看了。 3. 当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你会发现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请你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往玻璃杯中倒入半杯开水时,开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壁就液化成小水珠,并附在玻璃壁上,所以杯子的上半部模糊不清。 4.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烧开水时,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不出现“白气”想一想,为什么?答:那是因为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从壶嘴出来的是水蒸气,而水蒸气是肉眼看不到的。而那些看得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而液化了,成了液态的小水珠,所以看得见。 5. 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 答:沙漠中的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 6. 煨炖食物时,有经验的人总是先用大火将食物烧开,然后改用小火,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先用大火可以将水迅速烧开,达到相对最高的温度沸点,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但是要保持水持续沸腾,要持续加热,调小火,是为了维持水沸腾,让水温保持最高,及可以使食物熟得快,也可以节能。 7. 医生给病人检查时,常把一把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为什么?答: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小镜子的温度,避免口腔中的水蒸气在镜面上遇冷而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平面镜成像模糊。 8. 舞台上经常用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答: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环境温度降低,使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白雾。 9.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所以形成之前天气很冷,这样才满足降霜的条件。雪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所以正下雪时,感觉不是太冷,而雪熔化或升华都要吸热,所以雪后感觉更冷。 10.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的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灌满水为什么? 答: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水温降低一定值时,会放出很多热量,这样就保证了环境的温度不至于降低的太低,以防止稻苗冻伤。 11. 夏天游泳后从游泳池中走出,风一吹感到很凉,为什么? 答:从游泳池出来时身体上有残留水分,有风吹过时,会加快水分的蒸发,而水的蒸发需要吸热,便从人体表面吸收大量的热量,于是人的体表温度降低,人就会觉得凉。 12.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打完后摸一摸打气筒的外壁,发现外壁发热了,为什么? 答: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能增大,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也使气筒外壁变热。另一方面活塞筒壁上下摩擦,机械能转化为能,使气筒外壁变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