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相关概念

①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同时q是p的必要条件;

②如果p?q,但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如果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④如果q?p,且p?/q,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⑤如果?/q,且q?/p,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提醒]不能将“若p,则q”与“p?q”混为一谈,只有“若p,则q”为真命题时,才有“p?q”,即“p?q”?“若p,则q”为真命题.

(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

①对称性:若p是q的充分条件,则q是p的必要条件,即“p?q”?“q?p”.

②传递性:若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必要)条件,即“p?q且q?r”?“p?r”(“p?q且q?r”?“p?r”).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x2+2x-3<0”是命题.()

(2)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q”.()

(3)若原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4)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5)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q”成立.()

答案:(1)×(2)×(3)√(4)√(5)√

命题“若a>b,则a+c>b+c”的否命题是()

A.若a≤b,则a+c≤b+c

B.若a+c≤b+c,则a≤b

C.若a+c>b+c,则a>b

D.若a>b,则a+c≤b+c

解析:选A.命题的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均否定,所以题中命题的否命题为“若a≤b,则a+c≤b+c”,故选A.

(教材习题改编)“x>1”是“x2+2x>0”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由x2+2x>0,得x>0或x<-2,所以“x>1”是“x2+2x>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________.

解析:把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条件与结论“换位”又“换质”得到逆否命题是“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答案: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教材习题改编)命题p:x2=3x+4,命题q:x=3x+4,则p是q的________条件.

解析:当x2=3x+4时,x=-1或4,当x=-1时,x=3x+4不成立,即p?/q.

当x=3x+4时,x≥0,3x+4≥0,则x2=3x+4,即q?p,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答案:必要不充分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及其真假判断

[典例引领]

(1)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逆否命题是()

A.若a2+b2≠0,则a≠0且b≠0

B.若a2+b2≠0,则a≠0或b≠0

C.若a=0且b=0,则a2+b2≠0

D.若a≠0或b≠0,则a2+b2≠0

(2)给出命题:若函数y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3

B .2

C .1

D .0

【解析】 (1)“若a 2+b 2=0,则a =0且b =0”的逆否命题是“若a ≠0或b ≠0,则a 2+b 2≠0”,故选D.

(2)原命题是真命题,故它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为“若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则函数y =f (x )是幂函数”,显然逆命题为假命题,故原命题的否命题也为假命题.因此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真命题只有1个.

【答案】 (1)D (2)C

(2)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的方法

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到逆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

[通关练习]

1.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

A .“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B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C .“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D .“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解析:选B.依题意,得原命题的逆命题为: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2.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命题“若x >1,则x 2>1”的否命题

B .命题“若x >y ,则x >|y |”的逆命题

C .命题“若x =1,则x 2+x -2=0”的否命题

D .命题“若1x

>1,则x >1”的逆否命题

解析:选B.对于A ,命题“若x >1,则x 2>1”的否命题为“若x ≤1,则x 2≤1”,易知当x =-2时,x 2=4>1,故为假命题;对于B ,命题“若x >y ,则x >|y |”的逆命题为“若x >|y |,则x >y ”,分析可知为真命题;对于C ,命题“若x =1,则x 2+x -2=0”的否命题为“若x ≠1,则x 2+x -2≠0”,易知当x =-2时,x 2+x -2=0,故为假命题;对于D ,

命题“若1x >1,则x >1”的逆否命题为“若x ≤1,则1x

≤1”,易知为假命题,故选B.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典例引领]

(1)(2017·高考北京卷)设m ,n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m =λn ”是“m·n <0”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2017·高考天津卷)设x ∈R ,则“2-x ≥0”是“|x -1|≤1”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 (1)因为m ,n 是非零向量,所以m ·n =|m |·|n |cos 〈m ,n 〉<0的充要条件是cos 〈m ,n 〉<0.因为λ<0,则由m =λn 可知m ,n 的方向相反,〈m ,n 〉=180°,所以cos 〈m ,n 〉<0,所以“存在负数λ,使得m =λn ”可推得“m ·n <0”;而由“m ·n <0”,可推得“cos 〈m ,n 〉<0”,但不一定推得“m ,n 的方向相反”,从而不一定推得“存在负数λ,使得m =λn ”.综上所述,“存在负数λ,使得m =λn ”是“m ·n <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故选

A.

(2)由2-x ≥0,得x ≤2;由|x -1|≤1,得-1≤x -1≤1,即0≤x ≤2,因为[0,2](-∞,2],所以“2-x ≥0”是“|x -1|≤1”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选B.

【答案】 (1)A (2)B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①利用定义判断:直接判断“若p ,则q ”“若q ,则p ”的真假.在判断时,确定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②从集合的角度判断:利用集合中包含思想判定.抓住“以小推大”的技巧,即小范围推得大范围,即可解决充分必要性的问题.

③利用等价转化法:条件和结论带有否定性词语的命题,常转化为其逆否命题来判断真假.

(2)判断充要条件需注意三点

①要分清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

②要从充分性、必要性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③直接判断比较困难时,可举出反例说明.

[通关练习]

1.已知集合A ={1,a },B ={1,2,3},则“a =3”是“A ?B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因为由“a =3”可以推出“A ?B ”,反过来,由A ?B 可以得到“a =3或a =2”,不一定推出“a =3”,所以“a =3”是“A ?B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2.(2018·湖南省湘中名校高三联考)“log 2(2x -3)<1”是“4x >8”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A.由log 2(2x -3)<1?0<2x -3<2?328?2x >3?x >32

,所以“log 2(2x -3)<1”是“4x >8”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3.如果x ,y 是实数,那么“x ≠y ”是“cos x ≠cos y ”的( )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C.法一:设集合A ={(x ,y )|x ≠y },B ={(x ,y )|cos x ≠cos y },则A 的补集C ={(x ,y )|x =y },B 的补集D ={(x ,y )|cos x =cos y },显然C D ,所以B A ,于是“x ≠y ”是“cos x ≠cos y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法二:(等价转化法)x =y ?cos x =cos y ,而cos x =cos y ?/ x =y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

[典例引领]

已知P ={x |x 2-8x -20≤0},非空集合S ={x |1-m ≤x ≤1+m }.若“x ∈P ”是“x ∈S ”的必要条件,求m 的取值范围.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龙诗春湖南省衡南县第五中学 教学重点: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命题间关系及否命题 教学目标:理解四种命题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会写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能够利用命题间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下列四个命题中,命题⑴与命题⑵⑶⑷的条件和结论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⑴若f(x)是正弦函数,则f(x)是周期函数; ⑵若f(x)是周期函数,则f(x)是正弦函数; ⑶若f(x)不是正弦函数,则f(x)不是周期函数; ⑷若f(x)不是周期函数,则f(x)不是正弦函数。 任意两个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2.形成概念 互逆命题: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这样的两个命题。 其中一个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互否命题: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其中一个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互为逆否命题: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一个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以“若x2-3x+2=0,则x=2”为原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应用举例 例1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⑴末位数是0的整数能被5整除 ⑵x,y都小于0,则xy<0 例2 判断命题“若x+y≤4或xy ≤4,则x≤2或y≤2”的真假。

2021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

第2讲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知识梳理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 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q且q?p p是q的充要条件p?q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q且q?/p 才有“p?q”,即“p?q”?“若p,则q”为真命题. 常用结论 1.充要条件的两个结论 (1)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p是r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綈q是綈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一些常见词语及其否定 词语 是 都是 都不是 等于 大于 否定 不是 不都是 至少一个是 不等于 不大于 1.(选修1-1P8A 组T2改编)命题“若x 2 >y 2 ,则x >y ”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x y ,则x 2>y 2 ” C .“若x ≤y ,则x 2 ≤y 2 ” D .“若x ≥y ,则x 2 ≥y 2 ” 解析:选C.根据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得命题“若x 2 >y 2 ,则x >y ”的逆否命题是“若x ≤y ,则x 2 ≤y 2 ”.故选C. 2.(选修1-1P10练习T3(2)改编)“(x -1)(x +2)=0”是“x =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选B.若x =1,则(x -1)(x +2)=0显然成立,但反之不成立,即若(x -1)(x +2)=0,则x 的值也可能为-2.故选B. 一、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x 2 +2x -3<0”是命题.( ) (2)命题“若p ,则q ”的否命题是“若p ,则綈q ”.( ) (3)若原命题为真,则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逆否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 ) (4)当q 是p 的必要条件时,p 是q 的充分条件.( ) (5)q 不是p 的必要条件时,“p ?/ q ”成立.( ) 答案:(1)× (2)× (3)√ (4)√ (5)√ 二、易错纠偏 常见误区 (1)不明确命题的条件与结论; (2)对充分必要条件判断错误; (3)含有大前提的命题的否命题易出错. 1.命题“若△ABC 有一内角为π 3,则△ABC 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的逆命题( ) A .与原命题同为假命题 B .与原命题的否命题同为假命题 C .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同为假命题 D .与原命题同为真命题

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张万库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是简易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准确理解、有意识地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同学们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提高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 怎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呢? 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反映的是一个命题中条件和结论间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是条件对于结论成立的作用。谈一个命题的条件是否充分、必要、充要时,这个命题必须是确定的。 2. 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 则B ”,有了条件A ,结论B 一定成立(A B ?);没有条件A ,结论B 未必不成立,也有可能成立。这样的条件A 就是结论B 的充分条件。例如,在命题“若x>0,则x 20>”中,有了条件“x>0”,就一定有结论“x 20>”成立。把条件“x>0”换成“x <0”或“x ≠0”,仍有结论“x 20>”成立。因此条件“x >0”是结论“x 20>”的充分条件。教材中由“p q ?”定义“p 是q 的充分条件”,说的就是命题“若p 则q ”中条件p 对于结论q 成立的作用。 3. 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 则B ”,没有条件A ,结论B 一定不成立(???A B );但是有了条件A ,结论B 却未必一定成立。这样的条件A 就是结论B 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命题“若x R x Q ∈∈,则”中,没有条件“x Q ∈”,就一定不会有结论“x Q ∈”。但是有了条件“x R ∈”,却未必有结论“x R ∈”,还有可能是x C Q R ∈。因此条件“x R ∈”是结论“x Q ∈”的必要条件。 利用“???A B ”判断条件A 是结论B 的必要条件,有时是很困难的。我们可以利用“???A B ”的等价命题“B A ?”来判断,但一定要注意A 还是条件,B 还是结论,即若由结论B 能推出条件A ,则条件A 对于结论B 的成立是必要的。教材中由“p q ?”定义“q 是p 的必要条件”,说的就是命题“若q 则p ”中条件q 对于结论p 成立的作用(???q p )。 4. 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 则B ”,有了条件A ,结论B 一定成立(A B ?);没有条件A ,结论B 一定不成立(???A B 即B A ?)。这样的条件A 就是结论B 的充要条件。例如,在命题“△ABC 中,若∠∠∠A B C ==,则BC=CA=AB ”中,有了条件“∠A=∠B=∠C ”,就一定有结论“BC=CA=AB ”成立;反之没有条件“∠A=∠B=∠C ”,就一定没有结论“BC=CA=AB ”成立(即有了“BC=CA=AB ”,也一定有“∠A=∠B=∠C ”)。因此条件“∠A=∠B=∠C ”是结论“BC=CA=AB ”的充要条件。 弄懂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本质,教材中由“p q ?”定义“p 是q 的充要条件”则是不难理解的。 5. 在命题“若A 则B ”中,条件A 是结论B 的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在逆命题“若B 则A ”中,条件B 就是结论A 的必要(充分、充要)条件。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和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问题中所涉及的命题是什么(即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点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学习与运用,是一个极好的思维训练资源。只要准确理解、有意识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同学们就可以少犯错误,变得聪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年级:高二学科数学主备人陈利娟审核人闫忠耀第课时 总第节月日 1.1.2 ,1.1.3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及关系,掌握四种命题的表示形式 2.会由原命题写出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判断真假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能判断真假 难点:分析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自主学习 复习回顾: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并判断真假: (1)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条件: ;结论: . 1. 阅读课本P4-6页,写出下表中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思考: 1.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吗? 2.得到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步骤是什么? 四、典例剖析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性:.(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 由于逆命题和否命题也是互为逆否命题, 因此通过分析上述命题,我们将会发现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⑴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________的真假性; ⑵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________. 例2. 判断命题”若x+y≤5,则x≤2或y≤3”的真假性 思考:当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试说明利用其逆否命题的解决方法? 五:课堂练习与习题检测 1. 写出命题“若a>0,则a-3≥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2.若命题p的否命题是r,逆命题是t,命题r的逆命题为s,则s是t的( ) A.逆否命题 B.逆命题 C.否命题 D.原命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也为真 B. 设a,b,c∈R,若a>b,则ac2 >bc2 C.命题“若a2 +b2 =0则a,b全为0”的逆否命题是“若a,b全不为0,则a2 +b2 ≠0” D.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4. 判断命题“已知a,x为实数,如果关于x的不等式x2 +(2a+1)x+a2 +2≤0的解集非空, 那么a≥1”的逆否命题的真假. 六.课后反思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能力素养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 1+x2=-5,则p是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不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讲明:判定命题为假命题能够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因此,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D p q q p p q p q D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讲明:当a=0时,ax=0有许多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C B C B 由①③得A C④ 由②④得A D. ∴D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讲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x-2|<3,那么甲是乙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及其关系 知识点: 1. 命题: 1.1 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1.2 分类: 真命题 假命题 1.3 关系: 原命题 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 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 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 p ,则 q” 逆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 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 ,则 ”,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 ,则 ” 1,4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有且仅有一下四种情况) 规律: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2. 充分必要条件: 2.1 概念: 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全称量词:“?” 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 全称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 “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特称命题:含有特称量词的命题

“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2.2 命题之间关系: 1)“且” 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2)“或” 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 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3)“非” p ?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 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2.3 全称命题的否定 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练习: 1. 给出命题:若函数y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3 (B)2 (C)1 (D)0 2. 设m∈R,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 A.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B.若方程x2+x-m=0有实根,则m≤0 C.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D.若方程x2+x-m=0没有实根,则m≤0 3. 已知α,β表示两个不同的平面,m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则“αβ⊥”是“m β⊥”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设x∈R,则“2-x≥0”是“|x -1|≤1”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练习题及答案

例1 已知p: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q:x1+x2=-5,则p是 q的 [ ] A.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利用韦达定理转换. 解∵x1,x2是方程x2+5x-6=0的两根, ∴x1,x2的值分别为1,-6, ∴x1+x2=1-6=-5. 因此选A. 说明: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可以通过举反例. 例2 p是q的充要条件的是 [ ] A.p:3x+2>5,q:-2x-3>-5 B.p:a>2,b<2,q:a>b C.p: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q:四边形是正方形 D.p:a≠0,q:关于x的方程ax=1有惟一解 分析逐个验证命题是否等价. 解对A.p:x>1,q:x<1,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对B.p q但q p,p是q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对C.p q且q p,p是q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 对.且,即,是的充要条件.选. D p q q p p q p q D 说明:当a=0时,ax=0有无数个解. 例3 若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则D是A成立的 [ ] 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通过B、C作为桥梁联系A、D. 解∵A是B的充分条件,∴A B① ∵D是C成立的必要条件,∴C D② ? C B C B ∵是成立的充要条件,∴③ 由①③得A C④ 由②④得A D. ∴D是A成立的必要条件.选B. 说明:要注意利用推出符号的传递性.

例4 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先解不等式再判定. 解 解不等式|x -2|<3得-1<x <5. ∵0<x <5-1<x <5,但-1<x <50<x <5 ∴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选A . 说明:一般情况下,如果条件甲为x ∈A ,条件乙为x ∈B . 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充分条件;当且仅当时,甲为乙的必要条件; 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甲为乙的充要条件. 例5 设A 、B 、C 三个集合,为使A (B ∪C),条件A B 是 [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分析 可以结合图形分析.请同学们自己画图. ∴A (B ∪C). 但是,当B =N ,C =R ,A =Z 时, 显然A (B ∪C),但A B 不成立, 综上所述:“A B ”“A (B ∪C)”,而 “A (B ∪C)” “A B ”. 即“A B ”是“A (B ∪C)”的充分条件(不必要).选A . 说明:画图分析时要画一般形式的图,特殊形式的图会掩盖真实情况. 例6 给出下列各组条件: (1)p :ab =0,q :a 2+b 2=0; (2)p :xy ≥0,q :|x|+|y|=|x +y|; (3)p :m >0,q :方程x 2-x -m =0有实根; (4)p :|x -1|>2,q :x <-1. 其中p 是q 的充要条件的有 [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分析 使用方程理论和不等式性质. 解 (1)p 是q 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2x =”是“(1)(2)0x 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在ABC ?中,:,:p a b q BAC ABC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3.“p 或q 是假命题”是“非p 为真命题”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非空集合M N ≠ ?,则“a M ∈或a N ∈”是“a M N ∈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提示:“a M ∈或a N ∈”不一定有“a M N ∈ ”。 5.对任意的实数,,a b c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B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C )“a c b c <”是“a b >”的充分条件 (D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6.若条件:14p x +≤,条件:23q x <<,则q ?是p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7.若非空集合,,A B C 满足A B C = ,且B 不是A 的子集,则 ( ) A. “x C ∈”是“x A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x C ∈”是“x A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x C ∈”是“x A ∈”的充要条件 D. “x C ∈”既不是“x A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 A ∈”必要条件 8.对于实数,x y ,满足:3,:2p x y q x +≠≠或1y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完整版)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四种命题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的概念,写出某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联系。 3、会用命题的等价性解决问题。 【核心扫描】: 1、结合命题真假的判定,考查四种命题的结构。(重点) 2、掌握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 3、等价命题的应用。(难点) 1、四种命题的概念 (1)互逆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原命题,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逆命题为“若q,则P”。 (2)互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也就是说,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否命题为“若非p,则非q”。 (3)互为逆否命题:对于两个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也就是说,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逆否命题为若非q,则非p。 任何一个命题的结构都包含条件和结论,通过条件和结论的不同变换都可以得到这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因而任何一个命题都有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在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可能会有几种情况? 因为原命题与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同真同假,所以真命题的个数可能为0,2,4. 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非p和非q分别表示p与q的否定,则四种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 (1)关于四种命题也可叙述为: ①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命题; ②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否命题; ③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2)已知原命题,写出它的其他三种命题: 首先,将原命题写成“若p,则q”的形式,然后找出条件和结论,再根据定义写出其他命题。然后,对于含有大前提的命题,在改写时大前提不动。 如“已知a,b为正数,若a>b,则|a|>|b|”中,“已知a,b为正数”在四种命题中是相同的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都把它作为大前提。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第2讲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能够指出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2.了解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能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3.能熟练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要点梳理】 要点一、命题的概念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要点诠释: 1. 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如“2x >”,“2不一定大于3”. 2. 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例如:“起立”、“π是有理数吗?”、“今天天气真好!”等. 3. 语句能否确定真假是判断其是否是命题的关键.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既真又假,模棱两可.命题陈述了我们所思考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类似于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要点二、命题的结构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或“如果p ,那么q ”的形式.其中p 是命题的条件,q 是命题的结论. 要点诠释: 1. 一般地,命题“若p 则q ”中的p 为命题的条件q 为命题的结论. 2. 有些问题中需要明确指出条件p 和q 各是什么,因此需要将命题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 要点三、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位置; 否命题:“若非p ,则非q ”,或“若p ?,则q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 逆否命题:“若非q ,则非p ”,或“若q ?,则p ?”;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后再换位或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换位后再分别否定. 要点诠释: 对于一般的数学命题,要先将其改写为“若p ,则q ”的形式,然后才方便写出其他形式的命题. 要点四、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四种命题之间的构成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测试题(含答案)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1.“2x =”是“(1)(2)0x x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2.在ABC ?中,:,:p a b q BAC ABC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3.“p 或q 是假命题”是“非p 为真命题”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若非空集合M N ≠?,则“a M ∈或a N ∈”是“a M N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B 提示:“a M ∈或a N ∈”不一定有“a M N ∈”。 5.对任意的实数,,a b c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 (A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B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C )“a c b c <”是“a b >”的充分条件 (D )“a c b c =”是“a b =”的必要条件 6.若条件:14p x +≤,条件:23q x <<,则q ?是p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7.若非空集合,,A B C 满足A B C =,且B 不是A 的子集,则 ( ) A. “x C ∈”是“x A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x C ∈”是“x A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x C ∈”是“x A ∈”的充要条件 D. “x C ∈”既不是“x A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x A ∈”必要条件 8.对于实数,x y ,满足:3,:2p x y q x +≠≠或1y ≠,则p 是q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9.“40k -<<”是“函数2 y x kx k =--的值恒为正值”的 ( )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 ”的含义。 2、初步掌握充分、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3、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能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2、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识方面: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义。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 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⑴在中q 是p的必要条件的理解; ⑵如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⑶判断命题条件与结论间关系时,条件p的确定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思考1: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为什么?【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说明你是她的孩子】 思考2: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复习回顾

高中数北师大选修1-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4课时)

学业分层测评(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 A .a >b +1 B .a >b -1 C .a 2>b 2 D .a +1>b 【解析】 “p 的充分条件是q ”即“q 是p 的充分条件”,亦即“q ?p ”.因为a >b +1?a >b ,故选A. 【★答案★】 A 2.函数f (x )=x 2+mx +1的图像关于直线x =1对称的充要条件的( ) A .m =-2 B .m =2 C .m =-1 D .m =1 【解析】 由f (x )=x 2+mx +1=? ?? ??x +m 22 +1-m 24, ∴f (x )的图像的对称轴为x =-m 2,由题意:-m 2=1, ∴m =-2. 【★答案★】 A 3.已知p :关于x 的不等式x 2+2ax -a >0的解集是R ,q :-1

4.(2015·天津高考)设x∈R,则“|x-2|<1”是“x2+x-2>0”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x-2|<1?10?x>1或x<-2. 由于{x|11或x<-2}的真子集, 所以“|x-2|<1”是“x2+x-2>0”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5.有下述说法: ①a>b>0是a2>b2的充要条件;②a>b>0是1 a< 1 b的充要条件;③a>b>0 是a3>b3的充要条件.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a>b>0?a2>b2, a2>b2?|a|>|b|?/a>b>0,故①错. a>b>0?1 a< 1 b,但 1 a< 1 b?/a>b>0,故②错. a>b>0?a3>b3,但a3>b3?/a>b>0,故③错.【★答案★】 A 二、填空题 6.“cos α=- 3 2”是“α= 5 6π”的________条件. 【解析】α=5 6π时,cos α=- 3 2,反之不一定成立,故应是必要不充分 条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两角相等”是“两角是对顶角”的充分条件;

命题及其关系练习题

1.1 命题及其关系 校本作业 一、选择题: 1.(基础题)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 A. 100 B. 99 C. 98 D. 97 2.(基础题)△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c=2,cos A=, 则b=() A. B. C. 2 D. 3 3.(中档题)若a>b>1,0<c<1,则() A. B. C. D. 4.(中档题)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 为() A. B. C. D. 5.(提高题)已知偶函数f(x)在区间[0,+∞)单调递增,则满足f(2x-1)<f() 的x取值范围是() A. B. C. D. 6.(提高题)已知是奇函数,当时,当时,等 于 A. B. C. D. 二、填空题: 7.(基础题)若命题“?t∈R,t2-2t-a<0”是假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8.(中档题)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2x3+x2, 则f(2)=______. 9.(提高题)已知y=f(x)是一次函数,且有f[f(x)]=16x-15,则f(x)的解析式 为______ . 三、解答题: 10.(基础题)设p:实数x满足x2+2ax-3a2<0(a>0),q:实数x满足x2+2x-8<0, 且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a的取值范围.

11.(中档题)△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2cos C(a cos B+b cos A) =c. (Ⅰ)求C; (Ⅱ)若c=,△ABC的面积为,求△ABC的周长. 12.(提高题)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 形,AF=2FD,∠AFD=90°,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60°. (Ⅰ)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 (Ⅱ)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相互关系图文稿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相 互关系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四种命题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会写出某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重点) 2.认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真假性之间的关系.(难点) 3.利用命题真假的等价性解决简单问题.(难点、易错点) 教材整理1 四种命题 阅读教材P 4~P 6 ,完成下列问题. 1.四种命题的概念 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是另一个命题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如果是另一个命题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把第一个叫做原命题时,另三个可分别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2.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有的命题没有逆命题.( ) (2)四种命题中,原命题是固定的.( ) (3)“对顶角相等”的否命题为“对顶角不相等”.() 解:(1)只要原命题确定了,它的逆命题就确定了,故(1)错. (2)四种命题中原命题具有相对性,故(2)错. (3)“对顶角相等”的否命题为“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故(3)错.

答案:(1)×(2)×(3)× 教材整理2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教材P 6~P 8 ,完成下列问题. 1.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四种命题的真假性,有且仅有下面四种情况 (2)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对于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可以一个真命题都没有.( ) (2)两个互逆命题的真假性相同.( ) (3)命题“若a>-3,则a>-6”以及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3个.( ) 解:(1)若原命题为假命题,则其逆否命题为假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可都为假命题,故(1)对. (2)两个互逆命题的真假性无关,故(2)错. (3)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正确,否命题和逆命题错误,故(3)错. 答案:(1)√(2)×(3)× 小组合作探究 四种命题的概念 例1、写出以下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高中数学命题及关系知识点

【高中数学,四种命题及其关系】高中数学 命题及关系知识点 四种命题及其关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原命题为“若互为共轭复数,则”,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A.真、假、真B.假、假、真 C.真、真、假 D.假、假、假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四种命题的关系及其真假的判断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往往会结合其他知识点(如函数、不等式、三角、向量、立体几何等)进行综合考查.常见的解法如下: (1)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命题,关键要分清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将条件与结论互换即得逆命题,将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即得否命题,将条件与结论互换的同时进行否定即得逆否命题.即命题表述形式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则逆否命题若,则(2)①给出一个命题,要判断它是真命题,需经过严格的推理证明; 而要说明它是假命题,则只需举一反例即可.②由于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为等价命题,有时可以利用这种等价性间接地证明命题的真假.

即 1.设有下面四个命题: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满足,则; :若复数,则.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B. C. D. 2.设,命题“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 A.若方程有实根,则 B.若方程有实根,则 C.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D.若方程没有实根,则 1.【答案】B 【名师点睛】分式形式的复数,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化简成的形式进行判断,共轭复数只需实部不变,虚部变为原来的相反数即可.学-科网 2. 【答案】D 【解析】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若方程没有实根,则,故选D.

第2课时四种命题整理

第2课时作业四种命题 1.命题"若c<0,则方程x+x+c=O有实数解”,则() A.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逆否命题也为真 B.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逆否命题为假 C.该命题的逆命题为假,逆否命题为真 D. 该命题的逆命题为假,逆否命题也为假 2.若直线a垂直于平面a内两条直线,则直线a丄平面a ;则它和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1 B.2 C.3 D.4 3.命题“若x丰3且x丰2,则X2-5X+6丰0”的否命题是() A.若x=3 且x=2,则X2-5X+6=0 B.若x 丰 3 且x 丰 2,则x2-5x+6=0 2 2 C.若x=3 或x=2,则x -5X+6=0 D.若x=3 或x=2,则x -5x+6 丰 0 4.已知命题p:垂直于平面a内无数条直线的直线l垂直于平面a ,q是p的否命题,下面结论正确 的是()A.p 真,q真 B.p假,q假C.p 真,q假 D.p假,q真 5.命题“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是正数”的逆命题是() A.若一个数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B. 若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则它是负数 C.若一个数不是负数,则它的平方不是正数 D.若一个数的平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负数 6.已知a,b € R,则命题“若a>b,贝卜<-”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 7.下列命题:①“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逆命题; ②“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均为60°”的否命题;③“若k<0,则方程x2+(2k+1)x+k=0必有两相异实数根”的逆否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0 B.1 C.2 D.3 8.命题“若a>b,贝H a-8>b-8 ” 的逆否命题是_ _ .______________ 9.若命题p的否命题为q,命题p的逆否命题为r,贝U q与r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10.“已知a€ U(U为全集),若a?h'A,则a € A”的逆命题是______ ,它是__________ (填“真”或 “假”)命题. 11.命题“若a>b,则2a>2b”的否命题是__________ ,为_________ (填“真”或“假”)命题. 12.(文)命题“若x>y,则x3>y3-1 ”的否命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怎样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是简易逻辑中的重要概念,准确理解、有意识地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同学们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提高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怎样理解这三个概念呢? 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反映的是一个命题中条件和结论间的因果关系(条件关系),是条件对于结论成立的作用。谈一个命题的条件是否充分、必要、充要时,这个命题必须是确定的。 2. 充分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则B”,有了条件A,结论B一定成立();没有条件A,结论B未必不成立,也有可能成立。这样的条件A就是结论B的充分条件。例如:只要天下雨,地就会湿。“下雨”就是“地湿”的充分条件,有“下雨”这个条件就一定有“地湿”这个结果,但“地湿”这个结果不一定就是“天下雨”造成的,也许还可能有其他的条件原因,如洒水车洒的、别人喷的等等。 3. 必要条件的特征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则B”,没有条件A,结论B一定不成立();但是有了条件A,结论B却未必一定成立。这样的条件A就是结论B的必要条件。例如:只有阳光充足,菜才

能长得好。

“阳光充足”就是“菜长得好”的必要条件,有“阳光充足”这个条件“菜”不一定就长得好,还需要施肥、浇水等其他条件。但“菜”要长得好一定要有“阳光充足”这个条件。 4. 充要条件:即充分必要条件。或者说是无条件的。充要条件的特征是“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即对于给定的命题“若A则B”,有了条件A,结论B一定成立;没有条件A,结论B一定不成立。这样的条件A就是结论B的充要条件。例如:有两条对应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应边平行且相等”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5.在命题“若A则B”中,条件A是结论B的充分(必要、充要)条件,在逆命题“若B则A”中,条件B就是结论A的必要(充分、充要)条件。运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和观点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弄清问题中所涉及的命题是什么(即弄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点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学习与运用,是一个极好的思维训练资源。只要准确理解、有意识运用这几个概念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可以少犯错误,变得聪明起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