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特殊儿童的课堂充满生命的阳光

让特殊儿童的课堂充满生命的阳光

让特殊儿童的课堂充满生命的阳光

让特殊儿童的课堂充满生命的阳光

发表时间:2011-06-16T16:57:22.40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8月下作者:◆徐雯[导读]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命课堂,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学生生命和个性发展。

◆徐雯山东省平度市特教中心266700

新课程改革下的生命课堂,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学生生命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课堂上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求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特殊教育的生命课堂更是要将知识和技能紧密联系特殊孩子的生活实际,联系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长需要,在课堂上补偿特殊孩子的缺陷,拓展他们的特长,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悟,在主体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学会发现和创造,从而在课堂中释放生命的活力,真正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一、课堂知识贴近特殊学生的生活实际

课堂对于特殊孩子来说,应该是帮助他们解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课堂教学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认识、提取和概括,在课堂这座平台上,我们给特殊孩子学习生活知识提供了一种视角,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是他们学习知识技能的背景。学习的内容要现实,要有趣味性,要充满生活的气息。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会产生共鸣,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活动中去。当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自己所获得的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必需的知识,他们就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教育即生活,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去开掘鲜活的生命,创造性地把生活实际和知识技能关联起来,课堂也由此变得富有魅力,充满灵性。

二、在经验中建构特殊孩子的课堂知识

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这些特殊孩子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在“生命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特殊孩子的补偿性感官,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思维和活动,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

课堂中引导学生不断地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各种现象进行思索和研究,并作出解释。他们每一次小小的发现都表达着这些特殊孩子对学习的感悟与创造,每一次小小的补充,都见证着他们知识经验的蕴育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师生交流中,每个人的经验得以分享;在质疑的过程中知识得以确证;在不断的补充中,意义得以拓展。在生命课堂中,特殊孩子们建构的不是书本上的黑体字,而是充满灵性的知识,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炼的智慧。在课堂中关注特殊孩子已有的经验,让他们建构自己的知识领域,这是“以人为本”的真实写照。

三、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求知的乐趣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去进行知识经验的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多样的、动态的,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像科学家一样参与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此时课堂上就会呈现出即兴的对话与互动,这时教师要充当一名组织者,提供探究材料,提出学习要求;也要充当一名引导者,提示研究方向,引导学生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去做;还要充当一名合作者,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这样,这些特殊孩子就会拥有一份被信任感,怀揣一份我能行的自信,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活动。在这期间,这些孩子的的特殊潜能和天赋就会表现出来,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从而表现出他们对知识经验的超越和真正的创造,使他们的生命洋溢出亮丽的光彩。

四、让特殊孩子在多方面背景下增长见识

特殊教育的教材,陈旧而缺乏生命力,难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欲望。教师要在自身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对书本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拓展,包括对一些旧知进行新解,对相关联的新知进行链接。现代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各自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要敢于冲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多方面地引进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经历一番探究活动,初步掌握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巧妙地将教材背后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隧道,了解祖国和家乡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感受祖先智慧的结晶,使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课堂也会由此给学生生成一种探究的动力。

在特殊教育的生命课堂中,教师要对学生成长的潜能充满期待,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呵护他们更加脆弱的心灵,唤起他们生命的激情,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平台。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从而使课堂处处充满着生命的阳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