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说》有关资料

《雨说》有关资料

《雨说》有关资料
《雨说》有关资料

《雨说》有关资料

【作者简介】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曾获青年文艺奖(1966)、中山文艺奖(1967)、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1968)及“国家文艺奖”(1995)。作品已有八种欧、亚文字译介。诗人思维敏捷,感慨殊深,融合古今体悟,汲取国内外经验,创作力充沛。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春天交响乐──喜读郑愁予新作《雨说》(黄维梁)】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首诗刊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它清新活泼,明朗而耐读,是老少咸宜的童歌,是郑愁予──也是新诗──的最佳作品之一。愁予诗风,一向轻美如轻音乐。从前的诗轻柔得有时带点消极,这首《雨说》则轻快而富积极意义,其气象已不限于轻音乐了。

全诗共有八节,第一和第七节各长八行,第六节长五行,其余每节四行。第一节说春天四月之际,大地等待雨的降临。第二节写雨轻轻地来。第三、四节说雨希望地上的人不要抗拒它,而要迎接它、亲近它。第五节写大地得到雨的滋润。第六节说雨在笑中长大,因此第七节中,雨希望大家也笑,勇敢地笑。第八节说雨降落在大地上,大地结出了果实。

这雨不是波勃狄伦(Bob Dylan)的《苦雨》(hard rain),而是甜甜地叫着孩子乳名的、使大地长出甜甜的苹果的甜雨;不是余光中春寒料峭的《冷雨》,而是充满“温声细语”、充满“爱心”的暖雨;不是范仲淹“连月不开”的霏霏“淫雨”,而是脚步轻快、其润如酥的喜雨。这雨滋润大地,使万物欣欣向荣。这雨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充满快乐的四月,而不是艾略特所抱怨的“残酷的”四月。这雨“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又亲近人们,带来了笑声和歌声,这雨使天地人和谐交融在一起。这雨带来的春天,是纳斯鸟语花香的“甜蜜的春天”。傅莱那“典型春天”的美好事物和气氛,这里都有了。

郑愁予笔下这雨,为人带来了希望和幸福,最后为此捐躯,在土地里“快乐地安息”。此诗的主题,非常光明、积极,可以说是“健康”的。这种主题的作品,有益世道人心,当然值得提倡。不过,我欣赏这首诗,着眼点与其说在诗教,毋宁说在诗艺。《雨说》一诗,固然标志郑愁予在主题意识上的转变,更显示他在艺术技巧上的执著。满篇诗教,了无诗艺的东西太多了。《雨说》做到两者合一,而其成功的关键,显然在诗艺。

拟人法的运用,使此诗洋溢着活泼的生命力。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都有生命,因为都会等待。雨是诗的主角,当然更活泼了。我们看到雨走着、呼唤着,是多么可爱的春之使者!雨引领人“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他教万物“勇敢地笑”:“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这语句巧妙极了。在和风细雨中,柳条轻轻摆动,真像笑弯了腰。雨从石狮子的面部滴下来,真像笑出了泪。华兹华斯《初春走笔》(Written in Early Spring)一诗,写春天的景象,有以下两行:

初生的枝条伸出扇子

去捕捉微风

我认为这两行就不如“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那么新鲜有趣。愁予这一句,和贺知章的《咏柳》一样别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优秀的诗人,总有丰富的想像力,郑愁予自然没有例外。他把白云比喻为雨的襁褓,这是很好的想像,而这个说法又是合乎科学的:水气(云)遇冷凝结成雨,雨从云孕育而来,所以说云是雨的襁褓。“云”而云“白”,则为了说明雨童年生活的美好幸福。诗人又说雨“不再回去”天上,而安息在土地上,因为大家都知道雨一落下来,就消失了,就入土为安了。第二节第二行的“织”字用得好,这表现了诗人炼字的功夫,也表现了他的想像力。雨丝条条,天地变成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正是“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吗?

《雨说》的呼应也极佳。全诗以雨为中心意象,开阖发展,正如刘勰所说的“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自不待言。第一节的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四样东西(它们都需要雨,由此可见诗人的精心安排)出现后,第一节本身马上呼应了一次,至第五节又呼应了一次。这首诗的结构,紧密而井然。第一节以等待雨的降临开始;第二至七节写雨如何滋润大地,如何给万物带来欢笑;第八节以雨完成使命而安息终结。(植物得到滋润而开花结果,那苹果是甜甜的,当然没有黄春明笔下小说的那股涩味。)万物的欢笑,是圆舞曲般的春之声、春之舞,而雨的完成使命,则是春之祭了。整首诗,从展示(exposition,第一节)、到发展(development,第二至七节)、到概括(recapitulation,第八节),是一阕充满快乐气氛的“春雨交响乐”乐章。

《雨说》的副题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这首诗清新活泼,积极有生气,明朗而耐读,口语化的文字又精练流丽,应该编入教科书,让所有中国的儿童阅读和歌唱。

──选自《如何读新诗》,香港学津出版社1982年版

【做一个单纯的诗人恐亦难以为继(郑愁予)】

在台湾,我与现代诗同步成长,约莫每120名居民中就有一人持有《郑愁予诗集》,读者们持续地购买、收藏并反复诵读我的作品。一位来自大陆的留学生出示他的手抄本。他说:“买不到您的书,见到一首就抄一首,我到美国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找到您的诗集。”

另一件使我感动的事是黄氏一家移民美国康州,箱笼中携带了两本书《唐诗三百首》和《郑愁予诗集》,就像带了一撮家乡的泥土一样;许多留学生都说带着我的诗集去国。“我们是读您的诗长大的”,就是这么不多不少的十个字,在海外无论什么场合,这句话是屡听不鲜的。

1986年,台北《文讯月刊》(第22期)举行问卷调查,我被读者送到“最受欢迎作家”诗类之首,也是所有文类作家中得票最多的人。问卷说,读者遍及各地区、阶层、行业以及生活形态迥异的“族群”。之后,《文学家》杂志与台湾大学生问卷,结果几乎相同。《文讯》的问卷并列出小说票数最多的人是张爱玲。另一由洪范书店出版的《随身读》系列,以销数论,我与鲁迅相埒;这种穿越中国新文学史的选择,说明了广大的文学读者,已超越了流行与时尚。台北《中国时报》与花旗银行合选的“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郑愁予诗集》是惟一被选入的诗集。今年台北《联合报》选出50年代的30部文学经典,《郑愁予诗集》列为诗类“前茅”。电脑选举,得票第一。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审定的高中国文教科书选用我的两首诗,也是惟一的新诗。台湾自去年(1997年)起,在重新审定的高三国文课本里选用新诗,包括我的作品,我的诗进入了中学教室,也给我带来一些新鲜的怀旧和责任感。

鉴诸诗集流传如此之广,既与诗评关联不大,则诗中气质所表现的“无常观”必是因之一,便不能不正视佛家最简要的义理。原来“气质”非常近似佛经中讲说的“心”,悲悯之心即是“菩提心”。据《大乘观无量寿经》说,“菩提心”是“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我对诗的至诚与深注是无可疑问的,然而我独缺回向发愿的心志。换言说,之作为一个单纯诗人的现实是小乘自我密封的行事,只在一隅默默“修行”;所谓的纯诗人,原是对广大读者群的背义。

中年已迄晚近,诗的视野展向宏远,而诗的语言也追求纯青之火的锻铸。我欲以诗展的做法肯定读者在“感动”之外,有“理由”能对诗艺进一层接受,使耽于我早岁“扫界”的读者,亦随我入窥技巧和哲思的“知性界”。并且,无可避免地,我也该为台湾50年的现代诗做一个客观的旁证。

于此,我乃接受挚友们的建议,好好地整合所有的诗集──删节、归类、精编──对内涵深蕴、有多重寓意的作品,以及尚未为人认知的技巧,予以适当的阐解。如果编这样一部《诗的自选》算是为业务“下海”,则作为一个单纯的诗人恐怕亦难以为继了。

──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欣赏《雨说》,解读《雨说》(王景山)】

《雨说》不是作者在说雨,而是雨自己在说,向孩子说。雨成了一个人,有了灵性。

《雨说》是一篇雨的絮语,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严冬的景象。

田圃在严寒和干旱中,冷冻了,种子被禁锢;

牧场在严寒和干旱中,枯黄了,牛羊无法放牧;

鱼塘在严寒和干旱中,水越来越浅了,鱼儿已不能自由游动;

小溪在严寒和干旱中,已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

四月,按农历算,应是阳春三月了,而冬寒不去,春温不来,不见雨的踪影,真是让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尽望春”啊!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啊!

“久旱逢甘雨”,过去曾被称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雨,终于来了,是甘霖普降啊!没有电闪雷鸣,亦非风狂雨横,只是如丝的细雨,微雨,脚步轻轻,细语温声,用贯通、弥漫于两间的爱心,湿润着大地,亲吻着、抚慰着每一个孩子,在干渴和寒冷中生活过来的孩子。

雨,是春的使者,带来春的信息,开启了一个新春的季节。

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啊!不要惊诧,更不要害怕。不要撑起雨伞抗拒我,不要关上门窗放下帘子谢绝我,不要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防备我。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让我亲一亲吧,跟我一起去看一看春天的新世界吧。

那是一个新的世界。那是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

田圃还是原来的田圃,但,泥土将润如油膏了,种子会发芽;

牧场还是原来的牧场,但,草儿将复苏了,牛羊又可在这里牧放;

鱼塘还是原来的鱼塘,但,水暖了,水深了,鱼儿自由自在了;

小溪还是原来的小溪,但,重新欢唱了,还有村妇来洗衣裳。

春,是温热,是生命,是希望,是不可遏制的活力,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雨说,他来自遥远的地方。但是他一下子就和孩子们拉近了距离,因为他也曾是一样爱玩的孩子。不过他是幸运的,他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也都应该笑着长大啊!他们应该有笑着长大的权利。

然而他们的童年是在冰封江河、寒凝大地的严冬里度过的,那是一段没有笑的日子。

现在一切都不同了。雨,接引着春天到来了。是可以笑,而且应该笑了,应该勇敢地笑了。是不会吗?是不愿吗?是不敢吗?雨要教你们笑。

你看,杨柳在雨中笑了,笑弯了腰;石狮子在雨中笑了,笑出了眼泪;小燕子也在雨中笑了,笑斜了翅膀。

你听,旗子在细雨中竟然笑出了声,哗哗啦啦地。这是春天的声音。你们也要勇敢地笑啊,你们的笑是大地的希望。

雨说,他来了,就不再回去,而当你们自由地笑了,他就快乐地安息。雨安息了,但他的爱心长存。日后在收获季节品尝成熟的苹果的甜美时,记住,那是雨的祝福的心意。

多好的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啊!

作者郑愁予,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名作《错误》《水手刀》《如雾起时》等诗,曾倾倒台湾众多读者。他的《错误》一诗,特别是其中的“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两句,在台湾诗坛和文学青年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

郑愁予的早期诗作深受我国古典文学传统诗词影响,构思巧妙,意象鲜明,语言与技巧虽常由旧词曲转化,却兼有传统词曲的优美和现代诗的新颖。20世纪50年代曾加入台湾“现代派”,并被掌门人纪弦誉为“青年诗人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但即使在他的创作风格转向西方现代诗的诗风时,他仍强调西方技巧和中国传统精神的结合。到70年代,他和台湾的一些知名的现代派诗人一样,又在新的基础和层次上回归传统。

《雨说》一诗中古典诗词的融化和影响,明显可见。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联想起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王维的“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以及僧志南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等传诵古今的名句。

传统对郑愁予的影响,远不止此。他曾经强调,在诗里表现的“敦厚”“任侠”这两种情操,是属于传统的。我以为,在他的诗里,“敦厚”就是诚恳,就是朴实,就是宽容,就是厚道,是对生命的悲悯,对人的关怀;“任侠”就是伸张正义,就是打抱不平,就是反对邪恶,同样是对生命的悲悯,对人的关怀。这就是郑愁予诗中的传统情操。这在《雨说》一诗中特别醒目。他对冬、对春、对雨、对孩子的态度,处处可证。他执著于“敦厚”和“任侠”,说明他终于是一位入世的诗人。

因此《雨说》一诗,就不仅仅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而且还有着值得探讨和回味的深层含义在。

“诗言志”,是中国诗歌的古老传统。山水诗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占有很大数量,但常常是不仅写景,同时抒情,而且多有别具怀抱、意在言外者。即如《错误》一诗,也非一般的春景、闺怨,而是抗日战争时期父亲从戎,诗人随母逃难时深刻感受的折射。春夏秋冬,风云雨雪,本是自然现象,诗人骚客却常常借为比喻,发为象征,或感沧桑之巨变,或叹人生之无常。伤春、悲秋之作多有,其实春有何伤,秋有何悲,进入人的感情世界,心情不同而已。例如“大旱之望云霓”,本是人们对自然的祈求,但在《孟子》中却借喻为苦难人民渴望得到解救的迫切心情。那么,《雨说》里极写冬之干旱,极写盼雨之情,岂不就是“若大旱之望云霓”吗?而极写雨后的春回大地,勃勃生机,欣欣向荣,岂不就是对“及时雨”的赞颂吗?人们记得,1978年冬,在中国大地上,是有过一次人们渴望已久的政治“及时雨”的。联系此诗作于1978年后的1979年,并特别注明是“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我们是不是可以感到诗中众多比喻可能具有的关怀祖国前景、情系祖国命运的象征意义呢?诗中的乡国之思是隐然可见的,我以为。

1966到1976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新兴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曾是海外“保(卫)钓(鱼岛)”爱国运动积极参加者的郑愁予,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在诗人笔下没有直接涉及“文革”的诗作,但他1966年写了赞颂国父孙中山的《衣钵》一诗,强调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革命精神和统一中国的理念,并认为统一是和平的第一义。而诗人自许为“第三代的献身者”,是“传接您的衣钵的人”。他后来在自撰《年表》里指出,1966年“大陆开始文化大革命。与友人等在‘心战总队’阅读资料,咸表愤慨,适值孙中山先生百年冥诞,乃以‘民主’为寓意,挥泪作长诗《衣钵》”。1972年

在爱荷华他还作有《秋盛,驻足布朗街西坡》一诗,诗中重点描绘了“集九秋于一身的大枫树”,其红色如燃起“连天大火”。诗人担心“红砖夹隙间”的“几株小草”,面临“秋盛的大火”,“能过冬否?”诗人在1984年修改和订正此诗时,写有“追记”云:“住爱城五年,正值中国大陆上进行着文化大革命,红光亦照到爱城来,不免有一些向往红色生涯的附和者,写这首诗以大枫树作为警谏。”那么,如诗人所说,《衣钵》源自对“文革”的愤慨,《秋盛,驻足布朗街西坡》暗喻对“文革”的忧虑,则《雨说》是否就可说是对“文革”结束、新时期到来的赞颂呢?这三首诗简直可说是郑愁予的“文革”三部曲,但愿我不是穿凿附会。

郑愁予曾说:“诗是写给‘二己’,一是‘自己’,一是‘知己’。诗人,当完成一首诗,常会在置笔的顷刻有些满足感,别人难以分享,这便是诗是写给‘自己’的初衷。但是一经对外发布,则必然引起反应。如有幸引起读者的共感,便就是诗也是写给‘知己’的原因了。”(《诗创作观》,载《中华新诗选》,台湾文史出版社)《雨说》一诗写于十年“文革”的严冬方才过去两年的时候,那时的孩子恐怕难以读到此诗。不过当时的孩子,现在正当“而立”之年,如能读到此诗,肯定会有共感,并和诗人互相引为“知己”了吧!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期

2雨说学案

2、雨说 姓名:班级:制作:施教: 学习目标: 把握诗中意象,体悟诗意,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引导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和人情美。 学习重点: 用喜悦、欢快的语调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理解意象,领悟诗歌主旨,感受作品饱含的深情。 体会诗歌拟人化的手法。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雨”是诗人所钟情的宠儿,吟咏春雨,我们自然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幻化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感受诗人的轻美诗风。 二、预习园地 1、结合《配套练习册》预习课文。 2、资料助读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午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3、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79年,时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身在海外而关注中国大陆。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诗中“雨说”即诗人在说,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4、朗读指导: 一节:急切(企盼);二-四节:轻柔、温和(雨之关爱);五-七节:欢快(喜悦之情);八节:高昂(感情推向高潮);九节:欣慰 5、反复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请伴随音乐诵渎,仔细体会诗中的情境,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三、初探诗歌: 放声诵读,感悟诗中的意象。思考: 1、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请结合自己的想象,在“______ 的春雨”句式中填入恰当的修饰语,揭示诗人寄予“雨”的内涵。 四、诗海拾贝 既然“雨”是诗人钟情的宠儿,那么,请在诗海里挑拣你所喜爱的“雨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2 雨说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 襁褓 ..( )( ) 蓑.衣()斗笠.()润如油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留滞: 喑哑:襁褓: 忍冬:洗礼: 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导学释疑] 1.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 ⑴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⑵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⑶齐读第1-5节 思考: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 雨说 新人教版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4、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赏析诗歌意象意境,把握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学习和运用生动形象、凝练精美的诗歌语言。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2、相关资料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现代诗以自由诗为主,它的特点是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意象:融入诗人主观感情倾向的事物,如文中的“雨”“星星”。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自主学习】 1、注音。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 )哑( ) 襁( )褓( ) 2、“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理出诗作结构。 3、雨是什么时候来的?雨说了些什么,它的来意是什么? 4找出从视觉、听觉、触觉上描写的词句,体会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 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的13 个生字,认识3 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

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 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雨说教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雨说》教案 《雨说》教案 【教材分析】 《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温情的倾诉,是诗人用拳拳之心为我们谱出的一曲爱之歌。 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充满情趣,特别适合朗诵。教学时可淡化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加强诵读,感知“雨”的形象,品味诗的语言,体验诗的魅力,让学生真正走进诗的世界,与诗同歌,与诗共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介作者郑愁予的主要事迹。 2、积累重要字词 〈能力目标〉 1、鼓励学生尝试写作。 〈情感目标〉 1、反复诵读,感知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雨的形象。 2、学生尝试写作。 【教学方法】 1、献法。课前收集有关雨的诗词,上课初始全班交流。 2、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描写雨的名句。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人墨客多情的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郑愁予的诗《雨说》,看看这位天空的泪水是如何给田野带来微笑的?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韬,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 设计 内容预览: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

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优秀教案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军神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随教师书空。 2.齐读课文,简要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大屏幕出示刘伯承元帅生前的一组照片,简介元帅生平。 (刘伯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在硝烟与战火中度过了几十个春秋,戎马生涯七十多年,他为中国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建成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人们不

仅尊称他为。军神,还有人称他为武神教书先生编外参谋等,这每一种称呼的后面,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么,《军神》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点评:真实的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让刘伯承元帅光辉而鲜活的形象印入学生的心田,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带着这样的情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急于探求军神背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简单交流读后的感受。 (点评:对于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来说,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故事的梗概。要求学生快

速阅读,可以训练学生快速捕获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锁定重点,品读军神内涵。 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沃克医生称赞军神刘伯承的话,并画下来。 (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沃克惊呆了,l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2.齐读这句话,体会沃克医生说这句话时带着怎样的感情? (惊讶、激动、赞美、崇敬)。 3.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读这个句子1

4.引导质疑:此刻你最想弄明白什么? (学生问题预设:沃克为什么会惊呆了?为什么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5.引导学生自主解疑:其实这些为什么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体会,你一定会从文中找到答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阅读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委与讨论。) (点评:带着自己的疑问,与文本进行全身心的对话,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阅读经验,进行自我解疑的尝试,是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自主实践过程。同时,个性化的学习,也需要群体合作,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汇报交流,解读军神内涵。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雨说(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按要求有感情地朗 读诗作 探究探讨问题,把 握6至8节的诗歌 内涵 认真听教师的讲 解,领会“白云” 和“笑着”的深刻 含义。 一,再读诗歌,聆听雨说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 自由朗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二、研究与探讨 1.自主思考: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 带来了勃勃生机。那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 的? 明确: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 中笑着长大的” 2.怎样理解诗中的雨和白云这两个意向?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 地成长。) 3.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 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 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 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 “哗啦啦地响”。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 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 话? 明确: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 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 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通过自由朗 读再次把学 生带进本首 诗的优美境 界 “以思促 读”,通过提 问的形式把 握6节至9 节的诗歌内 涵

教学过程合作讨论,领会诗 歌寓意 读一读《错误》 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明确:“不 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明确: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 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领会诗歌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了雨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 福的信念和理想。 拓展延伸 读一读郑愁予的《错误》,感受郑愁予的诗歌魅力。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通过这个问 题的设置,使 学生对于诗 歌的寓意能 够有个清楚 地理解 由课内延伸 到课外,便于 学生更多的 了解诗人写 作风格,激发 学生的阅读 兴趣

《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表现“军神”的重点词语,能说出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教学过程: 一、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1.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27军神(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屏显课文插图)看了这张图,你一定有许多的疑问,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据图质疑,师筛选问题:①图上画的是谁?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放声朗读课文,然后图文对照,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简介图中人物与他们之间发生的事。 二、直奔中心,理清脉络。 1.看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手术后,沃克与刘伯承谈话的情景。) 2.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画面上沃克医生翘起大拇指时说的内容?听录音,在书上用直线画出。

(放课文第四节录音) 3.交流并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 4.这是沃克医生在手术后对刘伯承的赞叹,那么文章的其他几节又讲了什么内容呢?快速读读课文的其他几节。 (理清文章脉络:§1、求治§2、术前§3、术后) 5.过度:沃克医生为什么要称刘伯承为“军神”呢?(出示问题)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寻找答案。 三、抓住关键,读中感悟。 1.(出示: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神!)你有什么疑问吗? 2.生交流:为什么称刘伯承为“会说话的钢板”? 3.理解“钢板”,钢板有什么特点?(说明刘伯承意志坚强)4.文中哪些词句具体反映了刘伯承有坚强的意志?请大家分四人小组学习§2——§4,并划出有关的词句。 5.大堂交流: 出示第二节文字、交流 ☆重点体会: ①“坚决不愿意”、“恳切” (感受刘伯承不怕疼痛的勇气)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话,通过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 ②“能!我一定能!”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 2 课《雨说》导学案《雨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 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 2. 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 3. 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4. 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

交流。 2《雨说》导学案- 常青树- sxyqjmh 的博客2《雨说》导学案- 常青树- sxyqjmh 的博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美读并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 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三、布 置作业,完成练习。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军神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沃、匪”等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正确书写文中“庆、龄”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精读,理解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 4.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文中的会认字,正确书写文中的会写字,理解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具准备 课件、作者及人物简介、词语解释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2】关羽刮骨疗毒 学生自由阅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感受到关羽豪迈的大丈夫的帅气、光彩风度、勇敢无畏、意志坚强。) 2.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板书课题:军神) 学生齐读课题。 2.【出示课件3】学生阅读了解人物 刘伯承,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四川省开县人。 3.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 【出示课件4】简介作者 毕必成,中国著名电影编剧,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代表剧本《庐山恋》。【出示课件5】故事背景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6】: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雨说九年级上传语文教案

雨说九年级上传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雨说》教案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 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

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 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 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 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 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 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 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 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 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 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 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禁锢(jìngù)留滞(zhì)喑(yīn)哑(yǎ)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 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 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

【名校教室】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2 雨说 导学案汇编

2雨说 轻灵飘洒的春雨,素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春雨之夜,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李清照发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感慨。而今,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淅淅沥沥地走来了,它在向我们轻声地诉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雨的絮语。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通过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2.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3.理解“雨”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4.领会文章主旨,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当金黄的油菜花在江南的田间竞相绽放时,当乡间小路夹杂着春雨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时,无疑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同时也会让人又无限的遐思。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雨说》中的各种生机。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田圃(pǔ)禁锢(gù)留滞(zhì)喑(yīn)哑 丝缕(lǚ)喧(xuān)嚷帘(lián)子耸(sǒng)立 蓑(suō)衣斗笠(lì)油膏(gāo)襁褓(qiǎng bǎo) 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寒浅:初春时淡淡的余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喧嚷:(很多人)大声地叫或说。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样。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或长眠。 3.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4.背景链接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文革”灾难结束不久,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音乐美。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①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②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③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2.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尝试划分诗作的结构层次,并为诗作的每个部分命名。 【交流点拨】“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二)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军神》教学设计

《军神》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课前的这几分钟,我们随便来聊聊,生活中你最敬佩那些人?为什么? 生:我最敬佩医生,因为他们能救死扶生,为人们解除病痛。 生:我最敬佩我的语文老师,因为他的知识很渊博,总能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生:我最敬佩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因为她不但学习好,而且还有特长。……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谈,并要说明理由) 师:课前同学们谈了自己所敬佩的人,有的同学谈到敬佩军人,敬佩他们的勇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军人――刘伯承。[板书:刘伯承]对于他,你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对刘伯承的了解,有的来自平时的读书,有的来自课前的预习,你们很会学习,也很善于学习。在预习中已掌握了很多信息。在刘伯承的身上,还有一个更为震撼人心的故事,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17课《军神》。如果你愿意,请举起手,让我们怀

着敬佩之情,一起写下课题。[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让我们来交流读课文的收获,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讲了刘伯承在手术时拒绝麻醉的事。 师:你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事件,但我认为还不够完整,有补充吗?生:刘伯承在手术时拒绝麻醉,手术中忍受住了巨大的痛苦,得到沃克医生的称赞。 生:我再来补充他,沃克医生的称他为军神。 师:同学们通过互相补充、交流理清了课文的主要脉落,不错!这一课讲的就是刘伯承年轻时治疗受伤的眼睛,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称赞他是军神的故事。 师:沃克医生是怎样称赞刘伯承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流览课文,画出沃克医生的称刘伯承为军神的段落。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勾画] 师:把你找到的段落来读给读给大家听。(生读,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这段话) 师:读了这个句子,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听雨》教学设计

《听雨》教学设计 ------蔡甸区小集中学周威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富有深切的人生况味和生动的诗情画意,底蕴丰厚的抒情散文。 “听雨”自然要描写自然界的风雨之声,但作者不仅描写了听到的雨声,而且相关联想层出不穷,字里行间充溢着浓郁的人生况味…… 从“听雨”这一题目来看,无非是描写自然界的风雨之声。本文不仅描写了所“听”到的雨之景,而且别出心裁,将人生境界、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化入文字,新意迭出,深切人理,隽永耐品。其文笔透着哲思与睿智。一是富含底蕴的文字描写。如“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二是多处用了比喻、排比修辞手法,妙语如珠,俯拾即是;将听雨写得雅致之极,显示了文字的机智,丰富了文字底蕴,一举多得,值得学习。三是诗词的巧妙引用,使文章语言更加绚烂多彩。如“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等语句引用得舒卷自如,很好地衬托出作者的精神境界。因为诗词歌赋、民间俗语等,大多是语言浓缩的精华,极富表现力。巧妙地暗嵌在恰当的语境中,会使文章饱满、厚重,增添几分韵味。这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 明晰的条理结构。文章中有一些语句,或提示主旨,或提示主要内容,把这样的语句编放在文题前能吸引读者,引导阅读。开头与结尾简洁明了,照应严谨,昭示了主旨,可谓自然天成。要启发学生灵活把握文章结构。季羡林散文《听雨》的线索就是作者在具体情境中“听雨”的情景和过程,只不过它不是很集中很完整,而是时断时续,常常为有关联想所切断。正是由于文章中的事件或情境不是很完整,其线索也就更多地表现为一些有象征意义的景或物,这些作为线索的东西是作者情思的寄托,教学中不可不格外注意。 对文章人生况味这一主旨的把握,教学过程中不可苛求。古人有“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说法,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追求的艺术风格就是“淳朴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因此,要善于通过关联性的牵引和阅读让学生自主体味出文字背后的底蕴。如同听雨,要有一份淡泊的心境,学习听雨,也应本色自然! 从文本的教育价值来看,文本所反映的生活感怀,对当代中学生的人文修养、人生态度的架构;对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关爱自然、关注民生、关爱社会的情感,以及求知不止的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都是大有裨益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品味情景交融的意境,欣赏独具魅力的语言。 2、积累中国古典诗、词,品味文字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体会作者对民生的关注。 2、根据自己的体味,联系相关文本的表达技巧,走出文本,反映生活。 情感目标: 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关爱自然、关注民生、关爱社会。 [教学重点] 体会意境,品味情感。 [教学难点] 走出文本,反映生活。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军神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军神》是第九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眼伤时,拒绝使用麻醉剂,手术时一声不吭,手术后说出刀数,沃克医生称赞他为军神的事情。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刘伯承这次受伤是在1916年3月,他当时担任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连长,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为救一个战士而受伤的。四川护国军是反对袁世凯称帝而组建的。《军神》这课内容,写的就是他几个月后到重庆治疗眼伤做手术的事。故事内容引人入胜,让人读过之后受到震撼并对刘伯承产生敬佩之情。 《军神》一课在表达上特点很明显,课文大量描写了人物的语言、神态及情感的变化,突出表现主人公的精神品质。课文不仅有对刘伯承的正面描写,还借助描写沃克医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从侧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这是一篇写人的课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条是手术前、中、后刘伯承的表现;另一条线索是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变化。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但故事发生的时间离学生较久远,有些学生可能对刘伯承的特殊做法难以理解,可能理解课文大量描写沃克医生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去体会。同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想象,或者补充文字资料、影视资料,让他们感悟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要求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2)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理解刘伯承钢铁一般的意志。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沃克医生神态、情感的变化及刘伯承的表现,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教学难点:理解难句:“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四、教学建议

人教版《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 位庄镇第一初级中学位东梅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养学生解读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朗诵全诗,体会本诗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联想想像法。指导学生展开想像把握诗中的意象。 3.评析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畅所欲言。 4.探究学习法。用于诗歌鉴赏方法的探究,根据学生实际酌情进行。 教学用具 录音机、教学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她们吸收了几千年诗词深邃的神韵,借鉴了外国诗艺自由的脚步,感受着新时代清新的气息,装点了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盛装。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解题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雨说》是他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诗歌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儿童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诗人从小在炮火中长大,他深切体味过战争的苦难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视童心的天真烂漫,也更能懂得“关爱”对童年的意义。诗中“雨”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正寄寓了诗人真诚的希望。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定一名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田圃(pǔ) 禁锢(jìngù) 留滞(zhì) 喑(yīn)哑(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的词要重读。) (3)播放萨克斯乐曲《春风》,请学生伴随音乐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 明确: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2.具体研习。 (1)播放范读录音带(并配音乐),请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意象词语,并通过联想、想像把这些意象所在的诗节描绘成一幅图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雨说》教案新人教版

雨说 教学目标 1.体会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意象,把握本诗的主题,感受作者饱含的真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大家还记得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吗?在中华诗歌的宝库里,还有许多灿若星河、异彩纷呈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课堂实录 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 郑愁予,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其成名作《错误》1954年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 2.追溯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80年4月28日的台北《联合报》上。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极为关注祖国大陆,这首诗既是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它在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的基础上,又展现出清新动人、欢快率性的一面,因此此诗一刊出,立刻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 3.识记字音、字形 田圃(pǔ)禁锢(jìn gù)留滞(zhì)喑(yīn)哑 (yǎ)披蓑(suō)戴笠(lì)襁(qiǎng)褓(bǎo)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学会朗读诗歌,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学生朗读课文,体味雨说的内容,体味本诗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得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全诗分为九节。其中五次以“雨说”为提示语,是“雨”的诉说的内容变化和情感递进的线索。 第一节,雨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二节,雨轻轻地来了,满怀着爱心。 第三节,雨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它的到来。 第四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 第五节,雨请孩子们跟着它去迎接春天。 第六节,雨告诉孩子们它是笑着长大的。 第七节和第八节,雨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 第九节,雨交代它最终的归宿。 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让“雨”对孩子们深情地倾诉,令人真切地感到,“雨”的挚爱之心,展现了一位春天使者的形象,一位鼓励孩子们自由欢笑、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