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灯光(教学反思)

11 灯光(教学反思)

11 灯光(教学反思)
11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楚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胜利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可怜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良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优美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例外?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楚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良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爱护现在的优美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不够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灯 光 教案(含反思)

灯光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谁写的呢?(王愿坚)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的编剧就有他一个。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认识生字词)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

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往事这部分内容,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请几个学生装在全班说说,然后组织学生评议。)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3.学生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1)学生质疑:为什么看到这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万盏灯”——这么多的灯,大放光明,广场

人教版七年级下初一英语第11单元教学反思

Unit 11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A 2d SectionB(1a-1d)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总结学习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和运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动词过去式以及句型的问答。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情景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新授词组时,将一般现在时与一般过去时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般过去时这一时态。同时本节课学习了大量的词与短语,以及询问对于旅游的感受的句子以及回答。通过对形容词的归纳,使学生能够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及评价性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引导学生对于谈论过去的情况有较丰富的,深入的体验,帮助他们理解领会一般过去时用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气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情况不错。第一,大多数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问答,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自信。第二,关注学生的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本节课无论是复习还是新授课时,都及时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馈信息,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相互结合。第三,引导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节课通过对形容词的归纳,引导学生正确去评价How提问的疑问句。 但是学生对于涉及be动词和行为动词的句子结构还是有点模糊。对于涉及be动词的,在具体的语境中与一般现在时还不能清楚的区分开来,对于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式,同样也存在不能区分开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另外对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还不能清楚的记得,对于不规则变化的动词,记不清过去式的拼写和发音;学生对

一般过去时的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存在助动词动词还原的规则,也不能充分理解,导致对一般过去式句子结构存在许多错误。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会着重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不会不理解的地方,多加练习巩固。同时应该多去鼓励一些落后生,使他们增加学习英语的信心,克服学习英语的困难。虽然疫情期间教学效果是一种挑战,我会积极利用答疑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保证教学质量。

f《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灯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憧憬、璀璨、华灯、黑魆魆、豫皖、千钧一发、阻击、围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4、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启迪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多好啊!”这一句子的含义以及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表达顺序,启迪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课文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大钊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词语正音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字词正音。 3、理解下列词语“憧憬、璀璨、华灯、黑魆魆、豫皖、千钧一

发”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点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书,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他自己则因被火光暴露英勇地牺牲了) 2、找出课文中关于那本书的的描写。看着着本书郝副营长说了些什么? “他并没有点烟,……‘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1)什么“多好啊”?(电灯) 教师:在今天看来,电灯已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东西了,可在那个年代却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几乎遥不可及。郝副营长再说这句话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名回答 (2)多好啊——深感羡慕 3、郝副营长想不想让孩子们用上电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美好憧憬 4、为了把这美好的憧憬变成现实,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后来才知道……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点燃的仅仅是那本书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5、教师:这边是关于灯光的动人故事,同学们,文章是从一开始就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吗?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明白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明白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讲讲看了这些灯光,您想讲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您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突然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她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小孩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讲的?(2)她在讲——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您的感受、 4、学生依照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能够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灯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灯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体会本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的关系,并感受作者这样写的深意。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重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学习会议性文章的回忆线索安排。 考点:理解课文内容,识记文中的词语。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 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再抽生说。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 (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 4、拓展延伸: ⑴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⑵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①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②学生点评。 四、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提要: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 源自物管学堂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编排了五篇有关伟大女人的故事。这五篇课文分别是:11、黄道婆12、提灯女神13*香玉剧社号14、居里夫人的三克镭15※、花木兰,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女人的勇敢、纯朴、善良的美德,同时也会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本单元要以“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伟大”为专题。教学中紧紧围绕着这个专题展开,结合每篇课文课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母亲的伟大。教学中继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是运用了领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的要求,让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第三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有些学生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的完成。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的完成,同时作业质量也比较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 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让我清醒的认识到:以后的教学中要注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12、《提灯女神》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的,它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难点是启发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交流课文中讲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今天的的内容服务。其次,我让学生充当南丁格尔面对妈妈与姐姐的强烈反对,会如何说服她们。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置换角色想象说话,为了让学生更近地走进南丁格尔的内心世界,是为了更准确地理解她的信念,如此,学生才可

【六年级上册部编语文】全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含习作及语文园地) 9《竹节人》教学反思 《竹节人》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主要写了“我们”当时迷上了竹节人,并且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最后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也偷偷玩竹节人的趣事,表现了孩子们甚至老师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 一、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效果很明显,有以下几点: 1、从整体把握,分成几部分来把握。因为本课的课文比较长,为了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我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线索,通过“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竹节人被没收——看到老师偷偷玩竹节人”这样的一条线索,让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在心中构建起来。 2、在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在把握线索的基础上,让学生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通过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补充,使得他们对本文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喜悦与满足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3、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感情的同时,让学生知道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读法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在为了完成叫别人制作这种玩具的任务,我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该先快速地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地读。 5、在品读文中的经典词语和句子时,我在教学中引领学生运用“抓住文中的具体词语和句子,通过联系生活来想象”的方法学习,例如,描写老师没收玩具时“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等词语,将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详细地刻画了几个场景,整个过程有详有略,错落有致。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在本课中通过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准确地把握了本课的目标。本课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而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 教育1课《滋养生命之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培养 1、珍爱食物,懂得食物帮助我们滋养身体。 2、懂得挑食不利身体成长。 (二)行为技能训练 1、初步了解生命营养基本常识。 2、初步了解日常食物能提供哪些营养物质。 (三)知识经验积累 1、知道购买包装食品留心食品营养成分等信息。 2、知道缺乏营养给身体发育、身体健康等带来不良后果。 二、教学重点 知道生命需要营养,没有营养的支持,生命就会停止。 三、教学难点 了解人体必需的七大类营养素以及它们对人体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活动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观看一段美食视频。 2、同学们在享受美食的时候,考虑过食物中的营养跟我们身体的关系了吗?(板书课题) 3、我们的身体就像一棵树,如果没有营养的滋养,就会枯萎。 (二)读议平安故事 1、在十八世纪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英国海军舰队出海打打仗,还没有遭遇敌人,士兵们就集体得了一种奇怪的病,濒临死亡的绝境。在医生们束手无策时,一种水果竟然治愈了这种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看平安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水果让奇迹出现了。(学生自由读故事) 2、同学们,为什么小小的柠檬竟能让士兵们转危为安?如果人体里缺少其它营养素又会怎么样呢? 3、正如引言里所说,我们的生命之树如果没有营养的滋养,将会枯萎,那么我们身体到底需要哪些营养素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平安指南。 (三)学习平安指南 1、学习平安指南之前,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平时都喜欢吃什么食物?有没有不喜欢吃的食物就拒绝吃的现象? 2、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平安指南,大家可以和周边几个同学一起学习,边看边讨论: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哪些?(学生合作学习) 3、(学生交流时,出示这七大营养素的图片)我们一定要认识这些朋友,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命就会终止噢。

2017-2018最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英语第十一单元unit11教学设计(15页)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

九年级英语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Section A 1a-2d 科目English 年级Nine 班级 教学时间2课时执教教师 课标要求能用所学词汇谈论事物对人的影响 学习者分析与教学环境 分析 学习者分析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词汇:rather, would rather, drive, drive sb. crazy/mad, the more…the more…, lately, be friends with sb. leave out, friendship. 2.掌握make 的使动用法(make+sb.+infinitive without to; make+sb.+adj.) 3.能够用英语描述事物对自己感情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见教学环节 3、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一些表达感情的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并培 养学生正确处理事情,特别是不好的事情对自己的正面影 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掌握本课时中出现的生词 2.能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情感 3.正确理解make 的用法 难点掌握make的用法 教学资源教材、PPT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 学生自主学习Step 1 :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单词。 1. We should spend more time with our friends to make our friendship (友 谊) stronger. 2. Jim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and gets to sleep in class lately (最近). 3. This naughty baby often drives (迫 使) Mrs. Smith crazy. 4. I often feel sleepy(困倦)after taking this medicine in the morning. 5. I have realized (意识到) that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pet dog. Review the words.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 在轻松的氛围中为 本课的学习掀开了 序幕。

《灯光》教学反思范文

《灯光》教学反思范文 篇1:《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讲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较远,学生对战争时候生活的苦难难以理解,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与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与“灯光”,展开教学,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考虑,课文什么缘故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考虑,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依照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慢慢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小孩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怀下一代与不怕牺牲的品质、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不在如何的情况下讲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考虑,她们在讲话时,看 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不?让学生从中体会考虑,讲出自己的理解与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个地方“多好啊”不仅仅指小孩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小孩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 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个地方,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讲讲,我们现在的生活,与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 生以有了特别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特别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考虑,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四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教学反思 课文目录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自然的启示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13、夜鹰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生命 20、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麦哨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6、全神贯注27、鱼游到了纸上28、父亲的菜园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29、语言两则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一、《独坐敬亭山》教学反思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赵习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听了她的发言,我首先予以肯定,并鼓励其他同学今后和要这样发言。同时我也感到这个孩子真的很有想法,并且她还能够把自己的见解清晰得表述了出来。如果课堂上,其他的学生也能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就上出“语文味”来了吗? 二、《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会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灯光优质课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黑魆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课件ppt 教法学法: 自学、小组合作探究,联系实际生活 课型:新授课(略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请看几幅关于夜晚灯光的画面。播放画面。 谈谈自己的观后感。 这美好、温馨的灯光是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生活的象征。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11、灯光看课文给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王愿坚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七根火柴》、《党费》、《粮食的故事》等。 只有随军记者才能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发生在战场上感人的故事。 打开课文11灯光 三、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读一读下列词语 围歼战千钧一发点燃暴露性命漆黑憧憬陷入璀璨、黑魆魆、 2、你能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课文写了在一次围歼战中,郝副营长在千钧一发的时刻。点燃了手中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因此而暴露了自己,勇于牺牲的事。) 3、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板书:)引导学生悟文章写作方面的特色。(倒叙,由眼前的事物,产生联想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往事,再回归现实的这种写法成为倒叙。) 很明显课文重点写了回忆往事,下面重点分析往事中的人和事。 四、再读课文,思考: ○1、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2、他们再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1、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路人看到这北京的美丽,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教学反思1 【描述】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提示学生以“多好啊”或“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在小组里交流。检查阅读效果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

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从“多好啊”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再次快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再深入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在学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让学生再深入往下想,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怎么做,画出有关语句体会郝副营长的牺牲精神。 【规划】 教学时可以“灯光”为线索,深入理解课文。在学生快读课文,大致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快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灯光的词句,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 灯光教学反思2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接触这篇课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为现在的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四单元教案

11 黄道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13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准备 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 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都通顺。 2.检查词语 (1)听写 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 (2)订正 3.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 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 (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 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 (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 3.本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 (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 4.讨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讨论结果 (1)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 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一一被王母抓走一—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 1.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品质。 继续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结局以及出现的各个人物的特点。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专制蛮横,使学生对织女悲惨结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辩一辩。 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引导孩子们辩论王母娘娘做得对吗?织女有更好的选择吗?孩子们自由组织语言,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特点更加凸显,处事方法逐渐明朗,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钟,自由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也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4.拓展。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简单复述后,引导孩子们创造故事,列提纲,想一想会写哪些情节?会出现哪些人物?你会展示他们怎样的个性特点呢?让孩子们走进创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达技巧。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能力很强,整个故事叙述得条理清楚,明白。 1

《灯光》教学设计优质课

《灯光》教学设计 张晓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钧一发、憧憬”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本文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品、悟,透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及碑文朗诵。 2.谈话:看到这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听到这深情的碑文朗诵,你想起了哪些革命先烈们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品课文,感受英雄形象 1.学生自读勾画批注。 自由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想一想: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相关语句旁边进行简单批注。 2.全班交流,深入品读,丰满人物形象。 … (1)(英勇善战)第4自然段 (2)(热爱学习)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他注视…”)(抓基础意思理解——“注视”)(方法迁移理解——“沉思”)。 ①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画让他如此专注地看着,而且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课件出示“书上有…他注视…”,板画电灯简笔画)就是这样一幅图画,引出了我与郝副营长之间的一段对话。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②品读“多好啊!” A.自读品味。在这段话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是——(多好啊!)请你用笔把它圈出来。为什么郝副营长反复地说这句话每次说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到文中去好好地品一品,请你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B.反馈第一次。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图时) (课件出示:,多好啊!的句式说一说) C.反馈第二次。郝副营长第二次说到“多好啊!”是怎样说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灯光》教学反思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兽古上山市名扬镇装载小学* 教师:葛蝇给* 班级:朱雀捌班* 《灯光》教学反思 《灯光》是一篇回忆往事的课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文章叙述的故事离现在甚远,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知之甚少,如何带领学生走入课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够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价。因此,在教学时能否找到突破口为学生理解课文作铺垫是取得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课教学紧扣单元训练点以及课文链接,抓住两条线,即“多好啊”和“灯光”,展开教学:首先,抓题眼,初识英雄形象 教学时,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就紧紧抓住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课文哪几处写到了灯光,以此引起学生的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围绕写到灯光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发现,老师做顺势引导,帮助学生逐层理解,渐渐深入,一边读,一边理解。通过课文的进一步学习,学生了解到,郝副营长因书中看到孩子在灯光下看书而憧憬未来,郝副营长为了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但却赢得了围歼战的胜利。学生初步感受到郝副营长关心下一代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再读课

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最后,比今昔,铭记英雄事迹 学到这里,我突然把学生的思绪从战争年代拉回现实,让学生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战争年代有什么不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此时,战争年代的苦难岁月学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现在的优越生活学生更是亲身体验,因此课堂气氛以非常活跃。此时,我顺势让学生思考,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靠千千万万像郝副营长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最后,我以我们要牢记这些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报效祖国结束本堂课。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2017-2018最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九年级英语第11单元-unit-11(5页)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汇的用法、短语的用法: 2.掌握语法: make 的用法 【教学重点】 掌握语法:make 的用法 【教学难点】 掌握语法:make 的用法 【教学内容】 【重点短语】 句子重难点解析 Unit 11 Sad movies make me cry. 1. for the first time 第一次 2. the first time ... 第一次…… 3. be supposed to do ... 应该做…… 4. be expected to do sth. 被期望做…… 5. shake hands with sb. 和……握手 6. hold out 伸出 7. to one's surprise 令……意外的是 8. be relaxed about ... 对……感到放松 9. rush around 匆忙赶路 10. value the time 珍惜时间 11. in one's everyday life 在日常生活中 12. drop by 顺便拜访;随便进入 13. after all 毕竟、终究 14. get mad with sb. 生……的气 15. make an/every effort to do sth. 努力做…… 16. heavy traffic 繁忙的交通 17. It's no big deal! 小事一桩! 18 clean ... off 把……擦掉 19. be worth doing 值得做 20. table manners 餐桌礼仪 21. stick ... into ... 把……伸进…… 22. take off 脱下;(飞机)起飞 23. as ... as possible 尽可能…… 24. be worth the trouble 值得麻烦 25. point at 指着 26. point to 指向 27. go out of one's way to do sth. 特地/努力做…… 28. make sb. feel at home 使……感到宾至如归 29. be comfortable doing sth. 自在地做…… 30. feel good about doing sth. 做……感觉良好 31. behave well / badly 表现好/不好 32. good / bad behavior 良好/恶劣举止 33. Chinese customs 中国的习俗 34. at the table 在桌上 35. at table 就餐 36. show up 出现;显现;赶到;使……出丑 37. show off 炫耀;显摆 38. show ... around ... 带……参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