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几点具体做法[论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几点具体做法[论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几点具体做法[论文]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几点具体做法[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

小学作文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课,在实际教学中,一到上作文课,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作文课,有不少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发愁、害怕,甚至不愿意上作文课。这种对写作文失去信心和产生厌烦心理的现象颇使老师、家长们头痛。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发挥好。二是学生语文基础差,这在平时作文中就表现的尤为明显。虽然有些老师在选取素材上从头到尾指导得有条有理,但学生写出的作文仍是干巴巴的,让人读了觉得空洞无味;也有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习惯指导学生在选材、立意等方面提高标准:不论写什么内容的作文,总要求学生要写出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选材上过于拘泥教材要求,指导缺少创造性。这样一来,对年龄小、阅历浅、知识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无疑是要求过高。这当然也就挫伤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和勇气。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在这里,就我们在农村小学十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学会观察事物,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观察事物是智慧的能源,一个人的百分之九十的知识来源于视觉。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是人们发现问题和创造发明的首要步骤,观察能力在小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提高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农村学校,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这为农村的小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取材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比如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春天山清水秀的农村到处绿芽压枝头繁花似锦绣的美丽景象;夏天孩子们喜欢到小溪里捉鱼、游泳;到了秋天便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热闹非凡;冬天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沉静之美.这些农村特有的景象都是农村小学学生能亲身感受的真实内容.教师可以“陪同” 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学生观察后向同学、老师说一说或在日记中记下观察的感受.这些内容生活味道浓厚真实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感从而激发写作兴

趣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受可以抒发而是能使作文言之有物能写出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有了写作兴趣和观察能力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 二、培养学生运用规范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避免用方言表达而是用规范的书面表达尤为重要.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功底还比较薄弱有时候分不清方言口语和中文规范表达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如笔者曾批改过的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我放学回到半路落水了!”笔者阅到此处大惊失色以为他掉进水里了赶紧往下看一看才知道原来他想表达放学路上下雨了.在笔者所在的乡村方言里“落水”即“下雨”之意.还有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私自到河里游泳被罚写检讨他在检讨书中写道:“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去洗身了”. 其中的方言“洗身”与普通话的“洗澡”、“游泳”同义.他这么写就有保证永远不洗澡的意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规范语言表达是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 1、是用词准确。 2是句子完整.就要求学生要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培养造句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论文 ,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展示。学生应喜欢说,愿意写。但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导致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产生了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在竭尽全力地指导教学,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怎么也看不见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有的更是如一个模子印的一样,千篇一律。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呢? 写作文确实好似让很多学生头痛的事,因为他们无话可说。而要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个人经历,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还要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我想这正是作文指导的关键所在。但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老师的真情投入,更需要激发情感的耐心和艺术。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但如何激趣让学生乐于表达呢?首先,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写作心理,多角度,多形式地设计活动作文的内容,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我们可以采用配画外音、续写、创设情景、运用联想等方式设计作文;也可以采用一些游戏来提高学生作文积极性,如:“猜谜语大赛”“成语结龙”“大比拼”……总之一个目的: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因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是开启习作之门的金钥匙。

生活是美好的,处处都是闪光点,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只有贴近生活的文章才不会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如:按空间位置顺序,按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等。并且要多动脑思考,想想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思维能力。只有多想想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因为从现象到本质,不要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本质。要培养学生辩证地、唯物地认识事物。 所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文章是生活,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让学生在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多去发现、摄取,从而去表现,去抒写。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生活的真谛,又何尝不是作文教学追求的境界?作文教学中应该指导每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东西来。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怕写作文。面对单一的材料、统一的要求,思维受到限制,内容千篇一律,更无真情实感可言。我们的作文教学,常常给学生设置雷区,告诉学生“要这样”、“只能这样”,钳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

最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是学生各种知识、 各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不但要有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和方法。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学段使用 的词语是“写话”,而第二、三学段把“写话”改为“习作”,说明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要系统地学习习作了。第二学段的“习作” 既承接了第一学段的“写话”,又为第三学段的“习作”打下基础,是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三年级上学期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教师的习作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或叙写不生动,或缺少条理,或 描写无着落点,或对事物的体验不深,或缺少细节的描写,,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但写作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以下是我校中高学段学生完成片段习作的的情况: 【片段一】我们一人一个蓝子,走进草莓地里开始自由摘草莓了。我 走过了一个大大的箱子,跑回来左看看又摸摸的,我和妹妹摘了一个长长的草莓看起来,最后妹妹摘得最多,妈妈第二,我最后。——四 年级《摘草莓》 【片段二】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玩,我们玩钓鱼。我们拿起鱼杆和鱼 钩和鱼食就出发了。我们放好鱼杆就去玩了。后来回来什么也没钓到,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马上改了过来。我们又钓了起来。后来我高兴

地回家了。——五年级《钓鱼》 【片段三】我们先分两队,后再玩一对,黄队一队,红队一队。我们 开始了,我看着球,我一下子就提到了球后一踢,球飞向了黄对的护 门员,他没有捉住。——五年级《足球》 从这三位小学生的习作片段,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中有多处出现了语病、错别字,而且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词语和表现手法,语 句干涩,毫无生气,似在记一本流水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对单元习作教学的方法还是“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以致于学生在片段写作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令人担忧。反思往日的单元习作教学,我们应该不断地叩问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教师还是学生原因? 那么影响小学生习作片段描写不生动的原因有哪些呢?若从习 作教学过程来归因的话,我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枯燥无味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要求不明确,心态显虚浮 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可从第二学 段开始,单元习作和考试题目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学生还是依照“写话”的要求进行“习作”,导致习作内容与习作要求相距甚远。无论是课堂作文、回家作文,或是考场作文,往往都是不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农村孩子怕写作,对写作是谈之色变,无从下手。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孩子呢?那就要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材,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把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真情火花,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教材文本阅读积累引导迁移写作创新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写作文,学生是谈之色变,尤其农村孩子更怕作文。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的也没有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 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形成了: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惧、畏缩心里呢?我经过这几年的上下求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如何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阅读、去积累呢?那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即组成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最小组成单位的单篇文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文本即“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之意(叶圣陶语)。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本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位好老师,好向导,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孩子们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了解气势非凡的《长城》,欣赏了《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祖国的山山水水...... 以文本轴线,生发开去,品相关文章,作家趣事,时代背景,让每一个孩子爱学乐学,从而多阅读,广积累。学校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农村办公室图书,都给了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诗词歌赋拨动人的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着大作、佳篇佳作。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孩子,激起孩子智慧之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2、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3、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 三、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究教材,紧扣文章,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

农村小学作文

农村小学作文“个性化”教学初探与尝试 课题研究、执笔: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是创造的社会、个性的社会,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个性化人才,我们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使学生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自主地表达个人感受和体会、发挥自我的个性。 地处农村偏远山区的我校,语文老师们在闲暇时聊到的共同话题: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以下现状: (一)学生害怕作文,视作文为畏途,在作文课上,学生被动习作,机械操作。 (二)作文教学重形式轻内容。在作文教学中,不恰当引进创作上和章法上的概念等等;更有甚者,还有所谓的“分格训练”,把作文训练分成若干个“格”,然后分格进行训练。这样做,从表达上也许会收到某些效果,不但把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框在“格”里,连学生思想也“定格”了。 (三)对学生作文的“思想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为此,学生只好编造一些假话、空话、大话来表现“有意义”,较尽脑汁“拔高”作文的思想水平。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方面,是相当不够的。其中问题最大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指导方法来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无法达到应有效果,而成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2、滥用固定不变、人云亦云的作文套路来指导写作造成“一花独放”的无奈局面。 3、采用抹杀个性、无视基础的写作练习,企望提高作文水平,实际上造成了学生作文兴趣的严重丧失。上述现象的产生,其实质是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由于个性差异,每个人对事物的观察、看法、表述也就带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如果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充分展示发展其个性,他们的笔下就能流出饱蕴个性的文字,作文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这也是本人在此要提出此课题的缘由。 课题界定: 1、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理论依据: 这一课题以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所探索的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及作文个性化教学一般规律,能丰富作文教学理论,能有效地为语文教育理论建设服务,同时也为语文教师的我在专业成长旅途上服务,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引导学生追求人性之美,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引导学生感受习作中的真,善,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包括好奇心,探究的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能起到一定作用,能为更多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服务。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本班小学生表达生活和思想的能力,既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要的习作能力,又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人格的健全完善,使之能表达出真正反映心声的个性文章。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吴洪刚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吴洪刚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 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城市小学生与农村 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 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 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 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 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 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 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 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 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 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此将本人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 段等 1.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 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 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 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1.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 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 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 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 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 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 出来。 3.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 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 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 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 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 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 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 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浅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许多学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本文浅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欢迎阅读了解。 摘要:让学生根据实际的生活环境,抓住熟知的写作题材,在多读、多练中掌握写作的路径。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搞好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 农村小学生更怕上作文课,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提到作文,学生就头痛,甚至大呼小叫:“不会写,没有什么可写”。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反应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不会写”——学生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没有什么可写”——学生的生活阅历不丰富,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观察,对课文的好词佳句不掌握。作文好比建造一座房子,光有建筑材料没有建筑方法不行;只有建筑的构思没有建筑的材料更不行。只有二者兼而有之,并巧妙地融合才会建造出漂亮的房子来。所以,要学生不怕作文,写好作文,作为教师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学生各类作文的材料和写作方法问题,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引导”上下功夫。

下面就结合我二十多年来小学作文教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农村孩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环境里,那里有起伏的山丘、苍郁的树林,快乐流淌的小溪、清溜溜的池塘、宽广碧绿的稻田、高低错落的房屋,让孩子们撒满欢乐的竹林、果园、荒坡…… 那里有勤劳朴实肩杠锄头,脚穿皮革鞋的老农;那里有手牵牛绳、口语依呀的放牛小童;那里有肩背竹篮、浪迹青山采摘野果的小女孩…… 这些都是城市孩子生疏而农村孩子熟知的写作材料,所以,只要我们这些农村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且灵活运用写作方法,认真组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多写自己熟知的事,那么,农村的孩子就会写出许多优秀的朴实感人的文章。 小学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大都是名篇佳节,各有所长。有许多文章的好词、佳句值得我们去积累、去熟知,是学生写好文章的第一步,文章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或者有的文章的某一节某一段值得我们借鉴。因此,每教完一篇课文,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练笔。因为学生刚学完一篇课文兴趣未消,对好词、佳句、文章的写作特点、课文脉胳、教学设计、层次安排都非常清楚。正是模仿练笔的好机会。 如学习《落花生》一文后,要求学生学习借物说理的方法写一篇《竹子》;学习了《灯光》一文后,布置学生以“现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海塞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在我长达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创作的美好,我把自己思考过的、感觉到的、爱过的、悲伤的情绪和经历记载下来,确实是一件值得心醉的事情了。而我也一直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我们语言交流的工具,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播和碰撞。但是在农村,没有良好的汉语言环境,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作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来提高农村作文的教学质量,这一问题就显得极为迫切。下面谈谈我在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粗浅的几点看法。 一、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兴趣。 我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 虽然孩子们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天地没有城里的孩子那么宽阔,但我认为在孩子的心中,自己的故乡才是最美的,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才是他们最熟悉的。在这里有勤劳的农民、有潺潺的流水、有动听的蛙鸣,有金黄的稻田,还有弯弯曲曲的小路。有爱我们的父母,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有让我们为之感动的故事,还有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些都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都是他们眼中的美丽。而我们农村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把这些美描写出来。我记得孩子们有一次写自己的家乡,他们写到了自己村子的小河,那条小河是孩子们种地、洗衣、玩耍的天堂。面对这条熟悉的小河,有些孩子按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写出了小河的变化。有些同学写出了自己在河里抓鱼捉虾的趣事。每一篇文字都是他们对小河的迷恋。而这些熟悉的事物就是孩子们创作的基调。有了熟悉的事物,那么也就铸造起坚固的作文城墙。 二、熟读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朗读和作文会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孩子们大量的积累阅读,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拓展思维,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非常注意训练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逐渐学会纠正自己的发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错误,提高朗读能力。让朗读成为打开写作大门的金钥匙,让写作变得轻松有趣。 三、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量的积累可以丰富了学生的创作,因此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集本”,鼓励学生把课内课、外读物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让孩子们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分门别类用日记或片断的形式记下来,也可以用小卡片的形式摘录下来,还可以开展比赛活动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营造作文氛围,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我一直坚持“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就好像《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修而作文的批改不仅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完美,同时我认为作文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作文批改可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1、指导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要求学生首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认真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贵阳市白云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将近六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专题讲座)

浅谈乡村小学作文教学 合兴镇中心完小史明波 学生怕作文,尤其乡村学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学生与农村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我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十八年之久,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我校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 那么如何做到,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研究、探讨,总结得出乡村作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在此将本人的思路和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一、人们常说记得旧句子便是新文章,所以“词汇积累是作文训练的基石。” 引导学生积累词汇,让学生在习作时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这点对于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的语文教师,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做法。首先,学生从哪儿获得词汇的积累?我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把学校闲置的旧书架拿来放在班级教室的一角,让学生尽可能地把个人的藏书拿到这

里来,那就是让家长给自己买一两本有意的课外书籍,甚至还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从而使家长们由没有习惯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图书角里的图书已经相当可观了,极大地克服了农村孩子可供阅读的书籍少的不足。其次,专门开设阅读课,临场指导阅读。第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第四,积累的词语佳句要让学生尽量理解,平时通过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义,用自己的感情朗读词汇等做法,强化了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培养了语感。 二、题材拓展 现阶段在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 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题材的最好出路。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绘声绘色的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三、模仿入门,例文作文教学法 有人提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

××”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较少,所以农村孩子更觉得无话可写了。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写作兴趣,提升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尝试。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因为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来说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体验农村生活 学生因为生活在农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协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田间活,这正是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玉米,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

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所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二、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常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注重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常流不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从小就酷爱写作,孜孜不倦地写下了很多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平平常常的,没有什么特色,他非常焦急,于是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他对老师说:“为什么我写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福楼拜说:“你要肯思考,勤练习。你家门前不是天天都有马车经过吗?你就站在门口,把每天看到的情况,都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而且要长期记下去。”莫泊桑连续看了两天,也没发现什么,只得再次来找福楼拜老师,说他没看出什么特殊的东西,没有什么可写的。福楼拜却说:“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可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单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是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从此,莫泊桑就全神贯注观察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丰富的材料,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够知道,仔细观察非常重要,它是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不但要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且要注意多角度的观察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观察的方法不止一种,不光可用眼看,还可用手去模、用鼻去闻、用口去尝等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就越生动形象。所以,我们要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谈谈自己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谈谈自己对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多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叫学生写作文,就发现大多数学生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只有及个别学生动笔。我想这也是农村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课外读物较少,语言积累又不多,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觉得无内容可写。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 作文指导,情境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我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能根据情况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再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2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视,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3以“趣”激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记得教学学写“我的课余生活”一文时,当时我问学生;“什么叫课余生活?”大多数学生竟然对“课余生活”这个词无法理解,原因在哪儿?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关在教室里,根本没有课余活动,不管我说得如何丰富多采、如何有劲。可学生知道眼前之事虽感人,却无从下笔。后来,我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课后,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开展了一次非常普通的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他们觉得一点儿都不难了,而且非常有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概要: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逐渐将作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充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表达。让学生能在朴实无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社会风情中陶冶情操,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与写作动机,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现象,真正实现“我手写我心”,流露出真情实感。 现在的学生不缺少生活,生活可以说是多姿多彩,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平时的“练笔”中让学生放开来写,让学生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选文体,不要求他们长篇大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我经常以“谈谈心”“聊聊天”“说说话”“分享见闻”等来表述作文的要求。在谈论未来生活话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愿意把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想法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形成了“我手写我心”的习惯。这样以来学生作文就变得轻松、随意、纯真、自愿,就象山涧的小溪,一边流一边唱,无拘无束。 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参加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建立丰富的习 作素材仓库 “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广泛接触学生,全面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等机会,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如,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欣赏鸟儿的歌喉……参与墙报、办手抄报,举行写字比赛、画画比赛、文娱表演活动……从身边找素材,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找灵感,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帮助学生解决“无米可炊”的问题,牢固地建立了丰富的习作素材仓库。只要学会积累素材,写好文章就不再是难事!那习作素材的积累该如何去开展呢? 1.注重平时渗透,帮助学生建立起习作素材仓库 我们农村地区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程度较弱,辅导能力更小,学生学习习 惯也很不尽如人意,能够自觉主动去写作的就更少了,别提什么积累写作素材了。这就更要求我们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起习作素材仓库,能解决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渗透,指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观

小学作文教学瓶颈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瓶颈”与对策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我们的课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瓶颈”与对策研究》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把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写下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相应于课程标准中阐述,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维度,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的课题就是基于农村作文教学中的实际,通过在学生作文诸环节中的交融与共性策略的具体研究,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全面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在作文教学领域中的有机统一,从而全面实现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然而,很多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淡,内容不丰富充斥其中,令人不忍卒读。语文老师如果只懂得埋怨学生的知识水平差,生活阅历单调,情感单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我们应该努力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方法,指导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据资料可查,2011年重庆珊瑚小学开展了课题为《心与作文》的课题研究,他们研究的是小学生的真心真情作文,取得了优秀成果。2008年,江都吴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习作》课题研究。2011年江苏省陶湖中心校开展了《留守儿童感恩教育作文》的课题研究。上述研究较好地探索出小学生习作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和评价标准。 2.国外对作文教育非常重视,其中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中小学的作文教育很有特色,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美国的教育对作文的格式有一定的模式,内容却没有要求,反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美国从小学阶段起就非常重视写作教学。他们认为,写作包括复杂的多维度的认知能力,学生在掌握写作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必须从小开始进行训练。而且,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