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共220篇)(121-140)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共220篇)(121-140)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共220篇)(121-140)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共220篇)(121-140)

121.郭子仪

郭子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王在河中,禁无故走马,犯者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抵禁,都虞候杖杀。诸子泣告于王,言虞候纵横之状,王叱而遣之。明日,对宾僚吁叹者数四。众皆不晓,徐问之,王曰:?某之诸子,皆奴材也。?遂告以故曰:?伊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阿奶儿,非奴材而何??

1.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名官名

B.官名一般尊称

C.别号官名

D.爵名官名

2.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 )

A.母亲

B.妻子

C.儿媳

D.姊妹

3.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的是( )

A.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B.所请不当圣意

C.以是方镇跋扈

D.求无不得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敕不下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B.自艰难以来艰难:艰苦困难

C.是以方镇跋扈方镇:镇守一方的军区长官

D.言虞候纵横之状纵横:这里指放肆

5.对“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B.郭子仪认为皇上把他看得比一般方镇更重要,对他格外施恩,所以诸公应该祝贺

自己。

C.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

诸公应该祝贺皇上。

D.郭子仪认为皇上对他不像对待一般方镇那样姑息,有求必应,这就是对他亲厚,所以诸公应该祝贺自己。

6.对“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译得正确的一项是( )

A.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需经过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B.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想请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C.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是宰相不知体贴人啊!

D. 凭着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皇帝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是宰相不知体统啊!

7.“对宾僚吁叹者数四”的原因是( )

A.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

B.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C.朝廷姑息方镇武臣

D.某之诸子,皆奴材也

参考答案:

1. D.(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汾阳是爵名。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令公是官名)

2. B.(文中有“惜母”句,故知南阳夫人为诸子之母,为郭子仪之妻)

3. D.(“此”指方镇跋扈的程度)

4. B.(指安史之乱,不能停留于字面的解释)

5. D.(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武臣——节度使常骄横跋扈,有所要求,朝廷畏惧,尽量满足。郭子仪请求处分一个州县官,皇帝迟迟不批准,说明皇上不把郭子仪和一般武臣同样看待。这也说明皇帝知道郭子仪办事出以公心、忠于朝廷,所以郭子仪很高兴,希望大家祝贺他。“见贺”,即“贺我”)

6. D.(“请”,请求皇帝;前文有“奏”,弹劾;“体”,体统)

7. D.(叹诸子不懂事,不奖赏严肃执法的都虞候,而怜惜母亲乳母之子,是循私的表现)

参考译文:

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唐代州名,辖境在今山西省中部),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

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判官(郭子仪的下属)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

公(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令公)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

这说明宰相太不知体统了(因处分官吏要经过宰相)。汾阳王听到这事后,对手下官吏们

说:“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朝廷对地方上的军事长军持姑息态度,他们有所求,没有得

不到的。因此地方上的军事长官骄横不法,使朝廷存在疑虑,所以才导致‘求无不得’

的局面。现在子仪弹劾一个属官,皇帝迟迟不批下来,不过是我的请求不合皇帝的意思。

皇帝对我亲信恩重,不把我看成是一般的武臣,诸位可以祝贺我了。”听到这话的人,

都佩服郭子仪办事能出以公心并忠于朝廷。郭子仪在河中(河中,唐代方镇名,今山西的

南部),禁止军中无故跑马,违犯者处死。郭子仪的夫人的乳母之子,触犯了这个禁令。

军中执法官都虞候用刑杖打死了他。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哭着报告郭子仪,诉说都虞候如

何如何放肆的情况。郭子仪斥责了他们,并把他们赶开。第二天,郭子仪对手下的幕宾

和僚属叹息多次。大家都不了解是为什么,后来慢慢地问郭子仪。郭子仪说:“我的几

个儿子,全是奴仆的材料。”于是又把缘故告诉大家说:“他们不奖赏父亲的都虞候,可

是却怜惜母亲乳母之子,这不是奴仆的材料是什么?”

122.何竞

何竞,字邦植,萧山人。父舜宾,为御史,谪戌广西庆远卫,遇赦还。好持吏短长。有

邹鲁者,当涂人。亦以御史谪官,稍迁萧山知县,贪暴狡悍。舜宾求鲁阴事讦①之,两人互

相猜。县中湘湖为富人私据,舜宾发其事于官,奏核之。富人因奏舜宾以戌潜逃,擅自冠带。章并下所司核治。鲁隐其文牒,诡言舜宾遇赦无验,宜行原卫查核。上官不可,驳之。会舜宾门人训导童显章为鲁所陷论死,下府复验,道经舜宾家,入与谋。鲁闻之,大诟曰:?舜宾乃敢窜重囚。?发卒围其门,辄捕舜宾,径解庆远。又令爪牙吏屏其衣服。至余干,宿昌国寺,夜以湿衣闭其口,压杀之。鲁复捕舜宾妻子。竞与母逃常熟,匿父友王鼎家。已而鲁迁山西佥事,将行。竞乃潜归与族人谋,召亲党数十人饮之酒,为舜宾称冤。中坐,竞出叩首哭以请,皆踊跃愿效命。乃各持器伏道旁,伺鲁过,竞袖铁锤奋击,驺②从骇散。仆其舆,裸之,杖齐下,③两目,须发尽拔,竞拔佩刀砍其左股,必欲杀之,为众所止。乃与鲁连锁赴按察司,而预令族父泽走阙下诉冤。佥事萧④故党鲁,严刑讯竞,竞大言曰:?必欲杀我,我非畏死者。顾人孰无父母,且我已讼于朝,非公辈所得擅杀。?噬臂肉掷案上,含血面,一堂皆惊。会竞疏已上,……上乃命大理寺正曹廉会巡按御史陈铨复治。……改拟鲁斩,竞徒

三年。

注:①讦jié。②驺zōu:骑马的侍从③ huò:使人失明。④ C.hōng。

1.加点词注音、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谪戌:被罚贬职阙下:quē xià朝廷仆其舆:pū将……推倒

B.谪戌:被罚流放阙下:quē xià朝廷仆其舆:pū将……推倒

C.谪戌:被罚贬职阙下:quē xià宫殿仆其舆:pú仆人

D.谪戌:被罚流放阙下:quē xià宫殿仆其舆:pú仆人

2.对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稍迁萧山知县稍:逐渐。

B.又令爪牙吏屏其服屏:收拾。

C.已而鲁迁山西佥事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D.会竞疏已上疏:给帝王的奏议。

3.根据虚词用法对加点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亦以①御史谪官富人因②奏舜宾以③戌卒潜逃舜宾乃④敢窜重囚

竞出叩首哭以⑤请顾⑥人孰无父母,具⑦我已讼于⑧朝

A.①②③⑤⑧/④⑥/⑦

B.①③⑤⑧/②⑥⑦/④

C.①③⑧/②④⑥/⑤⑦

D.①③⑧/②⑤/④⑥⑦

4.“持吏短长”“令爪牙吏”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

A.掌握官吏的长处让像爪牙似的官吏

B.抓住官吏的长处叫手下的心腹

C.掌握官吏的短处叫手下的官吏

D.抓住官吏的短处让得力的心腹

下列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5.舜宾求鲁阴事讦之( )

A.舜宾搜集邹鲁的私事揭他的短处。

B.舜宾寻求邹鲁暗中做的坏事来攻击他。

C.舜宾寻求邹鲁的私事来攻击他。

D.舜宾搜集邹鲁暗中做的坏事揭他的短处。

6.仆共舆,裸之,杖齐下,两目( )

A.仆人上了他的车,剥下他的衣服,棍棒齐下,弄瞎了他的双眼。

B.将他的车推翻,将他的衣服剥下,棍棒齐下,将他的双眼弄瞎。

C.仆人将他的车推翻,剥下他的衣服,棍棒齐下,将他的双眼弄瞎。

D.将他的车推翻,剥下他的衣服,棍棒齐下,弄瞎了他的眼睛。

7.找出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A.县中湘湖为富人私据

B.童显章为鲁所陷论死

C.改拟鲁斩,竞徒三年

D.必欲杀之,为众所止

8.选出说法不够准确的一项( )

A.萧山县湘湖为富人私据是因为知县邹鲁与富人有勾结,所以舜宾向官府告发。

B.邹鲁将舜宾遇赦的文牒藏起来,谎称舜宾遇赦无证可验,应到原卫查核,这是对舜宾的陷害。

C.邹鲁心狠手毒必致舜宾于死地,他借童显章之事抓舜宾,令爪牙将其杀死。

D.何竞为父报仇后,让族人把他与邹鲁一同锁起来押到官府,表现了他敢做敢当磊落

的一面。

参考答案:

1. B. 考查实词的读音和词在语境中的意义。谪戌:谪义为被罚贬职或流放,文中是戌守庆远卫,显然是被流放。阙下:如强调建筑物应解释为宫殿,而文中强调的是最高政权的机构,自然应解释为朝廷。仆:音pū作倒下讲,而音pú才作仆从、奴仆讲。

2. B. 考查实词词义。B.项“屏”,用“除去”“排除”的引申义,当“掩蔽”“藏起”讲。

3. C. 考查虚词的词性和用法。同一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语法功能和意义不尽相同。①“以”介词带宾语“御史”,相当于“在御史任上”,③“以”介词带宾语,相当于“在……时候”,⑧“于”介词带宾语“朝”,相当于“向朝廷”。②“因”副词,相当于“于是”,④“乃”副词当“竟”讲,修饰动词谓语“敢窜”,⑥“顾”副词,当“只是”讲。⑤“以”连词,表示“哭”是“请”的状态,⑦“且”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句子。

4.D. 考查偏义复词和有比喻义的实词。“短长”属偏义复词,此句中强调其短,指“短处”;“爪牙”古代属褒义词,意为“得力的助手”,而今为贬义,指走狗、打手之徒。

5.D. 考查阅读理解句子。“求”作“搜集”讲为好,“搜集”侧重于事情是客观存在的,比“寻求”更恰当。“阴事”应理解为“暗中做的坏事”为好,若作“私事”理解表达就不准了,因为“私事”不一定是坏事。“讦”一词意为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在这句话里“揭他的短处”更恰当。

6.D. 考查阅读理解句子。这句话里有对重点词的理解问题,如“仆”作“将……推翻”讲,“裸”作“将……衣服剥下,”“”作“使……失明。”这三个实词都可以看作使动,但如B.项译法不顺畅,而D.项的译法较得体。

7. C. 考查被动句式。A.项用“为”表被动,B.D.两项用“为……所”表被动,而C.项看似被动实际上“鲁斩、竞徒三年”是作“改拟”的宾语。

8. A. 考查阅读理解全文。A.项不够准确是因为文中并未交代邹鲁与萧山与当地富人勾结占据湘湖的事,因此不能臆断。

参考译文:

何竞,字邦植,萧山人。父亲舜宾,是御史,被贬到广西庆远卫守边,(后来)遇大赦而回。(舜宾)喜欢抓同傣的短处。有个叫邹鲁的,是当涂人。也在御史任上贬了官,后逐渐迁升做了萧山知县,(此人) 含暴狡悍。舜宾搜集邹鲁暗中做的坏事攻击他,两人互相猜忌。萧山县里的湘湖被富人私自占有,舜宾向官府揭发了这件事,请求官府查实此事。富人于是也奏报舜宾在当戌卒时潜逃,自作主张重新穿上了命官的服饰。奏章一同批转到地方核实处理。

邹鲁将舜宾遇赦的文件藏了起来,谎称舜宾遇赦的事无任何依据,应该到原来的庆远卫去查核。上级不答应,驳回了邹鲁的请求。正遇上舜宾的弟子学官童显章

被邹鲁陷害判了死罪,(案子)下府再核实,路经舜宾家,童显章进去跟舜宾商量。邹鲁听到这件事大骂道:“舜宾竟敢窝藏逃跑的重囚。”派士卒包围了舜宾家,就逮捕了舜宾,径直解往广西庆远。又让得力的心腹藏起他的衣服。押解到余干,住在昌国寺,(邹鲁的)心腹趁夜晚用湿衣服堵住舜宾的嘴,压着杀死了他。之后邹鲁再捉拿舜宾的妻儿。舜宾的儿子竟跟母亲逃到常熟,躲在父亲的朋友王鼎家。不久邹鲁改任山西佥事,将起程。何竞就偷着回到萧山跟族人谋划,召集亲戚与同党数十人喝酒,为父亲何舜宾喊冤。坐了一会儿,何竞出来向众人叩头,哭着请求(替父报仇),大家纷纷表示愿意效命。于是各人拿着器械埋伏在道旁,等到邹鲁经过此地,何竞从袖子里拔出铁锤奋力击打,骑马的侍从吓散了。(大家)推翻了邹鲁的车子,扒下了他的衣服,(一时)棍棒齐下,弄瞎了他的双眼,拔掉了他的胡须和头发。何竞(还不解气)拔出佩刀砍他的左腿一定要杀了他,被众人阻止。于是(何竞)让人将自己跟邹鲁同时锁起来押赴按察司,而且事先让族叔何泽跑到朝廷去伸冤。佥事萧早年是邹鲁的同党,因此严刑审讯何竞。何竞大声说道:“一定要杀我,我不是怕死的。只是人谁没有父母,况且我已经向朝廷伸冤,不是你们这些人能够随便杀

的。”说着咬下手臂上的一块肉来扔在案桌上,含血喷在萧脸上,一堂人都为何竞的

行为震惊。何竞在状纸上已经奏上,……皇上就命大理寺正卿曹廉会同巡按御史陈铨再

审此案。……(最后)改判邹鲁死刑,何竞徒刑三年。

123.汲黯

汲黯字长濡,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为丞相,中二千石①来拜谒。不为礼。然黯分,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②黯为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臵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闲,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弄巧。上分别文法③,汤等数奏决谳④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底,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死死义,难惑以非。

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注:①中二千石: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②云云:如此如此。③分别文法援引新定的法律分别定罪。④谳yàn:判决的罪案。汤,张汤(人名),下文“刀笔吏”即指此人。

1.下列两句中加点字的最恰当的词义是( )

①群臣或数黯②弘、汤深心疾黯

A.①埋怨、责怪②忌恨

B.①埋怨、责怪②嫉妒

C.①数落、数说②嫉妒

D.①数落、数说②以黯为心病

2.“黯务少事”中,“务”的词义是( )

A.事务

B.务必

C.致力

D.务求

3.下列句子中与“以庄见惮”句式(被动句)相同的一组是( )

①冀君实或见恕也。②予羁縻不得还。③胡不见我于王?

④赢兵为人马所蹈藉。⑤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⑥渐见愁煎迫。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4.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①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②甚知,汲黯之戆也!

A.①怎能真正效仿唐尧、虞舜的政绩呢! ②汲黯愚直得太过分了。

B.①怎能真正效仿唐尧、虞舜的政绩呢! ②汲黯太憨厚了。

C.①怎能像唐尧、虞舜那样使天下治呢? ②汲黯愚直得太过分了。

D.①难道还想效仿唐尧、虞舜的政绩吗? ②汲黯的心眼太死了。

5.“汉方征匈奴,怀招四夷”的正确意思是( )

A.汉朝廷一方面征伐匈奴,一方面又招附、安定四方少数民族。

B.汉朝廷征伐匈奴,用怀远之术招降四方少数民族。

C.汉朝廷一方面征伐匈奴,一方面招揽四方少数民族。

D.汉朝廷正征伐匈奴,招附、安定四方少数民族。

6.“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的意思是( )

A.当面戳穿公孙弘等人,只会心怀诡诈,外逞智巧,以迎合主上求得自己地位的稳固。

B.当面戳穿公孙弘等人徒然心怀诡诈,外逞智巧,以阿谀主上求取荣华富贵。

C.当面讥讽公孙弘等人,徒然心怀诡诈,外逞智巧,以阿谀主上求得自己地位的稳固。

D.当面讥讽公孙弘等人,一味心怀诡诈,外逞智巧,以阿谀主上求取荣华富贵。

7.“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的意思是( )

A.说到丞相公孙弘,他就像揭开的盖布,摇落的枯叶罢了。

B.至于说到公孙弘,对付他就像揭开盖布,摇落枯叶一样容易。

C.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如同对付揭开的盖布,摇落的树叶那样容易。

D.至于游说丞相公孙弘,那真容易得如同揭开盖布,摇落枯叶一样。

8.造成汲黯“唯天子亦不说也”的原因是( )

①以庄见惮②黯见,未尝拜,常揖之。

③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④公卿皆为黯。

⑤甚矣,汲黯之戆也! ⑥常言与胡和亲。

⑦黯常毁儒。⑧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

A.①⑤⑥

B.②④⑦

C.③⑥⑦

D.①⑥⑧

参考答案:

1. A.

2. D.

3. C.

4. A.

5. D.

6. A.

7. D.

8. C.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他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到他已是第七代,代代都在朝中任卿、大夫的官职。汲黯靠父亲的保举,孝景帝时担任太子洗马的官职,因为行事严肃而

被人敬畏。……正当这个时候(汲黯时任主爵都尉,位列九爵),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 (fén)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田竟然不予还礼。汲黯求见田时却从不下拜,经常向他拱手作揖而已。这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学之士和儒生,皇上(武帝)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里欲望很多,而表面上却装作施行仁义的样子,怎么能真正效仿唐尧虞舜的政绩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色一变就罢朝了。公卿大臣都为汲黯惊恐担心。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近臣说:“汲黯愚直得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之官,岂能一味奉承捧场,使主上陷于不义呢!何况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纵然爱惜自己,怎能为朝廷抹黑呢!”这时,汉朝正在征讨匈奴,招附安定四方少数民族。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尊用公孙弘,(对此不以为意)。等到国内事端纷起,官吏舞文弄法,百姓取巧规避,皇上要采用新定的律令来分别处理这些吏民,张汤等人便屡次进奏所判决的要案来博取皇上的宠幸。而汲黯常常诋毁儒学,当面戳穿公孙弘等人只会心怀诡诈,外逞智巧,以迎合主上求得自地位的稳固;刀笔吏张汤等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妙地诋毁他人,诬陷他人有罪,使他们不得伸冤,(使人不明真相)以判案为功。皇上越发器重公孙弘和张汤。公孙弘、张汤痛恨汲黯,就连武帝也很不喜欢他,都想找些事故来陷害他。淮南王刘安阴谋反叛,畏惧汲黯,说:“汲黯好直言相谏,坚守志节,宁愿为正义捐躯,很难用不正当的理由来诱惑他,至于要游说丞

相公孙弘,那真容易得像揭掉盖布,摇落枯叶一样。”

124.李斯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①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②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③者,其去几④也。也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⑤。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注:①庑wǔ:有走廊的大屋子。②禽鹿:泛指禽兽。③胥人:小人。

④几jī:时机。⑤忍:下狠心。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斯闻得时无怠怠:松懈,放过。

B.秦之乘胜役诸侯役:控制

C.由灶上骚除骚:通“早”,尽快地。

D.诸侯复强,相聚约从从:通“纵”,合纵。

2.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今万乘方争时万乘:万辆车,指大国。

②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驰骛:为国家效力

③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忍之瑕衅:可乘之机

④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五伯:即王霸,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⑤关东为六国关东:嘉峪关以东

⑥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譬若:好像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文中“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 )

A.如果……那么……

B.因为……所以……

C.既然……那么……

D.只要……就……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A.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像老鼠一样,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优越的环境

B.一个人如果想有出息就不能像老鼠一样,一切都在于自己怎样处理

C.贤能的人是不愿与鼠相比的,他要选择自己的乐土

D.有本事的人是不屑于与鼠相提并论的,这是因为人能够选择好的立身之处

5.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

A.处在卑贱的地位却不思改变的人,就像只有看到现成的肉才会张嘴去吃的野兽一样,只能算是行尸走肉罢了

B.能够安贫乐道而不想飞黄腾达的人,就像鹿对肉不感兴趣一样轻视名利,他们能面对众人的讥讽而保持自己的操守

C.处在卑贱地位的人如果胡作非为,像禽兽见到肉不顾一切,只能说他不过是一个白白长着人的面孔的强盗罢了

D.生活是卑贱之中却只会想而不去干的人,就像是无能的禽兽,或者说像是长着人的面孔、勉强能行走的东西罢了

6.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 )

A.没有哪个时代的贤人不厌恶追名逐利,而标榜自己与世无争

B.反对世俗,厌恶名利,标榜自己清静无为,与世无争

C.在丑恶的世道中,用残暴的手段去获利,却自称与世无争

D.不是世人厌恶名利,不过是爱自称清静无为

7.对李斯“西入秦”原因的分析、阐述,最恰当、最全面的一项是( )

A.李斯认为:垢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B.周室卑微,诸侯相兼;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C.“楚王不足事”,“六国皆弱”,而“秦王欲吞天下”,李斯想借说秦、助秦以求取功名富贵。

D.欲助秦“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以求名垂史册。

8.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斯出身微贱,见到厕中鼠与仓中鼠不同的境遇而激发了勤奋学习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B.李斯拜荀子为师,刻苦攻读,志存高远,得到荀子的赞赏与支持。

C.李斯受到吕不韦的常识,得以游说秦庄襄王,并一举取得成功,被任为客卿。

D.李斯献策采用收买、暗杀、离间的手段开路,然后以武力征服各国,秦王采纳

了他的建议。

参考答案:

第1.题C.(骚,通“扫”,骚除,即“扫除”)

第2.题B.(②驰骛:奔走追逐。⑤关东:函谷关以东)

第3.题A.

第4.题A.(前半句关键在于对“不肖”的理解,后半句要联系下文领会意思)

第5.题A.

第6.题B.(关键在于对“非世”的理解)

第7.题 C.(A.是其追求功名富贵的思想根源,但说明不了“入秦”的原因。B.只表现了秦之强大,仍未准确、全面说出其“入秦”的原因。D.文章并未表现李斯有“名垂史册”之想) 第8.题D.

125.吴士好夸言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方孝孺《逊志斋集》卷六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高:夸耀

B、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季:最末

C、与国争雄,兵未决决:决战

D、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较:计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尤善言兵,谈必推孙吴/吾善孙吴法

B、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甲兵莫利于姑苏

C、王果能将吾/未尝能将兵也

D、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3、比较下列各句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否相同,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形势莫便于姑苏②然而不霸者,将劣也③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

④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⑤士诚以为然

A、①②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B、②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C、②④⑤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D、①③④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吴士请求张士诚任命自己为将领,并断言自己定能夺取中原。其实,吴士是个只会阿谀奉承,纵酒享乐的吹牛大王。

B、吴士虽然善谈兵法,但他不善用人。他在钱塘招募的全都是些无赖懦弱之人,一上战场,不战自溃。所以说,吴士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用人不察。

C、吴士自夸擅长谈论用兵之法。他对当时各方面情况的分析,深得张士诚的赞同。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更不敢与李曹交战,只落得个被俘被杀的结果。

D、吴士自以为熟知三国时期吴国行军作战的兵法,因而自恃才能无人能及,骗得张士诚的信任与重用,最后死到临头,还不知悔改。

①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②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明·洪应明《菜根谭》

5、请用斜线为上两段文字断句。

6、请从上两段文字中任选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1、C(C项中,“决”应解释为“有结果,分胜负”。)

2、A(A项中两个“善”都解释为“善于”。B项中前一个“兵”解释为“兵法”,后一个“兵”解释为“兵器”;C项中前一个“将”解释为“拜……为将”,后一个“将”解释为“率领”;D项中前一个“及”解释为“赶得上”,后一个“及”解释为“和、与”。)

3、C(①项中,“形势”在文中的意义是“地形地势”,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是“时局发展的趋势”;③项中,“丈夫”在文中的意义是“成年男子”,在现代汉语中意义是“女子的配偶”。)

4、C(A项错在,“阿谀奉承”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错在,吴士不是真的“善谈兵法”,而是他自以为善谈兵法,他失败的根本原因也不是“用人不察”,而是“纸上谈兵”;D项错在,对文中“孙吴”的理解应为“春秋时期的孙武、吴起”,而不是“三国时期的吴国”。)

5、①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②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6、①批评别人的过错不要太严厉,要考虑到让他能够承受;用善行来教导别人不要要求太高,应当让他能够做到。②做了坏事却怕别人知道,作恶之中还有改过向善的良知;做了好事却急于让别人知道,为善之时就会产生作恶的根源。

参考译文:

吴地有一男子喜欢说大话。(他)自己夸大自己的才能,说全天下的人没有能赶得上他的。(他)尤其善于谈论兵法,谈论兵法必定推崇孙武、吴起。正值元朝末年社会动乱,张士诚在苏州称王,与元朝争雄,战争没有最终定胜负。这个男子拜见张士诚说:“我看当今天下的时势,地形地势没有比苏州更便利的,粮食布匹没有比苏州更富有的,盔甲兵器没有比苏州更(坚固)锋利的。但是(您)不能称霸的原因,在于您的将领太差啊。如今您的将领,都是任用一些拙劣的男人,作战却不知兵法,这(只是)像老鼠一样的打斗罢了。您果真能让我做将领,中原一定可以得到,对于战胜那些弱小的敌人又有什么(困难)呢!”张士诚认为是这样。就让这个吴地男子做将领,听任(他)自己招募士兵,并告诫管粮的官吏(在分发粮食时)不要和(他)计较粮食的多少。这个男子曾经到钱塘游玩,和一些无赖懦弱之人交往,于是(他)就到钱塘去招募士兵。那些无赖都跟随他,其中获得官职的有几十人,每月消耗的粮食要用万来计算。(他)每天与这些招募来的人只谈论一些击打刺杀坐下起立的方法,

空闲时就杀牛备酒,与他招募来的那些人聚在一起喝酒,未曾(看他)率领士兵(练习作战)。李曹公攻破钱塘,这个吴地男子和他的部下逃跑,一点也不敢与敌人格斗。(李曹公)搜查抓住了他,押到辕门杀死了他。(他)临死时还说:“我擅长孙武、吴起的兵法。”

126.屈原贾生列传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此不知人之祸也。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①随属:连续。②醨(lí):淡酒。③温蠖(hù):昏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人君无愚智贤不肖/举贤以自佐

B、举贤以自佐/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何故怀瑾握瑜

D、是以见放/而自令见放为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C、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D、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

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C、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一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作者认为,楚怀王很想任用忠诚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只是他不能分辨忠奸善恶,才导致自己国破家亡,身死异乡的下场。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屈原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D(D项中两个“见”都表示被动。A项中前一个“贤”是形容词,译为“贤明”,后一个“贤”是名词,译为“贤明的人”;B项中前一个“举”是动词,译为“任用”,后一个“举”是副词,译为“全、都”;C项中前一个“故”是连词,译为“所以”,后一个“故”是名词,译为“原因”。)

2、C(A、B、D三项都是被动句式。)

3、A(A项中的“客死”与现代汉语意义一样,都是指“死在他乡”。B项中的“至于”在文中的意义是“到”,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连词;C项中的“颜色”在文中的意义是“脸色”,此外,“颜色”在古代汉语中也可指“女子的美貌”,在现代汉语中是“色彩”、“厉害”;D项中的“形容”在文中是名词,译为“身形容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动词,解释为“用言语去描述”。)

4、A(A项错在对屈原性格理解偏差,屈原的性格不是自命清高,而是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5、(屈原)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6、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国家安定混乱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言谈辞令非常熟悉。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与各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屈原不给他。于是他就向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认为‘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非常生气(因此)疏远屈原。

参考译文:

国君无论愚笨、聪明、贤明、无能,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任用贤士来辅佐自己的。但是国家灭亡家庭破败(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王治理下的国家(已经)好几代人看不见了,这就是所说的忠臣不忠,贤者不贤(造成的)。楚怀王因为不知道区分忠臣,所以在内被郑袖蛊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而相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以致于)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割占,失去了六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识人的祸患啊。屈原到达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畔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身形相貌瘦弱。渔父看见问

他说:“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里啊?”屈原说:“世上的人都混浊唯独我清

白,所有的人都沉醉唯独我清醒,所以被流放。”渔父说:“圣明的人,不被外物阻碍,

而能够与世事(一同)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您)为什么不也随波逐流呢?所有的

人都沉醉,(您)为什么不也吃些残羹冷炙呢?为什么要保守节操,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完澡的人一定振落衣

服上的尘土。世人中又有谁能用身体的清白,去接受外物的污浊呢?(我)宁可投进不

停流淌的江中葬身鱼腹。又怎么能让高洁的品行,蒙受外物昏聩的污染呢?”于是屈原

作了《怀沙》赋。(写完后)屈原于是抱着石头,自己投入汩罗江中死了。

127.霍氏

初,霍氏①奢靡。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久矣,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曰:?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亡,董忠②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幸息。于是杀牛臵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说苑》卷十三【注】①霍氏:西汉重臣霍光的家族。霍光死后,其家族被满门诛杀。

②董忠:人名,曾参与告发霍氏家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出人之右,人必害之害:妒忌

B、今霍氏秉权久矣秉:掌管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指责

D、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且:将要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

B、居无几何,家果失火

C、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D、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

3、文中替徐福上书的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把“徐福上书”这件事用“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作比,从而阐明了“有远见”比“拼死力”更有价值的道理。以下四项中,破折号前后构不成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一项是()

A、宜以时抑制——曲其突,远其积薪

B、裂地出爵——杀牛置酒

C、董忠等以其功封——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

D、而福独不得与其功——反不录言曲突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福断定“霍氏必亡”的根本理由是“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

B、霍氏家族灭亡的自身原因在于“奢靡”,外在原因在于“天下害之”以及皇帝的不信任。

C、董忠等人“以其功封”,文中虽没有点明他们受封的原因,但通过“徙薪曲突”的故事可以猜测得出是因为他们帮助皇上诛灭了霍氏家族。

D、文中有一个人替徐福上书,其说理方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的方法相似。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

我鸣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C(C项中“过”的正确理解应为“拜访”。)

2、C(C项中“于是”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是作句首连词。A项中“至于”在文中的意义是“到”,在现代汉语中则是作为连词;B项中“几何”在文中是形容“时间短暂”,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则是“一门学科”;D项中“如今”在文中的意义是“像现在这样”,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则是“现在”。)

3、C(C项中,本体“董忠等以其功封”对应的喻体应为“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

4、B(B项错在,文中并未体现皇帝对霍氏家族有丝毫的不信任。)

5、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6、枭遇见斑鸠,斑鸠说:“您要到哪里?”枭说:“我要向东方迁徙。”斑鸠说:“为什么呢?”枭说:“(这个地方的)乡里人都讨厌我鸣叫的声音。”斑鸠说:“您要是能改变自己鸣叫的声音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自己鸣叫的声音,(您即使)迁往东方别人还是会厌恶您的声音。”

参考译文:

先前,霍氏家族生活奢侈。茂陵的年青人徐福说:“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地位比别人高贵却奢侈,(自取)灭亡的道路啊。孔子说:‘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的人一定会轻慢自己的上级。轻慢自己的上级,(这是)叛逆的道路啊。地位比别人高贵,别人就会妒忌他。如今霍氏家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天下人妒忌他的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他却又违逆道义行事,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徐生)就上疏皇帝说:“霍氏家族奢侈,陛下您要是喜爱他们,就应该按时加以抑制,不要使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徐生)多次上书,总是没有结果。后来霍氏家族果真灭亡,那些参与告发霍氏家族的人都受到了封赏。有人为徐生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以前)有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笔直,炉灶旁边还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弯曲的,远离那些干柴,不这样的话,将会有火灾。’主人沉默着不回答。住了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乡亲邻居们都来受累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主人)于是就杀牛备酒(答谢乡亲邻居),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反而不邀请那个(曾经)建议把烟囱改弯曲的客人。假使主人听从那位客人的话,(就)不用花费(今天这些)牛肉酒食,终究也不会有火灾。如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家族将有变故,应该防患他们。假使徐福的话能够得到施行,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分裂土地、赏赐官爵的花费,国家自然会像现在这样安定平稳。过去的事情已经完结了,但徐福却唯独没有得到应得的功劳,希望您能够明察那个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从而让徐福的地位比那些只会效死力的人更尊贵。”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丝绢,让他做了官。

128.霍光

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喻前画①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为人沉静详审,长才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殿

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贺者,武帝孙,昌邑哀王子也。既至,即位,行淫乱。光与群臣连名奏王,?……王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当废。?乃即持其手,解脱其玺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马门,群臣随送。王西面拜②,曰:?愚戆不任汉事也。?光送至昌邑邸,谢曰:?王行自绝于天,臣等驽怯,不能杀身报德。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愿王自爱,臣长不复见左右。?光涕泣而去。

——《汉书〃霍光传》

【注】①前画:汉武帝曾赐画于霍光,画周公背成王受诸侯的朝拜。

②王西面拜:长安在西,西面拜即遥拜长安宗庙。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有不讳,谁当嗣者嗣:继承

B、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常:固定

C、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多:称赞

D、元平元年,昭帝崩,亡嗣亡:死去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

B、明日,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

C、光为人沉静详审

D、初辅幼主,政自己出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霍光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①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②每出入殿门,止进有常处

③初辅幼主,政自己出④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⑤臣宁负王,不敢负社稷⑥明日,诏增此郎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武帝特别信任霍光,临终之前,赠画托孤,让霍光辅佐幼帝。霍光也是不负先王重托,尽心辅政。

B、霍光仪表堂堂,举止谨慎。他每次出入殿门,站立、前进都有固定的位置。一个官员暗暗记下他站立、前进的位置,仔细观察,发现丝毫不差。

C、一夜,大殿发生怪异的事情,群臣混乱。霍光向尚符玺郎索要国玺,尚符玺郎宁死不给,霍光非但不生气,反而赞赏他的忠于职守,第二天就提升他为二等官。

D、汉昭帝去世之后,其子广陵王刘胥继承帝位,但他行事淫乱。霍光无奈,联合群臣弹劾皇帝,将皇帝流放外地。皇帝临走时,表露出悔过之心。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皆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

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德行门》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D(D项中“亡”应读作“wù”,通“无”。)

2、C(A项中“上游”是指“皇上游玩”;B项中“明日”是指“第二天”;D项中“自己”是指“从自己”。)

3、C(②项只能体现霍光为人资性端正;④项只能体现霍光为人谨慎;⑥项只能体现霍光为人公私分明,重贤举贤。)

4、B(A项错在,汉武帝赠画给霍光并不是在临终之前;C项错在,霍光第二天并没有提升尚符玺郎为二等官,而是提升他官职两级;D项错在,广陵王刘胥不是汉昭帝的儿子,是汉武帝的儿子。此外,刘胥并没有继承帝位,是昌邑哀王之子刘贺继承了帝位。)

5、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皆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6、荀巨伯远道去看望生病的友人,正赶上胡人攻打郡城。朋友劝巨伯道:“我今天是活不成了,你应该赶快离开。”巨伯回答说:“我远道来看望你,你却让我离开;放弃道义以求得活命,岂是我荀巨伯所做的事?”胡人到了以后,对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人,竟敢独自留在这里?”巨伯说:“朋友生病,我不忍心丢下他离去,宁愿用我的身体换取他的性命。”胡人听了互相说道:“我们这些无道义的人,进入了有道义的国家啊。”于是撤军而回,整个郡城都获得保全。

【参考译文】

后元二年春天,汉武帝出游五柞宫,得了重病,霍光流泪问道:“如果有了意外,谁来继承王位?”武帝说:“你不明白先前给你那幅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像周公那样辅佐他。”第二天,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身高达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眼舒展,须髯很美。每次从宫殿门进出,站立、前进都有固定的地方。郎仆射暗暗记下一看,尺寸丝毫不差。他的资质本性端正得就像这样。开始辅佐幼主,政令都由他亲自发出,天下人都想望他的风采。宫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霍光召来符玺郎要玺,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郎官手按着剑把说:“我的头可以得到,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认为他做得很对。第二天,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没有后代。武帝六个儿子只剩广陵王刘胥还在,众大臣议论立谁为帝,都主张广陵王。广陵王本来因为行为有失道义,不为武帝所重用。霍光内心感到不妥当。刘贺是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到了以后,继承王位,行淫乱之事。霍光与众大臣联名参奏昌邑王,“……您荒淫迷惑,全失帝王的礼仪,扰乱了汉朝的法度,……应当废黜。”(霍光)当即抓住他的手,解去他的御玺和绶带,捧给皇太后,扶着王走下大殿,送出金马门,众大臣跟着送行。昌邑王向西拜了一拜,说:“(我)又笨又傻,不能承担治理汉朝的大事啊。”霍光送(王)到昌邑的住所。霍光自责道:“您的行为愧对于天,我们这些臣子无能而且胆怯,不能舍弃生命来报答您的恩德。我宁可对不起您,也不敢对不起国家。希望您能自我爱惜,我今后长时

期内不能再在您的身边了。”霍光流泪哭泣而去。

129.赵轨

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轨少好学,有行检。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迁卫州治中。隋高祖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①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诫。?在州四年,考绩连最。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状上,高祖嘉之,赐物三百段,米三百石,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轨受而饮之。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后数年,迁硖州刺史,抚缉萌夷②,甚有恩惠。寻除寿州总管长史。芍陂旧有五门堰,芜秽不修。轨于是劝课人吏,更开三十六门,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秩满归乡里,卒于家,时年六十二。子弘安、弘智,并知名。

——《隋书〃赵轨传》【注】①机杼:织布机。机杼之物:代指劳作得来的东西。

②抚缉萌夷:安抚聚合各族人民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周蔡王引为记室,以清苦闻清苦:守贫刻苦

B、在州四年,考绩连最考绩:考试成绩

C、访禾主酬直而去酬直:偿付价值

D、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改操:改变品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轨遣人悉拾还其主毁其盆,悉埋于地

B、吾非以此求名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父老相送者挥涕曰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既至京师,诏与奇章公牛弘撰定律令格式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

3、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赵轨廉政作风的一组是:()

①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②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

③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④抚缉萌夷,甚有恩惠

⑤灌田五千余顷,人赖其利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⑤

D、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轨少年好学有操行。隋朝时任齐州别驾,他把掉在己家的桑葚归还邻人,并借此教导儿子不侵占非劳作所得之物。在任四年,政绩很好。

B、隋高祖征召赵轨入朝为官,百姓感其清正以杯水为他饯行。在京师他奉诏令参与政事。后被任命原州总管司马。

C、一次夜行时赵轨的马跑入农田,踏坏了百姓的庄稼,他查找到庄稼主人偿付了钱。此事在原州百姓官吏间产生了示范效果。

D、赵轨后升硖州刺史,他对百姓非常好。后任寿州总管长史,他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叶公子高好龙钩①以写龙凿②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附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钩:衣服的带钩。②凿:古人喝酒用的酒器。“凿”为借字。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参考答案】

1、B(“考绩”应该是指“考核政绩”。)

2、B(A项“悉”都是“都”的意思;C项“相”都是指“动作偏指一方”;D项“既”都是表示“动作完成”。)

3、A

4、C(C项中不是赵轨的马踏坏农田,是他侍从的马踏坏农田。)

5、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附似龙而非龙者也。

6、叶子高(人名)喜好龙,衣服的带钩上画龙,喝酒的爵(“凿”为借字)上画龙,房屋上的雕刻花纹是龙。于是天上的龙听说了就下来,从窗子探进头,把尾巴放进厅堂。叶公看见了,掉头逃跑,(吓得)魂不附体,脸色茫然无主。这个叶公不是喜好龙,是喜好象龙又不是龙的东西。

【参考译文】

赵轨是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赵肃是东魏的廷尉卿。赵轨少年时好学,有操行。北周的

蔡王引荐他做了记室,因守贫刻苦而知名。后升官为卫州治中。隋高祖接受禅让(做皇帝),赵轨转任齐州别驾,很有才能的名声。他的东边邻居有桑树,桑葚落到了他家庭

院,赵轨派人把桑葚全都拾起来还给它的主人,他告诫几个儿子说:“我不是用这种行

为求得美名,我想不是劳作得来的东西,不愿意侵占别人。你们应该把这话作为告诫。”

他在齐州四年,考核政绩连续最佳。持节使者合阳公梁子恭的文状上奏朝廷,隋高祖很

赞许赵轨,赐给他物品三百匹绸缎,三百石米,征召他入朝做官。乡亲父老送别他的人

各自擦眼泪说:“您在任职期间,水、火这样的小事都不侵犯百姓,因此不敢用一壶酒

送别您。您清廉像水,我们斟上一杯水献上饯行。”赵轨接过来把水喝了。他到了京城

之后,皇帝下令让他与奇章公牛弘撰写制定法令。当时卫王杨爽做原州总管,皇帝见杨

爽年轻,因为赵轨在做官的地方很有名声,任命赵轨做原州总管司马。一次在路上夜行,

赵轨身边人的马跑进了田地里,马踏坏了庄稼。赵轨下马一直等到天明,查找庄稼的主

人赔钱之后才离开。原州百姓官吏听到这件事,没有谁不改变自己操行的。几年后,赵

轨升官为硖州刺史,他安抚聚合各族人民,对百姓很有恩惠。不久,他被任命为寿州总

管长史。芍陂先前有五门围堰,荒废了也不修整。赵轨于是鼓励督促人们和官吏,又开

了三十六门围堰,灌溉田地五千多顷,人们都依赖它们带来的好处。赵轨为官期满回到

乡里,在家中去世,当时六十二岁。他的儿子赵弘安、赵弘智都很知名。

130.贾逵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

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文帝即位,以邺县户数万在都下,多不法,乃以逵为邺令。月余,迁魏郡太守。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簿祭酒。从至黎阳,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至谯,以逵为豫州刺史。是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逵曰:?州本以刺史出监诸郡,以六条诏书察长吏二千石以下,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①,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②也。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③。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外修军旅,内治民事,兴陂田,通运渠,吏民称之。帝曰:?逵真刺史矣。?遂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法,赐爵关内侯。

——《三国志〃魏书〃贾逵传》【注】①言严能鹰扬:言辞威严、雄武。

②恺悌之德:和乐平易的德行。

③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兵劫之,逵不动劫:劫持

B、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乘:登上

C、是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摄:管理

D、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纠:督察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

B、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簿祭酒

C、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

D、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贾逵为官严厉的一组是()

①以兵劫之,逵不动

②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

③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

④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

⑤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逵初为郡守,率众坚决抵抗敌兵,就连敌军首领对他都十分赞赏。贾逵被俘后表现极为英勇,纵死不降,更令人钦佩。

B、贾逵对当时吏治弊病认识深刻,他整顿吏治,严于执法,对那些胆敢纵容坏人,不守法纪的下级官吏一律申请革职处理。

C、贾逵在严惩不法官吏的同时,还注意体恤百姓,因此深得百姓爱戴,以至于百姓甘愿为贾逵而死。

D、魏文帝对贾逵十分赏识,在治理邺县一个多月后就提升贾逵。后来,还布告天下,树贾逵为州治的榜样。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加线文字。

【参考答案】

1、A(“劫”应该是“胁迫”的意思。)

2、B(A项中“左右”是指身边的侍从;C项中“盗贼”是指窃贼和土匪;D项中“从事”是官职。)

3、D

4、C(贾逵任豫州刺史时,严整吏治。而百姓为救他甘愿去死,则是贾逵在绛邑时的事情。)

5、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日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日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6、有个要卖骏马的人,在市集上连续站了三天,没有一个人想买。(这个人)去拜见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卖掉,连续在市集上站了三天,没有人和我搭话。希望您能绕着它看看,离开之后再回头看看它,我会给您一个早晨的收入作报酬。”伯乐于是就绕着马看看,离开之后再回头看看它。只一个早晨这匹马的价格便增长了十倍。

【参考译文】

贾逵字梁道,是河东襄陵人。他最初当个郡吏,负责维持绛邑的安全。郭援进攻河东,

途经的城镇全都被攻下,贾逵坚守绛邑,郭援无法攻克它,于是与单于合力迅猛进攻。

绛邑将要被攻克,绛邑的父老便与郭援商量,(让他)不要伤害贾逵。绛邑被攻下后,

郭援早闻贾逵的名声,想让他成为自己的将领,(派人)用兵器胁迫贾逵,他也不为所

动。(郭援的)侍从拉着贾逵让他叩头,贾逵大骂他们说:“哪有国家官吏给匪徒叩头的?”

郭援恼怒,要杀了他。绛邑的官员百姓听说要杀贾逵,都登上城墙大喊:“不要杀害我

们的贤人啊,我们宁可随他同死!”(周围)侍从认为贾逵有义,大多替他求情,于是贾

逵得以幸免。曹丕即位,因为邺县人口众多接近国都,多发生不遵从法纪的事件,于是

让贾逵担任邺县县令。一个多月,升任魏郡太守。魏军出征时,又任丞相主簿祭酒。跟

随大军到了黎阳,在码头渡江时有人混乱队伍,贾逵斩了他,于是队伍恢复齐整。到了

谯,曹丕任命贾逵做豫州刺史。当时国家刚刚安定,各州郡的政务大多无人管理。贾逵

说:“各州本是派出刺史掌管本州各郡的政务,(他们)按照六条诏书监察那些俸禄在二

千石及其以下的官吏,所以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言辞都是威严雄武的,有督察官吏的

才干,(人们)不说他们安详、平和、宽厚、仁爱,有和乐平易的德行。如今各郡的长

官轻视法令,致使窃贼、强匪公开作恶,各州刺史即使知道也不加追究。(这样下去)

国家还能走上正道吗?”有一个下级官吏在前任刺史任职期间告假,贾逵到任几个月后,

(这些人)才回来,(贾逵)将他拷问致死。对那些放纵坏人,不按法令办事,俸禄在

二千石及其以下的官吏,他都一律上奏朝廷,予以罢免。他还对外整顿军队,对内处理

民事,开垦田地,疏通水道,受到官员和百姓的称赞。曹丕说:“贾逵是真正的刺史。”

于是向全国发出公告,应该以豫州为全国各州的榜样,赐封贾逵为关内侯。

131.赵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下列带点的汉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 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 是知音,从 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 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词语意思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去人近及日中孰为 汝多知乎 “为”是多音字,文中的“为”如:此不为读()孰为读()。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孩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一儿认为原因是 3、科学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 的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寖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①。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②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或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释】①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②佗:他。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B.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C.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D.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理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注重考察考生对经书记诵能力,也有少量的经义阐发。 B. 水部,唐朝尚书省下设有水部,水部司职掌天下川渎陂池之政令,负责各地区的河渠修理和灌溉事宜。 C. 四夷,指古时中原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周边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西狄和北我的合称。 D. 帑廥,指钱粮府库。一般称贮谷建筑为仓,贮米建筑为廪,贮文书档案的建筑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建筑为库。

七上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1

七上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第十六课:《诫子书》 第一篇: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行:行为,操行。② 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③ 淫慢:过渡怠惰。淫,过度,慢,怠惰,不勤勉。④ 险躁:过分急躁。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及鲁肃过寻阳() 非学无以广才()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公)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 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2分) 7、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了解;等到,到了;增长;“治,陶冶性情 2、B 3、(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2)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4、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意对即可) 5、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假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③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范矣遗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假向阙假:假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其皆出于此乎 B.物极则变,理之常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附答案)

(一)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怪之,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无出水处耳( ) 遽.辞不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尔,是欺之也。 。 3.“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怎样的品质? (二)父善游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正带着)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立即)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违反常理)矣。 1.请根据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楚人有过.于江上者( ) 而欲投之.江中( )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急善游哉?”翻译成现代汉语是: 。 3.这则短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请简要地写出来。 (三)欧阳修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做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教以书.字()及其稍长.()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他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促进了他的成长?

参考答案: (一)陆元方卖宅 1.只是;于是。 2.不这样做(说),是欺骗对方。 3.正直,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以诚信为本,为人刚正不阿等。 (二)父善游 1.经过;代词,代“小孩”或“婴儿”。 2.即使这个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的)孩子难道就擅长游泳了吗? 3.任写一条,言之成理即可。1)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2)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3)做事不能只凭主观臆断。4)“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会酿成大错。 (三)欧阳修苦读 1.写;年龄大。 2.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3.不因环境的困苦而消沉,反而刻苦发奋,与生活抗争。欧阳修母亲的深明大义,即使条件艰苦,也要把欧阳修培养成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2017年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 %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 、 二、课内文言文理解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 ( 绝:①断绝②穷尽③走不通的④独一无二的⑤极、最 伯牙绝.琴()斩尽杀绝.()绝.处逢生()美妙绝.伦()绝.大多数()悬崖绝.壁() 善: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善良④容易,易于⑤办好、弄好 伯牙善.鼓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心怀不善.()多愁善.感()善.始善终()英勇善.战() 2、句子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①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②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③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④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 ①句子含义: ②从这个句子我体会到 4、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5、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6、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 (三)《学弈》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库一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库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投知己书 [宋]张耒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故工乐者能使喜愠见于其声,工舞者能使欣戚见于其容。当其情见于物,而意泄于外也,盖虽欲自掩而不可得。昔伯牙之所好者琴耳钟子期坐而听之而伯牙不能藏其微情夫伯牙之情岂与琴谋哉?惟其专意一心以事其技,故意之所动,默然相授而不自知也。 某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计其安居饱燠①,脱忧危而解逼仄②,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 一。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 ..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耒素于其身,无有其一。故虽出仕四方,而门单族薄,执版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凌侮。其.穷愁困苦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如某之穷.者,亦可谓之极矣。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长歌恸哭,诟骂怨怒,可喜可骇,可爱可恶,出驰而入息,阳厉而阴肃,沛然于文。耒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之臣,而不腆 ..之文尝欲奖与。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 闲暇而赐观焉.。则耒之精诚 ..,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注①燠(yù):暖。②逼仄:窘迫。

文言文阅读训练1答案

文言文阅读1答案 一、10.(3分)B(原文为:元徽中,为太中大夫。颇解星文,好 术数。太祖辅政,沈攸之起兵,灵产密白太祖曰:“攸之兵众虽强,以天时冥数而观,无能为也。”) 11.(3分)B(江左,古指江东。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12.(3分)C(“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错误。原文为“诏报从纳,事竟不施行”。) 13.(10分) (1)孔稚硅因为外族(北魏)连年来不断向南入侵,征战不止,百姓死伤很多,于是上表。 (译出大意给2分;“以、息、乃”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2)他不喜欢世间俗务,在宅院里建造了很多假山池塘,常常独自一人倚靠在小桌旁饮酒,而不管身边的杂事。(译出大意给2分;“乐、盛、傍”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孔稚珪,字德璋,是会稽山阴人。祖父名叫道隆,位居侍中。父亲名叫灵产,泰始年间被罢去晋安太守一职。(灵产)有隐逸遁世 的情怀,在禹井山设立了馆舍,精心诚笃地信奉道教。元徽年间, 担任太中大夫。比较能知晓星象,喜好阴阳方术。太祖辅佐朝政, 沈攸之起兵,灵产秘密地禀告太祖说:“沈攸之的军队虽然强大, 但按照天道气数来看,不能有什么作为。”太祖最终验证了他的话,提拔他为光禄大夫。孔稚珪年少时就广学博览,有美好的名声。太 守王僧虔见过他后十分器重,招揽他担任主簿。州里察举他为秀才。初任安成王车骑法曹行参军,转任尚书殿中郎。齐太祖萧道成任骠 骑将军时,认为孔稚珪有文采,让他担任记室参军,与江淹共同掌 管各种公文的草拟。升任正员郎,中书郎,尚书左丞。因为要为去 世的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与兄长仲智返回居住在其父的山居中。 仲智的小妾李氏性格骄横嫉妒,不讲礼节,孔稚珪禀告太守王敬则 杀了她。守丧期满,担任司徒从事中郎,州治中,别驾,从事史, 本郡中正。 永明七年,改任骁骑将军,又兼任左丞。后升任黄门郎,仍旧 兼任左丞。不久改任太子中庶子,廷尉。江南一带一直承用晋朝张 1

(完整word版)小学古文阅读训练

小学古文类阅读训练 一.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学生应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遇到个别疑难词句像“绊脚石”一样横在途中,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认真推敲,可用猜想的方法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二.课外文言语段训练: (一)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答案】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 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 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3.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 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答案】【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南昌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南昌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 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 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 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 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未尝离左右________ ②或以语话稍多________ ③尽言方养亲________ ④必持以遗老母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 A.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B. 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名医不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魏公太息而许之。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5)《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1)身边;稍微;正;给 (2)D (3)虽/名医/不迨也 (4)①张魏公感动不已答应了他。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5)文章运用多种方法刻画了任元受至孝的形象。 动作描写:未尝离左右、皆朝暮候之。 语言描写: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侧面烘托:魏公太息而许之。 【解析】【分析】(1)①句子大意为:不曾离开过母亲身边。左右:身边;②句子大意为:或许因为话语稍微多了点。稍:稍微;③句子大意为:我正侍奉母亲。方:正;④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小升初民校联考题回放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里填上序号。(4分)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田者。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这个成语。(2分)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二、小学四篇文言文复习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诣”的意思是;为.设果(),是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2、“惠”通假字是(),“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

中“”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 的知音,从“”这两句可以看出。 2、人们常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叹:。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见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1、理解词语意思。 诲:惟:援:俱: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②一人虽听之.。()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 3、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 ?余尝再游武夷,信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羽衣、羽客) ?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人名)复留兼旬而后别,唯不敢纵饮矣. ?无虑吾农事 ?所谓岿然独存者,无虑十去五六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吏民皆安堵如故 ?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 ?匈奴人民每来降汉,单于亦辄拘留汉使以相报复 ?宽尝于坐被酒 ?倍道、倍日 ?比年一小聘 ?比年以来,曾无宁岁 1、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⑴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译文: ⑵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2、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002年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⑴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译文: ⑵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⑴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文: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