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下册 3 快乐的足球赛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 3 快乐的足球赛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  3 快乐的足球赛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  3 快乐的足球赛教案

3* 快乐的足球赛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叙事儿童诗,共有11小节,讲的是小学生放学后在河边草地上尽情踢足球的经历。

前四小节讲比赛的准备情况。参赛双方是自愿组成的两支人数不一的队伍,守门员是“没上学的小豆豆”,比赛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显然不够正规,但孩子的热情却非常高涨。

第五至第十小节讲了比赛的过程。孩子们玩儿得非常投入。球“满场乱飞”,人人“大汗直冒”;整个过程充满快乐、趣味:小胖“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拍手叫好”,“我刚想来一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小豆豆’闲得难忍,正滚在一旁草地上摔跤”“大家正在那起哄,球又让小狗叼跑。”看到这样的比赛,谁都会忍不住发笑。

最后一小节讲比赛结束后,“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

课文叙述了孩子们在小河边的草地上进行足球赛的热闹场面。语言通俗,运用押韵的诗歌形式表现,琅琅上口,形式新颖。风格上处处洋溢着幽默、风趣,充满了童真、童趣,尤其是几个精彩镜头的细致描述,给这场足球赛添加了别样情趣,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很有感染力。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明白如话,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让孩子结合课文谈球赛的“好玩”、“快乐”、“有意思”。

3.可以尝试让学生为诗歌配解说词。还可以尝试用诗歌的形式描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只要做到押韵、句式大致整齐就可以了。

4.学习生字词可以借助行近字比较的方式记忆生字。

5.建议本课教学一课时。

教材说明

石家庄市曙光小学纪兰琴崔卫红

【教材分析】

《快乐的足球赛》是语文冀教版教材第八册的第三课。这是一首叙事儿童诗,共有11小节,叙述了孩子们放学后在河边草地上尽情踢足球的热闹场面。

前四小节讲比赛的准备情况。参赛双方是自愿组成的两支人数不一的队伍,守门员是“没上学的小豆豆”,比赛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虽然不够正规,但孩子的热情却非常高涨。

第五至第十小节讲了比赛的过程。孩子们玩儿得非常投入。球“满场乱飞”,人人“大汗直冒”;整个过程充满快乐、趣味:小胖“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拍手叫好”,“我刚想来一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小豆豆’闲得难忍,正滚在一旁草地上摔跤”“大家正在那起哄,球又让小狗叼跑。”看到这样的比赛,谁都会忍不住发笑。最后一小节讲比赛结束后,“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运用押韵的诗歌形式表现,琅琅上口,形式新颖。风格上处处洋溢着幽默、风趣、充满了童真、童趣,尤其是几个精彩镜头的细致描述,给这场足球赛添加了别样的情趣,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很有感染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快乐的足球赛》一文,贴近生活、想象独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词、品句、想象画面来深入理解课文,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

《快乐的足球赛》教学设计

栾城县冶河学区张肖岭

教学内容《快乐的足球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哄、裁、暂、锋、腹、摔、澡、凌、啥”九个生字。(2)有感情朗读全诗。

2.过程与方法: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这场足球赛的快乐气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球赛的情趣。

教学准备:诗歌的解说词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

1.游戏:看谁猜得快

2.你们有踢过足球吗?足球是怎么玩的?你们觉得好玩吗?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领略一场足球赛,看了课题知道它是怎样的一场球赛了吗?

(出示课题:快乐的足球赛)

我们一起把课题来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自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生字新词读准确,最好是有感情的读。

2.检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

望。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生的评议,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

指名读课文

3.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写了件什么事吗?(足球赛)

谁在踢呢?在哪里踢?他们玩的怎么样?

三、再读体会

1.再读课文,说说“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谈谈理由。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预设:

第1节:“不贴海报,不卖门票。”——说明我们的球赛不作任何宣传,也许没有观众,小朋友们自得其乐呢!

“球场就在小河边上,这里长满青草。”——说明我们的球场是天然的,是一块长满青草的空地,这是多么有趣。

第2节:“不用约定”、“飞跑”、“谁也不管人数多少”——说明我们的球赛都是出于小朋友的兴趣,踢球形式自由。

“飞跑”写出了我们怎样的心情?

第3节:“没上学的小豆豆”、“安排他们去当球门”——真有趣啊,球门有时是四堆书包,有时是几个没上学的“小豆豆”,而不是正式比赛时场上的木头框架,趣味横生。

第4节:“场地四周没有界线,比赛时间不用看表,每个队员都是裁判”——我们的球赛没有限制,是多么自由自在!

第5、6节:“小胖这一脚——把球射进自家球门。”——这是最精彩的球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尝试让学生为诗歌配解说词,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最终回归到文本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艺。

第7、8节:“球门不见了”——真

有趣啊,谁叫我们的球门是“活”的球

门呢?!这还不说,你看连球也让小花

狗给弄跑了!

第9节:赛后我们有的躺在草地上,

有的跳进小河里洗澡——这是多么舒服

啊,真是足球史上也难找的球赛!

四、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这场球赛

的与众不同,读出“快乐”的情趣。

朗读擂台赛。

五、拓展练习。

1.可以尝试让学生为诗歌配解说

词。

示例: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今天为大家

转播的是一场特殊的儿童足球赛。说它

特殊是因为:一、人数不定,随到随上;

二、场地无界,只要你跑得够快够远,

无所谓出界不出界;三、没有裁判;

四、……你看,没有宣布,球赛已经开

始了!让我们还是马上关注球赛吧……

2.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样为这

场球赛当解说员吗?请学生为自己感性

的小节配解说词。

石家庄市曙光小学纪兰琴崔卫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四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裁判、暂停、捧腹大笑、摔跤、前锋”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

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联系文中的精彩片段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描述的这场球赛的情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了解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了解这场没有裁判、没有界限的足球赛依然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2.理解诗歌内容,能说明这是异常快乐的足球赛。体会孩子们在比赛过程所享受的快乐,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赛的情趣。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展开想象,感受足球的魅力,感悟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童年的快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这场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乐趣,理解“我们的球赛”“在足球史上也难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观看一场足球赛

1.学生搜集有关足球方面的资料,球星、一场足球录像等等。

2.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难理解的生词。

(2)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

3.课余时间和伙伴们进行一场足初赏“足球赛”:师生可先行各自利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上网下载、打印图片文字,观看录像;教师则做成课件。

观赏品味“足球赛”:足球对于男同学来说是相当的熟悉,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通过激烈的双方对战,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让孩子们感受到一般的足球赛是非常紧张的。

触摸“足球赛”:回到课本上,感情朗诵,教师指导,全班齐读,琅琅读书声中,

球赛。

第一课时

一、初赏“足球赛”

1.经过课前准备,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2.是的,同学们,没有大牌球星,没有火爆的宣传,没有标准的场地,没有计时,没有裁判,但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品味一般的“足球赛”

1.播放媒体:一场足球赛片段。 2.畅谈此时自己的感受。 三、触摸“足球赛” 1.自由朗读。

2.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

4.简述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做了什么事)。

5.师生共同讨论提出中心问题。

四、感受我们的“足球赛”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话题展开想象、谈感受,在反复品读中感受足球赛好玩,快乐,有意思。中心话题可设为:你从哪看出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阅读感受: (1)“不贴海报,不卖门票,我们的球赛却十分热闹。场地就在小河边上,这里长满了青草。”

这两句话告诉人们这场足球赛与众不同,不贴海报,不卖门票,场地在

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享受足球赛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感受我们的“足球赛”:文中有很多地方讲到我们的球赛非常地与众不同,很有趣,

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如果能够带上感悟朗读更好,真切地体会球赛带来的快乐。 联系生活,感受我们球赛的与众不同。 多么可爱的小胖啊!

“球门”不见了,造成悬念,有意思!

踢累了还可以这样休息,是多么惬意的

一件事啊!让人怎能不快乐呢? 融入“足球赛”: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我”就是“花朵”, “我”就是作者。自由发挥,配以音乐,创设情境,达到全课的高潮。

回味“足球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丰

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联系课文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仿写练习,既训练了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

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将快乐由课本

向生活进行拓展。

此次测验着重检查学生对字词和课文的

理解。

小河边”,产生兴趣,让读者不禁想去了解,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场足球赛。

(2)“比赛双方不用约定,前街一队,后街一队,谁也不知道人数多少。”

这里写出了大家不用约定,放学后不约而同的都来到这里,参加比赛的人数不定,随到随上。

(3)“至于比赛啥时开始,恋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球早已经满场乱飞,人也一个个大汗直冒。”

比赛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只看到他们迫不及待的进入比赛,你追我赶,大汗淋漓,玩的高兴,玩的尽兴。

(4)“啥叫最精彩的球艺?看我们小胖这一大脚----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儿拍手叫好”

小胖的那一脚飞射,给比赛增加了悬念,意想不到的突然转变,把这场足球赛推向高潮,可爱的小胖玩的忘了自家的球门,不得不暂停了比赛。

(5)“好不容易组织一次进攻,球正向对方禁区高吊。我刚想来一个凌空飞射,他们的“球门”却不见了

-----”

笑够了,正当“我”准备凌空飞射,“球门”却不见了。两个调皮闲得难受的小家伙跑到一边摔跤去了。读者怎能不随着这戏剧性的变化发笑。

(6)有人躺在草地上养神,有人跳进小河里洗澡……我们的球赛多快乐,在足球史上也一定难找!

愉快的气氛荡漾在小河边,引起我们无数的遐想。

五、融入“足球赛”

1.品味后我们已融入“足球赛”。

你能像宋世雄、黄健翔那样为这场球赛当解说员吗?请同学们为自己感兴趣的小节配解说词。

2.配乐请同学上台做解说词。

六、回味“足球赛”

1.再读这首小诗,完整地体验它带来的快乐。

2.回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像足球赛这样快乐的活动吗?

让学生先说说,再写下来。

3.拓展阅读。

《快乐的足球赛》等(附后)

4.喜欢踢足球的孩子们可以到大操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上一场球,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延续下去。

随堂小测验:

1.给加点的字注音

()()()()

裁判暂停捧腹大笑凌空飞射

()()

前锋摔跤

2.在括号中填写恰当的词语。

捧腹()()的足球赛

凌()()射满()乱()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捧腹大笑:

凌空:

4.快乐的足球赛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四年级下册Unit3教案

通州区通州小学英语备课组主备:张婷婷审核:刘美娟课型:新授时间: <4B Unit 3 My day(1)> 学案(story time) 【学习目标】 1.能正确使用I…at …来描述能用英语表述文中人物一天的生活。 2.学会结合自身实际生活,表达真实的生活状况。 【预学指导】 1.预习并熟悉本课新单词,认真听录音并朗读story time,掌握课文大意。 2.和父母讨论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 【预学活动】 1.跟录音读书本p19词组,并理解单词含义。 2.思考usually的含义及非整点时间的表达。 usually 7:40 4:40 5:30 6:15 3:25 8:10 【导学活动】 活动一Free talk and enjoy a song 1. Free talk: 2. Enjoy a song< When do you get up? > 活动二Watch and answer 1. Watch and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Whose day is this? (导入课题My day) 2. How many lessons does he have a day? (在文中找出关键句,并画出来) 学习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evening和at night 讨论afternoon和evening前面的the的发音,并总结规则。 活动三Read and choose 1. Read the first passage after the computer, and try to choose. (跟读课文第一段,并尝试完成选择,适时检查预学1的掌握情况) ()I get up . A. at seven B. in seven C. at seven ten ()I go to school . A. at seven forty B. at eight twenty C. at eight ()I at twelve. A. have breakfast B. have lunch C. have dinner (同桌讨论总结在具体几点应该用什么介词,以及非整点时间的表达) 2. 检查预学2 3. 小组抽读第一段 活动四小组自学课文第二段,并完成下面练习 1. Read and match (自读课文第二段,看图写词组,并完成连线) 通州区通州小学英语备课组主备:张婷婷审核:刘美娟课型:新授时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39 课2时练习课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50 第5课时练习课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57 第3课时练习课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63 第6课时练习课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71 第4课时练习课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91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4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107第3课时练习课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117 第4课时练习课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132 第7课时复习课133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Pep小学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3_教案

Unit3 Weather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Guess and say看图片,猜情节。 What time is it now? What does Mike want to do? Listen and judge 听录音,做判断。 Mike has breakfast with his mum. Mike wants to have some soup. Listen and imitate听音,仿读。 1. Listen to the radio and read after it. 2. Read after the teacher. 3. Read together. 4. Read in roles. Watch and imitate Let’s play! 学生在观看第一段视频后,组内两两结合就图片所示内容进行模仿训练。 趣味操练(Practice)Role play Pair work 两两合作,将该对话表演出来! Show time Three levels: Good, Great, Wonderful。 (此项活动和Listen and judge, Listen and imitate 部分共同检测目标1的达成情况) Group work Make a dialogue 小组合作,可根据课件出示的图片,运用本课时核心句型,就想从事的事情征求对方的许可并作答。A: Can I …? B: Yes, you can. /No, you can’t. It’s… 打开U3 A Let’s talk课堂基础练/拔高练,即学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数位

……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1)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19612368这个数有多大呢? (2)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满10向前一位进1,得出结果。) 教师用计数器表示: ②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Unit 1教案

Unit 1 My SCHOOL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first floor. Here’s my homework. The teacher's office is next to the library.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跟唱歌曲“Our School”。 3.了解英美国家关于楼层的不同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 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first floor. Here’s my homework.”的用法。 2.本课时教学难点:一般疑问句的用法以及在楼层的表达中序数词first, second的用法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2.教师准备录音机、录音带或VCD。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教师播放本课时A部分Let's do的录音带,学生听音做动作。 (2)教师慢慢出示生词的图卡,让学生猜出单词。 2.预习(Preview) 教师播放本单元歌曲“Our School”,先让学生听然后鼓励学生跟唱。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首先和学生进行自由交谈,主题是“Is this the teacher's office?”鼓励学生用两种句子做出回答。 (2)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Where’s the library ? It’s on the second floor.教师借用平面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second floor 的意思。教师利用课件呈现Look,ask and answer 部分平面图,师生进行交流。对话如下: T:Where’s the teacher's office? S: It’s on the first floor.T:Is it next to Classroom2 ?S:Yes,it is.在与学生交流中教师引出library及next to进行教学,使学生感知它们的意思。 (3)学生看Let's talk部分的插图,用动作引出句子Here’s my homework. (2)模仿跟说,(3)分角色朗读与表演 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上册) 第1单元大数的认识 1-1亿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内容:P2-4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的过程,掌握数位顺序表,理解位值的概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片和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都认识过哪些数? 2、数数:1)从689一个一个的数到712。2)从420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91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200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比较大的数? 4、出示图片: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北京市人口:13819000人,请学生试着读一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更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0个一千时问: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多少? 强调:千位上的10个珠子怎么办? 2、请学生10个10个地数,当数到10个一万时问:是多少?利用计数器问:怎么表示10个一万?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一百万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 师: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 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什么关系? 4、把所学数位按数位顺序表排列起来 亿级万级个级 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 3 8 1 9 0 0 0 ↑ 表示8个十万 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是一级。 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的1题数数 2、“做一做”的2题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万以上的数。

pep四年级下册unit3全英详细教案

Unit 3单元教材分析 Teaching Contents: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Teaching Aims: 1. Learn to describe the size of the clothes, the colour of the clothes. to know the key words i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know and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of Let’s learn & Let’s talk.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of Let’s do & Let’s chant.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time and Good to know. Ability Aims: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reate. Emotional Aims: Cultivate them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eaching Aids: Pictures, Cards, Tape. Teaching difficult: Four skill words Use the sentence

The 5th week and 1st plan 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The 1st period Teaching contents:

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Teaching Aims: 1.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lors in English. 2.Learn to say the keywords about the clothes. 3.Learn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s of Let’s do with some actions. Ability Aims: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reate. Emotional Aims: Cultivate them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New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Aids: Computer, cassette, cassette recorder, flash cards, some object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up: 1.Greetings: How are you How was your weekend

PEP四年级下册Unit 1全英详细教案

Unit 1单元教材分析 Teaching Contents: Unit 1 Our School Teaching Aims: 1 Words: playground, garden,teacher’soffice, library,canteen, computer room,washroom, music room, gym, TV room 2 Sentences: Where is the canteen-It’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art room is on the first floor Is this the library Yes, it is. /No, it isn’t. Teaching Difficult: Four skill words Use the sentences Teaching Aids: Pictures, Cards, Tape. The 1stweek and 1st plan Unit 1 Our school The 1st period Teaching Contents: 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Let’s sing

Teaching Aims 1.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key words. 2.Hav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main sentences. 3.Double whether they have got the way of writing an English sentence.Ability Aims: 1. Introduce our school; .:The canteen is on the first floor. the function of different room,.:Go to the library.Read a story-book.s song“Our School”. Emotional Aims: To educate the students to love their school and to be a helpful student.Important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1.Remind them to remember the rules of writing an English sentence. 2.Try to use the main sentences to make their own sentences. Teaching Aids: Computer, flash cards, VCD,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up 1: Greetings. How is the weather Are you happy today 2: Let’s sing Let’s sing a song together ‘OurSchool’.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如果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注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始吧。(学生试画,教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小组展示,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意义和简便表示方法。 2、能发现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并利用这个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①速度概念、速度简便表示法 ②速度、时间、路程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的意义和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学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等。 二、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一个赛车现场,两辆车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越野比赛,你猜一猜哪辆车会获胜?刚才有的同学猜蓝色车赢,有的猜红色车赢,还有的猜两辆车同时到达,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课件)。最终谁取得了胜利?(蓝色赛车)为什么蓝色的赛车会取得胜利呢?在比赛的过程中,蓝色赛车的平均速度较快,所以它取得最后的胜利。 到底什么是速度?速度与时间、路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行程问题。(边说边板书) 三、探究展示: (一)组织探究 1、探究速度的意义和写法,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师:好,请同学们现在打开课本54页,自学这一页的全部内容。先独立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什么叫做速度?速度还可以怎样表示?

(2)通过完成例3,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再在小组内大声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合作完成学习记录卡,请组长拿出学习记录卡,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特快列车每小时行160千米,小林步行60米/分;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二)组织学习成果展示: 1、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速度的意义和写法? 2、生生互动,让听汇报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哪个小组上来汇报一下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四、质疑点拨: 好啦,通过同学们的学习、汇报和相互之间的质疑,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速度和速度的简便写法。(结合课件小结): 1、像这些每分、每秒、每小时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叫做它的速度。 2、速度的简便写法可以用一条斜线把它分成两部分,左边是路程,右边是时间单位。这样表示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既简明又清楚。 另外,我们还知道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得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基本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测评提高: (一)测评练习: 1、测评学生对速度的简便写法。(1)课件出示课本P56第5题(另外加两道)。 (2)课件揭示答案,让学生自己批改。并用手势表示自己的对错。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歌曲: 快快长小蜜蜂鹿甜甜的咧如今家乡山连山大树桩你有几岁童谣山谷静悄悄 读谱知识: 1.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它们的作用。 2.会唱一个升记号的调的歌曲。 3.学习切分音。 4.认识常用速度标记(二) 欣赏: 教学要求:介绍西洋管弦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及乐队。介绍音乐家聂耳。 发声基本要求: 1.在气息的支持下,逐步扩展音高。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 1.视唱在C调号上的音阶。 2.练唱有增四、减三旋律音程的练习曲。 3.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4.在教师的帮助下视唱在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5.在教师指导下视唱有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6.在教师指导下视唱4—8小节二声部歌曲。 7.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练耳: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的2—4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包含有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 3.听记和声音程中的两个音。 教材难点: 本册的难点在于读谱知识,将临时变音记号和固定变音记号唱准并会认;二声部合唱听辨,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 教材重点: 音乐感觉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知识的兴趣及掌握。 声音训练:和谐、统一位置。 对所学音乐作品的兴趣、爱好。 第一课快快长 教学内容: 歌曲:快快长 读谱知识:变音记号 综合训练:1.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声乐练习 2.听音练习

欣赏:大森林的生命(少年叙事歌曲) 教学目的: 一.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种树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 二.认识变音记号,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 三.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少年英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 歌曲分析:作者:胜民词文杏曲 题材:歌中以树木的生长比喻儿童的成长,表达了孩子们热切希望自 己可棵快快长大,为祖国建设出力的心情的创作歌曲。 曲式结构:一段体 调式:C大调 拍号:2/4拍 教学时间:四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谈话:回顾三年的音乐课学习情况 2.复习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歌 3.提出要求:上课专心听讲,学好知识,为今后三年的学习获得更大的成绩打好基础。 复习 1.五线谱:高音谱号 2.G大调 F大调 读谱知识 1.临时变音记号:变音记号记在任何一个音符的前面,叫做临时变音记号。 2.区别:(1)记在高音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在旋律所遇到这个音的地方都唱 成带“#”“b”的音。(2)用在某音符上的变音记号仅对本音符和同一小节内再次出现的相同音高的音有效。 3.若在同一小节中变化音后该音再次出现需唱(奏)本音位时,则应标记还原 记号。 4.变音记号的种类(简单介绍) 练耳、听音 1.听唱 2.听辨、模唱、听唱 3.这首练习曲取材于优美的新疆民歌,唱时应注意宁静、抒情的气氛,变化音的出现给人以月亮缓慢升起的感觉。用mp—mf—mp的音量和比较含蓄的音色歌唱。 鼻韵母发音位置要保持统一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mi ma注意气息、口型、笑肌、气流 2.《半个月亮爬上来》E—F 要求:用“mu”演唱,声音柔和、连贯 基本练习 1.节奏练习

最新版小学四年级下册Unit3 Weather教案

四年级Unit3 Weather(教案一) (Read and write 、Let’s check、Let’s sing、Story time)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按照意群朗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并完成句子仿写活动。 2、能运用It’s...and.... 和Is it...? Yes, it is./No, it isn't. 3、理解新词fly、love在语境中的意思,复习巩固本单元核心词汇和句子。 4、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短文内容并完成句子仿写活动;掌握句子“It’s...and.... 和Is it...? Yes, it is./No, it isn't.”的用法和正确书写。 难点:能够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句型。 三、教学准备 课本、录音机、磁带及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 日常口语交流: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问答。 2、 Revision and leading in (1)、快速认读词卡。教师出示本单词卡片,学生快速认读并复习已学单词和短语。(2)、教师通过谈论悉尼的地理位置、气温和季节与北京的差异,来导入“Read and write .”的教学。 3、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1)、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明信片上的图片,根据图中的天气情况圈出文中对应的单词。 (2)、教师解释fly、love 的意思并板书。(Bb: fly a kite 放风筝 love 爱你的) (3)、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后问题,让学生解释题目意思,带着问题阅读信件内容,找出答案。 (4)、核对答案并解释课文意思: 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It’s hot and sunny. b. Is the water cold in Sydney? No, it isn’t. c. Can John’s dad swim outside? Yes, he can. (5)、朗读课文、问题及答案。 (6)、教师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让学生看“Look and write”中的第一副图, T:Is it sunny? Ss: Yes, it is.(Bb: Is it sunny? Ss: Yes, it is.) 用红色粉笔书写标点符号,并引导学生注意其书写位置:再让学生看图2, T:Is it sunny? Ss: No, it isn’t.(Bb: No, it isn’t.) (7)、教师指向窗外 T: Class, look outside. Is it hot/cold/rainy/snowy? Ss: Yes, it is. / No, it isn’t.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 文 教 案 (罗明忠) 2012年3月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英语四年级下Unit3教案

Unit 3 Weather Part A Let’s learn Let’s chant Let’s talk Let’s spell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听、说、认读并理解本部分的四个新单词cold, warm, cool, hot。 【能力目标】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绘气候特征。 【情感目标】关心日常天气变化,能够对气候特点和天气 情况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 1.能听懂、会说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cold,warm,cool,hot,学会听、说、认读单词。 2.要求学生能听懂本部分重点句型,并能结合这些句子表达的 情境,恰当地替换句中的单词。 3.让学生掌握字母组合ar与al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能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准备PPT、图片、录音机、磁带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Warm-up & Revision 1.Greetings.

作业设计1.抄写Let’s learn的重点 词汇。 2.查看天气预报,用所学 英语知识表达天气。 板 书 设 计 Unit 3 Weather cool cold hot warm It’s warm in Beijing today.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Warm-up & Revision 1.师生一起说Let’s chant部分的顺口溜。 2.全班同学一起回忆上节课总结的天气规律。 二、Presentation & Practice 1.教师通过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It’s hot.然后指着一张下大雪的图片说:Oh,it’s cold outside.Can I go outside now?引导学生说:No,you can’t.接着换一张阳光明媚的图片继续提问:Can I go outside now?引导学生说:Yes,you can. 2.让学生用“Can I…?”造句。 T:Can I help you? S1:Can I have some rice? S2:Can I go to the library? 让学生运用句型造句不仅可以开拓思维,复习旧知,还能更好地掌握现学句型。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作文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记一处景观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根据题目的要求,仔细观察一处自然景观,抓住景物特点,展开大胆的想象。 3、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奇特之处,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认真读题,明确要求。 1、写什么? 生审题,确定自己想写的内容 这次习作,你要写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 2、怎么写? 题目中对这次习作提出了哪两点要求?

(突出奇特之处;按怎样的顺序写。) 二、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 1、出示范文:《我爱鼓岭》 2、学生自由读文。 3、想想作者写出了“鼓岭”的哪些奇特之处。 4、说说你要写的是哪处自然景观,有哪些奇特之处? 三、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 1、请你按课文的记叙顺序,选择词语填空。 (1)《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这篇课文先写_____的情景,再写_____的壮观景象,最后写_____的情形。 (2)《火烧云》 上来下去 这篇课文先写火烧云_____时绚丽多姿的景色,然后写火烧云____时的情形。 (3)《鸟的天堂》 早晨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傍晚活泼可爱的群鸟 这篇课文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第一次,时间是在 _____,着重写的是__________;第二次,时间是在_____, 着重写的是__________。 2、这次习作,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一处自然景观?

(请学生自由说说。) 第二、三课时学生习作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第二单元观察中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不仅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闻,还要动脑思考。 2、能按一定的顺序写,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把自己在观察中的新发现写清楚。 3、学会给自己的习作拟定题目。 4、如果写的是观察日记,要做到格式正确。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导入: 师语: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二、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