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案

需求分析和设计目标

2.1 系统现状

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展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流,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更要求企业在对外积极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加强部的监察和自控工作。企业负责多地区的业务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经济总量大,因此,数据安全及其重要。

公司的基本环境:

●两台IBM X255 8685-41X服务器做双机,操作系统是Win2000,数

据库是Sybase;

● IBM X345 8670-61X(Win2000)服务器用于存储备份系统的备份服

务器;●另外3台IBM X345 8670-61X服务器是公司的其他数据业务服务器;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是千兆网;

2.2 系统总体架构要求

根据设计,按照设备集中、集约管理、满足应用、便扩展、安全稳定的要求,今后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建设的发展向是按照先进计算机应用模式建立多层体系结构(N-Tier)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逻辑结多层体系结构核心应用层组件包括客户层、应用/WEB 服务器层和数据库服务器层和存储备份层。

●客户层:客户层是消耗应用数据的层。通常指Web 浏览器。

但多层结构(N-Tier)图11-1数据中心逻辑图也能支持诸如手机、掌上电脑等其它非浏览器。

●应用/WEB 服务器层:应用/WEB 服务器层由应用服务器器和

Web 服务器组成。应用服务器层提供应用的业务逻辑处理。应用逻辑服务器检索并处理来自数据库、生产业务系统等应用的数据,然后向Web 服务器返回格式化的结果。通过采用中间件技术(Websphere、WebLogic、MQ)可实现应用逻辑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及可伸缩性。

●数据库服务器层:数据库服务器层是一个中心存储库,是业务应用系

统中所有数据资源的管理中心。提供包括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Sybase,DB2 等)服务和数据仓库(如多维数据库等)服务。

●存储与备份层:存储与备份层由磁盘存储阵列和备份软件和备份磁带

组成,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服务功能。

2.3 系统建设目标

根据设计规划,按照设备集中、集约管理、满足应用、便扩

展、安全稳定

的建设要求,遵循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原则,立足

当前,着眼发展;

在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构建统一的集中运行平

台,建立开放式多

层架构体系,优化整合现有设备资源,为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

数据库建设数据库

和应用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运行环境,并实施系统资源的统一

管理和维护;

提高硬件设备的集约化管理水平和可扩展能力,增强应用系统和数据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成本,满足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建设需要;

为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开展应用系统建设、信息数据集中整合、便信息分析研判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

2.4 系统建设任务

构建专用存储系统,集中存储数据

在多层体系架构中,采用存储区域网络技术,构建专用大容量存储系统,通过区域划分满足各类信息数据的集中存储,保证存储系统信息存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构建统一的数据库集中运行平台,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按照“运行可靠、性能优良、满足应用”的要求,在多层体系架构中,建设小型机集群系统,采用并行运行和互为备份的集群技术,保证小型机高效和不间

断运行。同时,通过小型机分区技术,在小型机上构建不同应用数据库(统一采用Oracle 数据库)的运行区域,满足不同应用数据库系统的运行需要,使各类应用数据库既集中又相对独立地运行,以降低不同数据库之间相互影响,提高数据库处理能力。

建立多种系统应用平台,提高集中运行平台的适应性

按照各类应用系统所需的不同系统运行环境,在多层体系架

构中,建立与之

相适应的多种系统运行平台,提供Unix、Windows 或Linux 操作系统

平台上应用

服务和Web 浏览等应用。通过共享统一的存储系统,建立如SQL

Server 等其他

主流数据库运行平台,提供数据库服务。为有关部门的不同应

用系统提供相应的

运行环境。

整合优化现有计算机设备资源,提高集中管理和应用水平

根据系统建设的整体框架要求,按照数据集中整合和应用的

需要,对用户现有计算机设备资源进行调整,纳入统一集中运

行管理框架的多层体系架构中。同时,按照设备集中管理的要

求,在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集中计算机房建成后,

将用户各类服务器及相关设备集中起来,根据不同应用的要求

进行整合优化,实行统一的运行和管理。

扩展数据备份系统,提高系统可靠性

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其它应用数据库以及衍生的整合分析数据资源是生产机关极其宝贵的重要资源,必须做到安全上的万无一失,并且各类应用系统要求7?4 小时?65 天不间断运行,要求基于多层体系架构的集中运行平台有多层面的系统可靠性保障。集中运行平台中,所有层面要建立相应的容错机制,确保设备发生故障或升级维护时系统服务不中断;设备自身必须具备容错能力,尽可能在设备一级就能屏蔽大多数故障。此外,构建存储系统的“快照”复制和磁带备份系统,包含专业的数据备份系统、备份管理策略与手段,通过在现有备份系统基础上进行扩展,实现信息数据的快速备份和统一的常规备份以及高效的数据恢复,使集中运行平台具备高效、全面备份数据的能力,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可靠。

建立集中运行管理机制,实现设备和系统资源的统一管理

按照计算机应用系统和数据集中运行的要求,建立设备和系

统的集中运行管

理机制,实现对集中设备和系统的性能监控、配置优化和维护

服务的统一运行管

理,确保设备和系统的高效、可靠和安全地运行,提高对设备

和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2.5 系统设计原则

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集中运行平台多层架构体系建设必须既满足当前的应用需求,又面向未来业务和技术的发展要求。集中运行平台的建设遵循以下原则:

2.5.1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成熟、稳定、完善的产品和技术,满足当前应用需求。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以适应更高的数据处理要求,使整个集中运行平台在一定时期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潜力,以适应未来应用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2.5.2 高性能和高负载能力

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集中运行平台必须能够承载较大的系统和应用运行负载,提供高性能的数据处理和应用响应能力,确保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的高效运行。

2.5.3 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保证业务应用不间断运行,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集中运行平台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系统结构、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等面须进行高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系统达到C2 级以上标准安全级别,具有一定的防病毒、防入侵能力。在采用硬件备份、冗余、负载均衡等可靠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软件技术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手段,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2.5.4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集中运行平台要能够根据生产信息化不断发展的需要,便地扩展系统容量和处理能力,具备支持多种应用的能力。同时可以根据应用发展的需要进行灵活、快速的调整,实现信息应用的快速部署。

2.5.5 开放性和标准化

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集中运行平台要具备较好的开放性,相关系统和设备应是业界主流产品,遵循业界相关标准,保证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选用的主流系统和设备能够随时无障碍地接入集中运行平台,实现系统和数据的集中运行和统一维护管理。

2.5.6 经济性与投资保护

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构建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集中运行平台,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护系统运转,达到高效能与高效益的要求。尽可能保护已有系统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

2.5.7 集中运行和逐步过度

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采用集中运行和逐步过度相结合的原则。新的应用要直接部署在新建的集中运行平台上运行,现有应用及硬件资源将根据需要和可能分期分批逐步融入集中运行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资源配置。

系统案设计

3.1 系统总体结构图

根据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系统总体结构

描述如下:

本项目的存储网络架构图,通过SAN 能够将多种数据应用全面整合起来,其中后端的阵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有的业务数据都存在该阵列中,因此阵列本身需要完全冗余架构和极高的吞吐性能;SAN 网络采用dual Fabric 设计,采用两台交换机构成冗余的存储网络;每台主机(关键业务)可以采用两块(甚至更多)HBA 跨接到两台SAN 交换机上,做的主机到存储接口冗余;主机层采用HA 配置,因此整个系统是高效而全冗余的。同时也能够平滑过渡到下阶段的容灾系统。

备份系统也跨接到SAN 网络上,这样所有的备份工作可以大大减轻对于生产网络的影响,主机直接通过SAN 将数据读出并写到带库,完全采用FC/SCSI 协议。在上述架构中,后端的磁盘阵列采用高性能磁盘阵列,作为综合存储磁盘阵列。该磁盘阵列代表当时行业的最佳性能、100%数据可用性,以及功能丰富的管理软件。

3.2 数据库服务器设计

3.2.1 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服务平台主要采用动态分区、多机集群、并行数据库

等技术,实现多台数据库主机同时并行访问数据库,应用可以根

据需求均衡到不同主机资源上同时工作,多机互为备份。这种机

制依靠系统提供的系统硬件、操作系统集群软件、与数据库提供

的并行技术来满足要求。数据库支持数据分区技术,通过数据库

分区技术提高查询效率。同时,与数据库服务平台相配合,采用

专用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器,负责数据采集工作,各数据库的数据

采取分别汇集,单点入库的数据更新策略。

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图如下:

数据库服务器选用高性能UNIX 服务器,每台高性能UNIX 服务

器划分成2 个分区,配置1.7GHz CPU、16GB 存、2 块千兆光纤网卡、2 块

15000 转73G 硬盘、2 块2GB 光纤通道卡。对应分区通过软件实现群集。

根据设计要求“当前配置tpmC =(TPMC 基准值* 实际CPU 数目* 实际CPU 主频)/ (基准CPU 数目*基准CPU 主频)”

(768,839*16*1.7)/(32*1.7)=384,420tpmC

3.3 存储系统设计

3.3.1 存储系统结构

整体架构采用SAN-存储局域网的架构搭建,分为主机、交换机

和存储设备三个层面:

A. 主机层面

前端服务器每台通过两块光纤卡(以下简称HBA 卡)跨接到两

台光纤交换机上,构成冗余链路

B. 光纤交换机

利用两台16 口光纤交换机作为SAN 的骨干设备,连接主机和存储设备;

C. 存储设备

主存储设备:核心磁盘阵列存储所有系统的数据。该磁盘阵列通过1 对(2 块)接口卡分别跨接到台光纤交换机上,构成冗余链路近线存储设备:近线备份目标磁盘阵列使用采用STAT 磁盘的廉价磁盘阵列,离线备份目标带库采用设计案已有的带库

3.3.2 主存储系统案

目前存储区域网(SAN)是解决海量存储问题的主流解决案,也是本项目建设要求的解决案,同时也支持NAS 式。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相关的数据库即将统一存储到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上,存储设备与主机群之间通过SAN光纤交换机互联(具有冗余联接),同时数据备份设备也通过光纤交换机联接以提高备份效率,减轻网络和主机的压力。

在本案中,存储工程师使用高档全光纤磁盘阵列为主存储系统,从用户的投资、需求综合分析,推荐了极佳的性能价格比的产品,用户可以根据性能要求、扩展性要求、价格需求等因素来选择。

根据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该设计的需求,为了提高主磁盘阵列的性能,在该设计中推荐配备15000RPM 的73GB 磁盘。

磁盘阵列在各面均应充分扩展,并能够充分满足今后业务发展过程中数据迁移、系统 ,容灾的要求:

1)硬件面

所有重要部分均应在线扩容——前端接口、磁盘控制卡、缓存、磁盘等。

2)软件面

可选择不同的软件实现性能优化、数据迁移和数据容灾等:

3.3.3 近线备份系统

传统的数据存储一般分为在线(On-line)存储及离线(Off-line)

存储两级存储式。所谓在线存储就是指将数据存放在磁盘系统

上,而离线则是指将数据备份到磁带上。硬盘的优点是速度快,

特别是随机访问能力强,但单位容量成本高,适合需要频繁访问

的数据存储;磁带善于传输流式数据,介质与驱动器相分离的

特性决定了其单位容量成本低廉,保存数据的安全性也较高,适

合数据备份。但随着数据量的猛增,这种只使用在线和离线两

级存储的策略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一面,用户有越来越多

的数据在一定时期仍需要访问,如果备份到磁带上,则读取的速

度太慢,而保持在线状态,又会因访问频度不高而占用

宝贵的存储空间;另一面,用户要求“备份窗口”越来越小,备

份设备要具有更快的速度,以缩短备份时间,而带基设备与盘

基设备相比还不够快。

由此产生了数据的分级存储管理

分级存储管理是一种将非在线存储与在线存储融合的技术。它

以数据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来决定存储的位置,从而在在线存储

与离线存储之间诞生了第三种存储式——近线(Near-line)存储,

使存储网络从“在线-离线”的两级架构向“在线-近线-离线”

的三级架构演变。近线存储的特点是性能接近在线存储,而成

本接近离线存储。

根据大型信息数据库存储系统分析结果,存储容量约为16TB,

考虑适当冗余和“快照”备份,存储阵列实配容量应大于20TB,

存储阵列最大扩展容量应不低于64TB。

基于存储区域网技术,满足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相关数据库,以及运行于其上的业务系统、

查询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的要求,必须增强数据存储核心,选择

高性能存储阵列,LUN 数量应≥2048,系统IOPS ≥240000(吞吐量大

于1540 M/S)。其基本性能需求分析如下:

A. 在存储系统中,处理器主要完成I/O 处理、Cache 控制管理、

数据传输控制以及一些智能化的软件运行功能,处理器的能

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存储系统的性能。考虑到不同厂商存储所

采用的CPU 性能差异较大、主处理器所承担的任务也有所区

别,应在给出实际处理器配置数量的同时给出性能指标、承

载任务分析,CPU 实配数量不低于16 个。

B. 磁盘本身性能也决定存储系统整体性能,通常磁盘性能以

转速、寻道时间等技术指标衡量,考虑到性价比,推荐采用15K

rpm 的磁盘。

C. 对于数据库等大数据量访问应用,缓存越大,性能越好,

本项目实配存储容量应与Cache 的容量配置成比例配置,按大于

16GB 考虑,最大可扩展到128GB。

3.5 应用服务器、浏览服务器和数据处理前置机设计

应用服务器层主要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用户请求的连接处理

和数据库端或其他应用系统的连接处理,以及业务处理过程实

现。用户多层体系结构要求应用服务器与Web 服务器物理独立,

考虑到应用服务器对处理能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均大大高于数

据表现层,关键应用采用Unix 服务器,其他应用可考虑刀片式

微机服务器,建立多机集群环境。

数据迁移

数据迁移是数据系统整合中保证系统平滑升级和更新的关键部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信息系统不断被功能更强大的新系统所取代。从两层结构到三层结构,从Client/Server 到Browser/Server。在新旧系统的切换过程中,必然要面临一个数据迁移的问题。

4.1 数据迁移的概念

原有的旧系统从启用到被新系统取代,在其使用期间往往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数据,其中多历史数据都是新系统顺利启用所必须的。另外,这些历史数据也是进行决策分析的重要依据。数据迁移,就是将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并装载到新系统中的过程。数据迁移主要适用于一套旧系统切换到另一套新系统,或多套旧系统切换到同一套新系统时,需要将旧系统中的历史数据转换到新系统中的情况。银行、电信、税务、工商、保险以及销售等领域发生系统切换时,一般都需要进行数据迁移。对于多对一的情况,例如由于信息化建设的先后,造成有多个不同的系统同时运行,但相互间不能做到有效信息共享,所以就需要一套新系统包容几套旧系统的问题。

数据迁移对系统切换乃至新系统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数据迁移的质量不光是新系统成功上线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新系统今后稳定运行的有力保障。如果数据迁移失败,新系统将不能正常启用;如果数据迁移的质量较差,没能屏蔽全部的垃圾数据,对新系统将会造成很大的隐患,新系统一旦访问这些垃圾数据,可能会由这些垃圾数据产生新的错误数据,重时还会导致系统异常。

相反,成功的数据迁移可以有效地保障新系统的顺利运行,能够继承珍贵的历史数据。因为无论对于一个公司还是一个部门,历史数据无疑都是十分珍贵的一种资源。例如公司的客户信息、银行的存款记录、税务部门的纳税资料等。

4.2 数据迁移的特点

系统切换时的数据迁移不同于从生产系统OLTP (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到数据仓库DW(Data Warehouse)的数据抽取。后者主要

将生产系统在上次抽取后所发生的数据变化同步到数据仓库,这

种同步在每个抽取期都进行,一般以天为单位。而数据迁移是

将需要的历史数据一次或几次转换到新的生产系统,其最主要

的特点是需要在短时间完成大批量数据的抽取、清洗和装载。

数据迁移的容是整个数据迁移的基础,需要从信息系统规划

的角度统一考虑。划分容时,可以从横向的时间和纵向的模块

两个角度去考虑。

横向划分

以产生数据的时间为划分依据,需要考虑比较久远的历史数

据如迁移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存储工程师对计

算机依赖性的增强,新系统每天往往需要比旧系统存储更多的

信息,同时为了解决数据量高增长带来的性能瓶颈,新系统一

般只保留一定时期的数据,比如1 年,而把超过保存期的数据,

即1 年以前的数据转移到数据仓库中,以便用于决策分析。对于

这种新系统的数据迁移,主要迁移1 年以的数据,1 年以前的历

史数据需要另外考虑。

纵向划分

以处理数据的功能模块为划分依据,需要考虑在新系统中没

有被包含的功能模块,其所涉及数据的处理问题。这类数据由

于无法建立映射关系,一般不需要迁移到新系统中。但对于模

块间偶合度比较紧密的旧系统,在纵向划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

完整性。

4.3 数据迁移的三种法

4.3.1 数据迁移法

数据迁移可以采取不同的法进行,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法,即系统切换前通过工具迁移、系统切换前采用手工录入、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生成。

系统切换前通过工具迁移

在系统切换前,利用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工具把旧系统中的历史数据抽取、转换,并装载到新系统中去。其中ETL 工具可以购买成熟的产品,也可以是自主开发的程序。这种法是数据迁移最主要,也是最快捷的法。其实施的前提是,历史数据可用并且能够映射到新系统中。

系统切换前采用手工录入

在系统切换前,组织相关人员把需要的数据手工录入到新系统中。这种法消耗的人力、物力比较大,同时出错率也比较高。主要是一些无法转换到新系统中的数据,和新系统启用时必需要而旧系统无法提供的数据采用这种法,可作为第一种法的有益补充。

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生成

在系统切换后,通过新系统的相关功能,或为此专门开发的配套程序生成所需要的数据。通常根据已经迁移到新系统中的数据来生成所需的信息。其实施的前提是,这些数据能够通过其它数据产生。

4.3.2 数据迁移的策略

数据迁移的策略是指采用什么式进行数据的迁移。结合不同的迁移法,主要有一次迁移、分次迁移、先录后迁、先迁后补等几种式可供选择。

一次迁移

是通过数据迁移工具或迁移程序,将需要的历史数据一次性全部迁移到新系统中。一次迁移的优点是迁移实施的过程短,相对分次迁移,迁移时涉及的问题少,风险相对比较低。其缺点工作强度比较大,由于实施迁移的人员需要一直监控迁移的过程,如果迁移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工作人员会很疲劳。一次迁移的前提是新旧系统数据库差异不大,允的宕机时间可以完成所有数据量的迁移。

分次迁移

分次迁移是通过数据迁移工具或迁移程序,将需要的历史数据分几次迁移到新系统中。分次迁移可以将任务分开,有效地解决了数据量大和宕机时间短之间的矛盾。但是分次切换导致数据多次合并,增加了出错的概率,同时为了保持整体数据的一致性,分次迁移时需要对先切换的数据进行同步,增加了迁移的复杂度。分次迁移一般在系统切换前先迁移将静态数据和变化不频繁的数据,例如代码、用户信息等,然后在系统切换时迁移动态数据,例如交易信息,对于静态数据迁移之后发生的数据变更,可以每天同步到新系统中,也可以在系统切换时通过增量的式一次同步到新系统中。

先录后迁

先录后迁是在系统切换前,先通过手工把一些数据录入到新系统中,系统切换时再迁移其它的历史数据。先录后迁主要针对新旧系统数据结构存在特定差异的情况,即对于新系统启用时必需的期初数据,无法从现有的历史数据中得到。对于这部分期初数据,就可以在系统切换前通过手工录入。

先迁后补

先迁后补是指在系统切换前通过数据迁移工具或迁移程序,将原始数据迁移到新系统中,然后通过新系统的相关功能,或为此专门编写的配套程序,根据已经迁移到新系统中的原始数据,生成所需要的结果数据。先迁后补可以减少迁移的数据量。

4.4 数据迁移的实现

数据迁移的实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数据迁移前的准备、数据迁移的实施和数据迁移后的校验。

由于数据迁移的特点,大量的工作都需要在准备阶段完成,充分而到的准备工作是完成数据迁移的主要基础。具体而言,要进行待迁移数据源的详细说明,包括数据的存放式、数据量、数据的时间跨度,建立新旧系统数据库的数据字典,对旧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质量分析,新旧系统数据结构的差异分析;新旧系统代码数据的差异分析;建立新老系统数据库表的映射关系,对无法映射字段的处理法,开发、部属ETL 工具,编写数据转换的测试计划和校验程序,制定数据转换的应急措施。其中,数据迁移的实施是实现数据迁移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制定数据转换的详细实施步骤流程;准备数据迁移环境;业务上的准备,结束未处理完的业务事项,或将其告一段落;对数据迁移涉及的技术都得到测试;最后实施数据迁移。数据迁移后的校验是对迁移工作的检查,数据校验的结果是判断新系统能否正式启用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质量检查工具或编写检查程序进行数据校验,通过试运行新系统的功能模块,特别是查询、报表功能,检查数据的准确性。

4.4.1 数据迁移的技术准备

数据转换与迁移通常包括多项工作:旧系统数据字典整理、旧系统数据质量分析、新系统数据字典整理、新旧系统数据差异分析、建立新旧系统数据之间的影射关系、开发部署数据转换与迁移程序、制定数据转换与迁移过程中的应急案、实施旧系统数据到新系统的转换与迁移工作、检查转换与迁移后数据

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数据转换与迁移程序,即ETL 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抽取、转换、装载三个步骤。数据抽取、转换是根据新旧系统数据库的映射关系进行的,而数据差异分析是建立映射关系的前提,这其中还包括对代码数据的差异分析。转换步骤一般还要包含数据清洗的过程,数据清洗主要是针对源数据库中,对出现二义性、重复、不完整、违反业务或逻辑规则等问题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清洗操作,在清洗之前需要进行数据质量分析,以找出存在问题的数据,否则数据清洗将无从谈起。数据装载是通过装载工具或自行编写的SQL 程序将抽取、转换后的结果数据加载到目标数据库中。

对数据的检查

数据格式检查:检查数据的格式是否一致和可用,目标数据

要求为number 型。

数据长度检查:检查数据的有效长度。对于char 类型的字段

转换到varchar 类型中,需要特别关注。

区间围检查:检查数据是否包含在定义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

区间中;例如年龄为300,或录入日期在4000-1-1。

空值、默认值检查:检查新旧系统定义的空值、默认值是否相同,不同数据库系统对空值的定义可能不同,需要特别关注。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标准 《网络存储技术》 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均开设的 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是高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注重 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 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网络存储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调试技能, 提高网络存储各部件的组装、设置、日常维护、维修及管理系统安装 等使用技术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处理能力。 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构建学生信息化基础核心能力、 为职业能力提供信息化 工具为出发点、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重构教学做一体式的课程, 以情境式案例为载体,逐步推进学生计算机基本能力的培养。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网络存储和虚拟化技术的基 础知识。 通过实际项目及任务,典型案例分析与实战操作为手段,培养学 课程名称: 网络存储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单位: 术专业 信息与软件工程系 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网络技 时: 40 学时 分:4 1. 写 人:盛建军 2014年 8 月 审 定 人:尹光辉 课程性质

生进行网络存储与虚拟化实现方案系统分析与实践实施的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工作以及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对职业素质养成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学内容组织和编排 通过对企业调研,了解到企业中与信息化相关的职业岗位,结合工作实际,根据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形成8个学习案例和3个综合实训项目,针对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设计选修内容。 《网络存储技术》学习案例及课时分配表

5.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个案例中的典型任务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进行知识点的引导,通过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实施和讨论,教师对任务的评价,强化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案例与工作任务和知识点之间的对应关系: 任务 任务一:掌 握理论基 础知识

化工企业三级标准化实施方案

××××(企业名称) 关于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部室: 为全面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控制事故风险,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按照朝阳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开展朝阳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通知》(朝安办字[2009]第20号)要求,特制定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 1.组织机构 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企业安全主管领导) 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部门,×××兼任办公室主任。 2.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a)确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目标; b)审批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实施方案; c)提供和落实安全生产资金等资源; d)指导、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中的重要问题; e)监督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落实情况; f)对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进行验收和考核。 2)办公室职责: a)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开展; b)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宣传培训; c)负责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d)负责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复查; e)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和复评申请; f)及时收集并向领导小组及街乡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上报有关资料。 二、总体目标: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如:朝阳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合格单位、达标单位,或者北京市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单位等。 三、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阶段: 1)学习及培训阶段: 时间:×××年××月至×××年××月 工作内容:组织召开全体职工动员大会,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使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性;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 2)文件编写 时间:×××年××月至×××年××月 工作内容:明确各级领导、各部门及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并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隐患排查 时间:×××年××月至×××年××月 工作内容:按照?朝阳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考评检查表?的内容,对企业的安全管理、现场作业、设施设备等各方面进行隐患排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做出基本判断。 4)隐患整改 时间:×××年××月至×××年××月 工作内容: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资金和完成时间,并予以完成。 5)自评 时间:×××年××月至×××年××月 工作内容:由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对照?朝阳区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考评检查表?进行自评,做出是否具备申请复评的结论,并报送所在街乡办事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申报复评。 6)复评 时间:×××年××月至×××年××月 工作内容:迎接区安监局组织的复评,并对复评中提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整

网络存储实验报告

湖北文理学院《网络存储》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计科1211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李学峰 2014年11月16日

实验01 Windows 2003的磁盘阵列技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做磁盘阵列的条件和方法。 2.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0的方法。 3. 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1的方法。 4. 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5的方法。 5. 掌握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恢复磁盘阵列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0 2.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1 3.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RAID5 4.在Windows 2003环境下实现恢复磁盘阵列数据 三、实验原理 (一)磁盘阵列RAID技术的概述 RAID是一种磁盘容错技术,由两块以上的硬盘构成冗余,当某一块硬盘出现物理损坏时,换一块同型号的硬盘即可自行恢复数据。RAID有RAID0、RAID1、RAID5等。RAID 技术是要有硬件来支持的,即常说的RAID卡,如果没RAID卡或RAID芯片,还想做RAID,那就要使用软件RAID技术,微软Windows系统只有服务器版本才支持软件RAID技术,如Windows Server 2003等。 (二)带区卷(RAID0) 带区卷是将多个(2-32个)物理磁盘上的容量相同的空余空间组合成一个卷。需要注意的是,带区卷中的所有成员,其容量必须相同,而且是来自不同的物理磁盘。带区卷是Windows 2003所有磁盘管理功能中,运行速度最快的卷,但带区卷不具有扩展容量的功能。它在保存数据时将所有的数据按照64KB分成一块,这些大小为64KB的数据块被分散存放于组成带区卷的各个硬盘中。 (三)镜像卷(RAID1) 镜像卷是单一卷的两份相同的拷贝,每一份在一个硬盘上。它提供容错能力,又称为RAID1技术。 RAID1的原理是在两个硬盘之间建立完全的镜像,即所有数据会被同时存放到两个物理硬盘上,当一个磁盘出现故障时,系统仍然可以使用另一个磁盘内的数据,因此,它具备容错的功能。但它的磁盘利用率不高,只有50%。 四、实验设备 1.一台装有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的虚拟机。 2.虚拟网卡一块,类型为“网桥模式”。 3.虚拟硬盘五块。 五、实验步骤 (一)组建RAID实验的环境 (二)初始化新添加的硬盘 (三)带区卷(RAID0的实现)

大华监控云存储部署方案

大华监控云存储部 署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1 云存储 产品形态一套完整云存储系统包括元数据服务器,云存储数据存储节点 ● 元数据服务器: DH-CSS9064X (最常见) ● 云存储数据节点: 最常见的型号为DH-CSS7024S-ERD ,长的和EVS 、NVR 差不多,其它还有36盘位、48盘位 DH-CSS7024S-ERD (最常见) 1.2 云存储组网 1.2.1 确认数据节点型号 经过标签或者网口数量判断是否为直存设备: ● 经过存储节点标签标注的信息判断:

其中直存型号包括:DH-CSS7124S-ERD,DH-CSS7124S-10GERD,DH-CSS7124S-ESD… 即最后一位是“D”结尾的设备支持直存 经过存储节点的网卡数量判断: 直存设备一般有9个网口(其中一个是web口),带万兆光口的存储节点有7个网卡(其中一个是web口) 只有5个网卡的设备一定是转存的设备 1.2.2组网说明 a)元数据服务器:最新的机器正常情况下3、4两个网口作为心跳口,两台 元数据服务器之间用两根网线直连;1、2两个网口接到存储段交换机,交换机上对应端口需要做链路聚合。 心跳网口网线直连 注:如果是早期的元数据服务器,心跳口可能是1、2网口,请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b)云转存节点:4个网口插满接到存储交换机,交换机上对应的4个端口做 链路聚合;WEB口不插网线。 c)云直存节点:Ex1、Ex2、Ex3、Ex4四个网口做成一组绑定,一般做存储 网段,四个网口插满接到存储交换机,交换机上对应4个端口做链路聚合;1、2、3、4四个网口做成一组绑定,作为业务网段(与存储网段不

企业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

企业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 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很重要,要关于产生部门的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制定相关的生产安全责任制度。下面是带来的企业工作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 1 目的保证企业安全标准化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全面性、有效性,组织性,保障企业生产安全。 2 范围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范围 3 责任企业安全小组负责制定方案,企业安全总负责人负责审核,审核通过后实施。 4 内容设立安全组织机构1)企业成立安全环保部,专门负责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 2)企业总负责人直接管辖,企业安全员负责处理该机构日常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事宜,涉及重大生产安全或环保事件须经企业总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3)成立成立安全小组,由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负责人组成,协助安全环保部管理企业生产安全,共同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共同应急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环保事故。 制定安全管理方针1)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企业安全管理方针。 2)通过培训和安全文化宣传活动让该安全方针深入员工思想,提高意识。 3)于企业厂区显著位置标注该方针,时刻提醒员工。 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1)安全员负责指导各部门负责人制定相应部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2)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后按照企业管理文件要求编辑成册。主要安全管理制度须贴挂于墙上,方便员工阅读,警示。 3)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各类安全制度修订后须及时公告。 严格落实生产安全责任制1)制定各岗位人员生产安全责任制度,生产工艺安全制度,岗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等。 2)通过培训学习,使各岗位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岗位安全职责。 3)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以便安全责任溯源追究。 识别获取适用的法律法规1)凡涉及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和环保的法律法规

网络存储方案配置方法

网络存储方案配置方法 确定您的业务要求设计存储网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是确定您的业务和IT要求。正是这些要求最终促使您作出设计和组件决定。 确定您的要求 利用下列问题来帮助您确定要求: 可用性 ?您需要用来防止计划外停机的重要应用是什么? ?您需要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完成什么任务(比如增加或重新利用存储资源)? 可扩展性 ?您的存储要求比您的服务器要求增长速度快多少? ?来年您预计需要多大的存储容量? ?来年您预计需要什么样的新应用(ERP、CRM、供给链等)? 性能 ?您的要害应用的峰值性能需求是什么? 治理 ?由于缺少资源或技能目前哪种治理任务难以完成?一年内情况会怎样? ?您愿意将您的存储治理集成到现有的治理基础设施中吗? 数据备份 ?您需要减少备份窗口的比例是多少? ?您需要将您的LAN从备份拥塞中解放出来以便使您的应用程序运行速度更快吗? 灾难恢复 ?在紧急情况下,您需要什么应用程序来迅速、有效切换到另一个备用数据中心? ?您是否有备用数据中心?假如有,与主用数据中心的距离有多远? ?您需要在峰值生产时间克隆或快照任务要害型数据? 服务器和存储空间利用 ?您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可利用多少可用但不可访问的存储空间(假如该空间在企业共享)??在您的数据中心是否有物理环境限制?假如有,是什么? ?您可将哪些旧的小型存储设备整合进新的大容量存储设备中以实现更轻松治理并减少维修费用?

预算 ?假设您可重新获得至少30%的利用不足存储空间,在现有开支情况下,您还可利用多大的存储空间(使您推迟开支)? 确定您的首要要求 最成功的SAN部署来源于单一要求。看看您的业务要求列表,然后确定哪个要求是最至关重要的,然后集中精力围绕该要求设计、安装和部署解决方案。这可帮助您迅速、经济、轻松地部署SAN。一旦您成功运营一套SAN之后,您就可利用运营结果来展示投资回报情况,并可提供部署更多SAN以满足其他重要业务要求或扩展您的SAN的理由。库存和环境分析您目前可能已经拥有存储基础设施,但是它们却无法满足您的业务需求。幸运的是,您可以在您的存储区域网络(SAN)上重新部署现有的基础设施。SAN可以将新老组件连接在一起,形成可以满足您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您还可以选择为自己的SAN购买全新的组件。盘点并分析目前的环境可以帮助您确定哪些现有组件仍然可以满足您的业务需求,并且能够连入您的SAN。即便您计划全部使用新组件,盘点您的物理环境仍可帮助您分析尺寸限制以及布线距离要求。谋取SAN厂商的帮助 假如您仍未找到理想的SAN合作伙伴,现在就是选择的好时机。您所选择的厂商应该在评估、设计、实施以及治理SAN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为您提供诸多帮助。您所选择的SAN厂商应当: ?了解您的业务需求 ?了解SAN ?具有丰富的SAN经验 ?有能力提供SAN总体解决方案,其中包括硬件、软件、培训、专业服务以及支持。 ?熟悉您计划使用的现有组件,有能力将这些组件与新组件集成在一起,形成您自己的SAN解决方案。 盘点之前建立详尽的清单 制定清单,您目前的基础设施上现有的存储设备、服务器以及软件都应列入表中。您可以使用SAN组件库存工作表(XLS)t帮助自己记录这些信息。该清单包括以下内容: ?存储设备 ?主机 ?子组件,比如主机总线适配器(HBA)以及网桥等等。 ?有关地理和位置的内容,比如尺寸限制以及距离等。 ?应用,包括业务模式、性能以及可用性要求。 收集每个组件的具体信息

NAS网络存储解决方案

NAS网络存储解决方案

一.石科院存储备份系统的基本目标 1.足够的存储备份空间,可以满足现在及未来几年的数据存储备份需求; 2.开放式平台,实现弹性规划,支持现有平台并方便未来添加新系统; 3.具有高可用性,保证存储设备中数据的安全; 4.实现异种平台间的数据共享; 5.简化备份/恢复操作,对备份数据实现分级管理; 6.高效率地实现存储备份工作过程 二.NAS网络存储网络架构 本次投标的NAS网络存储解决方案在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的同时,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利用成熟的NAS网络存储设备解决方案,实现了大容量数据在异构网络内的存储与备份。 方案中采用IBM-300作为NAS网络存储设备,实现异构服务器对NAS网络存储的高速访问,NAS300内部采用高可用性设计的冗余光纤连接,及光纤盘阵(采用73G光纤磁盘)进行存储扩展,同时IBM-3583磁带库连接NAS300网络存储服务器实现数据备份. 网络结构见附图。 三.厂商介绍 1.IBM公司存储系统部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应用已进入千家万户,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设备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Internet及Intranet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及数字图书馆的方兴未艾,数据爆炸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心的热点,相应而来的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以每年2-3倍的速度迅速增长。 谈到“存储”,许多人首先会想到3英寸软盘或是计算机硬盘,而它们只是一些简单的存储介质。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的存储系统。“存储系统”

这个词看起来貌似陌生,其实与我们每天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当我们去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时,通过帐号银行便可马上从计算机系统中调出帐户的所有信息,包括存款、支取、利息计算等。这些至关重要而又非常庞大的数据信息必须妥善保存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行。担当此重任的正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系统。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电信局对移动电话话费的管理,股票交易所每日大量数据的交换,石油勘探队采掘信息的记录等,存储系统在这些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存储系统,包括数据记录介质如磁盘、光盘和磁带,大型自动化的数据记录系统如磁盘阵列、磁带库和光盘库,以及存储管理软件。磁盘系统拥有最高的数据传输速度,适于主机直接的数据访问。磁带和光盘系统适于数据的近线、离线访问,数据检索和数据备份。存储管理软件,则帮助我们将服务器--客户端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中的数据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 回顾存储系统的发展历程,1956年9月,IBM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据存储器,305RAMAC。它标志着直接数据访问存储系统工业的诞生。在此之后,IBM一直以其无人可及的技术发明和产品领导着存储系统工业的发展。IBM发明了软盘驱动器、Winchester硬盘驱动器、RAID技术专利和磁阻记录磁头技术,将存储技术推入一个个新纪元。1999年,IBM在存储领域获得了220多项专利,超过了业界其它存储厂商的总和。从第一台约有三个冰箱大的数据存储器的诞生到现在,IBM已推出了最新的1GB硬盘,其大小只相当于一枚一元硬币,从体积、容量、存取速度方面都较以前有了惊人的发展。 2000年,IBM在存储领域获得了320多项专利,拥有此领域50%以上的专利,超过了业界其他主要存储厂商的总和 ,并因此在2000年11月12日获得了“美国国家卓越科技勋章”以表彰IBM公司多年来在数据存储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领先地位。 今天,存储系统的高可靠性,高性能,良好的扩充能力,及易于管理性已经成为存储设备的必需。信息是计算机系统最宝贵的资源,保护信息的安全,进行迅速的信息访问是存储

企业如何编制安全标准化方案.doc

[资料]企业如何编制安全标准化方案1 企业如何编制安全标准化工作方案 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就是在满足国家安全生产方面的法规、标准以及有关政策要求的条件下,立足于企业原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结合自身特点及面临的、能够确定的主要风险,愿意并且能够达到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经过重新策划、完善、改进其安全生产管理过程,达到至少通过“三级”安全标准化等级的考评。 为确保安全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企业应制定标准化工作方案。其内容如下: 1、工作目标 工作方案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如:2011年安全标准化工作通过三级考评等。 2、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方案中要明确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并具体到人,明确其职责,具体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负责企业标准化文件的编制、评审、宣贯、推进等。 领导小组可下设办公室,负责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 3、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初始评估、策划和培训等。方案中要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包括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1)初始评估 依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

规范》的要求,企业要对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其目的是确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上述规范之间的差距。初始状态评审,企业可以自己进行,也可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咨询机构寻求支持。 初始状态评审是为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提供一个基准线,即提供一个持续改进的起点。企业在完成初始评审后,应出具一份初始评审报告,包括如何改进安全生产绩效方面的设想(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管理的需要,以不出事故为追求目标来研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2)策划 企业针对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进度、分工等),确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围绕对自身生产安全风险分析、管理、控制的结果,对照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策划、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台帐、档案等。 在已建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小组等机构,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小组由企业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直接负责,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参与,尽最大可能让岗位人员参与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策划阶段所要做的工作在安全标准化规范文件中都要有具体的细化,因而安全标准化规范性文件的编制尤其重要,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结合10个一级要素53个二级要素要求编制规范性的文件,规范性文件由文件目录清单、格式标准等组成,文件目录清单要由各小组成员编制,要明确规范性文件编制的要 求与期限,并汇总成册,最终形成一本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串行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不包括( ) A. SAS B. FC C. SATA D. SCSI 2、RAID6级别的RAID组的磁盘利用率(N:成员盘个数): ( ) A. N/(N-2) B. 100% C. (N-2)/N D. 1/2N 3、对于E-mail或者是DB应用,以下哪个RAID级别是不被推荐的: ( ) A. RAID10 B. RAID6 C. RAID5 D. RAID0 4、磁盘阵列中映射给主机使用的通用存储空间单元被称为( ),它是在RAID的基础上创 建的逻辑空间。 A. LUN B. RAID C. 硬盘 D. 磁盘阵列 5、下列RAID技术无法提高读写性能的是:( ) A. RAID0 B. RAID1 C. RAID3 D. RAID5 6、下列RAID技术中可以允许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仍然保证数据有效的是:( ) A. RAID3 B. RAID4 C. RAID5 D. RAID6 7、下列RAID技术中无法提高可靠性的是() A. RAID0 B. RAID1 C. RAID10 D. RAID01 8、主机访问存储路径顺序为( ) A. 文件系统->应用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B.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C.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I/O子系统->卷->RAID控制器->磁盘 D.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RAID控制器->I/O子系统->磁盘 9、下列RAID技术中,磁盘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 ) A. RAID1 B. RAID3 C. RAID0 D. RAID05 10、8个300G的硬盘做RAID 5后的容量空间为() A. 1200G B. 1.8T C. 2.1T D. 2400G 11、RAID5可以保护存放在存储中的数据不会因为硬盘原因而丢失,当RAID5中的硬盘损坏 后数据仍然存在,RAID5中最多可以损坏( )块硬盘。 A. 1块也不能损坏 B. 可以损坏1块 C. 可以损坏2块 D.可以损坏3块 12、在单个阵列盘区中,一系列连续编址的磁盘块的集合被称为() A. 磁盘阵列 B. RAID C. 条带 D. 数据块 13、镜像阵列或者RAID阵列中发生故障的磁盘上的所有用户数据和校验数据的重新生成的 过程被称为() A. 重计算 B. 重构 C. 热备份 D. 恢复

2021年企业标准化工作方案

企业标准化工作方案 企业标准化工作方案 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威海公司石岛油库整体安全水平,促进安全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发生中石化销售企业等级事故;依据《安全生产法》、《危化品安全管理条例》、《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在威海石岛油库实施安全标准化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油库的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深化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油库安全生产工作。 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 二、活动时间: 二0XX年一月五日至二0XX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安全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油库主任为组长,主管为副组长,各班组组长及自评员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根据威海市安监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库实际,组织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及时向上级安监部门汇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工作开展经验;提高全员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认识,指导和协调基层部门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改;联系考核机构对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评审;逐步实现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沟通、宣传与学习,这是搞好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外部:与安监部门沟通,掌握对该工作的最新要求; 汇报企业工作开展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情况;

几种网络存储技术比较1.

网络存储技术 直连方式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I/O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存储设备组成单独的网络,大多利用光纤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间可以任意连接。I/O请求也是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如果SAN是基于TCP/IP的网络,则通过iSCSI技术,实现IP-SAN 网络。 网络连接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NAS设备通常是集成了处理器和磁盘/磁盘柜,连接到TCP/IP网络上(可以通过LAN或WAN,通过文件存取协议(例如NFS,CIFS等存取数据。NAS将文件存取请求转换为内部I/O请求。

上述几种存储方式的优点: DAS费用低;适合于单独的服务器连接 SAN高性能,高扩展性;光纤连接距离远;可连接 多个磁盘阵列或磁带库组成存储池,易于管理; 通过备份软件,可以做到Server-Free和 LAN-Free备份,减轻服务器和网络负担 NAS安装过程简单;易于管理;利用现有的网络实 现文件共享;高扩展性 涉及到网络存储有以下几种连接介质: 以太网Ethernet 带宽可以是10Mbps,100Mbps或1Gbps,可以是双绞线或光纤介质。通常的传输协议是TCP/IP 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 带宽是100MBps或200MBps,光纤介质。传输协议是SCSI。 SCSI带宽是40MBps(UltraSCSI,80MBps (Ultra2SCSI或160MBps(Ultra160SCSI。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企业网络存储项目技术方案 需求分析和设计目标 2.1 系统现状 企业核心业务的开展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流,对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要求很高。更要求企业在对外积极拓展业务领域的同时,加强内部的监察和自控工作。企业负责多地区的业务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经济总量大,因此,数据安全及其重要。 公司的基本环境: 两台IBM X255 8685-41X服务器做双机,操作系统是Win2000,数据库是 Sybase; IBM X345 8670-61X(Win2000)服务器用于存储备份系统的备份服务器;另外3台IBM X345 8670-61X服务器是公司的其他数据业务服务器; 系统运行的网络环境是千兆网;

2.2 系统总体架构要求 根据设计,按照设备集中、集约管理、满足应用、方便扩展、安全稳定的要求,今后数据中心形式的信息化存储系统建设的发展方向是按照先进计算机应用模式建立多层体系结构(N-Tier)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的逻辑结多层体系结构核心应用层组件包括客户层、应用/WEB 服务器层和数据库服务器层和存储备份层。 客户层:客户层是消耗应用数据的层。通常指Web 浏览器。 但多层结构 (N-Tier)图11-1数据中心逻辑图也能支持诸如手机、掌上电脑等 其它非浏览器。 应用/WEB 服务器层:应用/WEB 服务器层由应用服务器器和Web 服务器 组成。应用服务器层提供应用的业务逻辑处理。应用逻辑服务器检索并 处理来自数据库、生产业务系统等应用的数据,然后向Web 服务器返回 格式化的结果。通过采用中间件技术(Websphere、WebLogic、MQ)可实现 应用逻辑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及可伸缩性。 数据库服务器层:数据库服务器层是一个中心存储库,是业务应用系

网络建设方案

网络建设方案 目录 一、前言 (2) 二、建设需求 (2) 三、总体架构 (2) 四、总体设计 (5) 五、服务器选择 (5) 六、主交换机的选择 (6) 七、活动目录 (6) 八、文件服务器 (8) 九、防病毒服务器和ERP服务器 (10)

一、前言 XXX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三个分公司:1#公司、2#公司、3#公司。由于新厂房的建立,故需要建立一套完整、安全的网络系统。 二、建设需求 1.公司使用2台核心交换机(冗余备份),连接所有网络设备,并把所有服务器连接到该核心交换机上,划分到一个单独的VLAN中。 2.接入层交换机连接所有的终端用户,并把管理层人员和普通的办公人员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 3.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可以访问普通办公人员的计算机,但普通办公人员不能访问管理层人员的计算机。 4.所有用户的计算机都采用DHCP的方法获得IP地址。 5.公司采用Linux iptables 防火墙+路由器上网。公司申请一条100M带宽光纤上网(分两条线路,一条40M,一条60M;要求:服务器占用40M,供外网用户访问,局域网用户占用60M出口访问INTERNET)。 6.公司采用微软的域管理方法,对所有用户的账号和权限通过AD来管理。 7.公司内部要有自己的邮件服务器,并可以和INTERNET的邮件服务器实现收发邮件。 8.公司的防病毒采用统一集中的网络管理模式。 9.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10.出差用户能方便的访问公司内部资料。 三、总体架构 1.根据需求所规划出的整个公司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internet 宿舍楼 1 宿舍楼 2 宿舍楼 3宿舍楼 4 宿舍楼 5 厂房 1厂房 2 3 厂房 4 厂房5 办公楼

企业标准化发展规划及工作实施方案

xxxxxxxxxx有限公司 标准化发展规划及工作实施方案 一、前言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它不仅为企业各项职能活动提供基础,而且也为企业其它基础工作提供必备条件。标准化工作是以企业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为目的,对生产经营中大量重复发生的事情,贯彻实施国家、行业等各类各级标准,并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技术活动。通过标准化管理来优化企业结构,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管理工作质量,以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为了深入、持久地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明确今后三年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目标,根据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及实施方案。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3.《企业标准管理办法》 4.《国家技术监督局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 5.《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若干规定》

三、今后三年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以整体的观念,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开展标准化工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作用。 公司标准化工作总目标是:提高全员标准化工作意识和工作水平,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化法律以及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配合企业及产品的各项荣誉证书的申领或换证进一步规范各项管理工作;整合研发、生产和管理的综合资源,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建立汽车车轮信息化制造基地,进一步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实现数字化企业集团。今后三年具体目标为: 1. 20xx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全员标准化培训率达100%;工作标准覆盖率达100%。 2.20xx年通过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为公司产品进入汽车主机厂及国际市场提供保障,企业标准制定率达98%。。 3.20xx年企业标准制定率达100%;参与制订、修订车轮行业及国家标准,使得本公司产品引领国内同行业发展。 五、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 1.充分发挥公司标准化管理机构的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积极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和承担上级标准的制定和修订任务。修订完善企业标准体系,确保企业标准化

网络视频监控NVR存储解决方案

NVR网络存储解决方案 1.1小规模视频监控存储方案 应用背景 工厂、学校、小区、楼宇、园区、监狱等一定区域内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是:监控摄像头的数量较少,一般规模不大于200个点,视频录像的保存时间从2周到1个月不等。因监控规模较小,监控点到监控中心的距离不太远,可以将所有监控点的录像集中保存。该方案造价小,监控中心集中保存,有利于快速发现警情,提高响应速度,对视频集中存储的容量需求也较小。 应用需求 存储容量:10~100TB,摄像头数量≦200路,保存周期2周~1个月。 存储方案 小规模视频监控存储方案的常规拓扑图如下: 方案说明 该方案中,前端监控摄像头点位比较集中,可以安装模拟或数字摄像头。模拟摄像头可以通过编码器(模拟摄像头)或者直接(数字摄像头)连接至快速以太网络另一端的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配置SkySAN视频监控集中存储设备。 SkySAN存储设备支持IP-SAN或NAS等多种存储架构,通过IP网络提供录像存储空间,支持多路录像并发保存与回放,完全满足本方案集中存储的容量与性能需求。 方案优点

1. 支持集中存储,有利于快速发现警情,提高响应速度,充分利用IP网络的廉价优势,方案造价低。并支持权限管理,有利于内防内控。 2. 有利于规模扩展,一般DVR本地存储监控方案的扩展能力有限,DVR所能支持的最大路数和硬盘数量决定了监控规模的大小。SkySAN存储设备可支持无缝容量扩展。 3. 设备运行高稳定性,SkySAN存储设备支持多种部件冗余技术,支持多种RAID磁盘冗余技术,并支持链路冗余和网络故障恢复;各部件采用模块化无线缆设计,避免长时间运行引导起的线缆老化故障,保障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4. 录像调用回放更方便,SkySAN存储设备支持跨平台数据共享,支持多机检索,录像检索更快速。 5. 兼容各种视频编码设备,SkySAN存储设备支持大多数视频监控设备厂商的视频编码设备与监控平台,已通过如:海康、天地伟业、中兴、华为、深圳超视、东方网力、中盛益华、互信互通、黄金视讯、朗视、天视、华三、烽火、金三立、兴图新科、苏州科达等厂商的软硬件兼容性测试。 1.2中小规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应用需求 存储容量:10~200TB,摄像头数量≦300路,保存周期15~30天。 应用背景 在中小规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监控范围主要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监控点和监控中心距离较近。前端摄像头路数较少,存储容量相对较小,可以将所有监控点的录像集中存储,有利于快速发现警情,提高响应速度。 解决方案 NVR网络存储解决方案拓扑图如下: NVR网络存储解决方案拓扑图

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探讨几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012-08-15 来源:作者:吴桂华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从单片机时代开始,历经客户服务器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之后,现在正逐步走向网络时代。许多有别于传统存储系统的新趋势日益显现,而选择不当的网络存储技术,往往会使得单位在网络建设中盲目投资,造成单位的网络性能低下。本文通过分析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三种网络存储架构的优点、缺点及应用,供不同需求的单位群体参考选择,同时也简单地介绍网络存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服务器时代网络时代传统存储系统网络存储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不断加速的信息需求使得存储容量飞速增长,存储系统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核心平台,同时各种应用对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存储容量上,还包括数据访问性能、数据传输性能、数据管理能力、存储扩展能力等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存储网络平台的综合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发展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和可管理的先进存储方式就成为必然。下面就当前的存储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1、网络存储技术概述 所谓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数据可以在远程的专用存储设备上,也可以是通过服务器来进行存储。网络存储技术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存储技术分为三个阶段:①总线存储阶段;②存储网络阶段;③虚拟存储阶段。以存储网络为中心的存储是对数据存储新需求的回答。它采用面向网络的存储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网络存储体系结构包括了网络和I/O的精华,将I/O能力扩展到网络上,特别是灵活的网络寻址能力,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I/O高效的原性能;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消除了不同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障碍;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管理性。 2、几种传统的网络存储架构 网络存储架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这几种网络存储方式特点各异,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下面我们来做简单的介绍并分析其中区别。 2.1 直连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网络存储(DAS)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主要应用于单机或两台主机的集群环境中,主要优点是存储容量扩展的实施简单,投入成本少,见效快。DAS主要应用于: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时。 缺点: (1)不能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2)用户要备份数据和存储数据,都要占用服务器CPU的时间,降低了服务器的管理效能;(3)由于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独立,数据需要逐一备份,使数据备份工作较为困难;(4)随着服务器的增多,数据管理会越来越复杂;

关于公司标准化检修实施方案

关于企业标准化检修实施方案 一、目的: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制定标准化检修已经迫在眉睫,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保障检修工作中人身及设备安全,以标准化作业来规范企业的大修、一般设备维修、备用设备维修、设备配件更换等操作,从而降低设备事故,稳定生产运行,提高企业效益。 二、检修标准化作业的总体思路 为了更有效的得到实施,公司要求各分管经理做好监督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公司要求及计划实施,并做好职工的培训工作,从而确保该项工作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真正起到良好的作用。今后杜绝出现在设备检修组织工作不完善、计划不周密、不严格执行检修工艺标准、施工现场零乱、人力和物力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的现象,例如在施工现场可以看到,由于经验不足的人员不清楚检修的步骤,经常出现少数几个人动手工作,其余人在参观的局面。 标准化作业是公司的管理理念,而不是单一的作业技术标准,要求各部门必须深刻体会,认真制定标准化的检修相关规程,规范作业人员的工作行为并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设备安全生产水平,为公司生产造就一个稳定、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三、总体方案: 1、设立精密设备装配区域: 为确保轴承及其他配件装配质量,要求机修车间负责在机修车间内部划定标准化检修区域,用黄漆圈起,并设立“精密设备装配区”警示牌。由专人负责随时清理,必须保证检修现场的清洁,同时配件更换用的专用工具必须做到随用随到,严禁出现丢失或挪作他用,对工具要做到及时清理和维护。本区域主要负责大型设备轴承及其他配件的装配工作,严禁出现其他的作业。要求该项工作于12月25日前完成,要求由机修车间负责制定方案,完成后由公司组织进行验收。 2、制定主要设备检修规程: 检修标准化作业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进发展,我们根据我公司检修工作的特点,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制定,使检修工作真正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要求让检修工也要懂得该设备在生产中的用途、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参数,从而确保检修质量。具体分工如下:

几种常见网络存储备份方式浅析

几种常见网络存储备份方式浅析 网络数据信息爆炸性的增长,使网络存储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已成为Internet及其相关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论文主要讲述了常用离线存储备份技术的结构选择、技术演进、常用实施方策及各种方策的优缺点。 1.引言 信息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信息的可靠存储是一个企业得以正常运作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信息化给人们带来快捷的服务和方便的管理时,也给人们带来数字信息丢失的风险。数据的丢失会中断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数据的存储、备份成为保证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 存储备份(也称为数据备份)是容灾的基础,一切容灾系统的建立都是以数据备份为基础的。而建立容灾系统的最终目的不是备份,而是快速恢复数据。存储备份系统一般使用磁带库设备和存储备份软件,它是整个容灾体系中重要的后备支撑。当数据受到破坏,存储备份系统的任务就是把由数据丢失而造成的灾难降到最低,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系统中丢失和破坏的数据全部恢复,使系统能正常运行。 存储备份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离线备份(Offline),如LAN-free,Server-free,即把存储服务器中的数据备份到磁带库中。采用这种备份方式,数据恢复的时间要比在线方式长,但它的投资较小,只要有存储备份设备和存储备份软件即可;另一种是在线备份(on-line),如数据复制。数据复制实际上就是一种同步的数据备份,其数据恢复的时间非常短,短则几秒、几分钟不等。数据复制是一个高级的同步过程,可使数据全整的保存,达到一点都不丢失的状态。在现在的大部份用户中,绝大部份用户使用数据离线备份即可。只有其业务需要连续性的关键业务用户,才会使用在线备份。本文主要阐述离线备份技术的实施手段和优缺点。 2.存储技术的结构选择 目前,存储数据的方式常见的有二种: 2.1 DAS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即直接连接存储技术,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主要应用于单机或两台主机的集群环境中,现在在各大银行的中心业务系统中常能见到这种方式。 2.2 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即网络附加存储方式,将存储设备通过标准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以太网),连接到一群计算机上,提供数据和文件服务。NAS服务器一般由存储硬件、操作系统以及其上的文件系统等几个部分组成。此为以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为中心的方式,是现在以文件存储为主的一种存储方式。 2.3 SAN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即存储局域网,是指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通常有FC-SAN和工P-SAN两种架构。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专用的,集中式管理的并且是具有安全性的信息系统构架,存储区域网络能够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任意互联。SAN是一个由多厂商存储设备,存储管理软件,应用服务器以及网络硬件设备构成的高速的存储网络,它能够辅助用户更有效地利用其业务信息。 3.备份方式的技术演进 3.1 本机备份 在传统的备份模式卜,每台主机都配备专用的存储磁盘或磁带系统,主机中的数据必须备份到位于本地的专用磁带设备或盘阵中。这样,即使一台磁带机(或磁带库)处于空闲状态,另一台主机也不能使用他进行备份工作,磁带资源利用率较低。另外,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