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概论

1.数据: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定性或定量对事物和环境描述的直接或间接原始记录,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是客观对象的表示。

2.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4.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来源于数据,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和对数据的内容和理解。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数据是客观对象的一种表示,其本身并不是信息

5.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6.地理特征和现象的数据描述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简称属性)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7.地理数据具有空间上的分布性、数据量上的海量性、载体的多样性和位置与属性的对应性等特征。

8.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相关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层次性

9.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实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10.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和海量数据管理能力。

11.GIS中“S”含义的演变:

“S”具有三层含义:一是系统(system),是从技术层面的角度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但更强调的是其对地理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另一个是科学(science),是一个具有理论和技术的科学体系。“S”还代表着服务(service)

12.GIS的基本功能需求以及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需求:位置、条件、趋势、模式和模拟

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功能;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数据输出功能

13.GIS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所包含的部分:

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处理设备、存储设备和输出设备4个部分

软件系统:GIS支撑系统、GIS平台软件和GIS应用软件三类。

网络:网络形式一般有: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和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几种

空间数据: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由系统的建立者通过数字化妆、扫描仪、键盘、磁带机或其他通信系统输入GIS,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GIS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人员

14.GIS类型:按数据结构划分:矢量GIS、栅格GIS和矢量-栅格GIS;按数据维数划分:二维(2DGIS)、三维(3DGIS)和时态(TGIS)

15.GIS起源于地图学

16.了解GIS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指商用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是一般事务管理系统,而且通常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中属性数据管理的基础软件。目前甚至有些GIS的图形数据也交给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而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在向空间数据管理方向扩展。

区别:地理信息系统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所以,GIS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得多。

17.GIS与CAD的区别与联系:

共同特点是二者都有坐标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和处理图形数据及其空间关系,也都能处理非图形属性数据。它们的主要区别是,CAD处理的多为规则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图形功能极强,属性功能相对较弱。而GIS处理的多为地理空间的自然目标和人工目标,图形关系复杂,需要有丰富的符号库和属性库,GIS需要有较强的空间分析功能,图形和属性的相互操作十分频繁,且多具有专业化的特征。此外,CAD一般仅在单幅图上操作,海量数据的图库管理的能力比GIS要弱。

18.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a.地理信息系统的开拓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b.地理信息系统的巩固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

C.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

D.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普及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

标志性技术主要有:数字地球,网络GIS(GridGIS),虚拟现实GIS(VRGIS),移动GIS 第二章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19.地理格网的概念以及格网系统

地理格网是指按一定的数学规则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而形成的格网。

格网系统:10°×10°格网系统;4°×6°格网系统;直角坐标格网系统

第三章空间数据模型(重点)

20.空间实体的特征

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分定性与定量);时间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包括拓扑关系、顺序关系和度量关系)

21.三种模型

空间事物或现象--选择、综合、简化和抽象→概念模型(最高层)--编码、表达、建立空间关系→逻辑数据模型(中间层)--数据结构对数据进行组织→物理数据模型(最底层)--→空间数据库

概念模型是地理空间中地理事物与现象的抽象概念集,是系统抽象中的最高层。

逻辑数据模型是GIS描述概念模型中实体及其关系的逻辑结构,是系统抽象中的中间层。物理数据模型是概念模型在计算机内部具体的存储形式和操作机制,即在物理磁盘上如何存放和存取,是系统抽象中的最底层。

22.什么是对象模型与场模型

对象模型将研究的整个地理空间看成一个空域,地理现象和空间实体作为独立的对象分布在该空域中。

场模型,是把地理空间中的现象作为连续的变量或体来看待。

23.空间拓扑关系(重要)

地图上的拓扑关系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缩放、旋转和拉伸等)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包括:邻接关系;关联关系;包含关系;连通关系

24.以及四个拓扑关系表(注意问题是写关系表还是问有哪几种关系表)

面域与弧段的拓扑关系

面域弧段

P1 A1,A2,A7

P2 A5,A6,A7

P3 A4

P4 A2,A3,A5,-A4

弧段与节点的拓扑关系

弧段始节点终结点

A1 N2 N1

A2 N1 N3

A3 N1 N5

A4 N4 N4

A5 N3 N5

A6 N5 N2

A7 N3 N2

节点域弧段的拓扑关系

节点弧段

N1 A1,A2,A3

N2 A1,A6,A7

N3 A2,A5,A7

N4 A4

N5 A3,A5,A6

弧段与面域的拓扑关系

弧段左邻面右邻面

A1 P0 P1

A2 P1 P4

A3 P4 P0

A4 P3 P4

A5 P2 P4

A6 P0 P2

A7 P2 P1

25.空间逻辑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这是一种产生于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数据模型,适用于用对象模型抽象的地理空间对象

栅格数据模型:比较适宜于用场模型抽象表达空间对象,采用面域或空域的枚举来直接描述空间实体。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模型

镶嵌数据模型即用规则的小面块集合来逼近自然界不规则的地理单元。

26.Voronoi多边形特点

组成多边形的边总是与两相邻样点的连线垂直,并且多边形内的任何位置总是离该多边形内样点的距离最近,离相邻多边形内样点的距离远,并每个多边形内包含且仅包含一个样点。第四章空间数据结构

27.什么是空间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结构是指适用于计算机系统存储、管理和处理的地理图形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达。

28.什么是矢量数据结构及分类

矢量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地理实体。

特点:定位明显,属性隐含。

矢量数据结构按其是否明确表示地理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分为实体数据结构和拓扑数据结构两大类。

29.索引式结构(重点)

索引式结构采用树状索引以减少数据冗余并间接增加邻域信息。具体方法是对所有边界点进行数字化,将坐标对以顺序方式存储,由点索引与边界线号相联系,以线索引与各多边形相联系,形成树状索引结构。

30.什么是栅格数据结构怎样表示点线面(越小,分辨率越高)

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形式。行列号表示位置,栅格值表示属性特征。

特点:属性明显,定位隐含。

点用一个栅格单元表示;线状地物则用沿线走向的一组相邻栅格单元表示,每个栅格单元最多只有两个相邻单元在线上;面或区域用记有区域属性的相邻栅格单元的集合表示,每个栅格单元可有多于两个的相邻单元同属一个区域。

31.压缩栅格数据结构(看PPT,一个大题)

地理数据编码,是根据GIS的目的和任务,把地图、图像等资料按一定数据结构转换为适于计算机存贮和处理的数据过程。

1)直接栅格编码:直接编码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从左到右逐像元记录,也可奇数行从左到右而偶数行由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的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链码:由起点位置和一系列在基本方向的单位矢量给出每个后续点相对其前继点的可能的8个基本方向之一表示。8个基本方向自0°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代码分别为0,1,2,3,4,5,6,7。单位矢量的长度默认为一个栅格单元。

3)游程长度编码:只在各行(或列)数据的代码发生变化时依次记录该代码以及相同代码重复的个数;逐个记录各行(或列)代码发生变化的位置和相应代码。

4)块码:采用方形区域作为记录单元,数据编码由初始位置行列号加上半径,再加上记录单元的代码组成。

5)四叉树编码:是根据栅格数据二维空间分布的特点,将空间区域按照4个象限进行递归分割(2n×2 n,且n>1),直到子象限的数值单调为止,最后得到一棵四分叉的倒向树。

直接栅格编码:简单直观,是压缩编码方法的逻辑原型(栅格文件);

链码:压缩效率较高,以接近矢量结构,对边界的运算比较方便,但不具有区域性质,区域运算较难;

游程长度编码:在很大程度上压缩数据,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栅格结构,编码解码十分容易,十分适合于微机地理信息系统采用;

块码和四叉树编码:具有区域性质,又具有可变的分辨率,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四叉树编码可以直接进行大量图形图象运算,效率较高,是很有前途的编码方法。

第五章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

32.什么是空间数据库以及4种数据模型

空间数据库是某一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4种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33.空间数据库与一般数据库相比特点

1)数据量特别大;2)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3)数据应用广泛

34.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2)非结构化特征;3)空间关系特征;4)多尺度与多样性;5)分类编码特征;6)海量数据特征

35.栅格与矢量数据如何管理

矢量数据管理方案:基于文件与关系式数据库的空间数据混合管理方案;基于关系式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方案;基于对象—关系式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方案。

栅格数据的管理:基于文件的影像数据库管理;文件结合数据库影像管理;基于关系数据库管理

36.空间索引的概念

根据空间对象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数据结构,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以提高空间操作的效率

常见空间索引方法:对象范围索引;格网索引;四叉树索引;R树和R+树索引

第六章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37.几种数据源

按数据获取方式:1)地图数据;2)遥感影像数据;3)实测数据;4)共享数据;5)其他数据

按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化数据、多媒体数据及文本资料数据

38.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本流程

1)数据源的选择;2)采集方法的确定;3)数据的编辑与处理;4)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5)数据入库

39.误差类型分析以及减小误差

空间数据误差包括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和逻辑误差4大类。

几何误差类型:地图本身的误差(1.地形图的位置误差;2.地形图的属性误差;3.时间误差;

4.逻辑不一致性误差;

5.不完整性误差);数据转换和处理的误差(1.数字化误差;2.格式转化误差;3.不同GIS系统间数据转换误差);应用分析时的误差(1.数据层叠加时的冗余多边形;2.数据应用时,有应用模型引进的误差)

属性误差:可以分为命名、次序、间隔和比值4中类型。(间隔和比值的属性数据误差可以用点误差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40.空间数据质量的控制概念以及了解方法

所谓空间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实体空间位置、特征和时间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三者统一性的程度,以及数据适用于不同应用的能力。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是指在GIS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对可能引入误差的步骤和过程加以控制,对这些步骤和过程的一些指标和参数予以规定,对检查出的错误和误差进行修正,已到达提高系统数据质量和应用水平的目的。

方法:1.传统的手工方法;2.元数据方法;3.地理相关法

空间数据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源的选择和数字化过程的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与处理、数值化设备的应用、对点精度、数字化限差和数据精度检查等)

41.元数据及其作用

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在地理空间信息中用以描述地理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作用:帮助用户了解和分析数据;空间数据质量控制;在数据集成中的应用;数据存储和功能实现

第七章空间数据查询与空间度量

第八章GIS基本空间分析(非常重要)

42.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窗口分析和网络分析概念与应用

空间分析是指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形成和演变等信息的分析技术。

A.叠置分析是将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要素层的操作,其结果将原来要素分割成新的要素,新要素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

叠置分析的条件:区域一致;数据能够有效匹配(投影、比例尺等);分析模型与分析数据一致;误差及处理方法

分类:矢量数据的叠置分析(点与多边形叠置、线与多边形叠置和多边形叠置)和栅格数据的叠置分析(布尔逻辑运算、重分类和数学运算复合法)

B.缓冲区分析是研究根据数据库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实体,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在水平方向得以扩展的信息分析方法。

实质:给定一个空间实体或集合,确定它们的邻域,邻域的大小由领域半径R来确定。

缓冲区的类型:点缓冲区、线缓冲区和面缓冲区。

C.窗口分析是指对于栅格数据系统中的一个、多个栅格点或全部数据,开辟一个有固定分析半径的分析窗口,并在该窗口内进行诸如极值、均值等一系列统计计算,或与其它层面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复合分析,从而实现栅格数据有效的水平方向扩展分析。

窗口分析中的三个要素:中心点;分析窗口大小与类型;运算方式

分析窗口的类型:矩形窗口;圆型窗口;环型窗口;扇型窗口和其他窗口

窗口分析的类型:1.统计运算;2.测度运算;3.函数运算(滤波运算和地形参数运算);4.追踪分析

D.网络分析:是通过模拟、分析网络的状态以及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等,研究网络结构、流动效率及网络资源等的优化问题的一种方法。

网络的组成:现状要素:链;点状要素:障碍、拐角点、节点、中心和站点

网络中的属性:1)阻抗:资源在网络中运动的阻力大小,用时间、成本等衡量阻抗大小与链的长度、方向、属性、结点类型有关。不同类型的阻抗要具有统一的量纲。适用对象:链(弧段、段),结点(拐点)

2)资源容量:指网络中心为了满足各链的需求,能够容纳或提供的资源总数量,也指从其他中心流向该中心或从该中心流向其他中心的资源总量。

3)资源需求量:指网络系统中具体的线路、链、节点所能收集的或可以提供给某一中心的资源量。

网络的建立:网络分析的基础是网络的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必须首先加入多层点文件和线文件,由这些文件建立一个空的空间图形网络,然后对点和线文件建立起拓扑关系,加入其各个网络属性特征值,如根据网络实际的需要,设置不同阻强值,网络中链的连通性,中心点的资源容量,资源需求量等。

网络的应用:路径分析;资源配置;最佳选址和地址匹配。

第九章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43.数字高程模型概念、数字地形分析概念

数字高程模型是通过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形曲面的数字化模拟(即地形表面形态的数字化表示),它是对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数字地形分析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TA技术是各种与地形因素相关空间模拟技术的基础。

44.数字地形分析包括(基本因子分析、地形特征分析、流域分析、可视性分析)

基本地形因子包括斜坡因子(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等)、面积因子(表面积、投影面积、剖面积)、体积因子(山体体积、挖填体积)和面元因子(相对高度、粗糙度、凹凸系数、高程变异等)

第十一章地理信息可视化

45.地理信息系统输出产品类型:地图;图像和统计图表。

第一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 第一章品位与储量计算 第一节概述 投资一个矿床开采项目,首先必须估算其品位和储量。一个矿床的矿量、品位及其空间分布是对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矿山规划设计以及开采计划优化的基础,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品位估算、矿体圈定和储量计算是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矿山规划及开采计划的优劣。从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业投资者的角度看,这一工作做不好可能导致两种对投资者不利的决策:(1)矿体圈定与品位、矿量估算结果比实际情况乐观,估计的矿床开采价值在较大程度上高于实际可能实现的最高价值,致使投资者投资于利润远低于期望值,甚至带来严重亏损的项目。(2)与第一种情况相反,矿床的矿量与品位的估算值在较大程度上低于实际值,使投资者错误地认为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矿床的开采不能带来可以接受的最低利润,从而放弃了一个好的投资机会。 然而,准确地估算出一个矿床的矿量、品位绝非易事。大部分矿体被深深地埋于地下,即使有露头,也只能提供靠近地表的局部信息。进行矿体圈定和矿量、品位估算的已知数据主要来源于极其有限的钻孔岩心取样。已知数据量相对于被估算的量往往是一比几十万乃至几百万的关系,即对一吨岩心进行取样化验的结果,可能要用来推算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吨的矿量及其品位。可以不过分地说,矿量、品位的估算是世界上最大胆的外推。因此,矿体圈定与矿量、品位估算不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做好这一工作要求掌握现代理论知识与手段,并应用它们对有限的已知数据进行各种详细、深入的定量、定性分析;同时也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地质与采矿工程师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精神。 本章将较详细地介绍当今世界上常用的矿量、品位估算方法,包括探矿数据的分析、处理和用于品位估值的剖面法、平面法及矿床模型法等。地质统计学作为品位估值的一种方法,从其诞生起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章对此给予较大的篇幅。本章的主要目的不是教会读者如何一步一步地应用所介绍的方法,对一个矿床进行矿量、品位估算,而是使读者了解这些方法的内涵,为读者提供在不同条件下应用最合理的分析、评价方法所需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探矿数据及其预处理 一、钻孔取样

GIS更多地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正面论述) 从学科层面:GIS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遥感科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拓展并更新了遥感定义的外延,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在GIS的促进下,遥感影像不再仅是大量的数据,而是经过挖掘提炼后的元数据,我们所看到的也不仅是影像表面所提供的直观信息,而是经过分析统计后的深层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GIS促进了遥感技术体系的更新换代,使得遥感成为一项信息工程,形成从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直到预测、规划和决策的综合信息流程。 从技术层面:GIS的出现以及近年来网络与GIS的高度结合使得遥感制图从目视解释走向计算机化的轨道,并为地图更新、研究环境因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遥感的实地调查中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辅助数据,如各种地图、地面实测数据、统计资料等,这些数据提高了遥感工作的效率,并改善了遥感数据的分类精度和制图精度,大大提高了遥感图像的可识别性。再者GIS还为遥感提供了数据管理的技术功能,使得不同来源及格式的海量遥感数据可以进行有效存储。 从应用层面:GIS使得遥感所获取的数据更具研究与利用价值,可根据实际用户需求对遥感影像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充分开发遥感技术所能提供的功能,并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得遥感信息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在灾情监测、评价、资源与环境的动态调查中发挥着明显的优势。GIS为遥感信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各种专业模型的存在,使遥感技术的应用在深度与广度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空间拓扑关系 2. 地址匹配 3. 元数据 4. 栅格数据结构 5. 空间数据精度 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1. 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2. 数字地形模型(DTM)的构建与应用 3. 叠加分析 三、问答题(任选二,每个25分,共50分)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 时空动态数据结构研究 3. 结合你的专业,论述GIS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 2001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址匹配 2. 地图精度 3. 关系数据库 4. 四叉树 二、简答题 1. GIS的特点及应用 2. GIS的结构及功能 3. 空间分析方法及应用 三、论述题 1. GIS的发展趋势 2. GIS与RS、GPS的集成方法 3. GIS空间分析功能的缺陷及改进方法 2002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GIS) 一、名词解释 1. 地理空间 2. 行程编码 3. 地址匹配 4. 拓扑关系 5. 空间数据元数据 二、简答 1.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方法与特点 3. 地理信息系统互操作

三、问答 1. GIS的发展历程 2. 结合你的专业,谈一谈gis的应用与关键点 2003中科院遥感所GIS部分试题(版本一) 一、名词解释 1. GIS 2. 数据挖掘 3. 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 1、GIS标准化的意义及作用 2、数据质量标准 三、论述 1、关于长江三峡搬迁的,求几个数据。很麻烦。 2、关于温度梯度的 2003年GIS试题(版本二) 一名词解释 DEM、TIN、平移转换、栅格结构 二、简答 1、GIS的组成 2、空间拓扑分析 3、GIS互操作 三、论述(任选二个) 1、GIS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2、WebGIS的核心模型及其应用 3、结合您的专业,谈谈GIS的应用关键和潜在领域 2005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一、简答题 1. 传统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的缺陷 2. GIS中TIN的生成步骤 3. 空间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4. GIS标准化的内容 5.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6.谈谈GIS与RS的关系 7. 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技术 8. 电子地图的特征 9. 空间索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二、论述题 1. 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请设计一个海啸预警、检测、评估系统的系统方案。

金属非金属矿山(露天矿山)主要负责人证考试 1、【判断题】爆破结束后,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或自行保存。(×) 2、【判断题】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面演练,是针对应急救援预案中全部或大部分应急响应功能,检验、评价应急组织应急运行能力的演练活动。(√) 3、【判断题】排土场汽车排土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非作业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排土作业区,凡进入作业区内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必须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4、【判断题】产生职业危害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编制职业危害防治专篇。职业危害防治专篇应当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5、【判断题】生产经营单位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6、【判断题】爆堆边缘到道路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m。(√) 7、【判断题】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女职工可以从事矿山井下信号提升操作等轻微劳动,但不得从事人力装矿、推矿车等高强度的劳动。(×)

8、【判断题】尾矿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尾矿库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尾矿库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9、【判断题】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石灰岩的个体工商户,共有职工14人。采石场开采石灰岩,采用中深孔爆破。2009年5月19日晚8时左右,采石场在装岩过程中,发生了边坡坍塌事故,造成1名挖掘机操作工和两名凿岩工死亡。据现场勘查,现场未形成明显的开采台阶,浮土层未超前剥离。据测量,塌方处作业面最大高度约21.5m,塌方区域高约24m,宽度约16m,塌方量约为300m3。现场挖掘机操作室受坍塌岩石冲击,严重受损。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露天开采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分台阶开采并坚持“采剥并举,剥离先行”的原则。(√) 10、【判断题】某采石场是一家开采石灰岩的村办集体企业,共有职工15人。采石场开采石灰岩采用浅孔掏底爆破,2007年6月8日上午13点30分,采石场两名凿岩工刘某和张某吃过中午饭,进入采场凿岩。两名凿岩工在边坡底部打炮孔,该矿没有分台阶开采,只形成了一个边坡,边坡高度23m,坡面角77度。在打完两个水平炮孔后,高陡边坡失稳倾倒,发生了边坡坍塌事故,掩埋了两名凿岩工,二人当场死亡。根据上述事实,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作业前后以及每次爆破后,应对坡面进行安全检查。(√) 11、【判断题】工业雷管的外观检验一般包括管壳是否有裂缝、变形、污垢、浮药、砂眼,不包括电雷管脚线是否有折断等。(×)

21世纪遥感与GIS的发展 作者:李德仁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06- 摘要:在20世纪,人类的一大进步是实现了太空对地观测,即可以从空中和太空对人类赖以生过非接触传感器的遥感进行观测,并将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上,为人类社会的可服务。在短短的30年中,遥感和GIS作为一个边缘交叉学科已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入地论述了21世纪中遥感的6大发展趋势和GIS的5个发展特征。 关键词:发展趋势;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 中图法分类号:P208;P237.9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在20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1 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1.1 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 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0km)、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太空飞船(200—300k 飞机(240—350km)、探空火箭(200—1000km),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三行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Ikonos Ⅱ的1m,进一步提高到Quckbird(快鸟)的0.62m,高光谱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在轨的美国EO-1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220个波段,EOS AM-1(EOS PM-1(Aqua)卫星上的MODIS具有36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1—3d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INSAR和D-I 是双天线INSAR进行高精度三位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SAR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美国宇航局的长远计划是要发射一系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的长波SAR,美国国防部则要发射一系实现干涉重访问间隔为8d、3d和1d,空间分辨率分别为20m、5m和2m。我国在机载和星载SAR传应用研究方面正在形成体系。“十五”期间,我国将全方位地推进遥感数据获取的手段,形成自主率资源卫星、雷达卫星、测图卫星和对环境与灾害进行实时监测的小卫星群。 1.2 航空航天遥感对地定位趋向于不依赖地面控制

第一章:绪论 1,阐述GIS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GIS在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与分类。 由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GIS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密切关联的一门信息学科与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GIS按其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全球的、区域的和局部的三种。 3、简述GIS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GIS与CAD,CAM之间的关系: ◆坐标参考系统; ◆处理图形、非图形数据; ◆空间对象空间相关关系的建立和处理; ◆CAD不能建立地理坐标统和完成地理坐标 ◆变换; ◆CAD处理多为规则图形,而GIS为非几何图形; ◆CAD图形功能强而属性处理能力若,而GIS图形与属性的操作比较频繁,且 专业化特征比较强; ◆GIS的数据量比CAD大得多,数据结构、数据类型复杂,数据之间联系紧密; ◆CAD不具备地理意义上的查询和分析能力。 2)GIS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υ对属性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对图形数据进行存储; ?GIS对图形和属性数据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 ?MIS一般只处理属性数据,对图形数据以文件形式进行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图形与数据之间没有联系; ?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MIS不一定就是GIS,MIS在概念上更接近DBMS。3)GIS与遥感信息处理系统的关系: ●遥感强调信息提取,是GIS的重要信息源,; ●反之,GIS可以为遥感数据的分类等处理提供参考依据; ●遥感图象信息处理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的软件,主要强调 对遥感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具有较强的制图功能,可设计丰富的符号和注记,虽有空间叠置分析空能,但由于缺少实体空间关系的描述,难以进行空间实体的空间关系查询、属性查询及网络分析等;?面向位置的特征?遥感图象处理系统不能看作是GIS。 4) GIS与机助制图,地图数据库的关系: ?CAC是GIS的主要技术基础;λ强调空间数据的处理、显示与表达;

2.3编制依据的法规、规程、标准及技术规范 2.3.1主要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1988年9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 1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国务院1987年12月3日发布)13)《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劳动部令第4号) 14)《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办法》(2004年7月30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5)《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2004年3月29日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6)《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 17)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GB/T50564-2010) 2.3.2主要行政规章及相关文件 1)《关于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意见》(浙安监管矿[2006]99号) 2)《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管理与监督检查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令第39号)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 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2007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RS和GIS在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大数字时代到来,RS和GIS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日渐重要。本文试图从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的角度,阐述RS 和GIS技术的重要性,以实际案例介绍其具体应用,也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技术基础。 1.RS和GIS简介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形象地说,RS就像地里原生态的粮食,而GIS则是将粮食加工的工厂,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2.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视角下RS和GIS的作用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要求学习和掌握区域科学相关的理论及研究方法,开展区域发展条件、战略及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培养研究生探索现代区域与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寻求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区域与城乡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掌握空间规划与管治的专业理论和现代技术手段。 2.1在区域规划角视角下RS和GIS的作用 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

(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在区域尺度下,RS能够实时获取地表一定区域各种地理空间数据,将空间数据以高真实的地图展现,以便于更好掌握地表数据。GIS 则通过对区域数据矢量化或栅格化,实现资源调查、气候气象观测预报、作物产量估测、病虫害预测、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作用。 3.RS和GIS与区域规划结合 3.1 RS和GIS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 首先,利用RS可以实现对一定区域内连续年份土地利用现状的影像,通过对影像处理后,进行图斑分类(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接着结合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再对图像进行

西南林业大学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指导教师:张加龙 实习时间:12.24-12.26 实习内容:昆明市盘龙江下游区 域遥感影像矢量化分析与制图 姓名:张培 学号: 20110455079 专业:林学 提交时间:2013.12.3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GIS、RS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ArcGIS软件的使用。 2.能使用软件进行图像的矢量化、建库、空间分析、制图等操作。 3.熟悉掌握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 4.熟悉ArcGIS软件的操作,进行遥感图像的矢量化。 二、实习内容 根据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把卫星影像图进行棚格数据的矢量化,并制成地图谈谈对该区林业建设的看法。 三、实习具体操作步骤 (1)个人数据库的建立 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启动ArcCatalog,在E盘新建文件夹下新建个人数据库,要素集以kunming命名,在个人数据库下面以西安WGS1984坐标系为标准,分别新建要点线面的要素类:DLTB、XZDW、point。如图:

线、面的要素类的建立同上面的步骤一样,但是需要更改一下要素类型,线的改成线要素,面的改成面要素就完成了。 (2)卫星图片的矢量化 以卫星影像图当做背景,矢量化图层并建立地类图班数据库,土地分类可参考老师所给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云南省土地分类表为标准。先打开Arcmap,添加影像图为盘龙江下游卫星影像图和kunming下面的点线面三个要素。将上述新建的几个要素导入其中,打开“编辑器”,新建立多边形,通过目视判读,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要素类别。同一小组内的两名同学,把该影像图分为上下两块,每个人分别对自己的地域进行描图。当图描好以后,开始进行图形的合并,合并出来的图形有重叠的部分,和空隙的部分。我们应用拓扑关系查找出相应的重叠区、空隙区得位置,一个一个修改,直到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再对图像上面渲染,选择适合的颜色把各个用地区分开来,下表就是老师给的图地分类标准,编辑属性主要的步骤是:根据目视判读,新建各地类的多边形,画出多边形后,打开其 属性表,并根据给的标准在属性表中编辑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考试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2.TIN 即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TIN 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3.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它应尽可能多地反映数据集自身的特征规律,以便于用户对数据集的准确、高效与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元数据的内容包括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4.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二、简答题 1.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 GIS 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数据(或空间数据)和系统管理操作人员。其核心部分是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空间数据反映 GIS 的地理内容,而管理人员和用户则决定系统的工作方式和信息表示方式。 (1)计算机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实际物理装置的总称,是 GIS 的物理外壳。包括输入/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等,向提供信息、保存数据、返回信息给用户。 (2)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必需的各种程序。对于 GIS 应用而言,通常包括:计算机系统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他支持软件、应用分析程序。 (3)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应包括负责系统设计和执行的项目经理、信息管理的技术人员、系统用户化的应用工程师以及最终运行系统的用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人员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关键。 (4)空间数据:它是由系统的建立者输入 GIS ,是系统程序作用的对象,是 GIS 所表达的现实世界经过模型抽象的实质性内容。主要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关系、属性等。 2.简述栅格数据及其主要编码方式。 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象素由行、列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象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括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因此,栅格结构是以规则的阵列来表示空间地物或现象分布的数据组织,组织中的每个数据表示地物或现象的非几何属性特征。 栅格数据的主要编码方式包括: (1)直接栅格编码:这是最简单直观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种栅格结构编码方法,就是将栅格数据看作一个数据矩阵,逐行(或逐列)逐个记录代码,可以每行都从左到右逐个象元记录,也可以奇数行地从左到右而偶数行地从右向左记录,为了特定目的还可采用其他特殊的顺序。 (2)压缩编码方法:目前有一系列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方法,如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a)链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或边界链码,链码可以有效地压缩栅格数据,而且对于估算面积、长度、转折方向的凹凸度等运算十分方便,比较适合于存储图形数据。 b)游程长度编码:栅格图像常常有行(或列)方向上相邻的若干点具有相同的属性代码,因而可采取

第八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了解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景观分类与格局分析过程中的应用。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第一节遥感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一、遥感技术基本原理、类型与特征 遥感,遥远的感知,指通过任何不接触被观测物体的手段来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1、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光谱扫描仪或红外扫描仪对地球表面的地物光谱或温度特征进行记录,通过计算机的数据或图像处理分析地表特征。 2、遥感技术的优点 1)避免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直接干扰。 2)能够提供大范围的瞬间静态图像,是生态学家目前获取大尺度上(尤其是区域或全球范围)各种生态和物理信息的主要手段。 3)提供了大面积重复观测的可能,为资料的快速获取与更新、为多时段的对比研究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基础,是大尺度格局动态的唯一监测手段。 4)大大拓宽了人类观测地球的光谱分辨能力。 5)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资料,可以有效地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提供所必需的多尺度上的资料。 6)遥感数据一般都是空间数据,这也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所必需的数据形式。 7)现代遥感技术直接提供数字化空间信息,从而大大地促进了景观生态学资料的收集、贮存,以及处理和分析过程,并且使遥感、GIS和计算机模型的密切配合成为必然。 3、遥感数据的基本特征 ?遥感数据一般可分为航空像片数据和数字遥感数据。 ?航空像片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反映在像片的比例尺和胶片的灵敏程度上; ?数字遥感数据对地物记录的详细程度主要反映在空间分辨率上。 二、遥感图象处理及其在景观分类中的应用 1、遥感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经历的阶段 航空摄影阶段:始于19世纪后期。 从航空摄影向航天摄影过渡的阶段:大约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72年美国发射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标志着航天遥感的开始。 航天摄影阶段:以各种遥感卫星和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为标志。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技术 遥感影像已经成为GIS的主要信息源,并作为GIS的核心组成部分,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有效手段,帮助提升影像的利用价值。遥感与GIS的一体化集成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发展潮流。在上个世纪很多人提出了遥感与GIS集成的概念,但是只停留在影像栅格格式与矢量数据格式相互支持的层面上。本专题对遥感与GIS平台一体化集成途径及相应技术进行了讨论。 本专题介绍以下几个内容: ●遥感与GIS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技术 ●ENVI/IDL与ArcGIS一体化集成方案 ●ENVI/IDL与ArcGIS一体化集成操作演示 ●ENVI/IDL与ArcGIS集成开发案例 1 遥感与GIS 遥感是空间数据采集和分类的有效工具,GIS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有效工具(彭望琭等,2002)。两者是空间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着必然的联系。遥感具有动态、多时相采集空间信息的能力,遥感影像已经成为GIS的主要信息源。作为GIS的核心组成部分,遥感影像是提供及时信息的理想方式。在遭遇灾害的情况下,遥感影像是唯一我们能够立刻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地图缺乏的地区,遥感影像甚至是我们能够获取的唯一信息; 图1 遥感与GIS 在空间信息的许多行业,离开遥感影像,GIS就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遥感获取丰富的、海量的空间数据有赖于GIS的有效管理与共享,同时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更深层次的专题信息,全面提升影像的利用价值。

图2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意义 2 遥感与GIS一体化集成技术 遥感影像类似于GIS中的栅格数据,遥感和GIS很容易在数据层次上实现集成(邬伦等,2001)。GIS软件没有提供完善的图像处理功能,遥感软件中也缺少空间分析及数据管理工具。遥感和GIS一体化集成,可以有以下三个层次及途径实现。 (一)数据一体化管理与共享 ●数据互操作 遥感影像和图像分析功能可以作为核心组成部分与GIS实现一体化,首先解决的问题就是遥感与GIS平台之间的数据互操作问题。数据互操作实现有两个途径: 一是将遥感数据或者GIS数据都以标准格式保存,两个平台都支持; 二是遥感和GIS平台直接支持对方数据格式。很明显后者比前者更加方便。 ●栅矢数据集中和分布式管理 在遥感中,数据主要储存格式为栅格,GIS中主要由矢量数据格式组成。栅格和矢量一体化管理,需要这样一种数据模型,同时储存栅格和矢量数据,支持分布式管理。 ●基于服务的企业级共享 影像天然地具有企业级应用的潜力,因为它可以实现多个用户在同一幅图上同时进行操作。而这对于大型企业级应用更加有利,其中最主要的一项优势就是节省成本。我们可以分享同一影像资源,从而显著地减少成本。而影像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存储要求,尤其是那些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传统以纸质影像图或者电子文件分发的形式也能实现数据共享,但是共享效率比较低。如今基于Web services的共享方式提供了一种合理的解决方式,它集中利用了计算机资源,可以为若干个客户端提供影像共享服务。 (二)平台一体化分析 在遥感软件中进行的图像处理工作流,与GIS软件下的GIS工作流实现无缝链接和交换。如在遥感软件中处理的数据通过菜单功能直接传送到GIS软件中,无需中间的保存、打开等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探测技术及地面处理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遥感技术。所谓遥感就是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运用传感器将来自物体的电磁波信号记录下来并经处理后,用来测定和识别目标的性质和空间分布。从广义上说,航空摄影是遥感技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技术也正是在航空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概念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隶属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范畴,它是利用非接触成像和其他传感器对地球表面及环境、其他目标或过程获取可靠的信息,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的科学与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主要特点是在像片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可摄得瞬间的动态物体影像。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发展 1、摄影测量及其发展 摄影测量的基本含义是基于像片的量测和解译,它是利用光学或数码摄影机摄影得到的影像,研究和确定被摄影物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其内容涉及被摄影物的影像获取方法,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储方法,基于单张或多张像片的信息提取方法,数据的处理和传输,产品的表达与应用等方面的理论、设备和技术。 摄影测量的特点之一是在影像上进行量测和解译,无需接触被测目标物体本身,因而很少受自然和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且各种类型影像均是客观目标物体的真实反映,影像信息丰富、逼真,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被研究目标物体的大量几何和物理信息。到目前为止,摄影测量已有近170年的发展历史了。概括而言,摄影测量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三个发展阶段。表1列出了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如果说从模拟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到解析摄影测量的发展是一次技术的进步,那么从解析摄影测量到数字摄影测量的发展则是一场技术的革命。数字摄影测量与模拟、解析摄影测量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处理的原理信息不仅可以是航空像片经扫描得到的数字化影像或由数字传感器直接得到的数字影像,其产品的数字形式,更主要的是它最终以计算机视觉代替人眼的立体观测,因而它所使用的仪器最终只有通用的计算机及其相应的外部设备,故而是一种计算机视觉的方法。 2、遥感及其发展 遥感是通过非接触传感器遥测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征性的技术,这项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勘探、动态监测和其他规划决策等领域,摄影测量是遥感的前身。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是物体反射或发射电磁波的原理,在距离地物几千米、几万米甚至更高的飞机、飞船、卫星上,通过各种传感器接收物体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遥感技术主要由遥感图像获取技术和遥感信息处理技术两大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电磁波波段的工作区域,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多波段遥感等。按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可分为航天遥感(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其中航空遥感平台又可细分为高空、中空和低空平台,后者主要是指利用轻型飞机、汽艇、气球和无人机等作为承载平台。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两种。在遥感技术中除了使用可见光的框幅式黑白摄影机外,还使用彩色摄影、彩虹外摄影、全景摄影、红外扫描仪、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面阵摄影机以及合成孔径侧视雷达等手段,它们以空间飞行器作为平台,能为土地利用、资源和环境监测及相关研究提供大量多时相、多光谱、多分辨的影像信息。 3、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结合 遥感技术的兴起,促使摄影测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由于测制地形图对摄影成果有着特

遥感与GIS相关期刊 一、国内遥感与GIS杂志(一流) (1)遥感学报(98年前《环境遥感》杂志,国内比较好的遥感专业杂志,主编是原遥感所所长、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遥感文章比较多,象国内比较牛的遥感理论研究的大牛复旦大学的金亚秋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新当选的院士李小文教授经常有文章发表;基于遥感和GIS资源环境等应用的文章也比较好,主要是中科院地理所和遥感所的;还有就是图像处理的算法研究或新型的遥感方法如雷达干涉测量、高光谱方面的研究,主要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遥感所的文章。 (2)测绘学报(侧重测量基础理论的研究,但经常有非常好的综述型的文章,主编陈俊勇院士治学非常严谨,一般的假冒伪劣文章很难找到市场,该刊宁缺勿滥,2001年仍然是季刊,文章少,但很精。不过该刊刊登的文章比较偏重大地测量(GPS),GIS的文章相比比较少。2007年升级为EI核心期刊。 (3)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本杂志是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主编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李德仁教授,很多具有创新性和理论性的测绘研究成果都在该刊发表,展示中国测绘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引导测绘理论研究的方向。本刊出版内容包括综述与瞻望、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本领域重大科技新闻等,涉及测绘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尤其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大地测量与地球重力场、工程测量、地图制图、地球动力学、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形图像处理等。该刊现同时有英文版,名为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是中文版的精华版,万方科技期刊网上可以下载全文。EI核心 (4)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96年创刊,由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中科院遥感所、中科院计算所共同主办,主编是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2001年起《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分A、B版。A版主要刊登图象分析与处理,计算机视觉与图象理解,多媒体信息融合与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模式识别等学科及其应用。B版为图象图形高级科普版。可读性强,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地反映图象图形科技领域新成果、新热点。 二、国际一流遥感与GIS杂志 (1)PE&RS (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的会刊,摄影测量工程与遥感(Photogrametry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杂志,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eb18502868.html,,测绘学报、遥感学报、武测学报甚至国外的文章中参考文献许多来自该刊,在2000年SCI地学类杂志排名中该刊名列第三,美国berkeley加州大学副教授宫鹏就曾三次获得该刊的年度最佳论文奖,由此奠定其在国际遥感学界的地位。

《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答案 海洋学院2002级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考试B卷 考试日期:2005年1月19日时间:13:30-15:30 地点: 南楼112 要点:不需要死记硬背,主要看理解程度;2、重要的是要点与思路。 一基本概念(每题4分) 1、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答:广义的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狭义的定义指的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目标物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GIS:不仅与属性,而且与空间有关的信息系统,因此除了属性管理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其空间分析功能。 2、大气窗口及其主要光谱段。 答: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 0.3-1.3μm,为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 1.5-1.8μm和 2.0- 3.5μm,为近、中红外波段。 3.5-5.5μm,为中红外波段。 8-14μm,为远红外波段。 0.8-2.5cm,为微波波段。 3、节点、顶点;线段、弧。 答:线的起点、终点和交点称为节点,线的中间点称为顶点。 节点之间的线段称为弧,它具有方向性,顶点之间的曲线称为线段。 4、元数据 答: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有关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地理元数据是关于地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信息。它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他相关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帮助人们有效地定位、评介、获取和使用地理相关数据。 二简述题(每题6分) 1、简述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三者的关系。 它们呈现三角关系,具体的讲,GIS与RS的关系是RS是GIS的数据源,GIS是RS数据抽象和管理的手段;GIS 与GPS的关系是GPS是GIS数据定位的重要手段,通过GPS可以使GIS中的数据定位更精确,G反过来GIS又使GPS的定位更精确和全面;GPS与RS的关系是,GPS指导RS的影像数据的定位,纠正RS影像数据的变形和误差,RS通过影像全局性地确定GPS的定位情况。 2、GIS的基本框架及基本功能。

金属与非金属矿山露天开采安全技术 一、我国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伤亡情况 金属非金属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户数多、一般规模较小,开采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力量相对薄弱,无证开采、事故频发。 非煤矿山每年死亡人数约2000左右。建材矿山死亡人数最多。 事故发生的原因: 1、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2、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3、安全管理水平低; 4、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安全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安全投入不足,职工教育培训不够或流于形式,技术装备水平普遍低下,开采技术含量低。越界开采。 重效益、重进度、轻安全管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 相关法律法规《金属非全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尾 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爆破 安全规程》(GB6722―2003)《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金属非全属矿山排土厂安全生产规则(2005―2005)矿山

企业安全管理内容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设置矿山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 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矿山建设工程项目必须认真贯彻“三同时”制度。制定和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确保矿山企业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积极推广现代安全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三同时”与安全评价制度险源监控管理、隐患治理制度、职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安全考评奖惩制度、劳 动防护用品发放与使用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鱼刺图分析、事件树 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安全评价。 重大危险源辨识: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露天矿山开采安全、露天矿台阶构成要素、山坡露天矿和凹陷露天矿。 台阶:是露天采矿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进行独立剥离和采矿作业的单元体。 台阶坡面角:台阶朝向采空区一侧的倾斜面叫台阶坡面,与水 平面的夹角。

地理信息系统详细教案 【篇一:地理信息系统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gis )及其应用(一)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中学刘小彬 【教案背景】 本内容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出现的内容,就是为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地理的应用而出现。内容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呈现,而且重在能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所以设计本节结合网络教学,学生对这内容还是很有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要求是了解功能,所以重在应用其功能,当然了解地理信息系统是前提。 【学情分析】我们这里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学生虽然对地理信息系统很陌生,但对网络还是很熟悉,电子地图也步陌生,所以利用熟悉的感兴趣的网络进行教学是可行的。 【教材分析】 本节是由理论、案例及应用等内容组成,其中以一个传统地图实践应用的案例引入正文,这样编写点出地图独特的功能,引出被喻为电子地图的信息系统在类似实践应用中将有更为灵活强大的功能。本节内容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内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它的实践应用,所以这节课的重点在同学生一起利用网络进行实践应用。 gis 的概念、应用,尤其是与城市管理 【教学难点】 gis 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教学方法】 查询资料、自学讨论、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学生看书理解) 网络搜索: (学生活动)看书自学完成下边填空2、3 点 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0 世纪60 年代至今,gis 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 期期期时代3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五部分硬件设备gis 人员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用幻灯片解释“分层存储技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1)、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区别? (2)、普通地图与电子地图的主要区别有哪些?教师解析 (1)、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的信息系统的区别利用互联网演示两个系统功能的区别。 一、登入火车票查询/lvyou?tn=huoche ,输入“北京”“哈尔滨”等信息,查询得如下车次。 二.点开“d27详情”显示如下详细信息/lvyou?tn=huoche 学生归纳两种系统在查询服务上得区别。 一般的信息系统:只有文字信息地理信息系统:用地图显示路线,还有文字说明,图文结合更直观适用 (2)、普通地图与电子地图的主要区别 5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四类问题(连线)(1)与分布、 位置有关的问题(2)趋势分析 (3)模式分析 (4)模拟问题a、北京20 年来的人口分布变化b 、查找龙江中学 c、海面上升10 米哪些地区将会淹没d 、什么地区适合苹果种植 二、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案例分析)(下节课分析)知识归纳总结: 一、地理信息系统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3、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4、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5、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新课标的基础上出现的内容,内容本身就是为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在地理的应用而出现。内容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和网络来呈现,而且重在能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问题。所以设计本节内容,学生对这内容还是很有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