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经典音乐作品赏析》复习资料

一、《幻想曲2000》

1940年,《幻想曲》由列珀·斯托科夫斯基导演、指挥。

▲《幻想曲》1941年不是作为一部电影,而是作为一场事件在一家容纳12人的剧院上演,开始叫“幻想声”,在立体声影院上演,在批评界和票房上惨败。虽然幻想曲的想法遭到抛弃,但音乐与动画结合成为一种特殊的娱乐形式。罗伊·迪斯尼继续幻想曲的理念,与詹姆斯·列文合作,1991年开始制作,1999年完成《幻想曲2000》。

▲《幻想曲2000》采用八段古典音乐:

1、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2、雷斯庇基《罗马的松树》

3、格什文《蓝色狂想曲》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

5、圣桑《动物狂欢节》

6、杜卡《巫师的学徒》

7、艾尔加《威风凛凛》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

指挥:詹姆斯·列文演奏:芝加哥交响乐团(1891年成立)

二、交响曲

(一)Symphony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为“共响”,中世纪时指两音谐和的结合。意大利作曲家G·加布列埃里首先用此名称命名自己创作的圣乐曲(声乐、器乐合演)为《神圣交响曲》(1597年)。

▲交响曲是充分发挥各种乐器功能和表现力、由交响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形式。西方的大部分作曲家都是通过交响曲的创作达到事业的顶峰。

▲交响曲实际上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规模更宏大、音响更丰富、表现力更强。

▲早期的交响曲由17世纪的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采用“快板—慢板—快板”三段式结构。▲后来,维也纳乐派的M·G·莫恩首先在《D大调交响曲》(1740年)的慢板乐章后加入小步舞曲乐章,创造了早期的四乐章交响曲。

▲规范的交响曲,在18世纪经海顿、莫扎特最后确立。

▲典型古典交响曲的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稍慢或慢板,节略的奏鸣曲式,三部或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板,小步舞曲(贝多芬时改为谐谑曲);

第四乐章:终曲,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

★奏鸣曲(Sonate)

多乐章器乐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乐器独奏或加钢琴伴奏。

▲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慢板,变奏曲式、复三或自由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谐谑曲;

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Sonate一词源于意大利语Sonare(鸣响)。13世纪始见于音乐用语,16世纪初泛指各种器乐曲,以与声乐曲的泛称康塔塔相对。

▲康塔塔(Cantata)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Cantata源于意大利语Cantare(歌唱),17世纪

初指声乐曲。

★管弦乐队(Orchestra)

编制:80—110人。分为双管、三管、四管。

现代大型乐队多为四管编制。

木管组:三支长笛一支短笛,三支双簧管一支英国管,三支单簧管一支低音单簧管,三支大管一支倍大管;

铜管组:圆号六支,小号四支,长号三支,大号一支;

弦乐组:一提16—18人,二提16人,中提12人,大提10人,倍大提8人;

打击乐组:定音鼓4个,镲1队,大鼓、小鼓、铃、角铁、锣等;

特色乐器组:钢琴、竖琴、钢片琴、木琴、钟琴等。

(二)经典作品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

c小调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8年,体现他一生与命运搏斗、抗争的思想。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如果能把生命活上几千次该有多美!”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可以战胜宿命,改变命运。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Allegro con Brio(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双主题变奏曲,Andante con moto(动感的行板);

第三乐章:谐谑曲,Allegro(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Allegro

★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F大调第六交响曲创作于1807——1808年,他亲自在节目单上注明“感情的表现多于音画”,重于表现心灵感受。

第一乐章:“到达乡村时的快乐的感受”,奏鸣曲式,Allegro ma non troppo(不太快的快板);第二乐章:“在溪边”,奏鸣曲式,Allegro molto mosso (很激动的快板);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聚会”,舞曲,Allegro

第四乐章:“暴风雨”,Allegro

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情绪”,Allegro

▲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年)

奥地利指挥家,自幼学习钢琴,先后求学于维也纳音乐学校和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指挥生涯开始于1934年,考取亚琛歌剧院的指挥,1947年担任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乐友协会管弦乐队指挥,1949年兼任意大利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常任指挥,1950年兼任伦敦爱乐乐团常任指挥,1955年担任柏林爱乐乐团的终身常任指挥。1956年担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1967——1969年担任巴黎管弦乐团音乐指导,人称“欧洲音乐的总指导”。

▲柏林爱乐乐团

成立于1882年,与维也纳爱乐并驾齐驱,1955年以来,由卡拉扬率领。柏林爱乐比维也纳爱乐更加灵活,维也纳爱乐更强调传统风格。1979年10月,由卡拉扬率领来中国演出。

三、协奏曲

(一)协奏曲(Concerto)

突出独奏乐器个性技巧的大型套曲形式。

1、源于拉丁文“Concertare”(竞争、斗争)

2、源于拉丁文“Conserere”(同心协力)

产生于巴洛克时期,经历了从大协奏曲到独奏协奏曲的过程。

▲巴洛克(Baroque)时期指1600——1750年,“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很不规则的珍珠“,是从艺术风格角度概括当时音乐复杂多样的创新精神,意大利语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

▲大协奏曲:17、18世纪之交,出现了巴洛克协奏曲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大协奏曲。其形式由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确立。采用了三个乐章的结构,由两组乐器共同演奏:一组为独奏乐器小组(通常由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一把大提琴、一架哈普西科德组成),称为“主奏部”或“独奏组”;一组为弦乐群,由小型弦乐队(偶尔加入管乐器)构成,称为“协奏部”或“全奏组”。

(二)经典作品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1、维瓦尔第(Antonio Vivialdi 1675——1741年)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自幼随父学习小提琴,创作大量小提琴协奏曲,有《海上风暴》、《悦意》、《四季》等,其作品富于民间色彩和生活气息,另外,还作有歌剧、奏鸣曲等,是标题音乐的先行者。

2、《四季》(1987年演出版)

作于1725年,是包括十二首协奏曲的《和声与创意的实验》中的前四首,称为《四季》。每个乐章均冠以短诗。

3、安妮·索菲·穆特

德国小提琴演奏家,1977年开始职业演奏家的生涯,多次和指挥大师卡拉扬合作,被卡拉扬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

★何占豪、陈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1959年创作完成并首演,是一首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曲调为素材的单乐章标题协奏曲。

择取故事中“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表现出青年男女忠贞爱情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结尾反映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运用戏曲板式,紧打慢唱。

▲吕思清:

生于青岛,4岁随父学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破格录取,师从小提琴教育家王振山教授。11岁被梅纽因带到英国梅纽因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4岁回到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19岁赴美国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

他在17岁时获得第三十四届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的一等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亚洲演奏家,公认为中国最杰出的小提琴家之一,盛名享誉世界。曾与世界众多交响乐团和指挥合作演出独奏、协奏音乐会,用各种名琴录制唱片。

★柴科夫斯基(Tchaikovsky 1840——1893年)

自幼喜爱俄罗斯民间音乐和俄国、欧洲著名作曲家创作的专业音乐。早年求学、毕业于彼德堡法律学校,从事法律工作后努力学习音乐、尝试作曲,1861年成为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活动家安东·鲁宾斯坦创立的彼德堡音乐学院的首届学生,1863年他辞去工作,依靠弹伴奏、教钢琴维持生活,1865年毕业,1866年在尼古拉·鲁宾斯坦创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

柴科夫斯基一生的创作几乎涉及所有音乐体裁,最重要的包括7部交响曲、4部管弦乐组曲、3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等交响乐作品。

他的7部交响曲作品中,早期的第一、二、三交响曲承袭格林卡以来的传统,采用民间音乐元素,民族风格浓郁,多表现自然、民俗,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最突出。中、晚期的第四、五、六交响曲及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在音乐语言上不仅采用民间音乐元素,而且广泛吸收城市舞曲元素并借鉴西方专业音乐创作的观念、技法,主观性极强,情感抒发充分,充满戏剧张力。

他一生创作了10部歌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用普希金同名作品改编的《叶甫根尼·奥涅金》和《黑桃皇后》。

他还创作了3部雅俗共赏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通过这3

部作品,他是舞剧音乐进一步戏剧化、交响化,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脱离舞蹈成为独立的管弦乐作品。

▲大提琴与乐队《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1876年创作,是题献给莫斯科俄罗斯皇家音乐协会的领导人、德国大提琴家弗列德里希教授的。

洛可可原为十八世纪法国的一种建筑艺术风格,精致典雅,富于装饰性。后来泛指十八世纪盛行的类似这种建筑风格的音乐风格。

作品依据协奏曲原则写成,包括主题和七段变奏。

▲马友友(Yo-Yo Ma 1955- ) ,美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1955年10月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父母是中国人。4岁起由父亲启蒙学习大提琴,并和家人迁居纽约。5岁举行首次大提琴独奏会;后师从雅诺什·肖尔茨,之后于纽约茱丽亚音乐学院师从大提琴大师李纳德-罗斯(Leonard Rose)。1976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取得人类学学位。1978年获艾弗里·费希尔奖,此后经常与柏林爱乐乐团、波土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以色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世界著名管弦乐队合作演出。定期参加坦格尔伍德、拉维纳、布洛塞姆、萨尔茨堡、爱丁堡等音乐节演出活动。由于他出色地录制了第6号巴赫组曲(无伴奏—大提琴独奏),荣获1984年格莱美大奖;翌年又得该奖。此外还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录制了不少佳作。1985年被授予博士荣誉学位。

★谭盾《地图》

中国当代作曲家谭盾创作的多媒体交响协奏曲,于2003年11月21日在湖南湘西凤凰古城实景演出,全曲共九个乐章,每个乐章演绎一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将现当代音乐创作技法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有机结合,将影像传达与现场演奏完美统一。

★钢琴协奏曲《黄河》

▲创作历程:

1968年10月,殷承宗从中央音乐学院看到陈莲女士的大字报(陈莲于1964年上书毛泽东,批复“信是写得好的。”之后,曾由江青接见。)其中披露江青曾对她说:“《黄河大合唱》很有气势,可以写成钢琴协奏曲。”此后,殷承宗便向江青写信,拟把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写为钢琴协奏曲,江青阅信后批复:“很好。《黄河大合唱》可以留曲不留词。”

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组创成员,从1969年2月成立之后,经常发生变化。曾经参与创作的有作曲家杜鸣心、盛礼洪、刘庄,钢琴家殷承宗、石叔诚,钢琴伴奏演员许裴星(殷承宗学生)协助工作

1969年初夏,《黄河》协奏曲完成了第一稿。试奏时,邀请了《黄河大合唱》的权威指挥家李德伦、严良堃,作曲家杜鸣心和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各声部长共十余人。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储望华担任第二钢琴(即乐队部分)协奏。

1969年8月到12月,经过酝酿方案、体验生活、群众集体讨论、第一稿修改工作后,进入第二阶段,即创作执笔阶段,最终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四人负责执笔,日夜奋战。1970年北京首演。

▲乐曲结构

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序曲——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愤》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东方红”版,是在江青的坚持下采用的,演出效果激动人心。

▲演奏:殷承宗

钢琴协奏曲《黄河》创作的主持者和作者之一、权威诠释者。殷承宗1941年生于厦门,七

岁开始学习钢琴,九岁首次公开演奏,十二岁就读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60年到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1959年,在维也纳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节的钢琴比赛中获金章奖,其后在1962年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中赢得第二名。1965年成为中央乐团的钢琴独奏家。1968年完成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作引起轰动,1970年在北京首演《黄河》。

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提升为中央乐团党委副书记,又被任命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曾列入四人帮组阁名单,拟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76年10月后被作为“四人帮在中央乐团的代表”,受到四年政治审查。

殷承宗曾访问二十几个国家,并与费城交响乐团,维也纳管弦乐团,莫斯科爱乐交响乐团及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合作演出。1983年移居美国,同年秋天在“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此后,不断在世界各国的音乐舞台进行演出活动。至今,己灌制近二十多张唱片,并在中国、苏联拍过五部音乐电影。

▲指挥:李德伦

中国交响乐团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前身)艺术指导,常任指挥。北京交响乐团顾问。

1917年6月6日出生于北京,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及小提琴,1940年考入国立上海音专,先后师从舍夫佐夫及杜克生学习大提琴,师从弗兰克尔学习音乐理论。

1943年音专毕业后到延安任中央管弦乐团指挥和教师。1949年在北京担任中央歌剧院指挥。

1953年起,留学苏联,在前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指挥系随著名指挥家阿诺索夫教授攻读研究生,1957年秋回国,任中央乐团指挥。

他曾先后指挥了贺绿汀、马思聪、罗忠榕、吴祖强、陈培勋等中国作曲家数十首交响乐作品的演出,并在国外演出《黄河大和唱》、《山林之歌》等20余部中国作品,曾与国际著名演奏家奥依斯特拉赫、梅纽因、斯特恩、马友友及中国的傅聪、刘诗昆、沈湘、郭淑珍、胡坤、吕思清、薛伟等数十位音乐家合作演出。

1980年李德伦获文化部授予的指挥荣誉奖。1986年获匈牙利政府文化部授予的李斯特纪念奖章获文化部授予指挥荣誉奖。

2001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郎朗:

中国青年钢琴演奏家,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3岁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1997年考入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该院院长、著名钢琴大师格拉夫曼。演奏风格洒脱、灵动,音乐处理极具创造性。

四、歌剧

歌剧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北部,萌芽于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末期引发歌剧发展起来的两个重要因素:一、北部意大利贵族的娱乐活动,幕间剧(穿插在话剧幕间的音乐表演)成为歌剧的萌芽;二、人文主义思想引起人们对古希腊文化的浓烈兴趣,研究柏拉图哲学、复古古希腊戏剧形式、模仿创作古希腊戏剧,此时人们认为戏剧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形式,能够产生深刻的情感力量。

西方公认的第一部歌剧是复兴古希腊戏剧精神而产生的《达芙尼》,里努奇尼编剧,佩里、科尔西作曲,1597年在佛罗伦萨的伯爵宫廷演出。

1600年,佩里与卡契尼和作为里努奇尼的田园神话诗剧《尤丽狄西》谱曲,同年在佛罗伦萨演出。1601年,佩里与卡契尼各自出版自己版本的乐谱,成为现存最完整的歌剧,取材古希腊神话,采用宣叙调。

1607年,蒙特威尔第创作首部歌剧《奥菲欧》,是歌剧史上的第一部作,情节完全由音乐表达。诗人亚历山德罗·斯特里吉奥将里努奇尼的田园诗扩充为五幕剧,蒙特威尔第运用宣叙调、

独唱、重唱、舞蹈等形式,动用大型的、乐器数量变化不一的乐队,共采用了40件乐器,包括管乐器、弦乐器、管风琴等。

1637年威尼斯创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逐渐成为意大利歌剧的中心。

当时的代表作曲家A·斯卡拉蒂一生创作了115部歌剧,现存50部,确立“返始咏叹调”或叫“再现咏叹调”的ABA形式,确立意大利歌剧序曲的“快——慢——快”三段式,是交响曲乐章结构的雏形,布景豪华,音乐华丽、宏大,形成了以他为首的“那不勒斯乐派”。后意大利歌剧传遍欧洲。

之后,法国歌剧、英国歌剧、德国歌剧也相继兴起,在19世纪形成欧洲歌剧极其繁荣的局面,并产生了大量的歌剧作曲家和经典的歌剧作品。

★威尔第(1813——1901年)

将意大利歌剧推向高峰的歌剧大师。他生活在意大利人民反对民族压迫、争取国家统一和民主革命的年代。他的歌剧创作与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歌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40年代):这一时期他的歌剧作品大多反映了一种反压迫、反专制的革命精神,题材以文学和戏剧经典为主。作品以《拿布柯》(1842年)最为著名,突出体现为合唱。但这部作品的缺陷在与人物、情节刻画不够生动,人物特点不鲜明。

中期(50——70年代):这一时期的歌剧作品反映出他对平民、百姓的同情和歌颂以及对专制、剥削的揭露和反抗。《弄臣》(1851)、《茶花女》(1853)、《游吟诗人》(1853)、《阿依达》(1871年)是此时期最重要的四部作品。此时期他对人物的刻画、结构的安排、主导动机的使用都使音乐与戏剧进一步得到统一。

晚期(80、90年代):这一时期创作了正歌剧《奥赛罗》(1886年)和喜歌剧《法尔斯塔夫》(1893年),都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名著。在这两部歌剧中,威尔第作品中经常使用的将宣叙调与咏叹调融合而成的旋律与独白相结合的音乐化的朗诵调更加成熟。音乐史学家对这两部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极高的历史地位。

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始终保持、发扬意大利歌剧的的传统,使之不受德国歌剧的影响。他的歌剧始终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人,关注人性和情感,并以旋律化极强的独唱表现出来,旋律是他歌剧风格的基础,他认为旋律是人类情感最直接的表露。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具有深刻的社会性、道德性,对超脱于国家、民族、政治、宗教之上的“永恒主题”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并且广泛研究莎士比亚、席勒、雨果等世界文豪的文学名著。

▲《弄臣》

创作并首演于1851年,剧本是波亚维根据雨果的名著《国王寻乐》改编。在本剧中,他使用了主导动机的写作手法,还使用了音乐化的朗诵调,有男中音演唱,比较接近17世纪蒙特威尔第歌剧中的演唱形式。

主演:帕瓦罗蒂、格鲁贝洛娃(捷克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维克塞尔。

★音乐剧

又叫“音乐喜剧”,十九世纪末源于英国,由喜歌剧和小歌剧演变而来,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音乐通俗易懂。

最早的一部音乐剧为英国的S·琼斯1893年创作的《快乐的少女》。

一战后,音乐剧盛行于纽约的百老汇,又称百老汇音乐剧或美国歌舞剧。经典作品有格什文的《波吉与贝斯》、罗杰斯的《音乐之声》等。

▲《歌剧魅影》

根据法国作家嘉斯顿·李赫德小说《歌剧魅影》改编,我国30年代的著名电影《夜半歌声》也是脱胎于这部作品。

安德烈·洛伊·韦伯作曲,著名音乐剧导演哈罗德·普林斯任导演,林内任舞蹈编导,玛丽娅·布琼斯人舞美设计和服装设计。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古典、流行跨界歌星沙

拉·布莱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

2004电影版导演乔·舒马赫(Joel Schumacher),主演杰拉德-布特勒(Gerard Butler)、艾米-罗森姆(Emmy Rossum)。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的两部史诗。 《伊利昂纪》以战争结束前50天的战事为描写的重点,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主 线,描写了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及其盟军在城墙下,海滩边的喋血苦战。 《奥德修纪》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古希腊戏剧 比较重要的几位主神 宙斯·赫拉·波赛冬 太阳神——阿波罗 战神——阿瑞斯 火神——赫淮斯托斯 神使——赫尔墨斯 女战神——雅典娜 爱神——阿佛洛狄忒 月神——阿尔忒弥斯 家神——赫斯提亚 古希腊悲剧 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 古希腊悲剧三部曲。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圣经》里面几个重要的故事 1:亚伯拉罕以子献祭 2:摩西的故事※ 法老想剪灭犹太人,找来当时两个埃及主要的接生婆,吩咐她们如果接生犹太人的孩子,男的就扔掉,女的就留下来,摩西为了不被发现,被其父母放入摇篮随河流动,被芦苇挡住,

刚好埃及公主经过收留了他,并给他取名摩西。 摩西长大后,知道自己的身世,感到迷茫,他想以王子身份指挥他的子民,却失败,于是牧羊人,在放羊时经过何烈山,在荆棘中看到神的显现,并接受神的指示,做犹太人的王,回去后向法老请求解放犹太人,但是法老拒绝,于是神向埃及投下十大灾难。终于,法老之子因为十大灾难而死,法老低下高昂的头,同意摩西以牧羊人身份,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 犹太人行至红海,法老反悔派追兵追击,摩西以神力分开红海,让犹太人过去,而法老军队则淹没在红海之中,在荒野,犹太人丧失信仰膜拜金牛,摩西登上西奈山,受神的显现并领受十诫戒律约束犹太民族,最终在荒野中流浪40年,最终到达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一个留着奶和蜜的地方。 3: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中世纪文学 法国《列那狐传奇》、《玫瑰传奇》 但丁:《神曲》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新生》诗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薄伽丘《十日谈》 皮特拉克《歌集》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三大喜剧《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 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7世纪文学 皮埃尔·高乃依《西拿》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第一章 史诗古代叙事诗篇幅较长的作品。特点:反映既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或以传说为内容,塑造著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伟,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荷马史诗就是其代表作。 荷马史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1 再现了人类由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形态、生活风貌。 政治体制:军事民主制。 经济形态:私有制萌芽,氏族社会瓦解,阶级分化;原始的农业生产。 2 反映出原始氏族部落向奴隶制过渡时期人们的思想形态、道德观念。 歌颂英雄,歌颂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仍是人们的道德核心。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在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渴望和对人的价值的自我肯定。 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柏拉图说“荷马培养了整个希腊”。 1 塑造了丰富多彩而又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a把人物臵于具有时代特征的矛盾冲突中来刻划; b通过语言、行动等方面的描写来刻划人物性格; c以固定的修饰语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d运用了侧面描绘的手法。 2 结构精巧,布局完整。 情节结构;叙事 3 自然质朴的语言,富于节奏感的音乐,新颖奇特的比喻。 4 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叙事。 5 荷马是想象丰富、善于修辞的语言大师,特别是他的比喻,其技巧可谓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荷马式的比喻在描述人物和事件时,使用了约八百个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来的比喻,构成“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喻丰富多彩,句子较长,往往是在“像……一样”的基础上所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描绘性语句,贴切生动,新鲜而又奇特,画面感极强,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在维吉尔、弥尔顿、列夫·托尔斯泰等作家的作品中都能碰到这种修辞方式。 古希腊文学的文学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 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3 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在“奥林波斯神系”中,重要的神有“十二主神”,包括:众神之父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农业女神得墨忒耳,太阳神阿波罗,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战神阿瑞斯,火神与匠神赫淮斯托斯,爱神与美神阿佛洛狄忒,神使赫尔墨斯。此外,其他重要的神有:人类的恩神普罗米修斯(创造人),文艺女神缪斯,酒神狄俄尼索斯(罗马名巴库斯),小爱神厄洛斯(丘比特)等。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 初民时代图腾观念的反映; 2 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

阿基一踵:指再强大的英雄,也有他致命的弱点,要害。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卡琉斯,传说她的母亲曾把他浸在冥河里使其能刀枪不入。但因冥河水流湍急,母亲捏着他的脚后跟不敢松手,所以脚踵是最脆弱的地方,因此埋下祸跟。长大后,阿卡琉斯作战英勇无比,但终于给人发现了弱点,一箭射在脚后跟而身亡。 特洛伊木马:木马计──战史中著名的智慧故事。希腊联军久攻特洛亚10年不下,奥德修斯遂设计假意退兵,藏伏兵于巨大的木马之内。特洛亚人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推进城里。当夜,希腊联军回兵,与木马中的伏兵里应外合,攻陷了特洛亚城。 物哀:(美学特征)通过宫廷男女的恋情悲剧,表达作家对人生的悲苦体验,从而激起令人兴叹、使人哀伤的情怀,以便让内心情感超越卑污烦恼的俗世,将人情欲望升华为审美对象。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盛行于11至13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巩固繁荣的时期,基本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他们的冒险,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骑士抒情诗的中心是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最常见的形式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等。骑士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其中心在法国北部。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主要内容(特征):(1) 用人权反对神权。(2) 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3) 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4) 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戏剧重要的创作规则。他要求一个剧本只能有一个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准超过一昼夜,即24小时。三一律使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具有了明晰、精炼、紧凑的优点,但对戏剧创作也构成一种束缚,使得古典主义戏剧

名词解释(2) 1、理论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之关联 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异同”的名为“比较民族学”, 即今天所说的理论民族学, 它偏重于研究多个民族的共同发展规律。(蔡元培) 应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新兴起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社会调查的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规律。对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医药与保健,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遗传工程进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应用人类学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冲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线,进行科学间合作,协同研究。可分为结构人类学、人类工程学、医学人类学、老年人类学、分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人口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空间人类学等分支学科。 2、人类学南派与北派的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类学兼收并蓄了欧美人类学的种种学术流派,成为一个多元的学术体系。到30年代,中国人类学已形成三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风格,呈华东、华南和华北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受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影响的“北派”与“南派”,分别以燕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圈子。 “北派”受功能学派影响较大,偏重于一般社会科学。关注深入的民族志研究(社区调查),重视比较不同社会中人类的不同生活方式,研究并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特色在于汉人社区研究。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资料和分析研究为拳头产品,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界影响较大。 “南派”与历史学派关系深厚,偏向于人文学,注重物质文化与跨民族关系研究,注意力在文化研究,而非规律或原理、原则的寻求。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搜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不足的看法。在实地调查中,偏向于民族志描述。他们开展的田野调查数量最多、面积最广,质量上乘。 两派在经验资料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分别都有各自独到的开拓。 3、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之关联(事实与理论) 社会调查是指:政府或个人组织对社会间事件的调查。如民生、物价、治安、政府公信力等领域。 社会学调查指:通过社会调查所得的结果与不同组织或个人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两方或多方意见共同研究。 4、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后,苏维埃学派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原始社会研究、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定义与识别。所谓经济文化类型,乃指“一定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它在历史上形成于处在相似的社会经济水平,并居住在同样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民族中”。林耀华等后来将之修改表述为“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这一理论的深刻意义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共同体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因为同样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独立出现在远隔千里而又无直接交往的民族中,这种超越地域性的特征使它与语言的发生学分类法以及社会形态分类法等一样,都成为民族学家认识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的科学工具。 其次,依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汉族与诸少数民族的共生关系。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一)英雄时代(荷马时代) 1.时期(填空)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神的名称(必考填空、选择) 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poseidon)农神:得墨忒耳(demeter)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战神:阿瑞斯(Ares) 火神:赫淮斯托斯(Hephfis)神使:赫尔墨斯(Hermes) 女战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 家神:赫斯提亚(Hestia) 3.古希腊神话(名词解释) 1)时间: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史称“英雄时代” 2)含义: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3)产生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的反映;氏族公社社会基本特征的表现;希腊宗教崇拜的起源。 4)艺术特征(简答) ①想象力极强。 ②故事性极强。 ③哲理性极强。 5)影响: ①古希腊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荷马史诗《神谱》古希腊戏剧。 ②对古罗马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③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神话为基础 4.潘多拉的盒子(名词解释)

1)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造人和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 2)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但潘多拉却照众神之父的旨意趁希望没有来得及释放时,又盖上了盒盖,把它永远锁在盒内。 (二)大移民时代 代表作家作品(填空) 抒情诗:抒情诗有多种体裁,主要有双管歌、琴歌和讽刺诗,其中琴歌的成就最大。 《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奴隶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古典时期 二、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为什么是希腊和后世文学的桥梁) 1.古罗马成了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2.丧失了古希腊文学的生动活泼的精神灵气,显示出了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贫乏。 3.古罗马崇尚武力,对人的力量的崇拜表现为对政治与军事的追去,由此演化出对集权国家和个体自我牺牲精神的崇拜。古罗马文学比古希腊文学更富有理性意识和责任观念,风格更庄严和崇高。但是,古罗马文学人文观念的主体依然是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意识,仍属于古希腊式的文化范畴。 4.古希腊文学中的世俗人本意识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了体现,并经由古罗马文学广泛地流传于后世的西方文学。 三、荷马史诗(名词解释) 1.概念:《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代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叫荷马的诗人所做,故称荷马史诗。又被称为“英雄史诗” 2.两部史诗: 1)《伊利昂纪》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 2)《奥德修纪》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结束后返乡的故事。 3.人物形象:阿基琉斯:在战场上勇敢善战、奋不顾身而又暴烈鲁莽。 赫克托耳:英雄主义富有悲剧色彩。奥德修斯:

作品拜伦《哀希腊》普希金《致大海》罗伯特弗.罗斯特《未择之路》 一、填空题(15个文学常识)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但丁《神曲》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莫里哀《伪君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卢梭《新爱洛依丝》歌德《浮士德》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拜伦《唐璜》雨果《悲惨世界》 大仲马《基督山伯爵》惠特曼《草叶集》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高老头》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狄更斯《双城记》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哈代《德伯家的苔丝》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契科夫《樱桃园》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易卜生《玩偶之家》左拉《萌芽》波德莱尔《恶之花》劳伦斯《虹》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多夫》杜拉斯《情人》格拉斯《铁皮鼓》海明威《老人与海》米切尔《飘》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自传体三部曲)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艾略特《荒原》 卡夫卡《变形记》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萨特《禁闭》贝克特《等待戈多》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神曲》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者,高举复兴古希腊文化的 旗帜,所进行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三一律:三一律(three 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3、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4、硬汉子精神:“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独白,是对”硬汉子精神“的高度概括。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著名的”硬汉子“形象,他们大都是斗牛士、拳击家、渔夫和猎人。这些人在面临困难与绝境时,都表现得无所畏惧、不拼搏到底绝不罢休的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两希文化: 古希腊文化(“原欲”文化→世欲人本意识)↘ (犹太人的祖先)古希伯来文化(“理性”文化→宗教人本意识)→基督教文 古希腊文学的成就: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的东方 文化。 3、古希腊文学史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4、赫西俄德是继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5、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女文艺女神”。 6、品达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格庄重 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的影响。 7、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英雄时代(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又称“荷马时代”“黑暗时代”“黑铁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 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 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 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 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又极深刻,是早期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许多故事寓意丰富,发人深思。如:西西弗斯的故事、代达罗斯的故事、爱泰尔斯的故事等。 希腊神话在同时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1 它是古希腊文学艺术宝库和土壤。荷马、赫西俄德,绝大部分悲剧、大量美术和雕塑作品都以它为材料。2 它对古罗马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维吉尔《埃涅阿斯记》大量取材,奥德维《变形记》则或全面转述。3 它是文艺复兴直至现当代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和原型。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达芬奇、普桑、米开朗琪罗、贝尔尼尼等直至当代。 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1)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个时期大移民时代:公元前8世纪到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城邦逐渐形成。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P19 抒情诗源于民歌,是伴着音乐唱歌的。体裁多样,主要有哀歌、琴歌、牧歌。讽刺诗等,以琴歌成就最大。琴歌分独唱琴歌与合唱琴歌两种。代表性的独唱抒情诗人有女诗人萨福、贵族诗人阿尔凯奥斯和阿那克里翁。 《伊索寓言》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末到前4世纪初(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其中戏剧成就最大。 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 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 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外国文学史》自考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含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艺术手法浪漫夸张。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2、荷马史诗:含《伊利昂纪》、《奥德修纪》两部,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取材于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主题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歌颂英雄。它是人类历史童年时代的杰作。 3、《旧约》:犹太教的经典,又是希伯来人的文学作品总集。全书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部分,反映了希伯来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情感。基督教兴起后,将之收入《圣经》中,称之为《旧约》,以区别于基督教所编写的《新约》,对后世影响巨大。 4、《新约》:基督教的正典。摩西代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史称旧约。耶稣通过殉难,代上帝与人立约,史称“新约”。其主要内容分为:“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5、教会文学:欧洲中世纪盛行的正统文学,作者多为僧侣,取材于圣经,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艺术手法以梦幻、象征、寓意为主。公式化、概念化严重,不代表进步文学的方向。 6、骑士文学:骑士制度的产物,分骑士抒情诗和叙事诗两种,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在法国成就最高。 7、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讽刺手法来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罪恶,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如《列那狐的故事》。 8、《神曲》: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通过但丁幻游三界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表达出人类在迷惘和错误中,只有通过信仰(贝亚特丽齐)和理性(维吉尔)的指引下,经过苦难和考验,到达光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它代表中世纪文学的最高成就,又开启文艺复兴之先声。 9、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它以发现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试图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它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内容是: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思想来自于基督教精神。 11、七星诗社: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第一个文学团体。以龙沙为首的七位诗人组成而得名,具贵族倾向。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学,革新法国诗歌,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12、流浪汉小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采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以城市下层人物为中心,并以其角度来观察、分析社会,广泛反映现实生活。代表作是《小癞子》。 13、福斯塔夫式的背景: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他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没落骑士典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具有资产阶级冒险家特色。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幅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填空题 1、浪漫主义最早产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 2、耶拿派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初期的代表。主要人物有佛里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等。他们以耶拿为中心,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 3、德国中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海德堡派,主要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塔诺、格林兄弟等。 4、德国后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霍夫曼、沙米索、海涅。 5、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中把德意志联邦中36个封建小邦国比作“三十六个粪坑”,并说“没有你们我们也要解放自己”“伪善的一代……正在成长”。 6、英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代表是湖畔派,由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组成。华兹华斯和柯勒律和写的《抒情歌谣集》是“湖畔派”的代表作,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序言》被称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划时代的宣言”。华兹华斯享有“桂冠诗人”之誉。 7、雅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格林兄弟)搜集整理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8、努瓦利斯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和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夜的颂歌》。 9、英国后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拜伦、雪莱、济慈和司各特(“恶魔派”)。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他的创作代表英国浪漫主义成就。雪莱的《西风颂》中名句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被称为诗坛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司各特被称为“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艾凡赫》是司各特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圣罗南之泉》是司各特唯一关于自己生活时代的小说。 10、文学史上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夏多布里昂小说《勒内》同名主人公。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奥克塔夫是“世纪病”的典型人物。

历年北大人类学试题01-09 02010年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理论 一、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列维-斯特劳斯夸富宴种姓象征人类学政治人类学 二、简答 亲属制度地位意义 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异同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特征 文化相对主义 三、论述 进化论的历史地位 如何看待曾经作为迷信的庙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人类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科 中国人类学与汉学人类学的关系 方法 一、名词解释 个案研究知情人多点民族志整体论主位研究法文本学派 二、简述 简评《摩洛哥田野工作反思》 举例说明结构性与能动性 合作民族志 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征 三、论述题 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 人类学田野作业中的语言问题 反思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 “传统的发明”给予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意义 2009年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试题 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文化相对主义 2、库拉 3、社会血亲 4、奥马哈制 5.非物质文化遗产 6、《江村经济》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结构主义 2、简述波兰尼形式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观点 3、列维—斯特劳斯如何看待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1、论述萨义德《东方学》一书对反思与重构人类学的启发与局限 2、谈谈对人类学“实践性”的看法 3、举例论述民族志撰写中的基本困难 4、请就中国的一种社会歧视现象发表自己的分析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实验民族志 2、表征(representation) 3、参与观察 4、主位 5、《写文化》 6、多点民族志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解释人类学方法论的启示 2、你如何看待“在家乡”的人类学? 3、为什么人类学家要学习被研究对象的语言? 4、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经历为例,列举深度访谈的若干前提条件 三、论述(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你对人类学中国研究方法论的看法 2、在当代人类学中提倡“合作民族志”的主张,你认为这种方法论主张与参与观察的关系如何? 3、举例论述怎样认定一个社会事实 4、对人类学田野作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步骤予以介绍,并加以方法论的评 2008年一月北大人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5分*6) 结构主义人类学功能学派传播学派过渡礼仪民族中心主义涵化 二,简答(10分*4) 1,亲属制度研究在人类学中的意义 2,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观点 3,象征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4,布迪厄的习性观点及你对习性的看法 三,论述(20分*4) 1,改革以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异同 3,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的社会价值及学术贡献 4,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5分*6) 1,浓厚的描述2,民族志撰写3,田野工作4,参与观察5,参与性行动研究6,个案延伸方法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选择/: 1.古希腊、古罗马是全部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2古希腊神话由神的故事、英雄传说构成。 3.古希腊神话的特点(神人同形同性)、(以人为本)。 4古希腊文学中第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工作与日子》(《田工农时》)(赫西俄德)。古希腊文学第二时期成就:戏剧。第二时期抒情诗:萨福(女诗人)。 5.埃斯库罗斯:流传作品7部,代表作《普罗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普》和《波斯人》在流传下的七部作品中成就较高。他把演员增加到二人。 6. 索福克勒斯:古希腊悲剧作家,被誉为希腊戏剧艺术中的荷马。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主题:悲剧表现了人和命运抗争不可战胜的主题。 7.欧里庇得斯代表作是《美狄亚》,是西方文学史上最早宣扬“女性主义”的一部作品,是为妇女地位低下和命运悲惨鸣不平的作品。《特洛亚妇女》是以反侵略为主题的。 8.古希腊“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一共写了44部作品,现存11部,代表作是反战喜剧《阿卡奈人》。《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对作家如:拉伯雷、斯威夫特影响颇大。 9.《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西方长篇小说的源头(叙事文学的源头)是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是人类童年时代的艺术作品)。《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10. 中世纪欧洲文学四种样式: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教会文学。 11. 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是欧洲文学史上与荷马,莎士比亚,歌德齐名的诗人。第一部作品《新生》是献给他所钟爱的女子贝阿特丽采(贝亚德)的爱情抒情诗集,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步直剖心迹的自传性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但丁三部学术:政治著作《飨宴》《论俗语》《帝制纪》。 12.欧洲近代文学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人文主义文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即封建制度的衰落期(14世纪初到17世纪末)。/欧洲近代文学产生并发展于西欧各国,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其后在(法国)、(英国)、(西班牙)得到了迅速发展。最杰出的代表:乔万尼*薄伽丘。杰弗雷.乔叟:英国诗歌之父。 13.《堂吉诃德》属于(西班牙)的作品,揭示西班牙必然衰落的趋势,揭示(骑士传奇)的荒唐和危害,不仅是一部(讽刺小说),还是一部现实主义巨著。洛佩.德.维加:西班牙民族戏剧奠基人,代表作《羊泉村》,最难能可贵的是农民的集体反抗精神。 14.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他被认为是古往今来少数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起被公认为是西方三大里程碑式的作家。著名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王》。《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最后一部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以金钱为杠杆的炎凉世态,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的作用做了深刻揭露。(马克思)对泰门找到了黄金时的一段独自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在《资本论》中引用过。这段独白来说明(货币)的本质。) 15.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主导体裁是(戏剧),代表作家:悲剧家(高乃依)、(拉辛)、喜剧家(莫里哀)。《熙德》是高乃依的第一部获得成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填空题 1、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3、公元前8~12世纪,古希腊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果度,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 代”,这时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与史诗。 4、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5、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6、现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是(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 7、.赫西奥德的叙事长诗(《神谱》)是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的系统的描述。 8、被称作“基督教之父”的是(斐洛)。 9、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伊利亚特》一开篇就提出它的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奥德塞》的主题是(还乡)。 10、女诗人萨福是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人,柏拉图称萨福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11、古典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戏剧、散文和文学理论。“古典时期”这种文学繁荣的是 戏剧。 12、“古典时期”的文艺理论为后来欧洲的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最杰出的代表。柏拉图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的主要著作是《诗学》。 13、古典时期(雅典时代)诞生了以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代表作为《俄瑞斯忒亚》)、 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三大悲剧家。 14、索福克勒斯写作了被亚里斯多德尊为悲剧典范的《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取材 于神话传说。 15、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共和时期、黄金时期和白银时期。 16、新喜剧的代表作家是米南德,田园诗的代表作家是忒奥克里托斯。 17、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的原则,代表作《诗艺》。 18、维吉尔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史诗《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 19、阿普列尤斯的《金驴记》被看作是最早的长篇小说。 20、《俄瑞斯忒亚》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完整的古希腊三连剧。 21、.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22、索福克勒斯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弗洛伊德曾根据这部悲剧提出了著名的(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23、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又由于他善于刻画人的心理而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 24、阿里斯托芬的(《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林间飞鸟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云中鹁鸪国),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 25、奥古斯都时期三大诗人及代表作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贺垃斯的(《诗艺》)和奥维徳的(《变形记》)。 26、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 27、欧洲中世纪文学按其性质分类,主要包括教会文学、史诗与谣曲、骑士文学和城市市民

人类学理论 一. 概念解释 1.马林诺斯基 2.新进化论 3.文化相对论 4.《江村经济》 5.结构人类学 6.社区研究法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8.田野工作 二. 简述题 1试论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异同 2.试论50年代至70年代(二战后)英,法,美国人类学的基本变化情况 3.简述解释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三. 论述题 1.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领域(亲属制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之一论述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2.举例说明民族志对于社会人类学的重要性 3.略析人类学者在研究中国中面临的认识论挑战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民族志 2.参与观察 3.跨文化比较研究 4.“浓厚的描述” 5.整体论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2.简述"主位法"和"客位法"的方法论差异 三. 论述题 1.试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结合 2.论述经验事实与理论阐述之间的关系 四.问答题 1.《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 (1)泰勒(2)摩尔根(3)马林诺斯基 2.结构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1)格尔茨(2)列维_斯特劳斯(3)埃文思_普里查德 3.弗里德曼是( ) (1)汉学人类学家(2)非洲人类学家(3)美洲印地安人类学家 4田野工作是指( ) (1)实地社会实习(2)地理学实地测量工作(3)民族志研究的核心过程(4)社会学的整体论方法 2002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 论述题 1.试述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20世纪初期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内容 3.试述二战以后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变化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田野工作 2.民族志 3.跨文化研究 4.人类学 5.民族中心主义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差别 2.你对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看法 3.试述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规则 三. 论述题 1.试述一个人类学家研究自己民族和他民族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便利之处 2.试述整体论 3.试述归纳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 2003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涂尔干 费孝通 格尔茨 传统 社会结构 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中国人类学的民俗学渊源及学术取向 黄泽 =提要>我国的人类学与民俗学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渗透,并在异文化、本文化的学术取向上有所交叉。民俗学以人类学为背景学科,人类学亦借鉴民俗学方法、材料与调查手段以把握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研究主体透视人类学的民俗学取向,并从学术史的视角描述两个相关学科的互动过程:渗透、交叉、融合。 =关键词>人类学民俗学渊源互动 =作者>黄泽,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昆明,650091 =中图分类号>C912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01)01-0017-06 人类学于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三十年代后获得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民俗学自二十年代后,以歌谣运动肇始,应和着/五四0新文化运动,也在北京、广州、浙江等地传播。分析中国人类学从20年代到90年代的研究主体及其论著,其研究对象、方法、关注重点及研究兴趣体现出兼顾民俗学研究的学术旨趣。而民俗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与人类学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两个学科平行发展,但可看到两条时而交错、时而分离的轨迹。 一、中国人类学研究主体兼顾民俗学的传统 11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的内外视野、前后视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类学,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总结以往的历史经验,这就需要内外视野与前后视野相结合。何谓内外视野?内即学科理论建设,涉及对象、性质、结构、方法等。一门成熟的学科,必须构建规范的学理、术语及共同话语,这是立身之本。外即本学科与他学科的关系,与社会历史环境、人文传统的关系。任何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不能不因应社会发展、时代背景的需求,并在各个阶段有所转化、调适。人类学本土化的命题,就揭示了内外视野结合关系。从内视野来看,对象的本土性及中国多元文化、族群众多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来自西方的人类学理论框架、命题面临重构、转述而予以适应对象的变通。从外视野来看,研究中国、建设中国的社会使命感,中国作为几千年封建文明国家的悠久积淀和人文传统,研究本土文化业已成型的既有理念和分析范式也会对人类学研究主体产生或隐或显的影响。 何谓前后视野?前即前瞻学科发展,探索前沿问题、学科方向、新领域、边缘学科动态、国外最新成果等。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及其群体文化普同性的学科,建立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是必要且可能的(当然必然存在国家、学派特色),与人类学本土化是相反相成的。后视野则强调回顾学术史,尤其是通过学科的确立,机构、人员建置、变动的分析,进而探求学术思想史。学术史研究应从机构、人员等表层深入到学术思想、思潮的层面,这是学术史的核心。学术思想史则需从学术思潮,代表性流派、学者,代表性论著,有价值的观点等方面着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具有学科本土化的意识,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学术大众化、经世致用、重视民间文化成为人类学民俗学的社会思想背景,民俗学家普遍具有通过歌谣运动反封建礼教、面向民间文化的旨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