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热器的发展与改进-

换热器的发展与改进-

换热器的发展与改进-
换热器的发展与改进-

换热器的发展与改进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能源等各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据统计,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换热器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 , 在炼油厂中占全部工艺设备的40% 左右, 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约64%。新型换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开发研究的结果表明, 列管式换热器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期, 无论是换热器传热管件, 还是壳程的折流结构都比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有了较大的改变, 其流体力学性能、换热效率、抗振与防垢效果从理论研究到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均有了新的进步。目前各国为改善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包括管程结构和壳程结构强化传热的发展。

一.换热器设备的发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

二.换热器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换热器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等。

(二).按冷,热流体的传热方式分类

1.两流体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2.蓄热式换热器

3.间壁式换热器

这类换热器使用最多,热流体与冷流体用间壁隔开,热流体的热量通过间壁传给冷流体。

间壁式换热管可分:夹套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套

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

三.主流列管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管壳式换热器,在化工生产中被广泛利用。它结构简单、坚固、制造较容易,处理能力大,适应性能,操作弹性较大,尤其在高压、高温和大型装置中使用更为普遍。

管壳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它是管壳式换热器的基本结构形式。管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与壳体焊接的两块管板上。在操作状态下由于管子与壳体的壁温不同,二者的热变形量也不同,从而在管子、壳体和管板中产生温差应力。这一点在分析管板强度和管子与管板连接的可靠性时必须予以考虑。为减小温差应力,可在壳体上设置膨胀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一般只在适当的温差应力范围、壳程压力不高的场合下采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参与换热的两流体的温差受一定限制;管间用机械方法清洗有困难,须采用化学方法清洗,不然壳程易结垢。

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的结构为管子一端固定在固定管板上,管板夹持在壳体法兰与管箱法兰之间,用螺栓连接;管子另一端固定在浮头管板上,浮头管板与浮头盖用螺栓连接,形成可在壳体内自由移动的浮头。由于壳体和管束间没有相互约束,即使两流体温差再大,也不会在管子、壳体和管板中产生温差应力。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温度波动和温差大的场合;管束可从壳体内抽出用机械方法清洗管间或更换管束。但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相比,它的结构复杂、造价高。

U型管式换热器一束管子被弯制成不同曲率半径的U型管,其两端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组成管束。管板夹持在管箱法兰与壳体法兰之间,用螺栓连接。拆下管箱即可直接将管束抽出,便于清洗管间。管束的U形端不加固定,可自由伸缩,故它适用于两流体温差较大的场合;又因其构造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只有一块管板,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少,造价较低,也适用于高压流体的换热。但管子有U形部分,管内清洗较直管困难,因此要求管程流体清洁,不易结垢。管束中心的管子被外层管子遮盖,损坏时难以更换。相同直径的壳体内,U形管的排列数目较直管少,相应的传热面积也较小。

双重管式换热器将一组管子插入另一组相应的管子中而构成的换热器。

管程流体从管箱进口管流入,通过内插管到达外套管的底从管箱出口管流出。

其特点是内插管与外套管之间没有约束,可自由伸缩。因此,它适用于温差很大的两流体换热。但管程流体的阻力较大,设备造价较高。

填函式换热器填函式换热器的结构,管束一端与壳体之间用填料密封。

管束的另一端管板与浮头式换热器同样夹持在管箱法兰与壳体法兰之间,用螺栓连接。拆下管箱、填料压盖等有关零件后,可将管束抽出壳体外,便于清洗管间。管束可自由伸缩,具有与浮头式换热器相同的优点。由于减少了壳体大盖,它的结构较浮头式换热器简单,造价也较低;但填料处容易渗漏,工作压力和温度受一定限制,直径也不宜过大。

列管式换热器特点是:

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为提高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若干挡板。挡板可提高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管束,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等边三角形排列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

图示为最简单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简称为1-1型换热器。为提高管内流体速度,可在两端管箱内设置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这样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多管程与多壳程可配合应用。

五.换热器的改进与发展方向

对与换热器的改进和新型换热器的发展方向其实相同。基本可以定义为强化传热。

有传热方程 Q=KA△tm 可知:

增大传热系数K、传热面积A或传热平均温差△tm,都能是热流量Q增加。所以提高传热效率的措施基本可以归结如下三点:

1.增大传热面积A

换热器单位体积内传热面积增大,传热将会得到强化。这通过改进传热面结构就能做到。例如,采用小直径管,翅片管或者螺纹管等代替光滑管,都可以增大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

2.增大传热系数K

对于在传热过程中无相变的流体,增大流速和改变流动条件都可以增加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提高对流体的传热系数。此外,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流体以及传热过程中有相变的载热体,都能增大传热系数。

3.增大传热平均温差△tm

传热温差主要是由物料和载热体的温度决定,物料温度有生产工艺决定,不能随意改变;载热体温度则与载热体种类有关。载热体种类很多,温度范围各不相同,在选择是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当然上面是从公式入手还有其他方面提高传热.

(1)非金属材料的应用。非金属材料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金属材料不可比拟的

优点。石墨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加工性。氟塑料具有特别优良的耐腐蚀性。氟塑料耐腐蚀性能极强,并且与金属材料相比还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复合材料如搪瓷玻璃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良好的耐磨性、电绝缘性以及表面光滑不易粘附物料等优点,已经用于制作换热产品。陶瓷材料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能而引起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已经在换热产品的制造中得到应用。

(2)计算流体力学和模型化设计的应用。在换热器的热流分析中,引入计算

机技术,对换热器中介质的复杂流动过程进行定量的模拟仿真。目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热流分析已经用于自然对流、剥离流、振动流和湍流热传导等的直接模拟仿真,以及对辐射传热、多相流和稠液流的机理仿真模拟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在换热器的模型设计和设计开发中,利用CFD的分析结果和相对应的模型实验数据,使用计算机对换热器进行更为精确和细致的设计。

(3)加强实验和理论研究。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来精确测量换热器的流场分布

和温度场分布,并结合分析计算,进一步摸清不同结构的强化传热机理。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换热器内流体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研究,预测各种结构对流场及传热过程的影响。

(4)有源技术研究。如利用振动、电场方法强化传热的机理研究、试验研究,

给出对比试验数据,提出理论计算模型。、

(5)强化结构组合研究。为达到管壳程同时强化的目的,强化结构组合研究将

成为近期传热强化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下面介绍几种新型换热器

1.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管壳式换热器,是由美国ABB公司提出的。其基本原理为:将圆截面的特制板安装在“拟螺旋折流系统”中,每块折流板占换热器壳程中横剖面的四分之一,其倾角朝向换热门涡街,从而提高有效传热温差,防止流动诱导振动;在相同流速时,壳程流动压降小;基本不存在震动与传热死区,不易结垢。对于低雷诺数下(Re<1000)的传热,螺旋折流板效果更为突出。

2. 新型麻花管换热器瑞典Alares公司开发了一种扁管换热器,通常称为麻花管换热器。螺旋扁管的制造过程包括了“压扁”与“热扭”两个工序。改进后的麻花管换热器同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一样简单,但改进了传热,减少了结垢,真正的逆流,降低了成本,无振动,节省了空间,无折流元件。由于管子结构独特使管程与壳程同时处于螺旋运动,促进了湍流程度。该换热器总传热系数较常规换热器高40%,而压力降几乎相等。组装换热器时也可采用螺旋扁管与光管混合方式。该换热器严格按照ASME标准制造,凡是用管壳式换热器和传统装置之处均可用此种换热器取代,它能获得普通管壳式换热器和板框式传热设备所获得的最佳值,估计在化工、石油化工行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Hitan绕丝花环换热器该型换热器是英国CalGavinLtd公司开发的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称之为Hitanmatrixelements的丝状花内插物,可使流体在低速下产生径向位移和螺旋流相叠加的三维复杂流动,可提高诱发湍流和增强沿温度梯度方向上的流体扰动,能在不增加阻力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传热系数。图 3 Hitan换热器用内插物内插件不仅可以促进管内流体形成湍流,同时可以扩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目前,管内内插物主要是利用各种金属的条、带、片和丝等绕制或扭曲成螺旋形,如麻花铁、螺旋线、螺旋带及螺旋片等,或冲成带有缺口的插入带。英国CalGavin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叫Heatex的内插件。这种内插件由一组延伸至管壁的圆芯体组成,它可使管侧传热效率提高2~15倍。该公司还开发了一种叫Hitran的丝网内插件,将这种内插件用于液体工况,可使管壳式换热器管程传热效率提高25倍,用于气体工况,可使相应值提高5倍。同时,与正常流速相比,这种内插件使换热管的防垢能力提高8~10倍。

4. 气动喷涂翅片管换热器俄罗斯提出了一种先进方法,即气动喷涂法,来提高翅片化表面的性能。其实质是采用高速的冷的或稍微加温的含微粒的流体给翅片表面喷镀粉末粒子。用该方法不仅可喷涂金属还能金属陶瓷混合物,从而得

到各种不同性能的表面。通常在实践中翅片底面的接触阻力是限制管子加装翅片的因素之一。为了评估翅片管换热器元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是采用在翅片表面喷涂AC-铝,并添加了24A白色电炉氧化铝。将试验所得数据加以整理,便可评估翅片底面的接触阻力。将研究的翅片的效率与计算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气动喷涂翅片的底面的接触阻力对效率无实质性影响。为了证实这一点,又对管子与翅片的过渡区进行了金相结构分析。对过渡区试片的分析表明,连接边界的整个长度上无不严密性的微裂纹。所以,气动喷涂法促进表面与基本相互作用的分支边界的形成,能促进粉末粒子向基体的渗透,这就说明了附着强度高,有物理接触和金属链形成。因而,气动喷涂法不但可用于成型,还可用来将按普通方法制造的翅片固定在热换器管子的表面上,也可用来对普通翅片的底面进行补充加固。可以预计,气动喷涂法在紧凑高效的换热器生产中将会得到广泛应用。

5. 变形翅片管换热器为了提高翅片管螺旋冷凝蒸发器的效率,俄罗斯推出了一种变形翅片管螺旋冷凝蒸发器。其方法是将冷压制直翅片管拉过各种直径的定径模具,然后使变形后的翅片表面成为半封闭腔。在这种翅片表面上,其汽化情况与直翅片的汽化截然不同。汽化过程发生在翅片表面,而不是象直翅片那样汽泡的生成和逸出都在翅片间隙中出现。由于变形翅片间隙出口较逸出汽泡直径小,便能维持正常的汽相,从而省去分离相形成分离边界所需的能量。如此,采用变形翅片管便可以提高单位管子长度上的热函,这样不仅强化了汽化过程,也扩展了传热面。同时由于形成正常的分离相分离边界,从而缩短了冷凝周期.

6. 块式换热器块式换热器最早由德国si&HoechsCeram技术股份公司发明。它由厚度0.8mm的片状材料层叠在一起,然后用热导率为120W/(m?K)的陶瓷材料将其烧结成整体,这种技术完全象水流经过一样,在烧制陶瓷时,不但将大部分硅渗入碳化硅陶瓷上遗留细孔,而且完全紧密。通过这种特殊的均匀sJ, ̄L,能提高耐腐蚀性能和最小灵敏度,并能在最高温度为200℃的条件下工作。该换热器具有耐高温、耐高浓度、耐氯化、耐氧化及耐腐蚀的特点,其许用温度可以达到l300~l400℃,一般用于超高温和强腐蚀环境中,并能在骤冷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7. SRWTM型单排翅片管空气冷凝器该型换热器是Hamon2Lummus公司新推出的一种翅片管空气冷凝器。与一般用3~4根圆形管重叠构造的设备不同的是,它由单根(排)特殊形状的扁平翅片管(19×200mm)构成。翅片管两侧面焊接有波纹状板片,牢固可靠,整机构造见图4。与一般多排式空气冷凝器相比,其传热性能和流动特性均优良,操作中无偏流,抗冻结,最适合于发电厂采用,应用采用范围迅速扩大。

8. 碳化硅换热器近年美国CarborundumCo.公司推出一种碳化硅制换热器,国外命名为HeatExchangerwithHexoloyRSiC,以代替金属、玻璃及其他管材。其传热性能与石墨相同,但远高于其他材质。它耐腐蚀,在204.4℃时能抗大多数化学物质。硬度和强度均较其他管材高。

结束语

通过这次课题论文,我学到许多有关换热器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换热器的由来发展,改进和各种新型换热器。不仅巩固化工原理上换热器的知识,还拓宽视野掌握最新换热器的知识。更对过程装备专业有啦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自身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晓驰《国内外新型高效换热器》、

2. 胡明辅,等.折流栅抗振型换热器流体动力学及传热特性研究、

3. 曹伟.国外新型换热器技术、

4. 王志魁,等。化工原理。第四版、

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换热器的发展前景 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石油、能源等各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据统计,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换热器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 , 在炼油厂中占全部工艺设备的40% 左右, 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约64% 。新型换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开发研究的结果表明, 列管式换热器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期, 无论是换热器传热管件, 还是壳程的折流结构都比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有了较大的改变, 其流体力学性能、换热效率、抗振与防垢效果从理论研究到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均有了新的进步。目前各国为改善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包括管程结构和壳程结构强化传热的发展。 关键词:换热器:发展前景:存在问题 一.应用前景 近几年来, 随着高温热管技术研究的不断成熟和深入, 高温热管换热器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在冶金、化学、陶瓷、建材及轻工等工业生产中, 常需要500℃以上的清洁空气以满足助燃、干燥和供氧等需要, 采用高温热管空气加热器可以轻易地达到这一要求, 并且从根本上解决常规空气加热器所无法解决的传热难题。 高温热管技术在喷雾干燥中的应用取得成功, 并已收到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根据现场测试的参数表明, 高温热管换热器达到的某些性能指标, 是其他类型热风发生器所达不到的, 因而在某些特定工况条件下的应用也是无法取代的: 1. 向各类干燥设备( 喷雾于燥、沸腾干燥、气流干燥、隧道干燥及链板式干燥等) 提供清洁的高温热风。 2. 向气流焙炉提供800 ℃以上的高温热风,对物料直接进行气流焙烧。 3. 向各类燃烧器提供助燃热风, 改善燃烧状况, 提高燃烧效率, 节约燃料。据资料介绍, 用普通换热器将助燃风加热到300~ 400 可节约燃料15% ~ 25%, 用高温换热器可节约燃料40% 以上。 4. 高温预热煤气( 或助燃气) , 使冶金工厂大量的低热值高炉煤气( 其热值约为4 187J)资源在加热炉上的利用成为可能。 5. 回收利用六大耗能工业( 冶金、化工、炼油、玻璃、水泥及陶瓷) 的高温余热, 使这些领域的能源利用率达到一个新的水平。由以上可以预见, 高温热管

换热器发展状况

换热器发展现状 由于制造工艺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结构,传热面积小、体积较大、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管壳式换热器的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20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生产。在此期间,为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 20世纪60年代,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开发出管式换热器[1]。 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被推向市场,如折流杆换热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双壳程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等高效换热器。 进入21世纪后,大量的强化传热技术应用于工业装置,世界换热器产业在技术水平上获得了快速提升,板式换热器日渐崛起。 为了节能降耗, 提高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要求开发适用不同工业过程要 求的高效能换热设备。因此, 几十年来, 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与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课题, 国内外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效换热器[2]。 各国对强化技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见表1[3]。气—液换热器中,液体侧的传热系数大大高于气体强制对流值,即在某些气一气换热器中,传热面两侧的传热系数也存在差别, 此时,强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强化技术的主要工作也是针对气体传热工况的。

浅谈换热器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浅谈换热器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摘要 换热器是化学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单元设备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 换热器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投资大约占设备总投资的30% , 海水淡化工艺装置则几乎全部是由换热器组成的。对国外换热器市场的调查表明, 虽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在上升,但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约64% 。新型换热元件与高效换热器开发研究的结果表明, 列管式换热器已进入一个新的研究时期,其流体力学性能、换热效率、抗振与防垢效果从理论研究到结构设计等方面也均有了新的进步。目前各国为改善该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主要包括管程结构和壳程结构强化传热的发展。 关键词 换热器现状研究应用前景 一、换热器的国内研究现状 换热器按其功能分为:如冷凝器、蒸发器、再热器、过热器等,按换热部件的特点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包括板片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对于各型换热器的强化换热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换热器内流体流态变化以及对各部件的参数优化研究两方面,而对换热器部件参数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换热管(板)排列方式(顺排或叉排)、换热管(板)排数、换热管(板)间距大小、肋片布置间距、肋片形状等。通常的研究方法包括:数值

模拟计算、实验方法研究、理论研究三类。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高温热管换热器在传热方面还面临两大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过渡段的衔接不合理, 导致部分热管处于不工作和非正常工作状态。 2. 结构庞大, 成本昂贵, 极大地阻碍了高温热管换热器工业化应用进程。 三、要解决好上述问题的关键 1. 优化高温热管换热器结构有两个途径: 一是对单根热管进行传热强化研究; 二是合理预测壳程的流场与温度场的分布, 二者的优化组合研究是今后热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发展的方向。 2. 过渡段的强化传热对优化高温热管换热器结构、安全衔接各区域热管换热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应用的发展前景 (一)换热器研究的发展前景 换热器肋片换热的研究应该注重基础性的理论研究创新,寻求建立能支撑肋片设计选型的系统化的理论,同时要结合实验研究,寻求实际应用中最节能的肋片参数值。换热器制造商和设计人员对于换热器肋片外型、布置仍然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传统的肋片布置方式在换热效率上不如换热管表面设置的针状或圆台状肋。 换热的散布规律仍然还不明晰,理论研究非常薄弱;对替代传统的平板和环状肋片的高效换热肋片研究甚少。新型换热管的形状研究

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先进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xxxx xxx xxxxxxxxx 先进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技术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只有跟上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世界潮流,将其放在战略优先地位,并以足够的力度予以实施,,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建立强大的企业集团。推进技术创新,推动大型企业尽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广泛吸引人才,在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中实行产学研结合,才能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 3)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正是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出现的。因此,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它的主体应该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2 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是为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竞争能力,对制造技术不断优化和推陈出新而形

成的。它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内涵和构成。从目前各国掌握的制造技术来看可分为四个领域的研究,它们横跨多个学科,并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1 现代设计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包括: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模糊智能CAD等。 2)性能优良设计基础技术包括:可靠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动态分析与设计;断裂设 7)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 2.4 系统管理技术 1)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集成管理技术;3)生产组织方法。 3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3.1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现状 在制造业自动化发展方面, 发达国家机械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 实现了机械制

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换热器的研究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结构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也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石化、煤炭工业中的余热回收装置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换热器的分类,各种换热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对目前换热器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换热器;强化换热;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1换热器的分类方式 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换热器层出不穷,难以对其进行具体、统一的划分。虽然如此,所有的换热器仍可按照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来加以区分,具体如下。 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 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 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 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换热器分类及发展趋势

换热器的种类及各种发展趋势 一、按照传统方式的不同,换热设备可分为三类: 1.混合式换热器 利用冷、热流体直接能与混合的作用进行热量的交换这类交换器的结构简单、但价便宜、常做成塔状。两种容许完全混合且不同温度的介质,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完成其热量的传递。 例如:冷水塔(凉水塔)、造粒塔、气流干燥装置、流化床等。 2.蓄热式换热器 在这类换热器中,能量传递是通过格子砖或填料等蓄热体来完成的。首先让热流体通过,把热量积蓄在蓄热体中,然后再让冷流体通过,把热量带走。由于两种流体交变转换输入,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小部分流体相互掺和的现象,造成流体的“污染”。 蓄热式换热器结构紧凑、价格便宜、单位体积传热面大,故较适用于气——气热交换的场合。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原料气转化和空气余热。回转蓄热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是实现连续操作,换热器中的蓄热体一般采用成型板片或金属丝网组装的扇形柜内,其外部由金属壳体密封,并以每分1~4转得慢速转动进行连续换热。 3、间壁式换热器 所谓间壁式换热器,是指两种不同温度的流体在固定的壁面(称为传热面)相隔的空间里流动,通过璧面得导热和壁表面的对流换热进行热量的传递。参加换热的流体不会混合,传递过程连续而稳定地进行。间壁式换热器的传热面大多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造。在某些场合由于防腐的需要,也有用非金属(如石墨,聚四乙烯等)制造的。这是工业制造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换热器。冷、热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通过璧面进行传热。按照传热面的形状与结构特点它可分为: (1)管式换热器: 如套管式、螺旋管式、管壳式、热管式等。 (2)板面式换热器: 如板式、螺旋板式,、板壳式等。 (3)扩展表面式换热器: 如板翅式、管翅式、强化的传热管等。

浅论换热器及其发展趋势

浅论换热器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换热器是工业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设备。为了适应所需,换热器的类型多而复杂,本文根据作用原理和传热方式主要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和中间载热体式换热器进行了简要介绍。间壁式换热器仍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换热器,因此以其一列管式换热器为例概括了换热管的现状和相应的换热器的发展进展。 关键词:换热器;换热管;现状;发展 一、换热器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它在许多工业部门被广泛使用,包括化工、炼油、动力、食品、轻工、原子能、制药、机械等等。其主要功能有两点,一是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流程上的需要;二是有效的回收利用预热、废热,特别是低位热能。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相当广泛,自然的,其类型也相当多,若按照作用原理和传热方式则分为直接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和中间载热体式换热器。 1.1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 是依靠冷、热流体直接接触而进行传热的, 这种传热方式避免了传热间壁及其两侧的 污垢热阻,只要流体间的接触情况良好,就 有较大的传热速率。故凡允许流体相互混合 的场合,都可以采用混合式热交换器,例如 气体的洗涤与冷却、循环水的冷却、汽-水 之间的混合加热、蒸汽的冷凝等等,具体应 用有冷却塔、气压冷凝器、气体洗涤器等。 采用这种换热器,热量能有效地从一种 流体传递到另一种流体,即传热效率高,单 位传热面上能传递的热量多;其结构能适应 所规定的工艺操作,运转安全可靠,密封性 好,清洗、检修方便,流体阻力小。同时价 格便宜,维护容易,可使用时间长。但明显的缺点就是应用范围小,仅适用于工艺上允许两种流体混合的场合。 1.2蓄热式换热器 蓄 热式换热器与回热式换热器相对应,是一种应用历史比较久远的换热装置,回热式换热器中两种流体的换热是通过各个位置的固定边界进行的,在稳定运行时换热器的内的温度只与位置有关,而在蓄热式换热器热量的传递都是动态 的,同时依赖于位置和时间。[1]在蓄热式换热器中,冷、热流体交替地流过同一固体传热面 及其所形成的通道,依靠构成传热面的物体的热容作用(吸热或放热),实现冷、热流体之问的热交换。蓄热式换热器有受热面回转式和风罩回转式两种: 前者是由转子转动使烟气和图1-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己内酰胺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己内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主要用途 己内酰胺caprolactam (简称CPL) 分子式:C6H11NO 分子量:133.16 结构式: 己内酰胺是ε-氨基己酸H2N(CH2)5COOH分子内缩水而成的内酰胺,又称ε-己内酰胺,它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生产尼龙—6纤维(即锦纶)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单体,可生产尼龙塑料、纤维、及L-赖氨酸等下游产品。它常温下为白色晶体或结晶性粉末。熔点(CH2)5CONH69~71℃,沸点139℃(12毫米汞柱)、122~124℃(665Pa)、130℃(1599Pa)、165~167℃(2247Pa)。比重:1.05(70%水溶液),熔化热:121.8J/g,蒸发热:487.2J/g。纯己内酰胺的凝固点为69.2℃,在760mmHg时沸点为268.5℃,85℃下密度1010kg/m3。在20℃水中溶解度为100g水溶解82g己内酰胺。受热时起聚合反应,遇火能燃烧。 常温下容易吸湿,有微弱的胺类刺激气味,手触有润滑感,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石油烃、环己烯、氯仿和苯等溶剂。受热时易发生聚合反应。 己内酰胺(CPL)主要用于生产聚己内酰胺纤维树脂,广泛应用在纺织、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二、市场分析 己内酰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途是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切片(通常叫尼龙-6切片,或锦纶-6切片),可进一步加工成锦纶纤维、工程塑料、塑料薄膜。尼龙-6切片随着质量和指标的不同,有不同的侧重应用领域。世界己内酰胺的消费结构为:工程塑料和食品包装膜占总消费量的25%,尼龙6纤维占总消费量的75%。在尼龙6纤维的消费量中,民用丝(包括运动服、休闲衣、袜子等)的消费量占47%,地毯的消费量占30%,工业丝(包括帘子布、渔网丝等)占23%。在我国,尼龙6纤维己内酰胺总消费量的86.2%以上,尼龙6工程塑料占12.2%以上,其它方面的消费量不大,约占1.6%。 近年来,世界己内酰胺的生产能力稳步增长。根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世界己内酰胺的总生产能力达到487.2万吨,巴斯夫、帝斯曼和霍尼韦尔是目前世界上的三大己内酰胺生产厂家,生产能力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15.1%、12.6%和7.7%。 我国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我国引进的两套大型己内酰胺装置建成投产,才使国内己内酰胺的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有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DSM)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化纤责任有限公司以及浙江巨化集团公司4家企业生产己内酰胺,总生产能力为48.7万吨/年。除了中石化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的装置采用甲苯法外,其余装置均采用苯法生产工艺。

概述国内外套管换热器现状及前景

苏州方圆换热器有限公司 文杰 空气源热泵与水源热泵特点 目前空调的热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空气为热源,包 括集中式空气源,而另一大类则是以各种水源(如地下 水、江水、湖水、河水、海水等地表水及废水等)为热 源。和空气热源相比,水源热源相对比较稳定,比如, 北京地区的地下水常年稳定在14-16℃之间,不论是 夏季还是冬季,而空气的温度夏季最高在38℃以上, 冬季可低至零下15℃;再如青岛、烟台一带的海水温 度(水下5米处)在夏季7、8月份一般在22—26℃之 间,冬季12、1月份一般在10-5℃之间,而且水越深, 温度越恒定,而夏季该地区的气温最高可达35℃以上, 冬季最低可到零下10℃左右。 空气源热泵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其安装和使用 都很方便,应用较广泛。但由于地区空气温度的差别, 在我国典型应用范围是长江以南地区。在华北地区,冬 季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空气源热泵不仅运行条件恶 劣,稳定性差,而且因为存在结霜问题,效率低下。 利用水作冷热源的热泵,称之为水源热泵。水是一种 优良的热源,其热容量大,传热性能好。很多水源的温 度不受环境的限制,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广泛应用。这 导致水源热泵空调的能效比(COP值)高于常规空气源 空调,由于水源热泵自身的环保、高效、节能、应用范 围广,得到了国家大力推广和扶助,市场前景广阔。 当前欧美应用地源/水源热泵的现状 及趋势 在国外,关于水源热泵的研究分属于两种热泵系统:一 种为地源热泵,一种为海水热泵。其中地源热泵真正意 义的商业应用也只有近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相当迅 速。如美国,截止1985年全国共有14,000台地源热泵, 而1997年就安装了45,000台,到目前为止已安装了400,000台,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1998年美国商业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已占空调总保有量的19%,其中新建筑中占30%。美国地源热泵工业已经成立了由美国能源环境研究中心(Energy &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美国地下水资源联合会(National Ground Water Association)、爱迪生电力研究所(Edison Electric Institute)及众多地源热泵制造设计销售公司以及政府机构和建筑商等146家成员组成的美国地源热泵协会,该协会在近年中将投入一亿美元从事开发、研究和

国内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日渐消失,外来制造业正逐步转移到东南亚以及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正如美国提出制造业回归概念,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中国创造的能力以及产业投资、经营环境,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早期代工阶段。 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技术特别是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部分行业劳动密集型为主,附加值不高。目前,尽管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有所提高,但在自主开发能力仍较薄弱,研发投入总体不足,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资源和技术知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不足,基本上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 更为关键的是,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部门基于中国市场的薪资水平,来为是否选用机器人做成本核算,却根本没有考虑到周边国家及地区“竞争对手”的人力成本。其实,大规模使用机器人升级制造业,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减少流水线管理成本以及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因为除了精准、高效、可适应恶劣生产环境等优势,机器人可以给制造业带来“高水平制造工艺”和“制造高水平产品”。 观察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更加重视以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发展,国际分工体系开始出现生产布局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等趋势,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日见端倪,与之相伴的是制造业从新兴经济体回流发达国家。 一些迹象表明,美国一些大企业如通用电气、卡特彼勒、福特正在觉醒,开始在本土大规模投资先进制造业,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制造业的增长势头在2012年已显露疲态。 对于中国来说,开展国际投资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全球价值链重塑过程中,智能类新型制造业兴起,其特点是个性化“按需定制”,生产地点必须靠近使用地点。这样一来,原来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国家的制造业将“回流”。一旦“智能制造”开始普及,加上美国能源成本持续降低,那么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不再像从前那样具有竞争力。 产能过剩成我国制造业的一大硬伤 发布时间:2015-06-17 资讯内容 分享到:1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年年创新高,不断刷新中国制造业产值全球份额比例,但在这中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过于快速扩张带来的“底盘不稳”,科技含量低、行业规范缺失以及产能过剩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国制造业要想脱胎换骨,还有许多必须经历的阵痛。 10余年时间中国制造已闻名全球。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制造逆市向上。2010年制造业产值的全球份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正是在这两年,“盛世”景象之下,中

热交换器论文

固定式全热交换器的研究 摘要:全空气系统甚至采用全新风空调系统是最好的选择,由此带来能耗增加的问题只有通过增设能量回收装置才能解决。本文所介绍的固定式全热交换器就是一种很好的能量回收装置。本文通过介绍固定式全热交换器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和国外的相关测试标准,指出全热交换器作为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能量回收装置,对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节约空调能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我国也尽快建立该类型全热交换器的相关测试标准,以规范我国对固定式全热交换器的研究行为,并为市场上出现的该类产品提供相应的测试依据。 关键词:全热交换器内核热湿交换测试标准 1 引言 2003年出现的SARS疫情,使我们人类的健康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空调系统曾被质疑为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为了澄清事实,说明问题,暖通空调界的专家学者纷纷召开各种论坛,探讨目前的空调系统所面临的问题,为暖通空调的发展指明方向。关于人居环境的空气品质问题多有讨论,提出“由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是今后空调的发展方向。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更加认识到空调系统解决的不仅只是舒适问题,还应关注健康问题。于是什么健康空调,反恐空调等所谓的空调新概念纷纷出现。但究竟什么是健康的空调,怎样去实现健康舒适的空调,从而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是需要去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的角度。关于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学者也进行了一些分析,指出全空气系统是最佳的空调系统,它可以实现对建筑热湿控制及空气品质的全面控制,同时也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全新风运行提供条件。加大新风量是实现良好空气品质的最好方法,只从空气品质的角度来说,进行全新风运行的空调系统才是最好的系统,可是由此带来的能量消耗确实是非常大的。根据上海的气象资料计算,当室内设计值在26℃,60%时,对于公共建筑,处理1m 3 /h新风量,整个夏季需要投入的冷能能耗累计约9.5kw·h左右。可见加大新风量后,能量消耗就有很大增加。因此,需要在新风与排风之间加设能量回收设备。目前市场上的能量回收设备有两类:一类是显热回收型,一类是全热回收型。显热回收型回收的能量体现在新风和排风的温差上所含的那部分能量;而全热回收型体现在新风和排风的焓差上所含的能量。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全热性回收的能量要大于显热回收型的能量,这里没有考虑回收效率的因素。因此全热回收型是更加节能的设备。按结构分,热回收器分为以下几种:(1)回转型热交换器(2)热回收环热交换器(3)热管式热交换器(4)静止型板翅式热交换器在以上几种热交换器中,热回收环型和热管型一般只能回收显热。回转型是一种蓄热蓄湿型的全热交换器,但是它有转动机构,需要额外的提供动力。而静止型板翅式全热交换器属于一种空气与空气直接交换式全热回收器,它不需要通过中间媒质进行换热,也没有转动系统,因此,静止型板翅式全热交换器(也叫固定式全热交换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量回收设备。

新型高效换热器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

新型高效换热器发展现状和研究方向 摘要:近年来,换热器在石油、化工、制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外能源危机严峻的今天,现代化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强化传热技术等新技术为能源的开发和高效利用发挥重要的作用,换热器是众多行业中应用广泛的单元设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型换热器的开发较为落后,因此,如何将强工艺技术的研究,提升我国换热器技术水平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新型高效换热器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做出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新型;高效换热器;现状;研究方向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世界性能源危机为传热强化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来,高效换热器的开发和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课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换热器在趋于大型化的同时,向低温差设计和低压损失设计方向发展,新型高效换热器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问题。 1.国内外几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1.1板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以其轻便、小巧、效率高、易清洗等优点在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性能大大提高,传热系数高达3500-7500w/m2·k;换热器逐渐向单片面积大型化发展,换热面积不断增大;通过设计不同的板片波形角,扩大了板式换热器的应用范围;用于制作板片的材料多样化,许多新型材料如高铬镍合金、蒙乃尔、哈氏合金等都可用于制作板片。 1.2 Packinox换热器 Packinox换热器由法国Donges炼油厂投入运行,它属于板式换热器的一种,主要由压力容器外壳和传热板束两部分组成,其所有部件都是焊接而成但是不存在密封圈。操作过程的介质压力由Packinox换热器的容器外壳承受,板间交叉波纹顶端触点用来支撑冷热介质的压力差。换热过程中,处于湍流状态的流体在保持高的传热效率和高剪切力同时,又可以有效阻止板面上污垢的形成。 1.3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是由美国ABB公司提出并研发而成的,所用材料一般为碳钢、不锈钢、钛和钛合金等,国外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结构多位为可拆式,我国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多设计成不可拆式。它是在螺旋折流系统中安装圆截面的特制板,两端通道端面密封不用圆钢结构,相邻折流板周边相连接,与外圆形成连续

智能制造现状与前景

智能制造现状与前景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前景展望 摘要:简述了智能制造形成的原因及智能制造的概念;分析了智能制造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及其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械制造工业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JiaYu W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picts the cause of formation and conception of presents status in the development on indication is given of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and question confronting IM. Key words:IM;AI;mechanical manufacture;Industrie 0 前言 智能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装备上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效、高品质、节能环保和安全可靠生产的下一代制造装备。在综述了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目前智能制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认为德国的”工业”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装备将是智能制造装备未来的发展方向。 1研究背景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部门,是决定国家发展水平的最基本因素之一。从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经历了由手工制作、泰勒化制造、高度自动化、柔性自动化和集成化制造、并行规划设计制造等阶段。就制造自动化而言,

中国换热器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_黄庆军

第1期 中国换热器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黄庆军1 任俊超1 苏是2 黄蕾2 (1.四平市换热器协会, 吉林 四平 136000) (2.太原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 分析了国内换热器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产业布局以及外资企业在华投资布局,介绍了国内换热器的技术现状和差距,预测了今后的产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 换热器;现状;发展趋势 1 市场规模分析 2008年,中国换热器产业市场规模在36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船舶、集中供热、制冷空调、机械、食品、制药等领域。其中,石油化工领域仍然是换热器产业最大的市场,其市场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电力冶金领域换热器市场规模在60亿元左右;船舶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在30亿元以上;机械工业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30亿元;集中供热行业换热器市场规模超过25亿元。 2 市场竞争格局 按照产品类型的不同,我国换热器产业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产品领域。 板式换热器领域,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大量外资企业已经完成在中国的布局。其中,四平巨元瀚洋、兰石换热设备公司、四平维克斯是我国板式换热器领域内资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其板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2亿元以上。外资企业主要包括阿法拉伐(江阴)、舒瑞普(北京、苏州)、APV(上海、北京)、丹佛斯(天津)、传特(北京)、桑德克斯(上海、宁波)、风凯(常州)等企业,世界著名的板式换热器企业大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此外,沈阳太宇、蓝科高新(原兰石所)、上海艾克森、湖北登峰、山东北辰、佛山澜石、上海南华等企业也是我国重要的板式换热器企业。 管壳式换热器领域,我国生产企业众多,且规模都较小。其中,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兰石集团炼化设备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机械是我国内资管壳式换热器的龙头企业,其管壳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2亿元以上;江苏中圣集团、无锡化工装备总厂、宝钛集团南京宝色股份、西安核设备制造厂(原国营524厂)、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是我国特种材料换热器领域的重要企业,其特种材料管壳式换热器年产值都在1.5亿元以上;中石化镇海石化建安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北京燕化、中石化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母公司中石化的市场优势,也形成了一定的换热器生产规模,年产值在1~2亿元左右;此外,张家港化工机械、大连金重公司、湖北长江石化设备公司、大连东方亿鹏、合肥通用特种材料设备有限公司、西安大秦化工机械(原西安化工机械厂)、林德工程(大连)、天津国际机械(原天津市换热装备总厂)、大连东方亿鹏等企业也是国内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生产企业,管壳式换热器的年产值都在1亿元以上。相对而言,管壳式换热器外资企业在华布点不多,比较知名的有日本森松(上海)、林德工程(大连)、美国艾普尔(苏州)、德国风凯(常州),这主要缘于我国石油化工领域换热器企业众多,生产能力较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较为困难。 空冷式换热器领域,哈空调是我国最大的空冷式换热器生产企业。此外,江苏双良股份、国电集团北京龙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四川简阳空冷器、蓝科高新(原兰石所)、兰州兰石集团长征机械、西安大秦化工机械(原西安化工机械厂)、湖北长江石化设备、江阴电力设备冷却器公司等企业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外资企业中,基伊埃(芜湖、廊坊)、斯必克(张家口)在空冷式换热器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板翅式换热器领域,杭州杭氧股份和开封空分集团是我国石油化工领域著名的板翅式换热器企业,浙江银轮股份、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无锡马山 作者简介:黄庆军(1967—),男,1992年毕业于燕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换热器行业分析及产品研究。

换热器的研究发展现状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09年第28卷增刊·338· 化工进展 换热器的研究发展现状 支浩,汤慧萍,朱纪磊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55)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 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不同结构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换热器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也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换热器既可是一种单独的设备,如加热器、冷却器和凝汽器等;也可是某一工艺设备的组成部分,如石化、煤炭工业中的余热回收装置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现有换热器的分类,各种换热器的特点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对目前换热器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换热器;强化换热;研究现状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能源为中心的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在寻找新能源的同时,也更加注重了节能新途径的研发。强化传热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而且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换热器由于其在化工、石油、动力和原子能等工业部门的广泛应用,使得换热器的强化传热技术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涌现[1-4]。 1 换热器的分类方式 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各种换热器层出不穷,难以对其进行具体、统一的划分。虽然如此,所有的换热器仍可按照它们的一些共同特征来加以区分[5-6],具体如下。 按照用途来分:预热器(或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等。 按照制造热交换器的材料来分:金属的、陶瓷的、塑料的、石墨的、玻璃的等。 按照温度状况来分:温度工况稳定的热交换器,热流大小以及在指定热交换区域内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温度工况不稳定的热交换器,传热面上的热流和温度都随时间改变。 按照热流体与冷流体的流动方向来分:顺流式、逆流式、错流式、混流式。 按照传送热量的方法来分: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等三大类。其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 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和板面式。管式换热器以管子表面作为传热面,包括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等;板面式换热器以板面作为传热面,包括板式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和伞板换热器等。 2 管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套管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两种。 2.1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将不同直径的两根管子套成的同心套管作为元件、然后把多个元件加以连接而成的一种换热器,工作时两种流体以纯顺流或纯逆流方式流动。套管式换热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适用于高温、高压流体,特别是小容量流体的传热。另外,只要做成内管可以抽出的套管,就可清除污垢,所以它也使用于易生污垢的流体。他的主要缺点是流动阻力大;金属消耗量多;管间接头较多,易发生泄露;而且体积大,占地面积大,故多用于传热面积不大的换热器[5,7]。 2.2管壳式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又称为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结构一般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目前,国内外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换热设备中,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虽然它在换热效率、结构紧凑性和金属材料消耗等方面,

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 势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 我国玉米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ize production in China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所学专业:农学 研究方向: 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哈尔滨 2017年5月

摘要 玉米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营养丰富、有益健康,市场容量大,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随着玉米产业的生产发展,其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玉米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玉米不仅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本文在产量、进出口、需求等多方面对目前玉米产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了玉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和阐述了目前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未来玉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玉米产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玉米生产发展;玉米需求;发展趋势 Abstract Maize is the second largest grain crop in our country. It is rich in nutrition, healthy and large in market capacity.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od sources for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grain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use of high-tech means to increase corn production, while making corn in more area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cor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feed crop, but also an important raw material in the food, chemical, fuel, pharmaceutical and other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import and export, dem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rn industry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summed up the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nalyzes and expounds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n industr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aize industry is put forward, and on c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word: Maize production development;Corn demand;Developing trend 目录

换热器发展历史

换热器发展历史 中国换热器产业起步较晚。1963年抚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按照美国TEMA标准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管壳式换热器,1965年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板式换热器,苏州新苏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原苏州化工机械厂)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螺旋板式换热器。之后,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首次引进德国斯密特(Schmidt)换热器技术,原四平换热器总厂引进法国维卡勃 (Vicarb)换热器技术,国内换热器行业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开始获得较快发展。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自主开发传热技术的新趋势,大量的强化传热元件被推向市场,国内传热技术高潮时期的代表作有折流杆换热器、新结构高效换热器、高效重沸器、高效冷凝器、双壳程换热器、板壳式换热器、表面蒸发式空冷器等一批优良的高效换热器。 参考文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1 换热器就是在具有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之间传递热量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热交换设备。换热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工艺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换热器被广泛使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船舶、机械、暖通空调、食品、制药、航空、环保、城市供热及其它工业领域。 换热器不仅就是工业部门保证某些工业流程与条件而广泛使用的通用热工设备,也就是开发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与节能的主要设备。换热器行业充分体现了节能环保,就是一个处于蓬勃发展期的朝阳产业。 二)换热器行业主要产品分类 在工业生产中,凡用来实现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设备,统称为换热器。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随处可见,在工业中应用非常普及,特别就是耗能用量十分大的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开发越来越多、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与型式亦不同、换热器种类随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不断更新。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与再沸器等,更加广泛地得到应用。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垫量交换的原理与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与蓄热式。此外,换热器又可分为板式、管式与管壳式三大类,具体包括:列管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U形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蛇管换热器、热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 1、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加大工业节能、综合节水、流程工业的绿色化的重要性,并要求重点研究开发冶金、化工等流程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等主要高耗能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装备,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节水型生产工艺,重点研究开发绿色流程制造技术,高效清洁并充分利用资源的工艺、流程与设备。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