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备考建议

从历年高考答题情况分析,基础不牢是丢分的主要原因,而能力不强、思维不活跃则是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此夯实基础、提高地理学科能力是决胜高考的必由之路。究竟如何搞好高三地理的学习与复习,是每个高三文科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结合高三地理学习与复习的教学实践,给同学们提一些复习备考建议,仅供参考。

一、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高考强调考查的是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从近几年各地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为此,一轮复习阶段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紧跟老师,在课堂上要跟住老师的节奏,有针对性的记好课堂笔记,特别是一些自己不太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要做好记录,而一些自己已经理解记住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做笔记了,否则就很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如果高一地理学得不太好,那么这一轮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

二、抓住三种图表,提高地理能力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便于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高考中,往往运用大量的地图和图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可有计划地每天利用教材、复习用书、地图册进行地理图表的阅读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常见的地理图表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我们可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气候资料统计图、经济数据统计图、人口资料统计图等。它们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现在高考对区域空间定位要求降低,但还是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区域。如第36题往往是以世界某一区域为载体,第37题往往以中国某一区域为载体,对于这两个区域地图,我们要能快速确定它在世界和中国中的位置,从而确定该区域的总体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对主要区域地图的掌握,这些地图有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

界自然带分布图、板块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中国政区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地形图等。

三、抓住四大要点提高得分能力一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例如:时区与区时、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地质作用、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断裂与断层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

学生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三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要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另外要多注意老师讲解的典型例题分析,将其积累起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抓“规范”成“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学会建立试题与知识点的联系。在复习某知识点时,要思考该知识点可能如何出题,在做题时要思考该题是考查了什么知识点。

四、走出五大误区提高复习效率

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复习,取得最佳效果,是所有高三学生的一个共同的心愿。但是,事实上由于个体的差异和方法的不同,复习效果相差很大,由于方法失当造成的损失更是不容忽视的。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比别人勤奋,而成绩老是没有明显提高呢?”对于有这样疑问的学生,除了调整学习方法之外,还要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以下几种复习误区:

误区一:对自己没有较准确的定位,好高骛远。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清醒的认识,高估自己的水平,在复习过程中一味地钻难题,忽略基础知识,追求巧解偏题怪题,忽略通性通法。其实,能力是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现行高考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基础,只有根基牢固,才可以谈提高能力。

误区二:面面俱到,一味求全。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无论从全局的角度,还是从单科的角度,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况且,由于高考试卷受卷面、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涉及所有知识点,必定是有重有轻,有主有次。因此,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重点知识的复习。重点突出,主次分清,复习效果才会好。误区三:学习无计划,盲目跟从老师。高三复习一般有近一年的时间,学生要做很多事,学习巩固知识及提高能力并重。老师是按全体学生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的,但学生之间的基础有差异,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每位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且一定要完成计划。误区四:题海战术,追求数量。有这种错误思想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做题越多,见过的题类就越多,对解题越有利。其实,并不是

做题越多越好,多买几本参考书就能产生效果。题是要做,但要有针对性地做题,明确思路,掌握规律,熟悉方法是最重要的。若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做题,学习成绩会提高更快。误区五:审题粗心,解题方法僵化。要养成“慢审快做”的习惯,解题之前认真读题目,正确领会题意,通过思考仔细推敲,抓住问题的实质,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审题不细致,不全面,必然会导致解题不快,甚至出现错解或误解。所以要做到审题慢而细,做题快而准。

在解题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将问题简化、分解。如果在学习中注意掌握多种解题方法,掌握多种解题思路,思路拓宽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就会更多、更合理。

以上为个人对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同学们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牢固做好高三一轮复习,能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策略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袁冬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应根据本校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对策略,要更新复习理念,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简单说就是: 依纲务本、全面复习、狠抓基础、培养能力; 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分类推出、抓弱补缺; 启发诱导、精讲多练、知识建构、勤考勤练; 严谨、和谐、规范、高效。 二、时间及内容的安排: 1、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 2、材料以一本资料为依托,同时编制符合学情的教案。 3、每专题进行一次专题过关测验。 4、每周可以进行一次小考卷训练。 5、内容安排: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因此对复习的三轮策略调整为两轮,其中一轮不变,时间适当顺延,一轮中体现二轮的专题思想,二三轮合并更侧重考前模拟训练,同时复习内容不再以课本单元为序安排,而是在充分分析考纲、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按照学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按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复习内容。 三、复习目标 重视基础,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系统复习一遍;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知识点。一轮复习保证懂、会、准。 1、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建议更多的采用理科的复习方法。○1运用图形知识的结构,提炼能力要求和具体方法○2精讲精练,通过典型题和变式图,结合区域实际,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2、人文地理知识理解不难,但内容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内容多。此部分复习方法与策略要抓住下面几点:○1以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统领人文地理知识○2结合区域特征,善于进行对比分析○3拓展知识面,适应现实中人文地理内容的迅速发展○4加强逻辑推理,学会科学表达。 3、区域地理要求学生在脑海中具有地球模型,有经纬网构成的易于定位和描述相互位置关系的模型。区域地理的复习使得学生不仅要关注地表的自然要素,还要关注这些自然要素影响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矿产、工业、农业、城市、交通、人口等问题从此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关联成为学生地理思维的主线之一。应当做到当一个经纬坐标点给出的时候,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仅会反映出这一点的位置,关于这一点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特征会源源不断地展现出来,甚至进一步深入的相关分析和预测也会形成。 四、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要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

高三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教案

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复习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一、认真细致地研究《考试大纲》及高考试题,注意收集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使教学有的放矢。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 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 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必须把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 训练中。各知识点的难度要以考试说中的能力来界定。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主要特点是:(1)继续保持稳定,突出考查支 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即主干知识,或能够再生知识的知识。 (2)强化知识体系从学科的整体意义上设立试题。(3)深化能力立意,加强探索能力的考查。(4)贴近生产生活,联系最新重大时事,拓展 地理思维空间。(5)适当降低难度,适应新形势的需要。(6)稳中求变,积极创新。(7)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能力试题。因此认真仔 细地对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研究将对复习起着定向定位的作用。 力求在复习过程中做到:(1)所讲授的内容对路;(2)所采用的教学方 法对路;(3)所选用的材料对路;(4)训练讲评内容及方法对路。 1.紧扣教材,注重"双基" 高考试题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因此打好基础是搞好高三复习的关键,我们在复习中必须以说明为纲,站在高考层次上把握教材,利用教材,即依托教材又高于教材。要以课本为本,但不能照 本宣科,更不能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 是在对课本内容的加工、组合和对课本的挖掘、引伸的基础上并吸 收鲜活的实际而命制的,今年结合政史科的知识比往年明显增加。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复习中要用好教材,要沿纵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一

高三地理综合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的MP、MQ为晨昏线。阴影所在 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 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60°E B.20°N,120°E C.20°S,0° D.20°N,180° 2.此日可能在() A.11月 B.1月 C.5月 D.7月 下图为区域(流域)量化水资源承载力的系统关系示意,结合此图回答3—4题。 3.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大小(D ) A.与人工生态需水量无关 B.不需考虑水质和境外跨流域调水因素 C. 与地下径流量无关 D.随水资源开发阶段和条件不同而变化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集中表现在(A ) A.对地表状况的改变上 B.空气质量的高低上 C. 生物数量的变化上 D.城市数量的变化上 20XX年10月8日上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从东京羽田机场乘专机启程前往中国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回答5—6题。

C.农业、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D.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6.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海岸线曲折、多港湾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D.矿产资源缺乏 20XX年10月9日朝鲜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朝鲜半岛再度引起人们关注。20XX 年12月18日第五轮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方代表团团长、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开幕辞中表示,这次会议将重点讨论和确定全面落实九·一九共同声明的具体措施以及起步阶段各方将要采取的行动。回答7—8题。 7.关于朝鲜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雨热同期 C.冬季温暖,夏季炎热 D.年平均降水小于800毫米 8.朝鲜的自然资源() A.贫乏 B.丰富 C.石油储量大 D.森林缺乏 20XX年10月22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旅游资源不属于革命纪念地的是() A.江西井冈山 B.贵州遵义 C.四川九寨沟 D.陕西延安 10.长征途中红军巧渡金沙江,金沙江的水文特征是() A.落差大、水流急 B.流量大、水流平缓 C.江阔水深 D.地上河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11—13题。 11.图中A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 C.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D.多港湾,有利于发展海洋运输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年级自然地理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

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

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落差为147米,回答下列1-2题。页 20 共页 2 第高三地理.

1.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C. ③A. ① B. ② D. ④2.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C. 2165米米 B. 1989米A. 1676 米 D. 2438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据此完题。成3~4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3 B. 30°E,180°E,70°N A. 73°26′N,180°D. C. 30°E,70°N 73°26′N.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建筑物的遮挡,该日沧州一 4 天中建筑物窗户受阳光照射的情况正确 的是南、北向窗户有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没有A. 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有阳光照射,南、北向窗户没有B. 阳光照射东、西、南、北向窗户均可受到阳光照射C. 页 20 共页 3 第高三地理. D. 只有东、西、南三面的窗户可受到阳光 照射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④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第5~7题。

2021高三地理综合题要点

2021高三地理综合题要点 一 1、自然资源分类: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 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根据自然资源按利用分为:①土地资源、②水资源、生③物资源、④气候资源、⑤ 矿产资源。 2根据自然资源的性质可分为:①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气候 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根据自然资源空间分布可分为:①气候资源、②海洋资源、③陆地自然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总体特征: 总量丰富,品种齐全,人均占有资源量不足;分布不平衡,质量水平不高;浪费污染严重。 2、气候资源及利用 1气候资源的特点 ①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②气候资源的普遍存在性;③气候资源的数值;④气候资源 有较大变率。 2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①气候资源与农业: A、气候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B、一地气候资源 往往决定该地区的作物种类和种植制度。 ②气候资源与建筑 A、日照与街道方位:城镇街道宜采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街道与子 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使街道两侧较好地、公平地获得光照。 B、风与城市规划。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盛行季风区: 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风向的市郊。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二 1 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 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现: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包括对其他 地区的影响。 3 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陆地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 成均有重要影响继承关系。 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 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 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成土母质→低 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 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陡峭的 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 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3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 三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体、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固;巨行星木土—气;远日行星天、海。 4、太阳系八大行星运动的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日地距离——稳定的光照——温度液态水;地球体积质量适宜——引力——大气;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安全的宇宙环境。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珥、日冕太阳风。

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一轮复习(江苏)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自然地理部分一轮复习(江苏) 一、选择题 下图O点为10°N纬线和某条经线的交点,此刻,O点的太阳高度为90°,P、Q两地的太阳高度都为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叙述正确的是() A.P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20°B.Q地白昼时长达一年最大值 C.O、P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D.Q地的地方时大约是6时 2.此日P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A.B. C.D. 溯溪,是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涉水登山的一项探险活动。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该地适宜开展溯溪活动的线路是( ) A.L1B.L2C.L3D.L4 4.下列叙述中,与该地实际相符的是( ) A.山地最高峰超过 350 米B.地面至少有三个洼坑 C.在 M 峰可一览其余群峰D.N 地是观日出最佳点 下图为欧洲及大西洋部分地区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此时,英国北部主要风向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

6.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风力最大B.乙地风和日丽C.丙地阴雨连绵D.丁地对流旺盛 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B.太行山C.大兴安岭D.雪峰山 8.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800 m附近差异最大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逐渐递减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 10.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

高三自然地理综合训练(2016.11.22)

模块Ⅰ 自然地理综合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海”施工现场图。据此回答1~3题。 1.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 ) A .该海域风浪小 B .近海河沙丰富 C .位于浅海区域 D .距离陆岸较近 2.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 ) A .圈定填海范围 B .抵御海浪侵蚀 C .运输设备,方便施工 D .过滤海水,滞留泥沙 3.6月某日该海域4:40(地方时)日出,则其可能位于( ) A .北冰洋 B .墨西哥湾 C .渤海 D .马六甲海峡 读澳大利亚西部某月份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导致澳大利亚西部海域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为( ) A .地形 B .太阳辐射 C .洋流 D .海陆分布 5.乙地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为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 A .北海道渔场 B .北海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秘鲁渔场 6.甲、乙、丙三地陆地自然带依次是( ) A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岳 阳楼记》。下图示意洞庭湖附近长江河段。据此完成7~8题。 7.《岳阳楼记》中描写的“吞长江”景象发生时,下列关于 该地的说法最可信的是( ) A .台风频发 B .发生凌汛 C .寒潮频繁 D .普降暴雨 8.在古代,人们往往避开乙处将聚落选建在甲处,理由是( ) A .甲地河水侵蚀作用弱 B .甲地附近河水较深 C .乙地容易发生水灾 D .乙地附近径流量小 气流由陆面经湖面时,速度会持续增强。下图示意某锋面系统过境后的风速等值线分布(单位米/秒)状况。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甲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 B .此时丁测站的风向为东南风 C .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丙 D .此时四测站中风速最大的为乙 10.关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纬度低气温高导致甲测站风速大 B .摩擦力变化导致甲、乙两测站间风速变化 C .天气系统过境时丙测站大风、增温、降水 D .天气系统过境后丁测站气压降低 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原理归纳

自然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 总星系 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完整版

高考地理备考策略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高考地理复习备考策略 黄晓琼 1.对于高考的一些思考 1.1思考:高考成败体现在何处? 体现在“考试”上!----“分”是能力的集中体现! 知识的应用必须依靠强大的知识结构 第一,必须归纳总结 好些学生做一个题目是一个题目,结果做题无数,陷入茫茫题海,但从来不归纳总结。没有归纳总结,就不知道哪些题目可以归为一类,哪些题目是有共同的规律的,哪些题目虽然类似但有区别,哪些题目有共同的思路、通用的结论。 第二,必须构建知识网络 好些学生的知识是散的,东一点西一点。这样的知识构成,从心理学上,遇到问题时,是很难提取的,更别说是应用了。好的知识网络,应该可以让你很好的提取知识。当一个知识点没想起来时,可以从其他的知识点找到这个知识点,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就是知识网络的力量。这就是能力——知识迁移。 第三,必须有思想方法

在认知结构中,不能只有知识,还得有思想方法。在许多问题中,应该体现思想方法。掌握了方法,就可以解决一大类类似的问题。但方法的习得,似乎是个难题,不只在于教,更在于练,在练中总结方法。 1.2高考的三个命题 1.2.1高考考什么?——地理五大板块 1).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结构、地图三要素、等值线、地形剖面图 2).自然地理;天气与气候、地球上的水与洋流、地表形态的塑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环境保护 3).人文地理: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旅游地理、可持续发展 4).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联系与协调发展 5).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与数字地球 1.2.2高考考什么?——细分 高考地理的87个考点和40个高频考点 1).地球地图模块:共10个考点,3个高频考点 2).自然地理模块:共14个考点,12个高频考点 3).人文地理模块:共16个考点,11个高频考点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包含答案)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 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 (包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选考综合题专题训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罗拉多河,干流发源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西坡,向西南流经犹他、亚利桑那、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州和墨西哥西北端,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 333千米,只有145千米在墨西哥境内;流域面积64.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80%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水含沙量很高,河水混浊,呈暗褐色。 (1)科罗拉多河中下游的支流多为季节河,一般断流多发生在季节,分析原因。(2)科罗拉多河越往下游,河水盐度越高。请用水循环原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纵横交织的沟渠是该地区重要的人文特征。下图1为河套地区区域图和河、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由于气候原因和人类活动影响,河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随着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图2为该地区气候资料和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图。 (1)比较图中农业区内东部、西部城市分布特征的异同点。 (2)简析河、渠在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用。 (3)土地盐渍化是河套平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判断该区土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时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图1为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管道路线图,图2为我国大庆市和俄罗斯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市(简称克市)气温曲线图。

(1)相对于铁路运输,石油、天然气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说明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采用多条管道的主要原因。 (2)比较大庆市和克市两市之间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张家口曾是京城与西北地区交通往来的驿站。1909年我国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这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张家口崇礼区将承办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 材料二:2018年阿里云计算张北数据中心工程正式封顶,可为200万中小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数据中心大量计算机组运行耗能高。 材料三:下图是我国局部区域略图。 (1)简述古代张家口聚落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简析京张高铁建成后,张家口“冰雪游”人数上升的原因。 (3)为促进大数据产业可持续发展,说出张北县应采取的合理措施。 5.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示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

2020高三地理第二轮复习 高三地理备课组 高三复习是对学生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成果的强化与巩固,是完善素质,提升内涵,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引导学生梳理高中知识,培养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从容应对高考的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二轮复习是建立在第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深入、综合和提高,是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学生由学科知识变成高考分数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目标是重组知识、训练技能、查缺补漏、完善体系,重点是针对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不足,构建应用性知识体系,并针对考纲中高考要求和高考题型重点复习,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认真、严谨、专业的审题答题能力。下面就我们地理备课组后一阶段的计划及安排做一个介绍。 一、教学计划

二、典型课型 (一)专题复习课 1、基本格式 专题复习重点在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复习效益。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构建;例题精选精讲;习题精选精练;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等几个基本环节。不同类型的专题复习课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专题复习课的研究和实践是高三地理教师教学、教研的重要内容。 2、专题复习课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前教案的准备 ●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准备 专题知识通过梳理让学生形成知识树,教师应将分散在地理八本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其中应重难点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如讲城市专题时应将必修下册城市的起源、

城市的作用及地域形态、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城市化过程及问题,选一教材中城市的功能分区及成因分析整合在一起。 ●课堂例题和课后习题准备。 例题选题原则是紧扣考点,帮助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高考题为主。课后习题选题原则是少而精,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运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课堂中突破重难点 ●追求效率,注重能力培养,力图形成学科学习能力。 地理学习能力是指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所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如对地理学工具的灵活掌握运用,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断、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得或提取地理信息;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对种种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高考文综试题提供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供提取和分析,不断减少对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一些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瓶颈,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如讲城市专题时,除了建构城市知识树之外,应重点将城市区位因素对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透彻分析,让学生真正明白城市为什么会兴起,为什么发展。 ●有的放矢的精讲 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疑惑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地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如上述城市专题精讲区位因素及城市化过程。小结时注意专题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3)课后习题训练 必须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能批改的作业要及时批改,老师进行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评;不能批改的作业可以由科代表在班内分小组搜集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统一讲评。 (二)讲评课 1、基本格式 二轮复习中的讲评课主要是考后试卷评讲,其基本流程应包括:课前的充分准备;讲评过程的把握;讲评之后的反馈。 2、讲评课应注意的问题 (1)讲评前充分准备 ●及时批阅,讲究时效。试卷应在学生对试题内容和答题思路没有忘记前批改完,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在讲评试卷前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讲前统计,有的放失。批阅完后,做好试卷分析是上好讲评课的基础,统计包括评价试题难易程度、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考查类型(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学生答题情况(各题得分率、学生卷面情况)等。 (2)讲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择题的讲评应避免从头到尾的讲评,可根据情况,对统计中普遍的错题精讲、细讲,对试卷上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类,同一类题一起讲,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合题的讲评应注意统计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对不同的错误应有不同的讲评重点。如知识不够全面、扎实时,讲评时应重点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慎造成失分的情况应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讲评过程的关键是知识的梳理和拓展及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如在作答等高线图中求坡度的问题时,一般在同一幅图中,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就可判断,但在不同比例尺、不同等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类型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类型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四套系统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④层面结构式回答:法律层面,意识层面,管理层面(如应急预案、预警系统的建立等),结构层面(如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层面[(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常见问题例如: ①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环境污染措施;③生态破坏措施;④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 ①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②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③面:形状、大小;④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⑤时、空分布规律。 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解题策略:先做选做题,因为难度相对较小,尽量不失分。 目前,综合类型的试题,题目提供大量的信息,文字、图表,通过变式图和新情境图或新材料方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整合能力。新情境试题提供了教材中所没有的图像或图表,

2020年高三地理冲刺复习之自然地理综合训练

2020年高三地理冲刺复习之自然地理综合训练 ★选择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沙洲群,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和景观。其形成是古黄河、古长江和海洋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2019年7月5日,位于沙洲群中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为中国第一个海洋世界自然遗产。下图示意辐射沙洲群位置和湿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辐射沙洲群的形成( ) ①主要受入海河流作用影响②主要受潮流作用影响③形成过程中海岸线后退④仍然在向海一侧生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辐射沙洲群地形独特,对海岸带的影响有( ) ①是天然海堤,可缓冲外海大浪和风暴潮冲击②会导致海水顺沙槽涌入,加大对海岸的侵蚀 ③使沙槽变深,增加出海航道④阻挡沿海南下冷水,不利于鱼汛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辐射沙洲群湿地的形成( ) A.会加重江苏以东海域水体富营养化B.能导致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C.为候鸟提供栖息繁衍地D.不利于海洋资源开发 兰新高铁(图一)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图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②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 ③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低温④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5.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物流B.商务C.工业D.园艺 车厘子是从智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的樱桃,一般春季开花,初夏成熟上市。2018年,车厘子成为中国水果市场上的“网红”,其中产自智利的占了近9成。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车厘子(国内一般称“大樱桃”),主要分布于山东与辽宁一带,其种植条件和种植技术并不输国外,但市场欢迎度不佳。下图为智利车厘子采摘处理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6.与美国相比,智利车厘子在我国市场上占绝对优势,主要缘于其( ) A.运输距离更近B.口感品相更佳C.种植技术更优D.上市时节更巧 7.为提高国内大樱桃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应( ) A.扩大种植面积B.调整种植区域C.升级换代品种D.提升鲜果处理能力下图所示地区有地域特色鲜明的传统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部分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