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1 前言

1.1工程由来

2008年12月,我公司在建设单位上级主管部门陕西冶金矿山公司组织的“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招标中,我公司中标承担“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

建设单位: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

设计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中冶地(集团)西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1.2工程概况

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位于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巴山乡渔渡村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区。

根据《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工程概况如下表1.1:

工程概况一览表表1.1

1.3工程范围和施工技术要求

1.3.1工程范围

根据《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合同》和《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设计图》,治理工程施工范围

包括以下五个部分:700堆渣场治理工程、810堆渣场治理工程、880堆渣场治理工程、920堆渣场治理工程、采空区回填治理工程施工全部内容。

1.3.2工程工期及质量要求

1) 工程工期:工程合同工期为180天。包括: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和竣工工程验收移交时间。

2) 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国家及行业工程质量验评标准,质量等级:合格。

1.3.3拦渣(洪)坝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1) 本工程采用M7.5浆砌块石施工工艺。

2) 坝基均置于中风化基岩中,嵌入深度不小于0.50m;坝肩一般嵌入中风化基岩中,如坝肩坡积物和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大即坝肩坡积物和强风化基岩厚度大于2.00m时,坝肩可置于强风化基岩中,嵌入强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0.50m,且坝肩嵌入岩土体中深度不小于2.00m。

3)块石坝体砌筑所用块石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块石采用分层砌筑,相互采用丁字型错缝,咬茬紧密,砂浆砌体必须嵌填饱满密实;灰缝整齐均匀,勾缝不得空鼓脱落。

4)块石坝体砌筑砂浆应留制砂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 坝体钢筋混凝土排水涵洞、溢洪道的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应满足相应规范技术要求;纵向和横向钢筋接长均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6d,纵横钢筋采用扎丝绑扎,钢筋焊接需进行焊接强度试验。

6)混凝土墙面和板面严禁有裂缝,并不得有蜂窝露筋现象。

7)其允许偏差按相关“工程质量验收和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1.3.4排水明渠、排水暗涵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1)本工程采用M7.5浆砌片石施工工艺

2)排水明渠基底除上游、下游地段置于冲洪积碎石土和强风化基岩中,其地基强度和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外,中游地段置于920堆渣场碎石回填土中,其地基强度和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需进行夯实处理;夯实度不得大于0.92。

3)排水暗涵基底基底除上游局部地段置于冲洪积碎石土和强风化基岩中,其地基强度和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外,中游和下游地段均置于880堆渣场、810堆渣场碎石回填土中,其地基强度和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需进行夯实处理;夯实度不得大于0.92。

4) 砌筑所用的片石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片石采用分层砌筑,相互采用丁字型错缝,咬茬紧密,砌体砂浆必须饱满,嵌缝密实;灰缝整齐,不得有通缝、裂缝等现象,墙和拱圈的伸缩与底板的伸缩缝应对直;渠底不得有建筑垃圾、砂浆和片石杂物。

5)砌筑片石墙体的砂浆留制砂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6) 排水暗涵钢筋混凝土拱的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应满足相应规范技术要求;纵向和横向钢筋接长均采用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6d,纵横钢筋采用扎丝绑扎,钢筋焊接需进行焊接强度试验。

7)混凝土拱严禁有裂缝,并不得有蜂窝露筋现象。

8)其允许偏差按相关“工程质量验收和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1.3.5截、排水沟主要施工技术要求

1)本工程采用M7.5浆砌片石施工工艺

2)浆砌片石截、排水沟主要分布于堆渣场两侧的山坡地段,沟底为坡积物和强风化基岩,地基强度和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仅局部地段位于碎石回填土中,在砌筑前需对其进行夯实处理。夯实度不得大于0.92。

3) 砌筑所用的片石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片石采用分层砌筑,相互采用丁字型错缝,咬茬紧密,砌体砂浆必须饱满,嵌缝密实;灰缝整齐,不得有通缝、裂缝等现象,墙和拱圈的伸缩与底板的伸缩缝应对直;渠底不得有建筑垃圾、砂浆和片石杂物。

4)砌筑片石墙体的砂浆留制砂浆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其允许偏差按相关“工程质量验收和检验评定标准”执行。

1.4施工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市政排水管渠工程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 55-2000)。

1.5完成的工作量

我公司于2009年1月~2009年7月完成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工作量详见表1.5。

完成工作量汇总表表1.5

2 治理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2.1地层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08年8月编辑的“陕西省镇巴屈家山锰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Ⅰ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治理区地貌单元为中低山。

该场地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ml

Q)、冲、洪积碎石土)、震旦系页岩(Zbd)和凝灰质砾岩(Za)组成,各层岩、土的野外特征(pl

al

Q+

4

分述如下:

①层人工填土(ml

Q):褐黄色~褐黑色,主要由采矿废碴组成,呈棱角状,一般粒径20~150mm,最大可为300mm,质纯,松散状态。主要堆积于920、880、810和700采矿巷道坑口地段,该层是形成泥石流的主要固体物源。

):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白云质灰岩和页岩碎

②层冲、洪积碎石(pl

al

Q+

4

屑组成,碎屑呈次棱角状和棱角状,一般粒径20~150mm,最大可为300mm,含少量褐灰色粉细砂,大小混杂,均匀性较差;稍密状态。主要分布于920坑口上游拦洪坝到700坑口的沟谷中;在700坑口上游沟谷中的最大厚度为

2.80m;在拦洪坝4#勘探点揭露最大厚度为2.10m。

③层条带状页岩(

Z):该层岩石主要分布于920坑口堆碴场拟建拦洪

bd

坝地段,岩层倾向为263°~285°,倾角为∠25°~37°, 按风化程度分为如下两个亚层:

③-1层强风化( ¥):褐黄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岩体呈土状或碎片状,可见原岩结构,用手可折断,用镐可挖掘;在拟建920坑口堆碴场上游拦洪坝坝址处厚度为0.30~1.40m。

③-2层中风化( ¥):褐灰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裂隙多呈闭合状,岩体呈片状,用镐挖掘较困难;在拟建920坑口堆碴场上游拦洪坝坝址处最大揭露厚度为0.30m。

④层凝灰质砾岩(

Z):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880坑口堆碴场拦碴坝坝址

a

处至700坑口堆碴场拦碴坝和蓄水坝坝址范围内,880堆渣场拦渣坝和蓄水坝坝址区岩层倾向为169°~187°,倾角为∠21°~38°,在810堆渣场拦渣坝至700堆渣场拦渣坝坝址区岩层倾向为350°~40°,倾角为∠39°~62°;发育有两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块状,其节理倾向分别为90°~105°,倾角∠65°~75°,倾向为230°~240°,倾角∠50°~70°;按风化程度

分为如下两个亚层:

④-1层强风化( ¥):紫红色、暗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风化裂隙发育,节理面呈张性状态,节理面充填褐黄~褐灰色粘性土;岩体较破碎,多呈土状和碎石状,局部呈碎块状,锤击声稍哑,用镐挖掘较困难;一般厚度为0.60~1.90m,在880堆渣场拦渣坝坝址处的10#勘探点处最大厚度为2.90m。

④-2层中风化( ¥):紫红色、暗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该层风化裂隙较发育,多呈闭合状,岩体较完整,多呈块状,用镐极难挖掘;在勘探揭露最大厚度为0.30 m。

2.2地下水

勘察区内按赋存空间划分,主要存在两种地下水,均为潜水,一种为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层碎石土中的孔隙水,另一种为赋存于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该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基岩裂隙潜水在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后向第四系松散层中孔隙潜水补给,最终在紧邻沟谷底部的坡面流出补给于家沟沟谷中的地表水,从而使于家沟沟谷中形成常年流水(经调查了解于家沟仅在连续多年干旱的条件下出现断流现象)。

该地下水和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无腐蚀性。

3 施工组织

3.1工程管理体系

工程管理体系图详见图3.1。

图3.1:工程管理体系图

3.2现场组织机构及施工人员配臵

本工程由我公司项目部承担施工。由国家一级项目经理吕强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项目部领导成员如下:

项目经理:吕强(工程师、国家一级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高建强(高级工程师)

各岗位均选派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近年来在岩土施工中有突出业绩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上岗,现场主要施工及安全管理人员配置见表3.2。

3.3施工组织措施

1) 由实践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管理、协调各工序各专业的工作关系。

2) 各施工岗位均选派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上岗,责任到人,奖罚严明。

3)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突出人性化管理,轮换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

4) 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100%的完好率。

5) 切实落实施工材料计划,责任到人,满足施工进度需要。

6) 加强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现场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表表3.2

3.4施工设备

投入施工的主要设备详见表3.4。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表3.4

4 施工材料及材料检验

4.1块石和片石料

坝体施工用浆砌块石和排水明渠、排水暗涵、截排水沟用浆砌片石均为当地石材厂提供,石料经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毛川高速公路MCJ驻地办监理试验室进行检验,抗压强度为81.2MPa,远大于设计标准30MPa,施工石料满足设计要求。

4.2砂浆

砌筑坝体和排水明渠、排水暗涵、截排水沟所用的M7.5砂浆为现场自搅拌水泥砂浆,自搅拌砂浆使用的水泥和细集料原材料及砂浆均由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毛川高速公路MCJ驻地办监理试验室进行检验。

4.2.1水泥

水泥砂浆使用水泥为四川省万源市巴山水泥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袋装玛瑙牌P.032.5混渣水泥;水泥卸货时按出厂质量证明书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按不超过345吨为一检验批,取样进行物理性能(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及强度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4.2.2细骨料

水泥砂浆使用的细骨料即砂料为中砂,产地为巴山乡砂石料场。

4.2.3砂浆配合比

本工程块石、片石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7.5。

共进行预拌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3组,由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毛川高速公路MCJ驻地办监理试验室进行,由试验选定1组现场施工配合比;符合《普通砂浆配合比设计规范》(JGJ 18-2000)的要求。砂浆配合比详见表4.2.3。

砂浆配制材料及配合比汇总表表4.2.3

注:注明施工日期的配合比为选定现场施工配合比。

4.3混凝土

现场拦渣坝排水涵洞、溢洪道、排水暗涵、拱导水堤、排水明渠盖板浇注使用的C20水泥混凝土为自搅拌混凝土,自搅拌混凝土使用的水泥、细骨料、粗骨料原材料及混凝土均由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毛川高速公路MCJ驻地办监理试验室进行检验。

4.3.1水泥

现场C20混凝土浇注使用四川省万源市巴山水泥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袋

装玛瑙牌P.032.5混渣水泥;每批水泥卸货时按出厂质量证明书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按不超过345吨为一检验批,取样进行物理性能(安定性、凝结时间等)及强度检验,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4.3.2粗、细骨料

1) 砂子:现场浇注C20混凝土使用的砂料采用中砂,产地均为巴山乡砂石料厂。

2) 石子:现场C20混凝土浇注采用碎石,粒径5~37.5mm,产地为巴山乡砂石料厂。

3) 每批砂、石进场后,应按批量不大于400m3的原则取样进行检验,砂、石的含泥量应小于3%,其级配、强度(石子)等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本工程现场砌筑水泥砂浆、浇注水泥混凝土所用砂、石、水泥原料共取砂样1件,碎石样1件,水泥样1件,送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毛川高速公路MCJ驻地办监理试验室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本工程用砂、石、水泥的质量均符合规范要求。

4.3.3混凝土配合比

本工程水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共进行预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组;由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毛川高速公路MCJ驻地办监理试验室进行,由试验选定1组现场施工配合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 55-2000)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详见表4.3.3。

混凝土配制材料及配合比汇总表表4.3.3

注:注明施工日期的配合比为选定现场施工配合比。

4.4钢材

钢材由汉中金达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供料,系山西晋城福盛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进场钢筋标牌齐全,并随车携带钢材质量证明书,经监理工程师现场对钢筋的品牌、标牌、批号及批量验收后落地。钢筋按规格分别堆放整齐,妥善保管,防止污染和锈蚀。

施工钢材进场后,由质检员在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的监督下,按批号、规格取样进行钢材物理、力学性能检验。本工程共采集2组钢筋样本;经河北华达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毛川高速公路MCJ驻地办监理试验室进行抗拉、抗弯检测,施工所用钢材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所用钢材的进场日期、数量、批号、生产厂家及钢材复检详见表4.4。

施工用钢材及钢筋复检汇总表表4.4

钢材复检合格后,试验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复核同意后投入使用。

5 施工

本工程施工主要分各堆渣场拦渣坝、拦洪坝浆砌块石拦挡体系和坝体中C20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浆砌片石排水体系和排水暗涵C20混凝土拱顶、排水明渠C20混凝土盖板施工。

5.1拦渣坝、拦洪坝浆砌块石拦挡体系施工

坝体主要施工工序如下:

坝址区坝轴线测放→②坝基、坝肩岩土体开挖→③坝基、坝肩隐蔽工程验收→④M7.5砂浆坝体砌筑→⑤钢筋混凝土排水涵洞或钢筋混凝土溢洪道轴线测放→⑥钢筋混凝土排水涵洞、溢洪道施工→⑦坝面勾缝。

5.1.1坝址区坝轴线测放

坝址区坝轴线测放选派专业测量工程师使用全站仪测放。测放前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依据准确计算,测放后的坝轴线经技术负责人检查复核和监理工程师核查后方可下道工序坝基坝肩岩土体的开挖工作;控制点及水准点引测后设置明显标记,用混凝土围护做好保护。

坝轴线位置允许偏差:15mm。

5.1.2坝基、坝肩岩土体开挖

测放后坝轴线经技术负责人检查复核无误后进行坝基坝肩岩土体的开挖工作,坝基、坝肩开挖深度为进入中风化基岩大于0.50m,对于880堆渣场拦渣坝由于坝肩坡积物和强风化基岩厚度较大,坝肩开挖深度大于2.0m,故其坝肩嵌入强风化基岩深度不小于0.50m。

坝基宽度允许偏差:15mm。

5.1.3坝基、坝肩隐蔽工程验收

坝基、坝肩按坝基宽度和坝体长度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坝基、坝肩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5.1.4 M7.5砂浆坝体砌筑

根据各坝体设计坡面,坝体砌筑前,在坝基两侧坝肩处拉上坡面控制线,经检查无误后沿坡面控制线逐层向上进行坝体砌筑;坝体砌筑时,块石放置呈丁字型上下错缝,坝体块石内外搭砌,块石之间缝隙砂浆饱满,砌筑的块石不得有松动现象。坝体砌筑砂浆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配置,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在坝体砌筑过程中根据设计图位置预留钢筋混凝土排水

涵洞和溢洪道的位置。

砂浆强度(主控项目):≥7.5MPa;

断面尺寸允许偏差:-10~+20mm;

表面平整度:≤30mm;

顶面标高偏差:±15mm。

5.1.5混凝土排水涵洞或混凝土溢洪道轴线测放

在坝体砌筑到排水涵洞和溢洪道标高位置时,由测量放线技术人员进行排水涵洞和溢洪道中轴线的测放工作,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混凝土排水涵洞和溢洪道的钢筋安装和支模下道工序的工作。

轴线允许偏差:15mm。

5.1.6混凝土排水涵洞或混凝土溢洪道

排水涵洞和溢洪道中轴线测放验收合格后进行排水涵洞和溢洪道钢筋的安装和支模工作,钢筋加工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中有关规定制作。钢筋焊接均采用E4303电焊条。纵向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连接,焊缝长度≥6d;并确保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大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且上、下接头处截面间距不小于35d,且不小于0.50m;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之间采用扎丝绑扎;钢筋要预留焊接试件进行焊接强度检验,钢筋安装和支模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进行钢筋安装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C20混凝土的浇注工作。

C20混凝土的拌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浇筑的C20混凝土必须预留试块。C20混凝土墙、板外观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小于10mm,蜂窝面积小于1%。

钢筋焊接件抗拉强度(主控项目):≥335MPa;

钢筋排距偏差:±5mm;

竖向钢筋间距偏差:±1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3mm;

混凝土抗压强度(主控项目):≥20MPa;

中轴线位移偏差:≤20mm;

各部位高程偏差:±3mm;

厚度偏差:±15mm。

5.1.7坝面勾缝

在坝体砌筑工作结束后进行坝面清理勾缝工作,坝面勾缝应平整,砂浆颜色均匀。

5.2排水隧洞、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各排水体系

排水隧洞、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各排水体系主要施工工序:

①排水体系各分段点测放→②排水隧洞岩土体开挖,暗涵、明渠、截排水沟地基岩土体开挖→③隧洞开挖验收,涵、渠、沟地基隐蔽工程验收→④M7.5砂浆片石涵、渠、沟底和墙体砌筑(包括涵、渠消能池)→⑤M7.5砂浆片石涵、渠、沟底和侧墙内墙面勾缝→⑥排水暗涵钢筋混凝土拱和排水明渠钢筋混凝土盖板施工→⑦M7.5砂浆片石涵、渠、沟墙体外侧回填夯实施工。

5.2.1隧洞进出口、排水体系各分段点测放

根据排水隧洞进、出口设计设计坐标和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的各分段点坐标及甲方提供的各堆渣场控制点坐标,,选派专业测量工程师使用全站仪进行排水隧洞进出口和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各分段点的测放工作。

测放前根据甲方提供的测量依据准确计算,测放后的坝轴线经技术负责人检查复核和监理工程师核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坝基坝肩排水隧洞岩体开挖和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地基岩土体的开挖工作;控制点及水准点引测后设置明显标记,用混凝土围护做好保护。

排水隧洞进出口坐标允许偏差:20mm;

各排水体系分段点坐标允许偏差:20mm。

5.2.2排水隧洞、暗涵、明渠、截排水沟地基岩土体开挖

在排水隧洞进出口坐标测放工作结束后,进行排水隧洞的岩体开挖工作,在洞身开挖过程中,要根据隧洞设计洞轴线坐标、洞身尺寸和洞底坡降分段对隧洞开挖进行校核,对隧洞开挖出现的偏离现象及时进行纠正;开挖岩土体废渣要及时的运输出隧洞外规定的弃渣场中;在隧洞开挖过程中确保洞内通风正常,每次爆破工作结束后将进行60分~80分钟的排尘工作,将爆破粉尘全部排出洞外后才能进行洞内危岩清除和岩土体的清理运输工作。排尘措施主要采用通风排尘和喷洒水雾排尘。

隧洞底板高程偏差:±10mm;

隧洞进出口尺寸偏差:±20mm;

洞身尺寸偏差:±20mm;

隧洞洞底设计坡度误差:±0.5°。

排水暗涵、排水明渠均处于比较宽阔的近沟谷地带,地基岩土体开挖首先采用机械开挖,然后再进行人工清基工作。对于排水暗涵、排水明渠开挖的土方除预留少量用于暗涵、明渠墙体外侧回填外,其余土体应及时运至规定的弃土场。避免暗涵、明渠两侧堆土过高影响暗涵、明渠两侧坡体的稳定性。

截排水沟位于山坡地带,岩土体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对于截排水沟地段较坚硬的基岩采用人工凿岩爆破的方法进行挖掘,开挖的弃土均置于下坡地段,避免雨季坡流地表水将弃土冲刷进截排水沟而导致截排水沟截排水功能的失效。

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各段基底宽度偏差:15mm。

5.2.3隧洞开挖验收,涵、渠、沟地基隐蔽工程验收

隧洞岩体开挖工作结束后,经自检合格后再报请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分项工程验收;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开挖至设计深度后,由施工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坝地基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对于涵底、渠底地基土为碎石回填土的地段在砌筑前首先进行地基夯实处理,在夯填度≤0.92即处理后的回填土地基能满足排水暗涵和排水明渠荷载和沉降要求,排水暗涵涵底和排水明渠渠底坡降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排水暗涵和排水明渠的砌筑工作。

5.2.4 M7.5砂浆片石涵、渠、沟底和墙体砌筑

根据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设计坡面,首先两分段点之间拉上涵底、渠底、沟底中心线,进行涵底、渠底、沟底的砌筑;在涵底、渠底、沟底砌筑结束后,在两分段点之间暗涵、明渠、截排水沟侧墙内侧拉上墙面控制线,经检查无误后沿墙面控制线逐层向上进行墙体砌筑;墙体砌筑时,片石放置呈丁字型上下错缝,片石之间缝隙砂浆饱满,砌筑的片石不得有松动现象。墙体砌筑砂浆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配置,抗压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值。

砂浆强度(主控项目):≥7.5MPa;

涵底、渠底、沟底高程偏差:±20mm;

侧墙高度偏差:±20mm;

涵底、渠底、沟底中线每侧宽度偏差:±20mm;

墙厚:不小于设计值。

5.2.5 M7.5砂浆片石涵、渠、沟底和侧墙内墙面勾缝

在墙体砌筑工作结束后进行排水暗涵、排水明渠、截排水沟底和侧墙内墙面清理勾缝工作,墙面勾缝应平整,砂浆颜色均匀。勾缝结束后应将涵、渠、沟底的废砂浆、片石等建筑垃圾清理,保持截、排水体系通畅。

5.2.6排水暗涵混凝土拱和排水明渠混凝土盖板施工

排水暗涵和排水明渠M7.5浆砌片石施工结束后,进行排水暗涵C20钢筋混凝土拱和排水明渠C20钢筋混凝土盖板施工的钢筋安装和支模工作,钢筋加工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03)中有关规定制作。钢筋焊接均采用E4303电焊条。纵向钢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连接,焊缝长度≥6d;并确保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大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且上、下接头处截面间距不小于35d,且不小于0.50m;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之间采用扎丝绑扎;钢筋要预留焊接试件进行焊接强度检验,钢筋安装和支模经施工技术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进行钢筋安装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C20混凝土的浇注工作。

C20混凝土的拌制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浇筑的C20混凝土必须预留试块。C20混凝土墙、板外观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度小于10mm,蜂窝面积小于1%。

钢筋焊接件抗拉强度(主控项目):≥335MPa;

受力钢筋成型长度偏差:-10~+5mm;

钢筋弯起点位置偏差:±10mm

钢筋弯起高度偏差:0~-10mm;

钢筋排距偏差:±5mm;

竖向钢筋间距偏差:±2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10mm;

混凝土抗压强度(主控项目):≥20MPa;

拱圈断面尺寸:不小于设计值;

各部位高程偏差:±3mm;

厚度偏差:10mm。

5.2.7 M7.5砂浆片石涵、渠、沟墙体外侧回填夯实施工

排水暗涵、排水明渠和截排水沟浆砌石和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后,应及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 摘要: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从勘查、设计、开采到闭坑四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1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 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 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 (3) 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内容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省国土资源厅 二○○六年元月

目录 前言 (1) 1总则 (2) 2 术语 (2) 3 评估工作任务 (4) 4 评估工作主要容 (5) 5评估工作级别划分 (5) 6评估工作程序 (10) 7 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11) 8评估工作技术要求 (12) 附录 A (标准附录)人居因素分级表 (11) 附录 B(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 (12) 附录 C (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表 (14) 附录D(标准附录)矿山建设规模分类表 (14) 附录E(标准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16) 附录 F(标准附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 (16) 附录G(标准附录)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估标准 (17) 附录H(标准附录)报告书及图件要求 (17) 附录I(提示附录)报告编写提纲 (21) 附录J (提示附录) 矿业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分类表 (23)

前言 为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容包括:总则、术语、评估工作任务、评估工作主要容、评估工作级别划分、评估工作程序、各级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评估工作技术要求和附录。 本技术要求的附录A、B、C、D 、E、F、G、H为标准附录,I、J为提示附录。 本技术要求编写组织单位:省国土资源厅。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单位:省国土资源厅、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本技术要求主要起草人:顺泉、龙服忠、罗仕康、邱业惠、贵仁、佐海、徐水辉、平、东霞。 本技术要求由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技术要求

201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山西王家岭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年年度落实实施方案 一、矿山基本情况 (1)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 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3) 五、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 (4) 六、保障措施和效益分析 (5)

一、矿山基本情况, 王家岭煤矿为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500万吨/年,建有配套的500万吨/年的选煤厂。矿井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境内,地处河东煤田北段,井田东部以吕梁山脉与宁武煤田相隔,南部为河东煤田白家沟资源补偿项目详查区,西部邻黄河与陕西神府煤田隔河向望,北部为神华集团神东公司保德煤矿。行政划隶属于保德县桥头镇和孙家沟乡所辖。 国土资源部划定的矿区范围呈南北走向的多边形,南北最长8.32km,东西最宽5.43km,井田面积34.4471Km2。 公司新建的运煤专线(由厂区到窑洼收费站)和S46五保高速在窑洼收费站相接,王家岭总体对外交通便利。 二、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王家岭煤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西北风盛行;春季较长,多风沙、常干旱;夏季湿度大,多高温;秋季较短,气候温和,天气凉爽。 2、矿区属黄河水系,黄河从矿区西部垂直距离约6km的地方通过。由天桥北入境,冯家川南出境,全长约54km。石塘河从工业广场由东相西通过,由于受上游煤矿排水影响,河道常年有水,但是水量不大,王家岭为其在井田范围内留设了保护煤柱。 3、井田土壤分为两个土类,栗褐土和黄绵土,地带性土壤为栗褐土,与黄绵土交错分布。 4、矿区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草原植物亚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治理工程动态监测说明 监测单位 2017/8/28

第一节项目简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治理工程动态监测 项目地点:XX村 项目监测单位:监测单位 项目提交单位:国土资源局 二、项目背景 由于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矿山的地质环境。2016年3月,受国土资源局委托,XX设计公司编制了《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并通过验收。2016年8月底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开始启动,施工方依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对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矿山破坏的地质环境进行危岩清理、削坡、坡面清理等综合治理。2016年10月中旬,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因故暂停,施工中断。2017年8月25日接上级指示,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重新启动。为了保护国家资源、保证施工质量,国土资源局决定对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施动态监测。 本次动态监测区为该设计方案指定治理区范围。 三、目的、任务 (1)目的 根据《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对治理工程定期进行动态监测,旨在施工方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治理施工,对在治理过程中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最终由国土监管部门督促治理施工方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施工。 (2)任务

通过定期对治理区1:1000地形测量、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方法,结合《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方案,分析治理区是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施工,对未按设计要求的施工进行指正,使矿山治理效果最大限度达到设计方案要求。 第二节矿山的自然地理 一、交通位置 安徽省该项目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废弃矿山位于城130°方向,距县城约17km处,马山头南坡。治理区中心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7°05'49";北纬34°06'17"。矿山有村道与S301省道衔接,交通较畅通(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 治理区地处皖北低山丘陵区。山脉起伏呈北东向展布,马山头主峰海拔标高+227m,山上植被稀疏,主要为杂草及灌木丛,无建筑物。坡洪积裙环山分布。治理区水系不发育,山间冲沟呈“V”形浅、短季节性干沟,方向与坡向一致,平时均无水,受季节性降水控制。 治理区地貌为露天采坑,属现代人工地貌,由于原采石厂及其邻近采石场长期连续开采建筑石料用灰岩矿,现已形成一个较大的采矿宕口,南北长约460m,东西宽约360m,面积约136866.6m2的采坑,采场边坡高度约10-37m,边坡角50-70°左右,最大边坡角近90°,矿区地表基岩出露,主要由块状灰岩组成。 三、地质构造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方案文字报告编写题纲 根据《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及编制目的 阐述任务由来:主要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的委托书或合同要求而编制。 编制方案的目的: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的落实;保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的任务、措施、计划和资金落到实处;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和矿山业主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1.2 方案编制工作概况 阐述矿山资料的收集、调查工作量情况;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施及验收情况。 矿山地质环境和土地现状调查,现状和预测评估情况,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与部署情况,经费估算情况,方案编制过程、公众参与(包括义务人、土地权人、有关部门的意见,下级国土部门的审核意见)。 插工作量表、工作程序图。 1.3 方案编制依据 按下列顺序列出依据: 1)法律法规。 2)部门规章 3)政策性文件。 4)技术标准与规。 5)其他相关资料,包括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矿产地质详查报告、储量核实报告、水文地质详查报告、前期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尾矿库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验收报告、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方案编制委托(或协议)书等。 1.4 方案的服务年限 据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剩余年限(或拟申请的、或拟延续的采矿许可证期限),加上超出采矿许可证有效年限的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年限(一般1年),再加上监测管护年限(一般3年),确定方案服务年限(自××年××月-××年××月)。

矿山环境监测报告

恒隆源煤业 绥阳县宏盛煤矿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检 测 报 告 绥阳县宏盛煤矿 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第一章前言 1.1 监测目的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检测工作,为矿山建设施工过程中及生产后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及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合理开发和充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以及为政府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采矿许可换证提供技术依据。 1.2 监测任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步查明矿山及相关围的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对矿山建设生产的危害; (2)定性监测分析矿山工程建设中和生产后可能诱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以及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3)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矿山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地质灾害和灾害患的防治措施、建议。 1.3人员设备投入 本次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参加工作的人员共6人,其中,工程师1人,相关人员5人,关于设备先利用现有技术设备,

缺少的设备应尽快配备完善。 1.4完成的工作质量及质量评述 在充分研究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及邻近区域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经室综合分析整理编制完成《绥阳县宏盛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一份和井上下对照图一。 本次监测报告编制工作资料收集比较全面,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进行,报告编制参照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和《绥阳县宏盛煤矿地质报告》,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第二章监测区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围 宏盛煤位于绥阳县黄镇境,隶属于市绥阳县黄镇管辖围,矿山距桐梓至正安公路约5公里(至宽阔镇),宽阔镇距桐梓县城37公里,南距绥阳县城约66公里。交通较方便,煤炭外运较方便。矿区地理坐标:107°01′12″~107°01′40″,北纬:28°17′22″~28°17′50″。矿井有电信公司和手机与外界联系。 矿井生产能力9万吨/a,矿井处于安全生产期间。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 告委托单位:XXX 有限公司提交报告单位:四川 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 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 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 矿山建设概况 2.2 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 气象与水文 4.2 地形地貌特征 4.3 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 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 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 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 现状评价方法 7.4 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 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 预测评价方法 8.4 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 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 结论 10.2 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 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 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釆,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 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 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釆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釆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交评价报告,组织专家组评审,并报XX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矿山环境监测方法探索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初探 1 前言 我国是世界主要矿业大国,长期大规模矿产开发活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在一些地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 刚完成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已经摸清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矿业活动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与矿产种类、开采方式、环境地质背景以及矿山企业的规模、管理体制等密切相关。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矿山种类多样,开采条件各异,且矿山企业规模和管理体制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我国矿业活动诱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可以归纳为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三大类,包括:①矿产资源开发压占、毁损土地资源严重;②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沉)塌陷、地裂缝、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问题突出; ③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三废”排放污染环境,造成公害;④采矿活动造成了地下水均衡系统破坏;⑤采矿活动加剧了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必须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规律,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还没有系统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严重影响了矿山环境管理决策的制定。 在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法研究,提出了一套包括监测技术路线、监测内容与指标、监测方法、工作程序、监测组织与管理、质量控制、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等内容的监测工作方法。 2 监测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进一步认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预测矿山环境发展趋势,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开展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工作任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单个矿山的地质环境监测和区域集中开采区或群采点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2)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3)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处理及共享; (4)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 (5)提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控制措施以及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6)编制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年报;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123

附件1 年度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

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调查表填表说明 1. 矿山名称、采矿许可证证号、采矿权人名称、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矿区面积:按采矿许可证有关内容相应填写。 2.生产规模:按照《关于调整部分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8号)划分为大、中、小型。 3. 矿山中心位置坐标:应填写矿山所在的中心位置经纬度坐标,单位为度分秒。 4. 矿山生产状态:按矿山目前的状态选择,生产矿山要填写建矿时间,关闭矿山要填写关闭时间。 5. 保证金建立时间:填写该矿山建立保证金的准确时间。 6. 矿山企业保证金帐户金额:指截至填表之日矿山企业的保证金帐户资金数额,单位为万元。 7. 本年度采出矿石量:指本年度内矿山所开采出的矿石量,单位为万吨。 8. 累计已采出的矿石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采出的矿石总量,单位为万吨。 9. 采矿活动累计占用损毁土地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占用和损毁的土地面积总和减去恢复治理的土地面积,其中单独填报地面塌陷损毁土地面积和固体废弃物堆放占用或损毁土地面积,单位为公顷。 10.固体废弃物累计积存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山所积存的固体废弃物总量,单位为万吨。其中单独填报废石(土)累计积存量、煤矸石累计积存量和尾矿累计积存量。 11.本年度矿坑排水量:指本年度内采矿活动所排出的矿坑水量,单位为万吨。 12.累计已排出的矿坑水量: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共排出的矿坑水总量,单位为万吨。 13.矿坑排水点最低水位埋深:指自地表至最低矿坑排水点的深度,单位为米。 14.累计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区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采矿活动造成矿区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区域面积,单位为公顷。 15.本年度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指本年度受采矿活动影响而发生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矿山地质灾害情况,每种灾害分别统计: [1]发生次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 [2]直接经济损失: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单位为万元; [3]死亡人数:指本年度该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 [4]影响面积:指本年度受该类地质灾害影响的面积,单位为公顷; [5]岩土方量:指本年度内发生该类地质灾害的土石方量,单位为万方。 16.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情况:本年度投入指本年度内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数,单位为万元;累计投入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总数,单位为万元。应治理恢复的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区应治理恢复的面积;本年度已治理恢复的面积指本年度内矿区已得到治理恢复的面积;累计已治理恢复的面积指自矿山生产之日起至填表之日矿区已治理恢复的全部面积总和,单位为公顷。 17.填表单位:应填写完整的单位名称,并加盖公章。 2

矿山环境监测报告

贵州恒隆源煤业有限公司绥阳县宏盛煤矿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检 测 报 告 绥阳县宏盛煤矿 二0一四年三月三十日

第一章前言 1.1 监测目的 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检测工作,为矿山建设施工过程中及生产后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及矿山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合理开发和充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以及为政府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和采矿许可换证提供技术依据。 1.2 监测任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次监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步查明矿山及相关范围内的地质环境特征及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对矿山建设生产的危害; (2)定性监测分析矿山工程建设中和生产后可能诱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以及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3)综合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矿山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地质灾害和灾害患的防治措施、建议。 1.3人员设备投入 本次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参加工作的人员共6人,其中,工程师1人,相关人员5人,关于设备先利用现有技术设备,

缺少的设备应尽快配备完善。 1.4完成的工作质量及质量评述 在充分研究已有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区及邻近区域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经室内综合分析整理编制完成《绥阳县宏盛煤矿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报告》一份和井上下对照图一张。 本次监测报告编制工作资料收集比较全面,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按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报告编制参照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贵州省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试行)和《绥阳县宏盛煤矿地质报告》,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第二章监测区基本情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宏盛煤位于绥阳县黄杨镇境内,隶属于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管辖范围,矿山距桐梓至正安公路约5公里(至宽阔镇),宽阔镇距桐梓县城37公里,南距绥阳县城约66公里。交通较方便,煤炭外运较方便。矿区地理坐标:107°01′12″~107°01′40″,北纬:28°17′22″~28°17′50″。矿井有电信公司电话和手机与外界联系。 矿井生产能力9万吨/a,矿井处于安全生产期间。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评价能够为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基础科学依据,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了重点评价的内容,并通过单元划分、地质环境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选用合适的数学模型对矿山环境质量做出现状评价。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完成预测评价,并作出综合评价。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国家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开发和利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尤其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明显。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强度大规模开发阶段。面对沉重的环境历史欠账和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发展态势,环境问题尤其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因此,进行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现实。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主要是通过调查和评价,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危害,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等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依据。 1 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重点内容 1.1矿业活动引发的水资源、水环境变化,包括地表水漏失、地下水资源枯竭、区域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

1.2矿业活动对土地资源、土石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现状、地面变形、土地荒漠化、土石污染等。 1.3矿业活动引发地面隆起、沉降变形、山体开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情况。 1.4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情况。 1.5矿山建设工程和设施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及其危害程度。 2 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在充分查明评价前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土地资源破坏、土石环境污染、崩塌、滑坡等,在规模、发育程度、危害对象和生产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充分掌握评价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工程地质等基础条件,查明评价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特征、发育程度,查明与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 2.2针对各种地质因素在不同局部区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要做到较为精确的评价,需将整个评价区域划分成若干个评价单元,统一评价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委托单位:XXX有限公司 提交报告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 野外调查: 报告编写: 审查: 总工程师: 队长: 提交报告时间: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1.2技术标准及评价依据 1.3以为地质工作及本次评价概况 2、矿山建设于开采现状 2.1矿山建设概况 2.2矿山开采现状 3、评价范围确定 4、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4.1气象与水文 4.2地形地貌特征 4.3生态环境状况 4.4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5、矿区地质环境条件 5.1地层与岩性特征 5.2矿区地质结构与区域稳定性 5.3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5.4斜坡类型及特征 5.5岩(土)体类型及其特征 6、评价级别的确定 7、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评价

7.1现状评价内容 7.2现状评价因素的选取 7.3现状评价方法 7.4现状评价 8、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8.1预测评价内容 8.2预测评价因素的选取 8.3预测评价方法 8.4预测评价 9、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9.1矿山开采对环境影响程度评价9.2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评价 9.3矿山建设适宜性评价 10、结论及防范措施建议 10.1结论 10.2防治措施建议

1、前言 1.1目的与任务 XXX矿产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日通过采矿权挂牌方式有偿取得了XXX矿产有限公司石灰岩采石场矿权,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011年4月该矿山因XXX号,因安全问题责令停采,经县国土局同意调整变更矿区范围,XX年X月X日XX市国土资源局XX号文,批复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进行储量核实,提交相应的配套报告。企业为了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达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有效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障矿山开采中的安全的目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国务院第XX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发XX号问《关于加强我省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章的要求,特书面委托XX按规定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任务是:收集矿区已有地质资料,实地调查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依据矿山的开拓方式及采矿方法,就矿山未来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和破坏、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以及矿山开采受到地质环境的制约、遭受和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进行预测评价,在此基础上就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本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性依据,为办理采矿许可证登记提供资料,便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监监督和管理。要求提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 1 定义 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床及其周围地区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部分(岩石、矿石、土壤、地下水及地质作用和现象),与大气、水、生物圈之间相互联系(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 1.1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是指矿业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地质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总则 2.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实施省(自治区)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技术工作依据。 2.2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是针对生产矿山和闭坑矿山环境保护服务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为矿山环境整治、矿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规划提供基础资料,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则提供科学依据。 2.3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要求基本查明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遇到和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摸清底数,做出现状评价、预测分析。 2.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不能局限于矿山用地面积之内,应将矿业活动影响范围作为调查区范围。 2.4.1 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范围应包括区域地质单元和影响的流域。

2.4.2 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区矿业活动对周围地质环境的整体影响确定其范围。 2.4.3 单个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区范围应根据矿山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确定其范围。 2.5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任务: 2.5.1 调查矿山地区社会经济概况和矿业活动。 2.5.2 调查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2.5.3 查明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影响与危害。 2.5.4 调查、总结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的经验与教训。 2.5.5 对矿山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2.5.6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3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框图 4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 4.1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矿山基本情况及远景规划、矿山(区)地质环境条件、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系统恢复治理等。 4.1.1 矿山地区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概况:包括矿山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区域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地区的分布;矿山所在地社会,经济状况及远景规划。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 摘要:矿山开采是矿产资源开发主要形式,而矿山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山体原 有地质环境,继而一系列问题,加之采空区的产生和植被的破坏,使得矿山成为 灾害危险源,对企业与矿山周围居民都带来极大的危险。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1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1以人为本与防灾减灾 目前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无论问题的种类,都会对企业自身和周 围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形成威胁。因此,在对地质环境问题实施探讨 与治理的过程中,需遵循以人为本与防灾减灾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避免灾害的发生,并减少灾害发生后对企业和周边居民造成的危害,真正将人这一要素作为治 理的根本。 1.2因害设防与综合治理 研究我国大型矿山开采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特征、危害程度、分布条件与危 害形式,把握好治理工作的要点与关键环节,遵循因害设防与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合理利用拦截、排空、支护、修整、填充和植物等环境治理方法,实现综合 性环境治理的目标。 1.3注重效益与分期实施 在实际情况中对矿山开采形成的地质环境问题治理,还需遵循注重效益与分 期实施的基本原则,确保治理工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除此之外,还要区 别对待不同矿山反馈出的不同地质环境问题、危害和治理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 采取合理化措施予以综合治理。同时,为确保治理工作的实效性,还要结合矿山 现有的经济条件、问题危害程度与污染发展趋势,实行分期、分段的治理模式。 1.4开采中结合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理论上讲,若能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充分结合必要的工程措施和生物防护措施,则可从根源上避免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因此,除了要在发生地质环境问题以后 采取有效生物措施进行治理,更要在开采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配以相应的生物防护 措施,做到随采随护,缓解开采改变矿山小气候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矿山环境问题特点分析 2.1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开采将有用的矿产资源从地质层剥离,相应地,在地形中也会发生 变化,空缺的地下空间尤其是山区地形中,地面、山坡等周围环境的改变都会影 响山体地形的稳定性,人为的工程开发没有复原地形或是保持地形稳定的过程, 开采完之后,因为自然灾害诱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 害是普遍的山区开采带来的破坏。地质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是极大的。地表地形的破坏修复需要很长的过程,多是依靠自然改变任之改变。 2.2矿产资源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中对环境保护缺乏认识以及落后的开采技术都会破坏矿产资源。一些乡镇企业在开采上没有利用科学的开采技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矿山保 护和利用的认识淡薄,这样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再回收效率也会降低。矿产资源 本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大量的不合理、不科学的开采,加快了资源枯竭的速度,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发展危机。 2.3土地、水资源破坏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分析报告

附件3 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分析报告 (2011年)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旺盛,矿山数量众多,矿产资源开发强度极大。然而,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矿区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活秩序,在一些地区甚至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土资源部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标准规范,为推动采矿权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开展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作已初见成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部长令第44号),基于2005年完成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资料、《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专题研究成果资料、2009和2010年度汇交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统计报表数据,编写了2005—2010年全国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分析报告。

一、矿产资源开发概况 (一)2005—2010年矿产资源开发状况 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统计,自2005年以来,全国非油气生产矿山的数量在逐年减少,而采掘矿石量却逐年增加,2005—2010年全国非油气生产矿山的数量和年采掘矿石量统计见表1。 表1 2005—2010年全国非油气生产矿山的数量和年采掘矿石量统计表 (二)2005—2010年矿山数量对比分析 根据表1的统计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自2005年以来大、中型矿山略有增加,小型矿山明显减少。大型矿山由2005年的3331个增加到2010年的4686个,5年共增加了1355个;而中型矿山由2005的4341个增加到2010年的5450个,5年共增加了1109个;小型矿山由2005年的年的119024个减少到2010年的102352个,5年共减少了16672个。2005—2010年全国大、中、小型矿山数量对比见图1、2、3。总体上自2005年以来,我国非油气生产矿山的数量的呈明显减少的趋势,矿山总数由2005年的126696个减少到2010年的112488个,矿山数量减少了14208个。2005—2010年全国非油气生产矿山总数对比见图4。 (三)2005—2010年矿山采掘矿石量对比分析 2005—2010年全国矿山总数逐年减少,但矿山的开发强度不但没有减小反而显著增强,这主要反映在矿山采掘矿石量上。2005年全国采出矿石总量5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