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新模式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新模式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新模式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新模式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新模式

发表时间:2019-07-19T16:35:30.2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叶文太

[导读] 摘要:“城中村”,顾名思义,即城市中的村庄。

西安市鄠邑区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事务中心 710300

摘要:“城中村”,顾名思义,即城市中的村庄。目前学术界对“城中村”含义的界定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人们对“城中村”的定义也往往停留在具体描述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城中村”是指那些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所划定的城市范围之内,土地集体所有,行政上设立村民委员会且隶属于乡镇,居民为农业户口且在习惯上仍称为“村”的社区聚落。“城中村”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让地方政府挠头不已,正是这些隐匿于摩天高楼背后大片低矮、混乱的村落,深刻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本文主要通过对城中村的所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关键词:城中村;存在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城中村改造问题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城中村这一现象并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城中村存在的社会问题

“城中村”虽然在区域上已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仍然沿袭过去的方式,是城市的一块“夹缝地”,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盲区。城中村的用地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管理,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屡禁不止,建筑杂乱无章,建筑物的间距、通风、采光等均不符合要求;道路狭窄,管理杂乱,给排水设施差;环境卫生、公共绿地、教育、生活服务等公共配套设施缺乏。治安形势严峻。城中村出租屋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的外来人口,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恶性事件屡屡发生。由于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成分复杂,甚至其中夹杂了一些负案在逃犯罪分子,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犯罪群体,造成犯罪率迅速上升,特别是危害较大的抢劫、盗窃、凶杀等刑事犯罪明显增加,并向暴力化、团伙化、智力化发展,对社会的危害性加大。

超生“游击队”的避风港。由于封建伦理意识根深蒂固,那些执意要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在原居住地又无法继续待下去的人,采取了出走他乡,四处躲藏的对策,城中村成为他们安全的落脚点。遇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大清查时,他们便转移到另一处的城中村安然无恙地继续生活下去。而城市各级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囿于条件的限制,无法把各种有效措施延伸到分散且隐蔽的城中村出租屋,让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外来人员钻了空子。

职业问题。现代城市代表了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文化的高度组织化社会。城市里除了蓝领工人外,是白领工人和政府公务员。这些职业阶层一般具有较高文凭和较丰富工作经验,工作较稳定,收入水平较高。国家对他们的就业、收入、住房、医疗等方面有一系列明确具体的政策和规定,充分保证他们生活安康,而脱离农业的农民只能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的初级行业,不能享受国家提供的培训、就业、住房、医疗、保险。

无牌游医的大本营。城中村有许多小诊所,无牌游医租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一张台,搭一张小木床,拉一块白布,支一个吊瓶架就开张,虽然设施相当简陋却生意兴隆。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虽然也组织人员入村清扫,但却总是“今天扫完,明天又开”。

二、城中村改造的对策

“城中村”改造应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来对待,在实施改造之前超前调整政策,建立一整套相互支持的政策系统,从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上动摇“城中村”存在的基础;同时对村民的既得利益给予合理的保护,形成改造后村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消除村民因经济利益问题而产生的对抗情绪,引导村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生活方式,才能为“城中村”的改造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规划先行,科学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有科学严密的规划作保证。城中村综合改造,要把规划作为改造的龙头,根据各城市的特色和具体实际,坚持规划先行,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城中村产生的最大失误就是未能对“城边村”和“城外村”进行规划控制,以至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改造城中村,有的连续拆迁了两三次,这不仅给拆迁户增添了许多麻烦,更使国家的拆迁成本大大提高。因此,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二)解决“城中村”居民就业问题,实施开发性安置

“城中村”的地理优势,孕育了一大批靠吃征地费、出租房屋为生的食利阶层。一旦实行“城中村”改造,他们就丧失了生存基础。要确保其自食其力,充分就业就成了一个难题。以往征地“农转非”人员安置无非是两种,即货币安置和招工安置。这两种模式对于数目较大的城中村村民的安置是不恰当的,只有另辟蹊径,走开发式安置的道路才是唯一的出路。这种安置方式,将农民置换“城中村”土地使用权获得的安置费,通过开发性项目的投资转化为生产性的物质资本,使“城中村”村民通过与生产性物资资本结合实现再就业,它兼顾了村民就业和长远的生活保障,能够弥补货币安置的某些缺陷,可以打消“城中村”村民转籍即失业的忧虑,使其避开只身进入劳动力市场竟争就业时在文化素质和技能方面的劣势。

(三)对村民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和工作技能

未来我国城市产业结构将出现调整,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将是城市首选产业,这就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劳动力素质远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关系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城乡矛盾协调的关键性问题。它不仅包括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价值观念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应对城中村的居民进行新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获得在城市的谋生手段和技能。因此,应大力加强岗前培训和职业教育,尽可能提高城中村居民的工作技能和文化水平,适应城市的经济活动。有关部门还应加强宣传,更新农民的就业观念。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村民社会保障的城市化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城中村”改造的难点。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为保证失地农民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应加快建立健全社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作者: ————————————————————————————————日期:

城市废弃采石场改造利用与生态设计——以广州番禺区六大连湖主题公园为例 (2012-10-01 14:22:13) 转载▼ 分类:设计心得 标签: 学术园地 1.引言 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废弃采石场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问题,如影响城市景观、导致水土流失、危及城市防洪、存在潜伏的安全隐患、降低生物多样性等,并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态、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城市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改造利用。 从国内外废弃采石场的改造研究与实践情况看,主要是利用废弃采石场的土地资源以及独特的自然景观,加入休闲旅游元素,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把废弃采石场改造成为城市休闲农业公园、生态公园等旅游景区。在改造模式上,体现从传统的生态恢复单一目标到生态保护、休闲旅游开发等多目标的改造模式转变。 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一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利用为例。该废弃采石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总规划面积约2964亩,主要由6个已经废弃多年的采石场组成。该采石场常年累月荒废,形成6个蓄水大坑,最深的深达数十米。采石场现场千疮百孔,并形成峭壁和积水状态,石头松动,极容易发生坍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的大岗石场已作为垃圾填埋场之用,基本被填平,现场垃圾散发阵阵异味,臭水横流,生态环境极差。采石场之间有若干荒废的山丘,植被数量较少,种类单一,景观性较差。而采石场北面分布两个植被较好的小山头、大面积的水塘等岭南乡村景观,环境较有特色。(图1)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121 专题十 城中村改造模式专题研究 目录 第一部分 国内城中村改造模式综述 (122) 1. 城中村改造模式 ............................................................................................ 122 1.1. 从规划改造方式来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 ......................................................... 122 1.1.1. 异地迁建 ....................................................................................................... 122 1.1.2. 就地改造 ....................................................................................................... 122 1.2. 从改造主体来分析城中村改造模式 ................................................................ 122 1.2.1. 政府主导型的改造模式 .................................................................................. 123 1.2.2. 开发商主导型改造模式 .................................................................................. 123 1.2.3. 村集体主导型改造模式 .................................................................................. 123 1.2.4. 开发商、村集体共同主导型改造模式 ............................................................. 123 2. 城中村类型及其适用改造模式 ....................................................................... 124 2.1. 典型“城中村” ............................................................................................ 124 2.2. 准城中村 ....................................................................................................... 124 2.2.1. 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的准城中村1 ................................................ 124 2.2.2. 区域位置不佳,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准城中村2 ............................................ 124 2.3. 景中村 .......................................................................................................... 124 2.3.1. 用地性质为风景旅游及文物保护用地的景中村1 ............................................ 124 2.3.2. 公建市政配套不完善的景中村2 ..................................................................... 124 2.4. 小结 .............................................................................................................. 125 3. 我国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对比分析 ............................................................. 125 3.1. 深圳城中村改造 ............................................................................................ 125 3.1.1. 有关政策 ....................................................................................................... 125 3.1.2. 渔民村改造实践 ............................................................................................ 125 3.1.2.1. 基本状况 ................................................................................................ 125 3.1.2.2. 存在问题 ................................................................................................ 125 3.1.2.3. 改造思路 ................................................................................................ 125 3.1.2.4. 改造评价 ................................................................................................ 126 3.2. 珠海城中村改造 ............................................................................................ 126 3.2.1. 有关政策 ....................................................................................................... 126 3.2.2. 水湾头村——山水华庭改造实践 .................................................................... 126 3.2.2.1. 旧村状况 ................................................................................................ 126 3.2.2.2. 拆迁补偿方案(主要部分) .................................................................... 126 3.2.2.3. 改造方案 ................................................................................................ 126 3.2.2.4. 改造评价 (126) 3.3. 广州城中村改造 (126) 3.3.1. 广州城中村改造有关政策............................................................................... 126 3.3.2. 广州城中村改造实践 ...................................................................................... 127 3.3.2.1. 以建带治 ................................................................................................ 127 3.3.2.2. 异地重建 ................................................................................................ 127 3.4. 小结 .............................................................................................................. 127 4.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思考和建议 ....................................................................... 127 4.1. 打破城乡二元空间格局、关怀“弱势群体” .................................................. 127 4.2. 提倡公众参与 ................................................................................................ 127 4.3. 社区规划因“村”制宜 . (127) 第二部分 临汾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 (128) 1. 临汾城中村概况 ............................................................................................ 128 1.1. 数量及分类 .................................................................................................... 128 1.2. 村容村貌 ....................................................................................................... 128 1.3. 村民主要经济活动 ......................................................................................... 128 2. 临汾“城中村”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改造模式建议 ........................................ 128 (1)整理空间,对接战略结构——整体集中搬迁 ........................................................ 128 (2)重要地段改造 ..................................................................................................... 129 (3)特色化改造 ......................................................................................................... 129 (4)综合整治 (129)

城市公园体系竣工总结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工程 竣工验收总结 江苏煌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提档升级工程竣工验收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首先我谨代表高邮市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所有建设者对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就本工程的施工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进行汇报。汇报分为工程概况、施工依据、施工组织情况、现场质量控制措施、进度控制措施、安全文明施工、工程技术资料整编情况、工程质量评定等八个部分。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高邮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高邮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江苏中建业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江苏煌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工程分6个子单元工程,具体划分如下: 环城南路新建彩色透水混凝土漫步道、增设廊架、坐凳、亲水平台、亮化、绿化及沿线风光带改造; 蝶园广场增设笼式球场和健身器材; 运河东堤增设亭廊、坐凳、健身器材、完善公厕标识及屋面维修; 北澄子河增设健身器材、坐凳、桥下空间亮化、宣传标识标牌、并对损坏廊亭进行修缮; 大小淖河增设笼式球场、健身器材、廊亭及宣传标识标牌; 文游广场增设廊亭、坐凳、健身器材、人文雕塑及宣传标识标牌; 二、施工组织情况 (一)、建立技术管理制度 项目部所有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先进行自审,然后会同业主、设计、监理进行会审,以便正确无误地施工。 (二)、施工队伍的选择 根据施工部署中确定的组织机构,安排技术管理骨干,并配合项目施工管理层,同时配置技术熟练能打硬仗的施工作业队伍进行该工程的施工。 (三)、与监理单位协调 1、树立监理意识,熟悉监理工作程序,严格按照业主及监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接受监理的检查和验收,出现问题时和监理商量,并按照监理要求,予以整改。杜绝了现场施工人员不服从监理工作的不正常现象发生,使监理的一切合理指令得到了全面执行。 2、施工过程中,努力为监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按监理程序办理,不靠监理把关来替代自查自检。 3、进入现场所使用的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器具、设备等主动向监理提供产品合格证及质量认定证书,并主动递交检测结果报告。对分部、分项工序的质量验收,严格执行“上道工序不合格,

城市公园的设计与改造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方法研究 XXX STUDIES ON THE METHODS OF URBAN PARK RENOVATION DESIGN Mou,Moumou 20XX年 X 月XX日

摘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具有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在中国经济与城市化飞速发展、人们对公共生活期望不断改变的背景下,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传统模式的城市公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景观面貌衰退、设施陈旧、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因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生活及大众审美观对公园功能与景观效果提出的新要求,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建设方在改造过程中也暴露出大量改造观念和改造方式上的问题。因此,如何通过改造,更好地维持城市公园在生态、景观、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适应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已成为时下的热点问题。研究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系统性理论不多。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园改造经典案例的分析研究,结合“有机更新”、生态恢复设计、环境行为学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在园林设计中实际运用的经验,提出了城市公园改造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公园;公园改造;园林设计;设计方法

ABSTRACT Urbanpark,animportantcomponentofurbanGreenlandsystemanda substantialvehicleofculturallifeoftheresidence,providesthefunctionof leisureandentertainment.Underthecircumstanceofhighspeedeconomy expansionandurbanization,thetraditionalurbanparks,builtin1950-1960,are confronted with unprecedented crisis because the new demands for urban parkgeneratedfromnewurbanlivesaregettinghigherandhigher.Many problemssuchaslandscaperecession,facilityobsolescence,eco-environmentdegradationhavebeenaccumulatedinthetraditional system. Furthermore,some problems on value and method are exposed from thegovernmentlevel.It’safocustobettermaintaintheurbanparks’sustainabilityonecology,landscapeandcultureandtomeettheneedof differentusersandindifferentperiodsaswell.Therefore,toinitiateapiece of research on how to renovate urban parks is an urgent issue. The research in thisfieldinChinaisjustinthestart-upperiodbyfarandtherearefew systematic theorie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hroughtheclassiccasestudy,domesticallyandglobally,basedonthe 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oriessuchasorganicrenewal,eco-restoration design,logicalenvironmentalbehaviortheoryandsustainability,thisarticle issues a structure on how to make renovation design of urban park. Key Words:UrbanPark;RenovationDesign;Landscape Design; Design Methods

深圳市城中村改造与具体改造案例分析

《京基水贝拆迁组—拆迁改造研讨会》 时间:2011-7-28 地点:水贝村京基旧改办公室 出席人:游力勇崔文来朱喜荣胡唐娟邵雷 主持人:邵雷 议题:深圳市城中村现状与旧改案例分析 章程: ◆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成功改造案例共享与失败案例分析 ◆结合案例集思广益为水贝项目出谋划策(研讨) ◆未雨绸缪下步工作应注意的地方(研讨) 一深圳市城中村现状分析与改造的必要性 城中村问题主要存在于我国南方某些城市由于改革开放和特区政策带来经济的飞跃城市化浪潮急速席卷各地部分村落转眼间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而发展初期政府因无力妥善安置村民不得已划定某些特殊地块作为原村民居住和维持生计的空间这些地块基本保持以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村民面对着周围疾风暴雨式的城市发展为寻求土地空间的最大利用自发地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对这些土地进行几乎是无序地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今天所谓的城中村问题。 1. 深圳特区内城中村现状分析 广州市有着138个城中村,杭州市有101个城中村,武汉市有147个城中村,没有哪一个城市像深圳这样有这么多的城中村,特区内共有173个自然村,约十万栋农民房,大部分高达5—8层,有不少超过10层,面积总量逾1亿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城中村居住人口规模超过了500万。 城中村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档次的一个“瓶颈”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这里房屋建筑质量差,人员复杂,卫生状况恶劣,消防隐患大,治安问题突出。片区通过功能改造与综合整治已难以奏效,拆除重建迫在眉睫。 2. 改造必要性 A 这是提升市容市貌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城中村地区功能定位模糊、土地使用性质的混乱、建筑物布局的随意性和风格的混杂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对城市空间总体规划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影响市容。从而降低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市政建设来讲,城中村市政建设严重滞后,水电设施、排水管网、消防设施及其他公共设施等与城市整体严重不配套, 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因此, 要实现城市发展一体化,必须改造杂乱无章的城中村,使城中村物质形态融入到城市整体中。

公园规划设计文献综述上课讲义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文献综述 1、城市公园产生背景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休息地,是市民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日常生活和身心再生所必需的“平常景观”,是居民日常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公园设计在地块划分时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绿色块,而是弥漫于整个城市用地中的绿色液体[1]。 随着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环境的恶化,以及人们对于休闲游憩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的生态园林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是城市生态园林环境的重要体现。所以,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城市公园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2、城市公园的发展 2.1西方园林的发展 纵观世界造园的发展,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而服务于大众的公园出现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公园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城市的发展以及更重要的是,随着民主思想意识的诞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 早在19 世纪末,西方城市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开始建造公共绿地等城市景观系统。1880 年,著名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便成为了世界公园景观设计和建设的蓝本。之后,公园景观又逐渐开始结合灯光、建筑艺术、休闲设施等等元素[4]。 2.2我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历史始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的定论。但从园林建筑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园林主要是供游憩、文化娱乐、起居的要求而兴建,而使用者则必须占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劳动力,才有可能建造供他们游憩享乐的园林。故而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园林大多数为皇家园林或权贵大臣的府邸园林,同时寺庙园林也是我国古代一笔财富。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提出将广州的越秀山辟为公园(现为越秀公园),当时的一批民主人士也极力宣传西方当时诞生不久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积极响应倡导筹建公园。于是在一些城市相继出现了一批公园,并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植物展示、儿童活动、运动、展览等设施功能,但1949年前我国的公园数量还是很少,容量也很有限。 跨进21世纪,我国城市公园的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建设生态城市和发展旅游事业直接刺激和促进了城市公园的发展,使城市公园的数量猛增,投入规模加大[3]。 3、城市公园的设计要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 现代城市公园的艺术景观设计在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中,已由普通的城市广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及部分城市的具体做法

我国城中村改造的主要模式 一、珠海模式 珠海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房地产商改造开发城中村的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决策引导,制定改造规划,出台改造优惠政策的作用。改造的主体为房地产商,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引入有实力的开发商,由开发商筹集资金完成改造工作。改造方式为拆掉旧村彻底重建,建设商品房和商品房化的安置房。拆迁补偿方式为实物补偿为主、货币补偿为辅,补偿比例为1∶1(补偿标准以内)和1∶1.2(未达规定面积)。土地权属由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转让期限为70年。体制变更方面有撤村(委会)建居(委会),村民变市民,村办企业改股份公司,村民变股东等。 二、广州模式 广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引导村民自行开发改造、不允许房地产商进入的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制定政策,出台优惠、扶持政策,积极引导的作用。改造的主体为村集体和村民,政府提倡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出资为主,区财政拿出一部分配套资金,由城中村自行改造开发,不允许房地产商介入。改造方式为重建、改建与维护相结合。拆迁补偿方式由各城中村根据具体情况自定。土地权属由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体制变更方面有撤村(委会)建居(委会),村民变市民,村办企业改股份公司,村民变股东等。 三、杭州模式 杭州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由政府统筹改造城中村的一种模式。政府在改造中起着组织作用,市政府负责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定和工作考核,市规划局负责编制城中村改造的规划,区政府统一运作、统筹平衡本区城中村改造。改造的主体为区政府,区政府享受市政府在土地运作方面的部分权限,统一运作、统筹平衡撤村建居村的全部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后由政府招标建筑公司建设安置村民的农转居多层公寓,部分地块用于出让以解决建设资金平衡需要,这类地块由各区政府会同市土地储备中心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城市公园是公众休息、游览的园林,公园的建设、维护和改造都应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园林建设理念。城市公园中的空间,设施等不但要充分考虑公众休息、游览时的行为和心理需要,还要尽量满足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怎样营造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园,使之真正成为居民的亲近休闲场所,继而论证了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人与天调,天人共荣",并结合实例印证这些理念.论文还简要地分析了生物的多样性与城市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主张为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创造不同的生态环境以实现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最后论述了城市景观的特色,指出竞相模仿的时风是不能形成特色的病因,而治病的良方是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主要理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要因地制宜而不要因“宜”制地。已经成为设计师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提高和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生态设计是直接关系到景观设计成败以及环境质量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创造更好的环境、更高质量和更安全的景观的有效途径。但现阶段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生态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环境生态效应、生态工程技术、人的环境心理行为分析等方面都比较薄弱, 没有适用于它的生态学原理作为其生态设计的理论基础,把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融汇到景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因此,我国景观的生态建设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 就可操作性的方法还需进一步探索。现代景观环境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环境的属性,要体现为人所用的根本目的,即人性化设计。在设计概念

上要强调整体设计观,这样的现代景观环境才不至于成为东拼西凑的杂乱无章之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每一个细部的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不只局限在当前的规划,服务于当代的人类,而且应是长远的、尊重自然的、维护生态的、切实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空间。 1.公园景观设计理念思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上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而城市公园逐渐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其可为人们提供休憩娱乐的场所,公园景观设计的逐渐得到重视,鉴于城市公园的作用,其更应该在设计上从产生意图出发考虑。笔者通过实践,分析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应当遵循以下的设计理念为基础。 1.1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场地原有的肌理及原生态基础,加以保护性改造,通过河涌、河岸、公园的不同水生态设计,形成一个自我净化系统;整体规划河涌网络纵贯的本区,保持这一生态廊道的连通。同时通过设计有生态绿岛,具有家具抽象符号和长度标听环形单车径及散步跑步径,穿行于绿色生态景观空间。同时,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整合地块周边生态系统,完善生态自我修复,打造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本公园项目地处乐从家具、钢铁商贸区西侧,且与沙?虼搴透鸢洞甯挥形幕?历史的两村紧密联系,其公园设计特点应当融合现代与历史两个方面,体现现代商贸的风采,又延续历史文化传统,充分体现商贸风采与传统记忆 1.2城市的互补作用城市公园作为日后发展居住区的一个重要辅助设施,通过设计一个全开放的公共绿地,营造山丘、树林、河流、浅滩、湿地不同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环境,与居住小区内部庭院功能起到互补作用,为都市生活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 1.3超前意识公园设计中导入安全避难防灾理念,预留大片开放空间,作为紧

“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谈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路线

“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谈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路线 发表时间:2018-12-17T15:40:14.1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邵雅彬 [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诸如土地资源短缺、增量建设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规划重点工作。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面临着诸如土地资源短缺、增量建设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城中村改造已经成为城市规划重点工作。“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更是城市规划的重点,大数据平台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基础数据。文章主要就“城市双修”规划中的城中村改造技术路线进行简单分析,促进城市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中村改造;技术路线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衍生品,即介于非城非农之间的行政单位。这一地区内的土地被征用,原住地的农民身份集体演变成为居民,但其生活方式等却没有同城市相接,从而导致诸多矛盾产生。村落在城市发展之初仍是处于城市外围的传统农村聚落,随着城市快速发展,逐渐被城市包围。对于城市中存在的这一特殊现象,在“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进行处理时不能粗暴采取推倒重建的模式,城中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独特的地域特征。在进行改造时,要帮助城中村进行转型,同时不能怕破坏其原有空间肌理,积极应用修补思路对城中村进行综合治理,使城中村成为城市中具有自身特点组成部分。 1.城中村发展现状 1.1城中村简介 顾名思义,城中村即都市中的村庄,通俗来将就是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大量农村耕地被征用,原住农民生活地区生产方式改变,但收入来源仍需依靠已发生变化的居民区。城中村属于城市一部分,但其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经济文化理念等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城中村发展也无法跟上城市步伐。城中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城镇化水平提高方面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其与城市的协调性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城中村的改造升级迫在眉睫。 1.2城中村现状特点 1.2.1结构混乱 城中村虽属于城中组成,但其结构规划并未纳入城市的最初规划当中,因此城中村内部的结构较为混乱,私搭乱建问题突出,常见的有握手楼、贴面楼等。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相对距离非常小,且内部建筑密度普遍较大,因此建筑内部的采光以及通风等都不符合相关要求,长期居住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建筑的建造都缺乏一定的布局规范性和设计性,总体空间结构混乱。私搭乱建的建筑也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们活动受到影响,生态绿地面积缩减,共同空间被压缩,严重影响与城市的有效衔接。 1.2.2建筑质量瑕疵 城中村建筑普遍存在质量瑕疵,内部建筑风格混杂多样且多年久失修,加之多次拆改,建筑整体设计受到破坏。建筑的建设只考虑经济问题,因此事关原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抗震性以及防火性要求都不达标,对于建筑的后续维护措施也不到位,因此建筑质量问题堪忧。 1.2.3城中村社会管理缺陷 城中村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复杂的结构,成为了犯罪行为的高发地段。“黄赌毒”问题曾非常泛滥,虽然随着社会法治的完善已经得到了有效整治,但仍存在很多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扰乱城中村秩序治安。城中村内房屋租金较低,因此大量流动人员聚居,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主导的寻衅滋事、聚众赌博以及卖淫嫖娼等违法案件频发,对内部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极大不良影响。 2.“城市双修”规划背景的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路线 2.1综合评估 城中村内部存在很多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痕迹,很多人文景观中也蕴含着较多的城市记忆。因此,在“城市双修”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需要经过事前大量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数据对城中村现状进行评估,最大限度保留城市相关的历史以及和人文景观,凸显出城中村的独特性。在实际的城中村改造中,对于城中村的原有的交通线路最大限度保留,改造也只限于对街巷中存在的硬件设施进行修补,结合城中村需求对设施升级,使之形成独特的街巷文化。综合评估后的城中村改造更多的关注到内部居民的生活方式,在不破坏原本居民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提升环境质量水平,吸引更多的人们去感受城中村的独特文化。 2.2改善升级建筑建设 上文中对于城中村的建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介绍,在进行城中村的改造时要在重视传统建筑元素基础上满足现代生活要求。科学的改造手法也是城中村改造的技术要点之一,对于城中村的空间再利用要尊重原有的空间作用,并根据现实需求对空间进行功能重组。关于建筑风格,要最大可能保留年代久远建筑的传统装饰符号,形成与城市不同的地区特色。 2.3改善生态环境 城中村的生态环境改良主要通过整治城中村空间结构、增加内部绿色景观植被以及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等措施进行。对于广场等公共空间建设要配合城中村整体结构的调整,在城中村与城市的交接地带设置更多的半开放空间,切实城中村与城市的空间连接,打破两区域之间存在的割裂感。在生态建设的帮助下,使城中村与城市在发展中逐渐融合统一,进而形成带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景观。 2.4数据监控系统的应用 城中村改造需要应用到的数据规模庞大且涉及内容广泛,包含影像资料、互联网数据、建筑设计资料以及移动端信息技术等。在海量的数据信息咨询中查询城中村改造需要的数据,且数据要符合“城市双修”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有监控系统的帮助。数据监控系统可以帮助城市规划人员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概括,且整体系统的执行性较强,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收集完毕城中村所需资料,增加城市规划科学性。 结语: 综上述,“城市双修”规划背景下的城中村改造重点在于对现有问题进行整合分析,对存在问题采取最适合方式进行解决。通过对城市空间的修复维护,更好凸显城市自身特点,提升城市功能性,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升级,促进人们生活方式更加便捷。在保障“城市双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报告 总结

城市景观设计总结报告总结即是个化零为整的过程,总结归纳,从而提炼出所学的精华。本学期城市景观设计课程通过①广场景观规划设计②公园规划设计③大型主题旅游景区规划设计④居住区规划这四大块主题内容展开,内容包罗万象:涉及设计,交通,照明设施,大众行为心理学等等内容着手阐述。通过此次的总结报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具有良好梳理性的整理,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驾轻就熟。景观设计是满足于功能要求、舒适性、技术性、安全性、和谐性等要求前提下来满足大众审美评判标准。城市景观包括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景观的六项基本类型,包括城市建筑、道路、绿地、广场、水景及城市照明景观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并对城市景观进行了理论总结。首先谈及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广场是可以供市民聚集的空地,指面积广阔的场地,特指城市中的广阔场地。是城市道路枢纽,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通常是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场所。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在设计时必须满足设计三元素:①视觉景观形象②环境生态绿化③大众行为心理。这三点任何设计中都尤为重要,这是达到人与景观和谐的必要条件。除考虑设计三元论外,在设计前,给广场的主题定位也是重中之重,例如是瞻仰性,或是娱乐性还是文化性等等等;接着考虑广场从其地理位置,人流层次,形象风格等来确定广场的定位,这些均是设计前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在设计风格的取向确定后即是对实际实用性的考量,例如广场的容量,道路规划,照明设施等公共设施。广场的容量并不只局限于人流量,也要考虑到景观建筑的容量;广场景观建筑小品设计通讯设施、雕塑、阅报栏、垃圾桶、铺装等等;景观建筑的照明包括①基础照明②庭院灯(即景观灯)③草坪灯等等。宜居城市的标准之一是市民生活是否闲适。具体反映到城市广场上,就是看是否有充盈的市民活动。在西方城市广场,按照过去传统的遗留,或多或少保留有中世纪来就存在的市民生活细节。比方说,罗马的“鲜花广场” ,现在仍然是市民购买鲜花的场所。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即便最热闹的中城地区,在周末时,市政府也会在专门路段封闭车辆进入,组织“街市” ,让附近居民有购买时蔬水果、自由交往的邻里空间。与之相比,中国的广场设计当下应该不再是强调城市有多少标志性建筑和体面的广场,而是看看这些标志性建筑和广场究竟有多少“亲民度” 。接着讲划设计。公园, 的园林,而现府修建并经观赏区和供玩的公共区城市生态、防用。而现代的到的是公园规古代是指官家代一般是指政营的作为自然公众的休息游域。具有着改善火、避难等作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公园的概念即是一大块草地供人们休闲娱乐,晒太阳,运动等等;它是公有的,面向全体人群。①公有,草地,树木,花,自然景观占大部分,人工构筑的景观为次要是公园的景观形象特征;其②景观分为可变色景观(即人工建筑物)和不可变色景观(即自然景观)两大类;③公园需包含动物、植物、水体、地形、游乐设施、园林建筑和人群这几大要素。突破传统意义的公园概念,当今城市公园这一理念正在飞速兴起,并越来越受推崇,创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相当重要。城市公园也是城市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大批园林绿地的建设,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局部小气候的改造有明显效果,使粉尘、汽车尾气等得到有效抑制,在改善现代城市生态和居住环境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开创了城市公园的先河。我国目前的城市公园都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创建发展至今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时代的缩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审美观念也随之逐步的改变和提高,城市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元化。各地普遍新建旅游景区或是楼盘开发,城市公园的发展则相对忽视,自身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城市公园景观调研报告

以金鸡湖广场及周边绿地景观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调研报告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论文 姓名 孙雨静 1120122230 史心怡 1120122209 沈 烨 1120122217 司 竹 1120122227

调研概述及目的:对金鸡湖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在对现有资料的大概了解 上进一步体会城市公园景观在城市中所发挥的的重要意义。将对公园景观总体布局的宏观把握与对景观要素的设计手法、广场道路尺度规划的微观局部相结合,展开分析调研。 关键词:生态,城市绿化,空间尺度,植物配置,金鸡湖 正文: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是城市的绿洲,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重要场所,对美化城市面貌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作用。而同样的,作为一个城市绿地景观系统,在顺应自然,营造生态空间的同时,其总体布局和空间形式,以及尺度把握,无疑也是我们值得推敲和借鉴的。 金鸡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即苏州古城区和新区以东,在地理位置上属于苏州中心地带。(图1-1)金鸡湖地区是苏州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占地约12平方公里,为园区的城市湖泊公园。金鸡湖具有无以伦比的风景资源,占地约7平方公里,其环湖地区可以开发成为一个临水的区域性现代休闲娱乐空间。 图0-1 园区中轴线布局 Ⅰ因地制宜环境引导下的总体布局及规划理念 金鸡湖是在苏州市东区——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部位,其水域面积7.38km2,比著名的杭州西子湖还大1.88km2,定位是开放的城市湖泊公园,因而它必须符合园区的总体规划,园区的总体规划是将中新合作的70km2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均遵循如下规划布局原则,即从北往南依次为工业区、居住区、中心商贸区、居住区、工业区,东西向以苏州干将路的延伸线为中轴线,而金鸡湖正像串在这根轴线上的一颗明珠。设计师在对湖岸周围地块进行一定的分区以后,开始了“创造性保护”的规划。 1969年,克罗(D.S.Crowe)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它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