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思考

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思考

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思考
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思考

十八大以来,随着国际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从社会上热议经济“L 型趋势”,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又作出了“新的发展理念”的重大分析和判断,并通过三去一降一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要求。

一、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出

2015年10月29日,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2017年10月18日,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并对此作了专门的说明和部署,同时,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2018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上述主要预期目标,考虑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符合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国宪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为什么要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怎么做,成为上到治国理政、下到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热门话题。

二、高质量发展的涵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发展,也应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

在国家治理宏观层面,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在经济领域则要求经济均衡发展,实现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方式转换和动能转换的四大转变,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在中微观层面,要重视国民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区域结构等的升级,把宝贵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建立在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的提高之上,而非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大。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面临新征程,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关键。

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涵丰富、领域广泛。如何将党中央国务院新的发展理念、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部署,落实到经济领域、行业产业和具体企业上,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十九大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并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任何一个公民、企业都应该深刻领会新时代的基本方略和发展方向,并紧紧围绕精神实质开展工作。

具体到个人的本职工作,无论是从事债权性投资,还是将要开展的股权型投资,都离不开对被投资企业的分析和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这个企业是否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是否值得长期投资?应该有哪些具体指标进行评价?如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思考、反复摸索。综合新的发展理念,结合企业可能的实际情况,从产业地位、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发展速度、社会责任五个维度选取合适的指标进行分析。

3.1产业地位

一个企业要谋求高质量发展,就要仅仅围绕国家发展目标及相关规划,做好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行业选择,在选定的行业里面深耕,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谋求较高的产业地位。

3.1.1市场份额指标

市场份额是指一个企业某种产品的销售量(额)在市场同类产品总量中的比重。通过市场份额指标的分母,我们可以分析产品的市场规模,分析该产品是否存在行业“天花板”现象,通过市场份额指标的分子以及比重的大小,我们可以分析企业在该行业的地位,并分析这一产品是否有市场的定价权,是否具备规模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1.2业务毛利率指标

业务毛利率业务毛利和业务收入的比例。通过业务结构可以分析企业的业务开展是否清晰反映了企业自身战略定位和产业规划,同时,通过业务毛利以及毛利率进行同比,可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地位,在同行中是否有成本竞争优势,是否具备低成本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3.2经营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指是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例,用杜邦分析法,还可以进一步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体现销售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体现总资产经营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以及体现资本运营能力的权益乘数,是集中体现企业盈利能力、资产使用和财务杠杆综合运用的一个指标,通过净资产收益率和分解指标的分析、比较,可以分析一个企业是否是有发展的,发展是不是有质量的,是最能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综合经营能力的指标。

3.3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新发展理念下,一个企业是否有可持续发展,也要看其是否在研发和品牌上的投入程度。

3.3.1研发投入比重

是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我们要通过研发投入分析,从研发投入资金和研发人才数量两个方面,与企业历史投入进行比较,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比较,同时,考虑研发投入后,企业专利、发明等产出数量的产出情况,产品转化率情况,并与同行进行比较,去评价企业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

3.3.2品牌美誉度。

是市场中人们对某一品牌的好感和信任程度,它是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应该有好的企业形象,有一定的口碑,甚至顾客有较高的忠诚度,我们可以通过专业调查机构,获取企业品牌排行甚至品牌价值的排名,去分析判断企业品牌美誉度如何。

3.4发展速度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是说高质量发展就不要增长了,而是要求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平稳的协调增长。因此,我们评价一个高质量企业的发展速度,关键要看这个发展的速度是不是平稳的,因此,不能只看某一年的增速,某一

年的增速可能是恰逢企业所处周期性行业的高峰期,也有可能是企业偶发性收入、盈利提高了增速。也不能因为忽高忽低而取简单的平均数,大起大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因子,而是应该通过多年复合增长率的算法,平滑掉近多年增速中不合理的部分,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否符合高质量发展企业的要求。

3.4.1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

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反映企业市场开拓的变化情况,多年的复合增长率是否平稳,反映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是否相对稳定。

3.4.2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

扣非净利润是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由于非经常性损益不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的,如果不扣除这些项目,看净利润指标会有很大的迷惑性,有些企业非经常性收益比正常生产经营收益还大,却是不具有可持续的,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能合理反映企业发展的盈利质量如何。

3.5社会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