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期末巩固练习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期末巩固练习

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社会由是由无数个人结成的一定社会关系的有机整体(如图所示)。以下能正确反映右图寓意的是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身份是法律确定的

②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每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 ①②③④

2. 阿里巴巴马云建立乡村教师奖——每年奖励优秀乡村教师1000万、京东刘强东做“村长”,五年内全村家庭平均收入提高十倍……这些行为告诉我们

①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②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获得丰厚的回报

③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认真分析如图的漫画信息,漫画主要告诉我们

①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为科技创新搭建新的平台

②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这句话说明了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③礼主要体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5. 2016年,铁路部门规定:乘客在动车组列车吸烟,除接受罚款外,还需持本人身份证到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书,方可再次购买动车组车票。下列对这项规定理解错误的是

A.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

B.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C.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这启示我们要遵守规则,创建美好生活

6.漫画《自由与规则》中打手机的这位男士

①没有认识到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认为自由

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的③否定了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

自由的保障④没有意识到自由和规则是对立的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 杭州市图书馆从2003年开始,允许乞讨和拾荒者入内阅读,当有人质疑图书馆向乞讨者开放有碍观瞻时,馆长回答:“图书馆是社会公共资源,我无权拒绝他们来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①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③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④尊重使社会和谐融洽,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下列有不利于培养我们理性精神的有

A. 感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B. 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C. 只看到国家发展的成就,不能正视祖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9.鄂尔多斯的美丽风景、神奇草原、民俗文化……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作为鄂尔多斯的小主人,与人友好交往,我们不应该

A.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B.尊重自己、盛气凌人

C.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D.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

因祸福避趋之。”下列名言与上述名言主题一致的是

A.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D.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11.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②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③社会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④人民利益至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 吴某因扰乱市场秩序被人民法院处以拘役,贾某因拒绝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被拘留。他们的行为按违反法律的类别分别属于

A. 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 犯罪,行政违法行为

C.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 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13. 右图表明了违法行为和犯罪两个概念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不能用类似图形表示的有

A.主刑——拘留

B.刑罚——主刑

C.附加刑——驱逐出境

D. 社会规则——法律

14. 王老伯是个字画收藏爱好者,如今已经70多岁了。他想立下遗嘱,打算在死后将这些字画捐给当地的博物馆。能为王老伯提供专门法律服务的机构是

A. 律师事务所

B. 人民法院

C. 公证处

D. 法律援助中心

仔细阅读右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的主人公(小学生)此时

①应该不顾一切,立即冲进去和小偷搏斗②遭遇危险情境,要冷静、沉着、机智③应该选择最佳方法,确保自身安全④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16.以下说法不能支持这位主人公那样做的是

A.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B.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

C.这样做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还会伤害了自己

D.我们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17.江苏快递小哥吕凤军在送餐过程中,突遇一名男子当街持刀行凶,他随即上前夺刀并将行男子制服。民警赶到后,吕凤军已赶路去送餐了。对此,下列认识你认同的是

①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吕凤军责任的来源是法律的规定

②承担责任有获得回报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物质方面的回报

③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④关爱传递着美好的情感,给人们带来了温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 对如图漫画《责任》认识正确的有

①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②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③很多人在为我们的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④只有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9.小明周末在公园里玩耍,突然看到有个小孩不慎掉到了湖里,不会游泳的他什么都没想就

去救人……结果,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就此你觉

小明的救人的行为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②要善于做出明智的判断,学会保护自己

③关爱他人,要尽己所能④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0.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欣赏他人④学会换位思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21.对前一段时间热播的《战狼2》,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国家特别关注人民的利益,人民都无比热爱自己的祖国。”下列说法不能正确体现这一点是

A.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B.我们要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个人利益才可能实现

C.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二者可以完全等同

D.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22.以下行为损害我国国家核心利益的有

①台独势力破坏、阻挠祖国统一大业②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③2016国际钢管舞运动锦标赛上,因赛事组委会始终未悬挂中国国旗,集体宣布放弃决赛资格④印度军队非法进入我国洞朗地区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3. 谢觉哉说:“人生最大愉悦,是自我的劳动得到了成果。农民劳动得了收获,工人劳动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②只有继续发扬实干精神,才能用我们的劳动创造新的辉煌③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④每个岗位的劳动者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4.中学生小强常常上网关注一些特别的信息,一次他发现了以下漫画中的行为,及时向有关部

门举报。从个人角度讲,小强这样做,是因为

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③公民应该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

④维护国家安全主要靠国家安全部门和军队,并不是人人可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5. 2016年9月13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责任担当”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以下属于“责任担当”的是

①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②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社会

③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④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简答题(26题14分)

26.情境题(14分)

以下是中学生小明生活中的两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小明从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组自愿者活动漫画。

(1)漫画中的志愿者向我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4分)

(2)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亲社会行为?(4分)

情境二:小明与同学小强一起过马路,他们遇到了红灯,小强说:“没关系,只要没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3)小明应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4分)

三、材料分析题(22分)

27.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谈到互联网时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互联网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材料二:16岁的小强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及其喜欢上网,自从在微信加了一个群,结识了一群电脑“高手”后,沉迷于网络,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后来在微信群通过“抢红包”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经常盗窃他人财物等,被公安机关拘留。最后,他伙同群里的“高手”,实施网络诈骗,因为涉及数额巨大,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五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人民币。

(1)你对材料一中“互联网如果用不好,也可以是潘多拉的魔盒”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4分)(2)材料二中小强的行为中属于不良行为的是?(2分)

(3)请你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说明判定小强罪与非罪的标准?(6分)

(4)小强从一个优秀学生变成一个罪犯,从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和预防违法犯罪的角度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0分)

四、实践探究题(14分)

28.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活动内容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以“建设诚信中国,你我共同参与”为主题开展小组探究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请你参与活动。

信息一: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 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信息二:漫画

信息三;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我分析】(1)上述三则信息分别说明了什么?(6分)

【我归纳】(2)三则信息共同说明了什么?(2分)

【我践行】(3)我与诚信同行,中学生应该如何践行诚信?(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CBBDB 6-10BDCBB 11-15BDACB 16-20 CDDDB 21-25 CBDBD

26. 26.(1)①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②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③乐于助人;④帮助他人、关心社会;

⑤敢于承担责任,⑥亲社会行为。(答出任意一点2分,共4分)

(2)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我们要学会主动关心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⑤积极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任意两点4分)

情境二:(3)不闯红灯,(1分)并且阻止小强和其他行人的行为,等绿灯亮了再过去。(1分)(只答出自己不闯红灯只给1分)

(4)角度一:①维持秩序靠规则,人人都要自觉遵守规则。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③遵守社会规则,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④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任一点2分)

角度二:①我们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②是关爱自己生命或者他人生命的表现。③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的表现。(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7.(1)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②沉迷网络影响学习过和生活③危害身心健康④影响现实的人际关系⑤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⑥不当使用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这时,网络是潘多拉的魔盒。(任意一点2分,共4分)

(2)不良行为:①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1分)②经常旷课、夜不归宿。(1分)

(3)(标准)①严重社会危害性(1分)——(结合材料)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性。(1分)

(标准)②刑事违法性(1分)——(结合材料)触犯了《刑法》(1分)

(标准)③应受刑罚处罚性(1分)——(结合材料)判处五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5万元人民币(1分)

(4)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角度: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能答出提高媒介素养即可给2分)②学会“信息节食”。③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前三点能答出其中一点就给2分)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这一点必须有2分)(共4分)

预防犯罪角度:①认识到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或者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这三点答出一点2分)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2分)⑤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分)

28. (1)分别说明了

信息一①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2分)

信息二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2分)

信息三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2分)

(2)共同说明:①诚信无价②诚信的重要性。(答出一点即可得2分,其他能体现诚信重要性的也可得分)

(3)①树立诚信意识。②运用诚信智慧。③积极参加诚信体系建设,珍惜个人的诚信记。(每个要点2分,共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