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学案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学案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学案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 学案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

第1课时硫和二氧化硫

课前自主预习

1.硫单质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硫的物理性质

(3)硫的化学性质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如浓硫酸):S +2H 2SO 4(浓)===3SO 2+2H 2O ,表现还原性。

④与碱溶液反应:3S +6NaOH=====△

2Na 2S +Na 2SO 3+3H 2O ,表现氧化性和还原性。

2.二氧化硫

(1)SO 2的物理性质

SO 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 2)。SO 2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2)SO 2性质的实验探究

(3)SO2的化学性质

3.SO3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SO3是一种无色固体,熔点、沸点较低。

(2)化学性质

SO3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SO3与水反应

SO3+H2O===H2SO4,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②SO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3+CaO===CaSO4

③SO3与碱反应

SO3+Ca(OH)2===CaSO4+H2O

4.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100%。

(3)表示

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

课堂互动探究

SO2的漂白性及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1.SO2和Cl2的漂白性比较

SO2的漂白原理是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Cl2的漂白原理是和H2O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二者原理不同。

2.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1)漂白原理分类

①氧化型

漂白剂本身是一种强氧化剂,利用其强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特点是不可逆。此类物质有:HClO、Ca(ClO)2、NaClO、Na2O2、H2O2等强氧化性物质。

②加合型

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使有色物质失去原有的颜色,当受热时漂白剂从有色物质中脱离,使之又恢复原有的颜色,特点是可逆,如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原有颜色(SO2不漂白酸碱指示剂)。

③吸附型

有些物质的固体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吸附一些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如活性炭、胶体等。

(2)漂白异同点比较

SO2与CO2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

SO2CO2

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味

毒性有毒无毒

溶解

易溶(体积比140) 可溶(体积比11) 性

3.SO2与CO2的鉴别

(1)利用SO2的还原性,用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作试剂,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2)利用SO2的漂白性,用品红溶液鉴别。

典例题组训练

题组一硫的单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①硫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②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含硫化合物

③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

④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硫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晶体;硫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

中,燃烧的产物都是SO2。

2.(双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D)

A.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硫存在

B.试管内壁的硫粉可以用热的碱液除去

C.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的低价态化合物

D.硫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

解析: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A错误。S可以与热的烧碱反应,B正确。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化合时,只能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S与Fe、Cu的反应,生成FeS和Cu2S;氯气的氧化性较强,Cl2与Fe、Cu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化合物FeCl3、CuCl2,C正确,D错误。

(1)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低价态的金属硫化物,而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金属氯化物。如Fe与S反应生成FeS,Fe 与Cl2反应生成FeCl3,从而体现出Cl2的氧化性强于S。

(2)S与氧气反应只能生成SO2,与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3)金属汞洒落在地面可撒些硫黄覆盖,防止汞蒸气中毒,因为常温下,Hg+S===HgS。

题组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3.(双选)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收集SO2并验证SO2的某些化学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选项试剂现象结论

A 酸性KMnO4

溶液

溶液褪色SO2有还原性

B 品红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C 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SO2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紫色石

蕊溶液

溶液变红

后不褪色

SO2有酸性,没有漂

白性

解析: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其还原性,A项正确;SO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2NaOH+SO2===Na2SO3+H2O(或NaOH+SO2===NaHSO3),但无明显现象,C项错误;S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S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SO3具有酸性,但SO2无酸性,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B项正确,D项错误。

4.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未见沉淀,继续通入下列物质仍未出现明显变化的是(C)

A.NH3B.Cl2

C.CO2D.H2S

解析: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不与氯化钡反应,故未见沉淀。若继续通入NH3,则其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铵,进而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

沉淀。若继续通入Cl2,其可以把亚硫酸氧化为硫酸,进而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若继续通入H2S,则其可以与亚硫酸反应生成硫单质。只有通入CO2仍未出现明显变化,故选C。

在分析SO2性质的相关题目时要注意SO2性质的多样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尤其要区分褪色与漂白性的对应关系。

题组三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5.(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褪色

B.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不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不相同

D.将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装有湿润的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漂白效果更好

解析:A项中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才体现其漂白性,SO2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B项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SO2;C项中各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尽相同;D项中SO2和Cl2等物质的量混合后与H2O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从而失去漂白能力。

(1)SO2的漂白原理与氯水不同,其原理是SO2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无色物质分解为原来的物质和SO2。

(2)SO2能漂白品红、鲜花等有机色素,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石蕊等

题组四鉴别CO2和SO2

6.有一无色混合气体,其成分是CO2和SO2,试设计实验证明该气体的成分,并画出装置图。

答案:

将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①中品红溶液褪色,可验证SO2的存在,③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且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验证CO2的存在。

解析:验证SO2通常用品红溶液,验证CO2通常用澄清石灰水,但SO2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验证CO2前应先除尽SO2,一般选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SO2,用品红溶液验证其是否除尽。

(1)鉴别SO2和CO2,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因为二者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现象相同: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来沉淀又逐渐溶解。

(2)要检验SO2、CO2混合气体中的CO2,必须先除去SO2(一般用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题组五SO3的性质

7.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H2SO4

B.SO3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C.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D.SO2、SO3均具有漂白性,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解析:SO3是酸性氧化物,硫粉与过量O2反应只生成SO2,SO2具有漂白性,SO2、SO3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核心素养

1.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沉淀都可以溶解消失。检验SO2、CO2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一般流程如下:

2.漂白性物质分类汇总

【例1】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做如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

则()

A.溶有SO2的品红溶液B.溶有NH3的酚酞溶液

C.溶有SO2的酚酞溶液D.溶有Cl2的品红溶液

【解析】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二氧化硫

的漂白性不稳定,加热时溶液又恢复原来的颜色,所以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符合题意,A正确;氨气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OH-而使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加热条件下,一水合氨易分解生成氨气而使溶液褪色,B错误;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为无色,二氧化硫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C错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使品红溶液褪色,且次氯酸的漂白性具有不可逆性,D错误。

【答案】 A

【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除去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与浓硫酸共热制取SO2并完成相关性质探究(不考虑水蒸气)。

(1)有同学认为制得的SO2中可能混有杂质,其化学式为________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气体成分,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

①为验证并吸收SO2,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装置C 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G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①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取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铁钉中含有的C在加热条件下会和浓硫酸反应生成C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故制得的SO2中可能混有的杂质为CO2和H2。

(2)①装置B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能检验并吸收SO2,若SO2被吸收完全,装置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②装置D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可检验气体中是否有CO2;③装置E中浓硫酸可干燥气体,装置F中CuO与H2反应生成H2O,G中无水硫酸铜吸收水蒸气后变蓝色;④装置H装有干燥剂,其作用为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H2的检验。

(3)①Na2S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故a试管中有淡黄色

沉淀生成;②方案Ⅱ合理,SO2被氧化生成SO2-4,和Ba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此能证明SO2的还原性,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4H++2Cl-+SO2-4。

【答案】(1)CO2H2铁钉中含有的C在加热条件下会和浓硫酸反应生成C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2)①酸性KMnO4溶液(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验证SO2是否吸收完全

②澄清石灰水

③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④防止空气中H2O进入干燥管而影响H2的检验

(3)①a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②ⅡCl2+SO2+2H2O===4H++2Cl-+SO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