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

Table Of Contents

TABLE OF CONTENTS (1)

OVERVIEW AND OBJECTIVES (2)

THREE GROWTH PHASES (2)

GROWTH STAGES 0-9 (3)

VEGETATIVE PHASE (8)

Stage 0 - Germination to emergence (8)

Stage 1 - Seedling (9)

Stage 2 - Tillering (11)

Stage 3 - Stem elongation (14)

REPRODUCTIVE PHASE (17)

Stage 4 - Panicle initiation to booting (17)

Stage 5 - Heading (20)

Flowering (21)

RIPENING PHASE (24)

Stage 7 - Milk grain stage (24)

Stage 8 - Dough grain stage (26)

Stage 9 - Mature grain stage (27)

PRINT VERSION (29)

PERIOD/GROWTH PHASES (29)

Overview and Objectives

This reference guide discusses the growth stages of the rice plant.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s based on the dat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R64, a modern, high-yielding, semidwarf variety, but applies generally to other rice varieties.

This reference guide will enable you to:

recognize the 3 basic growth phases of the rice plant and the stages of development in each phase.

identify the growth stages of a rice plant according to a 0-9 numerical scale. Each number in the scale corresponds to a specific growth stage.

explain the specific physical changes in a growing rice plant.

Three growth phases

The growth of the rice plan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1.vegetative (germination to panicle initiation);

2.reproductive (panicle initiation to flowering); and

3.ripening (flowering to mature grain)

In the tropics, the reproductive phase is about 35 days and the ripening phase is about 30 days.

The differences in growth duration are determined by changes in the length of the vegetative phase.

For example, IR64 which matures in 110 days has a 45-day vegetative phase, whereas IR8 which matures in 130 days has a 65-day vegetative phase.

Growth stages 0-9

These 3 growth phases consist of a series of 10 distinct stages. These stages are numbered and described as follows:

Stage 0 is from germination to emergence:

Stage 1 is called seedling:

Stage 2, tillering:

and Stage 3 is stem elongation:

These first 4 stages make up the vegetative phase, the first phase of rice plant growth. Stage 4 is panicle initiation to booting:

Stage 5 is heading or panicle exsertion:

and Stage 6 is flowering:

Stages 4, 5, and 6 constitute the reproductive phase, the second phase of rice growth. Stage 7 is the milk grain stage:

Stage 8, the dough grain stage:

and Stage 9, the mature grain stage:

Stages 7 through 9 correspond to the ripening phase, the last pha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ce plant.

Vegetative Phase

Stage 0 - Germination to emergence

Seeds are usually pregerminated by soaking for 24 hours and incubating for another 24 hours. After pregermination the radicle and plumule protrude through the hull.

By the second or third day after seeding in the seedbed, the first leaf breaks through the coleoptile.

The end of stage 0 shows the emerged primary leaf still curled and an elongated radicle.

Stage 1 - Seedling

The seedling stage starts right after emergence and lasts until just before the first tiller appears. During this stage, seminal roots and up to five leaves develop.

As the seedling continues to grow, two more leaves develop. Leaves continue to develop at the rate of 1 every 3-4 day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Secondary adventitious roots that form the permanent fibrous root system rapidly replace the temporary radicle and seminal roots.

This is an 18-day-old seedling ready for transplanting. The seedling has 5 leaves and a rapidly developing root system.

Stage 2 - Tillering

This stage extends from the appearance of the first tiller until the maximum tiller number is reached.

Tillers emerge from the axiliary buds of the nodes and displace the leaf as they grow and develop.

This seedling shows the position of the two primary tillers with respect to the main culm and its leaves.

After emerging, the primary tillers give rise to secondary tillers. This occurs about 30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The plant is now increasing in length and tillering very actively. Here is a field with plants at the early tillering stage. Note the tiller size and canopy development due to increased leafing and tiller development.

Besides numerous primary and secondary tillers, new tertiary tillers arise from the secondary tillers as the plant grows longer and larger.

By this stage, the tillers have multiplied to the point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pick out the main stem. Tillers continuously develop as the plant enters the next stage which is stem elongation.

Stage 3 - Stem elongation

This stage may begin before panicle initiation or it may occur during the latter part of the tillering stage. Thus, there may be an overlap of stages 2 and 3.

The tillers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number and height, with no appreciable senescence of leaves noticeable. Ground cover and canopy formation by the growing plants have advanced.

Growth dur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tem elongation. Stem elongation is more in varieties with longer growth duration. In this respect, rice varieti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two groups: the short-duration varieties which mature in 105-120 days and the long-duration varieties which mature in 150 days.

In early-maturing semidwarfs like IR64, the fourth internode of the stem, below the point where the panicle emerges, elongates only from 2 to 4 cm before panicle initiation becomes visible. This slide shows stems which have been dissected to show the length of the fourth internode at the panicle initiation stage.

Maximum tillering, stem elongation, and panicle initiation occur almost simultaneously in

short-duration varieties (105-120 days).

In long-duration varieties (150 days), there is a so-called lag vegetative period during which maximum tillering occurs. This is followed by stem or internode elongation, and finally by panicle initiation.

Reproductive Phase

Stage 4 - Panicle initiation to booting

The initiation of the panicle primordium at the tip of the growing shoot marks the start of the reproductive phase. The panicle primordium becomes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about 10 days after initiation. At this stage, 3 leaves will still emerge before the panicle finally emerges.

In short-duration varieties, the panicle becomes visible as a white feathery cone 1.0-1.5 mm long. It occurs first in the main culm and then in tillers where it emerges in uneven pattern. It can be seen by dissecting the stem.

As the panicle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spikelets become distinguishable.

The young panicle increases in size and its upward extension inside the flag leaf sheath causes the leaf sheath t bulge. This bulging of the flag leaf sheath is called booting.

Booting is most likely to occur first in the main culm.

At booting, senescence (aging and dying) of leaves and nonbearing tillers are noticeable at the base of the plant.

Stage 5 - Heading

Also known as the panicle exsertion stage. Heading is marked by the emergence of the panicle tip from the flag leaf sheath. The panicle continues to emerge until it partially or completely protrudes from the sheath.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一、生育时期的划分:生育时期可从形态、生长和发育、生理特征的角度分为几个时段。 (1)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分期 幼苗期:包括萌动、发芽、三叶等时期。 分蘖期: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以及决定穗数关键时期的有效分蘖终止期。 穗分化期(长穗期):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鞘膨鼓时的孕穗期。 结实期(成熟期) 包括抽穗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栽培上插秧稻又分秧田期和本田期,幼苗期和分蘖期的一部分在秧田期完成,但习惯上称秧田期为幼苗期,插秧后有一段缓秧过程叫返青期,其后再开始分蘖。

(2)从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这是以茎尖质的转变—穗原基开始(穗首分化)分化为标志分期的。 (3)从器官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各以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和抽穗开花期为界。 (4)从生理角度分期 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结实期。这是以产量形成生理为根据的。即营养生长期主要形成供给器官,即吸收器官根和光合器官(源器官)叶;生殖生长期主要形成收容器官(库)颖花和支持器官(流)茎;结实期主要是光合物质和矿物质通过茎流向收容器官库被贮藏起来。为利用方便,常把分蘖期称前期,穗分化期称中期,结实(成熟)期为后期。 2. 常用生育时期的定义及标准: (1)生育期:指种子萌动到新的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期。 (2)营养生长期:是指植株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以前。这一阶段包括出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 (3)生殖生长期:是指植物生殖器官幼穗、花、种子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种子的形成。这一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4)苗期:以幼芽露青50%开始,一直到插秧,整个秧田期为苗期。对于旱育苗,黑龙江省水稻苗期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 立针期:第1片完全叶尚未展开时,稻苗呈针状,称为立针期。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认识水稻生育期基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水稻的生长从种子萌发开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生育期,直到有新的种子成熟为止,这些时期大致分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 苗床、返青、分蘖盛期、分蘖末期 移栽后25天(圆杆拔节) 移栽后40天(穗分化6期末7期始,离抽穗10天)

移栽后50-60天破口前(主茎鱼肚白) 破口前7天、齐穗期、灌浆期

按照水稻各生育期的不同生育特点,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水稻的营 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一般全生育期,早稻约为110天,双季晚稻约为120天,一季晚稻约为130天,一季中稻约为130-150天。不同品种间,生育期差异较大。 水稻生育期示意图 早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晚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一季稻生育期(长江中游)

水稻类型: 按起源分为:籼稻和粳稻。 按生长季节来分:早稻、中稻和晚稻。 根据品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耐旱性来划分:水稻和旱稻。 根据淀粉性状分为:粘稻和糯稻。 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南方地区,温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可以种一季,也可以种两季;北方地区只能种植单季稻。 水稻的栽培方式:抛秧、移栽(人工、机械)、直播(水直播和旱直播)。 水稻生育期需重点关注三个关键节点 1、有效分蘖和无效分蘖(分蘖期-拔节期,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水稻有效分蘖是指在成熟期能抽穗并能结籽10粒以上的分蘖,否则为无效分蘖。有效分蘖决定最终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 只有1-2叶的分蘖为无效分蘖,具有3叶的分蘖有可能成为有效穗,具4叶以上的分蘖一般都能成为有效穗。

水稻各生育期及病害综合防治

1水稻概况 水稻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 1/3,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 45% 水稻分布 国内 水稻生长的最北限是中国的黑龙江省,中国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但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和中国台湾。分为三个稻作区: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 华中双季稻稻作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黔东湘西高原。 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 水稻的适宜生长环境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 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水稻的各生育时期 水稻生长周期大体分两个阶段: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 营养生长阶段 从水稻种子发芽至幼苗拔节期,大约需要90天。这个时期又分4个时期: a.幼苗期,是从水稻种子萌芽到移栽插秧前,一共大约需要35天时间; b.插秧期,是从开始插秧到定植开始生长的这段时间,大约需要7~10天; c.分蘖期,是从插秧开始生长拔节前这段时间,大约需要30天; d.拔节期是从开始拔节到孕穗前这段时间,大约需要15天。 生殖生长阶段 从孕穗到成熟这段时间称为生殖生长阶段,大约需要经过70天时间,共分四个时期: a. 孕穗期,是从开始孕穗到抽穗始时,这段时间大约15天。 b. 抽穗期,从开始破口抽穗起到开始破壳扬花止,大约需要15天。 c.扬花授粉期,从开始扬花到开始籽粒灌浆时止,大约15~20天。 d.灌浆期,从开始灌浆到成熟收获止,大约需要20天时间。 水稻的主要病虫害 水稻苗期主要病虫害 水稻的苗期在五月中旬到六月上旬 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青枯病,苗稻瘟,恶苗病,其中立枯病多是发生在旱育的秧田; 虫害主要有灰飞虱,灰飞虱会传播病毒病。 水稻分蘖期主要病虫害 分蘖期时间为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稻瘟病,稻飞虱,螟虫,胡麻斑病,纹枯病,水稻纵卷叶螟,其中的纹枯病与稻飞虱在这个时期是特别易发生的病虫害。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水稻的生物学特性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水稻品种生育期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

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第二章水稻生产基础知识 1、水稻一生包括几个生育阶段 水稻一生从种子发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直到新的种子形成为止。根据水稻一生不同时期生长发育状况的不同,通常划分为两个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4个生育时期,即秧苗期、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及结实期。 (一)水稻营养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种子发芽开始到幼穗分化前,在这一时期主要是摄取养分长植物体,为过渡到下一发育阶段积累必要的营养物质。营养生长阶段包括幼苗期和分蘖期。幼苗期是指秧田期稻种发芽,出苗到插秧前,分蘖期依分蘖时间和速度不同,又分为分蘖始期,最高分蕖期、分蘖末期等。分蘖期间分蘖数开始时增加较慢,数量少,称分蘖始期,随着稻株同化作用的增加,生长旺盛,分蘖速度加快,分蘖茎数迅速增加以至达到最高分蘖数,称最高分蘖期,最高分蘖期以后,分蘖茎数的增加又趋于缓慢,以至分蘖茎数停止发生,即分蘖末期。水稻发生的分蘖并非都能成穗,只有有效分蘖茎数才是每亩穗数的基础。因此,了解水稻分蘖特性后,在农业生产上就要千方百计的采取促进措施,争取多一些有效分蘖。如果分蘖期光照充足、温度高、环境条件好,栽培上施足基肥,加强肥、水管理,供给稻株充足的营养物质,促使早生快发,就能达到早分蘖,低节位蘖数多,有效分蘖数多,无效分蘖少,成穗率高,保证

在一定面积达到最高的有效茎数。因此,分蘖期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时期。 (二)水稻生殖生长阶段 在生产上如何应用水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的种子形成。在这个时期要吸取大量营养物质,除建造植物体外,还要转化形成生殖器官,开花结实。生殖生长期包括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幼穗形成期从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到抽穗为止。结实期是从抽穗开花到籽粒成熟为止。幼穗形成期间,稻株节间迅速伸长,植株高度增加很快,所以这个时期又叫伸长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每穗粒数多少的重要时期,也是关系到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此期如外界环境条件良好,营养充足,每穗粒数就多,则获得高产可能性就大,反之,外界环境条件不能满足稻穗生长发育,营养条件很差,穗头小,籽粒少,产量不高.从氮素供应情况看,从幼穗分化到抽穗结束,所吸收的氮素数量约占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总量的30%左右,为此,栽培上特别强调在前期施肥不足的情况下,采用施穗肥的措施,补充营养,以增加粒数。结实期是结实率的高低和粒重的决定时期,此期营养条件妤,则结实率高,籽粒饱满,相反,养分不足,影响千粒重,因此,这个时期水稻继续吸收养分,氮素需吸收l0%左右,如此期养分不足,应施粒肥,增加粒重。结实率是指除去未受精的空壳和很早停止发育的秕粒以外的谷粒占全穗所有粒数(含秕粒)的百分率,成熟率还应除去结实率中不够充实的谷粒,因此,成熟率的标准要求比结实率高。 2、划分水稻品种早、中,晚熟的标准 人们常说这个水稻品种是早熟种、中熟种或晚熟种。那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9

不同生育期水稻耐冷性的鉴定及耐冷性差异的生理机制 2010-07-06 以粳稻9516、H45、武育粳、转PEPC基因水稻、Kitaake、苏沪香粳,籼稻扬稻6号、香籼、IR64,培矮64S以及杂交稻粤优938、汕优63、X07S/紫徽100、两优培九共1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鉴定了芽期(胚根1 cm, 胚芽0.5 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的耐冷性,同时选取南京对水稻播种敏感的自然低温条件,进行低温鉴定.结果表明,芽期存活率、苗期的枯死率和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进一步从叶片的光合速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脂肪酸组分、活性氧指标(丙二醛、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和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耐冷性不同的水稻的耐冷生理机制.表明耐冷的水稻品种武育粳含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逆境下,膜的.流动性愈大,低温对其伤害愈小.对杂交稻汕优63而言,其叶内抵御逆境的保护系统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循环被较大地激活,特别是谷胱甘肽再生的高速运转,与不耐冷的品种香籼相比,汕优63叶内的过氧化物质累积较少,其耐冷性表现中等.认为水稻叶片维持高的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和谷胱甘肽的周转循环能力是水稻耐冷的重要特征. 作者:李霞戴传超程睿陈婷焦德茂 LI Xia DAI Chuan-Chao CHENG Yu CHEN Ting JIAO De-Mao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 刊名:作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AGRONOM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32(1) 分类号:S511 Q945.11 关键词:水稻耐冷性生理基础

2019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2019年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及技术 篇一: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水稻生育期需肥特点与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点 水稻属喜肥作物,仅仅依靠土壤的供给不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发育,必须依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的需肥特点进行相应元素肥料的施用,尤其是需在较大量的氮磷钾元素。 氮、磷、钾是水稻需要量较大而土壤又比较缺乏的营养元素,一 般每生产稻谷100kg,约需吸收氮1.6~1.9kg,磷0.8~1.3kg,钾 1.8~3.8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5:1.3。氮素以返青至分蘖期为 最高,磷和钾以拔节期为最高。水稻对三要素的吸收量分别在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形成两个吸肥高峰。因此水稻施肥必须根据水稻这些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充分满足水稻吸肥高峰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 二、水稻施肥技术

1、秧田施肥技术一是配制营养土: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二是秧苗追肥: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叶片普遍退绿发黄缺肥时,每亩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6~20kg,兑水1200~1500kg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冲洗,防止烧苗;三是送嫁肥:在移栽前两天最好追施一次送嫁肥,以保证插秧后返青的速度一般按每亩施硫酸铵10kg或尿素5kg为宜。 2、本田施肥技术本田施肥要做到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与叶面喷肥结合,施肥原则为减氮、增磷钾。结合秋整地或春整地, 可隔年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2~3t;再结合耙地施入优质水稻配方肥每公顷15~25kg;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低位分蘖;当水稻7叶末到第8叶露尖时施入第二次蘖肥;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颖花的分化,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叶)露尖时施用,穗肥以氮肥为主,加入适量钾肥。(胡汉龙)、 基肥:基肥非常重要,并且最适宜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一般亩施有机肥2000~3000kg,同时还要增施化肥。由于水稻前期不吸收销态氮,因

水稻各生育阶段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各生育阶段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各生育阶段主要栽培管理技术 (一)育秧阶段主攻目标培育适龄壮秧。措施内容晒种、选种、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适期适量播种,合理管水,追肥拔草,防治病虫。 措施要求 1·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摊薄晒2一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2·选种盐水、粘泥水或其它溶液进行比重选种,清除杂质和秕谷,杂交水稻可分半壮谷和壮谷粒播种。选液浓度,籼稻和有芒粳稻用比重1.05一1.08左右,无芒粳稻用 1.08一1.10左右。前者以新鲜鸡蛋露出水面有一分硬币大小,后者要露出水面2分硬币大小为准。一般每100 斤水加泥30一40斤或盐25一30斤。选种后种谷需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影响发芽率。 3·浸种浸种有利种谷均匀地吸足水分,当种谷吸收水量达到其种子重的30一40%左右时,达饱和吸水量,米粒上的腹白和胚已清晰可见,其时最利于萌发,种谷吸水分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吸水速度慢,温度高吸水速度快。一般早稻浸种3一4天,晚稻浸种2一3天,外界温度高要勤换水,早春温度低也可用温水浸种,以缩短浸种时间。如

用1%的石灰水浸种,不可将水面的石灰水膜搞破,以免影响杀菌效果,或用杀菌剂浸种。用石灰水或杀菌剂浸种的种子应选净后催芽,以免影响催芽整齐度。 4·催芽掌握种堆湿润、高温(35一40℃)破胸,适温(30℃左右)长芽,根芽齐长,芽长为种谷的一半,根长与种谷相等,整齐粗壮,双季早稻播种时气温低,根与芽的长度要长些,中稻气温高,根与芽的长度可短些,晚稻和后季稻,种谷只要破胸就可以。早、中稻可采用地窖催芽,位置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爽,排水方便的地方,开宽3尺、深2.5尺、长10一12尺(每100 斤种谷3尺长)的地窖,窖底中间挖深、宽各3寸的排水沟通到窖外,沟面架空,上铺无病稻草和芦席,窖顶以弓形竹架覆盖塑料薄膜,种谷在45一50℃的温水中淘浴几分钟后上堆(堆高0.8一1尺),破胸露白前保温在35一40℃左右,露白到齐芽,保温25一30℃左右,保持湿润,根与芽长度达到要求时,摊开晾芽后播种。晚稻播种时,外界气温高,可把种谷装人口袋(布、麻、蒲席等)白天置于流水中,日浸夜露,2一3天后,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5·精做秧板秧田与大田面积的比例要根据季节、品种和不同叶龄移栽而定。适龄移栽条件下,早稻为1:8一10,中稻为l:6一8,杂交水稻为1:10,晚稻和后季稻为1:4一5,后季稻二段育秧,秧田、寄秧田和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3:10

水稻生长过程概述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

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划分一、生育时期的划分:生育时期可从形态、生长和发育、生理特征的角度分为几个时段。 (1) 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分期幼苗期:包括萌动、发芽、三叶等时期。分蘖期:包括始期、盛期、末期(最高分蘖期) 以及决定穗数关键时期的有效分蘖终止期。穗分化期(长穗期) :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鞘膨鼓时的孕穗期。结实期(成熟期) 包括抽穗开花期、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栽培上插秧稻又分秧田期和本田期,幼苗期和分蘖期的一部分在秧田期完成,但习惯上称秧田期为幼苗期,插秧后有一段缓秧过程叫返青期,其后再开始分蘖。 (2) 从发育角度分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这是以茎尖质的转变—穗原基开始(穗首分化)分化为标志分期的。 (3) 从器官的生长发育角度分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并进期、生殖生长期。各以穗原始体开始分化和抽穗开花期为界。 (4) 从生理角度分期可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结实期。这是以产量形成生理为根据的。即营养生长期主要形成供给器官,即吸收器官根和光合器官(源器官)叶;生殖生长期主要形成收容器官(库)颖花和 支持器官(流)茎;结实期主要是光合物质和矿物质通过茎流向收容器官库被贮藏起来。为利用方便,常把分蘖期称前期,穗分化期称中期,结实(成熟)期为后期。 2. 常用生育时期的定义及标准: (1) 生育期:指种子萌动到新的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期。 (2) 营养生长期:是指植株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以前。这一阶段包括出苗期、分蘖期和拔节期。 (3) 生殖生长期:是指植物生殖器官幼穗、花、种子的生长阶段,一般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新种子的形成。这一阶段包括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4) 苗期:以幼芽露青50% 开始,一直到插秧,整个秧田期为苗期。对于旱育苗,黑龙江省水稻苗期一般为4 月中下旬至5 月中下旬。 立针期:第1 片完全叶尚未展开时,稻苗呈针状,称为立针期。 出苗始期:幼芽露青占全区10% 为出苗始期。 出苗期:幼芽露青占全区50% 为出苗期 齐苗期:幼芽露青占全区80%为齐苗期。 离乳期:稻苗从2叶露尖稻3叶展开,经两个叶龄期,历时约12-16天, 胚乳营养耗尽,故称离乳期。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2011-03-30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着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

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

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管理目标与技术措施 胡雪,孙淑娟,郭宁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1400 黑龙江省安达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1400 黑龙江省安达市万宝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51400 《新农村(黑龙江)》2013年第8期29摘要:水稻主要生长的几个时期为插秧后,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对水、肥的不同需求,搞好田间管理是夺取水稻高产的关键。这里根据几个主要时期的特点介绍了相应的及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 关键词:水稻;主要时期;田间管理;目标;措施 一、返青分蘖期(从移栽至幼穗分化) 生育特点:充分地制造有机物质提供不断生长的需要。地下部分形成健壮的根群,地上部分生长叶片、分蘖,逐渐形成适宜的叶面积。 栽培管理目标:培育足够数量的健壮大蘖,形成合理的叶面积,积累一定数量的干物质,培植强大的根群。 栽培管理的关键:首先须积极创造壮秧、早栽、合理密植,将厩肥和氮磷化肥配合作底肥,并用好施足,在确保水稻早生快发和合理的初期群体结构的前提条件下,加强田间管理,实现穗多、穗大的高产栽培目标。 1、水浆管理 返青期秧苗从密植的秧田移到稀疏的大田。移栽后至返青期间,要求水层灌溉要适宜,水层保持2-3寸深,但不要淹水过深,太深容易漂秧,且叶片柔软下垂黄叶增多,同时因水土温降低,反而使返青延迟。适当的水层不但能替秧苗创造一个温、湿度比较稳定而适宜的环境,而且能减少秧苗蒸腾,有利于早发新根,加速返青。 进入分蘖期后,应实行浅水灌溉,要及时撤浅水层,切忌灌水过深。属于冷浸类田的,活棵后要及时早晒、勤晒、轻晒,浅灌能提高水和土的温度,增加土壤氧气促进养分的释放,增大昼夜温差,并使稻株基部光照充足,为水稻地下部份的生长和分蘖的发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形成强大的根群和多穗。

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概述

水稻生育期气象条件概述 一)温度条件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的天数约为180天;水稻生长季140天左右,适于中、迟熟品种,实行一季早稻、一季中稻栽培。1993-2007年水稻全生育期≥12℃积温3344.8-3726.0℃,平均3522.0℃。 (二)降水条件 水稻全生育期降水量130.3-1147.0mm,平均698.8mm,600mm以上保证率66.7%,500mm以上保证率86.7%,13.3%的年份降水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全生育期降水日数43-80天。 (三)日照条件 1993-2007年水稻全生育期日照时数602.4-1028.4h,年际变化较大。近年来信阳市日照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给水稻的高产稳产带来一定不利影响。 二、生育期气象指标及管理措施 (一)播种 1.适宜气象条件 播种期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气候条件适宜,二是品种特性要求,三是有利于前后茬口衔接。一般情况,籼(粳)稻在地温、水温上升到14℃(12℃),或连续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可播湿润秧,气温稳定通过10℃时可播旱秧或旱育抛秧。 2.田间管理 播后要排除田面积水,晾晒3-5个晴天,随后往秧田灌水,以防秧苗受冻。(二)出苗 1.适宜气象条件 出苗的下限温度籼(粳)稻为12℃(10℃),在12-18℃范围内,出苗速度随温度下降而显著延缓;温度≥20℃时,才能正常健壮出苗,25-30℃为出苗最适温度,38℃为出苗上限温度。根、芽生长对水分要求是不同的,水稻苗期具有湿长芽、干长根的特性。 2.不利气象条件 40℃对催芽和种子具有致死性;秧田水深缺氧或暴热、高温烫芽等易引发烂芽。3.田间管理 (1)灌水 ①立苗期(播种到秧苗1叶1心):保持畦面湿润,只在沟中灌水,通常是“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小雨放干水”。如遇大雨,可放深水护苗,雨后把水放掉。 ②扎根期(1叶1心至三叶期):“天暖日灌夜排,天寒夜灌日排”,浅水与露田结合,既要通气,又要保证水分供应,有利于发根保苗。 (2)施肥 在秧苗1叶1心至2叶时,每亩秧田施用尿素2kg;在秧苗4叶时,一般每亩秧田施尿素6-8kg,以促秧苗分蘖。 (3)秧田多效唑化控技术

一、水稻生育期及判别

一、水稻生育期及判别 一、水稻生育期及判别 (3) (一)水稻生育期 ..................... 3 (二)水稻生育期判别 .. (3) 1、返青期 (3) 2、分蘖期 (4) 3、拔节孕穗期 (5)

4、抽穗开花期 (5) 5、乳熟期 (6) 6、黄熟期 (6) 7、成熟期 .................................6 二、水稻(籼稻)各时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7 (一)浸种催芽 ....................... 7 (二)幼苗生长期对环境条件要求 .. (8) (三)分蘖期生长对温度要求 ............ 8 (四)拔节和孕穗期对温度要 求 (8) (五)抽穗开花期生长对温度要求 (9) (六)灌浆结实期生长对温度要求 (9) (七)成熟期生长对温度要求 ............ 9 三、水稻生长关键期栽培技 术 ........... 10 (一)水稻返青,分蘖期栽培技术 . (10) 1、浅水管理 (10) 2、撤水晒田 (11) I 3、科学追施分蘖肥 (13) 4、中耕除草 (14) 5、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15) (二) 拔节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16) 1、科学灌水 (16) 2、科学施肥 (17) 3、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18 (三)灌浆期田间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19)

1、补施粒肥看苗、看田、看天施用粒肥 (19) 2、合理灌溉 (20) 3、抓好“四防” (20) 四、几种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 21 (一)稻飞虱防治方 法 ................ 21 (二)三化螟防治方法 ................ 23 (三)稻纵卷叶螟防治方法. (24) (四) 纹枯病防治方法 (25) (五) 稻瘟病防治方法 (28) II 一、水稻生育期及判别 (一)水稻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在栽培上通常是把种子萌収到新种子成熟,称为水稻的生育期。生育期主要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具体细分为:幼苗期,包括播种、出苗、三叴期,、返青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成熟期。 (二)水稻生育期判别 水稻从秱栽后到黄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返青期 秧苗从秧田拔出秱栽到本田,一般需要5-8天才能长出新根和新叴而恢复青绿色,这一时期叫返青期。若稻田中有10%水稻植株的新生分蘖叴尖露出叴鞘,之后表明水稻已经进入分蘖期了。 3 2、分蘖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